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教育教学,更为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自主探究”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能激活学生内在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论文 篇1: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1)为探究而探究,往往前后凑在一起就成了小组。(2)多数学生的探究没有有效的思考,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出现探究过程无序化。(3)小组虽有分工,但合作意识差,不愿倾听别人的意见。(4)在汇报交流中,往往成了优秀学生的“一言堂”。(5)有的实验探究时间不够,学生还沉浸在探究之中却不得不中止探究。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那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供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做好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

没有“材料”,就没有“经历”,有结构的材料是探究的前提,它直接影响着探究和研讨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怎样组织材料,怎样设计和安排材料的层次等。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要精细合理,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发学生,能揭示许多有关的现象,同时材料的数量要充足和典型。如,《有趣的磁铁》一课中,教师要充分预想学生实验中可能需要的材料,并为学生实验提供数量充足而典型的材料,如磁铁的准备,既要有条形的、蹄形的,又要有圆形的、环形的、柱形的。其他材料要尽可能的充分,如准备曲别针、铁夹、塑料积木、图钉、木条、棉花、橡皮、铜钥匙、硬币等,准备的材料越准确、越全面、越充足、越典型,教学就越能自如,否则就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收集材料,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诱发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开始,可先放配有各种声音的课件,让学生说说是哪些声音,再问:“你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听到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短短的几分钟活动,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了。可以利用实验制造矛盾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哪杯水多》一课,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杯子里,问:同学们,哪个杯子里的水多?有的同学说这个杯子,有的同学说那个杯子,这样矛盾就出现了,为下一环节测量做好了准备。

三、合理筛选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筛选,使问题成为科学探究的起点尤为重要。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提出的问题难免五花八门,这其中有贴近科学教材,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也有偏离教学内容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在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筛选,哪些是课堂上可以完成的,哪些是课后继续探究的,从而确定本堂课应该探究的内容和问题。

在设计问题方面,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需要迫切解决,但不能轻易就知道结论,要大小适中,即问题不能一步就解决,也不能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入手。如,《哪杯水多》,学生面对两杯水的疑惑,老师可顺势提出:究竟是哪杯水多呢?请小组讨论出自己的方法。在确定了哪杯水多之后,再顺势问:到底多多少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这一环节,使学生深入探究。这样设计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好问题后,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四、重视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加强探究指导

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讨论和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自行探究。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行探究的良好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究。

当然,老师在学生讨论和自行探究中要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在讨论和自行探究中往往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影响讨论和探究的进程,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共性的问题面向全体点拨,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个别点拨。科学教师需要明确的是:适时、有效的指导在探究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也并不是“大撒把”式的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没教师什么事了,教师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是提高学生探究效率的关键。

五、注意进行探究评价,永葆学生探究活力和创造力

要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掌握反馈信息,及时给予指导,还要进行必要的评价。对小组探究活动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效度,从而有效促进小组探究的开展。小组探究活动的评价包括小组内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家庭评价等多种方式;评价的内容全面,包括小组探究活动各个阶段的各方面评价。有效地评价能促进小组探究学习更有效地开展。

总之,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课堂,离不开老师,需要我们用心、用情、用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嘉龙.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

[2]孙凤霞.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A]. 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编辑 谢尾合

作者:范则超 郭会生

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论文 篇2:

新时期高中语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教育教学,更为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自主探究”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能激活学生内在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對此,本文基于高中语文教学,对培养高中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方法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探究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高中这个关键时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受益一生。高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不仅内容极为丰富,还包含诸多学科知识。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上,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导学模式

从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常会采用直接灌输知识的方式。这种方式尽管一时有效,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很容易将学生限制在一定的框架里,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极其不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若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之下,对学生的培养,更为关注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不要直接为学生讲解新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最喜爱的季节,然后阅读文章,感知全文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先引出“秋景”这个话题,让学生以此为话题进行讨论,以此来激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在语文课上,教师需要将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授课,化教学为导学,为学生留下大量的时间自主探究知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进行有效地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在主动的状态下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

二、结合趣味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地进行知识探究,还能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所以,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教师需要重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乐趣,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情感的培养。因此,对于语文课的设计,教师则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融入趣味元素,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庖丁解牛》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收集资料,制作成微视频,在课上为学生播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通过声音与画面来感知课文,激活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多种趣味性活动。例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揣摩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增强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探究热情

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涌现,为教学提供了多种途径。所以。在语文课上。教师需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新颖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并能够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新颖的方式刺激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打造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通过逼真的情境自主观察、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其次,采用情境教学法。由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较强,有很多课文中包含着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深入进行学习,所以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最后,采用分层教学法。从高中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语文基础等角度来看,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从学生间的差异性着手,采用分层教学法。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任务,通过逐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挑战自我,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自主探究模式体现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它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有着推动作用,还强调了课堂上教师对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发挥学生的潜能,推动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新理念的引领之下构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长军.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39-41.

[2]谭云欣.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自主探究教学[J].魅力中国,2018(13):32.

作者:闭光萍

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论文 篇3:

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社会各界对中学生探究能力培育愈发重视。因此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着重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升科学教学的质量。对此,本文将对科学教学中如何培育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展开阐述。

关键词:初中科学;探究能力;培育

探究能力是中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教师在培育中学生探究能力时,要捕捉到中学生的兴趣点,分析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落实的具体要求,将教学资源合理整合优化,并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中学生参与科学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培育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中学生展开思考

在培育中学生探究能力时,要引导中学生对科学知识展开思考,促使中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能力也得以培育。对此,教师便可借助问题情境,引导中学生对科学问题展开探究,另外,教师也能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因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此外,教师也可借助中学生较为熟悉的科学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但是要确保情境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关,这样便能有效调动中学生问题情境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和中学生进行一个小的科学实验,随机找一名中学生到讲台上,要求这名中学生将手指放到自己的喉咙上,让他随便说一句话,并询问这名中学生:“你说话的时候是否感受到了声带的振动?”此时,中学生就会回答:“能够感受到声带在振动”。这时,教师就能引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一概念,接着,教师就引导中学生探究身体上还有哪些部位是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的,教师借助小实验向中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激发出探究问题的兴趣,进而有效培育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积极应用问题情境,来带动中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积极性。

二、开展科学实验,培育中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科学实验是培育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要尤为重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另外,在科学实验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中学生怎么做,而是要引导中学生探究如何进行实验,并要求中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问题正确的结论,通过趣味性科学实验,不仅能使中学生将科学知识有效掌握,还能培育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培育中学生探究能力时,教师积极应用科学实验活动。另外,教师也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开展实验活动,这样,不仅能向中学生讲解科学知识,还能使中学生发现生活中科学现象,进而提升中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水的浮力”时,教师就可引导中学生借助生活中材料开展完的科学实验,要求中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大的玻璃容器,并将玻璃容器注满水,在将事先准备好的杯子、橡皮以及纸船拿出,并这些物品放置到容器中,观察物品的状态,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也能引导中学生放入自己想探究的物品,同时引导中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探究为何有的物品沉在水底,而有的物品就浮在水面。接着,向中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物品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便能最大化地激发中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探究科学问题中有效培育中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教学的整体效果也得以提升。

三、组织小组探究,强化中学生探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培育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时,教师就可充分借助小组探究的力量,在合作的过程中强化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通过小组探究能够使教师与中学生间的沟通愈发频繁,在互动中促进思想间的碰撞,进而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中学生如果不与他们进行互动,那么中学生的思想就趋于封闭,探究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因此,教师就要借助小组探究,强化中学生与教师、组内成员的互动,不断地激发中學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进而培育中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酸碱性”时,教师就可向中学生提问:“如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并引导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在学生探究问题时,教师也要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样能够强化师生间的互动。当问题探究结束后,要求各小组阐述本组的探究结果,此时中学生就会得出:可以应用石蕊试液和PH试纸。通过小组合作能够促使中学生对化学问题展开探究,并交流探究中培育中学生整理分析知识的能力,进而提升科学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探究能力,不仅是科学教学的需要,也是促使中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就可从问题情境,科学实验,小组探究等着手,激发中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进而培育中的探究能力,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也能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谢竹君.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0):94+113.

[2]曾凤英.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8(08):121-123.

作者:杜舒

上一篇:学校工会总结三篇下一篇:党员总结发言(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