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推荐5篇)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篇1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1日 09:00

来源:《求是》期号:2012/19作者:王 侠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就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我国人口计生系统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全力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迈出新步伐。回顾和总结十年来人口计生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有效解决新时期重大人口问题,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落实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研究确立人口发展的国家战略和长远目标

党的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突出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战略部署。201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内涵和任务,为未来人口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中央的部署,人口计生部门注重把人口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全局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去思考、研究、谋划,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预见性。自2004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扎实的人口基础数据,为中央决策和制定民生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二、坚持服务全局,协调解决重点人口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依据人口形势的变化,国务院先后制定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人口发展专项规划。人口计生系统认真履行中央赋予的职责,牢牢把握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主题,不断提升统筹人口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十年来,我们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保持人口计生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教育、行政等手段,不断健全宣传教育、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工作,使低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7亿人(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减轻了人口压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环节。十年来,我们加快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中心建设,组织开展重大出生缺陷发生机理研究。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面加强优生优育和出生缺陷孕前预防,积极探索预防关口前移的新模式,现已覆盖到全国60%的县(市、区),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呈降低趋势。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成为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十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力度,探索形成宣传倡导、利益导向、全程服务、严查“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9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3年实现下降,2011年下降到117.78,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是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十年来,我们探索建立了“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国“一盘棋”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较好地维护了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全面加强流动人口全员统计、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测,不断深化人口流动迁移政策研究,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坚持服务群众,健全完善人口计生政策法规体系

2002年9月1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开始施行。十年来,人口计生工作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修订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各省(区、市)及时修订地方性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相关法规,完善再婚生育政策,适时取消生育间隔规定,将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制度上升为地方法规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体系已基本建立,便民维权的原则得到贯彻,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人口计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人口计生民生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实惠的历史时期。人口计生投入保障机制基本确立,“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投入增长幅度”的要求得到落实,目前各级财政投入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经费达到人均49元。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三项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法定的奖励政策,大力促进农业、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教育等相关惠民政策对计划生育家庭予以优先优待,着力推进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目前,全国共发放奖励扶助金135亿元,累计惠及1943万人次;“少生快富”奖励金14.8亿元,累计惠及49.05万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23.5亿元,累计惠及190万人次。做好地震灾区子女伤亡家庭再生育全程服务工作,96%符合条件、有再生育意愿的家庭实现了再生育。深入开展创建幸福家庭、幸福工程、生育关怀、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等活动,增进计划生育家庭的福祉,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的幸福感。

四、坚持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

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我们注重把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宣传教育与利益导向、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健全人口计生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坚持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人口福利基金会等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生力军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强大合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了扎根基层、覆盖全部人口和家庭的工作网络,锻炼了一支拥有51万乡级以上服务管理工作人员、102万村(居)计划生育专干、600多万自管小组长和9400万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的专兼职干部队伍。十年来,这

支队伍顾大局、讲奉献、能吃苦、善于做群众工作,在各个关键时期和各种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中央的肯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在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新形势下,建立健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体系,是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十年来,人口计生部门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全面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十一五”时期,中央投入37.6亿元,拉动地方投入15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县乡服务机构9210个,60%的县站、50%的乡站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条件和能力明显改善。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国家级和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覆盖率达到79.7%。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职业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技大练兵、六千人才工程、拔尖人才计划等人才重点发展支持政策和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家庭发展服务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五、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于我国人口计生事业的良好氛围

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年来,我们坚持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拓展思路,在推动重大改革中谋划举措,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制定政策,在加快创新发展中提升能力。注重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把人口信息化建设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基本建成省级集中的全员人口数据库,在国家级汇集了12.7亿个案信息,现已进入信息整合、资源共享、深化应用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不断完善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重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着力推动人口文化发展繁荣,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发展状况对世界人口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十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强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人口与发展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施,丰富了世界人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加强人口领域南南

合作、南北对话以及与有关国家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双边、多边交流。先后成功举办国际人口与发展论坛、世界家庭峰会及第五届亚太生殖健康大会,发表了《长江宣言》、《三亚宣言》和《北京行动宣言》,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反响。我国在人口发展领域的态度和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更加积极客观的评价,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树立了负责任人口大国的形象。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人口计生事业已经步入了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在新起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社会抚养比最低、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走出一条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篇2

我们学校是地处于一个离县城比较偏远的乡镇。这里由于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 家长外出打工的较多, 留守儿童的数量相对较多, 更由于特殊的社会和人文背景, 留守儿童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单亲家庭。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和个体素质的不同, 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 家庭教育差距大, 有的存在着严重的家教缺失, 隔代教育的溺爱型居多, 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又会造成严重的逆反情绪。 (2) 有着严重的心理偏差, 爷爷奶奶只关心生活, 只问作业做了没有, 他们的烦恼无处诉说, 自卑、旷课、逃学, 乃至故意寻衅滋事。 (3) 成绩差, 自信心不足, 上课不听、作业不做, 拒绝别人的帮助。 (4) 人身安全隐患严重, 由于无人管或管不了, 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大手大脚花钱, 课余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用在学习和健康的活动上, 而是三两结群进行一些不合年龄的具有冒险、刺激性的活动, 从而导致他们的行为缺陷。

我们在镇党委、政府和妇联的关心和支持下, 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做好宣传, 号召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就应当全社会关注, 我们的做法是: (1) 给所有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发一封公开信, 重点提出留守儿童的教育意义、方法和要求, 建立家校联系档案。 (2) 在教师中开展“大爱无痕”的教育活动, 要求每个教师结对二至三名学生, 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活动。 (3) 寻求镇党委、政府和妇联的配合, 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家庭和个人情况, 形成教育网络。

二、结对帮扶, 让留守儿童融入充满友爱的班集体中

少年儿童是人一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 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特殊的成长背景, 稍有不慎, 教师就会湮没一个天才, 就会给社会增添一份麻烦。为了让留守儿童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走好人生起步之路, 我校实行了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排查全校所有的留守儿童, 尤其是单亲儿童和孤儿。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台账, 每个留守儿童有一个结对牵手的好伙伴, 每个教师有二至三个帮扶的重点对象, 要求好伙伴形影不离, 全程陪伴。教师随时与帮扶的学生谈心沟通, 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的父母通一次电话, 交流学生在校的情况。

三、多一份关爱, 让留守儿童感到父母就在身边

留守儿童最大的遗憾就是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般的真爱。对于教师来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任父母, 我们要勇于肩负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上, 要父母般地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 了解他们的喜恶, 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日常苦衷、同伴相处的关系等, 才能对他们“对症下药”;要父母般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并不比别人差, 相信他们一定能成功……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状况, 消除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 有效地开发他们的潜能, 让他们在实践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展示自己的特长, 彰显自己的“亮点”……从而得到健康、持续、和谐、全面的发展;要父母般地体贴他们——急他们之所急, 想他们之所想。多多换位思考, 多多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生病了, 亲自送去医院;他们衣服破了, 亲自为他们缝补;他们情绪不好了, 亲自找他们谈心……多一份关爱, 就多一份温情, 留守儿童就会有“父母就在身边”的感觉, 就会在温情暖意中茁壮成长。

四、家校联手管教, 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要想把留守儿童教育好、管理好, 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 学校收集每班建立的留守儿童档案, 不定期地与他们的监护人联系交流。在路上碰见的与教师进行面谈;通讯方便的我们打电话交流;有很特殊的情况就家访。让监护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传授祖孙沟通交流的方法, 要求监护人不仅仅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成绩, 更多地要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 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班主任、授课教师为他们设计谈心话题, 如:你们班最近开展了什么活动, 你参加了没有?你有哪些朋友, 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怎样?老师最近表扬你了吗?为什么表扬你?最近你的哪门功课学得有兴趣, 有多大进步等等。同时教师要在与孩子谈心时, 告诉他们不与其他同学攀比, 不伤害孩子的自尊,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做到相互了解, 消除代沟。同时要求监护人经常与教师联系, 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方案。对留守儿童中的双差生, 家校联手制定结对教育目标, 每个目标的制定都做到切实可行, 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然后提高下一阶段的目标, 循序渐进, 不断上升。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篇3

一、胸怀大局是前提

胸怀大局就是要打牢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始终做到脑里想着大局、心里装着大局,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要内容和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强为服务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办案过程中要讲究办案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慎重采取立案措施和强制措施。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防止利益驱动和执法的随意性,保证检察人员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在行使检察职权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法律政策,防止因为案件处理不当,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立足本职是基础

服务大局不仅是一个法治理念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首先要拿起“打击”这个武器。打击是预防、制止犯罪的重要性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其它职能的前提和基础,是遏制犯罪最有力的手段。在服务发展中,一方面,要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影响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治理,积极投入到“严打”斗争中去。其次要抓住“监督”这个关键。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不断强化法律监督的意识,以弘扬公平正义。要建立依法决策、依法保护机制。凡是重大决策涉及法律事务的,都要及时地跟进参与,提出意见;对干扰经济发展的刑事犯罪案件,有关部门该立案而不立案的,要依法立案监督;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要依法提出抗诉;对滥用强制措施等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的行为,依法监督纠正,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切实保障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转。三要盯住“预防”这个根本。加强预防工作,有效地遏制和减少各类犯罪,既是治本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强化打击的巩固和深入,更是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削弱或者放弃预防职能,就会在实践中造成履行检察职能的不全面,甚至会影响其他三项职能的发挥。为此,要把预防犯罪融于执法意识之中,体现在办案的全过程。

三、正确履职是关键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篇4

随着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显得非常重要。现在一般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分为几个途径。首先是传统意义上的口头沟通,主要是在接送孩子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这一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现在双职工家庭增多,很多孩子都是保姆或者爷爷奶奶接送,这些家长无意之间就失去一个与幼儿园沟通的方式。其次,幼儿园一般会发一些关于幼儿在园表现的手册,比如家园联谊手册等,家长应该重视填写,这样才能让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有良好的交流。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家园沟通又有了新方式,比如电话联系,手机短信等。有些幼儿园更是开设了自己的`网站。信孚集团盛华幼儿园赵院长介绍,信孚集团的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页,家长可以发言留言,也可以通过发帖等形式来提出自己在幼儿方面的问题。同时,一些家长也主动行动,建立了班级家长QQ群,在群上既可以与老师交流,家长之间也能够相互了解并进行经验的交流。

“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家长的参与度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处于显要的地位。”加拿大幼儿园何园长说,一般幼儿园都会组织亲子活动或者布置一些任务由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这时,那些有家长参与和家长接送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所以何园长建议家长在有时间要多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篇5

一、成立风险评估专项机构

区信访局于2020年2月底成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项工作机构,明确了一名副局长主抓,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全区社会稳定可控。

二、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

进一步强化了县级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加大疑难信访问题化解力度,提高县级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化访主动性、积极性,集中化解一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按照“一岗双责”“管行业、管信访”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信访隐患问题领导干部包联责任机制;

组建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强化了群体性重大信访隐患问题协调化解领导力量。

三、扎实应急处置机制

各单位捆绑作战,协调配合,一是成立以区公安局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应急小分队,具体做好应急处理工作。20名干警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值班备勤,随时准备做好上访群众的劝返或强制遣返工作,同时做好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确保一有情况能够拉得出、控制得住。

四、重点人员教育稳控

为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随时掌握信访重点人员思想动态倾向和信访行为信息,切实落实有效稳控防范措施,防止发生进京赴省越级访问题,一是各乡镇、区直各部门每周自行梳理本单位信访重点人员,划分为重点活跃人员和一般活跃人员二类,采取信访系统网络或纸质版表格形式,于每周五下午17时前报区联席办接访大厅;

二是对重点活跃人员用“○”红色标注,有关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要每天下午17时前,通过信访网络系统或纸质版表格报告每名重点活跃人员的思想动态倾向和信访行为信息及稳控防范措施落实等情况。对一般活跃人员用“○”蓝色标注,有关乡镇和区直部门要在每周二、周五下午17时前通过信访网络系统报告每名一般活跃人员的思想动态倾向和信访行为信息及稳控防范措施落实等情况。三是对信访重点人员由区联席办制成图表实行动态化管理,每化解息诉一起,销号一起,每排查发现一名,增加标注一名。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做到随化解随销号,随发现随增添,确保对信访重点人员动态监测不漏一人,实现全覆盖。近期,无重点人员发生失控到市、赴省、进京情况。

邯郸市肥乡区信访局

上一篇:对村考核细则下一篇:八荣八耻之以辛勤劳动为光荣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