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与能力培养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主探究与能力培养(精选8篇)

自主探究与能力培养 篇1

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例如:在“ 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题意,老师在讲述例题时加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如:在教学96页例5时,可以先以学生、老师的年龄为例出一题(学生的年龄是十岁,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二倍,老师多少岁?校长的年龄比学生和老师年龄的总和还大十三岁,校长多少岁?)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例题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二、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像,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课前准备几种种子各1000粒,课上时分给每个小组各一份,看哪个小组数的又快又准。在学生数的过程中,老师尽量不要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把任务完成。

2、提供学生质疑空间。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1世纪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4、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学习技巧。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材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编排,它们纵有联系,横有发展,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学习新知识时,找准新旧知识过渡的“桥”,让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有利于能力培养

自主探究与能力培养 篇2

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 在教学中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 更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而且要帮助学生自主地学, 自觉地学, 让学生潜能和创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研究表明,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

2. 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语言学习是复杂的智力认知活动, 也是建立新的思维交际习惯的过程。因此, 语言学习中常伴随着各种语言错误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所以, 教师一定要善于保护并鼓励学生哪怕很微小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影响初中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如, 在教学初一下册The Olympic Adventure模块时, 让学生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比较, 学生造句为Basketball is more excited than football.我提到“excited”时加重语气。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大胆地创造了一个新词exciting。当得到教师的肯定时, 那个学生很有成就感。其他学生也豁然开朗, 觉得英语不是那么深不可测, 原来有许多规律可循。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创造, 那么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 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增强了, 随之, 创新意识也会提高。

3. 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民主的、平等的。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作业、回答、行为等进行肯定或否定, 这磨灭了学生们的判断力, 忽视了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 我在平时的活动中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 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利, 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二、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

新初中英语教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钻研和探索。每个模块中的任务都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的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本模块所学语言知识来完成此任务, 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 分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学习方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分组合作学习, 这既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同时也为学生们的快乐学习搭建了有利的平台。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 激发探究欲望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学生的内在需要一般表现为学习兴趣。有了兴趣, 特别是体验, 学生会越学越爱学, 越想学, 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各种学习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率,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1.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多媒体信息技术容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 完全符合英语教学特点。如, 在教学初一下册Healthy food时通过网络下载图片, 把healthy food, unhealthy food, healthy drinks, unhealthy drinks等多种食物归类, 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再如, 讲现在进行时, 为了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语法, 我自制了flash动画, 通过询问What are (is) ...doing?学生很快掌握了be+v.ing这一结构,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信息技术的应用, 提高了课堂效率, 扩大了课堂容量,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提高了学生兴趣与参与率。

2. 游戏接龙。

游戏往往会成为一节课的调味剂。游戏的设置不仅使学生得到放松, 同时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如, 在教学初一下册The Olympic Adventure模块时, 为让学生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运动项目, 采用接龙游戏。如一组说:I think table tennis is moreepopular than tennis.二组以Tennis is more...than....造句, 以此类推。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快速思维能力, 也达到了练习语法的目的,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参与率。

3. 词汇编故事。

在每模块的词汇教学后, 为使学生的词汇得到巩固, 我往往利用key words的形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组词自编小故事, 内容自定。学生间相互启发, 相互交流, 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4. 情景表演。

美国有句格言: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Show me and I wi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 (我听了就忘了, 我看了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学会了。) 因此,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培养其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师尽量要求学生手、脑、口并用, 做到“君子动口又动手”,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乐此不疲。例如, 在讲初三上册Module 7Australia中模块任务是描写国家, 学生自组“旅游团”, 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信息, 组内精心策划, 准备了一场“模拟旅游”。每组学生语言表达流利、清晰, 有的举牌, 有的用地图讲解, 有的介绍当地特产等, 学生们积极参与, 意兴盎然,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欲望。

5. 朗读与背诵。

朗读和背诵能大大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水平。通过朗读和背诵, 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词汇、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 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因此, 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背些精彩段落, 读得多了, 背得多了, 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音、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6. 英语演讲比赛。

朗读和背诵为此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丰富的词汇量, 熟练地掌握语音、语调, 再进行此项活动时, 一些学生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把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 进行加工创作, 达到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每学期, 我们英语组都组织演讲比赛。通过比赛, 挖掘英语学习有潜力的学生, 发现他们的学习天赋, 同时学生们在比赛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提高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 没有问题很难诱发和激起求知欲。人类与生俱来就具有探究的本能, 探究过程是由一个人的好奇心、求知欲、解决问题的热情所驱动的。所以, 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如, 教学时为学生设疑, 或就某个现象让他们能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等。只有问题恰当贴切又能使学生感到疑难才会启发他们去探究。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 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自主探究与能力培养 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需要兴趣做支柱.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周围.因此,教师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情激趣,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生活情境引趣.教学中要把教材的探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由的表达,从而形成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出示了大自然的美丽画面,有火红的枫叶、翩翩起舞的蝴蝶、活泼可爱的海豚等等,问:“当你看到这些画面,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哪些数学问题?”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

2.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导入新课时,可利用一些趣味数学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愉快地学习与探索.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擦玻璃时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碰掉,造成一角严重残缺,问如何利用这块残缺的玻璃,到店里划一块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呢? 教学中通过设疑,就能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为主动地探究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激趣.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变或稳定兴趣的方向.为此,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激发兴趣.比如学习《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以后,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池塘,让学生测量池塘的宽度,学生立刻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制定方法,适当分工后开始测量,并寻找多种方案,这样,进一步让学生巩固了知识,理解了生活中处处皆数学,还懂得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创设竞争情境激趣.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不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是对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创设竞争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班级之间比,把竞争带入数学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等心理及年龄特点,成功地创设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疲劳和厌烦情绪,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我们要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揭开数学那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的数学鲜活地交给学生.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除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课外,估计学生有能力自己理解其中的知识内涵及思想方法,这种类型的课可以让学生自学.比如在学习“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时,与方程组有联系,学生利用已学过知识可自己完成,教师适时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布置作业时,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发挥主体作用,培养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的信心,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目标.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尝试质疑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形成质疑问题的习惯,教师要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尽量提供学生提问的机会,每节课都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题,要学会倾听,随机应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从数学学习或日常现象中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等问题引入新课.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提出问题,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使学生养成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第二,课堂教学要即时评价.即时评价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调控及引导的评价活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及时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比如数学课堂中对解题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予以肯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究能力 篇4

摘要: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

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燃起求知的欲望;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引导学习探究性学习;创造讨论机会,引导学习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教给学生探究方法,让学生具备探究的能力,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关键词:数学学习自主学习学习方式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教给他们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巧创情景激发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知识的诱惑或问题情景。因此,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因素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导参与问题解决的探究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不等关系》时,我就这样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寻找相等的量和不等的量。

师:我们学过等式,等式的定义是什么?

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的就等式。

师:我们知道相等关系的量可以利用等式来描述。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实生

活中还存在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量。

师:比如,研究表明同学们每天睡觉的时间要不少9小时;体育考试中合格的分数要不低于60分,请同学们也举一些不等关系的例子。学生们一听,劲就来了,探究的热情十分紧张。

生1:每天我都比他早起5分钟

生2:我的年龄不少于13岁。

生3:我的体重不低于30公斤。(同学们各抒已见)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景创设,学生举出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例子,这样,就把鲜活的数学情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交给自然事半功倍了。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的探究欲望往往就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只要我们教师巧创问题情景,就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究欲望。

二、生活资源,引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1、巧用故事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故事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景,进行探究和思考,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自主探究的教学目的比如我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就巧用了一个故事-----《狡猾的地主》在明朝有一位奸诈狡猾的地主,他把一块边长为x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一位穷人耕种。有一年春天,天遇干旱。连续三个月没下雨,所以地价上涨。有一天,地主对这位穷人说:“我把我这块地的一边减少4米,另一边增加4米,在租给你,你也一样美吃亏!你觉得怎样。”穷人听后,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因为他听到增加4米。增加红了,应该多了,所以他便高兴答应,晚上回到家后,他和老婆说起了这件事,结果配老婆臭骂了一顿:“你这个死鬼,你被人家骗了,你吃亏了”然后让学生去探究穷人为什么吃亏了。

通过挖掘这样生活中的故事,把它们巧妙的利用到我们的数学探究引导中,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二期还能更深刻的让学生领悟知识。

2、善用生活实例

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提高学生探究额能力。

如在学《频率与概率》时,就设计一个摸牌的生活情境,将全班60个同学分为15组进行摸牌游戏,每组牌分别为1、2和1、2两组,摸牌两次,求两次摸到数字和为几的大?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班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我通过举生活实例节目主持人报幕时,为什么不好站在舞台的中央;跳芭蕾舞的舞蹈演员,他们的腿和身材的比例为什么会那么标准,还有我们生活中的长方形纸张,如8开、16开、32开等,都能让人看起来舒服,顺眼,有一种美的感觉呢、、、、、、、通过这些例子,就能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他们在探究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样,在教学中让生活实例走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增强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机会促合作

我们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应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有充分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的进行探究,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生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

如在教学“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一小组,画出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三倍垂直平分线,然后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形反馈交流,通过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而归纳出结论。

这样的构成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

四、合理评价观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常常对学生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探究的快乐。

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就会用一些简短的语言适时评价他们,如用“你

真棒”、“讲得真好”“请同学们鼓掌鼓励“”你真聪明“等语句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还会多发动学生对他进行评价,说说他哪些地方说的好。这样的评价方式,似乎比老师单一的评价效果更好。

新课标实施后,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数字、想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老师与学生的合理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不同方面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自主探究与能力培养 篇5

【摘要】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潜能,教师要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问题和任务成为学生探究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不断地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了“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和分析,想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学知识,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教师讲的越多反而越使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不想学习。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就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实现“生本课堂”,促进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目标,自主思考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目标,知道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分析,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知道了课堂的学习目标,就会全力以赴,积极进行研究。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分数乘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思考,掌握分数乘法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比如一张圆圆的披萨,小明吃了2/9,小红也吃了2/9,小强又吃了2/9,他们一共吃了多少披萨呢?学生通过以往学习过的知识会把3个2/9相加从而得出2/3。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乘法来表达和计算,这才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探究,学生会想到3个2/9是不是就可以表示为3×2/9=2/3呢?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就知道了多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从而产生了分数乘整数的探究兴趣。教师的引导和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了通过学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交流,提高能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彼此互动、相互启发,提出合理的问题和疑问,并且找到解决方案,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体现了课程的广泛参与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呈现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例》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教材上给出来的三幅图片,分析它们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讨论的内容,激发了学生讨论和沟通的积极性,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沟通中学生会发现广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5:10/3=3/2;操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2.4:1.6=3/2;教室里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60:40=3/2,它们的比值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国旗的大小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比例。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分析,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认识到了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了,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教师设置科学问题探究,学生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可以不断地探索,促进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例如在学习《圆》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心,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车轴安装的地方是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该安装在哪里呢?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催化剂”,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驱动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让学生形成质疑,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任务驱动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上学生有事可做就会积极地进行思考,教师要通过任务的驱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一剂良药,有了任务,学生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课堂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参与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福华.《论正确数学观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师2012.05

[2]苗润《浅谈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3.02

自主探究与能力培养 篇6

德州市临盘中学 王淑华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的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校作为一所乡镇的普通初级中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成了迫在眉睫的一件事,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探究》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灌输,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的过程,不重视学的过程,教师习惯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听,唯恐某一点没讲到而造成考场上失分,学生的学习被老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自主学习强调发展的功能,实施发展性教育行为。在化学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的参与,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结合起来。

2.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大于老师和家长对其影响。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的前提下,确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探究”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指导策略。

2、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四,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在准备阶段和第一阶段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现状调查,可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

3、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

4、个案研究法。对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典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前测工作

为了了解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状况,在进行课题研究前,笔者对两个实验班初三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你对所学化学课程感兴趣吗? 感兴趣的占36.8%,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化学教学? 喜欢小组合作探究的占75.7%,喜欢教师直接讲解的仅占14.3% 你是怎样学化学的? 制定计划学习的占21.6%,只听老师讲课的占78.4%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 认为教学方式呆板占78%,认为课程太难占12%,没兴趣的占10%。

在对学生进行进一步访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做实验,自己动手去做。可见他们对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课题实施

1、进行“自主学法”指导

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题实施

①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进行预习。通常是布置即将学习的课时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内容,划出主要概念或定义,对难以理解的或者读不懂的内容作出标记,以利于课堂教学时针对性地听讲。重点预习实验,预习实验时的基本要求:识图仪器、所用药品、步骤内容、基本结论,但预习实验要求不能过高。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在教学中提前印发简明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巩固旧知识,探索新知识,通过设计问题或填空的形式,尝试解决问题。

②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课堂内容较多要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其章节在整节整书中的重要地位,采用略讲或者重点、难点多分析,其余让学生自行调整完成。或者将内容合理整合重组,充分让学生小组自主讨论,有时借助实验或者多媒体。在保证预习环节完成较好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由学生代表汇报已经学会的知识点,课堂上教师重点释疑解惑,突出重点,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实验,观看课件突破难点,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留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并及时反馈,检测学习成效。用足够的时间放在实验探究内容上,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归纳、反思的能力。③做实验,指导学生拓展课外化学学习。指导学生通过网站查询学习资料,了解化学史。开设调查研究,开展家庭小实验,把有用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体验相结合,提高化学学习的素养。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指导学生认识对比实验的关键要控制变量。使铁钉处于只与水接触、只与氧气接触、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三种环境中,来观察铁生锈的情况,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学生在家中完成此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在实验中,没有试管,同学们用玻璃杯代替,用保鲜膜扎紧杯口代替橡皮塞。从茶叶罐中、雪米饼袋中、甚至从羊毛衫的包装中找来各种干燥剂做实验。由于自己动手实验,并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锈的知识。而且知道了什么是对比实验、初步学会了如何设计、运用对比实验,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再修改、完善方案,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后的反思。

3、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教师结合有关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积极探索现象产生的原因,获得有关结论。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开放实验室,放手让他们去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如果实验中某些事实与书本现有结论不同,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实验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学习CO2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学习课本有关内容,分析反应原理,条件和特点,然后结合已学过的O2的实验室制法,自己设计一套制取CO2的装置。这样就促使学生自己去阅读资料,去设计实验,去改进创新。可以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然后选择优秀的实验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做到“会学”。衡量学生是自主能动地学习,不仅要看学生是不是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要看他们是不是富有成效地学习。

学习每告一段落,都要求学生定期写学习心得或小结。回忆、反省前一段时间学习情况,养成课后及时复习、整理、归纳的好习惯。对已学过知识运用“纵向或横向的统摄整理能力” 来查找学习上的不足,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让学生弄清楚。

六、研究取得收获

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转变。

实验研究班级较对照班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很大进步,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有所转变。学生内在能力有了大的提升。学校构建了开放性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活动中实施了探究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了挂图、投影、多媒体及直观材料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在小组探讨、展示中,同学之间无拘无束畅谈见解,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互相评价,指出不足,激励优秀形成了初步的竞争氛围。

3、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展好各种学习环节。我让学生经常充当老师,让他们来讲、来表演、来操作,让他们去评价其他学生的探究行为,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同学等等,初步形成了师生水乳交融的氛围。

4、建成并逐步完善了教学资源库。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我们在校局域网上建成了化学学科教学资源库,收集了化学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试题、课件、教学视频等化学教学资料。

5、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编写了优秀教案:

(1)《制取氧气》教案(2)《溶解度》教案

(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优秀的教学课件:

自主探究与能力培养 篇7

(一) 在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年龄小, 它们的适应能力非常有限,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融入到全新的集体生活中去。另外, 长期与家庭的分离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一些孤僻、自闭、自卑等不良的心理开始滋生。在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前景下, 部分学生开始通过厌学、打架等不良的行为来引起家长的关注。受办学条件及学生人数的影响, 部分学校在教职人员的配置上较为匮乏, 对于部分年龄较小的学生照顾能力非常有限, 无法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较好的环境。

(二) 个性发展中的不足

受个人认知的影响, 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会造成较大影响。个性的发展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行表现出来。小学阶段, 学生对于事物的了解程度是有限的, 如果在该阶段接受到的教育不全面或者是受到较大的伤害, 则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不成熟的现状下, 学生的生活较为单一, 缺乏童年生活应有的乐趣, 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无法实现其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创新能力及学习意识也有所欠缺。

(三) 适应能力较弱

适应能力是人类生活中的必备技能, 相较于寄宿制的学生而言, 普通全日制教育下的学生可以在放学之后与家人分享学校生活与学习中的喜悦, 但是寄宿制的学生长期处于封闭式的校园环境, 与外界的沟通较少, 因而在沟通能力与社会经验上稍显不足。部分家长即使有时间跟孩子相处, 但是受文化程度及个人认知的影响, 他们也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 所以无法提供良好的社会教育。

(四) 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小学生对于危险的识别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在寄宿制的生活环境下, 教师无法全面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烫伤、摔伤等问题频频发生, 因卫生条件较差造成的食物中毒问题也屡见不鲜, 这些对于学生密度较大的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再加上校园医疗配置不足, 以至于无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措施

寄宿制小学的出现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来说是比较有利的, 可以通过与同龄人之间的相处来满足其情感的需求, 同时这种集体生活对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及性格的形成也大有裨益。但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兴办时间较短, 在实际的管理上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从而制约了学生的成长。学校需要针对这些不利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改进, 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一) 加强班级干部的任选, 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参与班级管理来实现,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担任不同职位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并定期进行班干部的轮换与选举, 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升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满足小学生的情感需求

寄宿制的小学中, 学生要独自承受较大的压力, 这需要教师在情感与生活上多加照拂, 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生活经验及专业知识的指导来帮助学生成长, 不仅在学习上要及时进行辅导, 同时在生活上也要发挥出较强的引导作用,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师生关系的缓和, 通过分享生活、学习上的乐趣来鼓励学生去尝试、去体验, 以此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自我控制能力。

(三) 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加强德育教学的渗透

由于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 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都倾向于通过物质上的充裕来弥补孩子, 因此部分学生在价值观与消费观上存在较大的误区, 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肆意挥霍家长的血汗钱, 这些行为及心理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德育教学进行改进, 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 要充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 他们远离家庭, 远离父母, 这无疑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学校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着眼于每个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 不断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因此, 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的突破口。

(五) 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如果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育效果就会不佳, 因而我们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不断探索有效的思想教育方式。“班班通”的开通, 提高了学生品德教育的社会化程度, 消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围墙, 把偌大的世界变为了极易“涉足”的地球村。“班班通”提供了多媒体逼真的、典型的画面,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受到了更多的感染和陶冶。网络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将许多历史性的、抽象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 可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与内容展现出来, 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情绪体验, 甚至可以用案例说法, 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传统美德教育的方式更有利于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总结

针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现状, 需要相关的管理者予以应有的重视, 尽可能地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武装自己, 从而改善教学中的不足。对于寄宿制学生的课余时间也要充分利用起来,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调节学生的情绪。同时, 加强在校教师的训练与配置, 鼓励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的进修, 通过多种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以此来弥补学生感情的缺失, 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成长营造更加温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潘丽.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3) .

自主探究与能力培养 篇8

关键词:高中学生;物理教学;自主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37-01

一、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中华民族从尧舜时期开始就以领导者为中心,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国民的行为被规范,国民的言论被控制,可以说建立中国共产党之前国民几乎不能有自身新颖的想法,否则就被惩罚,所以经过这么多年历史的积累,国民的自主探究能力,质疑能力在下降,建国后,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政府领导认识到创新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而自主探究能力是创新的基础,所以政府开始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国富论中说到:少年强则国强。所以一个国家和民族想要完成对其的伟大复兴,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方面,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学会用实践去证明理论,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来源,了解都真理都是经得起实践证明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会对问题质疑,学会思考,逐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2、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就是照搬教材,教师只是在黑板上板书教材上重要的定理,提出的问题教师自身也会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少,学生缺少思考的过程,教师也难以接受学生对自身教学的质疑,学生经过这类的教学方式学会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形成教条化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热情,不会主动去探索问题与答案。对于物理这门学科而言,很多的定理需要学生动手才能真正理解定理的生动性及其实用性,特别是教育局退行的新课改行动,高中物理这块提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做到“授人以鱼”且还要“授人以渔”,让学成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下面笔者主要针对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走出自主探究的误区

在传统观念中一提到探究这个词汇就认为是个很高深的行为的表现,认为只有到研究生及其以上水平的高学历人士才会与这次词汇相联系起来,任务自主探究不仅需要智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是极为复杂的过程。而高中时期的学习是极为紧张的,是学生人生的第一大转折,所以大部分教师认为高中不具备这个条件,学生也打不到这个要求,所以教师几乎没有想要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存在少部分的教师认为自主探究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的改变,教师从引出问题到如何解决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将教学与练习相结合就好,学生处于什么状态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上面提到的对自主探究的理解都是片面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是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否能够逐渐具备科学的学习精神,能够从平时生活的细微中了解到科学的奥秘,是否能够主动积极的去探索知识,去思考去质疑。

三、放手让学生完成物理教学程序,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串讲知识,学生端正的坐在讲台下听教师讲解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很难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改后,教育部门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所以笔者建议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讲台上授课,该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组织学生深入研究教材,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备课,学生通过备课就能了解什么问题是关键的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会根据学习内容的类型选择相应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制定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态度。让学生去设计实验课堂,学生就会去寻找如何定制实验才能让其他同学容易掌握,且容易讲授知识,而这个过程的基础就是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十分的熟悉,学生就必须要自己主动去熟悉这些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指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之间才能让学习交流的环境更加的轻松,学生也能够很快加入讨论中来;4)鼓励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作业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该要着重对是通过自主探究才获得结果的学让给予重大表演,并且给予极大鼓励,学生更加热衷于自主探究。

四、教会学生抓取有趣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态度

首先物理老师应该给学生讲解伟大的物理科学家提出重大定理的整个过程,如:牛顿因为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中而提鼓励出万有引力定理;其次,教师应该要教师平时要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从自然现象、实验现象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问题,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最后在教材的选择和课后练习题材方面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参考文献:

[1] 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叶 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高 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冬日的阳光记叙作文下一篇:对三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