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精选8篇)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

小敏、男 。高二学生

小敏性格孤僻、内向,而且还表现得十分自卑,他也从不主动也不愿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他觉得班上的同学们都瞧不起他这个从农村来城市求学的同学,也怕同学们笑话他有一双年纪足以做他们爷爷奶奶的父母,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不敢去问,怕老师也会嘲笑他!但同时,他也渴望融入班集体,也想用好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也在学习上下了工夫,成绩却始终都没有进步,这无疑使得他更为自卑。面前的他说话声音小小的,连走路的姿势也表现得十分拘泥!

在经过与家人、老师、同学的沟通中还发现:在小敏上初中时,有一次下大雨,母亲去学校接他,周围的同学看见,都以为那是他奶奶,在他说明那不是他的奶奶而是他的母亲后,周围同学的一句 “ 不会吧?你妈妈都那么大年纪啦?都可以做我奶奶了! ” 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羞辱感,从那以后,他就刻意拉大了与其他同学之间交往的距离,他不时地怀疑周围的同学在嘲笑他、议论他,感到自卑,他恨自己,也恨他的父母,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心中十分苦恼,甚至还产生过绝望自杀的念头。现在小敏在城里读高中,我们这个学校城里的孩子居多,于是,他又觉得周围的城里的同学瞧不起他这个从乡下来的同学,觉得他们刻意避着他,不愿意与他交往。

二、案例评析

从小敏的这个个案中可以发现,小敏本身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个性缺陷。

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可以改变和弥补气质的某些消极因素,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证。相反,不良的性格不仅严重影响人际关系、人的成长与进步,而且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小敏的个性有着很大的缺陷。如过分内向、孤僻的个性,自我封闭和抑郁的心态,自卑,这些对人际关系都存在着消极作用:首先他的性格缺陷严重妨碍了他与别人的交往。使他既不会、也不愿主动与同学接触,导致同学之间缺乏相应的了解和理解的机会,造成感情冷漠,关系不融洽。其次,他这一系列不良的个性特征很容易给别的同学以不良的评价,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受,影响别人对他的接纳、交往。

2 、能力缺陷。

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小敏平时既不爱说话,又很少主动与人接触,经常独来独往、孤家寡人。尽管有时他也有和同学交往、改善关系的愿望,但却不知如何去做,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和恐惧心理,而做起来又可能弄巧成拙,产生误解。于是就干脆放弃,任其自然,这就更失去了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

3 、过高的自我期望价值。

学生的任何一种活动与他们的成绩都是密不可分的,人际交往也不例外。小敏在学习上的确是花了工夫,按他的话说是 “ 父母无法给我的,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 ” !于是,他努力学习,想用成绩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可他却没有意识到对自己的期望价值过高,超出了他能力可及的范围,怎么努力也是无法达到他所预期的状态,于是他就怨天尤人,更加自卑!

三、辅导目标及过程:

( 一 ) 理性认知疗法

首先,针对小敏的不良认知模式运用理性认知疗法,和他一起认真地探讨人际关系的意义,从健康的群体意识的理论问题到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和实

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入情入理的分析,明确指出他在这方面的不当之处,使其逐步认识到并尽快地改变过去那种非理性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纠正不合理的信条,代之以科学的理性信念,从而达到改善认知,理顺情绪,消除观念上的障碍,树立良好的群体意识之目的。

( 二 ) 行为疗法,培养其主动交往能力

针对小敏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自卑感和能力缺陷,运用行为疗法,加强实际训练。说明人的交往能力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得到提高,关键是要克服自卑,建立信心,多动脑,多实践,不断总结。根据小敏的个案情况,我为他制订了以下一些 “ 作业 ” :

1 、细心观察身边同学的言行举止,并与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比较,合理改善自己的言行;

2 、尽可能多地与性格开朗、热情活泼的同学交往并深入交一个朋友;

3 、有意识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三)人际沟通技巧的掌握。

教导小敏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如善解人意,体贴关心,乐于助人,克制忍让,顾全大局,礼貌待人以及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赞扬别人和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鼓励他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认真实践,持之以恒。

(四)自信辅导。美国作家爱默生说: “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 可以说,拥有自信就拥有无限机会。

四、效果与反思

在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咨询辅导后,小敏的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现在的他已经可以很自然的跟同学进行交流了,在学习上遇到不会的题目也能主动去向老师请教,与家人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令他最为高兴的是,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的他变得开朗、活泼了起来 „„

人际交往关系问题是学生心理咨询最常见的问题,它在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中影响很大,不但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也是造成留级、休学以及退学的主要原因。当前与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学校、家庭与同学,以下我们就个人、学校、家庭三方面来讨论一下,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

首先,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自卑、冷漠、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只是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有各种良好的交往品质。如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等等。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2

一、充分了解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想要给高中生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首先需要对于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认知, 这也是这项工作开展的前提。这个时期的学生们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是很普遍的, 然而具体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却可能很多样。无论是教师、心理辅导员还是家长都很有必要清楚详细地了解学生或者自己的孩子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们辅导, 帮学生走出心理障碍。了解与认识学生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首先, 教师们平时应当对学生多关注, 尤其是他们的行为特点以及一些显著的变化, 这些都可能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其次, 可以在课下多和学生展开交谈, 交流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让教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以及他们内心的动态, 这些都能够更好地帮教师认识到学生内心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大致可归结为如下几类。首先,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 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其次,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高中生反映较多的问题。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 甚至关系紧张, 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 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不仅如此, 还可能存在与教师或者家长间关系的不融洽, 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内心的心理负担与心理障碍,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他们内心的一些症结;此外, 青春期心理问题也是较为普遍的。中学生, 特别是高中生, 正值青春发育期, 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许多学生会偷偷谈恋爱, 或者心理萌发一些对于异性的向往。然而, 这种情愫他们又不知道可以如何排遣, 当情绪在心里积压得不到释放时往往就会慢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二、有针对性地多方面做好辅导工作

想要更好地展开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辅导模式上应当更为多样。辅导员应当有针对性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并且通过有效的模式给予学生们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是较为微妙的, 如果展开的不得当, 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 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甚至加重他们的心理障碍。辅导员在给予学生们心理疏导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不要把学生当做病人或者主观觉得学生是错的。学生们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都是他们这个年龄与阶段必然会经历的, 这只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的一种表现与表达。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 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 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要进行心理治疗, 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 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 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 培养适应习惯, 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例如, 当学生们存在早恋问题或者有此倾向时, 辅导教师可以以学生朋友的身份来和学生展开沟通, 并且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给与充分理解。不要让学生有过重的负罪感或者愧疚感, 要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在这个时期非常常见, 同时给他们讲述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问题。要通过合理的疏导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 这样他们才会积极配合做出改善。

三、学校家庭共同给予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 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 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在学校家庭的良好配合下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全面而深入地展开, 这也是给予学生们心理疏导的最为恰当的方式。

例如, 班上一位学生最近总是表现出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的状况, 平时在班上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也不多, 慢慢将自己孤立起来。辅导教师和他沟通时他也不太愿意表达, 对于这位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无从获知。后来,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取得了联系, 通过和家长沟通后了解到, 原来近期学生的父母婚姻出现危机, 这给孩子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不安全感, 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了解了这个实际情况后学校与家庭会有意识地共同展开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会重塑学生对于家庭的信任感与依存感, 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慢慢得到缓解。

四、结语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单亲家庭 品德教育 中学生

我校高中3个年级原有单亲学生共57人,占学生总数的10.18%,而通过最近一次的调查统计,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上升到91人,占学生总数的16.25%。从2007年9月份开始,我们通过问卷、谈话、走访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等,对单亲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成因不断探讨,并试图结合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具体的指导策略。

一、单亲学生的心理特点

1.忧郁离群,喜欢独处。单亲孩子幼小的心理遭受过沉重打击,亲情交流受到限制,逐渐封闭自己,到十六七岁时,就自然表现出一种孤独感,比较忧郁,没有其他同学那种对集体明显的融入感,喜欢独处。

2.缺乏自信,敏感善变。特殊的家庭关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使他们常常觉得低人一等,比较自卑,表现为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尤其不愿与人谈自己的父母,遇到这样的话题常主动回避,也不愿因家庭情况,在班上被特殊对待。

3.思考社会,感觉迷茫。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但亦有许多波折。有的单亲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反而关注社会的阴暗面,加上大多数单亲家庭比较贫困,孩子比较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4.独立早熟,意志坚韧。多数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虽然心灵受到过创伤,但为了回报单身父母的爱,减轻父母的痛苦,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往往比较强,还会放弃娱乐和休息,在挫折面前不退缩,不气馁,用高分来安慰家长。据我们的调查,我校70%的单亲学生学习十分刻苦,有超出一般同学的毅力。

5.任性放纵,逆反强烈。有的单亲学生对家庭有一种厌恶感,父母如果有意愿再婚,学生的这种厌恶感往往会演变成一种逆反心理,借此来表达对家庭的不满,晚回家甚至不回家,上网吧、抽烟、喝酒,用钱没有节制等。有的单亲学生干脆谈起了“恋爱”,希望从对方身上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他们的初衷往往是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出内心的不满,但是,由于十六七岁的孩子本身思想并不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一旦“身陷其中”就“难以自拔”。据我们了解,我校这部分单亲学生虽然极个别,却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放松其教育,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后果也是严重的。

二、教育策略探索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无论对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而其现状更令人担忧,可谓是问题重重。就我校而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缺乏这方面的专门知识,面对突然而至的单亲学生群体,起初确实有点棘手,但我们课题组经过较长时间的论证和摸索,初步形成了以下共识。

1.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网”,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老师要主动深入地调查访问,了解所教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家长要主动配合,把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及了解到的心理现象及时报告给老师,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难度。社会要消除偏见,多献出点爱心,让单亲学生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我们建议在家长学校中设立一个单亲家长班,给予单亲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指导性建议,并不时举办专家讲座或请成功的单亲家长现身说法。

2.把关爱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父爱和母爱相互结合的家庭温暖是子女成长的良好土壤。对单亲学生要分析不同情况,让他们重新找回过去在家庭教育中失去的爱,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加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者。”我在一次周日中午,请班里的3名单亲学生到自己家里帮忙搬书桌,等学生到了以后,我和学生开始整理书桌,我的妻子就在厨房做饭,等书桌搬完,饭菜已经做好了,于是,“顺便”留他们吃饭,5个人一桌,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爱的温暖、家的温馨!有的孩子当时眼睛里就噙满了泪水,有的学生上了大学还写信回来说“那一次,久违的暖流再次再我胸中涌起,它总会激励我去关心别人。”把关爱和教育相结合起来,在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中是至关重要的。

3.营造民主温馨的班级氛围,用集体的力量融化心灵的冰霜。我们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深刻感受到,“伙伴的教育”要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为持久和深刻。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效应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如发动学生布置教室时,发挥单亲学生的力量。我校有一位班主任说到,他看到几位单亲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让琅琅书声伴随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等等,觉得是一个好的教育契机,他结合这两句话表扬这两位同学对班级的关心和学习的踏实勤奋,并建议把其中一句作为班级奋斗目标,另一句作为班级格言,受到全班同学的欢迎。既教育了同学,又不经意间激励了单亲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的价值。

总之,营造民主温馨的班级氛围,树立良好的班级舆论导向,让学生关注的角度不再是家庭的贫与富、衣服的美与丑,而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4.加强性别角色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单亲学生缺乏完整的家庭之爱。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性格上。例如,自小缺乏父爱的男孩往往缺少阳刚之气,女孩则缺乏与异性亲切交流的训练,长大后往往冷漠、拘谨、沉默寡言;二是在性别上。由于长期与一种性别角色接近,容易模糊性别印象,例如,父女型单亲家庭的女孩经常会出现“假小子”现象;三是在青春期教育上,通常是一片空白,容易使单亲学生缺少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鉴于此,我们认为培养单亲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让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另外,学校还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青春期教育,要让单亲学生能够妥善处理同异性甚至同同性的关系。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缓解过重的学习压力。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不容忽视的课程。我们建议,中学要尽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尤其关注像单亲学生之类的特殊家庭学生,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技巧。另外,针对单亲家庭普遍比较贫困的问题,学校可以大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让重点高中的单亲学生放下包袱,奋勇前进,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完善自我,回报家长,回报祖国!

三、结束语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4

青少年的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因其在青少年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他们的研究就尤为重要。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权益,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如何让这弱中之弱的群体也能够像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善自我,在掌握一技之长的优势下,在当前较为激烈的人才竟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中专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一)大多缺乏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觉悟比较低,缺乏应有的文明礼貌。

(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或“很差”,不求上进,不爱学习。

(三)性格怪异,易惹是生非,不能严格遵守班规校纪。喜欢什么做什么,不管

后果。

(四)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自我克制能力,意志薄弱,易结成小集体。

(五)自卑对前途失去信心,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对待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上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一)家庭原因: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从不过

问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孩子不重视学习。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温暖的教育,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

(二)学校原因:个别教师不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教育方式简单,易怒。认为

学生的不当行为是成心捣乱,挑战自己的权威。或是期待学生一说就听,不犯错误。在这种信念支配下,老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就会感到意外,感到失望,感到挫折,感到不满,甚至愤怒。对个别差生冷眼相对,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学生便滋生自暴的心理。

(三)社会原因: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入了解,有的放矢。

在接触中专学生之前,就听到了一些传言:“中专学生爱打架,不好管理、不听老师的。谁谁是学校霸王,和老师对着干。某某人品行不好等”。听着老师门善意的提醒,我心理也确实有些心虚。不过凭着自己六年来教育教学的经验,我决定啃一啃这块硬骨头,于是我接过了寄宿管理这个岗位。在刚接触学生时,我没有去急于实施自己的管理方法,而是采取了观察、调查、谈心等方式,开始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道德品行、心理特征、学习状况等,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学生展开接触,在这一个月中,我和学生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我不给学生下达任何指令,按着原来的制度和习惯走,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暂时不表态,让学生尽可能的把他们的个性表现出来,找到他们的弱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个别问题学生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以帮助和诱导的方式与其接触,减少他的敌对情绪慢慢的和学生建立感情,沟通和交流思想。通过一个月的接触,给每个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为今后管理工作作好铺垫。

(二)尊重、热爱、信任和宽容

我们的学生养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家庭、社会、老师、同学等方面应有的尊重、热爱、信任和理解。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更想得到荣誉,尤其是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作为学生第一个对他的行为作出判断的就是老师,大部分学生都是从老师那里获得信息,来判断自己的言行对错,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把握好教育学生的尺度。想要求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过去我们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尊师爱生”,而今天我们更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互尊互爱”。我们的学生比普高的学生更缺乏自信心,所以他们更需要尊重、信任、宽容和理解。当学生范了错误时,我发现了但他不知道,当时我没有过去指责和批评他。等到没事的时候,我单独找到他询问此事。刚开始他还想隐瞒,经过我的提示又发现我没有生气,才对我说了实情。事后我并没有发火,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他进行了帮助和诱导。这样经过两三次的接触,逐渐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从而使我的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注意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与我们不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水平,我们对学生应该是关怀、理解、帮助、教育,对学生因不成熟而犯的错误要谅解,要有耐心去等待学生的成长。对学生严厉的批评指责当众训斥,不顾后果地责令学生进行公开检讨的做法,常常会让学生自感“身败名裂”而自暴自弃,甚至会引起学生冷漠仇视的逆反情绪,从而阻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犯了某些错误或过失,教师不公开批评,而是采取“你知我知的宽容态度进行教育,则会让学生因自尊心得到保护而心存感激,体会到老师的善解人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最终改正缺点和错误。老师要用宽容和爱护之心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要看到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出现问题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回想一下,我们做学生的时候,又何尝没因为范错违纪让老师生过气呢。所以教师时刻不要忘记我们是教育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我们要学会尊重、热爱、信任和宽容。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抓反复、反复抓

树立一个教育观念: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引导人、鼓舞人、感染人,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被培养、引导、鼓舞和感染的对象,在教育者的心目中,永远都不应该有差生,哪怕是一个学生。在教育者的字典中,永远都不能有差生这两个字。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恢复自信心非常重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到了中专就完了,自己没有前途了,混到毕业找份工作就一辈子当工人了。学不学都一样”。当我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后,就经常在课余和学生聊天,向他们介绍我们学校的毕业分配情况,向他们说明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特别需要技术形人才,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在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成功的关键在自己。如果表现好还可以择优分配到有实力的企业。让学生看到前途一片光明,有了希望就有了学习动力,也就使学生逐渐复了自信心。

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给自己和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是教师,教师是来培养、引导、鼓舞和感染学生的,不能把我们的一些期望强加给

学生,当学生没有完成时,我们就大失所望失去耐心。而是事实上,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成长就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问题、范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学生的正确定位非常重要,在教育和评价学生时,一定要选好参照物,用学生的现在和过去去比较,千万不能拿他和别人去比较,这样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在教育个别特殊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些学生尽管有许多不足,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也有许多好的品质、行为。老师要经常观察、充分利用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进步,促使其提高。我带的学生中就有一个,平常总爱违反学校纪律,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人物。

我和他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的内心既幼稚又单纯,平常的一些异常举动往往做给别人看的,他认为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他。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我便开始了对他的引导,第一让他理解怕和尊重是两个概念,第二教会他如何被别人尊重。在和他的接触中发现,他热爱劳动不怕累。于是我便发挥他的长处,让他带领同学们作扫除,并给予他充分的信任,由信任而诱发其责任感,他非常认真的完成了工作,在我检查前他怕地被踩脏了,用纸把地全都铺上了。事后我给了他充分的肯定。就这样我们彼此的信任在逐步加强,他的转变也越来越大,有一天他对我说:“老师我要争取择优分配。”而且他一直在努力着。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信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抓反复、反复抓。学生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要转变他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转变他们的过程中,要允许他们有反复。因为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和外部的不良影响引起的。要重点分析学生出现反复的思想根源,与具体错误行为的关系。在这个时候,老师要特别注意控制情绪,不能对学生产生失望情绪,更不能过多的批评、指责、训斥学生,否则前面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自暴自弃,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发展下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

要持之以恒的关心、爱护他们。要不厌起烦的帮助、启发、诱导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庭的配合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5

枝江三中语文二级子课题 李玉梅

2009年秋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就读的学生一般是被一中二中拒之门外的,他们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虽然智力发育正常,但是意志力相对薄弱,面对困难易退缩,自信度不够,而且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较大。而且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思想上保守害羞却又渴望展现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语文学科老师,我平时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育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一、充分发挥文本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对美文的欣赏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具有美感的文章,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些文章中的形象之美、情感之美、语言艺术之美。这些美的语言、善的内容、真的情感对人的精神品格的塑造,是其它任何样式的说教不可比拟的,是真正对学生有益的,是学生获得精神教育的沃土,也是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良药。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力挖掘出文本中的真善美,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课文《春江花月夜》中对大自然奇丽景色的描绘、对人间纯洁爱情的讴歌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能够引发学生的奋斗的激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小孤山大孤山》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课本中这样的诗文数不胜数,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美是无处不在的,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可以做到无处不在。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情,甚至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我们这类农村高中就学的,本来就是一些基础不怎么样的学生,他们有不少的朋友在一中、二中,中考的差距让他们无奈的走进我们三中,严重的自信不足时时困扰着他们。如果在高中他们依然对学习缺乏兴趣的话,那么他们也许就真的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即便是人在学校,也可能只是为了一张毕业证,而在平时的表现中,则是破罐子破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单调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中通常运用的是讲授式、问题探究式、训练式等,我们学校推广的是“多向互动——整体优化”教学模式,这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是一个大的突破。它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导语激趣——点拨讲解——检查矫正——总结评议。这个模式有利于我们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教学有条不紊、有的放矢。但在具体的操作方面,虽教有教法,却是教无定法。各个不同的程序,我们常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添加了不同的辅助手段,如播放录音、观看影视、多媒体教学等。我在上《春江花月夜》时,为学生播放了视频朗读,学生兴趣盎然,跟着读背,一节课下来,不仅疏通了诗意,而且大多数学生能背诵诗歌了;上了《牲畜林》,我给学生播放了国产电影《举起手来》,既让学生对课文所运用的“以幽默手法描写战争”的手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上《林黛玉进贾府》,《枉凝眉》优美的歌声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了小说所描写的氛围之中。

除了这些电教手段之外,报纸、杂志等也会时不时的进入我的课堂。这些辅助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时不时的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强自己的信心。

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学文言文,有时我会在课堂上举行小小的文言知识竞赛,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查;学诗歌,有时我会举行一次诗歌朗诵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辩论会、演讲比赛也是我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法。课堂讨论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讨论应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思维,这样才能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育的方向。比如我在《项羽之死》中针对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大丈夫应当能屈能伸;有的学生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的尊严大于一切······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课堂呈现非常好的思维氛围。同样,在《老人与海》一课,我也设计了一问:“在你看来,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说,桑地亚哥失败了,他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他可以说毫无收获;有的说,桑地亚哥成功了,他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体现了坚强的意志和执着奋斗的精神······可见,展开讨论可以让课堂活起来。问题设计得好,也更易于实施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因为心理教育主要是一个讨论沟通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过程,具有较强的非价值判断性和非指导性,教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点拨,推动学生自我思考,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中丰富自己的思想也丰富自己的人生。

语文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寓教于乐,才能在乐中有得。要做到课课教法有异,堂堂手段不同,方能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发挥随笔的倾诉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医治学生的心理疾病。有些学生心中烦闷、苦恼、自卑,或对谁有看法,或家里有什么事,都渴望倾诉,有时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对周围的同学说出来,但不说出来,心里又憋得难受,他们常常选择写下来,让自己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我一直要求学生周周写随笔,在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更是强调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经历的事。因此,学生大多写的是近期班上的事、寝室的事、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写的是自己的喜、自己的忧、自己的好、自己的恶。通过随笔,我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为那些心理处于困扰中的学生排忧解难。陈清在周记中写道:“我不明白周围的同学为什么排斥我,看到别的同学都是三五成群的,我却是形单影只,真是有说不出的郁闷。”我的眼前顿时浮现出那个刻苦好学的女孩子的形象。我找到她,陈清一到我的面前,就泪光闪烁,她说,在寝室大家都是有说有笑的,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人和她说笑,有时大家明明谈得正高兴,但她一进去就都不做声了,在教室也没人和她搭腔。这个孤独的女孩感到要崩溃了。真的是这样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找了她同班的两位比较听话的女学生了解情况。那两个女同学说,“她从不主动和别人交谈,每次自由活动时间她都一个人跑到教室里去,从不理睬我们,也不和我们一起玩。”“她在教室里常常趴在座位上做作业,周围有讲话声她就极不耐烦,用手捂住耳朵。”原来这是一个心里只有学习而忽视了人际交往的敏感的女孩,我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提醒她不能让学习占据自己的全部身心,要多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直认为是别人排斥自己的陈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尽力主动和同学交往,在友谊中尝到了甜头,性格变得开朗多了。王涛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在随笔中流露出了自暴自弃的心理,张海玲同学在随笔中倾诉了失恋的痛苦,孙璐同学在随笔中发泄了对某老师的不满······我一发现学生心理上的波动,就会马上找学生谈心,帮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了学生不少的心理问题。随笔不仅让学生的心理苦恼有了释放的平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真的是一石二鸟。更主要的是,随笔也为我们的心理教育提供了机会,使不少学生时常拥有好心情。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6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班级管理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高中教师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以及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开展课堂教育、课外活动、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高中生获取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让高中生能够有自我认知和自我保健的意识,还可以对心理出现障碍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服务,从而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高中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基础,运用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尊重和关爱学生,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

高中时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成长中遇到很多困惑,他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作为高中班主任要牢记自身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人格上处在平等的地位,在班级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治班。尊重和关爱学生,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随意打听或者泄露学生的隐私,理解高中学生在成长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尽可能地避免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教育,可以采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争取让学生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关怀。此外,高中班主任要为班级发展营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建立一个“周周谈”的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站在大家面前倾诉自己的心声,给犯错误的学生表达的机会,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引导,对于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处理。只有尊重和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遇到难题给予合理化的建议,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自主解决问题,产生成就感,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2.运用赏识激励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结合高中班级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赏识激励的教育模式,也就是全面赏识以及全方位赏识。如,在班级中开设相应的“赏识激励区”,印制一些“赏识激励卡片”,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树立自信,感受到来自教师赏识的满足感。在期中或者期末对学生评价的时候,可以把原来的“三好生”的评价标准扩大化,把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进步比较大的`状况加进去,并把学生的进步反馈给家长。还可以建立一个班级博客,在博客中为学生普及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此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也是加强班级管理成效的一种方式。班集体文化建设主要是站在人本主义的角度去美化班级环境,可以在黑板报中开设相应的心理专栏,把无声教育与有声教育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能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加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3.重视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引导

班级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组建相应的兴趣小组,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如组建内容丰富的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发挥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开展“高中生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团结合作等良好的性格。对于那些性格冷漠、有些自私的学生,他们在学校表现出自制力不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精神,可以尝试开展一些类似于“讲述身边的故事”这样的班级活动,让这些学生去发言,在讲述的时候学生就会被感染。此外,还可以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状况,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活动,像“笑看挫折”“我是栋梁我做主”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启发,消除困惑,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综上所述,高中班级管理要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注重心理健康在其中的应用,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通过预防、补救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消除不良情绪,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个良好的心理状况,从而使班级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毅,孙阳,宋洋。校园心理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

[2]王恭涛,张波。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3.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7

一、高中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 把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 尤其是课堂教学优化整合, 建立一种互尊互信、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又是势在必行的。其次, 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乐于与他人合作, 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再次, 外语学习的障碍大多来自于学习过程中的心灵创伤,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基础。自小学接触英语以来, 有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历经了“好奇、兴奋—热情退化—努力失败—丧失信心—恐慌、障碍”的心理历程。到了高中阶段, 如果依然缺乏心理、精神、信念的支撑, 无异于雪上加霜。最后, 现行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蕴藏着丰富多元的生活元素, 而且时代气息浓重, 既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又给教师提供了渗透心理教育的契机。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 并充分利用各类生成性资源, 对学生开展心理、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 从中赢得“1+1>2”的综合效应。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来说, 无异于是一种德善之举。

二、对高中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简要性实践

(一) 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尊重和信任是相互对等的, 在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心理环境下, 迅速建立起一种实实在在的良师益友关系。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说, 是前提条件也是客观基础。在上课时, 教师应问候:“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boys and girls?”就像朋友见面时表示真诚关心;当学生显现亮点或取得进步时, 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褒扬:“You’re doing fine.”或者“You’re really good.”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信心, 增强信念;当学生产生疑惑或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热情相助:“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 can I help you?”“Is there any need for me to help you?”以赢得“患难见真情”的实质性效果;当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时, 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其中。“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如此而为, 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亲师信道”的作用 (刘琦辉2002) 。

(二) 努力把健康教育寓于知识传授之中

客观地讲, 许多学生并非不想学习英语, 根本原因是缺乏学好英语的情趣、信心和信念。鉴于此, 教师应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 为他们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元素。如, 在Body language单元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首先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 对生活中的常用身势语 (身体语言、手势语言、肢体语言) 进行交流、讨论和共享。然后以自愿或推荐的形式选择一名代表上台表演, 让其他组学生猜测表演内容并用英语表达出来。在相同时间内猜得既多又准的小组获胜。在此环境下, 学生就不再害怕说英语, 能够逐步走向良性发展之路。再如, 教师经常渗透一些心理健康类的名句格言, 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 /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 Happiness is the expression of confidence, is the fundamental happiness. / Good heath is above wealth, / ...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健康地成长起来 (何广铿2002) 。

(三) 努力在活化教法中渗透心理健康元素

毋庸讳言, 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 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还有来自于教师和教学中的人为性因素, 比如:许多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进步, 而对学生心理成长历程并不重视;长期采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课程模式, 难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情趣等。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效地把握并充分利用学生的活泼心理, 努力让课堂活动形式形象化、直观化和丰富多元化, 使得他们的“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获得双向发展。在一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 于是笔者通过多媒体演示英语报刊上的一篇文章The founder of the A p p le:Stev en Job s, 其中的人物故事以及一些励志性语言很有教育意义, Don’t waste time living in other people’s lives. / Don’t let people’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inner voice. / ...这堂课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赞叹。

(四) 努力在内外互通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现行英语教材中蕴藏着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大量课程资源, 如, 高一教材中的School life单元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提出并探讨了如何快速适应新型学习环境的问题, 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调适心理的能力。Growing pains单元陈述了成长中孩子的烦恼和忧愁, 并就“如何正确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给予了相应的心理暗示教育。不仅如此, 高三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已基本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他们在进一步拓宽学习和生活视野中有效聚焦了关乎全球和未来的主题, 如Building the future (建设未来) / Aids (艾滋病) / Law and order (法律和秩序) 等, 引导学生把“小课堂”和“大社会”融会贯通, 逐步增强高中学生的生活意识、世界意识和忧患意识, 这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理论和实践表明, 教师善于把课程教学与课外延伸尤其是与社会生活联通起来, 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源头活水。

总之, 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既符合英语学科“教书育人”的要求, 也是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效的实际需要, 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根本需要。作为一线高中英语教师, 应坚持“以生为本、战略推进”的基本职责, 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己任, 与时俱进、善于创新, 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何广铿.2002.英语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浅谈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篇8

【关键词】高中生 ; 心理问题 ;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44-01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有了更多地接触,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观点,逐步树立起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他们又处在一个青春躁动的时间段,在心理与生理上与小学生有很大的差异。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强调智力因素的教育,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虽然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热情。但却忽视了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对于当前中学生与日俱增的心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高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缺乏自信,学习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加大,承受能力较差。一方面,由于父母、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对学生的评价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这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经常由于一次考试的失败而失去自信心。另一方面,高中阶段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努力拼搏意识加强,学习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每次考试,学生觉得很紧张,总担心可能会考试不及格,被老师,父母呵斥责骂,产生高度的焦虑感,如果考试成绩真的不理想,就立即感到沮丧,情绪显得消沉,表现为一种病态的症状。

2.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路线是家庭——学校——家庭,在人际交往中忽视了相互交流,最终的发展结果是发现自己与别人已经没有交谈的话题和欲望,这些学生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不安,或恐惧感。有些学生因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嫉妒心理,从而与同学的关系僵化。而一部分学生有了烦恼之后,不愿向父母和老师诉说。随着生理的发育日渐成熟,对异性就会产生一种好感,与之交往的念头不断加强,导致坠入了早恋的行列中,不能控制自己,成绩开始直线下滑。由于过早的步入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与日俱增,反映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3.逆反心理。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身体各方面的发育而生理逐渐成熟,但思想认识的片面与理性思维的缺失,就使得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不协调,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是复杂的,在这样矛盾的情况下,逆反心理的表現尤为严重。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中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特立独行,在服饰言行上喜欢标新立异,并引以为豪,分析处理问题时往往容易片面和走极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把授业作为基本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能正确地对待。其次,因为中学生社会阅历不深,思想认识比较单一,有些学生的言行举止让人不能容忍。老师从内心里就对这类学生有了成见,并产生排拆心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自尊心丧失,自信心减弱。

2.学生的主观因素。高中学生的年龄阶段里,他们的性发育逐渐成熟,从而导致更明显和突出的性特点,性别意识加强、性观念逐步强化和建立。正是由于这些性意识的产生,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管理并决定自已的意识与行为,所有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多元化的考虑问题,也不能多从其他人立场来看待事物。

3.家庭的客观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很大的。孩子在小的时候过度宠爱,稍大以后又要求苛刻,教育严厉粗暴,不允许有出格的言行,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孩子们经常封闭自己,逃避现实,与父母之间形成很大的隔膜。有的与父母长期的产生分歧、抵抗敌对、争吵不断、关系紧张、冲突频发,这样的家庭氛围会使子女的心理压抑,精神上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多疑、紧张不安或神经质,甚至导致精神的病变和与社会对抗的行为。

4.同伴的影响。学生在同学中的人缘、影响力、凝聚力、处事的能力,对孩子的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班集体里面,学生们在班集体中共同学习,并一起活动,他们在共同学习与交往的过程中就会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关系,每一个学生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都有自己既定的位置,由此就决定了他在班集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朋友圈中的地位。

三、解决的方法

1.教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对于逆反心理教师要讲清楚它的实质,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转化。逆反心理是孩子们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在青春期的高中孩子身上体现的尤为强烈。逆反心理在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上有明显的缺陷,不能明辨是非,对家长和老师提出的要求一味地排斥反对。告诉学生这样做实际上是不够成熟的表现。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他们都是本着相同的出发点,对青少年悉心教导,关怀和帮助,而不是与学生无事生非,青少年应当理性的看待家长和教师的教导,明辨是非,选择接受或拒绝。

2.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创建良好的激励制度。学校与家庭建立起联系制度。双方相互信任沟通、理性的处理问题,打破以往的相互告状的交流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多用鼓励的话语,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父母要和孩子平等地对话,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老师和家长的教导的目标要统一,两者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创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建立一个具有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团结、友好的班级氛围,能够矫正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及行为。班级不同,所表现出的的心理氛围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环境之下会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教师应善于合理运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们的相互交往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深刻领会人际交往的技巧与乐趣,使他们的心路历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诚然,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长的路要走。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的精神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精神创造的过程。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我将乐此不彼,一直探讨。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上一篇:在全市老干部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公路局关于推进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