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例谈(精选9篇)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健康体验
【摘要】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强调幼儿的体验,要求教师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关注幼儿的当前经验,考虑幼儿即将发展的经验。本文从两则健康教育活动案例谈起,引出目前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体验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使健康教育活动最终能够达到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激发幼儿健康情感,最终帮助幼儿养成健康行为的目的。
一、案例分析
随着幼教改革的进行、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都意识到了在幼儿园教学中,尤其是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体验。但是由于旧观念根深蒂固,新观念尚未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在幼儿园里依然经常看到一些观念与行为脱节的现象。
请大家先看下面的一个案例:
案例一:中班活动《保护牙齿》……教师:牙齿有什么用呀?幼儿:牙齿可以吃东西(吃饭、嚼东西、吃饼干、把东西咬碎)教师:是的,牙齿可以吃东西,但是今天老师还要告诉小朋友牙齿可以帮助我们发音。记住了啊,牙齿可以帮助我们发音。
……
教师:尖尖的牙是尖牙,可以撕碎食物;方方的牙是切牙,可以切碎食物;大牙齿是磨牙,可以磨碎食物。来,小朋友跟着老师说一遍……(幼儿重复老师的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表现的非常突出。对于牙齿的作用,幼儿想得最多的就是吃东西、吃饭、嚼东西、吃饼干、把东西咬碎等,而老师想让幼儿说的除了吃东西这个大家都能体验到的吃的功能,还特意强调了“发音”。牙齿能帮助我们发音,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谈的,可是年幼的孩子能体会到吗?也许在幼儿眼里只要嘴一张就可以发出声音了,和牙齿究竟有多大的关系,恐怕他们是真的很难理解。试想这节课结束以后,会有几个小朋友还会记得牙齿的这个功能呢?接下来教师一遍遍的带领幼儿重复“尖尖的牙是尖牙,可以撕碎食物;方方的牙是切牙,可以切碎食物;大牙齿是磨牙,可以磨碎食物。”其目的何在?是不是通过幼儿念几遍,就能记住各种牙齿的名称和他们的作用?这个活动呈现的是教师对课堂的高控行为,对于中班的幼儿,到底他们有多少人有过牙痛、补牙的经验,老师事先有过调查吗?如果班上有这样的幼儿,教师不妨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大家分享,这样可能更容易引起班上其他幼儿的共鸣;至于尖牙、切牙、磨牙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教师完全可以换为替幼儿准备不同的食物,让幼儿现场体验。教师应该明白牙齿的具体名称和结构对幼儿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从活动名称《保护牙齿》可以推想活动的重点应当放在如何联系幼儿的个体经验,唤起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具体的保护牙齿的措施。
注重幼儿的体验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儿童为主,真正做到从儿童出发,从儿童的经验出发,既要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注重幼儿的当前经验,还要考虑幼儿即将发展的经验。只有教师找准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真正当作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强调健康课中的体验,是因为我们坚信“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体验到的才是最深刻、最鲜活的”,对于学前儿童尤其如此。但是,这会不会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呢?请看接下来的一个案例:案例二:中班活动《能干的小手》(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念《五指歌》,一边玩手指游戏)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玩的游戏是用什么来玩的呀?幼儿:手……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别的游戏,一会你们自己选一组游戏玩,然后交换。在玩的时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来玩的?(幼儿四散,自己选择游戏。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子、夹夹子、折纸、放玩具、贴苹果游戏)……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你们看这是什么游戏啊?幼儿:摸口袋(兴奋)教师:在玩游戏的时候你们要想想,你是用什么来摸的?是什么感觉?你们用什么来感觉的?(幼儿玩摸口袋的游戏)……教师:没有手会怎么样呢?幼儿:就不能拿东西了(不能玩玩具、不能吃饭了)教师:那现在小朋友把双手握起来,看看没有手,再玩游戏会怎么样?(幼儿双手紧握在胸前,再次玩分组游戏)……这个活动中,教师多次让幼儿尝试用手去做事情,每次都会在游戏结束后问幼儿“你是用什么来玩的?”教师希望听到孩子说的一句话是“我是用手来玩的”,孩子也都是这么回答的,所以教师认为这个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她想每一个环节都让幼儿自己去操作、体验,然后让幼儿关注自己的小手。毋庸置疑,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是不是有必要每一个环节都要在课堂上体验呢?应该说小手能做事的经验每个幼儿都是已经有的,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可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而且,如果真的有必要让幼儿现场体验小手多能干,教师完全可以带领幼儿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扣子解开或把拉锁拉开,而不必特意准备这么多的材料。
相反,对于没有手会怎么样,让幼儿现场体验则显得更加重要。只有体验到如果没有手,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以后,孩子才会自觉增强保护手的意识,而不需要教师三番五次强调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小手。
二、现存问题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目前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个焦点问题―――体验。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体验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1.缺乏体验。传统观念认为儿童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所以成人所要做的就是灌输和填充,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自己“水桶”里的“水”倒进幼儿的“杯子”里,而不管幼儿是否需要,能否接受。具体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也必然把自己当作健康知识的权威、健康行为的督导,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幼儿的主体体验。
2.虚假体验。所谓虚假体验是指只有体验形式而无体验实质。教师满足于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而没有被内容吸引,使得结果和过程脱节,致使幼儿产生虚假体验。还有一种情况表现为幼儿仅仅满足于体验的过程,而教师在活动之后给幼儿的评价与幼儿自身的感觉不符,幼儿回答的体验结果仅仅是屈从于教师的权威。
3.过多体验。过多的体验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反复的让幼儿体验,而不顾幼儿在课外的体验是否充足,已有经验是否深刻,现有经验能否提升,导致整个活动重点不突出,各环节花的时间不相上下。这种形式的健康活动常会因为体验过多,导致幼儿只是不断重复原有经验,新经验的提升无从涉及。
三、解决策略
要想避免健康教育中出现的缺乏体验、虚假体验和体验过多问题,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提高健康认识,激发健康情感,养成健康行为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幼儿,思考健康教育活动的本质,通过体验帮助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建构新的经验。
教师应当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把自己的“木桶”定位转变为“泉眼”角色,明白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桶”里的死水,而是“泉眼”里涌动的泉水;幼儿不是等着盛水的杯子,而是主动取水的人。教师在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之前,应该通过调查表或家访,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不健康行为、生理、心理发展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健康教学活动。
如针对某中班幼儿不能体会不刷牙会长蛀牙,最后牙齿会烂掉的现有经验,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动画(牙齿和细菌的故事)给幼儿以直观感受;也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牙齿实验,尝试把蛋壳放进醋里面,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感受蛋壳的变化过程,让幼儿体验到如果长期不刷牙,牙齿会变成什么样,提高幼儿主动刷牙的动机。
开展健康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明确形式的丰富多样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活动的开展,而不能因为形式的多样扰乱了幼儿的视线,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只有活动内容与幼儿息息相关,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幼儿才能够主动吸收,健康知识才能最终转化为幼儿的健康行为。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在幼儿的健康体验过程中和体验结束后不要轻易给幼儿以外部的评价,要相信幼儿体验到的就是他所表达的,相信体验的过程重于结果。如在小班开展《香甜的水果》活动时,教师直接出示幼儿常见的水果(也可在水果上画上五官),并模拟水果娃娃的口吻和小朋友打招呼,介绍自己的营养成分和特殊功能就胜过教师精心策划由本园其它教师穿上各种水果的服装更有效。前者给幼儿的是直观的体验,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的前提下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应当是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对于全体幼儿都已经熟知或有过深刻体验的经验,教师只需带领大家回忆已有经验,适当总结即可。而对于那些只有部分幼儿体验过的经验,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有过体验的幼儿把自己的体验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引起幼儿的共鸣。对于幼儿可能会遇到的,但尚未遇到的经验,教师可以创设独特的情境,引导幼儿集体体验。在同一节健康活动中,教师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帮助幼儿真正提高健康认识,为幼儿养成健康行为作铺垫。
一、借助课堂游戏实施安全教育
在幼儿园实施安全教育特别重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我们更应该思考: 如何才能在平时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会幼儿识清坏人的面貌, 灵活掌握防拐防骗的正确方式。 对此, 我进行了苦苦探索。 最终, 决定采用幼儿阶段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课堂游戏教学形式。 首先, 我要求班上的幼儿两两组合成一个小组, 随后要求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即一人本色扮演幼儿, 另一人则扮演拐卖儿童的坏人角色, 两人要相互配合表演以下几种常见的拐骗手段:拿着糖果或玩具对幼儿进行引诱;谎称父母临时有急事, 自己代父母接送幼儿回家;谎称自己遇到了麻烦, 需要幼儿的帮助;陌生人对幼儿进行突然的拥抱、亲吻等动作……
如此, 通过在游戏中对上述几种仿真情景的模拟演练, 幼儿们得以对一些常见的拐骗手段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也懂得:不能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品、玩具;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我是你父母/老师的朋友/同学”的说法;不主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情况, 不与不相识的人同行;要对周围出现的陌生人随时保持高度警惕, 并将一些反常情况及时告诉父母或者幼儿园老师。 实践表明, 借助课堂游戏的教学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对孩子进行防拐防骗的有效安全教育。
二、通过课外活动实践实施安全教育
课堂不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唯一渠道, 幼儿园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课外活动实践的形式巧妙实施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 须知, 课外活动综合实践的本质即在于通过参与者的亲身体验, 帮助其形成对所实践活动内容、主题的最深刻认识、理解与灵活掌握。
考虑到这一点, 我在消防安全的教育活动中, 就同本地的消防部门形成教育教学统一战线, 共同对学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教育。 首先, 同幼儿一起认真聆听了消防战士关于基本防火知识的专题讲座;随后, 带领学生近距离地实地观看了火灾中正确逃生方式的表演:火灾中进行撤离时, 不能大喊大叫, 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关键呼吸部位 ( 以免吸入烟雾造成窒息) ;逃离过程中如果身上的衣物被点燃, 要尽快脱掉衣服, 或者干脆直接在地上打滚将衣服上的火弄灭;火灾时, 不能乘坐电梯, 应从逃生通道往更低的楼层进行撤离;不能慌乱地从窗户等处跳下, 情况紧急时, 应利用绳索、被单从窗口处滑下……这样一来, 借助消防员生动、直观、立体的演示操作, 前来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幼儿就得以形成在火灾中沉着冷静应对的良好情感态度, 有利于他们在日后遇到火灾这一危急情况时能真正采取科学、正确的火场逃生措施, 这对他们自身的生命安全将起到极为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实施安全教育
受到实际操作情况因素的限制, 某些安全教育内容并不具备适用于教师讲解、示范的传统教育模式, 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恰当、 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辅设备, 借助其信息含量大、演示效果直观、形象等特点, 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如, 在教育幼儿形成正确的饮食行为习惯时, 我提前在网络上搜集相关新闻资料, 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几段内容不同的视频材料:
1.某幼儿在喝水时, 不管瓶内的水是否还烫, 直接就喝, 结果被瓶中的开水烫伤嘴唇;
2.某幼儿在食用幼儿园提供的午餐时, 没有将其中的鱼刺认真挑干净, 导致鱼刺卡在了喉咙里;
3.某幼儿在进食时, 与其他幼儿嬉戏打闹, 致使体积较小的一些固体食物直接进入气管;
… …
多媒体教辅设备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特征, 能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 使幼儿在充分进行其提供的视频资料观看活动的同时, 实现了对其所真正表达主题的无意识理解与记忆, 有利于摒弃一些不良的饮食行为, 进而逐渐形成科学的饮食行为观念, 这对他们的生命健康也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生命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幼儿认知规律这一实际情况出发, 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式方法。 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 进而为其在现实生活中机智、有效地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摘要: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幼儿认知规律这一实际情况出发, 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式方法, 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 进而为其在现实生活中机智、有效地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课堂游戏,活动实践,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心理健康的积极表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营造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如果挖苦、嘲笑孩子,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童心的需要。同时,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如在活动区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增设新入园幼儿园亲子区、聊天室、娱乐天地等.给予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空间。幼儿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因此,老师必须给予实践锻炼机会,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升自我评价水平。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营造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二、利用适龄幼儿群体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视“小皇帝”被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独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如:有些幼儿性格内向、不合群,老师提醒他们去活动区玩也只是摇摇头,不吭声。我们就充分利用机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愿望,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每天跟这个小朋友一来园,老师就让一些主动、热情的同伴约他们,商量是玩“肯德基”还是“娃娃家”,同时,在活动区玩时,教师还有意识地把这些小朋安排在活跃的孩子周围,让他们身临其境,获得直接交流和感受,渐渐地这些小朋友在同伴的影响下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多利用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
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中、大班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对“大风车”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金龟子”、“小鹿姐姐”等角色发生争执,而使表演难以进行下去,这时他们也逐步意识到需要商量一下角色的分配、表演哪些节目等内容。于是,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在游戏中,要注重对个别幼儿的教育。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规则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幼儿意志品质。
四、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合力
一、环境适应教育
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环境适应教育,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培优班、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商场等环境。
二、人际关系教育
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三、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入园之后,学习就是幼儿的一大任务了。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
四、情绪情感教育
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1
一、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对中班幼儿感知觉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教师应保护好孩子生理器官,有意识的训练幼儿视觉、触摸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1)可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幼儿的听力,平时要定期测量幼儿听力情况,及早治疗和防范。
(2)让孩子逐步辨认:红、黄、橙、绿、天蓝、蓝、紫等色,并逐步按名称选色及按色讲名称。
(3)教孩子用手摸,辨别物体的粗细、软硬、轻重、粗糙、光滑。
(4)用捉迷藏或找物的游戏培养孩子逐渐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如用同类物体摆成不同的空间位置,让幼儿指出方位。又如用物体摆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等。
(5)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做一些观察记录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如带孩子观察母鸡→生蛋→孵小鸡→母鸡带小鸡的图片,并讲出先后顺序。还可以通过故事、童话等帮助幼儿掌握“从前”、“很久很久”、“后来”、“开始”、“结束”等词汇。
2,对中班幼儿注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对周围事物极感兴趣,到处看、听、闻、说。因此,活动能力、生活范围、知识量都增长、扩大、增多了。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得以发展,如果我们做到使幼儿明确观察任务,选材又适合幼儿知识水平,利用有趣的声音、动作、鲜明的颜色,必定能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预定的观察目标上。
3,对中班幼儿记忆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有意记忆逐步增长,能记住情节和有关词句,复述故事,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他们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即记忆自己所熟悉的、所理解的比不熟悉的不理解的内容效果好,理解对幼儿有很大作用。
4,对中班幼儿思维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很高,他们可边动作边说边记,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逻辑思维水平差,处于萌芽状态。他们掌握实物概念时能概括出实物主要特征,特别是功用特征。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玩“找错”的游戏,如家长讲“马是拉车的”幼儿讲“对,马是拉车的”,“水果是扔掉的”,“错,水果是吃的”。中班的数概念可掌握到“10”,词汇的掌握也随着年龄增加,这为幼儿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幼儿学书法、学绘画、学语言。
5,对中班幼儿想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想象的对象和内容深广得多了,特别是对贴近幼儿生活的想象显得具体而细致,甚至大人忽视的细节,他们也想象到了。他们会幻想着与星星、月亮做游戏、乘坐火箭在太空中的运动会上夺金牌,其中也许包含着想象的创造性成份,这是很可贵的,应予以启迪保护。
二,对幼儿情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情感仍带有明显的外露,易冲动及易变的特点,但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情感也会向着稳定而深刻的方向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评价都有些发展,家长应帮助他热爱幼儿园的班级群体与朋友建立良好的联系,互相报出电话号码,鼓励他们在平时晚上或双体日互通电话。
三,对幼儿意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意志品质发展很不成熟,所以家长要让幼儿自我控制时,一定要幼儿明白行动的目的,因为只有当行动的目的为幼儿理解而感兴趣时,才会出现较好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另外家长在家中不妨采取一些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遵守某些规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教师方面:
1、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孩子方面:
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家长方面:
与家长多沟通;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四、具体工作安排:
2—3月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布置;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安排;
3、班主任心理健康内容的相关培训;
吴庭华
4—6月
1、小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2、中班年级组的心理健康讲座;
3、大班年级组的心理健康讲座;
谢烽
9—10月
1、对个别特殊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个案研究;
2、班主任心理健康内容的相关培训;
常云霞
11—12月
1、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2、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3
本学期根据教材大纲的指导我班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习感受,把语言领域的培养定为本学期的重点培养方向。
培养重点是以从词汇入手逐步递进使幼儿能够正确的掌握量词、形容词、反义词,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完整的对事物、情感进行表述。
为了更加系统的促进大班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制定计划如下:
九月份:1、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2、使幼儿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3、喜欢与他人交往。
4、学会初步理解幼儿文学作品。
十月份:1、词汇:幼儿学习形容词、量词,大班组以海报的形式将形容词、量词公布出去,与家长形成互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能够更加准确的使用形容词、量词,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2、开展“词的扩散”练习,即在学习及日常活动中以一个词为扩散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如“火”——“火车”“火箭”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带有“火”字的词,并逐步向完整的句子过渡“爸爸带我去看火车展览”。
十一月份:1、在本月进行的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中对语言领域的培养内容进行展示。
2、学习相反词。
3、“视态训练”说话法
由:单一的动作→分步表述→完整连续表述。
十二月份:1、在幼儿完整表述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的使用词汇并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描述。
2、开展幼儿谜语大赛,把幼儿原创的谜语写在彩纸上制作成灯谜的形式,请幼儿家长猜一猜。
以上是9~12月份大班组的月计划,在此基础上在幼
儿的一日生活中还渗透以下环节:
1、报菜谱:幼儿根据幼儿园当天的食谱在三餐的时候进行播报,即培养了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又有意识的促进家长对幼儿园伙食情况的了解。
2、娃娃报新闻:可采用读报、说报、剪报的形式让幼儿同家长把要播报的新闻整理出来拿到幼儿园进行播报。
3、天气预报员:幼儿可通过收看天气预报的形式,纪录下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并为其他幼儿进行播报。
上述是大班语言领域的发展计划,大班组将严格按
照计划对幼儿进行培养,但在具体实施的阶段如发现不足随时进行调整,以便对使幼儿语言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4
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又迎来了长高了、懂事了的孩子们。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一双双稚气的眼睛,我的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大班,是孩子们将要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个学年。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童年最珍贵美好的记忆,也为了帮助孩子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将遵循新乔幼儿园“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本学期的工作。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近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幼儿,普遍有礼貌、讲文明讲卫生。能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和英语口语,会关心帮助别人。但是距该学龄段科学领域目标的发展目标却还有一定距离。有的幼儿,自制力较差,?所以需要加强常规方面的训练。努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注意力。有的幼儿比较内向,不会主动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或体育运动。在工作上我们共同商讨教学保育内容,制作教玩具,努力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本着对每一位幼儿负责,每一位家长负责的宗旨,使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方面有新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继续深入学习《纲要》,并根据〈纲要〉中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幼儿进行全面培养。认真备课,并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本土文化和时事信息。开展生成课程,以丰富孩子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2、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结合主题加强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与结合。本学期我将会开展“庆国庆、迎中秋”、“圣诞节”主题活动。组织家长与幼儿收集有与主题相关的视频、影像、图片或书籍,提前提供给我们,这样我们的主题会更加精彩。孩子们也会更加体会到节日的快乐。?
3、抓好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工作,在各项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立能力,让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邀请幼儿一起制定班务制度,提升孩子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自制能力。
三、教师专业成长方面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因此,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所以,自己在新的学期里?要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勤练基本功,多看多学、多想、多思考,不断的追求创新意识?为班级开设有特色的教育方式和活动。言教不如身教,使我班孩子受到最良好的教育。
四、环境创设方面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既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也要为孩子创造可贵的精神环境。为孩子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渗透到活动区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不断的寻求探索知识。根据时事新闻等传授孩子社会信息,使孩子了解社会,组织孩子进行各种爱国活动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更应该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益智区”利用废弃物师幼共同制作玩教具,让幼儿从小养成节能环保意识,训练幼儿灵巧的双手和擅于思考的大脑。
五、保教方面
1、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开展体育游戏、户外体能活动,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
2、运动前,做好喝水、垫毛巾、带纸巾等准备。
3、合理安排幼儿在园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时惯。如?饭桌“三净”、外出回来饭前便后要洗手、衣服裤子书包自己理、便便过后自己擦等。
4、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及安全意识,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5、回家、外出之前,及时检查书包、裤子情况,为幼儿搽好爽身粉或面霜。
6、每天早晚坚持与幼儿亲亲、抱抱,让幼儿体会上幼儿园也能感受像爸爸妈妈一样的温暖的爱。
六、家园共育方面
1、充分利用早接和放学的短暂时间,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在家长的配合下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利用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电话以及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
3、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耐心听取家长合理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幼儿,使幼儿的健康成长!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高兴和生气的表情娃娃、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活动流程:
语言导入—>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做做高兴与生气的脸谱—>做做高兴的游戏
(一)语言导入
1、以红星娃娃发出作客的邀请导入。
2、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
3、幼儿按老师说的门牌号找高兴娃娃(123)和生气娃娃(456)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在高兴娃娃和生气娃娃的家留个影。
(三)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
1、卡片联想。
(1) 说说高兴和生气的事(幼儿找好朋友一起说)。
(2) 游戏:“点芝麻”教师或幼儿点,被点到的幼儿说说卡片上的高兴和生气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样?)。
(3)把卡片送回家
(4)验证卡片
2、生活经验联想,引导幼儿说说高兴与生气的事及做法。
(1)你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生气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
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人都会有高兴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当你高兴的时候,应该让大家分享。当你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发脾气,大家都会来帮助你解决困难的。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了自己,防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如果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四)做做高兴生气的脸谱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脸谱。
(五)做做高兴的游戏
1、幼儿在手上套上自己做的脸谱找朋友一起唱表情歌。
2、教师带幼儿到操场上做高兴的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提问:如果你是小鸡,你被老鹰抓到了你会不会生气?
一、拟定童话题目
题目是幼儿童话的眼睛, 纵观幼儿童话的命名方式, 大概可以发现有如下几种:
1.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 (《黄狗和花猫》、《小白兔》、《丑小鸭》、《小红帽》)
2.以主人公的特征命名。 (《勇敢的壁虎》、《善良的大象》、《戴眼镜的小猴子》、《不爱卫生的小猫》)
3.以文章的事件命名。 (《小猪照镜子》、《蛇穿裤子》、《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
二、确立写作思路
创编幼儿童话大概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如何?
2.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 小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
3.故事的结果怎样?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求:事情生动有趣, 叙述有一定的顺序,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为了更直观地确立写作思路, 可以用一个表格的形式直接呈现:
三、设计结构模式
幼儿童话的叙述方式基本定型, 有固定的程式, 可以归纳为三段式、层递式、循环式、对照式、连环式、连续式、串联式、包孕式、归谬式、梦幻式、历险式、奇遇式、寻宝式、漫游式、旅行式、双轨式16种模式。
下面我们就以三段式、对照式和循环式为例, 对幼儿童话的结构模式进行阐释。
1.三段式
传统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常常采用重复性的叙事结构, 其中最典型的是三段式。从角色设计的角度来看, 三兄弟、三姐妹、三只熊、三只小猪等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而从情节的展开过程来看, 三段式也是被普遍使用的。如《灰姑娘》中灰姑娘三次从舞会逃离,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皇后三次到森林加害公主等。
三段式的结构, 强调的是反复的作用, 它首先反映了民间文学口耳相传的流传特征, 使读者获得一种经验上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与他们的心理期待相呼应, 而情节在重复之中的系列变化使他们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如《去年的树》鸟儿先后向树根、大门和一个小姑娘三次打听树的下落, 最后在煤油灯的火苗里寻到树的影子。
2.对照式
传统童话往往采用极端和对立的方式传达抑恶扬善的鲜明主题, 以此描绘出一个清晰而又纯净的童话世界。如贝洛的《仙女》借助形象和情节的前后对比来结构故事, 故事中的仙女为一对姐妹准备不同的礼物:妹妹只要张口说话, 口里就会吐出一朵花或一粒宝石, 因为她善良、可爱、美丽;而姐姐每说一句话, 就会从嘴里吐出一条蛇或一只癞蛤蟆, 这是对她恶毒、粗野、傲慢的惩罚。
对照式的叙事结构能够使童话表现出简洁明快的叙述风格, 只是现代幼儿童话作家所注重的不是二元对立的道德判断, 而是一种充满趣味的讲述风格, 并且在差异中寻求融合, 创设和谐、快乐的童话情境。如台湾作家木子的《长腿七和短腿八》。
3.循环式
循环式是一种首尾呼应的童话叙事结构, 往往能够带来令人惊异的阅读效果。而且, 这种结构在回环往复中所创造的叙事的韵律和节奏, 特别符合年幼儿童的接受心理, 充满游戏感。如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尔《青蛙和蟾蜍》系列中关于“讲故事”的故事, 就是运用了循环式的叙事结构, 如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反复重复, 造成循环式。又如《萝卜回来了》, 小白兔送出去的萝卜转了一圈最终回到了自己这里, 终点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想当太阳的小狗》, 小狗由想当太阳、乌云、大风、土堆、水牛、绳子, 最后还要当小狗, 回到本原, 告诉我们做自己, 接受自己, 才会幸福。
四、注重语言技巧
童话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个游戏空间, 欣赏童话就是参与一个游戏, 幼儿自身的言语真诚、稚朴、情绪外露、逻辑性弱, 不会拐弯抹角。对于幼儿来说, 用语言叙述童话应该是新奇又简单的, 它不需要经过艰深的理解和逻辑推理, 因此, 专门为幼儿创作的童话往往语言简洁、明快, 直接而富有动感。要创编出生动形象的童话作品, 还需要注重四种描写。
1.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幼儿童话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之一, 童话人物的动作是其思想和性格的外在表现, 通过细致描写人物的动作, 就会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品格, 成功的动作描写还可以推动童话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想当太阳的小狗》中“格尼尼依旧干劲十足, 用尽全力吹啊吹, 吹得海上波涛翻滚, 地上树断草折, 吹散了想要挡住它的一切。它这样高高兴兴地刮了好多天的大风”, 把小狗格尼尼变成大风的激动和喜悦的劲头表现得活灵活现。《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中“魔法师听了这个消息, 一下子扑向阿拉丁, 搂着他的脖子, 边吻他, 边挥泪, 一副悲痛怜惜的样子”, 这一组动作描写把魔法师的阴险和奸诈表现得栩栩如生。
2.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是指对幼儿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和表情的刻画。如《丑小鸭》中“受尽欺负的丑小鸭伤心地来到河边, 眼巴巴地望着天上自由自在飞翔的美丽的白天鹅, 不由得惊呆了”和《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中“不过小牧羊女双眼望着她最心爱的瓷制的扫烟囱的人儿, 哭起来了”, 这种描写让人物更加鲜活和传神。
3.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 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使读者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 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 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 而且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如《打火匣》
“你要这打火匣有什么用呢?”兵士问。
“这与你没有什么相干, ”巫婆反驳他说, “你已经得到钱———你只消把打火匣交给我好了。”
“废话!”兵士说。“你要它有什么用, 请你马上告诉我。不然我就抽出剑来, 把你的头砍掉。”
“我可不能告诉你!”巫婆说。
这一段语言描绘的是把士兵和巫婆两人为了各自利益产生了争执, 一个旧打火匣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4.心理活动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在幼儿童话中, 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 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 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 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 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 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突出童话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和情感。如《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他仔细地盯着阿拉丁, 细心观察、研究阿拉丁。最后他暗自忖道:“哦, 他就是我所需要的那个孩子。”表现了魔法师的阴谋诡计。《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此刻, 他暗自想, 我要试验一下这句咒语的作用, 看我能否也将这个洞门打开。于是他大声喊道:“芝麻, 开门吧!”他的喊声刚落, 洞门立刻打开了, 表现了阿里巴巴的疑惑和好奇。
幼儿童话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个明确的主题, 幼儿童话以情节吸引人, 以形象感染人, 以道理启迪人。编写幼儿童话要大胆想象, 充分运用拟人和夸张等表现手法。编写幼儿童话可以从片段写作开始, 逐步积累, 做到人物描绘形神兼备。要不断吸取优秀幼儿童话的写作技巧, 多注意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特性, 同时要深入研究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达到物性和人性统一, 趣味性和教育性交融。
参考文献
[1]苏敏, 赵国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童话”的教学设计[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 2011 (11) :3-5.
[2]贾静.让幼儿园的童话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成长[J].新课程学习·上旬, 2014 (3) .
[3]张国秀.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童话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 2015 (8) :5-5.
[4]蒋乡慧, 丁景辉.安徒生童话中教育资源的现象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 2015 (9) :122-123.
关键词: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暴露出诸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生物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点,结合中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一、珍爱生命的教育
讲授《人类的生殖和发育》时,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由父亲提供的数以万计的精子去争夺母亲提供的一个卵细胞,只有最勇猛的一个才能与卵子结合,生命这时才开始孕育,每个生命都是最优秀的组合。在《认识DNA的结构》时,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特异的组成,从而自豪地意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的唯一。在讲授教材中有关生物生长、发育的知识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生物顽强的生命力、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热爱祖国的教育
讲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用变形虫做实验的过程中,当把完整变形虫放在培养液中,变形虫能完好地生存,当把细胞核从细胞质中取出分别培养时,细胞质和细胞核都会萎缩死亡,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内涵,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在集体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善于团结合作,逐步培养出爱家庭、爱集体、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授《合理的膳食》时,使学生理解:合理的营养对人体的健康很重要,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物多样、荤素搭配、饥饱得当、粗细结合、三餐合理。在讲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时,根据学生喜欢吃零食的特点,特别是一些香味大的“三无”小食品,分析其中的成分,让学生了解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体的神经调节》讲述了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参与下完成的,提高了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学生只要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把学习、工作、体育运动、休息和睡眠等的时间作合理的安排,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就容易形成以时间为信号的条件反射,对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神经系统的保护以及整个身心的健康都很有益处。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里就有“学会共同生活”。具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合作,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生物课具有大量的探究活動,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一章之后,开展了“家乡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活动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反复的交流,学生对活动的过程不断地修改,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分工协作,都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得到了不断内化,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节的教学中,指出孟德尔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做过无数次实验,才得出“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这个结论,通过这些素材让学生领悟献身科学应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相信科学,勇于创新。
四、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生物与环境》一节的教学,使学生真正领会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一个统一的矛盾体。结合“矛盾的对立统一”的理论,“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渗透青春期性教育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有些学者把这个时期称为“暴风骤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在生物教学中,要结合生物科学的特点,从生物科学的角度,使学生接受并理解“性”是生物(不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它是从无性个体发展到有性个体,从无性生殖发展到有性生殖,绝大多数的生物的性生理的原理是类似的。而人类作为生物的一种,性生理并无多少特殊性,并无任何神秘可言。从而打破“性神秘”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性生理的各种现象、各种变化,形成积极的、健康的性心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自尊、自重、自爱。
只要教师有心挖掘,每一节课都可以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结合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他就象一张无字无画的白纸,交在父母老师手中,为父为母为师的责任就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添色加彩,使之鲜活,充满生命。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们更加认识到:家园互动是课程架构中的一部分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强有力保证。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创设离不开丰富的物质,资源的统整利用离不开有效的家园互动,以便帮助家长从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现象的几个方面来分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密切家园之间的联系,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
及时沟通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情感、观念沟通不可缺少的途径。开学前,开展两日的来园亲子活动,对每个孩子逐一了解,和家长进行情感和教育方面的沟通。活动不仅让我们和孩子的情感更加融洽,同时让家长亲身经历老师和孩子的言语交流和行为指导。有的小朋友经常以厌食、哭闹等行为来拒绝上幼儿园,针对如此问题,我们两位老师没有向家长告状,而是通过和家长的及时沟通,表扬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树立自信心。做好家长工作,放松家长的心理,使孩子能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我们还把个人电话在家长会上公布,创造家长们和教师电话沟通的条件。平时家长在学习、生活、教养上有问题,及时相互沟通、交流。有时碰到教师工作上的繁忙,家长就可以通过电话与老师取得联系。电话的纽带一直把老师、幼儿、家长紧密相连。
案例:《我会吃饭了》
该吃点心了,孩子们都坐在小椅子旁准备进餐了。看着香喷喷的点心,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真香呀!刚吃了几口,一位孩子的姥姥大声对老师说:“老师,再给我们的孩子盛点汤。”话音刚落,一个爷爷也让老师再给孩子盛点汤„„没过几分钟,又有一些家长要求给孩子添汤,由于老师对孩子们的进食量不是很熟悉,转眼间孩子们的盘子里又都添上了不少的汤。“老师,我吃不了。”“老师我不想吃了。”有的幼儿索性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将剩下的倒进了垃圾箱,孩子们大都是家长喂的,吃的时候,双脚不知道在干什么?
反思:
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为了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选择了亲子同入园的活动。可是当家长来到幼儿园,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孩子,甚至出现了为孩子争食的现象。看到这种境况,为了让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由于孩子刚刚走入陌生的环境。面对新的老师,家长担心孩子不敢向老师提出再次添饭的需求。分析了解家长的心理后,我们采取了下面的措施。向家长宣传一些合理营养均衡膳食的知识,改变一些家长特别是隔辈家长的育儿观念,改变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点什么饭就做什么饭的观念,使幼儿的营养更均衡,吃得更科学实地参观。为打消家长怕孩子吃不饱、吃不好的顾虑,我们让家长实地观看孩子在幼儿园进餐的场面,让家长亲眼看到孩子在幼儿园进餐的真实情况,减轻家长的不放心。除了科学的护理照顾之外,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告诉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情感的需求。如:给孩子盛饭注意少盛多添(第一次给孩子盛饭的量要少些,允许幼儿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待幼儿吃完后,再多吃添饭,既能保证孩子饭菜的温度,还可以让孩子在进餐中获得愉快成功的体验。在幼儿进餐时存在着挑食、偏食,最后导致倒掉饭菜的现象,为此在进餐前,我们拿出一些可爱的幼儿喜欢的奖品来激励幼儿,等到幼儿进餐后,就一一兑现,让幼儿和自己喜欢的奖品做朋友,以此培养幼儿爱吃各种食物的好习惯孩子十分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肯定。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更需要正面的鼓励。为此,我们创设了墙饰“开心宝宝”,针对幼儿进餐给予粘纸的奖励。孩子们看到一天一天的粘纸多起来,都开心的笑了。骄傲地说:“我会自己吃饭了。”
二、深入家园有效的探究,了解幼儿的心理内容及对策 1 指导家长了解幼儿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健康的认识心理表现为他们是以好奇的眼光,快乐的心境去不断地接触周围世界,不断主动去适应生活的过程。如:谈悦霖小朋友经常表现出没有明显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不活泼好动,遇事默然视之,也就是达不到上述的一些认识发展指标,则可认为认识心理不够健康。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幼儿认识的兴趣。
(1)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训练器官的感受性,使其灵活敏捷。如:用色彩鲜艳的蜡笔与幼儿玩色; 为幼儿自制各种拼图形的玩具,让幼儿填拼各种三角形、圆形、方形,从而认识掌握这些图形;与幼儿一起唱歌,念儿歌做游戏,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2)正确启发孩子提问,积极回答孩子的提问,保护其求知欲望。(3)创造条件引起孩子的注意,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的大课堂,父母与孩子间应进行口语交流,既能矫正语言上的错误,又能传授知识,启迪思维保护心理健康,增进感情。
2、指导家长对幼儿情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在相应条件下,能够自然地产生喜怒哀乐这些基本形式的情感,并有了最初的同情感、责任感和道德感这些社会化情感。但小班幼儿的情感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冲动,情感不稳定易变化,情感外露,控制能力差,这属于正常的幼儿心理水平。家庭中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情感。
(1)为幼儿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生活内容,使幼儿愉快。因为幼儿生活在活泼多样化的环境中,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能使幼儿积极、活泼、富有朝气、情绪欢快,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活动,防止幼儿因之产生不愉快和厌恶的情绪。
(2)父母在待人接物方面要做表率,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小班幼儿模仿性强,情绪容易感染,父母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幼儿,直接影响孩子道德情感的发展。(3)利用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高级情感。许多优秀的幼儿文艺作品,角色形象鲜明,情节生动,富有感染力,为幼儿所喜欢,而且这些作品中往往富有一定的情感教育内容,如友爱、合作、诚实等。借助故事、儿歌等进行情感教育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案例:《咬人事件发生后》 刚开学的一天,朱哲人小朋友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们连忙跑过去,问朱哲人怎么了,边哭边指着手说:““徐铠昕咬我”,只见朱哲人手上一个深深的齿痕,别的小朋友见朱哲人哭了,也都跑来看热闹。这时冰冰也跑来告诉我“徐铠昕打我,还抢积木”。但见徐铠昕小朋友却若无其事,正在玩刚抢来的积木。
徐铠昕小朋友是个她聪明伶俐,长相可爱。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归为己有,人家要玩,她就打,就咬,吓得其他孩子哇哇大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才发现原来该幼儿她要什么总是事事依着她,使她养成了自私,好攻击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育呢?
反思:
当事件发生后,我们就分两步走。A家长和家庭教育。首先,我们通过家长面谈、家园联系小本子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教养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帮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第三,我们指导家长用恰当的语言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帮助,使孩子全面发展。通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家长认识到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父母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 B学校配合。我们老师在幼儿园里应该多培养该幼儿的自控能力,比如说在体育活动中为达到游戏目的,幼儿必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互助,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游戏,来促进自控能力的发展,如设计游戏“木头人”,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发展自控能力,通过游戏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在自由活动时间我们适时地提供很多的长毛绒玩具,在亲亲抱抱中体验有爱的快乐。帮助孩子们理解团结友好的相处。在潜移默化中知道攻击性行为是不对的。
3、指导家长对幼儿意志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三岁左右的儿童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时常要求“我自己来”“我自己穿衣服”等,这是幼儿意志行动开始发展的标志。综观幼儿期,儿童的意志发展都很差,而小班更是如此。比如自制力,明知上幼儿园时哭不好,可到时仍忍不住要哭,明知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可有时还是会去抢小朋友手中自己喜欢的玩具,以至影响他人游戏。
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幼儿意志萌发的小班时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1)经常帮助幼儿确定行动目的,鼓励孩子做事坚持到底。
(2)建立严格的生活制度、纪律与游戏规则,促进他们自制力的发展。
(3)利用故事和周围生活中的榜样人物去感染孩子,去激发他们模仿,并以实际行动来培养意志品质。
案例:《我成功了》
今天早上坤坤来得比较早,走进教室,他就直接走到放游戏材料的柜子前,眼睛搜索着,只看见他一会儿紧皱眉头,一会儿转动眼珠,一会儿笑了起来,接着他弯下腰,取到了钓鱼的一套工具,见我注视着他,就说:“杨老师,我今天让妈妈早点送我来,我想钓鱼。”我说可以的呀,于是我和他一起拿起鱼杆钓了起来。我将“鱼饵”对准鱼嘴,不一会儿就钓到了两条鱼,他着急了,赶紧用手去抓“鱼”我看在眼里,告诉他,“鱼没有吃到你鱼钩上的鱼饵是不会上钩的”。他看看我又看看手里的钓鱼杆,似乎明白了什么,看他在不断尝试、总结“经验”,到第三次他终于成功了。他兴奋地拿着“鱼”向我跑来,老师:“看我也钓到鱼了。”看着孩子高兴的样子,我及时鼓励说:“你真行!等会儿老师和你一起钓!”他自豪地说:“好吧!我们比赛!” 今天的区角活动他开心极了。
4、指导家长对幼儿个性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从小就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为中心,允许差异存在,这个问题是正确的。健康个性的养成是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是基础,而家庭和集体生活环境起决定作用,教育起主导作用。家长们应注意创造和睦美满、民主融洽的家庭气氛,给予孩子适度的爱,培养孩子形成以活泼开朗为主流的个性,并注意利用游戏活动发展其个性。
案例:《睡梦中的妈妈》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终身和潜移默化的。特别是对于小班孩子,家庭化的环境更有助于增进他们对环境的亲切感和信任度,促进他们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新学期开始,我们努力营造家庭式的氛围,给每个孩子“家”的感觉。挂上“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看:孩子们在小厨房里“洗洗切切 ”; 抱抱、哄哄“宝宝”; 一个个俨然像小爸爸、小妈妈,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像我家。”但是有个孩子每天去玩娃娃家,一个人抱着娃娃自言自语。午睡中经常说着梦话:妈妈抱抱。根据观察她的性格有点偏差了,经常把喜欢的东西藏起来。于是和家长联系了解了情况,请家长注意不要影响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有接触母亲的权利。现在,孩子在午睡中经常露出了笑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例谈】推荐阅读:
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07-2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10-16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05-24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2-04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12-15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B11-27
心理畸变的产生谈幼儿的思想教育论文12-08
幼儿心理健康家长调查问卷10-03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表11-23
幼儿心理学重点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