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处在一个被忽视的状态,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问题上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新时期的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为相关教学工作者做出理论的参考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论文 篇1:

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探索

【摘 要】本文论述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提出构建策略:通过确立目标,正确定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内容,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职教特点;学科渗透,凸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开展活动,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精神成长;创设环境,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校园文化氛围;全员参与,开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等措施,构建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构建

中职学生身心处于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迫切需要学校的引导和教育。只有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学生才能完善自我,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才能健全发展,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本文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以促进中职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

一、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在学习、就业等方面出现困惑时,容易产生苦闷、自卑和逆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恐学、厌学、弃学和早恋、沉迷网络、校园欺凌等现象。对于这些情况,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十分广泛重视,一些中职校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力辅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模式方面仍过于传统,约束了发展。

较多中职学校将工作着眼点放在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缓解上,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初诊、干预等手段加强目的教育,调节学生的心理不适,约束他们的过激行为,过分重视咨询的重要性,轻视疏导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而当前,多数中职学生面临的是情绪、情感与日常生活等问题以及学习、就业、创业的困惑,成长、成人与成才的烦恼,这些都不属于心理异常或严重心理障碍,但它们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中职学生年龄多在 16-18 岁,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改变其原有的不良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尤为重要和必要。注重中职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

二、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策略

(一)确立目标,正确定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全体中职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努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确立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培养阳光、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进步和幸福愉快地生活奠定基础的总目标。

坚持积极范式,保持积极情绪状态,培育阳光积极的心态,掌握灵活积极的认知方式,构建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人为本、优化心态的幸福教育,是阳光心灵、助人自助的和谐教育,是提升心力、育人至上的核心素养教育。

我们应把中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在健全人格的发展上以及心理品质和素养的全面提高及阳光心灵的维护上。要以核心素养教育为立足点,以美好人格培养为主线,引导中职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健康生活和勇于责任担当的人生态度。在重点关注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人群的心理康复。

(二)丰富内容,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职教特点。在中职学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性格等特点,同时结合当前市场信息和职业需求进行。要善于挖掘一些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教育内容,在学生选择专业和就业方向方面尽可能多地提供指导和服务,提高他们在职业兴趣、职业认识和规划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成熟。

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把自信心的培育作为切入点,通过体育运动会、技能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等富有个性、充满文化气息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信,提高能力。

面向全体中职学生进行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辅导,通过建立心理档案、个别咨询、小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从而乐观、勇敢地学习、生活。

(三)学科渗透,凸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提高中职学生的积极心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学生是学科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侧重于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形成自主能力,引导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增强教学互动效果。采用参与式教学,合理安排一些合作学习,比如小组讨论、团体辩论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路和观点。

要强调教学中师生的平等关系,注重师生合作,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格平等。在教学中多创设一些经过学生努力后能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达标的过程中获得自信与成功的喜悦感、成就感。

可以把学科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延伸,建设一个立体的课程网络,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在课外和校外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四)开展活动,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精神成长。为了让中职学生能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提高他们自信自强的能力,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要多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礼仪训练、体育锻炼、文化学习、技能培養、创业实践乃至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选取活动内容,通过组织专业技能比赛、学科知识竞赛、文体大比武、演讲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胆量、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人格更加完善。

活动尽量达到全员参与,活动内容要适量适度,符合逻辑,各阶段活动设计应是有计划、有序的安排,对学生加强体验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通过主题活动,学生学会思考,感受自我价值并能较好地合作。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遇到困难自我处理的策略,在各种活动中飞扬他们的青春,展示他们的才华,有效地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五)创设环境,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正向校园文化氛围。创设一个令人心情愉快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中职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教室、实训场所、走廊、宿舍区域、校园小径要清洁美观,橱窗和黑板报、道路牌内容要丰富多彩,体现育人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休息之余有净化心灵、展示才艺的空间。

可以组建一批中职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如文学社、棋社、魔术社、跆拳社、器乐团、舞蹈团、健跑团等,满足他们兴趣和归属感的需要,使他们在其中愉悦身心、培养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发展自我的各种技能等。

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坚持“学校和谐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學生专业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能力。

(六)全员参与,开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在教育实践中,中职学生的教师、家长们都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理论,全员参与心理教育工作。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树立信心。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自我教育和心理健康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挖掘潜能,充分发展自己。

在全员参与中,要着重培养那些教育观念新、态度积极、爱岗敬业、师生关系融洽、素质良好、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来担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学任务。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才能开展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个效果才会有保障,学生积极心理的成长与发展才能获得强有力的支持。

在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中职教师也需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让自己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用饱满健康的情感、旺盛的精力,投入职教事业中去。要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携手探索,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与学生一起成长。要善于运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善用乐观的心态和教学智慧去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运用积极心理去思考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持久性的育人工程,要不断更新理念,优化教育实践,引导全体学生、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参与此项工作,要凝心聚力打造多元、有效和规范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裴利华,李 芳.论学校心理教育从“问题取向”到“积极关怀”[J].教育探索,2008(11)

[2]崔景贵.转型与建构:心理教育范式的发展趋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作者简介】陈 勇(1970— ),男,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刘 影)

作者:陈勇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论文 篇2:

谈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处在一个被忽视的状态,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问题上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新时期的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为相关教学工作者做出理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前言

高职院校学生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都十分充裕,这也使得当下的高职院校学生与传统时期有着很明显的心理变化。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是容易被忽视的状态,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许多教学工作者认为学生都已经成年,在心理上也十分的成熟稳定。但是通过一些残酷的事实可以表现出,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心理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甚至在校生就能够表现出很强烈的负面心理和性格特征。若不加调整,一些负面的心理状态就会愈演愈烈,最终产生极端的行为。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一些在校生的负面消极心理所产生的恶性事件,在网络的发酵下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事件也表明,高等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是十分欠缺的。

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专业学科,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需要有相关的资质,同时具备一定心理健康辅导能力,才能实现专业性的心理辅导作用。目前,在许多院校的心理辅助部门,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许多承担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课程教师来兼任。尽管有些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十分优秀,但是因为缺乏专业性,对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没能够进行良好的辅导和心理调整,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另外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相关的课程,学生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心理常识,对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自我调理。

1.2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过于传统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还是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进行简单的说教,课堂学习气氛沉闷,起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学生面对日益便捷和先进的网络信息传播,对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已经很难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在一个先进的网络环境下,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的适应了网络空间的模式。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很难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效果。

1.3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已经成年,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在心理上也逐渐的成熟。许多教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来调节心理问题,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的矫正。有些学校没有建立常规的心理健康的教学机制,也没有设立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学生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进行心理辅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日积月累,最终产生不良的后果。

1.4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保障不到位

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向主要在专业的建设上,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设施常常是欠缺的。首先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问题,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也缺少相关的场地环境的布置,相关的投入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的存在,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和教学工作形同虚设,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也起不到应用的效果。

2.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2.1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深入到了解当下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尽可能的了解和熟悉,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途径,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动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在心理成熟的发育期,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和生活的压力,在情感和情绪上的波动也较大,复杂的社交环境也容易造成突发事故的产生。这些特点都会使学生产生复杂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这些问题,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症结,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2.2建立网络形式的心理辅导途径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社交及信息通讯等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进步。教师应该能够充分的利用网络的特点,建立合理有效的网络信息平台,来建立学生辅导新模式。比如,在学校的校园网开辟心理辅导专栏或者建设专门的心理网站,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及相关活动的新闻;开设心理在线课堂,通过线上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困惑;开设心理游戏模块,让学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开辟心理互助QQ群、微信群、心理微博等网络公共交流平台,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传递正能量,建立线上线下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开发手机APP或者设立微信公众号,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备品,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和了解十分丰富,通过多种网络形式来实现心理辅导教学工作,能够极大的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加强教师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不管是日常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网络的应用。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提高网络的应用能力,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该主动的向学生的网络习惯靠近,了解大多数学生使用的网络通讯工具以及社交平台,并且在该平台上开设自己的账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沟通。另外,教师除了自身要提高心理教学的水平和知识之外,还应该善于从网络上搜索和寻找相关的资料和案例,经常向学生推送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应该在网络建立心理辅导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避免将学生的个人隐私暴露在网络公共平台中,对学生产生二次伤害。教师在实现网络技术提升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着眼于满足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和解决现实问题,做好网络平台的顶层设计、功能定位,特别是要突出网络平台的实效性,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确保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领域,要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革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来实现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全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的教学工作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学生未来发展及岗位晋升很重要的因素,加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婧.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 000(005):P.24-25.

[2] 熊惟蓉.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才智, 2019(03):40.

[3] 李喜梅.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38-40.

作者简介:

杜丽芳(1984-),女,汉族,副高,本科,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省青州市,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作者:杜丽芳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论文 篇3:

关于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提 要】民办高校是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然而,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的研究显然不足,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度性。所以,本文试图弥补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足,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提出实现思想的转变,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模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体系。

【关键词】民办大学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一、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概况

私立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着差异,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很少,但由于社会普遍存在对私立大学的偏见,而大学生缺乏自信心等,给民办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困惑。目前,民办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有一些问题,结合中西方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融入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探索民办高校学生心理教育的新模式,帮助民办高校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感,它为民办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途径,对民办高校未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实践意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调查了某4所民办大学的500名学生,结果发现,心理症状明显(因子得分≥3)的学生的检出率为12.5%,从重到轻,次要因素是强迫症,人格偏执,人际关系,敌意,抑郁,焦虑,恐惧症,精神病,其他因素和躯体化,分别占6.6%、5.8%、5.6%、4.4%、 3.8%、3.4%、2.6%、2.2%、2%、0.8%。轻度心理症状(3>因子得分≥2)的大学生检出率达到41.5%。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际关系,强迫症,人格偏执,抑郁,敌意,恐惧症,焦虑,其他因素,精神病,躯体化,分别占31.6%、30.6%、23.6%、21.4%、21%、20.4%、18.8%、18.6%、15.4%、12%。

二、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一)加强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在过去的30年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西方高校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心理学是西方高校的必修课,在学校都配备了心理咨询者,可以看出西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但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都是在公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还是不够的,拥有健康的头脑是大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每一位大学生的学习,事业成功和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此同时,这是学校和每个学生工作者和老师的天职。私立大学生也是进入社会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这需要纳入学校领导办公室会议议程,并定期分配资金, 建立合理的心理教育机构,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建立专业机构,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这些私立大学可以做,但组织的名称是不同的; 第二,配备专业人员。要提供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高校应建立专职教师为骨干,结合特殊,相对稳定,相对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咨询,高等学校应配备专职教师,按照一定数量的学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所学校的专职教师人数要多于2人, 兼职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供。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选拔,装备,培训和管理,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领导,每年都要定期接受培训。

(二)构建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

自20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非常重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理论和实践相比,中国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学校,社区,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在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要学习借鉴美国社会在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结合我国民办高校的实际,建立统一的领导力,学校领导作为统一领导,学生事务部负责全体事务,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心理测试,咨询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网络模型。级别,学院系和班级的同龄组。民办学习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聘请具有专业能力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并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学校报纸,宣传栏,广播电台等,设置心理咨询专栏,创建BBS或QQ群或MSN聊天空间,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后盾,以社会为辅,以学生为核心,各方合作,共同完成学生的心理和谐教育。

三、结语

在未来的研究中,要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视野,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不断在实践中更新理论,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和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欧阳永忠2008《大学生道德心理和谐教育论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第11期。

郭安宁、俞海侠2011《高等學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期。

作者:陈雪琴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论文下一篇:上学期科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