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通用9篇)

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篇1

体育特招生政策的实施,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体育人才进入到大学接受更加完善的教育,这对体育生未来的发展来说也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高校对体育特招生疏于管理,使得很多特招生成绩下滑,学习懒散,这与体育特招生政策制定的初衷并不符。

1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存在的问题

国家为了发展体育专业型人才,实施了体育特招生制度,这使得很多有体育运动天赋或者想在体育方面发展的学生有机会能够进入到高校学习。但是绝大多数体育特招生进入学校之后,体育专项成绩却下滑,有些学生甚至放弃训练。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1.1安于现状,体育优势越发不明显

体育特招生主要是因为自身拥有优于常人的体育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学习,使得自己实现了大学梦。这些体育特长生进入到大学之后,原本应该更加勤奋刻苦的练习,以使自己的体育优势长期保持。但是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特招生能够每天坚持练习,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安于现状,体育特长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在高中努力练习,主要是为了上大学,进入高校之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没有必要再练习。因此很多学生安于现状,不认真训练,甚至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也不积极参加。

1.2文化课成绩比较低,训练时也时常闹情绪

一般情况下,体育特招生文化课基础都不是很好,进入大学之后,有些文化课科目属于必修科目,体育特招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但是很多少学生在练习训练之外,进行文化课学习。原本基础就差,再加之努力程度不够,所以体育特长生时常挂科。学习纪律性不强,对文化课普遍存在着意见,经常找各种理由不上课。除此之外,体育特招生在训练场地上,还时常闹情绪,只要训练内容稍微多一些,难度稍微大一些,就开始抱怨。久而久之,体育特招生的训练效果越来越差,完全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2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解决方法

2.1构建训练档案,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

拥有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普通高校,要对体育特招生进行专项管理,构建专门的训练档案,此外,还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第一,普通高校管理者在体育特招生入学之前,将所有的相关成绩都登记记录下来,以便能够与日后的训练与比赛成绩进行对比,以此评价学生进入上学之后成绩是否进步,之后按照进步与落后情况按照管理条例给予奖励与惩罚。第二,管理者应该按照比赛任务,做好训练安排,同时制定训练守则,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按照训练守则进行训练,否则给以惩罚。以学期计算,训练课上,如果学生迟到超过5min,则直接算作是迟到,如果超过半个小时,则直接算作缺课,迟到两次,算作1次迟到。如果一学期缺1/3的课在直接取消特招生待遇。如果训练过程中发生了意外,造成伤害,要立即送入医院,但是只有校医院与教练都证明的确是在训练过程中受伤,才能够算作是训练事故。如果由于教练训练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受伤,则学校要惩罚教练人员,如果情节特别严重,要取消教练待遇,或者直接取消教练资格。特招生比赛成绩不佳,也要进行责任划分,学校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核查小组,既要对学生的日常上课情况进行核查,同时也要对教练日常的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如果队员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而成绩不保,属教练指导水平低;若不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出勤不出力而导致成绩不保,则属队员责任。所以队员与教练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不断改进,提高训练水平。

2.2训练比赛成绩的进退与津贴相挂钩

将特招生入学后的训练比赛成绩与入学时的专项特招成绩作比较,按进步和退步的等级作相应的津贴补助,改变了传统的比赛成绩与津贴挂钩方式,不看成绩,只看进步与否。这种大胆的训练创新管理体制,大大地调动了全体特招生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使教练员看到了自己的“真功夫”,不断总结和借鉴训练成功的经验,吸取指导不足的教训,提高教练水平;使得那些成绩差的特招生暗下功夫,努力提高运动水平;成绩好的也不敢怠慢,不断进取。

2.3成绩等级及成绩进退与文化课相挂钩

特招生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在体育上比普通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文化课上不可避免地同普通生存在着差距。考虑到特招生因为课外训练的付出,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文化课学习。为了平衡,把学生的入学体育等级与入学后训练成绩的进退相结合,配上相应系数,乘以学生实际考分,得到学生最后成绩。这样学生等级成绩越高,进步越大,最后成绩也就越高。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必须清楚特招生的训练时间表,教练员必须清楚特招生的文化课程表,对特招生因训练所缺课程找时间补上,真正让特招生训练学习两不误。,如果队员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而成绩不保,属教练指导水平低;若不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出勤不出力而导致成绩不保,则属队员责任。所以队员与教练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不断改进,提高训练水平。

2.4对待特招生学校要层层重视

学校是一个整体,特招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无论在校内或外出比赛,他们的言行代表着所在学校的形象。其思想品德修养,辅导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要掌握特招生的生活习惯、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各系领导应鼓励特招生为本系争光争荣誉,对优秀上进的特招生要在全系及时通报表扬,帮助特招生树立信心和榜样,带动全系群体活动的开展。学校领导更要重视特招生的管理,应由校级领导挂帅分管,外出比赛前分管的校级领导要作总动员,外出比赛应以团长身份挂帅。取得优异成绩,回校应及时向全校作宣传报道。这样,特招生入学后就真正做到同学校“荣辱与共”,充分发挥特招生的应有作用,为学校争光争荣誉。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体育特招生进行管理十分必要,普通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笔者介绍的管理对策,可能对某些高校并不适应,需要高校管理者进行改进。体育特招生是我国体育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如果由于疏于管理而使很多特招生未能走得更远,高校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参考文献:

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篇2

体育特招生作为一支特殊队伍, 在大学校园中是一个人人观注的亮点, 促使他们深刻理解体育精神的实质, 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和建立大学生终身体育观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体育特招生是一个较特殊的学生群体, 需要我们把握其特征、抓住其特点, 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并通过自己不懈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训练水平, 将其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大学体育特招生基本状况

体育的强盛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更代表着这个国家人民的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这正是体育精神实质的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就是这种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竞争意识。体育特招生作为一支特殊队伍, 在大学校园中是一个人人观注的亮点, 促使他们深刻理解体育精神的实质, 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建立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发挥重要作用。在实践中, 采取开放式训练, 以校园为基地,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内大学生的体育训练、竞赛及活动中去, 与大学生们广泛接触;发挥他们的特长, 展示体育运动的美和乐趣, 结合教师的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加快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建立。避免采用“封闭式”训练, 不参与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 只是一个为学校做广告的“招牌”。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体育赛事的增多, 体育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与喜爱, 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多体育迷, 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体育明星。体育特招生进入大学以后, 更对此寄予了厚望, 易沉迷于“出成绩、拿金牌、当明星”的旋涡中。然而, 我国大学生运动队走向职业化道路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就象美国NBA大学生选秀的经历过程。大学体育特招生必须正确认识国情, 在刻苦训练的同时, 抓住在大学里的学习机会,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争取早日成才。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目前, 我国很多优秀的竞技运动员退役以后, 从事教练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机会都很少纷纷进入大学深造, 谋求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体育特招生切忌“一切为了训练”, 荒废了学业, 失去了成才的良机。

三.体育特招生存在的问题

1. 文化基础没有优势

普通高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的任务是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 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竞争, 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然而从大学2000年至2007年的特招生的运动成绩分析90.7%的运动员来自各地市中学, 特招生中92.4%的能达到二级运动员的真实水平, 达到一级以上的仅为8.5%。在这样的运动基础上, 仅通过大学四年的训练就能达到一个较高的竞技水平是很难的。另外, 特招生入学后的思想、心理、生理变化及教练员水平、场地、器材、医疗、膳食保障也是影响运动员创造成绩的重要因素。从文化成绩分析, 大学体育特招生大学录取的分数在200~450分之间, 85%的学生在200~350分之间, 而普通学生的录取分数在500分以上。大部分体育特招生认为完成学业有一定的困难, 共91人, 占68.9%, 而认为没有问题的只有7人, 仅占5.3%。如此大的差距, 再加上运动训练和对外比赛又牵扯特招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 虽然8届特招生中也有15人参加过研究生的考试, 但都没有考取。

2. 运动技术和从事专业脱节

选择体育教育工作的仅占到2.9%, 其主要原因有:首先大学体育特招生在校所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政治思想教育和历史教育几个专业, 如果从事体育专业, 虽然有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的基础, 但没有受过相应的体育专业的理论和其它项目的学习指导又没有专业文凭, 从事体育专业确有其难;其次, 90%的毕业生包括现有的在校生, 选择普通高校的原因就是想有机会学习其他专业, 而将来不想从事体育。

3. 训练和学习冲突

体育特招生主要来源于体校和高中体育特长生, 他们普遍存在文化知识底子薄和身体有伤病的状况。入校后, 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甚至厌学。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要肩负起以育人为主要目的的责任, 在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 实现为校争光任务的同时, 给他们创造和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环境, 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保证毕业以后能顺利就业。首先, 学校要做好他们思想认识上的工作, 明确入校的双重目的, 以求学为主, 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次, 在课程安排和讲授上要采用有针对性的内容和循序渐进的做法。教师要多帮助、鼓励和督促他们学习, 并相信他们经过再一次的努力拼搏, 一定会学有所成。切忌对他们采取应付或要求过高的不负责态度, 使这支时代的“产物”成为大学“光荣”的牺牲品。近年来, 各高校的体育特招生已陆续毕业, 就业问题不容乐观, 许多人由于自身或学校的原因在大学期间除体育特长外没有修成其它专业, 毕业后施展特长的空间很小, 出现就业难的问题, 即使就业了也很难胜任新岗位的专业要求, 形成了“大学”毕业生有文凭没水平的窘迫局面。

四.对策

1.完善专业课程的学习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 运动员在有重大对外比赛的当学期按要求须停课3~5个月, 而比赛当学期的文化课予以免考, 其文化课成绩根据学生比赛成绩而定。从这个措施的实施情况看, 虽然减轻了特招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绩也有, 但实际上学生在这学期的专业文化课的掌握情况是零, 如果学生只有一次免考还好, 如果免考两次以上, 就等于大学四年有l/4或更多的时间没有学习本专业知识, 可想而知, 这部分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会有多少。因此, 笔者认为, 运动员有义务和责任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 同时也享有掌握全部本专业知识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对待运动员因比赛所落下的课程, 笔者建议应健全补课制度, 可利用比赛后的双休日、节假日由学校派专人进行集中补课, 并结合自学等形式把落下的课补上, 并进行缓考, 不要免考。这样既可以使特招生完成学校交给的训练、比赛任务, 又能把因为比赛所影响的课补回来, 使特招生在经过高校四年的学习, 真正成为一名具有真才实学、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大学生。

2.加强评价激励

结合特招生日常生活、学习、训练、荣誉及各项活动中的表现情况, 予以恰当的表彰和批评, 并与学校制定的奖学金、各种评优活动挂钩, 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前进动力, 评价要紧扣目标实施, 奖学金评定标准一定是思想要求进步, 学习上没有不及格现象、训练刻苦、对外比赛有成绩的才能有资格评选。

五.结语

体育特招生是一个较特殊的学生群体, 但只要我们把握其特征、抓住其特点, 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并通过自己不懈的能力, 其文化知识水平会有很大提高, 将来同样会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当前, 正确认识大学体育特招生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处理好以上几个问题, 不仅可以推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 加快高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市场的建立, 尽早实现他们走向职业化的目标和为国争光的愿望;更为他们深刻体会体育精神的实质, 锻炼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体育特招生基本状况, 特招生 (国家) 政策与管理, 大学特招生政策与管理, 以及大学特招生简介。本文也分析了体育特招生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其中包括完善预科学习, 提高评价标准和加强评价激励等。

关键词:体育特招生,体育精神,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彭进.对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2]李家荣.高校体育特招生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05)

[3]陈守伟.高校体育特招生的培养过程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1)

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招生工作;人本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认识到招生工作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把提高生源质量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来抓。然而,目前仍有不少独立学院对招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招生工作还普遍存在系统性不强、全面性较差、开放性不够、信息服务不畅、管理松散不科学等情况,。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加强和改进招生工作,强化管理,不断提高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至关重要。

一、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招生工作的特点

(一)学生全额成本交费,收费较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强,同时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扩招就成为必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仅凭政府投资,是不可能完全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8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来,中国就开始走公办与民办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民办教育发展缓慢,再加上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民办教育的发展举步为艰,因此,新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由此产生---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即利用社会投资、公办高校举办、学生全额交费、政府不予拨款、完全自负盈亏的一种新体制的办学形式。

作为新体制办学的独立学院,在关注办学的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首先从办学的本身来说,办学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作为刚起步的独立学院来说,硬件条件,师资情况与传统公办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转边的关键时期,高校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将备受关注;再加上学费标准是按接近办学成本收费,利用市场化运作,质疑和关注在所难免。没有国家财政拨款要维持高校独立学院办学的正常运转,全额让学生承担培养经费,正是独立学院办学的特点之一。

(二)办学时间较短,社会影响力较小

从传统意义上来理解,判断一所学校办学情况如何,一般从该校的办学历史可大概了解学校办学的基本情况,学校要办好,除有雄厚的资金、大楼之外,还要有大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大师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是完全靠金钱能够解决的,还要靠时间来磨练、沉淀、影响和深化,要靠一批又一批老师的不懈努力,学生一批又一批的奋斗才能实现的。办学质量的好坏,最基本的判断是学校培养的学生要经得起社会的检验,而检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被社会逐步接纳和认可,最终才会形成社会影响力。

(三)政策不完善,流程不清晰

独立学院是在特殊时期产生的新体制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他没有借鉴之源,就目前全国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就有近十种之多,从投资方来讲,有完全公司投资的,有政府加公司投资的,也有高校自己投资的,有高校加公司投资的,还有政府加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等形式,投资来源比较复杂,对于办学只有几年的独立学院来说,要在较短时间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形式,明晰工作流程,那是较为困难的事情。综合起来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独立学院利用社会投资举办,高收费办学,办学质量难以保证,投资方办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赚钱,应该给以限制和控制。(2)独立学院利用社会投资办学,不用政府财政投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给以大力支持。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未形成最终共识的关键,主要是教学质量问题,如果教学质量有保证,教学的硬件、软件到位,那没有理由不支持的。因此,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明确工作流程,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也是独立学院目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人本管理在独立学院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人本管理是指在招生工作中以人为中心,以调动招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好招生工作为根本。在组织招生管理活动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根本,工作要尽可能地围绕着发挥人的能力和需要展开,组织结构要充分考虑人的需要,管理者应通过做好人的工作,使全体组织成员明确整体目标、个人职责、工作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等,主动、积极、认真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把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作为重点,充分发挥人在招生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依靠人的力量完成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任务。

(一)加强集体意识是招生人本管理的核心

招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招生,招生整体任务的完成,最终还是依赖于招办及各系、部、处、室抽调的每一个成员。因此,招生工作人本管理的核心在于重点培养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共识的“群体意识”和高尚的“奉献精神”,这是体现招生工作良好形象的重要标志。

(二)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是独立学院招生人本管理的关键

招生工作领导者的思想道德和品质、业务水平、思维方式、个人素养和科学管理能力等,直接影响招生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成功的招办负责人要有良好的人格形象一一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勤政廉洁、依法行政、办事公道、实事求是、平易近人等,以此影响和感召招生工作人员的思想品德和品质的完善。人本管理强调在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系统内,人是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主体。

(三)学习现代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是独立学院招生人本管理的保证

招生工作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是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招生工作人员,要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适应招生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强化自觉的行为能力,这些都是招生人本管理的有力保证。

总之,独立学院的招生是学院生存和发展之本,在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现代化技术,来服务与招生工作,在确保招生任务完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是独立学院打造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东生.教育竞争与招生工作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国忠.高校合并面面观[J].中国高校招生,2000(04)

[3]刘炳贵.江苏高校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篇4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下面是通知的详细内容。

关于做好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招生委员会,有关高等学校,各考点: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文件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我省2017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特别是术科考试工作,要按照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高校招生工作公平公正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考试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各级招生部门和考点必须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做好宣传,精心组织体育专业术科考试。要切实做到考试组织严密,考场秩序良好,场地器材符合规定标准,评定成绩公正、准确。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考试工作人员、考生的法纪教育,坚决杜绝舞弊案件的发生,保证体育专业术科考试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学校体育专业录取新生的质量。

二、报考办法及考试要求

(一)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1.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政策,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行单独提前招生,考生需参加文化课考试和体育专项考试,文化课试题由国家统一进行命制,体育专项考试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实施。

2.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需由户口所在地市级招生办公室统一编排高考考生号,并与普通高考考生同时办理报考手续。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且选报理科综合的考生,可以兼报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相关体育类专业及对应科类的普通专业。但兼报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相关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全省的体育术科统一考试和全国普通高考的文化课统考;兼报对应科类的普通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文化课统考。已被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的考生,所兼报专业不再录取。

3.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且学业成绩须符合以下要求:文科类考生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且至少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或以上等级;理科类考生参加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且至少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或以上等级。

4.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报考对象必须具有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资格,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已在高校就读的在校生一律不准报考。招生单位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审核,在考生报名参加考试时,应对考生的运动员等级证书等报考材料进行严格认真核查,特别要在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和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网“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查询系统”对考生的运动员等级证书进行验证审核。必要时,招生院校要主动商请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协助核查运动员等级证书,发现弄虚作假的,应在第一时间严肃处理,取消其报考资格。招生院校未履行资格审查责任的,将按国家相关规定取消高校该专业招生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5.文化课考试。按照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6.体育专项考试。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招生院校的体育专项考试。招生院校应在规定时间制定包含报考条件、报考手续、专业考试时间、考试实施办法、招生计划安排、考生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原则和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内容在内的招生简章,于2017年2月20日前报我院高招处备案后向考生公布。体育专项考试时间安排在4月、5月进行,具体时间由招生院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安排。

(二)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类相关专业

报考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类相关专业的考生,必须先参加全省体育专业术科统一考试,然后再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文化课统考(仅限报考语文、外语、理科数学和理科综合)。报考该类专业考生可兼报普通高考理科类专业,填报志愿时间与普通高考其他专业考生相同,但不能在同一批次内兼报。在同一批次内只能单独选择填报体育类专业志愿或单独选择填报普通理科类专业志愿。

报考该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科目仅限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业水平成绩至少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或以上等级。

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类相关专业术科考试项目及测试和计分办法

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类相关专业术科的测试和计分按《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体育术科考试大纲》进行。

(一)体育术科考试由基本素质和专项基础两个部分组成。赋分比例如下:

基本素质 75%

专项基础 25%

其中:1.基本素质考试(225分),包括100米跑(75分)、立定三级跳远(75分)和原地掷实心球(75分)三项,考生必须参加这三项内容的考试。

2.专项基础考试(75分),包括足球运球绕杆射门、篮球运球绕杆定点投篮、排球隔网定向垫传球、乒乓球左推右攻(发球机发球)和游泳(分蛙、蝶、仰、自由泳4种泳式)共五项,考生按规定任选其中一项进行考试。

(二)体育术科考试采取现场测试的形式进行,满分为300分,基本素质和专项基础中每个项目满分均为75分。

(三)体育术科成绩计算办法:

体育术科考试总分=基本素质得分+专项基础得分

四、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类相关专业考生报名时间与地点

普通高考体育类考生统一报名时间为12月1-10日,各市考生具体报名时间由各市招生办公室统一安排。报名时间、方式与文科类、理科类考生相同。

五、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生报名时间与地点

报考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须于月1-10日先参加普通高考报名,然后凭高考考生号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招生院校规定的`时间参加文化课和专业课(术科)的报名和考试。

六、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类相关专业术科考试考点设置与组织安排

(一)考点设置

2017年我省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术科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集中考点分项目分批考试。考点设在广州体育学院。联系单位: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20-38024685、38024562、38027983(传真);地址:广州大道中1268号;邮编:510500。

(二)考试组织安排

1.考试的时间及批次安排

全省体育术科统考时间为:2017年1月10日-1月20日。

全省考生按报考项目随机编排考生考试时间,考生的具体报到检录时间及缴交考试费办法另文通知。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持身份证及准考证到考点报到和检录,未按时报到并检录的考生禁止参加当年体育术科统一考试。

参加体育术科考试的考生,由所在市、县(区)招生办公室进行考前安全教育和考试纪律教育,确保应试考生的安全,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考生所在学校必须指定专门老师督促考生购买考试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含往返交通),并告知考生和家长考试中存在的所有意外和风险,以保证考生旅途和考试期间的绝对安全。

2.考试领导小组的建立和职责

体育术科考试考点要成立考试领导小组,由省招生办公室、考点所在单位领导和主考组成,负责体育术科考试的组织领导工作。省招生办公室负责宏观政策和成绩的录入等工作,考点负责考试的组织实施。考点要严格执行体育术科考试细则和评分标准,切实组织好体育术科考试。

3.严格挑选和培训主考、监考人员

考点和各有关院校要积极推荐、严格挑选思想品德好、本专业学术水平较高、本年度无直系亲属报考体育专业的教师作为主考、监考人员。同时,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各项目的考试办法与评分标准,使他们熟悉业务、增强责任感。主考、监考人员要严肃认真、秉公执考。坚决查处弄虚作假、冒名替考、涂改伪造成绩等舞弊行为。凡是违反考试纪律的人员,将按《国家教育统一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将有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考场管理

考试场地按考试项目实行分片和封闭式管理,考生凭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考试序号,由检录人员使用指纹识别系统进行身份检查并认真核对身份证、准考证等信息后,方可进入考场参加考试。凡因考生错过考试检录时间的,一律不予以补考。考试时,考生要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不得穿着带有地区(或中学)名称等明显标记的服装,不得携带训练器材进入考试现场,并进行服用兴奋剂的抽检等等。

(三)成绩管理

为了规范招生考试管理工作,体育术科考试成绩将采用计算机管理,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录入,并将成绩分市汇总,再下发到考生所在市招生办公室,通知考生。

七、录取

(一)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类相关专业

根据省招生委员会确定的体育类专业录取分数线和投档原则,省招生办公室将按考生志愿顺序,提供档案给招生院校录取,录取名单报省招生委员会审批。录取批次与普通文理专业同批次进行,并实行传统志愿投档(即根据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提供档案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具体招生院校批次情况见招生专业目录。

(二)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生的录取办法,由各招生院校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文件精神自行确定。各市招生办公室可协助有关招生院校做好宣传、建档、录取等有关工作。各招生院校要严格遵守招生工作纪律,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招生。

各招生院校体育专业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录取。严禁以该专业名义录取学生,入学后转其他专业学习。

八、体检要求

体育类考生体检要求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标准执行,体检时间和普通类考生相同。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身体条件不符合报考体育类专业要求的考生,不得报考体育类专业,心脏及脑部有既往病史的考生,请慎重报考。为确保安全,考生在参加体育术科考试前应到县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心电图及脑电图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参加体育术科统一考试。运动训练、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录取的新生,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得低于4.8;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予录取到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除上述要求外,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招生时可根据专业性质、特点,提出学习本专业对身体素质、生理条件的要求,并在招生章程及专业目录中明确刊登,并向考生做好咨询解释工作。

各地级以上市招生办公室要加大力度,切实抓好体检工作。体育考生在入学后,各高校要进行身体条件复查。如发现弄虚作假,除了对弄虚作假的考生进行处理外,还要对体检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视其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如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有新的规定,以新的文件和精神为准。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状况研究 篇5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状况研究

姓名:刘剑锋 班级:社会体育 0801班

指导教师 由文华

摘要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人们的经济意识的提升,现在的体育场馆不单单用于教育教学和人们的日常锻炼,而是对社会进行有偿使用,这便形成了一种特殊条件下的体育产业,但是在其走向市场的管理运营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应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过对陕西省国家重点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进行调查研究,以使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能针对自己不足进行合理的改进。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管理现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

(一)多方研判,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经营管理模式。打破计划经济的禁锢,引入市场化的管理,首先需要决策者转变观念,遵循市场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作为经营者,需要完善体育馆的自我“造

血”机制,以馆养馆,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体育部(系、学院、教研室)管理,财务由学校监督管理,市场化运营。馆长负责招聘馆内所需工作人员及日常经营管理,体育馆支付员工工资及教学、训练、日常维护所需要的成本,每年赢利资金分配,既要符合学校相关政策,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充分借助体育部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可极大地方便体育教学、训练的需求;缺点是体育部门面对相当繁重的体育课教学课程,同时又要兼顾体育场馆及设施的管理,很难做到“两手都要硬”。这种管理模式适用

于普通大专院校。

校场馆中心的管理模式,也称专业管理模式,是采用外包或隶属于学校专门的职能部门(场馆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体育部门只负责教学训练。由于体育馆实行专业化管理,它要求管理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还需要有场馆维护、设备维修和保安、保洁、甚至包括环境、水电、建筑和装饰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形成规范的物业管理体系,且便于同时管理多家场馆,适合于专业的体育院校,现在更多的综合性的大学也在采取这种模式。此外,还有混合式管理,是对前两种

管理模式的综合。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要体现高校体育馆经营的特色优势,实现团体效率的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使

体育馆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建立可行的物业管理体系。物业管理作为当代的“朝阳产业”,已经渗透到高校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作为特定物业管理中的特种物业管理项目,高校体育馆又区别于社会体育馆,需兼顾高校体育教学

体制的需要。

制定场馆物业管理条例,明晰相关人员责、权、利,公布服务承诺,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教学、训练、比赛及有偿开放的安排;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管理程

序,使之适应体育教学训练和对外开放。

(三)完善营销策略,拓展市场空间。作为高校体育馆的管理者,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是,学校花巨资建体育馆无偿向学生开放,广大学生更多的则是被学校周围收费不菲的网吧、KTV和歌舞厅所吸引,长此下去,体育馆日渐冷清不说,学生体质也必然下降。因此,高校体育馆也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必须要掌握合理的定价策略,并可尝试将现代营销理念中诸如“俱乐部”、“会员”、“包装”等概念元素引进来,依托体育产业强大的潜在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1、“俱乐部”及“会员制”的引入。我国高校俱乐部概念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数人认可的界定:高校俱乐部是高校中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体,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由于俱乐部自由、自愿的原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运动项目,有兴趣,有热情,乐于积极参与,而且俱乐部这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受时间限制,又可以融合教学要求,对于目标和内容相对固定,又带有法定约束力的体育课,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由于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发展,且俱乐部本身具有社会性,其招收的对象不仅限于学生,可以有教职工和校外人员共同参与,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联合社会上相关的体育协会,扩大影响,提高层次。

高校体育馆作为高档次、全天候且功能齐全的体育资源,依托高校高层次专业的人才优势,完全有条件组建各种类型和标准的体育俱乐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实行会员制是提高场馆效益的有效策略,对高校体育场馆尤其如此。因此,一旦各单项俱乐部都拥有了稳定的会员,意味着会给体育馆带来相对稳定的经营收入,又可以促进学校把俱乐部办得更加丰富多彩。

2、体育馆经营项目的多样化。高校体育馆采用多种经营,应分清主体项目和辅助项目,主体应包括体育竞赛、体育培训、全民健身以及学生社团和社会团体组织的体育活动,其他如文艺演出、房屋出租、相关运动产品经营应属于辅助项目。体育馆方面无论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占用上,都应该做到主次分明,以体育产业为核心。在具体运动选项上,既要考虑到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体育馆传统项目,因为这些项目仍有较高的群众普及度,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超前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大大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在不同院校的统计中,诸如防身自卫、跆拳道、瑜伽、武术散打、健身健美、街舞、拓展训练甚至极限运动等都成为大学生喜爱的项目,这些新兴的运动不仅是对传统项目的挑战,对现有的师资也是个很大的考验,作为高校体育馆的管理者,这都是需要重视的新课题。

3、体育馆价格的合理化。体育馆的相关收费标准的制订,一定要通过合理的分析,定位消费层次,根据本校师生的普遍情况,结合周围居民的消费状况,再从定位出发配套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提供必要的服务项目。对于高校而言,最普通的定价战略之一就是差别定价。据调查显示,高校综合性体育馆几乎都采用差别定价,如校内师生优惠定价、分时段定价、会员优惠定价,还可以结合社会上的各种特殊人群的优惠价等,管理者要充分掌握价格杠杆规律,合理计划,统筹安排。

4、实现体育馆的信息化管理。高校体育馆的管理、宣传和经营都离不开电脑网络,编制实用、高效的管理软件,建立信息丰富、图像精美的网站、网页,开发专用体育POS机系统,刷卡付费以及各种电子商务系统,都有利于省时、省力、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工作,提高效率。

六、结论

高校体育馆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对管理和经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优先考虑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其多元化的功能和意义,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和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形式,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和物业管理体系,精心策划,科学管理,使其充分发

挥自身价值,成为社会共享的体育资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1前言...................................................1 2研究对象与方法.........................................1 2.1研究对象..........................................1 2.2研究方法..........................................1 2.2.1文献资料法....................................1 2.2.2逻辑分析法....................................1 2.2.3访谈法.......................................2 3研究结果与分析.........................................2 3.1 十一五期间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发展..................2 3.2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2 3.2.1高校中的多功能体育场馆建筑的设计和规划........2 3.2.2高校体育场馆教育教学功能......................4 3.2.3高校体育场馆在有偿运行中的功能................5 3.3场馆的管理机制.....................................6 3.3.1管理主体......................................6 3.3.2机构设置......................................7 3.3.3人力资源......................................7 3.4场馆运行机制.......................................8 3.4.1教学训练期间的运行情况........................8 3.4.2对外开放期间的运行情况........................8 3.4.3大型活动时的运行状况..........................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4结论与建议.............................................9 4.1 结论..............................................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1前言

高校中的体育场馆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那些用途广泛的多功能体育场馆越来越受到学校内的师生及社会人员的关心,然而许多场馆的使用只是面向校内,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提高其闲置时期的利用率,许多高校选择了进行社会共享的开放式经营,这样不但满足了社会人员的需求也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其运营的过程中其利用效率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仍阻碍着其发展,如何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进行有效地管理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论文查阅的文献资料共9篇,其中对高校场馆建设和管理的研究共有5篇,对高校的体育场馆运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共有4篇。2.2.2逻辑分析法

本文对通过对陕西省的五所高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体育馆的建设及管理状况结合参考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了这篇研究成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2.2.3访谈法

对高校的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状况访问了专门的负责人员。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十一五期间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发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普查总体数据报告》显示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符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面的健身器材,由于学校内没有相应类似的场地用于大型的活动,此文体馆也用于承办一些大型的活动,从2010年的9月学校对体育场馆的整体进行了新的规划在靠近西面的场地里把放置乒乓球台案的地方进行了整改,设计成了一个大型的舞台,由于该文体馆的结构为薄壳结构,加上地面是光面的塑胶面层,其隔音效果很差,在这次设计上加上了大块的吸音构件。以此来满足其多功能实用的目的。

除了上述的体育馆以外,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室外的体育场地,如田径场和室外篮球场,室外网球场和排球场等,这些场地一般是被规划在学校的周边区域,这样不但能满足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又能在其他时间对社区人们开放,形成一定社会共享,高校的田径场地一般还是对外开放但是像网球场之类的运动场地是对外有偿使用。高校内的体育场地较社区的体育场地有以下几个特点:场地面积大、场地设施相对社区内部较为齐全、室外活动环境好、活动场地类别多等。而这种规划形式为陕西省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行提供了充足的外界条件和硬件条件以及商业化运营的条件。3.2.2高校体育场馆教育教学功能

不同的院校对于体育馆的用途也不同,很多院校是以教育教学为首要目的,如西安石油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还有一些高校的体育场馆是用来承办学校的一些比赛和一些大型的活动专门建设的如西安交通大学等,在教学的应用中,现有的体育馆一般很少能满足全校师生的体育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在体育场中活动,只有少数的几个体育馆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文体馆由于其活动面积较大场地分布合理,可用的活动区域相对较大,内设的体育教学设施较为完善所以可以满足校内的本科生需求,但是对其开放性而言,学校的室内体育场馆很少面对学生开放,即普通学生在上课之外的时间很少被允许进入体育馆参加日常锻炼,而且在建设舞台之前的体育场馆内的乒乓球场地是收费的。

通过对西安各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校内的体育馆的使用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是不同的,主要区别是普通统招生和本校的体育生(包括体育系的统招生和单项高水平运动员),对于普通学生,平时只允许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有老师带领进入体育馆内,而在课下的时间是不被允许的或者是有偿的,所以对于普通学生来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体育馆对他们的作用只是在课上,而对于体育生来讲体育馆的使用是没有时间限制的,除非放假期间或者是进行一些大的比赛期间其他时间他们是可以随意使用的,同时学校对这一做法也比较赞成,特别是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如果高水平运动员需要训练并且在场地和器材上和普通生的使用有所冲突,那么场地管理员通常会协调普通生的活动来确保运动员的训练。

室外场地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般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室外场地进行的,只有少数学校的几项运动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健美操和体操以及少量的篮球和排球课在室内进行。3.2.3高校体育场馆在有偿运行中的功能

根据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开展的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情况调研结果可知,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主要存在5种具体的运营方式:一是传统的事业单位运营方式。二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三是委托运营的方式。四是直接改制

【4】为企业的运营方式。五是纯公益性的运营方式。

3.2.3.1高校体育场馆目前在有偿使用的过程中的多样化

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主要是承接参与人数较多的活动,但总起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承办大型的演唱会和大型赛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思源体育馆,在使用过程中就承办了任贤齐、苏醒等明星的演唱会和郭德纲的相声;除此之外还承办过CBA联赛和CUBA的选拔赛等,二、承办的某些公司比赛和团体之间的小型比赛,如在上文中多次提及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文体馆就借助其广阔的室内空间经常性的承担小型比赛。

三、出租成为一些招聘场所,如联通公司在西安的招聘活动就是在不同的高校中租赁期体育馆进行招聘工作。

四、举办庆典或者演讲以及讲座,某些知名专家由于其影响力较大所以在其讲座的时候参加的人数众多以至于大的会议室或者礼堂都不能满足其需求,这时候体育馆便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由一些团体或者个人办训练班用,在陕西师范大学的体育场馆内就是这种运营模式。

在体育馆运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不可预见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很多院校就是因为安全问题不把体育馆租赁给公司管理,而是有自己来管理,同时由于安全问题很多院校在一些利润丰厚的大型的活动面前放弃了,除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之外,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协作问题也影响着体育馆的运营。此外还有体育馆的硬件问题,硬件齐全但是破损不分未能及时修复,以及学校的声誉和信息的获取能力对于体育馆的运营也存在着影响。3.2.3.2总体来讲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较低

主要表现在体育馆有偿服务的面不宽,还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我国体育设施中有67.2%集中在学校,但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多以教学、训练为主,基本不对社会开放。在辽宁省53所高校中,不同程度开展有偿服务的占54.7%其场馆利用率在5天工作日中仅为2小时,占可利用时间的28%,在双休日里平均利用率为3.3小时,占可利用时间的27.5%,可见其利用率很低。而在陕西省内走访的五所高校中进行有偿服务的占到四所,其有偿利用时间由教学和比赛之外的空闲时间而设定,虽然能承接多种比赛但总体利用率相对仍然较低。现有的场馆运营模式造成资源的浪费,高校的体育场馆的不足现状又要求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和下午的部分时段,其余非教育时间,如周六、周日和平时晚上都为无偿开放或关闭,较高档一些的场馆却被“保护”起来,使场馆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多年来,高校体育场馆与外界联系沟通甚少,许多社会性的比赛、训练、活动以及赞助、资助、共建也就无法实施,也造成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巨大浪费【3】,所以管理人员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和体育馆的运营息息相关。

3.3场馆的管理机制

3.3.1管理主体

不同高校对体育馆的管理方法也不同,所以其管理的主体也不同,但是总的来讲有两种运营方式,一种是学校将体育馆完全承包给某个公司,由公司作为管理主体对体育馆来进行管理运营,而校方只作为租赁方,每年从承包公司那里收取租赁费用,思源活动中心每年从承包公司那里收取费用为三十万,但是由于承包公司与社会沟通能力的较强运作模式较为合理每年不但可以交付三十万元的租赁费用和员工的工资以及场馆的维护费用仅仅2009年一年就盈利八十余万元。但是公司在承包的时候要遵守学校提出的要求即在学校的需要的时候必须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学校来使用,所以公司承包的仅仅是其空余时间的使用权。与之对应的另一种运营模式就是管理主体是学校自己,体育场馆的运营由学校的体育系或者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这就保障了体育场馆的运营的安全可靠性,如西安石油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管理就是这种模式,其盈利的资金主要用于发放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补贴和场馆的维护。剩下的结余有一部分由体育系上交学校,另一部分归体育系所有。而在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里面也有很多的问题如西北大学的体育馆在运行初期并没有想打营利性的经营但是限闲置了三年以后才对体育馆进行对外经营,起初有体育部的老师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内部的矛盾问题后来由学校来进行资金统一管理。3.3.2机构设置

各个高校的机构设置都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讲其设置相对简单,走访的高校中其设立的机构一般只设定一个场馆管理办公室,而人员设置更为简单管理场馆的领导阶层最多设置两名,而每个学校的所有场地管理人员都没有超过十名。体育场馆的所属机构一般都因高校的运行模式和管理主体而定,但是总体可以根据其管理机构来分为以下积累,西安交通大学的体育馆由于是承包给了公司来进行管理,所以其机构设置相对明确吗,即有专门的公司部门来进行日常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其管理完全由公司因情况来定,相比而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用来管理全部日常的活动,而西北大学仅仅设置了一个全职管理人员和两个体育老师来兼管,但是在体育馆承接大的活动的时候他们的人力资源设置基本是相同的,即临时从学校抽调人员来进行人员补充,如当西安交通大学承办演唱会的时候根据活动的大小来进行临场人员安排。由以上可见现在的管理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的管理素质,即场馆由非专业人员来管理专业的体育场地,所以无论从体育场地的管理还是从体育器材的维护都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专业人员相对短缺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专业人员的短缺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3.4场馆运行机制

3.4.1教学训练期间的运行情况

对于体育场馆来说满足教学训练是最基本的任务,在走访的各个高校的管理中,在没有重大活动时都是为教学训练开绿灯的,特别是在满足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上,体育场馆是随时为其服务的。但是对于普通学生在课余时间进馆进行体育活动是有限制或者有偿的。而且在西北大学的羽毛球馆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考虑到高消费问题,主动不倡导学生有偿进馆进行空闲时间的娱乐训练。3.4.2对外开放期间的运行情况

在调查的高校体育场馆在学校管理的情况下开放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整年都有定期开放的日期,二是在节假日开放,三是开放没有固定的日期。高校场馆经营收入的资金使用情况基本分为两种:一是自行使用管理,二是部分上缴学校、部分自行管理。自行管理的资金流向有五个方面:支付工人工资、支付水电费、补充体育经费、支付教师奖金、其它支出。如西安石油大学的就是这种管理模式,其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完全支付于这几项。

西安48所普通高校共拥有1067个体育场馆,其中室内体育馆114所,室外体育场953块,有91.7%的学校能开放场馆,其中64.6%的学校采用有偿开放手段,而服务对象多以本校师生为主,由于开放需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员和精力,对社会开放的范围则较小。具体表现在:(1)高校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2)场馆利用

【5】率低;(3)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滞后,缺乏高素质专业体育管理人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3.4.3大型活动时的运行状况

在大型活动期间其运营主要由活动方进行管理,而很多体育场馆管理方只是把体育场馆单一的作为场地租赁,活动方把布局方式和必须品直接进行布置,而场馆管理人员只是起到协助作用。不去考虑其对外运营的管理,所以其管理活动相对滞后,当遇到大型的赛事的或者活动的时候场馆管理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布置或者维护体育场馆内的设施不被损坏,而不是参与一些大型活动的策划。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当前的高校体育场馆建筑和设施条件都能够满足教学和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要求但是对于普通生的利用都有所限制。

2)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职责不能具体确定,即每个人的具体职责不是单一和专业的,而是以不专业的人员去管理专业的场地和设施。

3)某些高校的运营中形式单一,体育场馆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导致了体育设施场地的巨大浪费,同时高校的盈利主要在于承办比赛。

4)体育场馆的管理形式与高校的规模以及周围的环境和学校的办学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211高校和985高校以承包给运营商为主,而一些省属高校以学校自主管理为主。

参考文献: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篇6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艺术创作、表演等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方能报考: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学习年限

脱产学习,学制三年。

四、招生专业

音乐(专业方向:作曲、视唱练耳、音乐表演、音乐教育)

舞蹈(专业方向:舞蹈编导、舞蹈表演)

戏剧(专业方向:戏剧影视表演)

五、招生计划

(一)教育部还未下达20招生计划,请随时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信息。

(二) 我院每个专业方向的招生总数上限,为本专业方向的导师数×;3,每位导师每年招收研究生不超过3名。

六、报名日期及办法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年艺术硕士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预报名时间为20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3.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4.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应试的外国语语种按招生单位的规定任选一种;

(3)考试科目及代码

音乐; 135101;戏剧; 135102;舞蹈; 135106

思想政治理论; 101;英语二; 204;专业课; 611;专业基础课; 512。

(4)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上一年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被查出作弊的考生,取消本年度报名资格。

(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现场确认时间:

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

天津市河东区十一经路57号,天津音乐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所有考生均须到天津音乐学院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报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和弄虚作假的考生,一经查出将取消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七、考生资格审查

按有关规定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发现可疑学历证书时,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指定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八、考试办法

(一)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

1.初试:

(1)考试时间、地点:思想政治理论、外语考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2014年12月27日进行考试,其他各科考试具体考试日程安排请在我院校园网上查询,所有考试均在我院进行;

(2)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语均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他考试科目由我院命题,详细考试内容以简章附件二公布内容为准。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

2.复试:

(1)复试时间、地点:按教育部统一时间安排,考试在本院进行;

(2)复试条件:我院根据教育部对考生的分数要求和专业成绩,确定复试人员名单;

(3)复试考试科目:以简章附件二公布内容为准;

(4)同专业方向中研究小方向的调整:复试考试时,根据师生比例、指标名额、考生分数等状况,允许同专业方向中研究小方向的调整,但考生必须参加所转报方向的复试考试(相关基础课程及面试)。

(二)考试注意事项:

1.考试所需乐器除钢琴外一律自备,并可自带伴奏人员一名(乐器种类不限);

2.专业考试时请带本人创作作品、论著或音乐会节目单等,供评委参阅;

3.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天携带准考证到我院了解有关考试的注意事项;

4.专业及文化考试均在我院进行,考生一律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

九、录取

均衡各科成绩择优录取,由本院发给录取通知书。

十、几项规定

1.被录取的新生应按期报到,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应出示原单位证明向我院研究生部请假,无故两周不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2.学生入学后由我院进行政审,业务、健康复查,对不符合条件者取消其学籍,经查实确系徇私舞弊,何时查出何时取消其学籍;

3.在健康复查中,如患有疾病,不能坚持学习,经医疗单位诊断短期内可以治愈的,可回原单位治疗,保留入学资格一年,疗养期间不享受在校生待遇,下学年开学前,经县以上医院和我院校医室复查证明确已痊愈者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篇7

【关键词】本科高校招生管理 项目管理 问题 措施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始终将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点工作。做好教育工作,能够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本科高校招生工作,以项目管理理论为重要基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本科高校招生管理工作的水平,有效吸引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学生。当前本科高校在招生管理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大幅度提升本科高校招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

从20上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了现代项目管理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的逐步提升,项目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众多行业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对于促进行业发展具有良好效果。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项目组织和项目经理的共同努力,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这其中主要应用到了系统管理的方法和理论,能够达到实现项目特定目的的良好效果。项目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体系,能够通过多种项目管理的具体方式,提升项目的整体管理能力,确保项目目的能够有效实现。项目管理被广泛应用到众多行业领域当中,有效提高了项目的完成效率,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建筑、制药以及通讯等众多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项目管理手段应用的不断深入,项目管理在教育行业也能够有效应用[1]。

二、本科高校招生管理工作中对于项目管理的应用

本科高校招生工作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科高校的招生管理工作关系到高校的整体发展状况,对于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科高校逐渐将项目管理应用到高校的招生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到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招生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经营领域,在进行招生工作之前,需要做好项目计划,设定好招生目标,在招生计划之中要能够体现本科学校招生的一些要求。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都是基于地区进行的,从区域出发,确定好招生的目标范围,对于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同时,本科招生管理工作需要确定招生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组织形式、工作团队以及具体的招生人数范围等,这与众多行业进行项目管理工作是相类似的。但是就本科高校的招生工作来说,因为涉及的管理对象较为复杂,相应地也就增加了招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因而在本科高校招生管理工作当中,需要进行确定的目标形式不是单一的,需要进行多个方面的考察[2]。

三、本科高校招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和改进措施

随着项目管理工作的逐渐深入,众多高校都逐渐采用了项目管理理念来指导招生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本科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我国本科高校招生工作对于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项理论还比较缺乏,具体体现在高校在进行招生管理工作时,无法将项目管理理论有效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当中,无法发挥项目管理理论的真正作用和价值。完善系统的科学理论,能够为本科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指导。其次,本科高校在进行具体的招生管理工作时,对于招生工作的一系列相应的程序以及招生工作进度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容易导致招生管理工作中发生管理不均衡的问题。另外,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不科学也是本科高校招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影响到了招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利于本科高校招收到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逐步提高项目管理理念在本科高校招生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程度,对提高招生管理的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

四、总结

招生工作为本科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内容,对于本科高校的整体发展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做好本科高校的招生管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招收到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校开展其他各项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项目管理理念对于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将项目管理理念引进到本科高校的招生管理工作中,能够为本科高校招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付刚华.高水平大学本科招生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04):244-248.

[2]卢晓东.中国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进程与思考——以北京大学为中心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05):96-104.

四川省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 篇8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关于下达20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并公布了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其中2015年四川省高校(不含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如下:

2015年分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单位:人)单位名称 博士生 硕士生 总规模 其中: 总规模 其中: 学术

学位 专业

学位 学术

学位 专业

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 篇9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营销管理状况,对策分析

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从事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重要的场所,也是高校从事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的主要活动中心,所以几乎所有高校都非常注重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场馆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所以我们在高校场馆管理方面,不单纯需要做好管理,还需要充分的利用好场馆做好赢利,防止场馆过低使用率。

目前高校场馆的营销管理状况整体而言并不理想,我们对部分地区的高校场馆做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场馆的整体营销管理状况如下:

首先,场馆的使用率较低,这是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实用方面最突出的问题,调查现在,被调查的学校当中,有接近一半新建的体育场馆在最近两年并没有承担过大型体育赛事,场馆修建之后,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从场馆运营来看,并没有获得营利性收入,我们发现,最近两年有营利性收入的场馆收入主要是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对校内的一些体育协会开放并收取一定的场地使用费用,但是这些费用相对都比较低,大多数场馆管理人员认为这些收取的费用作为日常场馆的卫生维护都不够,更别说用来支持场馆其他方面的支出,在利用率比较低下的原因当中,我们发现很多场馆主要是在规章制度管理方面和学校处于安全考虑等方面因素没有对外开放,当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校的场馆因为都修建在新校区,而大多数高校的新校区因为面积较大,所以都选择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区,这些地区修建的场馆虽说比较新,但是由于场馆因为远离尘世,再加上周围居住人群相对比较少,各种商业活动比较匮乏,所以场馆被作为商业活动的可能性比较小,这是目前场馆使用率比较低下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当然,很多单位为了自身安全考虑,防止周围各种人群随意进入学校,在学校的出入管理方面比较严格,严格的出入管理,使得很多学校不允许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导致场馆经营性行为相对比较少。

其次,场馆的管理缺乏商业运作模式。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都是由学校的体育管理部门或者后勤产业集团来管理的,这也就是说作为学校,场馆的实用效率是由上述两个部门决定的,但是作为学校的上述两个部门,都是以学校教学活动为主导的单位,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校教学科研能力健康发展,所以这些部门都没有专门的商业运作团队,大多数都是教师出生,而只有极个别的单位在场馆管理方面有专门的场地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场馆的运营,所以这种管理理念上的差异性使得场馆管理方面偏重点就会不同,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商业运作思维,所以场馆的运营规划和理念也就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于场馆本身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场馆的资源浪费。从被调查的单位来看,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校在场馆管理方面都是这种观念,有四分之一左右的高校尝试着转变管理模式来促进场馆的使用率,还有少量的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社区功能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最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也发现,很多单位对于场馆使用,并没有涉及场馆的盈利性制度,调查了解到,一方面在于很多政策制定部门在制定政策起初,对于学校场馆使用是否可以进行商业化经营存在一定的观念上的偏差,一部分人担心把高校场馆定位于商业化赢利行为可能造成人们对于高校教育市场化的进一步误解,所以很多单位制定政策相对比较保守,另外一方面是当时场馆在修建的时候,由于时间比较早,再加上管理人员观念陈旧,所以场馆的运营一致缺乏领导支持,导致运营管理不到位。这种现象在调查结果中,有接近五分之三的单位存在上述问题,这说明转变观念,注重市场化运营对于高校场馆的运营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有接近三分之一左右的高校已经在市场化运营方面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并在人员分配和资源配置上进入实质性探索阶段,试想,在不久的将来,很多高校在场馆运营管理方面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从上述几方面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目前高校场馆建设方面主要依靠的是学校的单一性投入,而对于高校来讲,资源来源非常有限,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完成技基础设施建设势必造成财政上的巨大压力,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做好场馆的运营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收入和创造社会效益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由于很多政策和观念上的差异,在场馆赢利方面并不如意,但是转变管理模式,效益很快就会实现。

从一些高校取得的成功营销策略来看,我们认为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专业管理模式,是采用外包或隶属于学校专门的职能部门(场馆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体育部门只负责教学训练。由于体育馆实行专业化管理,它要求管理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还需要有场馆维护、设备维修和保安、保洁、甚至包括环境、水电、建筑和装饰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形成规范的物业管理体系,且便于同时管理多家场馆,适合于专业的体育院校,现在更多的综合性的大学也在采取这种模式。

(二)建立可行的物业管理体系。物业管理作为当代的“朝阳产业”,已经渗透到高校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作为特定物业管理中的特种物业管理项目,高校体育馆又区别于社会体育馆,需兼顾高校体育教学体制的需要。制定场馆物业管理条例,明晰相关人员责、权、利,公布服务承诺,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教学、训练、比赛及有偿开放的安排;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管理程序,使之适应体育教学训练和对外开放。

(三)完善营销策略,拓展市场空间。作为高校体育馆的管理者,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是,学校花巨资建体育馆无偿向学生开放,广大学生更多的则是被学校周围收费不菲的网吧、KTV和歌舞厅所吸引,长此下去,体育馆日渐冷清不说,学生体质也必然下降。因此,高校体育馆也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必须要掌握合理的定价策略,并可尝试将现代营销理念中诸如“俱乐部”、“会员”、“包装”等概念元素引进来,依托体育产业强大的潜在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这些都是目前比较好的营销策略不单纯在效益上获得最大化,在学校的体育态度,体育习惯,体育价值观念转变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积极的作用,这些成功的经验为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发展都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当然,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还需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运营模式,但是无论哪一种运营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增加场馆的收益,这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智慧,更专业的管理思维,促进高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高校的收益不断增加。(作者单位:九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吕文辉.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推动群众体育建设的可行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郁春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途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3]董俊.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法律规制[J].四川体育科学.2010年03期.

[4]张丽丽.剖析市场体制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问题[J].体育师友.2009年06期.

上一篇:关于下雪的优秀作文:雪趣下一篇:乌兰牧骑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