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驾照式”考核模式实证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 行动能力愈加受到重视。当前职场和社会所需的人才不光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要具备娴熟的行动能力。因此, 如何培养具备专业的行动能力的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语言行动理论是行动理论中在职业教育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德国行为理论学家Jank和Meyer把“行动”解释为服务于特定目标的系列化的动作, 包括物质的、实践的行为, 也包括非物质的、智力的活动。行动导向的学习把重心从学生的理论学习转变到具有一定实用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Jank和Meyer尤其强调了学习的实用性价值而非理论性价值。行动以知识为基础, 知识以行动为目标, 不指向具体行动的知识就不可能产生有目标的行为[1]。因此, 语言行为理论下的教学体系也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体系转向了以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 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语言类“知识+技能”的人才培养方面开辟了新的思路。中国职业教育家姜大源于2002年把语言行为理论引入中国, 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和教学方面的研究。但是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和行动导向的学习中, 鲜有学者把此理论用于教学评价模式中。2011年鲁盺在职业教育发展研讨会报告中提出:要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核方式。此报告是指导和引领我国当前高职教育考试考核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

一、英语阅读课程“驾照式”考核模式的提出

以行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架构是以语言能力为模块的。因此, 如果不能匹配以行动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模式, 其效果将会事倍功半。许华春 (2011) 年提出“驾照式考核”, 即:理论+实践技能的考核, 并进行了在实证研究。这种考核方式类似于“考驾照”, 首先要考驾驶的基本理论和交通规则 (应知) , 其次在理论基础上考查学员的实际驾驶能力, 如路考等 (应会) 。职业教育与驾驶证考试有着相通之处, 考核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融“应知”“应会”于一体,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在语言上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课堂上输入的知识和阅读技巧, 最终要转化为能够体现其内在能力的语言行动。恰好, “驾照式”考核方式强调的“应知+应会”和语言行动理论中的“知识+行动”相得益彰。因此, 英语阅读课程“驾照式”考核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尝试。

二、“驾照式”考核模式的课程体系基础

以行动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每个环节必须相辅相成, 互为促进。因此, 传统的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篇章为单元的课程体系需要转化为以行动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重构后的课程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由基础到专业的原则, 每个环节需要重复至少三次以上, 难度依次递增, 以实现从比较到迁移到内化的目的[1]。根据以上以行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架构原则, 英语阅读课程需要对传统的毫无章法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 然后依照行动能力的难易程度, 重构课程体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包括10个主要章节, 每个章节分为三个由简入难的意境, 重点培养学生在阅读上的一个特定的能力, 具体如表1。

三、“驾照式”考核模式的应用

“驾照式”考核模式兼顾“应知”和“应会”与一体, 不仅要考核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 还要考核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 因此不能以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结合“驾照式”考核模式要求和英语阅读课程的特征, 此课程的考核为分为“应知”和“应会”两个方面, 即:“应知” (理论) X50%+“应会” (实操) X50%=最终成绩

(一) 应知

“应知”指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对于英语阅读课程而言, 指的是应该掌握的能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理论知识、技巧和方法, 即:如何根据构词法和语境猜词, 如何概括和总结段落和篇章大意, 如何进行重要信息的筛选, 如何根据细节或者其他信息推理出隐含的意思,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等。此部分的考核以期末试题的形式完成, 由教师出题和批改, 占期末总成绩的50%。

(二) 应会

“应会”指应该掌握的实操能力。语言类课程不同于其他技工类课程, 无法通过实地操作和肢体行为来衡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但是, 语言行动理论认为语言承诺、表述事实与维修发动机一样, 都是一种行为;并且一切行动都可以用语言来表述和传达[1]。所以, 英语阅读课程的“应会”部分的考核可以通过不同于“应知”部分考核的另外一种语言评估方式进行, 前提是, 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评估出学生真实的英语阅读能力。

本实验选取了Lexile Reading (美国蓝思分级阅读) 作为考核学生英语阅读实操能力的资料来源。原因如下:

(1) 蓝思阅读测评体系是一个权威的测量读者阅读能力和读物难度的测评体系, 通过测量读者的蓝思指数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能力。蓝思阅读测评体系主要通过语义难度和语法难度两个维度来衡量读物的难度。高级词汇越短, 句子越长, 从句越多, 就会越复杂, 蓝思等级就越高;反之, 就越低。此测评体系完全通过大数据完成, 摆脱了教师出题的主观性和任意性。

(2) 蓝思测评题库中每篇阅读资料后面都设有8个选择题和一个问答题。其中, 8个选择题各侧重考查学生不同方面的阅读和应用能力, 包括信息筛选能力, 概括总结能力, 语境猜词能力, 逻辑分析能力, 推理能力等。蓝思阅读测试库的考核重点与英语阅读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如出一辙, 而且, 题库中的阅读资料不仅数量多, 而且多样化, 包含不同难度、不同题材、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文章, 能够客观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水平。

四、“驾照式”考核模式的反馈

实验选取实验对象100名, 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到大二第一学期结束。每学期有6个月 (寒暑假包含在内) 。每个月进行一次achieve 3000在线测试,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正确率后台自动统计。期末的“应会”成绩取本学期6个月的平均成绩, 最后按照比例计入总分。

蓝思阅读测评机构在前期研究中, 把当前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各种英语考试的难度换算成蓝思值后发现, 中国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平均英语水平大概在950L-1050之间, 英语专业四级阅读的难度在950L-1250L之间。为了检验“驾照式”考核模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特对学生的蓝思成绩、专四成绩和“驾照式考核成绩”进行了以下对比。

具体对比数据如表2:

数据显示:

(1) 蓝思值处在801L-950L的同学占最大比例39%, 其次是蓝思值处在951L-1100L的学生, 占32%, 因为所选的实验对象为地方职业院校的学生, 所以比全国平均值稍低一点。此数据要求在“应会”部分的考核中试题的难度要稍低一点, 要符合学情。

(2) 蓝思值951L以上的同学占38%, 英语专业四级的及格率为37%, 二者相差1%, 匹配度高。说明用蓝思成绩来判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并且是可行的。

(3) 蓝思值801L以上的学生比例占77%, “驾照式”考核模式的及格率是78%, 二者相差仅1%, 吻合度高。而且成绩分布基本均匀, 能够区分出学生的能力高低, 说明此考核模式的难度是适合被考查对象的, 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从以上三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驾照式”考核的结果和学生的蓝思值基本匹配, 和英语专四的成绩分布基本吻合。因为英语专业四级试题是极具信度和效度的, “驾照式”考核结果比例分布和四级过关率的比例分布的吻合说明用蓝思阅读测试体系作为英语阅读课程的“应会”部分的考核是可取并且合理的。而且, 此考核过程分为6个阶段, 能够让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正确的把握, 以进一步确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实现阶段性的提高, 符合当前“促学测评”体系的要求。

五、结论

在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四大能力, 其中包含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 与“驾照式”考核模式中强调的“应知”和“应会”能力相得益彰。其次, 职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因此, 无论是从国家的教育政策上出发还是从职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 体系式的能力培养模式和考核模式毋庸置疑便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英语阅读“驾照式”考核模式中,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成功输入、知识到行动的转化和行动的输出, 更能够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行动目标, 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 职业教育的长足稳步发展是实现市场人才需求与英语人才培养无缝对接的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都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 注重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培养, 由此进一步服务于地方产业。

【相关链接】

平时很多考生在句子理解方面下功夫不足, 大多数考生就是对巨资进行简单的理解, 这是一种大忌。考生在平时复习时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反复推敲, 不要片面理解。因为在英语阅读中, 有的题目考的是对文章中某一句子的理解, 要参考上下文客观地看问题。考生要对一些复合句, 尤其是双重否定句、比较句、指代句等相关语法知识有所了解。遇到复杂句时, 考生要静心推敲, 从把握句子的主谓结构入手, 对句子进行分析解剖。

摘要:在高校职业教育中, 行动导向的教学愈加受到重视, 然而, 以行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如果不能匹配以行动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模式, 其效果将会事倍功半。《英语阅读》课程实践证明, 集“应知+应会”于一体的“驾照式”考核模式不仅能够评价知识的输入情况, 更能检验知识到行动的转化和输出情况, 有助于培养具有行动能力的职业型英语人才。

关键词:“驾照式”考核模式,蓝思在线阅读,《英语阅读》

参考文献

[1] Aebli, H.Zwoelf Grundforman des Lernens[M].Klett-Cotta, 1983:182.

[2] 许华春.加强高职学生校内技能考核的若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3) :65-68.

[3] 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 Jank, W.&Mryer, H..Didaktische Modelle.Frank furt am Main:Cornelsen Scriptor, Neute[M].Lektion:Handlungsorientierte, 1991:337-374.

上一篇:棉花早期光诱导蛋白基因GhELIP1序列及表达分析下一篇:煤矿用柴油机车保护装置支架搬运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