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河南优化营商环境对策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是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方略,也是党的十九大以后“放管服”改革确立的新目标。2017年4月,河南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营商环境,成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对河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营商环境建设的现状

(一)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但相对缺乏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基于此,省委省政府在2018年制定了《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围绕核心指标对标优化和重点领域提升“两大行动”,设计了优化营商环境的“1+15+N”政策体系,构建了涵盖8个领域的任务框架。在此基础上,洛阳、新乡等地市也相继出台了各自的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推出32项举措,着力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2019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提出要在2019年实现营商环境在全国评估排序前移2位以上。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

(二)自贸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先试

作为改革开放的高地,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年来,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形成多项在全省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率先在多证合一、电子办证、“政银合作直通车”等方面开展商事登记创新模式。实施开办企业“照章税保”联办套餐、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着力打造以“一次办妥”为核心的政务服务体系,形成“六个一”政务服务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办事效率并降低了企业成本。

放管结合,建立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推进协同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构建跨境电商正面监管新模式,创新试点“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监管制度,完善通关合作机制,推进通关一体化,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河南自贸试验区成立国际商事仲裁院、积极开展调解与仲裁、仲裁与诉讼相衔接的新型服务模式。通过设立郑州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开通知识产权快速授权、确权、维权绿色通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三)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在对郑州、洛阳、开封等地300余家企业的问卷调查中,超过80%认为近两年来当地营商环境有明显改善,对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认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超过了90%。其中,企业认为营商环境改善最为明显地体现在开办企业的手续简便,用时缩短;行政审批减少,审批效率提高,办事流程简化、透明化;政府窗口服务热情、专业水平提高等方面,认可程度接近或超过80%。

二、河南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仍需提高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仍需深化。

行政审批关系到市场主体准入的难易程度。根据基层业务部门和企业反馈,部分审批事项可取消或可改备案,部分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应进一步压缩。

2、监管转型有待推进。

部门间协同监管、联合执法的效率低;协同监管平台应用和信息共享不足;涉企信用信息的归集和挖掘利用不充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联合奖惩措施落实推进缓慢。

3、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

政企沟通渠道较少;“最多跑一次”未能完全兑现;“一网通”等网上办事平台界面不够友好和简便、缺乏移动端办理渠道等,导致网上办事的使用率不高。

4、鼓励创新的机制仍不完善。

权力下放不够或不同步,导致相关部门缺乏推进创新的权力;缺乏创新的试错容错机制,使得相关部门对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等的风险容忍度较低,不利于营造创新氛围。

(二)企业运营成本仍然较高

企业运营成本既包括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也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大,成本高,审批周期较长。企业对融资便利程度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企业一线劳动力稀缺,难以有效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要。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保障服务仍需加强。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不彻底、部门协同不够、下放权限承接不力、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带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较高。

(三)法治保障水平有待提升

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的现象依然存在,执法行为的规范性有待提升。法规透明度,司法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调研结果显示,企业认为这两个方面明显改善的比例仅为40%。另外,对一些新领域、新业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存在不足。

(四)国际化和开放程度较低

利用外资水平不高,FDI在GDP的占比绝对值较低,且集中在制造业。对外投资开放程度不足,企业在境外投资方面存在项目资源匮乏、对接困难等问题,需要加强满足企业投资实际需求的政府服务供给。

三、优化河南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一是持续对涉企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调整,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推进“照后减证”,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二是推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和审批平台对接,明确细化监管责任,提升协同监管效率;制定监管清单,明确各行业、领域、市场的监管重点内容,研究制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三是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目标,创新网上告知、公示、咨询、查询、反馈等在线服务方式,提升网络办事的便利性;打通信息共享渠道,打造政务网大数据信息平台,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四是出台制度创新促进办法,试行“容错机制”;着力解决权力下放过程中上级“想给、可给的权力”与下级“想要、可接的权力”之间不匹配的问题,激活创新动力。

(二)增强要素资源供给的支撑性,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一是实行差异化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落实人才新政在居留、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创新人才招聘渠道,探索灵活用工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二是推进“政银互动”,鼓励“银担合作”,进一步增强融资渠道多样性;创新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动产和知识产权融资等融资服务支持;构建多元创新创业金融生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优质诚信企业支持力度,完善奖惩机制。三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政企之间长效沟通机制;实现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可视化,确保用权有效监督,构建亲清新形政商关系。

(三)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强化产权保护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持续促进调解、仲裁、公证、行政裁决等方式与诉讼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完善企业纠纷解决机制。二是强化法律约束,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三是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财产权、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四)持续优化外资发展环境,提升对外投资服务水平

一是推动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提高相关制度、规则的国际化水平,推进物流、文创等领域创新要素和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对外开放。二是出台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外商投资政策,突出重点产业招商,落实外资鼓励项目引进,积极支持内外联动融合创新。三是充分发挥口岸功能,优化监管模式,提升外贸便利水平;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促进外贸规模扩大。四是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建立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境外投资环境和市场信息服务。

摘要: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背景下,立足河南省情,从政策体系、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和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等方面分析河南营商环境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优化政务服务、增强要素供给支撑性、提升法治保障水平以及优化外资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优化河南营商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自贸区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政策解读, http://www.henan.gov.cn/2018/11-27/723840.html,2008-11-27.

[2] 张茅.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N].学习时报,2019-03-01(001).

[3] 甘露,张东生.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N].海南日报,2018-11-14(A07).

[4] 陆丽萍,樊星,陈畅.构建内外资一致市场准入制度,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科学发展,2018年2月.

上一篇:简论如何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会计控制下一篇:6-12岁母语非汉语儿童语音入门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