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精选8篇)

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篇1

2008年是德阳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经受了特大地震灾难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尤其是金融生态主体(银行、保险、证券)在“5.12”特大地震中908个办公营业网点有663个遭受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6.6亿元。其中办公营业网点坍塌及严重危房46处,受损617处;受灾员工3721名,其中死亡20人,受伤116人。凤凰涅槃,多难兴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市、区)金融办和市级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员单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韧不拨,奋力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从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巩固和发展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震后全市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力度加大,对基础实施和重点企业恢复重建、永久性农房建设、中小企业以及“三农”的信贷有效投放创历史新高,金融业整体稳健安全运行;政府行政、金融执法、中介服务和社会信用环境总体向好,震后经济金融和谐互动,取得了恢复重建重大阶段性胜利。

一、德阳金融大灾之年取得骄人业绩

1、银行业存款净增370亿、信用总量净增100亿,双双刷新历史纪录。截止2008年末,全市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为960.9亿元,比年初增加371.5亿元,增长63.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488.42亿元,比年初增加129.7亿元,增长36.2%。各项贷款账面余额327.42亿元,比年初增加53.38亿元,增长19.5%(农行因股改剥离不良资产27.64亿元,同口径计算各项贷款余额为360.28亿元,比年初增加86.24亿元,增长26.34%),创下了存贷增长的新高。

2、保险业保费业务收入净增10亿元,刷新历史纪录。2008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23家,当年新增3家。其中财险业务机构11家,当年新增1家(都邦);人寿业务机构12家,当年新增2家(人保人寿、人保健康)。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5.93亿元,比上年增加10.53亿元,增长68.3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51亿元,同比增加1.31亿元,增长31.2%;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0.41亿元,同比增加10.21亿元,增长100.09%。

3、证券业。截止2008年末,市区2家证券营业部证券开户总数75497户,其中本年开户10275户。2家证券营业部全年累计交易量为350.06亿元,交易活动安全平稳。全年辖区金融机构在支持加快恢复重建的同时,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有效实施风险监测,未发生任何大要案件,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全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所抓的主要工作

(一)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重点,努力打造区域金融生存发展的新环境。一是继续加大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继去年市财贸(金融)办与德阳日报社联合在《财富周刊》上推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系列报道后,今年继续连续刊登了系列宣传报道,为进一步打造“诚信德阳”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继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考核机制,制定了《德阳市2008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三是4月22日召开了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了2007的工作,通报表彰了2007的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市政府印发了《德阳市2008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意见》。四是抓好预防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9月27日市政府召开了处臵非法集资工作会议,出台了《德阳市处臵非法集资联系会议制度》、《关于加强预防和处臵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和《2008年德阳市处臵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方案》。五是继续做好国家公职人员信用卡超期透支催收工作,全年发出催收函119份(126人),催收超期透支本息46.14万元。六是围绕“打造中国西部最佳生态区域”和“震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二)以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为中心,促进各项经营业务上新台阶。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从2004年9月全面启动以来,按照“产权制度、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三项重点,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好成效。一是各项业务迅猛发展,截止08年末,各项存款达到174.79亿元,比年初增加64.9亿元,各项贷款95.2亿元,比年初增加20.76亿元。二是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内控制度不断健全,经营机制有效转换,全市6家信用联社全面完成统一法人社组建。三是积极创造条件申请央行专项票据6.98亿元的兑付工作。罗江信用联社已在6月6日兑付0.56亿元,其余五个联社已在12月5日6.42亿元全部兑付。德阳市商业银行从2005年以来,通过政府政策支持、臵换和清收不良资产、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实现了步步上台阶。一是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张,截止08年末,各项存款达106.6亿元,贷款达65.58亿元,增加21.5亿元。二是内控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三是金融创新工作取得了成效,2007年率先在广汉小汉创办会员制担保公司,2008年积极推广小汉模式又新建立6家。

(三)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政府与开发银行合的业务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合作办在市开发性金融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强与开行合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合作办的各项制度,办公设施设备及人员配备得到了加强,实现了专人负责。二是积极向开行推荐新上项目。经过与发改委、规划和建设局等部门的协调,今年两次向开行省分行推荐建设项目。“旌江”、“天星”两条快速通道新上项目总投资17.37亿元,拟向开行申请融资13.00亿元,9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长江西路延长线及一环路西半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拟向开行融资9.40亿元,目前正在落实中。三是积极做好已贷项目的跟踪管理,并积极主动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四是协调帮助县(市、区)与开行合作,08年,国开行与广汉、绵竹各授信10亿元。

(四)以发挥保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助推、稳定器为标准,促进保险业务新发展。一是评选“保险诚信明星”,加强保险队伍的自身建设。二是加强保险宣传,提升保险意识。3月21日至4月7日,我办与市保险协会共同组织全市保险行业的20多个会员单位,分别到六县(市、区)的6个乡镇开展“保险知识下乡宣传活动”,参加宣传人员达600多人,各保险公司共散发各类精美宣传材料2万多份,参与咨询人数近万人,参与猜谜和保险知识问答的6000余人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是积极开展灾后保险理赔工作,各保险公司共开展地震灾后理赔金额达1.2亿元,全年累计赔付8.6亿元。

(五)以推进各类担保机构设立、完善为突破口,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新改善。一是积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推介机制,1月4日,市政府专题就2008年全市重点项目、企业的融资需求项目向市级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共推介2008年重点项目96个,投资总额66.47亿元;工业项目187个,投资总额125.91亿元。二是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积极探索企业融资新模式。08年1月,由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牵头,财政、银行、企业三方携手创立有27名会员股东,0.20亿元注册资本金的辉高担保有限公司成立。这种由政府引导并投入担保基金,企业自筹担保风险金成立的会员制互助担保公司的创新融资模式,将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立当日,德阳市商业银行与琪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企业现场签约发放贷款0.55亿元。市商业银行率先在全省设立了“微小企业贷款中心”,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会员制自助担保融资新模式,建立的“小汉投资担保公司”已成为“省投资担保机构孵化基地”。截止目前,全市六县(市、区)都成立了担保公司,现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含分支)45家,累计为775户中小企业提供了19.83亿元的贷款担保,担保余额达16.91亿元。其中会员制担保公司23家,已为291户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2.61亿元。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户数达到6111户,贷款余额139.77亿元。市商业银行着力打造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品牌,全年为1059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9.62亿元,增加净投入17.6亿元,期末中小企业贷款户数达1734户,贷款余额54.43亿元。

(六)以规范中介机构市场秩序为标准,促进中介机构在市场服务中树立新形象。一是认真落实市纪委关于印发《德阳市加强腐败工作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相关工作,及时上报工作进度。二是根据市府办《关于建立德阳市促进和规范中介机制发展联席会议的通知》,草拟了《2008年促进和规范中介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以市府办[2008]77号文件下发,目前正在收集有关部门落实情况。三是5月6日与市监察局联合组织召开了促进和规范中介机构发展联席会议,认真对2008年促进和规范中介机构发展工作进行了研究,要求市级25个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四是对《德阳市中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德阳市中介机构监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再次修改报市政府审定。

(七)以万众一心,众志城成,攻坚破难,负重前行为指导,实现了金融尽快恢复营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我迅速启动《德阳市财贸(金融)口地震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组织人员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全市银行、保险、证券业运行秩序良好,金融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紧张有序有力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1)精心组织靠前指挥。一是在地震发生后的5月12日15时40分,班子成员带头第一时间对市区银行网点、证券经营场所的安全和受损情况进行巡查,掌握地震灾情和应急预案的启动情况。并对金融业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二是克服时间紧、通讯不畅等困难,及时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的各项要求和相关信息传达到归口的30多个金融单位,并督促落实。三是及时全面掌握金融单位抗震救灾工作情况,从5月13日起开展了归口抗震救灾专项统计工作,每天定时收集相关数据,编发《金融抗震救灾专报》,并按时上报德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保证了信息畅通。四是根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认真分析金融单位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抗震救灾恢复正常生产的方案。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协调解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2)千方百计抗灾自救。地震发生后,全市金融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快速有效地组织全系统员工奋力抗灾自救,一个个帐蓬银行、活动板房银行、保险理赔服务站(点)、全功能金融电子服务车等流动银行在灾区的各个地方迅速建立。据统计,全市金融机构共新建立帐蓬银行和活动板房银行37处,保险理赔服务站(点)56个,全功能金融电子服务车等流动银行26台。截止5月底,全市所有金融营业网点全部恢复正常营业。在抗震救灾中有5个先进集体和6个先进个人受市委、市政府表彰;有81个集体、个人230人次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中行德阳分行获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中行绵竹支行、吕仕洲等3人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建行德阳市支行汉旺分理处、市商行什邡支行、德阳银监分局团组织、中行德阳分行团委吕春获中央金融团工委表彰;德阳银监分局、工行德阳分行等6个先进集体和吕仕洲、傅白章获银监会表彰;德阳银监分局什邡监管办事处、农发行绵竹市支行等8个先进集体和谭建学、樊玉蓉、罗毅等12名先进个人获四川银监局表彰。

(3)积极开展金融服务。一是加强银政合作,积极支持灾后重建投资项目。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全市恢复重建项目规划,区分轻重缓急,及时向上级争取政策,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截止年末,已发放灾后重建贷款62.9亿元,其中:工业贷款34.77亿元,农业贷款9.66亿元。二是全市各保险机构积极开展灾后理赔,截止目前,全市各保险机构收到报案16728件,已理赔案件2755件,累计赔付金额1.19亿元。三是在市农发行和市商业银行的支持下,全市已在灾区收购生猪30.60万头,支付收购资金0.39亿元。市农发行还积极投放灾后夏粮收购资金5.09亿元,支持收购小麦24049万公斤,收购油菜籽3915万公斤。四是为支持灾后重建,自6月份以来,积极筹建我市首家村镇银行——什邡思源村镇银行,2008年12月3日,已正式对外营业。五是大力支持地震灾后居民住房重建,会同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分别到各县(市、区)了解受灾情况、恢复重建情况,代市政府草拟《关于我市农村信用社灾后重建和支持灾区灾民重建急需政策支持的请示》和《关于金融机构对地震灾后农户住房建设恢复重建工作给予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从9月27日起每天向市领导及相关部门报送灾后农房重建贷款情况专报,将金融支持地震灾区农村居民住房相关文件收集整理并印制《文件汇集》100余册,分别送发到各县(市、区)、市级相关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使其能及时、全面、准确了解掌握国家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政策,积极动员各银行业全力支持。截止12月25日,全市农户永久性住房建设已开工211642户,累计已完工98839户,永久性农房建设贷款累计发放45541户,金额9.09亿元。

(4)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地震发生后,我办党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中流砥柱作用,把金融业抗震救灾减少损失尽快恢复营业和支援灾区重建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一切为了灾区,全力以赴支援灾区。5月14日,组织召开全市金融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通报全市灾情和金融业受灾情况,安排部署金融机构抗震救灾工作。一是抓紧收集并统计上报全市金融机构办公营业网点在地震中员工伤亡、房屋和机具设备受损情况;二是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对受损办公及营业网点房屋进行安全检测,尽快恢复营业;三是草拟金融机构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四是代市政府草拟《关于我市农村信用社自身灾后重建和支持灾区重建急需政策支持的请示》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启动猪肉储备计划的通知》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五是从人员上支持灾区,选派两名年轻干部到绵竹土门、富新镇帮助开展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作。据不完全统计,“5•12”以来,我办共组织召开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20余次,编写《金融抗震救灾专报》31期、《金融恢复重建专报》17期,代市政府草拟有关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文件16余篇、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写专题报告20余份、报送各种信息74条。接待上级机构到灾区了解情况21次。

(5)情系灾区组织捐助。全市金融业在自身遭受重创的同时,还积极向灾区群众争取援助资金和捐款捐物。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救灾款物,据统计,我市市级金融机构已共计向上级部门争取救灾款物3838.5万元,其中:省以上保险和证券部门定向捐助德阳3160万元;省级以上银行业定向捐助德阳678.5万元。二是市级金融机构积极捐款捐物,据统计,全市金融机构共向灾区捐助款物392.66万元,其中集体捐助246.22万元,8450名员工个人捐助107.46万元,1783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38.98万元。三是积极向我市遇难学生家庭重建家园特别捐款81.18万元,其中银行业捐款466070元,保险业捐款309425元,证券业捐款3万元,市财贸(金融)办捐款6300元。四是积极组织向灾区捐赠过冬款物,合计价值近10 万元,其中市财贸(金融)办捐赠棉被20床,价值200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缺口巨大。“5.12”特大地震给德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570亿元。按照 “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总体奋斗目标,必须有足够的重建资金作保障。然而,据初步测算,德阳今明两年恢复重建需要总投资超过千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即或减去自筹资金100亿元、今明两年各级政府扶持200亿元以及北京、江苏等对口援建100亿元,重建资金缺口仍高达600亿元。如果金融部门今明两年内能贷款250亿元,仍有350亿元重建资金硬缺口。

(二)金融生态主体尤其是地方金融机构自身重建的任务异常艰巨。地震给德阳金融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6亿元。据初步规划,我市金融机构需恢复重建的营业网点508个,计划在原址上恢复的营业网点407个,异地建设的营业网点101个,计划总投资10.16亿元。特别是极重灾区的农村信用社恢复重建3.9亿元资金尚未落实,加上受灾贷款企业数十亿元的信贷资金损失自身难以解决。而农村信用社又主要担负着支持“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当前尤其是受灾农户永久性住房建设任务,这就更增添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和工作压力。

(三)重建资金需求与银行信贷“门槛”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德阳全市恢复重建需投入3800多亿重建资金,(其中仅28.2万受灾农户永久性住房重建按每户8万元计就需投资225.6亿元,如国家户平补助2万,也只能解决56个亿),巨大的资金缺口,如十万火急;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信贷资金的有偿性、流动性和物质保证性等基本制度形成的信贷准入门槛,以及现行体制机制原因,又导致贷款很难发放出去,银行同样为此而感到心急如焚。这种灾后重建过程中资金需求与银行信贷“门槛”之间的矛盾已显得十分突出。

(四)银行业不良贷款迅速攀升,潜在风险增大。“5.12”特大地震,导致德阳全市5882户贷款客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涉及107.32亿元贷款不能正常周转,损失类贷款预计超过50亿元。据年末数据统计,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360.28亿元贷款中,只有234.5亿元的贷款能基本维持正常周转。不良贷款比年初净增加42.78亿元,不良占比达到23.02%,上升1.11个百分点。而且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因素影响,不良贷款上升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资产质量下滑,已威胁着德阳金融生态主体内生环境的改善。

(五)震后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中明确规定:“对灾前已经发放,灾后不能按期偿还的各项贷款延长还款期限6个月,在2008年底前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为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受灾地区其他信贷支持”。加上电视、报刊等媒体仅对“四不”进行了广泛宣传,未对银行贷款的偿还性加以正面引导,这使本已遭受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严重心理创伤的灾区群众,误认为原来贷款可以等待国家给予豁免核销。再加上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的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因此,城乡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六)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对灾区金融生态环境构成双重影响。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正在进一步加剧,这无疑会给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带来更多难以预测的困难和严峻挑战。

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作为德阳现有产业结构中的重装机械制造出口型企业已经出现合同退单,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下滑;纺织服装、化工、房地产、旅游等行业经济景气指数继续恶化;来料加工型、生产力低下、“两高一资”等中小企业经营步履维艰而导致的停产关门,工人失业状况进一步显现;外出务工农民“返乡潮”而导致的就业与创业压力;灾区农房重建建材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因素而导致的安居工程进展迟缓、兴业难局面等等,致使经济增速放缓形势更加严峻。

金融运行环境方面: 一是“5.12”特大地震本已给德阳银行业金融机构造成了50多亿元的贷款损失,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迅速增加并呈攀升之势;二是国家出台的对地震重灾区的贷款“四不”政策,正面宣传不够,导致金融信用环境恶化,废债倾向逐渐蔓延;三是极重灾区金融生态主体尤其是绵竹、什邡农村信用社遭受重创,元气恢复异常艰难,加上各级政府承诺的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如期妥善解决,不良资产占比高企,经营状况恶化,潜在的流动性支付风险正在逐步累积;四是灾区农房重建金融支持尚需加大力度;五是“三有一无”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担保补偿机制的建立仍然滞后;六是保险行业机构过度发展,行业内部不规范竞争和潜在道德风险正逐步积累;七是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和央行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一方面将“信贷”从银行逼出,导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重点骨干企业和大项目的信贷资源争夺更加激烈,对中小企业仍然是“嫌贫”以待;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虽有强烈的信贷冲动,但因存贷比偏高,头寸偏紧,且流动性支付风险已开始暴露,灾区金融安全与稳定的维护任务将变得更加繁重。

四、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是震后德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关键之年,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取向,把灾后恢复重建与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通过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灾后德阳经济社会全面恢复振兴,实现“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提供更为宽松和谐的投融资环境。为此,应明确以下工作重点:

(一)全力做好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1.支持重灾区加快金融网点恢复重建,提高并完善金融服务功能。

2.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省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国发[2008]21号、银发[2008]225号和304号、川办发[2008]49号文件精神,继续加大信贷投入,全力支持灾后重建。①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净增20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增长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长水平;②不良贷款率低于上年水平;③加强流动性监测,确保不发生银行流动性支付风险。

3.继续加大灾后重建保险支持力度,增强防震减灾能力。①全市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②农房保险覆盖面明显提高;③积极开展“三农”保险,增长比例不低于保费收入增长;④加强保险行业风险监测,严防恶意竞争和道德风险。4.鼓励已有上市公司对本市企业实施重组或购并,支持未上市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培养有条件上市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确保本市证券交易市场健康稳定。5.积极稳步推进村镇银行建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6.鼓励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机构,总结推广会员制担保机构发展经验,完善担保风险防控机制。

(二)全力推进并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1、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运行机制,加强政府主导,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相机组建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并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其职责;

2、进一步创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宣传方式,诚信公益宣传覆盖面扩大到全市城乡;

3、配合灾区农房重建,重点抓好农村社会信用工程建设,推广旌阳区经验,在全市范围开展信用乡镇(村)、信用农户创建活动;

4、加强银、政、企信息交流沟通,完善联系会议制度,打造优良稳定的经济金融的行政服务平台,全方位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5、加强金融生态司法环境建设,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确保辖区金融安全稳定;

6、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明确监管职责,提高中介服务的市场公信力;

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篇2

1.1 政府是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导者, 也是参与者

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中, 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出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意见。组织政府各部门以及金融机构、企业实施;应充分发挥协调管理职能, 加强宣传引导。在辖区有效地树立诚信意识, 促进本地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同时在参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 转变观念, 提高办公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产业政策, 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引导企业开发和引进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的项目, 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1]。

1.2 人民银行重在发挥引导、协调和参谋作用

人民银行作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倡者, 应当充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要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使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认识金融生态环境对于吸引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二要加强对经济总量与结构、信贷结构、投资结构及投资率变化等情况的监测分析, 深入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给地方政府当好参谋。三要在银行业内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以抓服务为切入点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四要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提高窗口指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保持信贷投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3 金融机构侧重制度完善与服务创新

金融业务品种的和谐发展, 是建立和谐金融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增强金融自身实力, 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转变观念, 以效益为中心, 在健全内控制度的前提下, 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特别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可有效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分散信贷风险[2]。

2 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在建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 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把争取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主动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上。政府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3,4]。

2.1 为金融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政府应当重视自身行政行为和工作作风, 坚持依法行政, 建设“诚信政府”;要尊重金融机构, 特别是地方金融机构的依法自主经营权, 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工作, 旗帜鲜明地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行为;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对金融活动的直接和间接干预, 把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和为金融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加快本地区社会信用建设步伐, 建设“诚信社会”, 支持人民银行负责的全国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建设工作, 推动本地区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推动信用中介组织建设;加强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2.2 强化金融政策扶持

当地政府及各部门要加大对金融机构在债权保全、资产接收、资产处置等环节的政策支持, 督促有关部门简化手续、减免税费, 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减轻不良资产处置成本;要支持银行采取打包出售不良贷款等措施, 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步伐。

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也是金融机构在转轨时期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金融企业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 应做到: (1)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金融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 (2) 金融必须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 在贷款投放上, 要坚持有进有退、区别对待的原则, 大力支持高效益、高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优质项目建设,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加大对教育、卫生、环保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的贷款投入, 改善基本生活质量; (3) 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同业自律,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有序竞争, 强化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 共同维护金融秩序, 防范业务过度集中形成系统性风险。

3 发挥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的建议

3.1 政府主导构建三项机制

(1) 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政策决策机制。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需要各方的参与。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因此, 地方政府应大力运用金融机构提供的信息指导地方经济工作, 与金融机构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工作协调机制。并及时向金融机构发布和沟通有关信息, 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5]。

(2) 区域金融安全机制。构建区域金融安全机制既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部分。也是巩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金融安全机制构建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在政府领导下, 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预防辖区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二是建立银行、检察、公安部门预防金融案件协调机制。严厉打击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秩序、挪用金融资产、假币犯罪及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预防或制止金融抢劫案件。三是建立金融债权维护政府督查制度, 督促法院加大对金融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力度, 提高执结率。切实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3) 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协调机制。目前由于体制和法律的原因, 各部门、各系统的信用信息收集与利用自成体系, 没有形成合力。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也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利用价值。因此, 地方政府应当组织辖区各部门构建一种协调机制, 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向各系统征集信用信息, 提高信息利用率[6]。

3.2 成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

分两个层面:一是各县 (市) 成立以人民银行行长为组长, 银监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系统内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协调内部环境建设工作, 统一行动, 通过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金融业稳健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公平合理竞争, 提升日常金融服务水平。二是各县 (市) 成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金融大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各地人民银行主要起推动、协调作用, 重点是要通过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要通过建立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系会议制度, 及时沟通内、外部建设情况、协调工作、形成合力, 对辖区金融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评价、推动。同时在人民银行内部也要成立以货币信贷、征信管理、调查统计、外汇管理、法律事务、会计财务等部门组成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 以加强与各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努力构建良好的政、银、企关系, 促进辖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7]。

3.3 以金融自律、调控和监管为核心, 促进金融生态规范适度有序竞争

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同业自律,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有序竞争, 强化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 共同维护金融秩序。要克服短期行为, 结合自身优势合理进行市场定位, 切忌盲目追风, 防范业务过度集中形成系统性风险。人民银行要加强窗口指导, 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 努力优化信贷结构。同时加快建立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 防范信贷风险。金融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严肃查处各种违规经营行为。要探索建立监管绩效评价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 不断提高金融监管水平。要认真研究地区金融适度竞争问题, 合理规划网点布局, 防止过度竞争。

3.4 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

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工作要以中央银行为核心, 以各金融机构为主体, 政府职能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积极参与, 向全社会辐射, 形成大协作的创建机制。一是要建立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社会信用度、密切政、银、企会商制度、顺畅信贷投入、提高全社会金融风险意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二是要建立辖区金融信息披露共享机制。人行、银监局、经济部门及各商业银行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磋商、互通信息, 做到经济金融信息共享。要通过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及时沟通内、外部建设情况、紧密协调、形成合力, 对辖区金融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和推动[8]。

3.5 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政府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信用意识。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规范征信机构业务经营和征信市场管理, 努力推进征信业的健康发展。继续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 推动农村信用环境的根本改善。培育和规范多元化的信用主体, 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开辟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积极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由地方政府牵头组建符合县域经济需求的政策性担保公司, 并鼓励建立民间出资的商业化担保公司和会员出资的会员制担保公司, 分散和化解银行信用风险。同时, 要健全对守信或失信行为的奖惩机制, 使守信者从中获益, 对失信行为曝光和打击。

摘要: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作为建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主体, 在建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阐述了政府与金融机构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定位, 并分别阐述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与央行分支机构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然后提出了发挥政府与金融机构建设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金融机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松阁, 陈晓东.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 (7) .

[2]赵德旺, 黄忠新.改善经济欠发达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之我见[J].济南金融, 2005 (7) .

[3]刘振海.关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济南金融, 2005 (4) .

[4]高小琼.关于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J].金融与经济, 2005 (7) .

[5]赵惠春, 张惠铃, 陈晓斌.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J].福建金融, 2005 (6) .

[6]石森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J].经济咨询, 2005 (3) .

[7]任亚军.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上海金融, 2005 (6) .

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篇3

1.生态主体:固本强体。一是以健全科学规范的产权制度为基础,切实建立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建设上。三是从战略高度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

2.生态环境:加速优化。一是加快健全完善金融法律体系。一方面必须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快金融机构破产法及配套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加强执行和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要健全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制保障,如加快对《企业破产法》和《刑法》中有关贷款欺诈的规定进行修订等,在立法上充分体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规范交易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体系。二是积极培育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要建立以保护债权为中心、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社会信用制度,以此推动全社会加快形成重诺守信的良好信用文化,为实现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规范有序的社会信用秩序。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政府部门应成为诚信行为的倡导者、实践者、监督者。三是健全金融生态调节机制,增强金融体系自我调节能力。四是构建新型的银政、银企关系。新型银政关系包括:金融部门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和信贷投向。

(作者单位:许昌市职业技术学院、许昌市农行 河南许昌 461000)

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篇4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处长及复查验收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各位领导不辞辛劳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于隋开皇十一年臵县,取“××”之义,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幅员面积1289平方公里,辖20个镇,总人口75万,其中农业人口60万。地处××经济区的腹心地带,县城东距××市233公里,南离××市31公里,西到××市130公里,北至××市177公里。县境内分低山和浅丘两大地貌,现有林木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7%。有煤、天然气、白云石、石英砂等20多种矿藏,有茶叶、七星椒、酱萝卜、大头菜等多种名优农产品。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三大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百亿、实现123.07亿元,增长14.9%;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两百亿,实现227.3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十亿、实现12.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6

— 1 —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万元。2007年被列为全省首批扩权试点县,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丘陵地区先进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位,在××省进入名单的23个县(市)中,我县排第10位。

二、所做工作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将金融生态建设作为打造“诚信××”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注意发挥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06年6月,我县被××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内江中心支行确定为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推动县之一;同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用3-5年时间建设“金融生态环境优良县”的目标。2008年,我县又被推荐为“省级金融生态示范县”创建单位。经过近年来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部门联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组织框架和工作机制,以打造“诚信××”为主线,突出抓好了信用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金融服务环境、企业财务监督环境、社会中介服务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等方面工作。

(一)以完善领导机制为保障,优化金融发展政策环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为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我县首先致力于加强和完善领导和服务机制,为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建立了领导服务机构。县委、县政府分别明确了一名领导分管、联系金融工作,并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的金融生态 — 2 — 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担任主任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解决金融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政府成立了由县政府办副主任担任主任的金融协调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解决有关具体问题,强化了党委、政府对金融发展的协调和服务。二是实行了金融考核制度。从2007年开始,县政府出台并逐步对县内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对金融机构每年新增贷款、重点项目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核销贷款,以及特殊贡献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每年拿出约80万元用于兑现考核奖励,有效调动了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三是逐步建立起政银企互动共赢机制。坚持定期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政银企联系会和项目对接会,搭建起政银企合作的平台。每年春节、五一开展金融系统走访慰问活动,调研金融发展情况,协调解决金融机构经营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以三大信用工程为重点,狠抓金融生态主体建设。我县将农村、企业、社区作为金融生态建设的三大主体,着力打造“农村、企业、社区”三大信用工程,以此实现金融生态建设的重点突破。一是“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在规范推广农村信用户、村、镇评定办法的基础上,广泛宣传,在农村开展以评定信用农户为基础、信用村为支撑、信用镇为目标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试点。下发了《××县农村信用社信用村(信用户)评定管理办法》,对信用农户和信用村的评定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评定标准,逐村、逐户建立农户信用档案,推进农户信

— 3 — 用档案建设“满覆盖”。同时,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强个人征信系统的宣传推广工作,逐步将农村个人信用信息纳入系统。二是“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以个人和企业征信管理系统为基础,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将企业分为A级绿牌守信企业、B级蓝牌警示企业、C级黄牌失信企业和D级黑牌严重失信企业并进行分类监管,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激励机制、企业信用预警机制、失信企业惩戒机制、企业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对诚信企业进行表彰,对恶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企业进行联合通报制裁。并将信用等级评定和信用报告使用范围拓展到政府招商引资、企业融资等工作中,扩大征信系统的影响范围。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不断扩大企业征信系统信息收录范围。同时,由县工商部门牵头,广泛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考核认定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有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户、省级5户、市级21户、县级62户。三是“社区信用工程”建设。以居民社区为平台,整合社保、社区、工商等部门信用信息,围绕下岗职工、再就业、学生就学等突出问题,以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依托,开展“信用社区”试点工作。

(三)以多层次宣传为渠道,大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我县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工作,力求通过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氛围。一是充分依托传统媒体开展宣传。采用日常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如××新闻中心建立了“金融生态”专栏,按月采编各成员单位工作动态及工 — 4 — 作成效等典型稿件,电视台通过字幕标语、专题采访、新闻报道、案例追踪等形式进行动态报道。二是打造立体宣传格局。丰富宣传形式,深化宣传力度,在农村、企业、社区各有侧重地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在农村,重点宣传普及信用户、村的评价标准和金融知识,不断增强农户的信用意识;在企业,重点宣传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逃废债务的法律问责、信用评级和融资优惠政策等,引导企业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在社区,依托就业培训重点开展诚信知识教育。三是重点开展好“集中宣传月”活动。在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下,连续四年开展了“五月诚信宣传月”活动。活动通过集中宣传日活动、平面、电视媒体报道、户外标语广告等形式,全面立体地开展金融生态建设宣传,为金融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四是突出抓好金融生态环境知识宣传。2006年以来,县政府先后组织各家金融机构按照《××市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实施意见》,组织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深入城镇、农村开展了30多次征信宣传。累计印发宣传资料30000余份、媒体征信宣传50余次,引起了广大群众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为培育信用文化,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还以“打造信用××、共铸和谐社会”、“金融知识进社区”、“金融知识下乡”、“征信知识进农村”、“征信知识进校园”、“中小企业信用与金融生态环境知识讲座”等为主题,组织开展了10余次专题宣传活动。通过深入企业、社区、学校,设立金融知识宣传点,向市民和金融机构网点发放宣传资料,提

— 5 — 供有关征信业务知识咨询服务等形式,增强了公众金融生态意识。召开国有、民营、个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开展对不同行业及消费群体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信用理念和征信知识宣传普及现状,有针对性开展征信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五是加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全县进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企业达到647户,进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库的未贷款企业424户,其中41户企业获得银行授信意向,19户企业获得了约18951万元的银行贷款支持;进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32万人。企业信用数据库月均查询次数约430次,个人信用数据库月均查询次数近600余次。通过查询企业征信系统信息共拒绝有潜在风险的贷款累计36笔,金额达23971万元。征信系统防范金融风险的功能作用日益凸现。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县人民银行与法院、劳动保障部门、环保部门、税务部门、自来水公司等单位也已达成信息采集意向,目前已陆续上报法院诉讼信息、企业拖欠工资信息、欠税信息、环境违法信息,自来水公司欠费信息也正在采集录入中。

(四)以信用中介活动为载体,积极优化金融交易环境。中介市场是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金融交易效率的高低。一是抓好日常监管。突出宣传、教育、引导三个方面,坚持每年开展对中介机构的检查,组织召开“信用中介”座谈会,对评出的信用中介及个人进行表彰,三年来共有31家中介机构或 — 6 — 个人被评为信用中介或个人荣誉称号。二是开展“信用中介”活动。今年,由县工商局牵头,县物价、人行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启动了“信用中介”创建、评选活动,全面清理全县50余家中介机构的收费项目、标准和服务情况,以县内资产评估、会计师事务、房地产中介、投融资咨询及资产管理、律师事务等中介机构为重点,规范和简化不动产评估、登记手续,统一中介机构收费标准,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积极规范中介机构经营行为和提高从业素质,逐步实现经营行为的公开透明和规范。按活动方案,分为组织动员、调查摸底、清理整顿、检查验收、持续巩固等五个阶段,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五)以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提供金融生态司法保障。紧紧抓住“治贫先治信、治信先治官”的工作思路,以清收行政贷款作为信用环境整治的突破口,强化金融维权,推进信用××建设。一是清收公职人员欠款实施“三停五不”政策。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专项治理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通知》、《转发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意见》,积极开展清收公职人员欠款工作,对拖欠银行贷款逾期不还者,一律采取“停职、停岗、停薪”,“不提拔、不调动、不晋级、不加薪、不评先”的“三停五不”政策,将维权工作纳入全县双文明目标考核。二是建立干部诚信问责长效机制。把全县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诚实守信的情况列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建立干部诚信问责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清收党政干部

— 7 — 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良贷款的工作。以上措施的实施,震慑和惩治了“老赖”,表明了地方政府对维护金融债权和社会诚信的决心和信心,维护了社会的诚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自2007年以来,按照金融生态工作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改进工作方法,丰富执行措施,专门下发了《××县人民法院开展金融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实施意见》,在实践中具体实行开通绿色通道、与金融机构共商对策、分类制定执行措施等方法,金融债权维权活动的效率不断提高。

(六)为评价指标体系为内容,增强激励约束实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对地区金融生态状况做出相对客观、综合的评价,是检验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好坏的标尺。按照工作部署,由县内各金融机构负责,通过比较和借鉴兄弟市县相关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县经济金融现状,初步确立了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共5类28项。5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社会信用水平、中介服务水平、金融法制环境等5方面。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及时发现金融生态薄弱环节,对市场主体信用行为产生一定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三、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县在各级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开展“金融生态环境优良县”和“金融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 8 — 展,加快“建设工业××、打造丘区示范、迈向全省十强”目标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党委、政府的金融生态理念已全面确立。县、镇两级政府和部门将诚信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竭力打造“诚信政府”,不断优化资金流入的软环境。一是全力保护金融发展。在处理企业改制破产等问题时,县委、县政府均充分考虑金融部门利益,宁可政府“出血”,也决不让金融受损。近年来,在处理康达集团债转股、白塔集团破产、天府墙地砖厂破产时,政府拿出巨额资金,(仅××厂改制县财政就硬兜底4000万元以上),以确保不让金融受损,坚决维护“诚信××”的形象。二是推进农村信用体制改革。2007年,为帮助县信用联社改制和兑付央行票据,经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讨论,由县财政出资97850元补贴股金分红资金,减免农村信用社房产税等15万元,按照“谁用款、谁立据、谁归还”的原则落实乡镇债务6532万元,促成农村信用社成功申请8816万元央行专项票据,妥善解决了股金分红和乡镇债务遗留问题,确保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功。三是金融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以来,县、镇政府累计化解金融类债务1.6亿元,以补助、补贴、贴息等方式支持金融发展的资金达250万元。为巩固“诚信××”创建成果,县财政将县国资公司在省开行和县农发行的融资贷款本息纳入县财政预算,实行每季度定期划转。凡是由县政府承诺担保的企业贷款,全部做到按期还款付息。四是着力完善金融体系。在

— 9 — 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继顺利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后,2008年,县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全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今年9月成功开业,目前已发放小额贷款8219.8万元;完成了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公司改制,资本金增加到2500万元;今年8月我县与省开行签订开发性合作协议,并获得15亿元贷款授信,近期又与省开行达成合作共识,村镇银行有望年内完成筹建工作;进一步做实做大县国资公司,加快筹建××县投融资集团有限公司,搭建好融资平台。届时,我县将成为全市金融体系最为完备的县(区)。

(二)“诚信××”意识深入人心。一是通过“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农村诚信意识显著增强。已累计评定186个信用村,29.6万户信用农户,2007年、2008年共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3.8万户9.7亿元,为全县农户信用体系的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二是通过“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企业诚信意识显著增强。诚信企业联合向社会发布了诚信宣言,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已收录400多户没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入库,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基础信用信息平台,其中约30户企业取得了银行信贷支持。三是通过“社区信用工程”建设,居民诚信意识显著增强。2008年评定信用社区2个,信用个体商户9860户,目前已累计发放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139.5万元,无一笔不良贷款,直接实现近三百人再就业。今年,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04人418.93万元。四是中介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整治。中介机构专业化 — 10 — 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得到一定提升,金融交易环境持续趋向好转。五是金融生态建设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在信用主体的广泛带动下,金融生态的社会普及度和认知度不断提高。

(三)金融司法环境保障有力。通过司法环境建设目标责任的落实,政法部门与金融机构联手施压,打击逃废金融债务,执法部门依法保护、兑现金融企业债权的主动性显著增强,金融司法环境明显好转。2007年,县人民法院受理金融案件6件,执行到位资金196万元,执结案件4件;2008年,受理金融案件59件,较上年增加了53件;执结57件,较上年增加了53件;执行到位资金441万元,较上年增加了245万元。

(四)“金融洼地”效应优势凸显。一是各类信息不断聚集。借助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平台,银、政、企关系得以重新构建,各金融机构和经济职能部门间实现了经济、金融信息、共享交流。2007、2008、2009年连续三年分别在××、××邀请省、市金融机构负责人召开政银座谈会,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以来,县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三届银企项目推介会,签约项目34个,签订协议5.3亿元,履约贷款额100%。2009年7月,我县组织召开银企项目对接推进会,市政府副市长郑光伟,市级经济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及信贷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郑光伟副市长对××银企对接项目工作以及在改善辖区内金融生态环境中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资金不断聚集。随

— 11 — 着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带动了大量外部资金不断涌入,“资金洼地”效应不断显现,市场良性竞争格局琢步形成。截止目前,全县银行类金融机构7家、保险公司(含营销服务网点)35家、担保公司1家,金融类机构营业网点达81余个,从业人员达760余人,成为内江市营业网点覆盖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县。截至2009年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5.72亿元,占全市17.55%,各项贷款余额52.11亿元,占全市22.97%,存贷比达到60.8%,为全市最高;另外域外信贷总额也已近百亿元。企业新增各类贷款26.22亿元,占全市53.39%。其中县内13.02亿元,县外13.20亿元;累计票据融资33.89亿元。县内国有商业银行实现账面盈利0.96亿元,商业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964万元;县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实现综合效益1791万元;三是资金回报率不断提高。随着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金融机构严格依法合规守法经营,金融风险持续下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数年未发生重大经济案件或重大非法乱集资等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全县金融机构(不含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率已由2006年的8.45%下降到2008年末的3.99%,农村信用社则由2006年末的12.01%下降到2008年末的7.36%(四级)。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总额1.6亿元,同比增长8.3%。金融机构全面扭亏为赢。2009年9月末,全县不良贷款占比为3.05%,较年初下降4.85个百分点。

(五)金融与经济实现共同发展。在良好的金融环境下,— 12 — 我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今年1-9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9.2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已突破3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增加值75.04亿元,继续名列全省扩权试点县第×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55亿元,增长54.4%。县内××、××、××、××、××、××、××等7户企业荣登2009年全省工业企业500强;××钒资源综合利用、××高速公路等项目和茶叶、酱萝卜、黄生糖、七星椒、大头菜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凸显,吸引了众多开发投资者。二是信用环境不断优化。随着社会信用环境不断优化,全社会的信用观念明显增强,金融秩序根本好转,投资、融资环境根本好转,带动了大量外部投资不断涌入,广州怡峰纺织、东莞研鑫电子、江苏丰彩、成都川奇等企业来我县投资建厂,德克士、四川摩尔阳光等知名企业入驻××,今年1-9月招商引资已到位资金45.89亿元,增长2倍。

四、下步打算

(一)继续发挥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细化县、镇两级政府的领导职责,明确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的职责和义务,形成创建的长效机制。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创新型、开放型的政府,加大政府扶持和奖励力度,支持金融改革和创新。

(二)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公平规范的法治环境。制定完善有关信用管理、房产抵押登记、金融债权保护、地方国有金融资

— 13 — 产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效保护金融资产,规范金融秩序。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改进执行程序,加强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抓住薄弱环节,继续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社区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资信评级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完善信用信息采集机制,积极实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发挥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相关部门信用信息系统的正向激励作用。

(四)继续加大宣传攻势。抓住我县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的良好契机,组织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法院等成员单位,围绕“诚信建设”主题,开展一系列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工作,使创建观念深入人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的发展得益于您们的一直以来的关怀和帮助,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恳请各位领导继续关心和支持××的发展。我们将以此次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县”为契机,按照复查验收组各位领导的指示精神和“金融生态示范县”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打造一流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篇5

根据AA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全市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意见》(德府发[2005]9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我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法制建设,推进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调控和监测,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合理配置经济金融资源,优化金融业运行环境,以增强地方经济吸引金融资源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信贷结构调整,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进经济金融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1、净化信用环境。完善信贷征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社会共享。促进辖区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以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政府和优胜银行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细胞建设,力争各项评审(验收)合格率提高到新的水平。

2、深化企业改革,依法保护金融债权。推动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制合规合法,有效遏制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发生。

3、经济金融良性互动,运行秩序规范。宏观政策协调配合,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严格会计和审计标准,规范中介服务,提高外部监督效率;政、银、企关系进一步融洽;金融法治环境进一步趋好,金融胜诉案件执行、结案、债权回收率保持较高水平。

4、政府对经济金融的协调、服务能力增强。积极帮助解决涉及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加快解决“两金、三乱”和已行政关闭或撤销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历史遗留问题;各级政府承诺兑现的金融债务计划按期落实到位;积极支持并帮助金融机构处置消化不良资产,确保我县金融业改革健康稳步推进。

5、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各项信贷投入与全县经济增长相适应,建立功能齐全、服务配套、效益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

6、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健全,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灵敏有效。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金融风险得到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案件得到有效控制,金融同业自律公约健全有效,无重大违规违纪行为,确保不发生挤兑事件和“六类”案件,努力提升金融生态环境的级次。

二、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了“XX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明确职责。

1、各级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要扮演好领导角色。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并将其纳入任期工作目标,实行考评述职;要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为银行提供有效信贷投入奠定良好基础;要以不同方式适时向银行发布和推介有关经济社会信息及优良项目,以便金融企业及时掌握真实情况并扩大授信范围和额度。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时,应及时向人行XX县支行、银监办事处及各金融机构通报,征询金融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2、县金融生态办受领导小组委托要发挥好牵头作用。负责制定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近期和远期规划,落实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目标任务,组织开展有关专项活动,搞好调研、协调与服务,做好工作安排和考核。

3、人行XX县支行、银监办事处应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推作用。负责研究制定创建XX优良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与金融生态办密切配合,对金融生态环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及时分析研究,并提出指导意见;要支持金融机构的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金融产权制度;要优化金融生态结构,推动金融市场平衡发展。

4、金融部门作为建设金融生态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信贷创新和信贷营销,努力增加有效信贷投入;要严格遵守《商业银行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合法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切实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要积极参与借款企业资信评级试点工作,将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相结合,对企业进行全面公正的信用评价。

5、县级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定位,制定和落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应措施,努力构筑和谐稳定诚信的新型关系,在实现经济金融双赢共活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加强舆论导向,搞好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关心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着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严格实施考核。县金融生态办公室要制定各成员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县政府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三、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协调机制

1、搭建政银协调平台。建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由县金融生态办牵头,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县财办、国资监委、人民银行、银监办事处等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参加的联席会议。

2、搭建银企沟通平台。由县金融生态办牵头,会同人民银行、县经济商务局、县国资监委、县规划建设局、县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及时搜集、分析和反馈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筛选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企业和项目,不定期举办融资洽谈会、推介会,多渠道促进银企合作,满足企业有效信贷资金需求。

3、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制度。县金融生态办要主动与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分析研究金融运行动态,定期通报金融运行的主要情况,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协调解决各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中与企业间存在的问题,加强银企间的沟通交流。积极支持各金融机构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对金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群访情况,公安、信访等部门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市场化的企业主体。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规范企业改制、破产行为,依法维护金融债权;要继续开展企业资信评级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及企业财务人员执行《会计法》的专项培训,会计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为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详实、有效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和资金需求情况;县经济商务局、县国资监委在对企业的管理指导过程中,要把企业诚信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督促落实。各企业要严格依照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按照真实、合规、透明的要求,主动接受贷款银行的调查、检查。

2、大力开展创评“三信”品牌,创建“诚信社会”活动。由县民政局牵头,人行XX县支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街道办事处配合共同探索信用社区建设试点,引导商业银行对社区的金融需求提供各项优质服务;各社区应配合做好下岗再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查推荐工作,积极开展诚信社区和诚信户的创建和评选活动。县金融生态办牵头,会同人行XX县支行、银监办、农业部门、信用联社,通过县、乡(镇)政府密切配合,在乡(镇)村继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镇)创建、评选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改善信用环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对信用户、信用村镇的信贷需求给予优先满足。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杜绝行政行为和地方保护对金融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干预,要完善政府自身金融债务的法律手续,制定明确的还款目标和还款计划,取信于金融机构。

3、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人行XX县支行应在加强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法院、公安、工商、税务、社保、城建、民政、邮政、电信、住房公积金、移动、联通、电力、自来水、天然气等部门(单位)应积极配合,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积极探索建立“诚信XX”信用信息平台,由县金融生态办会同人民银行、工商、税务、法院、公安、质监等相关部门探索建立以取信于民、服务社会和依法行政为主的政府信用系统,以信用征信、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的企业信息系统,以个人信用数据收集、使用、披露及个人隐私保护为主的个人信息系统,以信用咨询、信用公证、信用担保为主的社会服务系统等四大信用系统,从正面激励和逆向惩戒两方面,推动全社会加速形成重诺守信的良好信用文化。

4、积极探索企业资信评级新方式。探索建立企业资信第三方评级机制,引进国内著名资信评级机构来我县开展资评业务,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机构应与资信等级高的企业签订金融承诺服务协议,并提供优惠服务,切实体现“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原则。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经济和商务局等部门要在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审批及企业成长计划等方面,加强对评级结果的运用,鼓励各类社会交易主体充分应用评级产品,发挥资信评级的社会示范作用。

(三)构建完善的法制环境

1、加大金融诉讼案件的执法力度。人民法院要加强金融案件审判工作,提高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维护正常的社会信用秩序。要采取各种有利于金融债权维护的方式,降低金融维权成本。

2、建立对逃废金融债务的惩戒制度。由监管部门牵头制定逃废债务黑名单的认定办法和惩戒程序,建立金融机构黑名单同业共享信息库和逃废债同业联合制裁制度。由政法部门牵头制定对恶意逃废债企业的限制措施,并对逃废债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在媒体上公开曝光,依法打击财产转移行为,有效维护金融债权。工商部门要充分运用登记、年检等手段积极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3、依法打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人行XX县支行、银监办事处以及各金融机构要与公、检、法机关密切配合,建立长期协作机制。一是要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二是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方式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要做好反洗钱工作,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金融秩序。

(四)构建宽松的市场环境

1、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根基。加快县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抓住国家启动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程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从整体上夯实金融生态根基。

2、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信贷风险分散机制。一是由县经济商务局牵头,制定我县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方案和措施,推进多元化、商业化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建立健全担保机构信用评价制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二是人行XX县支行、银监办事处应积极探索金融机构与各类商业性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基金的协作方式,有效分散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各银行业机构要加强与担保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在企业资信调查、贷款风险评估、贷后监督等方面协调联动,形成安全有效的保、贷、还运行机制。

3、加强监管,规范中介市场。县财政局、审计局、司法局、工商局、国土资源局、房管等部门配合县金融生态办,建立对涉及金融活动的中介机构的业务监测体系,规范中介市场,规范有关当事人的行为。建立中介机构不良记录信息共享机制,对有不良行为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定期在金融机构内部通报,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促其退出中介市场。

(五)进一步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1、强化货币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人民银行要加强对辖区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窗口指导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的作用;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及时研究制定适合我县经济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结构分析和贷款投向引导;建立信贷风险预警分析体系,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农业、支柱产业、优势企业的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篇6

同志们: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资本益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大力优化我市金融生态环境,更好的推动资本益阳建设。刚才,振宇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分析了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并对下阶段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冬贵同志宣读了《益阳市打击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益阳市逃废金融债务惩戒处理办法》两个文件;沅江市政府、市公安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局、普华纺织公司等5家单位作了发言,都讲得很好。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生态环境是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功能、保持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个地区的经济金融要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撑。全面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盘活金融市场,促进经济金融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金融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践表明,越是金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就发展得越好。反之,如果金融一旦出了问题,就会拖累经济发展。同时,金融业的经营行为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金融一旦出现风险,就有可能由经济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大局。如1997年至1998年,受农村“两会一部”的影响,我市7家城市信用社发生严重的支付风险,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至今还未完全消除;2000年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益阳市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分支机构相继撤离、降级或贷款权限上收,国有商业银行将大量从地方吸收来的存款上存上级行,全市放贷形势趋紧,市内资金外流严重;2002年前后,地下“六合彩”的迅速蔓延,严重扰乱了农村金融市场,造成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村储蓄存款连续下降,放贷能力持续降低,等等。这些问题曾给益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金融与经济关联性日益增强,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大背景下,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对于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十分重要。

(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增强区域竞争实力,实现益阳后发赶超的有效途径。

资金的本质在于追逐利润,寻求增值,确保安全。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金融资本流向和集聚速度。从某种程度讲,金融生态环境不仅决定着一个地方金融发展的水平,更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经济竞争力。如果一个地方企业信用记录良好,银企关系融洽,中介机构健全,金融债权能得到切实保护,那么这个地方就能形成资金“洼地”,经济和金融就会步入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轨道。反之,一个地区如果社会信用环境差,信贷资金缺乏安全保障,那么这个地区不仅不能吸引资金集聚,相反还会导致资金外流。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益阳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全市经济运行中也面临着经济总量偏小,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等一些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资金投入有限,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要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目标,全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必须不断增多,一批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必须加快发展壮大,这就离不开高强度、大规模、持续性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信贷资金的投入,而要对这些资金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前提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形成共识,把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筹措资金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解决金融滞后问题,推动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笔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能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和融资便利。只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才可能培育良好的金融市场,从而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同时,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的行政能力、不良资产比率、信用环境、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的金融维权情况等方面已成为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和独立信用评级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一个地区的信贷授信。虽然近年来我市金融行业不断发展,金融要素日益丰富、信贷投放逐年增加,但企业融资难、信用环境不优、金融机构存贷比较低、非法集资时有出现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存在,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金融快速健康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结合益阳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阶段地抓好各项工作,特别是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坚决遏制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

个别企业及个人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影响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我市通过狠抓金融债权维护工作,在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金融债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的来看,我市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仍时有发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双降”的任务仍然比较繁重。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达30.13

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7.13%。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保持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高压态势,着力解决银企之间融资信息不对称、互动交流不够等问题,从源头上杜绝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要严格实行“失信惩戒机制”,对那些提供虚假手续或采取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后,通过企业改制、变卖和转移资产等方式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要向全社会公布“黑名单”,并对“黑名单”企业和个人实施限制项目审批、新公司注册、投资开业、房屋过户、转籍、抵押、出入境等措施;要加大金融机构内部惩戒力度,严防内外勾结骗贷行为的发生;要进一步加强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典型教育,营造“让骗贷者无处藏身,让逃贷者无地自容”的舆论环境。

(二)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

非法集资涉及面广,危害极大。近年来,我市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到工业、农业、房地产业等多个领域,严重破坏了我市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有效地加以防范和处置。具体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各区县(市)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特别是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深入研究解决非法集资案件侦办、资产处置中面临的各类难题,加强对资产处置、兑付过程的指导监督;各级司法机关要加大侦办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责任落实要到位。要将相关的工作责任落实到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如果出现失职、渎职行为,严格按照《益阳市打击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沟通协调要到位。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反馈机制,及时沟通信息,发现问题迅速上报,确保问题及时得到协调解决。四是宣传引导要到位。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短信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了解政府打击非法集资、保护群众利益的决心和态度,营造打击非法集资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强化三种意识,确保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建设等,其工作主体涉及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中介组织、居民个人等多个方面。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各金融机构、各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特别要注重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和企业的诚信意识,协调联动,形成合力,确保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一)要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

金融机构是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之一,也是政府和部门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金融生态环境始终贯穿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金融的风险不仅会使金融机构背上沉重包袱,挫伤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降低,社会信用环境恶化,并最终转嫁为政府的风险。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全市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切实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制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方案,层层抓好落实。特别是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围绕《益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切实履行职责,确保规划如期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快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抓好基础信用数据归集、整合、报送方面的工作,加快信用评级和信用创建,加强对信用成果的广泛运用,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二)要强化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

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发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两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就益阳来讲,市域经济的总量做大了,金融业务的总量才能做大;市域经济的质量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效益才能提高;市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金融运行才能安全。近年来,全市经济与金融同步推进,清晰地反映出了金融伴随经济良性发展的轨迹。下阶段,益阳金融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就必须要帮助市域经济实现总量和质量双提升。因此,对金融机构而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既是自身的神圣职责,更是自身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需要。全市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加大内部稽查力度,杜绝因内部因素而产生的各类金融风险;要在科学评判风险的基础上,把益阳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支持益阳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在自身的发展中进一步提高支持益阳发展的能力与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广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产品、创新平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在服务企业发展中拓展市场、提升效益。

(三)要强化企业的诚信意识。

“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而言,诚信不仅是企业融资的保障,也是企业立身之本。企业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社会层面上的主要参与者和惠及者。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是很难找到合作伙伴的,也注定是失败的。因此,企业家一定要注重德行修养,做到诚实守信;要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政银企担合作平台,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要做到诚实坦率的争取贷款,科学合理的用好贷款,千方百计的偿还贷款,努力成为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要注重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完善财务制度,有效调整产品结构,增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的信心。同时,企业在面临资金压力和风险时,要正确面对,积极主动地与银行对接,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寻求积极可行的化解办法。

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篇7

一、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评价的基本框架与方法选择

1. 基本框架。

基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认识, 我们认为, 金融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金融市场系统与金融环境系统两大部分。我们将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看作完整生产系统, 通过分析其整体投入产出效率即可评价该生产系统的效率水平。

2. 评价方法选择。

综合目前有关金融生态评价的文献, 对金融生态系统的评价大致采用定性、定量或综合分析等类型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方面较多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和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

二、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基于以上的基本认识, 考虑数据的可比性、可得性和发展性, 我们着重选取相应的区域宏微观经济类指标作为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评价的生产投入, 选取相应的区域金融指标作为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评价的生产产出, 并主要采用人均指标。

1.“产出”指标。

选取反映金融交易量水平的人均存贷款余额指标 (如表1) 。

2.“投入”指标。

选取反映主要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作为城市金融生态系统的投入指标 (如表2) 。

三、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系统评价

1. 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金融生态系统DEA模型效率评价。

对武汉城市圈内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各成员城市的金融生态系统效率进行DEA分析。数据由湖北省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资料综合整理而成, 数据时间为2006年。根据数据建立如下DEA效率评价模型:

使用Excel2003进行规划求解的数据处理, 得到Z=0.13046, u1=0.0681, u2=0.000358, v1=0.067, v2=0.153, v3=0.255, v4=0.038。据此计算, 武汉城市圈内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的金融生态系统效率指标hj依次为0.430212, 0.23515, 0.175463, 0.222989, 0.248583, 0.2064, 0.165976, 0.266617, 0.176759。按金融生态效率由高至低顺序依次排列为, 武汉 (0.430212) 、潜江 (0.266617) 、黄冈 (0.248583) 、黄石 (0.23515) 、孝感 (0.222989) 、咸宁 (0.2064) 、天门 (0.176759) 、鄂州 (0.175463) 、仙桃 (0.165976) 。

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系统DEA效率整体水平较低, 且不均衡状况较为突出, 表明城市圈金融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资源整合程度有待提高;在九个武汉城市圈组成成员城市中武汉的城市金融生态系统投入产出为为0.430212, 是DEA有效率的, 且效率水平超出排列第二的潜江 (0.266617) 0.163596, 表明武汉市的城市金融生态系统效率在武汉城市圈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其作为城市圈首位城市的金融吸引力和金融集聚效应非常明显;仙桃的城市金融生态系统投入产出DEA效率在九个城市中处于低效率水平为0.165976, 与首位城市武汉的金融生态系统效率差距较大。

2. 武汉城市圈与其他主要城市圈首位城市金融生态系统效率DEA模型评价。

选取武汉城市圈、京津冀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等有代表性的中国主要城市圈首位城市进行金融生态系统效率DEA分析。数据由各市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资料综合整理而成, 数据时间为2006年。根据数据建立如下DEA效率评价模型:

使用Excel2003进行规划求解的数据处理, 得到Z=0.00316, u1=0.017, u2=0.0515, v1=0.0527, v2=0.0833, v3=0.065, v4=0.054。据此计算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的城市区域金融生态系统效率指标hj依次为0.951721, 0.881269, 0.697152, 0.682767。

在四个主要城市圈首位城市中上海的金融生态系统为DEA有效率的, 武汉的金融生态系统效率最低。这一评价结果表明, 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效率水平在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圈金融生态效率比较中处于低效率水平, 基本能够印证我们的直观判断。

四、优化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系统与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1. 完善公共管理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为金融市场运行、金融交易主体和金融交易活动提供各项便利条件和服务外, 并构建与完善诚信法规、制度体系, 增强金融执法能力、完善金融执法手段。

2.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技术条件发展本区域优势产业, 以产业集聚带动金融集聚。

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运行能够促进金融业与各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因此, 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能够带动区域金融集聚与金融中心的形成。

3. 整合城市圈资源, 发挥功能合力。

在武汉城市圈1+8范围内充分发挥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协作功能, 在周边城市产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 在武汉中心区着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 完善功能、提高水平, 重点发掘区域金融中心的潜力。

4. 长期坚持培育诚信文化。

诚信文化体系是影响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的非制度因素和软环境, 但也是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状况的长期决定因素。诚信文化的培育除了市场机制的长期演化作用外, 还要依靠公共管理力量通过宣传、激励和制度引导进行长期培育。

参考文献

[1]黄国平, 刘煜辉.中国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设计与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7, (6) :7-14.

[2]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 2006, (1) :10-16.

[3]汪祖杰, 张轶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 2006, (5) :150-158.

[4]李扬, 王国刚, 刘煜辉, 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N].金融时报, 2005-11-05.

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年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篇8

宁波银行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高度重视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纳入公司治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并体现在发展战略之中。宁波银行指定专门职能部门流程革新与客户体验部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实;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和准则,明确金融消费者权益内容、职责分工和具体措施等,确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产品与服务售前、售中、售后等业务流程环节嵌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确保业务流程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建立全流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有效处理投诉事件。

宁波银行苏州分行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知识宣传和教育,面向消费者先后开展“3·15主题教育”、“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普及月”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活动。宁波银行借助营业网点液晶电视、海报机、宣传折页、官网、网银等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客户公告储蓄业务种类及利率、理财产品资金投向及风险评估结果、电子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提示和安全措施、代销产品情况等。宁波银行在营业场所公布《假币收缴公示》、《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公示》、《小面额货币兑换公示》,设立有明显标识的窗口,办理假币收缴、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小面额货币兑换业务,方便客户等。

宁波银行苏州分行还通过走进社区、现场讲解、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并配合电子显示屏、官方网站等渠道,面向社会群众重点普及投资理财、银行卡、电子银行等金融知识,以及假币鉴别、用卡安全、ATM机使用、防范诈骗等风险提示。据统计,2015年,宁波银行累计发放公众金融知识宣传折页3万多份,开展各类社区宣传活动300余次,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宁波银行苏州分行将一如既往地做好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全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为推动区域金融生态健康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上一篇: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下一篇:有趣的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