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经济发展(精选8篇)

中国经济发展 篇1

内容摘要:“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在经历一系列的战争,欺压之后,中国这只始终屹立不倒的雄鸡正走在更加强大的道路上,而在最近,在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继续稳中求进,并且2013年的经济走势有望略高于2012年。

关键词:中国 崛起 中国梦 复兴 强大 经济

中国意即:“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以中原大地为发祥地的国家”。在英文中的单词是CHINA,是陶瓷的意思。中国是唯一拥有官方记录的历史的国家。距今约4000多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夏、商、周、汉、晋、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众多民族融和而成为中华民族。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有着光辉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戏曲、书法和国画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为传统节日。在国际上我们中华民族是享有盛誉的历史大国。

在古代,我们华夏民族的光辉照耀全世界,但因为清代政府的闭关锁国,也像印证了一句中国的古话:“盛极必衰”,中国的光辉逐渐衰弱,到后来,因为世界上的生存定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的祖国遭到了当时的强国的无情的侵略。例如: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爆发的日本侵华战争······。这系列的耻辱在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自身强大了才不会给他人来欺负自身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让我们伟大的祖国重新在世界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辉,实现我们的伟大复兴。

在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缓中求稳,预计全年增长略高于7.5%。在接近第四季度时,一些积极的因素开始发挥作用。首先,外贸趋向好转。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促使世界经济短期向好。自欧央行实施直接货币交易、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后,英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等相继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短期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消费信心,我国出口增长将逐步回升。【1】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中国小康社会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阅读我们中华民族的经济复兴之路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详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经济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经济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

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2】,特别是今年习总书记提出的要严厉打击贪污犯罪,实行节约消费。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重要决议,无一不是民族经济复兴的基石,让我领会到了国富民安的道理,认识到年轻一代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前进的艰辛历程。同时也看到了今天中国的强大。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报效祖国做出更多的努力。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经济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说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首先要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从这些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3】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们首先应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再者,我们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经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并且我们需要向周恩来总理学习,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然,要让中国经济实现伟大复兴得以实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仍然复杂,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也仍然复杂。因此,我们对于梦想的追求和期盼,一定要有现实的前提和基础,将困难想的充分些,将问题考虑得深入些,就会让梦想插上现实的翅膀,脚踏实地地努力,实实在在地奋斗,中国的未来就有更光明的前景。

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有喜有忧。【4】今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至于增势是否减缓则存在未定因素。改善的原因,首先来自新兴大国的持续高速发展,有力地稳定了全球态势,不仅保障了世界上1/3人类的经济进步,而且给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传统经济发达地区注入了发展动力。同时,发达经济区也在采取措施,稳定和发展地区经济。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率先改革金管体制,弥补旧制不足,以确保未来不会再次发生类似危机,这一努力的效果将逐渐显现。对欧元区少数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欧盟已创设永久性的救助机制,以维护整个欧元区的稳定,并对接受救助的成员国附加严格条件。

但是与此同时,西方世界以邻为壑、过河拆桥的短视还屡见不鲜。一方面,欧洲一些央行已开始退出危机期间采取的紧急救市措施。另一方面,美国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虽然欧美分别出台的货币政策各有缘由,但各方埋头自顾而缺乏协调的做法,无益于国际社会通力协作,更不利于克服贸易保护主义,这使新年中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蒙上阴影。

从我们国内看,【5】经济结构一日得不到优化调整,尤其是房地产支柱产业政策得不到切实改观,那么中国经济就一日无可持续性可言。同样,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与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日得不到治理,那么中国经济也一日无安全稳定可言。房地产领域出台了一些调控政策,但是那些政策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房价依然居高不下,由此造成中国经济更加困难。同时,央行的货币政策会有所收敛,中国会进入一个加息通道,但力度不会太猛,主要原因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金融系统甚至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在维持房地产不涨也不倒的前提下,管理层会竭力寻找经济结构优化与调整的办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会把目光放到基础建设(包括高铁之类)、农村改造、内需消费、新兴产业等领域中。

同时,我国外贸依然处于增速放缓阶段,但也应看到,在整个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取得现有的成绩来之不易。在2013年的外贸形势不容乐观。现在从国内外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分析来看,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深度转型调整期,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依然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仍然抬头。

因此,在现今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要想实现习中国的经济的伟大复兴就更需要我们全体华夏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个伟大的梦想,蕴藏着中华儿女对未来的无限期盼。

我们需要从我们的身边事做起,由此上升到一个一个的小人际圈,再到每个社会阶层,到整个中国,最后向世界人民郑重的宣布:“我们华夏民族从未衰落,我们一直是屹立在亚洲板块上的雄鸡,向着每日升起的旭日。” 在过去30多年中,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不仅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即使与同行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发展缓慢,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3.体制不合理,产业和市场化程度低4.国际竞争力薄弱,参与全球化程度低。根据上述问题,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2.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3.加快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4.加快开放步伐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十分重要,我们要全面看形势。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既要看现状,又要看趋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引起高度重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形势与政策》教科书 【2】新华网 【3】人民日报

【4】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的演进及营销模式变革分析【5】论非公经济人士在实现“中国梦”中的责任

中国经济发展 篇2

国际上, 2013年, 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 (TTIP) 谈判的启动,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的达成和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停滞时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区域自贸谈判, 都在释放一个信号——发达经济体正在竭力推进新的贸易规则的建成。而这些却必将遏制中国争取国际贸易公平地位, 甚至可能再次边缘化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位置。对中国自身而言, 对外贸易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 外贸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用工难问题突显, 相比之下, 周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却进一步显现。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遭遇严峻挑战。国际形势和中国自身对外贸易的发展, 都要求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而自贸区即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引擎, 顺应了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2002年《中国和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启动了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 是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对其交易纽带广西、中国经济和东盟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2013年, 中国与东盟合作历经了“黄金十年”之后, 两者经贸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更能够进一步巩固传统睦邻友好关系, 为拓展和延伸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空间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机遇。而2013年9月29日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 (简称“上海自贸区”) 的正式挂牌, 标志着中国继改革开放、加入WTO之后, 再一次踏上以开放促改革的新台阶。中国沿海各市对设立自贸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厦门、天津、深圳等地已着手对建设自贸区进行可行性研究, 并进行规划和申报, 希望能够继上海之后, 建设中国第二个自贸区。2014年, 中国将作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积极地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与世界各国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中国经济发展 篇3

报告建议,中国采取“结构增长+绿色经济”组合政策,通过结构增长理论实现确定增长,通过绿色经济改变发展方向,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中实现结构增长。其中,以生态农业解决“六农问题”,以循环工业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以服务经济解决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提升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加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实现和谐持续发展。

附注;

1、中国经济指数:

中国经济指数是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遂宁绿色经济研究院根据《中国经济智能管理系统》编制的国家经济指数。

2、0-1指数制度:

中国经济指数采用0-1指数制度,保留小数点后四位,精确显示相关指标、大类指标和综合水平,数值越大越好。

3、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4、指数:

指数一般是指两个数的相对值。在本报告中,正负指标及中性指标都调整为正向指标,指数越高越好。

5、失真:

中国经济智能管理系统基于准确的数据和系统的逻辑,当出现数据缺失、虚假数据时,预测和结论可能出现误差。

6、系统值:

中国经济发展 篇4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一、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1、阶段特征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远古人类以其有限的劳动经验和劳动协作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抗争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出现并缓慢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原始社会组织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并逐渐产生了阶级,开始向奴隶制过渡。

(2)奴隶制的确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当时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夏代农业工具以木石工具为主,出现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夏朝有了历法。商朝奴隶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是主要部门,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以青铜制造最重要。西周井田制盛行,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农作物品种比商代更多,手工业分工更细。春秋时期,奴隶主为争霸战争的需要,重视发展生产。这一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使原有的阶级关系相应地发生变化,形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各国也相继改革赋税制度,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样,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瓦解,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3)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工具和水利事业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奴隶制的崩溃使更多的手工业努力转化为个体手工业者,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城市兴起,中原市场繁荣。

(4)秦灭六国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由于秦的暴政,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首次盛世局面。西汉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牛耕的普及、铁农具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和耕作技术的显著改进,西汉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有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生产遭到破坏。东汉初,采取恢复经济的措施,生产又得以恢复和发展。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广大农民日益失去土地,沦为依附农民。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黄河流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5)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注重发展经济。曹魏重视农耕、推行屯田制,在淮河流域兴修水利,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蜀、吴统治之下,西南地区和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农民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迅速,福建和两广也得到一定程度开发。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北方的社会生产在十六国时期遭到破坏,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的发,各地联系的加强,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6)隋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迫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阶级矛盾激化,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唐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全面发展,国力强盛。那时,对外交往频繁,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到国外,唐都长安成为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唐朝实行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作为征税的主要标准,改变了以往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7)五代十国时期,黄河流域受到藩镇割据和五代各朝长期混战的严重破坏,直到周世宗改革后,经济才有所恢复。而同期南方经济有较大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农民的南迁和 1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割据政权注重发展经济。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农业、手工业发展引人注目,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南宋时,江南农业生产超过北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许多方面如水稻和棉花的种植、棉纺织技术、航海造船、对外贸易等成就就非北方所能及。两宋时期,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元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棉花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棉纺织技术进一步推广,海运和漕运的开辟保证了南粮北调,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但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经济崩溃,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8)明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到明朝中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都超过了前代的水平,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出现了一批具有专业职能的工商业城市,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基础上,江南地区如苏、杭等地个别生产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萌芽虽然弱小,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新现象。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土地集中、赋税沉重,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实行的一条鞭法因大地主的反对而被迫废止。明末农民战争中提出的“均田免粮”的口号,直接触及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清初,奖励垦荒,实行“摊丁入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缓慢发展,但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严重障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社会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经济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繁荣时期和商品经济繁荣的地方,货币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

在古代经济的发展中,虽然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多次被战乱和社会动荡所打断,但发展是主要的。特别是战国、两汉、三国、南朝、隋唐、两宋、元朝和明清等朝代的初年,经济发展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可大体分为如下几点:①新制度的确立;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④民族融合的加强;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某一朝代的实际而定。如西汉经济的发展,就是②③⑤⑥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古代国家所确定和推行的对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措施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篇5

AI系统是一种电脑智能系统,未来20年,AI会成为很多行业的基础。AI系统将成为电力一样无处不在的商品化服务。人工智慧廉价而聪明,会被植入到所有人类制造的东西里。

AI会成为一种“服务”,人们对它有需求时下单就可以了,就像电力网络一样。未来企业的创业公式是:制造一个产品,给它加上智能。

2、城市化进程

未来二十年,城市化或许仍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到2030年,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中国改革的主轴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城市化进程。

城乡结合部,地级市,县,中心城镇将成为城市化的主战场,县和城镇的居民消费升级将创造未来创业的重要机会,以地级市的为核心落地于各城镇的连锁服务商业模式将出现爆发性增长,蕴含巨大的商业机会。

3、健康产业迎来井喷

未来二十年,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医院日渐忙碌。

主要原因有:

第一,环境污染残留经由食物进入人体造成人体病变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第二,生活方式,暴饮暴食,富营养化,缺乏锻炼等因素将导致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

第三,老龄化,未来二十年中国的老年人口会突破3亿。

因此,健康将成为严重的问题,健康产业将引来前所未有的产业机遇!

4、出现全球高端制造中心及新智造巨头

未来的20年,小商品,服装等初级产品的加工制造将逐步萎缩,而在电子微电子,汽车,飞机,高速列车,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将在全球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都将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并通过制造走向研发,到2030年,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将进入全球前列。并将彻底改变初级加工的产业结构。未来20年,中国的制造业将全球领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7年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2.未来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3.2017年手机发展趋势

4.2017年农业发展趋势

5.未来网上购物发展趋势

6.2017年印刷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7.未来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8.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分析

9.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分析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篇6

本报讯 昨天,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进入达沃斯论坛专题】 温家宝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进步,也必须依靠改革开放。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力争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温家宝在回答问题时表示,当前反腐重点工作一是反对职务侵占。严禁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招投标活动,牟取私利,这要成为经济上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逐步推进财产申报制和公示制。这些年已制定了一些制度,包括领导干部申报财产和家属子女在国外定居和经商情况,还要进一步完善,逐步从申报到公示,这是对干部手中权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三是公开“三公”经费。今年开始已在98个部门实行“三公”经费公开,群众对此是欢迎的,但感到还不够,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逐步扩大范围,并且明确公布内容要具体到项。

>>关于经济问题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温家宝强调,我们将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解读】

全年CPI预计“4%右一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8月CPI比上月回落,至少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现了“拐点”。下一步物价走势将保持基本稳定,因为稳定物价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此外,工资上涨及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也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

总的来说,今年中国将力争完成年初设定的通胀管理预期目标,全年CPI涨幅可能会在“4%右一点”。

中国愿意加大对欧洲投资近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令世界担忧。温家宝表示,中国仍愿扩大对欧洲的投资。希望欧盟领导人、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下个月他将同欧盟领导人会晤,希望能够有所突破。

【解读】

中国总理向世界传递信心

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篇7

这个提醒值得重视。

当前,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 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 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 面临着复杂的系统转型, 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这样的重大关口, 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深刻认识新趋势, 主动适应新变化, 积极抓住新机遇, 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 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 尤为重要。

一、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规律的科学判断

回顾2003年至2007年, 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 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 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 今年上半年是7.4%, 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经济增速在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脉络。这究竟是短期的调整, 抑或景气循环周期的一个区间, 还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

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来看, 比较好的情况是增长速度大体反映了潜在增长率。影响潜在增长率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劳动力供给、储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以及经济结构、体制机制等等。而近几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 工资成本不断上升, 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则使得储蓄率趋于下降, 进而带动了投资率下降。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 更何况, 经过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 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和基数变大, 同样是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 在2000年意味着90多亿元的增量, 到2014年就要增加5600多亿元。

历史地看, 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 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 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 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 一批成功的追赶型经济体如德国、日本、韩国等, 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增长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增长速度的回落, 平均降幅达30%左右。这是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使然。不仅如此, 当前我国更面对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大调整、大过渡以及科技革命的多点突破、加快应用。世界经济长期结构性调整、新一轮产业变革融合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转换相互叠加,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 如果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 甚至不惜用政策“推高”, 不仅违背经济规律, 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 造成经济的进一步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

前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增强信心,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适应新常态, 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 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 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新常态之“新”, 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 意味着相对稳定, 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 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 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 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 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 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 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 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二、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机遇

最近, 浙江省的一家纺织企业决定去美国投资办厂, 不是因为家乡的环境不好, 而是因为综合成本涨得厉害。他们比较了一下, 人工成本的确美国比较高, 大约是国内的3.57倍, 但是把资金成本、能源成本、配件成本、清关成本等七七八八折算下来, 国内的单位产品成本是243.71美元/吨, 在美国是239.23美元/吨, 国内已经略高于美国4.48美元/吨。

当然, 这只是个案, 但国内生产成本连年大幅攀升是个不争的事实。现在, 不仅一些发展中国家比我们更具有低成本优势, 连发达国家也在步步紧逼。一家国际商业战略咨询机构在调查了全球25个主要经济体后发现,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仍然排名第一, 但龙头地位已经受到威胁。

“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比较起来, 1998年至2008年,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 甚至2000年曾达到难以置信的92.0%;而到2013年, 这一增速降至12.2%, 今年1至5月仅为5.8%。应当说, 过去那种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但现在形势完全变了。一方面, 各项成本上升无法阻挡, 企业只能接受;另一方面, 生产过剩导致过度竞争, 企业利润空间已经大幅减少。2012年3月至今, PPI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已出现连续28个月负增长, 表明企业想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把成本转移出去几乎不可能。当前国有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已经出现全行业亏损, 如此继续下去, 足以把一个行业的投入能力和发展后劲全都消耗掉。前些年, 我国经济总体处于高增长期, 而且一波接一波, 前期过剩的生产能力会被随后的经济扩张所消化掉, 但如果后面没有新的经济扩张了, 这个问题就会变得很尖锐, 企业发展将会面临极大考验。能不能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 对很多行业企业来说是一场“生死之搏”。

“传统的手段不好用了”。过去, 一旦经济增速慢下来, 宏观调控常用两手, 一手是宽松货币政策, 用以扩大贷款、刺激投资。现在, 我国的存量货币规模相当可观, 2013年末广义货币 (M2) 余额达110.65万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 M2与GDP之比为1.95, 而美国的这个数字是0.65, 仅为中国的1/3。M2与GDP的比值越高, 说明经济运转的效率越低, 相当于投入了大量的货币, 却产出很少的GDP。这也反映出在现有增长模式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仅通过货币扩张不仅不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应提高, 而且持续扩张下去, 与国际流动性过剩相互叠加, 还会增大国内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化的压力。另一手是积极财政政策, 用以对企业和消费者的扶持。近几年,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 财政收入增长亦随之放缓, 要维持财政支出, 就要增加赤字, 政府的债务规模又要继续上升, 积累更大风险。尽管当前我国总体债务负担没有超过安全线, 然而把地方债务和各种潜在支出方面加起来, 规模则不容小视, 所以财政扩张的空间也十分有限。在这种复杂情况下, 继续扩大赤字和超发票子, 不仅达不到政策效果, 还容易掩盖结构性矛盾, 给未来发展埋下隐患。所以, 加快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不断探索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的新做法新经验, 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转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 企业怎样谋求新发展?国民经济靠什么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宏观调控与体制改革如何跟上经济变迁?面对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趋势。

综合国际经验和我国现实情况看, 在增长阶段转换时期,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新常态下的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 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突出表现为:一, 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 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 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二, 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 消费率明显上升, 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三, 收入结构中的企业收入占比明显下降, 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四, 动力结构中的人力、资源粗放投入明显下降, 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在这些升升降降之中, 先进生产力将不断产生和扩张, 落后生产力将不断萎缩和退出, 既能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 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也要使一些行业伤筋动骨、付出代价。

面对新常态, 首要的在于抢抓机遇。现在我们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 还有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等。让这些潜力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 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用“改革红利”把即将消失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创新红利”, 为新常态下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新常态, 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创建新的竞争优势。要始终保持战略自信与战略耐心,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协调与合作, 同时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用“开放红利”稳固“全球化红利”, 以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格局变化中争取主动。

面对新常态, 如果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 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 就能够抓住机遇, 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大发展;如果因循守旧、止步不前, 就会处于被动境地和淘汰行列。我们要把对新趋势、新时代和新机遇的把握, 同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谋划新的发展。

三、开启提质、增效、升级的经济发展新阶段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全面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支撑长期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日渐式微时, 我们唯一的出路仍然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继续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动力,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创造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红利”, 开启一个提质、增效、升级的经济发展新阶段。面对紧迫的任务, 我们要坚定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找准改革突破口, 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域和环节, 力求“一子落”, 激发“全盘活”。

比如资本市场。资本是流动性最强的生产要素, 是牵动发展全局的一条经济血脉。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既有利于分散融资过度集中于银行信贷的风险, 也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满足居民投资需求和增加更多财产性收入。但是, 我国资本市场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股票市场, 近几年并未与经济同步增长, 持续低迷和估值较低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所产生的“负财富效应”对实体经济是一种“抽血”, 对消费和投资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压制。对此, 专家们指出,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 围绕着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也没有市场化,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更没有市场化。这不仅严重制约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完善公司治理两大核心功能的有效发挥, 也严重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资本市场一头连着投资、一头连着消费, 我们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保护广大公众投资者利益出发, 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资本市场中的体制性制度性问题, 采取切实改革措施落实新“国九条”, 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健全上市企业分红、信息透明等制度, 增强股市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加快释放资本潜力, 使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获得更加充实的血脉滋养。

比如科技创新。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老路已经走不通, 新路就在科技创新上, 就在加快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这是一着“先手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过度行政化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有限的科技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 科技资源短缺与闲置浪费并存, 资源利用和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就要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 对科技管理体制、决策体制、评价体系以及科技系统组织结构、科技人员人事管理制度等, 有步骤地系统推进改革,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 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真正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

比如扩大消费。消费是最终需求, 也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畅运行的关键环节。消费不足, 就会出现市场疲软, 一味扩大投资只能进一步恶化供求关系, 甚至带来全局性的风险。目前我国最终消费率仅为50%左右, 不仅远远低于全球平均80%的水平, 也大大低于上世纪90年代初60%的水平。差距也是潜力, 13亿人的大市场, 是中国经济独一无二的最大优势, 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消费、真正重视消费。为此, 就要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着力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要以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为重点,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切实解决差距较大问题,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还要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积极拓展新型领域, 推行现代流通方式, 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在开辟新的消费增长点上下功夫。

比如制度创新。当前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 但多边贸易体制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成本要素优势逐渐显现, 而我国的传统竞争优势日渐衰减, 扩大开放面临新的考验。基于这种形势, 探索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模式创新, 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意义重大。为此, 上海自贸区的试点以及实施的“负面清单制度”、“工商一口办理”、“过程监管”等措施, 将为各地提供成熟的经验。当前一些地方把自贸区当成招商引资、跑马圈地的“利器”, 显然还没有摆脱传统思维定势。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基石是制度自信和制度创新, 迫切需要用新思想、新办法破除长期积淀的旧习惯、老框框,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通过各领域改革的联动集成, 激发市场活力, 构建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机制。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篇8

摘要:尽管目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能源仍然起着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杠杆作用。能否获取足够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将决定中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经济,能源;石油

一、中国能源需求的基本情况

近4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增加了25倍,占世界的8.5%。自1991年起,中国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9%增加到16%,接近于欧洲(18%)和最大石油消费者美国(21%)。

2008年,中国已加工3.42亿吨原油(增长了3.7%),增长率为2.7个百分点,低于2007年,燃料产量达到2.08亿吨(增长了6.9%);石油开采量接近1.9亿吨(增长了2.3%)。

中国的油田大体分布在七个相距较远的不同地区,其余数量众多的中小油田较分散。近几年来,中国开发了拥有大量碳氢化合物的矿区,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2007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约3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这是几十年来勘探发现的最大油田。

可是,这些勘探发现以及原油产出一时很难改变中国大量需求原油的现状。中國政府期望加大勘探海域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开发力度,2010年,预计开采量上升3%,每天产量为390万桶。

截止1993年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原油生产供大于求。而目前是石油进口大国且保持外部供应稳定上升的趋势。2008年,中国进口了一亿七千九百万吨石油(增长9,6%),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上升了1.8个百分点,达48%(2020年将超过60%)。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上升至每天1420万桶,其中1090万桶需要进口。美国认为中国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14%,而国际能源署则认为达16%。到2030年进口石油可能会增加3倍,达到每年6.55亿吨。

二、中非能源合作的现状

最近几年,由于中国采取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正大力开展与非洲能源领域的合作,以满足国内经济增长的需要。2002年以来,非洲石油出口到中国平均每年增长40%,占目前中国石油进口的三分之一,到2045年中国拟增加到45%。

苏丹是中国在非洲的最大石油来源国,中国进口的石油50%至60%来自苏丹。中国在苏丹有大规模的石油项目。仅2006年.中石油地质学家探明11个油田获得地质储量2亿桶。同年,中国专家完成喀土穆炼油厂扩建工程的第二阶段,使该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每年500万吨。中石油与苏丹能矿部(政府)各持有喀土穆炼油厂50%的股份(原油日产量达到10万桶)。

中石油建成位于红海海域、苏丹南部的1、2、4区块原油外输管道海上终端以及原油装卸港口。中国8%的石油供应来自苏丹南部,占65-80%日生产的苏丹石油。2006年的主要事件是开始启用了长达1370公里的出口石油管道。

中国是苏丹南部油田开发的战略投资者。中石油在苏丹投资50亿美元开采原油,是苏丹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在该国投资开采石油的四个财团中的其中三个都有中石油的投资。中石油集团在苏丹穆格莱德盆地油田开发中占40%权益,原油日开采量20万桶;如Petroenergy财团、中石油拥有位于达尔富尔6区块9 5%的权益,原油日开采量4.2万桶;Petrodar财团、中石油拥有位于迈卢特盆地油田开发中47%的权益,原油日开采量21万桶。

三个财团开采95%的苏丹石油,其中中国占43%。苏丹每天向中国运送60万桶石油。

由于中国优惠的贷款援助和减免债务,安哥拉(日产原油量50万桶)已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原油的主要供应商,中石化与安哥拉当地公司合作投资35亿多美元建造炼油厂。2004年法国加蓬公司与中石化集团签署了共同开采、提炼原油,以及向中国出口原油的合同。

2006年4月,中海油集团收购了一直被欧洲和美国企业垄断的尼日利亚Akpo深海油田45%的股份,中海油支付了22.7亿美元使用权费。另外4.24亿美元用于支付财务、业务和资金的成本。2010年应当开始投产采油。

2006年,中石油中标乍得湖流域四个油田的开采权(尼日利亚东北)。此外,中国在尼日利亚北部城市卡杜纳的德卡杜纳炼油厂投资40亿美元,以换取与尼日利亚合作开发原油。

2006年中海油签署了开采肯尼亚南部面积为44,5万平方英里的六个石油区块。中石化已签署开发阿尔及利亚撒哈拉大沙漠油田以及在科特迪瓦开采石油的合同。中石化和加拿大恩萨纳各持50%股份的合资公司在乍得成立。作为回报乍得方面希望得到投资和贷款援助,正如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一样,以减少乍得、喀麦隆的石油管道对世界银行的依赖,因此中国主张投9亿美元建设管道,而世界银行预算则需要35亿美元。

中国石油巨头中石油正在大力开发非洲市场。该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公司签署了共同开发、建设阿尔及利亚炼油厂和油田的合同,以及与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供应原油的协议。中国公司与刚果共和国签署了近海勘探和开采原油合同,开始在纳米比亚北部开采石油,在埃塞俄比亚勘探油井。中国公司在利比亚正准备开始采油。

三、中国石油主要来源地——中东地区

2008年5月,伊朗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中东地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商,中国不会停止对伊朗油田的投资。2009年1月,中国和伊朗签署了价值10.76亿美元的石油开发协议,将共同开发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该油田原油储量60亿桶,日采原油量预计达到7万5千至15万桶。

2009年8月卡塔尔石油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公司签定了卡塔尔东部海域区块勘探及产品分成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公司将在卡塔尔东部海域勘探,水域面积5649平方公里。协议的年限25年,协议总耗资约一亿美元。

2009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BP)在伊拉克第一轮国际油气田招标中成功中标,获得鲁迈拉油田的作业杈。鲁迈拉盆地(鲁迈拉)储油量为22.6亿吨,日采原油量可达285万桶。中石油集团已开始勘探位于伊拉克北部阿赫达卜区块的原油。

四、拉丁美洲逐渐成为向中国出口石油的地区

委内瑞拉是中国的第四个燃料供应商,中国投资20亿美元勘探开发奥里诺科河地带和祖马油田。2004年,委内瑞拉向中国出口原油l 2000桶/每天,2006年,已达到20万桶,201 1年,双方计划将这一数字提高到50万桶。这些原油将通过中方企业从巴拿马运河送到中国境内的专门提炼委内瑞拉重油的合资炼油厂处理。

委内瑞拉还签署了在中国船厂建造18艘油轮和12台钻进平台的合同,用于增加向中国输送原油。另有12台钻进平台已经在委内瑞拉与中国合资的公司装配。但是,巴西是中国在能源领域最有前途的合作伙伴。自2008年以来,巴西石油巨头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开始在位于大西洋的两个新领域一

桑托斯盆地和卡拉默一阿尔马达进行勘探。在2007-2011年期间里,该公司计划投资约407亿美金来勘探开发国内原油,到2011年,巴西石油公司计划日产原油量达到237万桶/每天。

中国和巴西签署了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巴西石油公司贷款100亿美元的谅解备忘录,将被用到巴西石油公司的海上油田开采。与此同时,中石化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巴西保证向中方提供10万桶石油。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和中石化确立了每年要达到的貿易额目标,即从2008年300万到2010年底1000-1250万吨,到2010年底将达到3000万吨。在最近十年内,巴西可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我们认为中国将成为其重要的原油进口国。

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和印度OVL(印度石油与天然气公司旗下全资海外投资公司)公司联合收购Omimex哥伦比亚公司的股份,OVL和中石化分别持有25%的股份,而哥伦比亚国有企业哥伦比亚石油公司则将持有Omimex de Colombia公司剩余50%的股份,中国在这个合资企业投了8.5亿美元,Omimex de Colombia公司每天原油产量为2万桶,该矿床原油储量约为30亿桶当量。

五、中国认为与中亚地区的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2006年,中哈两国在能源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福布罗投资公司(CIC)用9.39亿美元购买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勘探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子公司)约11%全球存托凭证。这是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石油市场的第二大收获。2009年初,中石油收购了在哈萨克斯坦开采量占第五位的Mangistaumunaigaz公司48%的股份,加上最近的收购,中国已经控制了23%的哈萨克斯坦原油产量,领先于吉兹油田运营商雪佛龙(2 l%),接近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企业(24%)。

哈萨克斯坦中部的石油是通过阿塔苏一阿拉山口管道运输到中国的。也有可能从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区供应石油,因此在阿塔苏建设装卸台,接收来自通过铁路运输的石油并转运到阿塔苏一阿拉山口管道。

该项目由哈萨克斯坦TransOil公司与中国CNODC公司(中石油的子公司)合资来实施,双方分别各占50%的股份,到2011年,这条干线将延至独山子以及将增建运送天然气的支线。

六、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建设中的“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对中俄能源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管道设计能力8000万吨/年,将从泰舍特(伊尔库茨克州)铺设到斯科沃罗季诺(阿穆尔地区)、再到科济米诺(滨海边疆区)。2009年。俄中石油项目谈判结束: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及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的协议涉及:

建立石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一俄中边界(离中国边境城市漠河67公里);延伸到大庆(大约960公里),预计2011年1月俄罗斯公司开始向中国供应原油-中方向俄方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每年5%的利息(150亿美元贷给俄罗斯石油公司,100亿美元贷给俄罗斯石油管道公司);俄罗斯长期向中国供应石油(每年1500万吨,为期20年)。

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石油签署了在天津建立炼油厂的协议,将于2010年启动工作,该项目投资成本将达到30亿美元,本协议还设想在中国建设300至500座加油站。

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方银行向其提供60亿美元资助收购尤甘斯克石油气公司,未来用供应石油的办法来偿还中国的债务,俄罗斯石油公司承诺到2010年供应4488万吨原油。

中国公司联合俄罗斯石油公司参加东方国家的拍卖,中国企业进一步加强了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关系,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中石油买下俄罗斯公司公开发行的5亿美元股票。

为了出口石油到中国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需要改造和扩大鄂木斯克一巴甫洛达尔一阿塔苏的管道运输能力。现已完成从哈萨克斯坦阿塔苏至中国阿拉山口的管道建设.本管道长980公里,起初的年运输能力1000万吨。该石油管道将扩展到新疆的炼油厂,以及中国内陆省份,运输能力可能增加到3000万吨。

上一篇:二○○五年政府采购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国结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