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管理制度

2022-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充满活力和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工作的底线要求。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介入手术室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介入手术室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

【摘要】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性治疗,通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变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具有不需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介入手术室是进行介入诊断治疗的场所,承担着介入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质量,介入手术的成功与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有密切联系。本文针对介入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介入手术室的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研究进展

[

Research Progress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Inter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WEI Qing-xu(Nanni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023, China)

[

[Key words] Inter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Quality of care; research progress

介入治療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切口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变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1]。介入治疗的优点:①具有不需开刀,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切口就可以完成治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创伤小、疗效显著、身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②大部分患者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在现代影像设备(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下,精确地进行实时疗效评估,用药量小、副作用小,有效的降低麻醉风险;③适应症广而无绝对禁忌症,对不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及危重患者,都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获得很好效果[2-3]。目前,介入治疗已应用于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肿瘤、血管瘤、妇科、骨科等科室疾病的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4]。介入手术室是进行介入诊断治疗的场所,承担着介入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质量,患者介入手术的成功与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有密切联系[5]。我院针对介入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如患者坠床、器械准备不全或使用不当、用药差错、迷走神经反射、院内感染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介入手术室的医疗护理质量。现将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介入手术室存在或潜在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1.1患者坠床介入手术室 患者坠床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年龄、精神状态、合作程度等方面评估不到位,如意识不情、年龄较大、不合作者、烦躁不安等,术前没有给患者约束固定完善,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巡视工作不到位等,极易引起患者坠床。其次是介入手术室床窄小,护理人员为患者摆放特殊体位时,忽视手术床宽度,患者双手触摸不到床边缘,易造成心理紧张,亦可能引起坠床[6]。

1.2器械准备不全或使用不当 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方法欠掌握,或术前准备时间仓促,导致使用的物品及器械的准备不全或不符。介入手术室常用的专科仪器设备是DSA仪器、高压注射器,护理人员由于术前未进行试机检查,易在仪器开机时发生故障,影响手术开展[7],延误手术时间,影响手术质量。

1.3用药不当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介入治疗涉及临床多个科室,手术种类繁多、病种复杂,使用的药物也是种类多样,或接台手术护理人员上下台节奏加快,容易造成用药错误[8]。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多数都是医生的口头医嘱,护士在繁忙紧张操作过程中听不清楚或理解错误,造成用药错误;其次是手术护士在为患者用药前,未严格认真查对,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造成使用药物的名字、浓度及剂量的错误。

1.4迷走神经反射 迷走神经反射主要表现为血压迅速下降,心率减慢,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汗,呼吸减慢,躁动、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意识丧失,昏迷。迷走神经反射是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是患者精神紧张,主要是由于介入治疗前,护理人员未能很好的给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工作或宣传工作做不到位,许多患者对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认知度,导致精神过度紧张睡眠差,心率加快,易引起血管痉挛,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导致迷走反射而诱发心律失常[9]。其次是患者术前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导致血容量不足,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再次是术后拔管,由于拔管的疼痛,致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症状[10]。一旦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应及时给予补充血容量、使用升压药物等相应对症处理。

1.5院内感染原因 分析介入手术室是有创诊断和治疗的场所,由于介入手术室人员密度较大,流动性较大,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如果空气消毒工作做得不到位,很可能会引起院内感染。个别医护人员对控制院内感染认识不足,无菌观念淡薄,在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忽视手卫生管理易引起院内感染。医疗手术器械清洁工作不彻底或使用消毒过期的医疗手术器械等,无法达到良好的消毒目的,为介入手术室院内感染埋下隐患[11]。还有是传染病患者本身有感染病灶,由于感染病灶的扩散,引起院内感染[12]。

2 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患者坠床的安全管理 建立介入手术室患者坠床管理制度,对于择期手术、病情稳定患者必须由病房护士送到手术室,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有手术医生和护士共同护送。護士在术前接患者时,严格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精神状态、合作程度等,根据不同病种,术前要进行坠床风险评估,针对性地使用约束带等保护工具[13]。在给患者摆置麻醉体位时,巡回护士应站在患者身边给予安抚、照护,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紧张,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对于年龄较大、高度紧张和不合作者,给予讲解坠床的不良后果,让患者双手触摸手术床的边缘,说明手术床窄小,不能随意翻身,并指导患者缓慢匀速地的改变体位,根据需要使用约束带妥善固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巡视护士要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特别是对意识不情、年老体弱、躁动不安及全身麻醉诱导期和复苏期的患者和儿童,需要专人在床边守护[14],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使用约束带。在搬动患者时,平车必须紧贴手术床,锁定刹车防止床移动,密切观察病情,防止用力过猛。对于病情危重患者,麻醉医师和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2器械准备不全或使用不当的安全管理 随着医疗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护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信任工作。介入手术室护士长应根据专科业务、技术需要,有计划地派送护理人员到大医院进修学习,将先进知识、先进技术带回科室,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15]。科室定期开展新业务知识、新技术操作和新仪器的使用等培训学习,并进行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强化学习记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和技术水平。严格执行手术器械管理制度,设置专人负责器械管理工作,建立手术器械专柜和各专科器械的分类管理,并定点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保证器械功能良好,确保在紧急时防止拿错器械。在使用器械时注意轻拿轻放,防止相互碰撞,保护好器械的尖锐和利刃,定期对手术器械进行保养,保障性能良好[16]。对于专科仪器设备如DSA仪器、高压注射器等,术前试机检查,防止开机时发生故障,影响手术开展,延误手术时间,影响手术质量。

2.3用药不当的安全管理 加强介入手术室用药管理工作,执行规范用药。严格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在非抢救时,护士不能执行口头医嘱,在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护士执行前需要复述一篇,待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在执行口头给药时,需要与另一名医护人员进行核对,核对药品的名称,浓度、剂量及用药方法,确应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安瓿,便于过后核对。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护理人员在执行服药、注射、处置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17]。

2.4迷走神经反射的安全管理 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温度18℃~22℃,湿度50%~60%,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术前给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讲解介入手术治疗的过程,提高患者对介入手术治疗的认知度,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18],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同时,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保持足够的睡眠。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对心理紧张患者的进行疏导[19];术后,遵医嘱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并做好记录。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体温、血压、心率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并给予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保持血压稳定等有效抢救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0-21]。

2.5院内感染的安全管理 ①建立健全介入手术室相关管理制度,在科室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组成,主要是负责检查科室院内感染相关工作,严格按照院内感染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查工作。同时,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岗位职责。②加强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医疗风险意识,定期开展院内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培训,开展与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工作责任心。引导医护人员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手术操作规范,重视消毒工作和隔离工作。③加强室内空气消毒灭菌,定期进行空气监测,空气细菌培养总数应低于200个/m3[22];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物品和医疗器械进行检查,检查包装质量、生产日期及有效期;实时监测医护人员洗手或消毒手后的带菌状况(手术室医护人员手的细菌总数应低于5CFU/cm2),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或处理措施。④加强无菌物品管理,对于一次性医疗物品,必须检查保证“三证”齐全,对于一次性医疗物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坏,必须在保质期内使用。对于手术器械,一定清洗干净并消毒灭菌,对于有传染病患者使用的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后,必须严格执行终未消毒,彻底消除院内感染[23]。

3 结语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是全程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能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局部,具有无需开刀,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创伤小、身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临床各科室疾病的治疗。介入手术室是进行介入诊断治疗的场所,根据介入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对每位介入治疗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及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介入手术室的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祖华, 陈璇.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中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措施[J]. 黑龙江医学, 2019, 43(6): 680-681, 683.

[2] 李静娴, 刘乃红.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13): 71-72.

[3] 温小晓. 护理质量控制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z1): 364.

[4] 张得菊. 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安全问题研究[J]. 健康必读, 2020, 28(27): 285, 287.

[5] 刘宏生. 护理风险管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介入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临床研究, 2019, 27(6): 179-181.

[6] 袁春琳.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J]. 医药前沿, 2020, 10(1): 152.

[7] 代朋朋. 护理质量控制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18): 11-12, 15.

[8] 徐建新.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手术中应用价值[J]. 当代医学, 2018, 24(24): 177-178.

[9] 余金艳, 杨华. 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血管迷走反射护理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22): 3176-3177.

[10] 孙丽静, 赵丽萍, 范利敏.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特别健康, 2020, 24(28): 247-248.

[11] 杨学青, 柳彦君, 王莉莉, 等. 前馈控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3): 81-83.

[12] 李芳. 重點环节安全管理在介入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0, 19(8): 242-243.

[13] 孙梅, 王美兰, 杜淑娟, 等. 护理风险管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潜在伤害及其满意度的改善作用[J]. 吉林医学, 2020, 41(10): 2512-2513.

[14] 刘丽, 李莉, 周贺今, 等.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中的作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 51(12): 1511-1512.

[15] 晏三妹, 罗虹秀.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 医学信息, 2020, 33(z1): 301-302.

[16] 黄敏, 李雪娟. 介入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14): 160-161.

[17] 谭亚玲.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32): 28-30.

[18] 张中容, 张倩, 赖真萍, 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提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20): 157.

[19] 张会, 王玲. 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饮食保健, 2019, 6(32): 90-91.

[20] 陈静, 李红梅. 介入手术室防控感染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11(21): 138-140.

[21] 吴蓉. 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 特别健康, 2020, 24(31): 26.

[22] ]赵冬梅.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 健康大视野, 2020, 28(12): 142.

[23] 朱爱霞.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J]. 健康之友, 2020, 24(11): 235.

作者简介:韦庆旭(1974.12-),女,壮族,广西大化人,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E_mail:270186615@qq.com

作者:韦庆旭

第2篇: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心内科冠心病急诊患者在行介入手术治疗时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 我院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对内科冠心病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安全管理,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急诊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急诊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 在对心内科急诊患者进行手术室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安全管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手术;心内科;安全管理;临床护理

随着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医疗模式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于临床护理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我院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对内科冠心病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安全管理,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本研究将会对我院实行介入手术护理安全管理前后,心内科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对内科冠心病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安全管理。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急诊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有13例女性,47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7-59岁,平均年龄为42.3岁。另选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急诊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19例女性,41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5-63岁,平均年龄为4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建立心内科应急预案 ①从事心内科急诊介入手术护理的工作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指定位置,并各司其职。手术前必须对手术签字单进行检查,在对患者进行运输途中,必须准备好简易人工呼吸器、临时起搏器以及除颤监护仪,同时还必须准备好抗心律失常、多巴胺、肾上腺素类药物,此外,还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测。②在接诊时,一定要对随带药品是否齐全、患者的碘过敏试验结果、术前用药执行情况、是否备皮、手术名称、诊断结果、年龄、性别、姓名、床号这十项内容进行仔细的检查,避免摔伤患者。③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严密的监视,熟悉临床中常见严重并发症并对其抢救措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于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

1.2.2 无菌操作管理 让护理人员之间互相监督,随时注意他人和自己在护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无菌操作相关规定的情况,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必须立即纠正。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应达到安全、美观、有序、无菌、干净等要求。

1.2.3 护理风险事故的预防管理 术前对患者的用药、检验报告单、碘过敏试验结果、手术名称、性别、姓名等资料进行再次核对。在此过程中,严禁出现任何疏忽,否则将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1.2.4 建立人性化护理制度 让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给予亲人般的关怀。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通过定期培训、考核的方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见表1。

3 讨 论

综上所述,在对心内科急诊患者进行手术室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安全管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高,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所下降,我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因此,在对心内科急诊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本研究中所提到的管理方法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夏雪琴,周莲.规范CCU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重庆医学,2010,39(11):1395-1396.

[2] 马庆俊.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337-338.

[3] 黄慧,戴玲.表格式交班表在冠心病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23):5137.

[4] 谢培杰,高美芳.冠心病介入术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650-652.

作者:王金泉

第3篇: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对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心内科冠心病需要行急诊介入手术的58例患者展开调研,依据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均分为A、B两组,B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A组实施B组护理方法的同时,进行安全管理措施,对比A、B组患者实施效果,以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患者人数较B组更少,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治疗配合度较B组更高,依从性远大于B组(P<0.05);A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总体满意度较B组更高(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于冠心病患者行急诊介入手术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对护理方式更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护理工作;安全管理

冠心病是心内科较常见疾病,通常急诊收治入院的患者因病情危重,疾病进展迅速,需要尽快明确疾病治疗方案,行急诊手术[1]-[2]。一般介入治疗应用较多,但基于手术本身存在的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患者依存性差的情况,因此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加强其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默契,对于缓解病情至关重要[3]。本文重点对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调研,选取需要行急诊介入手术的58例患者展开研究,探讨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心内科58例需要行急诊介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依据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均分为A、B两组。A组的29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0.94,年龄分布范围在47-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6±4.71)岁,患病至此次入院3-7年时间,平均(5.64±2.79)年;B组的29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0.91,年龄分布范围在4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84±4.36)岁,患病至此次入院4-8年时间,平均(5.91±2.62)年。一般资料对比统计学价值可忽略(P>0.05)。

1.2方法

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安全管理护理措施:①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所有醫护人员熟知冠心病介入手术的安全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对不同并发症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措施;②加强科室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介入手术业务技能评估,提升实践操作技术水平,规范化落实到科室患者疾病处理中;③提升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护理人员着重强调工作态度,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建立患者对医疗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更有信心去实施手术;④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尽最大能力满足患者对诊疗过程的基本要求,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科学的护理服务,增强就医体验感。⑤术前术后都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排解患者对手术的压力与紧张感,消除其不利于病情康复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存性。

1.3观察指标

以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依存性及患者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并发症包括手指肿胀、穿刺点出血、迷走神经反射及前臂血肿等。治疗依存性分为较差、适中、优良三个等级。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记录评分情况,分为特别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PSS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n(%)]代表本研究中的所有计数资料,以P<0.05作为是否具备统计学价值的衡量标准。

2.结果

2.1 A、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A组术后并发症患者人数较B组更少,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A、B组患者治疗依存性对比

A组患者治疗配合度较B组更高,依存性远大于B组(P<0.05)。见表2。

2.3 A、B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

A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总体满意度较B组更高(P<0.05)。见表3。

3.讨论

冠心病介入手术是临床心内科较常见的治疗方式,目前技术水平已相当成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急诊救治工作中[4]-[5]。尽管介入手术具备较高的成功率,但手术本身的风险很大,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对术前安全管理及术后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本研究中实施安全管理护理措施的A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存性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B组(P<0.05),证明了对介入手术患者实行安全管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依存性,增加患者满意度水平,有助于病情康复。综上,安全管理护理措施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海群.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2022(1).

[2]黄娟芳,阮政文,吴丽华.风险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12):3.

[3]樊慧霞.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配合护理安全管理对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2.

[4]张会,王玲.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9年6卷32期,90-91页,2019.

[5]马艳惠.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年30卷30期,205-206页,2020.

[6]马静.心内科冠心病急诊介入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2020.

作者:高小琴

第4篇:介入手术室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DSA介入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1.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制度》、《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落实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2.定期对介入手术室门窗、DSA设备及防护设备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辐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

3.严格放射工作执业条件,做好在岗人员执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制法规培训工作,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执《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DSA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放射防护知识。 4.严格按照DSA机的操作规程工作,DSA必须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操作,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按动DSA机器上的按钮,以免对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

5.每年对DSA介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次,做好个人防护,个人佩戴剂量计,建立职业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要求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6.遵循介入放射实践的正常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大限度的提高DSA介入的诊断、治疗效益。

7.对接受介入放射患者在照射前进行事前告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8.积极利用屏蔽防护,遮盖受检者的非受检部位,特别应注意保护受检者对放射线敏感的组织、器官。

9.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5篇:介入手术室的管理

第一节 布 局

介入治疗是在X线血管造影机的导向下进行的无菌介入治疗,介人手术室的整体布局除了要符合手术室的无菌要求外,还要有适合X线机工作的环境。

一、介入手术室的选址

介入手术室的选址既要方便病人的检查和治疗,又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或单独设置,并要靠近各临床科室。

二、介入手术室的整体布局

介入手术室应按外科手术室的要求严格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机房、无菌物品放置间;半限制区包括控制室、洗手间、导管冲洗间、敷料器械准备间;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办公室、候诊室、污物处理间。非限制区应设在入口处,与限制区、半限制区有门隔离,没有病人检查治疗时,此门可以锁闭,工作人员及进修生、学生不得随便进入限制区和半限制区,以利于介入手术室的无菌及管理。更衣室设在非限制区,男女分设,更衣后可直接进人限制区和半限制区,卫生间设在更衣室内,远离机房、控制室、计算机室,有利于保持机房的湿度在正常范围内。

三、各主要房间的配置

(一)造影机房的室内布局及主要配备为了减少散射线对人员的影响,造影机房应宽敞,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不但有利于操作和病人进出,还可以减低室内X线散射量。机房内仅放置必备的设备,如血管造影诊断床、手术器械台、壁柜(内放无菌器械包)、急救车(放置急救药品、物品)、氧气、吸引器、心电力复监护伏、吊式无影灯、吊式铅屏、高压注射器、温湿度计等。

(二)洗手问专供手术者洗手用,设在两个机房之间,手术者洗手后直接进入机房。洗手间装备有洗手池、冷热水龙头和脚踏开关、泡手桶、电钟及感应吹干机。

(三)无菌物品库房 应设在紧靠机房的限制区内,各种导管、导丝及介入治疗用的诸多器材按有效期顺序放置在柜内,保持清洁、干燥、整齐,使之规范化,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便于检查,物帐相符。室内装有紫外线灯管,定期消毒。 (四)洗涤冲洗间设于半限制区内。备有各种消毒清洗剂,并配有用于导管冲洗用的专用冲洗架。

(五)计算机机房必须保持低温干燥,除维修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人内。 (六)控制室与机房仅一墙之隔,墙中间装有铅玻璃,便于控制室人员与手术者的配合。控制室内装有系统控制台,室内配有温湿度计。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介入手术所用的导管、导丝、血管鞘及各种物品多为一次性使用,必须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应严格消毒灭菌。

一、导管导丝的清洗

使用后的导管导丝先置于消洗液内浸泡30分钟后,将其毁形装入专用袋内焚烧处理,需重复使用的导管导丝则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快速多酶清洗液内浸泡5~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最后将有腔的导管、血管鞘、穿刺针装入冲洗架上冲洗24小时后,凉干、包装、封口,用环氧乙烷灭菌。

二、高压蒸气灭菌

介入手术所用的金属器械、布类打包后送供应室采用此法灭菌。

三、紫外线消毒法 空气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传统的紫外线照射属静态消毒,制约了人在动态环境下的空气消毒。新研制的多功能层流净化杀菌机,能有效控制医院内动态环境下的细菌超标,与传统的紫外线灯照射相比,它具有高效杀菌、高度净化、功能完善的特点,能杀菌又能除尘净化,并释放负离子清新空气,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

四、环氧乙烷消毒灭菌

环氧乙烷又称氧化乙烯,属烷基化气体消毒剂,是一种穿透力强、灭菌可靠、不损伤物品的高效气体消毒剂,灭菌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蛋白质烷基化作用,干扰酶的正常代谢,使微生物死亡。环氧乙烷气体具有良好的扩散和穿透力,可穿透玻璃、聚乙烯薄膜、对塑料制品无害,亦不损坏金属、橡胶、棉布、合成材料等,对于需重复使用的物品,皆可处理后,置于专用袋内密封,采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进行灭菌。

五、戊二醛化学消毒法

戊二醛为高效消毒剂,依靠醛基作用于微生物氢硫基、羟基和氨基使其烷基化,改变了微生物蛋白合成而死亡。戊二醛常用于物体的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杀死芽胞需浸泡10小时,一般细菌繁殖体浸泡10分钟,肝炎病毒浸泡30分钟,常用于物品的浸泡消毒。 第三节 手术室管理工作

一、介入手术室工作程序管理

介入手术室除负责本科室诊疗外,尚需接受其他临床科室的诊断治疗工作,因此,要做好每天的工作安排,使本科室及外科室的病人均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需做介入治疗和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由主管医师提前一天将申请单送至介入手术室,由介人手术室按时间先后、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一天的检查治疗。

二、接诊、参观的管理

介入手术室门口应安排专人管理,负责拖鞋、手术衣、参观衣的发放,接待门诊病人,做好候诊室家属的工作。为保证介入手术室的无菌及环境安静,对进入人员要严格控制,参观者及学生要换鞋更衣后方能进入半限制区和限制区,接送病人用平车。手术室大门、走廊应铺置浸有消毒液的地毯,车轮在地毯上滚过,将轮上尘土擦拭,避免污染半限制区和限制区的地面。男女更衣室应设在非限制区,要求换清洁鞋后进入更衣室,更衣后方能进入半限制区。进入介入手术室的人员应遵守本室规章制度,服从安排,不得在室内谈笑及喧哗,不得将本室衣物及其他物品带出室外。

三、仪器设备及介入器材的规范化管理

介入手术室内的血管造影机、高压注射器及相配套的仪器设备应安排放射科技术员专人负责清洁、维护保养,并负责监察室内温度、湿度。各种抢救设备,如氧气、吸引器、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射频治疗仪等由护士负责清洁、维护保养,导管导丝等介入所用的各种器材、耗材由护士负责领取,并按型号、有效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存放在固定的柜内,贵重耗材要有进库、出库使用记录,物帐相符,其他一般耗材也要有进库登记。

四、机房清洁消毒制度

1.保持机房内医疗物品清洁整齐,每日治疗前后用固定抹布擦拭桌面、器械台,血管造影机及相关设备用专用布及专用清洁液擦拭,擦净血迹,拖净地面,通风消毒。

2.机房每周扫除一次,每月彻底大扫除,扫除后密闭消毒,作好空气细菌培养,机房拖把、敷料应固定使用。

3.每周室内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数不得超过500CFU/m3。不合格时,必须重新消毒,再作培养,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接送病人制度

1.接送病人一律用平车,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危重病人应有医师陪送。 2.接病人时,严格五查对(对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皮肤准备情况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更换清洁的病人衣裤,嘱排尿后携带病历及与治疗有关的物品,随车推人手术室。

3.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必须戴手术帽,送到指定机房,按五查对当面交巡回护士,病历物品当面交清,严格交接手续。

(1)病人进入机房后,卧于诊断床上,要注意防止病人坠床。 (2)门诊病人由入口处负责接待安排。

(3)治疗后的病人由医师陪同送回病房,途中注意输液通畅。到病房后详细交待病人术后注意事项,交清病历和输液情况,作好交接并签字。

六、人员配制的规范化

介入手术室的护士可根据各医院介入放射科的规模进行人员配制,一般一台血管造影机要配备2~3名护士,2台要配备4~5名护士。护士除具备内外科临床护理知识外,还要掌握完整的消毒隔离技术,并要学习掌握常规心电图检测,能辨认各种心律失常,心脏介入的护士要会使用多导电生理仪,辨识各种压力曲线。能熟练掌握各种类型介入治疗用器械的名称、用途、规格。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术中的突发情况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能作出应急反应并能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

七、安全制度

1.介入手术室电源应定期检查,每天治疗结束后要拔去所有电源插销。 2.剧毒药品及麻醉药品应标签明确,专柜存放,并登记,仔细核对无误后才能使用。

3.易燃药品及氧气筒等,应放置在固定的通风阴凉地点。

4.机房内无影灯、悬吊铅屏、诊断床、接送病人平车,应定期检查其性能,各种零件、螺丝、开关等是否松解脱落,是否运转正常。

5.消防设备要固定放置,定期检查是否失效,并要学会使用。

6.每天治疗结束和节假日要检查介入手术室水、电、门、窗是否关紧,非值班人员不能进入。 第四节 主要大型设备

自20世纪80年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应用以来,人们逐渐从过去的连续透视,随机点片、快速换片机、胶片电影等繁琐、复杂的成像手段中摆脱出来,而运用现今的数字透视、数字电影、DSA等先进技术,使血管造影室从单一的放射科诊断室逐步走向设备完善、管理严格的介人手术室。

为了保证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介入手术室内应具备心血管造影机、高压注射器、移动式B超机等设备。

一、心血管造影机

现代心血管造影机是介人手术不可缺的设备,它通常由X线系统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一)X线系统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必须有高性能的X线机,才能使患者得到准确、彻底的治疗,因此,高性能的X线机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大功率:进行介人手术时,必须进行反复、多次的连续曝光,这就要求X线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复输出足够大的功率,从而获得满意的X线影像。现多采用1200mA以上,150kV的X线机。

2.X线球管的容量大、焦点小:为了得到满意的心血管造影图像,在满足容量的条件下,X线管的焦点越小,半影小、影像清晰度好。

3.高压发生器发出的压力要平稳:为保证每幅图像质量一致,除各照射参数一致外,还要保证具有较高的KV值的恒定。

4.曝光的时间短:心血管造影要求在1秒以内连续多次到几十次曝光,每次曝光时间很短。

5.两套主机:心脏造影时,要求同时做正、侧或双侧斜位投照,且双向摄影要做到同步,两套主机易于分别调照射参数,方可得到满意的心脏影像,缩短检查时间。

X线系统主要包括X线球管、影像增强器、高压发生器、控制台、电视系统、C型臂、导管床。

1.X线球管:主要是产生X线的地方,必须具备大功率(50~150kW),高热容量,小焦点(0.4~1.2mm)的旋转X线球管,才能产生高千伏、短脉冲的X线,能获得每秒50帧以上的优质图像。

2.光栅及滤过板:控制光栅可以限制X线的照射野以减少散射线,而过滤板可有效消除软射线,提高X线质量。二者都可以限制低能量X线的产生,减少灰雾形成,同时降低医患双方的辐射剂量。 3.高压发生器:为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现多采用三相交流12个脉冲或中等高压发生器等波纹较平稳X线高压发生器。

4.影像增强器:它接收穿透检查部位X线,并将其放大0.6~1万倍,以便摄影机获得较亮的影像,其视野大小不一,可有6英寸、9英寸、11英寸、14英寸等规格,直径越大,可显示检查的范围越大。通常其视野大小可调,以适应检查部位的大小,获取最佳影像。

5.电视摄像机:它是对图像分辨力影响最大的部分,分辨率矩阵达到l 024×l 024方可将影像增强器上的影像完整的转换成视频信号以输入计算机系统。

6.X线控制台:它能控制X线机的开关,焦点大小的选择及调节各种技术参数。

7.“C”形臂:主要是X线球管的基座,控制它可实现垂直及水平和任意方面的多角度投照,以充分显示病变,有利于手术进行。

8.导管床:分为悬吊床和落地床,它可以在水平面上作多方向运动,有利于病人的搬运及手术的进行。

9.高分辨监视器:其分辨率可达1 024×1 024矩阵,一般操作室及控制室各1~2台,用于对获取图像及处理图像的监视。 (二)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控制台:控制及协调造影各步骤的完成,并能调取各种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图像的调整及后期处理。

2.计算机:它是将电视摄像机获取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经过高速运算,放大调整而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图像,并完成对数字图像的处理、存储、重放及传输,这是数字图像的优势所在。

3.模/数转换器(D/A):它是将电视摄像机获取的模拟信号转化为二进制数字并通过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对其进行运算处理、以获得数字信号。可进行无损耗的放大后处理、传输及储存。

4.数,模转换器(A/D):它是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再转换成模拟信号,以不同灰阶点阵组成供诊断用的视频影像。 5.中央处理器(CPU):它是整个设备的核心,其作用是处理系统中数字的逻辑运算,并发出指令进行各个程序的运算。高性能的DSA系统其设备有处理速度很快的CPU。

6.存储器(硬盘):它用来存储DSA系统的程序和数据,一般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存储器。当主存储器不够或出现故障时,辅存储器进行补充和替换,以完成正常工作。

7.键盘:它是操作人员与机器联系的桥梁。通过它,操作人员可将患者的一般资料输入计算机,并通过它调用各种程序及对图像进行处理。

(三)常用数字技术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通过机器设备将未造影的图像和已造影的图像分别数字化,再由计算机匹配相减,转换成只剩血管影像而消除周边组织结构的技术。DSA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以较少的射线剂量和造影剂量来获得更多的清晰图像,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临床需要。其常用方法有脉冲方式、连续方式、时间间隔差方式及心电图触发方式,可根据患者病情,病变部位及特殊要求选择适当的方式及序列,以更好的发现病变。

2.数字透视:将普通的透视技术进行数字化后,可将其图像进行定格,重放以至储存。脉冲技术的应用,可将X线剂量成倍减少,通常采用1/2或l/3系数,可使操作者及病人接受的辐射量和检查时间明显减少。

3.数字电影:过去的电影技术是将影像投射在电影胶片上,如想观看则必须先经过暗房处理,才能通过放映机观看,因许多人为因素,图像质量不能得到保障,且不能造影后立即观看效果,保存时间有限。数字技术的应用是将图像储存在硬盘上,不需要许多中间环节,去掉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并可将曝光速度提高到50帧,秒甚至75帧/秒,立即重放,图像质量稳定可靠,可长期保存。

二、高压注射器

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可以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按一定的压力、流率将所需的造影剂集中注入病人的心血管内,高浓度的充盈受检部位,以摄取对比度较高的影像,造影过程中,能与X线机曝光相匹配,从而提高摄影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现代高压器多由微机控制,它具有小型化、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操作智能化等优点。

(一)结构和功能高压注射器的主要结构有:

1.多轴运动注射头:它将一定浓度的造影剂抽吸入注射筒(一次性),由微机检测出筒内造影剂的总量,并将其加热至体温,其多轴系统可配合导管头的位置作方向运动,以保证造影的顺利进行。

2.控制台:它是高压注射器的中枢,控制所有的注射参数及程序。

3.移动支架:其方法可有天顶悬吊式、导管床站立式及落地式三种。可根据使用者习惯及房间结构选择其一,通常落地式较方便、实用。

(二)注射参数欲获得满意的造影图像必须根据导管头所在的位置,导管的直径及病变大小,血流运行时间来选择合适的参数。其常用的参数有:

1.延迟时间:根据病变需要,控制造影剂注入体内的时机,分为曝光延时和注射延时两种方式。 2.每次注射剂量:即每一次造影时所注入的造影剂量,不可与总量相混。一般以毫升为单位。

3.注射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注入导管的造影剂量,通常以ml/s表示。每次设定的注射流率为实质注射流率的上限值,即实际注射量不一定达到设定值,但可限制其流率进一步提高,起到保护作用。

4.注射压力:是指造影剂以某种特定的流速到达血管时单位面积所需的压力。每次设定的注射压力为上限值,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常以PSI(每平方英寸磅)表示。

三、质量保证体系

DSA系统是大型精密仪器,对其保养、使用及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及治疗的效果。

(一)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在使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造成对图像的影响。

1.线部分:包括机器的容量,摄影条件的选用,焦点的选择,曝光率的大小等。

2.机械部分:导管床与球管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的配合情况。 3.高压注射器的性能及与造影相配合的情况。

4.图像的采集速度:数字化转换中信号的丢失程度。 5.图像采集质量:包括影像增强器及电视摄影机性能,图像存储装置(如磁盘、磁带、录像机)及多幅照相机,激光照相机的性能,或者干式打印机的性能等。

6.后处理的性能:如蒙片重建、像素移位等。

7.检查方式的选择:如采用数字电影或数字减影等。 8.病人在造影过程中的配合情况:如嘱病人屏气等。

9.医务人员的操作情况:如导管的选择、导管是否插到靶器官等。

(二)大型仪器设备及器械的管理只有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1.每年定期由检修公司对设备进行测试及保养。 2.机房环境应常年保持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为40%~70%之间,在南方梅雨季节应抽湿处理,以保持房间干燥。

3.每月定期由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保养,特别是影像增强器及高压注射器。

4.每天应对机房及设备进行紫外线消毒,以杜绝感染。 5.开机时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6.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三):DSA检查中X线辐射的防护 随着社会进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X线辐射防护越来越重视,因此,在DSA检查中,应将X线辐射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1.定期由环境监测站对机房内外进行X线监测,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剂量监测。

2.医务人员应严格穿戴好防护衣。 3.机房内应安装相应得防护设备。

4.检查时尽量缩短照射时间,缩小照射范围,减少曝光次数。

第6篇:介入治疗手术室管理

介入手术室布局

一、位置

介入手术室设在影像中心、介入科或放射科内。一些医院心内科也设有介入手术室,专供心内科使用。

二、布局

介入手术室在建筑布局上应成为独立的单元系统,其内应严格区分为三区:即一般 工作区、清洁区、无菌区,或称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三区应以门隔开。

(1) 一般工作区:包括患者休息室、换鞋更衣室、淋浴室、办公室、值班室、储藏室。

(2) 清洁区:包括器械室、敷料室、器械洗涤室、消毒灭菌室、麻醉复苏室。

(3) 无菌区:包括介入手术间(DSA 机房)、DSA 遥控操作间、X 线观片间、暗室、洗手间、无菌器械、双料间。

在平面布置时,无菌区(限制区)放在内侧;清洁区(半限制区) 在中间;一般工作区(非限制区)放在外侧。

(4) 介入手术间:分血管性介入手术间与非血管性介入手术间。有条件者应设隔离手术间。

三、一般规则

(1) 入室处有专人管理,凡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戴帽子,进入无菌区或施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外出时,更换外出衣和鞋。注意保持室内整洁、安静。

(2) 患者人室应在清洁区更换推车。步行者应换鞋,由患者通道进入手术间。

(3) 室内各种物品要定量、定位放置,用后物归原处。

(4) 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 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动作敏捷、认真、细致、精力集中、团结协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5) 对所施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详细登记,逐月统计上报。

第一节 布 局

介入治疗是在X线血管造影机的导向下进行的无菌介入治疗,介人手术室的整体布局除了要符合手术室的无菌要求外,还要有适合X线机工作的环境。

一、介入手术室的选址

介入手术室的选址既要方便病人的检查和治疗,又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或单独设置,并要靠近各临床科室。

二、介入手术室的整体布局

介入手术室应按外科手术室的要求严格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机房、无菌物品放置间;半限制区包括控制室、洗手间、导管冲洗间、敷料器械准备间;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办公室、候诊室、污物处理间。非限制区应设在入口处,与限制区、半限制区有门隔离,没有病人检查治疗时,此门可以锁闭,工作人员及进修生、学生不得随便进入限制区和半限制区,以利于介入手术室的无菌及管理。更衣室设在非限制区,男女分设,更衣后可直接进人限制区和半限制区,卫生间设在更衣室内,远离机房、控制室、计算机室,有利于保持机房的湿度在正常范围内。

三、各主要房间的配置

(一)造影机房的室内布局及主要配备为了减少散射线对人员的影响,造影机房应宽敞,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不但有利于操作和病人进出,还可以减低室内X线散射量。机房内仅放置必备的设备,如血管造影诊断床、手术器械台、壁柜(内放无菌器械包)、急救车(放置急救药品、物品)、氧气、吸引器、心电力复监护伏、吊式无影灯、吊式铅屏、高压注射器、温湿度计等。

(二)洗手问专供手术者洗手用,设在两个机房之间,手术者洗手后直接进入机房。洗手间装备有洗手池、冷热水龙头和脚踏开关、泡手桶、电钟及感应吹干机。

(三)无菌物品库房 应设在紧靠机房的限制区内,各种导管、导丝及介入治疗用的诸多器材按有效期顺序放置在柜内,保持清洁、干燥、整齐,使之规范化,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便于检查,物帐相符。室内装有紫外线灯管,定期消毒。

(四)洗涤冲洗间设于半限制区内。备有各种消毒清洗剂,并配有用于导管冲洗用的专用冲洗架。

(五)计算机机房必须保持低温干燥,除维修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人内。

(六)控制室与机房仅一墙之隔,墙中间装有铅玻璃,便于控制室人员与手术者的配合。控制室内装有系统控制台,室内配有温湿度计。

介入手术室消毒灭菌

一、介入放射操作室清洁消毒概述

介入放射操作室同外科手术室一样,要有严格的无菌消毒制度,定期清扫消毒,保 证无菌操作,预防感染。一般每次穿刺插管结束后要及时清扫。插管多时每天应清洁消 毒一次,插管少时,每次插管前应消毒操作室。血管插管与胸腹腔脓肿穿刺应分开进行,若只有一个操作间时,应先行血管插管诊疗再行脓肿穿刺。

二、介入放射室消毒的方法

(1) 紫外线照射法: 紫外线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能使细菌体蛋白质光解、变性、破坏核酸、降低酶的活性,引起细菌死亡或失去繁殖力。室内空气消毒按每10 ~15 m 2 安装30 W 紫外线灯管1 只,一般照射30 ~40 min ,必要时可延长。但紫外线穿透力很差,不能穿过纸片、布片甚至灰尘,因此消毒很不彻底。

(2) 过氧乙酸(过醋酸):室内消毒用20 % 溶液, 每0.75g/m 2 ,密闭房间,用电炉加热蒸发1h ;或用2 %溶液8 ml/m 3 ,经电动喷雾后密闭房间30 min 。喷雾后工作人员应撤离房间。

(3) 氯己定(洗必泰):为难溶于水的白色粉末, 毒性及刺激性小, 能杀灭除结核杆菌和芽胞菌以外的细菌和真菌。方法是术前用0.1 % 的溶液喷雾1 ~2 次, 每次数分钟。

(4) 甲酚皂溶液(来苏儿):本品能杀灭多种细菌, 包括绿脓杆菌和结核杆菌, 但对芽胞菌作用弱。常用2 %~5 %的溶液擦拭消毒手术间的门窗和地面。

(5) 甲醛(福尔马林) 消毒法: 消毒作用较强, 能杀灭细菌、病毒、真菌和芽胞菌,用36 %~40 %的甲醛,按18 ~20 ml/m 3 加热水10 ml ,再加入氧化剂高锰酸钾9 ~10g或漂白粉12 ~16g ,使其气化,密闭手术间4 ~6h 后,通风换气。

三、器械消毒方法

器械包及敷料,一般采用高压蒸气消毒法。

导管、导丝、穿刺针、导管鞘、扩张器等不耐高温的器械可用浸泡法乃熏蒸法消毒。

1.浸泡法

(1)10 %甲醛溶液浸泡法: 将导丝、导管等器械在使用前浸入10 % 的甲醛溶液中10 ~15 min 之后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3 遍,再用肝素溶液冲洗后即可使用。

(2)75 %酒精浸泡法: 将导管等物浸泡于75 % 的酒精中, 一小时后, 取出用生理盐水及肝素溶液冲洗干净。

(3) 过氧乙酸(PP A) 浸泡法:取20 %或40 %的过氧乙酸原液加水稀释成0.04 %~0.2 %溶液浸泡器械20 ~30 min ,亦可用0.2 % ~0.4 % 的溶液浸泡10 min , 取出用生理盐水和肝素溶液冲洗干净即可。

(4)1 :1000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浸泡法: 导管等器械在1 :1000 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6 ~8h ,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和肝素溶液冲洗干净。

2.熏蒸法

(1) 甲醛熏蒸法:在能够密闭的较大溶器内,盛40 %的甲醛50 ~100 m L ,其上置一有孔隔板,将导管等消毒物散放在有孔隔板上,熏蒸24h , 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消毒时,室温不能低于18 ℃,过低时甲醛不易挥发成气体。

(2) 环氧乙烷熏蒸法:将导丝、导管、穿刺针等物品装人纸套内封好后置入环氧乙烷气体消毒锅内4 ~6h 即可保持一个月无菌,或将消毒物装入专用消毒塑料袋内, 挤出袋内空气,用胶管接通消毒袋和环氧乙烷药罐,把药罐置于温水中,打开通气阀,气化的环氧乙烷即进入消毒袋,消毒袋充满气体后,关闭通气阀, 取下药罐, 塞紧胶管口,在20 ℃室温下8h 后取出消毒物,通风1h 即可使用。

四、皮肤消毒

(一)术者手和前臂皮肤的消毒

消毒范围包括双手、前臂和肘关节以上10cm 的皮肤。步骤及要求如下:

(1) 修剪指甲。

(2) 用肥皂和温水洗净双手和前臂。

(3) 机械刷洗:用软硬适度的消毒毛刷, 沾10 % ~20 % 肥皂水刷洗, 自手指开始逐步向上直至肘上10cm 。双手刷完后用流动清水冲洗, 如此反复2 ~3 遍。刷洗完毕,双手向上,滴干余水,用无菌小毛巾从手开始向上顺序将肘以下范围的皮肤擦干。

(4) 化学药品消毒法:

1) 浸泡法:将双手及前臂置于消毒溶液中浸泡, 范围应超过肘关节。浸泡时间根据所用消毒溶液而定(表1)。浸泡后手、臂应待自干。 表1 手和前臂皮肤消毒时间

药品名称 浓度(%) 浸泡时间(min) 浸泡前刷洗时间(min) 酒精 70 (重量计) 3 10 新洁尔灭 0.1 ~0.05 5 3 洗必泰 0.02 3 3

图1 备皮及消毒范围

1.股动、静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2.颈、锁骨下静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3.腋动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4.肱动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5.经皮肝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6.经皮脾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7.经皮颈椎间盘抽吸术备皮及消毒范围

8.经皮肾穿、腰椎间盘抽吸术备皮及消毒范围

2) 碘伏快速擦手法:取无菌纱布1 块蘸含0.1 % ~0.2 % 碘伏溶液适量,顺序擦手和前臂2 ~3 次,待2 ~3 min 后自干(碘色消失)。

(5) 注意事项:

1) 刷时应注意甲沟和皮肤皱折处。

2) 最好用温水冲洗,使毛孔扩张。

3) 严格遵守刷洗、浸泡和擦手要求。

4) 未戴手套前,不得接触已灭菌的物品。

(二)患者穿刺区皮肤消毒

(1) 备皮:皮肤的准备简称为备皮,它包括:

1) 去除局部毛发和汗毛。

2) 用肥皂和清水清洁皮肤,去除污垢。

(2) 消毒范围:见图1 -3 -1 。

(3) 消毒方法: 皮肤用2.5 % 碘酊擦拭之后用75 % 乙醇擦拭脱碘。薄膜部位用0.1 %~0.2 %碘伏溶液擦拭2 遍。

介入手术室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

1.防止接错患者

接患者时做到十查,即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是否备皮、术前用药执行情况、碘过敏试验结果及随带药品。

2.防止用错药

(1)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 特殊药品用药前请术者核对安瓿上药物名称及剂量。

(3) 注意保留安源备查。

3.避免因物品准备不妥而延误介入手术时间

术前1 日根据申请单所申请术式内容准备物品,其中应准备常用导管和因血管变异所需要的特殊导管。

4.防止导管、导丝或钳头等物遗留于血管或体内

(1) 在使用导管、导丝、鞘管前,应仔细检查,如有折裂现象即弃之,避免损伤血管或断裂在血管内。

(2) 金属器械尤其是心肌活检钳、髓核钳、取异物钳打包消毒前应仔细检查其前端细小轴承部分有无松动或脱落迹象。

5.防止管理不善而造成医疗缺陷

(1) 各种急救药品(含毒、麻、限剧药) 应有明显标志, 用后及时补充, 定点放置,专人负责保管。

(2) 介入手术过程中因特殊情况必须离岗时,应对本岗中的一切治疗及有关工作进行全面交待。

(3) 各项精密、贵重仪器在交接过程中,必须填卡登记并签名。

(4) 送患者回病房时,应向值班人员详细交待注意事项。

(5) 术中取出的血气分析标本即作检查。

6.防止意外和并发症

(1) 在接送过程中防止撞伤、摔伤患者。

(2) 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注意手脚束缚带勿过紧。

(3) 造影前,协助检查高压注射器设定程序,以避免压力过大损伤血管。

7.防止火灾和爆炸

(1) 杜绝室内一切火源,严禁使用明火。

(2) 氧气筒开关禁止涂油,远离暖气片和火源。应备有氧气筒推车,避免紧急搬运过程中倒地而发生意外。

(3) 下班(离室) 前,关闭所有电源。

二、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1) 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进入人员戴口罩、帽子,换鞋、更衣。

(2) 术中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和谈话,外出必须换外出鞋。

(3) 术中医护人员加强协作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4) 医护人员术中应随时注意自己和他人有无违反无菌操作行为,并应及时纠正。

(5) 每月对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1 次细菌检测。

(6) 连台手术时,医护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地面及器械台应用消毒液擦拭,并行空气消毒。

(7) 定期检查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能。设立无菌物品专柜。

(8) 浸泡消毒的容器上应标明消毒液更换时间。

(9) 对各类消毒灭菌物品和消毒液,每月做1 次细菌培养。

(10) 坚持执行清洁卫生制度, 介入手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其他房间如控制室、暗室、洗手间、更衣室、储藏室、杂物间、观察室、清洁间均应定期打扫,保持清洁卫生。

(11) 乙肝、丙肝、庚肝病毒携带者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 手术间内应有红色的血液/体液隔离标记。

2) 敷料、器械应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放入专用袋中,送往焚烧炉焚烧。

3) 术后,污水桶中按比例加入消毒液, 达到消毒目的之后倾倒人下水道中。室内设备如器械台、导管床和地面用消毒液擦拭。

4) 手术间通风,再次进行空气消毒。

5) 工作人员离开前,用消毒液洗手。

四、介入放射学的防护

(一)介入操作者的防护措施

介入放射学的防护措施是:

(1) 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缩短操作时间;

(2) 采用合乎要求的X 线机和必备的防护设施;

(3) 设法增大操作者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后,操作者各个部位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远期防护效果较好。

(二)介入放射学防护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介入放射学的个人防护用品要能满足介入操作工作的性质,灵巧、方便、耐用、对人体无害。防护设施要针对上、下球管两类X 线机的不同进行设计, 使介入操作者受到的辐射尽可能低而又不影响正常操作。对它们的设计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方便、适用性

防护的目的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保护手术者免受辐射危害。因此,所设计的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要做到使用灵活方便,不影响手术操作。

2.安全、封闭性

在医生手术区与患者照射区之间用适当的屏障隔开,隔离得越完善,即封闭放射源的性能越好,防护效果越佳。

3.广泛通用性

介入手术类型多样,各单位使用的X 线机型号、结构不同, 又有床上球管与床下球管之分。因此,我们在设计防护装置时,考虑到能与单C 形臂、双C 形臂以及普通X线机相匹配,才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4.易消毒处理

介入设备经常会有病人血液的污染,需要定期消毒处理,所以防护用品和设施要有一定耐酸、耐氧化剂的要求,减少污染和疾病的传播。

5.美观耐久性

介入防护装置乃万元以上的固定设备,因此在选材及其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是否 经久耐用,如机械部分不易出故障,久用不变形,表面不锈蚀等。例如铅吊帘采用优质铅橡胶板和高强度防水面料等,而且要求做工精致, 整体美观, 能与高级X 线机匹配协调。

6.最优的性能价格比值

对射线防护并非一味追求屏蔽效率越高越好,而是要综合考虑防护效果、适用性能 与经济代价三者之最佳结合,即最优化设计方案。为此,要求设计上要根据实际测量和科学计算,对不同防护部件分别采用0.6 、0.7 、1.0 和1.4 m 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既使屏蔽效率均达到90 %以上,又尽可能减轻重量,降低造价,符合最优化的设计原则。

(三)介入操作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施

1.个人常用防护用品

铅围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和铅手套等是介入操作者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手套是一种铅橡胶手套,防护厚度约为0.05 m m 铅当量, 操作者戴上后,在其外可再戴消毒乳胶手套。但是目前含铅服装重量大、硬度高,个别品种在设计上有不尽合理之 处,影响了操作的灵活性,个别介入操作人员不愿使用,使操作者接受的剂量增大。

据报道利用纳米技术将更小颗粒的抗辐射物质掺入到纤维中制成的抗辐射服已经问世,有待于今后介入人员的使用和考核。

2.常用的防护设施

常用的防护设施主要有床侧立地防护屏、悬带铅胶帘、悬吊铅玻璃、床下吊帘、床上盖板、活动防护盾和多功能铅屏等。

(四)影响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

1.介入操作的仪器设备

介入操作的仪器设备在不同的医院差别较大,不同的仪器设备防护性能不同。大型 专用设备如多功能血管造影机、数字减影设备等,影像清晰度高,获取图像快、影像易储存和修改、防护条件较好,可缩短操作时间是首选。上球管X 线机对操作者的辐射危害较大,在资金不足时可考虑选用下球管X 线机,配影像增强器和电视系统。介入操作附属部分的机械性能、几何条件、过滤片厚度、监视系统的灵敏度等都与辐射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关系,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2.工作场所和防护条件

介入操作的工作场所应按照国家《医用诊断X 线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执行。介入操作室内面积的大小与X 线机的额定管电流有关,200 m A 以上的X 线机室内面积不得小于36 m 2 ,室内墙壁要有足够的厚度, 防止X 射线的穿透。室内布局要合理, 不得堆放与本次诊疗无关的杂物,减少散射线的影响。建筑物内要有有效的通风设备以减少有害气体对人体的损害。

3.医师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

X 射线造成的辐射损害具有累积的性质,照射时间越长累积的损害越大。介入医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决定了荧光照射的时间。有报道指出在某一检测部位有人用30 min 导管未能通过,而由一名熟练医师替换后数秒钟就将导管穿过的事例。因此,介入操作者必须牢记人体各部位的血管解剖,熟练掌握各项技术和技巧,增强工作责任心,术前认真检查病人,复习病历资料,阅读CT 及X 光片, 了解血供及解剖部位的特征。对于操作者所用的器械,手术前要全面检查, 要核实X 线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控制台和床边监视器亮度调至合适位置,其他器械都准备就绪,做好快、稳、准的手术准备工作,才能将病人放在操作位进行诊治。

4.操作量与疾病类型

由于受照的剂量与曝光的时间成正比,因此,操作人员的年(日)诊治病人的数量和他持续参加这项工作的工龄决定了他们接受辐射剂量不得大于50 mSv ,IC R P 规定5 年累积的平均值每年不得大于20 m Sv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统计的介入操作者年平均病人约为80 人次左右,大型医院介入专科的频数也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患病类型、病人的体型、胖瘦和手术的复杂程度与辐射的剂量有关,肥胖型病人 要更高的照射强度,进入皮肤处的剂量就大些,对床边操作者的辐射量也大。不同的疾 病诊治手段和照射持续的时间不同,所受到的剂量差别较大。有报道射频心导管剥离术病人最大的照射时间达到190 min ,病人局部皮肤剂量为8.4 Gy ,而一般的栓塞治疗仅需要24 min ,局部皮肤剂量仅为1.1 Gy 。

5.监测方法

不同的监测得出的结果不同。对操作者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一个部位的监测值 无法准确反映受照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不同照射野内的辐射剂量互不相等,据统计介入 放射学对工作人员各部位辐射剂量的大小依次为:胸>手>头>腹;左手>右手;操作者>助手。累积测量的结果优于瞬时测量的结果。

6.其他

介入放射学科对防护的重视程度与能否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有关。配备必要的防护 用品和设施,医患两者的辐射剂量都有降低。对于病人的非暴露部位采用屏蔽、设法增大医患之间的间距等都可使操作者的辐射剂量降低。

五、介入放射学中的规范化管理

(一)介入放射学科室的组成

介入放射科室应由放射科室人员和临床专业人员组成,以放射科人员为主,而不是时组织或按需待配组合。介入放射学科室的人员应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他们的专业属介入放射学,不应将他们归类于普通放射科室或其他学科。

(二)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介入放射学要求放射科医师必须从以前的单纯放射诊断技术操作转向对病人诊治相 结合的技术操作。放射科医师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 的临床医疗技能,熟练掌握介入放射学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防护知识;建立严格的 无菌观念,熟悉常用的药物,懂得手术意外情况及其并发症的处理。介入放射学工作者 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的培训和体格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和剂量档案,取得《放射性工作人员证》才可从事该项工作。

介入放射学操作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辐射防护标准的基本要求,使用防护服等防护 用品,设置必要的操作防护设备。介入放射学的硬件条件和人员素质决定了病人接受辐 射剂量的大小,因此,介入放射科医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使病人在达到诊治目的前提下接受的辐射剂量尽可能降低。

(三)介入放射操作室的布局和基本条件

介入放射学除了特殊的穿刺针、导丝、导管、扩张器、导管鞘、栓塞材料、高压注射器等常用设备外,X 线机是介入操作最重要的大型设备之一。从目前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来看,配有电视透视装置的X 线机是开展介入操作的最低要求。C 型臂架、双相摄影和配有数字减影等装置的X 线机, 更方便于操作, 缩短诊疗时间, 可以减少医患两者接受的X 射线剂量,是较为理想的介入透视设备。没有电视监视系统的X 线机, 从防护的安全性上考虑应加以限制。

介入放射操作室的布局不同于一般的外科手术室,也有别于医院放射科室。介入操 作室应有严格的无菌消毒制度,配备设备器材要考虑其消毒方便与否,保证无菌性操 作,预防病人感染并发症。介入放射操作室除了有安放导管造影床、电视监视器及高压 注射器等附属设备的空间外,还应有放置手术的器械台、无菌物品柜、心电监护设备的位置和3 ~5 个介入操作者的活动空间。介入科室应配备有专用暗室、更衣室、专用通风口、专用卫生间、敷料器械准备室和观察室。

介入操作室的机房面积,周围环境, 墙壁厚度等要符合国家医用诊断X 线机防护设施的要求。

(四)介入放射学诊疗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

介入放射学是在计算机应用和生物工程材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技术。一些无法手 术的疾病如动脉瘤等,介入治疗是最为有效的疗法。介入治疗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但介入放射也是目前除肿瘤放射治疗以外病人接受辐射剂量最大的辐射来源。对于介入 操作者,病人床边剂量是关健性因素。已有介入操作者受到放射损伤的报导。为了保证 介入放射学中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介入放射学的质量保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科室的定位及要求

介入放射学是硬件技术条件高,对医务人员理论和实践水平要求严格的特殊科室。 介入放射学科室的设立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级别较低的医院不宜设立介入科 室。不能把按脏器分类的临床学科临时拼凑起来与放射科医师搭配开展该项工作。对介 入科室的设备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条件太差、技术不过硬、操作时间长等都使医患两者的辐射危害增大。要具备带电视的大型X 线机或DSA 、CT 或N M R 和B 超等,高压注射器、导管、支架等必须符合要求。“土法” 上马的医院难保介入诊疗的质量,必须下马。条件较好者可以独立成立介入科室,一般不应隶属于放射科,它属于临床学科。

2.介入操作规范化和病房建设正规化

介入放射学是具有一定创伤的诊疗技术,这种创伤包括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需要进 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做正当化和最优化分析。介入操作者诊疗过程必须规范化,医务人 员要实行资格制度,达不到技术水准者不得从事这项工作。医院应建立《介入诊疗操作规范》,经常进行考核并作为医疗纠纷评判的依据。

介入病房必须按正规病房进行建设。它的医疗、护理、行政管理直至经济核算都应独立进行,不应将介入病房设在急诊科、康复病房或与别的临床科合办等。

3.介入放射学法规化管理

介入放射学法规化管理应包含诊疗和安全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建制、仪器设 备要求、科室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人员职责及定位由医院独立完成。建筑设计的要 求、安全防护考核与评价和影像学设备的质量控制则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放射卫生管理机构来协助完成。

4.介入操作者业务培训和安全培训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应属于放射性职业人员,应进行岗前放射防护的培训,取得放射 性工作人员证方可进行放射性操作。操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与减轻病人的剂量有一定 的关系,所以必须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必须有教学计划、有教材,以专题讲座形式、短期办班或专科进修的形式进行。

对于介入操作人员,影像学知识是基本功。姻熟的介入操作技术是必备的条件,丰 富的临床知识是介入技术顺利开展的保证。介入放射学已逐步向临床学科过渡,因此, 各层次的医院应尽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对介入诊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医学院校可考虑设立介入放射学专业,培养专家型业务人员。

5.介入放射学科室的安全防护

介入放射学科室必须有专门负责放射安全的安全员,负责全科人员的剂量监督管理 工作。介入操作者要尽可能的缩短曝光时间、优化曝光条件,减少医患两者的辐射剂 量,在不影响诊疗的情况下可考虑给病人采用半屏蔽防护。建立介入放射学病人的指导 守则,每次介入诊疗应记录病人荧光累积时间,并写入病历,操作前应告知病人此项检 查可能带来的危害,诊疗后应询问病人受照射区域的情况。对于常规操作,科室应有参考剂量;复杂类型的操作,病人有安全剂量监测。

第7篇:放射介入科手术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入室

1严格控制入室人员数量(每台手术原则上限三人)。

2工作人员进入导管室,需更换拖鞋,领取更衣柜钥匙、洗手衣裤、口罩、帽子。 3入室后要轻声、轻走、轻动作,关闭手机铃声,保持室内肃静,不可大声谈笑,禁止吸烟。

4工作人员需外出时应及时换下手术衣裤,更换外用鞋。口罩、帽子、鞋等放于指定位置。

5严格限制参观人员,每次不超过3人,患者亲友一律谢绝参观。

6参观实习医生、护士,经科主任、护士长批准后,由专职老师带教方可入室。 7特殊手术需进手术室谈话的家属仅限两人,进入时戴口罩、穿手术衣及拖鞋。

二、手术安排

1手术申请单应于前一日下班前由主管医生签名并送放射介入科。2手术时间由放射介入科统一安排,一经排定,原则上不得调换。

3急诊手术由值班医生通知放射介入科,如与常规手术发生冲突时优先安排。

三、病员入室

1术前30分钟按手术通知单由主管医生与护士陪同患者,携病历到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查对后送病人入手术间。

2手术护士按病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各项化验结果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

3手术完毕后,主管医生与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

第8篇:介入手术室DSA机器维护保养制度

DSA机器维护保养制度

一.日常维护

1、开机前确保机房内环境条件(温度20±5℃、湿度40±5%)符合设

备要求。

2、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若有反常疑 问必须先排除,并作好错误记录。

3、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使用中遇到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源,请 机修人员检查、维修。

4、每日工作结束时,必须等X线球管停止旋转(约半小时)再关闭DSA 机电源,并清洗机器上的赃物和血迹等。 二.设备定期维护(每一个月一次)

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安全装置、各机械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检 查、操作完整性检查等。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KV、MA、MSA)检查。

3、剂量检测,心脏旋转、3D参数校正,每6月一次。

第9篇:介入手术分级权限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

1、甲类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2、乙类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3、丙类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4、丁类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据其专业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进行分级。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任命或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丁类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丁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丙类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乙类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逐步开展甲类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甲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7、主任医师:可主持甲类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1、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2、特殊手术:

(1)被手术者为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师以上的军队干部,特殊人员等。 (2)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手术。 (3)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4)同一病员因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 (5)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6)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7)高风险手术。

以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疗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部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员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医疗总值班报告,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五、介入手术分级 甲类手术:

1、 颅内动脉瘤栓塞

2、 脑血管畸形及静脉瘘栓塞

3、 海绵窦动静脉瘘栓塞

4、 脑膜瘤化学性栓塞

5、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栓塞

6、 颅外血管畸形栓塞

7、 脊髓血管畸形栓塞

8、 肺血管畸形栓塞术

9、 四肢动脉血管畸形栓塞

10、肺动脉瓣扩张术

11、房间隔缺损堵塞术

12、室间隔缺损堵塞术

13、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

14、心脏、血管内异物取出

15、肺动脉栓塞溶栓、消融术

16、甲状腺动脉栓塞术

17、胃食管静脉曲张栓塞

18、颈总内动脉狭窄扩张术+血管内支架放置

19、锁骨下动脉狭窄扩张+血管内支架放置 20、主动脉扩张+血管内支架放置

21、肾动脉狭窄扩张+血管内支架放置

22、髂动脉狭窄扩张+血管内支架放置

23、夹层动脉瘤内支架植入

24、腹主动脉瘤内支架植入

25、主动脉狭窄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植入

26、经颈静脉肝内门肝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

27、布加综合征的开通及支架置入术

28、上腔静脉扩张+血管内支架放置

29、下腔静脉狭窄扩张+血管内支架放置 30、肝静脉狭窄扩张+血管内支架放置

31、锁骨下静脉狭窄扩张+血管内支架放置

32、髂静脉狭窄扩张+血管内支架放置

33、四肢动静脉血栓消融术

34、颈椎椎间盘突出减压、抽吸术或胶原酶溶解术

35、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

36、十二指肠狭窄内支架放置

37、结肠狭窄内支架放置

38、宫外孕介入治疗或输卵管不通再通术

39、精索静脉栓塞 40、阳痿介入治疗

41、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乙类手术:

1、头面部血管瘤栓塞

2、甲状腺动脉栓塞

3、肝动脉栓塞

4、支气管动脉栓塞

5、胃左动脉栓塞

6、髂内动脉栓塞

7、脾动脉栓塞

8、肠系膜动脉栓塞

9、子宫动脉栓塞

10、肾动脉栓塞

11、肾上腺动脉栓塞

12、食管动脉栓塞

13、急性脑血栓动脉内溶栓

14、肺动脉溶栓

15、四肢动脉溶栓

16、腹腔内动脉溶栓

17、肠系膜上、下动脉溶栓

18、下腔静脉溶栓

19、髂静脉溶栓 20、上腔静脉溶栓

21、下腔静脉过滤器放置

22、食管球囊扩张

23、胃肠吻合口球囊扩张

24、胆道扩张术

25、鼻泪管成形术

26、经皮穿刺腹腔神经结阻滞

27、宫外孕介入治疗

28、经T型管取石术

29、经皮肾穿输尿管引流、成形及支架植入 30、全脑血管造影

31、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32、左心室造影

33、冠状动脉造影

34、右心室造影

35、肺动脉造影

36、经穿刺胃造瘘术

37、经皮穿刺颅内减压术

38、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注射

39、乳腺癌内乳动脉灌注 40、经脾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

41、全身各部位经皮穿刺活检

42、子宫输卵管造影+再通

43、经皮穿刺胆道引流

44、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减压术(切割)

45、经皮穿刺颈腰椎间盘化学溶解术

46、气管、支气管狭窄内支架放置术

47、胆道狭窄内支架放置术

48、肠道导管置入术

49、肠道支架置入术

50、经皮肝或经脾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51、经皮肝或经脾门脉溶栓及成形术

52、下肢静脉血栓拖拉、抽吸术

53、复杂血管闭塞疾病的开通、置管溶栓术

54、肿瘤射频消融术 丙类手术:

1、选择性锁骨下动脉造影

2、主动脉造影

3、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灌注

4、选择性食管动脉造影+灌注

5、腹腔动脉造影+灌注

6、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灌注

7、选择性胃左动脉造影+灌注

8、选择性脾动脉造影+灌注

9、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灌注

10、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造影+灌注

11、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灌注

12、盆腔动脉造影

13、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灌注

14、选择性子宫动脉造影+灌注

15、选择性膀胱动脉造影

16、选择性前列腺动脉造影

17、选择性股动脉造影及灌注

18、下腔静脉造影

19、上腔静脉造影 20、髂静脉造影

21、下肢静脉造影

22、上肢静脉造影

23、选择性精索静脉造影

24、选择性奇静脉造影

25、经皮穿刺胆道造影

26、经皮穿刺肾盂、输尿管造影

27、经皮穿刺肾囊肿造影

28、膀胱、尿道造影

29、经皮穿刺脓肿造影+引流 30、经皮穿刺肝囊肿引流+硬化

31、经皮穿刺肾囊肿引流+硬化

上一篇:党校复习资料下一篇:五年级上册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