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共5篇)

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 篇1

摘要:文献资料法研究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的相关教育思想。将拓展训练与古代教育思想结合,丰富了拓展训炼的理论体系。拓展培训利用复杂的自然环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让参训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如今,拓展培训又被称为是“自我突破人格培训”,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拓展训练;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97-02

拓展训练从在中国出现发展到现在,其理论体系及相关研究已越来越完善。拓展训练中体现出来的体验式教育思想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使学生在非传统课堂教学的环境中亲身的去学习和感受,得到提高。这样的教育思想早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就已有所体现。

一、拓展培训的概念

1.拓展培训的概念。拓展培训源于英文Outwo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拓展培训是体验式培训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培训方式有着很大区别。拓展培训利用复杂的自然环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让参训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论文下载。

2.拓展培训起源。拓展培训起源于二战。在二战中,英国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通过观察,人们发现能够逃生回来的海员都意志坚强、求生欲望强烈且协作能力强。经过战争中的经历、思索,德国人库尔特·汉斯创立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及人工设施,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遇险后的求生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这是拓展培训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这种训练方法和创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认为,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延续下来并引用到其他领域。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学生、军人、企业职工、国家公务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体能训练发展到人格训练、心理训练、管理训练等。

中国香港于1970年成立了香港外展学校。1995年,户外体验式培训由北京的“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现在的“人众人”教育集团)引入中国。“拓展训练”一词是最早将其引入国内的“人众人”培训机构对其的命名,也是“人众人”的注册商标。

二、拓展培训的应用范围及理论基础

随着拓展培训的不断发展完善,除了作为户外运动的分支,拓展培训还与许多别的学科交叉联系,例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等。这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在拓展培训中加以运用发挥,将拓展培训的运用范围大大扩大,从简单的军事生存训练发展到管理培训、教育培训、心理培训等等范围,参训人员也得到增多,涉及各行各业。

提及拓展培训的理论基础,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体验”一般用来表示人们在获取经验和产生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将管理的理论,运用于拓展培训。关于管理学中的“沟通”、计划制订、领导、组织、控制等理论,都在项目中有所体现。

1.作用。拓展培训的作用,在于他与常规教学的不同的情景设置,给参训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拓展培训自然、“险峻”的情景设置,满足了人们的冒险的需求,让参训者可以再安全的前提下去冒险去体验,以从中感悟到各种理论,发掘自身潜能。有学者说:“拓

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从这样的情景可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缺陷、盲点和潜力,使人强烈的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

2.优点、好处。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拓展培训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研究拓展培训,我们发现拓展培训极大的激发了参训者的个人潜能,使人身上最出色的部分得到升华。总结来说,拓展培训有如下好处:(1)有利于帮助参训者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2)有利于培养参训者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参训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有利于强化团结协作意识。

三、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拓展培训的体现

(一)儒家的教育思想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温故知新”、“身体力行”都是儒家一贯的教育主张。“温故知新”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体会。也是说回忆过去,能更好的认识现在。“身体力行”是说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在拓展培训中,培训师会不断地诱导参训者去身体力行地完成培训项目。在分享过程中,温故知新的方法也是时刻存在的。培训师不断地引导参训者回顾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简单的、大家熟知的道理进行分析,使参训者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得到提高。

1.孔子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给他一条鱼,不如教授他打渔的方法。同样在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钻研,使学生充分领悟知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认为老师应当循循善诱,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对于这句话,东汉郑玄的解释比较确切,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何晏《论语集释》引郑玄注)这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来思考,只有在学生处于想懂却懂不了,想说却说不出的状态时给以诱发引导,这样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这种老师对学生不断诱导,启发其学习的方法在拓展培训中有很大的运用。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者不断启发诱导,让参训者在培训过程中领悟到要学习到的知识。

在教学方式上,孔子多采用对话方式,提倡内省。在《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对话中,孔子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予子夏,而是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令子夏自己去体会。《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另一段对话: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这段对话中,孔子并不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弟子们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不对弟子观点进行评说,只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弟子自己去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拓展培训的分享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拓展师在完成项目过程后对参训者进行分享的过程,让每位参训者都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再点明培训项目中的知识点,让参训者得到最深刻的知识体验,以达到最好的培训目标。

2.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曾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孟子·离娄下》)这句话是说,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知识,会掌握的比较牢固,掌握的牢固,就会积蓄的很深,积蓄的深,就会取之不尽,左右逢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要独立的思考。

在拓展培训中,处处体现着要参训者自己学习知识,在项目过程中自己体会到团结协作、勇于面对等素质,通过这种深刻的体会将这些素质转化成参训者的自身素质。

(二)墨家的教育思想

1.墨子的教育思想。《经上》曾经指出:“知、闻、说、亲。”《经说上》有解释说:“知: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这是说,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一是亲知,就是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二是闻知,就是传授得来的知识;三是说知,就是推论得来的知识。在这三种知识来源之中,“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在亲知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亲身经历以得到知识,是拓展培训的精华所在。参训者亲身参与到各种培训项目中来,在各种环境和各种条件下不断地经历、体验,以得到关于事物的亲身感受和见解,从中感悟到培训项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2.庄子的教育思想。庄子的思想中表现出了三种认知方法和途径:感知、思辨和体悟。从教育方面来考虑,这说明学生学习知识是逐步发展的。在这一认识途径中,有很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个人思考。

庄子的思想中有效法自然的自然美育观。他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者,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

庄子的这句话,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从教育方面来理解可以说学习不是单一的读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书房,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对于他们对自然的观察、独立思考,努力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在拓展培训中,正是运用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让参训者走出教室、走出办公室,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各种培训项目,使得参训者在自然环境中感悟到知识和哲理。

四、结束语

拓展训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极高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拓展训练不光注重学生能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更注重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拓展训练思想、方式的体现。将古代教育思想中观点和拓展训练结合,丰富了拓展训练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好地发展中国的拓展训练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 篇2

一、拓展培训的概念

1.拓展培训的概念。拓展培训源于英文Outword-bound, 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 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 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拓展培训是体验式培训方式, 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 它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培训方式有着很大区别。拓展培训利用复杂的自然环境,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 让参训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2.拓展培训起源。拓展培训起源于二战。在二战中, 英国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 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通过观察, 人们发现能够逃生回来的海员都意志坚强、求生欲望强烈且协作能力强。经过战争中的经历、思索, 德国人库尔特·汉斯创立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 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及人工设施, 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遇险后的求生技巧, 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这是拓展培训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 这种训练方法和创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人们认为, 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延续下来并引用到其他领域。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 训练对象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学生、军人、企业职工、国家公务员等群体, 训练目标也由体能训练发展到人格训练、心理训练、管理训练等。

中国香港于1970年成立了香港外展学校。1995年, 户外体验式培训由北京的“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 (现在的“人众人”教育集团) 引入中国。“拓展训练”一词是最早将其引入国内的“人众人”培训机构对其的命名, 也是“人众人”的注册商标。

二、拓展培训的应用范围及理论基础

随着拓展培训的不断发展完善, 除了作为户外运动的分支, 拓展培训还与许多别的学科交叉联系, 例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等。这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在拓展培训中加以运用发挥, 将拓展培训的运用范围大大扩大, 从简单的军事生存训练发展到管理培训、教育培训、心理培训等等范围, 参训人员也得到增多, 涉及各行各业。

提及拓展培训的理论基础,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体验”一般用来表示人们在获取经验和产生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 将管理的理论, 运用于拓展培训。关于管理学中的“沟通”、计划制订、领导、组织、控制等理论, 都在项目中有所体现。

1.作用。拓展培训的作用, 在于他与常规教学的不同的情景设置, 给参训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拓展培训自然、“险峻”的情景设置, 满足了人们的冒险的需求, 让参训者可以再安全的前提下去冒险去体验, 以从中感悟到各种理论, 发掘自身潜能。有学者说:“拓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 从这样的情景可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缺陷、盲点和潜力, 使人强烈的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 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 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

2.优点、好处。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 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拓展培训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研究拓展培训, 我们发现拓展培训极大的激发了参训者的个人潜能, 使人身上最出色的部分得到升华。总结来说, 拓展培训有如下好处: (1) 有利于帮助参训者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2) 有利于培养参训者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的能力。 (3) 有利于培养参训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 有利于强化团结协作意识。

三、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拓展培训的体现

(一) 儒家的教育思想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温故知新”、“身体力行”都是儒家一贯的教育主张。“温故知新”是说, 温习旧的知识, 能得到新的体会。也是说回忆过去, 能更好的认识现在。“身体力行”是说亲身体验, 努力实践。

在拓展培训中, 培训师会不断地诱导参训者去身体力行地完成培训项目。在分享过程中, 温故知新的方法也是时刻存在的。培训师不断地引导参训者回顾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用简单的、大家熟知的道理进行分析, 使参训者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 从而得到提高。

1. 孔子的教育思想。

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是说给他一条鱼, 不如教授他打渔的方法。同样在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钻研, 使学生充分领悟知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认为老师应当循循善诱, 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对于这句话, 东汉郑玄的解释比较确切, 他说:“孔子与人言, 必待其人心愤愤, 口悱悱, 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 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 其人不思其类, 则不复重教之。” (何晏《论语集释》引郑玄注) 这就是说, 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来思考, 只有在学生处于想懂却懂不了, 想说却说不出的状态时给以诱发引导, 这样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这种老师对学生不断诱导, 启发其学习的方法在拓展培训中有很大的运用。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者不断启发诱导, 让参训者在培训过程中领悟到要学习到的知识。

在教学方式上, 孔子多采用对话方式, 提倡内省。在《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对话中, 孔子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予子夏, 而是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 令子夏自己去体会。《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另一段对话: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在这段对话中, 孔子并不先表明自己的观点, 而是在弟子们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 不对弟子观点进行评说, 只表明自己的观点, 让弟子自己去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拓展培训的分享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拓展师在完成项目过程后对参训者进行分享的过程, 让每位参训者都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再点明培训项目中的知识点, 让参训者得到最深刻的知识体验, 以达到最好的培训目标。

2.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曾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 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 则居之安, 居之安, 则资之深, 资之深, 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孟子·离娄下》) 这句话是说, 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 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知识, 会掌握的比较牢固, 掌握的牢固, 就会积蓄的很深, 积蓄的深, 就会取之不尽, 左右逢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 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 要独立的思考。

在拓展培训中, 处处体现着要参训者自己学习知识, 在项目过程中自己体会到团结协作、勇于面对等素质, 通过这种深刻的体会将这些素质转化成参训者的自身素质。

(二) 墨家的教育思想

1. 墨子的教育思想。

《经上》曾经指出:“知、闻、说、亲。”《经说上》有解释说:“知:传授之, 闻也;方不障, 说也;身观焉, 亲也。”这是说, 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一是亲知, 就是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二是闻知, 就是传授得来的知识;三是说知, 就是推论得来的知识。在这三种知识来源之中, “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 闻知与说知在亲知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亲身经历以得到知识, 是拓展培训的精华所在。参训者亲身参与到各种培训项目中来, 在各种环境和各种条件下不断地经历、体验, 以得到关于事物的亲身感受和见解, 从中感悟到培训项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2. 庄子的教育思想。

庄子的思想中表现出了三种认知方法和途径:感知、思辨和体悟。从教育方面来考虑, 这说明学生学习知识是逐步发展的。在这一认识途径中, 有很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 重视个人思考。

庄子的思想中有效法自然的自然美育观。他认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者,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是故圣人无为, 大圣不作, 观于天地之谓也。” (《知北游》)

庄子的这句话, 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从教育方面来理解可以说学习不是单一的读书, 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书房, 在实践中学习, 并且对于他们对自然的观察、独立思考, 努力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在拓展培训中, 正是运用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让参训者走出教室、走出办公室,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各种培训项目, 使得参训者在自然环境中感悟到知识和哲理。

四、结束语

拓展训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 蕴涵着极高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拓展训练不光注重学生能学习到的知识内容, 更注重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拓展训练思想、方式的体现。将古代教育思想中观点和拓展训练结合, 丰富了拓展训练的理论体系, 可以更好地发展中国的拓展训练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邱椿.古代教育思想论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2]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6.

[3]于振峰, 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

[4]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5.

[5]陈建翔.拓展训练拓展自我[J].父母必读, 1996, (9) .

浅谈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流派 篇3

【关键字】中国古代 教育思想 思想流派

一、引言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丰富多彩,教育思想流派众多,几乎每个教育思想流派都有自己的特色。所谓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又是对前人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而教育思想流派,就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一些教育观点、理想等相同或相近的教育思想家构成的结合体。[1]教育思想流派的形成存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发形成,另种是自觉形成。自发形成的教育思想流派,是在社会生活与教育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没有共同组织和理论纲领。而自觉形成的往往先由某些教育思想家成立教育研究社团,制定明确的纲领,发表宜言,然后吸引更多的教育思想探索者形成教育思想流派。[2]

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流派产生的原因

教育思想流派的形成不管是自觉形成还是自发形成,都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有思想成就为流派的代表核心或骨髓。第二,要有教育思想家及其在教育思想界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教育思想研究成果。第三,要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或与众不同的明确的教育主张。第四,要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认可。[3]

1.教育思想流派的产生,都是以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为前提的。在思想禁锢的时代,是不可能出现众多教育思想流派斗争的景象。教育思想流派的产生,都是一定社会思潮的反映。

2.教育思想流派的产生,体现了教育思想发展。教育思想流派的产生是以教育思想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经验的日益丰富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出现众多的有成就、有声望的教育家及其有影响的思想成果。教育思想流派就是在这些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主要流派

(一)儒家,“礼治”、“德治”、“人治”

儒家以“亲亲”、“尊尊”的为基本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在几千的封建社会里面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

儒家的“礼治”主义,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表现。它的存在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思想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4]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二)法家,“法治”、“反对礼制”、“好利恶害”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国家政权、伦理道德、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等。

法家重法而反对儒家的“礼”。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5]

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这点应该注意。法家其他的思想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利用。

(三)道家,“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

在中国,儒道经常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儒家主张“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所以,道家的“避世”、“无为”,恰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柔韧一面,可以说对儒家思想是个补充。

道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和普遍法则,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贵柔守雌、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6]

古代道家的政治思想比儒家还要庞杂。老子的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庄子逃避政治,并且是无君论的宗师;杨朱是“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黄老道家在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同时,又杂糅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如法家的权术;魏晋时期的阮籍和嵇康实践了政治上的个人不服从主义,此后,道家对政治的看法转化为道教的政治思想。[5]

(四)墨家,“兼爱,非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儒家讲以德治国,崇尚模范作用;墨家走极权主义治国道路,崇尚服从上级。

墨子的学说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派是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派。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6]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儒学和道学。

四、结论

古代教育思想流派的发展不仅极大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促进古代教育思想出现“百花齐放“的盛世,因而当今处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提倡创立教育思想流派,鼓励各种流派自由交锋。在交锋中,一方面会显示出是非、高低之分,另一方面会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促进教育思想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利民.论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

[2]庞学光.教育思想流派浅说[J].教育评论,1991,(2)

[3]朱永新.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之贡献与局限[J].教育研究,1998,(10).

[4]巫春英.我国"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价值取向演变评析[D].2007.

[5]丁全忠,谷小龙,邬淑红.古代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2).

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 篇4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有30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古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看了许多关于古琴的著作之后,除了对古琴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之外,笔者再从所学的音乐教育专业去看古琴文化,还看到了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及其思想的几点影响。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古琴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及其思想的影响”。

一、笔者认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是与古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音乐教育。从各种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古琴是中国古代的最早乐器之一。纵览历代文献与上古传说,大凡中国古代文明之初,属于各个不同时期的氏族领袖几乎都与古琴的创始有关。概括起来,有伏羲说、神农说、黄帝说、唐尧说、虞舜说几种。如《礼记・曲礼》云:“伏牺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以为乐。”东汉傅毅《琴赋》云:“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礼记・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琴,夔始制乐,以赏诸侯。”不管这些文献和传说是否可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有古琴的创始就必然有古琴及其音乐的发展,有发展就必然有古琴音乐的传承即音乐教育的问题。前面说过:“舜作五弦琴,夔始制乐,以赏诸侯。”而《尚书・舜典》中又说:“夔,命女典乐,教胄子。”接连两部文献都提到舜时期的夔这个人,并说他制乐、教乐的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的可信度,并说明了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有专事音乐教育的现象,音乐教育已成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我国迄今发现得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音乐教育形式之一。而前面说过“舜作五弦琴,夔始制乐”,和“夔,命女典乐,教胄子”。五弦琴即古琴,虽然文献中没有说明古琴是最早用来作为音乐教育的乐器,但我们可以从中推断出,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是与古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二、从古琴文化看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是以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为主的。这一点从众多的学琴典故中可以很快发现,并且这一教学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其他音乐艺术如声乐、舞蹈以及其他姊妹艺术如工艺、美术等领域的主要教学方式。而在古琴教学的拜师学艺过程中,还有许多礼仪和行为规范要遵守,主要是弹琴的环境、携琴的姿势、琴人、琴童和琴社等方面。如古琴必须在自然景色美好的环境中弹奏,如书房、庭院、月下等,弹琴时要焚香等。这些礼仪和佛教中的种种修养和礼仪非常相似,说明了佛教对于中国琴乐和音乐教育的影响。而在众多的琴家当中,我们极少能够看到女性琴家的身影,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是受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极大的。如“女子无才便是德”“重男轻女”等。此外,在先秦时期,古琴还被广泛地用于伴奏及歌唱,称“弦歌”。早在《尚书》中,已有“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来所谓的琴歌。从汉代蔡邕所著《琴操》中,有歌诗五曲,即周之弦歌,其中的“十二操”“九引”以及“河间杂歌”,都是援琴而歌的。由此还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声乐起源以及声乐教育也是与古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如此众多的古琴名家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古琴名家或音乐家都来自于皇宫、贵族或士大夫文人阶层,而还有一部分琴家或音乐家则是以宫廷乐手、掌乐大夫或鼓琴待诏的方式存在,很少能看到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音乐家,文献中也很少有关于最底层劳动人民的音乐教育的记载。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是以培养上层贵族子弟或宫廷乐手、舞手为主要对象的。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看,都不同于近现代音乐教育。

三、中国的音乐和艺术是注重取自自然并和自然合而为一的。在这方面古琴音乐尤其明显。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带有很多思辨因素的,中国的标题音乐古已有之,从古至今流传下许多的古琴名曲,这些古琴名曲几乎每一首都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标题,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幽兰》、《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平沙落雁》等。这些标题大都和自然景色与人物故事情节相连,使弹奏者在弹奏时能联想到一幅幅山水画,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不知不觉间达到人和琴声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从伯牙学琴的故事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是注重体验和感受音乐,并注重由音乐引发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的,这和现代音乐教育所提倡的体验和感知音乐、注重情感体验正好不谋而合。

四、中国古琴在近3000年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众多的流派与传承。古老的琴曲,通过一种独特的记谱法――“减”字谱而得以流传至今,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曲谱遗存,它是保存中国最古老音乐资料的宝库。历代传下来的古琴谱集约有150多种,所遗存的琴曲600多首。而这些琴曲又因流派、传承、个人风格的不同,产生了3000多首不同版本的传谱。之所以会出现众多的流派和众多版本的传谱,是因为古琴谱是以记写演奏技法为基本特征的手法谱,在古琴琴人、琴家的传承概念中,音色是最重要的,而其他的如节奏、节拍等都是次要的。因此,在他们的记谱法中,才会出现只记音的位置和弹法,而不记音的节奏和节拍的现象。这也就为众多流派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正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同一首古琴曲的不同理解,对其节奏节拍的不同定位,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流派纷呈,传谱版本众多的局面,也才使得我们的古琴音乐如此丰富多彩。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也正说明了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是鼓励音乐创造和个性发展,反对千篇 一律的。而鼓励音乐创造和个性发展的音乐教育理念也正是现代音乐教育所积极提倡的。另外,中国的古琴文化和教育一直是与其他的姊妹艺术如文学、绘画紧密相连的。如我们常常所说某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如古琴音乐及教育的创作与传承是与许多文人和画家分不开的,古琴自古就是文人怡情养性的工具,是依托于文人而存在的。如孔子,既是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也是音乐爱好者、琴家;再如宋徽宗赵佶,既是书法家、画家,又是琴家;苏轼,既是文学家,又精通音乐和古琴,等等,不胜枚举。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是各种学科综合的音乐教育,音乐是积累了文学家、画家等艺术家的智慧和心血的一门集大成的学科。而现代音乐教育也正在积极提倡学科综合,殊不知,我们的先人几千年前就是这样做的。

结语

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 篇5

第1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达标训练

1、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其主要元素是:

A、锡

B、铜

C、金

D、铅

2、我们的祖先大约在年前就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的技术。A、18000

B、4000

C、2100

D、1000

3、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的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

A、河南

B、湖北

C、四川

D、湖南

5、有关青铜器和青铜艺术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青铜器中不少器物令人赏心悦目,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B、观赏青铜器物上那些想像在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使人得到艺术的享受 C、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 D、青铜立人、青铜树等出土于三星堆,风格独特,具月无穷的艺术魅力。

6、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7、夏商西周时期的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

A.奴隶主

B.贵族

C.奴隶

D.平民

8、商代青铜器中,有很多大型鼎器,此类器物的是用来

A、盛酒

B、煮饭

C、装饰

D、祭祀

9、观察右图,回答:

① 图中文物名称叫什么?制造于何时?

② 该文物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简单介绍它的造型特点。

③ 从这件文物上,你想到或看到了什么?

二、拓展训练

10、商朝的青铜器是由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A.铜、铁、锡

B.金、银、铜

C.铜、锡、铅

D.铁、锡、铅

11、以下制作青铜器的工序中,正确的是

①打破范具,对器具进行表面加工

②将铜等矿石为熔化③制作陶制范具 ④塑成泥模

⑤将铜液注入范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④①②

D、④③②⑤①

12、下列青铜器中,最能体现三星堆青铜文化的是

A、司母戊大方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

D、青铜盘

13、假如你是一位商朝时的奴隶主,你家里会有哪些常用的青铜用具?其用途分别是什么?

三、培优训练 14、1999年中国政府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自己家乡的土,都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永不分离。你知道从古到今,中国人为什么一直重视“鼎”吗?请搜集一些关于“鼎”的成语典故来,并说说含义。

15、下图是“饕餮纹(西周孟鼎纹)”

请你发挥想像力,猜猜这个图案可能是代表哪一种动物?看了这样的青铜图饰,你有什么联想和感觉?

第2课 卓越的工程

一、达标训练

1、有人说都江堰“迄今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你知道这项工程修建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2、修建在流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闻名。()A.大渡河

B.岷江

C.嘉陵江

D.乌江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4、都江堰中的一条用于灌溉农田的人工通道是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5、秦国在都城咸阳附近修建的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灵渠

C、郑国渠

D、秦长城

6、秦长城蜿蜒万里,其东西起点是

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7、秦朝时长城的修筑,主要功能体现在

A.旅游景点

B.扩大秦朝疆域在世界的影响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

8、联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秦长城

9、.动脑筋

(左图:清明放水节上的仿古祭祀表演)1991年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活动丰富多采,使中外来宾交口称赞放水节是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天府第一盛会”。你知道清明放水节这一地区性节日是为了纪念谁的?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们?

二、拓展训练

10、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①二王庙

②分水鱼嘴

③石人水尺

④飞沙堰

⑤宝瓶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1、为纪念李冰父子,都江堰人民修建了“二王庙”。当时李冰所任官职是()A.秦王

B.蜀王

C.蜀国太守

D.蜀郡太守

12、秦朝建立后,将三个国家中已有的北方防御工程连接起来,修筑了“万里长城”。这三国家中不包括:

A、秦国

B、燕国

C、楚国

D、赵国

13下图是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的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全景图。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① 图中B、C、D都是属于都江堰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之一的是哪一部分?

② A处为玉垒山,据说此山全是坚硬的岩石,如果靠无数石匠日夜开凿则要费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李冰父子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不能爆破的情况下,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即用于灌溉的内江(图中的C处)。你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并解释其奥妙之所在。

三、培优训练

14、结合战国时期秦国大兴水利工程,推动进秦国经济发展的史实,谈谈你对三峡工程的认识。

第3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一、达标训练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纸,考古工作者已多次发现

古纸。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2、有关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3、最早提出负数概念的数学专著是

A、《筭数书》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缀术》

4、世界是最早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科学家是 A、刘徽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

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6、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九章算术》

7、在我国古代被人们奉为“医圣”的人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8、下列属于华佗的成就是:()①能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

②潜心钻研医学,写成《伤寒杂病论》

③模仿五禽,编成医学体操“五禽戏”

④艺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医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3年12月,考古人员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发掘出一批竹简,随后从中整理出一部不见于著录、早已失传的古代数学专著——《筭数书》。

材料二

《筭数书》的出土,引起国际数学史界的注意。2002年8月15日至18日在西安举行的数学史国际会议上,来自美国的数学史专家道本(JosephW.Dauben)做了“关于《筭数书》的初步研究”的报告,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美籍华人科学史专家程贞一做了“《筭数书》和盈不足方法”的报告,中国的几位学者也做了有关《筭数书》的研究报告。《筭数书》的研究成为这次大会的一个讨论热点。材料三

《筭数书》涉及的算术知识包括整数、分数、比例、盈不足等问题;全面介绍了分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包括通分、约分、分数的括大、缩小及四则运算。涉及的几何知识包括面积和体积两个方面的问题。《筭数书》比传世的《九章算术》成书年代约早200年。它的出土,使我们了解到公元前2世纪,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中国数学发展的水平和数学专著的编纂水平。

摘自马执斌《介绍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筭数书>》 阅读上述材料后,谈谈你的感想。

二、拓展训练

10、下列科技成果中,对世界人类文化的进步贡献最大的是 A、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B、《水经注》的编写 C、《九章算术》

D、张仲景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11、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如此优美的文笔出自于 A、蔡伦B、李白C、郦道元D、张仲景

13、材料一

“今采择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摘自《齐民要求》自序

材料二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代文化的奇葩,全书10卷,92篇,正文7万字,注释4万字。其中参考和引用的古书有150~160种;关于食粮的有14篇、瓜菜15篇、水果12篇、树木9篇、染料3篇、家畜5篇、食物制造22篇,养鱼、造酒、煮胶、笔墨各1篇。回答下列问题:

①《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通过材料你,你可以了解到作者通过哪些途径获得资料? ②《齐民要术》的哪部分内容你最感兴趣?说明理由。

三、培优训练

14、纸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在第一张纸出现以前,人类不是没有尝试过其他的传播媒介,中国的简、帛,埃及的纸莎草纸,欧洲的羊皮书卷,都曾在人类传播技术史上占有过一席之地。但是,当纸张出现以后,它们又都很快的一一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让位于集万千优势于一身的纸张。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们在带给人类传播和书写的便利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不便。试想,在古代的中国如果有人要写一本书的话,就得把整个竹林砍倒才够书写材料之用。一个官员日常所要批阅的公文,每天至少也要55公斤的重量。在欧洲也同样,生产一本圣经需要300多张羊皮。试问,这种传播介质如何能够担负起记载文明和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①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②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借助网络传播成为必然,请你对纸张的前景作一番预测。

15、你最敬佩本课中的哪一位科学家?说明理由。

第4课

汉字的演变

一、达标训练.1、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定在龟甲和兽骨上,目的是为了

A、纪录历史

B、占卜凶吉

C、传递文书

D、制工艺品

2、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D.春秋

3、有关甲骨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 B、甲骨卜辞真实记载了商王的活动 C、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D、商朝时候使用甲骨文,但远不如西周时候普遍

4、商朝的金文是指

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

D、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5、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6、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开始于 A、商朝 B、西周C、秦朝D、汉朝

7、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 A、金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8、三国两晋时,书写起来最为流畅便捷的是 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

9、看图说话:

甲骨文中的各种“丝”,形状均似丝线缠绕。请你在图上用笔圈出这个字。通过这片甲骨文上的丝字,你能推测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二、拓展训练

10、通过对商代甲骨文的研究,我们才知道了以下哪项纪录?()A.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形态

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

C.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D.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

11、《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12、以下文字书写形式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隶书②行书③楷书④金文

A、④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13、关于甲骨文的价值。小明说:“对为数颇为可观的甲骨文加以研究,就可以对商代的社曾及文化有相当完整深入的认识。”小月说:“甲骨文都是关于占卜的记载,数量虽然不少,能提供的资料却有限,还要利用其他资料。”小亮说:“从目前已能识读的2000个甲骨文字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可见,深入研究甲骨文是很有意义而且必要的。”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谈谈你认为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培优训练

14、下列图片是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中的部分文字,你可知道分别是什么吗?写在横线上。

15、试着用篆、隶、草、楷、行各体字写出自己的名字。

第五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达标训练:

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人物中,与孔子思想最 为相似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2.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

A 《诗经》

B 《尚书》

C 《春秋》

D 《论语》

3.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学习要经常复习

B.要谦虚好学

C.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

D.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4.提出“天(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的战国时期著名唯物主义 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 墨子 5.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6.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墨子

B.韩非

C.孙武

D.孙膑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这句名言出至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 墨子 8.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编订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下列哪一项与此无关

()

A 《诗》

B 《书》

C 《论语》

D《春秋》 9.材料解析: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你阅读后回答:

①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②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拓展训练:

10.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被归纳为

()A.“兼爱”、“非攻”的学说

B.“仁”的学说 C.“礼”“法”结合的学说

D.“无为而治”的学说

11.山东曲阜最有名的名胜古迹是孔庙、孔府和孔林,合称“三孔”。这些名胜古迹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 墨子 12.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3.连线填空题:(把下面有关百家争鸣的人物与主要主张进行配对,并将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

主要主张

()老子

A主张“兼爱”、“非攻”()孔子

B主张“无为而治”()墨子

C主张“人定胜天”()庄子

D主张“为政以德”()韩非

E主张“以柔克刚”()荀子

F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培优训练:

14.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有哪些?

15.请你就“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个问题,找四位同学扮演儒、墨、道、法四家角色,进行辩论和评述。

第六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达标训练:

1.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

A.屈原

B.王昭君

C.关羽

D.杨守敬

2.《史记》是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通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3.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A 首创编年体

B 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C首创纪传体

D 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 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末年

D 东汉末年

5.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6.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时期

7.道教之所以被封建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D 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8.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后来,寺就成了中国僧院的泛称。这座白马寺建于()

A 秦朝

B 西汉

C三国

D东汉 9.材料解析: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能说出《史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拓展训练:

10.端午节划龙舟,吃棕子的民俗,相传是为了纪念

()A 孔子

B 老子

C 屈原

D 孟子

11.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屈原受迫害、处境凄惨

B.屈原满腔悲愤,对统治者绝望

C.屈原忧国忧民

D.屈原眷念人民,对生活绝望 12.下列历史事件《史记》不可能叙述的一项是

()A.武王伐纣

B.商鞅变法 C.焚书坑儒

D.昭君出塞

13.连线填空题:(把下面历史人物与主要史实进行配对,并将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人

主要史实()屈原

A 被尊奉为道教教主()司马迁

B 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老子

C著有《离骚》、《天问》等诗篇

()张角

D 鲁迅称其著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张陵

E 创立在巴蜀、汉中地区流行的五斗米道

培优训练:

1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在一次课堂讨论中,一位同学认为它们是统治者为弘扬艺术而开凿的,另一位同学则认为它们是佛教徒修建的洞窟式寺庙。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15.中国古代文学深受宗教的影响。你能以所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为例向同学们进行介绍和说明吗?请大胆试一试。

第七课

多姿多彩的艺术

达标训练:

1.湖北随州战国墓中出土的一套编钟,其主要用途是()

A 记时报时

B演奏乐曲

C饮酒

D 工艺品 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

A 马王堆汉墓帛画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长信宫灯

D 四羊方尊 3.民间流传的“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与下面有关的人物是

A王羲之

B 王献之

C顾恺之

D 李白

4.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篇著名书法作品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是

()A 《滕王阁序》

B 《多宝塔碑》

C《兰亭序》

D《玄秘塔碑》

5.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 钟繇

B 王羲之

C 顾恺之

D 陶渊明 6.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

A 《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佛像

7.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的代表作有

()①《女史箴图》

②《洛神赋图》

③ 《兰亭序》

④《多宝塔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秦汉时期的美术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

A.书法

B.绘画

C.雕塑

D.青铜艺术 9.材料解析:

“这(规模如此宏大的陶佣群)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它的发现,使世界上有了八大奇迹。”(法国前总理希拉克)

“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一贯的超人才能,全人类都将在这里受到鼓舞。”(卢森堡大公)读后请回答:

①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所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这一古代文化遗产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拓展训练:

10.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绘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将军陶俑、骑士陶俑、武士陶俑神情神态。

(展示课本131面的插图)

培优训练:

11.已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12.我国是汉字书法艺术的起源国。请你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中选择一种字体,写一句你最欣赏的哲理名言。(不少于8个字)

学习主题五 参考答案 第一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1B,2B,3D,4D,5C,6B,7C,8D,9①司母戊鼎,商朝②目前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物;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③略。10C,11D,12C13青铜器在奴隶主家里是奢侈品,属此类器物均可。14成语典故如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等,象征着权力与地位,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代表。语言精炼,言之有理即可。15略,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大胆想像。

第二课:卓越的工程

1B、2B、3A、4C、5B、6B、7D、8C;

9、李冰;结合都江堰的修建及贡献回答。10D、11D、12C、13①B为分水鱼嘴 ②领会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言之有理即可。14略。言之有理有据即可,不求全。15言之有理即可,不必求全。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1A、2B、3B、4B、5B、6C、7B、8C;9略;10A、11A、12C;

13、①贾思勰;前人的研究成果、走访老农、收集农谣等②依据材料二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4、①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交流和保存提供重要条件等方面进行回答,不必求全,言之有理即可。②略;

15、略

第四课:汉字的演变

1、B2、B3、D4、B5、B6、C7、C8、C;

9、提示:我国在商朝时候就有了养蚕织丝,丝早已成为当时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C11、B12、A13、同意,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的重要意义可从史料价值,对我国文字的起源和书法的研究等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甲骨文字形美观,对我国文字的起源和书法的研究等也有重要意义。

14、猴鸡马龙牛羊鼠蛇;

15、略

第五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达标训练:

1.B 2.A D 3.C 4.B 5.D 6.C 7.B 8.C 9.材料解析:

答:①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 ;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要经常性地复习和巩固。②提示: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教育思想等都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拓展训练:

10.B

11.A 12.C 13.连线填空题:

主要主张

(E)老子

A主张“兼爱”、“非攻”(D)孔子

B主张“无为而治”(A)墨子

C主张“人定胜天”(B)庄子

D主张“为政以德”(F)韩非

E主张“以柔克刚”(C)荀子

F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培优训练:

14.答: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对于这个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学派之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5.答:(略)

第六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达标训练:

1.A 2.A 3.C 4.C 5.D 6.C 7.B 8.D 9.材料解析:

答:本纪;世家;表;书;列传。拓展训练: 10.C

11.C

12.D 13.连线填空题:(把下面历史人物与主要史实进行配对,并将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人

主要史实(C)屈原

A 被尊奉为道教教主(D)司马迁

B 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A)老子

C著有《离骚》、《天问》等诗篇

(B)张角

D 鲁迅称其著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E)张陵

E 创立在巴蜀、汉中地区流行的五斗米道 培优训练:

14.答:答:不同意。三大石窟艺术是北朝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供奉佛像而命人劈山削岩开凿而成,不是为了弘扬艺术而开凿,也不是佛教徒的个人行为。15.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七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达标训练:

1.B 2.B 3.A 4.C 5.B 6.D 7.A 8.C 9.材料解析: ① 秦始皇陵兵马俑。

②从艺术的角度,兵马俑反映了秦汉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这些兵马俑用泥土制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形态逼真,生动传神,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创造才能,是世界上的艺术珍宝。从历史角度看,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秦朝的赫赫军威和秦朝的强大国势,所以,它能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拓展训练:

10.答:兵马俑雕塑用泥土制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形态逼真,神情各不相同,生动传神。将军双目炯炯,似在思考征战大计;骑士威严站立,战马昂首耸耳,仿佛一声令下就要四蹄腾空,驰骋沙场;武士神情傲然,虎视眈眈,正待冲杀疆场。培优训练:

上一篇:罗田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篇:族谱与乡村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