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讲座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培养良好习惯-讲座(精选8篇)

培养良好习惯-讲座 篇1

——在2013-2014学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尹家升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东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习惯性害人害己)。

从故事中至少能可以看出三条理论。第一条那小和尚每天给冬瓜剃好头以后,必给那个冬瓜一刀,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于是那天给老和尚剃头,他依旧在按照他自己的习惯,依旧剃好之后给老和尚也来了一刀,这就是习惯性犯的错。第二条就是老和尚和众僧犯的错,他们每天见到冬瓜上的那一个刀伤,但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那一刀并没有引起任何的伤害和损失,于是大家麻痹,无人提醒这个错误的做法,监管失控。

一、培养习惯是学生关键发展期的需要。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素质发展具有关键期。幼儿期(3岁~6岁)、童年期(7岁~12岁)、少年期(13岁~16、17岁)都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是矫治不良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还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习惯最易见效。

因此,在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其养成一系列良好习惯,为同学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遗憾的是,我们以往的教育常常是注重分数,老师同学家长都忽视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其结果是学生学习成绩很难提高,连起码的做人规矩都不懂。即使有的同学学习很好,但在做人上出现严重缺失。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及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例证。

俗话说:小树修理才能成材。有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有一份自信;有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有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习惯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学校学习十二年,影响今后六十年”。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习惯养成是学校教育的主题。学校所有的活动,都要以养成良好习惯为手段,以会做人、会学习为目的。

二、习惯培养的内容

“学生良好习惯60条”,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20条

1、课堂听讲的习惯;

2、大胆发言的习惯;

3、质疑问难的习惯;

4、课前预习的习惯;

5、阅读、积累的习惯;

6、作业练习的习惯;

7、复习整理的习惯;

8、仔细审题的习惯;

9、独立思考的习惯;

10、善于评价的习惯;

11、愿与家人、同学交流的习惯;

12、学习卫生习惯;

13、收听广播收看节目的习惯;

14、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5、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16、与人合作的习惯;

17、考试不作弊的习惯;

18、细心观察的习惯;

19、动手操作的习惯;20、主动积累的习惯。行为习惯20条

1、遵守学校纪律的习惯;

2、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3、遵守学校秩序的习惯 ;

4、放学坚持站路排的习惯;

5、注意活动安全的习惯;

6、积极参加有益活动的习惯;

7、诚实守信的习惯;

8、尊老爱幼的习惯;

9、尊敬老师的习惯;

10、守时惜时的习惯;

11、勤俭节约的习惯;

12、按规则做事的习惯;

13、认真值日的习惯;

14、爱护公物的习惯;

15、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

16、知错就改的习惯;

17、乐于助人的习惯;

18、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19、合理用电脑的习惯; 20、踏踏实实做事的习惯。生活习惯20条

1、早睡早起的习惯;

2、坚持锻炼的习惯;

3、坚持刷牙、洗脚的习惯;

4、不挑食、不剩饭的习惯;

5、不吃零食的习惯;

6、不吃三无产品的习惯;

7、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8、衣帽整洁的习惯;

9、勤洗澡、勤剪指甲的习惯;

10、用眼卫生的习惯;

11、不带病用脑的习惯;

12、自觉排队的习惯;

1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14、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

15、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

16、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17、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18、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19、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20、照顾好自己的习惯。

老师们、同学们,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 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

培养良好习惯-讲座 篇2

关键词:寄宿学生,习惯养成,培养创新

老师, 当你豪情满怀地站在讲台上, 面对的却是像开了锅的粥一样的学生, 你怎么办?当你熬夜精心准备的教案, 时常被人打断, 而无法完成时, 你怎么办?当你嗓子都讲哑了, 而学生仍然我行我素, 对你所讲的内容, 他们脸上一遍茫然时, 你怎么办?当你刚讲了要爱清洁, 讲卫生, 学生一下课就满地乱爬, 弄得满身、满手、满脸都是灰, 你怎么办?当你刚把教室清理干净, 学生一下课, 教室里就一片狼籍, 满地都是垃圾时, 你怎么办?当你刚讲了要按时吃饭, 合理营养, 学生一放学就玩得来饭都不吃, 你怎么办?……。面对这些, 你是心灰意冷, 放任自流呢?还是想办法, 添措施, 规范学生的行为, 改变眼前的状况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出路在那里, 办法何在呢?

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

学生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他们今后的一生, 他们今后的意识、思维、行动等都会受到自己习惯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培养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很难, 一个人坏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 纠正起来就更难。特别是小学生, 更要注重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得好, 就为他们今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为他们今后的精彩人生奠定起了高的起点。要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培养学生的守纪意识, 规则意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探索。现就我的探索简述如下:

一、观察了解, 找准关键,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接新生, 接别人班的学生, 对学生不了解, 学生中有哪些好习惯已养成, 哪些坏习惯要我们来纠正, 我们眼前一片茫然, 工作无从下手。这就要我们从生活中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认识了学生, 找准了工作的重点, 才能对症下药,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今年接的五年级三班, 学生中午睡觉, 晚上睡觉, 开头硬要讲话。不管你怎么强调, 怎么讲, 你在场的时候他们不讲, 你一转身他们就讲起来了;你一回去, 他们就又没有声音了, 你就是找不出讲话的人。想了很多办法, 从讲道理到扫地、写小字等等, 什么办法都想了, 就是不起作用, 没有效果。学生讲话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好转, 每种办法只能管一两天, 就不起作用了。

这样下去, 肯定不行!

于是我深入到学生寝室中去, 跟踪一个最闹的寝室。一周下来, 我发现凡是睡午觉, 晚上睡觉讲话多的人, 大多比同龄人偏矮。他们都是趴在床上睡的, 头都向着门, 老师一来, 他们就把头埋了下去, 全寝室鸦雀无声;老师一走, 他们又把头抬了起来, 又开始讲话了。再去调查他们在家里的睡觉时间, 他们回家后, 大多晚上十一、二点才睡, 早上起来得较晚。于是, 我找到了学生讲话的原因, 是睡觉的姿势不对, 没有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他们是迫于老师的压力才上床的, 想玩, 玩到实在睁不开眼了才去睡的。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我就去跟学生讲睡眠的重要性。如果睡眠不足, 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影响人的正常发育, 并让他们和班上身高偏高的人进行对比,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睡眠的重要性。再针对学生对付老师的办法, 讲睡觉姿势的重要性。姿势会影响人入睡的速度、睡眠的质量, 影响人心脏的功能等等, 要求学生改过来。起先学生十分不习惯, 我就亲自到寝室做示范, 一个一个地纠正, 一一地做检查。这样, 学生睡觉的姿势改过来了。他们就不会从意识里去担心老师来没有来, 变成自觉地睡觉了。学生睡觉讲话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再如, 学生在课堂上纪律不好, 主要是学生坐的姿势不对。脚靠在凳子上, 有的还把脚放在屁股下, 背直着, 腰累了, 自然要动一动, 人动凳子也跟着动, 你动、他动, 全教室都在动, 凳子吱吱响, 人声嗡嗡叫。令你大伤脑筋。课堂上纪律不好的原因找到了。

找准了问题的关键, 从根本上、源头上来纠正、训练,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逐渐养成了!

二、循序渐进, 树立典型, 培养自觉性

学生的问题找准了, 找到了坏习惯的根源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纠正这些坏习惯了。纠正坏习惯相当难, 学生不理解, 思想上有情绪。有的家长也不理解, 原来我是好好的, 经常被表扬, 你一来, 就说我这不对那不对。面对这样的情况, 该如何办呢?

我先让学生按原来的习惯上课, 上一周进行测试, 统计好学生的成绩。再讲清要求, 按我的要求上一周后, 再进行测试, 把两次的测试成绩进行对比, 再让学生讲清上课坐好和不坐好有什么不同。学生初步尝到了甜头, 愿意改掉上课乱动、乱讲话的不良习惯了。

我于是就找班上表现好的, 经常表扬, 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学生的课堂纪律有了好转。但坐一段时间后, 学生说:“老师我们还是不太习惯, 像原来那样, 我们都习惯了。”于是, 我又让学生几个星期都不调整自己的坐位, 过了几个星期后, 突然调座位, 当天就有很多学生找错了自己的座位, 再利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他们明白, 要改掉他们已经形成的一个习惯是多么的难啊!就这样, 经过一年不懈的努力, 学生的纪律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再如, 教室、学生的寝室的清洁卫生十分差。每天打扫三次, 打扫的时候十分干净。但只要学生到了教室, 要不了十分钟, 满地又都是垃圾。于是, 我带头捡, 让学生捡, 但总是捡不完。夸张地说, 每个人都在扔, 扔了, 又不知道, 或知道了, 不主动去捡。我试着让学生每一桌挂一个垃圾袋, 情况好了一些, 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于是, 我试着让值日生去检查、记录, 把桌子下有垃圾的人记下来, 让他们去打扫。这一下, 教室干净了许多, 地上有垃圾, 大家都主动去捡了。学生逐步形成了看见垃圾就主动去捡的好习惯, 教室的卫生得到了根本的好转。

三、形成制度, 巩固提高, 凝聚成有战斗力的班集体

学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他们认识到了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给自己今后的发展会带来桎拷, 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改正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活动中来, 他们由不愿意变为愿意。这时, 教师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了, 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 我组织班干部, 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情况, 讨论制定班规, 班上学生德育表现加分、扣分细则。其次, 学生干部讨论后, 组织小组长、各寝室室长进行讨论, 对班规、德育表现加分、扣分细则进行修订、补充。最后, 组织全部同学进行逐条讨论, 逐条表决通过。这样, 学生的日常行为有规可循了, 他们就会根据自己举手表决的条款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了。

刚开始的头一个月, 有42人扣分在10分以上。对于扣了分的人, 每次扣分时都让他们看看自己扣了多少分, 扣的是些什么分。重复扣分的, 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原因。每次扣分都让学生写清楚扣分事由、扣分时间, 再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 学生对于自己的违纪行为, 有了清醒的认识, 同时也减少了师生的对立情绪。教师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 改正错误的时间, 他们就会自觉地不去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了。第二个月扣10分以上的有3人, 第三个月扣分的只有12人, 每人扣分都在10分以下。

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 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 自觉地不去犯错误了, 学生的好习惯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四、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干部是关键

学生吃在食堂, 睡在寝室, 对学生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教师的管理和监督是有限的, 只有靠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 用制度去约束学生, 管理学生, 让学生自己对照制度, 检查自己的行为, 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再好的制度, 没有人去执行, 没有人去监督落实, 也是等于零的。去执行制度, 监督学生, 只能靠学生干部了。培养干部, 培养得力的干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开学后, 我用班上原来的三名班长及各寝室的室长, 每天各寝室的情况记载都按时地交来我检查, 交上来各寝室记载的纪律、卫生、安全都比较好, 值日干部的记载也令我非常满意, 我心中暗暗高兴。可当我去调查生活老师时, 生活老师反映的情况和学生的记载却是两样的。这引起了我的深思,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深入学生寝室、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 与学生谈心。了解到他们从一年级到现在, 每个寝室的人都相互了解了, 彼此都十分熟悉了, 有了一定的感情。同学间有了违纪行为, 就相互遮掩, 相互包庇, 先把老师这一关过了再说。这已经成了班上不公开的秘密。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 我在班上选择比较守纪, 有上进心的学生进行培养, 在这些学生中再选择办事比较公道, 能够严于律己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树立他们的威信。学生中有了学习的榜样, 有了领头羊, 班上的纪律、寝室的面貌也有了好的转变。其次, 在班上公开选举班干部, 公开选举各寝室的室长, 明确各自的责任, 教师进行检查落实。最后, 组织班干部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扣分、加分细则, 再指导干部进行贯彻落实。就这样, 慢慢地, 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逐渐地培养起来了!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活动是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 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就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里去。只有深入到学生内心的教育, 才能影响学生的行动, 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好的行为习惯。否则, 不管你使多少劲, 费多少力, 也是徒劳的。

在这一年里, 我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他们的生活中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分析他们, 再去教育他们, 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纪律、清洁卫生考评, 由B等上升到了A等;学生的成绩由原来的第四名上升到了第一名。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上课认真听讲, 独立思考, 认真完成作业;按时就寝, 按时起床, 早晚刷牙, 饭前便后洗手;做事认真负责, 有头有尾, 一丝不苟;教室、寝室洁净、整齐、美观!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篇3

关键词:良好习惯; 培养; 教育组成部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14-001

小学阶段更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那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每年开学,我都会跟我的学生提出上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是我必须强调的一个要求。课前准备虽然只是一两分钟的事,却是学生对下一节课最初的接触。这样不至于学生听到铃声之后才匆匆忙忙在课桌里翻找数学书,甚至看到我才知道这节是数学课。同时做好了课前准备,大部分学生也就做好了上数学课的准备。另外,我还要求课桌上不放文具盒,只需要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和一把直尺,这样就避免了开始写字时开铅笔盒的嘈杂声音。当然,对于新接班的孩子,他们对这样的要求感觉很陌生。就说今年刚接的这个班,孩子们一下课就跑出去玩,直到铃声响才满头大汗冲进教室,然后在课桌里乱翻,有的甚至跑后面书包里去找东西。这样不仅浪费了全班同学的上课时间,而且没做好准备的学生自己也比其他学生慢一拍进入课堂氛围。这个习惯很不好,于是我决定要花一番力气来改变这个状态。开学的前一个星期,我每天都会在课间提醒教室里的学生,课上重申课前准备的要求,强调先做好课前准备再出去玩,并且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此来提醒和激励还没做到的学生。渐渐地,达到要求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我也不再提醒了,而是利用课间或眼保健操时间检查学生课桌上的东西,然后告知哪些学生还没做到,在当月的满分评比中要扣分。这样学生会觉得这事老师不是随便说说就算了,原来是要检查的,也是对他们的督促。三个星期后,我只要站在前面看一眼每个人的课桌面,基本所有学生都养成了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铃声响后即能坐下来准备上课,充分有效地把握课堂四十分钟。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听课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因此听课一定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但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容易兴奋,有意注意的时间也较短,一般中年级的学生后半段时间开始有人不能控制自己了。针对这样的特点,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生动有激情,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环节,如游戏、故事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在我的课堂中,一个环节之后我会和学生对口令:“一、二、三”,“坐坐好”,集中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一个环节。如果个别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我会想办法提醒他,如叫他回答问题、走到他身边等等。在别的学生发言时,我会明确要认真倾听,学会思考,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对于上课能够全神贯注听讲的学生,我会给与表扬;对于那些不认真听课的学生,我会让他们明白因为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做错事情,借此让孩子们认识到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规范做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但在教学中发现,常常有很多学生做错了题目,要求订正时他很快就能订正,根本不需要老师点拨。对于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觉得是粗心的缘故,我认为这只是表面,实际上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或者是没有真正看懂题目。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许多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并非是他们对知识的缺乏,而是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是学生往往会忽略的一个细节。小学生都有玩的天性,部分学生为了玩应付作业,就随便扫一眼题目,凭感觉写上几个算式。有时候把减号看成除号,有时候把两小题硬看成一道题……只要题目和他感觉的稍微有点不一样,就会出错,因为这样审题并没有真正理解题意。所以我一般要求学生做题时要读题,这样才不会漏信息,如果一遍没读懂题目,那就再读一遍。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相信中年级的一道题读三遍,应该不会理解错误了。之前遇到一个理解能力差、反应能力慢的学生,我就要求他多读几遍题,并在读题时把每一个条件标出来,经过两个星期的训练,他的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的习惯很重要。另外,作业的格式也同样很重要。如果作业正确率很高,但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那么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很糟糕。所以在第一次作业时就要规范作业格式,提出作业要求。既然花时间完成作业,就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而不是随心所欲。今年新接班,开学第一次作业让我很失望,在做解决问题时单位名称都不写,答句几乎没有完整的。于是我强调这些都不能偷工减料,并在每一次作业批改中严格要求,只要有学生缺词漏字的,我都会退下去返工。慢慢地,不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了。像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比如“0”写的像“6”,竖式计算横式上漏写答案等等,只要在平时的作业中严格要求了,学生自然就会养成规范的好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但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习惯养成注重的是落实和长期不断地坚持,恒久的训练才能内化成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 篇4

――――永兴小学政教处2015秋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我们返回到美丽的校园,在新学期,我们要有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希望。

同学们,上个学期已经结束了,不管你的成绩如何,我们最关心的是你现在表现如何,你能不能把握每一个今天。你过去的光荣也好,失败也好,都已成为昨天,留给你的只应该是教训和经验;新的一学期开始,我们应该勇于告别过去的不足,告别自身的缺点,更要忘掉过去的辉煌与遗憾,要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相信自我。一切从头再来,努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中树立一个积极向上、不惧困难、刻苦勤奋的新形象,重塑一个崭新的自我。同学们,你们只要不断努力,严以律己,规范自己各方面的行为,就一定能使自己在新的一学年里获得可喜的进步。在此,我想在行为习惯方面向同学们提一些要求:

1、在仪表、仪容方面:要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穿着整洁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攀比。不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进入学校,如手机、卡片、玩具等,总之,不适合学生的仪表、仪容要坚决杜绝。

2、在安全与卫生方面:一定要按学校的要求做,听从老师的管理,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间活动不在楼道内玩耍,不在楼梯上故意推搡他人或爬扶手下滑,下午放学整队自动走成一行,不在路上逗留,过马路要左右看,然后靠右行。不带火种、刀具等危险品进入校园,绝不开展危险性游戏,出操快、齐、静,课间活动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卫生是文明的标志。我们要做好教室清洁区值日,早晨到校要开窗通风,下午放学要把桌凳摆放整齐,把烂纸捡掉,地扫干净,把垃圾倒掉,打扫工具摆放整齐,卫生死角要打扫彻底。坚决反对和杜绝随手乱扔现象,提倡互相监督。搞好个人卫生,做到“五勤”(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理发)。

3、在校规校纪方面:我们要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自己,早晨到校后不追逐打闹,坐在教室认真早读,在校时间不随便出入校门,有事有病要请假。不玩东西,不私拿乱动、乱用别人东西。争做文明向上的好学生。学校是一个大集体,班级是一个小集体。在集体中,我们谁也离不开谁。班里有人干了坏事,有的同学不守纪,让班级扣了分,整个班级都会受到影响。班级里有同学得了荣誉,我们全班同学都会感到光荣。希望同学们自觉的互相监督、互相督促。

见到老师要问好,进办公室要喊报告。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和同学和睦相处,在公共场合,举止文明,不争不抢,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在这些方面,我们学校的多数同学都会做得不错。但也有个别同学满口脏话粗话、不跟老师打招呼,拿别人的东西,在楼道里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这都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所以本学期,要求全体同学做到:

“五个随手”(放学随手关灯、随手关窗户、随手关门,用完水后随手关闭水笼头、看到果皮纸屑随手捡到垃圾桶)

“五个不”(不趴窗台、不串班级教室、不乱涂乱画、不追逐打闹、不进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

“七个禁止”(禁止迟到、早退、旷课、私自离校;禁止携带匕首、管制刀具等入校;禁止以大欺小、敲诈勒索、打架斗殴;禁止踩踏花池、损坏花草。

“五个建议”(建议学生每天佩戴红领巾,穿校服;建议学生每天说普通话;建议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如踢毽子、跳跳绳等;建议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帮助学生。

同学们,只要我们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在新的学期里发扬互帮互助、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精神,人人争当合格的小学生,给家长、给学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初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篇5

有人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那么,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不可忽视的责任,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观点。

一、良好开端是关键

孔子曰:“少年居性,习惯为之常。”是说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越早培养越好。尤其中学的班主任,应该从小学生升初中的第一天即开始,要从小事抓起,从头抓起,严格学生的一言一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适时地对学生提出言行习惯的要求。例如:刚升入中学,回答老师的问题要起立,自我介绍时要态度大方,说话注意文明礼貌用语,坐姿要端正,服装穿戴要整洁等。同时还要很巧妙及时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让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无时不感到你

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

二、正视学生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班主任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对于刚刚踏入初中门槛的新生来说,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像一张白纸,更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言传身教作用大于苦后婆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终生的,是永恒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揭示了班主任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

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班主任在平时与学生接触中要多注意个人的外在形象,言谈举止,用细节影响和教育学生。如果老师总是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或是整日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前者懒散,后者轻佻,都会损害教师的形象和威严,又怎能为人师表呢?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忙得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的母亲俯身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这种情景后,也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来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足见细节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爱,学生就懂得爱,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严谨,学生就学会了严谨,因此老师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用自己的行动种下善的因,去收获美的果。

四、注意疏导, 防微杜渐

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教师就像一个指挥员,在控制着事物的发展,而学生就像一个操作员,在掌握着发展的进程。作为一个指挥员既要能运筹帷幄,又要明察秋毫,洞察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障碍,及时加以疏导。所以老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世界的本领,而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对面牢骚,叹息,愤慨,既而弃之不管,这样就可能使学生逐渐地沾染上不良习惯。我认为老师疏导的责任是很大的。学生的思想航船既可误向河滩搁浅,也能导入大海乘风破浪。不能轻易地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要引导学生去这样做,去那样做,趋利避害,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学不到几天,据学生反映两个同座位同学闹矛盾,相互争吵,甚至扬言

永远也不要理睬对方,不愿意做同桌。我及时找他谈话,得知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块面包引发的矛盾。一个在吃面包,另一个开玩笑,假装要抢来给后面的女生吃。我开导他们说:“你们都是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由于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处理不好,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人,这种仇恨的心理影响了你的学习。其实,同学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谈清楚的呢?你让一点,他让一点,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一个人在学识不断增长的同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也应不断增长,心胸也就不断开阔,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后来他们当着全班的面和好了,并且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

五、要制定好班级管理细则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这个时机抓准了、抓好了,对于一个人产生一生都受益不尽的良好影响。改掉不良习惯,培养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找好突破口,要以适当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俗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便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制定出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细则》。例如,进入楼道、教室不大声说话,晚自习之前必须上交当天的作业,不准在教室里吃东西等等,为让学生接受并记住《细则》,我把它张贴在墙上,每天有值日班长督察且负责记载等,每周形成班级细则反馈表,在下周的班会课上进行及时总结。就这样,我在班级管理工作做到了细节化,学生也通过这些细微之处管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总而言之,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在教师不断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6

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一个人的行为、语言都折射出一个人的习惯、修养、内涵。这些品质的体现,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在一个人的个性形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对孩子进行养成性教育,是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的,我们的一日生活与家庭中的一日生活是有着区别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有着具体安排的、一定规则、一定规范的,因此,我们要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对幼儿进行养成性教育。

概念界定

常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沿袭下来经常使用的规矩”。规矩是一定的标准,法制或习惯。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幼儿园常规教育:就是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需要,依据相应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对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进行的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

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游戏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什么是习惯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社会活动的第一个环境,不良的个性发展,会阻碍孩子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知识教授重于习惯培养。所以家长每天接孩子的第一句话可能是“你今天学什么了?”第二句话就是“你今天吃什么了?”这也就促成了幼儿园“只要保证孩子一天的安全,让孩子多学字,多做题,家长能看到这些物化的成果高兴,就算对幼儿园教育认可了,至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管轻了孩子不听,管重了,家长不愿意,别自找麻烦了。”其实,反过来我们思考,安全也好,学习也好,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习惯,所有的问题都会出现。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蜻蜓点水,而应扎扎实实的落实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园长和教师,要清楚,幼儿园一日生活包括哪些环节,如果基本的生活环节都不清楚的话,那我们又怎么去把握每一个环节,孩子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则呢?

幼儿一日生活按内容分基本包括:入园、进餐、集体活动、自由活动(区角)、睡眠、盥洗、散步、课间活动(游戏)、离园等几大环节,这其中,就涵盖了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对于每一个内容,又有着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让幼儿接受这些规则、标准,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神经系统在工作。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

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二、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少成若天性”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生活常规是班级生活和谐融洽的前提,如:盥洗、午睡、就餐等等;

活动常规是班级集体和幼儿自发活动能够有序进行的根本,如:玩具的取放、图书的爱护、活动材料的分配等;

学习常规是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保证,如:举手回答问题、学会倾听、认真听老师讲话等。

在这些常规培养中,有显形常规也有隐形常规,显性常规是一些需要大家遵守的规则、标准等,而隐形常规,是幼儿在人际交往中,与老师和伙伴间的关系、态度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等。如:礼貌教育、礼仪教育等等。这些习惯的培养,他需要我们成人去做。

孩子生下来就像一束白丝一样,你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黄的就是黄的,蓝的就是蓝的,所以说染丝不可不谨慎。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的道理。

由此可见,良好的常规,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幼儿今后的人生发展,如今幼儿教育理念提倡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这个自由是建立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幼儿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仍然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即使是被动的接受。

良好的习惯可以:

⑴帮助幼儿学会适应环境,乃至成人后走向社会而尽快进入角色;

⑵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发展自理、自律能力,学习协调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群体意识,促进社会性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⑶使幼儿在一个整洁、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成长。

三、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要确定规范 确立一日常规的规范,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一日常规中,应该达到的或做到的或养成的习惯。第二,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家园配合)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任务,它是家庭、社会、幼儿园、社区共同配合,教育幼儿促进期健康成长。幼儿园,只是幼儿生活的一个小环境,幼儿成长的影响还来自于周围其他的环境。但是与幼儿最近的就是他的教庭。所以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

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老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分析孩子不良习惯的来源,我们的教育同样还要取得家长的支持。我们不能做烧火棍一头热,孩子在老师这一个样,回家习惯统统扔到脑后。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第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⒈不要将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

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幼儿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但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决定,孩子没有自制力,我们的作用不是强制,而是督促、提醒、采取能够让他们接受的方法粗略去引导。教育不能走极端,不是我们倡导养成教育,教师就可以视常规为幼儿园教育有效的条件,常规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但不是唯一。

⒉教师的工作重心不要倾斜。

有的老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一个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花较长的时间来纠正,使别的孩子也不能进行活动;在进行活动区活动中,玩具没收拾好,教师也要面对全体儿童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最后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活动中常规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儿真正的纪律性与自制力来自他(她)对活动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约束,一味强调常规与纪律,把它当作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无异于本末倒置。

所以我们要

⒈了解每一个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

对孩子进行养成性教育,不是一刀切的问题。教育讲究方法,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每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心理、生理,他的发展都有哪些特点,根据特点,我们应该对孩子的养成性教育做到什么位置。

3岁孩子,他的发展是以他前一时期发展为基础,从托班进入小班的幼儿身心发展略成熟于初上小班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多以依恋亲人,哭闹不止行为居多,另一种行为就是独立活动,自我为中心。在她们的头脑中,完全没有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这样的一个概念。这时候,我们老师应该从情感入手,将一日环节及良好的行为准则生活化。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该将规则用生活的语言渗透给孩子,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⒊关注幼儿个性的发展

良好习惯并不意味着整齐划一。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第一句话就是,请把小手背后面;再不就是小手放到膝盖上。如果这个老师设计的活动有意思,孩子能够动手操作,孩子还有休息的时间,如果一节课是老师不停地说,我们成人可以想象,是不是很辛苦。

⒋树立榜样,多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

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幼儿园的常规建立中还有许多良好有效的方法,总之教师应做“有心人”,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运用有效地策略,对幼儿进行把养成教育,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是不难形成的。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做到六个“要” 一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二要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三要进行榜样教育 四要持久的训练 五要及时评估、表扬 六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四、怎样矫正不良习惯

乌申斯基说:“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

⒈在关键期培养好习惯,铲除坏习惯。⒉利用好习惯,替换坏习惯。

幼儿在一日常规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内的呈现,只有在老师有效地教育策略指导下,不断反复的巩固,才可能使显性或隐形规则带给孩子的发展在今后的人生中呈现。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研部 宋军

培养良好习惯从小做起 篇7

1. 课前准备不到位

低年级学生没有耐心和自制能力, 时常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去认真和坚持做一件事情, 部分学生不能坚持课前摆好自己的文具和书本, 不能静下心来等教师进教室上课, 甚至上课几分钟了还不能进入状态。

2. 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玩, 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揽了, 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从随堂观察记录看, 大多数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 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 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从家长反映的情况来看, 一年级小学生在做作业时, 往往边做边玩, 不够专心, 大部分家长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业。

3. 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足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 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 当教师提问时, 所有的小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 但是请到个别小学生回答的时候, 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 支支吾吾, 声音很轻;有的孩子表达的内容完全和题目的要求无关。

二、习惯培养

针对以上现象, 我试图去倾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 认真、精心地培养每一位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我主要是对一些学习常规进行训练,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在入学教育阶段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教育学生应该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上课前削好铅笔, 把书本、文具等摆放整齐等, 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好处。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 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 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 集中注意力;其次, 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 他们是怎么说的, 你听明白没有, 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 要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和板书, 并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 做好练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整合教材, 开发课程资源, 备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 语言生动有趣, 方法灵活多样, 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 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3. 培养孩子口头表达习惯

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 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 想好再说, 然后强调语句完整, 条理清晰, 连贯流畅, 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要求同学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 语气要肯定, 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 音量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 音量宜小不宜大, 不能影响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

4. 培养孩子仔细读题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 由于不识字和识字量少的缘故, 在做题时常常依赖教师或家长读题, 有些孩子一离开教师或家长就什么题都不会做。教师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读题训练, 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读题时要求学生先把题目读一读, 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 读得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 甚至让学生根据插图或以往做题的经验, 先猜测一下题目的要求, 然后指导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 明白题目的意思。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读书的习惯, 要求他们有序观察书中的插图, 对图中的动态部分进行合理想象, 能够正确读出文字部分, 理解文字意思。

三、规范习惯

当然, 我们在规范孩子行为习惯的同时, 还得注意在具体培养过程中把握几个方法: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 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 在培养方法上要激发欲望, 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是教师要注意及时提醒孩子。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 行之有效的提醒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 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 或者是轻轻地爱抚一下, 都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二是教师要时刻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 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教师的身上找到影子。因此, 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的特点, 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学生的耳濡目染对其良好习惯的形成, 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生的另外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 还有争强好胜心理, 要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给他们做榜样, 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

三是教师要适时给予孩子恰当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 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 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 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 课堂评价要多样化, 要有针对性, 语言要丰富, 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 一句表扬、一个小红花、一颗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行为改变习惯, 习惯养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要多倾注爱心和耐心, 注重细节, 家校合作, 高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 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这一重要方面, 提高学习效率, 也有利于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 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率, 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高, 再加上刚离开幼儿园不久, 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接受学前教育, 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因此, 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培养,规范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录汇编[M].苏州:苏州教育出版社, 2002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篇8

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好的习惯,也有些不好的习惯。“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语)。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行为基础,也是取得成功与幸福的关键。

一、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当然,这是一个大致的时间区间)。工作经验也告诉我们,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并且,时间越长形成的习惯越稳定。因此,平时我利用课间、班会课等多种场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出或帮其纠正,或强调正确的做法,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如卫生打扫,要求学生对教室、清洁区等地方的打扫要做到地面干净、台凳摆放整齐、早上值日必须在早读课前完成等等,通过多次强化练习,值日工作自然地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又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集队集会时不拖拉椅子等等。

二、多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即模范和典型。榜样教育常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而发自内心地效仿、努力地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优良品行。此外,榜样的树立要做到直观、形象。

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例如每周升旗仪式时,我都会认真做好肃立、宣誓、唱国歌等程序;平时,在教室或在走廊,当看见有纸屑,我总是会主动拣起来,学生座位不齐就会帮他拉整齐,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一方面要树立同学榜样,如学习标兵、德育先进等等。青少年生活在自己的亚文化圈子里,同龄人之间易相互感染、鼓励,同学榜样的树立,可以为班级其他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直观、近距离的学习素材,这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多管齐下,促进整体发展

首先引导、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进而“会学习”、“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再而促进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的形成,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巩固。

其次加强与家庭等方面的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各种教育力量保持一致性作为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否则,只能是时好时坏。有老师抱怨5<2,即老师辛辛苦苦教育5天不如家庭和社会对学生2天的影响,其实这是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不一致的缘故。假如我们通过走下去或请进来等方式家长沟通交流,就能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上一篇:教师培训心得发言稿下一篇:自画像小学三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