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精选8篇)
项 目 名 称 :
专 业 :学 生 姓 名:
学 号:报 告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病房项目 应用化学 秦 洋
08051334 1.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病房大楼项目概况和建设内容 1.1项目概况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道山路18号,医院南临道山路、北靠湘江河、东隔永州市市委招待所、西与永州卫生学校相临。现总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已建有门诊大楼一座,病房大楼一座,综合楼一座。另有一座砖木结构房屋做为药库、制剂室、单身宿舍使用,现计划拆除新建病房大楼。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于1953年,下设产科、妇科、儿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等十几个科室,共计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8人,内设床位300张,实际开放的床位达350张以上。
近年来,由于病人住院率的逐年增加,病房不足所形成的矛盾日益突出,床位建筑面积、原有的设施等指标都无法满足国家卫生部编制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及地方的规范、规定。为此,河北省计委于1999年6月同意新建一病房大楼(闽计社[1999]87号)。建设地址选定在现医院大院中部。1.2工程建设内容
拟建病房大楼为病房北楼,在病房南楼和综合楼之间,建筑面积为19200平方米,其中地下室2200平方米。地上建筑12层,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妇产科、新生儿科病房、手术室等,床位290张;地下室主要建设内容:1000吨水池、电房、中央空调、车库、中心供氧设施等。项目完成后,医院总建筑密度为31.7%,容 积率2.17,绿地面积6321m2,绿化率32%。
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土建4000万元,由省预算内投资分年安排1200万元,省卫生厅和医院筹集2800万元;设备等2000万元,全部由医院自筹解决。项目建设期3年,第4年达到正常就诊能力50%,第五年达到100%。
2、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 2.1工程建成后对水环境的影响
病房大楼的各种污水均应经过医院的污水处理站无公害化处理。根据工程分析,新病房大楼建成后每天新增污水排放量为135吨/日,主要污染成分是悬浮物、COD、BOD粪大肠菌群等,其中CODcr的浓度为196mg/l,BOD5的浓度为105mg/l。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原有一个一级液氯消毒处理设施,但处理效果不理想,现医院决定对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技改,污水处理站在医院北面,处理能力为600吨/日。设计运行处理时间为24小时/日,平均处理流量约为25立方米/小时,污水进行厌氧—好氧二级系列生化处理后再通过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加消毒剂,杀灭污水中大部分致病菌和病原体,处理后的污水经脱氯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后排放。
2.2、工程建成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新建的病房大楼没有比较集中的废气和烟尘排放源,故对周围空 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明显。
三、工程建成后 对声环境的影响
根据病房大楼各层的使用功能,对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地下室的洗衣房和水泵房的设备噪声,噪声级约在80-90分贝左右,其它设备的噪声相对较小。噪声对低层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项目在建设中要采取一定的隔声降噪措施。
项目建成后,做为病房大楼,本身不会增加周围的噪声,但随就诊人员和车流量的增加,医院周围噪声可能会有所提高,建议加强管理和控制以减少噪声污染。
四、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后,手术和治病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临床废弃物,医院废弃物有许多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如手术、包扎残余物、敷料、化验废物、废药品,废药物等。因此,各类废物要分类打包处理,并针对感染性废弃物做消毒处理。这些垃圾均应由专用服务电梯在地下层处理间打包后直接送专门焚烧设备进行焚烧处理。
此外,楼内办公人员和病人以及家属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若按大楼内每天300人活动,人均产生垃圾1.0kg/人.日估算,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300公斤,这些垃圾由各层保洁容器收集,集中堆放在指定的垃圾集散点,由环卫部门每日统一收集处理,只要加强管理,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病房大楼为12层为高层建筑,这在建筑物密度高的院内会对周边较低矮建筑和病房南楼的采光等产生一定影响,因该大楼与东、南、西三面建筑都有一定的距离,这方面的影响较小,时间也短。
六、环境保护措施评述
河北省妇幼保健院原来对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有着相应的处理措施,此项目为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新建的病房大楼,新增加的各类污染物有些都可以通过原有的方式处理,有些则需要通过技改或重新设立。
医院对原有的污水处理站进行技改,扩大污水处理规模并改进技术,其工艺可满足病房大楼新增污水的处理,并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地下室泵房和洗衣房采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基础设减震器,并采取其它隔声措施,可有效控制噪声影响,以满足环保要求。
病房大楼、手术室产生的废弃物送专门焚烧设备进行焚烧,生活污物经袋装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其它不易氧化的污物进行针对性处理后送至垃圾转运站。
这些处理方法和设施以及上述提到的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保措施,从技术经济和环保方面考虑都是可行的,也是项目建设时所必须的。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论证,在采用了符合要求的环 保措施后,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日前, 环境保护部审批通过了《淮化集团煤制年产170万吨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标志着这一安徽省“861”重点工程已由筹备阶段转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该项目总投资136亿元,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 (MTP) 和聚丙烯等主体工程装置。项目建成后, 将形成年产170万吨甲醇生产能力, 主要产品包括年产聚丙烯49万吨、异丁基油1.5万吨、汽油18.5万吨、液化石油气4.1万吨, 副产品包括硫黄、硫酸铵等。
1.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当地稀土开采多为个体老板或私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采矿方法简单落后,采用“易地池浸法”(如图1、图2),具体做法是先把矿山上所有的植被铲除,然后挖土浸泡,当地群众称为“搬山运动”。据环保数据显示,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雨水直接冲刷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据统计,目前信丰县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630余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0%,是国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县(如图3)。但由于山体已经沙化,冲击的尾砂也因富含酸性而无法种植树木和草皮,若要恢复当地植被需要从其它地方搬运“客土”,对地表进行覆盖,因此治理起来十分困难。
2.阻塞河道,加剧洪涝灾害
光荣村地处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达800毫米以上,且多暴雨。山区稀土开采破坏地表植被,雨水直接冲刷地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资料显示,每开采10吨稀土氧化物要剥离表面和出池尾沙1 000~1 600立方米,年产1 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超过20万到30万吨,裸露的废弃矿山每年造成1 200立方米的水土流失。大量的尾砂和废水淹没农田,淤积山塘,堵塞水渠,抬高桃江水系河床,调洪蓄洪能力减弱,加剧当地洪涝灾害,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3.污染水源,影响人体健康
据统计显示,每开采1吨稀土,需要排放1 000吨废水,而当地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粗糙,对废水处理能力弱,导致大量废水直接排放河湖,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影响当地饮用水安全。
4.浪费资源,导致资源减少
在已发现的多处矿产地中,2/3以上为共伴生矿产,非常有综合利用价值。但当地私营采矿点工艺落后,弃贫采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大部分企业不经加工直接销售稀土矿初级产品,价格低廉。而低廉价格又促使当地企业大量开采来获取更多利润,最终导致稀土资源数量减少,甚至枯竭。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高2016级13班(341600)
P3-4介绍了接受范围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图,说清了XXX村周边村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表1-2核实了农村居民用水指标和污水量预测统计表、水质表。
P22-23介绍了方案的工艺和运行特点,明确说明了满足《山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DB14/726-2013)。对照住建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GB/T51347-2019)的内容,合理确定核实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水量、水质和处理技术的参数。完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内容和排水体制(是否分质收集)、工程量等内容(包括检查井等)。完善主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给出内容和环评内容。工程方案应介绍是否对污水处理站采取保温措施和恶臭控制措施。
P3-4对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GB/T51347-2019)的内容,核实了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水量、水质和处理技术的参数。
P22-23详细介绍了出水前采取深度脱氮除磷方案和原理。P6-7完善了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内容和排水体制、工程量等内容。完善了主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内容,P27-29和35给出了环评内容。在区域水文地质图上标出污水处理站、乡镇水源地等地下水水文地质敏感目标,补充地下水监测水井的成果柱状图。详细介绍评价区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污水处理站排口位置,充实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并对选址的环境可行性进行论证。补充污水处理站监控水井的设置要求。
附图8和9标出了污水处理站、乡镇水源地等地下水水文地质敏感目标,本项目地下水评价为三级,引用周边地下水监测资料,未绘制地下水监测水井的成果柱状图。P41-50详细介绍了评价区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充实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并对选址的环境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补充了污水处理站监控水井的设置要求。落实选址与涑水河的距离(50000m?),补充排水走向图。处理后废水执行农灌水标准,应介绍农业灌溉的条件和全部用于农灌的措施分析(包括冬季)附图2补充了排水走向图。P37-40给出了农业灌溉的条件和全部用于农灌的措施分析(包括冬季)5 根据污水处理站设计规范,污水处理站需要设置化验室,明确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补充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位、坐标、井深、监测层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等相关参数。
P53-55设置了化验室,明确了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补充了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位、坐标、井深、监测层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等相关参数。
拟建厂址1 拟建厂址2 场内道路 场外道路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该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 XXX市水工程移民工作办公室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 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 占地面积 400m2 绿化面积 — 总投资(万元)501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01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00%。
评价经费(万人民币)— 预期投产日期 2019年12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任务由来 XXX市XX镇XXX村供水方式为集中供水,水源充足,能够满足生活用水需求。但村内目前无污水管网,污水直接倾倒于街巷,部分下渗或蒸发,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环境。为了改善该村水生态环境,提高内河防洪排涝能力,该村委员会拟投资501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根据其设计方案,设计日处理量为150 m3/d,且仅处理生活污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过程中或者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44号,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本项目属于三十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6、“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中“其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XXX市水工程移民工作办公室于2019年7月6日正式委托山西华特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环评工作组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运城市生态环境局XXX分局于2019年9月19日在XXX市主持召开“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审查会,课题组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补充修改,并将修改后的《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提交建设单位,报请运城市生态环境局XXX分局审批。
2、项目周边环境概况 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项目四周厂界外为农田。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四邻关系见附图2。
3、分析判定情况 (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建设项目为〔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21号令)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 “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2)选址与用地规划相符性分析 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项目属于建设用地,用地不属于《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中禁止、限制用地类项目。
4、“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①生态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环评应将生态空间管控作为重要内容,规划区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在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中应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要求,提出相应对策措施。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需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服务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XXX市无相关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本项目所在区不在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以及其他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各类保护地。项目建设不违背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同时,根据XXX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项目区域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是通过截污、治污等工程保护伍姓湖湿地。项目区域生态经济区主要功能为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本项目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有关环评应落实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提出区域或者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建议以及优化区域或行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对策措施。项目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本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域环境质量一般,运营期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可以达到环境质量目标,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的原则。
③资源利用上线:
项目用水由当地的自来水部门供给,用电来自当地供电网,本项目的用水、用电不会对自来水厂和供电单位产生负担。本项目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符合用地规划。因此本项目不会超出资源利用上线。
④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XXX市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次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本项目属于〔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减少了污染物的外排量,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项目概况 (1)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XXX村农村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图可知,本次规划综合生活用水定额指标法是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等综合选取服务区内人口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预测收集水量。根据《山西省用水定额》(2015 年),XXX市属于第二区中小城市,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值 70-90 升/人.日,XXX属缺水地区,本项目取80升/人.日。XXX村距离县城较远,村庄流动人口数量较少,据调查固定居民约1700人,用水包括居民生活、公共建筑、第三产业、市政用水。根据《山西省用水定额》(DB14/T1049.3-2015)人均用水定额指标90L/人·d,用水规模为153m3/d。XXX村最高日用水量为153m3/d,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本方案产污系数选用90%,考虑部分未预见水量,XXX村日排水量约150m3/d。因此,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150m3/d。
同时,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51347-2019)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属于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工程,按照标准相关要求,本项目采用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站。
本项目废水量见表1-1。
表1-1 建设项目产品方案 工程名称(车间、生产装置或生产线)产品名称 设计规模 年运行时数 污水处理站 村生活污水 150m3/d 8760h 本工程污水处理水质和处理技术的参数见下表。
表1-2 XXX村污水处理站水质控制目标 水质 项目 预处理 生化处理 过滤单元 总去除率(%)原水 mg/L 出水 mg/L 去除率(%)进水 mg/L 出水 mg/L 去除率(%)进水 g/L 出水 mg/L 去除率(%)SS 250 225 10 225 2 9 2 8-97 CODcr 400 380 5 380 35 91 35 30 15 93 BOD5 150 15 0 150 8 95 8 8-95 NH3-N 35 35 0 35 1.5 96 1.5 1.5 0 96 TN 50 50 0 50 12 76 12 11 8 78 TP 6 6 0 6 0.5 75 0.5 0.3 40 95(2)项目主要构筑物 本项目主要构筑物情况见表1-3。
表1-3 建设项目主要构筑物情况 名称 建设内容 备注 主体工程 化粪池 停留时间:24小时制作形式,池体采用钢砼结构,容积150m3 新建 调节池 停留时间:12小时制作形式,池体采用钢砼结构,容积100m3 新建 格栅井 基本尺寸:1000*800*1000mm,池内设人工格栅 新建 综合水池 制作形式:土建停留时间:12小时 新建 一体化设备基础 尺寸15000*3500*300mm,用于放置地埋式一体化污水装置,平均承载负荷5T/m2以上 新建 设备间 尺寸5000*3000*4000mm,砖混结构 新建 收集管网 污水管网采用雨污完全分离,修建4条主要的污水收集管网,规格为DN200~500mm,总长度为900m。
新建 辅 工程 控制室 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m2 新建 储运工程 仓库 1座全封闭仓库,,尺寸4×3×3m,占地面积12m2,砖混结构,地面硬化 新建 公用工程 供电 由XX镇电网供给,并安装1台10KVA的变压器 新建 供水 由村水井供给 新建 供暖 生产区不供暖,办公使用空调供暖 新建 排水 生活污水经沉淀后回用于绿化和农田灌溉 新建 环保工程 仓库 封闭,砖混结构 新建 剩余污泥 送XXX市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处理站恶臭 加盖处理 新建 生活污水 入污水处理站 新建 废活性炭 送活性炭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新建(3)本项目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见表1-4。
表1-4 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 序号 名称 主要成分 用量(t/a)储存方式 1 过滤介质 活性炭 1 仓库堆放 2 消毒剂 片碱 3 仓库堆放(4)主要生产设备 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1-5。
表1-5 建设项目主要设施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单位 1 人工格栅 碳钢防腐 套 2 调节池提升泵 QW 0-1-1.1 2 台 3 液位控制器 浮球 1 套 4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体 HYW-AO-7.5,13000*3000*3000mm,碳钢防腐 1 台 5 A级生化池生物填料 组合填料(75%安装密度)1 套 6 O级生化池生物填料 组合填料(75%安装密度)1 套 7 A级生化池挂料系统 碳钢防腐 1 套 8 O级生化池挂料系统 碳钢防腐 1 套 9 接触氧化池曝气装置 旋混曝气器 1 套 10 风机 LZSR60 2 台 11 污泥泵 QW 0-10-1.1 2 台 2 导流系统 碳钢防腐 1 套 13 控水围堰 碳钢防腐 1 套 14 竖流沉淀槽 碳钢防腐 1 套 15 电气控制系统 手自一体电控箱 1 套 16 消毒设备 HY-YF-200 1 套 17 过滤设备 Φ1000*2400mm 1 套 18 设备内管道阀门 配套 1 套 19 检查孔及盖板 碳钢防腐 1 套(5)总平面布置 污水处理区从南到北分别为化粪池、调节池、A2/O一体化处理装置、中间池和清水池,在南侧设置控制室和仓库。具体见附图。
(6)管网建设和服务范围 排水管道布设原则 ①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土石方工程量少、减少跨越障碍次数、避免沿途重大拆迁、少占农田和不占农田。
②管网布置结合道路竖向规划和地形特点,将污水管线尽可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并合理的布设在地形低凹的规划道路上,以利于施工和维护。
③尽可能利用现有地形优势,以减少管道埋深及提升高度,降低造价及运行费用。
④考虑近、远期结合和分期实施的可能。
⑤管道原则敷设于道路和规划道路两侧绿化带内地面以下,以减少日后维护量,节省费用。
⑥污水管道按地形条件、规划路网布置,最大限度提高对服务区域内的污水收集率。
XXX村地形总体看来南北向北高南低,东西向较为复杂,原有片区按照村庄现有排水走向及道路分布,将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布局如下。
管材的选择 ①排水管材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的荷载和内部的水压、外部负载包括土壤的重量(静荷载)以及车辆行驶所造成的荷载(动荷载)。当自流管道发生淤塞时,也可能引起内部水压,因此自流排水管道也要适当考虑内压力。
②排水管材应具有耐冲刷、耐磨损和抗腐蚀的性能,以免在污水或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遭到损坏。
③排水管不允许渗漏,以防止污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
④排水管的内壁应整齐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
⑤排水管宜就地取材,并考虑到预制管件及快速施工的可能,以尽量降低灌渠的造价及运输费用。
项目区地震裂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方案设计选用HDPE双壁波纹管,具有重量轻、耐高压、韧性好、施工快、寿命长等特点,其优异的管壁结构设计,与其他结构的管材相比,成本大大降低。并且由于连接方便、可靠,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替代混凝土管和铸铁管。
XXX村东部区域的部分污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东部集水坑,经泵提升至污水处理站,其他区域污水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站。根据XXX村地势情况,最终确定了排污管长为分别为900m。本次设计采用直线段污水管道每隔40m设置检查井1座,共计设置Φ1000mm钢砼污水检查井223座。检查井位于路面时,井盖与路面平,检查井位于绿化带或其他高于防洪水位的地面时,应高于现状地面0.2m,位于河滩地等现状标高低于防洪水位的检查井盖,应将井筒加高至洪水位以上0.2m。检查井井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同时浇筑。井室砌筑时应同时安装爬梯。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与井内壁齐平,雨季砌检查井,井身应一次砌起。污水检查井井盖采用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施工方法详见14S501-1图集,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承载能力不小于A15级,位于道路上的井盖承载能力不小于D400级。另外,为保安全,设置防坠落安全措施,应在井内设防坠网。
检查井设计: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道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相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
(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 本工程劳动定员6人,实行三班制,每班工作8h,每年工作365天,全年工作时间以8760h计。
(8)公用及辅助工程 ①供水 本项目供水主要为职工生活用水,定员6人,用水定额为60L/d,用水量为0.36m3/d。
②排水 本项目排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定员6人,污水产生率为80%,废水产生量为0.3m3/d。
③供电 污水处理站由XX镇电网供给,并安装1台10KVA的变压器。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由于本项目四周均为农田,不存在的原有污染问题。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XXX地处山西省西南端,运城盆地西南角,位于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是山西省的南大门,地理坐标在东经110°15′00″~110°45′33″和北纬34°44′50″~35°04′50″之间。XXX西滨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
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
东邻运城市;
北接临猗县。辖区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43.5公里,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面积799平方公里,滩地水面面积81平方公里,山丘区面积263平方公里。距运城市56公里,距省城太原市468公里,距北京市982公里。
XX镇位于XXX市北端,东与开张镇相连,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相望,俯瞰全镇是一个葫芦形状,308国道横贯其中,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
本工程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
2、地形地貌 XXX市地处山、塬、河的交汇处,山与河之间为长条平川,黄河川道区有阶地、滩地和水面,东北侧为河水冲积平面,地形复杂,南高北低,东西狭长。北部为平川,地势平坦,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海拔在 350米左右;
由于地势低凹,部分地区为盐碱下湿地;
南部为中条山,横亘东西 60 公里,是XXX与芮城的天然界山,山势高峻,北陕南缓。平原区海拔高度一般在335米~400米之间。地层分布特点:除中条山区外,其他均属新生界地层分布。
根据地貌分区划分为:侵蚀构造型、剥蚀堆积型、堆积型三个大区,其中,亚区为带状中条山区、黄土台垣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冲湖积平原区、黄河阶地区。主要山峰有首阳山、宝玉台、雪花山、方山、五老峰、郑家山、卫家山等,海拔最高处在中条山—雪花山最高峰,海拔1993.9米,海拔最低处在黄河,海拔334米。
3、气候气象 XXX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自然降水不足,气象灾害频繁。据XXX市气象站1994-2013年气象资料统计:日照年平均为2168.1小时,全年有光照的日数近200天。年平均气温14.6℃,最冷月平均气温-0.4℃,最热月平均气温27.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3.6℃。年平均降水量465.5mm,最多年达851.8mm,最少年仅279.0mm。年平均无霜期219天。年平均风速2.4m/s。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大风、霜冻、雷击、冰雹、暴雨及连阴雨。本区以WSW风最多,频率为16.4%,其次为ENE风,频率为14.8;
全年静风频率为14.4%。本区年平均风速为2.4m/s,春季风速最大,秋末冬初风速较小;
其中四月达到2.9m/s,9月、10月为2.0m/s。
4、水文 (1)地表水 XXX市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涑水河、姚暹渠(人工排水渠)及湾湾河,另有山涧沟溪、湖泊及引黄渠系等。
其中,黄河是流经XXX的最大河流,黄河XXX段年平均流量为1014.4m/s,汛期多发生在每年七~八月份,初冰日期多发生在十一月份,终冰日期在二月份。
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为辖区第二条大河流,自北东向南西流经绛县、闻喜、运城、临猗,于XXX弘道园以西汇入黄河,河长195km,流域面积5565km,沿途修建有吕庄、上马两座中型水库;
姚暹渠原名永丰渠,是一条古老的人工河道,开凿于公元505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后因隋朝大业年间,都盐史姚暹为保护盐池正常生产大规模整治而改名,该渠自夏县王峪口起,沿中条山北麓向西南和苦池水库,经安邑、运城市区,至XXX入伍姓湖,全长86.58 km,XXX区段长22.5 km;
湾湾河发源于XXX市中条山陶家窑峪,流入伍姓湖,属季节性河流,长15 km,流域面积152 km;
境内中条山溪流有大小沟溪44条,—般年份有清水流出的有29条,多年平均总清水流量约为0.304m/s。
主要湖泊为伍姓湖和鸭子池。伍姓湖地处XXX城区东北约2.5 km,西界三张村,北靠伍姓村,南近同蒲路,东至孙常村北,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9公里,总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水面10.04平方公里。本项目南距五姓湖5km,位置关系见附图5。
距离项目最近的水体是涑水河,位于项目南侧5km,区域地表水系图见附图4。
(2)地下水 按水文地质条件,全市可分三大区:基岩山区裂隙水区,山前倾斜平原空隙山区,冲湖积平原空隙水区(含XX台台元和黄河阶地)。
冲湖积平原空隙水区伍姓湖一带,水位埋深在3米上下。向西随着地势升高,逐渐变厚,XX台塬一带为35-80米之间。山前倾斜平原受冲积扇的影响,潜水深埋度变化较大,一般为7-70米之间,个别地方超过70米。
潜水水位全年变化为:2-3月为下降阶段;
9-11月为回升阶段;
12月至次年元月为稳定阶段。年变化幅度为0.24-5.6米。
基岩山区的承压水含水层,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因受洪积扇的控制,呈断续分布。洪积扇轴部厚度达100米以上,扇间洼地及洪积扇前沿含水层厚度逐渐变薄,直至尖灭。冲湖积平原的含水层组,从东北想西南,随着地形变低而厚度变大。XX塬含水层则由北向南逐渐变厚。
承压水与潜水有着明显的水利联系。承压水低于潜水10米左右,深层地下水除接收上游的补给外,还接收山区基岩裂隙及潜水越流的补给。各地区之间的地下水径流,按所处位置,较高一级的水文地质区,一次补给给较低一级的水文地质区,最后向黄河排泄。
地下水的水化学从山区到倾斜平原,再到冲湖积平原(即盆地中心),水质由好变坏,由简单变复杂。在中条山区,基岩裂隙水径流畅通,循环条件好,潜水水化学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克/升,水质较好。在山前倾斜平原,潜水径流条件改变,水质变为重碳酸钙镁型,矿化度未超过1.2克/升,水质良好。在冲湖积平原,潜水变为硫酸根氯钠镁型,矿化度一般大于5克/升,不宜饮用或农田灌溉。在伍姓湖底,潜水水质更坏,矿化度在10克/升左右,造成土壤盐渍化。
5、土壤 据土壤普查,全市共有褐土、草甸土、棕壤、沼泽土4个土类,11个亚类,24个土属,144个土种。
拟建厂址主要为褐土性土,洪立黄土,土质偏粘,水、气、热协调,属温性土,上等肥力水平。
6、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有关规定,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
7、XXX市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经济区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XXX市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属于IAXX台垣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小区,详见附图6。该区域的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主要为:植树造林,加大植被的覆盖率,恢复生态环境;
保护水源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先进的环保型企业;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生态功能区划要求。
根据《XXX市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属于IVA-1XXX北部农工贸综合发展生态经济区,详见附图7。该区域的发展方向为: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生态工程处理污水。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生态经济区划要求。
三、环境质量状况 周围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与项目有关的环境空气、地面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现状 本次评价引用XXX市2018例行监测点位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资料,监测点位位于XXX市环保局。由监测数据可知,监测期间4项指标年均值全部达标,属于达标区。
表3-1 XXX市2018大气环境年均浓度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
mg/Nm3 序号 监测项目 年均浓度值 年均浓度标准值 最大值占标 百分(%)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 1 颗粒物PM10(pM)0.050 0.07 71.43 0 0 2 颗粒物PM2.5 0.026 0.035 74.28 0 0 3 SO2 0.048 0.06 80.00 0 0 4 NO2 0.038 0.04 95.00 0 0 2、地表水 本项目场地距离涑水河5km,本次评价收集了2018年涑水河张留庄断面的例行监测数据对项目地表水现状进行分析。监测结果见表。
表3-2 2018涑水河张留庄断面例行监测数据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点位 项目 监测时间和监测数据 标准值 达标情况 3月 4月 5月 涑水河张留庄断面 pH 7.43 7.9 7 50 6~9 达标 CODCr 14 20 1 ≤30 达标 BOD5 2.8 3.2 3.0 ≤6 达标 氨氮 1.68 1.53 1.72 ≤3.0 达标 石油类 0.034 0.031 0.09 ≤0.5 达标 根据表3-2可知,2018年3-5月涑水河张留庄断面监测结果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的要求,表明该区域地表水水质环境较好。
3、声环境现状 项目拟建厂址四周均为耕地,声环境质量一般。
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项目厂址周围生态环境以农业生态为主,植被覆盖度一般,无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生态环境因素敏感性一般。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根据本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3。
表3-3 建设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 对象名称 方位 距厂界最近距离(米)规模 环境功能 大 环境 XXX村 W 600 166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东昭德 NW 400 852 阳城屯 N 260 564 吕封村 SSW 1300 1 54 任村 SSE 1600 2254 姥姥镇 NE 2650 8584 过远村 SE 1850 450 水环境 涑水河 S 500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2002)V类水标准 声环境 东昭德 NW 400 852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阳城屯 N 260 64 生态 厂区周围生态环境 厂区及厂区周围绿化 四、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SO2、NO2、NOx、TSP、PM10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NH3、H2S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中标准,臭气浓度参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5中2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评价因子 取值时间 单位 浓度限值 执行标准 SO2 年平均 μg/ m3 6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4小时平均 μg/ m3 150 1小时平均 μg/ m3 500 NO2 年平均 μg/ m3 40 24小时平均 μg/ m3 80 1小时平均 μg/ m3 200 TSP 年平均 μg/ m3 200 24小时平均 μg/ m3 300 PM10 年平均 μg/ m3 70 24小时平均 μg/ m3 50 NH3 mg/m3 一次0 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表1标准 H2S--mg/m3 一次.01 臭气浓度--无量纲 20 参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5中2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目区域涉及的主要地表水体为姚暹渠,根据《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附件2山西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断面水质目标,地表水执行氨氮≤3mg/L,其他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具体标准值如表4-2。
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项目 p CODcr BOD5 石油类 NH3-N 硫化物 挥发酚 氰化物 砷 标准 6~9 40 10 1.0 3.0 1.0 0.0.2 0.1 项目 铅 镉 总磷 总氮 氟化物 总铜 总铁 总铬 标准 0.1 0.01 0.4 2.0 1.5 1.0 2.0 0.1 3、声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噪声1类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具体见表4-3。
表4-3 声环境质量标准 适用区域 功能区类别 标准限值(dB(A))执行标准 昼间 夜间 项目厂界 1类 55 4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物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指标中管制值,具体见表4-4。
表4-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序号 污染物项目 筛选值 管制值 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 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 重金属和无机物 1 砷 20① 60① 12 140 2 镉 20 65 47 1 2 3 铬(六价)3.0 5.7 30 78 4 铜 2000 18000 80 0 36000 5 铅 400 800 800 2500 6 汞 8 38 33 82 7 镍 150 900 600 2000 5、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具体见表4-5。
表4-5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V类 pH 6.5~8.5.5~6.5或8.5~9 <5.5或>9 色(度)≤5 ≤5 ≤15 ≤25 >25 总硬度(以CaCO3计)≤150 ≤300 ≤450 ≤650 >650 溶解性总固体 ≤300 ≤500 ≤1000 ≤2000 >2000 硫酸盐 ≤50 ≤150 ≤250 ≤350 >350 氯化物 ≤50 ≤150 ≤250 ≤350 >350 铁(Fe)≤0.1 ≤0.2 ≤0.3 ≤2.0 >2.0 锰 Mn)≤0.05 ≤0.05 ≤0.1 ≤1.5 >1.5 铜(Cu)≤0.01 ≤0.05 ≤1.0 ≤1.5 >1.5 锌(Zn)≤0.05 ≤0.5 ≤1.0 ≤5.0 >5.0 铝(Al)≤0.01 ≤0.05 ≤0.20 ≤0.5 >0.5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0.001 ≤0.001 ≤0.002 ≤0.0l >0.0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不得检出 ≤0.1 ≤0.3 ≤0..3 >0.3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1.0 ≤2.0 ≤3.0 ≤10 >10 硝酸盐(以N计)≤2.0 ≤.0 ≤20 ≤30 >40 亚硝酸盐(以N计 ≤ 01 ≤0.1 ≤1.0 ≤4.8 >4.8 氨氮(以N计)≤0.02 ≤0.1 ≤0.5 ≤1.5 >1.5 氟化物 ≤1.0 ≤1.0 ≤1.0 ≤2.0 >2.0 氰化物 ≤0.001 ≤0.01 ≤0.05 ≤0.1 >0.1 硫化物 ≤0.005 ≤0.01 ≤0.02 ≤0.1 >0.1 汞(H ≤0.0001 ≤0.0001 ≤0.001 ≤0.00 >0.002 砷(As)≤0.0001 ≤0.0001 ≤0.01 ≤0.05 >0.05 硒(Se)≤0.01 ≤0.01 ≤0.01 ≤0.1 >0.1 镉(Cd)≤0.0001 ≤0.001 ≤0.005 ≤0.01 >0.01 铬(六价)(Cr6+)≤0.005 ≤0.01 ≤0.05 ≤0.1 >0.1 铅(Pb)≤0.005 ≤0.005 ≤0.01 ≤0.1 >0.1 镍(Ni)≤0.002 ≤0.002 ≤0.002 ≤0.1 >0.1 银(Ag)≤0.001 ≤0.01 ≤0.05 ≤0.1 >0.1 总大肠菌群(MPN/ 00mL ≤1.0 ≤3.0 ≤3.0 ≤100 >1000 菌落总数(CFU/mL)≤100 ≤100 ≤100 ≤1000 >1000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厂界无组织NH3、H2S及臭气浓度执行《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5中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二级标准值,相关排放标准具体见表4-6。
表4-6 厂界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 污 物 单位 厂界标准值 执行标准 NH3 mg/m3 1.5 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5中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二级标准值 H2S mg/m3 0.06 臭气浓度(无量纲)无量纲 20 甲烷(厂区最高体积分数,%)--1 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排放标准见表4-7。
表4-7污水处理废水排放标准 污染物名称 单位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 pH — 5.5~8.5 COD mg/L 200 BOD5 mg/L 0 SS mg/L 10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8 全盐量 mg/L 1000 粪大肠菌群数 个/100mg/L 000 3、噪声排放标准 根据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功能区划,建设项目各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标准。具体见表4-8。
表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适用区域 功能区类别 标准限值(dB(A))执行标准 昼间 夜间 各厂界 1类 55 4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污泥定期送XXX市污水处理站处置,其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根据山西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程序暂行办法的通知》(晋环发【2015】25号文)有关规定,纳入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为CODCr、NH3-N、SO2、NOx、烟尘和颗粒物。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应立足于实施清洁生产、污染物治理达标排放和排污方案优化选择等为基本控制原则。本项目属于污水集中处置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建设项目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结合XXX村实际情况,本工程选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XXX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经提标改造后的工艺流程见图5-1。
图5-1工艺流程图 一、工艺说明 污水先经化粪池进行处理,自流进入格栅,格栅主要拦截大漂浮物;
格栅出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是调节水量和均化水质,使污水能够比较均匀地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同时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并减小后续处理单元的设计规模;
调节池出水经提升泵提升后进入厌氧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同时,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在厌氧池进行释放。厌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池,缺氧池的作用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以及吸附絮凝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通过回流硝化液,缺氧池中污水发生反硝化反应,含氮污染物转化成氮气,有效降低氮污染;
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好氧池(接触氧化池)的作用是利用附着在填料上的大量好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曝气提供氧源,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降解,使水质得到净化。污水中的氨氮及有机氮化合物被氧化成硝酸盐(硝化反应),与缺氧池中的反硝化形成硝化-反硝化系统,避免污泥在沉淀池产生大量浮渣,同时聚磷菌在好氧池大量吸收磷,随剩余污排出系统,有效降低磷污染。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二沉池中的污泥经泵提升到污泥池,污泥池中的上清液回流质A1级生化池,剩余污泥定期清运至XXX市污水处理站处理。经一体化设备处理的水,经过过滤罐进行过滤,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之后再采取加片碱进行消毒后达标外排。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部分污泥提升至污泥池,污泥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A1级生化池再处理。
二、工艺方案运行特点:
1、生化处理 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美国的一些污水处理专家在缺氧-好氧法脱氮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的,其宗旨是开发一项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国内从20世纪80 年代初开始以A2/O 工艺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进行小试研究,并在八十年代末成功地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目前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实践的经验。与其他生物处理工艺相比,A2/O工艺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的优点;
②具有厌氧、缺氧、好氧3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且具有不同的功能微生物菌群,因此可使有机物和脱氮、除磷在系统运行过程同步去除;
③A2/O 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的条件下运行,导致好氧丝状菌无法大量繁殖,因此,系统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好,一般SVI﹤100;
④二沉池的剩余污泥含磷浓度一般较高,其含量通常在2.5%以上,可作磷肥回收利用。
2、脱氮除磷 反硝化细菌是一种能引起反硝化作用的细菌。多为异养、兼性厌氧细菌,如反硝化杆菌、斯氏杆菌、萤气极毛杆菌等。
聚磷菌也叫做摄磷菌、除磷菌,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一类特殊的细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这类细菌被广泛地用于生物除磷。一般认为,聚磷菌分为两种,兼性厌氧的反硝化聚磷菌和好氧聚磷菌,其中反硝化聚磷菌能利用氧或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而好氧聚磷菌只能利用氧作为电子受体。当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生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在将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为大量分裂作准备,细胞能从废水中大量摄取溶解态的正磷酸盐,在细胞内合成多聚磷酸盐。
硝化细菌一般是指亚硝酸菌属(Nitrosomonas):在水中生态系统中将氨消除(经氧化作用)并生成亚硝酸的细菌类;
亚硝酸菌属细菌,一般被称为“氨的氧化者“,因其所维生的食物来源是氨,氨和氧化合所生成的化学能足以使其生存。
硝酸菌属(Nitrobacter):可将亚硝酸分子氧化再转化为硝酸分子的细菌类。硝酸菌属细菌,一般被称为“亚硝酸的氧化者“,因其所维生的食物来源是亚硝酸(但也不一定是亚硝酸,其他有机物亦有可能),它和氧化合可产生硝酸,所生成的化学能足以使其生存。因这些硝化细菌能将水中的有毒的化学物质(氨和亚硝酸)加以分解去除,故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不过需要注意:硝化细菌在水质pH中性、弱碱性的环境下发挥效果最佳,在酸性水质中发挥效果最差。
整个设备处理系统配有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平时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只需适时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三、达标分析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该项目各项指标均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51347-2019)的相关要求。
污染源源强分析 1、废气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站臭气处理技术规范》CJJ/T243-2016中臭气风量和臭气污染物浓度说明:需除臭构筑物和臭气处理设施应根据污水处理系统在日常的废水处理时会有臭气产生情况而定,主要来自于化粪池、调节池、生化池、污泥池等构筑物。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废水生化处理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
本项目废气来自于化粪池、调节池、A2/O一体化处理装置和污泥池。本方案拟将各设备进行加盖措施,废气无组织排放。
根据污水处理站经验数据统计,污水处理站各处理单元的恶臭污染物排污系数一般可通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散发量表征,项目根据设计的构筑物面积估算污水处理站的废气源强。本项目恶臭污染物NH3和H2S产生源强表见表5-1。
表5-1 各单元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名称 面积(m2)产污系数(mg/s.m2)排气量(m3/h)产生源强(kg/h)NH3 H2S NH3 H2S 污水处理区 化粪池 50 0.1.39×10-3 120 0.05724 0.0 06 A2/O池 50 0.05724 0.000 污泥池 60 5.17×10-3--0.0648 0.0011 合计--------0.18 0.0026 经计算,本项目NH3产生量为1.58t/a,排放速率为0.18kg/h;
H2S产生量为0.023t/a,排放速率为0.0026kg/h。经加盖后,逸散出池废气量占产生量的20%,则NH3排放量为0.32t/a,排放速率为0.036kg/h;
H2S产生量为0.004t/a,排放速率为0.0005kg/h。
2、废水 本项目污水产生主要为职工污水产生,产生量为0.3m3/d。送污水处理站处理,根据设计处理方案,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150d/m3,废水排放源见表5-2。
表5-2 废水排放量一览表 序号 主要污染物指标 工程进水 工程出水 流量(m3/d)水质(mg/L)产生量(t/a)流量(m3/d)水质(mg/L)排放量(t/a)1 CODcr 150m3/d(5.48万t/a)400 219 150 m3/d(5.48万t/a)5 2.74 2 BOD5 200 109.5 0 0.55 3 SS 220 120.45 10 0.55 4 NH3-N 30 16.425 8 0.44 5 TP 5 2.74 0.5 0.03 6 TN 40 21.9 15 0.82 3、噪声 本项目噪声污染源主要包括泵、风机、污泥脱水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为80~90 dB(A),噪声污染源强见表5-3。
表5-3 建设项目噪声源源强 序号 污染源名称 数量 等效声级(dB(A))位置 距厂界最近距离(m)治理措施 降噪效果(dB(A))污水提升泵 4 85 厂区内 16 隔声、减震、消音、距离衰减 30 2 污泥回流泵 2 80 20 25 3 风机 2 90 15 35 4 车辆 1 85 25 60 为了减轻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方拟采取如下降噪措施:
(1)厂区合理布局,各类设备均设置在室内,车间封闭。木工区墙壁厚度至少240mm,同时内墙壁采用吸声棉吸声处理,顶部安装吸声吊顶,窗户采用双层中空玻璃,车间门采用重性隔声门,以上措施最高可降低噪声25dB(A)。
(2)隔绝传播途径:对于噪声源强相对较高的设备底座安装减震基座、垫橡胶圈,在声源周围加装隔声屏障或设置隔振沟。
(3)加强管理:加强对企业操作人员的业务管理,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设备不正常运转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4)搞好绿化:依附厂区绿化,厂区围墙采用实心墙,沿厂区边界种植绿化防护林带,以美化环境和滤尘降噪。
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废主要有生活垃圾、废活性炭和剩余污泥。其中废活性炭消耗量为2t/a,暂存于仓库,定期送回收企业处理。剩余污泥产生量为8t/a,贮存于污泥池,定期由罐车送XXX市污水处理站进行综合处置。本项目定员6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1t/a,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表5-4 建设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排放情况汇总表 序号 固废名称 属性 产生工序 形态 主要 成分 估算 产生量(t/a)1 废活性炭 一般固废 过滤工段 固态-2 2 污泥 污泥浓缩 半固态 COD、NH3-N等 8 3 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 固态 1.1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种 类 排 放 源(编号)污染物 名称 产生浓度mg/m3 产生量 t/a 排放浓度mg/m3 排放速率 kg/h 排放量 t/a 排放去向 大 气 污 染 物 污水处理区(无组织)氨气 — 1.58 — 0.036 0.32 大气 硫化氢 — 0.023 — 0.0005 0.004 水 污 染 物 污水处理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浓度mg/l 处理前产生量t/a 处理后浓度mg/l 处理后排放量 t/a 排放去向 废水量 — 54800 — 54800 农田灌溉 CODcr 400 219 50 2.74 BOD5 200 109.5 10 0.55 SS 220 120.45 10 0.55 NH3-N 30 16.425 8 0.44 TP 5 2.74 0.5 0.03 TN 40 21.9 15 0.82 固 体 废 物 产生量(t/a)处理处置量(t/a)综合利用量(t/a)外排量(t/a)备注 废活性炭 2 2 0 0 污泥 8 8 0 0 生活垃圾 1.1 0 0 1.1 噪 声 本项目厂内噪声污染源主要包括泵、风机、污泥脱水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为80~90 dB(A),各设备产生的噪声经基础减震、厂房隔声及距离衰减后,各厂界噪声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排放标准。
其它 无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另附页)项目周围为人工生态,无重要的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正常营运产生的污染物量较少,没有对周围生态系统构成明显影响。总体来说本项目是一个较清洁少污染的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均能得到合理处置。同时,采取严格的生产管理和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可以将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确保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七、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工程内容主要为各构筑物的建设以及主要设备的安装等。经环评现场踏勘,本项目尚未开工建设。
本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建筑垃圾、噪声排放等对厂址所属区域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中以施工扬尘和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扬尘,来源于各种无组织排放源。其中场地清理、建筑材料运输等工序产生量较大,原材料堆存等产生量相对较小。由于污染源为间歇性源并且扬尘点低,因此只会在近距离内形成局部暂时污染影响。但施工现场的污染物未经扩散稀释就直接进入地表呼吸地带,会给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此外,本工程施工线路较长,在大风情况下还会对施工地周围居民区、医院、学校等敏感性区域等环境空气形成影响。
因此必须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的通知》晋环发【2010】136号文及《山西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的规定进行控制。
(1)关于管线土方开挖的污染防治问题 在管线土方开挖的过程中,主要产污问题涉及施工与土方堆存产尘,针对路径情况,评价提出以下要求:
部分管线路径沿线近距离内有居民区,施工中应事先划定施工区范围界限,并设置施工区隔离设施,一方面减小施工及土方堆存扬尘影响,一方面严格控制施工区范围,减小占地与植被破坏。
部分管线路径沿线主要涉及居民区边缘。据此,施工范围界限与施工隔离屏障(2.5m高)是土方开挖阶段必须的前期工作,同时,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严格作好施工计划,分路段实施,土方开挖、管线铺设、恢复与剩余土方清运工作必须分路段连续实施,缩短影响时间,对挖出土方适当洒水,并用绿网覆盖,避免出现管道沟渠土方、地基裸土等长时间堆积的现象。此外,施工前应当公布施工路段、场地情况,避免因产生相关纠纷或事件而导致不必要的影响。
(2)关于物料及土方运输的污染防治问题 施工单位必须对工程物料及土方运输车辆作出限制性规定,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应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运输扬尘。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限速行驶,以减少产尘量。
(3)关于物料、土方堆存及混凝土搅拌的污染防治问题 施工场地应定时洒水,以防止浮沉颗粒,在大风日还应适当更加洒水次数避免物料及土方堆存起尘;
多尘物料的露天堆放应使用帆布覆盖。
混凝土应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
(4)必须重点关注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具体包括:“严格的施工时段安排,避免在大风季节实施建设”、“严格的物料堆存封闭要求”、“严格控制运输车辆高车速、不封闭的违规方式”、“预先告示,以求理解”等,以最大限度降低施工的敏感性。
(5)根据环保要求,本项目使用的混凝土与拌合土不得现场搅拌,须外购生产厂商搅拌好的混凝土。
(6)关于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地表的问题 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地表功能要求及时恢复开挖的地段,及时恢复地表植被;
管道开挖的剩余土方应及时清运实施合理处置,并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措施。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整个工程施工中只有场地喷洒和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其中场地喷洒用水量有限,绝大部分都蒸发掉了;
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产生量小,可用于道路抑尘或就地用于厂区绿化。本项目处于山西南部,且主要设施均采用地埋式处理,且废水实现24小时循环使用,不考虑冬季保温。
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的阶段会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使施工现场产生具有强度较高、无规则、不连续等特点的噪声。其强度与施工机械的功率、工作状态等因素都有关。
施工时的噪声源主要有装载机、卡车等。这些噪声源的源强一般都在75-95dB(A)之间。采用点源衰减模式,预测计算声源至受声点的几何发散衰减,计算不考虑声屏障、空气吸收等衰减。预测公式如下:
Lr=Lro-20lg(r /ro)式中:Lr-距声源r处的A 声压级,dB(A);
Lro-距声源ro处的A 声压级,dB(A);
r -预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ro -监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施工场地噪声预测结果见表7-1。
表7-1 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 单位:dB(A)设备名称 5m 10m 20m 40m 50m 100m 150m 200m 装载机 90 84 78 72 70 64 60 58 电 81 75 69 63 61 55 51 49 卡车 81 75 69 63 61 55 5 4 从表中可见,施工机械噪声较高,昼间施工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情况出现在距声源50m范围内,夜间超标情况出现在距声源200m范围内。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且施工噪声的影响是暂时的,随施工的结束而结束。
管网建设施工噪声污染防治重点要求:
本工程属于规划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具有可预先实施有效控制的便利条件,因此,建设要求的重点是关注其整体建设的合理计划与安排,开展施工前配合规划区的具体建设规划及进度要求,设计及施工进度安排,积极开展施工建设。
工程实施前必须申请环境管理部门同意并征求施工要求;
施工前必须张贴告示,说明施工时间安排,征求广大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并设意见箱,随时改善不合理行为;
加强集中化施工的安排,产噪施工环节必须安排在居民非休息时间;
在学校周围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上课期间施工。
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强高强度施工环节的操作管理与要求;
加强物料运输管理,禁止夜间运输物料。
当地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警告,督促施工单位建设行为的规范性要求;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土、废物等建筑垃圾。对废土、废物采取防止其四散的措施,并建立临时堆放场地。表层土可暂时堆积在施工场地内的空地上,待建设完成后作为绿化用土,不可回用的建筑垃圾须运至离石区城建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送往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置。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两类。相对而言,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产生量大、时间集中的特点,对环境的污染是暂时性的,可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减小其影响。
(1)土石方 经现场踏勘了解,本项目建设场地现状为荒山,场地平整阶段开挖土方可全部用于低洼处的回填,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不会产生弃土。
(2)建筑垃圾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会产生少量建筑垃圾,本次环评要求:建筑垃圾必须按照市容环卫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将混凝土块连同弃土、砖瓦、弃渣等外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或用于回填低洼地带,建筑垃圾中钢筋等回收利用,其他用封闭式废土运输车及时清运,不能随意抛弃、转移和扩散。
(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作业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垃圾,预计本项目施工人员约为1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0.5kg/d计,施工时间约3个月,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量约为0.45t。生活垃圾若处置不当容易受雨水的淋溶,对地下水造成潜在的影响,所以,对施工人员外排垃圾进行合理的处置也是相当必要的。本项目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进行分类收集,并定期送往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统一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5、土壤、植被、农作物影响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1)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要进行必要的挖填平整,施工期水土流失是最敏感的环境问题,如不避开雨季施工必然会造成短期的局部水土流失,部分植被地段和植物多样性将受到彻底破坏,施工区尚需进行施工场地的清理,这将会造成小范围的扬尘污染,整个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物料的运输,如果不注意加强规范化的作业管理,也将会出现物料抛洒和废弃物处理不当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
(2)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①要坚持工程的“三同时”原则,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②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四周设置移动围档。对建筑材料设专门的堆棚,也要设置围档,尽量减轻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③在施工后,对破坏的地面要及时进行平整,及时将路面硬化,并进行绿化,恢复植被,种植树木、花卉、草坪等。
综合以上分析,施工建设期是许多建设项目对生态发生实质性影响的时期,因而施工方案、施工方式、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期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制度。
(2)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
(3)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
(4)加强施工队伍管理。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7.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过去20年气相统计资料 本项目收集了XXX市气象站近20年(1999-2018年)的基本气象资料。具体分析如下:
表7-2 多年月平均风速(单位:m/s)月份 1 2 3 4 5 6 月均风速 2.2 3.1 3.3 3.2 2.9 3.1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均风速 3.2 3.3 2.7 2.6 2.4 2.2 表7-3 多年月气温(单位:℃)月份 1 2 3 4 5 6 月均气温-7.0 2.7 8.2 14.9 20.7 25.9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均风速 27.1 26.3 20.4 14.4 6.5-2.0 表7-4 风速、气温、降水量等多项气象参数统计表 月份 年均风速m/s 最大风速m/s 年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均湿度% 年均降水量mm平均蒸发量mm 月均气温 2.9 24.0 13.7 41.7-18.9 62 504.7 550.8 XXX市多年风玫瑰图 2、估算模型参数 估算模型参数见表7-5。
表7-5 估算模型参数表 参数 取值 城市/农村选项 城市/农村 农村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最高环境温度/℃ 38.2 最低环境温度/℃-10.8 土地利用类型 农作地 区域湿度条件 潮湿气候 地形数据分辨率 / 是否考虑海岸线熏烟 是/否 否 海岸线距离/m / 海岸线方向/° / 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的要求,选择NH3、H2S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4、评价标准的确定 建设项目NH3、H2S的评价标准见表4-1。
5、预测分析内容 本报告采用从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网站下载的估算模式(AERCREEN)软件进行本项目环境空气影响估算预测。
表7-6 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源强参数 编号 名称 面源起点坐标/m 面源海拔高度/m 面源长度/m 面源 宽度/m 与正北夹角/° 面源有效排放高度/m 年排放小时数/h 排放 工况 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 Y 1 污水处理区 0 0 350 40 20 10 5 8760 正常 NH3 0.036 H2S 0.0005 6、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2018的要求,根据项目污染源初步调查结果,分别计算项目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Pi,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空气质量浓度达到标准值的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
Pi=CI/C0i×100% ①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mg/m3。
评价等级按表7-7 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按公式①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表7-7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分级判据 一级评价 Pmax≥10% 二级 1%≤Pmax<10% 三级 Pmax<1% 7、评价结果 根据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NH3出现最大占标率为0.77%,最大占标浓度0.001544mg/m3,H2S出现最大占标率为0.31%,最大占标浓度0.00003088mg/m3,对照表7-6的分级判据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8.1.2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无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表7-8 评价工作结果 距排气筒下风向距离(m)污水处理区 NH3 H2S 浓度(mg/m3)占标率(%)浓度(mg/m3)占标率(%)100 0.000112 0.08 0.00000385 0.02 200 0.000854 0.42 0.00001251 0.06 300 0.001492 0.73 0.00002425 0.23 454 0.001544 0.77 0.00003088 0.31 500 0.001223 0.63 0.00002854 0.27 600 0.001002 0.55 0.00001825 0.15 700 0.000598 0.21 0.00001356 0.08 800 0.000353 0.19 0.00001298 0.07 900 0.000321 0.19 0.00001276 0.07 1000 0.000297 0.19 0.00001233 0.05 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目前暂不达标,本项目正常排放下的NH3、H2S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10%,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9、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无超标点,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0、卫生防护距离 为进一步预测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环评采用卫生防护距离进行保守校核。卫生防护距离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中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 ;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中查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Qc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时的无组织排放量。
建设项目大气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数见表7-9。
表7-9 大气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参数 污染源 位置 污染物 名称平均风速(m/s)A B C D 标准限值(mg/Nm3)无组织排放速率(kg/h)卫生防护距离(m)污水处理区 NH3 3.0 470 0.021 1.85 0.84 0.2 0.036 100 H2S 0.01 0.0005 100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本项目拟将各设备进行加盖措施,恶臭废气无组织排放量较少。且设置以污水处理区为执行边界的100m卫生防护距离。今后该防护距离内不再新建学校、医院、居住区等环境敏感项目。
表7-10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评价等级与范围 评价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范围 边长=50km□ 边长5~50km□ 边长=5 km√ 评价因子 SO2 +NOx排放量 ≥ 2000t/a□ 500 ~ 2000t/a□ <500 t/a√ 评价因子 基本污染物(NOx、SO2、PM10)其他污染物()包括二次PM2.5□ 不包括二次PM2.5□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 附录D □ 其他标准 □ 现状评价 环境功能区 一类区□ 二类区√ 一类区和二类区□ 评价基准年(2019)年 环境空气质量 现状调查数据来源 长期例行监测数据□ 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 现状补充监测 现状评价 达标区√ 不达标区□ 污染源 调查 调查内容 本项目正常排放源 √ 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 现有污染源 □ 拟替代的污染源□ 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 区域污染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 评价 预测模型 AERMOD □ ADMS □ AUSTAL2000 □ EDMS/AEDT □ CALPUFF □ 网格模型 □ 其他 □ 预测范围 边长≥ 50km□ 边长5~50km □ 边长 = 5 km □ 预测因子 预测因子()包括二次PM2.5 □ 不包括二次PM2.5 □ 正常排放短期浓度 贡献值 最大占标率≤100%□ 最大占标率>100% □ 正常排放年均浓度 贡献值 一类区 最大占标率≤10%□ 最大标率>10% □ 二类区 最大占标率≤30%□ 最大标率>30% □ 非正常排放1h浓度 贡献值 非正常持续时长()h 占标率≤100% □ 占标率>100%□ 保证率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叠加值 达标 □ 不达标 □ 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 k ≤-20% □ k >-20% □ 环境监测 计划 污染源监测 监测因子:(NH3和H2S)有组织废气监测 无组织废气监测√ 无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 监测因子:(TSP、NOx、SO2、PM10、PM2.5)监测点位数(0)无监测□ 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 可以接受 √ 不可以接受 □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距()厂界最远()m 污染源年排放量 SO2:(0)t/a NOx:(0)t/a 颗粒物:(0)t/a VOCs:()t/a 注:“□” 为勾选项,填“√” ;
“()” 为内容填写项 7.2水环境影响分析 XXX市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涑水河、姚暹渠(人工排水渠)及湾湾河,另有山涧沟溪、湖泊及引黄渠系等。距项目最近的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为辖区第二条大河流,自北东向南西流经绛县、闻喜、运城、临猗,于XXX弘道园以西汇入黄河,河长195km,流域面积5565km,沿途修建有吕庄、上马两座中型水库;
本工程污水处理规模为150m3/d,本项目污水产生主要为职工污水产生,产生量为0.3m3/d。送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项目周边四周均为农田,面积超过3000亩,可消纳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的污水,冬季等非灌溉期废水排入涑水河。
因此从对地表水的保护角度来讲,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表7-1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自查项目 影响识别 影响类型 水污染影响型R;
水文要素影响型□ 水环境保护目标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饮用水取水口R;
涉水的自然保护区 □;
涉水的风景名胜区 □;
重要湿地 □;
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
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
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其他 □ 影响途径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直接排放 □;
间接排放R;
其他□ 水温 □;
径流 □;
水域面积□ 影响因子 持久性污染物 □;
有毒有害污染物 □;
非持久性污染物;
pH 值 □;
热污染 □;
富营养化 □;
其他□ 水温 □;
水位(水深)□;
流速 □;
流量 □;
其他□ 评价等级 水污染影响型 水文要素影响型 一级 □;
二级 □;
三级 A □;
三级 BR 一级 □;
二级 □;
三级□ 现状调查 区域污染源 调查项目 数据来源 已建 □;
在建 □;
拟建;
其他□ 拟替代的污染源□ 排污许可证 □;
环评 □;
环保验收 □;
既有实测□;
现场监测 □;
入河排放口数据 □;
其他□ 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 调查时期 数据来源 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冰封期□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补充监测 □;
其他□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未开发 □;
开发量 40%以下R;
开发量 40%以上□ 水文情势调查 调查时期 数据来源 丰水期 □;
平水期 □;
枯水期 □;
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
秋季 □;
冬季□ 水行政主管部门 □;
补充监测 □;
其他□ 补充监测 监测时期 监测因子 监测断面或点位 丰水期 □;
平水期 □;
枯水期 □;
冰封期 □ 春季□;
夏季 □;
秋季 □;
冬季□()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个 现状评价 评价范围 河流:长度()km;
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评价因子()评价标准 河流、湖库、河口:Ⅰ类 □;
Ⅱ类 □;
Ⅲ类 □;
Ⅳ类 □;
Ⅴ类□近岸海域:第一类 □;
第二类 □;
第三类 □;
第四类□ 规划年评价标准()评价时期 丰水期 □;
平水期 □;
枯水期 □;
冰封期□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评价结论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
不达标□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达标 □;
不达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达标 □;
不达标□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达标□;
不达标□ 底泥污染评价□ 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 □ 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评价□ 达标区 □ 不达标区□ 影响预测 预测范围 河流:长度()km;
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预测因子()预测时期 丰水期 □;
平水期 □;
枯水期 □;
冰封期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设计水文条件□ 预测情景 建设期□;
生产运行期 □;
服务期满后□ 正常工况 □;
非正常工况□ 污染控制和减缓措施方案□ 区(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情景□ 预测方法 数值解 □:解析解 □;
其他□ 导则推荐模式 □:其他□ 影响评价 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R;
替代削减源□ 水环境影响评价 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 □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R 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 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 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R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 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 □ 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R 污染源排放量核算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生活污水)(0)()替代源排放情况 污染源名称 排污许可证编号 污染物名称 排放量/(t/a)排放浓度/(mg/L)()()()()()生态流量确定 生态流量:一般水期()m3/s;
鱼类繁殖期()m3/s;
其他()m3/s 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
鱼类繁殖期()m;
其他()m 防治措施 环保措施 污水处理设施 □;
水文减缓设施 □;
生态流量保障设施 □;
区域削减 □;
依托其他工程措施 □;
其他□ 监测计划 环境质量 污染源 监测方式 手动 □;
自动 □;
无监测□ 手动 □;
自动 □;
无监测□ 监测点位()()监测因子()()污染物排放清单 □ 评价结论 可以接受R;
不可以接受□ 注:“□”为勾选项,可打√;
“()”为内容填写项;
“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7.3地下水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 A,本项目属144、生活污水集中处置中其他,环评类别为报告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属Ⅲ类。
本项目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外的补给径流区,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照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三级。
7.3.1地下水现状分析 为反映XXX市区域地下水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引用《山西XXX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新建XXX十二场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养殖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中杨庄村、常旗营村点位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地下水现状评价。山西榆航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1日~12日对评价区杨庄村、常旗营村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为近三年内监测资料,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要求。故本项目所引用的监测报告仍然有效。
因此,本项目引用《山西XXX牧原农牧有限公司新建XXX十二场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养殖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中杨庄村、常旗营村点位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地下水现状评价具有合理性。
7.3.1.1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和本工程特点及当地水文地质特征,在地下水评价范围内布设了3个孔隙水水质、水位监测点,3个水位监测点。
表7-12 地下水现状监测布点情况 编号 监测点位 相对方位 距离(m)监测 用途 水质 水位 1# 杨庄村 W 1760 √ √ 农田灌溉水井 2# 常旗营村 SW 1290 √ √ 农田灌溉水井 3# 枣圪垯村 SE 860 √ √ 饮用水井 4# 牌首村 SE 1500 √ 饮用水井 5# 黄旗营村 NW 2100 √ 饮用水井 6# 朱家庄村 NE 2335 √ 饮用水井 2)监测时间与频率 山西榆航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11日~12日对评价区杨庄村、常旗营村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
山西博枫检测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21日对枣圪垯村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根据导则要求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次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1天。
3)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1)水质监测项目 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氨氮、挥发酚、氰化物、铁、锰、铅、砷、汞、镉、六价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共21项;
同时检测 K+、Na+、Ca2+、Mg2+、CO32-、HCO3-、Cl-、SO42-浓度。
(2)水位监测项目 同时记录井深、水位埋深、水温。
(3)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详见下表。
表7-13 地下水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序号 监测项目 采样方法依据(标准名称及编号)分析方法依据(标准名称及编号)分析方法检出限 1 pH值 地下水环境 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玻璃电极法 GB/T5750.4-2006 0.01(pH)2 氨 氮 纳氏试剂光度法 GB/T5750.5-2006 0.02mg/L 3 硝酸盐氮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5750.5-2006 0.2mg/L 4 亚硝酸盐氮 重氮偶合分光光度GB/T5750.5-2006 0.001 mg/L 5 挥发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T5750.4-2006 0.002mg/L 6 氰化物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GB/T5750.5-2006 0.002 mg/L 7 砷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GB/T5750.6-2006 1.0μg/L 8 汞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GB/T5750.6-2006 0.2μg/L 9 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5750.6—2006 0.004 mg/L 10 总硬度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GB/T5750.4-2006 1.0 mg/L 11 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5750.6—2006 2.5μg/L 12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5750.5-2006 0.2 mg/L 13 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5750.6—2006 0.5μg/L 14 铁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5750.6—2006 0.025mg/L 15 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5750.6—2006 0.025 mg/L 16 K+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04-89 0.03mg/L 17 Na+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04-89 0.010mg/L 18 Ca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05-89 0.02mg/L 19 Mg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05-89 0.002mg/L 20 CO3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1 HCO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2 溶解性总固体 称量法 GB/T5750.4—2006 4 mg/L 23 耗氧量 高锰酸钾滴定法 GB/T5750.7-2006 0.05 mg/L 24 硫酸盐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GB/T5750.5-2006 5 mg/L 25 氯化物 硝酸银滴定法 GB/T5750.5-2006 1.0 mg/L 26 菌落总数平皿计数法 GB/T5750.12-2006---27 总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GB/T 5750.12-2006---28 CL-硝酸银滴定法 GB/T5750.5-2006 1.0 mg/L 29 SO42-铬酸钡分光光度法GB/T5750.5-2006 5 mg/L 7.3.1.2监测结果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见表。
表7-14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 1#:杨庄村 2#:常旗营村 3#:枣圪垯村 监测点位 1#:杨庄村 2#:常旗营村 3#:枣圪垯村 pH 8.33 8.25 8.21 挥发酚 ND ND ND 氨氮 0.172 0.185 0.119 菌落总数 57 45 29 氯化物 5 6 190 总大肠菌群 <3 <3 <2 NO3-N 2.06 2.28 0.742 溶解性总固体 443 454 1.3×103 NO2-N ND ND 0.004 六价铬 0.003 0.005 ND 总硬度 256 267 430 Mg2+ 31.7 32.4 55.9 硫酸盐 36.4 33.6 513 K+ 3.1 2.7 2.54 耗氧量 0.70 0.62 0.98 Na+ 27.6 27.4 172 砷(µg/L)ND ND 5.4 Ca2+ 46.8 44.5 94.2 汞(µg/L)ND ND ND HCO3-326.4 32.1 300 Fe 0.058 0.088 ND CO32-0.0 0.0 ND 氟化物 0.57 0.57 0.73 CL-5 6 190 氰化物 ND ND ND SO42-36.4 33.6 513 铅(µg/L)ND ND ND 锰 ND ND ND 镉(µg/L)ND ND ND / / / / 监测点位 1#:杨庄村 2#:常旗营村 3#:枣圪垯村 监测点位 4#牌首村 5#:黄旗营村 6#:朱家庄村 井深 100 120 300 井深 130 270 120 水位 12 35 280 水位 100 250 100 7.3.1.3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评价区的地下水质量分析,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Ш类标准进行评价,见表。
表7-15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 单位(mg/L)污染物 pH 氨氮 NO3-N NO2-N 总硬度 硫酸盐 溶解性总固体 标准值 6.5-8.5 ≤0.5 ≤20 ≤1.00 ≤450 ≤250 ≤1000 污染物 氯化物 氰化物 氟化物 Fe Mn Cr6+ 菌落总数 标准值 ≤250 ≤0.05 ≤1.0 ≤0.3 ≤0.1 ≤0.05 ≤100(CFU/mL)污染物 砷 汞 镉 Pb 挥发酚 总大肠菌群 耗氧量CODMn 标准值 ≤0.01 ≤0.001 ≤0.005 ≤0.01 ≤0.002 ≤3.0(MPN/100mL)≤3.0 2)评价方法(1)评价标准 地下水现状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标准。
(2)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地下水进行现状评价,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水标准。计算公式为:
式中:
Pi——第i种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
Ci——第i种水质因子的实测浓度(mg/L);
Csi——第i种水质因子的评价标准(mg/L)。
对于pH值,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PpH=(适用条件:PH>7.0)PpH=(适用条件:PH≤7.0)式中:
PHj——pH实侧值;
PHSd——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PHSU——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3)评价结果 地下水现状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Ⅲ类标准,运用标准指数法进行统计分析。由表7-16可知,杨庄村、常旗营村地下水监测因子质量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枣圪垯村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其余地下水监测因子质量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原因为地质原因。
表7-16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pH无量纲)监测项目 监测点位--pH 总硬度 溶解性总固体 挥发酚 耗氧量 亚硝酸盐 氨氮 六价铬 氟化物 氰化物 硝酸盐 氯化物 1# 数据 8.33 256 443 ND 0.70 ND 0.172 0.003 0.57 ND 2.06 5 Pi 0.89 0.57 0.44 0 0.23 0 0.34 0.06 0.57 0 0.10 0.02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2# 数据 8.25 267 454 ND 0.62 ND 0.185 0.005 0.57 ND 2.28 6 Pi 0.83 0.59 0.45 0 0.21 0 0.37 0.1 0.57 0 0.11 0.02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3# 数据 8.21 430 1.3×103 ND 0.98 0.004 0.119 0.005 0.73 ND 0.742 190 Pi 0.81 0.96 1.3 0 0.33 0.004 0.23 0.1 0.73 0 0.037 0.76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标准值 6.5-8.5 450 1000 0.002 3.0 1.0 0.5 0.05 1.0 0.05 20 250 监测项目 监测点位--砷 汞 铁 锰 铅 镉 硫酸盐 总大肠菌群个/L 菌落总数个/mL 井深(m)水位(m)水温℃ 1# 数据 ND ND 0.058 ND ND ND 36.4 <3 57 100 12 15.4 Pi 0 0 0.19 0 0 0 0.15 <1 0.57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2# 数据 ND ND 0.088 ND ND ND 33.6 <3 45 120 35 14.8 Pi 0 0 0.29 0 0 0 0.13 <1 0.45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3# 数据 5.4 ND ND ND ND ND 513 <2 29 300 280 13.2 Pi 0.54 0 0 0 0 0 2.05 <1 0.29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达标 标准值 10 1 0.3 0.1 50 5 250 ≤3.0 ≤100 7.3.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3.2.1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地下水含水系统 按水文地质条件,全市可分为三大区:基岩山区裂隙水区,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区,冲湖积平原孔隙水区(含XX台塬和黄河阶地)。
(1)基岩裂隙含水系统 分布于中条山山区,含水介质为太古界变质岩,由于基岩经过多次构造变动,构造裂隙较为发育、同时由于基岩长期裸露,遭受风化剥蚀,故基岩浅部风化裂隙也很发育。其中的构造裂隙经后期的充填作用,储水性能较差,而风化裂隙的储水性较好。故中条山区赋存着比较丰富的风化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埋深不大,多为潜水,沿冲沟两壁、沟底及山前有潜水出露形成山区地表径流。
基岩裂隙含水系统按汇水条件的不同,可划分为局部汇水系统和沟溪汇水系统。
局部汇水系统:指山前局部分水岭范围内的裂隙地下水,以地下迳流的方式汇集山前,流入山前的孔隙水含水系统。该汇水系统的特点是:裂隙水由降水渗入补给,赋存于风化裂隙中,经过缓慢的运动,汇集到山前,最后以地下迳流的方式补给孔隙水,迳流过程中基本无泉水溢出。
沟溪汇水系统:指沟溪分水岭范围内的汇水系统。该系统裂隙水由降水入渗补给后,在沟壁及沟底又以泉水的形式溢出,汇入沟溪形成地表透流,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蒸发,一部分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潜入地下形成地下迳流。这部分新潜入地下的水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再度溢出成泉。这个含水系统的特点是:裂隙水经过地表-地下-地表的反复多次转化,最后在山前沟溪口以两种方式补给孔隙水。一是以地表迳流的方式流出山区后再入渗补给孔隙含水系统;
二是以地下迳流的方式进入山前孔隙含水系统。
(2)倾斜平原孔隙含水系统 指沿中条山山前展布的一系列洪积扇构成的洪积物孔隙含水系统。根据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藏条件又可划分为两个亚系统。
倾斜平原上部孔隙含水系统:含水层岩性以卵石、粗中砂为主,没有明显的隔水岩层,潜水与承压水水位一致。含水层底板埋深在120-200m之间,厚度30-100m,水位埋深25-70m,单位涌水量4-20m3/h.m。
倾斜平原中下部孔隙含水系统:分布在倾斜平原的中下部。含水层岩性逐渐过渡为中细砂及亚砂土、亚粘土互层,由于有弱透水层的阻隔,使承压水与潜水水位不一致。据钻孔资料。弱透水层厚约15m,基本连续分布,其构成了潜水与承压水之间的相对隔水层,承压水位普遍低于潜水位0-20m。潜水含水层岩性为粗中砂、细砂,含水层底板埋深一股为30-60m。承压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砂,揭露底板埋深80-220m,含水层厚度30-70m,水位埋深10-25m,单位用水量3.5-15m3/h.m。在洪积扇边缘及扇间洼地,含水层岩性变为细砂及亚砂土。
(3)冲湖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 分布于伍姓湖一带。潜水含水层由中细砂、粉细纱、亚砂土组成,厚度约15-20m,潜水位埋深1-5m,单位涌水量1.1-2.6m3/h.m。下部承压含水层岩性以粉细砂为主,水位埋深10-15m,单位用水量3-6m3/h.m。潜水与承压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岩性为粘土及亚粘土,厚度约15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类型为冲湖积平原孔隙水。
2)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运城盆地位于涑水流域,其北部与峨嵋岭相接,南依由变质岩系组成的中条山,东接紫金山西,黄河二级阶地与渭河盆地毗连。盆地最低处为盐地、北门滩、硝池、鸭子池和伍姓湖,自西经人工渠道注入黄河,这是盆地的唯一出口。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边山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量很小,总的流向是沿沟川向南径流最终流向黄河。
1)浅层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分布在本区汇总的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补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垂向补给;
而是侧向补给。垂向补给主要指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它是松散岩类孔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农田灌溉回归水的补给、地表水体及城市污水下渗补给。侧向补给指中条山基岩裂隙水和北部对冲湖积平原区侧向径流补给以及XX垣区中下更新统上段潜水和黄河地表水对黄河阶段的侧向补给。
该含水岩组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蒸发和开采。在中条山山前倾斜平原区浅层水和中层水无相对稳定的隔水层,有水力联系,向Q2含水岩组排泄部分地下水。XX垣区浅层含水岩组透水不含水,而中层含水岩组(Q2)地下水沿其分水岭轴部分别排泄于涑水河谷和黄河阶地浅层地下水中。
2)中深层(承压水)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该含水岩组地下水,在XX垣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中条山倾斜平原受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地下水自中条山前倾斜平原和XX垣向冲湖积平原径流。水力坡度为2.1-10.5%。
7.3.2.2厂区水文地质调查 1)厂区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XXX市卿头镇,属冲湖积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
2)厂区地层分布特征及地质构造 根据现场勘查,项目所处区域地质构造简单,无不良地质构造。
3)场区水文地质 根据现场调查、地下水监测报告及当地水文地质资料,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内的村庄水井水源均属于冲湖积平原孔隙含水系统。补给主要是区内大气降水入渗,其次是工业污水灌溉及农业田间灌溉水的回渗。潜水由南向北流动,由于地势平坦,径流迟缓,故排泄方式主要是蒸发和工农业开采。承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潜水越流补给及上游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工农业开采是承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4)水源地调查 根据环评现场勘查,项目选址周围无水源地。
5)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埋深 经调查,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埋深为137m,地下水含水层类型为承压水。
7.3.2.3污染源调查 (1)工业企业污染源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周围为村庄和耕地,评价范围无其他工业污染源。
(2)生活污染源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生活污染源主要为村庄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评价范围各村庄均无污水处理设施,各村单户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小,均为自然蒸发、下渗。
(3)农业污染源 评价范围农田范围面积较大,大部分农田都使用化肥,喷洒农药。
7.3.2.4地下水污染途径分析 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降水或废水排放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输入地下水。因此,包气带是连接地面污染物和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和过渡带,既是污染物媒介体,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场所和防护层。地下水能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一般说来,土壤粒细而紧密,渗透性差,则污染满;
反之,颗粒大松散,渗透性能好则污染重。
根据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特点,结合本工程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分析本项目对下水造成的污染途径主要有:
(1)工程使用的各类废水池、污水管道防渗措施不足,而造成废水渗漏污染;
(2)废水非正常情况下超标排放,在排水途径上形成渗漏而污染地下水环境;
(3)工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地表形成富集并随雨水渗漏而污染地下水环境;
(4)生产设施因基础防渗不足通过裂隙污染地下水;
(5)废水汇集渠道防渗措施不足,而造成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由于评价区没有明显的地质裂缝、断层,地表水直接渗漏污染深层地下水的可能性很小。
7.3.2.4项目对地下水影响预测 根据类比其他污水处理设施及管道收集系统环评客户自,本项目发生泄漏情况后量较少,且本项目区域周围无水源地,距离超过了500m;
伍姓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也位于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方向,污水泄露不会对附近地下水及伍姓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造成不良影响。
7.3.2.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选址可行性 项目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应充分做好排污管道的防渗处理,杜绝污水渗漏,确保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衔接良好,严格用水管理,防止污水“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营运期环境管理建议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表7中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双人工衬层必须满足下列条件:a、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压实后的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厚度不小于0.5m;
b、上人工合成衬层可以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2.0mm;
c、下人工合成衬层可以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1.0mm。
(2)排水系统应实施雨水和治污区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在场区内设置的治污区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用明沟布设。排水管采用PE管或PCV管进行输送,防止随处溢流和下渗污染。
(3)各污水处置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污水污染地下水。
(4)应在污水处理站设置监控水井,用于定期观测地下水污染情况,本项目设置3座监控井,上游1座参照井,下游布设2座观测井。
因此,在完成上述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后,地下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且本项目不在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选址可行。
7.3.2.6水环境风险三级防控措施 为了做好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轻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应制定水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一旦掌握地下水环境污染征兆或发生地下水环境污染时,知情单位和个人要立即向当地政府或其水环境污染主管部门、责任单位报告有关情况。应急指挥部要根据预案要求,组织和指挥参与现场应急工作各部门的行动,组织专家组根据事件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调查原因,分析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步预防和防治措施,迅速控制或切断事件灾害链,对污水进行封闭、截流,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应急工作结束时,应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事件“放大效应”和次生、衍生灾害,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同时应加强管理,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
健全管理机制,对于可能发生泄漏的污染源进行认真排查、登记,建立健全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建立从设计、施工、试运行、生产操作以及检修过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设计水平、施工质量和运行操作等的正确实施。
一旦发现废水发生异常情况,必须按照应急预案马上采取紧急措施:
为了防止发生厂区内设备、设施故障,导致地下水发生异常,必须按照应急预案马上采取紧急措施:
(1)当发生地下水异常情况时,按照制订的地下水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公司,通知当地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附近的取水点、附近居民等地下水用户,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
(2)组织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事件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采取包括疏散、切断生产装置或设施等措施,防止事故的扩散、蔓延及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地下水污染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7.3.2.7结论 本项目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很小,且对污水处理设施底部均进行了硬化防渗处理,对地下水影响很小。
通过以上分析,本项目在做好环保要求的措施后,对评价区水环境影响很小。
7.4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主要噪声污染源为泵、风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为80~90 dB(A),主要噪声污染源强见表5-4。
为保证厂区营运期间的噪声得到有效的控制,应采取以下的噪声防治措施:
①为了减轻环境噪声,最重要的应从声源上控制,即选用先进的低噪声机械、设备、装置。
②对厂区上使用的各种噪声源设备进行防振、隔声、消声处理,通过治理,使这些设备对周围的噪声影响降低至规定的标准,加强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以减少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的噪声影响。
③加强厂区绿化,保证绿化率达到规定的标准。建议在厂区周围和进出厂道路以及厂区运输干道两侧,种植树木隔离带,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从源头、传播等环节进行了噪声的防治,只要建设单位认真落实上述噪声防治措施,本项目的产生的噪声可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
7.5固体废弃物 建设项目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方式见表7-17。
表7-17 本项目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方式 序号 固废名称 属性 产生工序 形态 处置方式 主要 成分 估算 产生量(t/a)1 废活性炭 一般固废 过滤工段 固态 资质单位回收-2 2 污泥 污泥浓缩 半固态 XXX市污水处理站 COD、NH3-N等 8 3 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 固态 环卫部门处置 1.1 从本项目产生的固废的处置情况来看,各类固废都得到了合理安全的处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但是评价仍要求建设单位对固废处置上不能随意处理,也不能乱堆乱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些固废的收集和储运,必须切实做好固废的分类工作,尽可能回收其中可以再利用的部分,切实按照本环评提出的方案进行处置。
7.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占地为规划用地,不新增占地。对大气和噪声的环境影响分析表明,本项目实施后,不会对厂周围的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其处理后的水全部回用,将改变目前污水处理站超标排放的现状,对局部地区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远大于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有利于当地发展的建设项目。
7.7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的相关规定,本工程属于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的其他,属于IV类项目,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7.8环境风险分析 1、风险评价目的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
2、最大可信事故 本企业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为废水非正常排放时,废水中污染因子超标排放至周围农田。
3、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关键设备应有备机,保证电源双回路供电;
(2)定期对排污口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事故状况,防止废水超标排放;
(3)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水量不稳状态时的应急措施,以缓解不利状态;
(4)加强电站管理,保证供电设施及线路正常运行。项目用电设计为双回路,可确保应急状态下电力供应;
(5)加强压力输水管线及进水泵站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建立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和操作责任制度,搞好员工培训,建立技术考核档案,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7)设置雨水排口切换装置,若发生废水外溢事故,应立即切断雨水外排口,将废水全部收集到调节池内,待事故结束后排入污水管网。
7.9清洁生产分析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实行有效的监控手段,严格执行我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
各种污染物均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或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要求。
7.10环境管理 建设单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已设置专门从事环境管理的机构,配备专职环保人员1名,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负责环保设施运营和厂界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环保培训,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
项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为保证环境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应制定部分环境管理制度,如污染处理设施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
(1)建立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检修、维护保养的作业规程和管理制度,将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一同纳入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范畴,落实责任人,建立管理台帐。避免擅自拆除或闲置现有的污染处理设施现象的发生,严禁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处理设施。
(2)建立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奖惩条例 公司建立并实施各级人员的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环境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设置环境保护奖惩条例,对爱护环保设施、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绩效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对环保观念淡薄,不按环保要求管理和操作,造成环保设施非正常损坏、发生污染事故以及浪费资源者予以相应的处罚。在公司内部形成注重环境管理,持续改进环境绩效的氛围。
7.11环境监测 1、排污口规范化 环保标志明显,排污口设置合理、排污去向合理,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量、便于公众监督管理,按照国家环保部(原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试行)》(环监〔1996〕463号)的规定,对各排污口设立相应的标志牌。
①污水(尾水)排放口 本项目排水系统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设计。设置污水(尾水)排放口1个,位于项目西侧,并设置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图形标牌,实行排污口立标管理。
②雨水排放口 本项目排水系统按“雨污分流”原则设计。设置雨水排放口1个,位于项目西侧,并设置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图形标牌,实行排污口立标管理。
③固定噪声源 固定噪声污染源对边界影响最大处设置环境噪声监测点,并在该处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厂界设置若干个环境噪声监测点和相应的标志牌。
④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 各种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堆放场所有防火、防扬散、防流失、防淋雨、防腐蚀、防渗漏或者其它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在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2、环境质量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涉水重点排污单位地表水每年丰、平、枯水期至少各监测一次;
涉气重点排污单位空气质量每半年至少监测一次;
涉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重点排污单位土壤、地下水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发生突发环境事故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的,或周边环境质量相关污染物超标的,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综上,本项目应进行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1)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建设单位应在厂区设置化验室,并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以掌握场区及周围地下水水质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应对地下水污染提供依据,确保建设项目的生产运行不会影响周围地下水环境,因此将场区内自备水井设置为监测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具体监测方案如下。
a监测点布设 场区内3座监控水井。
b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氨氮、挥发酚、氰化物、铁、锰、铅、砷、汞、镉、六价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K+、Na+、Ca2+、Mg2+、CO32-、HCO3-、Cl-、SO42-共29项。
c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一年一次。
将每次的监测数据及时进行统计、整理,并将每次的监测结果与相关标准及历史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地下水水质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确保场界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安全。
d地下水监测管理要求 为保证地下水监测有效、有序管理,须制定相关规定、明确职责,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1)管理措施 ①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的职责属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负责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工作。
②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负责地下水监测工作,按要求及时分析整理原始资料、监测报告的编写工作。
③建立地下水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与环境管理系统相联系。
(2)技术措施 ①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有关表格。
②在日常例行监测中,一旦发现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异常,应尽快核查数据,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并将核查过的监测数据通告安全环保部门,由专人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核实,并密切关注生产设施的运行情况,为防止地下水污染采取措施提供正确的依据。
应采取的措施为:了解全场区地下水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加大监测密度,如监测频率由每年一次临时加密为每天一次或更多,连续多天,分析变化动向。
③周期性地编写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2)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规定的监测频次,定期监测项目所在地土壤质量状况,土壤监测点位、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见表7-18。
表7-18 土壤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项目所在地 pH、汞、镉、铅、铜、镍、铬、锌、砷 每年一次(3)监测资料 每次监测都应有完整的记录。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统计,及时向各有关部门通报。并应做好监测资料的归档工作。
3、污染源日常监测 本项目和在建项目运营后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应在加强环境管理的同时,定期进行监测,以便及时了解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减轻环境污染,使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
(1)大气污染源监测 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规定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各种废气污染源进行日常例行监测,有关废气污染源监测点、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见表7-19。
表7-19 废气污染源监测 监测点位置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厂界(无组织废气)NH3、H2S、臭气浓度 1次/年,每两小时采样一次,共采集四次,取其最大测定值(2)地表水污染源监测 企业应根据排污口规范化设置要求,对污水排口的主要水污染物和雨水排放口水污染物进行监测,设置采样点,并在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有关废水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见表7-20。
表7-20 废水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监测点位置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备注 污水排口 流量、COD、NH 3-N、pH 每月一次,取样频率为至少每两小时一次,取24h混合样,以日均值计 排放口设置自动检测仪 TP、BOD 5、SS、石油类、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石油类、硫化物、色度、氰化物、氟化物、总氮、总铬、总铅、总镉、总汞、总砷、六价铬 / 雨水排口 pH、COD、BOD5、NH3-N、SS、TN、TP、石油类 /(3)噪声污染源监测 定期监测厂界四周噪声,监测频率为每季一次,并在噪声监测点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由建设单位进行监测。
(4)监测资料 每次监测都应有完整的记录。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统计,及时向各有关部门通报。并应做好监测资料的归档工作。
3、三同时验收监测 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方案建议见表7-21。
表7-21 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方案 监测点位置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备注 废气 厂界 NH3、H2S、臭气浓度 2天×3次/天 — 废水 污水排口 pH、COD、BOD5、NH3-N、SS、TN、TP、石油类 2天×4次/天 — 噪声 厂界 等效声级Leq(A)2天×4次/天 昼夜各2次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 — — — 营运期 — — — 水污染物 施工期 — — — 营运期 污水处理 排放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 — 噪声 施工期 — — — 营运期 噪声 基础减震、厂房隔声、消音、距离衰减 厂界达标 固体废物 施工期 — — — 营运期 一般固废 污泥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安全处置 危险废物 — 生活垃圾 — 其它 —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根据自然资源损失补偿和受损区域恢复原则,可采取一定的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以消减生态影响程度,减少环境损失,改善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根据长期的研究成果证明,绿化对改善区域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绿地具有放氧、吸毒、除尘、杀菌、减噪、防止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本项目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约为5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0%。建设项目主要环保措施见表8-1。
表8-1 主要“三同时”验收项目一览表 污染源 环境保护设施名称 投资估算(万元)预期效果 进度 废水 设备维护 501 达标排放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投产、同时投产使用 噪声 基础减震、厂房隔声 厂界达标 固废 一般固废库 安全处置 绿化 厂区绿化 符合管理要求 合计 501 占总投资的100% — 九、结论和建议 结论 1、项目概况 XXX市XX镇XXX村供水方式为集中供水,水源充足,能够满足生活用水需求。但村内目前无污水管网,污水直接倾倒于街巷,部分下渗或蒸发,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环境。为了改善该村水生态环境,提高内河防洪排涝能力,该村委员会拟投资501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根据其设计方案,设计日处理量为150 m3/d,且仅处理生活污水。
2、分析判定情况 (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建设项目为〔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21号令)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 “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2)选址与用地规划相符性分析 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项目用地不属于《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中禁止、限制用地类项目。
3、“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①生态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环评应将生态空间管控作为重要内容,规划区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在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中应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要求,提出相应对策措施。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需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服务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XXX市无相关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本项目所在区不在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以及其他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各类保护地。项目建设不违背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同时,根据XXX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项目区域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是通过截污、治污等工程保护伍姓湖湿地。项目区域生态经济区主要功能为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本项目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有关环评应落实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提出区域或者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建议以及优化区域或行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对策措施。项目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本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域环境质量一般,运营期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可以达到环境质量目标,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的原则。
③资源利用上线:
项目用水由当地的自来水部门供给,用电来自当地供电网,本项目的用水、用电不会对自来水厂和供电单位产生负担。本项目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符合用地规划。因此本项目不会超出资源利用上线。
④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本次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本项目属于〔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不在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范围内。本项目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减少了污染物的外排量,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结论 根据2018年XXX市环境质量公报和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及声环境质量状况均较好。
5、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根据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NH3出现最大占标率为0.77%,最大占标浓度0.001544mg/m3,H2S出现最大占标率为0.31%,最大占标浓度0.00003088mg/m3,对照表7-6的分级判据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全厂需设污水处理设施为执行边界的100m卫生防护距离。今后该防护距离内不再新建学校、医院、居住区等环境敏感项目。
(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是污水处理站工程,项目出水水质执行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
(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经预测,建设项目厂界各监测点昼间环境噪声贡献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附近敏感点居民处昼间噪声叠加值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无明显影响,不会发生扰民现象。
(4)营运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间的固废能得到合理的处置或综合利用,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5、污染防治措施达标分析 (1)营运期废气达标排放和污染控制 本项目拟将A2/O池进行加盖处置,废气无组织排放。
(2)营运期废水达标排放和污染控制 本项目是污水处理站工程,项目出水水质执行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表1中旱作标准。
(3)营运期噪声达标排放和污染控制 本项目主要噪声污染源为、风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为80~90 dB(A)。经预测,建设项目厂界各监测点昼间环境噪声贡献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附近敏感点昼间噪声叠加值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对周围声环境无明显影响,不会发生扰民现象。
(4)营运期固废达标排放和污染控制 本项目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有污泥和废活性炭,其产生量为10t/a,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6、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建设项目拟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对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及污染物的产生量进行控制,固废能得到合理的处置或综合利用,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要求。
7、总量控制 根据分析,本项目建成后日处理量150m3/d,本项目不申请总量控制指标。固体废弃物可实现零排放。
8、环境影响报告表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及环境规划。项目具有较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合理、有效。废气、废水、噪声及固废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和安全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环保投资可基本满足污染控制需要,如能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并持之以恒加以管理,可控制环境污染,确保当地的环境质量不会因本项目的运营而下降。从环保角度来看,本项目在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1)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务必认真落实本项目的各项治理措施,确保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2)为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环境,厂方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清洁生产,从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全方位着手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建议公司加强各种环保处理设施的维修、保养及管理,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4)及时检修维护机械设备,切实做好噪声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将噪声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5)切实做好职工卫生防护,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6)项目竣工后,需通过环保部门的合格验收,项目方可投入正常生产。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注 释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的附表、附图、附件:
附表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四邻关系图 附图3平面图 附图4地表水系图 附图5本项目与五姓湖关系图 附图6XXX市生态功能区划图 附图7XXX市生态经济区划图 附图8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 附图9水文地质图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请示文件 附件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附件4土地说明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声影响专项评价 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 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 7、辐射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申报材料:
(一)要求对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核准的书面申请;
(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4份,电子稿1份),同时应提交以下材料(报告书、表已经包括的除外):
(1)有关部门立项依据和项目业主单位的营业执照缩印件;
(2)报告书编制单位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缩印件;
(3)现场海洋环境调查监测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或海洋专项计
量认证证书以及证明本单位提供调查监测资料的文件;
(4)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登记表;
(5)报告书的专家组评审意见或技术评估报告;
(6)报批稿修改说明和需评审会专家组长复核的复核意见表;
(7)项目周边敏感点协调意见;
(8)项目跟踪监测、监理协议;
(9)有关生态补偿的承诺文件和补偿协议;
(10)当地海洋管理部门的初审意见及其他相关材料
(重大工程公众意见);
(公示简本)
阿戛捡材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建设地点位于水城县阿戛乡,矿井设计可采储量600.41万t,服务年限14.3a。目前本项目环评报告书已由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该报告书简本现已在本网公示,供关心本项目建设的公众参阅。
如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项目的建设或相关环境问题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或书信等将您对本报告书简本及环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告知我们。
评价单位: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100081 公告有效期限:本公告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水城县阿戛捡材沟煤矿30万t/a(整合)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 建设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水城县阿戛捡材沟煤矿30万t/a(整合)项目 2)建设单位:水城县阿戛捡材沟煤矿 3)建设地点:贵州省水城县阿戛乡马场村 4)建设性质:整合 5)建设规模:30万t/a 6)服务年限:14.3a 7)总投资:9574.64万元,吨煤投资319.15元。
1.2 工程简况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号),捡材沟煤矿为水城县整合矿井之一,由原捡材沟煤矿(6万t/a)和原腾飞煤矿(3万t/a)整合而成。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后因马场煤矿主平硐设计位置在捡材沟煤矿矿权范围内,经马场煤矿与捡材沟煤矿双方协商,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批准(黔国土资矿管函[2009]439号),对矿区范围进行了调整,并且根据贵州省煤矿整合、技改和调整布局工作进度第二十七次调度会议精神,将矿井生产规模变更为30万t/a。矿区范围调整为1.1156km2,矿井开采设计可采储量为600.41万t,服务年限为14.3a。项目总投资9574.64万元,其中环保工程投资372.57万元,占矿井建设总投资的3.89%。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布置有主平硐、副平硐、回风平硐三个井筒。变更设计利用15万t/a时改造完成的副平硐和新建完成的主平硐、回风平硐和风井场地,后期开采四、五采区时在工业场地内新建后期回风斜井(位于工业场地内)。根据矿井划定开采标高、煤层的赋存条件及矿井开拓布置,设计全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开采,一水平标高为+1300m,二水平标高为+1000m。全井田划分为五个采区开采,一水平标高为+1300m,标高+1300m以上的中煤组为一采区,标高+1300m以上的上煤组为二采区,标高+1300m以下的中煤组为三采区;二水平标高为+1100m,标高+1100m以上的下煤组为四采区,标高+1100m以下的下煤
组为五采区。矿井分为五个采区开采,采区开采顺序为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五采区。先开采中煤组,首采K17煤层,作为保护层进行开采,然后依次开采K22、K24a及以下煤层;上煤组1层煤,单独开采;下煤组2层煤,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开采。矿井投产初期,首采区布置在中煤组+1300m标高以上,联合布置,区段下行式开采,首采工作面布置在K17煤层。
工业场地配套地面生产系统及行政福利设施等,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位于工业场地北部。矿井生产的原煤主要销往水城县恒泰选煤有限公司进行洗选后销售。煤矸石销往水城县明鑫砖厂制砖。
矿井生产用水来自处理后的矿井水;生活用水取自工业场地西面约300m处的Q2泉点泉水;本矿不考虑设置燃煤锅炉,拟设置空气能热水器对全矿进行供热;设计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本矿建井期间双回路电源已形成,矿井一回路来自35kV蟠龙变电站10kV母线,另一回路来自110kV米箩变电站10kV母线,(后期将分别引自岩脚田开关站不同母线段)。
通过污染物排放核算,项目建成后最终排放废水695.69m3/d,受纳水体为百车河;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储煤场、矸石堆场、原煤装车点、装卸点、煤炭运输道路产生的粉尘等;主要噪声有矿井通风机噪声、坑木加工房噪声、机修车间噪声、空压机站噪声、瓦斯抽放站噪声、交通运输车辆噪声以及泵类产生的噪声等;主要固体废物有煤矸石、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等。环境质量现状
2.1 生态环境
(1)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住宅用地4种类型,并以耕地和林地为主,目前整个评价区内生态系统较稳定。
(2)评价区属赫章水城高原山地常绿栎林云南松林及核桃林小区,受人类活动严重干扰破坏,原生植被早已无存,被次生植被(灌木林、灌草丛等)和人工植被(农田植被、人工林等)所代替。
(3)评价区内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黄棕壤和石灰土等。
(4)评价区为轻度侵蚀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中、强度侵蚀区多发生坡耕地地区。
本评价区为典型的农业与林地生态环境,区内生态系统由于受人类活动长期影响,在依赖于自然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是一种半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目前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环境质量整体尚好。区域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相对较大,但具有一定的自然生产能力和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评价要求在受到外来干扰后,要进行人工加以强化保护和恢复。
2.2 地表水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在矿井污废水受纳水体百车河上共设置4个监测断面,W1、W2及W3断面的石油类浓度出现超标现象,各监测断面其余监测因子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除石油类外其余因子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表水W1、W2及W3断面的石油类浓度出现超标的原因主要为该区域煤矿多数处于建设期,地面机械加工废水以及井巷废水含有大量石油类,未经规范处理直接外排进入百车河。
2.3 地下水
地下水现状监测资料评价结果表明,监测除大肠杆菌群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大肠杆菌群超标主要由于项目区域农业灌溉造成的农业污染,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2.4 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矿区附近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
2.5 声环境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本矿井场地周边环境噪声现状值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声环境敏感点环境噪声现状值达到2类区标准要求。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1 地表沉陷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沉陷预测 采用由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开采沉陷预测软件MSPS”对本矿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预测,全井田开采后最大下沉值将达到13.138m,地表移动变形影响范围约135.37hm2。以贵州同类矿井多年开采沉陷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为基础,预计本矿井开采后造成的地表沉陷表现形式主要是出现地表裂缝、局部塌陷、崩塌和滑坡等现象,不会形成大面积明显的下沉盆地,地表也不会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区。
地表沉陷对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局限在采空区边界上方的局部区域范围内。由于本井田地处山区,属高原低中山地貌,相对高差大,平地较少。全井田开采后引起的下沉约13.138m,相对于地表本身的落差要小得多。全采区开采对局部地表形态和地形标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对地表的地形地貌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原来的地貌单元类型。
根据首采区和全井田开采后地表下沉等值线分布图5-4和图5-5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7个居民点:石桥边、营上组、雷打树、马场、杨家冲、通仲寨及包家寨。其中石桥边、雷打树及营上组位于矿区内及边缘,少数居民房屋受到III~Ⅳ破坏,需采取搬迁安置措施,石桥边、雷打树及营上组部分居民房屋受到I~Ⅱ破坏,评价要求对以上居民点房屋加强观测,必要时维修加固,此外,部分石桥边、雷打树及营上组居民与马场、杨家冲、通仲寨及包家寨居民点均位于矿区外,远离矿井开采及影响区域,基本不会受到煤矿开采沉陷影响。由于井下开采的不确定因素,环评要求加强对边界煤柱附近居民房屋的观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捡材沟煤矿总占地面积为3.966hm2。其中利用原场地0.14hm2,其余全部为新增占地。其中,工业场地(1.37hm2)中新增占地中旱地0.91hm2,草地0.32hm2;风井场地全部为新增占地,其中0.15hm2为水田,0.45hm2为旱地,0.06hm2为草地;排矸场和附属系统区主要占地类型为耕地和草地等,捡材沟煤矿的建设对整个评价区的耕地影响很小。建设占地减少的植被面积较小,对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不会因矿井建设占地使物种减少,也不会使矿区植物群落的种类发生变化或造成某一种植物种的消失。捡材沟煤矿煤层开采引起的地面倾斜较小,地表裂缝也主要产生在开采边界的局部区域,且裂缝也较小,对地表耕地上的植物及产量影响也相对较小。矿井全井田开采后,沉陷土地总面积为135.37hm2,全井田开采后受中度破坏的耕地可以通过土地复垦来维持其原有的生产力。全井田开采后受重度破坏的耕地应由业主进行经济补偿。
煤矿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将对井田范围内的林木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及时填充地表裂缝后,对其影响不大。对受轻度和中度影响的林地进行必要的整治和生态恢复,基本能够迅速恢复其原有生产力;但对受重度破坏的林地,建设单位则需根据《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评价区植被以农田植被和林地植被为主,其中农田植被占有整个土地面积的比例为44.60%,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井田范围内没有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未发现有其栖息地和繁衍地。矿井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也不会像平原地区那样出现大面积的沉陷盆地和大面积的积水区域。基本不会改变井田范围内原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3.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生产运营期污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百车河W2断面的SS、石油类浓度有小幅度下降(0.61%~1.00%),COD、Fe、Mn和NH3-N浓度有小幅度上升(0.37%~3.37%);W3断面的SS浓度有小幅度下降(0.28%)、COD、Fe、Mn和NH3-N浓度有小幅度上升(0.54%~3.49%),石油类浓度基本不变;W4断面除NH3-N和石油类浓度基本未变外,其他各项预测因子的预测浓度均有小幅度上升(0.15%~5.80%)。除W2、W3断面石油类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外,其余各预测断面各因子的预测浓度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由于W2、W3断面由于区域内其他煤矿施工污废水未经处理便排放,造成石油类本底值已超过标准要求,经处理达标后的本矿井污废水排入百车河后,可将百车河中石油类浓度降低,对降低该段河流石油类污染有一定成效,对百车河水质有所改善,到W4断面时矿井正常达标排水情况下,百车河各项污染物指标已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此外,评价要求矿井生产废水特别是机修车间等含油废水必须收集后进入生活污水处
理站经隔油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在采取以上措施后,矿井污废水排放对百车河水质影响较小,不会因为矿井污废水排放而改变百车河的水质类别。
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未经处理的矿井水及生活生产废水排入百车河后,W2断面COD及石油类指标预测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W3、W4断面石油类预测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由此可见捡材沟矿井水和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百车河造成较大影响,使河水水质恶化,百车河中W2、W3断面原已超标的石油类预测浓度超标更严重。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及监测管理力度,从根本上防止污废水处理系统事故性外排对当地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3.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从煤炭开采导水裂隙带总体导水状况来看,本矿井一般情况下煤矿开采对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以上含水层影响较小,矿井开采主要造成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和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水位发生变化,未来矿井开采排水造成的最大水位降深为420m。
井下防尘及消防用水全部取自处理后的矿井水,提高了矿井水利用率,以减少对水资源的进一步攫取,不会造成矿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污废水经处理后,要求尽可能回用,排放污废水水质达标,本矿排水基本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水质。
3.4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地平均风速较低(2.5m/s),降雨量较充沛,相对湿度较大,厂址地面风速大于5m/s的频率较小,储煤场和矸石堆放场起尘几率小。干燥季节对煤矸石堆置场和储煤场采取喷雾洒水防尘措施,可有效控制扬尘,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要求,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在采取降低装煤落差、设喷雾洒水装置后,原煤装车过程产生的装车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本项目运输道路为水泥路面,预计完成后车流量增加100~110辆次/天,并进行不定期洒水,可把运输扬尘的影响减小到可接受的程度。
本矿不考虑设置燃煤锅炉,设计工业场地采暖供热系统前期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供热,待瓦期抽放稳定,瓦斯发电站建成投产后,利用瓦斯发电余热供
热。
3.5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矿井在按设计及环评的要求采取降噪措施后,厂界噪声能达标排放;工业场地前、后期及风井场地各厂界噪声昼夜间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矿井采取降噪措施后厂界外噪声敏感点石桥边居民点昼夜间噪声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各场地生产设备噪声对其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3.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煤矸石经轨道运输分层卸载、压实,排矸场周围进行绿化,减少矸石堆随风起尘;同时在排矸场内设排水涵洞,排矸场外设置排水沟,排矸场周边设雨水收集系统。类比浸出试验表明煤矸石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淋溶水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后期将煤矸石用于制砖。
矿井水处理站煤泥掺入原煤外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生活垃圾定期运至外运至当地环卫部门制定地点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国家政策、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可行性分析
4.1 与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水城县阿戛捡材沟煤矿(整合)由原阿戛乡捡材沟煤矿和原腾飞煤矿整合而成,设计建设规模为30万t/a,符合产生政策的规定。
矿井评价范围、工业场地占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点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业场地选址不属于水城县城市规划区,矿井建设符合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本矿井设计可采煤层中K1a、K17、K109a、K110a号煤层硫含量大于3%,但采用《煤炭质量分级》硫份分级(GB/T15224.2-2010)中折算方法参照基准发热量对以上煤层实测的硫含量进行折算后,低于3%。矿井原煤主要销往水城县恒泰选煤有限公司进行洗选后销售,能够满足用户和国家有关环保政策的要求;同时,矿井建设也有利于提高地方煤矿的科技含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能力,促进地方煤矿的整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矿井建设符合《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贵州省煤炭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均采用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其中,噪声在采取防治措施后预计可达标排放,矿井水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复用,同时,环评还要求业主必须开展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对沉陷区破坏的土地,环评制定了土地复垦和生态综合治理规划,要求土地复垦率达到98%,各项指标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做到了与当地环境保护规划协调一致。
4.2 选址可行性分析
(1)工业场地:矿井工业场地距离百车河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最近距离为60m,不在该示范区范围内,此外工业场地也不在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保护区内;区内生态环境为农业生态环境,工业场地占地面积为1.37hm2,利用部分原有占地(0.14hm2),新增占地主要为旱地和草地。业主应通过耕地的占补平衡,或缴纳耕地开垦费等措施解决新增占地问题,并优先安排土地被占用农户的就业,尽量减小占地对农户的影响后,工业场地占地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小。矿井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排放受纳水体百车河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在采取污废水处理措施后达标排放,矿井污废水对百车河影响较小;拟选工业场地位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拟选场址属农村地区,声环境执行2类标准,工业场地北侧20m为石桥边居民点,在采取了相应的降噪措施和防尘措施后预计矿井生产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对人居环境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在保障耕地的占补平衡,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污染治理措施后,本矿井工业场地选址基本可行。
(2)风井场地:风井场地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文物古迹、百车河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等保护区内,风井场地距离百车河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360m。占地均未占用基本农田。环境功能区划为:环境空气二类区,声环境2类区。风井场地西北部60m有石桥边居民分布,通风机距离居民点较近,根据专题分析预测结果,在采取通风机、瓦斯泵房的降噪措施、绿化降噪和按要求修建风井场地围墙等措施后,并且根据地表沉陷预测结果,风井场
地周边200m范围内的石桥边居民点采取搬迁措施后,风井场地通风机等高噪声源对附近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较小。在沉陷影响搬迁前,通风机需密闭,并安装消声器,采用扩散塔排放,风机口需向上,不能朝向居民点,采取该措施后,对居民点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在采取农用地补偿措施及相应的降噪措施后,风井场地选址基本可行。
(3)炸药库:矿井已建炸药库一座,库址位于工业场地西南侧约170m,风井场地东南侧65m处,占地面积260m2,炸药库存储量为炸药2.0t,雷管1万发。该库址为当地公安部门指定修建,环评不再分析其选址合理性;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炸药库存量为5t以下,其安全允许距离的基准为300m,库址东南侧约180m为营上组居民点,西北侧240m为石桥边居民点,库址与各场地及居民点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爆破安全规程》要求,环评要求炸药库另行选址建设,并另行履行相关环评手续。
(4)排矸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在采取严格的防洪排洪措施、防止溃坝风险防范等措施后,排矸场的选址基本可行。从另一方面而言,建设单位应积极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减少矸石堆存量来减少排矸场环境风险。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5.1 资源综合利用
(1)瓦斯利用:捡材沟煤矿属高瓦斯矿井,在风井场地内处设置瓦斯抽放站。瓦斯抽放纯量25.32m3/min,年瓦斯抽放纯量为1.33×107m3/a。矿井考虑用于发电。目前考虑建设总容量为10×500kW瓦斯发电站。
(2)煤矸石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有发电、制砖、生产水泥、复垦、回填采空区和筑路等。根据煤矸石工业成分分析,建议捡材沟煤矿所产煤矸石用于制砖。
5.2 清洁生产
矿井生产规模为30万t/a,矿井采用高档普采工艺。本矿机械化掘进、原煤入洗率、矿井生产电耗、水耗、土地资源占用、废物回收利用等指标,均处于三级水平以下,由此也说明矿井在掘进工艺、能耗、物耗和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环评建议矿方在今后生产过程中,按照开采方案设计要求采用机械开采,原煤运往洗煤厂销售,提高原煤入洗率,根据生产实际尽量降低物耗、能耗,努力提高煤矿矿井水(最大限度回用,复用率已达到54.93%)和煤矸石(制砖)等综合利用率,节约用地,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管理体系,总体来说,本项目在采取机械化开采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后,基本上能满足清洁生产三级水平。
5.3 总量控制
本项目矿井水排水水质满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生活污水排水水质满足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储煤场、矸石堆场、原煤装车点、运输道路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排放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要求;煤矸石外运制砖,煤泥、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和生活垃圾定期运至外运至当地环卫部门制定地点处置,均符合相关要求,“三废”排放完全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评价确定本工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排放COD:4.76t/a,NH3-N:0.71t/a。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6.1 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措施
(1)沉陷区内村民搬迁与安置
根据评价区居民分布及受影响情况特点,评价采取就近安置方式,对矿井搬迁居民点采取一次性搬迁安置计划。首采区内受沉陷影响III~Ⅳ级破坏的石桥边4户、营上组2户、雷打树3户共9户分别后靠安置于井田外石桥边、营上组及雷打树居民点。
(2)沉陷区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
矿区地处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特点,沉陷区土地复垦应以人工复垦为主,机械为辅,耕地以工程复垦为主,山林、植被以生态恢复为主,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根据本矿土地破坏类型选择如下复垦工艺:
①轻度破坏:可由业主补偿少部分资金由土地使用者自己整修恢复使用;山林、植被则自然恢复,恢复到原土地使用状态。
②中度破坏:主要是针对被破坏的旱地和林地。对耕地中裂缝较小、坡坎高差及局部塌陷坑在1.0m以内的,人工就近取土石直接填堵、整平土地,恢复原有土地耕种即可;对耕地中裂缝较大,坡坎高差及局部塌陷坑大于1.0m以上的,交通不便处则以人工复垦为主;交通方便处可采取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工艺,沿地形等高线修筑成梯田,并略向内倾以拦水保墒,土地利用时可布局成农林(果)相间,以利水土保持。
对林地中裂缝较小、坡坎高差及局部塌陷坑在1.0m以内的,对受损的树木,及时扶正树体,就近取土填堵,平整林地,保证正常生长即可;对林地中裂缝较大,坡坎高差及局部塌陷坑大于1.0m以上的,可沿等高线将林地整成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或鱼鳞坑,选择适宜的树种,及时再植,以快速恢复植被及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重度破坏:在采动影响活动期内,对可能产生崩塌或滑坡处可沿边缘做排水沟,减少降水进入崩塌或滑坡体内,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减缓崩塌或滑坡体的加剧。采动影响停止并稳定后,对崩塌或滑坡体进行以植物护坡为主、工程护坡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6.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水资源利用
本矿建设矿井水处理站处理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334.64m3/d,矿井已建一座处理规模为720m3/d的井下水处理站对矿井水进行处理,采用调节池+一体化净化器(石英砂滤料)+煤泥干化处理工艺,矿井水Fe浓度超过《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Mn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环评对设计工艺进行优化,需增加除Fe、Mn工艺,并且为最大限度的提高矿井水内部复用率,环评还要求增设深度处理装置(活性炭吸附)回用于生活非饮用水,评价提出矿井水处理改进工艺为“中和调节+一体化净化器(锰砂滤料)+煤泥压滤+部分消毒和深度处理复用的处理工艺,矿井水经处理后复用于矿井井下防尘洒水、地面生产系统防尘洒水、瓦斯抽放站冷却补充水、工业场地、道路防尘洒水及绿化用水,同时部分深度处理作为生活非饮用水,复用水量为733.06m3/d,矿井水复用率为54.93%,达标排放量为601.58m3/d。
工业场地生产活污废水产生量为94.11m3/d,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SS、COD等。工业场地已建一座处理规模为96m3/d的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1(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至百车河。
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工艺合理、可行,处理后水质符合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环评建议进一步优化和落实矿井水利用途径,提高矿井水回用率。
6.3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储煤场采用喷雾洒水,扬尘对环境影响较小,干旱天气矸石堆场周围设洒水装置抑制扬尘。降低装载高度,控制装载量,在装载点设喷雾洒水装置抑制扬尘。运煤汽车限载限速,装满物料后加盖篷布;派专人负责定期清扫,保持路面无积灰;干旱天气,道路每天洒水4~5次。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本项目产生的扬尘,且技术、经济可行。
6.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场地合理布置,选用高效低噪设备,分别对坑木加工房、机修车间、泵类、空压机站、通风机房、瓦斯抽放站等高噪声源采取了设置隔声门窗等措施;运输道路采取白天运输10小时,夜间不运输的措施,并严禁经过村寨时鸣笛。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工业场噪声,且措施技术、经济可行。
6.5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矸石经副平硐排出后,堆放在矸石堆置场。矸石堆场设置淋溶水池对淋溶水进行沉淀,干旱少雨季节采取喷雾洒水防尘的措施。后期将矸石用于制砖,矿井水处理站煤泥掺入原煤外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和生活污泥外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采取以上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且措施从技术、经济上分析是可行的。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是瓦斯利用设施爆炸、污水事故排放以及排矸场拦渣坝溃坝的风险。
污水事故排放主要是矿井最大涌水、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非正常运行。
拦矸坝溃坝风险源项主要是洪水,因此,其风险减缓措施首先应修筑截排水沟和排水涵洞。拦矸坝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的建设,并保证施工质量。
在排矸场的上游设截洪沟,两侧设排水沟,底部设排水涵洞,下游挡矸坝下方设淋溶水池,运行期保证排截洪沟、排水沟和排水涵洞畅通,以减少洪水对煤矸石堆的冲刷。排矸场截洪沟必须按暴雨重现期为50年进行校核。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采取了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废”和噪声排放水平较低,对环境影响很小。但采煤沉陷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效益指数为1.11,在环境经济上可行。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团体和个人均支持捡材沟煤矿的建设;针对受调查个人和团体关心的问题,评价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与建设单位进行了沟通,业主也已作出相关承诺,以确保矿井建设投产得以顺利进行,避免扰民纠纷。综合评价结论
捡材沟煤矿(整合)的建设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矿井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矿井的建设是及时和必要的。
捡材沟煤矿(整合)项目的组成、布局、规模、工艺合理可行,环评要求炸药库另行选址建设,并另行履行相关环评手续,地面其他场地选址基本可行。本项目公众支持率高,矿井水、瓦斯、煤矸石等均按要求进行综合利用和合理处置,沉陷区制定了生态综合治理规划,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均较小。环评和设计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在贵州其他矿区均有成功实例,实践证明是可行和可靠的。因此,只要严格执行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就可将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同时还可带动地方的生态建设。
我国于2003年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在这部法规中,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有很详细的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是针对在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 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并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估) , 然后对此制定方案或者策略来将恶劣的环境影响降低或者提前预防, 使用范围是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有三十多年的发展, 其演变过程是由建设项目转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从它的作用、目的和程序上来讲,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用来评价规划环境效应, 并且提出多个方案以供选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是有组织, 有系统和全面的过程。将评价而获得的结论运用于指定规划中或者是提出单独的报告, 为了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中的实施, 需要将所得的成果用决策加以体现。均遵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又存在必然的联系。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差异
2.1 评价对象方面的不同
单个建设项目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的有针对性的对象, 在建设项目执行中, 所建项目地址的择取、施工技术与管理、在建生产过程环境保护措施、污染控制与治理等这些方面, 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 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然后做出一定程度费预测, 进而制定出预防措施或者是对策, 这就是其评价的意义。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针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区以上市级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对土地使用规划, 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等这些进行组织编制时, 需要提前做好一项工作, 那就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方面的不同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其分类管理和建设项目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该文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两大类: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指导性规划编写关于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和其他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2.3 环境影响评价责任主体方面的不同
项目建设方必须委托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写, 并且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单位一定要具有相应的登记别类, 这些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通常要满足的要求。其中, 编制环境评价单位要对其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承担责任。
所有编制的文件要遵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进行编制, 包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篇章、说明或者是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这些文件的编制是由规划编制机关或者是组织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技术机构编制。其中, 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是由规划编制机关承担起相关责任。
规划编制的相关机关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主体。在现有的法律条文中, 针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并没有硬性规定, 即必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这一要求。
2.4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内容侧重方面的不同
就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这个角度, 下面我们根据当下的一些资料和法律条文, 做简要的内容梳理, 发现其差异。
首先, 让我们先来看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建设项目的总体描述;对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的大体描述;分析、预测、评估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一切可能会造成的影响;针对建设项目环境采取有效的有技术性的保护措施并对其进行经济论证;分析因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原因;对建设项目中环境监测方面提出操作性强的建议;总结并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此同时,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关于设计水土保持方面的部分, 需要有专门介绍。
其次, 我们来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根据现有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对环境影响评估需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规划和预测:第一, 对可能造成整体性影响的局部区域及生态系统实行相关规划;第二, 对环境和人群的健康具有潜在威胁的影响实行相关规划;第三, 根据具体项目的规划所造成的效益 (经济、社会效和环境效益) 的影响以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是不管是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声明或规划章节, 都需要对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 (评估) , 并提出应对对策或者是可行性强的措施, 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的影响, 同时,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专项策划书要评价并且进行必要的明确结论。
综上两个方面内容上的陈述, 我们可以发现, 项目环境评价的对象一般是单个建设项目, 环境评价工作相对较为简单。规划环评的对象是一个区域, 相对较为复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侧重对规划的总体目标、整体布局进行分析, 对规划所在区域的资源、能源承载能力及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分析, 并最终对规划提出替代或规划调整的建议。
2.5 介入时期方面的不同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介入时比较晚, 这是因为其就某个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是受到最初决策制约的, 评价后所能提出的措施也只能是缓解措施, 针对解决的环境问题是局部的问题, 不可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与之相反地,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不同了, 一开始就介入, 其是从发展规划的角度来制定相关措施, 统揽全局, 为了彻底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就需要做出高效率的调整, 然后结合具体条件, 设计出最佳解决环境问题方案。
2.6 审查主体方面的不同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存在两中情况, 一是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不存在时, 按照国务院的规划, 这时建设单位就可以直接将其报给具有审批权限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二是当建设项目具有主管部门的时候, 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人员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是环境影响报告表做初步审核, 通过之后, 再将其文件报给具有审批资格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最后审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查批阅就有所不同, 其审查则是需要由特殊部门或者是专业人士来进行的, 具体来说, 这个特殊部门时指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这是一个可以有效审查的方案, 另外一个就是专业人士, 即由专家和由相关部门代表参与的组成的审阅小组, 其最终审查的结果是有效的, 但需要提交书面审查意见。这些审查意见和规划环境影响报告是审批专项规划草案通过与否的重要依据, 也是未来针对解决环境问题做出对策的重要凭据。
最终审批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文件审核是有级别之分的, 然而,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不存在这样的现象, 它是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形成组织进行审查的, 在审查之后要做出书面的审查意见报告, 以此作为审核规划的一个依据。
3 结语
综上所述, 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对象方面的不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方面的不同、环境影响评价责任主体方面的不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内容侧重方面的不同、介入时期方面的不同、审查主体方面的不同等六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虽说有各种差异, 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这两者总体评价目的相同, 从整体与局部的角度来讲, 两者之间存在局部服从整体的关系, 其得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有关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对其进行分析并发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两者存在的差异, 通过这些差异进而可以找出相同处, 使得两者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互协同。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差异
参考文献
[1]包存宽, 陆雍森, 尚金城, 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王尧.浅谈如何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四川环境, 2012, 02.
[3]冯江, 张妍, 尚金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比较[J].云南环境科学, 2001, 20 (增刊) :120-123.
【关键词】制度环境;财务报告;企业投资
财务报告作为一种书面文件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能够将企业经营成果有效反映出来,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比如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均能够作为财务报告的一部分,有这些财务报告作保障,企业在投资方面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倘若企业存在虚假信息、谎报财务报告等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便会使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大大降低。对于财务报告质量来说,主要的降低致因体现在文化教育环境的差异、法律制度环境的不完善及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均衡等方面。鉴于此,本课题对“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一、制度环境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性分析
对于制度环境而言,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发展及生产等方面的环境。与此同时,制度环境也涵盖了不同环境下的一些文化、价值观念及制度等。不管是何种企业,均不离开社会的作用,企业只有在社会环境下才能够进行有效地经营及管理。换而言之,对于企业当中的财务报告来说,也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才能够使其开展更具流畅性及有效性。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教育环境对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在企业中,企业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如果企业文化能够充分融入到企业当中,并且产生积极作用。那么这个企业在运营方面就会体现出科学且先进的特点,进一步在完善财务报告的形式及制度的基础上,便能够让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信息更具可靠性及真实性,最终便能够使财务报告的质量大大提升。反之,倘若企业文化落实不到位,员工工作散漫、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随处可见,那么在财务报告方面也会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财务报表失真、虚假信息存在等,这样便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报告的质量。
2.法律制度环境对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对于国家而言,在经济法律法规方面进行构建及完善,能够使企业经济行为更具规范性,从而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供保障依据。比如现状下我国所颁布的《审计法》、《企业所得税法》及《公司法》等,便为企业财务报告的完善提供了依据,进一步使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机。如果国家法律法规不具健全性,便会使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大大降低。
3.政治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这几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稳健增长的背景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比如,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及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便让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所有权很好地分离开来。如此一来,企业便不再受到行政的巨大束缚,从而实现了自主经营及发展,最终也使企业当中财务报告更具完善性。现状下,在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使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大大提高,这样有助于财务报告质量的提升。
二、财务报告质量与企业投资者保护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性分析
基于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运营状况层面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通常不是属于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可以出现各类问题,比如导致企业当中的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和企业有关利用人员对企业信息掌控不具全面性及对称性。进一步便使企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也可以致使企业外部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产生代理权方面的矛盾冲突。
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广泛应用企业财务报告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如果企业的财务报告具备透明度高及质量优良的特点时,便可以使企业相关利益者更加全面地对企业的各类信息进行连接。如此一来,不但使企业在投资者心中的信誉度增加,而且还是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在使企业融资效率提升的前提下,便使投资不足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避免。另外,在财务报告有效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使企业外部股东采取及时的应对策略,以此为防范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不正当行为提供了巨大保障。对于财务报告来说,质量高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债权人与企业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使企业投资不足等问题实现有效规避。通过上述分析,认识到在企业投资金额不充裕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则企业的总投资额也会相应增高。反之。在企业投资金额充裕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质量越高,则企业的总投资额便会相应降低。
三、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探究
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需要结合两种影像学说进行分析,即为互补学说与替代学说。在认识到企业投资会受到不同制度环境下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有效提升的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具体内容如下:
1.两种影响学说分析
一方面,对于互补学说而言,具体内容表现为:在法律制度环境相对完善、市场秩序环境相应规范、市场经济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前提下,对法律制度合理科学地利用,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真实性得到提升。充分实现上述要求后,那么企业投资者的权益便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
另一方面,对于替代学说而言,具体内容表现为:在法律制度较差、市场秩序不具规范性、市场经济化程度偏低的前提下,那么相关法律制度便无法使企业投资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此时便可以利用企业的财务报告将法律制度替代,从而为投资者权益起到保障作用。
对于上述两种学说,有的学者表示互补学说更具说服力,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并且拥有质量高的财务报告的情况下,便能够使企业投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企业投资不足及过甚等情况实现有效避免。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表明替代学说更具说服力,在法律制度不具完善性的条件下,如果企业财务报告质量高,便能够为弱势投资者权益的保障提供依据。
2.使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得到提升的有效策略
结合上述两种学说,虽然各自观点有所差异,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对于企业投资者的权益,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是极其关键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要想使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对财务报告方式进行改进。目前,部分企业的财务报告方式还较为传统,企业财会人员在对财务报告进行编制时,主要的形式为表格,因为过程过于简单,因此使其有效率大大降低,从而对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受到严重。所以,便需要对财务报告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财务报告编制得到有效促进,进一步使其准确性及时效性得到有效提升,最终使财务报告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对财务报告内容进行完善。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层次进行调整,对企业财务报告要素的计量属性进行改进,再对企业财务报告要素进行扩充,这样便能够使财务报告的内容更具完善性,进一步为财务报告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
(3)对财务报告体系进一步规范。对于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规范,需要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以此同时借鉴国外丰富经验,在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财务报告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调整及改善,比如对财务报告的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又比如对分部信息的披露财务有效的规范措施等。相信如此,财务报告体系将更具规范性,进一步使财务报告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企业当中财务报告的质量会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在企业拥有高质量的财务报告的情况下,那么企业投资者的权益便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基于具有差异化的制度环境下,也会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要想使企业投资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便需要对制度环境进行分析及掌控,进一步财务有效措施使财务报告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如此一来,便能够为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利.杨苗.不同制度环境下公司治理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13,12:28-34.
[2]陈汉文.周中胜.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J].南开管理评论,2014,03:10-11.
[3]徐玉德.李挺伟.洪金明.制度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债务融资约束——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1,05:51-57.
[4]李万福.林斌.宋璐.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效率促进还是抑制?[J].管理世界,2011,02:81-99.
[5]姚曦.杨兴全.市场化进程、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04:77-8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推荐阅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研究11-10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11-06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06-03
凤阳火力发电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05-25
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情况报告10-14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自查报告06-15
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10-02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