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分析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以数字化、交互性、高科技为支柱构建起来的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新媒体信息空间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也发生了一些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思想引导、专业角色有所弱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分析论文 篇1:

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摘 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习近平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术界对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围绕习近平发表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重要讲话以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展开,但研究存在明显不足,完全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关键词: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結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就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和新想法。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推进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笔者认为应当了解研究现状,指出研究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一、研究现状

(一)对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述进行研究

一些学者联系习近平十八大以来所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围绕习近平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如王海建围绕习近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展开了研究,他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远大目标,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在实现中国梦中实践“青春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一要注重实践,二要注重榜样力量[1]。魏景荣在《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及现实启示》一文中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文章除了讲以“中国梦”为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还涉及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内容[2]。

顾海良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他认为习近平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表明习近平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3]。刘亚琼在《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探究》一文中主要从3个方面来探究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点,一是对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了新的阐述;二是对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提出了新的期待;三是对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4]。于家傲研究和分析了习近平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梳理了讲话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方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整体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理念和模式等方面,指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面临的具体问题;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的提升,教学任务的强化,教育内容的丰富以及教育方法的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5]。

(二)对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行解读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我国学术界围绕习近平在会议上的讲话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如房广顺和李鸿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展开了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根本指向是立德树人,推进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6]。郑永廷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了若干思考,他指出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和教学全过程,展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模式的创新[7]。吴怀友以全局眼光和战略高度,探究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纲领。他在文章中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把相关规律性认识作为出发点,达到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从组织领导层面进一步明确党委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责任等[8]。

(三)结合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

学术界有些学者还立足于或者结合习近平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相关思考和研究。刘亚丽基于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指出高校学生工作者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当前我国教育形势有清晰的认识,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还要注重教育者素质的提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9]。谢建宁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具体的国情、世情,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究,产生了新的认识。他在文章中指出,高校思政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培育和服务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主体,秉持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不断与时俱进[10]。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宗永顺和孙燕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中围绕习近平发表的这一讲话,对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高校可以根据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注重教育工作者各方面的素质,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11]。

二、研究简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对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已经展开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研究成果看,一些学者和个别研究生对十八大以后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召开前这一段时间习近平发表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重要讲话进行了研究,应当说这些研究对我们考察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是有益的。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些研究至多只是在讨论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却还没有注意研究和考察习近平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而研究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才是对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相当一部分学者撰写文章解读习近平在会议上的讲话,但却没有人在论文中对习近平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作出全面系统整体的解读。还有一些学者联系习近平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讨论如何做好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并没有认识到,他们其实是在讨论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这一点就包括在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之内。

由此可知,学术界虽然已经对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展开了研究讨论,但没有看到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前后有个形成过程。习近平在会议上所作的讲话表明,他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已经形成。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本着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部署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学术界对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解读还不够全面系统,在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过程的梳理方面还存在不足。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还有待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三、进一步研究思路

鉴于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应当从如下方面着手:

第一,对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进行分析。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产生和形成有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它形成的时代背景具体包括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对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渊源的分析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对党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将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对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可进行深入考察。众所周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我国社会发展诸方面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就包括了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内容、方法和基本要求等诸多方面,但这些方面相对于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说还比较零散,不太系統全面,因而它只是表明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处在初步形成中。当习近平发表这一讲话之后,其视野和论域已经大不相同,而且自成体系,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已经形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以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作讲话精神为基础,又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前后有一个形成过程。

第三,对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可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政治要求、工作要求等方面展开。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和教学的全部过程中,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开创新的局面[12]。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内容具体而又丰富,体系完整严谨。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意义有待进行深入研究,将从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切入。其理论意义是它发展了党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意义是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指南;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保障;有利于加强高校双一流建设。因此,研究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建.试析习近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科学,2014,(05):53-57.

〔2〕魏景荣.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及现实启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70-73.

〔3〕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中国高等教育,2017,(18):4-7.

〔4〕刘亚琼.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探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5〕于家傲.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6〕房广顺,李鸿凯.推进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思想教育研究,2017,(02):12-16.

〔7〕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思想理论教育,2017,(01):4-9.

〔8〕吴怀友.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纲领——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研究,2017,(02):27-32.

〔9〕刘亚丽.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思考.黑龙江科学,2017,(03):154-155.

〔10〕谢建宁.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6):190-191.

〔11〕宗永顺,孙燕.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教育现代化,2017,(46):282-283.

〔1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1).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作者:赵逸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分析论文 篇2: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变化及对策

【摘要】以数字化、交互性、高科技为支柱构建起来的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新媒体信息空间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也发生了一些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思想引导、专业角色有所弱化。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采取转变工作方式、革新工作理念、调整工作心态等措施,以应对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冲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变化;对策

在人类文明中,每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的出现都颠覆性地加速着社会的演进,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人类宣告进入互联网时代。当前,网络、移动设备等科技发展迅猛,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型媒介,以数字化、交互性、高技术支持等构筑起来的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新媒体信息空间已经深入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1],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者们也看到了新媒体发展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带来的新的挑战与契机,纷纷开始着手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他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他们需要怎样应对,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重效应

习近平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传媒载体,所谓传媒载体,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人们在接受广泛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

首先,新媒体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一方面,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就可以随时传播和获取所需知识。另一方面,教学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使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网络公开课,开展网上讨论、网上谈心、网上作业等活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速度和实际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互动反馈的同时,多样化的信息刺激也使教育对象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巩固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其次,新媒体环境下资料的共享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提高,也减轻了教学的人力、物力负担。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或者门户网站一定程度上使教育、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了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使得教学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

再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利用新媒体技术创造出了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视频教学、幻灯片授课等形象生动、立意明确、印象深刻的教学手段,在通过营造愉快轻松环境引导受教育者接受的同时,也减轻了教育者在课程设计上的压力,使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得的信息较为零碎,公众在没有看到事件的全貌或对事件深入解读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盲人摸象式的理解,断章取义、随意评论转发,导致以讹传讹的后果。此外,新媒体的虚拟性使海量的信息毫无屏障地进入公众视野,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和平演变,每当舆论热点事件出现时,就极力煽动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给大学生对事件本身的判断造成了偏差,对主流价值观形成了挑战。

其次,新媒体打破时空限制,使每个个体都进入信息高速路,人们的距离在新媒体空间得到了史无前例的缩短,这也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被虚拟世界蒙蔽,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如大学生手机党、交往危机的出现,造成了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这些情况也极易诱发受众产生心理信任危机等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新媒体在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交互共享平台的同时,也给网络违法犯罪提供了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日益复杂化的影响下,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原有社会舆论制约的效果有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规范的难度日益增加。

再次,新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和综合能力也是一种挑战,教育者要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新媒体,并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中找准立场,提高自身对信息过滤、解释和化解问题的能力,以此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的影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而在这个问题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4]。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为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生活的关照者、心理健康的疏导者、人生的引路者,足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5]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统角色虽然受到来自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要求及角色定位并没有大的变化。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统角色的冲击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一目标不会发生本质上的改变,但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发展而来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很难再满足社会现实的需求,出现了一些传统方法无法应对的新情况,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所定位的传统功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主要通过理论灌输和说理教育等方式对教育对象在思想上进行引导,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育对象观念的表达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者,这使得教育对象经常被置于沟通教育的被动一方。而在新媒体环境中,这一现象发生了变化。教育对象可利用自身技能自主地获得大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能够独立快捷地分享彼此的经验、观点,使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更加自主和平等,并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或表达认同与不认同。此外,教育对象还能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自我教育,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和接受信息,对以灌输方式为途径的教育模式产生抵触心理,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资料的共享性,一定程度上解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传统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受到削弱,陷入了话语权旁落的困境。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改变过去单纯的理论灌输者的角色地位,在新媒体时代下不采用适当的新型教育手段、不尊重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主体地位,那么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引导功能减弱。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改革的关键阶段,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加之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观念之间的冲突碰撞更为频繁,对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冲击。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和一定的判断理解能力,对思想观念的碰撞及社会生活的微妙变化十分敏感,但因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也使他们对一些存在的思想观念在无人引导的条件下难以进行正确的评判,价值观念也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飘忽不定,甚至有被敌对势力利用的风险。此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思想价值观念作为一种亚文化,在无形之中引发了部分大学生的认同和追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的引导功能受到干扰,教育效果的保障度减弱,增加了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角色弱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迅速、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交互性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在这一新型环境特征的影响下,其相互之间的界限已变得越来越模糊。教育者在网络等数字虚拟空间中的角色的可识别度与传统媒体环境相比不断减弱,这对教育者的权威性以及教育主客体之間沟通的针对性降低,受众对所获得信息的发出者的身份的了解较对现实空间信息发出者的身份的了解减少,在不确定对方是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情况下,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言论的权威感丧失,使得人人都可以变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可以表达自身观点。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利用自身理论素养,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显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并让受教育者信服、接受,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考验。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角色冲击的措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方式转变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当今社会,随着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需要针对这些发展、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工作方法上的调整,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作用的发挥。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社会现实。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教育内容、结构体系与现实政治、经济生活脱节。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资源丰富、传输便捷,拉近了人们与社会组织的距离,也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调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时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网络、现实等问题进行分析解读,以满足现实要求。此外,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专业要求。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泛知识化现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智力教育等同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分裂开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弱势地位。[6]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细致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专业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的创新和教育者角色的转变。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维、个性有着很强的时代性,过去在课堂上用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已不是最理想的方式,因此教育者应顺应这一时代特征,分析、把握当代大学生思维跳跃性强、不愿拘泥于机械规则,希望以自身感兴趣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创新工作方法,采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融进具体的实践、讨论、表演等活动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发挥自身创造性,借鉴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网络等新媒体环境中利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开展一些他们喜闻乐见、乐于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染力、生动性、直观性的同时,达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念的革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双重影响。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载体传播价值观念的强大政治功能,用理论、方法创新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阵地。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要树立互动性、平等性、即时性的工作理念,积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價值与人本认同,更加理性、客观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新媒体中。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定自身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对多元意识形态做出积极的回应。要意识到好奇心引发的大学生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对多元观念的扩散作用,要对一些敏感问题主动引导解释,不能隐瞒欺骗。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察觉到某种意识形态可能会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时,要及时主动地在课堂教学、生活辅导中向他们解读多元意识形态,可以借助学校内部的新媒体载体,以一种正确、权威的态度和言论来阐释多元意识形态,区别主流与多元之间的不同,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态的调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涉及受教育个体多种心理因素的内向传播过程,既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规范“灌输”,同时也需要大学生将其内化为一种自省、自律的自觉思维,从而收到实际的教育效果[7]。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真正认识到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从青年大学生的需要动机、情绪情感、个体差异入手,顺应潮流,借助这一工具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态,变保守为开放,理解并尊重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所展示的个性特征,形成平等和谐的教、学“生态”。

其次,要培养、树立自身对新媒体的接纳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技术,不断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对于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向学生请教、与学生交流,同时在交流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也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教育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重担。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双重效应的情况下,应当敏锐地认识到这一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色定位带来的影响,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转变工作方式、革新工作理念、调整工作心态、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5).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8.

[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4]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07.

[5]张根兴,刘胤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嬗变[J].北京教育(德育),2014(3).

[6]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5).

[7]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72.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校:郑艳

作者:张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分析论文 篇3:

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探讨生态理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分析了将生态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遵循以学生为本、开放性和动态平衡的原则,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生態理念;思想政治教育

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谈论的热点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生态理念的可能性

在专业概念中,“生态”狭义是指“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2]其实质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一种动态和谐的关系。于是,我们也可将“生态”理解为生物内部及其周围环境的和谐互动关系。生态学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系统的和谐平衡,因此它与要求和谐平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映的是老师与学生及其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正是“生态”的实质,所以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可以实现的[3]。

把生态学理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借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首先,生态学理论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自然科学理论,通过借鉴生态学和谐统一观念对构建合理、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将生态学原理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和谐平衡互动的理念来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之路,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将自然学科的科学理念浸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与学生以及教育环境的互动平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再次,将生态学理论引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老师、学生及教育环境所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达到和谐统一为研究内容,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概括为一个由老师、学生、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其系统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使系统各要素协调、均衡发展,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持续发展,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功能。“这不仅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重要转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深化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为我们透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思想理论武器。”[4]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生态学理论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社会发展和培育先进生产力的基础”[5]。首先,在这个倡导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需要学生具备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的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成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其次,发挥专业优势,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是自然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延伸也是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创新的需求。高校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位。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为了适应当代生态文明发展的需要,探索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顺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出路的必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大学生思维活跃,其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学科交叉点为基点,广泛吸收心理学、教育学等人文学科甚至是一些自然科学的理论精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道路。然而,高校内部矛盾凸显,也带来了众多新的挑战。如师生关系恶化、学生厌学、心理问题严重、道德缺失等不时出现在高校中。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多学科交叉,开拓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与方法,站在生态学的视角审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与弊端,将生态学科学的理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学校开辟新出路的必然选择。

三、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从生态学的角度,可以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看作是一个具有一定主观性的生态系统。然而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常常忽视思政教育系统内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会出现种种问题。

(一)教育目标的弱化

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和谐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重视系统内不同个体的协同性,也需要区别不同个体的差异。反观我国某些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只是简单地把人的个性等同于人的社会性,过多强调个人对群体的绝对服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正当需求。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比如,一些高校通常没有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浮于表面,常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掩盖了其空虚的内涵,但却离学生们的真正需求越来越远。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6]。近年来,一些高校大学生自杀率有上升趋势,出现这种状况不仅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更重要的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现实利益和眼前问题的解决,缺乏心灵对话。

(二)教育环境的闭塞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必然受到社会、家庭、文化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与制约。然而,由于某些高校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应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生态系统,一些高校只关注于自身对学生的教育,忽视了社会以及家庭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价值,无法摆脱我国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这种教育环境的闭塞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危机的表现。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态化原则

为了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方法、新路子,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遵守以学生为本、开放性、动态平衡等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是以学生为本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體化。”[7]以学生为中心,在工作中要充分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使高校教育贴近大学生实际需求。

(二)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与外部社会保持亲密而广泛的交流和联系,并通过这些活动维系着自身的平衡与发展。”[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保持其生态系统的开放。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都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影响。学生视角往往紧跟随着社会的潮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托社会并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生态系统、教育生态系统以及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保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维护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因子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实现辩证平衡。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恒定的平衡,而是一种过程化、动态式的平衡。”[9]系统内部的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使系统因受到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破坏生态平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都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如互联网、多元价值观并存等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也带来了众多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摒除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寻求更为有效的工作方法。坚决维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动态平衡才能有效地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各教育主体之间通过一系列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统一整体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平稳发展的同时完成自我更新。

参考文献:

[1]程传兴.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河南”[N].河南日报,2014-02-19.

[2]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1.

[3]杨增岽.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2(10).

[4]花矿文.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研究[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23.

[5]李丽娟.生态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09:11.

[6]凌烨丽.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论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6.

[7]张腾.社会生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71-73.

[8]吴松强.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合力研究[J].教育探索,2012(9):17-20.

[9]楼成礼.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一种制度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5(7):22.

作者:焦帅 董娜琳

上一篇:水利人事人才发言下一篇:顶岗实习实结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