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共8篇)
据英国小企业联盟2002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只有46%的小企业对“银行支持”感到满意,35%的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可得性”感到满意,而对“信贷成本”表示满意的小企业只有13%,对利率满意的小企业只有7%;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明显劣于大型企业是不言而喻的。
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是:
(一)交易成本高。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交易成本相对较高,这使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为银行信贷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贷款规模大,单位交易成本越小。(二)信息不对称。面对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而使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即按照所报的契约条件,贷方提供的资金少于借方的需求。实证研究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受到的信贷配给的影响更大,其原因是(1)由于中小企业在交易成本方面的劣势;(2)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声誉较低,其管理风格及行为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中小企业贷款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也相对更严重。中小企业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同样面临着上述配给问题。
(三)中小企业在信贷筛选中一般也处于不利地位。当银行面临逆向选择问题时,一种主动的策略就是提出某种非价格条件,即通过某种机制诱使贷款申请人提供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在贷款中所面临的抵押要求更严格。同时,受地理位置、资产专用性程度、处置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很大情况下中小企业在清算时其价值损失相对较大,只有通过更高的抵押要求才能补偿潜在的损失。
一、目前内蒙古乡镇交通经济的融资状况分析
对于乡镇来讲, 交通经济的情况对于乡镇全局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要想富, 先修路”成为发展乡镇经济的共识。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乡镇交通经济的规模和力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人们的出行条件大为改善,
这些变化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以及银行贷款资金的涌入, 这其中对乡镇经济融资影响最大的就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对于乡镇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的形式募集到资金, 然后用这些资金投入到乡镇交通经济中, 促进交通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一种形式是当地的政府从上级政府获得下拨资金, 使用这些资金发展乡镇交通。虽然利用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镇交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内蒙古幅员辽阔, 发展乡镇交通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 现有的这些融资方式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总体的情况来看, 目前乡镇交通经济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乡镇经济发展的需求, 想法设法发展乡镇交通经济仍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多乡镇的重要工作。
二、乡镇交通经济银行融资的难点分析
面对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资金短缺的情况, 一些地区的民间融资对乡镇交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在逐步的凸显。很多地区的乡镇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到交通经济的建设中来, 一些地区采取了政府出资, 农牧民出力的形式发展乡镇交通, 也有的乡镇, 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解决了一部分交通经济发展的困难。另外一些乡镇也开始利用银行来发展交通, 鼓励乡镇交通经济向银行贷款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是银行对于乡镇交通经济的贷款业务并没有太多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 乡镇经济主要是农牧业经济, 农牧业经济的收入比较少, 还款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收益不高, 这对于银行来讲存在着一定的资金回收风险。其次农牧业经济本身也不是很稳定, 经常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最终造成不能按期还款, 在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贷款给乡镇交通经济贷款的顾虑。农牧业经济的这些特点, 使得银行对于乡镇经济的贷款并没有表现出积极性, 这加剧了乡镇交通经济融资的难度, 银行融资的高成本是造成乡镇交通经济融资的重要原因。
发展乡镇交通经济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并且建设项目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乡镇交通经济建设的特点使得民间资本对于乡镇交通经济的投资并不积极, 所以仅仅依靠民间资本显然难以保障交通经济的健康发展, 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 在新的时期探索适合乡镇交通经济的融资渠道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完善乡镇交通经济融资的策略分析
虽然政府投资、民间融资、银行贷款对于乡镇交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乡镇交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从全国乡镇交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 仅仅依靠这些形式的融资还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伴随着乡镇交通经济的发展, 原有的道路的养护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 所需要资金的数量越来越多,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融资的困难, 这些困难都在不断的提醒我们要依据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融资的渠道进行拓展, 探索适合乡镇交通经济发展的融资方式。引入更多的资金到乡镇交通经济的项目中来, 促进乡镇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发展, 从而使得乡镇经济能够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四、通过发展乡镇特色, 加大乡镇的招商引资力度
众所周知, 交通经济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乡镇经济全局的发展, 有利于更好的展示当地经济的特色, 增加来自其他地区的投资。同样, 作为乡镇经济中的一些特色也可以很好的推动本地交通经济的发展。目前内蒙古很多地区乡镇物资十分的丰富, 有着很明显的一些地方经济特色, 但主要是因为交通条件不便而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交通成为制约这些地区乡镇经济发展的绊脚石。针对这些乡镇, 就可以重点推荐本地区的经济优势, 资源优势, 农牧业发展的优势, 吸引更多的外资来进行投资, 促进本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速度。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当地政府在吸引外资进行投资的过程中, 也应当积极的引导这些资本投入到交通经济的建设上来, 为交通经济的发展注入资金, 提升乡镇交通经济发展的质量, 最终提升整个乡镇经济全局的发展速度, 为更好的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建立乡镇交通经济发展的基金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利用基金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比较多见, 在美国和日本专门针对交通项目建设的基金, 这些基金成为了当地交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提升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我国目前也有针对交通经济所设立的专门基金, 但针对一些城市交通经济、专项交通经济发展的比较多而针对乡镇交通经济的基金并没有建立,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交通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一方面, 目前我国现有的交通经济发展基金主要是依靠政府注入资金为主, 所以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基金的融资能力, 如果财政收入减少就很难支撑乡镇交通经济的发展。所以乡镇交通经济发展中所设立的基金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 多渠道多层次的吸纳各种外来资金, 通过社会捐赠、企业投资等方式增加乡镇交通经济基金的数量。同时要做好对于基金的管理, 有条件的地区在控制好风险的同时, 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稳健性的投资, 如购买国债等, 确保乡镇交通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从而更好的增强乡镇交通建设项目基金的融资能力。
六、有针对性的发行乡镇交通建设项目的债权
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交通经济主要是通过发放大规模债权的形式来实现的, 这是实现交通经济发展较为有效的有段, 对我国发展乡镇交通经济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欧洲国家葡萄牙由于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就专门发行用于开展公路建设的债劵, 希望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的复苏, 在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本地区的基础设施, 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针对目前我国交通经济发展的情况, 发行有针对性的交通项目的建设债券是可行的, 这是促进乡镇交通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应当受到各个地区的重视。具体来讲, 第一是可以通过发行中央政府的债券,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债来进行乡镇交通的建设, 不过近年来国债发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国债直接发展乡镇交通经济难度较大。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发行地方性的债券, 地方债券的发行形式更加的灵活, 对促进乡镇交通经济的发展更加有力, 能够发行针对乡镇交通经济的专门地方债券, 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不过发行地方性债券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在未来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完善的地方。
七、小结
乡镇交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崛起,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影响深远。所以必须要重视乡镇交通经济的发展, 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融资瓶颈, 在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前提下, 积极的引入民间资本发展交通经济, 促进乡镇全局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乡镇交通经济发展的现状开展了分析, 进而探讨了影响乡镇交通经济融资难的原因, 同时就未来发展乡镇交通经济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以期能够为乡镇交通经济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摘要:经济要发展, 交通须先行, 乡镇苏木 (以下简称乡镇) 经济的发展亦是如此, 这在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都得到了印证。但目前乡镇地区的交通发展状况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制约乡镇交通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融资难的问题, 本文主要结合内蒙古的实际, 就乡镇交通经济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乡镇交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镇交通经济,融资困难,融资渠道,民间融资,银行贷款
参考文献
[1]陈荔, 马荣国, 张菁.基于SWOT的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长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2]申小静.县域交通经济融资困境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07)
[3]李彬, 梁晓辉.有效降低公路融资成本探索[J].交通财会, 2009 (11)
[4]蒋敏.基于DEA的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以广西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5]陆其伟.拓宽公路建设融资渠道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2)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建议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资金问题是困扰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一个大难题,中国的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难题。
1.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1)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设备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稳定性相对较差,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不足,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2)中小企业容易受市场环境的影响,风险变数大,经营状况不佳。一些中小企业初创,缺乏主导产品,更缺乏科技含量,大多从事高耗能、高污染、初加工、化工等投入多、产出少、成本高、利润低的产业。(3)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多数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状况,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财务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等记录。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在财务决策方面缺少合理正确的分析,而且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差,透明度不高。并且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企业不守信用的行为,这样就很难取得银行对它的信任。
2.银行方面的原因:(1)服务方向的原因:银行追求贷款利润造成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目前,国内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都是以服务大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宗旨,其市场定位往往多是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大量的信贷资金都集中投向了大企业。即使本应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市场定位的商业银行及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利益驱使,也经常表现出重大轻小,厚强薄弱的行为。(2)缺乏与中小企业匹配的银行机构: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建立起了以工农中建交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并存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但是还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现阶段的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大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实力有限,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3)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成本相对大企业要高: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与贷款给大企业的手续相同,而贷款的金额相比会相差不少,单位放贷的成本高,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放贷的风险相比大企业更大,导致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
3.政府方面的原因: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较少,扶持力度小。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相比大企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小,在一国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国家一般会优先将资金提供给大公司大企业。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现状来说,其制度及运行中的不足极为明显,业务量及资金规模都很有限。而且担保机构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和民间资本型的商业担保所占份额极低,不符合担保机构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市场原则。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例分析——以宁波市华禾商贸有限公司融资为例
1.公司的基本情况。宁波市华禾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年,注册资本160万元,是一家代理销售美的电器的商贸类小企业。该企业为宁波市美的电器的总代理,凭着美的的品牌优势结合企业主的良好经营手法,近年来该企业发展较为稳定。但是在该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融资问题的考验和挑战。每年的夏季以及年底为企业的销售旺季,为配合各大商场的年末促销活动,需大量购入存货,这段时期,企业在业务运营过程中了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又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资金回拢速度更加受到了影响,却因为流动资金不足而无法及时备货。
2.公司的融资背景及问题。企业融资需要有企业的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来做抵押获得资金支持,而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更具有保障。企业考虑通过自有房产抵押,向银行进行流动资金融资。该公司先后与几家国有银行洽谈过贷款业务,但都没有成功。主要是由于洽谈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1)抵押额度未能达到企业的融资需求。(2)企业需要的是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经营收入回笼较快,贷款的需求期较短,所以更适合短期内可以灵活周转的额度产品。
3.融资问题的解决。华禾公司在与多家银行都洽谈未果后,通过宁波银行的贷易融和押余融两款产品就解决了贷款问题。(1)贷易融是向小企业提供的房地产抵押项下的公开授信额度。授信期限长,根据资金回拢的情况来安排融资期限和融资金额,最大程度地掌握了向银行融资的主动权,大大节省了财务开支。(2)押余融是针对已取得抵押授信的小企业,对应抵押差额部分发放的保证循环授信额度。
4.公司融资结果及分析。最后经过洽谈,该企业以其自有房产抵押获取了贷易融授信额度230万元,并以抵押品剩余价值申请押余融100万,这两个产品的配套使用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使企业走出了在销售旺季资金周转不灵的窘境,并为企业今后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从此案例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银行的融资方式灵活多变,银行可提供多种形式数量的融资方式。(2)银行应加大创新的力度,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3)银行在授信前对调研资料进行可行性的研究然后再做决策,可以更好的规避风险。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
(1)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提高银行对企业融资的信心。(2)加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性,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增强信用意识,信守合同,不无故拖欠借款。这样才能与金融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银行方面:(1)银行要转变经营观念,把中小企业作为新的业务的增长点。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大客户的融资方式越发多样化,不在单一依靠银行融资,他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取得低成本资金,而且银行在对大客户谈判中常处于不对等地位,议价能力不强,利润空间小。所以商业银行应将业务目标转向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2)为中小企业建立相对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小金额机构,并适当的允许民间资金进入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同时要发展贴现和票据等银行中间业务,最后可以借鉴美国及欧洲的先进经验,建立一些相关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3)银行应降低单位放贷的成本,简化放贷的手续。对于贷款给中小企业风险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保护措施来解决而不应是拒绝放贷。如提高贷款利率和加强管理,降低单笔放贷额度,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分级防范风险等措施。
政府方面:政府要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首先国家要意识到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更多大企业的诞生,进而更好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稳定。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障。对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多方面采取鼓励措施激励各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要在政策方面进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如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方式来填补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这样既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也可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头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元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建议.中国商贸.2011(15)
[2]廖丹.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商报.2005(3)
摘要:虽受金融危机影响,重庆17万户中小企业仍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2008年,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6%。2008年,在宏观经济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899.6亿元,较2007年增长20.2%,占重庆市GDP的3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6%,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重庆中小企业发展虽快,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关键词:中小企业
银行
信贷
融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对中小企业来说,除了向银行贷款,是否可以通过其它渠道融资?从调查来看,目前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仍是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小企业贷款面临六大困难:
第一,小企业贷款的批量化、规模化经营有待探索;一些小企业贷款数量少、贷款额度低,其业务收益难以支付运营成本。
第二,创新不够严重制约着小企业贷款发展;重庆银监局称,目前,小企业贷款方式缺乏灵活性,片面追求抵押担保,很多小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或难以承受较高的担保费用而难以在银行融资。
第三,外部担保在小企业信贷融资中作用有限;小企业不愿意主
动寻找担保机构。担保费用高,反担保措施过严,担保机构偏好大企业,致使众多融资需求更迫切的小企业被拒之门外。
第四,小企业信用记录较差降低了融资能力;许多银行反映,个别小企业恶意抽逃资金,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
第五,小企业重避税、轻实力的观念影响融资能力;调查发现,许多小企业采取了不少避税措施,虽然节省了费用支出,却隐瞒了真实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实力,不利于银行的信用评估。
第六,银企互动沟通了解不够。据调查反映,因各种原因,有资金需求的小企业主动上门联系银行的很少,银企沟通比较缺乏。
重庆中小企业产业集中度过高,主要分布于工业、饮食服务行业,近年也开始涉足能源、交通、电子信息、高科技等领域。如果产业政策变化,市场发生变化,受影响的将不是一个行业,而是整个地区、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银行为何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原因也很简单:在银行眼里,中小企业体量小、收益低,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再加上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往往不能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规范财务报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贷款给中小企业,银行会承担更大的风险,成本也会增加。特别是目前各大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实行“规模控制、按季发放、按月考核”的政策,导致银行更愿将资金贷给资产优质、体量大、风险低的大企业。即使银行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也会设置较高的门槛,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手续复杂、成本高。
数据表明,目前,重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平均在13%-15%,高于大企业5个百分点。50万元的贷款,它的人工成本可能占总成本的10%,而5000万元贷款那么可能只有2%,甚至只有1%。”从银行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50万元一笔的业务要放100笔才相当于500万元放一笔的收益,但工作量却要大的多。
银行与中小企业,作为两个不同的实体,各自都是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很多时候,双方的目标并不一致。银行的目标是要求中小企业还本付息,而中小企业,则可能不会按申请贷款时的项目进行投资和及时还贷,甚至逃废银行贷款。在信息不对称的借贷市场中,银行一旦观察不到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就会提高利率或干脆不受理中小企业业务,转而将贷款放给有保障的大型企业。
相对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不了解,中小企业对银行各种金融服务也缺乏认识,除了传统的抵押贷款外,不少中小企业对新的融资品种和服务都浑然不知,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正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关键性障碍
三、怎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要弥补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行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的制度设计,无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沿着信息传递和信息甄别这两条路径,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审计和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健全中小企业的治理结
构,并建立中小企业诚信体系,从而改善中小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形成有借必还、再借不难的良性循环。其次,正因为传统的信贷管理制度阻碍了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融资,就必须在金融工具、金融技术上寻找突破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鉴证贷款以及个人委托贷款等,就是近年来颇受欢迎的一些信贷制度方面的创新。
09年以来,工行、建行、农行、重庆农商行、重庆三峡银行等银行纷纷成立了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业务中心,各业务中心纷纷挂牌营业,其中,仅重庆工行一家就在我市建立了52家小企业金融中心(分中心)。重庆银行设立分行级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申请也已获得银监会批准,成为全国最早获批该项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在各大银行纷纷发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同时,重庆银监局也组织工行、华夏、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重庆三峡银行等5家银行远赴江浙沪考察,走访了江苏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上海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等9家银行机构以及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通过考察以及随后的向全市银行业介绍与传达,既坚定了重庆银行业服务中小企业的信心,更让各大银行转变了观念。
关于企业融资的双缺口及困难原因探讨2010-06-29 18:46:3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关于企业融资的双缺口及困难原因探讨关于企业融资的双缺口及困难原因探讨(2)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既存在”资本性融资缺口”,又存在”债务性融资缺口”。由于规模较小、信用记录缺乏、股本金不足和抵押担保缺乏等原因所造成的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简单地”给钱”便能有效解决的,亦很难完全依托现有的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来解决。需要建立符合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机制、发展服务于小企业的权益类市场、发展服务小企业的债务性融资市场体系和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等金融创新。
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等方面,一直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这种作用更加显著。但与大中企业相比,小企业在获取资金的便利和成本方面历来处于劣势。所以,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就是各国政策制定者、金融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对象。
一、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双缺口”
在理论上,可以将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概括为”金融双缺口”,它指的是: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既存在”资本性融资缺口”,又存在”债务性融资缺口”。
资本性融资缺口存在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正规的资本市场对股票发行有最低资本规模要求,该要求通常高于小企业的资本需求,甚至超过这些企业的资产总规模。在市场上挂牌的费用对小额发行者来说显然过高。而且,在正式资本市场中上市筹资,还有财务制度的要求。这些都是小企业难以达到或满
足的。风险投资体系的发展,也有缓解小企业外源融资困难的作用。然而,风险投资家们所青睐的小企业集中于具有高成长性的”朝阳”经济部门,并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有较高回报。使得大多数小企业的股权融资需求依然无人问津。
小企业在债务融资方面,同样存在困境。
业主的内部贷款、贸易信贷、非正式渠道融资、以及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构成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基本来源。然而,由于规模较小、信用记录缺乏、股本金不足、抵押担保缺乏,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正规贷款在小企业债务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常常居于次要地位。相反,来自业主自身以及来自亲友借款、民间借贷、从非正式信贷单位获得贷款、从其他企业获得”信托贷款”、向存款者支付高额贴水获得”转贷款”等非正式渠道的资金,在小企业的债务融资中占据显著位置。由于难以进入”主渠道”融资,小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通常比
大中型企业高出很多。这成为阻碍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以上两个缺口中,债务融资缺口已受到各方关注,而资本性融资缺口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这是我国小企业融资体系的重大缺陷。
二、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一系列原因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五点。
(一)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逆向选择”在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毫无疑问,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比大中企业严重。其原因是,大多数小企业都有信息不透明问题。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相当高,而且信息披露得也比较充分,金融机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有关这些企业的信息。对非上市的大企业,银行同样可以通过供货
商、消费者和官方统计等许多渠道,了解到足够的信息。小企业则不同,它们的信息是高度内部化的,而且存在大量非经济的信息,通过一般渠道很难获得。此外,大多数小企业并不需要由社会化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这更增加了信息的不透明问题。客观地说,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较低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讲,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自身的透明度,常常意味着管理成本增加;对于”小本经营”而言,其费用实在是难以承受的。
金融中介克服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机制是加强事前审查、严格合同条款和进行事后监管。但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往往不愿向它们提供贷款。这样,在正式的债务市场上,就存在着向小企业提供债务融资的市场失效问题。
(二)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率
由于多方面原因,小企业的倒闭率是相当高的。这种状况,在世界各国具有普遍性。据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2001年一项研究估计,有近%的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由于经营失败、倒闭和其他原因,有近%的小企业在4年内退出市场。中国缺乏系统的统计研究,但有关机构对一些地区的研究显示,我国有近30%的私营中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近60%在4~5年内消失。
(三)抵押品和担保的缺乏
【摘要】在我国的古代,诚信是一种美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诚信已经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信用担保已经做为一个行业发展起来,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极其重要。【关键词】信用担保 融资 中小企业(1)信用担保的内涵
信用担保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中介活动。指专门从事在信用活动中,通过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务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履行债务的行业。是一种“准公共品”,它的作用是补充信用不足,弥补效率损失。
(2)国内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 1840年瑞士出现世界上最早的金融担保机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外的信用担保业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工业化国家就逐步制订了一些支持本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不少国家成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机构。目前,全世界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业务运作和管理机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和发展,为适应融资体制改革后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国采用了世界通行的做法,逐步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信用担保实践始于1992年。90年代末期,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各地涌现出一大批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至2001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约360家,覆盖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个地市州盟区,拥有的担保资金已达100亿元,其中50%为民间投资,担保公司中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的全国已有3家。至2005年9月,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已达2188家,共筹集担保资金总额657.2亿元,累计担保企业18.8万户,担保贷款36.6万笔,3237亿元。累计实现收入46.2亿元,其中保费收入32.2亿元,投资收入9.5亿元,其他收入4.7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户均注册资金已达3003万元
(3)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呈以下新特点
一是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和担保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底全国担保机构5547家,比上年增长30.6%,资本金总额3389亿元,同比增长58.4%;当年为3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额达10796亿元,突破万亿大关。受保企业同比增长60.8%,业务增长49.5%。由于担保机构的介入,本年新增获贷企业23.6万户,增长56.2%,新增担保额7240亿元,增长66.8%,担保机构增信和财务杠杆作用明显增大。
二是过亿元担保机构功能和业绩突出。2009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1263家,同比增加540家,增长75%。过亿元担保机构户数占总数的 22.7%,其注册资本总额2053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62%,增长63.4%。同时,过亿元担保机构业绩突出,共为13万户中小企业提供27万笔贷款担保,担保总额8037亿元,占当年担保总额的74.4%。三是政府和民营出资稳步增长。2009年国有控股担保机构1501家,占27%;政府性担保资金866.5亿元,同比净增251亿元,占当年担保资金总额的25.5%;民营出资2523亿元,占74.5%,政府出资与民营出资增幅与2008年持平,民营出资担保机构仍占主体,政策性担保机构户数、资金均稳步增长。四是面向中小企业服务宗旨和业务定位明确。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服务的中小企业户均人数119人,在当年提供近55.8万笔业务中,单笔800万元以下的52 万笔,占93.3%,其中100万元以下的29万笔,占52.2%,充分体现出担保机构主要为小企业或小额贷款项目提供担保服务的取向明显。五是风险控制较好,社会效益不错。2009全国担保机构共发生代偿5938笔,比2008年减少821笔,降低21%;代偿总额29.8亿元,占当年担保总额0.27%;代偿损失5.2亿元,占当年担保额的0.05%。担保机构通过给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使受保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加。2009 年受保企业人数2152万人,销售收入5.12万亿元,上缴税收44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8%、41.4%和37.9%。由于担保业务规模扩大,受保企业新增就业568万人,销售收入新增1.5万亿元,上缴税收新增1221亿元
(4)形成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自身的原因。一是自身财务信息不健全。中小企业有许多都是以规模较小的作坊式生产模式运作,他们没有正式的财务报告,只是简单的日常流水记账。所以当中小企业以债务人的身份申请贷款时,无论是作为债权人的商业银行还是信用担保公司,在审批的过程中都无法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审核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信用担保公司的原因。一是担保门槛过高。企业办一笔贷款担保,要经过十几个关口,手续过于繁杂,与银行对企业贷款的要求没有多大的区别,有些环节甚至比银行还要严格,并且工作效率低,收费又较高,如办理抵押登记、抵押物评估、公证、办他项权证等都要收很高的费用,使很多企业不愿去担保机构申请担保,因为担保下来还要过银行贷款的第二关,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只好放弃;二是审批时间过长,时效性差。
(三)商业银行的原因。担保机构与银行间全面的实质性协议关系难以建立。按照国家有关指导文件的精神,银行部门应按担保机构资本金1 :5--10 的比例放大信用担保贷款倍数,在贷款放大比例上,但有的地方1:2,1:3。此外多数银行将担保公司作为一般保证人看待,不认可专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誉。同时提出了苛刻的担保条件,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全部转嫁给担保机构,这样不仅使有限的担保资金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加大了担保的风险因素。
(四)政府方面的原因。一是行政部门主观控制制约了担保机构的发展。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来自三部分:政府、省公司投资、自筹和互助,其中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机构。二是政府财政资金有限补偿担保代偿损失的制度的缺失,致使担保机构在实际业务运作中有后顾之忧,把自身担保风险看得过重,容易忽略政府担保资金扶持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初衷。
(五)抵押担保不对称的原因。一是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保护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较为苛刻,除了土地和房地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抵押贷款涉及的中介收费有评估费、登记费、公证费、保险费、注销抵押费等多种形式,但是企业贷款金额小,中介费占贷款利息支出的比重又很大,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不敢去贷款。二是由于银行授权授信过度集中,使各家银行贷款权限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企业如要申请贷款,银行只能逐级上报,层层审批,时间长达几十天或几个月,还不一定审批下来,企业对此很无奈,只能是望贷兴叹,企盼国家尽快出台良好的融资政策。
(六)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原因。由于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限制,中小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如我国沪深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注册资本金要求很高,使处于成长期的效益好但规模较小的企业很难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同时债券市场上,由于受到“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民营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融资,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被堵死。唯一的融资办法就是靠民间融资,或高利贷,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债务风险,企业是有苦难言,银行对此也很无奈。
(5)政府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思考
1.坚持政策性和市场性相结合原则,完善现有担保机构的组建层次
(1)建立担保机构应形成“由点到面”的担保体系。市、县两级均应建立担保机构,有条件的乡镇、工业园区、专业市场也可积极探索建立担保机构,并开展县乡联保,形成网络。
(2)要积极协调政策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共同发展。在担保机构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加强对其指导、监管、考核与评价,不断提升信用担保行业的整体实力。
2.探索建立再担保机构
(1)再担保机制是担保体系中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重要保障性措施。
(2)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信用再担保机构的通行做法,再担保机构由政府资金为主组建,实行“会员制”,并使用一定的风险补偿基金,定期为再担保机构充实资本,形成第三个“风险分散层”,使担保机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3.积极推进信用担保行业协会建设
(1)指导担保机构建立健全内部自律机制,谋求规范发展和共同繁荣。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我国发展才十年。一方面,因其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大批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各级担保机构组织形式不同,职责与功能不一,行业管理比较松散,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3)政府应促其加快建立协会组织,实现机构间的协作。4.要准确把握财政资金对担保机构资本金的投入尺度
(1)担保机构信誉与资本金规模成正比,资本金的规模与其抗风险能力也成正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比例上看,都应加大财政对资本金的投入。
(2)从理论上来讲,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规模应越大越好。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金基本上是由政府全部拨款,或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团体共同出资。前者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后者如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基金。
(3)由于信用担保是高风险行业,财政投入的资本金也要量力而行,把握好尺度,与自身财政能力相适应。另一方面,从实际来讲,企业中以小企业为主地方,应该为发挥“门当户对”的优势,除部分外,担保机构也不宜过大。5.政府要以较多的财政支持建立风险补偿、分散机制
(1)担保行业承担了来自银行和企业的双重风险,在我国现有的法制和经济环境下,风险防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信用担保机构不应该做“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应该使担保机构变“蜡烛”为“油灯”,政府要解决“添油”机制,使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其核心就是要由政府投入的资金为主建立起政策性风险补偿机制。无论何种性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政府都应该根据其业绩,以一定的方式给予风险补偿或奖励,激励担保机构按照政府政策导向,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6.政府应加强政策性扶持和奖励性投入
(1)信用担保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它的风险责任和收益严重失衡,较难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
(2)虽然信用担保机构一般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如果能够在给予信用担保机构政策优惠的同时,奖励那些经营较好的担保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民间资金进入信用担保业。
(3)各级政府要着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长远发展,制定扶持担保机构持续发展的优惠政策,给予政策性扶持。比如,给予担保机构免除部分税收并延长期限等优惠政策。要按照强调担保机构对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的贡献度,建立起绩效评价机制,给予相应的奖励性投入,激励其做大做强。比如对扶持符合产业政策的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7.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1)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较为详细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信用担保在我国属新兴行业,现行《担保法》、《公司法》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还没有很明确的规定。
(2)应尽快搭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法规框架,地方政府也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主要是对担保机构的准入、内控、收费、退出等进行规范。
(3)
从全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各个省性信用担保机构的管理规范、扶持政策不统一,用担保机构也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健全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律规章和政策,加强指导和规范。
8.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1)企业信用建设及其资源的利用,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2)信用担保的需求与信用资源的供给是担保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既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信用的主体。
(3)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都建立了信用管理系统和征信制度,加强对担保企业和项目的信用调查和信用评审,以规避和控制风险
(4)全国应加快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全面、准确、公正、客观地反映企业的信用信息,让社会、公众以及金融、担保机构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有效降低担保风险。
9.加强担保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信用担保业新行业技术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运用经济、法律、金融、财务等多方面的知识。要使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规范、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2)担保机构的从业人员素质看,还远不能满足担保业发展的需求。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担保业的发展。
关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理论界早已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并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目前, 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 但收效并不显著,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而, 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首先对已有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与梳理, 之后对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自身特点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进行描述, 在此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 继而提出一种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民间借贷合法化, 并对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制度构建提出较为具体的设想。
二、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国内学者也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Stiglitz和Weiss (1981) 的《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发表后, 信息不对称被公认为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约束 (Supply-based financial constraint) 的最主要原因 (林毅夫, 李永军, 2001) 。Stiglitz和Weiss认为, 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无法在众多的贷款申请者中甄别出哪些借款者有还款能力, 哪些借款者无还款能力, 这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使得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严重恶化。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盈利和降低风险, 不得不采取信贷配给政策。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严重, 更容易受到银行信贷配给的约束。
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理论界作了相当多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Berger和Udell (2002) 提出通过关系型贷款 (relationship lending) 解决银企关系中的“软信息”问题的思路, 认为银行可以通过与小企业发展非标准化的、通过密切关系而达成融资交易的准市场行为, 来降低小企业贷款成本, 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国内学者中, 林毅夫、李永军 (2001) 、李志赟 (2002) 和张捷 (2002) 等从不同分析角度提出用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思路。张杰 (2000) 、史晋川 (1997) 则提出通过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体制内”金融来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有众多学者提出通过政府供给担保来解决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不足问题, 其根本的出发点还是通过抵押担保来替代信息, 实现对企业的筛选。
但目前多数讨论停留在一般意义上进行, 没有全面考虑到我国具体现状与国情。这样, 在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是提出政策建议时就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本文认为,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巨大、分布行业广泛、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阶段不一、融资需求各异等特点, 兴起于大工业经济基础上的现代金融体系, 并不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发现民间借贷能有效解决借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使交易费用大大降低, 并保证贷款协议的高效履行, 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在既有的相关文献中将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一般都未做出严格的区分, 本文同样将二者等同。
根据2003年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目前, 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 数量上达到4200万之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 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 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66%的发明专利、82%的新产品开发来自于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调整结构、推动创新和形成新的产业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限制, 全国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非常大。到2007年底, 全国中小企业贷款额占全部贷款额的比重只有约10%。以深圳市为例, 目前全市60%以上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困难, 缺口达到1.2万亿的规模, 需求主要集中于一千万以下的流动资金及短期流动资金上。
中小企业自身具有不同于大型企业的特点。中小企业多是家族企业, 各项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不健全, 经营管理上随意性大, 破产率较高。在央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 也普遍存在着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不强, 企业信息提供不真实、不及时的现象。在资金需求倾向上具有“短、频、快”的特点, 即倾向于短期借款、借款频率较高且要求资金快速到位。
抵押品不足是中小企业最为缺失, 最感软肋的心头之痛。抵押物不足, 银行不放贷, 很多企业找到担保公司进行担保, 但担保公司也无法完全解决他们的融资问题。因为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额度进行限制, 担保费也较高。银行贷款程序复杂、手续繁琐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部分中小企业有资产可做抵押, 但办起贷款也非常复杂, 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中“短、频、快”的要求。
对银行而言, 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较大、难以把控, 而且中小企业一旦破产银行的贷款很难收回。但是国有大型企业有国家财政作为后盾, 风险大大降低。因此就导致了银行为控制风险、保证盈利而嫌贫爱富现象的出现。银行为降低风险, 必然会要求中小企业在提供了足够的抵押物后才敢放款。另外银行从运营成本考虑, 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上升而下降, 做中小企业贷款将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 因此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是更愿意贷款给贷款规模大的大型企业。
商业性担保机构同样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目标, 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要求与银行审贷标准基本相同, 客户对象几乎与银行重叠, 因而无法对银行不敢贷款, 但真正需要担保机构担保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另外, 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 担保业在我国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 什么样的公司可以进入担保行业、哪一个部门对担保行业的业务规范进行指导和管理, 现在都还是空白。目前美、欧、日等国际通行惯例都是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定位于纯公共产品, 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 这样它为企业服务的效果就非常明显。政策性担保机构的缺失, 造成了中小企业担保无门。
实际上, 这是一个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 只不过在发达国家, 资本市场发育比较健全, 非银行金融产品比较多, 中小企业70%通过直接融资, 只有3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而我国现行制度对资产规模等进入门槛的要求已经约束了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可能。而且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 在有限的资本市场容量的条件下, 成功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的企业数量在符合相应条件的中小企业总数中也只占很小的比重。
在海外, 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不仅仅依靠银行的贷款, 很多时候是获得风险投资或者创业投资的帮助, 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成长中, 基本无法获得这样的融资。目前我国的创投公司更多的时候只是看中比较成熟、能上创业板和证券市场的企业, 短期目的和利益性很强。
虽然相关机构特别是金融机构做了积极的创新,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以阿里巴巴和中国建行合作推出的网络联保为例, 报名网络联保的中小企业有一万三千多家, 而通过审核获得贷款的只有八百多家, 通过率为6%。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目前4200万中小企业中, 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使用了电子商务。
有的地方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风险补偿机制由政府出钱, 银行出力, 企业受益, 最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三方共赢。但是, 和众多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缺口比起来, 地方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 不可能所有的贷款风险都完全靠政府来买单。而且目前政府出台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标准相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来说还是太低。对于目标客户定位于大企业的国有大银行来说, 吸引力并不大。
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着眼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方法, 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现行金融制度供给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当制度供给小于制度需求时就出现了制度的非均衡状态, 制度的非均衡状态意味着现行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的净收益, 也就是存在一个新的盈利机会。这就表明, 在由于制度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制度非均衡状态下, 现行制度供给的缺陷阻碍了潜在收益的实现。目前我国的金融制度供给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推行“赶超”战略的计划经济时期, 为了支持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不具自生能力的重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建立了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并一直延续至今。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行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金融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 很多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不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 因此仅仅依靠现有金融体系内的大中型商业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存在很多局限。
担保机构本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弥补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用空缺, 从而化解制度障碍, 为中小企业找到一条现实的融资途径, 但效果很不理想。担保体系自身被诸多难点所困扰: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担保机构规模小、缺乏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 担保机构内部业务操作程序不完善, 风险管控制度不健全, 而且与之相对应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由上述分析可知, 现行金融制度的供给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
2. 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许多不可弥补的缺点, 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强制性制度变迁指政府通过颁布法律法规等方式推行的制度变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不足问题, 我国出台了许多相关措施以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法律体系。如《中小企业促进法》、财政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指导意见》等等。同时, 各地政府也就中小企业和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没能很好地解决。上述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有限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 制度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基础, 如制度直接实施者对制度的深入认识与把握、其他相关者对制度的必要了解、所有的相关人对其他参与者了解比较多等, 这些基础的积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由于制度建立时间短, 无法积累足够的基础条件, 因而作用受到限制。所以, 采取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往往是政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一点在针对信息不对称的制度方面更为明显。
由此可以看出, 许多制度之所以有效, 是因为在制度形成过程中积累了足够的基础, 只是照搬制度并不能保证制度一定有效。
第二, 制度发展的不均衡使得新生制度作用受到限制。制度之间相互影响, 任何一个制度都不能单独地存在, 必然受到其他制度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的渐进式制度变迁的道路导致了制度发展的不均衡, 核心政治经济制度会对新兴的制度产生制约, 发展缓慢的部门会对发展快的部门产生制约。因而我国的新生制度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三, 政府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导者试图使制度变迁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这种偏好可能是与社会经济的利益不一致的。因此, 由政府主导建立的新制度可能不能解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到政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对个人声誉的影响、对部门权力的影响等方面, 这与政策所须的单一的社会经济职能是不一致的。目标的不一致, 使得最终的政策选择难以充分满足经济生活的需要。还需要说明的是, 即使政府的偏好与社会经济的利益一致, 由于他的有限理性和认识, 了解制度不均衡以及设计、建立制度安排所需信息的复杂性, 他仍然不能矫正制度安排的供给不足。
3. 交易费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制度的有效性
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比作物理学中的“摩擦力”。假如交易费用无限大, 就根本不会存在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人类社会就会处于完全无序的状态。交易费用下降, 经济制度的效率就会提高。下面从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前的搜寻和信息费用、贷款过程中的谈判和签约费用及贷款后的监督和执行费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意识薄弱等特点及其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使得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前搜集其信用、经营等信息的成本巨大。
在贷款过程中, 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谈判和签约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在借款人提出借款申请后, 银行在之前搜集到的信息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和贷款可行性分析, 在同意贷款的情况下, 银行还要与借款人就贷款的具体条款 (包括贷款的用途、金额、期限、利率、违约责任、担保等) 进行谈判, 最后, 在谈判达成一致时, 借贷双方要签订贷款合同以及附属的担保合同, 要对抵押物进行登记, 对质押物进行过户。可以看出, 贷款过程的谈判和签约将花费较长的时间, 交易的费用也会很高。
贷款后银行要对贷款和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不仅要经常检查借款人和保证人的情况, 还要定期对抵押物和质押物的价值进行检查和分析, 因此, 监督的费用也较高。
除通过银行间接融资获得资金支持外, 中小企业也可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但中小企业同样面临上市手续繁琐、审批耗时、道路艰辛、公关费用高等问题。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当交易费用很大, 交易成本较高时, 企业不会选择通过金融机构或证券市场获取资金支持。
五、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多年来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都尝试了不同的办法, 但大多都根植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上, 所以也很难走出融资越改越难, 门槛越改越高的怪圈。
通过上述问题现状与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依靠我国银行业的现有金融产品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规定, 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不可能的;即使通过银行体系与制度的创新也难以有效解决银行业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目标与中小企业自身贷款能力有限的矛盾, 而且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需政府做出巨大投入, 商业性中小银行则普遍存在着经营风险大、资金来源有限、经营效益不高且往往被地方政府行政控制等问题而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担保制度自身仍存在很多问题, 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通过直接融资或寻求创业投资的帮助目前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只能是望梅止渴。
在诸多解决措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 针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高、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小等原因, 笔者认为, 民间借贷合法化是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何谓民间借贷, 已有的文献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与清晰的界定, 有的学者还对民间借贷做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分。本文对民间借贷的定义不做过多探讨, 根据主流观点将其定义为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的直接借贷行为。
民间借贷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形式多样, 分布广泛。我国正规金融制度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双重缺陷, 导致资金供求的失衡, 诱致性地促动了民间借贷制度的自发产生。这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内生于中小企业经济环境, 揭示了民间借贷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强制性制度变迁存在诸多难以弥补的缺点, 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诱致性制度变迁是组织和个人为追求制度供求矛盾而产生的潜在利润的自发性反应, 是潜在利润的内在化过程, 较之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更高的制度适应效率。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演进具有不均衡特征, 国家可通过引导、认可等方式使其得以规范。长期以来广泛存在的民间借贷行为即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在技术条件给定的前提下, 交易费用是社会竞争性制度安排选择中的核心, 用最少费用提供定量服务的制度安排, 将是合乎理想的制度安排。因民间借贷多发生于亲戚朋友等熟人间, 借贷双方在长期交往中彼此了解、互相信任, 所以整个借贷关系中的信息搜集费用、谈判签约费用与监督执行费用都大大降低。由此可见, 民间借贷能用比银行借贷等正规融资方式小得多的交易费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因此是“合乎理想的制度安排”。
虽然民间借贷可能产生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负面影响, 但其确实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测算出我国2003年民间借贷的绝对规模在7405-8164亿元之间。据安徽省工商部门2007年调查显示, 80%以上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民间融资的办法来解决流动资金的周转;2008年据湖南省企业调查队就民间融资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 中小企业融资依靠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民间借贷往往依靠个人在其社会关系范围内建立起的个人信用或是其所在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信誉, 因而可以大大节约借贷关系中的因信息搜寻或信用障碍而产生的交易费用, 使融资行为既简便易行又安全可靠。
因此,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规范, 使得民间借贷既可以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有效途径又能保护好出资方的本息安全。
中小企业通过其企业负责人的社会资本、社会关系寻求资金来源, 加之以企业自身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社会信誉进行民间融资。因为贷款人均为借款人的亲戚朋友等与其具有血缘、亲缘、地缘等密切关系的个人或其负责的企业, 所以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等较为全面、及时的进行把握。通过社会关系形成的借贷关系双方易彼此信任, 贷款人也能对借款人形成有效及时的监督。这样, 借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 交易费用大大降低, 贷款协议的履行率也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六、对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制度构想
由于民间借贷是以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方式产生, 故在对其规范过程中必须顺应其自身发展规律, 减少政府等外部力量对其自身运行机制的干预。而另一方面, 为使民间借贷可能产生的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政府须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管与控制。遵循该制度设计思路, 笔者提出如下对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制度构想。
政府在民间借贷关系中扮演公证人、登记管理人的角色。通过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方式融资的融资主体、融资规模、融资期限、融资利率等进行基于目前已有民间融资惯例的适当规制。借贷双方自愿达成借贷意愿后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登记, 登记后签订借贷协议。登记后签订的借贷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协议利率中高出银行现行存款利率的部分受法律保护。政府在此过程中只负责对借款人资格的形式审查, 不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等方面进行审查。另外, 应要求借贷双方具有一定程度的血缘、亲缘或地缘上的联系, 以保证民间借贷优势的发挥。如果出现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还款情况, 贷款人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政府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这样既使目前已普遍存在的民间借贷行为受到必要的法律规制, 又不损害其已有的运行机制。政府无需进行其他投入, 只要有相应机构进行简单的审查与登记工作即可。而且通过民间借贷合法化, 政府可以有效监控民间资金的流量与流向, 对国家金融体系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另外, 政府相应管理机构还可充当民间借贷双方信息交流媒介平台的职能, 为通过社会关系融资不足的企业足量融资提供途径。中小企业可在通过政府管理机构审核后以该管理机构为平台对外发布融资信息, 潜在贷款人通过信息平台了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根据其自身资金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自行选择适合的企业进行洽谈。如达成融资意向, 按上述制度安排进行登记, 风险依然由贷款人承担。
通过这种制度安排, 可以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现象的产生。因为借款企业需先通过政府管理机构的资格审查才能发布融资信息, 而诈骗性质的无实体经营的“皮包公司”是无法通过资格审查的。而且, 一旦建立起正式的民间融资信息发布渠道, 诈骗分子在民间散播的融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制度构想与有的学者倡导的“民间借贷登记制” (陶永诚, 2005) 存在本质区别。“民间借贷登记制”指的是对放贷主体的放贷资格进行登记, 而上述制度构想核心在于对民间自发的借贷行为进行登记。
另外, 笔者不赞成将通过民间金融机构进行民间借贷的做法合法化。首先, 民间借贷的生命力与活力之源在于借贷双方在借贷行为发生前业已具有的血缘、亲缘、地缘等密切关系, 而通过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则切断了这种关系。第二, 通过民间金融机构进行民间借贷不利于政府对民间资金流动情况的全面、准确掌握。第三, 通过上述制度构想的安排, 借贷双方的借贷安全性有足够保障的投融资需求应该可以得到满足。
当然, 因为中小企业数量庞大, 分布在各行各业, 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融资需求多种多样, 所以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需进一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 1
[2]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 6
关键词:经济转型:中小企业;融资
JEL分类号:G18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2-0113-02
一、经济转型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据全国工商联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的最新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其生存状况甚至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还要艰难。据温州市金融办对35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2011年一季度末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三者比例为56:28:16,银行贷款比上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而同期民间借贷占比分别提高6个百分点。201 1年一季度深圳市约13%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57%的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难题。
(二)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分析
首先,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由于目前企业原材料、劳动力、物流、财务等多项成本上涨,综合作用于制造类企业,导致企业利润摊薄,不少企业不接单亏损,接单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低端制造业企业和作坊式的小企业,难以承受经营压力,首先面临倒闭风险。
其次,银行收缩银根。进人2011年来,央行已连续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上升至历史高点21.5%,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1.25个百分点。此外,加上日均存贷比监管新规等各种考核压力,银行也正遭遇一场流动性危机。这直接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减少。企业的融资渠道一般有三个途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民间融资。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使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来筹集资金基本上不可能,在银行利率上升、贷款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有通过民间融资。但民间融资利率极高,稍有不慎就极易造成企业资金断裂的情况。
再次,人民币升值以及世界经济低迷。目前美国失业率仍高居不下。欧洲又面临着主权债务危机。因此出口市场一直低迷。另外,人民币升值对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截至2011年9月30日,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已升值26.97%,仅201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就升值了3.32%,这直接导致出口企业产品价格上升,降低了其竞争力。
最后,经济转型困境。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布局雷同现象突出;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行业总产值占工业比重高。另外,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任务重,压力大。还有,中小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消化成本能力弱,中小企业走“拼资源、拼价格、拼环境”的老路已难以为继。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措施
(一)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2010年以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加强信贷政策指导。2010年6月央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督促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全方位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2011年6月银监会出台《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督促所有商业银行全面做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服务工作;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首次对中小企进行了划分:中型、小型、微型,其中小型和微型为今后政策帮助的对象。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再次提出,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措施建议
1、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较大,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已成为业界公认的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具有重要作用。这个信息体系不但包含企业的基本信息、财务报表信息、经营方面的有关信息,还包括欠税、还款、法院判决执行情况等其他信用信息。为解决这个问题,央行在2006年起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采集了215万户中小企业信息,全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尽管如此,全国有4200万中小企业。如何解决如此大量的企业信用体系采集和建设工作量巨大。
完善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前提是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尽快丰富和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和征信数据,以实现小企业信息集中管理查询。同时积极发展民间小企业资信调查和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建立真实而可靠的信用评级制度,让市场参与各方充分了解企业的资产、风险、前景和信誉等重要内容,降低银行展业成本。
2、设立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发展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来缓解企业融资困境。林毅夫(2001)分析指出,不同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成本是不一样的,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先天优势,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出路。这是因为大银行由于运营成本高和信息不对称,加之给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所以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放贷。中小金融机构,甚至微型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有效集中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充分发挥“草根金融”服务“草根经济”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解决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应进一步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由于融资门槛高企和资金使用限制,以及中小企业多是流动性需求。直接融资资金到位时间长往往无法解决短期需求,未来应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一系列债券融资工具。同时,还应当加快民间借贷立法,规范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融资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监管到位的制度环境。
4、政府加强税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其融资行为也就不但是市场行为,还具有部分政府行为的性质。因此,政府有义务和责任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我国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现象同时出现的是2011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税收和国企利润都呈现大幅增长情况。财政收入高达5.7万亿元,同比增长31.2%;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国企利润总额11256.8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654.6亿元,同比增长18.8%。
因此,国家、国企一定要让利。财税政策上,要给中小企业减免一些税负;产业政策上,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为创造就业机会多的企业提供一些补贴以及优惠政策。
5、企业加快转型。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弱点,目前中小企业所遇到的融资困难部分是自身竞争力不强所导致的。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快优化产业分布结构,更多进入服务行业、科技行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同时优化企业规模结构,尽量做强做大,提高自身竞争力;还要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尹丹莉,当前我国财政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8)
[3]曹凤岐,如何解决中小企融资难[J],IT时代周刊,2011,(8)
[4]赵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5]陆岷峰,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路径——基于中小企业融资性质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0,(2)
[6]工信部,2009年度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与担保状况调研报告[R],2010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06-08
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分析06-12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分析06-23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06-05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调查06-26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09-08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原因09-13
中小企业融资06-14
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情况的调研报告07-27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