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写作语法常见错误

2022-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new写作语法常见错误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常见语法错误分析

摘 要: 英语写作是对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的综合考查,在各项英语考试中都是考查的关注点。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会出现很多错误,既有词汇方面的,也有语法方面的。本文就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语法使用错误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相应的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职英语专业 英语写作 语法错误

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符合大纲对高职生的掌握实用技能的要求。本文将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降低学生的写作焦虑,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语法错误的主要类型

通过对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错误分析,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谓不一致

主谓一致指“人称”和“数”方面的一致关系。一般情况下,主谓之间的一致关系由以下三个原则的支配:语法一致原则﹑意义一致原则和就近原则。学生往往会在掌握主语和随后谓语动词的一致问题上出现错误。学生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主语是动名词时出现的主谓不一致。如:Going to school force me to be more disciplined than studying at home.此句中的force应改为forces。第二,宾语从句中的主谓不一致。如:Some people think building the roads for buses don’t take a long time.此句中的don’t应改为doesn’t。第三,当主语有定语从句修饰时出现的主谓不一致。如:The house which has a large window belong to Mike.此句中的belong应改为belongs。第四,在由not only...but also...,not just...but...,or,either...or...,neither...nor...连接主语的句子中出现的主谓不一致。如:Not only John but also I is going to Shanghai next week.此句中的is应改为am,即按与谓语动词最靠近的那个主语来确定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

2.被动语态错误

语态错误主要表现为学生搞不清楚某些动词或动词短语是及物动词或动词短语还是不及物动词或动词短语,因此经常把语态搞错。例如:The traffic accident was happened yesterday.在这句中,happen是不及物动词,只用于主动态不用于被动态。其次,很多句子在中文里表达的时候都是主动态,而用英文表达的时候则应变为被动态。可是高职学生受母语思维影响较大,所以在写作时此类句子都用主动态表达。例如:It can imagine that there must be some inconvenience brought by raising pet.这句话中imagine应改为be imagined。

3.时态错误

中文里没有时态的区分,而英文时态很多,动词又根据时态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混淆时态,出现很多错误。如: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在这句话中,主句是一般将来时,从句应用一般现在时,所以应改为if it rains tomorrow。

4.情态动词和助动词后的搭配错误

从初中开始,英语老师就常将“情态动词后应跟动词原形”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真正在作文中使用时,学生就把这句话抛在脑后了。错误类型主要表现为:①情态动词后的动词使用过去时态;②情态动词后的动词加“s”;③情态动词后的动词加“ing”。助动词后的动词搭配也是常见错误之一,常见类型有:①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用动词过去时态;②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s”;③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加“ing”等。

5.非谓语动词的使用错误

由于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概念不清楚,对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用法不明白,对句子结构分析不正确,常把非谓语动词误用作谓语动词。学生不知道在英语句子中谓语动词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另外一个动词出现,这个动词有三种情况:一是并列谓语,但是这时候必须有连词,如and,but等;二是出现在从句里面;三就是以分词形式出现,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还有不定式。现在分词有主动语态和进行时的含义,而过去区分词有被动语态和完成时的含义,不定式有将来时态的意义。这类错误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出现的几率较高。第一,在there be句型中。如: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visit China.在这句话中,are是谓语动词,visit应当用其非谓语形式visiting。第二,在with复合结构下。如: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rents leave for cities to seek jobs,more children are left behind in the countryside.在这句话中leave应改为leaving。第三,在动词短语的固定搭配中。如:China attracts many foreign companies come here for investment.在这句话中应使用attract sb.to do something的结构,应将come改为to come,否则句中就出现了两个谓语动词。

6.句子不完整的错误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对句子的结构认识较为薄弱,作文中经常出现不完整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句子缺少主语。例如:Some other people argue that choose friends who are similar to themselves.在这句话中,宾语从句中缺少主语,应改为:Some other people argue that they will choose friends who are similar to themselves.第二,句子缺少谓语动词。例如:I suggest we should develop underground system because it fas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在这句话的原因状语从句中缺少谓语动词,应在fast前添加谓语动词is。

二﹑相应教学策略

1.强调并巩固英语五大基本句型

英语五大基本句型是所有英语句子的根本,主从复合句也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展开的。这五种基本句型是:S+V,S+V+O,S+V+Oi+Od,S+V+O+C,S+V+P。一定要让学生分清楚哪些是及物动词,哪些是不及物动词,哪些动词可以跟双宾语。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练习短句子,然后练习长句子。待学生简单句掌握以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主从复合句的练习,这样学生的作文里就可以减少出现句式结构上的错误了。

2.根据模板仿写段落

关于作文中使用模板的问题,众说纷纭。很多人常说模板会禁锢学生的写作自由,让学生写作受到限制。但是不使用模板句型的文章几乎是不存在的。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模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写作效果。例如在写议论文时,教师可以分别给出一边倒和对称式的写作模板供学生参考,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比较有自信,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更容易投入其中,也就减少了出错的几率。当学生对模板比较熟悉之后,可以逐渐抛开模板写作,或者设计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模板。

3.采取多种订正方法

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文订正。事实上,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力,效果也不好,满篇的错误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选择性订正的方法,比如批改过程中只关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使用情况,那学生就会特别注意这一点,否则的话,他们可能不会关注这一点。其次,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明显错误标出来,但是不要帮学生订正,可以用一些符号标在错误的旁边来提醒学生此处出现了什么样的错误。例如G代表语法错误,P代表标点符号错误等。这样学生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句子出现了什么样的错误,也知道从何下手去订正了。教师也可以将比较典型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让全班同学一起订正,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

参考文献:

[1]常红梅.高职高专使用英语写作[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张雅敏.针对高职英语写作常见错误的教学方略初探[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3]Harmer,J.How to Teach Writing[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作者:高超

第2篇:浅谈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语法错误与对策

摘 要:通过分析初中生英语作文中常见的语法错误,探究如何减少避免写作中的语法失分,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常见语法错误及分析;对策研究

一、中考中对写作的要求

2012年开始上海市中考英语试卷writing(写作)分值调整为20分,其中内容分为8分,语言分为8分,组织结构分为4分。中考中对写作的三方面能力一般要求为:

内容:切题、充实、不写废话;意思连贯,表达清楚、准确、完整。

语言:基本正确;用语规范,无或少见语法错误;拼写、大小写和标点正确。

结构:词汇和句型句式运用恰当自如;文中有值得肯定的好的句型和表达形式。

通过对中考英语写作三方面能力的要求分析,笔者发现,在内容上切题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中考要求英语写话至少60字,学生英语写作受中文写作的影响较大,所以对于一篇60~100字的英语作文,在内容的切题和充实上应该不是问题。近年来中考作文题目也很贴近学生生活,发挥的空间也很广泛,学生是有话可写的。然而通过近年来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和学情分析,笔者发现在英语写作时,学生在语言点上的失分却十分严重,因为语法功底的薄弱,很难拿到语言分中的8分和结构分上的4分。初中学生还属于英语初学者,语言功底尚浅,所以笔者认为,英语的写作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词汇和语法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写作的主要障碍在于单词和语法,这是英语写作中最基本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写作上才能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英语写作中,初学者常常会犯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因而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对于学生在写作是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就很有必要。

二、初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常见语法错误

(一)主谓不一致

主谓一致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在“人称”和“数”的方面的一致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是:单数主语用单数动词,复数主语用复数动词。但是中国学生由于受到母语中文无人称、数、时态的变化这一影响,经常会犯主谓不一致的错误。如,在上海版牛津英语6A Unit2 I have a good friend一单元中,教师要求学生以“My good friend”为题写话,学生普遍的书面表达错误如下:

(错误)He always help other people.(主语单数he,谓语用复数help,所以为错误的句子)

(正确)He always helps other people.

(错误)She never tell lies.(主语单数she,谓语用复数tell,所以为错误的句子)

(正确)She never tells lies.

此类错误在学生习作中屡见不鲜,可以说主谓不一致是初中学生在语法中常犯的一个错误。

(二)词类误用

词类,是指词的基本类型。英语语法将英语词分为十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感叹词、冠词和数词(张道真,1995)。由于中英文词汇的词类和意义并无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准确把握和应用所有英语词的词类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词类误用在初中生的英语写作中更是频频出现。

1.名词与形容词的误用

例如,在初三阶段的一次单元测验中,遇到“...bring(s)me happiness”一篇写作练习,学生突出的语法错误为:I am happiness.I live in a happiness family.(此两处的主要语法错误就是词类误用,happiness是一个名词,然而在be动词后应该使用形容词;而且family是一个名词,也应该用形容词来修饰,两处均误用名词修饰,犯了错误。正确的句子应该是:I am happy.I live in a happy family.)

又如,在习作“Talent in my eyes”一文中,学生通常会用“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her?”这个问题来结束全文,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却错误百出,如:I can learn helpful from her.I can learn brave from him.(此两处也属于词类误用,在动词learn后是不可以使用形容词的。)

2.代词的误用

代词几乎是学生每一篇习作中都会使用到的词类。但是代词的误用在同一词类词汇的误用中占的比例最大。初中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有如下错误:

I like he.(like是动词,动词后应该用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I like him.)

She’s name is Susan.(name是一个名词,需要用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来修饰,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Her name is Susan.)

She teaches our English.(动词teach后接双宾语,应该是teach sb sth,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She teaches us English.)

I usually play badminton with she.(with是一个介词,根据语法规则,介词后用人称代词的宾格,所以正确的句子为:I usually play badminton with her.)

(三)冠词使用错误

1.定冠词the多余或者遗漏

Many tourists usually visit Great Wall.(定冠词the遗漏,有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前要加the)

Tourists usually visit the Yu Garden.(定冠词the多余)

2.a与an之间使用错误

What a honest boy he is!(honest的首字母是辅音字母,但是h不发音,这个单词是以元音开头的,所以应该用an。)

It is a indoor activity.(此处indoor也发元音,也应该使用an,而不是a)

(四)名词单复数错误

1.修饰可数名词时,a/an与s同时使用,单复数混乱

I like reading a books.(a使用多余)

It is a happy things.(s使用多余)

2.不可数名词前加a/an,或不可数名词后加s

He always helps me with my homeworks.(homework不可数,不可数名词不可加s)

3.可数名词没有a/an或s修饰

Playing football is outdoor activity.(an遗漏)

I think reading book can make us clever.(可数名词book的出现既没有加a/an,也没有加s,此处应该在book后加s)

(五)介词使用错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语法意识不强,对于英语写作中的小细节随意性很强,他们在介词上常见的错误有:介词与动词搭配错误:表达时间或地点时,介词in,on,at滥用等。在写作中,经常能见到学生写出下列错句,如,

She usually helps me at my homework.(此处动词help通常与with搭配,不与at搭配使用)

In that day,I received a lot of things from my friends and classmates.(在那一天我们通常表达成on that day,而不是in that day)

(六)动词使用错误

动词是英语词类中的大家族。动词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初中学生在写作时动词的使用对他们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所犯错误也较多,其中主要是主谓结构使用错误、非谓语的使用错误和时态错误。

1.主谓结构使用错误,造成句子成分多余或残缺

We were bought a big cake.(一个简单句一般只有一个主谓结构,此处句子中谓语动词有两个,其中were多余,应该删除。)

Don’t unhappy.(一个简单句中必须有一个谓语动词,此句缺少谓语动词,应该在unhappy前加一个be动词。)

I can entering a key high school.(此处句子的谓语动词使用错误,情态动词can后应该加动词原形,所以此句应该改为:I can enter a key high school.)

I should be help others.(此处谓语动词多余,应该去掉be动词。)

2.非谓语动词使用错误

I like play basketball.(like后的动词一般使用动名词形式,但受母语的表达习惯的影响,学生会忽视其中的语法规则,很多情况下like后面的动词都不加-ing。此处应该改为: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One of my classmates saw an old man was sat on the ground.(表示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时,应该用see sb doing sth,所以此处应该改为:One of my classmates saw an old man sitting on the ground.)

Do exercise is important to us.(动词作主语,一般要把动词变成动名词的形式,所以此处应该是:Doing exercise is important to us.)

3.时态错误

I am playing football three times a week.(three times a week这个时间状语通常与一般现在时连用,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I play football three times a week.)

Last year,I have been to Shanghai with my parents.(现在完成时不能与last year连用,所以此句可以改为:I have been to Shanghai.Last year,I went there with my parents.)

三、应对初中生写作中错误的对策

(一)给学生提供修改作文的标准和提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纠错习惯

学生作文中通常有较多的错误,但并非所有的错误都是真正的错误(error),而是失误(mistake)。失误是由于笔误或粗心造成的,可以避免。因此,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在上交作文前,充分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检查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少出和不出错误。所以笔者认为,写作后,上交作文前自我检查纠错的习惯,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错误,但是如何检查自己的作文,学生通常没有一定的标准和提示。

(二)注重积累学生习作中语法错误的通病,有主题地进行不同类型的改错练习

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法功底及大量反复的练习。为此,针对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的常见错误,进行有主题的改错练习就十分有必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积累学生写作中的各种语法错误,并有意识地分析这些错误,将错误归类,找出学生犯错的原因,每次针对某一个问题,有主题地进行纠正,有效解决问题。有研究表明:“纠错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转变过程,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认知操作来实现这一转变,它需要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有足够的心理注意和心理投入,增强学生心理注意的有效方法是选择性纠错。选择纠错最显著的特点是缩小学生的注意力范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错误的语法点上,有利于记忆。”所以,笔者认为,根据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常见语法错误,可以进行不同主题的改错练习,如专门进行主谓不一致的改错,代词的改错,非谓语动词的改错,主谓结构的改错,时态的改错,名词单复数的改错等。

(三)结合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错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系统性地进行语法知识教学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了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于英语的课程观,语言观,语言教学观有了崭新的诠释。它改变了以往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理念,提倡全新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借助二期课改的契机所引入的《初中牛津英语教材》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牛津教材的编写主要以“话题”为主线,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在听说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锻炼,但在语法知识的学习上却不够系统,语法知识贫乏。因此,笔者认为,从初中低年级开始,有效地整合开发教学资源,系统地进行语法知识教学,对于英语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1.进行系统的基本语法知识教学

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初中九大词类及其用法:名词、动词、代词、数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冠词等;掌握最基本的句子成分,会对英语句子进行成分分析,找出句子中的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关键成分;能正确地运用英语中最基本的八种时态;掌握初中最基本的五种句子类型: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2.有效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注重语法教学的有效性、交际性、系统性、趣味性等

Celce-Murcia在其语法教学策略有效性对比表中,表示在语法教学中,交际教学活动比非交际教学活动更有效(隐性教学)。如下表(根据Celce-Murcia,1985,转引自Stern1992:43)

根据上述理论,笔者认为《中学生英语写作新视野》(Linda Lonon Blanton)和《如何通过课堂活动教语法》(Penny Ur)等书籍材料都是适合开发利用的语法及写作教学资源。当然关于语法教学是采用显性方式还是隐性方式,各专家学者意见不一,研究成果也颇有争议。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还应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全面的原则,即按照隐性教学和显性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灵活变通。

语言的输出需要一定的积累,所以在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子、语篇的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单词的记忆,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根据词类分类,将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进行分类背诵,这样有助于学生有效分析句子成分,避免词类误用等问题。为了让学生避免“中式英文”的问题,除了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语法规则外,也应该关注教材中地道的英语句子,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析,让学生进行反复读背和默写等活动。

参考文献:

[1]司显柱.英语写作教材新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蔷.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上海市奉贤区平安学校)

作者:邢群

第3篇:浅谈高中英语常见语法错误

摘要:英语是一门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涯的学科,然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始终难以掌握语法学习的要领。本文通过分析汉语和英语语法存在的差异,列举典型例题总结高中英语常见语法错误,分析错因,强调解题关键,并对语法学习的要点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高中英语;常见语法;错误分析

近年来,英语语法越来越成为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尽管汉语和英语看似是两种差异较大的语种。然而就语法而言,两种语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比较汉语和英语的语法,总结部分英语学习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希望借此提高高中生的语法学习水平。

一、英语语法易出现错误的原因

1、汉语英语语法位置的异同。汉语和英语在基本句型方面的表述差异并不明显,都有主谓宾和主系表两种表达顺序。例如主谓宾形式中,“我爱你”的英语表达为:I love you.主系表形式的造句中,我是一名学生的英文表达为:I am a student.两者并无太大差别。但句中的一些附属成分,如定语,状语等,在汉语和英语的位置却不同[1]。例如:“我很努力的学习”的英语表达是:I study hardly。修饰词状语在句中的位置有所差异。

2、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汉语是种常用分句来表意的语种,而英语则习惯用连词,介词等修饰语将分句变为高级句式-从句。因此在从句的变换中常会产生错误。例如“这本书,我从未读过”。如果我们用“汉语式英语”来表达就会变为:This is the book.I have never read it.然而事实上,正确的表达方式是:This is the book that I have never read.

二、常见语法错误

1、虚拟语气的使用。虚拟语气是近年来高考新增的考查重点。主要对if虚拟条件,对特殊动词后的宾语从句及其所对应的名词后所出现的名词性从句和一些特殊句型进行考查[2]。由于情境的设置愈加复杂,因此虚拟语气的使用难度也越来越大,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个难点。

例句:Why didn’t you go to yesterday’s meeting?

I would have but I________too busy working on the important experiment.

A.had been B.was

C.were D.am

答案:B

解析:题干前一部分用了虚拟语气,因此我们很容易误选A。事实上,题者对虚拟语气的答语进行了省略。可补充为:I would have gone to yesterday’s meeting if I hadn’t been too busy.所以be too busy是过去的一种实际情况,并非虚拟,故填空处用陈述语气。此处如果不进行仔细的分析很容易陷入虚拟语气的语法误区[3]。

2、双重所有格的使用。双重所有格虽然相比较其它语法知识而言难度系数较低,但由于汉语和英语使用思维之间的差异,也是英语学习中错误频发的题型。

例句:Those classmates of_________ like him very much.

A.his B.he C.him

答案:A

解析:选项意在描述他很受同学们的欢迎。题干的设置很容易让我们认为这是一般所有格,選择B。然而稍加分析便能发觉这句话表示的是双重所有格,只有A符合双重所有格的结构:限定词+名词+of+名词所有格[4]。故选A。

除此以外,双重所有格还有一个作用,即通常强调多个中的某个,例如:She is a friend of Tom‘s.译为:她是汤姆的朋友。强调她只是汤姆多个朋友之中的一位,汤姆有其他朋友。She is Tom’s friend。此句无法推断汤姆是否有其余朋友。因此双重所有格的使用有助于我们分析文章情境。

3、特殊句式的使用。特殊句式是对语言形式的考察,包括倒装句,省略句,强调句,祈使句,感叹句和反义疑问句等。其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倒装句和强调句。尽管和汉语一样,英语句也大多是以“主谓宾”这样的语序排列语句。但有时出于修饰需要,会将句中词语的语法位置进行重新排列,从而构成倒装[5]。近年来,出题人多在倒装句中设置难题,引得学生跌入误区。

例句:Tom is going to spend his holiday in London,_________lives his grandfather.

A.which B.who

C.where D.that

答案:C

解析:空格后的 lives,以及空格前的逗号,很容易引导学生选择能作主语的选项,从而建立一个新的主谓宾齐全的分句,而能做主语的只有关系代词,因此误选 B或 D。其实此题为倒装词序,语序可更改为 Tom is going to spend his holiday in london and there lives his grandfather或Tom is going to spend his holiday in london and his grandfather lives there。因此选c。

特殊句式中的另一难点是强调句型,强调句型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多大困难,但一旦not until出现在强调句中,亦或是强调句强调的对象是谓语动词时,学生就很容易在句式转换中做出错误的判断。

例句:It was not until he came back_____he knew the police were looking for him. A.which B.since C.that D.before

答案:C

解析:我们容易将这句话翻译成;在他还没有回来之时,他就已经知道道了警察在寻找他。便会选择D。而如果我们调整一下句序:He didn’ t know the police were looking for him until he came back.而如果使用了not,until,其强调句式即变为 It was not until,that,的形式。便可知C才更适合这道题。

除此以外,强调句式的基本结构是不可以强调谓语动词的,如果需要强调谓语,则需要实用助动词do/does/did来协助强调。

例句:_____be careful when you across the street?

A.Is it B.Does C.Do D.Which

答案:C

解析:我们在看到这道题时,很容易选择A。即强调句式的一般疑问句式,如果我们知道it is/was that 这一结构不能强调谓语动词,就会知道,这道题应当选择C。

三、如何规避语法错误

听和说是学习一门语言最为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英语发音较为专业的演讲以及听读课文来培养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语感。还可以在日常学习中整理背诵经典句型,学习经典句型中的语法形式,举一反三。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整理错题的方式来练就灵活应对新题型的能力。最后,我们在学习语法时要先从大的知识点着手,建立适合自己的语法体系,掌握语法规则,再着眼小知识点,完善语法思维,提高英语学习的水平。

四、结语

尽管英语句式变换多样,但是追根溯源,英语和汉语都是表词达意的工具,都有规律可循,我们只要保持耐心,认真探索英语语法的规律,多进行归纳整理,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就一定可以超越自己,在英语语法学习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郭建.科技英語论文写作中的几个常见错误[J].大家,2010(5):130.

[2] 王征爱,许瑾,宋建武.英语医学科技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Ⅱ)[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03):96-100.

[3] 邱冬华.高中学生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J].学苑教育,2011(7):78.

[4] 李国帅.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4):127.

[5] 赵璞.英语教学语法中的虚拟问题[J].外语研究,1996(03):49-53.

作者:贺浩榕

第4篇:句子常见语法错误(改错)

1.句子成分残缺不全

We always working till late at night before taking exams.(误)

We are always working /We always work till late at night before taking exams(正)We should read books may be useful to us. (误)

We should read books which may be useful to us. (正)

2.句子成分多余

This test is end, but there is another test is waiting for you. (误)

One test ends, but another is waiting for you. (正)

The driver of the red car was died on the spot. (误)

The driver of the red car died on the spot. (正)

3.主谓不一致

Someone/Somebody think that reading should be selective. (误)

Some think that reading should be selective. (正)

My sister go to the cinema at least once a week. (误)

My sister goes to the cinema at least once a week. (正)

4.动词时态、语态的误用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and there are not so many cars on the street. (误)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and there were not so many vehicles on the street. (正)We have little time to read some books which we interest. (误)

We have little time to read some books in which we are interested. (正)

I am a student who has studying in the college for two years. (误)

I have been studying in the college for two years(正)

5.词类混淆

It is my point that reading must be selectively. (误)

In my opinion, reading must be selective. (正)

Honest is so important for everyperson. (误)

Honesty is so important for everyone. (正)

The old man was hit by a car when he across the street. (误)

The old man was hit by a car when he was crossing the street. (正)

第5篇:英语作文常见典型语法错误

语言是评判作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实际的阅卷过程中,语法错误,尤其是较为严重的错误,是阅卷人员的主要“照顾点”,有时甚至是惟一的点;当然那样处理是有道理的,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一篇语法上漏洞百出、严重影响表达的作文又会有什么样的好内容呢?如果因为语言上的错误而导致失分,那将得不偿失。因此,认清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尽可能地避免少犯,对于提高作文分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1) We always working till late at night before taking exams. (误)

2) We should read books may be useful to us. (误)

1) This test is end, but there is another test is waiting for you. (误)2) The driver of the red car was died on the spot. (误)

1) Someone/Somebody think that reading should be selective. (误)2) My sister go to the cinema at least once a week. (误)

1)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and there are not so many cars on the street. (误)

2) We have little time to read some books which we interest. (误)

3) I am a student who has studying in the college for two years. (误)1) It is my point that reading must be selectively. (误)

2) Honest is so important for everyperson. (误)

3) The old man was hit by a car when he across the street. (误)

第6篇:现代汉语 常见的语法错误

第十节

常见的语法错误

我们在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是各种各样的。有些语病,如“词类误用”、“复句组织中的毛病”、“虚词使用不当”等,我们已经在有关章节(分别在第二节、第八节、第九节)里谈得比较集中,比较充分,在这一节里就不再谈了。有些语病,如“搭配不当”、“残缺”、“词语位置不当”等,虽也已分别在前面几节里谈到过,但考虑到一般在写作中犯这些方面的毛病比较多,前面又是分散着谈的,这里有集中谈一下的必要,所以这里将不避重复,再作进一步的说明。此外,在这一节里我们还想谈谈在指代和数量表达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毛病也比较常见。

一 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一)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是常见的毛病。请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 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报)

(2)*生活告诉人们:急躁的人,事情一旦办不成,往往容易转化为灰心丧气。(刊) 例(1)“经济基础”不能与“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经济基础”,可以将“低”改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将“经济基础”改为“经济发展水平”。例(2)“人„„转化为„„灰心丧气”显然不通。“转化为”三个字完全是多余的,应删去。

有些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比较隐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发现。例如:

(3)*你刚18岁,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刊)

(4)*这篇通讯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所以立意很深。(书) 例(3)“你„„正值„„之时”没有错,但“之时”前一加上“青春茂盛”这个定语就使主语“你”与谓语“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就不搭配了。人怎么能像植物那样“茂盛”呢?把“茂盛”删去,句子当然通了,但念着还是别扭。比较好的改法是,将“青春茂盛之时”改为“青春年华”。例(4)是个因果复句,单就每个分句看,似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者读到后一个分句“立意很深”,总觉着别扭。“立意很深”是陈述那个成分的呀?从句子结构上看,“立意很深”该是说明“作者”的,因为后一个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语,那省略的主语该是“通讯的作者”;但从意思上说,“立意很深”该是用来陈述“这篇通讯”,因为“立意很深”只能用来形容作品内容,不能用来说明人。所以这个句子的毛病也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

(5)*理论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6)*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例(5)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则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宜将主语改成“内容是否正确”或“内容正确与否”。例(6)刚好相反,主语是从两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从一个方面说的,也不搭配。宜将谓语改成“也是能否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当主语或谓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主谓的配合。下面的句子都有问题:

(7)*一年不见,她的身体,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许多。(刊)

(8)*由于该县领导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以致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的事

83 故屡屡发生。(报) 例(7)“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说“提高”,“身体”是不能说“提高”的。可将“身体”改为“健康水平”,便两项都照顾到了。当然也可以这样改:

(9)一年不见,她的身体比先前好多了,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比先前提高了

许多。 例(8)毛病出在作定语的主谓词组“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上。“财产”可以“遭受巨大损失”,“生命”不可能说“遭受巨大损失”。宜分开来说,改为“劳动者人身伤亡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义上不搭配,例如:

(1)*合伙人如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由违反协

议者负责赔偿。(刊)

(2)*凡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的,必须给以严厉的行政处分,严重的要负刑事

责任。(报)

(3)*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他们加强了安全教育与管理。 例(1)“违反”和“义务”在语义上不能搭配。宜改为“合伙人如严重违反协议,不履行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例(2)“执行”跟“指挥”在语义上也不搭配。如要保留“执行”,可将“指挥”改为“命令”或“指示”;如要保留“指挥”,可将“执行”改为“服从”。例(3)我们只能说“防止„„发生„„”,不能说“防止„„不再发生„„”。“为了„„防止发生„„”就是“为了不再发生„„”的意思。如要保留“防止”,得把“不再”删去;如要保留“不再发生”,可以将“防止”改为“使”。

另一种是语法上不搭配。例如:

(4)*经过这一阶段的整顿,见到了成效,初步改变了这一条街长期来一直比较混

乱。(报)

(5)*在焦作市发现的一组元代杂剧陶俑中,有奏乐、有吹口技、有跳舞等,个个

姿态优美,生动逼真。(刊)

(6)*你看完这个电影,会强烈地感到一个没有出场的人,那就是电影故事的作者。

(报)

例(4)动词“改变”要求后面所带的宾语是名词性的,而“这一条街长期来一直比较混乱”是个主谓词组,不属于名词性词语。应在“„„比较混乱”之后加上“的状况”三个字。例(5)动词“有”也要求带名词性宾语,而现在“有”后面的词语“奏乐”、“吹口技”、“跳舞”都是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可有两种改法,一是改为“有的奏乐,有的吹口哨,有的跳舞”,一是改为“有奏乐的,有吹口哨的,有跳舞的”。例(6)是另一种情况,动词“感到”要求带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而现在“一个没有出场的人”是个名词性词组,与要求不合。可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改为“有一个人没有出场”。

当述语或宾语为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述语和宾语之间的配合。下面的例句在述宾配合上都犯有顾此失彼的毛病:

(7)*现在,我又看到了那从小住惯了的用山区特有的石板和茅草盖成的小屋子,

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可爱的乡音,那胶东人特有的幽默而爽朗的笑声。

(刊)

(8)*这一年来,长沙市教育局采取各种办法,努力培养和提高中学中青年教师的

业务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9)*先锋厂这几年来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先进的技术,不可能带来高效益,所以

他们不断采用新技术,努力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报)

84 例(7)作述语的“看到了”不是联合词组,而作宾语的“„„小屋子,„„乡亲,„„乡音,„„笑声”是个联合词组。“看到了„„小屋子,„„乡亲”,是说得通的;“看到了„„乡音,„„笑声”,不合情理,声音只能听到,不能看到。这可能是写到后面就忘了前面了,以致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例(8)作述语的“培养和提高”是联合词组,作宾语的“业务水平”不是联合词组。宾语“业务水平”只能跟作述语的联合词组里的“提高”搭配,不能跟“培养”搭配――“提高业务水平”说得通,“培养业务水平”是说不通的。例(8)“努力„„”这一小句可改为“培养中学中青年教师,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例(9)述语“研制、开发”和宾语“新产品、新工艺”都分别是联合词组。“研制、开发”跟“新产品”都能搭配,“研制、开发新产品”是说得通的;“研制、开发”跟“新工艺”在搭配上就有些问题,因为“新工艺”可以开发,但不能研制。

(三)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饰语,包括定语和状语,是修饰、“打扮”中心语的。我们在本章第七节七小点里曾经指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配合得好,就会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如果二者搭配不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例如:

(1)*在天安门广场,在香港倒计时牌前,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 一支动人的历史性歌声。(报) 例(1)“歌声”前用了三个修饰成分――“一支”、“动人的”、“历史性”,其中“一支”和“历史性”就都不能跟“歌声”搭配。再说,“歌声”是比较实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歌声”,这说法也不贴切。例(1)宜改为:

(2)在天安门广场,在香港倒计时牌前,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动

人的历史性乐章。 下面是犯有同类毛病的实例:

(3)*由于他试制成功了这项新的电子元件,从而弥补了我国电子工业上的一个空 白。(报)

(4)*食品、酒类、化妆品的广告,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

(法规)

(5)*注意饮食、不忘运动、保证睡眠和规律地作息,可以说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刊)

(6)*自从03谍报员被捕以后,孙长林的处境一天一天地险恶。(书)

(7)*这篇作文在写法上非常简洁、生动。(刊) 例(3)、(4)定语跟中心语都搭配不当。例(3)量词“项”是用于抽象事物的计量单位,如“一项任务”、“一项工作”、“一项主张”等,不用作具体事物的计量单位,因此“这项”不能与“电子元件”搭配。这里可以将“这项”改为“这种”。例(4)“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这个偏正词组,其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用语”能与药品混淆吗?例(4)可改为:

(8)食品、酒类、化妆品的广告,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其它容易误导人们将食品、

酒类、化妆品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

例(5)-(7)是状语跟中心语搭配不当的实例。例(5)“规律”是名词,不能作动词“作息”的状语。可在“规律”前加个“有”,改成“有规律地作息”。关于例(6),须知“一天一天(地)”作状语总是来说明某种变化的,所以中心语不能是单个儿形容词,都得带有“起来”、“下去”这样的趋向补语,或者带个“了”。如“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一天一天(地)烂下去”、“一天一天地好了”等。现在例(6)受“一天一天地”修饰的是一个单个儿形容词“险恶”,这就不合要求。根据全句意思,后半句改为“孙长林的处境越来越险恶”似更好一些。例(7)作为状语的介词结构“在写法上”跟中心语“非常简洁、生动”在意义上不搭配,“简洁、生动”只能用来说明文章的内容,不能用来说明文章的写法。这里无 85 需用“在„„上”这样的介词结构,整个句子宜改为:

(9)这篇作文写得非常简洁、生动。

在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上,修饰语或中心语如果是个联合词组,也特别需要注意彼此的配合。如果不注意,也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毛病。例如:

(10)*西城公安局由于能随时注意研究并掌握流氓盗窃分子的活动情况和活动规

律,所以不管犯罪分子如何变换花样,都能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这些社会渣

滓。(报)

(11)*人们都以崇敬的目光倾听着这位穿军装的找水英雄刘国柱的动人报告。(报)

(12)*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的同志的意见。(报)

(13)*检查人员检查上市公司时,可以对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像和复制。

(法律条文)

例(10)在“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这些社会渣滓”这个“状-中”偏正词组里,状语和中心语都是联合词组。“打击社会渣滓”可以做到“稳准狠”;“识别社会渣滓”可只能做到“稳准”,不能做到“狠”。 可以有两种改法:或者把状语“稳准狠”改为“很好地”;或者分成两句话,说成“西城公安局„„,都能很好地识别这些社会渣滓,并稳准狠地打击他们”。例(11)“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可以说,“以崇敬的目光倾听着„„”就说不通。宜将介词结构“以崇敬的目光”里的“目光”改为“心情”。例(12)的毛病出在“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这个“状-中偏正词组”上。“跟自己合不来”说得通,“跟自己看不惯”说不通。全句可改为:

(14)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自己“看不惯”或者跟自己“合不来”的同志的意见。 例(13)对情况,可以记录、录像,不能复制;而对资料,可以录像、复制,不能记录。可以分为两句话来说:“„„,可以对有关情况进行记录、录像,对有关资料进行录像、复制。”

上面所谈的几对句法成分之间搭配不当的毛病,需特别注意。除此之外,有时还需注意主语和宾语之间的配合问题。主语和宾语虽然在语法上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但如果谓语动词为“是”、“成为”或“~成”等,主语跟宾语在意义上就会有密切的联系,就需要注意它们的配合。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在本章第五节里的“在主谓组合中要注意的问题”一小节中谈到了,这里不妨再举一例:

(15)*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节以及下月即将在其它城市上映的五部

日本影片,都是独具日本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好作品。(报) 例(15)一紧缩,句子的基本框架是:“„„电影节以及„„影片都是„„好作品”。“影片是好作品”,说得通;“电影节是好作品”,显然不通,这里就没注意主语和宾语在语义上的配合。例(15)可以改为:

(16)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节所放映的电影,以及下月即将在其它

城市上映的五部日本影片,都是独具日本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好作品。

二、句法成分残缺

句法成分残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例如:

*这几年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必须明确树立起依靠科

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报)

这个例子中的“树立起”要求后面跟一个名词性宾语,而现在后面所跟的“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是个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原因就在于犯了残缺的毛病,缺少了宾语中心。应在“„„新产品”后面加上“的观念”三个字。

残缺有多种类型,下面分别介绍。

86

(一)残缺主语

这是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这多半是滥用介词和使动句式造成的。像下面这种说法在目前的报章杂志上随处可见: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刊) 例(1)逗号前是个介词结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逗号后是的使动句式“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整个句子没有主语。从内容上看,那主语可以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但由于滥用“在„„下”这类介词结构,这使“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也可以让“他的学习成绩”作主语,但由于用了使动句式,“他的学习成绩”也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可以有两种改法:一是将“在”和“下”删去,保留使动句式;一是保留“在„„下”的说法,把“使”字去掉。下面再举些类似的病句:

(2)*在数学界老前辈的热情指导下,使杨乐在数学科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刊)

(3)*从上述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案发时王永明并不在案发现场。(刊)

(4)*通过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哈尔滨铁路局绥佳线上发生的“130重大交通

事故”,给了各列车段的各级领导以深刻的教训:“层层不负责任,就没有交通 安全保证!”(报)

例(2)的毛病跟例(1)一样。改法也是或删去“在”和“下”,或删去“使”。例(3)、(4)都是由于在句子头上用了介词“从”、“通过”,句子就残缺了主语。例(3)宜将“从”和“中”删去;如要保留“从„„中”的说法,也可在“充分证明„„”前加上“我们可以”之类的词语,不过这种改法从表达上看不如前一种改法好。例(4)也宜将介词"通过”去掉,这样句子就没有毛病了。下面是不注意使动句式的运用所造成的残缺主语的病句。例如:

(5)*听了刘大妈的诉说,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书)

(6)*高老大看到了儿子的亲笔信,才使他放下心来 。(书)

(7)*每当我看到江姐英勇就义的镜头时,免不了要使我流泪。(报) 例(5)“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的是“刘大妈的诉说”,而不是“听了刘大妈的诉说”这一行为。就全句意思看,宜将“听了”删去。例(6)、(7)毛病跟例(6)类同。例(6)宜将“使”删去,把“才”挪到“放下心来”的前面。例(7)宜将“使我”二字删去。

在复句组织中转换句式或转换话题之后,滥用省略,也会造成残缺主语的毛病。例如:

(8)*这几年来,①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②严格了教学秩序,③一旦发现谁

考试时作弊,④就会被通报批评或被记过处分,⑤直到不发给学位证书。(校

刊)

(9)*在1978年于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了与会科

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报)

(10)*我们曾将这些信转给陶斯亮同志,因来信很多,不能一一复信,因此写了这

篇文章,对广大读者表示谢意。(报)

(11)*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的烤鸭技艺越来越精湛,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

尼克松访华时,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报) 例(8)、(9)是随意转换句式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例(10)、(11)是转换话题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例(8)这个复句包含了五个分句,除第一个分句出现主语外,其余分句的主语都省略了。而在句式上,第

一、第

二、第三这三个分句都是主动句式,这三个分句的话题相同,都是“北京大学”;第四个分句是被动句式,而且改换了话题(从上下文看那话题该是作弊的学生);最后一个分句又是主动句式,并又换用了跟第

一、第

二、第三个分句相同的话题。所有改换的话题在分句中都给省略了,以致造成残缺主语,结构混乱的毛病。例(8)可以有两种改法:一种改法是都采用主动句式,全句改为:

87 (12)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一旦发现谁考试时

作弊,就对他进行通报批评或者给以记过处分,直至不发给学位证书。 另一种改法是“一旦”后的分句都采用被动句式,全句改为:

(13)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如果谁被发现考试

时作弊,谁就会被通报批评或收到记过处分,直至不被授予学位。

根据例(8)的内容,前一种改法要好一些。例(9)这个复句的前一分句用的是被动句式,后一分句用的是主动句式,而且话题也变了,但变了的话题却随便省略了,致使残缺主语。宜在“给予”前补出主语“大家”;另一种改法是将“受到”改为“得到”。例(10)从文章内容看,第

三、第

四、第五个分句的主语都该是“陶斯亮同志”,现在文章作者由于转换话题后随意省略,致使让读者搞不清“不能一一复信,„„”是“我们”呢,还是“陶斯亮同志”。宜在“不能一一复信”前补上主语“她”。例(11)谁“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呢?按原句的写法,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了。其实从报道看,是我国政府进行宴请。应在“特地”前补出主语“我国政府”或“周总理”。

有时,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虽然相同,但也不能随便省略。例如:

(12)*清华有数以千计的人,或者直接聆听过周总理的教诲,或者同周总理亲切座 谈过,或者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受到了周总理细致入微的关怀。

这个复句一共包含五个分句,其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三个分句是分述,最后那个“受到了„„”的分句是总说。那个总说的分句主语不能随便省略,省略了就会使句子不通畅,意思也不清楚。按现在的写法,读者可能以为受到周总理细致入微关怀的只是“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的那部分同志。其实,作者的原意并不是这样。宜在“受到”前加上“他们都”三个字。除此之外,在句子组织上也还可以进一步推敲。

(二) 残缺谓语

残缺谓语的毛病比起残缺主语的毛病来要少得多,但是有,这多半是因为急于往下写,一时疏忽所所造成的。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句子长,写到后面忘了前面,把整个谓语漏掉了。例如:

(1)*唐总经理一听说×国厂商不顾信义,单方面撕毁合同,停止供应汽车零件,

就怒火中烧。他由于按捺不住怒火而折断了手中的铅笔这个动作,如果唐总经

理不发火、不激动,倒是不符合他的思想性格的,这丝毫谈不上有什么鲁莽之

处。(刊)

例(1)这一段话是用来反驳别人意见的。显然在第二个句子的“他„„这个动作”之后落了谓语。宜补上“是合乎情理的”一类谓语。

另一种残缺谓语的情况是,指残缺谓语中心动词。例如:

(2)*对于县委关于扩种省里推广的新的棉花品种的决定,反应不一,有的甚至抵

触情绪。(报)

例(2)主语“有的”后的谓语不是整个儿都漏了,而是在名词“抵触情绪”前漏了个动词“有”。这个“有”是不能省的,省了句子就不通了。再如:

(3)*你想想,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成就一番事业,这不也是很自豪的吗? (报)

(4)*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临窗望着天穹上的一弯新月,千里共婵娟的你,

我双手合十,虔诚地为你默默祝福。(报) 例(3)残缺了谓语中心动词“值得”。“自豪”只能用来说明人,不能用来说明事件;说明事件得用述宾结构“值得自豪”。应在“自豪”前补上动词“值得”。例(4)“远在大洋彼岸的我”是不可能“望着”“千里共婵娟的你”的。在“千里共婵娟的你”前宜补上动词性词语“思念着”或“想着”。

88

(三) 残缺宾语中心

汉语里的及物动词大部分要求带名词性宾语。可是,常常见到该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后面却带上了非名词性宾语,这种毛病大多数表现为残缺宾语中心。例如:

(1)*他又组织技术人员改装了那条豆腐生产线,并把另一间空房改造成生产豆腐。

(报)

(2)*这种创作思想,造成了我们的文艺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刊)

(3)*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售货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了。(报)

(4)*张洪友站在被告席上,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放弃往上申诉。(报)

例(1)宜在“生产豆腐”后补上“的车间”三个字;或者干脆把“生产豆腐”换成“豆腐房”。例(2)宜在句末加上“的局面”或“的现象”。例(3)可在“为人民服务”后添上“的思想”三个字;也可以删去“树立”,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接作“谈不上”的宾语(“谈不上”后面可以带动词性宾语);例(4)应在“往上申诉”后补上“的权利”三个字。

(四) 残缺必要的虚词

在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虚词,是残缺的另一种常见的毛病。这里只谈下列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少了助词“的”。在汉语里,动词性成分和主谓词组一般不能直接作名词的定语,中间非要用“的”不可。少了“的”,实际表示出来的意思跟想要表示的意思会出入很大。例如,要是把“他要我吃的碗”中的“的”落了,说成“他要我吃碗”,就会闹笑话;而如果把“我偏支持他反对的那个人”里的“的”丢了,说成“我偏支持他反对那个人”,则正好跟原意相反了。句子如果比较短,一般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句子一长,前后照顾不周,就往往容易把“的”漏掉。例如:

(1)*我会相信他散布谣言而跟我的女朋友分开吗?

(2)*他身为商场总经理,不但对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丝

毫不加制止,反而指责那些坚持原则的售货员是“拆商场的台”,是“不顾大

局”。(报)

例(1)应在“他散布”和“谣言”之间加上“的”,变主谓词组(“他散布谣言”)为偏正词组(“他散布的谣言”),因为“我”不相信的不是“他散布谣言”这件事,而是“他”所散布的“谣言”。例(2)作者的原意是批评那位商场总经理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不加制止,但由于在“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之后缺少了一个“的”,意思就全变了,变成批评那位商场总经理不去制止“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那种行为。那个“的”一定得补上。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在汉语的复句里,有时可以不用关联词语。特别在口语里,常常是能不用就不用。下面是老舍作品《全家福》剧本里的一段对话:

(3)唐大嫂由乡下来看她爱人,把住址条子丢了,她只粗粗地记得唐大哥在南河沿

肥料厂,找了半天也找不着,急得直哭,交通警把她交给了我,我帮着又找了

一阵子,也没有用,我就把她领到这里来了。(老舍《全家福》)

这段话一共包含九个分句,中间几乎没有一个关联词语(最后一贯分句里的“就”可以算一个),也不必给补上什么关联词语。但是,有时如果在前面的分句里根据表达的需要用了关联词语,那么往往要求在后面的分句里用上与之呼应的关联词语。如果不慎漏用了,就会使句子脉络不清,甚至使句子站不住。例如:

(4)*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明,国外已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没有感觉,

灵敏度差,不能作精细动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由连词“因为”带起的原因从句到哪儿为止?就到“没有感觉”这一分句为止,还是到“灵敏度差”这一分句为止,还是到“不能作精细动作”这一分句为止?光就这个句子本身判断 89 不了,因为“灵敏度差”和“不能作精细动作”这两个分句,既可以分别看作是前面分句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后面分句的原因。从原文内容看,得在“远不能„„”之前补上连词“所以”。下面的句子毛病相同:

(5)*美国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我们到过的几个城市,几乎都没有无轨或有轨电

车,公共汽车的线路和车辆也较少,等十多分钟不见车来是常事。地下铁道全

国只有很少几个城市有。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你上班地点就在住宅附近,那就

只好自备汽车了。(报)

(6)*吉林省磐石县曾经是多年无森林火灾的先进县,该县县委主要负责人无视国

家法令和合理的规章制度,纵容一些人进入林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搞副业,

使一个好端端的林业先进县城变成山林火灾最多的一个县。(刊)

例(5)最后一个分句“那就只好自备汽车了”头上要有连词“否则”来和“除非”相呼应。现在缺少了这个关联词,不仅语气脱节,而且意思也变得含混,叫人费解。例(6)第一个分句的意思和后面分句的意思显然是正好矛盾的,应该在第二个分句“该县县委主要负责人„„”前面加上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但是”或“可是”,这样就使句子语气连贯,意思清楚了。

词语的位置摆得不是地方

句子里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当,造成结构混乱,会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例如:

(1)*为推进国营企业的改革,有人提出可考虑推行股份制。为慎重起见,许多领

导同志就该不该实行股份制的问题,深入各方面听取了广泛的意见。(报) 例(1)作者本意是要说许多领导就该不该实行股份制问题广泛、深入地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但由于作者把“深入”、“广泛”、“各方面”这些修饰成分放得不是地方,造成了句子结构的混乱,使句子意思含混不清,甚至会让人误解为“深入”是动词,“各方面”是作“深入”的宾语。

(一) 修饰语位置不当

修饰语位置不当也是比较常见的毛病,如例(1),又例如:

(2)*据美国报纸最近报道,多个病例表明,大量食用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胡萝卜、

西红柿、青菜等,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报)

(3)*10岁的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学生,每天晚上都还得由他母亲半夜起来为他接尿。 (报)

(4)*这个成人教育教材编写会议是由教育部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和全国职工教育

管理委员会联合于今年五月在苏州举办的。(刊)

(5)*老李吃力地托着被淹的孩子的身体,老林也奋力游去抓住孩子的手腕,他俩

合力将已处于昏迷状态的孩子终于托出了水面。(报)

(6)*你做了这么一件大的事情,怎么不跟你丈夫商量商量呢? 例(2)、(3)是名词前几个定语的顺序有问题。例(2)“好的”和“治疗癌症的”这两个定语应互相换个位置。一般说,如果名词前有一个由形容词带“的”的定语,有一个由动词性词语带“的”的定语,那么通常是动词性词语带“的”的定语放在前面。例(3)主语中心名词“学生”前的几个定语的顺序很不合适,整个作句子主语的偏正词组宜改为“一个十岁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例(4)、(5)是同时出现的几个状语的排列有问题。例(4)状语“联合”应贴近动词“举办”,句子改为“„„于今年五月在苏州联合举办的”。例(5)在动词性词语“托出水面”前有三个状语――“合力”、“终于”、“将„„孩子”,但全给作者放乱了。应将最后一个分句改为“他俩终于将已处于昏迷状态的孩子合力托出了水面”。例(6)是把该作状语的成分错放到了定语的位置上,应把“这么”放在“大”之前作状语。

90

(二) 前后互相对应的词语对不上号

前后互相对应的词语,次序不一致,彼此对不上号,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词语位置不当的毛病。例如:

(1)*饰演这男女主人公的是人们熟悉的陈冲和高飞。(刊)

(2)*郑敏之是同林慧卿作了长时间的“对磨”后才以2∶3败北的,第五局的比分

是23:21。(报)

(3)*这篇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劳动教养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政策上对劳动教养

工作中的各个基本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阐明。(报)

例(1)不熟悉陈冲和高飞这两位演员的人,看了这句话会以为陈冲是男的,高飞是女的,其实正相反。应把他们俩的名字倒换个位置,说成“高飞和陈冲”。例(2)包含两个分句,前一分句是从郑敏之的角度说的,说郑敏之跟林慧卿打了五局才以2∶3败北,那么后一分句在说明她们的关键性的第五局的比分时,应将郑敏之的得分数排在前面,林慧卿的得分数排在后面。可是,作者摆错了她们两个人得分数的位置,说成了“第五局比分是23∶21”,似乎第五局是郑敏之赢了。这就造成了前后语义矛盾。应将“23:21”改成“21:23”。例(3)应该把“深刻的阐明”放到“详细的规定”前面,使“从理论上”这一个状语跟“深刻的阐明”相对应,“从政策上”这一个状语跟“详细的规定”相对应。

(三) 某些词语的位置跟介词的要求不合

有些介词在使用上对某些词语的位置有特殊要求,譬如在前面我们讲过,使用介词“把”,要求否定词放在“把”之前。我们只能说“他没把信交给我”,不能说“*他把信没交给我”。不注意这一点,也容易犯词语位置不当的语法错误。例如:

(1)*我们年青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一切应该无私地献给祖国,献给人

民。(报)

例(1)助动词“应该”要放在“把”字之前。上面说的是使用介词“把”中出现的位置问题。

使用介词“对”或“对于”时,必须注意主、客的位置问题,否则也会出错。例如:

(2)*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对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龙须沟的巨大变化,对于我们这些“老北京”都是非常了解的。

(4)*赵丹是中国最著名的电影演员之一,他的名字无论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

是非常熟悉的。

使用介词“对”和“对于”时,行为动作的主体要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客体要放在“对”或“对于”的后边。以上三例都犯了主客倒置的毛病。一种改法,干脆将“对”或“对于”删去;另一种改法,保留“对”或“对于”,调整主、客位置――例(2)宜改为“对这个道理我现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3)宜改为“我们这些‘老北京’,对于龙须沟的巨大变化都是非常了解的”。例(4)宜改为“无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于赵丹这个名字都是非常熟悉的”。

使用其它介词时,也需注意位置问题。例如:

(5)*听说他的棋艺很不错,跟他你不妨比试比试。(习作)

(6)*他是有名的“往里扒”,跟这种人你别打交道。(书)

(7)*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都在显著位置作了详细的

报道。(报) 由介绍“跟(和、同、与)”组成的介词结构不能放在主语前面。例(5)“跟他”要放在“他不妨”之后;例(6)“跟这种人”要放在“你别”之后。由介词“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不能放在主语后面。例(7)“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这一介词结构不能放在主语的后面。如果要保留介词“关于”,那就得把“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移至主语“世 91 界各大报纸”的前面。也可以有另一种改法,那就是把“关于”换成“对于”。

(四) 词语位置不当破坏句式的对称

有的情况,词语位置不当,从句法上说不好说有什么问题;但是汉语在表达上常常要求句式整齐对称,词语位置不当有时会破坏句式的对称,让人读着感到很别扭,因此也需要注意避免。请先看实例:

(1)*他们尝到了公路建设的甜头,大家觉得,一旦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就会使山

区经济进一步搞活,使山区的土特产就能畅通地往大城市运,就会使山区老百

姓的生活水平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报)

(2)*在浦东十天的考察中,浦东今天崭新的发展面貌,上海人观念上的深刻变化,

既使我们惊叹,使我们又感动,也使我们领悟到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

真正含义。(报)

(3)*当时班上王敏玟、张莹玉和我是大家公认的尖子,我们三个,谁都想赶在最

前面,可是不知怎么的,我这个男子汉怎么赶,总不能跑在她俩前头,几何考

分不是比王敏玟差一两分,就是物理考分比张莹玉差两三分。(刊)

(4)*论学习,小燕比她哥要强多了,不仅比她哥学得扎实,而且学得比她哥活。(书) 例(1)-(4)孤立地一个分句一个分句看,语法上都没有错,但整个句子一看,会发现毛病都出在句中某些成分放得不是位置这上面。例(1)第一个“就会”放在“使„„”的头上,第二个“就能”放到“使„„”后边去了,第三个“就会”又放在“使„„”头上,这就破坏了表达上句法格式的对称性,让人读着不顺。应该把第二个“就能”放在“使山区土特产”的头上,使“就会”、“就能”、“就会”这三个成分所处的位置一致起来。例(2)的毛病与例(1)类似。改法有二,或者把“既”、“又”、“也”都分别放在“使我们”前边,或者把“既”、“又”、“也”都分别放在“使我们”后边。如果采用后一种改法,干脆把中间那个“使我们”删去,改成“使我们既惊叹,又感动,而且使我们也领悟到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真正含义”。例(3)“不是„„,就是„„”要求处于对称的位置上,宜改为“不是几何考分比王敏玟差一两分,就是物理考分比张莹玉差两三分”。例(4)宜将最后一个分句里的“比他哥”挪到“学得”的前面。

句法成分杂糅

句法成分杂糅也是一种常见的语病。这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 两种格式各取一半搀杂糅合

要表示一个意思,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使用不同的句法格式。下笔的时候,想用某种说法,写着写着却换用了另一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两种句法格式搀杂糅合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例如:

(1)*这种款式的女大衣一上市,就受到广大女青年所欢迎。(报)

这个句子就是把“受到„„的欢迎”和“为„„所欢迎”这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了。可以将“所”改为“的”,也可以将“受到”改为“为”。下面的例句犯的是同样的毛病:

(2)*难道这不都是说的我又是说谁呢?(书)

(3)*工作再重再忙,越要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刊)

(4)*他为了说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时,特意举了国内外许多由于破坏生

态平衡而造成灾难的实例。(报)

例(2)可以在“难道这不都是说的我吗?”和“这不都是说的我又是说的谁呢?”这两种说法中任选一种。例(3)或者将“再”改为“越”,采用“越„„越„„”的说法;或者把“越”改为“也”,采用“再„„也„„”的说法。例(4)把“为了„„”和“在„„时”这两种句法格式混在一起了。改法有二,或将“为了”改为“在”,采用“在„„时”的说 92 法;或将“时”删去,采用“为了„„”的说法。

为帮助大家防止出现这类杂糅的毛病,这里不妨列举一些我们所搜集的比较常见的杂糅格式:

[1] 关键在于„„

„„起决定作用

→ *关键在于„„起决定作用 [2] 目的是„„

以„„为目的的

→ *目的是„„为目的的 [3] 是为了„„

是以„„为目的的

→ *是为了„„为目的的 [4] 他的死是为了„„

他是为了„„而死的

→ *他的死是为了„„而死的 [5] 以„„为宜

„„即可

→ *以„„即可 [6] 是由„„决定的

是出于„„

→ *是出于„„决定的 [7] 是由„„造成的

是因为„„

→ *是因为„„造成的

[8]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减少了„„

比去年同期增加/减少了„„

→ *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减少了„„ [9] 本着„„原则

以„„为原则

→ *本着„„为原则 [10] „„的特点是„„

„„有„„独到之处

→ *„„的特点是„„独到之处 [11] 深受„„的欢迎

深为„„所欢迎

→ *深受„„所欢迎 [12] 听到„„噩耗

„„噩耗传来

→ *听到„„噩耗传来 [13] 奔向„„

向„„奔去

→ *奔向„„奔去 [14] 以„„为幌子

打着„„的幌子

93 → *打着„„为幌子 [15] 以„„为名

借口„„

→ *借口„„为名 [16] 经过„„

在„„下

→ *经过„„下

[17] 对于(关于)„„问题,„„

在„„问题上,„„

→ *对于(关于)„„问题上,„„ [18] 由于„„的领导(帮助)

在„„的领导(帮助)下

→ *由于„„的领导(帮助)下 [19] 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 以„„为例来说明„„

→ *举了一个„„为例来说明„„ [20] 为„„所欢迎

受到„„的欢迎

→ *受到„„所欢迎

(二) 本应分开说的两句话人为地糅在一起

这是杂糅的另一种情况。例如:

(1)*作为一个翻译工作者,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一方面要学好本民族语言也是非

常重要的。(报)

(2)*当上级决定把12月19日夜里在天安门“澳门回归倒计时牌”前舞龙的任务

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那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报)

这两个例子是把本来应该分开说的两句话“焊接”在一起,硬凑成一句。例(1)宜在“要学好本民族语言”之后点断,并在后半句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加一个代词“这”,使另立为一个分句。即全句改为:

(3)作为一个翻译工作者,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一方面要学好本民族语言,这也是

非常重要的。 例(2)也应分成两句话:“当„„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写作中不留神,把标点符号丢了,也会造成类似的杂揉毛病。例如:

(4)*他的名字叫张慧芳在牡丹电视机厂工作。(报)

(5)*堂屋的左边是书房大约有十平方米。(书)

例(4)应在“张慧芳”后面加上一个逗号;例(5)应在“书房”后面加上一个逗号,这样便都没有毛病了。

(三) 前后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不同句式

前后两个分句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了两种不同的句式,我们也把它归到杂糅的语法错误里。例如:

(1)*现在我们研究所有PC电脑18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2台,以及两台扫描 机、一台刻盘机等。

例(1)是在一个联合词组中把不同的格式杂糅在一起了。在列举事物时,既可以采用“有 94 +名词+数量词”说法,也可以采用“有+数量词+名词”的说法,但不能在同一个联合词组中混着用。修改时,如采用前一种说法,宜将顿号改为逗号,并将句末的“等”删去,全句改为:

(2)现在我们研究所有PC电脑18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2台,以及扫描机两台,

刻盘机一台。

如采用后一种说法,全句可改为:

(3)现在我们研究所有18台PC电脑、2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以及两台扫描机、

一台刻盘机等。 下面是犯同样毛病的例句:

(4)*我去采访的时候,学校正进行大扫除,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刷墙,有的擦

玻璃窗,也有在操场上拔草的。(报)

(5)*在汉语里,作主语的成分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能充任。(书) 例(4)“有的„„,有的„„”是对一个群体里的个体逐一分述的一种句式,“有„„的,有„„的”是另一种分述的句式。现在这句话把这两种分述句式混用在一个复句里了,造成杂揉的毛病。宜将最后的那个分句改为“还有的在操场上拔草”。例(5)孤立地看,前后两个分句都没毛病;前后联系起来看,就不妥了。既然前一句说“作主语的成分可以是名词”,那么后一句应顺着上文,说“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可是作者忽然改换说法,致使句子语气脱节,让人读着感到别扭。此句可改为:

(6)在汉语里,作主语的成分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 或改为:

(7)在汉语里,名词可以充任主语,动词、形容词也能充任主语。

上面第四小节曾讲到“词语位置不当破坏句式的对称”的问题,其中所举的病例,如“不仅比她哥学得扎实,而且学得比她哥活”,从某个角度说,也可以看作这里所讲的“前后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不同句式”的杂揉毛病。这里不妨再举一例:

(8)*他是一个典型的“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干起事来,他比谁都说得动听, 可是做得比谁都差。 例(8)前面用“比谁都说得动听”,后面用“做得比谁都差”,前后不相称。如保留前面的说法,后一分句应改为“可是比谁都做得差”;如保留后面的说法,前一分句应改为“说得比谁都动听”。

代词指代不明

在说话写作中,运用代词可以避免重复罗嗦,同时能保证语言的连贯性。但是使用代词一定要做到指代明确无误。可是不少人在写作中常常犯指代不明的毛病。在分析这种语法错误前,有必要先交待一个概念,那就是“前词语”。

“前词语”是指“代词所替代的词语”。当句子里要用到除第

一、第二人称代词(如“我、我们”和“你、你们”等)以外的代词时,一般必须先出现“前词语”。例如:

(1)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

气喘。(孙犁《荷花淀》)

(2)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马南邨《杂文四则》) 例(1)“女人”是代词“她”的前词语,“丈夫”是代词“他”的前词语。例(2)“陶渊明”是代词“他”的前词语。

在指代不明的语法错误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在同一个句子或同一段话里,用几个相同的代词来指代不同的前词语,即指代不同的对象。下面是这方面的两个典型病例:

95 (1)*陈刚心里明白,如果徐鹏飞真正知道了他们地下工作者的的名单,就不会跟

他1这么费事了,正因为他2不知道,所以他3说“知道了”。(刊)

(2)*徐书记推门进实验室,李教授也正好要推门出实验室,他1立刻把买实验

仪器的事告诉了他2。(刊)

例(1)根据句子的内容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他1”是指代陈刚,“ 他2”、“ 他3”都是指代徐鹏飞的,但都用“他”来指代,会让人读着一时搞不清“他1”、“ 他2”、“ 他3”都分别是指代谁的。宜将“他1”改为“自己”。例(2)根据句子的内容也没法搞清楚“他1”和“ 他2”是分别指代谁的。从小说内容看,是徐书记把买实验仪器的事告诉李教授,因此应将“他1”改为“徐书记”。下面例子里先后用了七个“他”,每个“他”指代谁,更让人弄不清了:

(3)*梅厂长不知道怎样答复好,他1不敢让韩云程发言,万一他2说出原棉的秘密,

那不是全被揭穿了吗?徐总经理看出他3难于应付,他4知道他5被于静将了军。

这时候除了冒险没有第二个办法了。因为如果不让韩工程师发言,本身就暴露

了其中必有问题,只有鼓励他6说话,才有可能挽回这难堪的局面。他7给韩

工程师做好了答案„„。 例(3)一共用了七个“他”,分别交叉指代梅厂长、韩云程和徐总经理。读者读着感到费劲,要来回细细捉摸,才能搞清每个“他”之所指。这样的文字是很要不得的。“他2”可删去,“他3”宜改用“梅厂长”,“他4”也宜删去,最后一个“他7”宜改用“徐总经理”。全句改为:

(4)梅厂长不知道怎样答复好,他1不敢让韩云程发言,万一说出原棉的秘密,那

不是全被揭穿了吗?徐总经理看出梅厂长难于应付,知道他2被于静将了军。

这时候除了冒险没有第二个办法了。因为如果不让韩工程师发言,反倒会暴露

其中的问题,只有鼓励他3说话,才有可能挽回这难堪的局面。徐总经理给韩

工程师做好了答案„„。

还有种情况,代词虽只有一个,但可以被看作前词语的名词不止一个,这样,也可以造成指代不明。这种毛病也较为普遍。例如:

(5)*天刚拂晓,联军部队急行军赶到了卡萨布莱桥,守在桥东头的两个团的敌人

惊恐万状,他们立即抢修工事,组织好队伍,准备强夺卡萨布莱桥。(书)

(6)*林虹那天独自一人去美术馆看展览,正好遇到初中同学顾晓莹跟她学画的胡

絜青老师。(刊) 例(1)“他们”是指代“联军部队”呢,还是指代“敌人”?要读到最后一个分句,才知道是指代“联军部队”。这里的“他们”宜改为“联军指战员”。例(2)里的“她”是指代“林虹”,还是指代“顾晓莹”,还是指代胡絜青老师?林虹到底遇见了两个人,还是一个人?都不清楚。要搞清楚,还将涉及到“她”前面的“跟”该理解为连词还是介词的问题。如果要让读者理解“她”指代“林虹”,“林虹”遇见的是“顾晓莹”和“胡絜青老师”两个人,那么宜将“跟”理解为连词(这种情况,“跟”最好改为“和”),将“她”改为“自己”,而且最好在“学画”后加个“时”字,这样意思就清楚了。即全句改为:

(7)林虹那天独自一人去美术馆看展览,正好遇到初中同学顾晓莹和自己学画时的

胡絜青老师。

如果要让读者理解“她”指代“胡絜青老师”,“林虹”遇见的只是“胡絜青老师”一个人,“跟”得理解为介词,那么干脆将介词“跟”和“她”都删去,而且最好将“胡絜青老师”改为“老师胡絜青老人家”,这样意思就清楚了。即全句改为:

(8)林虹那天独自一人去美术馆看展览,正好遇到初中同学顾晓莹学画的老师胡絜

青老人家。

如果要让读者理解“她”指代“顾晓莹”,“林虹”遇见的是“顾晓莹”和“顾晓莹学画的胡 96 絜青老师”两个人,“跟”得理解为连词,那么宜将连词“跟”改为连词“和”,将“她”改为“顾晓莹”,这样意思就清楚了。即全句改为:

(9)林虹那天独自一人去美术馆看展览,正好遇到初中同学顾晓莹和顾晓莹学画的

老师胡絜青老人家。

有时,前词语和代词的位置摆得不当,也会造成指代不明的毛病。例如:

(10)*一天,她在火车站里被沙皇暗探发觉了,母亲在被捕之前,迅速打开皮箱,

把所有传单散发给了大家。(刊)

例(10)会让读者误认为“她”和“母亲”是两个人,其实是指一个人。应该前面用“母亲”,后面用“她”来复指“母亲”。

也有这样的情况,文中用了代词“他”或“他们”,而前词语在文中根本就没有出现,这也是指代不明的一种毛病。例如:

(11)“妈,他哪儿去了?”志刚一进门就问。“你说谁啊?”妈反问了一句。(书)

(12)*编辑同志:你们转来的信我都看了,意见提得很中肯,在此我感谢他们指出

了我的疏忽之处,纠正了我的错误。 例(11)“妈”为什么会反问呢?就因为志刚在问话里用了第三人称代词“他”,前后却没出现前词语,叫志刚妈摸不掌握头脑。例(12)读者当然会按常理推断出信中所说的“他们”是指写信提意见的人。但那是读者按常理推断出来的,不是信中说清楚的。

数量表达混乱

数量表达混乱,也是常见的一种语法错误。

在讲到数量减少时用了倍数的说法,这是数量表达中最常见的毛病。例如:

(1)*由于加强并改善了交通管理,广泛开展了“防事故,保安全”的宣传教育活

动,今年本市交通事故只发生了五十七起,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将近一倍。(报) “本市”去年发生了多少起交通事故?光凭例(1)这个句子所提供的数据是推算不出来的。好在“防事故,保安全”的宣传材料中曾有过透露,说去年“本市”发生了一百一十八起交通事故。可见,例(1)的表达法很不恰当。应将“减少了将近一倍”改为“减少了将近一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说数量增加多少也好,说数量减少多少也好,指的都是差额,而差额都要以原来的数量作为基准,因此,讲到数量增加时,可以用分数,也可以用倍数,而讲到数量减少时,只能用分数,决不能用倍数。有的人所以会犯错误,就在于讲差额时以减少后的数量作为标准了。下面的例句犯了同样的毛病。

(2)*沈阳粮食公司的职工研究出先进的保管方法,囤粮用的席子比过去节省了将

近一倍。(报)

(3)*这就是说,质量如太阳大小的恒星,它的半径如果从目前的七十万公里缩小

到三公里,即缩小二十多万倍,就要演变为黑洞。(刊) 例(2)“节省”也是减少的意思,应将“节省将近一倍”改为“节省了将近一半”(或“节省了将近二分之一”)。例(3)“缩小”也是减少的意思,“即缩小二十多万倍”宜改为“即只为原来的二十多万分之一”。

说明数量上的增减可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增减了多少;一是说增减到多少。这两种说法所指内容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明增减的那部分数量,后者是指明增减以后的实有数量。混淆这两种不同的说法,也是数量表达中常见的毛病。例如:

(4)*今年蚌埠站到6月份已超计划完成了2.4万吨集装箱运输任务,与去年同期

相比,提高到50%。(报)

(5)*中学民办教师原来全省只有二千二百多人,现在则有七万一千七百多人,增

加了三十二点六倍。(报)

97 (6)*这个区的菜地面积不断减少,也是蔬菜供应紧张的一个原因。据金刚、张北、

花台三个大队报告,他们原有菜地二百四十多亩,由于市城建局频频征用土地,

两年来减少到八十来亩,现在菜地面积只为原来的三分之二。(报) 例(4)既然是“超计划完成了”任务,显然不会是“提高到50%”。应将“到”删去,也可以将“到”改为“了”。例(5)七万一千七百多人当是二千二百多人的32.6倍。“增加了三十二点六倍”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应将“增加了三十二点六倍”改为“增加了三十一点六倍”,或将最后一个分句改为“是原来的三十二点六倍”。例(6)按“减少到八十来亩”的说法计算,现有菜地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按“现有菜地面积只为原来的三分之二”的说法算,两年来菜地应是减少到一百六十多亩。看来百分数是可靠的,“减少到„„”的说法出了毛病。应将“到”改为“了”。

“甲比乙大/多/高三倍”和“甲为乙的四倍”,说法不同,意思一样。常常有人把这两种说法混起来,说成“甲比乙大四倍”而出错。这也是数量表达上的一种毛病。例如:

(7)*木星绕太阳公转一次,约需十二年,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二倍。(书)

(8)*现在去境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就北京来说,去年去境外旅游的旅客只3000 多人,而今年增至30000多人,比以往多十倍。(报)

(9)*鱼虾的价格涨得更惊人,八十年代初,太湖螃蟹每斤只卖三元多,现在涨到

六十多元一斤,价格比过去高二十倍。(报) 例(7)应改为“大十一倍”。例(8)或改为“比以住多九倍”,或改为“是以住的十倍”。例(9)或改为“价格比过去高十九倍”,或改为“价格为过去的二十倍”。

“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多少”这类说法是有歧义的。因为由“超过”带上数量宾语所形成的述宾词组本身就是一个有歧义的格式。例如,“超过六个”,那“六个”可以理解为超出的数量,例如:“我们每人每天定量二十个,小李今天超过六个。”这实际是说小李今天完成了二十六个。那“六个”也可以理解为是被超过的数量。例如:“定额并不高,只要求每人每天编十个筐。可是小李哪一天都完不成任务,能超过六个,就算不错了。”这就是说小李每天至多只能编

七、八个。

“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多少”实际就是上述的述宾词组。假定年计划为60吨,那么“年计划的百分之四十”,就是24吨。“超过24吨”的说法是有歧义的。不少人不了解这一点,滥用“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多少”这一说法,造成数量表达模糊的毛病。例如:

(10)*一车间去年的产量超过年度计划的百分之九十,是全厂完成生产任务最好

的一个车间。(报)

一车间的年度生产计划到底完成了没有?就这个句子本身无法判断。如果全厂完成任务的情况都很好,那么一车间当然是大大超产了;如果全厂完成计划的情况不怎么好,那么一车间在全厂虽名列前茅,也还是个没有完成生产计划的车间。例如:

(11)*今年元旦,永安矿务局夺得开门红,生产原煤二千五百六十多吨,超过日

产量的两倍。(报)

永安矿务局肯定是超产了。但是,原定日产量多少?元旦那天的产量比原定的日产量高多少?不清楚。因此,这类格式使用时要谨慎。只有在不致产生歧义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这种格式。例如:

(12)煤炭工业传来捷报,今年一月份产量超过了去年十二月的百分之十。

因为前面已经说明是捷报,所以“超过去年十二月的百分之十”不会引起误解。不过最好还是采用“超额(产)百分之多少”的说法。上例也可以用“比去年十二月超产百分之十”的说法。

检查语法错误的两种方法

98

在写作中出现语法错误,大凡有两个原因,一是语文修养太差,一是疏忽大意。我们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新闻报导,写一个年度总结,或写一个调查报告等,不可能写一句就来考虑一下自己写的句子有没有语法毛病,一般总是先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作多次修改润色,甚至征求他人意见,最后修改定稿。因此人们常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在开始把自己想的写下来时,为了求快,在初稿中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在修改润色的过程中,我们最好要养成一种分析的习惯,使自己的思路更有条有理,力求避免出现一切可能在初稿中出现的语病。有些明显的语法错误,很容易发现和改正。有些语法错误则不容易一下子发现,需要作一番分析后才能发现和把握,这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子较长――或是句子内部包含长而复杂的附加成分,或是包含好些分句;一是错误比较隐晦,似是而非。为了帮助大家对付上述两种情况的语法错误,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两种检查语法错误的方法――紧缩法和类比法。

(一)紧缩法

一个句子,如果比较短,有语法毛病,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句子如果比较长,句子有语法毛病,我们会感到念着不顺,但不太容易发现问题在哪里。人们常常喜欢把句子比作一棵树。一棵树有主干,有枝叶,枝叶纷繁茂盛,就不容易看清主干。句子也有“主干”和“枝叶”,“主干”就是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里的核心名词、谓语里的核心动词以及宾语里的核心名词等;“枝叶”就是种种修饰、补充性的成分,包括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补充性的成分多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就不容易一下子看清楚,有了语法错误也就不容易发现。这时我们可以用紧缩法来加以检查。例如上面在讲属于和宾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时,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1)*现在,我又看到了那从小住惯了的用山区特有的石板和茅草盖成的小屋子, 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可爱的乡音,那胶东人特有的幽默而爽朗的笑声。

(刊)

这个句子的毛病就不容易一下子发现,因为修饰成分太多。我们在分析这个病句时,就用了紧缩法。把“枝叶”去掉些,句子一紧缩,毛病立刻显露出来了。请看:

(2)我又看到了„„小屋子,„„乡亲,,„„乡音,„„笑声。 “乡音”和“笑声”怎么能看到呢?再分析个实例:

(3)*福缘小区的广大居民,在居委会的领导组织下,在园林工人的协助下,经过

三年奋战,一共新增了两万多棵槐树,变得更加郁郁葱葱。(报)

(4)*全体方正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北大校领导的关心下,在王选教授亲自主

持和带领下,在北大各相关系科的协助下,在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多

年的紧张劳动,我国终于研制出了世界第一个汉字彩色照排系统。(报) 例(3)要是去掉一些修饰成分,如定语“福缘小区的”、“广大”,状语“在„„下”、“经过„„”、“一共”、“更加”等,句子就紧缩为:

(5)*居民„„新增了两万多棵槐树,变得郁郁葱葱。

一紧缩,立刻会发现这个句子犯了主语与谓语不搭配的毛病。应将“新增”改为“新栽”,并在最后一个分句头上加上“使小区”三个字,全句改为:

(6)福缘小区的广大居民,在居委会的领导组织下,在园林工人的协助下,经过

三年奋战,一共新栽了两万多棵槐树,使小区变得更加郁郁葱葱。 例(4)如将“枝叶”,特别是状语成分都去掉,紧缩为:

(4)*全体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我国研制出了汉字彩色照排系统。

一眼就能看出,句子显然不通。原句由于修饰成分太多,作者写到后边忘了前面已经有个主语“全体方正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在修饰成分写完后又引出了一个新的主语“我国”,使原先的主语没着落了。可以在“我国”前加一个介词“为”,还让“全体方正科技人员和工 99 作人员”作全句主语,而又不失原意。

有时,毛病不是出在“主干”上,而是出在“枝叶”上。这也可以通过紧缩法来加以检查。例如:

(5)*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他们有为完成这项高科技研究任务的决心。

这个句子,我们读着总觉得别扭。不妨通过紧缩来检查一下。例(5)可以紧缩为:

(6)我不怀疑他们有„„决心。

这没有语法错误。那么问题可能出现在“决心”的定语上。那定语是“为完成这项高科技研究任务的”,不妨再将它紧缩一下:

(7)*为完成任务的

这个定语显然有问题。这里的“为”是介词,“完成任务”是作介词“为”的宾语。由“为”组成的介词结构不能带“的”作定语。可以有多种改法:一是将介词“为”删去,全句改为:

(8)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他们有完成这项高科技研究任务的决心。 二是在“完成任务”后加“而奋斗”三个字,全句改为:

(9)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他们有为完成这项高科技研究任务而奋斗的决心。

三是在介词“为”后添加“祖国”或“国家”等名词,让它作介词“为”的宾语,而介词结构“为祖国/国家”作“完成任务”的状语,全句改为:

(10)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他们有为祖国/国家完成这项高科技研究任务的决心。

运用紧缩法要注意两点:第一,紧缩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原句子的基本结构,换句话说,不能破坏原句子的基本结构。第二,某些修饰成分去掉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明显的如否定词语删去后,意思必然会跟原句相反。所以,紧缩时,对于那些会严重影响原句意思的修饰成分还得适当保留。

(二)类比法

明显的语法错误,一看就发现了。有些病句一下子看不准,似是而非。碰到这种情况可以用类比法来检查。具体说,当怀疑一个句子有语法毛病时,可以按所怀疑的句子格式仿造一些句子,看那些仿造的句子站得住站不住。例如:

(1)*他默默凝视着墙上悬挂着世界著名画家梵高的画像。 这个句子读着有点儿别扭。但由于这个句子从内容到用词都不是口语里所说的话,所以这个句子到底能说不能说,一时不好判断。那我们就不妨按这个书面语句子仿造一些稍微口语化的句子:

(2)*他一直瞧着我胸前佩戴着北京大学的校徽。 *我仔细地读着墙上张贴着布告。

*那小女孩儿专心地数着树上结着苹果。 *我好奇地看着报上刊登着广告。

*我专心听着老师讲着故事。 这些都是比较口语化的句子,一读就会感觉到它们都站不住,不能那么说。把句子里的“着”改为“的”,这些句子就都能说了,请看:

(3)他一直瞧着我胸前佩戴的北京大学的校徽。

我仔细地读着墙上张贴的布告。

那小女孩儿专心地数着树上结的苹果。

我好奇地看着报上刊登的广告。

我专心听着老师讲的故事。

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例(1)确实是个病句,也应把其中的“着”改为“的”。

再看个实例:

(4)*书桌上放着整整齐齐摆着的线装书。

100 这个句子书面语味道也比较浓,能不能说,一时也难以断定。也可以按这个句子格式仿造一些稍微口语化一些的句子:

(5)*床上放着整整齐齐叠着的被子。 *广场上排着整整齐齐站着的队伍。 *怀里抱着严严实实裹着的孩子。

*他背上背着结结实实捆着的行李卷儿。

*仓库里码着严严实实封着的铁桶。

*墙上贴着歪歪扭扭写着的标语。 显然,这些句子都是不能说的,正确的说法是:

(6)床上放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

广场上排着站得整整齐齐的队伍。

怀里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孩子。

他背上背着捆得结结实实的行李卷儿。

仓库里码着封得严严实实的铁桶。

墙上贴着写得歪歪扭扭的标语。

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断定例(4)是有毛病的,得改为:

(7)书桌上放着摆得着整整齐齐的线装书。

运用类比法要注意这样两点:第一,仿造的句子应力求跟原句的句子格式一样;第二,仿造的句子尽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话。

上面我们介绍了检查语法错误的两种方法――紧缩法和类比法。有时,在检查语法错误时,需交叉使用这两种方法。请看下面这个病句:

(8)*你把这几天各位专家就国企改革、实行股份制等问题所提出的种种观点应该 好好归纳一下。(刊)

这个句子也让人读着感到似是而非,但因为比较长,书面语味道比较浓,所谈的内容一般人又不是很熟悉,所以毛病在哪儿,一时不易发现。检查时,可以先紧缩一下,紧缩成:

(9)*你把种种观点应该归纳一下。

(注意,这是个“把”字句,所以句子里的“把„„”这个介词结构虽然是状语,但不能随便删去,得保留)再用类比法,仿造一些口语里的“把”字句。如:

(10)*你把他们的意见应该整理一下。 *你把这个材料应该看一下。 *你把这件事应该说一下。 *你把时间应该安排一下。 *你把书应该借来。 *你把话应该说清楚。 *你把奶奶应该接来。

*你把这个材料应该保管好。

以上这些“把”字句显然都读着别扭,原因是助动词“应该”的位置不对,“应该”要放在“把”字前,说成:

(11)你应该把他们的意见整理一下。

你应该把这个材料看一下。

你应该把这件事说一下。 你应该把时间安排一下。

你应该把书借来。

101 你应该把话说清楚。

你应该把奶奶接来。

你应该把这个材料保管好。

至此我们就知道原句,即例(8)里的“应该”放得不是地方,要把它挪到“把”字前边。

102

第7篇:公文写作常见错误

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举例分析

公文是单位与单位之间处理公务的文书,特别是在党政机关单位,公文的往来十分频繁,几乎每人每天都要与公文打交道,所以熟练使用公文显得相当重要。但由于公文写作主要是在中高职学习阶段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大学阶段学习的主要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绝大部分大学生很少再接触使用公文,从而导致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相关人员公文知识的匮乏,公文使用常常难免出现差错。本文对公文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列举与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正确的修改意见,旨在减少公文使用的错误,提高公文办理质量。

201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现行各类党政机关的公文种类有15种,分别是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一、错将日常应用文当做公文

(一)直接将“工作总结”当做公文

×××关于中秋国庆节期间水产畜牧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

根据×××要求,现将我局中秋国庆节期间开展水产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报送贵办。请审核。

……

常用的公文种类中没有“工作总结”这种文种,“工作总结”只是日常应用文并非公文,要将“工作总结”报送常常要依托公文文种“函”来完成。正确写法应将标题改为:“×××关于报送中秋国庆节期间水产畜牧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总结的函。”函是公文的一种,“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二)直接将“说明”当做公文文种

×××内陆100吨级渔政船建造项目委托设计费付款说明 ×××水运规划设计院:

×××与你院签订的《内陆100吨级渔政船建造项目委托设计协

- 1见随文报送贵委,请审示。

……

“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或主管部门针对当前即将进行的主要工作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原则性的要求和具体的处理办法,并直接发至下级机关或转发到有关部门遵照执行的一种具有指示作用的公文。而此文的审核意见只是单纯的认可或同意,不属于行政公文中“意见”这一文种,这种意见的报出常常只能依托公文文种“函”来完成。正确的标题应修改为:×××关于报送广西2013年奶业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的函。

(五)直接将“工作要点”当做公文

×××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2013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点

为切实抓好我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节能工作,根据×××结合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实际,制定我局2013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要点。

……

“工作要点”是日常应有文中的一种,并非公文文种。要报出“工作要点”常常只能依托公文文种“函”来完成。正确的标题写法应修改为:×××关于报送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2013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点的函。

(六)直接将“公示”当做公文

关于《广西水产畜牧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

根据×××精神,经研究,决定推荐×××等105名科技人员作为《广西水产畜牧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培训对象(名单详见附件),现予公示。

对推荐人选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于×年×月×日前邮寄或直接送×××监察室(邮编:×××;联系电话:×××)。

“公示”是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运而生的应用文书,但它决不仅限于党政干部任前的公示,其适应范围广泛,使用的频率相当高。近年来,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等向社会或有关单位及人员公开某一信息,以达到广泛征询公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目的时,常使用“公示”。由于公示制产生的时间不长,“公示”这一应用文的文种及格式等问题,目前在《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

- 3

……

“通知”和“函”是两种不同的文种,在一份公文的标题中不能同时用两个文种(转发、印发的公文除外)。正确写法应将标题改为:“×××关于参加海洋100吨级渔政船设计方案讨论会议的通知”(主送单位为下级单位)或修改为“×××关于参加海洋100吨级渔政船设计方案讨论会议的函”(主送单位是平级或不相隶属的单位)。

例2:

关于×××项目批复的通知 :

……

“批复”和“通知”是两种不同的文种,这两个文种不能在同一份公文的标题中使用(转发、印发的公文除外)。正确的写法应将标题改为:×××关于×××项目的批复。

(二)用函代替通知

关于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

备案管理办法(修订稿)》修改意见的通知

自治区环保厅、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市、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管理办法》自2007年实施以来,对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规定,近期对“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办法”(修订稿)送请你们,请于2014年1月10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我局畜牧与饲料处,以便尽快修改完善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逾期不反馈视为同意。

……

自治区环保厅、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发文单位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是不相隶属的单位,不相隶属的单位特别是主送级别高一级的单位是不能用“通知”这种公文文种的。正确写法应将标题修改为:关于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管理办法(修订稿)修改意见的函。

(三)用“报告”代替“函”

关于上报2013年上半年广西生鲜

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总结的报告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

为提高我老秘网区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根据×××要求,我局下达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2013年广西生鲜乳

- 5广西壮族自治区2013年兽药监督执法工作总结的函。

(四)公文标题用词不准确

例1:

×××关于 :

印发全国渔业渔政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的通知

“精神”一般只能传达而不能印发。正确的写法应将标题修改为:×××关于印发全国渔业渔政工作视频会议要点的通知。

例2:

关于给予2013年下半年奶牛布病结核病扑杀补助经费的

“经费”一般用“拨付”来表述,正确写法应改为:关于拨付2013年下半年奶牛布病结核病扑杀补助经费的请示。

例3:

自治区×××局关于请求自治区台办领导参加我局赴台项目

对接洽谈工作团行前培训的函

自治区台办与发文单位自治区×××局是不相隶属的单位,发文单位没有资格要求台办的领导参加本单位举办的会议。正确的写法应将标题改为:×××局关于邀请自治区台办领导莅临我局指导赴台项目对接洽谈工作团行前培训工作的函。

例4:

×××关于

申请延长桂北渔80209号等2艘渔船

批准书有效期的请示

“申请”与“请示”词义重复,应将“申请”两字去掉,正确的标题应为“×××关于申请延长桂北渔80209号等2艘渔船批准书有效期的请示”。

例5:

×××关于

同意将文明渔港创建项目资金调整为

南万渔港航标维修经费的批复

“同意”与“批复”词义重复,应将“同意”两字去掉,正确的标题应为:×××关于文明渔港创建项目资金调整为南万渔港航标维修经费的批复。

例6:

广西×××局关于

提供在建大型渔政船拟使用进口船用产品情况的函

- 78 -

第8篇:公文写作常见错误

尽管国务院、国电公司的《公文处理办法》及国家标准《公文格式》对公文的种类、格式、行文规则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在我们一些电力企业尤其是基层部门,写作公文还经常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对上述规定、标准不熟悉,也没有好好学习,基本上是个门外汉;②对最新的规定、标准不了解,仍然沿用旧的、不规范的写法;③写作态度不够认真,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标准的要求去做;④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又没有反复推敲认真修改。明确了错误原因,就可以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避免写作错误的产生。

下面,对公文写作中一些常见错误及其改正办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文种不明

即从公文的标题上看不出属于哪种公文。例如“关于接待德国×××公司总裁访问的事”这一标题,就没有表明是“函”,是“请示”,还是“通知”;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又如“汇报电力标准化工作”这一标题,不仅没有文种,连题意也不清。应该根据这份文件的内容与目的,或者把它改为公文类的“××××(发文单位)关于电力标准化工作的报告”,或者改为事务类的“××××(发文单位)电力标准化工作总结”。

二、生造文种

一种情况是把性质、用法不同的文种混为一体,拼凑在一起,不伦不类,例如“关于×××的请示报告”;另一种情况是把某些事务文书或规章制度类文书当作机关公文那样直接行文,例如把“计划”、“安排”、“总结”、“制度”、“细则”等直接作为公文印发。

第一种情况容易改正,只要根据公文内容确定一个文种,把另一个删去即可。第二种情况则应这样处理:如果这些事务类、规章制度类文书要像正式公文那样行文,下行的可以采用“通知”文种,用以下方式行文:

(1)规章制度类文书以“印发”形式行文。如××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印发〈××省电力有限公司公文处理规则〉的通知》,把发布的规则作为通知的附件,一起行文。(又,《国家电力公司公文处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以‘国电内规’字号印发,由法律事务部审核编号。”据此,规章制度类文书也可以不用“通知”文种而直接行文,但字号及审核编号部门应按规定。)

(2)事务文书以“转发”或“批转”的形式行文(上级、同级或不相隶属单位的用“转发”,下级单位上报的则用“批转”)。如《关于转发××电业局1999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将《1999年工作计划》作为通知的附件行文。

如果是上行公文,可用“报告”行文,把要报送的事务文书、规章制度类文书作为附件。

三、错用文种

错用文种的情况更为常见,大致有以下几种:

(1)把“请示”误为“报告”。例如《关于××电厂国有资产评估立项的报告》,其内容是申请对现有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立项,应使用“请示”,却误用为“报告”。

(2)滥用“通知”。即把本该用“决定”、“规定”、“办法”、“通报”的误为“通知”。

(3)滥用“请示”。有些单位向同级单位或者有关业务部门提出某些请求批准或办理的事项时,不用本该使用的平行文种“函”,特地用“请示”这一上行文种,认为这样做是尊重对方,好办事。这种做法破坏了行文规则,必须改正。

(4)“批复”误用为“通知”或“函”。对下级的“请示”,必须用“批复”这一文种作答复,但有的公文却写成《关于批复××××的通知(或函)》,应改为《关于××××的批复》。

(5)“函”误用为“批复”。某些业务主管部门在答复不相隶属单位请求审批的有关事项时,本该用平行文“函”,却写成《关于×××(单位)×××(事项)的批复》。

(6)误用处分事项公文文种。“决定”和“通报”均可用于处分事项。处分“决定”是行政处分的正式文件,要装入被处分人的档案;批评性“通报”主要起教育警醒作用,不装入档案。批评性“通报”可以带附件(即关于事件或事故的调查报告),处分“决定”不能带。处分“决定”一般让有关人员知晓即可;批评性“通报”要发送到下属各单位,甚至要抄送有关的不相隶属的单位。因此,应该根据处分事项具体情况正确选用,以避免误用文种。

四、越级行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因此,除了特别紧急的情况,上行文都应按隶属关系向上一级机关(单位)行文,逐级上报。即使因特珠情况必须越级行文,也应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单位)。但是在有些基层单位,所写的公文还经常出现越级上报的问题,必须坚决纠正。

五、格式不全

公文格式中规定的各个组成部分,有许多是每一份公文都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果在某一份公文的具体写作中,该标识的要素没有标识,就是格式不全(如缺少发文单位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单位、附件、成文日期、主题词等)。纠正这类错误的唯一办法就是认真检查,看到底有哪些部分该写而没写,然后将残缺的部分补写上去。

六、发文字号混乱

发文字号应当包括发文机关(单位)代字、年份、序号。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 〕”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发文字号混乱的表现主要有:项目不完整;年份用中文数码标识或只标两位数,不用六角括号而用圆括号“( )”、方括号“[ ]”括入;序号加“第”字或编虚位。对这类错误,要根据具体情况一一改正。

七、标题不准确

具体表现在:公文标题没有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有时甚至题不对文;标题太长,甚至超过了50字;有的则过简,致使题意不清;标题中随意使用标点符号,而实际上按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长标题的排布不合理不美观,没有做到回行时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所有这些公文写作中常见的标题方面错误,必须根据规范要求予以改正。

八、主送单位不规范

主送单位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左侧顶格标起;若主送单位较多,标到行末后回行也应顶格;各单位名称中间用顿号,最后—个单位名称后标全角冒号;若涉及多方面机关单位,同级的按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公文写作中主送单位标识上的错误主要有:单位名称不规范;各单位排列顺序混乱;多行排列时在单位名称处断开,而不是书写至行末才回行;回行不顶格。对这些错误的标识方法,应注意纠正。

九、抄送单位不规范

抄送单位的名称及多单位排列顺序与主送单位相同,这两方面的错误与改正方法也同上所述。但标识时应左空1字,回行时要与冒号后的抄送单位(即空4字而非空1字处)对齐,各单位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单位后标句号。这四点不同于主送单位的标识方法,常见的标识错误也往往在此,应予改正。此外,不少单位的公文仍沿用过去的“对上用‘抄报’,对下用‘抄送’”的标识法,这也是不规范的,须统一改为“抄送”。

十、成文日期不规范

最常见的错误有:用阿拉伯数码标识,“o”误标为“0”或“零”,年份不用全称,标识位置不规范等等。应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见本书附录三)的相关规定认真改正。

十一、序号、数字、计量单位不规范

公文中的序号按规定分四个层次[“一”、“(一)”、“1.”、 “(1)”],若层次较少可省略“(一)”而直接用“1.”作为第二层次。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外一般要用阿拉伯数码标识(详见本书附录

三、附录八两个国家标准)。公文中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名称原则上采用中文,且全文前后要统一。所有这些规定,许多基层单位制发的公文都施行得不够好,应引起重视,以规范公文写作。

第9篇:求职信写作常见错误

撰写求职信常犯的错误

求职信切忌颜色花巧或夹杂图片,扰乱别人的注意力;应利用纯白色的纸张打印,让雇主集中注意信件内容。

开场白别写上如:“本人现附上个人履历供阁下参详”之类的陈腔滥调,应以特别一点的句子作开场白来突出自己。

要以第一身形容自己,求职信上应自称“本人”或“我”。

千万不能令对方感到你极道渴求该职位;因雇主只有兴趣知道你如何令公司得益,你的热诚只属其次。适当地表现个人的经验与自信便足够。

确保应征信没有错漏,完成后应细心地从头到尾检查一次。

千万不能试图以可爱、轻松或幽默的方式去演绎应征信内容,应征要表现得专业。

切勿于应征信内夸大其词,过分推销你的卖点只会令自己出丑于人前。

应征信切记不可超过一页

撰写具吸引力的应征信

撰写具吸引力的应征信

尽量做多些资料搜集,找出雇主的名字及职衔,将应征信直接送到对方手中。

在第一段先阐述你求职目的,试从雇主角度出发问自己:“你为甚么要寄这封应征信给我?”

寄出应征信后可予以跟进,以期增加雇主对你的印象。

尽量道出自己的长处及过往的佳绩,以期增加雇主对你的兴趣。

要从雇主角度出发,集中表达你能如何对其机构作出贡献。

尽量道出自己对该机构的了解,令雇主感到你的努力及诚意。

尝试利用业内的用语来反映你对其业界的认知。

应征信应利用最常用及不花巧的字体,尽量令雇主看得舒服。

一切已准备就绪,接下来便要注意面试的礼仪及身体语言,尽量避免自己出丑人前。

C.C.Lee具市场学学士及市场策略硕士学位,曾任职跨国企业及公关公司市场策略及企业传讯工作超过10年,曾获邀为各专业协会及大学作演讲及教学,亦为多家上市公司高层进行传媒应对技巧训练。

上一篇:中国古代史专题讲座下一篇:药剂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