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小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因此在小学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充分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培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培养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展开细致深入的探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论文 篇1: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路径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起到树立思想、规范言行、提高素养的教育,是遵循学生心理和思想发展的一定规律,引导其建立起基本的道德认知,辅助教师范例讲解、家长的亲身参与与示范等有效手段,完成学生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行為、加强亲子沟通、快乐学习,做好引导防止沉迷网络等内容论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必要性及路径。

【关键词】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措施

我们每个人是一个个体,又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学生,是一个学校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个家庭中的成员,他的言行、品德,不但代表自己,也代表学校形象,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人心向上,素质教育越显重要的当下,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更是重中之重。在学校,无论是管理学校,领导老师的校长,还是每日践行在教学工作中的各代课老师,在提高全民素质以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定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家风家教、减负减压、防治校园霸凌、预防学生沉迷网络等方面入手,监督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说实在的,现在的学生说好教育,是因为他们能有更多的渠道获得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或者事例,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提升;不好教育,也因为社会上一些浮躁的世事,还有网上更多不良的、片面的信息的误导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所以,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既是学生学习中需要的力量,也是学生成长中不断要提升的素养。

作为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呢?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与大家交流:

一、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的行为

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经过一两件事就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纠正的,它是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影响教育,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通过点点滴滴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进行改变,帮助他们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地纠正,才能使他们认识对错,辨清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成绩再好,学习能力再强,由于个人家庭成长环境的不同,家庭成员素养的差异,以及个人认知经验的限制,往往对于生活这个大世界里的是非和内容看不清。比如,同伴间行为对错的标准、人际交往中语言的文明使用、自律守信的时间观念、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等等,这一切都会多多少少,深深浅浅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会左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然而长期建立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必须保持绝对的权威姿态,甚至在主观意识中形成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安排这种偏执,往往很少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问题。这都是源于我们老师没有充分的尊重孩子,在发生情况时没有有效沟通造成的。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会在学生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宽容、理解和帮助,润物细无声地从一点一滴中端正学生的言行,不只是一味地苛责。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亲子沟通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港湾,是每个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无可推卸的承担着启蒙教师的角色。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1]。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的,然而目前家长忽略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已成为普遍现象。诸多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属于学校的责任,家庭可提供生活物质条件,而并非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然而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结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环境。所以老师应用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物质基础放置同等位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引导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发展和心理健康。学会疏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能积极学习、快乐成长。作为学校的老师,我们与家长沟通时会经常发现更多的家长不会与学生沟通,所谓的沟通就是打骂、责备、督促或者简单的要求、质问等等。其中没有家人的温情,缺少一定的关心,使家这个本该充满温暖和安全的港湾,变成了被管教的场所,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无法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所以,校长和老师有责任与义务帮助家长,在这方面做好理论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家长心理课讲堂等途径,开展关于家庭教育的座谈会,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要把培养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强壮体魄的孩子作为首要职责,改变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成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辅导与心理疏导;其次,还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积极的态度与家长沟通,比如,与家长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把老师讲过的故事或者课文讲给家长听,也可以和家长一起读一本书,然后交流读书心得等等,彻底打通亲子沟通、交流的障碍,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学校教育。

三、减轻学习负担,重获学习快乐

课业负担造成的危害首先是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许多学生早晨6点左右起床,全天学习时间12小时左右,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长期的睡眠不足导致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出现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情绪化、交流障碍等问题,还会影响其正常发育、降低其免疫力等;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为提高孩子考试成绩,不遗余力的购买大量的教辅资料,报名各科的补习班,强迫孩子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剥夺了学生们难得的假期和休息时间,在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们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种恶性循环日复一日出现在每个年级的孩子身上。

然而无论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不但不会快乐,而且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性格变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比如,本校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家长为了保持他的好成绩,给他报了好几个补习班,这个学生一点业余时间也没有,导致厌学,叛逆,逃学,甚至离家出走。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与家长经过多次沟通,这个家长最终与孩子合解,取消了所有补习班,孩子的成绩也没见下滑,反而上升了。同时,我们发现这个学生也变得快乐、阳光了一些,与同学打篮球,说笑,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可见改变教育思路重过程轻结果,帮助孩子正确定位自己的实际水平,能分散和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因此适当地为学生减负,不但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增强学生信心,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良好品德。

四、做好引导、教育,防让学生沉迷网络

这几年网上出现了很多学生欺凌事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老师都非常重视和关注,通过各种形式对孩子们进行宣传引导和教育,以防治本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真正的欺凌暴力行为的发生,是施暴者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不懂得正确的沟通方式,通过模仿和宣泄将自身的情绪实施在受伤害的同学身上,达到一种自我心理上的满足。通过宣传自救、自卫方法以及认识欺凌暴力严重性等内容的学习,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了解正确解决矛盾的方式,唤醒内心深处真善美的品质。另外不容忽视的是隐性的暴力,那就是网络。网络对于大人、学生精神上的绑架确实不容小觑。尤其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于各种网游,还有抖音等一些小视频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不清现实与网络的区别,网络上一些视频和游戏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学生积极思想和健康品德的塑造和提升也非常不利。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要注意通过平常的教育教学或者关于正确认识网络、运用网络的一些讲座,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网络,从而防止学生沉迷网络耽误学习。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是考验一个学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试金石,运用的不好,会被他占据心灵束缚思想,反之运用的好不但能使它变成学习的帮手。

总之,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教育也就是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的建立和养成。所以,校长和老师一定要结合本校特色和本校生源,在具体的教学中融入一些德育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04).

编辑:魏麟懿

作者:刘瑾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论文 篇2:

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

摘要: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小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因此在小学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充分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培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培养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展开细致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行为培养

在針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充分引导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够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品德培养做好前期铺垫。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工作当中,由于部分学校忽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或者是在针对这些方面开展工作的时候所选择的教育方法不当。最终都会导致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效率低下。接下来本文将立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现实情况展开探究。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从小学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来看,很多小学教师都认可,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刻意的去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希望通过价值观念的确立,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但是就是有这一方面的意识,并不意味着这一方面的相关工作就能够迅速落实到位。就比如说有些小学班级在针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会把这样的任务完全交给思想品德教师。但是在学校进行课程时间安排的时候,思想品德的课程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很多思想品德教师无法一人承担小学生道德引导的重要任务。[1]除此之外,有些小学在针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时候,会采用集体教育的方法来进行,比如通过专业知识讲座,引导全校学生一起来进行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这样的集体活动当中,对于小学生个体的约束能力是非常微弱的,所以对小学生道德观念养成和行为习惯培养所发挥的有效性并不显著。第三,从教师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主要方式来看,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说教并不能够让小学生从情感方面认同某些道德观念或者是什么习惯,所以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落实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如何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采用综合实践类的方法,引导学生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进行无数次的理论指导,都不如让小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的探究,因此教师在针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就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小学生到社会上进行一些义务劳动。比如可以领导小学生到敬老院当中,和老人在一起相处,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让小学生提前排练好节目,然后到敬老院当中为老人进行文艺汇演活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到社会上去进行义务的街道清扫,和清洁工之间进行职位交换,体会清洁工的工作辛苦,从而培养小学生讲卫生、懂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总之,教师一定不能把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培养的工作总是停留在口头层面,而要引导学生去真正的认知,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带给学生怎样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这样小学生才会愿意去养成良好的德行,并且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多元化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

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确保小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就比如说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为小学生播放一些主题教育类的节目。如《朗读者》、《开学第一课》等,这些节目都具有非常强的文化特征,并且充分强调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借助这些节目的优势,带给小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氛围营造的方法,在班级当中定期评比出班级文明之星,通过班级文明之星的事迹宣传,在全班形成榜样示范效应。[2]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校园当中设置各种各样的宣传栏,在这些宣传栏当中可以放置一些记录小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照片。比如某些小学生在花坛当中捡垃圾,有的小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义务劳动等。通过这些真实记录的照片,能够让那些自觉践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良好道德情操的小学生获得更多的几率,从而继续保持自己的优秀之处。同时也能够树立一定的榜样示范效应,引导其他小学生纠正自己的言行,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承担的教学任务。所以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如何采用实践类的活动来对小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合理引导。如何应当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不同学科的教师都能够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并且将这些工作践行到位,才能够真正促进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孟雅男.浅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视界2019.01.

[2]王国强.生活化:《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关键[J].浙江教育科学2019.10.论文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7期

作者:郑君辉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论文 篇3:

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对直接或间接的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从兴趣体验、探究体验、互动体验几方面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关键词:兴趣体验;探究体验;互动体验;良好品德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这句话告诉我们体验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有的教师会采用“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有的教师会让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任务或活动感知一些东西,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体验,再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行为习惯。笔者平常到学校调研,在听品德课的过程中,发现品德课堂是否让学生体验,教学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不让学生体验,课堂是非常沉闷的;如果让学生体验了,学生会在体验活动中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记住了该怎么做,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得以更好地形成。如何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兴趣体验良好习惯易养成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印象深刻。例如,笔者在听一节从化市校长常态课,六年级下册的《珍爱生命,遵守规则》这一课时,教者很自然地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成教学目标,课前教师发了以下的调查表让学生调查:

课始,让各小组展示调查表并向全体同学汇报,各小组轮流汇报,重复的就不再汇报,不同的才补充到表里面,经过全体小组的努力,形成了以下较为完善的调查表:

接着,教师补充了以下的三点:一是上、下车要有序排队;二是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三是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得骑自行车上公路。

这一环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参与到课堂中,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遵守规则,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在体验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所以就有了在本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不由自主地分享了要遵守规则的收获。因为课前学生通过调查实践活动,亲自到公路上、上学途中有了体验,遵守规则这一品德已经在学生的心里扎根,以后他们就会自觉地遵守规则。兴趣体验,让学生的良好习惯易于养成。

二、探究体验课堂学习好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对问题的探究。在课堂上,我讲你听的教法,代替或忽略了学生感悟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是被动接受的,而非主动探求所得,知识的遗忘是必然的。因此要让学生探究体验,才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对知识的深刻领悟,达到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在一次到学校的调研听课中,我听了一位老师上五年级上册《传递文明的纸》,课始,老师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树叶拿出来,放在桌面,让他们在树叶上写5个字,然后问:你们写完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有的说很难才写好,有的说写烂了树叶,有的说太费力气了……老师又布置下一个探究体验活动,请学生在纸上写刚才写在树叶上的5个字,写完后,想想,与写在树叶上的字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在纸上写字,写完,学生分别汇报:在纸上写太容易了,写得快,比较好放置,占的地方不多……

学生汇报完后,老师适时地引出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要想像祖先一样创造更多的发明,现在就要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创造做好准备。教师让学生在树叶上和纸上写字进行探究体验,把爱国、立志这些品德教育融入探究体验活动中,课堂教学取得好效果,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听课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节课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应该处处尊重学生喜欢探究的天性,努力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多彩的实践体验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互动体验各种能力快提高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有交流、沟通的教学对话,它有助于真正实现教学沟通,有助于创设良好的主体参与的情境,这样就使品德教育寓于师生、生生的交流对话中,就实现了由过去的“灌输—被动接受”到“体验—感悟—自觉接受”的转变。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思维不断发生碰撞,在碰撞中各种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以一位老师教学四年级上册中《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为例,课始,教师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利用多媒体出示课前收集的故宫、兵马俑、长城、布达拉宫、黄埔军校、广州五羊塑像、佛山祖庙、从化学宫、从化太平广裕祠等27张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不停地发出赞叹声,欣赏完后,老师问:“你们为什么赞叹?”学生答:“太美了!”老师解释说这就是文化瑰宝,接着引导学生说出“瑰宝”就是贵重美丽、稀世珍宝的意思,这些图片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图片是按地域的大小: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学生的家乡)的次序出示,越来越接近学生生活的地域,学生感到这些瑰宝就在身边,有一种想了解瑰宝并做小导游介绍从化瑰宝的欲望。于是就有了师生一起走进从化太平广裕祠,争当优秀小导游的活动环节。做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瑰宝,这个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既然喜欢,你要把它介绍给游客,首先你就要了解它,能通过让游客听你的介绍深刻认识从化太平广裕祠,为了能做优秀小导游,学生小组里马上把收集的從化太平广裕祠的材料拿出来讨论后向全体师生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从从化太平广裕祠的地理位置、年代来历、面积结构、历史价值来了解的,并适时板书。要让游客认识它,必须要有小导游的介绍,以下是师生的对话:

师:作为小导游,你准备怎么去向游客介绍呢?

生:我是从地理位置、年代来历、面积结构、历史价值了解的,所以也从这些方面向游客介绍。

师:好,有请小导游介绍,大家要认真听,积极思考,给小导游评议,找二个优点,一个建议。

小导游1:从化太平广裕祠再到当前的太平镇钱岗村,是我国著名宰相陆秀夫在广东为国家捐躯之后,他的族人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个广裕祠可以说是陆氏家族的宗祠。这个祠堂一共分成三进,整体占地面积大概是992平方米,建筑面积是816平方米。坐北朝南,主座均为木构架,两旁山墙承重、屋面素瓦、悬山屋顶,是珠三角地区祠堂中具有明显北方风格的实例。获得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的头名。从化太平广裕祠集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体,是考据北民南迁历史以及南北建筑风格互相借鉴发展的一座重要古建筑文物。

师:先小组内交流,再请小组代表汇报,汇报时跟上一小组重复的不用汇报。

生1:他说话的声音响亮,从地理位置、年代来历、面积结构、历史价值四方面介绍,同时要爱护广裕祠,建议可以配上动作介绍。

生2:他站姿较好,介绍详细,建议说一些欢迎的话语会比较好。

师:(马上引导)如果让你来介绍,会怎么说。

生2:如果让我说,我会说: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从化太平广裕祠,今天,我会从广裕祠的地理位置、年代来历、面积结构、历史价值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教师适时板书:欢迎)

师:谁又来评评这位小导游?

生3:有礼貌,给大家问好,介绍清楚,不知他是否介绍完,建议是结束了要说:我介绍完了,请大家给我建议,让我不断改进。(教师适时板书:建议)

师:刚才同学们给小导游提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下面再请一位小导游介绍。

因为听了学生的评议,这位小导游在介绍时很自然地加入“欢迎……建议、改进”等,小导游讲完后,教师再次让学生评议,后来再请剩下的三个组的学生代表做小导游,他们是越讲越完整,越讲越动听,越讲越有趣,实现了介绍从“扶”到“放”的过程,接着让学生现场投票评出优秀小导游,人人参与,真正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写一段介绍广裕祠的导游稿。教师通过体验“争当优秀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既深刻了解广裕祠,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淡化说教、追求无痕的作用。在互动中体验,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作为品德教师,课堂上多用体验学习,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会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得到积极体验和内省,内化道德观念,发展能力,提高觉悟,良好的思想品德得以較好地养成。

作者:张爱群

上一篇:酒店客房部实结下一篇:水利工程环保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