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探究

2023-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探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本文首先说明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并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分析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有效教学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新教材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是笔者在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和教育实习中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教学低效、无效的状况。因此,探究“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1]笔者认为有效教学还包涵这一个理念: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1、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知识与技能”维度类似于“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过程与方法”维度建立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的基础之上,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发展能力,获得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是新课程理念中“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实现小学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是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促进全面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

2、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但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都是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是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只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知识,而是要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程度,也是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非常适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在语文有效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语文课堂质量,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

4、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们都知道,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教学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必可少的。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良好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5、创造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总是高度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认为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教学形式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化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上课的教学步骤总是:先教生字词;作者简介;划分段落、分析、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课后练习。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的确促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范和发展,可是它一旦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就会使语文课堂僵化死板,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也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当代著名的教师窦桂梅、李吉林、于永正等,他们的课堂教学都有属于自己个性的鲜明的风格。

2、小组合作形式化

现在的小学课堂,看似很热闹,每节课都有一两个环节设计小组合作和讨论,其实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小组合作交流只成了做给别人看的一幅简单的图画。这样的合作学习,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是一种近乎无效的学习,取得的学习效果微乎其微。

3、 提问问题肤浅化

2008年12月1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论坛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观摩研讨会”在玉林市召开。广西教育学院陆云教授他希望通过对问题教学法的加强研究,进一步探索教学的有效性,他特别指出:问题的提出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是问题要有质量,值得去讨论和思考。在教育实习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满堂问”,而且大多是这类“对不对”、“是不是” 、“好不好”的选择性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4、学生学习过程的调配随意化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有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动、静态学习过程的调配是很重要的。东环小学刘洁群老师在题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备课、上课》的报告上认为,静态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某段时间内只做:看、听、想、讲、做,这五个学习要素中的一点,比如只看;只听;只想;只讲;只做。动态学习指五个学习要素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同时使用,比如:看想;看做;听做;讲做;看想做;听想做。观察材料证明,5~7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是15分钟左右,7~10岁是20分钟左右,10~12岁是25分钟左右。[2]有些教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性不了解,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降低。课堂上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也是天马行空,一言不发,或做其它事,甚至打瞌睡。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

1、评价对象单一化

本着素质教育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紧围绕着平时考试成绩优秀,课堂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而中等生和后进生,常常被忽略。要么就是针对后进生的否定评价。因此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的沉默,课堂上出现冷场也是难免的了。

2、评价语言肤浅化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的评价语言都存在简单、肤浅的问题。有的教师表扬学生的语言只有“是”、“好” 、“非常好”,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到底好在那里,哪方面好都不得而知。有的老师经常以讽刺、贬低、挖苦等口吻来评价一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比如“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错”等。这些简单粗暴的评价语言起不到鼓励和点拨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评价次数泛滥化

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表扬的次数泛滥成灾,学生则无从获得真正的成就感、惊喜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也就随之而渐渐地淡漠。例如,在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的5班的一节数学课上,每次学生回答问题结束,都要全班同学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表扬方式是全班齐唱歌 “表扬表扬你真棒”,一节课下来,有很多次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导致全班大部分学生把表扬语说成“表扬表扬你真胖”,而且是以应付式的方式表达出来,被表扬者没有受到应有的鼓舞和激励。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缺少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出现写错别字,普通话不标准,粉笔字不规范,对词语的解释也不尽恰当,对文本的把握不深入不透彻等情况。有些老教师教学方法古板,对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研究不多、理解不透,甚至不肯去研究和尝试。更有甚者,对于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等情况,没有运用各种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只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语言辱骂和惩罚,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久而久之,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我们认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形式策略

1、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我们总是按部就班地教,用千篇一律的“课题导入、板书课题、学生阅读、学习生字词、教师条分缕析讲解(分析来分析去,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课堂练习——作业检查与评比”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就不会有任何生命力,教师也就没有任何教学个性而言。[3]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能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兴趣的培养。

2、小组合作、讨论要有效

小组合作、讨论要有效果有效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合作学习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第二,要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三,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观望者。第四,消除合作学习中的“搭顺风车现象”。有些学生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最后则搭上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结果这辆“顺风车”,使自己获得与组员同等的评价与赞赏,久而久之使部分学生养成惰性。[4]

3、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教师要善于:从能力与方法上设问;从易错易混角度上设问;从成长点和提高点上设问;从开发潜能上设问。[5]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应注意的方面很多,首先,问题要有难度,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提问时机要准确。再次,巧妙设疑,激发兴趣。教师应通过有技巧的提问使学生心理产生疑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最后,鼓励学生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不断质疑,思考,讨论,让课堂风生水起。

4、完善课堂上学生的动、静态学习过程的调控

正如上文所言,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持续15~25分钟左右,所以不能长时间的让小学生单独地做一件事情,应该时刻注意调配各个学习要素的轮换组合。而使得课堂45分钟的每一分钟都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就要组合好各个学习要素,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要素的组合搭配。简而言之就是让小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和思维都运作起来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要让学生忙得没有时间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二)课堂评价策略

1、评价对象的多元性

这是指教师要关注全体的学生,做到“因材施评”。 对尖子生多给予启发,要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对中等生诚挚地欣赏,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宽容激励后进生,这些学生的内心更渴求别人对他们的认同和肯定,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鼓励,因此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2、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更是这门艺术中的精髓。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评价。[6]如“你读课文声情并茂,就是声音小了点儿,你再读一次,让大家一起来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吧!”“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吧!” 简洁、生动、幽默的评价语言会让课堂增色不少,也会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师的意见。

3、评价次数的适度性

评价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表扬的频率和程度要适当,表扬鼓励要实事求是,恰到好处。千万不要把表扬当作一种“表扬公式”,表扬泛滥成灾,这样容易让学生厌倦,从而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策略

名师出高徒,无论推行何种教学理念,师资始终是根本。美国的加里·D·鲍里奇博士提出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7]作为最终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要具备以上的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拥有终生学习的意识,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加入教育行动研究。简而言之,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玄机在于:提高教师个人素质,让你的学生崇敬你。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4-225.

[2]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6.

[3]朱笑影.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D].江苏:苏州大学,2008:46.

[4]罗望春.对“合作学习”及其误区的思考—以小学语文为例[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2.

[5]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1.

[6]张虹.提高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50.

[7][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8.

作者:农玉娴

第2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探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本文首先说明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并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分析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有效教学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新教材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是笔者在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和教育实习中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教学低效、无效的状况。因此,探究“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笔者认为有效教学还包涵这一个理念: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1、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知识与技能”维度类似于“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过程与方法”维度建立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的基础之上,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发展能力。获得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是新课程理念中“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实现小学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是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促进全面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

2、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但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都是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是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只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知识,而是要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程度,也是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非常适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在语文有效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语文课堂质量,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

4、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们都知道,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教学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必可少的。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良好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5、创造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总是高度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认为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教学形式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化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上课的教学步骤总是:先教生字词:作者简介;划分段落、分析、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课后练习。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的确促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规范和发展,可是它一旦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就会使语文课堂僵化死板,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也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当代著名的教师窦桂梅、李吉林、于永正等。他们的课堂教学都有属于自己个性的鲜明的风格。

2、小组合作形式化

现在的小学课堂,看似很热闹,每节课都有一两个环节设计小组合作和讨论,其实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小组合作交流只成了做给别人看的一幅简单的图画。这样的合作学习,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是一种近乎无效的学习,取得的学习效果微乎其微。

3、提问问题肤浅化

2008年12月1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论坛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观摩研讨会”在玉林市召开。广西教育学院陆云教授他希望通过对问题教学法的加强研究,进一步探索教学的有效性,他特别指出:问题的提出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是问题要有质量。值得去讨论和思考。在教育实习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满堂问”,而且大多是这类“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的选择性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4、学生学习过程的调配随意化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有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动、静态学习过程的调配是很重要的。东环小学刘洁群老师在题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备课、上课》的报告上认为,静态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某段时间内只做:看、听、想、讲、做。这五个学习要素中的一点,比如只看;只听;只想;只讲;只做。动态学习指五个学习要素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同时使用,比如:看想;看做;听做;讲做;看想做;听想做。观察材料证明,5~7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是15分钟左右,7~10岁是20分钟左右,10~12岁是25分钟左右。有些教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性不了解,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降低。课堂上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也是天马行空,一言不发,或做其它事,甚至打瞌睡。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

1、评价对象单一化

本着素质教育“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评价紧围绕着平时考试成绩优秀,

课堂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而中等生和后进生,常常被忽略。要么就是针对后进生的否定评价。因此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的沉默,课堂上出现冷场也是难免的了。

2、评价语言肤浅化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的评价语言都存在简单、肤浅的问题。有的教师表扬学生的语言只有“是”、“好”、“非常好”,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到底好在那里,哪方面好都不得而知。有的老师经常以讽刺、贬低、挖苦等口吻来评价一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比如“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错”等。这些简单粗暴的评价语言起不到鼓励和点拨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评价次数泛滥化

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表扬的次数泛滥成灾,学生则无从获得真正的成就感、惊喜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也就随之而渐渐地淡漠。例如,在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的5班的一节数学课上,每次学生回答问题结束,都要全班同学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表扬方式是全班齐唱歌“表扬表扬你真棒”。一节课下来,有很多次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导致全班大部分学生把表扬语说成“表扬表扬你真胖”,而且是以应付式的方式表达出来,被表扬者没有受到应有的鼓舞和激励。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缺少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出现写错别字,普通话不标准。粉笔字不规范。对词语的解释也不尽恰当。对文本的把握不深入不透彻等情况。有些老教师教学方法古板,对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研究不多、理解不透,甚至不肯去研究和尝试。更有甚者,对于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等情况,没有运用各种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只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语言辱骂和惩罚,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久而久之,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我们认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形式策略

1、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我们总是按部就班地教,用千篇一律的“课题导人、板书课题、学生阅读、学习生字词、教师条分缕析讲解(分析来分析去,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课堂练习——作业检查与评比”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就不会有任何生命力。教师也就没有任何教学个性而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能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兴趣的培养。

2、小组合作、讨论要有效

小组合作、讨论要有效果有效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合作学习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第二,要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三,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观望者。第四,消除合作学习中的“搭顺风车现象”。有些学生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最后则搭上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结果这辆“顺风车”,使自己获得与组员同等的评价与赞赏,久而久之使部分学生养成惰性。

3、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教师要善于:从能力与方法上设问;从易错易混角度上设问;从成长点和提高点上设问:从开发潜能上设问。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应注意的方面很多,首先,问题要有难度,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提问时机要准确。再次,巧妙设疑,激发兴趣。教师应通过有技巧的提问使学生心理产生疑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最后,鼓励学生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不断质疑,思考,讨论。让课堂风生水起。

4、完善课堂上学生的动、静态学习过程的调控

正如上文所言,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持续15~25分钟左右,所以不能长时间的让小学生单独地做一件事情,应该时刻注意调配各个学习要素的轮换组合。而使得课堂45分钟的每一分钟都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就要组合好各个学习要素,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要素的组合搭配。简而言之就是让小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和思维都运作起来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要让学生忙得没有时间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二)课堂评价策略

1、评价对象的多元性

这是指教师要关注全体的学生。做到“因材施评”。对尖子生多给予启发,要激发深入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对中等生诚挚地欣赏,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宽容激励后进生,这些学生的内心更渴求别人对他们的认同和肯定,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鼓励,因此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2、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更是这门艺术中的精髓。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评价。如“你读课文声情并茂,就是声音小了点儿,你再读一次。让大家一起来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吧!”“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吧!”简洁、生动、幽默的评价语言会让课堂增色不少,也会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师的意见。

3、评价次数的适度性

评价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表扬的频率和程度要适当,表扬鼓励要实事求是,恰到好处。千万不要把表扬当作一种“表扬公式”,表扬泛滥成灾,这样容易让学生厌倦,从而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策略

名师出高徒,无论推行何种教学理念,师资始终是根本。美国的加里·D·鲍里奇博士提出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为最终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要具备以上的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拥有终生学习的意识,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加入教育行动研究。简而言之,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玄机在于:提高教师个人素质,让你的学生崇敬你。

作者:农玉娴

第3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其基础课程,能够在小学教育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掌握语文的相关知识,可以对其理解能力、语言能力以及阅读的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在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训时,朗读课文是其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进行朗读时,既可以初步掌握课文的内容,还可以让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了解,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改正。本文将详细分析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 朗读教学 有效性

语文既是学科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能够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运用和理解语言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知识,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与人交流时的语气、表情、声调、表达的流畅、包括肢体语言等方面即语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有效教学和有效朗读教学

现阶段,国内外并没有就有效教学达成一致,我国与有效教学有关的概念比较多,本文则从有效和教学两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阐述。在这里,有效教学被认为是为了使教师工资效益、过程评价强化以及实现目标管理而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关注重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进步。教师教学质量不是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标准,教学效益才是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标准。

根据有效教学与朗读教学结合起来理解有效朗读教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进行适当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阅读感受力和理解力,开发阅读创造力,培养阅读语感,发展语言。因此,对于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在一定时间内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否有所提升。朗读教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不可一蹴而就,学生的朗读水平无法在短期内看出。

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体系并不完善,在语言认知和理解方面的能力有效,而语文作为综合性知识学科,其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比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时不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高。而朗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课文记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作为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朗读教学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而言更高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属于一项长期工作,教师需要就此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而朗读教学十分方便,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不同文本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诗歌类

小学阶段,诗歌类朗读主要包括儿歌、儿童诗、古诗词,对于刚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而言,诗歌类作品由于朗朗上口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为语言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我们将适于儿童口头吟诵的短篇诗歌称为儿歌,儿歌课文一般主题单一,内容和形式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朗朗上口,例如《山青青》、《采蘑菇的小姑娘》等。儿童诗具有童趣,通过具有趣味性的语言和想象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古诗词学习一直为教师所关注,学生在1、2年级时所学习的古诗词大部分都是情景交融、栩栩如生的,具有意象美、音乐美以及建筑美,例如《江南》,通过采莲、游鱼等意象构成了江南美景。在3、4年级时,古诗内容逐渐深刻,在营造朗读情景的同时注意情感分析,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烟花三月的美景,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背后的惜别之情,掌握借景抒情的方式。5、6年级则更注重修辞手法以及情感体验教学,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篇幅增加,诗歌使用多个夸张修辞手法将诗人听闻失地收复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学生通过对诗人背景的了解深入体会古诗内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讲解以及体验式阅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古诗学习体验。

(二)叙事文

小学语文课本中,写人、写物、写景等课文都属于叙事类文本,其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不断深化。在小学1、2年级时,这类课文比较简单,短小精悍,语言生活化,便于儿童接受,例如《太阳的香气》中,从儿童的视角来表达喜悦之情,朗读时需要注意表现出课文的语言美,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并利用图画、动画、音乐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兴趣。在3、4年级时,这类课文有了明显变化,课文偏向明理性,借事感人,例如《桂林山水》中,通过记述泛舟漓江美景,朗读时需要注意语气自然,不可过分夸张,体会朗读情感传达。在5、6年级时,这类课文在语言和情感上都更加深入,朗读教学与课文精讲結合,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思想情感的培养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达来深入理解文字,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对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加深自己的思考能力。朗读教学时,可以利用角色朗读形式进行深入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真实含义。

(三)说明文

说明文具有逻辑性,语言简练,主要介绍事物、科学知识等,朗读教学时需要保证语言自然、朴实。1、2年级时,文本表达童趣,语言口语,例如《遥远的恐龙世界》中,其属于科普说明文,通过精炼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来阐述知识,起到科普的作用。高年级时,文本表达更加准确、简练,根据注重语言逻辑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文章的整体技巧性上升,例如《桥梁远景图》中,介绍桥梁建筑的愿景,语言简洁生动。

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一)课堂没有充分的时间朗读

小学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能够在教学中占有较多的课时,但是每天都具有较大的教学任务量,导致学生不能有充足的课堂时间进行朗读,并且每个班级都有较多数量的学生,教师也无法做到个个兼顾,所以教师不能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长此以往,导致老师不能及时指导有些朗读课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如果学生的家长没有充足的时间配合教育工作,那么也不能有效地在课堂之外督促学生朗读课文,会严重阻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1]。

(二)朗读教学形式单一

现阶段,不断地进行重复阅读是大部分语文教师进行朗读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使学生对课文的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熟能生巧的作用,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其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缺乏趣味性,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并且不能有效的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2]。这种朗读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使学生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朗读,无法对阅读课文的内容进行真正的专注,使学生不能对课文的真正思想进行深入探索,使朗读教学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中朗读指导不到位

近年来实施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教学中朗读意识在逐渐加强。但是,虽然课堂学生朗读课文次数增多,但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有限或者指导不到位,因此学生学不到朗读方法,没有明显的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些教师的综合素质有限也是阻碍发展的因素之一。如果教师缺乏专业能力,会使朗读教学变得索然无味,进而导致学生取得较为低下的学习效率。

五、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朗读

教师不应该将朗读的时间局限在课堂中,应该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适当的延伸,并且由于小学生大多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应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能够对学生朗读进行督促。晨读也是一个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方法。晨读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也可以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另外,家长也可以陪伴学生一起进行晨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这种方式可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对课堂教学朗读时间不足进行弥补。当出现的问题较为严重时,家长也可以向教师反馈,一起对解决方法进行探讨,能够对学生朗读课文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进行多样化的朗读教学

教师应该使自身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对自身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朗读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努力创新,如:课堂上采取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朗读比赛等形式,使小学生能够喜欢朗读,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语感,对课文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增强。

(三)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够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3]。所以教师自身以及学校应该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进行重视。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也应该自主地巩固与扩充自身的专业知识,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应该以身作则,自身应该详细了解课文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知识面,为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提供保障。

(四)进行有层次的朗读教学

要想提高朗读教学的成效,就需要使朗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设计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按照由少至多的原则来为学生安排朗读内容,这种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掌握教学内容。以《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朗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按照课文的具体内容将其分成不同层次,并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划分的层次内容进行朗读。在朗读后学生应当自主思考,总结每个层次所描写主要内容,这种朗读教学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章內容,还能有效提高朗读教学的成效[4]。

(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开展朗读教学

教师在开始朗读教学前,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朗读学习小组,每篇文章由小组内的多个学生共同完成朗读任务,学生可以按照文章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分工,或者由每位学生分别朗读文章的一部分内容。这种安排不仅能让小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还可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整体质量。以《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朗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座位次序进行小组划分,可以将前后两桌或者前后三桌的学生划分成一个朗读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文章中的角色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再让学生评选出小组内朗读最好的同学,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督促,让学生朗读能力和语言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结束语

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是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应该对课堂朗读教学进行充分重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综合业务水平,创新和探究朗读教学方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保证能够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惠亚.“读”领风骚——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

[2]胡中成.朗读抒发,从小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课外语文:上,2017(7):97.

[3]牟春艳,彭喜金.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吉林教育:综合,2018.

[4].赵冬梅.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25):124.

作者:庞红妹

第4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文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对所学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朗读可以引导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外,通过朗读训练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其中朗读是实现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实现小学生朗读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将作一深入探究。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

朗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如人物、地点、发生的事件先有一大体了解,同时在朗读过程中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并通过朗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为下一步的写作积累语言基础以及解决写作中的用词不当问题。同时,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深入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世界,学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清晰的思路。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不可走过场或片面地认为朗读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只追求教学进度或朗读数量而忽视了朗读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自主地进行朗读,而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不情愿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因此出现朗读倦怠,情绪不高,只是泛泛地读完 了事,而没有真正去感悟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不会通过朗读来抓住课文作者真正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因此朗读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负担,教师教学的课堂效率自然不高。因此,课堂朗读需要质量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目前小学生的课堂朗读现状,把朗读变为学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并通过朗读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高小学生朗读有效性的建议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有效性,就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制订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朗读目标。同时对朗读内容也有要求,朗读的内容要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特点,提高小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兴趣,激发他们朗读的积极情绪。其次,教师在布置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还要不时地运用多种评价策略来鼓励学生的朗读兴趣,注重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学习态度,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也是提高朗读有效性的一种方法。

1.指导学生在初次朗读时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常对学生说要想理解和把握好一篇课文就得反复读这篇课文,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对课文的初读也很重要,因为初读是学生一目了然整体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的关键,在初读课文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效率,可以首先提出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并且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带着感情去读,把不认识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在朗读完毕后再通过老师的讲解或与学生的交流探讨共同解决。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还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进行思考,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等。

2.要求学生再读深入思考,三读找出正确答案,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

提出此项要求的原因是学生在初读课文后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和质疑,但教师不能有问必答,这样会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也就是经常说的不爱动脑筋,要增强小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的探求心理,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这时教师可以从侧面回答一些问题后,再鼓励学生再次朗读,学生在再次朗读的过程中会产生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对课文认识也会有一个全新的上升阶段,这也就是思维的再启迪过程,教师要好好把握才对。最后,教师还要求学生三读课文,去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思想内涵。

3.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使学生的情感体悟充满个性化

教师在学生进行仔细品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去理解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由于有的课文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年代甚远,而小学生的理解力有限,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开发想象力和联想,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与作者产生思想与心灵上的情感共鸣,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产生个性化的思维和思路,把课文情节动态化与意境化,并培养自己这方面独特的能力。当然,这些都与教师的启发与诱导分不开,所以创新离不开想象力,朗读与学习课文同样离不开想象力。

总之,传统的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已满足不了小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改变传统的课堂朗读教学方法,运用全新的朗读手段和方法去激发小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提高小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朗读,充满兴趣与兴趣盎然的朗读。只有小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提高了,才能主动在朗读过程中思考问题,探索未知,养成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邵馨漪.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10).

编辑 薄跃华

第5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探究》结题报告

执笔:六合区瓜埠镇中心小学 扬名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的过程。课堂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几乎所有的课堂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组织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回应,然后教师再对这些回应作出反应。

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用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教师设问出现了诸多的不良现象,表现为诸如随意提问,缺乏针对性;深浅不当,出现冷场;流于形式,效果失真、追求统一,缺乏开放性等,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在小学语文课堂里,提问是否有效显得十分重要,要克服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创造成功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作出新的努力。

本课题着重探寻如何遵循教学最优化的原则,更加关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保证课堂教学在耗费师生最少时间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深入我校各年级、各班级语文课堂,围绕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有效提问时机、有效提问技巧、对学困生提问艺术、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五个子课题,按照高中低三个年级段展开调查与统计,从而分析教师课堂提问的不良现状,指导教师正确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领师生有效对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本课题力求摸索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互动性、有效性的原则,对教师课堂提问提供卓有成效的帮助,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本课题得以有保障、有指导、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健全课题组成员,建章立制,保证课题有序开展

1、建设课题组骨干力量。由于教师流动,课题组的主持人和核心成员也时常更迭。为了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我们及时补充了有课题研究经验的青年教师,并做好了研究工作的交接。

2、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和教科研奖励条例。每学年伊始就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本学年的研究重点,制订研究计划和问卷调查表,确定区片镇校四级研究课,并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末均召开一次课题组会议,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小结研究成果,上交课题研究论文或案例。布置下学期工作。

3、组织理论学习,加强备课指导。利用周二的语文组业务学习,集体学习有关有效提问的论文专著,充分利用周四的集体备课,在教师有效提问上花时间花精力,以切实提高课堂的提问效果,避免耗时低效乏味的教师提问。

(二)加强研究过程的监控和实施,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的能力

1、开展调查问卷,如《自主提问认识情况的调查问卷》、《小学语文课堂思考问题主动性的调查》等学生问卷,客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问期盼、倾听习惯等,为教师有效提问提供依据,做到有的放矢。

2、落实问答式听课笔记。要求研究组教师真实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和学生即时反应与回答,准确分析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3、设计教师提问相关量表,如《问题目的指向》《提问与答问频次》《提问技巧类别频次》等,然后对课堂提问进行统计,多维度呈现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

4、撰写相关论文和案例。紧密结合教研课,执教者与听课者都要撰写教学反思、观察报告等。在校内评选的基础上推荐参加省市区三级评比。大量务实的工作,让我校的论文获奖呈现喜人景象,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

5、开展学生竞赛。有效提问的研究,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语文素养得以提升,通过竞赛让学生展示这种素养,再激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形成良性发展,让学生爱上语文。

四、研究理论成果

通过长达五年的课题研究,语文组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开始注重课堂提问设计的质量,关注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时机,收获了有效提问策略。

(一)立足语文课堂,结合年段特点,正确解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

1、从疑开始,让学生敢疑会疑。

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疑”。学生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文本学习的主人,形成平等的师生对话。敢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不生疑问不读书。

(1)从课题质疑。很多文本的课题,其实就是文本的“眼睛”。教会学生从题目入手,学会探究题目中的“可疑”之处,抓住疑点走进文本。例如《小稻秧脱险记》(苏教版第七册),这个“险”字就大有文章可做。让学生通过这个“险”字质疑,就可以很好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小稻秧遇到了什么险?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险”?又是怎么脱险的?

(2)从文本主旨质疑。特别是高年段的课文,主旨非常明确,紧紧围绕课文主旨质疑,就可以串联起所有内容,让课堂提问不再繁琐零碎。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苏教版第十一册),灞河柳树名贯古今,引以为傲,然陈忠实没有讴歌她们,却说了这么一句匪夷所思的话“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读了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让学生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株柳树让我崇拜、敬畏?”,从而串联起高原环境之恶劣、柳树的存活与生长之艰难、柳树生命伟力之感召、依赖矫情与艰苦卓绝的反差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课堂就顺畅起来,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状态。

(3)从字眼中质疑。叶圣陶先生曾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清箩倒筐地说的。说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思维,才能领会它。”如《‘番茄’太阳》一课中有句话“常常听到“今天有太阳吗?”或者“来两斤太阳”这样的话,明明听到了就咯咯地笑,银铃样的声音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读后让学生质疑: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一下子跳到了你的眼睛里?(追)你想抓住这个字问点什么?通过对“追”的疑,体会明明的笑声和精神世界给我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2、指导筛选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

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往往参差不齐,有的与文本联系不紧密,有的价值不高,有的问题本身模糊不清,所以没有必要都解决。让学生学会筛选问题,其实就是对文本进行解读的一种能力体现。教师要交给学生筛选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自主提问的能力。学生对问题的判断与选择应努力体现以下几点原则:

(1)探究性原则。这类问题比较有深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学生就课题提出“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趣味性原则。这类问题比较有情趣,适合低年段学生自主学习。如《怀素写字》因为,教师在简单介绍怀素之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样的课题,小朋友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纷纷举手:“怀素写字好看不好看?”“怀素是怎么写字的?”等充满趣味性的问题。

(3)主旨性原则。这类问题扼住文本思想,是文本的重点,也是难点。如《天鹅的故事》一文,教师在教学了文章首尾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明白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之后,所提问题都直奔课文主旨,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斯杰潘老人为何面对唾手可得的猎物,却未扣动扳机,甚至封枪不猎了呢?”

(4)整合性原则。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融合,变成覆盖面广的大问题。例如《小草和大树》一文,学生可以问出许多问题,例如小草和大树各指什么,为什么用小草和大树做题目,小草能不能长成大树等问题,整合后的问题就是夏洛蒂三姐妹这无名之草是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

(二)关注困难学生,注意问题坡度,激发参与意识,感受自信与快乐。 困难学生往往在在语文课堂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公开观摩课中甚至隐身。这部分学生假若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往往会自甘落后,隐匿起来,久而久之就无药可医。所以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参与面广、参与意识强、参与效果好的课堂,学困生在答问或质疑环节中呈现闪光点。

1、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开始就要加强提问的趣味性,让学困生有参与的欲望。其实许多学困生往往并不是头脑笨,而是学习习惯差。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往往并不落后,有的甚至还会有亮点。所以要创设轻松的氛围和恰当的情境,让这部分学生广泛参与进来,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舞台。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中有这样一句:“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想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里的“燃烧”显然是另一层意思,指心里暖暖的、兴奋的心情。可以设问:这句话让你想到了杜牧《山行》中的哪一句诗?(霜叶红于二月花)。其实榛树叶子也红于二月花啊。看见了这样红这样美的榛树叶子,你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你曾经有过吗?这就是心也给燃烧起来的感觉呀。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无论是古诗的回顾,还是生活中心里温暖的感觉,都是学困生可以回答出来的,也是愿意回答的。

2、难易适度,加强点拨

教师提问的难易程度,应该是由浅入深,逐级而上,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文中提出:“据统计,有70%-80%的问题要求的是知识的简单回忆,只有20%-30%的问题要求进行澄清、扩展、归纳和作出推理。”所以教师应当以成功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做出新的努力,从而融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学困生答问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以求作出有效回答。

3、积极评价,正面引导

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中人物的形象也往往的多面的,如果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衡量,文学作品也是没有生命了。例如《三袋麦子》一文中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赞同谁的做法都行,只要能说出理由就行了。这样的问题,往往可以给学困生以表达的机会。

(三)有效设问,激发创造性思维,追求课堂灵动智慧生长。

创造,往大处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往小处说,也是一个课堂的生命支点。教条式的提问只会让沉闷的课堂更加死气沉沉,学生毫无答问欲望,更无智慧生长。语文课堂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表现为学生个体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发明性。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也会让课堂教学灵动起来。

1、建构矛盾。矛盾本身更具有引发思维碰撞的作用,教师善抓文本中的“矛盾”设问,能够让学生有效思考,让课堂迸发创造的火花。例如《金子》一课。彼得既然没有找到金子,为什么还要以“金子”为题目。你认为题目中的“金子”是指什么呢?这一开放式问题的答案有很多,如勤劳、坚持、梦想、善于思考等等。这样的文本解读无疑比教参中提出的“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来得更准确更全面更有深度。

2、巧设悬念。“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种令人欣慰的境界。倘若在课堂上,让学生能产生如此感受,就能让学生学习的质量大大提升。因此教师要学会巧设悬念,抓住课文中有探究价值,能够让学生在产生思考欲望的地方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例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题目后设疑“这里的醉真的是告诉我们诗人是在醉中所作吗?”理解全诗后,我们又可以得出,山不醉人醉,人醉皆因景,诗人陶醉其中的新解。

3、善用迁移。迁移是一种能力。孔子云,“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高效的语文课堂应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于最后一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理解。可以设问:这种归心似箭的心情,我们曾经在李白的哪句诗中体会过?表达时不同之处又在哪里?一种是夸张的手法,一种是连续的动词,都表明空间转换快,心情之急迫。

4、追求开放。文本解读是一种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文学修养让其对文本解读更为准确和客观,但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往往也能让文本解读另辟蹊径,所以不能轻易扼杀或否定学生的答案。

5、适度拓展。所谓拓展,就是呈现文本之外的内容,通过引证、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平台解读文本。例如《牛郎织女》一文,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暴跳如雷”“拽”等词语认识了王母娘娘的蛮横无情,但假若呈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原文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就不会那么认为了。设问:这两处的描写所展现的王母娘娘截然不同,造成牛郎和织女不能长相厮守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思考,感受天规与自由的冲突,再去领悟织女的勇敢无畏与向往爱情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6、抓住空白。这里的空白包括两层:一是某些标点符号,如省略号,破折号等,譬如《爱之链》一文的结尾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二是未言之语,如人物的内心世界,譬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遭遇厄运的谈迁是什么样的心里。“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谈迁又是怎样勉励自己的等。

(四)把握时机,追求思维深度,学会辩证深刻思考。

1、有效追问。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所谓“有效追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通过不断追问后,学生能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如《三打白骨精》一文,理解二变八旬老妇片段时,“闪”字就可以通过追问让学生找寻到理解到位。师可设问:中国有句古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水浒》中李逵要杀假李逵,假李逵说自己家里还有80多岁的老母,让性格那么暴烈的李逵都心软下来。更何况唐僧呢?多可怜呀!你能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吗?让学生读后问:悲吗?可“悲”的背后是什么?学生立刻就抓住了“闪“字,体会到了可疑、狡诈等。关于这个“闪”字,可以选择的策略有很多,例如直接提问它的意思,或者用换词的方法,又或者直接提问“从‘闪’字,你体会到什么?”等等,这都背弃了学生的独特发现与理解的原则。 “一个‘悲’字的背后是什么?”这个追问的有效性显而易见。

2、拨偏矫正。学生的答问受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制约,在对文本解读中难免出现错误或偏差,教师不能含糊其辞一带而过,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倾听,在倾听的基础上善于发现答问中的逻辑方法、思维方向和要点,肯定其合理要素,并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就能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例如《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一课,关于聂荣臻将军亲自喂小姑娘的关怀小情节,这段感人的场景由于特殊的背景而容易引发学生的争论,这种友好是不是没有原则了,怎么能对日本鬼子的后代那么优待。故而本课的教学策略就应以“仁”为主旨,不要强行否定学生的认识,而是引领学生去了解中国的仁爱传统,通过仁爱的传承和这种对仇敌无声的批判,让学生感受中国人的博大胸怀与仁爱精神的光芒。

3、兼顾“首尾”。“首”即课之始,“尾”即课之终。好的导语提问能很快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而好的结语设问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和引发更新的思考。一般来说,教师普遍更关注课的导入,而忽视了课的收尾与质疑。其实课末的设问也能另辟蹊径。例如《鞋匠的儿子》一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理解了林肯的的尊父、宽容、智慧、平等等。可以设问:假如让你为林肯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在林肯的人性光辉中,你被他的哪一点所震撼,为什么?这样的收尾既可以总结课文,也可以适当拔高文本解读。

(五)讲究策略,注重批判推理和创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1、不喧宾夺主。知识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思考问题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不过引领者、参与者、指导者,决不可越俎代庖。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灌输式教学只能让学生沦为课堂的听众,久之就会置身课外。

2、不急于求成。一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潜心会文,二是应相信学生的思考深度,保持足够的耐心。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而挤压学生读书时间思考时间,也经常急不可耐地否定一个学生的回答,重新选择下一位或者直接教师代答,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不急于求成就是要在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选择回答、教师理答、停顿。

(1)选择回答方式:避免集体回答,这显然是一个低效问题;加强目光巡视,给学困生回答的机会;加强追问,不轻易换叫其他学生。

(2)教师理答方式:不打断学生回答或敷衍回答、消极批评,要善于倾听;不随意鼓掌或大肆表扬,让掌声自发响起;不重复学生回答,要扼其要领,刨根问底;不走师问生答的教条,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自主提出更新的问题。

(3)停顿方面:不立刻肯定或否定,给答题学生重新表述或其他学生补充的时间;不“一视同仁”,而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停顿时间。

3、不千篇一律。无论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自主发问,其类型应是多样的,包含记忆类、推理类、创造类、批判类、管理类等。高效课堂所呈现的有效提问应是多元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和想象、表达、记忆能力的发展。

(1)减少提问数量,提高提问质量,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提问数量的减少,可以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文本对话中来,潜心合作探究与交流,避免繁琐倡导简约,让参与欲望强烈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精彩生成连续不断,让学生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学语文。

(2)激发创造性、批判性,尊重学生的自我感知与体验。加大创造性、批判性问题比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三袋麦子》一课。问:你更赞同谁的做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赞同小猴的做法,即把麦子全种下地,第二年收获满囤的粮食,但也有学生说,赞同小牛的做法,因为加假如没有播种的经验,也许颗粒无收,还有的赞同小猪的做法,因为它虽然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可它并没有只做这两种食品,而是做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或许这些食品就是为来它家拜年的客人准备的。多好的学生思维,我们不应该给他们以掌声吗?

五、研究实践成果

在五年的研究时间里,我校的语文教师素养得以提升,形成了拥有一名区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一名优秀青年教师,一名教坛新秀及若干名区镇级骨干教师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七年获得区级综合质量评估二等奖。课题研究也硕果累累,主要包括:

1、有45篇语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2、有22篇语文学科案例或教学设计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3、有8个市、区级教师个人课题结题。

4、共开设了45节镇、校级研究课,22节市、区级公开、观摩课,2场语文教学讲座。

5、有11人次在市、区级教师专业竞赛中获奖。

6、有百余人次学生在国家级、省、市、区级征文、写字、演讲等竞赛中获奖。

六、研究后的思考

“一切为了孩子”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也是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提问所追求的目标。教师精心设计有效提问,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合理探究,自主学习,形成互动,通过教师有效提问和学生自主提问相结合,无疑能建构形成自身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高效课堂。有价值的提问,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把文本、师生融为和谐的整体,让对话多维度有深度,让诸多能力在对话与思考中提升。但这一切应基于以下几点:

1、文本的准确解读。文本解读是首要,是前提,也是一节课好坏的关键,这是教师的一种能力,也是一个大课题。解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和作者对话的过程,

2、学情的正确定位。既要了解该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既要面向全体,更要关照两头。

3、缜密的应答预设。预设与生成是互生共存的,没有好的预设,就很难有好的生成,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缜密的预设,可以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小学语文课题有效提问是一门精妙的艺术,值得所有教师一辈子去钻研。

第6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究》立项申请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究》立项申请书

1、选题依据论证 (是否是十一五延伸课题;是否是引进课题)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分析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探究,是近年来提高课堂教育水平中的一个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早期的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例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研究的视野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因素;不但注重教学的物质环境,还对教学的精神文化环境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关注。

2、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突出应用及推广价值):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必须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它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检阅教学质量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课堂教学毕竟是落实以上标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课题研究,将从如何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如何将这一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有效整合“课堂有效性教学”资源,探索出适合校情的课堂有效性教育模式,并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符合目前教育形势的需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从人的发展出发,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实践探究的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⑴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备课质量影响课堂效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这是一种学习、提升和修炼的过程,它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重点难

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它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一种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过程,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强调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有对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验证,修改、总结和积累,长此以往,备课就会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心中越有数,上课时就能做到轻车熟路,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⑵提高学习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⑴关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生成性的课堂能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但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面对一个个有想法的学生,课堂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⑵关于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只有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才能使教育的意义--学生的发展得到实现。 ⑶关于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检验教学方式是否优化的重要条件,是看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高度统一。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等。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每一种教学方法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选择和运用它。

⑷关于学习评价。《标准》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根据发展性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①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②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③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基础教育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重在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诚然,教师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更加有效地调控好课堂教学,取得进步。

4、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教育专著、资料汇编及大量的期刊杂志。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

当然,研究过程中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及调整。

参与本课题的人员均为中青年教师,他们精力充沛,参与兴趣浓厚。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自主地“在语文学习中探究”,建立能促使他们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有关教学模式。

5、预设课题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1.4~2011.6)

⑴成立课题小组。⑵申报立项。⑶加强课题组教师培训、指导理论学习。其成果形式申请书。

2、启动阶段(2011.6~2011.8)

⑴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⑵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⑶完成课题研究方案。⑷组织开题论证。其成果形式为实验方案。

3、实践研究阶段(2011.9~2013.12)

⑴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⑵开展课题研讨活动。⑶组织有效课堂优课评比活动。⑷收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⑸撰写阶段性实验总结、论文等。其成果形式为阶段性实验报告。

4、结题阶段(2014.1~2014.3)

全面总结课题实验,写出研究报告、论文、研究课例等展示实验成果,写出结题报告。其成果形式为论文、总结报告等。

6、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就其原因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只求量不求质的重复训练,片面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同于知识性传授,忽视师生活动的合理设计等,从而使课堂教学低效乃至无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力求解决以上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空间发展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养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的价值是让教师在课堂上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乐学、会学、善学,学得有效、高效与长效。

第7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初步探究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英语教师们积极地投入到了新课程的改革和实验中,纵观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些英语课确实是令人失望的,教师的教学没有吸引力,在课堂上学生们浮躁、不安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低,因此如何进一步激发和维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小学英语教学获得顺利而有效的发展,已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实施:

一、充分课前预习,奠基实效性

课前预习使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树立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满足了学生渴望成功的欲望。同时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学任务更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课前预习是成功课堂的奠基石,预习是学生在课前预先学习相关的资料,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针对性地听课,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有了这些积累和铺垫,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加充满自信,并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论文,先发表、后收费!电话/微信18515121167 QQ2423235280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活实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乐于发表意见和建议,勇于大胆创新。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学习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朋友式的相处,学生就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三、活跃课堂情境,提高实效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佳时间,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果忽视课堂上的有效吸收,就等于放弃了宝贵而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英语学习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英语如果仅作为一种语言,它就会比较抽象、枯燥,但如果有了一定的语言环境,我们就不会再产生陌生感。要使小学英语教学变得形象、具体、有趣,让学生爱学,需要顺其天性,把情境引入课堂,发挥英语教学的神奇作用,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论文,先发表、后收费!电话/微信18515121167 QQ2423235280

1.利用教材和学生特点,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要进行适当的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是用讲课的内容拴住儿童对教师的叙述和讲解的注意力的。”这种“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体现,如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所以教师应带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可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关系和小学英语教材形式单一,因而枯燥无味的教学环节一定会令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无论教师如何努力,结果都是事倍功半。然而,富有生趣的课堂教学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备课时把简单语言材料用在情境中,课上,把听、说、读、写、演、唱、画等有机结合。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无疑给传统的英语课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它将视频和音频融为一体,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给学生创设了赏心悦目的英语学习环境。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因为其具有新颖、趣味等特征,使英语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如课件教学、配乐朗读、录音示范朗读、吟诵儿歌等,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可把课上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感受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把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放在第一位,拥有一颗对学生的责任心、爱心,努力抓紧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环节,大胆创新,不断实践,永不放弃,英语课堂教学就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第8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杨帆(2009.8.29)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倍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界定,一是效能与效率,着眼效能,提高效率;二是效果与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有效”是效能、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我们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特别要关注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意识与效益观念,在教学中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学内容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发展。最终实现 “时间+ 策略=高效”的教学目标。

关注单位时间的效益,核心就集中在每一节课的效能上。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教学的核心环节,而每一节课则是其中的关键,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在每一节课上下工夫,归根结底要做到一下几点:

1、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语文教什么?这是首要问题。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教学方向。即每堂课都要侧重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或朗读或倾听或写作或阅读或说话;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思考能力;是感悟能力还是体悟能力。这必须在课前确立并在课堂落实。最根本的是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既不能好高务远也不能过于肤浅。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一节课的时效很短,教师应树立一瓢饮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短暂的时效中获取实效。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实际上,许多教师放不下,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必须放弃这种爱心,不能在课堂上溺爱,帮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如文言文就得串讲且面面俱到,结果是学生课后仍然不懂。学生没有获得认知和感悟的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思维教学是语文的灵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大的迷失是思维的流失。传统教学的精讲很容易忽视思维的训练,教改后的探究教学往往是隔靴搔痒,停留在表层的思考,忽视深层的探本溯源。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入里的思考问题,注重联想和想象、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训练。切实围绕语文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找到思维的落脚点和语文学习的平台。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

4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所谓教学的针对性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教学不拘泥于教材,符合学生实际,利于学生的发展。其中包括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要海纳百川。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科带头人。

5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教师既要能统观未来的教学,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课堂的预设要具有科学性、预见性、合理性。科学性就是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做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预见性则要求能反映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的动态变化。合理性指的是豫设具有可操作性,能真实再现教与学的本质。

如何落实有效教学?归根到底就是让语文回归本质,回归自然。“语文,心灵的一泓清泉”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为应考而教学,是教育的功利主义行径。为教改而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形式主义的表现。语文,从人类生存的本能来说是工具,他让人在生活生产中交流;从人的最高需求来说是心灵的清泉,他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寄托。回归语文本色才是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的源泉是生活。而语文教学是活生生的生活体现。从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生活中延伸发展。惟有用生活将教师学生课堂知识连为一体,语文方可闪烁他独特的光芒。

第9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语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鉴于此,本文就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围绕有效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近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这就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升教学效率,以适应当代的主旋律。然而,语文教师认真开展教学,但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也是教师运用最多的就是传统教学法,即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宰,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开展一人教学,而学生则是坐在课桌前默默地听讲。教师讲解完后剩余不多的时间或留给学生背诵、朗读课文,或是进行习题练习,或是学生自己做作业。整节课堂学生都是在被动中学习知识,完全没有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而如此语文教学势必带来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进而导致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语文教学效果又怎会提升呢?

2.忽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忽略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导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只适合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则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由于小学生处于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龄阶段,尤其是对游戏最感兴趣,如果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渗透一定的游戏环节,定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前提条件,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出发点,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原则开展教学,多管齐下,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稳步提升的目的。

1.转变语文教师的观念

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就要转变语文教师的观念。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并非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教师要把握好自身角色定位,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做一名优秀的引导者,即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还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局观念,不应只是为了应试教育,为了完成自身教学任务而开展形式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师生在课堂上紧密配合,学生兴趣满满,教学效率的提升将会指日可待。

2.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

任何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并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学科更是如此。为了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在讲解的同时,可与小学生日常实际生活所遇、所见、所闻密切结合,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自信心。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学习活动,如在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时,可将课堂转移到革命纪念馆,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时再加上精彩的讲解,教学效果就会更进一步。因此,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定是水到渠成之事。

3.开展语文游戏教学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师如果经常采用游戏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解《坐井观天》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成语接龙的游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表现好的、积极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此外,语文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猜成语游戏,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补全成语等。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深受师生喜欢,已成为语文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

4.实施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作为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试想,小学生对语文教师没有好感,又怎会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呢?因此,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小学生多多鼓励、表扬。学生犯错之后也不应大声呵斥,更不应说有损学生自尊的话,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说服。对待小学生犹如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更多的关爱,这样学生在心目中就把教师当做父母、朋友,师生关系和谐,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快乐,教学目标在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实现。

总之,语文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同?r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小学语文教学实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梁敏.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 经贸实践 ,2017(6).

[2]宋丽娜.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J].赤子(上中旬), 2017(6) .

上一篇:工商银行银行客户管理下一篇:提升基层党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