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制造业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及企业运营状况的重要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制造业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制造业论文 篇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医药制造业是直接影响公众生命健康的行业,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对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统计,了解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执行的情况,分析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改进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措施。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一、引言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上市公司面对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其经济活动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内部控制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有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追究三鹿事件、双汇事件和齐二药事件等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事件的发生,都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效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企业以及国家对企业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注意以及重视。

医药制造业是高风险行业,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公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的安危,因此亟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那么,医药制造业的内部控制的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要如何解决?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来研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家相继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可见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由于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还有待完善,我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相比国外是比较少的。本文在对国内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的研究现状,当前在此研究领域比较有名的学者是周勤业、吴益兵等人。

周勤业和吴益兵(2008)对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分析,分别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所披露信息和内部控制报告的审核意见这三方面,指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披露比例偏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较少,内部控制范围泛化,内部控制报告审核意见类型单一,注册会计师鉴证态度不一致等问题,并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这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其观点主要针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分析,这也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一部分。

董文娟、李洁(2009)利用2008年年报资料对湖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况进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与前几年相比有较大改善,大部分公司在不同位置披露相关信息,但信息质量有较大的差距;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与公司的治理结构、规模呈明显的相关性,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是有选择性的,实用性不强。这主要强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

刘肃(2009)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很不完善,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硬性要求,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主体责任界定模糊,监管不力;相应地提出了建议:强制披露,制定统一评价标准,明确责任等。刘肃的观点只站在制度的角度上分析,没有从公司自身的角度看问题。

刘丽巍(2010)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是必须披露的,而且必须保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未得到有效的执行,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披露的内容缺乏统一要求,没有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表意见。刘丽巍虽然从公司的角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但其提出的建议与刘肃的建议大同小异,没有针对上市公司本身提出相关的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本身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其现状不容乐观,除了制度的不完善,还需要注意公司本身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那么从国家监管机构以及上市公司本身两个角度分析,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共有109家,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本文选取上市满三年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即剔除2008年之后上市的36家公司,以及3家ST和*ST公司。故此本文选取医药制造业70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年报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以下简称沪市公司)有4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29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以及其内部控制信息情况均在巨潮资讯网下载收集,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总体情况

为了说明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本文分别统计了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披露及未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具体情况以及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具体形式。

从表1中可以看出,按照是否披露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作为统计标准,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达99%,2010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总体情况优秀。未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1家上市公司是在上交所上市的三普药业。

从表2可以看出,2010年有44家上市公司以附件形式提供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5家上市公司没有提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只在年报的公司治理结构部分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没有提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全部为沪市上市公司。提供评价报告的公司达63.77%,表明大部分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对提供内部控制信息有很大的主动性。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情况

本文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为三个层次:“详细披露”指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完全按照沪深指引的规定执行,公司以不同形式详细披露内部控制的有关情况,能按照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具体描述;“简单披露”指仅披露“本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类似语句;“一般披露”介于两者之间。

从表3可以看出,在70家样本公司中,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进行详细披露的有28家上市公司(占40%);只有2家上市公司简单披露,没有实质性内容;有1家公司未进行披露,其余39家公司(占55.71%)介于两者之间,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比较概括和笼统。2010年医药制造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情况总体还是比较良好的,但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详细披露的公司不足50%。

表4显示,2010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披露的只有15家公司;而未披露公司内部控制不足的共有55家公司,占样本总数的78.57%,其中未披露内部控制不足的公司大多数只是陈述:“未发现公司存在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公司内控制度仍需不断健全和完善”,或者只是描述“对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时对问题进行研讨,制定解决法案并加以落实”,对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用一两句话很模糊地描述过去,并没有清楚说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问题,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

(三)内部控制鉴证情况

为了说明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鉴证情况,本文分别统计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意见的类型以及是否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鉴证。

表5统计结果表明,2010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基本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其中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有效的上市公司有20家,占样本总数的28.57%;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上市公司有49家(占70%),没有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发表不完善的评价;未进行自我评价的1家上市公司是没有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的三普药业。总体来看,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认为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实施,但是,能达到完善程度的上市公司只是小部分。

从表6可以看出,2010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中只有16家上市公司(占22.86%)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过审计机构(CPA)的鉴证,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发表核实评价意见;差不多有一半的上市公司(占48.57%)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过公司内部的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会鉴证;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占22.86%)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未经任何形式的鉴证,其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四、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以上对2010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质量情况及其鉴证情况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不统一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位置、形式以及内容都不尽相同。有些公司只在年报中的治理结构上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占36.23%),有些公司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63.77%);另外,对于披露的内容,有些公司按照五要素的形式披露,有些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的十八项应用指引来披露,甚至有的上市公司如广州药业仅说明董事会已经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未进一步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内容及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使用者查找内部控制信息时的不便,这也导致了信息使用者难以比较各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究其原因,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评价标准,也没有具体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格式进行详细的规定。另外,也没有对同一行业出台统一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只是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在披露年报的同时披露内控报告,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可以在年报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披露,也可以单独形成自我评价报告与年报同时对外披露。这使得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有较大的选择性和随意性,这无疑加大了国家监管机构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管理和监管的难度,也让医药制造行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欠详细,流于形式

虽然大部分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都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披露,但所披露内容比较概括和笼统,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倾向于“报喜不报忧”,即披露健全的部分,避免披露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即使披露也是一句话笼统地带过,如广州药业在评价报告中只表示:“我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未发现与非财务报告相关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华海药业、永生投资等多家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整改情况时只表述:“未发现内控制度设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也有上市公司说明内部控制的不足,可是没有具体披露也没有披露改进的计划,如天方药业表示:“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部门间的工作协调等仍需进一步强化”。真正对涉及具体内部控制的环节进行定量描述的信息很少,只是应付式的报告,这对投资者而言是不利的,也不能为监管者和广大消费者提供足够的参考。这难免造成信息使用者对医药制造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的认知存在模糊性,也不利于促进整个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总的来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本身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够,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司认为披露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使公司处于不利位置。还有,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需要一定的成本,这些都是制约医药制造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的因素。

(三)内部控制鉴证情况不理想,信息可信度偏低

从2010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年报来看,上市公司对其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过于乐观,大部分公司都表示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但这与其实际情况有所不符。其中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被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保留事项与公司的内部控制未得到有效执行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这家公司也宣称其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这不得不让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产生怀疑。另外,大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都由本公司的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发表核查意见,这样自评自审的结果难免存在主观性;只有小部分的上市公司(占28.57%)由外部机构对其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鉴证,诸如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保荐机构,虽然这些外部机构出具了鉴证报告,但其鉴证的标准还是不一样,由于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没有统一的判别标准,这些外部机构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发表的意见也很难具有可比性。

原因归咎于目前我国没有明文规定强制上市公司要求外部机构对其所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计,也没有出台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鉴证或审核的具体操作规范和标准。对于内部监管,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内部控制信息发表意见时,只有一个结论:“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全面、真实、准确,反映了公司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都没有提及是如何对其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核查的。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鉴证机构针对内部控制信息具体应该如何审核,不遵守规定该受到怎样的惩处存在模糊性,这是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可信度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对风险信息的披露不完整

综观2010年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虽然有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披露了企业风险管理的信息,可是大部分信息都不完整。医药制造业是高风险行业,面临诸多风险,如研发风险、审批风险、生产风险和生态环境污染风险等,几乎所有公司只披露了财务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和营运风险等等这些与企业盈利相关的风险,对于与药制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却没有提及。

众所周知,盈利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企业关注影响盈利的因素,这是无可厚非的。另外国家也没有硬性规定上市公司披露企业风险的具体信息,更没有针对医药制造业出台对风险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这些都是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中对风险信息披露不完整的原因所在。

五、对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针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本文分别从国家制度、上市公司本身以及外部鉴证机构三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根据行业特点规范披露的要求、评价标准以及鉴证标准

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以及便于国家监管机关的监督,应该强制要求上市公司特别是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针对医药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应该出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专项规范,具体规定披露的内容和形式,硬性的规定可以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由于医药制造业本身的特殊性,而且医药制造企业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选择性较大且侧重点不一等,有关部门亟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规范披露的用语,减少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选择性和随意性,这无论对企业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投资者了解企业的信息还是国家监管机关的监管都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针对医药制造业,除了规范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和评价标准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判别的鉴证标准,具体规范审核的程序和鉴证标准,作为鉴证机构对上市公司所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审核的基础和技术支持。

(二)加强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增强主动性披露的意识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主体,企业本身要对内部控制有深入的认识,才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主动把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出来。如果缺乏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没能发挥,企业就容易出现财务舞弊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从而影响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企业自身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注重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只有对内部控制有深入的理解,明白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才会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要在组织程序上紧扣各个环节,从研发、购买原材料、生产、存储、营销等各个环节都要求不能出错,而且每个技术岗位都由相关的专业人士担任,决不马虎等,这样也能增强主动性披露的意识。

(三)注重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鉴证机构的培训

应加强内外监管力度,强化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审核,可以提高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可信度,增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实用性。首先,要提高鉴证机构对内部控制信息审核的能力。注册会计师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学习,使其具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审核或鉴证的能力,当然也少不了对医药制造业行业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判别医药制造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整有效。对此,可以组织注册会计师定期进行后续学习,举办一些学术会议或者组织专题讨论等。其次,鉴证机构必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做好对内部控制信息的监督工作,注册会计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确保鉴证报告真实可靠。

(四)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完善风险信息的披露

众所周知,盈利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但是医药制造业对民众的影响非常大,医药制造业企业要盈利更要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如果缺少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医药制造业将不堪一击。作为医药制造企业,不仅要披露与盈利相关的风险信息,还要披露其他的与产品安全相关的风险信息。因此,对于医药制造企业来说,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提高企业抵御现实和潜在风险的能力,及早进行风险预测、评估、规避、转嫁、把风险管理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提高对风险的管理水平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水平。另外,除了国家要规定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要披露风险信息的具体内容外,企业自身要不断完善对风险信息的披露,例如披露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对风险的评估以及应对政策。这也是对国家、对企业本身和对人民的一份责任。

通过各方的努力,公众才能真正了解到医药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能不断完善。

六、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普遍执行了国家出台的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指引和准则,但是执行力度不够,大多只是应付式报告。本文针对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国家制度、上市公司本身以及鉴证机构三个角度提出建议。由于医药制造业行业的特殊性,企业的内部控制对整个经济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性,所以,做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刻不容缓,这必须要国家出台政策、上市公司自身要注重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以及鉴证机构提高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审核或鉴证能力,三管齐下,共同努力完善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勤业,等.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内部控制报告分析[N].上海证券报,2008-12-01.

[2] 童文娟,等.湖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7).

[3] 刘肃.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9(19).

[4] 池国华,等. 辽宁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与建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4).

[5] 刘丽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0(10).

[6] 郑芳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建议措施[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12(8).

作者:陈芸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制造业论文 篇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信息披露分析

摘 要: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及企业运营状况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制造业研究样本为例,通过分析2012年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强制实施前后三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发现制造业总体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率较高,2013年达到94.2%;但是从不同板块看,沪市主板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率逐年增长,2013年深市达89.1%,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较好;但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近三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率极低,均以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主,需要进一步增强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管理。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自评报告 制造业

一、引言

安然等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使得美国在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开启了内部控制由自愿性向强制性披露的时代大门。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受SOX法案的影响,我国政府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自200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出台专门的文件要求上市公司评价其内部控制并进行披露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及其《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提交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同时提出2011年在67 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试点并在2012年对全部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强制实施。迪博公司于2010年经财政部立项,根据国家颁布的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提出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来综合反映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风险管理能力。截至2013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2463家中,按照内部控制指数分类标准,52.58%的企业内控评级为B,处于基本合格状态。根据周守华(2013)对2012 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统计,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披露比率高于主板;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披露100%,卫生和社会工作的披露率仅为66.67%;制造业的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为90.72%,但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仅为56.77%。那么是否强制性的内部控制实施规范对企业评价有效性起作用?内部控制的实施规范是否只强制了企业的自我评价行为,而不是审计后企业内部控制实质的信息披露?因此本文以制造业为例,通过2012和2013年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信息披露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对比分析,试图寻找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状况及改进措施。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术界主要关注以内部控制缺陷来探讨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张子英,2012)。Doyle et al.(2007)通过研究发现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更倾向于发生在组织结构经常变动、具有复杂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以及对内部控制投入较少资源的企业。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规范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减少企业的冒险行为Ashbaugh- Skaife et al., 2008;Kim et al., 2011);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盈余管理水平、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费用等,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稳定性,避免更高的贷款利息(Carter et al., 2009;Goh and Li, 2011)。从这些文献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看,国外学者大多是通过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状况来考察SOX法案中强制性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能否给企业带来积极的经济后果,而对内部控制本身披露或者设计方案较少涉及。

国内企业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通过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涉及或者内部控制的实证模型检验,以及内部控制评价的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等展开讨论。包括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2011)以及张先治(2011)基于《规范》和《指引》设计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就试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状况,沪市公司在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的披露上显著高于深市企业(李颖琦,2013)。胡卫民(2012)之后引入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内部控制实现程度指数的修正指标,并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修正指标,来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情况。赵息等(2014)从内部控制披露的“动机选择”视角探讨了内部控制缺陷行为的影响因素。此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还涉及披露制度的选择与优化(钟玮,2011)、公司的经营状况(张晓岚,2012)、企业股价同步性(刘桂春,2014)等方面。从制造业信息披露总体看,内部控制的缺陷更易存在于发生资产重组、并购、经营亏损等问题的企业(王寿喜,2013);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对生态环境信息披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重污染行业作用更加显著(李志斌,2014)。同时鲁芳旭(2014)以《规范》中的指标体系为依据,发现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质量低下。

三、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状况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制造业占据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企业的规模较大,业务领域较为广泛,占我国沪深全部上市公司的60%左右。因此,制造业企业需要积极实施内部控制企业规范,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增强企业抵御外部环境的风险的能力。因此我们选取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内部控制评价及其审计的披露情况。根据2014年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沪、深交易所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共有1577家,涉及30个行业。本研究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数量最多的两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剔除退市及与研究样本不相符的企业7家,共311家上市公司作为本研究的样本。

本研究所需的招股说明书及公司年报中涉及内部控制的数据主要通过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其他相关网站获得。其中深市主板企业共51家,沪市主板共101家,创业板企业52家,中小板企业共107家。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状况。

2012年国家几部委强制全部A股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因此分析2012年前后三年的内部控制披露状况对了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有重要的作用。从样本的总体披露情况看,31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比率逐年增长,分别为81%、92.6%、94.2%,如表1所示。按照上市板块对研究样本进行分类,其中创业板三年内部控制评价披露率为100%,深、沪主板2012-2013年的内控报告的披露率也为100%,披露状况良好,2011年为自愿披露,因此其内部控制评价披露率仅为88.2%。中小板三年来披露率维持93.5%。

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状况。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仅从企业角度反映了其执行《规范》及其《指引》的情况,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则从企业外部反映了《规范》及其《指引》的实施效果,因此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企业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企业对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执行状况。根据2011—2013年制造业研究样本中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统计(表2),2012—2013年的内控审计报告披露比率平均为38.6%,远小于同时期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比率93.4%,说明研究样本大部分企业虽然执行了《规范》及其《指引》,但是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却有待验证。其中沪市主板的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较好,2012年沪深主板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率接近,但是2013年深市主板内控审计报告披露率高达89.1%,高出沪市主板30.3%。中小板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较弱,2012—2013年披露率从4.7%增长到9.3%。

创业板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为100%,但是其三年未有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表2),仅有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根据表3看出创业板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比率逐年上升,平均披露率为70%。同时中小板的内控鉴证报告披露率也平均达到50%。但是由于内控鉴证报告仅是会计师事务所针对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执行情况的鉴证,并不等同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所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要素点进行的审计工作,因此鉴证报告并不能有效确认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完善是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环节,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是企业内部实施《规范》的重要体现,同时内部控制的披露水平也使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本文以制造业研究样本为例,以描述性统计为基础,分析研究对象的对内部控制《规范》及其《指引》的执行及实施效果。研究发现,自2011年实施《规范》以来,制造业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披露比率逐年上升,2013年总体达到94.2%,其中中小板的披露率三年来均为100%。但是结合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看,沪深主板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较好,其中2013年深市主板披露率达89.1%,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率很低,仅通过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来体现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但是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度也在逐步增强,两个板块的2013年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率在60%~77%之间。

本研究表明,近两年来作为沪深上市公司占比例最大的制造业在内部控制《规范》及其《指引》的执行方面逐渐完善,但是仍存在改善的空间。沪深主板企业要维持内部控制的实施,尤其是沪市主板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比率,通过外部审计来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披露上执行较好,但是是否仅是应付国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因此,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应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时,逐步增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比率,在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上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而不是仅以鉴证报告作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体现。

参考文献:

[1] 周守华.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7):3-12

[2] 张子英.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最新进展综述[J].东岳论丛,2012,33(8):166-170

[3] Doyle,J.T.W. Ge,and S. McVay. 2007.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82 ( 5) : 1141-1170

[4] Ashbaugh-Skaife, H., D. W., Collins, W. R. Kinney Jr. and R. LaFond. 2008. 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The Accounting Review,83 (1): 217-250

[5] Kim, J., B. Y., Song and L., Zhang. 2011.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86(4) : 1157-1188

[6] Carter,M.L.Lynch,and S.Zechman.2009.Changes in Bonus Contracts in the Post-Sarbanes -Oxley Era.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4(4):480-506

[7] Goh, B.W., and D. Li., 2011. 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The Accounting Review, 86 (3): 975-1005

[8]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J].会计研究,2011(12):20-24

[9] 李颖琦,陈春华,俞俊利.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问题与改进——来自2011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证据[J].2013(8):62-68

[10] 胡为民.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2012)第1版[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11] 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1):69-78

[12] 赵息,许宁宁.管理层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选择”的视角[J].经济经纬,2014,31(3):85-89

[13] 钟玮,刘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选择与优化——以公司效率为分析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1):57-63

[14] 张晓岚,沈豪杰,杨默——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7(2):64-73

[15] 刘桂春,胡立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基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4(4):20-26

[16] 李寿喜,王沈.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3(11):10-13

[17] 李志斌.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77-83

[18] 鲁芳旭,朱学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基于2011年沪市A股制造业年报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4,3(5):50-53

(作者单位: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卷烟厂 江苏南京 210000;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责编:若佳)

作者:史源 陈瑶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制造业论文 篇3:

制造业企业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探讨

摘要: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各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制造业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实施效果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推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企业要想使其发挥出该有的作用,就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法,以便使企业获得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一、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及作用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相关决策活动的开展,保证自身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造业企业中,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还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使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同时,制造业企业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可以实现对工作流程和员工行为的规范与监督,有利于内部控制发挥出自身该有的作用,这对企业后续发展十分有益。

二、制造业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由于制造业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比较繁杂,且每个环节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企业只有对所涉及的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才可以使内部控制发挥该有的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实际需求与岗位职责分配和制度之间的匹配性较低,财务内部控制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相脱离,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会产生严重影响。与此同时,部分制造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支出,对财务内部控制机制进行了精简,致使现有人员难以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实施需求,内部控制实施进度较慢。

2.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较低

就目前情况看,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管理仍然属于粗放型管理,其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企业内部所实施的财务管理模式较为单一,难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人、物及资产信息,财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信息交流方式较落后,信息传递效率也较慢。另外,还有部分制造业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在市场竞争中所占的地位,往往会加大在产品生产制造方面的投入,却忽略了在信息数据交流系统方面的资金投入,导致信息数据的沟通交流较为滞后,内部控制实施过程受阻[1]。

3.财务内部控制方法较为传统

就目前情况看,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其财务内部控制方式较为传统单一,这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极其不利。在此过程中,部分制造业企业只是通过财务数据清查的方式进行内部控制的尝试,这不仅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会对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的全面性和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这种传统单一的财务内部控制方式一旦失败,制造业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上就会处于被动地位,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长此以往,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就会降低,其财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4.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查和监督,但由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往往过分注重企业经营生产过程,对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审计部门难以发挥出自身该有的作用,企业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更有部分制造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投入,其内部组织结构中并未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仅有的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内部控制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带来风险。

三、制造业企业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对策

1.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

制造业企业在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内外环境及实际运营情况,对内部组织机制进行调整,并根据内部控制需求科学设立相应的部门和岗位,在制度上对部门及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各部门及岗位之间互相协调,共同促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第二,企业要设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提升企业员工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相关人员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和奖惩制度对相关部门及员工进行奖励和惩罚,从侧面推动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实施[2]。第三,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以便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减少企业损失。

2.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

在一般情况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规模都比较大,对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对企业整体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制造业企业在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时,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规模选择合适的数据信息系统,并根据经济业务和发展环境变化对系统进行及时地更新,增加其与企业实际情况之间的匹配性。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制造业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借助OA系统、ERP系统来实现信息化内控管理流程的应用,将企业发生的业务内容在信息系统中实现授权与审批、保存与归档,使信息化与内部管理业务有机结合,以确保权限受控、责任到位,从而保证数据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有效地起到防范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和作用。

3.促进财务内部控制方法的多元化

制造业企业在推进内部控制工作时,要注意财务内部控制方式和措施的选择,比如企业可以加强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以提高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在此过程中,制造业企业可以引入平衡记分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同时企业还可以引入滚动预算法来提升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灵活性,这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另外,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手段的多元化,通过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4.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在制造業企业发展过程中,较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企业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保障。第一,企业要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根据实际需要引入专业的审计人员,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还可以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是极其有利的。第二,企业要参考财政部与其他部门联合发布的《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结合自身的业务现状,制定一系列内部控制监督流程机制,以便更加切实有效地提高监督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提供更多有力保障。第三,企业要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内部审计部门要以此为基础,定期对内部控制工作展开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企业最高管理层要支持评价工作的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第四,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特定的基准日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专业的审计报告[3]。此时,企业管理层要以审计报告为依据,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下发各个部门并确保执行,逐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促进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以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为中心,首先简述了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和作用,然后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制造业企业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对策,希望对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延涛.制造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345(04):186+189.

[2]杨丽春.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2019(23).、

[3]骆晓霞.制造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2).

作者:陈菊花

上一篇:银行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本汇总下一篇:工作总结——法制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