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讨(精选8篇)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措施 前言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与完整、防范管理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利用企业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基础是企业内部分工;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它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然而,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探索起步较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大量资源共享的当今潮流下,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模式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科学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目标、原则,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在我国所有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目前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大都着眼于大中型企业,很少涉及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虽然个体的规模较小,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却不可小视。国有企业中有很大比例属于中小企业,广大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行业分布相当广泛,小到简单的皮革加工、食品、服装制造,大到电子、机械、化工乃至高科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既有外部支持系统,又有内部支持系统,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非常必要。分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可以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以财务会计控制为基础,以管理控制为手段,以执行力为保证,关注风险管理,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内部控制的完善。1中小企业
1.1什么是中小企业
根据国家经贸委的定义,年营业额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为中小企业,据此标准,中国有95%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虽然个体的规模较小,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却不可小视。国有企业中有很大比例属于中小企业,广大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行业分布相当广泛,小到简单的皮革加工、食品、服装制造,大到电子、机械、化工乃至高科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既有外部支持系统,又有内部支持系统,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非常必要。分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可以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以财务会计控制为基础,以管理控制为手段,以执行力为保证,关注风险管理,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内部控制的完善。1.2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或人员,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程序的总称,它绝不等同于规章制度,也不等同于内部管理,更不是组织计划。内部控制要以有效为前提,其关键是作为内控制度主体的经理和员工。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经理和员工对内控制度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企业认识不到内控制度的重要作用,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面临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管理幅度相对较小的企业。在具体的管理中授权方面要么过大,要么过小,甚至有一部分以家族式管理为主。该类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对于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小企业,一般采用直线制结构进行垂直管理,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中式管理。对于中型企业,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进行管理,即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厂长(经理)的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做到管理工作专门化。这样,既能保证统一领导,又可以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弥补了领导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协助领导做出决策。但是,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2.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中所有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业务操作系统。尤其在财务部门,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印章分管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未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连正规的财会部门也没有建立,会计、出纳及财务审核一切工作均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和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的财务报表及进行的一系列财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偷逃税款,为国家的宏观控制制造了相当的麻烦。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与领导有关,领导本身就缺乏法制观念;
2、与组织结构有关;
3、与制度体系有关。从而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往往会造成管理脱节,产生漏洞。
2.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加强财务领域及其他领域的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这些体系对大型企业的监管非常到位,当然这也和大企业法制观念较强不无关系。但由于监管体系中的工作人员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加上有些监管工作人员本身素质不高,收受贿赂,暗中也为中小企业接受监管不到位起到了一定作用。所以,这些外部监管体系对中小企业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种种监管形同虚设。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造成企业成本、费用的虚增,让企业背上了一些不必要的负担 2.3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思想教育工作跟不上,有些家族式企业甚至让根本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务工作人员队伍,由于这一部分人员普遍素质及业务能力低下,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错弊百出,更谈不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了,加上一些中小企业领导本人对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均一窍不通,业务处理上独断专行,主观意识强、法律意识淡薄,客观上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羁绊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必然会在财会部门中形成漏洞,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人员势必会利用这些漏洞,挤占、挪用甚至贪污企业的资产,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使本来在资金方面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在资金面上更加紧张。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在业务运作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职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程序的总称,它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的规章制度或内部管理。由于中小企业领导和员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普遍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会造成企业的管理出现混乱,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及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3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的原因分析3.1企业负责人不重视,未带头执行
破坏既定内部会计控制程序,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只对下不对上。而且,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许多企业更注重业务发展,追求经济目标的实现,没有建立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内部管理,未能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有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对内部控制并不十分重视。
3.2控制环境的失效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对于控制环境而言,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当董事会拥有技术、才能和智慧,并能进行适当的管理时,才能适当履行其监控、引导和监督的责任。而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虽然在形式建立了董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实施公司经营决策的董事会与从事公司日常经营事务的总经理班子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职责重复 3.3风险意识不够
控制和风险的概念紧密相连,在企业日常的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也应该时时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才能将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无法达成的风险降至最低。特别是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3.4内部监督失效 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结合。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企业监督内部会计控制环节的主要力量。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甚至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完善中小企业内控系统的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数目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业务性质特点各不相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并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章化、制度化;减少违法、违纪现象,防止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使企业走上健康、持续、高速的发展道路。具体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重点建设:4.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是管理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以及企业中具体业务的运作,都必须依靠具体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如果一个企业中员工素质较高,那么即使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定的不是十分完善,员工也会去主动适应和调整,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反之,如果一个企业中员工素质不高,总是想法设法钻管理上的漏洞,那么再完备的法规也不好防范这些员工。所以,如何全面提高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成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企业领导者应注重内部控制,经过系统化的进人机制和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4.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每项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尽量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相关部门之间进行相互监督,一项经济业务不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不相容职务一定要由不同的人来分担等。(2)实行预算控制。企业的经济业务一般情况下必须由工作人员编制预算,并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企业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在执行后,需将执行结果与原预算相核对,严重偏离预算的应查明原因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3)实行实物控制。企业的资产是内控管理的主要对象,为防止企业资产被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在执行后,需将执行结果与原预算相核对,严重偏离预算的应查明原因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3)实行实物控制。企业的资产是内控管理的主要对象,为防止企业资产被挤占、挪用和贪污。企业应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接近现金、存货等,以减少资产的损失,其次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
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控制度的关键。在企业以会计准则为指导,自行设计会计制度日渐成为国家对会计管理体制要求的情况下,会计系统的建立也就是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和会计机构及岗位的设置时,要综合考虑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考虑企业中其他各部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还要考虑发生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财务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制度的抽象性和具体业务的程序性融合为企业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程序。4.4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条件允许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分派专职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时要给予充分的权力,直接受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以保证其在行使职权时不受其他方面的影响。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措施,其职责应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
参考文献【1】刘建军.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与审计的控制风险评估【J】.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8,(07)【2】沈凌.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诊断【J】.企业研究,2012,(02)【3】王根生、王咏梅.完善内控评价与控制测试【J】.中国会计报,2009,(07)【4】王静等.浅论企业内部控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20)【5】侯渭涛.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J】.新西部,2010,(11)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所谓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是指在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上, 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实践中提出, 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监督与调整体系。其中,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依赖于管理经营方式, 其整体构成要素主要有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此外, 内部控制要点分别在于防控经营风险, 加强采购管理, 实施合理的绩效评价以及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 还要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防止企业的经营损失, 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薄弱, 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再加上中小企业的员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道德素质不够高, 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影响到了企业经营效率。
(一) 风险意识薄弱, 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 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员工层对生产经营的风险意识不够强, 造成无法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各种经营风险,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风险意识的缺乏同样会导致领导层对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忽视,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只侧重于事中和事后的控制, 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除此之外, 有些企业由于风险意识不强, 也不能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落实到实处。
(二) 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信息不真、滥做假账等问题, 没有严格的审批等制度来监督。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 一些小企业并没有设置审计部门, 另一些虽有也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再加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够高、部门独立性不强, 导致监督力度大大减弱。
(三) 预算管理不健全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 预算管理仍存在着问题。大多数的预算都是由总经理编制, 由董事会批准, 但由于信息的不够真实等问题, 董事会并不能掌握预算的实质性问题, 从而很少提出实质性的意见。这就弱化了董事会对预算管理的职权能力, 从而减弱了预算管理的计划与控制的作用, 增加了内部控制的困难。
三、完善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一) 强化风险意识, 防控经营风险
随着中小企业经营的不断深入, 经营风险也会随之加大。面对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只有树立“在干中防、在防中干”的意识, 才能确保企业的发展稳中求进。在资金的控制方面, 一是大额资金的支付可以采取分级授权的模式。二是加强预付款管理, 要求所有采购业务发生的预付款, 必须依据合同条款付款, 并实行分级审批制。每笔付款业务必须附合同要求的付款依据按程序进行付款。在存货管理方面, 一是要求根据经济形势, 选择不同的经营方式, 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定期盘点评估, 对被动库存、下游用户经营形式不好的, 要求尽快出库, 规避被动库存的经营风险。在合同管理方面, 严格采取分散签订、集中审核的模式。由管理部对合同中交易对象的资质、价格、验收等条款进行审核, 由法律部对条款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核, 由分管领导进行把关审核, 确保合同条款清晰, 责权明确。并且应着重注意终端的风险防控, 积极推进岗位风险防控工作, 按照岗位职责体系和风险历史信息等确定各岗位风险来源、风险频率、风险后果, 对梳理出的各个岗位职责进行客观评估, 划分风险等级, 进而实现岗位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 健全激励机制, 实施全员绩效考核
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针对其中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正。中小企业可以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企业全员绩效考核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各类人员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岗位责任、风险程度及工作职责、内容和要求的不同, 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内容, 以此确定各工种岗位相应的薪酬收入标准, 根据考核结构核定薪酬收入。同时实施分类考核, 体现不同岗位的特点, 增强考核的导向性、针对性与时效性。针对领导班子的考核, 可由主要负责人与企业签订书面协议, 并制定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考核管理办法, 年终由企业相关部门实施考核;针对科级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的考核, 以工作业绩考核为重点, 根据岗位责任、安全、质量、生产任务、成本费用等确定考核内容, 量化考核标准, 综合考核个人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 确定薪酬收入标准, 并根据考核结果核定当期薪酬收入, 实现员工收入与个人实际贡献挂钩, 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完善工资分配制度和管理, 为企业激励机制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三) 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充实预算管理力量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成立由企业领导层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 旨在加强公司领导的责任心和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 配备相应的预算管理人员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编制、分析、考评等基础业务工作的力度, 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由企业领导主抓由企业预算、财务、工资、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管理考评领导小组, 以强化有关部门对具体预算管理工作及各项预算指标的分析、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力度, 健全预算管理基础工作管理网络, 形成由企业预算管理部为核心、覆盖企业各部门的预算管理网络。同时, 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功能,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基础信息的搜集和预算管理各环节的程序。为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水平, 将预算网络进行模块化处理, 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等基础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规范预算编制、上报、审批、执行、调整、管控、分析及考核等环节的管理程序, 强化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及业务、管理人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 增加预算管理各环节的透明度。
(四) 强化审批制度, 完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还应强化预算审批程序, 加大制度执行监控力度, 完善企业监督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分级的审批程序, 每级负责人对所辖范围内的各项预算指标进行严格审批, 真正形成“一级保一级”的审批程序。与此同时, 还应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力度, 各项预算等工作一经审批即进入执行阶段, 审批后的预算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非特殊情况不得调整, 各部门负责人必须按企业制定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审批程序, 并结合各部门编制的预算指标进行监督控制, 为此只有各部门通力协调合作才能确保全面预算各项指标的落实。此外, 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 明确设置各职责和权限, 使各岗位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加大企业监督力度。
四、结语
文章在概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上, 就内部控制的要点进行了详细剖析, 并从四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说明。首先, 强调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意识, 从根本上点明中小企业应努力防控经营中的风险。其次, 针对员工的绩效考核, 说明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可以采用全员绩效考核制度以管理员工的薪资报酬。再次, 介绍了健全中小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措施以及如何实施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最后, 从审批程序出发, 提出加强企业监督力度措施。总之, 文章从基础内容出发, 抓住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几大要点, 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和失效问题十分突出,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误解,这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权威性内部控制框架体系。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要求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行进行自我评价。虽然《规范》并没有强制要求中小企业执行,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监管部门对规范内部控制下的决心,要求中小企业执行也只是时间问题。如何借助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来规范中小企业的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虽然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不针对中小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自我评价更没有强制要求,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如何规范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显得更加重要,中小企业完全可以以《规范》为准绳,借助自我评价完善自身内部控制。
(1)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负责人内部控制观念差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内部控制形成的关键,内部控制初期形成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经营者予以监督。但中小企业往往由少数人创建,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中小企业家长制管理现象普遍,在企业中大量使用有裙带关系的人,专业人才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加剧了管理的混乱局面。另外,管理者往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或不愿意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由于对利润的盲目追求,再加上加强内部控制并不能像生产产品一样能够立即产生经济效益,中小企业普遍都不愿在内控上花费更大精力。
(2)风险意識薄弱,风险管理不规范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而风险管理则涵盖了内部控制。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会面对各种风险,只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恰当判断和应对,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一般风险意识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不够规范,在做各种决策时大都带有很强很强的主观臆断和盲目性,没有建立起规范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机制,这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利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增强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也是中小企业进行内控自我评价的重要原因。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等问题,更有一些企业出现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严重问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很少,即使有内部审计部门,也没有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往往受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信息大多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充分,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
在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此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就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对经济活动的测评功效,即对各个具体的内部控制作业环节的测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所在企业的情况,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提交审计报告,并提出对各种经营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以协助各级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因此可见,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方式。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与生俱来的重要职责,也是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最重要的贡献。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增强其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素质,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当然,中小企业也可借鉴上市公司的做法,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帮助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但从成本效益角度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内部审计,毕竟监管部门目前并未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做出强制规定,现阶段我们进行自我评价完全是为了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和生产经营的需要。
三、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几点意见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内部控制评价有效运行的基础,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有些公司更是“一言堂”,限制了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运行。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既存在差异,又相互影响,公司治理既是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评价得以顺利运行的条件,又是内部控制及其评价有效运行的保证。只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保障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运行,以此发现自身内部控制中的缺陷,解决中小企业效率低下、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因此,要保障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运行,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以促进内部制度建设,防止少数人操纵公司经营和财务报告系统。
虽然良好的内部控制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其长远的功效会使企业受益,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管理当局的大力支持,否则就无法有效的调动全员积极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使管理当局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使管理者自觉自愿的把内部控制作为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来使用,积极的参与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来。
(2)建立风险管理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其评价的重点是确认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的各个风险点以与之将对应的管理方法。在风险导向的内控评价中,内控评价的焦点是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在评价标准、指标和权重的选择上均要把握风险管理理念。具体而言,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确定执行中的风险点,然后根据风险点确定相应的控制评价标准,对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和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
当然,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大都还不具备建立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基础,但是我们从现行的审计准侧中看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测试已经成为主流,中小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适应这种主流。企业完全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类似工作,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应该健全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使之更好的微企业服务。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如前所述,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要想长期有效的开展必须依靠内部审计部门的不断努力。中小企业在第一次实施自我评价时完全可以选择来自外部专业人员引导者,或聘请专业人士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当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掌握了相关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时,内部审计部门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协助管理者改进企业内部控制。
(4)选取适当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权威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只是为企业内控提供了指导意见,并没有具体的标准,而选取适当的内部控制标准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前提和依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而进行的内部控制评价,其结果可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健全和有效。考虑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业务相对单一,财务活动也并不复杂,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完全可以选用《规范》为指导,制定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标准,以此标准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制定的标准关键是要适合企业自身的情况,盲目的追求高标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想要的效果。
四、结束语
虽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中小企业实施具有必要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实施的难度,毕竟《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刚出台不久,上市公司况且没有完全实施,而中小企业大多追求短期效益,往往会抵制《基本规范》的执行。但是加强内部控制带来的长远利益仍然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并非完全不可取。中小企业要从《基本规范》的出发,着眼于长远利益,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为契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中小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玲.中小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可行性分析[J].今日财富,2009,2.
[2]邵亚丽,马艳红.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与改善措施[J].商业经济,2009,6.
[3]周超.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经界,2009,8.
2010年
洪淑珍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事业和经济发展也面临了一系列地
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在组织机构、业务程序等方面上尝试制定新的管理控制方法,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强化关键控制点及重点环节的监督,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已成为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
关键字: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
由于90年代国有经济处于调整时期,我国有中小作业也在此获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大多
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的优点,相对大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不断在市场经济中出生和成长起来,具有很强的生存意识,大多数采用了集中一点,寻找空白,特色经营,关健环节突破等经营策略,具备较好的经营弹性,然而或许正是这些优势造就了它们的诸多劣势:多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有的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有法不学,有法不依等;有的企业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有的企业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有的企业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有相当一部份中小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问题。
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风险、营运
风险、、管制风险、技术风险待等生存风险,而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包括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但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这种机制,主要表现如下:
1.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体系不完善,业务流程也不够合理。
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体系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它的合理有效是能否实现控制目标的关 1
键。很多企业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方法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岗位设置存在不相职务不相分离的不合理人员的控制。
2.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一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企业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行为是关健。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会计当成付款员,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例如:江浙、广东地区等某些公司破产,都与领导者不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关。
3.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失控。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会计制度形同虚设,传统的集权式导致很多公司企业法人以言代法,仅仅把内部会计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而不按章执行。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帐目混乱,造成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账账、账实之间长期不核对,不清理。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混乱、家底不清,会计基础数字失真。还有的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审计监督机构,设置内外的“账外账”套取企业资金。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建议。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地控制风险,而有效控制主要风险的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
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问题,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机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十九条规定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如果上述每一步都有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从而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企业要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梳理并按业务类型归类,使各项经济业务都有相应的业务流程来控制,然后把每项业务流程分解成数个或几十个可控制的步骤,每一步骤都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使责任落实到责任人或责
任部门。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离的不相容职务:
1.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人员、职务要分离。如决定或审批采购物资的人员与执行采购物资的人员要由不同职务的人员处理;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权批准的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现金。
2.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人员和审核这些经济业务的人员要分离。如经济业务的经办人不能兼任审核人员。
3.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人员、职务要分离。如业务经办人不能同时兼任会计记账工作;会计记账人员不能同时兼任审核人员。
4.保管财产物资和对其进行记录的人员、职务要分离,如出纳员不能兼任会计记账员。
5.保管财产物资和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人员、职务要分离。现金盘点要由非出纳人员进行核实,银行对账单要由非出纳人员进行核对确认。
6.记录明细账和记录总账的职务要分离,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要分离。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
7.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审批人员相分离,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
8.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个人兼管。
(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是指企业的每个部门或每个岗位的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条规定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授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权限要清晰。授权人和被授权人双方都必须清楚授权的内容和范围,被授权人必须了解自己的权力限制。授权必须明确授权的内容是什么、授权的范围多大、谁来授权、授权给谁。二是授权大小应与授权人的级别相适应,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进行重大的、非同寻常的经营业务和交易事项方面的授权,而一般管理人员,只能进行较小的经营和交易方面的授权。三是权责要对应,“权”、”与“责”要相联系,机构或个人被授予了权力,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制定相应岗位责任制,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四是执行要严格,各分(子)公司和各级人员要按所授的权限办事,不得随意超越权限,定期对经济业务的行权进行审查,对违反授权制度超越权限的要给予相应惩罚。五是要建立反馈控制机制。被授权人要定期给授权人汇报执行情况,仅有授权而不实施反馈控制会影响授权控制系统的有效
性,可能出现下属滥用权限的情况。六是记录要完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授权和批准形式,均应有文件记录,用书面授权为主。
(三)、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是指企业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如公司财务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等,明确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严密的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主要包括:
1.财务报告: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管理体系,包括会计报表、成本报表、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对账单、经营信息快报等,并制定财务报告编制奖惩管理机制,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按照规定的时间与方法编制及报送财务报告,对外的报表必须有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以会计主管人签名并盖章,并加盖公章。
2.会计政策:公司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政策,并在公司中统一颁布实施,严格要求会计人员统一使用会计科目,防止企业调控经营业绩,确保会计政策统一和企业经营业绩真实。
3.会计核算:公司应当建立账务处理体系,正确使用会计凭证控制、会计账簿控制、会计复核控制等手段,有效控制会计记账程序。在国家统一的科目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置明细科目、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等,确保口径统一,核算办法统一,以提高会计报表合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凭证设计、记录、传递、审核、归档等一系列凭证管理制度,确保正确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
4.人事管理:财务人员包括仓库人员和车间统计人员,他们都是内部控制信息管理人员(使用ERP的用户相关性更紧密),为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按照内部控制原则要求,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应该执行垂直管理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向心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注重财务人员的进出、培训、激励、轮岗等工作。
5.会计档案:会计档案主要包括财务报告、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对账资料、各种备查台帐等,必须建立会计档案信息审核机制,特别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审核,确保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
总之,建立与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创建现代企业的根基,是有效控制财务各类风险的防火墙,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可靠保证,因此,应该根据企业不同发展
阶段的具体情况,适时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修改,完善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控制功能,只有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风险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总是占全部企业的99%,占50%的税收,每年的发明专利占70%,中小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难,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困难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中小企业本身实力不强,信用程度不高,对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缺乏一定管理手段和制度,他们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不强,所以面临的风险更多。因此必须针对中小融资和风险进行控制,降低融资风险。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1000度家,但是大部分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只有少量的产品成熟、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能够直接融资上市,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上市。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方面的新政策,进一步放宽企业债券发行的主体,解除一部分项目的限制条件。但是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债券不是企业的首选,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是职工融资。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融资非常困难,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大多数金融机构采用职工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创始人出让企业的一部分股权或者期权,以达到融资的目的。信用歧视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要求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大企业,保证大企业的信贷,但是对小企业贷款需求不重视,一些银行甚至对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不提供贷款,这样就断掉了重小企业急、少、繁的融资渠道。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趋向两极分化,一直以来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银行出于收益风险的考虑,加上商业银行之间没有严格的市场定位,对企业金融的支持方面银行是比较慎重的,其中最容易受到宏观调控或者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建筑行业,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市场过热,房价持续上涨,为了限制炒房和防止房地产泡沫,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缓解房价增长过快。2016年国庆期间,全国21个城市出台了住房限购令,天津、苏州、杭州等城市对外地人购房数量进行限制;北京、深圳等城市提高了首套自住房的付款比例,对已经拥有一套房子的家庭,如果在此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住房的,无论有无贷款记录,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自住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70%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对缓解炒房热,房地产市场进一步降温。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对房地产行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是银行对房地产的资金支持力度会下降,特别是中小建筑行业,对资金的需求特别大,一旦银行缩进对企业的贷款,那对企业将会是致命的打击。中小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低,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企业在收集市场信息的能力比较弱,无法根据经济政策、金融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变化做出有效地判断,所以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受到企业规模限制,中小企业融资非常难,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融资的成本比较贵,导致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很多企业往往没过多久就破产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周期非常短,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企业死亡率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银行获得融资,就算融资成功了,融资的成本也超过了银行的基准利率,一些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超过了20%,很多中小企业不是被竞争对手打垮的,而是被高融资成本拖累,企业的经营利润无法抵偿高额的融资成本。此外“过桥”成本与互联互保风险的爆发,更进一步推高了中小企业的死亡率。类似建筑企业这种快速扩张的企业而言,如果融资无法及时解决,引资金链断裂而意外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二、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单一
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窄,外部融资的比例过低,企业往往通过内部积累。虽然国家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规范、经济规模小、相关财务信息不透明等特点,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的时候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获比较完整的信息,因此金融机构都愿意做大企业的金融服务,而不愿意做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通过自筹资金,资金额度比较小,无法支持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有很多:国家发行债券、股票、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等,随着市场经济该和,国家基本取消了非国有企业的财政支持。而债券发行门槛高、融资门槛高,很多中小企业不符合融资要求,当下我们很多企业往往不在国内上市,而到其他国家上市。而且中小企业发展很不稳定,贷款风险很高,所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紧缩,在没有资金和市场的支持下,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民间借贷。由于民间借贷是属于黑市,属于非法集资,具有巨大的信用风险,我们国家明令禁止。
(二)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银行信贷是获得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能贷款的额度也是有限的。而且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借贷成本高出银行借贷的正常基准利率,而且银行如果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还需要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手续十分繁琐,企业需要承担资格审查费、年审费用、抵押资产评估费和担保费等诸如此类的费用,进一步增长了企业融资的成本,而且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程序非常严苛,审批的时间比较长,增加了企业等待的成本。所以为了尽快融资,很多中小企业选择了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在我国属于非法集资,风险大,成本高。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到期债务偿还的风险。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几乎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房地产业,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的市场。国家为了对房地产投资进行有效地调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银行对房地产相关贷款的审批越来越严格,提高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利率等,这些金融政策的变动对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融资形式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的经营风险就是指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风险,因为经营不善而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减少、资金链断裂、到期债务不能偿还的风险。中小型建筑企业,他们经济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融资渠道非常有限,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往往对市场需求把握的不够准确,而且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对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形势认识不全面,往往存在盲目投资的情况,投资的时候没有认真核算财务成本。
四、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
国外一些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比重都超过了90%,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也曾经或多或少的遇到融资方面的困难。不过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中国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它们继续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金融机构和社会都应该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了稳定房地产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严厉的房地产控制政策,但是对一些国家发展需要的项目,政策依然应该大力支持。在企业的融资、技术等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比如让一些大学、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特别是近年来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等概念的提出,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建筑企业需要相关的建筑专家、技术专家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6年10月10日,工信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利用应收账款帮助企业向银行贷款,目前国务院成立了600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仓库里的存货向银行进行贷款。
(二)企业要提高风险控制意识
建筑企业在投资的时候,必须加强预算分析。建筑企业应该聘请有项目经验、有能力的财务人员到公司任职,对公司的每一项重要投资,进行财务预算、成本分析、风险控制。从而有效地规避企业投资风险。
(三)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指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债权人约定的担保方式,由债权人提供担保,在担保期间,如果企业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日期偿还债务,就由担保人履行债务。担保体系能够有效消除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一般的个人或者企业不太愿意提供担保信用。所以应该建立政府担保信用体系,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政府资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四)大力支持和发展互联网金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也呈现强大的发展势头,催生了数千亿美元交易金额的移动支付产业和数百亿美元的P2P平台,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和理财习惯。传统的金融模式往往通过线下,企业必须到银行柜台进行办理,企业融资成本高、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和等待成本非常高,而通过互联网金融,贷款人只需要将相关的资料和证明提交,24小时通过审核就可以立即拿到钱。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给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2016年阿里巴巴旗下的网商银行利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无门槛、无抵押、快速的融资服务。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1—20万不等的小额贷款。
五、结语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监管,提高风险意识,并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将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活动环节。我们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之路,而应该走高科技发展之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根本上扭转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有效地规避融资风险。此外政府、金融机构也应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济业务逐渐多样化,对企业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就是一项为了满足企业发展要求而形成的。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对于避免各种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减少国家资财的损失,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支出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新的《会计法》中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起由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组成的会计监督体系,这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至关重要。
(一)相关概念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个基本职能,是指以国家的法律规范为准绳,以会计作息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评价,规范经济单位的会计行为,并据以施加限制或影响的过程。会计监督按监督主体和对象可分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的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
(二)综述范围
本文参考了2000年至2013年发表于《财政监督》、《财会研究》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章,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现状、成因以及改进措施有了总体把握。
(三)相关主题及研究焦点
我国企业由于企业基础工作薄弱、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内部监督不力。国外已经通过现代科学管理、现代化的电脑等手段来进行内部会计监督。本文在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现状进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借鉴国外现代化的内部监督方法,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期完善和促进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发展。
二、主要观点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必要性
朱英在《浅谈内部会计监督的必要性》一文中之处,加强会计监督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经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加强会计监督,对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有着重要的作用。
边塞、潘宇欣等人在《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会计监督》一文中提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各企业的法定义务,是会计履行其基本职能的需要。
(二)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现状
阮江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一文中提到,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现状呈现为: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或者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一些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并且一些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着权势领导的行政干预。这些现象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资产管理失控,费用管理失控,舞弊欺诈,违法乱纪行为层出不穷。
王玉华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还存在着监督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导致监管水平低下的问题。
(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贾素青在《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监督问题研究》中指出,导致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很多,例如管理当局认识不足、内部会计控制机制设置不合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
汤有谨在《浅谈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中指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有:国家会计管理部门以法规制度进行会计的宏观控制失灵,企业内部会计机构难以发挥其监督职能,社会监督不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法制环境不健全、执法不严等。
(四)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对策
王爱芹在《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一文中提到,加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措施有:要正确认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地位,切实做好内部会计监督;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坚实基础;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和社会监督职能,形成有效的内外部监督体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滕蕾在《浅析企业内部监督弱化的诚意及对策》一文中认为,降低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对策有三种:一是完善降级监督体系,明确各方经济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和会计监督机制;三是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
三、总结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现状并参考以上专家的观点可知,虽然会计监督已经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只能够仍出现各种各样的的监督失控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强化完整的会计监督职能。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要从企业内制度设计、员工素质以及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同时改进,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阮江,2013:《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财政监督》第21期。
[2]
王玉华,2011:《企业内部会计监督问题的探讨》,《财会研究》第11期。
[3]朱英,2011:《浅谈内部会计监督的必要性》,《知识经济》第22期。
1. 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 现代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途径和举措, 更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可持续发展进行的基础。人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 又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客体。但是, 大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风险评估的关键性作用, 内部会计风险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忧患意识, 往往盲目乐观, 法制意识也较淡薄。但大多缺乏系统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很多企业认为管理制度就是内部控制, 把财务管理制度当成是内部会计控制约束机制, 没有认真领悟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相关机制, 由于企业管理方法的落后, 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及外部监督力度较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中小企业在会计监督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进而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系统、不规范。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
2.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
当前,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会计管理方式上, 很多企业仍然延续传统财务的管理体系。事前审核和监督机制没有认真落实, 忽略了事前监督和审核的重要性, 也失去了严肃性。事后审核流于形式, 自我管理、自我审计、自我监督等体系没有加以落实。但是反观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推行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约束机制多数没有真正落实, 即使发现了企业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问题, 那时已经来不及进行补救。轻管理, 重经营, 会计体系不健全, 自我管理和约束体系不完善, 监督乏力, 缺乏最基本的内部会计制度, 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的现象也较为突出。“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现象, 固定资产和存货长期没有按照固定盘点等制度执行。
3. 会计人员素质有限。
首先, 有的会计人员以前没有从事过财务工作, 甚至是不相干的专业也都转行干财务, 财务管理业务不精通。专业知识不专、结构老化、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导致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监督不力, 这必然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 以至影响企业的运行和持续发展。其次, 由于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缺乏激情、道德、敬业等精神, 有的会计人员不认真钻研财务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 意识淡薄、动力不足、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 思想上不求上进, 缺乏努力学习内部会计控制等相关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没有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
二、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新途径
1. 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认识。
内部会计控制是各个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地位, 是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 贯穿和渗透于企业一切管理基础, 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由于财务管理具有灵敏度高、真实性高的特点,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的问题及完成效果都会通过不同的财务数据及时反映出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能够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正是有了综合各方面的财务管理信息数据, 来支配企业的财务资金运转情况, 从而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调节组织管理程序, 建立合理、科学、规范的会计控制机制都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能够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能够保护企业投资者合法权益, 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建立适合企业管理机制的制度。制度是管理的根本, 是为企业提高精准的财务数据提供必要的支持, 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预知风险, 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预警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产生深远影响。其次, 完善工作流程。我们要对会计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必要的梳理, 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 提前预警必要的应对措施, 此举不但会提高会计人员财务工作的素养, 对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全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更是企业有效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三, 完善组织机构。财务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认真划分责任分工, 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相互进步成为组织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合作的前提。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素质成为当前企业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理念的深入, 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 强化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 建立广泛的会计控制体系建设。首先,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培训, 才能适应新时期企业内部会计及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加强, 历来受到各行各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因此, 我们必须要及时发现并记录有遗漏、杂乱、不符合财务相关法律等不合理等会计内控缺失的工作流程, 会计人员必须严格以法办事, 遵守各种相关制度、政策规定。提高人员素质还可以指导企业经营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企业科学决策财务制度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三、结束语
总之, 市场经济下中小企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因此, 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 扬长避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 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努力服务。
摘要:当前, 中小企业在工业生产、商业零售、餐饮企业、商品批发等产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循环、自我控制的管理体系, 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和分析, 能够做到有效化解和防范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办法。
关键词:会计,控制,企业
参考文献
[1]崔洪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3 (02) .
[2]赵林.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N].新农村商报, 2010.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实施步骤
1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新方法——控制自我评估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为,控制自我评估(CSA)是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的流程,其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一定程序的合理保证。1996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研究报告种总结了CSA的三个基本特征: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
CSA是一种自发的自我评估程序,它把传统的只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控制评价转由公司各部门参与作业的人员亲自评估,帮助他们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不只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也不仅仅是管理层关心的问题,相反,应该把它是组织所有成员的事 。这种评价程序使组织成员了解哪里存在缺陷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然后让他们自己采取行动改进这种状况,而不是等内部审计人员站出来指出问题。研究表明,实施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对于一个组织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内部审计程序和业务经营程序,控制风险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控制自我评估(CSA)普遍使用引导会议法。引导会议法是指由内部审计人员与被评价单位管理人员组成评价工作小组,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对企业或本部门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和集体讨论来提出改进建议出具评价报告,并由管理者实施。引导会议法的集中体现了CSA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理念,改变了把内部控制评价看作是审计人员责任的思想,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2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步骤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时,为使评估有序的进行,主要经过以下步骤:
2.1 确定评价范围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可以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评价,也可以是就内部控制系统中五个构成要素中的某个要素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对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在开始工作时,应首先由管理当局确定本次评价的范围,评价范围不同,评价小组的成员和具体使用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会计控制系统的评价主要采用内部审计方法,而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召开研讨会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2.2 选择引导人员
引导人员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他主要负责主持开展研讨会,这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求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使评价小组成员在其引导下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到达召开研讨会的目的。
我国大多数企业还缺乏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经验,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在初次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或是进行全面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最好引入具有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协助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掌握了相关方法和程序后,以后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就可以完全由内部审计部门中的审计师充当引导人员。
2.3 组成评价小组
根据评价范围,选择与评价对象有关的控制关键点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引导人员等一同组成评价小组。其中,内部审计人员是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的负责者,评价所需提前准备的相关资料,以及评价其他相关准备工作,应由内部审计人员事先进行准备。由评价小组成员中的最高管理人员(如:董事长、总经理等)进行领导,这样可以减少成员之间的摩擦,形成的改进意见也更容易得到成员的认可、落实和执行。虽然评价小组成员越多,可以收集的信息也越多,但是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也不能一味求多,而忽略其成本。
2.4 召开研讨会
确定评价范围,并组成评价小组后,引导者要与内部审计部门一起收集与评价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对这些初步资料加以整理,找出重要的评价关注点。然后召开研讨会,对重要的评价关注点进行讨论。研讨会的开展是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研讨会能够使不同的部门领导者聚集起来,面对面的就问题进行讨论,也能使企业员工与高层领导者直接对话,形成良好的双向沟通机制。并且,经过研讨会讨论,由大家共同形成的改进意见,容易被各个相关部门接受并乐意推行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拉里·L·贝克.实施控制自我评估的五个原因[J].中国内部审计,1997,(11).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讨】推荐阅读: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策探讨09-12
论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探讨性论文06-13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07-20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7-18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探究论文11-10
中小学校内部控制05-24
企业竞争策略探讨07-12
金融企业企业文化课题组探讨提纲06-14
大型企业安全现状评估探讨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