【高中化学特色教学】“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推荐10篇)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一、“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2011年我校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在认真借鉴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教育局提出的“以问导学,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总结提升为“126精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我针对我校高三学生化学课一轮复习的特点,结合学校提出的“126精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对教学思路进行了一些反思和重构,设计了“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教学为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轮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必修课程以及两个选修模块课程的学习,对高中化学知识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一轮复习中要做的一是构建知识体系,二是扎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就要采用科学的复习策略、得当的复习方法。“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考纲要求,将一个课题的知识巧妙的设计成若干个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将该专题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同时设置典型例题,让学生将总结出的知识点在典型题目中加以运用,不但总结了知识同时锻炼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
首先设计制作预习学案,主要针对课本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课题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
其次运用“问题式导学”理念设计课堂探究导学案。以下是我以《氮及其化合物》 这一课题为例介绍导学案中复习关于氨气的性质的问题设计:
问题一: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备了氧气和氨气两瓶气体,因急事离开后,忘了哪一瓶是氨气。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采取尽可能多的合理方法加以鉴别。
这只是看似与生活有联系的一个小问题,但是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需要大量的思考,将本课题中氨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知识都串联一遍,才能回答完整。该问题后又设置一道典型例题:
(1)图甲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氨气,,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水,引发该喷泉实验的操作,产生喷泉的原理
。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 C.NH3和H2O B.O2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Cu与稀盐酸
C.CaCO3与稀硫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②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 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这道典型题突出了氨气最重要的一条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以及该性质的重要应用:喷泉实验。并对有关该实验的考察角度进行了全面展示:喷泉的产生原理;引发喷泉的操作;形成喷泉的条件;产生压强差的方法和原理。
学生完成该例题后,对于喷泉实验的考查方式已经有了一次全面的体验,不仅掌握了关于喷泉实验的相关知识,同时明确了有关喷泉实验的出题角度和题目类型。
将一个课题中的知识点用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应用,以此达到“精致高效课堂模式”的要求。
四、“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问题导学”是指通过设立有挑战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运用各种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 并从中构建出完整的学习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的高职物理课堂教学中, 已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尝试进行问答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 现行的物理课堂教学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处于被动回答的情况居多。
(2) 为了问而问, 更多的时候教师仍停留在形式上, 而没有能够深入。
(3) 问题的提出相对孤立、缺乏连贯性,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在高职物理学习的调查与分析中发现, “问题解决”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原因。可见有问题才是学生要去学习的原因, 有了问题, 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才会深入思考与解决问题, 带着问题去学习, 才是最本质的。
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问题导学”是指通过设立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 主动获取和运用各种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是以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和疑问的前提下, 也以学生已提前预习本次课为起点, 根据知识的具体内容, 把握好本次课的知识结构, 分清要掌握知识的主次、难点与易点, 在此基础上, 由易到难组织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本人通过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创设问题情境, 转变教师观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多数学生在上物理课时, 尤其是在遇到和解决物理问题时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心智活动, 如分辨、分类、分析、想象、预测、推论、检验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情境, 从而使学生打开思路, 深入理解问题, 形成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 让教学课堂变“教”为“导”。
(二) 科学地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问题设计须准确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提出, 准确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去努力, 相反如果问题的设定不够科学, 易误导学生, 不利于学生的心智发展。
2. 问题设计须有针对性
对于目前的高职学生,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理想, 学习方法尚待提高。针对这些学生, 在实施“问题导学”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就不能一味地以教师的意志为主导, 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不同的学生, 精心设计构思巧妙的问题;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和探索者的位置上, 让学生随着物理知识的展现, 积极掌握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问有所思, 思有所得。
3. 问题的设计须有层次性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问题设置须科学合理, 层次分明。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 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为此, 我们在教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抓住各章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以此为设计问题的依据。
(三) 拓展问题的深度、宽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课堂内容基本讲述完毕, 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在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通过引导、总结, 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做出详细的解答, 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三、“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精彩的提问, 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但能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 而且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诱发学生思考, 开发学生智能, 打破惯性思维。通过提问,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概括,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 “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 从培养高职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出发来组织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学和探索, 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问题导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极大的作用, 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道菊.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J].安徽教育, 2007 (6) .
[2]赵英.唤醒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J].成功 (教育) , 2008 (5) .
——生物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高效探究”生物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导学,高效探究”是根据生物学科特点,以学案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案的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转变,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合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种生物复习课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高效探究”生物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程序
学案的编写是在充分研究学生、教材、课标的基础上,依据知识规律,理请知识主线和能力主线,以知识为载体,能力培养为侧重点,巧妙设疑为基本表现形式来进行的。其中,知识线在学案中是明线,能力线是暗线。设疑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要通过大量设疑,最大程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有足够的思维容量。要通过问题的设置来挖掘和开发知识的能力价值,当知识和能力的侧重点在设计上出现矛盾时,应以能力设计为主。学案不能是问题的简单罗列。其操作程序如下:
1.目标导学,任务驱动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通过学案首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标考纲,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课标考纲要求),明确探究的方向和目的。
2.夯实基础,建构体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教师依据课标考纲,将知识点问题化,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或梳理主干知识,或通过画概念图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以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并准确表达。本环节学生在自主与互助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去暴露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并尝试释疑,夯实基础;教师点拨引导,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展示、讲解或分析,启发学生对自主建构起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总结出的规律和方法更加明确,使教学有新的生成,学习有新的收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教与学的双主动。
3.典例剖析,拓展迁移
本环节是学生对考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考点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运用,通过典例(1—2道题)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并运用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变式题1—2题),促进归纳与演绎能力的共同提高。首先,运用收获的知识,师生共同分析典型例题,寻求规律,总结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变式题,启发学生运用规律和方法,由解决个别问题上升为解决一类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高效复习效果。
(说明:环节2、3应按知识点划块进行)
4.限时训练,当堂达标
限时训练是指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达标测试题(4—6道,由易到难有梯度设置),当堂进行检测,限时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本环节应采取分层达标测试,将测试题分出档次,较难的题目要求可以选做或课后思考。根据当堂反馈情况,进行过程评价记录,特别是要记录好课后辅导的对象,使辅导有针对性。对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标记,建立错题档案。
5.整理内化,个别释疑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善于设定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为“问题式导学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可以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的创造、数学知识的应用开启了广阔的空间。学生从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不断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认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认知结构。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时间、课堂空间、提问的权力、评议的权力、学习的过程都还给学生,要体现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问题导学法”。即:“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问题导学法”首先解决了教师满堂灌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代替者;其次是它导致了课堂行为的变化。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即要让学生感兴趣,又不能一看就会。课堂环节设计的有梯度,学生能顺着梯子往上爬,不断体验到成就感。
运用“问题导学法”上课,教师的单向活动一般不超过12分钟,教师上课精简,课堂节奏快了,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一扫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灵活,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胶州市第三中学 姜芳 冷延武
根据“学生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学科组全体教师在2008-2009第一学期群策群力、分工协作,认真设计编写使用“全程导学案”,推行“三模块、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堂清巩固”三模块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补差、堂清巩固”六环节。
一、课堂教学使用“全程导学案”的必要性
我们所说的“全程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全程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全程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展示、复习和巩固过程中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利用“全程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课堂教学“全程导学案”的设计
第一,集体打造、分工合作。首先,我们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集体力量科学编好每一份“导学案”。“导学案”设计编写的劳动量是非常大的,要想学生轻松学习,拥有一份好的指南,老师就要负重前行。编写“导学案”时,我们采用分工协作的方法,先是自己钻研,然后集体讨论,再让负责主备该章节的教师组稿,每一份“导学案”实际上都集中了我们集体的智慧,力争份份成为精品导学案。其次,我们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明确“全程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我们对“导学案”的设计,坚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集体备课时,备课组就统一要求,“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 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规范“导学案”的版面结构。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我们一般会设计这样几个栏目:(1)考点展示,课前热身——自主探究、自查自悟。设置这个环节,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会读书、读好书,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考点梳理,易错辨析——基础起跑线。(3)走进高考,名题赏析——遮住答案、先思后看。(4)关注热点,相关链接——思维启迪、拓展提高。(5)精讲精析、即时检测——学法点拨、讲练互动。(6)反思质疑。
三、“全程导学案”的使用
第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规范化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终极目标。
第二,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
四、使用“全程教学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第四,“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使教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五、“全程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反思
在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在“导学案”的使用上还存在一些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今后的设计编写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将努力改正。
第一,以教案定学案。我们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还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第二,教学案就是练习题。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在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我们有些教师还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第三,教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成绩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
1 物理教学中应设置具有探索性的实验教学环节
设置物理学案导学教程内容时, 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提出研究课题, 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 让学生将课本理论与生活实践相对应来思考问题, 从身边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物理的痕迹。教师通过设置具有探索性的实验, 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 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身边的场景中寻找答案。例如, 在教授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 教师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场景, 解释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细心的观察, 明白身边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2 物理教学中应多利用生活化的器材做实验
有时物理实验的结论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 这大大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老师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者改变其中一个变量的方法, 得出不同的结论, 总结物理规律, 进行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的应用。
2.1 选择典型的实验器材可以促进教学
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器材的改进来进行全新的实验体验, 学生以遵循实验原理为前提, 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得出不同的实验效果, 教师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物理的存在, 提高学案导学的教学的效率。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章第二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时, 生活中的常见的木板和小车就可以作为实验器材, 研究其物理规律, 学生反复试验得出了结论, 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 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也在增加。
2.2 通过生活环境的变化来实现学案导学的教学
物理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情境下是不能发现物理规律的, 因此教师要通过环境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物理的规律。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 根据生活场景的不同拟订不同的实验方案。设定不同的条件下, 分别测量不同的物理量, 从中发现规律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发现了不同条件下得出结论不同, 找出物理规律。例如有一个课题布置名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阳光下的校园内进行实验。物体的质量不同, 自由落体的速度不同。得出“物体的质量越大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的结论。学生不拘泥于课堂, 注重于生活实践, 可以以一种简单轻松的方式体会到课本上艰涩难懂的物理知识。
3 开放实验室, 学习环境生活化
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物理实验作为一项教学环节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可操作性强的、生活化的实验环境,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物理的规律和知识, 而不是单纯的看着物理课本和物理试卷死记硬背公式。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下开放实验室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协同合作的方式进行动手实验和讨论分析。教师在实验中充分发挥指导和解答的作用, 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难题。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或者工厂内去进行实践, 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应用范围的认识。
4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虽然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都可以应用到理论教学中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但是它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 相反的是, 我们之所以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生活实践, 是为了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应用书本上的知识, 可以通过选择、实践、询问教师这种三者结合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践遵循的原则是,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模型, 教师应起到协同指导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科技化的全球化, 很多学校开始实行网络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要将网络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利用学案导学模式发展教学。
5 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社会实践
对于理论教学的过度重视, 源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学案导学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另外, 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 可以让学生到工厂去进行实地调查,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课本上的知识, 同时对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锻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中物理的大面积应用, 提高对物理的认识, 增强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使得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结束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并不能解决物理难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并不适用于新课改的要求。因此,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引入了学案导学教学,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喜欢物理, 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中和物理有关的应用, 把学习物理变为一种兴趣。新课改中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是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设置学案导学教学环节时, 应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并多提出有探索性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物理。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9) :84-85.
[2]周子佳, 杨雨平.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考试周刊, 2015 (44) :136-137.
[3]马玉庆.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J].学周刊, 2015 (24) :73.
[4]杨继峰.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J].亚太教育, 2015 (16) :29.
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编制:陈焱审核:行政:班级:姓名:组别:
一、知识清单(见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二、易错易混点区分: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三、错误分析与方法归纳
从对策上来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落后文化需要教育、改造,腐朽文化需要抵制、取缔。
四、典型例题
1.[2013高考,重庆卷]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3高考,山东卷]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A)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13高考,江苏卷]2013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指出,我国文化演出市场存在追求豪华演出效果、高票价盛行等现象,这让普通民众难以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这说明(B)
①文化演出市场需要加强引导②文化演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演出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④文化演出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3高考,江苏卷]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消费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一些人将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正餐。这说明(C)A.文化建设要贴近群众B.文化消费心理决定文化消费行为
C.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D.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5.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12年8月13日在京启动“打击网络淫秽色情 打造健康网络环境”暑期行动,并邀请各大电信运营商及知名网站共同签署了《互联网站抵制淫秽色情承诺书》。实施这一措施的原因是(B)
A.政府具有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B.腐朽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C.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D.电信运营商及网站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6.[2010高考,安徽卷]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D)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7.[2013高考,天津卷]“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明亮有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演唱此歌,诠释经典,在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化表演应该(C)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坚持的是真,希望更多有故事的人来到这里展现自己,希望这些人的故事能够感动别人,影响别人。”长期以来,中国达人秀节目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理念,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这说明文化创作应该(A)
1A.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映群众的呼声B.提供大众化的产品,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 C.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D.加大媒体包装力度,充分发挥媒介的影响力
9.[2012高考,江苏卷]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D)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0.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C)
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④把科学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11.[2011高考,北京卷]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 会心态是因为(C)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 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12.培育和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A)①社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②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④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3.[2013高考,北京卷]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体”。平凡中彰显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这启示我们应该(D)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③崇得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2010高考,福建卷]图Ⅱ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B)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15.[2010高考,新课程全国卷]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
因为它(B)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2011高考,安徽卷]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D)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自从中央提出厉行勤俭节约等“八项规定”、反对浪费的号召以来,民间发起了“光盘行动”,号召国人向好面子、穷摆阔“说不”。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A)
①要通过教育对落后文化予以改造和剔除②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国的冲击
③要对传统文化发起“移风易俗”的彻底革命④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18.2013年4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门启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部署在全
社会大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这是基于(D)
①激励干部群众立足本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④弘扬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9.2013年9月开学初,成都一位女生手持大学录取通知书黯然神伤。她父亲认为,上大学无用,捡垃圾都比读书强,“读书无用论”再次引起了社会热议。这位父亲没有认识到(C)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C.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D.接受高等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20.在价值观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面对的诱惑不少,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金钱至上、奢靡为荣之中。净化我们的心灵,需要我们(B)
①尊重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②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年。过去十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D)
①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④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2013年8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向全国青少年推荐《青年邓小平》等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这一做法是基于(C)
①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②优秀文化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③培育“四有”公民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导向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3.“中国式”一词几乎成为了中国人“劣根性”的集中写照和直白调侃,“中国式剩宴”、“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让人情何以堪!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A)
①在传承中国文化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荣辱
③面向世界,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④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A.①②B.②④C.②④D.①③
24.[2012高考,福建卷](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语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峰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其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10分)答: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②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⑤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25.[2012高考,安徽卷]网友心声:践行道德不止步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12分)
答: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③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④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
“反刍式导学单”编号:3-7参考答案
1-5:BABCB6-10:DCADC11-15:CADBB16-20:DADCB21-23:DCA
24.答: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②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⑤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2.答: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③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④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
“反刍式导学单”编号:3-7参考答案
1-5:BABCB6-10:DCADC11-15:CADBB16-20:DADCB21-23:DCA
24.答: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②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⑤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2.答: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③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一精心导学
编写导学案是“四步”导学教学的第一步。即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经全组教师集体备课、集中讨论, 进而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 供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之用。导学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目标导学
即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教师针对性地制定如下导学目标: (1) 加深对初中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学习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 能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 重点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电子转移的本质。通过目标导学, 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及本节的重点、难点, 进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突出学习要点, 做到有的放矢。
2. 情境导学
就是从学生的课堂兴趣入手, 巧设情境。如盐类水解应用这一节,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 火灾事故经常发生,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泡沫灭火器, 它的原理有谁知道呢?通过本节的学习, 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通过情境导学, 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
3. 问题导学
围绕教学内容, 教师逐层递进设问题, 以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习惯。如在氧化还原第一课时, 笔者设计如下问题进行导学: (1) 从化学反应的类型分类标准看, 你学过哪些类型的反应? (2) (列方程式) 请同学们判断区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 进一步明确得失氧与化合价的升降之间的关系。 (4) 归纳出“中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与“化合价变化”之间的关系。这样, 每一个问题就成为拓展学生思维的阶梯。
4. 随堂巩固
这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有效检验, 它可包含选择题、实验设计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 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 还应有知识的延伸、迁移。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四步”导学教学的第二步。这一阶段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三个步骤的任务:一是阅读教材解决基础知识。二是思考并解决导学案设计的问题, 查阅资料探究疑难。三是小组交流纠错改进, 最后筛选出共性的问题。自主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更为关键。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促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促进高水平思考技能的发展, 引导学生建构有用的知识框架。此外, 教师还可通过观察个体或小组的学习活动, 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况, 找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为之后的展示课做好铺垫, 才能真正明确课上“展示什么”“怎么展示”,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三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四步”导学教学的第三步, 也是整个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学生的学习体验来说, 被动“听”不如主动“写”, 主动“写”不如创造性“讲”。教师组织课堂, 以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为主线, 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自主课上发现的问题, 以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本节教学。在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中, 要求每一个成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做好为全班同学讲解展示的准备。讨论结束后, 老师重新组织课堂, 学生开始走上讲台展示。比如, 在教学盐类水解应用一课时, ××同学结合小组讨论和问题反思, 条理清晰地讲出了泡沫灭火器的内在构造及反应原理, 又结合第一次接触泡沫灭火器的亲身经历, 讲到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赢得了台下同学的阵阵掌声。学生们的热情也被瞬间点燃, 期间不时有同学站起来质疑提问、交流互动, 课堂气氛热烈、效果良好。教师在展示课上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既要评价展示者, 又要评价小组;既要评出优点, 又要指出不足。最根本的是以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为出发点, 使他们敢于大胆发言、争问抢答、激烈辩论、把课堂构建成为有活力的课堂。
四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是“四步”导学教学的最后一步。对学生而言, 反思总结主要体现在自己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概念的理解上。对教师而言, 反思就要做到“教然后知不足”。每节课后, 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做反思。总之, 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提高, 激发教师自身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导学、自主、展示、反思四个环节中, 导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要点;自主让学生在导学基础上生成本课的重难点, 并初步完成学习目标;展示环节则通过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提炼提升;反思总结, 则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总结这种“四步”导学案教学模式具有“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立体式, 即目标知识三维立体式, 知识落实到人、组, 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展示;大容量, 以教材为基础, 拓展、演绎、提升, 课堂活动多元化, 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 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 周密安排,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达到预期效果。
摘要:新课程改革重点就是围绕学生的“学”不断改革我们的“教”。高中化学四步导学教学模式, 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为目标, 变传统的单向式教学为多元化、立体式教学, 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指的是首先教师依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思维发展特征等, 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小组合作为学习组织策略, 课堂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 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学案导学的不断实践中, 笔者总结出在课堂知行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和步骤, 即“四步五环”模式。四步指的是课堂开展教学的四个环节, 包括自主、展示、点拨和总结。自主指的是上课后教师点出本节课的任务及学习目标, 由学生自觉完成基础性知识;展示指的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解, 处理重难点, 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演绎场;点拨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有条理的分割, 先分析完条件后提出问题;总结指的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方法、思维予以总结。五环包括学、思、议、展、评五个步骤。学指的是学生要认真自学,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站在学生的角度准备学案;思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 认真思考, 找出问题和困惑;议指的是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解决不了的予以记录;展指的是对于困惑问题向老师请教, 然后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评指的是对小组的多元化评价, 小组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 表扬突出小组和个人。四步五环模式是学案导学的具体化, 以促进学生能力为目标。
二、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例, 实践四步五环模式
1. 导学案的设计。
二氧化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动植物的呼吸、灭火器的原理、冰箱的制冷原理、石灰墙出水等等, 这些实际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可以直观感知的, 是联系新知识的桥梁。在设计导课时,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打开啤酒或汽水会有二氧化碳冒出, 煤、石油、天然气、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灭火器中有二氧化碳, 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用到二氧化碳。由这些你联想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第二, 农民伯伯说二氧化碳是“植物粮食”, 这是为什么?通过实验进行解答。第三, 春天到了, 小明同学家的屋墙刚刚粉刷一新, 可是两天以后, 小明好奇地指着墙问爸爸:“墙怎么出汗了?”爸爸笑了笑把问题回答了, 谁能知道小明爸爸是怎么回答的?通过实验进行解答。第四, 扩展思维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 思考二氧化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用途?学生根据上述问题, 进行预习。
2. 根据四步五环模式, 开展课堂教学。
笔者在这里主要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光合作用的反映加以说明。上课开始后, 学生首先根据第一个导学案, 了解二氧化碳基本的物理性质, 并由小组学生上讲台讲解说明, 每个小组6个同学, 第一名同学:在通常情况下,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溶于水。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第二个同学:因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 所以打开啤酒或汽水有二氧化碳冒出, 我们看不到, 二氧化碳溶于水, 这是我们能看到气泡的原因, 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我们看不到。第三个同学:在一定的条件下, 气态的二氧化碳能够转化为液态, 甚至变成固态的二氧化碳, 俗称“干冰”。第四个同学, 这是干冰灭火器的原理, 干冰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第五个同学:下面给大家出几个小问题, 干冰是冰吗?对, 不是, 干冰是二氧化碳。第六个同学, 下面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第二个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导学案的第二个问题。老师点拨:思考二氧化碳是怎样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得到成长的?由一个小组组织进行试验呈现, 小组学生在上课前一天将搜集到的二氧化碳与水放在阳光下, 密封的, 第二天上课时观看瓶子中的反应, 学生发现瓶子中有液体, 拿给班级其他同学, 一个同学先照着瓶子吸了一口气, 大声说有氧气, 呼吸不困难, 另一个同学说瓶子里的液体是甜的。经过观察, 展示小组的成员在黑板上写出了化学方程式。班级其他同学, 提出疑问, 光合作用是什么, 反映条件是光合作用?反应生成的物质为什么是甜的?展示同学向我投来寻求帮助的目光。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是光和热。所以这个反映需要的条件是光和热, 这就是光合作用反应条件的含义。甜的物质我们成为葡萄糖, 大家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葡萄糖吗?在医院给病人, 一次一个学生跑步晕倒也是...那葡萄糖的作用是什么?补充能量!学生都频频点头, 表示恍然大悟。最后, 由一个小组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并分析重难点。在本节课结束时, 说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太让老师高兴了, 都很积极都在努力思考。你们满意你们的表现吗?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学生说, 准备光合作用的小组很认真, 很有创意。今天我们组, 有组员上课有些走神, 会继续努力。
“五步式导学模式”, 指的是语文课堂的五大基本流程 (模块) , 即导入学习目标→自主前置性探究→互助合作探究→多维展示与高效点评→当堂达标检测。这“五步式导学模式”的设计,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 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兴趣与需要, 给学生带来理智上的挑战, 并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和活动机会,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下面结合人教版八年级 (上) 语文第十九课《变色龙》的教学, 谈谈中学语文课堂“五步式导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第一版块:出示学习目标。该板块的预期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具体要求是准确设定三维目标, 简明解释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方法及达到的效果。设计为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具体到《变色龙》的教学,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提出学习目标:1.学会认读和理解本文的生字新词;2.学会整体感知文章, 快速概括文章内容;3.认识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习运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4.感受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上四点学习目标可以在课前以讲学稿的形式发放给学生, 也可以是在课堂上以电子稿的形式演示给学生或让学生齐声诵读出来。为了使“学习目标”的出示达到新颖、巧妙、自然的要求, 可以采用“填‘三字俗语’, 闯生动传神关”的方式。示例:照样子填空。
(笑面虎) 笑脸相迎, 两面三刀的人。 (纸老虎) 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 强横无赖, 称霸一方的人。 () 一毛不拔, 吝啬钱财的人。
() 趋炎附势, 百依百顺的人。 () 代人受过, 替人挨揍的人。
() 孤陋寡闻, 知识不广的人。 () 鞠躬尽瘁, 为民造福的人。
() 得才兼备, 大有作为的人。 () 立场不稳, 见风使舵的人。
填好并展示后, 教师顺势导入:我们今天学习的小说《变色龙》就是以动物名为题, “变色龙”指什么动物呀?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呢?还是让我们快速走进课文吧!
第二板块:前置性独立学习。该板块的预期目标和价值取向是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通过课前批阅“讲学稿”中“前置作业”或让学生对“前置学习”成果的简要展示等形式评价各小组独立完成讲学稿情况, 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
《变色龙》的前置性学习可以这样设计:
(一) 走近作者, 拓展视野。
借助工具书、资料和课后注解, 了解作者的生平、著作或者轶闻奇事。
(二) 走近文本, 学会读书。
1.基础导航
A.我会读:在课文中找出自己不会读或认为重要的词语, 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进行注音、认读。
B.我会写:学写这些易错或重要的词语。
2.整体感知 (前置学习的主问题设计)
A.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提示:谁, 干了一件或几件什么事) 。
B.紧扣“变”与“不变”, 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题目“变色龙”原指什么?有何特点?在本文中又指的是谁?他共变色了几次?分别是怎样变色的?为什么会“变色”?在他“变色”的背后“不变”的 (本质) 又是什么?你能运用这种“变”中见“不变”的方法, 分析他的人物形象吗?根据提示, 阅读文章, 填写下列表格:
3.疑惑平台 (提示:能提出一个问题与能解决一个问题同样能显出一个人的能力)
第三个板块: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此板块的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团队互助精神、合作攻关的意识与能力。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是“五步式导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老师要确保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保证整个合作, 讨论过程做到有序性, 针对性和高效性。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科内一对一, 强帮弱, “兵教兵”;二是组内集体讨论, 交流学习经验, 集中解决疑难问题, 为展示做好充分准备。对讲学稿中绝大多数学生有疑难且合作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直接处理。《变色龙》的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部分, 可设计两个焦点问题供学生合作讨论。
焦点问题探究一:抓住“穿”与“脱”, 品味本文细节刻画。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 请找出相关句子做批注, 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焦点问题探究二:联系“作品”与“生活”, 感悟作品的现实意义。
问题1.奥楚蔑洛夫代表的是哪一类人?假设他和赫留金, 互换一下身份, 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谈谈自己的看法。
2.奥楚蔑洛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现实社会中还有“奥楚蔑洛夫”吗?试着说说《变色龙》这类经典名著的现实意义。
合作探究讨论时, 教师要巡回检查各组的探究讨论情况, 督查讨论纪律, 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 以备针对性点拨。在讨论即将结束时, 教师出示展示安排及要求。提醒敦促学生做好展示分工与组内预展。
第四个板块:多维展示与高效点评。该板块的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平等竞争和表达沟通能力。教师和小组长要组织好展示, 确保人人有事干, 控制好展示时间, 同时要控制好展示的层次性、深度、广度和效度, 切忌搞花架子, 图好看。
展示要有层次性、多样化, 可以是一个焦点问题合作讨论完毕后的当即展示, 也可以是多个焦点问题合作讨论完毕后的集中展示。展示方式要多样有效, 有立体感, 可口头展示, 也可书面展示, 还可利用多媒体或展台作为辅助手段。要展示出规律方法, 展示疑难, 展示记忆方法, 展示出个性化思考结果, 为点拨提升打好基础。非展示同学要学会倾听, 边听边记, 认真思考, 准备质疑、追问或补充修正。
师生的点评要繁简得当, 能够揭示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要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 善于总结规律方法, 让学生全面、系统、完整地把握知识基本方法。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杜绝就题论题, 搞好分类总结与提升, 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焦点问题, 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点评方式应多样有效, 可一个问题一点评, 也可多个问题集中点评, 可以是学生点评, 也可以是在学生点评基础上的教师再点评。学生展示完毕后, 可以说, 请××同学为我点评和补充。学生点评结束时, 老师可说, “同学们, ×××的点评, 大家听明白了没有?谁还能为他补充?”
高效点评结束后, 可适当设置“质疑追问与答疑总结”环节。鼓励学生用“这节课, 我学会了……”等总提性语言。下课前, 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
结合《变色龙》在“多维展示与高效点评”板块, 可以让学生齐声诵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展示最精彩!”激励信心, 提振精神。然后按照以下六个环节分层进行展示与点评:
展示一:紧扣变与不变, 分析人物形象。
展示二:抓住穿与脱, 品味细节刻画。
展示三:联系作品与生活, 感悟现实意义。
展示四:我来质疑问难。
展示五:我来推荐作品。
展示六:我来总结收获。
第五板块:当堂达标检测。该板块的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是重点培养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五步式导学”模式, 强调每堂课必须有总结, 有对整节课的梳理, 有对课程目标的回顾观照, 有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同时强调每堂课必须有当堂达标检测, 检测的方法应灵活多样。“讲学稿”上的“当堂检测”, 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检测可以书面进行, 也可以口头进行,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 要注重实效。
《变色龙》的当堂达标检测, 可以设计下面二个有一定坡度和难度的问题:
1.课文开头有这样一个情节, “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 端着一个筛子, 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那么就是说, 来这之前, 警官刚刚“处理”了一件“案子”, 根据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充分展开你的想象, 设计一个场景, 运用对话描写, 想象一下奥楚蔑洛夫与他的助手是怎样对待一个卖醋栗的小商贩的?
2.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案件, 带着巡警径自走了, 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此时此刻, 小说中的首饰匠赫留金、市民独眼鬼、厨师普洛诃尔会有怎样的反映呢?请你为上述三个人各量身打造一两句话, 要求符合人物身份, 突出人物个性。
学生在做“当堂达标检测”时, 教师可以巡查学生自测的情况, 也可以对已经做好的同学进行当堂批改, 并做好批改笔记, 以便随时掌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为课后辅导做好准备。
【【高中化学特色教学】“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07-19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06-13
高中生物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11-05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12-08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09-13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问题探讨11-02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11-25
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07-27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11-04
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化学教学模式的革新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