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
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安全责任控制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比重进一步加强,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责任的控制,需要从责任划分,规章制度,考核和应急机制出发,减少实践教学中的安全事故。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 安全责任 责任控制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除了其高等教育的特性外,更重要的体现在其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内为中国的发展的作出很大的贡献,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另一方面为中国的制造和服务产业培养了大量的一线操作的专业技能人才并逐渐成为该行业的主要力量。在今年年初中国中长期的教育规划中着重提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趋势,并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与地区区域经济相吻合,加强实践环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逐渐深入发展,从量到质的提高,教学改革中必须要重视实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还应注意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各大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性与
企业结合逐渐在人才的培养方案中体现出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安全成了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要达到“无危则安”、“无损则全”的目标要求,必须处理好权利、责任与义务的关系,所以实践教学中的安全控制是不可回避,不能回避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使用各种机床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工程机械等。如果重视不足、管理不善,往往就会有事故发生,直接影响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学校财产的损失。总结其实践教学教学体系,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校内实验室或者模拟车间的实训;企业参观的见习实训;长时间的岗位顶岗实训。由于三个层次实践教学的地点与涉及的关系方不一样,所以在安全的控制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譬如在校内的实训更多的是关注试验设备的安全使用和设备的完好,而单位的顶岗实训就需要多方的参与,安全的控制变得复杂。
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中的安全责任是具有社会性的,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安全目标的必须高度统一,特别是学生进入企业的定岗实习,学生的身份的多重化给安全教育的管理带来更大的隐患。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更好的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的安全事故,得到家长与社会的满意,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贯穿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部,不仅仅是需要实训之前
就要做安全教育,这样临时抱佛脚起不到效果,并且开大会宣讲形式的安全教育收效也甚微,老师在主席台上大声的喊叫,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所以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安全教育的形式方面要多方的考虑,仅仅是开大会的宣讲效果不好,尽量采取一些吸引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如小情景剧的表演,视频的观看,征文大赛等等,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有体验感,视觉的冲击感,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平时的安全教育做的到位的话,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仅仅是一个很细小的环节,一个极其普通的过程,学生也会自觉的遵守。还要注意利用各种形式对广大教师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如实现安全教育进课堂、组织进行防火防灾演练、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真正使广大教师学生认识到!事事要安全、人人要安全。
形成阶梯式的责任
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人才能提高各方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并为之努力的控制,如果责任划分不清,相互推诿的话就会带来相关的安全隐患。譬如在校内实训室的实践教学,整个设备的维护保管责任就直接是实验员承担,学生在操作中的责任就有相关的实训指导老师承担;在外出参观实训的话,车队与司机就参与到了整个安全的责任中来;顶岗实习阶段学校是当之无愧的主管,当仁不让地负责,作为直接领导实践教学的院(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学生,家长,学校代表和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契约来分清各自承担的责任,必须要用文字书面合同或者是协议的形式拟定下来,以免后来由于某方的 违约带来工作的被动。
合理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任何形成的顶岗实训中都要形成合理的安全规章制度,并且在学生进行相关实训的时候要对这些制度学习,熟记于心。如实验室的使用与设备的管理制度,学生外出参观的制度,顶岗实习的制度等等。实验实训场所常用的警示用语要上墙,对学生起安全警示作用。还要制定安全事故预案处理程序,明确发生事故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减少损失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化。所以在学生实训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如学生的思想准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安全教育到位。还要把实践任务明确,调查研究的内容清楚,实践教学的方式可行,前期准备工作落到实处。
科学的考核机制
考核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是否合格的验收过程。各系部的主任就是责任书的签署人,把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安全责任归纳到整个部门的工作业绩中,一方面强调了其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带动了系部所有职工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全员参与,在考核的的指标与过程中要留有余地,尤其是要重视其责任,权利义务,以免打消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譬如学生在双休的过程中出现了车祸事故,这个就不是部门的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社会问题,不应该因为类似的事情,对整个部门的工作全盘否决。科学的应急机制与预案的制定
由于社会的变化迅速以及各种新型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这给安全管理人员带来很多的困惑,所以必须有一个科学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来面对随时出现的各种实践中的安全状况,这需要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学工处的相关的部门来共同制定,尤其要发挥辅导员在应急情况下的作用,由于学生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看到的事情,掌握学生的心态和动向也最全面。平时应加强应急预案内容的演练组织,做好应急演练总结,真正做到应急演练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不断提升应急演练工作水平和质量。通过应急演练的结果及日常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更新,以确保应急预案的持续适宜性。
6.相关硬件方面的建设
要保证实验实训安全,首先从硬件抓起。在实验教学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注意日后使用的安全性能,应该按照建筑消防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例如采用防火建筑材料提高实验室建筑的防火性能,设计建造便于人员疏散的通道以及通风系统,安装消防指示标志;实验用建筑物内在配备手提灭火器、消火栓的基础上,还要设置先进的实验室建筑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并且需要专业的人员随时对器材进行更新和管理,当社会上有最新和先进的设备出现的时候,学校应该要主动给出一部分的资金进行采购,把最先进的设备用到整个安全事故的防范方面。
实践教育以后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分量将会变得越来越重,在推
行高职教育中技能教育的今天,实训教学倍受重视,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相关理工科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实行1:1,因此实训教学中安全教学突出地摆在每位实训教师和班级辅导员的面前,应注意从落实规范操作和安全保障方面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安全问题也将成为实践教学中最核心的问题,实践教学的安全责任控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实践教学工作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视频,知识认识方式,现代化教学,网络教学平台
一、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科学的革命, 经过近十年的最后冲刺, 终于构建出一个广阔的网络世界, 并以网络互联的模式, 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类从此进入到互联网时代,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从现实社会中复制出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
2) 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开拓出一片新的大陆。3) 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 使人类的信息释放量巨增。4) 通过手机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移动连接。
如今面对全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我国高校教育什么时候进军互联网, 以什么方式进入互联网, 进入互联网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
近十多年以来, 中国高校通过搬迁求发展的大战略, 终于实现了高校现代化大发展的梦想, 但这一高速发展只突出表现在硬件上, 而在高校教学的软件方面上, 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而言, 目前仍就在传统的老路上徘徊, 已经严重滞后于高校在硬件方面上的发展, 具有表现在实施改进的措施懈怠, 变化的速度不明显, 改善的步伐缓慢。
如何加快高校教学硬件的发展, 我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1) 改变教学方法:确立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在堂上尝试各种新的方法。
2) 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改良传统的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3) 建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 寻找高校教学的新路径。
在探索现高校代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过程中, 我们一直在寻找突破的方向, 从2011年开始我教学团队, 尝试将教学视频应用到课堂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高校教学视频的应用, 可能是启动高校教学现代化的钥匙。
二、教学视频的应用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教学视频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 虽然是最晚加入到辅助教学行列中, 但作为高校最新的教学辅助手段, 在应用之初便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并且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甚至在教学的第四学期里, 视频教学的效果仍保持良好, 为此我们曾做过试验, 发现教师在语言讲授时, 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不是很集中, 当教学进入教学视频播放时, 学生讲话、看手机的现象便终止。
我们也曾多次有意的离开课堂, 结果发现学生的注意力, 仍然保持高度集中。我们一时无法理解, 因为我们的视频开发水平不高, 但不影响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关注。从客观的角度来看, 我们认为教学视频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独特性, 在内容表现上具有多样化, 在效果上更具有在直观性, 在操作上更加方便, 在演示过程更具有说服力。
因此, 基于教学视频在教学中的出色表现, 给高校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
学生为什么会对教学视频高度关注呢?针对这一新的现象, 我们开始更加深入的研究, 结果发现:
1)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里, 国民的教育水平也迅速提高;人们了解外界世界的方式, 也发生许多新的变化, 人们可以从屏幕中了解世界, 以及学习未知的科学知识。
2) 信息科学技术的速度迅猛发展, 使数码影像制作的成本大大降低, 这样便促成了影像教育产品的大量推出。
3) 90后学生是中国第一代, 通过各种屏幕接受知识的“新人类”;从最初的电视、到学习机、电脑, 以及现在的移动手机, 这些都与他们的知识增长, 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过去人们的学习活动, 主要是依靠听觉神经的兴奋, 来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的思维活动, 如今90后学生的学习活动, 增加了对视觉神经兴奋的依赖性, 已经养成在有影像条件下, 进行思维活动的习惯。目前学生的知识认识方式的改变, 不仅给高校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也给高校教学理念带来巨大冲击。
三、教学视频的应用对高校教学的作用
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施教, 其中包括使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 使教师的讲授达到由浅入深, 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讲授过程可细分为:讲授、讲解及演示环节, 属演示环节最为关键, 因为讲授、讲解是教师语言艺术发挥阶段, 而演示环节是教学内容最直观的体现阶段, 也是教师教学思路与学生的思维活动, 碰撞、交汇的关键时刻, 学生能否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 这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而课堂演示环节恰好是高校教学最薄弱的部分, 教学演示从最初的白笔头在黑板上演示, 到使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 例如:挂图、照片、实物模型、幻灯片等, 教学视频是最晚应用到高校教学中, 应用才有十几年的历史。
视频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下的产品, 代表当今现代的高科技发展, 是教学演示环节表现最好的教学辅助手段, 它所具有优点十分明显, 最大的特点是可将所有的教学辅导手段融入到视频中, 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功能, 使所有的教学辅导手段, 可以以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 而且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 进行任意组合排列, 展示的时间长与短也可以自由制定, 依据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对视频影像, 进行放大和缩小的设计, 也可以制成慢放、定格、重放等更直观的效果, 将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 同时也解决了教学辅助工具应用时, 人为造成教师讲授脱节的现象, 确保了教师讲解思路, 以及学生的思维活动的不中断, 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消化教学所讲授的内容。
四、高校课堂教学的现代化特征分析
长期以来, 高校把现代化教学的功夫放在教学课上, 而事实上课上现代化扩展的空间已经很有限, 我们认为高校现代化教学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1) 提高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互动。
2) 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3) 将教学的功能延伸到课堂以外。
具体的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表现在教师的认真讲授, 以及学生的仔细认真听讲上, 真正的互动应参照国外优秀大学的做法, 就是学生提前预习学习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先进行小组学习, 然后是学生代表进行主讲, 最后才是教师讲授, 这种做法在中国高校一时难以兴起, 原因在于我们的校长和教师们, 这就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断点所在。
在另一方面, 是教师讲授过程中的教学演示环节, 是否应用了视频教学, 因为教学辅助工具是教师教学的最好的帮手, 视频教学是教学辅助工具中, 是最新式、最先进, 最佳表现手段, 它可以使教师的讲授更有说服力, 同时也能使学生思维活动保持长时间兴奋状态, 视频教学在选择上, 如果没有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肯定是失败的, 因此教师在选用或制作上, 须要加倍细心, 此外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使视频教学的应用更加紧迫, 这也是高校课堂教学现代化进程的基本标志。
五、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化特征分析
如今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建立, 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活动, 提供更多的方便条件和机会, 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学, 可以说是高校教学向课外延伸的最佳运作模式, 以诱发和激励学生课后主动的学习活动, 是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最基本的概念, 也是高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雏形和特征。
我们认为高校网络平台建立的特点应该是:
1) 实现师生无障碍的零距离的互动。
2) 教学信息是动态的可流动的。
3) 所有教学资源可以储存。
4) 所有教学资源可以随时查阅。
5) 使学生的学习去时间化。这就是中国高校现代化教学一个重要标志。
六、互联网高校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当人们开始使用互联的网络手机时, 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是指人类完成了网络虚拟世界构建, 在虚拟的世界里复制出一个现实的世界, 将现实世界中的一切物质和社会功能, 以虚拟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另一方面现实了人与人之间, 以及人与物之间的零距离连接, 将现实世界和虚拟的世界互联起来。
随着网络媒体、网上购物、移动微信等平台的建立, 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使人们相信在网络虚拟平台上, 完全可以创新出比现实世界更强大的功能, 如今各行各业开始进入到互联网, 纷纷组建属于自己的网络工作平台, 真正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各自领域的疆界, 更重要的是试图寻找到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完成的能力和功能。
高校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 必须要符合网络平台的基本特质, 即去中心化、互动性、直观性、碎片化。
我们认为目前高校网络平台还处于低水平, 具体表现在:
1) 高校自己的网络平台, 还属于宣传功能平台。
2) 缺少创新的理念。
3) 严重缺乏教育和教学意义上的资源。
4) 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互动。
5) 没有将高校网络平台的建设, 视为是中国高校现代化教学的突破口。
总之, 还没有意识到高校网络教学平台, 是高校进入现代化教学的关键环节。
七、教学视频是教育网络平台的最佳介子
在高校教学网络平台上, 不是以文字的形式, 将课本、参考书、教案等传统的课外读物, 放在教学网络平台上, 这显然是落伍了, 因为那些文字式的读本, 只能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
从当下学生所习惯的学习方式来讲, 他们理所当然会更客易接受教学影像这样的学习工具, 因为教学视频的讲述和演示过程, 具有很高的感染力和易懂性质, 可以同时刺激到学生视觉和听觉神经, 使学生的学习, 不枯燥不乏味不易产生疲劳。
目前网络平台的教学视频可以分三类:
1) 视频教学:即将教师的一次课的内容, 全部录制下来的视频。
2) 教学辅助视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过的教学视频。
3) 教学背景视频: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视频。
这些都可以作为是学生的自学资料, 我们认为教学辅助视频和教学背景视频, 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 有资料收集也较容易, 资料视频具有剪辑、编辑、制作方便的特点。而教学视频不仅是高校教学最佳的现代化的演示手段, 也是互联网通用的最佳的自学工具。视频教学是完全复制整个教师教学的全过程, 视频教学的制作工程较大, 制作的周期也较长。
总之, 高校互联网教学平台, 是以视频的形式来展示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和效果。
八、结束语
1) 电脑的普及使教师可以在电脑前, 运用多媒体技术软件处理各种专业影像资料, 并制作出各种简单的教学视频。
2) 在高校教学视频的应用, 又恰恰与当今学生的知识认识方式百分之百的相吻合。
3) 教学视频的应用, 使长期困扰高校教学的难题迎刃而解。
4) 教学视频正式进入高校, 不仅使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的飞跃。同时也推进了高校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5) 影像视频是最有资格, 成为现代互联网教育的最佳信息工。
6) 互联网工作平台的可交流、可分享、可查询的特质, 才是当今互联网工作平台基本特征。
7) 只有当中国高校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升级换代, 才能实现高校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赵顺成.走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误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5) .
[2]周晓明.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科学素质的作用[J].高教探索, 1999 (04) .
[3]孟秀玲, 徐学航.对学院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的探讨[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3 (04) .
[4]王玉华.师专历史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03) .
[5]粱燕.中师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1997 (08) .
[6]邓存瑞.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教育与现代化, 1987 (03) .
关键词:高校;高校网络文化;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51-02
作为国家培养重点人才的阶段,高校教育的管理就成为了国家的重中之重,然而正处于叛逆青春期的孩子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易于管理。尤其是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令网络在高校生活中普及开来。通过优化网络管理、切断不良信息传播源等方式规范网络文化,以达到促进高效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高校网络性事件的现状和特点
从《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这篇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文件中不难看出,当下的网络信息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但是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他给人类带来的效益,同样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麻烦,诸如高校网络事件的频发已经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将很多大学生看作是传播不良信息的主力军,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产生一种连带效应,这样便会造成大范围内造成影响,将一点点小事,无限放大,严重影响现实中的人们生活,然后又通过网络在进一步的扩大,这样的网络文化对于高校和和谐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一)网络的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
这是网络最为显著的特点,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时代不同于父辈们的时代,他们懂得利用信息,知道怎样获取信息,知道运用信息知识,明白网络用语,并可以大肆的传播、转载,评论速度之快令人发指,被广为转发的文件,图片等信息内容大都是一些具有消极影响的,一些负能量,具有严重的个人色彩和个人情感等,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情,这样的事件进行如此巨大的宣扬会使得事件无限放大并引起社会争论,自然就会影响到高校教学中的和谐发展。
(二)局部放大性明显,急剧恶化
在很多人看来,大学生属于那种一条腿已经进入社会,一条腿又留在学校的半个社会人的角色,正是由于这样,大学生还不能准确的认识这个社会的复杂性。而且他们大多会以组团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的,这写人集结在一起就容易令网络事件的特性得到放大。所以,即便是个体性的问题,一经发到网上就会使很多人产生相同的看法,将本来虚无的事情就放大了数倍,再加上网络还具有极强的不真实性,使得原本看似没什么的事情就被变成了一件严重的事情了。大学生也很容易就相信这条披着羊皮的狼传言,加上从众心理作祟,就会表现出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做出不该做的事情,以至于给高校教学的和谐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网络与现实联系紧密,集散快捷
小事情集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大事件,而网络往往就扮演着这个集结的角色,将现实中的事情放到网络上找寻有相同看法的声音;同样也可以将网上不好办的事情折射到现实中也会变成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件。然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大都是非常懂得该如何运用网络知识的,这使得网络和现实事件产生了交叉并遇到催化剂,使得现实和网络之间可以自由的转换,方便迅速。
(四)连锁性强,极易多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中宝。并且一家人大多是4-8口,再加上其他的连带关系相信人会更多的,这样一旦某项事件在大学生身上发生则会产生一种连带的事件的发生,并影响社会的治安。
(五)不可预见性强,易潜伏积聚
当社会中发生某件事情时,大学生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往往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案通常都会和大学生们的想法呈相悖的状态,这样在他们心里就会形成不同于现实的落差,在很多情况下就会通过网络来找寻和自己心里一样的答案,解除自己内心的焦虑、困惑与质疑。但是这种不好的情绪已经在他们的内心中占据了一小块地方,所以当再有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时,会急剧的引爆他们内心对于这种事情的反感心态,就会很容易引发一种突然性的事件。
二、促进高校和谐发展教学对策
学校和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维护和创造的,但是当有这种高校网络事件发生时首先会对学校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将会波及社会,使得事态呈现一种水波形状的传播方式。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对于现在而言处理好这类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是极其重要的,这对维护社会环境、建立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素质养成的行为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一)注重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
第一,引导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心中有一个过滤器,将那些网络上不好的信息过滤掉,并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这样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选择会使学生的心理向着一个积极向上的事态发展,克服他们对于现实中不同的心理负担,这样就可以积极有效的减少类似的网络性质的群众事件的爆发。即便在快要发生的时候,大学生也可以做出正确选择。第二,一个人的思想可以支配他们的现实行为的,当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情感修养时,那么他的行为也是道德的,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道德认识,加强自我的修养。正所谓思想有多高尚,那么你的行为就会有多高尚。如果大学生们都将加强自我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时,那么,做出来的事情也会是积极向上的。这样即使有一些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大学生也会学着将事件向着一种趋利避害的方向发展的,如此,便会对整个社会提供一个积极作用,做到一个表率,这也为维护校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提供了一个积极作用。第三,被认同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一种感受,只有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以后才会更加积极的去做。当大学生抵制,反对网络的事件的发生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后,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一种愉快的心里,这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内心的道德情感的标杆有一个新的认识,加强了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同样这也会降低网络性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起到促进高校教学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注重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法”是社会发展的天平,每个人在他面前都是平等的,人的一切行为都要有个准则,那就是要遵纪守法,同样网络行为也要守法。所以说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网络行为,并且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让大学生能够自觉自律,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第一,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可以提高他们法律意识,使得在面对一些突发的网络群众性事件可以进行适当处理,理智应对。第二,这样的教育可以使得同学们更加理智并且以法律为准绳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避免了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候的过激想法,让他们有了一个行为做事的标杆,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网络性事件的发生。最后,在进行过法律教育的大学生可以正确的面对高校网络群众性事件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他们也会以法律为标准,找寻处理方法,进而减小事件发生对社会和学校的负面影响,使得更多的学生对于这类事件的评论更具有导向性,更加的客观真实,促使网络文化发挥出了更多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制定完备可行的应急预案
第一,制定一系列的关于应对突发性的高校网络性事件的方案以备不时之需,他的作用是可以在面对突发性高校网络性事件时可以准确及时的找到应对策略。首先,由于此类事件发生大多是很棘手的事情,制作方案可以提高解决的效率,当然发生是可以分清主次,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将问题细化,减弱,这样就会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那么给社会与学校的影响就会相对较弱。第二,减轻负担。高校网络性事件的发生会给学校管理层的人带来烦恼,当大学生都有意识的去参加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时就会大大降低管理者的负担,使得问题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波动,以至于事态不会恶化。假如高校的管理层能够在高校网络性事件发生之前就提前做出准备,明确分工,那么即使在问题发生时也会令事件朝着一个可控的局面发展。这样的话对于管理层来说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就会减轻管理层的压力,提高他们应对复杂的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降低损失。高校网络性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可以使得在突发事件之后的恢复变得迅速,在问题发生后可以马上找到问题所在让所有人各尽其职,提高应对的效率。管理者也会在处理问题时有条不紊,维护了高校教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公军.网络群体事件的成因和对策研究[J].现代视听,2014(11):46-48.
〔2〕郝其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与治理——以社会情绪表达为分析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4(12):168-171.
〔3〕贾红秋,宋晓明.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及其应对策略[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06):61-65.
〔4〕林凌,陈法彬.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J].文化与传播,2014(06):31-35.
〔5〕李玉杰,王峥.网络群体性事件规制论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5):46-48.
相比之下,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够活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致学生惰性十足依赖心强失去了个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就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把本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他们,让所有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创新能力。这将是我以后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
我们的教学改革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的人。也正是这一朴素的教育实践,实现了被很多人认为是“理想”的新课程理念。他们的实践集中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教学过程正在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看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用丰富多彩的手段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正是教育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精神饱满、自信专注。
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充分反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要求。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有了自己主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使教师在课堂上“不单打独斗”,课堂成了“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课堂学习成为知识生成能力,知识生发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场所。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教师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上,一次一次品味着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不管是一题多解还是演示创意,不管是演绎延伸还是总结归纳,学生总能让教师吃惊地感到:“我们的学生真厉害!
课改的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地完成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全班一般分成几个小组,由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分组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的方式上完全有学生自己做主,学生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非常独特、新颖而且学生乐于接受。
当前国内高校舞蹈教学的学科特点来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传统舞蹈教学将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的形体与动作上,课程多以室内实践课为主,以培养学生专业的舞蹈技能为目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关注度不够,从而放松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授与考核。国家对“体音美”专业的特殊要求也决定了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事实上,只会跳舞而不知其他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文化知识的匮乏让这类学生难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有人将学习舞蹈的学生比作“花瓶”,意为只有美丽的外表、优美的姿态,却无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此话虽听起来刺耳,但也体现出了一部分事实。世界上的舞蹈纷繁多样、各有特色,每一种都在传承一种民族或地区的精神和力量,舞者如果无法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便不能在舞蹈中体现出来,这样的舞蹈空有其架势,而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无法得到观众的共鸣和认可。
二、艺术实践不足
在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附加环节,在舞蹈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小。大部分高校只有在为学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的节日庆典等情况下才会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之中去。这种僵硬的、公式化的实践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艺术才能的成长,而且仅给小范围内的学生提供演出机会,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大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接触到舞蹈,出了课堂便沦为观众中的一员,这样既不能让其舞蹈技能得到充分的磨练,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舞蹈教学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学科,舞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个呼吸都能够传达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带给观众多样的审美体验,若一味将学生放置在封闭的课堂中进行技巧上的磨练,学生在枯燥而单一的环境中无法深入领会舞蹈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尽管教师在上课时会给学生讲述舞蹈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其舞美结构,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舞蹈动作,但是依旧是无法让学生在舞蹈上获得进展和突破。而且,封闭课堂教学里出来的舞者,大都循规蹈矩,尽管在专业技能方面基础较好、功底较为扎实,却在编舞方面能力不强,更对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难以适应,无法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舞蹈人才。
三、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对策
(一)打牢生源基础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基础训练。首先,加强舞蹈的乐感训练。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型在训练中对学生的舞蹈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高、低、强、弱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象,从而影响到舞蹈动作的训练。由于学生在高考前的基本功训练多集中于乐器教学上,而对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乐感训练较少。舞蹈需要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借助于人体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体现艺术的美感,因此乐感训练对于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是首选对策;其次,加强舞蹈的形体塑造。对于大学生来说,加强对学术的形体训练十分重要,舞蹈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训练出不同的形体特征,从而表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再次,加强舞蹈的动作训练。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动作可以表现舞蹈的节奏性和塑造性,只有加强舞蹈动作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最后,加强舞蹈鉴赏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该在初期给学生播放和欣赏不同的经典舞曲和舞蹈表演,并辅助一些乐理和舞蹈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快速地修正自己的不足。此外,针对前文所讲的学生生源舞蹈基础较差的情况,各初级、中级以及高级学校都必须增加在舞蹈教学上的关注度,向学生普及舞蹈教学,因为“舞蹈教学的普及与发展史舞蹈教学事业前进的两个车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②。学校需要从小便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帮助意愿以舞蹈作为自己今后发展方向的学生在舞蹈学习的道路上保持较快的前进速度。
(二)加强人文培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时代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每一位合格的舞蹈毕业生都必须拥有完备的人文素养,“学习人文科学,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意义的人”③。尽管舞蹈活动以形体为媒介倾诉感情、表达自己,但并不是只要拥有舞蹈技巧就足够,舞者举手投足之间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才是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因素,舞者若没有优秀的人文素养,对自己表演的舞蹈不知其渊源、不解其文化,便如同没有灵魂的牵线木偶,再美的肢体在观众眼里也乏味如一碗白水。由此可见,高校舞蹈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将注意力从技巧培训转移到人文培育上来。一方面,教师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人文知识的教授和学习,通过集体观看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舞蹈方面的人文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制作相关的幻灯片上台进行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人文知识记忆;另一方面,学校也应适当增加文化理论方面的课程,并严格执行对文化课程的相关考核,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了解人文、重视人文。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还能够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从历史文人的身上获得积极的正能量,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三)增加艺术实践
刘青芸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高校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着其他工作不能替代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教学秘书工作的现状及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地工作建议。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
教学秘书工作对于一个高校的教学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学秘书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作用发挥程度、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水平,所以说,教学秘书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积极创新,发挥助手参谋、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等作用,以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高效教育的顺利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秘书综合素质较低
对于教学秘书自身而言,自身的业务素质需要很大的提高,这是由于高校教学制度和教学秘书自身造成的原因,许多高校对教学秘书人员重使用、轻培养,很多工作分配给教学秘书,但是对教学秘书的培养是非常少的,对教学秘书进行送出去培训学习、交流进修的机会很少,而且很不系统、不正规,导致教学秘书的知识更新严重不足,现代信息意识薄弱,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对教学秘书存在着待遇不公的现象,知识经济的到来,而教学秘书得不到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更接触不到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大大制约了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导致教学秘书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工作的需要。目前,很多教学秘书是本科生来担当,由于专业知识的不对口,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很好地胜任。
(二)队伍不稳定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对教学秘书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没有对教学秘书在教学环节中起的重要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学环节上的质量管理存在不够重视。对教学秘书工作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教务管理是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他们这些工作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工作,只是简单的机械的工作。由于学校和领导存在这些错误的认识,这就导致在教学秘书人员的配备、业务学习、岗位培训等方面,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其他方面,例如在利益分配、干部聘任、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都受到相对不公正的待遇,这就导致很多教学秘书心里不平衡,很多人不安心教学秘书工作岗位,离岗、转岗人员相对较多,教学秘书队伍呈现不稳定状态。
(三)缺乏创新意识,科研工作薄弱
教学秘书工作看似比较简单的工作,其实是一项要求非常细致、细心的工作,它的作用主要是桥梁纽带的作用。对上服务与学校教务处和学院领导,对下服务于广大师生,习惯于按领导指示、文件精神处理问题,很少有机会参与。这种工作特点是由于体制和教学秘书自身造成的。很多教学秘书不能很好地利用在工作中取得的第一手教学管理改革资料,认真总结经验、摸索规律,进行教学管理理论研究并形成科研成果,为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献计献策。
二、思考和建议
(一)引进专业人才
对于高校教学秘书工作高效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高校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更要做出一些比较实际的行动来。随着教学工作的需要,可以大胆地引入教学秘书工作岗位的竞争机制,合理调整现有人员,鼓励管理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敢于
开拓创新,有着爱岗敬业的优秀青年人才,甚至可以引进一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投身到教学秘书队伍中来,这样可以改变现有的队伍状况,切实把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
(二)提高教学秘书的服务意识
教学秘书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要靠学校的一个好的规章制度和给予好的待遇等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依靠个人自身努力的提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教学秘书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教学秘书要认清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秘书工作的服务宗旨,真正担负起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担,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提高积极性
对于教学秘书的培训高校要加大力度,不仅是在资金的支持,在相关政策上也要给予相关的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培训计划,实施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教学秘书人员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学习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高等教育法规、秘书学等专业学科知识,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学秘书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可以通过组织教学秘书参加校内外教务管理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思想,这样可以改进管理方法,也可以提高教学秘书的管理水平。在多个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学校各级领导要主动关心教学秘书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充分肯定教学秘书的地位和作用。
三、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一)服务保障作用
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就是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通过对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规管理,实现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学秘书加强与教师、学生的沟通,处处为广大师生着想,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切实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把服务落实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成为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组织协调作用
协助作用主要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都离不开教学秘书这个工作,它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的一个重要环节。遵照教学工作规范的要求,负责教学计划进程表填写、教师调停课报批、考试组织安排,试卷整理归档以及成绩录入等具体工作。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教学工作,教学主管领导的工作一般是决策性、全局性、统筹性的,而面向广大师生的、具体的工作却由教学秘书协调各方面的工作,直到直接管理和落实。
(三)参谋助手的作用
教学秘书在管理工作中,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还应该积极调查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方案、采取新措施,高校很多教学计划是通过教学秘书得到第一手的教学信息,教学秘书起着非常重要的参谋作用,为领导的决策创造条件,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对教学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参谋助手的作用。高校的很多教学工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落实与检查、评价与改进等很多教学事务,很多教学工作都是由教学秘书来协助完成。
参考文献: [1] 谭哲丽.高校教务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2] 姚美红.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心理不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教育探索,2006(1)[1] 陈文贵,杨玉林.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队伍建设[J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4)[3] 洪璋.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4] 林征.论高校院(系)教学秘书工作的定位及功能[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5]王诚怡.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6] 胡德同,陈爱霞.浅谈高校教物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要求[J].中国西部科技,2008,7(18)[7] 吕阳.高校教学秘书素质之我见[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2)[8] 王鸿奎.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初步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08,9
一、舞蹈艺术教育的基本内涵
舞蹈艺术是以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基本表现手段, 综合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要素, 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感的舞蹈形象, 借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一个组成部分, 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对舞蹈艺术的兴趣, 以此引发对其他艺术的广泛兴趣和爱好, 促进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有利于强化受教育者的观察力、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对于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心灵培育和审美取向等都有较强的教化和塑造功能。
二、舞蹈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1. 个性化原则
任何事物都存在个性化和整体化, 舞蹈亦是如此。舞蹈教学中, 学生的能力、水平、接受程度都存在很大差异, 学生通过他们独有的个性化创造力, 对舞蹈进行发展, 对舞蹈技能进行细致化学习。因此, 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从学生特有的舞蹈习惯出发, 因材施教, 从学生推广舞蹈的趋向出发, 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
2. 创造性原则
舞蹈讲求“新”, 而对学生的要求是要具有创造力。现代舞蹈教学应在原有舞蹈教学精华的基础上, 发展现代的具有创造性的舞蹈立意。具有真知灼见的教师要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 学生知识有限, 通过借鉴老师的独到见解, 能够把不懂的问题化解。
场《太阳》这一段, 同样也是借助了“空白”效果。背景的一轮红日就是“空白”, 前景是一个“力”的呈现, 男子独舞, 在“太阳”的背景前舞动。男性的阳刚和“太阳”的炙热、刚强相协调, 展现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力”的崇拜。“实景清而空景现”, 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 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 传达出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 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4
结语
《云南映像》作为大型歌舞中的一朵奇葩, 以“道”作为贯穿的精神思想, 以“舞”的形态阐释“天人合一”、表达生命的热诚、传递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以“空白”为抒写特色进行构图, 带给观众的不仅是一次视听的享受, 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它的成功离不开其恬静、蓬勃、悠远的意境塑造。它以其独特的视觉呈现, 丰富的艺术意境阐述, 使其整个舞剧多了一份诗情和画意, 而观众更是沉溺于这种情致之中, 获得一种审美的快感。
3.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舞蹈教学的课堂上, 舞蹈教学注重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舞蹈的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 需要与实践中的舞蹈动作、舞蹈手势相统一, 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的应用, 营造一个生动有趣、鲜活自然的舞蹈课堂气氛。让学生能把丰富多彩的舞蹈类型和不同性质的舞蹈艺术实践性地融入现代舞蹈教学中。
三、高校舞蹈的教学策略
1. 确立舞蹈艺术教学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舞蹈教学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 而是要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与情感对应的体验能力和舞蹈意向和想象对应的体现能力进行培养。
(1) 对学生舞蹈动作与情感对应的体验能力培养。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仅仅满足让学生掌握肌体的力学技巧动作, 应当对特定风格的人体动律及其情感对应进行努力挖掘。在舞蹈教学训练时, 要将一系列的形式不同、节奏不同的舞蹈动作与相应的情感表现相联系, 通过逐步积累的舞蹈体验, 使学生慢慢形成舞蹈与情感的对应经验的联想、联动和联感。
(2) 对学生舞蹈意向与想象对应的体现能力培养。我们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要依据学生自身已有的动作与情感的联想, 并结合学生对训练学习内容的掌握和审美知识的拥有来展开。我们培养学生的这一过程, 实际上也是使受教者发挥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并主动地参与舞蹈艺术形象创造的过程。
2.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舞蹈能力
首先, 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例如, 教师在教授新中国古典舞时, 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要了解新中国古典舞的来龙去脉, 服务于教学, 能把知识活化, 能在科学体系中游刃有余地把握自己讲授的学科, 能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力, 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育人并且传承舞蹈文化。
其次, 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能力。舞蹈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不但舞蹈动作标准、规范, 而且具有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清楚地解说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名称、技巧、力度, 还能编排舞蹈动作, 使之连接自然, 组合巧妙, 传情、达意;具有深邃的审美能力, 艺术欣赏和鉴别能力, 能够及时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使学生舞蹈能力在潜移默
可见中国艺术意境在艺术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语言表述形式, 而且更为艺术作品添了一份韵味。
注释:
1.董沁媛卢勇.浅谈中国舞蹈中的意境[J].四川戏剧, 2007 (03) 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358
3.孙希国.“道”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海神会科学, 1995 (01)
4.袁禾.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中国舞蹈的美学追求[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1 (01)
作者简介:
章意程 (1989年3月) , 汉族, 研究生,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视剧研究、纪录片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方向) 。
化的熏陶下生成。
3. 多方面调节, 注意教学内容多元化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经济的多边化、政治的多极化, 直接制约着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做好舞蹈教学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上大动脑筋、花大气力、做大文章。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学内容是硬件系统, 只有内容合理, 才能实现教学目。
舞蹈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一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把德育、体育、美育有机地融入智育之中, 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树立“德艺双馨”的人生观与艺术观, 树立以舞蹈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克服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思想。尤其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自控力、调节力, 在困难与逆境面前, 经得起心理考验;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道德品质, 对于一些不良倾向, 要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其二是艺术能力的多元化。学生要掌握多种艺术能力, 不仅包括舞蹈能力, 而且包括音乐能力、文学能力等, 因为这些能力往往与舞蹈能力密切相关, 如歌舞, 就是舞蹈与音乐的综合。其三是舞蹈能力的多元化。即除舞蹈表演能力外, 还包括舞蹈编导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评论能力等。其四是舞蹈表演的多元化。要融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等各种舞种为一炉, 集情绪舞、情节舞为一体, 形成舞蹈艺术的大格局。
4. 注重“口传身授”,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塑造舞蹈形象
目前在教育界批评“注入式教学法”, 提倡“启发式教学法”的趋势下, 舞蹈界“口传身授”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度受到怀疑, 甚至被置于“注入式”之列, 其实, 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当代舞蹈的教学方法, 就会发现“口传身授”并非专属“注入式”, 它同样可以是“启发式”的一种, 它是符合舞蹈教学规律的。“身授法”中“身授”就是实践, 边做边讲, 边做边体会, 边做边启发, 在舞蹈教学中, 理论永远要伴随着实践。所以舞蹈教学法的创新也要在“口传身授”教学法的基础上, 做一点点改革与创新。
首先要全面的详细地做好整个动作的示范, 手、眼、脚、身体和面部同步进行, 给学生一个总体完整的动作印象。然后, 细致地将分解动作一步一步地伴着节奏教授下来, 在此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说出每个动作的名称、术语、清晰的节拍, 以此促使学生不只是学习到了动作的表述, 还明确了动作的专业名称、术语和节拍规律, 使学生熟练掌握其舞蹈动作, 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专业的基础。
学生必须在第一个教学过程的基础上, 不断强化练习。由此, 教师的教学启发式动作就可以逐步简化下来, 有时甚至可以用手比划一下或只做一下提示动作, 或只说出动作的名称术语, 以此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和强化动作名称术语的记忆。在教学中开始是模仿, 要求学生模仿的越像越好,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动作运动规律后, 就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要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去塑造舞蹈动作的形象。
四、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1. 优化管理。
以往的舞蹈教学过程中, 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个人的理解和经验决定的。由于各任课教师的认知水平及教学经验不同, 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 因此, 教学效果的差别很大。为确保教学效果的差别最小化, 高校舞蹈教学可实行教学方法量化管理。所谓教学方法量化管理, 是指将每一门课的教学过程具体量化;将每一个动作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规格规范具体量化;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按照统一、科学、规范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从实际操作结果来看, 这种对教学方法的量化管理在舞蹈基础训练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
2. 分组教学。
舞蹈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要想达到教学目的, 实行小组教学更有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 把班级学生分成4—6人为一小组, 设好小组长, 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包含优、中、差三类学生, 从而做好优生带辅差生的帮扶行动。教学中, 教师把舞蹈动作拉完后就可让学生分组练习, 小组长担任本组同学的指导, 进而训练学生“教”的能力、协作能力, 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舞蹈动作。最后, 教师再根据小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竞赛表演,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表现力和竞争意识,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舞蹈是动作的艺术, 主要是通过人体在空间的运动来抒发人类情感。信息化设备的发展, 使教育教学的手段得到了飞跃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如视频是一种视觉媒体, 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 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 使人通过“看”来分析、理解画面内容和画面含义, 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想象, 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这种集视、听、身体运动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效果自然与往常不一样, 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留有拓展的空间, 在舞蹈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做好高校舞蹈教学的一些粗浅建议。方法还有很多,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舞蹈教学的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冉.舞蹈教学的基本思路[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1) .
[2]吕艺生.口传身授: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2 (01) .
[3]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J].艺术教育, 2010 (09) .
[4]李晓华.舞蹈教学改革刍议[J].艺术教育, 2008 (09) .
[5]马晓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青年文学家, 2012 (27) .
如今,在各高校均设置艺术专业课程,大部分学生本没有希望考上大学,临时动意,急功近利找捷径,经考前几个月的培训而突破高校禁区,学生有心而无兴趣,不能清醒认识自己,基本功不扎实,无法定位,心里期待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所以,我们面临的是怎样以新的目光、新的方式进行变革的问题。
重塑速写、创新观念
“写”是心、手、眼合一的一种境界。无论是天马行空信手涂鸦抑或是对着对象写生,速写是所有绘画形式中最能直接反映艺术家真实意图的最简单的方式。这种因瞬间产生的激情是无法复制的,因而,王羲之至死也不能重写出同样出色的《兰亭序》。今天,或许很多画家可以不需要画速写,因为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借助其他的手段来从事创作,但速写所给予的境界和体验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企及的。
速写是由线条画出抽象明暗的单色画,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研究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可独立为艺术,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它不是单纯的描绘日常所见的形象,而是具有更为广泛的功能。它是以凝固着艺术家审美情趣为观念状态的形象描绘,或者就是一种象征物。事实上速写是一种艺术家自我确认的形象,或者是一种表达方式的练习,它把思维和观察的过程凝结起来,在多数情况下,依靠变形、夸张、摒弃和单纯化的手法,给予单纯的视觉以必要的强调。速写的特性甚至可以说是如何用优美的线条来勾画物体的轮廓,从钢笔、毛笔或铅笔中诞生的形象有时是寥寥数笔的速写,有时是惨淡经营的成果,有的是有意图性的,有的则是自发性的。而且,上个世纪的艺术家又常常故意用线条将轮廓破坏,他们超越了具体的或具象的形象以求真谛,其结果便使形态分裂,产生出片段的混合体,是艺术家自我体验、自我发问,这些内在感似在观觉映像中的结晶。
速写按语言、目的等不同归为习作性速写、表现性速写和创作性速写三大类。
所谓习作性速写是指以写实造型为主,以写生手段介入而直接产生的作品,它以个人的造型能力训练为目的,如俄国杰出的肖像画家瓦伦丁·谢洛夫,英国著名画家保罗·荷加斯、凡·代克等,他们都重视速写的客观性。
表现性速写,一般来说,这一类速写具有很明显的个人语言特征,艺术家通过速写的形式在写生过程中将速写当成创作的语言转换手段或模拟,从而促使速写表现语言的丰富,使这类作品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品。如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埃贡·席勒等艺术家。
创作性速写主要是指带有一定的观念性、实验性的作品,这些作品有时未必依据模特完成,更多的是通过主观想象完成,也可以说这类速写作品本身就是艺术家的最终作品。创作性速写注重画面的构成感、形式感,强调主观意图视觉的最大呈现。如卓然·姆西克、马琳·杜马斯等的速写都属于创作性速写。
速写是激起创作形式的外在表现
速写在《艺术中形态的生命》一书中这样写道“速写以很少的材料、花费最小劳动和最少手段,而给我们最大充实感和喜悦感,它不需要像油画的涂底或厚凃似的强烈的物质感,也不必重视给油画带来光泽、深度、律动的笔触和丰富的变化,有的只是在充满了光线的白纸上记下的一根线、一个点,它没有必要为技法而苦苦思索,也不会陷入炼金术似的复杂之中,速写乃是精神与精神的直接对话,让人感到充沛的活力和手的魔力,在速写中清清楚楚地显现着人类存在的感情,这样的手甚至驱使任何工具,记录下任何印象,这种诞生出来的印象,乍看似乎奇妙而偶然,但它是从一根小枝、一片羽毛等自然物中引申出来的,这手以不可思议的确信,吸允着自古以来的一切学问知识,还超越了精神的领域,毫不恐惧地利用余香不可能的偶然要素,所以,艺术家的速写本是‘人的手部日记’”。
现在大多数艺术类高校中,速写教学对创新性思维多样性的培养及认知度的价值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速写教学目标目的不明确,培养造型表现技巧和传统素描与创新思维的速写训练混为一谈,长此必将影响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解决此问题,我们应:1、明确速写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能用视觉语言多角度表达创造意图的必要训练手段,为使学生眼、手、脑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2、要因材施教,强调专业特征,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及学习热情。3、通过不同途径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结 语
速写是多层次的,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有着无限种可能。无论何种形式、何种风格、何种文化背景,一件好的作品总能给人以愉悦——速度写出“真实”,“真实”表达出美感。在今天,速写教学已经出现轮廓并呈现多样性、多维性、多观性、多觉性的发展态势。有许多院校已总结出相对成功的教学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不妨进一步梳理,以实现创新的速写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在寻找视觉经验抽象转化与传达的形式规律中创造出新的思维产物。我们观看或学习国外优秀速写作品,无论是传统的或非传统意义上的速写,其启发性的图像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创作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学习速写,不仅要学习速写的技能,还要吸取蕴含其中的绘画观念,并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学习速写的全部意义。
【高校教学】推荐阅读: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06-16
高校教学秘书总结11-02
高校实践教学思考07-17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09-08
高校教学模式变革11-16
高校教师教学行为规范06-03
高校教学的重要性06-19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06-30
高校课程教学方法创新09-27
应用型高校体育教学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