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共10篇)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篇1

湖北郧西县上津镇第二小学教师:查方洪

【摘要】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充分深入的前臵性学习、细致具体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公正及时的小组评比,指导小组高效有序的开展合作学习。

【关键词】生本课堂 合作学习高效有序

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世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对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我校开展生本课改实验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我们生本课堂的常态。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 ,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指导合作学习高效有序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是前提

(一)组建学习小组

一般地说,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型”。组内有细致明确的分工,如:语数组长、纪律监督员、声音管理员、汇报员。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配合,发挥团队精神。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需前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全班交流时看黑板,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参与进来。孩子多是凭情感办事。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每个小组都创立小组标志和名称。看看我班学生取的小组名字:团结无敌、天使之翼、光荣梦想、雄鹰、必胜等,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诗意!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二)营造合作氛围

小组成员间要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能够分享学习材料,并且很小声地说话,不会影响其他小组。所有的学生都有编号──1、2、3、4,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码相同,都坐在每组的同一个位臵。例如,所有号码是1的学生,都是语文小组长,都坐在小组的东南角。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不劳而获的“搭车”现象的发生。

另外,还应该留出教师巡视教室的空间,设臵评比栏,“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在教室的墙壁、黑板,张贴有关合作学习的标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如:“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众人拾柴火焰高。”……既美化教学环境,体现班级与小组的文化特色,又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二、充分深入的前臵性学习是基础

前臵性学习,是生本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学生在老师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臵性学习应该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学习内容,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精心设计前臵性作业

怎样的前臵性作业是有效且操作性强的呢?首先,它必须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其次,它必须能围绕教学目标,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解,使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它必须以文本为基础,推进与文本相关的更多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

(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前臵性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是老师简单布臵一些学习任务,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而是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学能力。

比如,“走进文本”一类的前臵性学习。首先要教会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向父母、老师请教等方法初步认识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通过多次诵读的方法达到熟悉课文内容;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找出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词句。

(三)及时评价、反馈前臵性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前臵性作业,老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并作必要的评价。在班级中可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比如,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检查,科代表对小组长的检查,小组长对每一位组员的检查,课任老师的抽查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对待前臵性作业的习惯。

三、细致具体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是关键

实验表明,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不时会出现两种不好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我认为,在小组合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学生今后已经养成了习惯,形成了能力,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而,小组活动应该是教师指导参与下的活动,要不然,学生根本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一)指导内容

我经过亲自尝试,初步总结出教师在小组活动中有七件事情要做:

1.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

2.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 3.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 4.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

5.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 6.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 7.指导学习小组怎样开展评价。

(二)操作举例

“团结无敌小组”合作学习“我会写”的生字过程介绍: 1.小组成员

语文小组长:1号 组员:2号、3号、4号

2.学习任务与要求

①学习任务:学写生字“翅”。

②学习要求:达到课标“四会”要求。

3.合作学习过程

1号(小组长):大家好,现在我们按老师的要求,合作学习书上28课“我会写”的生字。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完成学习任务。大家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

2号:我觉得“翅”比较难。大家同意吗?(组员手势认可)

1号(小组长):那我们现在就学写“翅”。请大家跟着我写“翅”,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关键笔画是捺,请注意它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2号:请大家跟我读“chì”。请大家注意这个字是翘舌音。组员一起把“翅”读三遍。

3号:请大家把小手举起来,跟我数笔画:一笔横折钩,二笔点,三笔提,四笔横折钩,五笔点,六笔提,七笔横,八笔竖,九笔横撇,十笔捺。组员跟着书空笔画。

4号:“翅”可以组的词有“翅膀、鸡翅”。谁还有补充?

3号:插翅难飞。

2号:双翅。

1号(小组长):现在请大家练习写“翅”。

组员在书上的田字格中练习写两个“翅”字。写完后,小组成员交换评价,写得好字的圈起来,旁边画上五角星。

1号(小组长):刚才我们合作学习写生字。大家都积极参与,谢谢大家的支持!本次合作学习结束。

四、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是依托

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是生本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学习收获得到验证,学习信心得到加强,学习兴趣更是得到提高。只要我们根据学习需要营造不同层次、多种资源的“多向互动”课堂交流氛围,使小组汇报成为全班的学习经历,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交流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一)基本语言模式的训练,指导交流有序

比如,发言时:请大家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某一自然段的这样一句话或者请大家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某一自然段的这样一个词。这样的语言模式,我让学生抄到积累本上,把它背下来。评价模式:听了谁的发言,非常精彩,但我想给他做点补充……发言完毕后,他会说:“继续交流!”刚开始时,学生说的乱七八糟,东一锤西一棒,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就某一自然段某一观点有共识的相互补充,等这个观点交流完了,再交流其他的部分。学生很聪明。我这样说了以后,在课堂上他们就按我说的去做,我在旁边适时引导,慢慢地学生的发言由无序到有序,针对性很强。

(二)基本步骤的演练,促使展示全员参与

例如“雄鹰小组”展示朗读课文的情况。

1.小组上台后,组长说:“大家好!现在由我们小组为大家读课文。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

2.小组开始朗读课文。形式自由,可齐读、可分自然段轮流读、可分角色读。

3.读完后,组长问:“大家觉得我们读得怎么样?”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学生从是否读准字音、是否读得流利、是否声音响亮、是否读得有感情、是否态度大方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可以用“我来表扬你”、“我来夸夸你”、“我要提醒你”“请你跟我读”等语言进行评价。受到表扬要说“谢谢你的表扬”,对于建议要说“谢谢你的意见”。

4.组长:我们小组朗读完毕,谢谢大家!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在参与,都在思考,都在分享,都在收获,在创新……这不正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吗?

(三)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提升互动品质

1.生生互动,领略精华,感受独特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恐龙的灭绝》时,有学生在读完课文后马上就不满意了:“是火山爆发引起了恐龙的灭绝”;而有的孩子经过上网查阅后,又有自己的见解:“虽然书上介绍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瘟疫。”在生生互动中,我们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精彩的“思维碰撞”。

2.师生互动,点拨引领,提高交流质量

生本教学理念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从不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像一场交响乐有了优秀的指挥才会有和谐的旋律一样,任何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的点拨。比如,当学生表达完,适时地送上一句:“你的声音真洪亮,我喜欢听。”“你的站姿很大方,站起来发言就要有你这样子。”“你的回答很正确,我知道这是你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结果。”……在学生得到赞扬的同时,“声音洪亮”、“大方表达”、“善于动脑”也就成了每位学生努力的方向。当学生之间的交流经过几轮互动仍无法深入时,老师何不也高高举起手:“我能说两句吗?”不是生硬的说教,也不是强行的介入,有的只是平等的商量和切磋。不仅如此,还要肯定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以这样的姿态参与的师生互动,能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不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吗?

3.课内课外互动,推进大阅读

生本语文课堂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有没有推进大阅读。“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学习《丑小鸭》时,学生在前臵性学习中查阅了大量有关安徒生的资料,阅读了安徒生的作品……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大家争着讲自己收集的安徒生的资料,争着朗读《安徒生童话》的精彩片断……这个时候,不仅每位学生是教学资源,甚至学生背后的家长也成了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补充了我们对文本的理解。

五、公正及时的小组评比是保证

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别人的帮助,等待别人说出答案。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是激发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的好办法。

从生本课改实验开始,我们就制定了合作学习评价量化标准。作为老师要“勤”,勤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勤加分,勤上榜。另外,不要吝啬分数,不要舍不得给学生表扬。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要加分,因为加分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我班每两周进行一次总结,奖励积分前三名的小组、进步大的小组和优秀小组长。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篇2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一、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收效甚微!事实上,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解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在内容与语法方面都不难,我就大胆地放开,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为大家讲解这篇文章。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查资料,研究时代背景,知识的延伸迁移,甚至讲课的语气、语速,都考虑到了。讲得精彩,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在内容分析的透彻性上,比我把握得还要好。这节课还有两个好的影响是我当初没料到的: (1) 班里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空前浓厚,能够主动去学习、思考; (2) 班级比以前团结了,因为通过共找资料,共同备课,大家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稳定与发展,反过来更促进了学习。

二、通过问题质疑,激活潜在主题意识,解放学生心灵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质疑(提问)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节课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的小问题,在提问学生时也是一问一答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也口干舌躁,教学内容也问得支离破碎,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我想若要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主导性的问题。且问题不宜过多,宜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过程。

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通读并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只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移山困难重重,那么愚公是否应选择“搬家”?此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喧闹起来,每个学生都刮起了“头脑风暴”,很快形成两派,在双方交战中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有的学生认为“移山”并非明智之举,迁移更具有眼光和魄力,这些见解不乏新意,我充分肯定了这一看法,但是我必须明确肯定《愚公移山》寓意的真正价值取向,即弘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探讨此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言语句已有了深刻的理解,情节也得以梳理,人物也有客观的认识,可谓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开了问题多、散乱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索,课堂便成为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流对话。

总之,作为一名新课改的语文教师必须从更新理念入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我们的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摘要: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 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 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 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 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篇3

一、从“自主”做起

民主、和谐、宽松的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在这样的教学氛围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变主为辅,变入为出,变授为导。一定要防止先入为主和越俎代庖,要充分尊重学生,为学生松绑。作文的文体、文题、构思、题材等方面,教师不作硬性的规定,重在根据学科教学计划和训练目标作好适当的指导。具体做法是:“紧扣热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可将三“关注”作为学期作文的主攻目标和写作内容,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定文章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冲破旧的框框,写出耳目一新的文章,又要让学生明白张扬个性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而应把握好度。同时,允许学生自择内容——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能表明自己感情的就是好材料,好内容。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就打破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这一僵硬的传统模式,能使学生“我手写我心”,自觉地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真实的五彩缤纷的有个性的文章。

构建写作素材库,积累素材,是学生自主写作的准备。学生怕作文,视作文为畏途,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无东西可写和不知怎样写。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其解决这个问题,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做法是:与阅读结合,以读代写。即每人准备一本 “采蜜本”,每周完成二千字的素材积累。把关注自我、重内心体验;关注人生,思考人生价值、意义;关注社会、推己及人,以良知关注民生疾苦,关注社会发展的点滴进步作为基本内容。可谈体会,写随笔,也可收集这方面的时文和名人论谈,也可摘录他人的精彩片断,名人警句;还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游记及活动心得。老师应及时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指导阅读和摘引的方法,推荐从网上下载的学习材料,作《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做人格健全的现代人》的专题讲座等。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道理。正如叶老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

评改作文是学生自主发挥的舞台。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曾说:“精批细改”这一句话不知是从哪里来的。文章自然要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可是以前,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在批改上都要花很多功夫,甚至可以说是 “皓首改作文,老大徒悲伤”。屡屡看到的是,作文发下来以后,学生思之不深,也不能或不愿深思,作文本从教师手中又一次转到了桌洞,教师多少个日夜的批划勾点转眼间化为烟云,即使有个别学生看了批语,也收效甚微。有时,学生一时有了得意之作,内心十分希望获得成功的喜悦,但作文一般需要两周才能发到学生手中,教师两周后才能给学生讲评,学生当初的那份激情早已被沉重的作业挤得一滴不剩,甚至连自己当初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也早已了无印象。

鉴于此,我的做法是:“轻”批改,“重”讲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评改”的舞台。开始时,教师可以根据高考评分标准,印发批改标准和评改原则,并事先印发一篇典型作文给学生,教师作“评批”发言。何处当批,何处当改,如何写批语,如何打分,作评改示范。每次作文,“评”这一环节一般安排一课时,先用十分钟让学生按要求改正错别字、病句,圈点精彩语句、段落,作眉批、总批,给予初步评分,填写评改人姓名,教师巡回指导。用十五分钟小组内交换审阅,交流意见,共同评点。初步评点之后,最后留二十分钟全班交流。交流形式多样。可推荐优秀习作朗读,师生再评点。既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增加了指导的直观性。也可选择同题作文中的好、中、差三篇作文进行比较、评点,辨清优劣,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还可进行精彩语句,段落的交流、欣赏,探讨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字斟句酌,推敲琢磨的好习惯。也可讨论作文中如何开头、结尾、某一局部的写法。让学生在修改中提高谋篇能力,增强审题立意、遣词造句的能力,逐步展示自己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贯彻“学生自主、教师主导”的原则,通过激趣、鼓励、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把呆板的作文习作课变成生动活泼的作文评点课。

二、在合作中发展

首先,按照每次训练的目的,创设合作学习的平台,为学习“合作写作”提供保证。笔者将所带的学生按写作水平的高低划分层次,再参考性别比例、兴趣指向、交往意愿、组织能力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以保证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

其次,建立“合作写作”机制,培养学生“合作写作”的习惯。

(1)命题:可由教师命题,组间相互命题,组内成员共同命题等多种形式。(2)素材:各组成员把收集、积累和想象的东西都写出来,以明确思路,提交合作组讨论。(3)成文:参考合作伙伴的意见和建议写出初稿。(4)修改:初稿交由合作伙伴修改,写出评语,原作者据此修改定稿。(5)交流:合作组选定对外交流篇目,各合作组进行交流。(6)讲评:学生根据交流情况自由讲评,教师点评。(7)反馈:推荐宣读或退回重写。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写作活动不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写作任务,或仅仅为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是将其视作一种创作活动,并把自己的创造奉献给合作小组,影响合作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再次,挖掘“领头雁”的教育资源,扩大合作学习的影响。有位教育家说过:“学生自身也是一种教育资源,而且有时还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育资源”。的确,有时,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比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大。所以,每带一届学生,我都相当重视发现和培养“领头雁”。有了“领头雁”的带动和影响,一段时间后,不用去看文章的立意是否向着新的和深的方向发展,不用去探究行文结构、表达技巧的谋划与安排,也无须去揣度语言的生动与鲜明,单就看一看作文的标题,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标题都是文学化的,已经摒弃了那种生硬的语言,同时,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些有着一定写作基础的同学,也因此奋起直追,原先作文平平的同学也开始了从模仿到独立写作的历程。

三、在“探究”中感悟

首先,应抓好探究的着眼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对作文的立意、选材和表达形式的探究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想到了但想不深,说到了但说不全等情况,及时予以培养扶植,将短浅引向深远,将内敛拔向外发,将断续引向对接。引导学生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顺向思维、“反弹琵琶成新调”的逆向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项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只从感受的层次入笔,就可以引导学生向“认识”的层次思索;如果学生只在现实的方面寻觅,就可以引导其在“虚幻”的方面探究;如果学生只取“蕴情”的角度遣词,就可引导学生从“含理”、“有趣”的角度运语。

其次,探究范文技法,加强思维训练,练中有悟,悟中有得。如在“写出人物个性”这个专题训练中,先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范文,与课文衔接,然后再探究技法。如让学生思考:《琐忆》中对鲁迅肖像的描写,略去了人们常常注意的内容,譬如“眼睛”“神态”等,单单抓住鲁迅的头发来写,为什么?学生探究一番后,认识到因为头发可以显示出鲁迅先生的倔强个性,而这个个性又恰恰衬托出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写作技巧呢?是“以小见大法”。又如,《荷花淀》中“女人的手叫苇眉子划破了,她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是一个极典型的细节,女人的手指为什么“震动”?为什么“划破了”手却不做声?这正反映出水生嫂既深恋着丈夫,又识大体、顾大局的美好心灵。采取的是“神形兼备法”和“以小见大法”。然后,启发学生深思: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还有那些技法呢?如“欲扬先抑法”,先声夺人法,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描写。精雕细刻法,例如《红楼梦》中对宝玉衣着外貌的描写等。

总之,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不仅需要老师给学生放权、松绑,而且要老师宏观调控,把握方向,更需要老师胸中有丘壑,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领航人。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教改实施多少年了,强调归强调,要求归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仍只是形式主义,并未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其实际效用。尤其是语文课程,部分教师盲目模仿,重“形”而不重“意”,“表演”意味极浓。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使其真正得到有效的培养呢? 现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点燃语文学习热情。

“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得”,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实践证明,惟有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拥有了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学生才会自觉融入课堂、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于教学中必先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疑”敢“思”敢“言”,给学生以“课堂主人”的优越感,使其乐学语文;其次,教师定要引导学生真正融入文本,领略祖国语言文字、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使其痴迷语文;另外,教师要以自身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采吸引学生,令其“喜欢”上语文老师,使其深爱语文。这样,学生被动学习的底线将被彻底冲破,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将被彻底点燃,语文教学的成功亦自然拥有了保障。

二、不拘一格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实际教学中,纵然许多教师想适应新教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始终苦于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融入教学敞开心扉交流,无奈之下只能按照传统模式满堂灌,结果导致恶性循环,学生与教师、课堂的距离越来越大,变成了知识的容器,课改只能一团糟。试问,作为教师是否真正转变了教育观念,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又是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持之以恒地尝试到底呢?要清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我们全体老师一起去努力,积年累月地去努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心底深处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其次,教师还要打破“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概念,认识到师生、生生之间一对一讨论,师生集体讨论亦属合作学习的范畴;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巧妙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质疑,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另外,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独到的见解,吸纳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以竞争促讨论,使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并享受成功的快乐。最为重要的是,要将这种做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积年累月地坚持,全体参与,这样才可见其功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才会真正得到培养。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合作探究方法。

或许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中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拥有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学习也开展了,但学生的合作探究经常是无功而返,讨论了好长时间,结果一无所获。这主要是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更没有拥有这种能力,还需要我们在实施中多加以指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尽可能在读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勾画圈点重点词句进行思考,从中得到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其他同学答案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这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自觉与同学交流探讨,达成共识。(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于富有挑战性、具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自主难以解决,这就可让学生小组探讨。但必须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探究的程序: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评价。

四、极力倡导坚持实施,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及能力。学生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掌握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到达了终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于课堂中继续倡导组织实施,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坚持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并适应这种身份,自觉将自己摆在学习主体位置。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外自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学习及作业中的疑难问题,逐步将自主合作探究变成一种能力,进而培养其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与人有好相处,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至此,学生才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才真正实现了教育方法的变革,学生才会终身受益。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篇5

德惠市实验小学 武川琪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化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自主学习通常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理、自强等自我意识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应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第一,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紧张的,不愉快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到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找到自己,激发兴趣,自主地学习。例如:上课伊始,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乌鸦和狐狸》一课,让学生分别扮演乌鸦,狐狸,读好它们之间的对话,了解乌鸦和狐狸的不同性格,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虽然一节课时间较短,但教师也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来进行合作条件,自主学习。如:生字词的学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抓住音,形,义,词几个方面分组自学。弥补自己学习的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共同提高到效果。

第三,培养学生问题学习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在复习课上,也尽量想办法,问题让学生提,答案让学生总结。

第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首先,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会学习的现象,表现在:家长或老师督促学习,管着学习,不动脑思考,不动手实践等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会学。用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他们的个性。

其次,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如: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兴趣。像:识字中的字理演变图,小幽默,小儿歌都能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通过动感声

像,美丽的图片等吸引学生,还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奖励法……而对于那些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课堂的学生,我则是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患”,把学习以外的事交给他们去做,像:取送作业本,让他们轮流检查室内外卫生,当一次小组长,来打开他厌学的心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受益终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人的许多习惯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坏习惯),而教师要调查学生的表现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培养,持续稳定地发展,比如: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听课,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乐于和同学交流等习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级,就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乐于提问额度习惯。因此,课堂上我严格培养,帮助,指导养成这种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才会见到成效。

二、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1、集思广益合作。所谓“集思广益”就是集中每个学生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在学习人物或学习一些生活哲理时,总会问学生“他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大家从各个角度去分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积极,更深刻的记住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2、各取所长合作。“各取所长”就是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合作完成某个学习任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性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学生善读,有的学生善写,而有的学生善画。有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我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他们自动组建合作小组,善画的作画,能写的撰文,字好的抄写,会说的演讲……20分钟后,他们争先恐后上台展示。看着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海报,听到他们绘声绘色地解说,我知道,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3、优差搭配合作。有时候,我在让学生分组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将优、中、差三类学生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优生自然而然地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在他们的带动下,差生有了进步,而优生也更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分析能力也提高了,从而达到相得益彰,优差共进。

4、分扮角色合作。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想像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把一些活动内容“演”出来。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禹对课本剧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像,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

在语文课中,我常常让学生分角色饰演活动中不同的角色,学生对此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我提出让学生来表演“晏子出使楚国”的活动内容,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求试一试。见每个学生都这么积极,我便跟学生商量,让他们选择合适的人选自由组合,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表演。商量完毕,学生便分头行事,教室顿时变成了一个排练厅。不一会儿,成果就出来了。尽管有的小组效果不佳,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了。

当然,“合作”不等于“合并”,“合作”应该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鼓励他们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优势互补中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三、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我这里举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璟提出的观点:

1、提出问题: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

2、收集数据: 学习者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

3、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释;

4、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

5、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提出的解释。

这里面所说的1是典型的提出问题;

2、3就属于分析问题;

4、5就属于解决问题了。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篇6

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例如:在“ 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题意,老师在讲述例题时加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如:在教学96页例5时,可以先以学生、老师的年龄为例出一题(学生的年龄是十岁,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二倍,老师多少岁?校长的年龄比学生和老师年龄的总和还大十三岁,校长多少岁?)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例题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像,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课前准备几种种子各1000粒,课上时分给每个小组各一份,看哪个小组数的又快又准。在学生数的过程中,老师尽量不要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把任务完成。

2、提供学生质疑空间。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1世纪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4、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学习技巧。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编排,它们纵有联系,横有发展,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学习新知识时,找准新旧知识过渡的“桥”,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有利于能力培养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篇7

关键词:阅读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新一轮课改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笔者尝试构建语文阅读小组模式,希望通过此模式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阅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最大收益。

一、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课堂:学生尚未开始阅读、理解一篇课文,教师就“急不可耐”引导学生去拓展文本,让学生结合文本主题联系现实生活发表议论;少数尖子生或活跃的学生“占领”课堂,多数学生成为无聊的“看客”。毫无疑问,这样的语文课堂不是高效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或者是放任自流的“探究者”。

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催生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主干,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进行学习。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监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有意识地为自己更好的学习寻找各种策略。

二、旨在通过构建语文阅读小组模式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适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为阅读小组的构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阅读教学中,高中学生借助先前的阅读经验,能大致把握课本的思想情感,这当然还未完成我们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获取超出课文原意之外的新问题,还要培养学生质疑、发表新见解的能力。我们知道,文本主题的解读往往是多样的,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学生个体阅读经验、自身经历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不可能多角度去理解文本,加上文本作者的风格各不相同,文章的写作背景迥异,还加上选文的跨学科性,涉及政治、经济、生物等等学科,这些因素加大了高中学生个体阅读的难度。于是,阅读教学中文本主题的多重解读性为我们构建阅读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必要性。

笔者理解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的阅读小组,其运作模式大体是:

1学生个体阅读→2教师明确阅读目标、学生领取阅读任务→3构建阅读小组→4小组阅读、交流,相互启发→5小组形成阅读结论,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阅读的合作成果→6师生评价→7教师指导、调控。

此模式当中,12阶段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34阶段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567阶段是学生、教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三、构建语文阅读小组模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四个基本策略

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人们对其理论研究比较多,而对其与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还不多。笔者经过两年时间采用构建语文阅读小组模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发现学生学得更主动,学得更有效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给高中学生“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余文森教授语)”。

(一)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有效学习的秘方。

通过学生自行质疑来提高阅读文本的兴趣是组织合作小组有效学习的切入口,给一个机会,让学生去质疑,给一些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孔子说:“疑,思之始,学之端。”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后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能力,这是主动学习的关键。

收集学生的问题后,教师最终设计出问题。设计这些问题注意:

1根据课时设计问题的数量,3-6个问题为宜;

2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要有一定覆盖面;

3问题难度适中,有一定趣味性、思考性;

4问题应是富有生命活力的话题。

以执教《汉家寨》为例,根据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笔者设计出4个问题:

1走近汉家寨,作者看到怎样的风景?

2走进汉家寨,呈现在眼前的是怎样的汉家寨?汉家寨人为什么选择坚守?

3谈谈汉家寨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4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我们的民族该坚守什么?

一起寻找现实生活“坚守原型”,用手机拍下身边人或物,用他(们)独特方式坚守的照片,选出最感动的一张,围绕“坚守”主题配上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

(二)合理构建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如何构建直接影响小组有效学习的效果。教师应注意小组建构的合理性:

1全体学生参与,每组4-6人;

2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优化组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3合作小组人员是动态的。根据文本特点,根据不同问题构建不同的合作小组;

4明确组长的职责。组长负责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根据组员特长调配分工。

合作小组成功构建后,教师分配给每小组一个探究的问题。

(三)有效点拨合作小组对问题的探究,高效指导小组的手抄报制作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合理调控小组,才能运筹帷幄,达到活动最佳效果。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合作学习须以独立学习为前提。组员先独立阅读文本,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文本读通,认真思考,组长组织讨论。现代化心理学认为:“多向信息交流较之单向信息交流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学生相互启发,教师引领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如:认真倾听组员意见,敢于发表看法,尊重他人、听从安排等。

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形成班级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推荐书目或是文本作者的其他作品,如笔者执教《汉家寨》,推荐作者张承志的《金牧场》《笼子的耳朵》等五部作品;或是推荐与文本描述人物相关的作品,如笔者执教《遨游建筑天地间》,推荐《梁思成传》《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等六本书以及“梁思成·林徽因八集纪录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完成1-2本书目的阅读或影片的观看。“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以教材的文本为载体,引入相关文本的阅读,牵动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让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里去游泳”,这正是丹麦当代语言学家叶斯柏森认为的学语言的最好方法。

避免合作小组的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化、表面化,笔者设计将探究结果以手抄报形式呈现的动手实践环节。组长担任手抄报“总编”,根据同学特长合理安排手抄报的设计、绘图等分工。教师明确手抄报要求:形式不限,2张A4纸大小为好;手写文字,需用到的图片打印粘贴;有每位同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写出本组对这个问题探究后形成的共识。推荐书目的阅读、问题的探究、手抄报的制作,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四)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教师精彩设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更因学生的精彩参与而精彩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云漷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课堂教学的精彩不仅因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而精彩,更因为学生的精彩参与而精彩!“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大。”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已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上台交流手抄报环节,给学生主动学习创设了情境,给学生主动施展才能、表达思想提供了平台,能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呢?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85.7% 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的课堂教学方式,12% 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牵引全文,课上教师边点播、引导文本学习,边请出合作小组交流对问题的探究成果,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样的师生“互动式”活动,“是语文教学实施最艰难、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最能体现语文教学实施的艺术性的地方,也是最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提高的途径。”

教师精彩设计课堂,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这样的课堂民主、和谐,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然提高。教师应注意对合作小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结合探究问题过程的合作情况、手抄报制作结果以及上台交流表现这三方面评价。课后,教师组织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和“最具潜力小组”。引进评价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全心投入阅读、全情制作手抄报,努力为小组荣誉而战。课后,把合作小组制作的手抄报张贴教室后墙展示,营造良好的教室文化氛围。“教师的角色一旦发生改变,就很容易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愉悦状态。”(陶昌宏)学生先质疑,教师以问题引导语文合作小组进行探究并制作手抄报、课堂交流的活动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一种较好的有效学习模式。学生阅读教师列出的推荐书目,探究问题、制作手抄报,这些环节需要10天左右准备。因此,适宜一学期精挑3-4篇文本来举办3-4次这样的合作小组活动。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177-02

探究性学习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让他们学会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语文的勃勃生机,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情景。因为此时此刻,学生处在一种放松状态,思维极易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能够产生积极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

1、把激情带进课堂。

教师以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上好每一堂课,以自己的激情去激励学生的情感,用精炼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动学生的情感。

2、把笑容带进课堂。

教师要进行“微笑教学”。一方面教师带着愉快的心情看待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表达了对学生的爱心和期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增强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营造乐于探究的氛围。

3、把意趣带进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4、把民主带进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想法,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有不完全相同的意见,做到不轻易否定,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

二、构建模式、活化课型,以“学的课堂”丰富学生探究学习的活动

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旨在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索”、“求知”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从而形成自觉的持久的学习内驱力。而“学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并以师生的生命焕发为旨归。在“学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根据教学的目标、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个性,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型。

1、探究式课型

这类课型强调学生自行探究为主,教师适时点拨,起到引路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造成问题态势,但不是让学生围着教师的问题转,而是教师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具有渐进探索的特点。探究式课型的结构为:初探发现问题—深究语言材料—引证发现结果

2、研读式课型

这是引导学生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为主要手段进行探究品析的课型。它多适用于朗读的课文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越深刻、感受越细微,朗读的效果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并在读的过程中增强发现、品析和感悟的能力。研读式课型的结构为:初读感知—细读深究—精读顿悟—熟读成诵

3、情境式课型

它借助于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氛围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加深感受和理解,进而能深入地探究出情境外难于领略的东西。情境式课型的结构为:再现情境—设定目标—自行探究—解决疑惑

4、体验式课型

教师要饱含深情,通过导语、过渡语、小结语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语境中,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刻的道理和情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和感受力。体验式课型的结构为:创设语境—移情体验—深入探究—感受升华

三、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从教育的价值论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不仅要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还要研究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追求长期的发展价值,使人通过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形成,让人生得到发展和提升。

1、查找整理资料

一是指导学生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如:正确、快速使用工具书和网络的方法,以及图书馆、档案室书目的检索方法、网络资料的搜寻下载方法;阅读时可应用“浏览式搜寻法、筛选式搜寻法、辨析式搜寻法”等方法。二是指导学生掌握信息资料处理的方法。三是指导学生掌握资料的交流利用方法。引导学生从背、读资料到讲给同伴听,指导通过办小报、专题交流会、资料汇集张贴等方法进行交流,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2、独立思考质疑

首先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问题、新困惑。教师把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作为十分重视的教学目标,而非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环节,鼓励学生敢问、乐问。其次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再者,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机会,可在课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认真读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中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学会预习,在自学卡上把问题记下来,教学时,把质疑问难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将学生的思路不断拓展,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问题探究活动。

3自学探究解疑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9

听人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感兴趣或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听人发言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

02说明

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03求助

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请教,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态度要虚心有礼;接受帮助后应肯定对方对你的帮助并表示感谢。

04反思

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勇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或相反的正确看法。

05自控

服从安排,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服从组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个人意见可保留。

06帮助

关心同学,及时了解同学的困难;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帮助要向同学说清发生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07支持

对别人的正确意见或高明见解以点头、微笑、鼓掌表示赞赏。

08说服

在仔细观察分析别人的发言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意见;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再批评错误的一面;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09建议

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看法及理由或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10协调

关注每一个小组组员的活动和讨论的气氛,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当组员思想开小差、违反纪律、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或组员讨论态度不当时,应予以阻止;或努力找出不一致的地方做出必要的让步,达成一致性意见;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各人特点分配任务,努力完成任务,能综合说明同学讨论时提出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员的合作技能逐步提高,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 篇10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语言组织能力还不是太强,针对这种情况,要制订了适合一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具体做法:

(1)每班的教师应根据各班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孩子,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在合作中,先是做好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每个组要有领导者,检查者,记录者,汇报者,操作者等等。分工好了,教师也应该给孩子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2)刚开始应是2人合作,过两个月以后,合作学习小组人数逐渐过度到4人一小组,组长定为1号,必须是从全班挑选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的,2号的程度较次于1号,3号和4号以此类推,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层次感。教师要先在上课的前一天,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在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里,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小组长应该怎样去支配组里的每个人?怎样让组里的成员有顺序,有组织的进行合作?让1号在交流时帮着3号,让2好尽量和4号互帮,这样就提高了学困生的能力。

(3)是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上一篇:爱笑的外婆作文500字下一篇:小学生写景作文:寻找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