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精选12篇)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篇1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知情分离现象,片面强调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教学的`作用.文章揭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情感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作 者:王庆华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71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45)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篇2

一、情感因素

根据心理学家Kurt Lewin的心理学力场的概念, 有心理现象的地方就有着心理学。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 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它包括积极情感, 如:兴趣、自尊心、自信、愉快、惊喜等;消极情感, 如:焦虑、害怕、羞湿.、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美国语言教育家Krashen在情感过滤学说中提出, 学习语言的态度、自信心、忧虑程度等各种心理因素对语言输人有筛选。他提出一切语言输入只有通过情感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机制, 并为大脑所吸收。

纵观多年外语教学的改革, 人们总是把重点放在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 而很少去研究教学的对象———学习者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人的大脑总是充满了各种情感, 其中很多是潜意识的, 我们很多言语举止都受情感的支配。对学习者来说, 情感也支配着他们的学习,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某种倾向。在教学中笔者观察到下列这些现象与学习者的消极情感因素有关: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性格内向) ;回答问题时紧张甚至浑身发抖 (焦虑) ;听说考试就害怕、紧张 (焦虑) ;担心被老师提问 (压抑) , 以上列举的都是一些学生的消极情感。消极情感通常导致被动和抵制行为, 因此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 认知活动便趋于停止, 即使不停止, 其效率也大大降低。外语教师就应该对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有相当的敏感力, 尤其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消极因素, 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使学习活动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

二、开展积极评价,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爱字当先。在教育思想上突出爱字。在英语教学中, 建立起与学生的平等关系, 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 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发挥学习潜力。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 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兴致勃勃地潜心学习和思考。

通常来说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把“学习动机”分为两大类:即“外加动机” (extrinsic motivation) 和“内在动机’’ (intrinsic motivation) 或“工具性动机”和“整合性动机”, 尽管他们说法不一, 但是本质内容没有太大的区别。所谓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 是指外语学习本身能激发兴趣和愉悦, 同时能提高学习者本人的能力和独立性。所以外语学习者持这种动机时, 就可以不受外界的刺激和干扰, 长时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所谓外语学习的外加动机, 是指学习外语的原因存在于学习活动本身之外, 是为了得到什么奖赏或避免挨批才学习外语的。例如为了得到奖学金、得老师表扬或为了避免老师、家长的批评惩罚等这种动机下的学习效率就比较低, 学习者能保持学习的时间也很有限。

William OGrady在“当代语言学导论”一书中对两种学习动机所产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后指出:实践证明, 学生的整合型学习动机的高低与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Gardner也对两种学习动机作了比较, 他指出学习外语过程中, 学生的“整合性动机”比工具性动机”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 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态度能及时给予积极评价, 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自信体验。

Biwn (1994) 对一些女性少年进行了一次试验, 把她们分成了两组, 要她们分别教会两组比他们年龄更小的儿童玩一种游戏, 第一组只要求她们教会就行了, 第二组在完成任务后每人将会得到一张免费电影票作为奖赏。试验结果表明, 第一组比第二组更快教会游戏.教得更好, 而且她们都非喜欢从事这项活动。为什么外加性奖励没有内在动机更奏效呢?原因是由外加性奖励所产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短暂的, 并不能激励学生永久保持这种积极性, 通过长期的观察, 笔者发现内在动机的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是可持续的.道理很简单, 如果没有充分调动主体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及内驱力, 那么全面提高学习的能力是不太可能的, 由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 及时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为他们提供好的学习方法, 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三、结论

外语教学要取得成功, 必须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人。积极的情感介人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和活跃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要立足于“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 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外语教学并不是以教学者为中心, 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但学生才是进行语言知识实践的主体。要真正提高学习外语的效率, 必须结合学习者的主观需要, 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调动其主观积极性, 重视其学习语言的心理因素。

摘要:现代外语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师生间频繁的双向交流活动随即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影响很大。

关键词:外语教学,情感因素,介入

参考文献

[1]王娟.智力因素对大学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在教学中的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 2002, (3) .

[2]吴丁娥.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中的“输入”及“情感障碍”外语教学[J].2000, (6) .

[3]王初明.应用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

[4]刘书林.论动机在英语学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J].外语论坛, 2000, (1) .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情感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b)-0000-00

1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现状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它包括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心、自信、强烈动机、愉快、惊喜等;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动。

1.1 動机(Motivation)

简单地说动机就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1]

外语学习动机的分类包括Gardner和Lambert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前者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感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生活;后者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据了解,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拿到学校学位证,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了出国深造;而只有少数的学生是为了通过学习英语能够了解外国文化习俗,理解那些说英语的国家的人和人的思维方式,并且期望能够和外国人自由的交流,参加一些展现外国文化的活动。

1.2 自尊与自信(Self-esteem & Self—confidence)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自尊[2]是学习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与认识。自信则表现为一个人对自我形象的认可程度。自尊源自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实际上它就是个人的自信程度,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往往怕出错,而影响自我形象,所以不轻易表达,从而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一般说来,自信心高的学生更能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更不易受拘束,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程度的自尊与自信,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是能学好外语的。首先,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来改善较弱的自尊心。其次,教师应该提供一些积极的帮助。最后,教师也被学生们期望着为他们提供一些在如何学好英语方面的很具体的建议。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内外都为学生提供一些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那些最适合他们的学习策略,以便于学生成为更加有效的学习者。

1.3 焦虑(anxiety)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的情绪状态,也是意识到某种可怕的结果或重要时刻即将来临所产生的不愉快,不塌实,烦躁不安,渴望等带有恐惧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感和英语能力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他们是负相关的关系,更具体一点,学习者的学习越差,他们的语言学习焦虑感就越高。由此可见,那些较成功的学生反而具有较低的焦虑感,他们还会取得更高的英语成绩。对于那些不太成功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也都比较差。

2 利用情感因素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1.1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了解学习者的性格、态度、兴趣、情感及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能学好一门语言的信心。英语教师应该利用所使用的教学材料,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与兴趣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利用学习者自身的驱动力,鼓励学生。例如,英语角、英语话剧表演和英语演讲比赛,充分展示其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要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把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成自己的学习目的或需要。

2.1.2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鼓励各班级订阅英文报刊杂志,开展英语读书报告活动:举行口语比赛,演讲比赛,作文交流等活动;坚持每周英语角,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这些课外活动中,请外籍教师提供示范,增加真实感。使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包括教学仪器,教学设备和教师备课的现代化。课堂上,教师可使用的不仅有粉笔,黑板,录音机,还有投影仪,大屏幕电视机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师备课除了教材,文字参考资料,纸和笔外,还有计算机,教学录像片和课件。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沉闷的课堂教学和无力的课外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2.2 降低大学生学习英语焦虑感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形式,小组成员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学习动机等等的一种成功的教学策略。它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降低过度焦虑和语言抑制。教师在课堂内应该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课堂活动。因此,对教师而言,使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降低焦虑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2.3 增强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自尊和自信心

2.3.1 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增强内向型学生的自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与学生赞赏的话语。同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内向的学生要多关心,保护学生的自尊,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面带微笑,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学生的交际遇到困难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加以适当提示,用积极性的话语加以评论;在对学生的回答或练习进行点评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应尽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2.3.2 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的人文教学理论指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助的学习环境,不但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3]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程度,产生轻松、舒适的情感体验。因此,如何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英语学习环境成为英语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高一虹等著.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一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4.9(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课题组).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4

仁里集镇大王中心小学

王琳琳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反之则产生不满足、厌恶的情感。小学生的情感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稳定性差,可塑性大。因此,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可以具体化为学生对科任教师的情感和对英语学科的情感。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根据实践经验,我谈谈自身的体会。

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积极情感的土壤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对全班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在课间,尽量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接触,如与学生谈心,与学生游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是指责批评。这样不管在课堂内外,还是学习生活中,都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实现老师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学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土壤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积极情感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通畅的情感交流。

1、游戏教学,激发兴趣,感受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性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实践也证明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英语,学生就会乐学、快学、多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我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请一学生模仿cat、dog、bird、panda、tiger、monkey等动物的动作,其它学生猜,如猜对了就请他来做动作。巩固时,又播放bird、cat、dog、tiger等动物的声音,请学生听音辨物,说出对应的动物,并做相应的动作。调动学生多感管记忆,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又如教学基数词one、two、three、four、five......时,教师先作拍球示范,边拍边数one、two、three、four、five......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数起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边拍边数,练习one、two、three等基数词,这样学生在玩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数数。

2、创设情景,以情导行,增强情感。

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现、音乐渲染、多媒体课件等途径,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例如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的Unit 10食品及饮料时,特意去肯得基店借来员工的衣服,并特意买了汉堡、冰琪淋、牛奶等食品,课前在黑板上贴了一个大大的肯得基老人,上课时穿上肯得基员工的衣服,手托汉堡等食品,进入教室,学生一下子被我的奇特扮相 所吸引,都奇怪老师今天怎么变成肯得基员工了。这时我把食品放在讲台上,向学生一一推销,一下子缩短了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学生受到感染,仿佛身临其境,一会儿就把单词记住了,自告奋勇来当售货员,于是我让学生穿上服装,自己则当起了顾客。一个场景的创设,把单词教学与会话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单词是为了会话,会话是为了巩固单词,这样两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水到渠成,学生当然学得轻松愉快,从想说到会说到乐说,增强了对英语的积极情感。

三、日积月累的成功体验是积极情感的催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对学习生产生新的热情,强化兴趣。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因此,英语教师应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1.完善激励,深化情感,树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无错原则,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我都不吝啬自己的赞扬:“Good,Very good,Great,Wonderful”;对基础稍差,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我先请其它学生回答,再请他复述,等他答上来时,我用手势“V”表示对他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祝贺;对学习优秀,回答有创意的学生,我总是先伸出大拇指表示对他创意表现的高度赞赏,并适时说一声“praise!”全班学生则一起有节奏地说“Good,good,very good!”并和老师一样向他伸出大拇指。在课外作业中,我也注意运用奖励机制,如书写质量好,卷面整洁的在上面批上A++。练习全对的,在本子上批A加good;在平时交际中,我也采取激励机制,如校内遇到老师,能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的,给他的书上敲一颗“★”。课余能帮助别人,教别人读单词,练会话的,老师在他书上敲一面“O”,并告诉学生一面“O”抵三颗“★”。两个星期评一评,谁书上的“O”最多,谁就是“学英语小标兵”。活泼多样、层次分明的表扬形 式和奖励机制,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更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点滴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因成功引起满足和愉悦,便能激起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成功,也就是说一次成功将促起第二次成功,甚至多次成功,多次成功能使学生喜欢英语,认为英语是他能学好的课程,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生生合作,交流情感,培养协作。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篇5

浅析语文教学中教师情感因素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语文教学中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心灵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思维品质、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所以,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学的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作 者:李发斌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塔县第二中学,735305刊 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篇6

谈情感因素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大多数中职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的状况,教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探讨并总结调动情感因素的有效做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方银伴 作者单位: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开平,529381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008“”(9)分类号:H3关键词:中职 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应用 篇7

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他们直接影响者学习者的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够创造出有利于学习者的心里状态,消极的情感影响学习者正常的发挥。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要素: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心理调节过程。完整地表述教学过程应当是这样的:在大面积调整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以情感过程为载体,是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有机统一。心理调整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基础,是情感过程则是认知过程的载体。这就是说,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以情感作为载体,认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情感的投入多少,教师情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成绩。课堂上,信息的流动在情感的氛围中进行并不断激发和维持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在知识的传递中发生发展,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流动的成效。因此,课堂交流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 教师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师的情感影响课堂气氛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活动和交流的场所。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曾经指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的重要心理环境,而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造成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且会使之产生戒备和抵触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是关系能否形成最佳学习气氛的最基本的要素。教师真诚的态度和行为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极为重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理解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一切,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就会得到鼓励,师生间的互动也会更加顺利,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2.2 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真诚的关怀、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教诲化为行动,踊跃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促进自己语言的发展,也实现了教师的期望。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的交流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情感,改变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厌学情绪,实现学生由“厌学”到“乐学”和“好学”的转变。

2.3 教师情感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感情投资,运用情感因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一是重视师德,加强自身修养;二是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形式,让学生乐学;四是要掌握教学艺术,特别是教学语言艺术、语言等;五是教学要有感染力,要引人入胜,要新鲜有趣;六是要注意感情的自我调控。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具有感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具有高昂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及愉快的心情,并且能够适度地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交流。持久而炽热的情感能激发学生无限的能量去完成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3. 利用情感因素,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3.1 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

首先,教师需根据学习者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内部激励机制。通过设计和组织一系列有趣的课堂活动创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资源和设备,改变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一定的社会语言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放下心理包袱,融入到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其次,教师必须鼓励、关心、认同每一个学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会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决心,从而大大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意激励学习动机。

一是要注意激励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动机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把它自始至终地贯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感到无论将来做什么,英语都是必不可少的。二是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些调整,适当补充、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以引起学生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三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怎样使学生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由快乐而派生出求知需要。

3.3 教学要区分不同的学生个体,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性格的个体。一般说来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学生学习进步快;而那些具有消极、悲观、恐惧、自卑等不良性格的学生英语学习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对那些性格内向、消极、悲观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研究他们的个体学习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能适应他们的需求。如对内向型的学生,就要鼓励他们多开口读和说,在课堂上多给他们提供机会,并多给予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保持学习的热情;而对于那些外向型的学生,要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不断地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对他们的缺点可以直接批评。

3.4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交融。

首先,调整教师上课时的自身情感。要形成师生情感交融的和谐气氛,教师自身的情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认知和师生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利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使知识、信息

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艺术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基础部,辽宁葫芦岛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能够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学会对语言问题进行思考,自己发现语言学习规律。出现了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教材,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首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重点上。该文章探讨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艺术技巧。

关键字:英语教学学习艺术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安排是一周两次课,在有限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想要教给学生全部知识是不够的。因此,英语教师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弘扬学生主体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学。德国作家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得真理的能力,让我们任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可要获得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这说明,获得一个真理并不难,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得到真理的能力。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学生学习的艺术。

一、“有机”的艺术

所谓“有机”,就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内容的完成依赖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伴随着教学内容,它们互相配合、有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教学中的“有机”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法指导的目标和内容具有一种自然性,学习方法作为隐性的可以挖掘的智育因素,它有机地蕴含在教材内容、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经教师的合理采掘、提炼、机智地处理就能显示出它的价值。(2)学法指导的有机艺术还表现在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找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目的把握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完成学法指导的重要任务。(3)有机艺术还表现在“适度”的原则上。哲学理论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是伴随着课堂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但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它只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进行适当地点拨、归纳、讲授,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变成单纯的学法指导讲座。

二、“有意”的艺术

《老子》中有句流传千年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外国的笛卡尔也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习方法,注重传授知识与学法的指带有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融洽、亲切、充满温暖的氛围。其次,师生情感交融。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情感的沟通自然、和谐,首先要对学生有一腔热情,要有无私、广泛的爱,不但要处处体现对他们的关心,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自尊需要。对于落后的学生,感情联络会起更大的作用。课堂上要提倡师生平等,教师不能居高临下,搞一言堂,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和谐,达到情感交融,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第三,学生之间情感沟通。师生的情感交融不仅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导同步进行,把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方法进行观察、记忆、分析、思考、想象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化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既要阐明意义、明确要求,又要检查落实,使学生主动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懂得学习方法的学习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有些学生学习英语急于求成,去书店买一些速学书籍,或去参加所谓的“一天能记忆几百个单词”的速成口语班。目前还没听说有多少人真正达到了广告所说的效果。就像大家熟悉的日常做菜:如果要烧出一锅味道鲜美的红烧肉,可以把肉放入锅里用文火慢慢烧上两、三个小时,也可以用高压锅烧半个小时,但这两种方法做出来的肉味道是大不一样的。所以,学好英语没什么捷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苦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学习速度自然会加快。

三、“有序”的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应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系列地进行渗透,避免随意性。具体地说,学法指导要考虑到学习方法自身内容的不同类型、学生智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学科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以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为总纲、以学科学习方法为重点、以完成课业的方法为辅助,从低层次、低起点、低要求开始,渐渐地向高层次、高目标、高要求发展,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良好趋势,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从简单的背诵、默写开始,虽然刚开始背诵起来有难度,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容易。有些语言现象,开始可能不懂,一旦背熟了,自然就通了,就像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的东西多了,慢慢也就产生了语感,这时英语学习也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有句话我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这句话点出了学习的本质。任何一种学习,归根结底是在学生自身,而不是在老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一门课程,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正是这样,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在英语教学中有机、有意、有序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2]郑建凤等.学会学习: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J].中国英语教学,2000,4.

[3]华维芬.外语学习者策略训练刍议[J].外语界,2002,3.交流。要促进这种交流,就要采取有利于交流的教学模式。例如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彼此间对认知信息的交流、讨论,达到相互启发、开阔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智.浅谈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纺织教育,2007,(2).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篇8

【关键词】情感因素  英语语言学习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23-0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够促进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今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加快,英语语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现比较多,英语语言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在英语学习中,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将会使得英语学习变得轻松、事半功倍。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两者之间融洽配合,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激活情感,增强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各个角度向学生说明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有了内在学习的需要,就能有效的将需求转变为动力。当学生的积极情感被激发出来之后,其会对英语语言学习产生好奇心和认知的渴望。除此之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道德感和美感能够对学生产生约束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例子,同时抽取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十个人,阅读一段相同的短文。一组学生在阅读前被激活了情感,对照组则直接读。结果显示,激活情感的小组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学习英语语言时,有效的激发情感,能够使学生产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较快进入学习状态。

2.体验愉悦的情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在心理学上,兴趣能促进人们对知识进行不断地积累,而且还能保证人们长期的乐观的心态,愿意长久的去探索未知的领域。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对于英语语言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呢?

2.1表现爱心

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当老师表现出真诚和关爱时,学生便会用相同的积极因素予以回应。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会让学生体会到信赖和鼓舞的情感体验,在心底对老师产生亲近和尊敬的感情。那么对于英语学习的动力自然又默默增加了。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很容易将对老师的情感转移到相应的学科上去,如果一个教师深受学生喜爱,那么其带的班级纪律和成绩也会不断提高。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给予学生赞许和期待,和学生形成默契,必然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2.2表现美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表现英语学习中的美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热爱。在英语教学中,枯燥的课堂会造成学生的懈怠,而生动有趣,富有美感的课堂则容易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想象力活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其感情世界的丰富,而且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英语的含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美感的表现方法有很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收效明显的途径。它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实践证明,表现美感对于英语这一门语言的学习是非常实用且有效的方法。

2.3表现激情

在人与人相互之间的交流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因素,通常借助于面部表情、动作姿态、语音、语调外显于交往的过程之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情的动作和语言的表达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学生被英语语言的神奇所感动,形成认同,易于接受教师所教学内容的思想和观点。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表现激情,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这些元素将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一体,能够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气氛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3.注重以人为本,巩固成就动机

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时,常常受到很多的挑战,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教师对其学习结果作出的评价是影响学生对英语这一门语言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重要外部因素。

面对这两个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第一,面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障碍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或者分配课后作业时,需要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加以揣测,让其获得其能力范围内的成就感。同时,形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对于帮助别人的学生和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使他们获得荣誉感,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丰富个人情感。第二,面对教师对学生评价这个问题,教师的评价要注重以人为本,具有启发性,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促进其学习的进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步骤使得学生取得成就感,便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取得长久的进步。但是,也要注意以人为本,鼓励教学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意运用的,当一个学生犯了明显的错误时,不能再对其结果进行表扬。例如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明显错误的答案,教师仍然当众进行表扬,学生则会产生受挫感,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侧面对学生的努力和勇敢加以肯定,然后进行认真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答案,并对其微笑以表示期望,这样学生会有获得知识的满足感,而不是其他消极的情感因素。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英语学习要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需求,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是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更好地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好英语。

在英语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情感因素是不能被忽视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需要自身拥有良好的英语功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运用优美的教学艺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培养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刚,秦杰.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2]王伟.大学生情感因素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篇9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因素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和投入;对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自信、乐观;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深刻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情绪的紧张、焦虑等。这些因素无疑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对教学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影响教学过程的心理气氛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气氛是师生态度、情感、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与表现,它对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人对一个班的语文课调查发现,同一班级,在不同的课堂气氛下,效果悬殊甚大。在良好的心理气氛下,课堂提问15个,其中8个质量较高;发言24人次,7人次有创见。而在不佳的心理气氛下,提问仅4个,发言10人次,质量差而无创见。两周后测验又表明,前者巩固率为90%,后者为72%[1]。教师是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者。虽然学生对教学目的的认同程度,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以及教师的个性品格等因素会对课堂心理气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热情、乐观、振奋等情感因素却是对课堂心理气氛起直接影响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教师的这些情感因素是鼓舞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对学生极有感染力,它使学生得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高昂的士气和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

教师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激发其潜能和积极性,使他们变得聪慧而活跃;反之,则会压抑其潜能和创造性,使其变得窒息而迟钝。因此教师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及整个过程。具体地说:

1、教师富于表情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视觉形象,有利于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教师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往往是通过表情传递给学生的。如教师伴随着教学活动而流露出来的期待的目光、疑问的目光、深邃的目光、严肃的目光等都表现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和要求,都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如教师显露出来的甜蜜的笑、温和的笑、满意的笑、苦涩的笑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教师的手势亦可传递大量的信息:自然安详的手势帮助教师陈述教学内容;柔软舒缓的手势帮助抒情表意;急剧有力的手势帮助升华激昂的感情。总之,教师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眼神手势都可以描摹事物的复杂状貌,传递潜在的心声,披露内在感情,增强其言语的感染作用,给学生留下鲜明的视觉形象,从而收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

2、教师富于情感的言语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教学过程中,教师充满情感的言语活动会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其记忆准确而持久。

3、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反应的敏感性、思维的活跃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临渴逢源、豁然开朗的境界;有利于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殿堂中流连忘返,等等。

(三)影响学生的发展

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王皮格马利翁善雕塑,他倾注了心血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爱上了她,结果雕像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在实验研究中发现,教育过程也会发生类似现象,于是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在一所小学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把“最佳发展者”的名单交给老师,要求绝对保密。8个月后他们重返这所学校,发现凡名单上的儿童智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名单却是从点名本上随意抄录的。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结果?他们认为,权威的暗示唤起了教师的爱和期待,于是孩子们以勤奋的学习、规范的行为作为对老师的回报,从而出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过程中,教师满腔热忱的爱及合理性、激励性、长期性的期待如和风如细雨润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成就感,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的调控

教师怎样调控情感,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呢?若就事论事,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因为情感的可控性、调控范围及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情绪修养和个性品格,教师要苦练“内功”,才能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

(一)要注重陶冶情操,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

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境,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能保持乐观愉快、蓬勃向上的状态。这无疑会促使学生求知、奋进,生机盎然。为此需要:

1、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是陶冶情操、保持良好心境的关键。人生观的形成直接受个人对社会、人生看法的影响,积极地还是消极地看待社会和人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教师理应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但社会、人生是复杂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去认识,以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2、具有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具有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在教学过程中才会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并会对学生产生鼓舞作用,使之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感到孤立无助,而会充满自信和安全感,这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自信、乐观的心理品质,能在顺境中戒骄戒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否则,会使自己在大千世界中找不到人生坐标,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基点。自信和乐观是互为基础的。乐观,使人充满自信;自信,又使人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社会、人生。

3、富于幽默感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剂,是个人适应社会的有力武器,是保持愉快心境的良方。幽默不是浅薄和园滑,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聪慧的教学机智,才能幽默起来。如一位老师讲马克思的生日时说:“马克思自出生之日起,一巴(18)掌、一巴(18)掌把帝国主义打得喔喔(55)直哭”。板书:“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不仅给教学活动增添异彩,而且使师生进入愉快融洽的状态。

4、善于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一般说来,教师的名利欲较其它职业的人要淡薄些,所处的人际关系要单纯些,所从事的工作也较受人尊重。但教师也有心理冲突,如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疏离感的冲突,自卑感与自尊心的冲突,多样角色与角色期待的冲突等,由此带来忧愁和烦恼。消除这种状态的最佳方法是把心理冲突升华到追求事业成就上来。在追求中进取,进取中提高,提高中升华,升华中完善,使自己不断达到新的境界。

(二)要加强个性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学生

一份调查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应具备的个性特征是:

幽默博学、热情坦率、真诚公平、言行一致、待人宽容、开朗乐观、富于同情心、善于体贴学生等。据瑞安斯的研究,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多显示出积极的个性品质。热情、富于幽默感、诚实、活泼、宽厚友善的教师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冷淡、孤傲、过于严厉的教师往往不受学生的欢迎。[2]因此,教师要加强个性修养,从胜任教学需要出发,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以良好的人格增强自己的魅力和感染力,取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与学生产生心灵的交融。心通了,情融了,道理才易被接受,教学才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活动。

(三)要提高情绪涵养,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势态和情感势能

在教学中,特别是学习一种新材料的最初阶段,学生如果因为迷惑不解而体验到某种紧张并引起一定的焦虑,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的冲突和挫折,而且还以自己的信心、乐观情绪启发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一旦走进课堂,就要把一切忧愁烦恼置之脑后,保持良好的心理势态和情感势能。应当目的明确、胸有成竹、精力充沛、情绪饱满,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扫除其心理障碍,使他们创造性地完成学习活动。若出现偶发事件,特别是有损教师尊严时,教师要高姿态理智地保持良好的心理势态。如有一位秃了顶的教师新任某班语文课,一进门,学生就小声评论了:“嗬!光滑得象涂了润滑油”;“象熟透了的红高梁”;“塔里木盆地”、“溜冰潮。教师刚准备上课,一声低哼:“照到哪里哪里亮哎!”引起哄堂大笑。教师若以严肃的目光制止之,则气氛就会紧张起来。但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位老师却微笑走近这位同学,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询问他的名字,并笑着说:“上课唱歌可不好。”紧接着拍着自己的光头顶说:“不过,这也太显眼逗人了。”大家又笑了……。教师的情绪涵养,融洽了师生间的感情,缩短了心理距离,使教学活动呈现出轻松愉快的良好状态。

(四)要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切实领会教材,将情感融注其中。

最近,有人提出与个人成功有密切联系的是一种被称为情感智力或情感智商的心理因素。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丹尼戈尔曼认为情感智商是个体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它影响人的生活的各个层面。高情商是完美人格、高尚道德和至尊至爱情操的集合,是影响人生的最关键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更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智力。为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切实领会教材。情感随教学内容而变化,言语渗透感情色彩,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委婉、时而凄切,时而悲壮、时而振奋,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当然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情绪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及对他人的情绪识别、移情和适度反应能力,这会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智力的提高。

(五)要善于控制不良激情,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要注意调控那些象拍案大叫、暴跳如雷等不良激情的出现,因为它既有损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又使师生关系紧张,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调控的方法有:

1、理智调节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理智性,理智地对待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既看到问题的本身,又看到它发生的原因;既看到其危害性,又看到转化的可能性。这种理智的调节与思考,会使教师消除不良激情。

2、言语调节法当激情快要爆发时,通过内部言语加以控制,就象我国古代哲人教人“悬崖勒马”;印度哲学家教人“不怒如地,不动如山”;俄国文豪屠格涅夫劝争吵激烈的人们发言前“将舌尖在嘴里转十几圈”那样,也可轻声提醒自己:“冷静”、“制怒”,以延迟爆发的到来,降低强度,避免爆发。

3、注意转移法教学过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可快速回忆一件愉快的事或转换一下教学活动方式,也可利用请学生读、讲、写之机,赢得控制自己的时间,平息愤怒。若在平时,也可在花前月下散散步,找知心好友谈谈心,转移注意,调节自己。

4、爱心化解法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很多事情皆易化解。例如,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任教化学课时,实验氢气燃烧,忘记带火柴,叮嘱学生千万不要启动瓶子,以防燃烧时爆炸。在他去拿火柴时,学生却启动了瓶子,待他一点燃火柴,氢气瓶就爆炸了,手上的血溅满了白西装的硬袖。但他没有动怒,而是平静地做完实验继续上课。当他用染上自己血的粉笔把知识写在黑板上时,教师的爱也深深地写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总之,教师只要充分认识和善于调控情感因素,善于深切体验教学内容的情感并融注于教学过程之中,就会创设和谐的教学心理气氛,从而激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智力,就能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篇10

学习兴趣是掌握知识、获得实际技巧的动力,而它的源泉在于能为学生揭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学生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奥秘面前的惊奇感,并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从中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譬如:笔者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时,先并不急于要求学生读课文、分层次、概括层意等,而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播放一段描绘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后,复述见到的情境。学生对录像片中的优美图景、动植物的勃勃生机,充满了新奇感,观后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畅谈看到的录像。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发言中的不足和错误,但这时学生的发言多是客观的叙述,缺少生动具体的描绘,不能使人领略到录像中的美感,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怎样才能传达出录像中的美感呢?于是在此基础上,引出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春天来临之后的景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它们运用了什么手法。通过寻找和分析,学生明白了朱自清先生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景物描写生动、传神,充满了情趣和美感。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又让学生看录像,并要求学生给录像片配上生动具体的解说词,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学

生交流后,再播放录像中的解说词,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学生的剖析与原解说词有许多语句是相同的。同学们从中意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课堂上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进行学习和思考,主动性大大加强了,学习兴趣也深厚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把我们的生活带进去,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把接受问题的新鲜感和亲切感转化为兴奋和新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拓展思维,调动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二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可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笨,许多知识讲了好几遍就是不能掌握;许多浅而易见的道理就是不能理解;许多感染力极强的情感就是不能接受。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做识记、保持、再现等枯燥乏味的劳动,而没有借助于人的积极情感,把学习过程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我们相信,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成功感、紧张感等积极情感因素引到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定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学生一定会变得更加“聪明”。譬如:一位老师在教授《菜园小记》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观看“大生产运动”的录像片断和播放作者吴伯箫反映同一时期的姊妹篇《记一辆纺车》一文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比较阅读。由于这一教学设计新奇而富有挑战性,触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由乐思到善思,再善思而更加乐思。学生在情感支配下,形成了思维的良性循环。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性、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促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当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调动情感因素发展学生的思维时应适度,在过度的情感刺激下不可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

三、架设桥梁,沟通情感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人类积累的认识、思想观点等精神产品转给学生的传递过程,完成这一过程的介质是情感因素。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古今中外的文章,由于学生与作者写作的时代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知识的局限,生活体验的缺乏,即使最优秀的文艺作品,学起来也会兴致不高。但是,如果教师先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情感,然后带着深厚的情感色彩去诱发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学生的感情和作品中的节拍起伏跳荡,并创立美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深一层明确情理,这样,学生学习便会有趣味,并会将积极健康的情感不断强化,不断升华。譬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枣核》一文时,将“清静、悲凉”的情感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中又成功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领悟到了这一情感,并补充交代了有关背景知识,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火花。又如在教《背影》一文时可用“凄楚、感伤”的情感;教《最后一课》一文时可用“悲愤、激越”的情感等。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其进步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情感色彩十分强烈。因而教师应以情感为桥梁,去沟通作者、教者、学者形成一条和谐的、畅达的感情通道。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篇11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教师在学生外语学习中的引导作用乃至主导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并不是无条件的,学生对外语教师的情感认同如何,是这种作用发挥得大小的关键性因素。实践中我感到,这种情感的认同程度,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任课教师从内心不欣赏、不接受,那么他在课堂是始终提不起兴致、激发不出热情,往往失去学习信心,也导致老师失望。这是一个因情感的缺失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值得我们深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密切相关,进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外语学习成绩。这说明由于中学生存在的情绪化的特点,其学习态度往往受情感的好恶所在右,因而学生对任课教师在情感上的接受程度会更加明显地影响到其学习成效,暗示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接受程度会更加明显地影响到其学习成效。这就暗示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认同问题。着重塑造自身完善的教师形象。对学生产生强大的“亲和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性。

那么,教学中如何才能增进师生情谊、建立融洽的情感呢?

1.提高自身修养,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作为“以人育人”的职业劳动者,不仅要用自已全部的知识才华去教育学生,而且要用自己整个的人格风范去影响学生。在一切教育过程中,学生永远都不会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给予”的东西,他们总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和体验,主动从教师身上去“索取”东西。因此,教师不仅要“言传”,更应作出表率进行“身教”。

2.注重教态和体态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3.不断学习,力求博学多才

学生最喜欢的是有学问的教师。多才多艺的教师不仅在教育、教学中有更多的主动权,而且也容易获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教师尤其要博学。这不仅是专业特点的需要,也是沟通师生情感的需要。若是教师知识面过窄,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纰漏,成为学生的笑柄,而现在的中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如果教师专业之外孤陋寡闻,就很难与学生沟通情感,形成共鸣。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通晓其它各科的知识,尽量给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又叫求知欲,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学习兴趣,便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情感,一旦学生对某个科学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兴趣后,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从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反之,学生如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必须不断创造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条件、环境和气氛。

1.明确学习目的,在知识运用中增强学习兴趣

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学英语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明确,他们把英语课只当作升学中要通过的一个考试科目,对难记的单词语法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讲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情景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英语,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乐趣,如开展一些情景对话,课堂上组织一些英语游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或第二堂课,如朗颂、唱歌、讲故事等。

2.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保持学生兴趣

一种美味长期反复食用会让人倒胃口,同理,一种好的教学形式一成不变地机械重复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生理上讲,中学生处于活泼好动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简单重复太多也会减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如游戏讲故事、角色表演和猜迷语等等。

3.要善于创造诱发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环境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这习氛围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首先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老师如产生了畏惧、厌烦,那么容易失去对他所教学科的兴趣。反之,如学生敬慕喜欢某个老师,课堂气氛就显得轻松活跃,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不要总是板着一副面孔,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生传递亲切、信任的积极感情,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中大胆、主动的学习英语。

4.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

学生一般都非常在乎老师对他们的态度以及评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尤其对后进生不仅不能歧视,反而要加倍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尽量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以便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理解、尊重学生情感,是教师维护和开发学生主体性的起点和关键,忽视了这一点,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内心深处就会产生对立情绪,教师的其他一切努力可能都会落空。

三、抑制受挫感。让学生经常有成功的体验

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完成某项任务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因素,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与否并无绝对标准,好的考试成绩是成功,正确回答了老师的提问也是成功。一些点滴细微的成绩均可视为成功。这种成功引起的满足和兴奋可以产生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一次成功的体验又能推动第二次成功,多次的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为英语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介入 篇12

一、大学生情感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情感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形式对东莞某大学的学生情感生活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 60%的同学都被爱情问题所困扰, 但是同时他们却没有正确的方法来处理爱情问题。令他们困扰的爱情问题包括失恋、感情挫败等多方面。77%的同学在面对失恋的问题时不知道该怎么做, 通常选择逃避, 0.9%的同学甚至用极端的方法处理失恋问题。同时, 48%的同学也被友情问题困扰。有85%的同学在高中友情和大学友情中更怀念珍惜高中的友情。最后就是亲情问题。调查中发现有80%的同学都有每周往家里打电话的习惯, 女生的热情尤其大于男生, 通话时间也比男生长。当代大学生社会经验尚浅, 待人接物、行为处事方面稍显稚嫩, 大多从自己角度出发, 很少考虑他人感受。同时大学生处于青春期, 有着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渴望, 而这种渴望又处于“探索”和“狂热”阶段, 中国教育在性教育方面不够重视, 所以在面对与异性交往而产生的问题时, 更容易产生困惑、迷茫, 甚至冲动、极端的行为,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心理辅导中心, 但中心更多的是对学生开设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 忽视了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再者, 心理辅导者属于学校体制内的人员, 他们在考虑问题时往往要兼顾校方的立场, 很难真正做到以对等的关系来处理学生问题。而学校社会工作更加关注学生全面的健康;不仅仅在于通过学校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而是更加重视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渠道来解决学生问题;不仅仅从单一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问题, 而是综合多个角度分析学生与所处环境的问题。可以说, 在高校学生工作体系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可以有效的完善和补充现行的学生工作体系。

1. 个案工作的介入。

在处理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时可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来对受感情困惑影响的大学生进行介入。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 评估当事人需要, 对处境不利的学生发展照顾计划, 以增进需要长期协助的案主之机能, 调试其偏差行为, 并提升其支持网络, 以下为个案工作介入案例之一。

资料收集与诊断。服务对象的为某高校大四在校生, 女, 20岁, 性格开朗, 成绩优异, 人际关系较好, 家庭健全并无家族精神病史。因为男友的前女友到处造谣, 导致男友于一个月前正式提出分手。根据资料收集和整理, 发现该案主智能完整, 感知觉正常, 注意力能够集中, 记忆和思维状态正常, 烦恼、焦虑等因失恋而引起的负面情绪大概持续一个月左右, 无回避和泛化现象, 并没有对其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同时主动找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制定服务目标与计划。本次服务的目标为:帮助案主接受失恋的事实, 通过谈话引导案主认识到失恋的主观原因, 同时帮助案主找出造成其情绪困扰的不合理恋爱信念, 改变以往案主认知的不合理恋爱信念, 以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

心理诊断。通过之后与案主的谈话, 初步分析, 引发案主心理困扰的几点原因:第一, 与男友分手对其感情造成一定伤害;第二, 案主认为自己认真的付出了感情, 就应该得到同等的回报, 同时自己的世界随恋情结束而崩塌;第三, 因失恋而产生抑郁情绪, 不愿见人, 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领悟阶段。通过与案主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辩论等方法, 引导案主认识到引发目前心理困扰的原因;使案主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关于恋爱的信念问题;让案主领悟到自己的问题。

修通阶段。协助案主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分析事件与不良情绪的关系;针对其产生的不合理信念, 通过交谈与辩论、启发与引导, 帮助案主改变不合理的信念。

结束阶段。巩固咨询效果, 帮助案主进一步摆脱失恋带来的影响, 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 协助案主学会调试自己的心态, 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运用到生活中去, 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小组工作的介入。

学校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运用是借助受助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鼓励学生参与, 调动学生积极性, 帮助受助学生利用小组活动过程来应对个人心理上功能性失调所引发的问题, 促进个人发生转变并得到成长。本研究组织了多次小组活动, 现以人际交往能力小组为例。

小组背景。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 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校园, 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面孔。在前期的活动与宿舍走访的过程当中,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不知道如何主动与他人相处, 甚至在新同学面前不够自信等。

小组组成与活动。本次小组活动对象主要为大一新生, 每组成员为8~12人, 以分享、讨论、学习、游戏互动与反思等形式进行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与活动, 促进小组建立, 引导小组成员相互了解;帮助组员认知自己, 提高自信心, 学习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如何认知自我, 认知他人, 并且学会尊重他人, 同时分享人际交往困扰, 学习各种交往技巧, 并通过组员成员之间互相配合, 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感, 最后巩固组员友谊, 处理离别情绪。

小组活动反思。通过小组活动, 组员可以更好的观察自己, 加深自我了解。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行动都会影响到小组, 而小组整体的状态也会反馈到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 可以帮助新生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 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 社区工作的介入。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及社会的资源, 联络学校专业老师或校外相关人士, 在校园内定期开展情感讲座, 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工作者通过熟悉学校规章制度, 参与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按照安全、文明、和谐的要求, 深入开展校园情感文化活动, 从而对大学生心理成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使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人生定位, 从根本上降低学生感情问题发生几率。学校社会工作者应作为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重要的联系桥梁, 按时向家长通告学生在校状态, 及时向学校反馈家长的宝贵意见。最后结合双方的意见与建议, 更加全面的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

三、结语

大学生感情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服务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 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情感困惑, 帮助大学走出情感困境。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介入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中去, 能更加行之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群体,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 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这为学校社会工作引入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 通过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大学生群体解决感情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工作,感情问题

参考文献

[1]白芸.学校社会工作:一种促进大学生发展的专业性服务[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6 (11) :1.

[2]贺淑曼, 蔺桂瑞.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7:24.

上一篇:高层次人才补贴办法下一篇:新闻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