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精选11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 篇1

一、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及各学科中去。

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四、班主任工作要扎实,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榜样和启迪者,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集体和少先队工作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

五、心理辅导室要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进行个别辅导,辅导内容一律保密。

六、切实开展好“知心信箱”、“知心热线”,接受不愿当面咨询的学生的咨询。

七、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全面促进心理素质的良性发展。

八、通过宣传版报、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九、定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 篇2

一、“先成人, 再成材”, 树立成人观念

这是我担任教师工作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先成人, 才能真正成材, 也唯有如此, 才能做到全面发展。围绕成人教育, 我一方面利用政治课堂教育的优势, 另一方面加强正面教育和侧面引导, 利用谈话、主题班会、板报、班干会、团支部会等形式进行长期的和坚持不懈的教育。同时, 我还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 配合家庭搞好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和家长一起向学生进行怎样做人的教育, 使之深入思想成为一种成材的内驱力。

二、“用灵魂去拨动学生的心灵”, 尊重感化学生

真正尊重学生人格, 这样才能打开学生心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供不同的表现能力的机会, “全面唤起学生的心灵”。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所谓的“学困生”, 违反纪律似乎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教师与他们稍一接触, 好像有点效果, 略一深入, 竟连家长到校也不奏效。面对他们, 我不是采取惯用的批评、说教和找家长的方式, 而是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方式。在学习上的困难, 我为他们提供解决的办法;在生活上的困难, 如生病、经济上有困难等, 我直接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我深入他们的宿舍指导他们整理内务;课余时间找每个学生谈心;抓住人人都有上进心的心理及时给予表扬;班会时给他们创造发言表现的机会。这样一次两次, 我坚持不懈, 不厌其烦。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时间、耐心和情感之泉能浇灌出希望之花。现在他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起色, 早自习成了班级上来得最早的学生, 期中考试时有3名学生进入了班级前十名, 成了班级学生学习的成功的典型。这个过程也建立了我们深厚的师生感情。

三、“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保持心理平衡

中学生处于心理完善的特殊时期。他们此时的心理常常出现“断乳期”, 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 “成人感”突出, 渴望自主, 喜欢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幼稚的特点:偏激、易激动、好冒险, 存在着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矛盾。如果再加上“升学”的高压, 会使其心理焦虑过度。因而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平衡心理状态, 使其有效调节和控制个人情绪, “胜不骄, 败不馁”, 尽快找到缓解精神紧张的途径, 排除自我压抑。

教育学生保持健康心理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起着重大作用, 它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 即有自我控制能力, 有适度的情绪, 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能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 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持较长的时间。能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 而摆脱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 更不会反复无常。这样的学生才是能顺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四、“学会倾听”,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要想做好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去了解学生呢?在形式上除了采用常见的班会课、讨论课外, 我认为收益最大的是写周体会。青少年内心世界逐渐丰富、复杂, 不太容易将想法说出来, 但在自己的周体会上他们却会有所流露, 师生情感可以在这里交流。这能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个性, 同时班级学生也会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一些平时不敢提的建议, 是教师自我检测的镜子, 最终可加强班级管理。

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 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 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 让他们解除任何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健全的人格, 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 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篇3

关键词:职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有效形式

一、职校学生的特点

1.生源特点

(1)职校学生生源广。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学校对于招生的投入,职校学生有省内省外、市内市外、农村城市的;有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工作几年之后来学校再学习的,因此学生入学后容易产生地缘性矛盾。

(2)职校学生家庭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学生家庭家境较为富裕,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从小蒙受家庭宠爱;而部分学生家境贫困,造成家庭教育观念较为陈旧。部分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形成隔代教育环境。但是,家庭教育往往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教育环境。因此,家庭教育的差异有时也会引发学生之间的激烈矛盾。

(3)职校专业性别差异明显。比如,汽修系的大部分专业可能学生全部是男生,而会计专业可能全部是女生。学生间戏称“和尚班”“尼姑班”。

2.能力特点

职校学生在能力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生活上,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住校生活,缺乏生活习惯和方法的管理能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因为情绪管理问题而产生矛盾。在学习上,许多学生因为注意力和时间的管理而烦恼。在职业规划里,许多学生会因为目标管理出现问题而茫然。总的来说,职校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欠缺,形成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3.心理特点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这一阶段存在着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危机,此时青少年个体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自我同一感或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觉和感情。埃里克森提出了在此阶段的一个“社会心理的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随着青春初期的到来,青少年往往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持久地扮演一种社会角色和承担社会义务,感到要做出的决断太多太快,因此在做出最后决断前需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以便延缓眼前必须承担的义务,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如果青少年没有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同一性,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角色混乱,表现为不能选定一个生活的正确角色,不能确定自己是谁、干什么等。角色混乱的青少年常常焦躁不安,对社会所赞赏的角色表示蔑视和敌意。

二、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1.心理健康课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课堂,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点,规定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因此,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当然,心理健康课堂不应该是心理理论的讲述,而是应该侧重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通过心理健康课堂,可以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兴趣,防患于未然。

2.心理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主要是以心理活动为载体,针对活动对象的需求,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过程。例如,以“团队合作”为主题,设计“信任背摔”“驿站传书”的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信任和沟通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心理活动课因为其形式的多样性和娱乐性,颇受学生喜欢。

3.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这种形式可以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例如以人际沟通为主题组建团队,通过关系建立、主题实施、团体结束的三个阶段,使得学生通过团体动力系统去体验各种沟通方式。由于团体成员的问题类似,因而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来加强内省,也可以使学习到的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更容易得到强化。

4.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主要是心理咨询老师协助来访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目前,由于政府、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的师资力量也不断加强。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学生也加大了对心理咨询的接纳。心理咨询可以针对学生个体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5.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可以通过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图片宣传、心理短片或电影观赏、心理剧、心理电台等形式开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微信、QQ、微课堂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保健。

参考文献:

[1]莫雷,何先友,迟毓凯.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篇4

现如今,汇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汇报是将某个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结果向领导进行汇报,写汇报都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几年多来,我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委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章守纪的楷模,做致合理奖惩,形成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5、我校广播站每周四有一期《心灵驿站》栏目,心理老师给播音员提供稿件,已播出《自信的力量》、《轻松迎考》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裨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大软环境的建设。

五、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心育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教材的修订,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科研将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进一步发展。

一年多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市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听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心理沙龙,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工作,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工作。

六、反思及改进

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待进一步规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够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向各位心理教师前辈学习,向其他的教师学习教学,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现场请教、网络请教、书信请教、电话请教等。

2.心理咨询有待完善。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心理老师有必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知识,并积极地参加培训和交流,通过学习、培训、交流、实践、反思、总结,不断的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为来访者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

3.继续积极地参与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这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提升能力最快的方式。因此,心理老师要积极地参与,让每一次活动或研究都成为进步和成长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反思 篇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体。在如今这个多元分工的社会里,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也担负着不同的责任。正是因为有各行各业的人在辛勤劳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多姿多彩!引导学生感知各行各业的重要性,体会他们的辛劳,从而激发感恩的情感就是这节课教学目标。

为了很好地落实这个教学目标,我就怎样开展课堂活动进行反复推敲,还根据课的需要收集了大量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课堂上,我利用身边有效的资源,采用知识抢答、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了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做做、演演等形式全方位地认识了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以及各行业间的差异,让他们了解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各行业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们了解了劳动者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后,便情不自禁地对各种行业的劳动者表现出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说一句感谢的话、诗朗诵和合唱”等方式感谢在各行各业工作的人,让他们感恩“服务我们的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我采用了“弯下腰与花儿对话”教学态度,注重表扬和鼓励,为学生们创设一个欢松、愉悦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因此他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思考回答问题的深度超出我的想象。这节课教学过程流畅完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 篇6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自我、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 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 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 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侧重于人的思想层面, 更多注重于教育对象意识结构的显层次, 如动机、态度、理想、信念等, 注重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理性认识活动给予人的影响。而心理健康偏重于潜意识结构, 弥补了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纯通过灌输说教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传统教育理念, 有助于从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 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从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在高校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现实紧迫性。心理健康教育可谓是对人们心理活动和思想行为深层开发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健康的心理, 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 而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人, 如果不进行及时心理教育, 那么必定会影响着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甚至会严重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因此,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课题。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有很多是在刚进入大学时, 由于高中与大学各方面的不同, 伴随着进入大学的喜悦, 有些同学夹杂着几许忧愁、几许焦虑, 种种心态, 给一些同学带来不适应, 造成心理问题。为防微杜渐, 及时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 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 恢复心理平衡,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力,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等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 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 使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得以正常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 促进人格的成熟及人的全面发展。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

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系统工程,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德育工作者要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顺利成长, 同时也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 并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要注意创新思维的运用。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各不相同, 但我们仍然应该在共同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各自的方法手段, 使两者的最佳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要改进过去心理健康教育坐等学生上门, 个别、保密进行的方法, 主动、公开、广泛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小组讲座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心理问题,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开拓创新, 在思想教育中突出发挥心理教育功能, 引入心理教育原则和方法, 要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发展性、差异性、主体性、活动性、保密性等原则和心理疏通法、意志激励法、改变氛围法等方法, 并用这些原则和方法来指导实践, 这样有益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2.2 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就是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大学生个性心理差异,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把握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发展趋势与差异, 加强特殊群体的研究。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来源进行分类, 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进行归纳、整理, 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 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研究表明, 大学生心理问题各阶段各不相同。如: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 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问题;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要关心二、三年级学生在适应环境后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 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 大四学生则应重点放在适应社会、加强对未来职业适应方面的教育。

2.3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在我国,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隶属学生工作部门, 学生工作部门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学生处要关心、支持和保证心理咨询室、教育室等这些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开展工作, 配备具有心理学、精神病学和教育学方面知识并通过专门技术培训的咨询员, 配备适当的咨询室及相应设备。另外, 将学生的心理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很多高校已把对新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列入了上岗培训的重要内容, 并对政工干部举行“心理修养系列培训”, 使高校学生辅导员、政工干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个体特征, 通过他们的日常工作, 有效地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摘要:如何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入手, 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2]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2]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3]王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 2006.[3]王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 2006.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篇7

某一高职院饺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

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情况,对某一高职院校2016级新入学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情况具体如下:通过电脑、手机登渠道,选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四个问卷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2016级新生2651人参加测评,其中,《抑郁自评量表》有效数据2338人;《焦虑自评量表》有效数据2299人。《症状自评量表(sCL-90)》有效数据2387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有效数据2326人。

结果与分析。重度抑郁17人,占比0.73%;重度焦虑6人,占比0.26%;症状自评量表异常学生各因子分布情况显示,发现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偏执分居前三位;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实际有效测查人数为2326人,总分≥25分或25题做肯定回答者318人,占施测人数的,13.67%。男生异常人数37人,占施测人数的12.01%,女生异常人数281人,占施测人数的14.35%。

分析显示。异常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情绪易被破坏”、“在乎别人的视线”、“思想不集中”、“总注意周围的人”、“缺乏信心”等问题上。

调查分析结果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情况

通过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调查可知,目前,高职院校都日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纷纷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陆续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组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相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和活动周,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社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场所、活动场地;购置心理设备产品,建立心理测评系统,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测评,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排查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力地维护了学校学生工作稳定的局面。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表面化,工作不够扎实。大部分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就业能力,但就内涵建设方面,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尚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有的高职院校成立了组织,但是作用发挥有限;有些高职院校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仅限于开展一些心理测量,建立心理档案等;有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有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不能得到培训;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只重视过程,把精力主要放在心理测试上,完全是为了测试而测试,之后把测试结构放到学生的档案袋中,却忽略了测试的结果。上述种种不良现象都掩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扎实。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認识不够准确。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同内容,他们的目的和任务大体上是一样的,在职能上也是相互连接的,但是他们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方法不同,一个注重理论灌输、说服教育和环境熏陶,一个注重兴趣、个人自我认知,采用疏导、咨询和测量的方法等;一个注重教育的阶级性,教育者占主导地位,一个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个体差异性,按照成长规律,注重内心世界的调和,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会受到阶级性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忽视了两者的区别,把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道德教育看成是同一种教育,一方面,这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多数都是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老师,并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验,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常常会用道德的标准来教育学生,往往会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于思想问题或道德问题,忽视了学生个体心哩的差异性,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定位不够科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心理的健康发展,发展优先,预防为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现实工作中,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并不是着眼于如何改进整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而是围绕着如何处理已经出问题的学生,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解决学生已出现的心理疾病,这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趋向于医学化。比如。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是以医学的眼光来对待学生,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为“障碍性心理问题”,这样的工作态度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更加狭窄,往往提前将学生介入临床,使治疗具有医学色彩。这样的教育方法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使学生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产生一种畏瞑感和抵触心理,使心理健康教育失去了本质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孤立化,联动不够顺畅。学生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如此,也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但是,就目前来看,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还处在工作的摸索阶段,这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处于一种孤立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部门都是独立为阵,缺乏和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一些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视为教学内容的一项具体工作任务,或者是学生工作部门的具体任务,由指定的工作部门来负责,这样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缺乏全员育人的意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孤立无援;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实际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由政工干部来负责,而心理健康教育有学校专门的心理老师和心理医生来负责,双方的工作不能够联动,不能形成工作合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一些专业人士来开展,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普遍认为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达到教育的目标,这种孤立化的工作模式,缺乏联动机制,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为继续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具体工作

1、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学校各科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和效益。

2、优化学校、班级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班集体文化心理环境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与交往,发挥、发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3、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的活动与交往中,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4、发挥自我教育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班集体要把学生的自我教育纳入整体教育计划,通过开展课内外教育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

5、建立心理咨询室,同时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通过个别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使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6、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通过有关心理测试,对班级或年段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讲座、团体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训练等。

四、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在校长直接领导下,政教处具体负责,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全面工作计划,统筹安排。

2、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3、学校及时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建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 篇9

二级 指标

分值

考核内容标准

评估 方式

评估

得分

组织管理(12分)

1.组织机构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机构健全,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查阅资料

2.工作机制

3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查阅资料走访师生

3.纳入规划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查阅资料

4.制度建设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实施、评价等规章制度。

查阅资料

队伍建设(10分)

5.专业教师配备

4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

查阅资料

6.待遇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座谈

7.培训

4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每年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活动以及专项培训活动的教师不少于2人。

查阅资料

实施过程(48分)

8.教育内容

5依照《会宁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规范(试行)》要求,能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

查阅资料、座谈

9.实施原则

5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能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查阅资料、座谈

实施过程(48分)

10.实施途径与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3分)

2.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不少于5节,有开课记录,有心理辅导课教案,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5分)

3.建立心理辅导室。配置电话、电脑、桌椅、文件柜、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良好(3分);心理辅导室配备1名负责人,配备至少2名心理辅导教师(3分);定期开放,有专人值班,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5小时(2分);开展心理辅导遵守职业伦理规范,能严格遵循保密、学生知情自愿的原则,无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行为(3分);档案资料健全,有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情况记载和辅导内容记录,一案一表并有台帐,定期总结经验,评价辅导效果、交流辅导心得(3分);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上墙(1分);有心理辅导的转介机制(1分)。

4.能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3分)

5.能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分)

实地查看、查阅资料

11.教育材料

3无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行为。

走访调查

12.教育研究

5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有立项课题和参加县级以上优秀成果评选材料。

查阅资料

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10分)

13.宣传工作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有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材料,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查阅资料

14.经费保障

5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

查阅资料

档案建设(5分)

15.文档资料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文件、管理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业绩材料。

查阅资料

教育成效(15分)

16.总体风貌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师生座谈

教育成效(15分)

17.工作特色

学校能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鲜明

查阅资料

18.成功案例

有成功干预心理问题学生的案例等材料

查阅资料

19.工作成果

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省级及以上一项2分,市级及以下一项1分,满分为止。

查阅资料

合计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10

一、要洞悉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经过长期观察,我认为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傲心理

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父母宠爱,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往往觉得自己优于别人,自己是周围人的主宰,所以操纵欲、支配欲极强,喜欢发号施令。别人的行为稍不如意,就要横加干涉;自己要做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继续做下去。

(二) 好胜心理

现阶段的学生往往好胜心极强,听不得反对意见,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凡事总要比个低,论个输赢,从不让人、容人。

(三)嫉妒心理

现阶段的学生往往嫉妒心理强,他们或把抱怨指向别人,或想方设法攻击别人,或千方百计把跑在前面的人拉下来,以保持与自己同步,或甩在自己的后面。过分的嫉妒心常使学生的性格变得古怪起来,如抑郁多疑、神经过敏、自暴自弃、推卸责任等。

(四)依赖心理

现阶段的学生依赖心理也很强。因为父母的宠爱,教师的过分关心,往往导致学生缺乏锻炼,劳动观念和自理能力差,凡事都依赖父母和教师,有的学生甚至还不会洗衣服。

(五)脆弱心理

学生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和压力,往往表现出意志薄弱,不知如何迎接困难和挫折的挑战,因而变得萎靡不振。

(六)青春期综合症

表现为:某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从某个时候起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打不起精神上课;此外还有青春期的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的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要学会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具体做法如下:

(1)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打算不能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等。

(2)要经常询问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和家庭等。

(3)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每位同学各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思动态和存在问题。

(4)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一些会伤害学生情感的话题,例如家庭的变故,学生的一些缺陷等,触及时应慎之又慎。

(5)要接受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现实,要明确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孩子的某些过激行为不是病态的,而是正常的表现。学生在青春期间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也不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暴光”。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三、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迈进。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时,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爱不是溺爱,爱护学生是老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我们做老师的天职。溺爱是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溺爱会使学生产生高傲、依赖等不良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应是爱护而不是溺爱。

四、要学会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喜欢他,也不能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讨厌他,而因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在你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学生也会发生变化。即使我们不能把他们培养成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另外我们作为教师的还要学会面带微笑地去面对学生,不管是谁,哪怕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也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尤其是愤怒或冲动的学生的表达。学生在自由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还会觉得自己的问题已经引起班主任的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

另外教师在与差生的交往中,脸上常三分笑,就能使学生好感。学生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 篇11

一、工作布局上关注执行力与专业化的互补

1. 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化和学术化功能的发挥,保证工作的高度执行力和专业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往往通过学生管理队伍。目前,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一般挂靠在二级学院或依附某教学团队,这可能导致工作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将是工作成败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研究表明由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中层干部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或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独立为有一定行政级别和一定学生管理职能的机构,必要时校级领导直接兼任或扮演重要角色,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全局视野且能够明显提高工作执行力,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每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关专业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过程都要有专家的介入和参与。为此,高校应聘请校内外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精神医学、神经科学)、社会学、伦理学、体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扮演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的谋划者和智库的作用[1]。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专家谋划会,在具体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方面,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科学性、有效性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保证我们能“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2. 加强思政队伍和管理队伍心理专业化培训,争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学等专业元素。

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管理行政部门人员属于第一线学生管理人员,他们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频繁,对学生大学生涯影响更大的教育者之一。他们是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这支队伍的整体质量还不高且缺乏相应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可能会导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不深、标准把握不准、操作实施不规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基本目标,迷失根本方向[2]。在日常行政和管理工作中恰当融入心理学等专业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应给予这些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放到推进思政队伍和管理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强化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教育能力,进一步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可制定规划,每年对思政队伍和行政队伍开展不同主题、层次和形式的培训内容,系统、规范地提高他们的心理学等专业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积极开展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和考级,对已取得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二、三级证书并有意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借助高校附属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心理科平台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其快速、准确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让兼具管理和专业能力的有生力量充当兼职人员,通过专兼结合,不断壮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力量。

二、工作模式上注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和精神医学模式之间的互补

1. 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和精神医学模式各有优势与局限性。

教育学模式通常是指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其评价体系等的特定组合模式,是在一定的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内容及其进程和安排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特定组合方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教育学模式以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为目标,将心理健康的知识、技能以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中介,有机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作用[3]。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采用教育学模式,如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或文化节等形式和途径进行宣传、教育,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兼具学生受益面广、易成体系、易被学生接受等特点,但限于课时数和互动方式以及学生个性化等因素的影响,面上的普及无法与点上的深入有机结合,且普及性的教育模式大多由非心理学专业师资承担,加上教育者本身专业知识和时间精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影响教育效果。

心理学模式是根据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如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等,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教育学模式相比,心理学模式增加了防治功能,一方面积极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防治学生的心理障碍、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心理学模式更具专业性、灵活性与敏感性,更注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与帮助,也更注重在明确群体问题导向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与帮助。由于开展心理学模式的主体大多为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师资,故心理学模式的采用更多依托于高校心理学系师资力量及软硬件设施,这对工作主体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因而,未设立心理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在工作的开展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精神医学模式是指采用医学的手段,对出现心理疾患的个体进行诊断、治疗、预防等,以维持或恢复其精神健康。精神医学模式同心理学模式一样,对工作的主体也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不同的是心理学模式要求工作主体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而精神医学模式则要求工作主体具备临床、精神卫生等相关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个案症状属于精神疾病范畴或经过一段时间心理咨询和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求助精神机构和人员,以免延误病情;当然,精神医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矫治这一层面,服务对象主要为严重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从中受益[4],学生受益面狭窄,掩盖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提倡的发展性特点。

可见,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单一采用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或精神医学模式实质上是将发展、预防、干预等手段相割裂,无法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及普惠性。

2. 实现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和精神医学模

式间的优势互补,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三种模式的优势互补,实质是实施“预防—辅导—干预—教育”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教育学模式重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学模式重在提供专业辅导与帮助,精神医学模式重在诊断与矫治,三者互补,将“预防—辅导—干预—教育”连成一线,不仅扩大了学生受益面,也促进了教育内容向纵深拓展。如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类型,分类进行集体辅导,促进其共同成长;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可利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进行个别辅导,严重者辅以药物治疗,确保他们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对于超出学校能力范围之外的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可及时转送精神病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妥善加以安排[5]。

实现上述三种模式的优势互补,实质上是实行教育者、医生、家长、学生等参与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充分实现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家校合作及社校合作,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参与群体更为强大和多样。

三、工作视角上注重心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补

1. 多学科视角探究心理问题成因。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这种复杂性伴随社会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也随着工作对象的特征变化而不断更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时代性与时期性,引发原因多种多样,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个体内在因素、生存环境因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在探究个体心理问题成因时不能单一地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而应适当地结合生物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视角深层次地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中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的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 多学科视角探求工作应对方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既是一个目标明确、分层分类的过程,更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互补的过程。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契合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6]这一言论所包含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目标[7],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强调个体心理健康重要性中的运用。当然,面对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采取和使用不同学科的工作方法。对于普通大学生群体,采用课程设置、讲授等普及教育的途径,让广泛的学生群体对于维护心理健康有初步的认识,或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念营造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生态环境;对于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采取介入心理学专业手段如心理咨询、辅导和心理治疗等;对于那些超出心理学范畴的精神疾患则应施以精神医学的手段进行药物治疗等。

3. 多学科视角探索工作理论研究。

要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相关的理论研究,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研究中应站在心理学的立场,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发展需要,从其他学科选择适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将心理学与社会学、体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相互融合与互补后进行理论研究,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的分析家们视野更宽,主观性更小[8]。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实践工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工作规律,融合多学科工作理念,注重工作关系的互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实效性应是所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唐闻捷,温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及的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进一步向纵深拓展和保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在工作布局上关注执行力和专业化的互补,在工作模式上注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和精神医学模式的互补,在工作视角上注重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互补,采取有针对性的模式和创建多元化的实践共同体等策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陈庆健,唐闻捷.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专家的角色扮演[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05).

[2]杨晓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2).

[3]仰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07).

[4]李小鲁,宋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J].高教探索,2010(02).

[5]李明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3-14.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王亚南,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69.

[7]胡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3).

上一篇:学生家长座谈会优秀主持词下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复课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