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共15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 篇1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我们经过努力实践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理念,总结出了“自主预习+合作互动+当堂检测+反馈评价”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已在我县初见成效。

一、成功实施该模式的要素

1.优化组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四人为一小组。每五、六周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相同的机会。

2.分工合作。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3.团结互助。让学生懂得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

4.正确有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实施不应千篇一律,必须实施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二、成功实施该模式的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明确目的。在实施该模式的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 先自主预习。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课文所涉及的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包括课本中的课后练习,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并把不会、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写进“问题生成单”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任课老师。

2.创设情境,合作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接下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生成单”与小组同学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形成“小组问题生成单”,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3.引导归纳,全班交流。小组或团队内部进行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或团队的报告员代表本组或本团队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了解每个小组或团队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或团队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或团队介绍解决办法,进行小组之间或团队之间的交流。

三、成功实施该模式的效果

1.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尊重;通过交流展示,课堂因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变得具有活力。

2.小组教学显现成效。小组合作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化整为零”,这样“小组合作教学”将分层教学推向了极致,开创了分层教学的全新局面。

3.教师工作状态的转变。由于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是一个永无止 境、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课题体系,同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师始终会处于一种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收获的状态之中,教师的兴趣得到了保持、精力得到了集中、激情得到了激发。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 篇2

比如,小组合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之间的主动合作程度明显不足;教师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缺乏针对性;教师没有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评价的实效性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因此,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时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教师是参与者,要积极融入每个小组活动中,如果教师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那么就不能很准确地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正逐渐地研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小学语文教师真正领悟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之所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再说学生的合作意识。进入21世纪,大多数家长都过度地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了一种异常自主的心理,不喜欢与人交流合作。 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是留守儿童,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在别人面前显得很不自信,害怕与人交流,更别说什么合作了。

学生缺少合作技能的训练。有些学生愿意也希望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但是很难落到实处。如有的学生的讨论基本属于浪费时间,自主学习后的讨论,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但最终也没有讨论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看到了学生同样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现在的小学中,有着一定数量的农村生源,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习惯于机械式;有的学生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很难跟上班上的其他同学;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却不善于争取机会;有的学生担心回答错误,引起同学嘲笑。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我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由此想到以下几点浅思:

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一定要开好头,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设计出让教学内容独具一格的教学计划,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大意,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让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交流、讨论、互助,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类分组。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来确立小组,这样分出来的小组基本是整个班级的缩影。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技能训练。我采用这样的措施:1合作学习时,让学生井然有序地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避免个别学生浪费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2安排一个组长来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 组长由教师来指定,以后可以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委任。3帮助小组的每位成员充分认识到组建小组的意义,并能够使每位成员发挥出它的功能。4在检查学习效果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避免交流内容的重复出现。事实证明, 组内适当的合作会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一致,有利于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压力,这样更能使小组成员之间达成默契。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低效;对策;反思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指出:要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的活动中。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和能力。随着“研学后教”理念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尽人意的低效现象。

一、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学生的合作不主动

小学英语五年级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尝试在不同的英语课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利用研学案进行教学。在课堂的观察中,笔者发现虽然进行了分组活动,但小组并没有出现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优生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面上,使合作流于形式;而组内的中下等生由于多种因素,根本不思考,不讨论。

反思:出现上述情况,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教学设计有偏差,合作话题缺乏趣味性,或者在布置任务后没有先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组织学生使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来激活相关的知识点等,这些因素都会抑制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单一。根据这一原因,笔者对所任教的五年级抽取了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在小学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普遍采用的是两人小组活动或四人小组活动;仅有7.62%的学生曾采用过6人以上小组活动,14.29%的学生曾按个人意愿分组。在被问及你喜欢的分组类型时,90.5%的学生更倾向按个人意愿分组。究其原因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长期面对自己熟悉的同桌和前后桌,导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对小组活动无新鲜感。从学生角度分析,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不强。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学生合作不主动、不积极。

2.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笔者通过对本学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模式英语课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现象。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明显参与度比较高。在英语课堂中,4.29%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表达机会少;但是另一些学生由于性格及学习困难等因素,缺少发言机会;更有6.67%的学生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参与表达的机会,长久以来,处于听众的角色,使得他们渐渐对一切语言活动表现得漠不关心。

反思: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出现后一种情况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基础薄弱,他们想参与活动,却力不从心,所以干脆置身事外。另一类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喜欢自己独立思考,他们有能力说,但他们不善于争取机会,即使听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见解,也不加以辩解。据笔者观察,就发言的几率而言,一般男生多于女生,性格外向的多于性格内向的。从教师角度分析,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拖延时间,不敢过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这样长期得不到教师的注意和鼓励,学习困难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反正教师不会叫到我,我不用做准备。

3.小组讨论中出现使用中文的现象

据笔者观察,普遍的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英语使用习惯,有95%以上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时使用中文,更有10%的学生在全部使用中文进行讨论。这就违背了教师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说英语。

反思: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缺乏用英语讨论的氛围与习惯,加上英语知识的积累还不够多。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可能是指令性语言不清晰,导致学生不明确活动任务,再加上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在讨论时间里,开始讲空话。或者教师设置的活动任务太难,超越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4.角色落实不到位

据笔者调查发现,在英语课堂小组活动中,组员的角色都很单一,即使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也很少采取轮换制。据调查,有75.24%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没有分工轮换制的。因此,学习成绩好、表達能力强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副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和发言人。

反思:出现上述情况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对学习小组的组建理念不清晰,没有很好地针对小组各同学的优势进行分工。

二、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的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怎样汲取经验教训,通过教学实践去解决这些问题。

1.更新教学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达成目标时,应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

教师除了要转变观念,还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技能。通过一学年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总之,小组合作伙伴及小组合作形式应灵活多样,以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教师也可以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以实现合作过程中的充分性和深入性。教师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课后反思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就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由于学生不愿合作、不善于合作而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教师要培养学生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能力。

(2)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讨论求同存异,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

(3)学会表达观点

合作学习评价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外,还要互相了解对方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予评价机会,发现问题及時指点,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4)学会合作评价竞争

组内合作评价、组际竞争是合作学习评价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评价意识。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知识构建发展的过程,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步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成效取之不尽的源泉来自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作为新课程的践行者,教师要通过对课堂合作学习的观察、评价与反思,发现在人与人之间影响“合作学习”的诸多因素,研究对策,探索出增强“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途径与策略,使课堂合作学习更具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得以发展,促使他们朝着有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的社会的人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2]诸葛彪.自主教学操作全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周新桂.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韩秋.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模式[J].新课程导学,2011(2).

[5]曹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基础英语教育,2010(6).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 篇4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何小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构建小组,划分职责心理

构建小组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性别、学习强项等进行混合编组。可以随机地分派学生进组,或使学生进入你所希望的小组。在小学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学生积极性一般较高,过分强调差异性反倒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采取按座位分配的方法把全班学生编成多个四人小组。这样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划分职责时,要求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本组的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和汇报员。角色一旦确定,一段时间内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就承担自己相应的任务。一般一个月左右对小组成员的任务进行一次调整。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一个具体职责,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能积极参与;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体验不同的职责特点,从而更加理解别人的工作,使合作更易进行,也更利于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特长。

二、讲清评价标准

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你所希望的具体行为,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出现你所期待的行为。因为我的学生现在是在低年级,所以我在小组合作之初就告诉学生,特别希望他们在小组活动时能够轮流发言,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当有人发表见解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地倾听;如果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应该等别人说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再提出;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小组的活动,小组内交流时应该尽量压低声音;提醒学生,如果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职责时有困难,应该热情地去帮助他。通过具体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按照教师的希望尽量去做,小组成员之间还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气氛。同时我也发现,我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细致,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我所希望的行为。比如,在要求轻声细语时,应该建议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噪声控制员”,监督自己小组的活动。但是我发现学生大多不了解怎样才算是小声说话,于是我告诉他们“应该让自己说话的声音小到只有自己小组的成员能听见为止”。学生有了具体的标准,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发出的声音,讨论效果就好多了。

三、创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依存的教学结构

要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只有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这种认识。(1)经常地随机点出一个小组成员进行口头回答,这样做可以避免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积极参与思考。(2)实行共同奖励,当某个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超出某个预定的百分数,每个成员都可以得到奖励分数,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激励小组中优秀成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3)用小组成员

中最优秀的成绩代表小组的成绩。因为自己的成绩可以代表整个小组,学生会产生莫大的荣誉感,从而努力争取优秀。(4)小组成员之间分享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的效果会达到更佳的状态。

四、讲究教师参与的艺术,通过评价完善小组功能

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但这种参与要讲究艺术。在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会在小组之间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学习任务和教材内容,如果发现有的小组遇到困难,立刻对他们需要知道的事情进行讲述;在合作方式上给他们一些建议,例如,发现有的小组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常常因为互相等待而浪费时间,就提醒他们在记录员记录本次实验结果时,操作员就可以同时进行下一次操作,而无需等到记录员完成记录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除此之外,还要常常“充满了好奇心”去参加他们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猜测”一课时,学生要通过从装有不同颜色乒乓球的袋子里多次摸球、记录颜色,最终推测出袋子里有哪些颜色的乒乓球。有一个小组得出结论后,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有些“无所事事”。于是我十分“疑惑”地说:“真的是这样吗?赶快让我看看!”在我证实了他们的推测之后,我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你们怎么这么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结果的?”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在我的赞美声中被调动起来,又一次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小学小组合作的评价是由教师来完成的,采取的形式有“摘星星”“插红旗”等等。在学生渐渐熟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我也偶尔会引导学生模仿我的方式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或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我会把某一个小组完成的练习放到大屏幕上,请其他各组的同学进行评价。由于我曾经做过类似的评价,所以学生都能够模仿进行,诸如某个数字写得不够规范、画线没有使用直尺、进位点的位置不够准确等问题,学生都会提到。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得到了强化。更多的时候,学生会由衷地赞美别人的作业:“他写得可真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赞扬,却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别人长处的好习惯,受到赞美的学生也会大受鼓舞。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篇5

李家台学校 黄国荣

在实践中,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作业。在听课中,我也常留心观察一线教师们如何组织学生实施合作学习。前不久,在一次听课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个片断:

师:“我”要回羚羊木雕后,“我”和万芳的关系会怎样发展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生1:友谊肯定会从此破裂。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

生3(低着头,有些害羞):我想,万芳可能……,可能……

生1(抢断):就是友谊从此一刀两断了,这么简单的问题,听我的没错。

(生3伏在桌子上,好像一个局外人似的,不置可否。)

(生4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说。)(事后询问,该生原来想说我和万芳友谊可能更深了,大人是阻断不了孩子间纯真友谊的。多好的想法!)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合作学习存在以下不良心理。

1.盲从: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分析,就盲从于合作小组中其他成员,尤其是优生的观点,随波逐流,成了名副其实的墙头草——哪边吹哪边倒。上例中的生2就有明显盲从倾向。

2.自我中心: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考虑问题极易以自我为中心。加上有些学生一直是教师心目中的“宠儿”,更是助长了他们的自我中心心理。于是,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往往对其他小组成员不屑一顾,不善于倾听,不允许有意见,希望别人服从自己。上例中的生1就是这种心理倾向的典型。合作学习中,如果依然是各行其道,那么合作又从何谈起呢?

3.不合群:在合作中总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常常游离于合作团体之外,好像一个局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上例中的生3就是不合群的代表。

4.羞怯:有这样一部分学生,虽然也能积极参加合作学习,自主思考,但是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或是难以走出挫折阴影等因素,他们总是谨小慎微,唯恐出错被同学耻笑,于是表现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结果在小组成员面前局促不安、胆怯。上例中的生4尽管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害羞心理使他失去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极好机会。

作为教者,对于合作学习我们也似乎走入了某种思想误区。

误区之一:分组即合作

在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见最有效的。由于小组人数适中,成员参与机会多,合作与竞争并存,同时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在很多公开课上都可看到小组学习。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分组的关键在于合作,但往往在实践中却成了合作的关键在于分组。显然,走入此误区关键在于我们机械理解了合作的真实含义。合作强调的应是学生的整体协作,共同完成教师所设制的教学任务,很显然合作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否真正认识并理解合作学习的真实含义。我曾用合作的方式指导《春》的教学。

小组一:声情并茂地朗读《春》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段落。

小组二:用画笔展现文中语言所描述的你喜欢的画面。

小组三:你所积累的有关“春”的古诗词有多少,展开背诵竞赛。小组四:用绘画或语言展现你心目中的春天。

从表面上看,学生被小组化了,但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小组,都能根据自己的才能来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小组的任务又环环相扣,彼此各不相融,学生之间唯有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学生在合作中寻找到了乐趣,也能体会到挑战,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误区之二:参与即合作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应警惕两种现象。其一:无效参与。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争辩中,很多学生由于达不到教师设想的高度,在参与过程中并未真实获得,而以一种虚假表象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其二:小组“一言堂”。合作小组中由于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成为小组长,他的表达也决定小组整体学习的方向与过程,这就形成了小组“一言堂”的局面。

无论是无效参与还是小组一言堂,出现如此现象,其中暗含着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管,或者为了求全求美,让合作学习走向一种形式化。我试着用合作的学习法指导过学生学习《信客》一文;

1.教师明确提出研读《信客》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分组研读。2.从文章结构、语言、内容、拓展四个方面研读《信客》,分别在小组内交流心得体会,好的研读成果推荐在全班进行交流。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从低到高,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并且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不至于盲从。

3.用不同文体为信客写墓志铭,这一环节的安排,更是出乎意料的好,从抒情短文到对联,从文言文到诗歌,每个小组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修改提炼中不仅是全组参与,更扩展到全班参与。

误区之三:结论即合作

一位教师教学《济南的冬天》,教师提出了七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分组讨论后学生对结论进行全班汇总。出现疑问,再次讨论,如是三番最终由教师给出合理解释。一堂课45分钟,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过十多分钟,其余时间被无情分割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并不是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披着合作外衣的教师“一言堂”。

合作的精神应在于对问题的合作探索,合作不回避结论,但合作学习应着眼于在对结论的追求中所获得的方法与乐趣。合作学习不应仅是教室内热闹,更应将语文教学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曾看到过有教师用合作学习方法指导《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的案例。

1.分组讨论如何进行本次语文活动。将有效的创意在全班讨论最后定案为《荆楚莲文化的魅力》。

2.分组制定研究课题,学生自由参加。①编读荆楚莲。寻找荆楚文人吟咏莲的诗句名篇,并作出详细分析。②欣赏荆楚莲。介绍荆楚莲名胜,并写出解说词。③品味荆楚莲。详细了解荆楚与莲相关的饮食文化,并尝试烹调,写出方法。④了解荆楚莲。了解荆楚种莲植藕的历史,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⑤鉴赏荆楚莲。详细了解荆楚与莲相关的艺术活动,并作出翔实说明,这其中包括书画、丝绸、漆器、玉器、戏曲等各方面。

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当地特色,又考虑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这样的合作中,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人都必须有所作为,小组才能完成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获得乐趣、了解历史文化、积极有效的参与才是学生们最终的收获。而这种收获不再是一种形式上的结论,它已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方法与品格。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 篇6

摘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从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入手。作为班级授课制的有益补充,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应运而生。然而,观照当下的“合作小组”,很多流于形式,诸如构成随意、规则笼统、典范缺失、引领散漫、缺乏民主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让小组合作走向“精细化”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的紧迫课题。

关键词:教学组织;小组合作;精细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堂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小组合作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合作小组的建立和运行流于形式,表现为构成随意、规则笼统、典范缺失、引领散漫、缺乏民主等,这样的“小组合作”是粗糙、无效的。使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精细化、高效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构建合作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教育家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小组看成是一个“微社会中”,“社会”是否能正常运作,成员构成和内部分工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根据外在表现和内潜素养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行全面评估,将小组成员分工最优化,实现合作效果的最大化。

(一)全面了解学情,科学构建小组

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分工前做大量的工作: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要了然于胸;学生的年龄结构、性格特征、男女比例,甚至家庭状况等看似和学习关系不大的因素也要考虑周全。心理学家认为,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小组最佳人数为4~6人,成员组成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里的“质”,是指教师掌握的学生综合素养。“组内异质”是班级组成的缩影,缩小成员间的差距,实现优势互补是“组内异质”的目的;“组间同质”是促进组间公平竞争,实现共进的基础,所以,促进班级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是“组间同质”构成的主因。

(二)关注个人特长,实现优势互补

囿于各方面的因素,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组合作的目的就是“取长补短”。因此,关注个人特长可持续发展,让组员在共进中缩短彼此差距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表达能力强的成员既可以在组间切磋技能和心得,也可以将自己在表达方面的经验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成员,这种接近“一对一”的模式对成员的影响是深刻而有效的。因此,首次分组时应充分考虑成员的个人特长,根据特长实现组内分工。组织能力强的负责任务分配,表达能力强的充当发言人,归纳能力强的负责整理组内观点,同时,组内成员也会存在相对能力较差的情况,这样才能利于优势互补。

(三)重视组内磨合,灵活调整成员

任何事情都不存在一劳永逸,教师一定要重视组内成员间的“磨合”,在小组合作的“窗口期”,组内成员会出现难以“磨合”的现象,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绝不能强行“磨合”,教师的强行干涉容易造成组内成员在合作时的“消极怠工”或“各自为政”,因此,教师应灵活调整组间成员,达到合作的最佳效果。

二、精心制定合作规则,细致落实激励机制

首先,小组应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促进组内成员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知道“大合作大成功,小合作小成功,不合作难成功”的道理,在服从角色分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学会汲取组内成员的长处,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其次,设立组内的合作规则,包括组内成员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预留,自我观点表达的.顺序,交流讨论的方式和流程,组间展示的人员分工等等都需要制定规则,这些规则是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依据,是小组正常有序运行的保障。最后,在组内和组间都要设立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组内合作及组间竞争的有效手段,需要强调的是,激励机制的制定要遵循评价的客观性、标准的科学性、分阶的层次性和激励的整体性原则。

三、精心营造民主氛围,细致培育团队精神

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本理念,对于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小学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中,少民主、假民主、不民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合作”属于精英合作,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突现。因此,作为中华文明传承主阵地的语文课堂,在小组合作中营造民主氛围,培育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小学生从小奠定“合作、共享、民主”等思想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我们应该多在“精”“细”上研究,为高效课堂的推进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管向民.小组合作学习:基于任务驱动问题导向[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9).

[2]葛华娣.合作,在关键处定位――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再思考[J].山西教育:教学版,2015,(7).

[3]赵洪湖.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7).

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展开学习, 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 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同学间的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就开始探讨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课中的小组合作教学, 可以使个别差异在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 多年来很多教师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与案例, 但更多的是空有其形, 许多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搞得五彩斑斓却内容空洞, 有的看似美丽却无法掩饰其内在的空虚, 如此现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无从谈起对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培养。

一、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要遵循差异性的分组原则。 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水平等因素, 组建4人或6人为一学习小组。 在组建学习小组时, 结合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各项能力的发展进行组合, 不能随机分组。 小组综合实力不能存在优劣之分, 力求公平竞争。 每组成员都要有各自的任务, 避免出现“看、等、靠”的现象。 同时要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 以及加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然后是选出“小先生”,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内进行轮换并逐渐缩短轮换时间。 语文学习合作小组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坦诚相见、民主平等。 教师合理地在各个语文学习小组间分配任务, 让孩子们体会到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

其次要编排学生的座位。 小组要根据学生的人数采取多种座位的排列方法。 座位编排要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师生、生生、学生与老师间的双向、立体多层多向的交往。 在这样的氛围下, 师生间广泛地进行信息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同时, 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保持相对均衡, 这样建组的好处能保证成员间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 从而有利于小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 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交流。 一是出现意见分歧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 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思想交锋和智慧的碰撞, 学生思维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是思维受阻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 在学生欣赏了满园春色后, 教师问:从“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难点, 此时学生的思维往往无所适从。 这时让学生小组互相启发, 再全班交流, 理解“红杏”是必然要“出墙来”的由此得知, 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必能冲破束缚而蓬勃发展。 三是动手操作时,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 使组员形成一种与人共同操作的良好品质。 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 为了使学生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我先请各学习小组画出施工示意图;然后把施工示意图通过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 这样学生可以在共同操作中锻炼合作能力。

三、创设小组学习环境

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使学生主动、欢乐地投入学习。 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该篇文章时,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并按照课文里的对话模仿增加一些表情与语言。 表演前制定游戏规则, 奖励获得队。 由于小学生大多会对这种表演游戏感兴趣, 会因为奖励踊跃参加。 扮演角色的过程, 不但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而且会交流。

四、实现有效的交流

1.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学教学内容的需要, 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后进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活他们的思维, 帮助他们主动参与, 根据语文课本相关内容精心设计带有一定研究性的问题。 如:让学生独立完成预习, 划出难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要将自然融入课堂设计之中,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交际活动。 通过合作探讨促使学生主动发表自己观点, 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训练。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些问题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 可把一些相关的问题留到课外。 小学成员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对其他成员有更多的了解,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友谊和成员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同时, 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培养合作意识

在学习阅读、古诗、分角色朗读环节, 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 需要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反馈交流, 经过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合作, 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师对每个小组要从课内外的有效合作、组员成绩之间互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为每位学生的合作品质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06) .

[2]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刘利达.探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时代教育, 2015 (06) .

[4]申建华.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内容的设定及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2) .

[5]钟晓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快乐阅读, 2015 (10) .

思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之小组合作 篇8

比如,小组合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之间的主动合作程度明显不足;教师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缺乏针对性;教师没有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评价的实效性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因此,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时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教师是参与者,要积极融入每个小组活动中,如果教师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那么就不能很准确地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正逐渐地研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小学语文教师真正领悟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之所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再说学生的合作意识。进入21世纪,大多数家长都过度地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了一种异常自主的心理,不喜欢与人交流合作。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是留守儿童,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在别人面前显得很不自信,害怕与人交流,更别说什么合作了。

学生缺少合作技能的训练。有些学生愿意也希望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但是很难落到实处。如有的学生的讨论基本属于浪费时间,自主学习后的讨论,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但最终也没有讨论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看到了学生同样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现在的小学中,有着一定数量的农村生源,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习惯于机械式;有的学生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很难跟上班上的其他同学;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却不善于争取机会;有的学生担心回答错误,引起同学嘲笑。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我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由此想到以下几点浅思:

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一定要开好头,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设计出让教学内容独具一格的教学计划,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大意,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让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交流、讨论、互助,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类分组。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来确立小组,这样分出来的小组基本是整个班级的缩影。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技能训练。我采用这样的措施:①合作学习时,让学生井然有序地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避免个别学生浪费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②安排一个组长来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组长由教师来指定,以后可以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委任。③帮助小组的每位成员充分认识到组建小组的意义,并能够使每位成员发挥出它的功能。④在检查学习效果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避免交流内容的重复出现。事实证明,组内适当的合作会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一致,有利于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压力,这样更能使小组成员之间达成默契。

自执教以来,我体会到一节课的设计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而另一半就是学生的配合,如何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如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我也只是在一步一步摸索,我想关键还是要找到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积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再思考,并能学会把自己思考的东西与人交流,取长补短。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 篇9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但在教学实际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存在着以下误区。

㈠重形式。

我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本以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学社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但最后却发现这样做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仔细回顾自己的课堂,也深入课堂听听其他班级的课后才发现:有时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另外,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是时间又很少,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还有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没有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

㈡欠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如在搞同课异构听《坐井观天》的公开课,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但坐在我前面的几个学生到别的学生都已经读好了,还没有完成分工,因为他们几个争着要做文中的小鸟,而井底之蛙这个角色则无人问津。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㈢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往往却成了“一言堂”了。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合作学习课上,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有的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

㈣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也经常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篇10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前言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二、研究过程

(一)、走出小组时合作学习的一大弊端――无效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二)目标明确、时机把握、论后点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在

1.目标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时机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3.论后点评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从我设定的题目――“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来看,我的着手点落在提高参与面,增加学习的实效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1-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适合小学生教学。孔子曾为后代学习者留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借鉴,其中体现的就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就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引入合作学习可以启发小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释放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语文是一个具有拓展性的教学科目,而合作学习适应语文学习的这一特点,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具体应用策略包括:

1.加大合作学习情境创设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普遍倾向于阅读材料模式,并将语文知识有机的融入到阅读材料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小学语文开展合作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式也具有多样化。情境创设是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小学生进入教学内容,进而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小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创设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中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你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城市呢?”经过预习,学生会说到“桂林”。教师继续追问:“桂林美吗,你们想了解它吗?”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故事传说来创设情境,例如嫦娥取桂花树种来装点桂林。总之,创设情境是为了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将学生导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设置不同的情境创设方式。

2.结合教材制定合作学习目标

每篇阅读材料所包含的内容都很丰富,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挖掘阅读材料的内容,将有深度、有价值、重点型的阅读材料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切入点。例如四年级下册《幸福是什么》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性问题: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难以达到有效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分组来进行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但是,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没有认知的状态下,仓促的开展合作学习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文章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例如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书籍、走访、影视等方式来感受中国建国的艰辛历程。这样的话,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对文章的内容也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3.注重展现学生合作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合作学习的成果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每一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合作学习的成果是集体学生智慧的结晶。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时候,学生的不同思维就会出现激烈碰撞,而在此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就会提高,创新思维也会被激发,对文章也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交流和回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实行分组合作搜集资料的方法,以举行辩论赛的形式来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论题的切入点有很多:例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的两面性等。就此,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文本内容,通过辩论来提升思辨能力。再如对《颐和园》这类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用播放影片的方式来开展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总活动,让学生通过赏析影片,再安排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多角度切入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再如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表演的形式来回报成果。总之,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确保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4.引导学生深化合作学习感悟

就学生而言,知识能力毕竟有限,在合作学习之后,学生仍然会有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感悟。另外,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的时候,要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都要进行肯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情感体验。总结的时候还要注意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例如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单独总结,也可以是学生发表见解,让学生通过知识总结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此外,合作学习中,学生会由于观点不一致而产生冲突,此时,教师不应求全苛责,而应及时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综合来说,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高尚情操的培养。因此,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设置“创设情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紧扣重点,制定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点播引导,深化合作学习感悟”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桂霞.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 11(11):197-198.

[2]徐建灵.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 快乐阅读旬刊, 2012,9(11):44-45.

[3]潘海娟.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读与写:上,下旬, 2015,10(18):102-103.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有效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推进, 社会对于高素质、合作型人才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 为满足这种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开始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以便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下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利弊两个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教育目标的实现,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然而,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还在运用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陌生感, 不了解其具体的实施过程。

1.学生缺乏积极性。许多小学生缺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即使参与到其中, 也只顾自己的学习, 不懂得分享学到的知识。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中, 并且踊跃发言, 积极配合, 相反, 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就会缺乏积极性, 这些学生即使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也不会与他人进行积极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 更不会在小组合作中取得一定的进步。学习能力较强, 使得一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握新知识所用的时间短, 这可能会出现提早结束小组合作的现象, 而其他学生由于自身 (学习能力较弱) 及客观条件的限制 (没有得到有效帮助) , 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造成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

2.过于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被应用到了教学中, 但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 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 仅仅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甚至是在学校的硬性要求下被迫采取此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 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学生本身存在着性格和能力的差异, 也与许多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只注重结果, 忽视过程有直接关系。

3.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其指导、监督的作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至关重要, 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尤其对于小学生, 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心理尚不成熟, 个性差异显著, 更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的监督。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并未重视其指导、监督作用的发挥, 虽然也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 但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监督, 使得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取得相应的教学成果, 也没有给学生带来能力和素质的实质性提升。

4.教学资料过多, 缺乏科学性。在教学中, 对于教学资料的使用, 教师缺乏正确的观念和适当的方法, 将资料的数量和教学的质量混为一谈。然而, 过多的教学资料不仅不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不能专注于一种资料的深入学习,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 资料过多会使教师不能对其进行科学地掌握和有效地运用, 也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方法

1.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良好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必须重视该阶段教师对学生个性良性发展的引导和学生个性的发挥。此外, 该阶段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阶段, 也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2.加强学生叙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课文的详细讲解, 学生负责阅读课文和记录笔记, 然后进行课后的复习。这种单向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建的课堂变成了教师自己的课堂, 学生仿佛局外人, 他们很容易产生事不关己的学习态度。因此, 要想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学习态度, 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教师就要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叙述课文的能力。

3.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监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 其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对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实施至关重要, 是实现学生整体均衡发展的保障。例如, 在《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的教学中, 首先,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有的扮演小壁虎, 有的扮演老黄牛, 有的扮演燕子, 还有旁白等等, 以课文内容为基础, 让这些角色进行对话, 将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 教给学生如何将其扮演的角色更好地表现出来。表演结束后,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 对值得表扬的地方教师要给予肯定, 也要及时指出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地参与这种教学活动。

4. 将教学资料与课外资料进行科学地结合。过多的课外资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不是说教师要完全放弃课外资料的运用, 完全围绕指定教学资料进行教学, 而是要将教学资料和课外资料科学地结合起来, 以提高教学质量, 取得教学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篇13

桃村中学孙谭华

从松山听课回来以后两个月的时间里,近日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要不要将外出学习的课堂照搬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呢?这是不是适合我们的课、我们的学生呢?下面是我在近一段时间在历史课任务分配、问题讨论及新授课讲课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想法。

1、历史课任务分配实践。我们可以将一节课的历史内容分解成与小组数相同的几个问题,每组一个或两个问题,可以教师指派,也可抽签分派,看哪个组答得最快最准确。一般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将问题列在黑板上,学生看书、讨论归纳后派代表到黑板上将答案板书出来,其他小组到黑板上修改补充,然后教师讲评;第二种是教师出示问题后,学生看书、讨论,将答案整理归纳,然后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后教师讲评。

2、合作学习的讨论实践。我们可以将每节课中最重要最难理解的问题,让所有的组都一起讨论解决。当然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将问题分配给各个小组或者小组自己选择;二是各组讨论归纳答案,一个组先答,其他组补充、纠错。通过实践,前一种方式更容易操作,也容易腾出时间来讲评。

3、(想法)合作学习中讲新授课。我们在上新授课时可以将历史学习内容分成与小组数目相当的部分,让各组自由选择,或者抽签决定某组讲哪一部分内容。任务接受之后,各个小组成员首先要自主学习,然后讨论决定采用的讲课方式。讲课方式可以是推荐某一个人代表全组讲课,小组同学给讲课者提供自己的建议,讲课者在有任务时,可以让各小组同学分别去完成,讲完之后,学生分组进行评议,给出一个分数,并陈述理由,讲课者自行评价,最后老师总评。

以上看法仅是我个人的浅显认识,请大家批评指正。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篇14

从学生的现有状态来看,下一步,我需要在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更好的将学生的在校学习意识加强。

任何事情都有高潮和低谷,纵然是简单的单纯的课堂教学也无一例外的呈现这种特点。本周的公开课的效果在我的预料之中,课堂氛围并没有出现领导们想那样的情况。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小组磨合,学生相互熟悉了每个人的学习特点,知道了各自的优缺点,甚至于出现了厌烦的情绪。我不否认,在班级管理中,我依然存在漏洞,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疲劳期的到来。学习,本身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事情,如果学生出现了大面积的厌学情绪,我想所谓的小组合作就成了一纸空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 篇15

一、科学分组, 明确职责

开展合作学习, 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一般可安排4-6 人左右, 分组之前要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 在征求学生个人意见、自愿的原则基础上, 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平时学习情况、考试成绩、个性特征等分成若干个小组, 各设组长一名, 成员4-5 名。 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 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性。 小组各成员承担的角色可以适当轮换, 这样能使每位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 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 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可先让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并乐于助人的同学担任组长, 让他起一个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协助教师培养学习小组成员友好合作的习惯。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后, 可尝试让每位同学轮流当组长, 换角色, 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同时也能公平合理, 照顾到每位同学, 充分调动他们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自主学习, 正确选择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 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有效, 没有扎实有效的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形式, 走过场而已。 所以在小组讨论之前,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 这类问题必须是能够体现教材重点和难点的问题, 在小组讨论之前, 先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 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扫清字词障碍。 通过反复朗读, 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经过教师梳理归纳针对大多数学生有疑难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卓有成效, 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 比如就小组讨论的问题而言,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 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 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 所以在安排小组的讨论问题时, 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般来说, 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 一) 问题答案灵活多样时; ( 二) 思维受阻时。 如学生在理解“ 迫不及待”一词时, 小组的三位学生用了三种方法:1.查字典, 2.联系上下文, 3.通过理解重点字来理解整个词语, 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出的答案各不相同, 二年级学生知识、能力有限, 他们此时很迷茫, 没有办法正确理解这个词语; ( 三) 组内意见不一时。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 教师就要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有利于集体研究, 促进讨论学习, 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 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 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 能引起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 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讨论的热情, 使每个学生的高级思维得到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要重视技能的训练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等形式来开展。 如果要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以下几种技能:学会倾听, 学会讨论, 学会表达, 学会组织, 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 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的互评, 充分调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 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 认真实施以上几种训练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高效训练, 合作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五、教师要参与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的缺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 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的兴趣,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参与,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的潜能。 教师只有用心挖掘, 你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就是一座金矿, 给学生一个舞台, 学生就还你一个精彩。 只要教师放下架子, 蹲下身子, 态度亲切, 目光温和, 耐心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 细心解答每个学生的问题, 你就会惊喜的发现, 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 都有闪光点。 在学生分组讨论时, 教师要深入各组侧耳倾听、仔细观察, 及时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 在巡回中发现问题, 及时辅导, 告诉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时要大胆, 简洁明了, 畅所欲言, 不要怕说错。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六、注重合作评价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 听取学生的意见, 发表自己的看法, 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 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 这样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竞争意识, 互相取长补短。 如果失去了评价的制约, 合作学习就会大打折扣, 难以有效落实。 因此评价就成了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人人成为课堂的主人, 积极参与合作, 使一贯说教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让小组合作学习散发独特的魅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被广泛地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合作学习, 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一、科学分组, 明确职责;二、引导自主学习, 正确选择合作学习内容;三、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四、小组合作学习要重视技能的训练;五、教师要参与合作学习;六、注重合作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9第四卷第八期

[2]《语文新课程标准》, 2001版

上一篇:探索宇宙历程下一篇:见习生转正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