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思考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铁钩”与“豆腐”:梁漱溟1950年代思想研究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固然推进了不少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但缺乏在地化的自觉仍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重新发掘中国革命的理论与经验,对于推进中国大陆文化研究对阶级、国家、第三世界以及全球资本主义等问题的讨论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是否有可能在新的视野下,将中国革命作为一种本土资源,展开一种有“历史感”的文化研究?本文正是在此问题意识下进行的尝试。本研究以梁漱溟1950年代思想为对象,使用话语分析、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以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间的论争为中心,勾连梁漱溟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思想脉络以及共和国初期的政治经济脉络,详细诠释梁漱溟1950年代思想状况,并以此为媒介探索一个理解1950年代社会主义实践的视角。梁漱溟1953年与毛泽东的论争历来聚讼纷纭,但对论争背后梁漱溟1950年代思想脉络及内在理路的研究却相对较为薄弱。本文从梁漱溟1953年政协会议上提出的“群众运动性”问题与“工人农民九天九地”问题出发,对梁漱溟1950年代的思想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第一章交代了本研究的问题意识,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二、三章回溯了“群众运动性”问题在梁漱溟思想世界中的结构性位置:激发民众的政治主体性与能动性,改变其消极、散漫、弱势的“豆腐”式主体状态,实现民众组织化与力量化,从而将之导引入建国实践中;而这也正是梁漱溟以“民族精神”/“理性”/“人心”为核心的一套理论论述的具体历史意涵。梁漱溟围绕“通过组织化改变农民的弱势主体状态”这一点的思考,事实上正是他1920年代末即已开始思考忧虑的“豆腐”问题。或者说,对“豆腐”问题的思考,贯穿延续在梁漱溟的思想世界中,构成了我们理解梁漱溟1950年代思想脉络(甚至60—80年代思想脉络)的重要线索之一;离开这一点,我们很难理解梁漱溟在1950年代初、1953年、1959年等几个时间节点上诸多论述背后的确切意涵。第四章分析了梁漱溟所提出的“九天九地”问题,也即新中国工业化背景下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问题。结合相关的政治经济脉络,本文首先分析了梁漱溟的这一疑问以及毛泽东相应批评的历史语境——作为资本稀缺的农业国,中国在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上面临两难。而基于对西方工业化历史经验的观察,梁漱溟自20年代以来即对此问题有较深思考与敏感,而且他在这一思考与敏感基础上结合对中国国情的体认,在1930年代提出了“从农业引发工业”的“另类”现代化方案,正是希望中国一方面完成现代化、工业化的宿命,另一方面开创新可能性、避免重蹈西方工业化经验的覆辙。事实上,这一思考密切联系着梁漱溟关于“铁钩”问题的担忧,即近代以来的救国实践总是如同“铁钩”一样,在追求自强的同时伴随着对中国社会(乡村)的破坏,这也正是他1953年提出“九天九地”质疑的动力所在。而1950年代末梁漱溟的思想转变,正是因为他在现实的动态变化中看到了“铁钩”重新回馈(而非伤害)乡村、农民的可能性。文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铁钩”与“豆腐”这一结构性关系正是贯穿梁漱溟思想世界的潜在线索。他的诸多理论与实践命题——包括“民族精神”/“理性”/“人心”与“团体组织”,以及工业化与城乡、工农关系等——正是这一母题在具体历史语境下的不同表述形式。一方面,通过这一对结构性关系,我们能够较为清晰地理解梁漱溟1950年代思想的内在理路;另一方面,由于梁漱溟始终在认真地观察与思考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梁漱溟1950年代思想张力的深入探讨,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复杂性。

关键词:文化研究;梁漱溟;乡村;工业化;民族精神

学科专业: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

1.1.2 作为本土资源的中国革命与梁漱溟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传记与评传研究

1.2.2 1953年论争研究

1.2.3 跨学科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结构2 “豆腐”问题与民众政治主体性(上):西方道路的内在限制

2.1 小引

2.1.1 “铁钩”与“豆腐”作为“两大难处”

2.1.2 1953 年政协会议上梁漱溟的疑问

2.2 “民族精神”、“理性”与“人心”:梁漱溟1920年代中期的认识转折

2.3 西方道路及其限制

2.3.1 西方现代危机、“民族精神”与新文明再造

2.3.2 欧洲与苏联:两条“不通”之路3 “豆腐”问题与民众政治主体性(下):“民族精神”的历史意涵

3.1 “民族精神”话语与民众政治主体性的激发

3.2 “团体组织”作为中国民族自救的核心

3.3 教育/教化与官僚批判

3.4 “群众运动性”与“豆腐”问题4 “铁钩”问题:国家、乡村与工业化的两难之境

4.1 小引

4.2 农业国的原始积累

4.3 梁漱溟的“另类”工业化方案

4.4 毛泽东的批评

4.5 形势发展与梁漱溟的再转变

4.6 “铁钩”问题、梁漱溟的思想转变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双重性”5 结语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上一篇:社会生活中小学语文论文提纲下一篇:体育教案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