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基于对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的研究,首先,阐述舞蹈教学基本内容。然后,分析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具有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意识、塑造学生优美形体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包括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普通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普通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篇1:

浅析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舞蹈史教学

摘 要 舞蹈史论课作为高校舞蹈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对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有重要作用。由于舞蹈作为视觉艺术具有特殊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寻找一些方法,使教学氛围活跃,使学生喜欢这门课,从而更好的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舞蹈史 教学

舞蹈史作为高校舞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的发展概况,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舞蹈专业的舞蹈史论教学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好,不能有效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 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

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够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备课和授课。好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指导性作用。在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来制定教学思想,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是:通过该门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舞蹈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把握舞蹈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修养,从本源上理解舞蹈动作的意义,为舞蹈实践课的学习添砖加瓦。

二 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讲述式教学方法,把相关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其最终结果是学生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课堂氛围不活跃,课后学生不知道自己学到些什么,感到茫然。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必须把握该课程的教学思想,将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扩散知识面,并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多样的使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且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一)与舞蹈艺术概论基础知识结合

在舞蹈史论的教学中会涉及很多舞蹈专用词语,比如“舞蹈特性”“舞蹈结构”“舞蹈语言”等等,如果学生没学过舞蹈艺术概论,或对这些词语不理解,则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清楚。

(二)与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相结合

舞蹈专业的专业实践课有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和剧目排练等等,不管什么实践课,其基本构成要素都是舞蹈动作和舞蹈风格。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思想之一便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舞蹈的风格及特点。

(三)与代表性经典作品赏析相结合

舞蹈是一门以视觉为主,视、听综合的艺术,舞蹈史论的教学离不开相关舞蹈作品的赏析,通过赏析代表性舞蹈作品或片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所学某时期舞蹈的特点,同时还能调整课堂气氛。 与赏析相结合,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放视频就可以了,应该在放视频前给学生讲为什么选择这个作品给大家赏析,这个作品是根据那一时期那种舞蹈创作的,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个作品有哪些特点及特色,其代表性动作是什么,舞蹈作品的队形有什么特点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在赏析结束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找出问题答案,并让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典型舞蹈动作姿态,即兴创作几个八拍的小组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某时期舞蹈特点的印象,还可以开发学生的舞蹈编创意识,这就使舞蹈史论课的知识传授有意无意地与舞蹈编导课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结合。

三 舞蹈史论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门课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学思想为指导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构建的。围绕着舞蹈史论课的教学目的,我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复习—进新课-提出问题—讨论—总结”。由于舞蹈是论课中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量较大,在进新课的过程中,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或知识点展开讨论,最终通过总结使学生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某一时期舞蹈的特点。

四 舞蹈史论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舞蹈本科专业的舞蹈史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舞蹈史和西方舞蹈史两部分。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所有内容不可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局限于某本教材,而应考虑到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量内最多的交给学生所需要的舞蹈史论知识,并使他们可以学以致用。

除此之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备课有着重要的关系,舞蹈是论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材要求教师必须将教材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提取出其中的重难点,用自己的理解去讲授给学生,且不能够仅仅将备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应根据教学需要多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为授课内容服务,使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又突出重点;备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应过深也不应过浅;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寻找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总之,舞蹈史论课作为高校舞蹈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只有任课教师在教学上不断进行思考改进,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该门课作为必修课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学院(成都大学))

作者:刘慧丽

普通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篇2:

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探析

摘要:基于对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的研究,首先,阐述舞蹈教学基本内容。然后,分析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具有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意识、塑造学生优美形体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包括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等。

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教学;美育

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事业为相应国家号召,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开始对自身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模式开始进行改革与完善。在许多普通高校当中,舞蹈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将美育教育渗透到舞蹈教学中。美育教学通俗来讲就是审美教育与美感教育,通过美育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所以,本文将针对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舞蹈教学基本概述

舞蹈需要在音乐的配合之下,通过对人体动作的提炼、组织以及美化,来表达出人们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较为优美的艺术形式,所以,舞蹈被很多人称为艺术之母。舞蹈具有较强的艺术特性,比如,象征性、造型性以及抒情性等[1]。舞蹈能通过更加形象方式以及直接方式,将人们内心的精神世界表现出来。通过舞蹈教学工作的展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所以,舞蹈在多普通高校当中得到关注与重视。舞蹈被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因此,不同类型的舞蹈其形式以及风格存在不用。

二、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主要是指,审美主体对于美的看法,所以,审美意识在学生自身的世界观的当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意识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不断实践中产生,具有较强的民族性特征、时代性特征等。舞蹈自身更加追求尚美与向善,所以,在舞蹈教学当中渗透美育,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舞蹈影像资料[2]。然后通过老师的教学以及示范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通过将美育的渗透,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二)塑造学生优美形体

优美的形体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学生的外表形状以及姿态等优美动人,一般而言表现为较为健康的体魄、仪态优美同时体态较为匀称。舞蹈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通过加强美育渗透到其中,通过较为严厉的形体训练以及日常训练等。对学生日常当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以及不正确的姿态进行纠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形态,为学生未来的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三、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

(一)在理论教学中渗透

在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学中,为将美育更好渗透到其中,可以从理论教学中入手,也就是说将美育渗透到理论教学中。通过理论教学的展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对舞蹈的内涵以及特点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领悟,可以为学生更好学习实践内容打下良好前提保障。基于此,在展开舞蹈教学前,老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几节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舞蹈的概念、舞蹈起源以及舞蹈演变等。通过理论教学,为学生美育教学的渗透提供保障。在理论舞蹈教学中,老师需要对审美媒介进行充分利用,让学生意识到舞蹈的优美与内涵。与此同时,对书籍、图像以及影片等,需要合理利用,对造型美、服饰美以及音乐美等展开合理的剖析与教学,这样学生可以让学生对舞蹈有正确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美。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听觉以及视觉,对舞蹈的美进行感受与感悟。

(二)在实践教学中渗透

上文已经说到,舞蹈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因为,在教学中,需要将实践教学作为重点与关键。舞蹈实践教学,通常情况下,是需要通过身体形象展示出来。身体形象美包含许多内容,比如,动作美、节奏美以及造型美等。基于此,为促使学生可以在舞蹈教学当中,学习更多内容,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需要将美育渗透到实践教学中。在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习通过身体感受舞蹈的美与内涵[3]。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形体训练,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身动作,将舞蹈的美充分展现。在形体训练中,可以通过芭蕾舞的训练当时,训练学生基本站姿、坐姿、蹲、立以及下叉等。这对帮助学生塑造优美的形态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更加高雅的气质。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形与神相融合的训练,通过训练的加强,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灵感想象。促使学生可以通过身体动作以及身体形象,对舞蹈当中的美与神韵进行表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是普通高校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为促使学生可以在舞蹈教学当中,学习更多內容,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需要在舞蹈教学当中渗透美育。通过美育的渗透,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专业素养将会得到提升,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司志强.关于素质教育下舞蹈在普通高校美育作用的深入思考[J].艺术科技,2018,31(08):267-268.

[2]武艺.从北京城市学院舞蹈课的开展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推行[J].舞蹈,2017(08):68-70.

[3]王勇.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美育教法新探——社会学视角下体育舞蹈教学的美育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7):102-107.

作者:刘雯婧

普通高校舞蹈教学论文 篇3:

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探索

摘要:舞蹈是一项借助肢体动作来创造美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本身便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价值,而舞蹈专业学生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才能更好地从事舞蹈创作、训练与表演。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深刻体悟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优势,只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审美能力培养,才能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教学;美育渗透路径

引言

舞蹈是人类释放情感和解放身体的重要艺术手段。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是从“真善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美”则是舞蹈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即华丽的灯光、绚丽的服饰等外在因素形成的直觉美感;内在美,即舞蹈的情节与演员的情感表达和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是主体与客体无言的交流。美是一种价值,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不在于经济方面,美也不是纯粹的道德工具,它是通过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其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美是主观意识、情感与客观对象的统一。

一、高校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

1.1塑造学生的形体美

在学生的美感教育中,形体美的塑造是最为表面与直接的。对于新世纪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形体是学生身体健康、积极向上的重要体现。优美的形体可以使学生的外表显得朝气蓬勃,富有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而舞蹈实践本身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身体的健美手段,引导学生达到舞蹈艺术所要求的规范与标准,并使之经过长期的训练,展现出良好的体态以及高雅的气质,从而实现纠正学生不良坐姿、站姿,对学生的形体进行塑造的初衷。

1.2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舞蹈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从舞蹈作品中感受舞姿的技巧美感、情思美感,从舞蹈叙事内容中感受独特的故事美,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追求。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外延性的审美教育特征,可在培养学生舞蹈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对舞蹈相关作品的审美追求,如舞剧、歌剧、音乐剧等。这些舞台表演活动都具有艺术性特点,可促使学生在舞蹈学习的基础上产生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审美情趣,进一步提升其审美品位。另外,舞蹈教学活动还具有内涵性审美教育特征,在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会涉及对背景音乐节奏、情感、韵味的体验,学生可在背景音乐及舞台布景所营造的氛围中更好地进行舞蹈训练与表演活动。

二、当今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

2.1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

舞蹈是基于肢体动作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情感的宣泄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所在。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未被设立为独立学科,因而学校、教师不重视,导致高校舞蹈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诸多高校舞蹈教学往往未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教师应重视授课时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情感需求,学生为什么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为什么心不在焉?等等,都是教师应关注的现象,这正是由于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使得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未正常达到。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性是极其必要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更深层次地认知“舞蹈艺术”。

2.2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现在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学都存在着重视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输出的问题。现如今应用型、综合型舞蹈人才培养注重的是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同步发展,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一些高校的课程设计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使得舞蹈技能课开设过多且针对性不强,理论性课程和审美艺术类的课程却没有进行合理设计,导致舞蹈教育呈现片面化畸形发展,脱离了时代发展的轨道。开设的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课程指导和最先进的学习理念,这种不完善的课程体系设计不利于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培养的人才也不符合当前市场的需要。

三、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3.1顺应时代要求,科学化舞蹈教学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所需人才不再是单一的专业型人才,而是极具创造力、审美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舞蹈教学应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摒弃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顺应时代要求的舞蹈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贯穿其中,营造和谐、欢乐的教学环境,使情感教育与认知学习高度融合,展现舞蹈艺术真正的魅力。吕艺生教授所著《舞蹈教育学》中提到:“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①这充分说明舞蹈教学不仅是专业技术上的训练,更应注重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舞蹈教学的过程是身心受到启发的过程,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是舞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训练目标。

3.2舞蹈教学中审美发现能力的培养

基于美育的舞蹈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动作传授与文化传播这两种向度上。一方面,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育的熏陶,教学者有必要使学生成为感受美的最佳体验者。另一个重要方向则是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艺术中主动地发现美。因为学生往往“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学者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欣赏美的能力。因而美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舞蹈动作的排练之中,也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舞蹈剧目的表现之中,而是需要学生能够在具备审美兴趣与知晓审美规范的前提下,发现舞蹈艺术乃至其他艺术以及生活中各方面值得欣赏的事物所蕴含的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可以用来创造艺术美的生活之美,使之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与维度,寻找和感受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人文关怀、情感,并从中主动发现美之所在。

3.3培养学生舞蹈表达的美感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不能仅引导学生探索美、感知美、品味美,还必须立足于舞蹈艺术所具有的表演性、实操性特征,使其通过舞蹈创作、训练、表演等进行实践,提高自身展现美、表达美的能力。第一,舞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如借助特定的舞姿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展现自己对于美的认识。第二,舞蹈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舞蹈作品的训练活动,在深刻体悟舞蹈作品主题、角色性格特征、情感的基础上,合理处理自己的动作,顺利地表现作品所要表达的视觉美感和情感思想。第三,舞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登台表演。一方面,学生可以增加表演经验,通过表演获得更多点评,清楚地认知自己的优缺点,深刻感受如何通过动作技巧、舞姿形态达到作品所要展现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登台表演获得观众的评价和鼓励,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

结束语

顺应时代要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是当今高校应重视的问题。本文以高校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当今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及相关对策进行阐述,以呼吁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孕育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承华.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探索[J].艺术评鉴,2020(20):64-66.

[2]仲丽.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的探讨[J].艺术家,2020(01):127.

[3]刘俊洁.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探析[J].艺术评鉴,2019(07):121-122.

[4]刘雯婧.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探析[J].环球首映,2019(04):111.

[5]洪李莉.浅析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青春岁月,2014(07):122.

作者:李志 刘鑫宇 彭杨

上一篇:文明优质服务活动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家电活动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