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特征分析论文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区域经济特征分析论文(精选8篇)

区域经济特征分析论文 篇1

一、关于中国区域的划分

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陆上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2.8亿。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如20,上海市人均GDP高达37382元,而贵州省人均GDP只有2895元,两者相差10倍以上。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主要有:

(一)三大地带。这一方法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在三大地带的概念提出之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曾被视为属于东部;内蒙古曾被视为属于中部。后来,人们对此划法提出了很多异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

(二)六大综合经济区。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三)七大经济区。包括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华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华中(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华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西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四)九大经济区。这里有两种划法方法。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黄河中游流域(山西、河南、内蒙古中西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北地区(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第二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北部内陆(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沿海(上海、江苏、浙江)、东部内陆(河南、安徽、江西)、中部内陆(湖南、湖北)、南部沿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西部内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和西南内陆(四川、云南、贵州)等。 (五)九个“大都市经济圈”。包括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济青(济南、青岛、烟台)、大上海(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吉黑(长春、哈尔滨)、湘鄂赣(武汉、长沙、南昌)和成渝(成都、重庆)等。

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区域的划分方法比较零乱。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官方比较接受的是“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

区域划分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方便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区域政策的分析。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中国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九个原则:(1)空间上相互毗邻;(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3)经济发展水平接近;(4)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5)社会结构相仿;(6)区块规模适度;(7)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8)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9)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

对照以上原则,可以发现,前面提到的各种划分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的区块过大,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有的没有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不便于搜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有的没有考虑历史延续性,提出的概念与常识不符;有的覆盖的区域不全,不是完整的区域划分。

根据以上原则,考虑到目前各种划法的种种弊端,我们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如下八大区域: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区域经济特征分析论文 篇2

1 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

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主要划分一下几个区域:

第一, 这类区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主要具备较好的海洋资源, 特别是在广州和浙江等区域的海洋资源发展不断拓展, 产业结构也较为高级, 同时相关的海洋基础设备和技术也非常的好, 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 促使这一区域的海洋经济具备的价值也非常的高, 可以有效发挥出优势, 拓展自己的资源, 从而引导海洋经济模式不断拓展。

第二, 这一区域为海洋经济发展模式, 具备较好的海洋资源, 但是其经济发展的模式并不占据优势, 出现这种问题的因素就是其资源并没有发挥作用, 促使其海洋产业高级化的发展形式非常的低, 分析其根本因素就是海洋区域应用的科技技术水平并不高, 无法依据其海洋科技技术和具备的资源禀赋拓展海洋经济区域的发展, 以此阻碍此区域的经济发展。

第三, 这一区域是占据科技优势的海洋经济发展区域, 也就是说它的海航资源禀赋只是普通层次的, 但是其经济发展的情况非常的好, 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据优质的海洋科技技术和完善的人才资源实施发展工作, 从而有效发挥出海洋资源禀赋的特点, 并且构成有效的产业发展形式, 产业发展高级化也在不断的提升, 产业结构也较为科学, 促使海洋经济发展形式不断拓展, 并且保持不断发展的形式。

第四, 这一区域主要是为后发展的海洋经济形式, 也就是其具备的资源禀赋普通, 海洋经济发展的模式也比较小, 是海洋经济发展之后的区域, 虽然与其他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但是海洋科技技术和能力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异性, 同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海洋基础设备实施工作, 可以发现更多资源禀赋的机会, 不断提出制约海洋经济提升的影响因素, 以此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模式。

2 海洋经济区域发展方案

2.1 第一类区域

这一区域具备优质的海洋资源禀赋, 其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较优质, 构建的模式也较大, 从而提升其产业高级化发展, 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无法避免的挑战和机遇海洋产业中以往的发展形式需要不断创新, 并且提升进步的速度, 同时, 不断拓展海洋产业链, 向更为高级、精细化的方向拓展, 以此创造海洋经济新增长点。

2.2 第二类区域

这一区域的海洋经济资源禀赋非常的好, 因为海洋科技技术受到影响, 海洋经济形式也在不断的提升, 以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其具备的科技技术, 从而发挥海洋资源禀赋的特点, 不断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形式。科技水平的提升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 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提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从而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人才素质, 不但要结合现阶段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 还要结合未来的发展, 有效的引用更为优质的技术人才, 掌控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同时, 需要明确的是, 海洋资源禀赋在发展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并且发挥自身的作用, 也就是海洋资源具备的特点逐渐转换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提升动力需要创新的市场特点和发展的产业氛围。同时, 对区域海洋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据资源禀赋的特点提升资源的应用效果, 创造有效的市场条件, 促使资源特点转换为现阶段有效的生产力。

2.3 第三类区域

这一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能力较好, 海洋产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提升, 同时构建海洋高端产业的发展模型, 培养海洋高端服务产业发展具备的市场特点和环境因素, 在整体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提升自我的优势, 引导相关的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战策。例如, 天津海洋经济空间模型已经逐渐勾勒出来,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为基础, 更好的发展高端海洋制造系统, 促使海洋石油化工业等具备优势的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并且为实际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从而拓展海洋产业竞争的空间, 增加其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上海海洋产业主要是依据海洋交通运输业和船舶工业为依据。现阶段,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信息行业、生物工程等高科技技术和新兴海洋产业得到更为优质的发展, 但是与海洋高新产业发展科技技术相关的形式, 无法达到现阶段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阻碍了海洋科技技术的拓展, 从而依据市场的发展和要求制定有效的发展方案, 从而提升科技技术产业化发展形式。

2.4 第四类区域

其需要是依据调查研究和分析, 横向对比, 明确此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情况, 同时依据自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市场中具备的影响因素, 提出海洋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有效明确海洋经济不断发展的目标, 培养其有效的增长点。同时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工作:第一, 依据自我特点加大海洋产业链条, 增加以往产业科技的含量, 提升产业高级化的力度。第二, 在关注产业发展定位的过程中, 有效培养具备特点的产业, 并为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从而拓展其高级化发展空间。例如, 福建构建海洋经济强省的发展形式时提出“依港兴工”的观念, 以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当地沿海区域的众多港湾和海运成本较低的特点, 促使其工业的有效发展, 并且有效发挥出市场机制提出的资源, 提升其产业观点的目标, 注重发展优质、高效、高价值的产业, 从而构成高科技技术、彼此协调、相互融合的海洋产业系统。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形式较小, 同时海洋经济发展的层次较低, 以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有效提升海洋产业的融合, 关注海洋经济空间划分, 以此海洋资源特点产业融合到整体市场发展, 提升根本设备的构建, 整合海洋基尼产业发展的系统, 从而为之后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

3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 海洋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社会经济提升对资源需求量是有一定联系的。工业化城市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现阶段世界存在一定的资源问题, 要想更好的发掘资源, 需要拓展海洋开发和实现陆地为重点的工作, 转变成依据海陆一起的经济发展形式, 对目前海洋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总的来说, 海洋开发工作就是拓展人类经济发展依据的资源和环境空间, 海洋经济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式有一定的联系。海洋经济自身是区域经济制约下的资源经济界限。海洋经济的区域特点也影响了其发展, 同时具备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也就是说产业结果和空间划分成普通形式。依据区域观点分析海洋经济的发展问题,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其战略要求明确海洋经济的发展形式和中心, 从创新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观念构建海洋产业—空间结构的发展模块等, 以此成为海洋经济区域发展工作中需要依据的原则。

摘要:依据海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和其发展的方案, 明确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 并且依据其提出的问题和需求, 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海洋经济,区域特征,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双.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 2012 (06) .

[2]曹忠祥, 任东明, 王文瑞等.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演进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 2013 (06) .

潮州城市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篇3

潮州市位于广东东部,地处韩江中下游,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面临宽阔的南海,拥有柘林湾和大埕湾两大海湾。潮州港地处柘林湾,港湾水域广,是国家一类口岸,自唐宋以来,一直为粤东、闽西南以及赣东南地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素有广东“东大门”之称。

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繁多,门类齐全,别具一格。全市文物点共有7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改革开放以来潮州市经济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

(一)经济结构变动时期(1979-1991年)

我国的开放政策加速了沿海地区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推动了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和行政区划调整使经济发展空间扩大,较低的土地价格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大量外资直接进入,港澳台制造业大规模向内地转移。从1979年到1991年,潮州市的GDP增长了七倍多,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92-1997年)

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政策大量外资的引人达到历史高峰期。对交通、能源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金融、零售业等第三产业投资的拉动,潮州经济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这一时期利用外资额达到历史的高峰期,外贸出口总值增长了近五倍。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由1992年的29.7:42.1:28.2转变为1996年的25.2:43.6:31.2,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也初具规模的工业产业结构。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市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乡村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1997年6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潮州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三)经济发展减缓时期(1998-2001年)

受汕头的影响:1999年商业银行案;2000年“807”打击出口骗税案:2001年“815”打击走私案。这一阶段潮州GDP增速下降;海关出口总额年增长率也处于递减状态,2000年和2001年出现负增长;利用外资额持续下降,影响了城市与产业的正常发展。

(四)经济发展的恢复性增长时期(2002年至今)

积极应对人世后的新形势,2002年潮州市GDP增速达到7.5%,经济重新回到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与全国8%和全省10.8%的经济增长速度仍有差距。广东省重视东西两翼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3-2006年GDP增速分别为10%、11.1%、12.22%、13%。第二、三产业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成为工业增长的亮点。但是潮州经济腹地小,面临着周边地区强大的竞争压力,存在被进一步挤压的危险。

二、潮州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发展的环境

为协调区域经济,推动东西两翼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东西两翼发展的硬环境,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实施东西两翼发展新战略。强调以工业作为两翼发展的主导,着重推动城市化发展,潮州市作为东翼区域经济次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主角,这给其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城市经济发展思路与模式

1、开发港口经济

潮州港具有特殊的经济区位。港口地处闽粤交界,居闽、粤、赣、台经济圈的自然地理中心,距台湾高雄196海里,距香港192海里,且处于汕头和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是广东省联系华东地区和吸引台资的便利之地,也是广东省东部重要的出海口之一。港口经济是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的结合,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潮州应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港口功能,建设临港工业区,促进J临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港口的开发建设,形成“城以港兴,港为城市用”的格局,潮州将成为闽、粤、赣、台经济重心辐射交汇点。

2、特色产业经济

潮州区域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已初具规模,并积累了较好的产业基础:第一,产业区域集群逐步形成。产业高度集中,形成区域集群,出现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镇。第二,市场占有率高。日用陶瓷、工艺瓷、卫生瓷出口分别占全国的23%、70%、30%,是全国主要出口基地之一,也是国内外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集聚地和出口基地。潮州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完善产业链,加强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3、古城旅游经济

区域经济特征分析论文 篇4

区域性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以深圳市宝安区为样本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波动呈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实证研究证明,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是从低谷到低谷,其中经历一次波峰,且所有周期都相互联系;一般而言,经济周期包含着扩张、收缩、波峰、波谷交替出现的特征,但它们有着不同的振幅、长度和位势.

作 者:高金德 Gao Jinde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计划统计局经济学博士 刊 名:特区经济  PKU英文刊名:SPECIAL ZONE ECONOMY 年,卷(期):2001 “”(3) 分类号:F2 关键词: 

论德育经济功能之特征 篇5

德育的经济功能并不产生于德育过程,而是通过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使之内化为人的心理需要,这种观念意识附着于人脑之中,不能从外观显现,呈隐性状态。因而人们不易直观考察。当劳动力一旦与物质生产过程连结,德育的生产阶值便会呈现出来,主观意识依照个体价值的需求,协调大脑积极思维,利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产生经济效益,现代企业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祟质的提高,实质上是在进行劳动能力的再生产,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价值、道德规范是潜在的经济价值,与生产结合随即变成现实生产力。

人的行为特征与经济败德 篇6

人类的行为特征是客观的,是其生物学特性决定的.人的行为特征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如果社会组织不能有效地抑制人类行为特征中的`弱点,多数人会倾向于规避责任,提供较低的努力水平.偏离人类行为特征的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必然导致败德现象的滋生蔓延,从而引起经济系统的低效率.

作 者:邹新月 邱风 作者单位:邹新月(湘潭工学院,经管系,湖南,湘潭,411201)

邱风(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海,83)

网络的经济学特征分析 篇7

网络经济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规律。工业经济和网络经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经济形态, 一种是社会化的迂回经济, 一种是社会化的直接经济。工业经济时代的全部经济学, 都是建立在迂回路径上, 大量的耗费物成本, 而不可能出现零成本的低物耗现象, 这必然要对传统经济进行修正, 由新的网络经济所代替。互联网技术深刻影响着整个信息技术的结构, 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信息交流和商业运作的模式, 以网络为主体的网络经纪时代即将到来临。

1 网络经济为生产要素报酬递增规律

工业经济学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而网络经济则是边际报酬递增规律。作为生产要素的知识, 具有有形要素不具备的特征:即共享性、可重复性和可组合使用。在生产过程中, 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的共享性, 表现在—种知识是可以被许多人使用, 无论增加或转让给多少人使用, 原来拥有的人都不因此失去知识, 越是先进的知识技术, 越被更多的人使用, 其产生的价值越大。

知识的可重复使用, 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时, 可反复运用, 而没有追加额外资本投入, 没有物质消耗。主要消耗的是研究开发费用和人工成本, 投入使用后的连续投入费用为零, 报酬递减规律不再起作用。在重复使用中, 以网络为载体的知识可被共享和改进, 将获得更多的投入报酬, 表现为报酬具有递增性。

2 网络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

在工业经济中, 财富的直接载体的资本是物质, 因此获得财富, 就必须占有各种物质资源。虽然财富从根本上说是人造成的, 但不占有能创造财富的生产资料要想创造财富是侈谈

在网络经济中, 创造财富的首先是知识, 而知识存在于人脑中, 因此, 掌握了知识的人比物质资源更重要。物资是不能自己增值的, 而人脑中的知识是可以不断增值的, 人的社会价值大大提高了。

马克思早就指出, 生产力中人是第一因素, 但是, 只有到了网络经济时代, 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 人才不仅是观念上而且在物质现实上也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所谓的“第一因素”。

网络经济的智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使用的生产体系中采用了计算机这类智力工具, 智力工具的基础是可以延伸人脑的功能或突破人脑的生理极限, 只要有支出智力的场合, 就可以借助电脑等工具。在网络经济时代, 需要支出的是大量脑力而不是体力。工业经济中采用的主要是延伸体力的工具, 当人的脑力超过负荷极限时, 体力工具的效用就不能真正发挥。

另一个表现就是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 依靠不断改进的知识和技术来取得, 而不是依靠大量占有有形物。工业经济运用知识的方式, 一般需将知识外化为实物的形式即机械设备, 再由体力劳动者操作这些设备。知识的体现不能直接表现出来, 在网络经济中, 人的作用和知识的作用却可以直接表现出来的, 体现为价值, 其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3 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

网络经济的基础是无所不在的计算机为主体的网络, 经济活动通过网络可以延伸到地球的任何角落, 地理距离所造成的空间障碍不复存在。任何一个企业通过网络, 都可以共享全球资源, 都能与消费者沟通, 企业的经济活动空间不断扩大, 这与以市场分割为地域性经济, 形成鲜明对照。所以, 在未来的网络经济中企业的经营具有全球性特征这就是美国提出“网络新政”的缘由。网络经济的全球性, 将形成新的经济格局的“游戏规则”。网络经济的全球性, 使得国民经济的概念将越来越模糊。

4 网络经济是“虚拟化”经济

实际可虚拟化操作是指, 当以快速、廉价和及时传送信息方式来处理经济事务时, 就可在实物真正运行之前先进行精密安排。比如, 一个顾客要求购买一个产品, 在工业经济中, 是先将这个产品生产出来, 再与这个顾客进行交易, 即首先要有实物存在, 如果这个产品没有投产前就向顾客销售, 这就是实物的虚拟化, 这可以在网上订货, 建立虚拟社区、虚拟城市, 虚拟银行等等。虚拟化操作的最大好处是利用信息作为实物的“替身”, 先消耗的信息, 只要信息的消耗是廉价的, 就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在工业经济中, 企业是实的, 产品也必须是实在的, 顾客也要有与实物对应的货币。

在网络经济中, 信息的使用与处理费用很低, 信息的沟通, 无须增加买卖双方的支出。所有经济要素和生产过程都可以“虚拟”。

5 网络经济的企业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

在新的数字化经济中, 知识的运用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往往和创新相结合, 网络化的经济要求权力分散。在完成总体目标时, 需要每个人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在工业经济中, 是命令或强迫性的管理办法, 要求高度集中。统—指挥, 在实现目标中, 要求标准化、规范化。

网络经济使生产方式, 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是非标准, 人性化、分散的管理, 即量子化 (比特) 管理形式跳跃性和波动性占重要地位这就要求经营者要采用新的经营管理办法, 去管理网络化的公司。

6 网络经济是“速度”经济

首先, 因特网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使企业有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效益。由于因特网的渐趋完善, 商业流通中间渠道的功能逐渐减弱乃至衰退, 商业活动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其次, 速度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企业顺应市场作出反应的时间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 对成功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进入市场的时机”, 而是进入市场的速度, 产品生命周期短, 生产与经营的速度成为主流。体现的特点:是知识积累速度日益加快, 近30年来全世界所创造的知识, 相当于人类在此以前5000年文明所创造的知识总和, 真可称为“知识大爆炸”。

客户主导成为这一时代新的规则, 在因特网环境下, 信息的急剧膨胀和获取信息的快捷性, 使客户的行为特点发生极大的变化。他们获取大量的信息, 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也因而变得越来越没有足够的耐性和容易满足。这种情况导致企业要以客户为主导, 通过个性化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市场更加细分化, 格局时常变动, 必须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而工业经济是“生产者主导”经济。

综上所述, 网络经济呈现出一些新的经济学特征, 网络已极大的影响着经济活动, 通过对网络经济的研究, 必将极大的丰富经济学理论, 指导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琪.网络贸易[M].长春出版社, 2000.

[2]陈湛匀.改变世界的网络经济[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3]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区域经济特征分析论文 篇8

关键词:农产品 区域物流需求 流向特征

物流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服务于物资资料时间和空间转移需要而产生的经济行为。目前已有的关于区域物流需求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对区域物流需求量的计算和预测,研究的结果虽然可以得到对区域物流需求总量的基本把握,但很难反映各区域物流需求流向上的差异。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流向特征对于路网规划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试图用区域商的概念和方法找出其主导优势的产品,对其作流向特征分析。

一、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

物流需求的概念,是物流需求理论最为基础的概念,是进行物流需求分析的基本平台。但目前理论界对物流需求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长安大学知名学者张圣忠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详细分析了各种不同的概念,本文作者认为其分析深刻入理,并引用其界定的物流需求的内涵:一切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或者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对与“物”的流动过程相关的服务的需要[1]。由此,农产品物流需求的内涵可以界定为:一切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或者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对与“农产品”的流动过程相关的服务的需要。本文中农产品的概念是广义上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的产品。

二、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主导流体的确定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农产品种类繁多,一般规律是不断地将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输出,将相对劣势的产品输入,本文通过分析区域第一产业内各产业的比较优势,确定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的主要流体,在此基础上确定其流向特征。区域第一产业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可以用区位商来确定。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其中:i——第 i个地区( i= 1,2,3…n);j——第 j个行业( j=,3…m);Lij——第 i个地区,第 j个行业的产出;LQij——i地j行业的区位商。

运用区位商可以对区域的第一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从某区域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看,当 LQij>1时,表示产品有剩余,可以向区域外输出,物流流向主要表现为由区域内向区域外;当LQij<1时,表示产品不能满足区域内需求,需要从区域外输入,物流流向主要表现为由区域外向区域内;当 LQij= 1时,表示产品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物流流向以区域内交流为主。

运用区位商分析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主导流体及大致流向特征的方法如下:分析第一产业中主要行业的区位商,确定农、林、牧、渔的产品物流需求的主要流体及流向特征。

根据农产品的用途,农产品可以分为直接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和用于工业生产的生产原料。设 S是区域内的某种农产品生产量,D 是区域内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当S>D时,该产品除满足区域内需求外还可以向区域外输出,物流需求表现为短途小批量和长途大批量运输需求并存,对区域而言,该农产品以销售物流需求为主。当S

三、区域农产品物流需求主导流体的流向特征分析

上文运用区位商的方法确定出区域农产品的主导产品,并对流向作了大致分析。下面就其流向特征作详细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的流向特征主要是运输方向特征。

物流需求分析中,区域农产品的运输方向首先服从“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或者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大的运输方向首先要受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控。比如从全国这个大区域角度分析,水稻有两大产区南方水稻集中产区和北方稻谷分散产区,而水稻的消费区遍及全国,所以水稻大的运输方向由南北向东西。数据及经验显示我国粮食跨省区流动的总体流向是:东北区余粮较多,以部分品种调剂和饲料粮形式南下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部分流入华北;黄淮海区余粮在满足华北地区需求的基础上,主要以品种调剂形式供给华东和中南地区,少量进入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接受北方饲料粮基础上,其富余粮食则主要流向华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甘新区余粮则以接济青藏和内蒙及长城沿线为主。畜牧产品的产区和粮食产区有很大联系,而且一般由城市周围城乡运输到城市消费。

区域农产品种类繁多,本文运用区位商的方法确定出区域主导优势农产品,又将其分为特产类农产品及非特产类农产品,进而分别分析其流向特征。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博士论文,2006.31-34.

[2]秦璐,刘凯.基于产业结构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J].物流技术,2006,7:4-6.

[3]吴群琪,马暕. 对运输需求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管理科学文摘,2004,6:52-54.

[4]曾宪培等.物流经济地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202.125-130.

Regional agricultural logistics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space

Jin Yuming Zhen Shanshan

Chang'an University management school

Abstract : This paper first location to use the concepts and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logistics demand-led fluid, further analysis of its regional logistics needed space for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 agricultural regional logistics dem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十大理念下一篇:地质大学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