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题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通用10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 篇1

我校又与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系共同申报立项了《小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于7月顺利结题。两个课题的研究都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低年级(一至三)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版)对其社会能力及行为、情绪等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在169份有效(11份无效)问卷中,筛查出12名小学生可能存在行为问题。高年级(四至六)采用华东师大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其情绪、行为进行评定,在228名学生中有效问卷215份,其中35人可能存在一项或多项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15.82%。其次,根据前测数据对筛选出来的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实验。

对二年级部分行为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共进行了6周。主题由团体意识、注意力训练、愉快情绪和悦纳自我等方面组成。四、五年级也分别对心理健康指数较低的部分学生开展了团体心理健康干预实验,分别进行了8周和6周。通过课题的开展,我校学生在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集中注意力等方面都有了改进,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课题主持人还完成两篇心理论文《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统计分析》、《谈小学4-6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分析》并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上发表。

2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助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完善心育设施,打造“爱心小屋”

最初的心理咨询室十分简陋,只有两把椅子和一张茶几,也没有其他的相关设施。几年来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对心理咨询室进行了扩建改造。划分了办公区、咨询区、阅读区和情绪疏导区四大区域,添置了沙盘、沙具陈列架、宣泄人、团体辅导箱等设施设备,安装了心理测评软件,力争做大做强学校心理咨询室,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走进“心语小屋”这里是面谈咨询的主要机构,重点是解决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心理困扰;设有“心语”热线,主要是针对部分不愿面谈的学生建设的,同时也对家长开通,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设有“心语”邮箱、信箱,部分学生更愿意以信件的形式进行交流,也可回避部分学生的尴尬。

2.2健全心育网络,加强培训

学校倡导“让心灵的天空一片蔚蓝”的教育理念,提出给师生以绿色人文关怀,树立“人人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保护学生绿色心理环境,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健全了心育网络,成立了心理教育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完善了交互的立体的心育网络,打开了全面铺开、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障。因此,学校重视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辐射工作。学校积极邀请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高志华、张郢、王岩等教授对学校老师进行讲座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班级设置男、女两名心理健康联络员,称为“心语大使”,每两周一次定期培训,指导他们在学生中发现、识别心理困扰,并能对一些轻微的困扰予以简单干预;对部分学生予以引见介绍来咨询,并负责在各个班级内宣传有关心理知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

2.3利用“阳光心语”广播站,传递心语,播洒阳光

多年来,我校的“阳光心语”广播站,一直成为孩子们的知心伙伴。广播站里的“阳光使者”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正是他们,架起了一座学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阳光心语”里的“心语传递”、“我谈我心”、“校园拾贝”、“成长烦恼”等专题栏目深受学生的喜爱。它们像一阵和风,更像一场细雨,抚慰滋养着学生的心灵。另外,把心理的问题以书信的形式写给“阳光使者”,针对学生的来信,有些涉及学生隐私,就采用回信的形式,直接回复。有些不涉及隐私,反映的是一些共性化的心理倾向,就利用广播站这一阵地进行专门的辅导。以期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指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2.4发挥《春蕾》校报以及手抄报、黑板报的宣传功能

我们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校报的编辑,我们还引导更多的学生撰写“心育小论文”,让他们成为小报“匿名”的主人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郁闷与苦恼。我们更因地制宜地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的宣传效应,加大对学生心理教育宣传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2.5开展相关的心育活动的主题班、队会

各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写心灵日记,设立心语本;学生和老师说悄悄话,班级设立“心语箱”;开展“我自信,我能行”、“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挫折是一道坎”等班队主题活动。

2.6家校结合

除了常规的各年级家长会、每学期开展“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指导外,我们还举办了“家长日”开放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参与学习,亲子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融洽度,而且还积极开发了“家长”这一有效的教育资源。我校多次聘请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心理系的高志华老师,来我校通过视频直播就《家庭中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等主题进行讲座,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同时指导家长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孩子的潜能、动机和能力,来创建健康家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地发展。

2.7开设心理活动课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较多,我们除了按照课程设置由班主任完成每学期的4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外,为了让学生学习心理有更健康的发展,我校聘请了50名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的大学生作为我们的课外辅导员,来校深入课堂进行心理活动课的辅导,给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2.8创设安全和谐氛围,培育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 篇2

2008年11月20日, 浙江省重点规划课题《全员心理健康帮辅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探索》成果鉴定推广会在湖州十二中飞英活动中心举行。浙江省教科院、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湖州市教育局、湖州市教科研中心、吴兴区教育局、吴兴区研训中心等13位专家与会。

该课题针对当前初中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烦恼及相关问题, 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学生心理帮辅体系, 重点构建由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年级组、班级“三级责任, 帮辅到人”的学生帮辅体系, 组织严密, 职能明确, 措施有力, 其中, 班级活动课、心理联络员制、个别辅导制、阳光聊天室等做法操作性强, 具有推广价值, 其经验在省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孙建国)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 篇3

一、设计了系统的科研课题

我们从七个方面设计了科研课题。

学生适应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自我意识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个性、兴趣及需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人生观、价值观。

人际交往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人际交往观念,学会与人相处,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习辅导:帮助学生挖掘内在的学习动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健康人格培养:帮助学生认识并纠正不良的心理现象,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完善人格发展。

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平稳渡过青春期,为其向成人阶段健康发展做准备。

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各行各业的特点,树立乐业、敬业精神,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全方位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我们认为,心理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更重要的是防治,使学生能够提高心理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既有其内因的决定作用,又有外界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不能只面对学生,应该首先从教师的素质抓起,同时要注重对家长的培训。

1.在心理素质教育中我们首先抓了对教师的培训

我们认识到在开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以精湛的学识和教学艺术启迪学生智慧,而且还要成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医师”。为此,我们请区教科所的教师为我校的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聘请了许多知名专家给教师讲授心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们的心理健康课不是向学生灌输心理学理论,而是教师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用心理学的知识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通过在课上创设情景,引导同学积极参与、扮演角色、展开讨论、树立样板。在情景中完成认知改变、人格塑造、心理调适。

3.对家长进行培训

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和自发的,它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生理基础、经验、态度相互作用的产物,因而,家庭心理氛围也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积极开展家长心理知识讲座,受到家长普遍欢迎。

4.开展了班主任管理课题的研究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任何一种高级心理机能在儿童发展中都是两次登台的,第一次是作为集体的活动,社会的活动,即作为心理机能而登台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因而我们重视班集体的心理环境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

5.学科渗透心理教育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任课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心育、智育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将心理学理论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将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就能落到实处。我们将逆向思维运用于数学领域,将记忆规律运用于英语、历史学科,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认识到,心理教育不是某一个教师的责任,而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心理教育只用一堂课是达不到目的的,而应该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尝试各科教学围绕着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进行教学,使学科教学和学校的心理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通过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提高各学科的质量和效益。

6.个别心理辅导

由于学生心理的独特性和环境的差异性,造成的心理障碍也有其特殊性。所以采取个别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矫治和疏导各种心理障碍是一项必需的工作。为此,学校成立了学习与心理健康咨询室。咨询人员由师大的教授、研究生和我校的教师共同组成,咨询室为学生开辟一个说心里话,排除心理障碍,解决学习困难的天地,每当咨询室开放时,学生络绎不绝。

7.系列讲座

我们还以讲座的形式,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讲座。例如针对初三、高三的学生做了考前心理调适的讲座,为中考、高考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8.创办刊物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篇4

1、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课前挖掘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例如教学语文《落叶》一课,教师在课前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上,老师选择了四幅画秋天的画面做为课前引入,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秋天的落叶,丰富感知。同时尊重学生真实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挖掘教材“信”字的认知特点,准备引导学生从诚信角度的认识这个字。于是创造出“一个人(イ)说话(言)讲诚信的内涵。学习方式上,老师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力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请学生自主选择词语领读、组织学习生字、选择最想读的段落朗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开火车读卡片、朗读评议、识字游戏等环节的设计安排,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为师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运用教师的教学魅力深深地影响学生,注意积累激励性评价语言,并研究如何使用得恰到好处,探索自学时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培养自信,如何尊重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等。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①在课上创设情境,营造民主氛围,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你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做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学生在得到老师尊重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运用,如:“我给某某同学补充”“某某同学读得很好,如果,把这里读的再重一点就更好了。”这样的话语来尊重别人,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质。

②利用渗透法,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渗透序列

小学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在课堂教学渗透的过程中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势。任何一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这些心理品质的教育,渗透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③创设学习情境,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各科的任课教师都能够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地情绪体验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这种情境的创设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可信,能够很快地被这种情境所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张进霞老师在《守规则》这节课中,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李增广老师让枯燥的数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美术张德秀老师利用课件,创设了漫画创作王国的情境,学生进入漫画王国,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些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也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这是各个学科之间共同的特点。

④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知道在各个学科当中,像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就其内容本身而言,就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渗透。如:语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性强,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爱和美的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更是不用说。但像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更加注重在过程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如音乐、美术等,它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所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及时地设计展示环节,让美的、好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促进了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体育课它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设计比一比的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在同学和老师的激励中坚持到底,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再比如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你能一眼就看出哪个班最好吗?”学生:“不能”,教师:“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一眼就看出哪个班最好?” 学生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回答出“计算平均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培养。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学生成功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自信心理也得到相应的培养。

(3)课后良好情绪延伸,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以强化

“课后延伸”这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实践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后延伸环节中渗透,我们努力做到:重学生间的合作,重家长的参与,重走向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①重学生间的合作,促生生心理沟通

学习完《颐和园》这篇文章后,老师以“迎奥运,赞北京”为主题,布置了学生搜集资料、制作壁报的作业,设计的主要栏目有:

万寿山介绍

长廊一线图册

旅游相册

珍藏品展

耕织图文化图片

老师让同学自愿组合结对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搜集资料在壁报上展示,没有电脑的同学到有电脑的同学家里一起搜集,既学到了知识,又交了朋友。一位家长说:“孩子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交际,很孤独,这次为了完成作业,第一次到同学家去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另外,以往我们让孩子搜集资料,学生们搜集了很多,兴致勃勃,结果由于时间关系,有的孩子的资料没有机会展示,学生很失望,久而久之,他们就没兴趣积累资料了。利用课后延伸展示学生们共同合作搜集的资料,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热情,喜悦的情绪得到了延续。这次作业让孩子们浏览了丰富的资料,感受到颐和园文化的魅力,产生了热爱北京的情感,真是一举多得。

②重家长的参与,和谐氛围中促学生自信

沟通能使孩子经常保持心情愉悦,并解决一些心理困扰。五年级有一个女生数学成绩不好,不善言谈,并且她非常惧怕他的父亲。老师与她的父亲交流,了解到她的爸爸平时不爱说话,所以孩子觉得他冷漠。怎样缓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老师多次设计了课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数学题,使他们找到了交流的话题。她的父亲多次参予她的学习活动,俩人关系逐渐融洽了,她学习上得到父亲的帮助,逐渐增强了自信。

③重走向生活,愉悦身心

据调查城市的学生由于环境问题,容易焦虑,所以引导学生走向多彩的生活,愉悦心情尤其重要。学习完《乡下人家》一课时,利用周六周日老师让学生去良乡周围的农村看看,或到亲戚家看看,用相机或DV记录下眼中的乡下人家的生活。孩子亲自观察,拍出了田园味道十足的照片。在走进生活的时候学生是快乐的,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促进了知识的积累。

课后延伸对课堂教学是个强有力的补充,使学生能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前、课中探究和课后延伸”的改革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等着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一定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才能和心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心理辅导——温馨的课堂

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我们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如:有的孩子不和群,没有合作意识,杨金怡老师在《什么是合作》的主题班会上,让学生试一试一根手指能不能拿起一支铅笔?一只手能不能系鞋带?体会所有手指合作才能完成这些工作。学生体验、尝试了合作,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慢慢学会了合作。

4、知心小屋——心灵的港湾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篇5

刘春菊

我校教师自参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以来,积极落实课题研究方案,精心培训实验教师,深入开展各项研究,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

(一)认真制定学校子课题方案,做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工作。

对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师还都不甚了解。所以,我校心理教师通过专题讲座<<让快乐成为习惯>>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再通过科研网对实验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培训。之后要求每个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校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自主研究简案。(有研究主题,有具体操作措施)。并结合本班实际从班级活动和学科渗透两个方面中任选一个主题方向,开展实践研究。实验教师每月撰写一篇实践小结,每学期撰写一份实验总结,一个个案研究和一份活动课教案。平时工作中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研究。为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做好准备。实验教师每学期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验专题上一节以积极心理为方向的团体活动研究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在提高个体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带动其他教师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学校每学期都对教师上交的个案、总结、课例进行评比。

(二)认真组织开展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总结,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推进了我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进程。

1、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学生进行“让积极心理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的讲座。

2、利用周四班队会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专题讲座。

3、每个实验教师都进行了心理辅导课或学科渗透的课堂实践,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探索进行了总结。课后上交了教案。其中,武艳梅老师的学科渗透课和杨松珍老师的班级心理活动课受到区德育室老师的好评。

4、利用校电视台向学生宣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室。开通知心信箱,并认真做好学生来信的回复。

以上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师生更深入的了解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并积极投入到健康快乐阳光的学习、生活、工作氛围的营造活动中,使自我心理品质得以提升,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基础,做好心育博客。

随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积极心理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多的被老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所关注。各种前沿的理论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更多的辐射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当中。随着科技现代化迅捷的脚步,网络也成为了更多现代人的首选。在家长学校博客空间里注册和经营属于我们的心育空间,提高了我校心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成为了我校心育工作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拓宽心育工作途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将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生活中由教师、家庭、社会构建的这一真实网络较好地整合,编织成一种多方位的心理网络,为青少年心育起到很好地作用,也让网络这把“双刃剑”在青少年心育中真正发挥出它特有的功效,为青少年心育工作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2、师生平等交流和对话,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网络的虚拟性深受学生的喜欢,他们在网上可以畅所欲言的倾诉自己心理上的矛盾,学习中的困惑,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再为面对成年人高高在上的威严而胆战心惊,不再为自己的缺点和冲动而胆怯不已,在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中,教师成功的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3、促进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融会贯通。

许多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到网络心育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发表的对心育的看法,讨论的教子经验,交流的心理教育方式,都为更多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开辟了“三结合”教育有效沟通的新途径。

四、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做好面询和书信咨询。

在日常的咨询中,教师关注来访者的心灵成长,从积极的角度引领学生,做到预防性与发展性同步。在来访的学生中,多数是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因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和被肯定的感受,而逐渐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到孩子身心的成长。所以针对这些来访的学生,咨询老师主要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入手,让他们低起点、小步子的得到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己努力后的价值所在,从而逐步把心态调整到正常水平。还有的书信来访者带来的问题是师生关系不良。咨询老师在回信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和老师进行了沟通,使师生关系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学生在接下来的学校生活中不在有因为师生关系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例如,在给我校某班的学生回信中说道:下面再谈谈你信中提到的老师压堂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你自己完全就可以解决。我相信你和你的同学们。比如,你们可以采用以班委会的名义派代表跟老师直接沟通或者书信沟通都可以。我相信老师都是通情达理的,当老师知道了你们的心声之后她一定会改变的。还有就是对老师有意见的问题。其实这种情况也属正常。每新换一个老师,都有很多同学不适应,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如果是大多数人都在一个方面有意见,我们也可以采取前面的做法把自己正确的想法和老师沟通。但是如果只是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意见和不适应,那我们就要找找自己的原因了。还有老师就是这个老师了,我们不可能去换老师,那我们只能让自己去适应新老师所设定的新的规则等等。当然我也会在恰当的时机把你们的心声转达给你们的老师。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的。还有反应课间纪律的问题,学习方法的问题等等,心理教师在回信中都给予了一一的辅导。这些孩子在回信中都表示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心理老师给予的指导,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的。

五、存在不足:

部分教师对心育工作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培训。

随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正一步步的走向深化。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 篇6

课题实施计划

二0一四——二0一五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区、校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努力培养学生 “ 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 ” 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具体计划:

(一)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需求,实施心理教育内容 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态度;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三)提高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我要运用心理学和理论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学生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拓展心理健康范围 第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班队会、小报、网络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第二、通过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2.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3.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 “ 家庭心理指导 ” 的有关内容。4.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6.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

7.创编心理剧,并在班级演出,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8.建立心理健康,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老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悄悄话寻求帮助。

立山区光明小学

谭丽

“生命教育”——永恒课题 篇7

“生命乃万物之本, 万物以人为本。”人类自古以来就敬畏和崇拜生命。先人们刀耕火种, 捕野养禽, 寻医探药, 抵御各种侵害, 顽强生活, 小心地呵护着众生。一代又一代, 他们对生命始终保持着崇敬心和神圣感, 做到不悖逆生命本质, 不破坏生命的自然成长, 从不为所欲为, 为后人遗赠了一个繁荣、美好的生命世界。后来的人们继承古训, 进一步认识到热爱生命是现代人获得安宁幸福的基本保证。为了捍卫生命的尊严, 国家先后制定了若干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人身安全的重视, 渗透到各行各业, 乃至全社会。“生产生活安全, 交通校园安全, 个体安全, 公共安全”, “安全责任, 重于泰山”, “注意安全, 爱惜生命”等警言之醒目, 氛围之浓厚, 归根到底就是珍爱生命!看, 在环境保护、禁毒斗争、抗争病魔,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中生命大营救的事例举不胜举。有多少抢救生命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被人们传颂着, 铭记着, 人们赞颂救苦救难的英难, 更敬仰至高无上的生命!

2 当代青少年面临生命困顿

随着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 新的科技为人类提供了透视万物的捷径, 腾飞的经济让人们提高了生活水平。而在诸多的便利背后, 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导致当代部分青少年消解了对生命的神圣与价值的认识。他们只追求“自我感觉好”, 而倾向于、专注于物质生活, 淡化了精神生命、人生价值。这些人将一时的不顺心、挫折、痛苦、激愤等, 当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或“容不下别人的存在”, 或追求一时“飘飘欲仙”短暂的快乐, 而漠视生命, 引发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人生危机。他们涉足赌毒、网瘾、斗殴、酗酒, 自杀自残、伤害他人、危害社会, 造成生命的损害或丧失, 导致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 同时也带来若干社会问题。据公安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 近年来我国每年约6.7万人自杀死亡, 7万人自杀未遂, 青少年占了这些自杀人数的约70%。而在青少年中, 自杀和暴力伤害他人居各种死亡原因的首位。除了一系列自杀和暴力事件之外, 青少年不珍惜生命, 忽视安全, 违反安全法规而损害生命的事件同样惊人。据统计, 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因安全事故伤亡人数高达1.6万余人。产生青少年生命认识危机的原因很多, 其中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影响, 人生的认识模糊, 人格的扭曲是其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外因, 就是高强度的学习压力, 不合理的考试制度, 让他们无暇顾及生命问题。尤其是中学生, 每天在校学习时间长达12小时, 周末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或请家教补课, 学习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内容。还有那繁多的考试让人恐惧。种种不良因素导致他们的生活、生命与人生等方面出现各种棘手的问题。因此, 对当代青少年加强“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任重道远。

3 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生命教育是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特征入手, 体会自我的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进而超越生命。对于人的自然生命, 人们应该意识到人的生命的唯一性与神圣性;对于自我的社会生命, 人们应该意识到生命只有在社会中孕育和成长, 必须处理好自已与他人, 与社会的关系;对于人的精神生命, 人们应该意识到人的精神世界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所在, 人生要丰富自我的精神生活, 提高知识水平, 提升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 人们还要意识到超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所谓超越生命, 实质上就是正确的生死观念的确立。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智士, 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为了人类的幸福, 不惜牺牲自已的一切, 他们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众多伟人精辟的论述和英勇的践行, 体现出来的就是——超越生命。

“生命教育乃教育之本, 百年大计, 树人为本。”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已的思想主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注重个体生命的成长, 尤其关注青少年情感、精神生命的发育与升华。“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是我们理解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就是塑造人格, 影响品德的教育。这样的教育, 重点在青少年身上, 并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引导之中。生命教育不仅要给青少年提供一个生活世界, 还要为其建构一个意义世界。引导他们学会自我选择、自已作主, 倾听心声, 明确自己的道路, 拥有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4 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

4.1 帮助青少年建立一个生命的意义世界

我国古代的蒙学、家训是当代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要倡导青少年多读经典, 与历史联系, 目睹古今圣贤践履生命价值的风采, 理解各家各派价值理念的精粹。接受中国文化优良传统教育, 挖掘生命价值的内涵, 获得生命哲理, 进而明白生命的多向度价值。各自规划人生的方向与道路, 主导自我生命的轨迹, 树立起是非, 好坏、优劣、美丑价值观, 明白人生应该追求什么, 抛弃什么, 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从而对生命的孕育和发展有明确的认识。使其对自我生命及他人生命持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培养其高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人格。

4.2 生命教育要突出责任心、宽容心和关爱之心的教育

首先是责任心, 任何形式的漠视生命的极端行为都反映出对自我、父母、他人、社会的不负责任。这就要让受教育者认识到: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还属于家人和社会。人的生命来自于父精母血, 在社会中存在发展。要帮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 在自我奋斗的过程中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承担起相应的各种责任。其次要对青少年进行宽容教育。一个人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重要的是要加强修养, 使自己有一个可以容人, 容物的宽阔胸襟。最后要对青年人进行爱心教育。引导他们要对自己、他人、乃至社会充满爱心, 从施爱中体会温暖。只有这样才能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

4.3 减轻青少年的学习压力

教育教学改革多年, 学生的“减负”、“素质教育”口号喊得震天价响, 但落实却很难。许多学校仍然受着“应试”倾向的影响, 功利性、名利性的追求凸显。教育者常常忽视受教育者主体生命的丰富性及成长的复杂性。学生的一切存在价值都体现为考卷上的分数, 一切教育成果都反映为升学率。伴随着这样一种追求, 教育被简化成一系列量化指标和既定程序。学生的生命成长被简化成了统一规范的数字, 鲜活的生命变成了预定的教学程序。尤其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学生的人格素质, 能力无从反映, 创造的天赋也无从发展。因此, “减负”“改革考试制度”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而要真正落实到实处。也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素质的提升, 健全人格的养成, 这是最重要的方面。而当前的高考, 实际上仅仅考查了学生文化知识这一个方面。因此, 在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 改革考试制度, 真正减轻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十分重要。

4.4 生命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 且切合青少年实际

首先, 应该是渗透式教学, 就是把生命教育的各种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中。例如:生物课中讲到生物生命孕育过程, 就可以将主题引申到人的生命孕育。在比较动物与人的生命异同之后,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生命的独特性和可贵性。当然, 施教者必须要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经验, 以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 帮助受教育者明确生命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 进而达到珍惜自我及他人生命的目的。其次, 生命教育应该是挫折、情感的体验式教育。切合实际, 设置场景, 让大家在实例或模拟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认识生活、学习的艰辛, 人生的曲折, 道路的坎坷。设身处地地做出选择, 怎样面对困难, 怎样顽强地生活学习, 乐观地面对一切, 笑对人生。另外, 协调好生活与生命的关系也十分重要, 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本性。生命教育应该满足, 规范和提升人们追求快乐的途径及方法。要让青少年认识到快乐是有限度的, 过度的快乐会损伤生命并最终失去生命。追求一时的感觉, 决不能以损害生命健康为代价, 比如沉溺网吧、吸毒、酗酒等。生命之树需要感性生活去滋养, 理性生命去发展壮大。最后, 生命教育还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系列讲解, 如:心理健康教育、生死观教育、休闲娱乐教育、养生及人生教育等等, 营造出浓厚的生命教育氛围。

4.5 生命教育的受众应当是全体公民

青少年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实际上是由社会的不良风气导致的。比如:物质主义泛滥,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 许多家长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尺度, 等等。这是全社会都应该深刻反省的问题, 也是生命教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生命教育应当将全体公民纳入教育的大系统中, 成为广泛的社会性教育。为青少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 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教育的均衡,永恒的课题 篇8

台湾教改 “劫富济贫”又何妨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教育的话题在台湾很热。公立名牌大学贫困生比例越来越小的现象引起公众注意,教育主管部门正研拟改善措施;有媒体称台湾社会弥漫着“劫富济贫”的情绪,也有民众抱怨台湾教育体制整天改来改去,越改问题越多。

台湾教改的总体目标,用大陆的语言表述,无非是实现教育均衡和素质教育两大类,而二者之中更易触动社会敏感神经的,是教育均衡也就是台湾所说的教育公平。台湾从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即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上消灭了“没钱交学费”现象,但教育资源不均等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多年来,台湾有关部门实行“积极性的差别待遇”,即采取多种措施,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少数民族和非少数民族之间、健全人与身心障碍者之间等客观存在的教育不均衡进行补偿性“纠偏”。

这种对相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总体上得到台湾社会大众的认可,但也每每遭遇一部分人的“反弹”,尤其是当弱势群体的“弱”不那么“显性”时。反弹最激烈的还是“明星高中”学生,他们担心被成绩差的学生拖累,导致整体教育质量下滑。

“明星高中”学生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理解。但着眼教育公平的大格局,这样的想法就未免太自私、太小气了。早年间,台湾整个教育和考试制度相对单一,只要清寒家庭的孩子有学上、够努力,在学习上不难脱颖而出;如今人人都有学上,但清寒家庭无力花大价钱到明星学区买房、租房,也没有那么多钱去上各式各样的“补习班”,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想追上谈何容易!台湾高校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公立院校,收费低廉。但如今清寒学生往往与收费低的名校无缘,只能花大价钱上收费高几倍的私立院校,上学期间还要打工赚学费,不能专心学习,日后在就业市场上也处于劣势,如此恶性循环,有悖于教育公平的原则,不改怎么行呢?!

改革尚未有穷期,风物长宜放眼量。既然不断有问题出现,一改再改也属正常。至于“劫富济贫”之说,台湾有关部门当泰然处之。教育均衡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途径,说是“劫富济贫”也未尝不可。当然均衡并非搞低水平的“平均主义”,如何在“均衡”的前提下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准,是政府永恒的课题。

(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6月15日,有删改,作者王尧)

【一句话点评】

教育均衡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途径,而要做到教育均衡,可谓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它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拿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稳健的举措,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素材运用】

反思精英教育、寒门难出贵子、一枝独秀与满园春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普及与提高、共性与个性、公平与效率……

反思精英教育:精英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其层层筛选的选拔机制、残酷的高淘汰率、过于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带来很多问题。精英教育不能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这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

寒门难出贵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市场经济格局下,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贫寒子弟越来越难以脱颖而出。教育原来具有的公平杠杆作用已经很弱,甚至走向了反面,个中原因值得反思。

一枝独秀与满园春色:教育应面向社会大众,不能只满足少数精英。教育资源要尽可能地向弱势群体倾斜,教育较发达的地区要帮助较落后的地区一起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才动人。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 篇9

开题报告

第四小学 王淑艳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二、课题的任务和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正性心理辅导。

3、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通过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

心,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

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及方法

1、确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的,依据学生

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把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紧密结合。

2、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

研究。

四、课题研究对象

依安县第四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

五、主要研究阶段

1、启动阶段(2004年3月)

2、实施阶段(2004年3月——2005年8月)

(1)调查问卷(前测、中测、后测及相关调查报告)。

(2)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开设心理健康活动咨询室。

2、总结评价阶段(2005年10月)

六、课题实施机构

1、研究顾问:

王春兰(四小党支部书记 中学高级教师)

孙黎莉(四小副校长)

2、研究指导:

柳仕俭(四小副校长)

赵文杰(中学高级教师)

刘凤英(中学高级教师)

3、课题实施负责人:

王淑艳

关注健康网吧经营环境新课题 篇10

案例一:西安一网吧环境不达标被要求整顿

近年来,文化部门在对网吧的监管中,环境也已经成为衡量网吧是否达标的因素。在近日西安市文化局开始对全市的一千多家网吧进行的重点整治中,就有数家网吧被勒令停业整顿。其中有不少网吧被要求停业都是因为卫生环境不合格,其中一家网吧吊顶上的蜘蛛网看得清清楚楚,网吧里面未设禁烟标志,无消毒紫光灯。当执法人员对网吧进行清场时,仍有一名网吧工作人员继续上网。执法人员当场暂扣了该网吧服务器,下了停业整顿通知书。在同批次整顿的另一家网吧,执法人员指出,禁烟标志印在某饮料的广告中,看得不明显,另外该网吧的双人布坐套上面污秽不堪。

按照规定,网吧只要有经营食品饮料的地方,就必须办理卫生经营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目前很多网吧并没有对工作人员办理健康证。环境卫生,甚至空气质量都已经成为网吧环境的灰色地带。

案例二:网吧经理出现过早衰老现象

根据近期一项调查显示,网吧经理正在成为容易衰老的人群之一。即使是中小网吧的经营,过多的事务压在同一个负责人身上,压力和对保健的忽视,让健康过早走入了雷区。

不仅仅是网吧经理,在网吧上户的用户也很容易成为健康受损的一族。长时间在电脑前坐,玩游戏导致神经高度紧张,都成为健康杀手。同时,如果电脑的摆放没有与用户的眼睛在一个平行线上,那么电脑显示器产生的辐射也会成为危害用户健康的隐患。

网吧环境如何挂钩健康?

网吧作为公众场所,有义务为用户的健康营造良好的环境。但是网吧环境的定义,以及对用户健康的保护并不仅仅是停留在入目的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检测等。软环境、硬环境以及人性化的环境,都是网吧整体环境的组成部分。

网吧的硬环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网吧环境。我们走进网吧会看到什么7整齐的电脑摆放,干净的卫生条件,井然有序的运营环境。诚然,这是大家认同的网吧环境,但是还不够。比如,当用户坐到电脑前,他是否能对电脑的运行速度满意,是否会对电脑发出的噪音觉得可以接受。再细致一点,‘每一台电脑是否都打扫干净了,键盘每天是否都会清理,避免交叉细菌的传播等等。如果有卫生间,是否每隔1小时都会有人打扫,保证卫生间环境的舒适?这些其实都是硬件环境的组成部分,其中还包括在案例一中出现的吊顶的卫生情况等等。

而软环境,则包括的范围更广。比如,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的标识是否放在了醒目的位置,网吧内的禁烟标识是否能方便地让每一位来上网的用户都清晰地看到。除了这些外,电脑的软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指标。是否将绿色健康的上网软件作为推荐上网内容提供,或者在浏览器里是否屏蔽了不健康的网上链接。对黄色网站的屏蔽是否做到位了等等。如果网吧还包括了休闲区的话,休闲区是否有让用户在舒适的环境下等待上机的内容,比如免费的杂志,电视节目等等。

人性化的环境则是目前最容易被网吧忽视的一个环节。人性化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员工素质的培养,它与软、硬软件的达成直接挂钩。比如硬环境中的环境维护,软环境中的电脑内容维护等等,都需要员工主动自觉地进行。在用户需要购买饮料,需要用餐时,这些服务员工是否能及时提供,而不是让用户总得走来走去,让他们觉得上网时间没有充分利用等等。

如果以上三个环境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在网吧人来人往的环境中,经常存在空气污浊、病菌横行等严重影响用户身心健康的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每天中国网吧人流量约4000万人次。作为高人流交替的场所,如果网吧环境状况和卫生状况没有得到良好的监督和改善,可想而知,网吧将成为多少人的健康杀手。

健康网吧概念逐步流行

文化部门对网吧的卫生和环境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得到了用户的大力支持。在上有政策,下有需求的情况下,“健康网吧”的潮流应运而生,并日渐成为提高网吧竞争力的一大保障。

如今,网吧发展过程中的“健康”问题被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应当正视的一点是,这个公共场所互联网行业的健康,不能仅停留于网络游戏等内容方面,从硬件产品、上网环境、上网内容、社会环境等方面,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让网吧具备成为健康网吧的条件呢?根据上面我们提到的三种环境因素,结合具体措施,来看看你的网吧,可以做哪些为健康出力的工作吧!

首先,上网内容要健康。绿色上网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大力倡导的上网方式,但是目前网吧经营中也存在一些症结。网络游戏是网吧经营内容的重头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网吧陪着网络游戏一道,被社会一度追杀喊打,所幸的是,政府对于内容和网吧关系的正确认识、游戏开发商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网吧的大力支持,使得这种局面正日见好转。政府曾一度率先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级,并大力鼓励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制作、经营内容健康的“绿色”休闲网游。因此,网吧在经营中应该对游戏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对宣扬暴力、色情、成人等主题的游戏进行杜绝,以树立健康上网的网吧形象。

除了网络游戏外,网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或者说远离侵权也成为优秀网吧需要考虑的一件事。目前网吧对影音作品使用是一个盲区,涉及侵害著作权的内容比比皆是,音乐、电影、电视剧的盗版下载一度被外界所诟病。不过从今年开始,这一问题已经逐步改善,付费欣赏购买了版权的影音内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从这两个角度看,营造上网内容的健康,不仅仅是要求用户健康上网,网吧自己也要自律,与违法行为绝缘,才是网吧行业顺利发展的首要前提。

其次,是上网环境要健康。网吧人群的消费,普遍具有高流量与高持续时间两大特点。网吧环境关系网民的身心健康。因此,改善网吧环境要面面俱到:装修上采用无污染的环保材料,网吧计算机之间的间距,适当的照明系统,网吧的通风,网吧内的温度适宜……清新的环境、典雅的装修与时尚的设备,加以桌椅的配合,营造出良好的网吧的文化气息,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网民身心的愉悦感,也保证了心理上的放松。计算机旁简单的一个温馨提示:“尽兴的娱乐之余请休息1O分钟!”就能够让用户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设备的节能也是衡量环境健康的重要项目。节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社会都在重视节能,网吧的健康发展更应如此。采用能耗较低的机器设备,打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吧环境,是未来网吧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点。

再次,硬件产品要健康。用户是网吧的“衣食父母”,关注网民的个人健康不仅体现了一种经营理念上的先进,也展现了网吧行业的人性化理念。目前,已经有更多业主意识到:离网民距离最近的显示器的辐射要低,显示器画面的刷新率、分辨率要高,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键盘等设备,低噪音的PC,高质量的耳机等等都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者的疲劳与机体损耗。现在,各个IT厂商都推出了一体化、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作为重要一环的硬件厂商,对于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是人性化环境要健康。除了要求员工素质外,对员工的关心关爱也是网吧和谐大环境的组成部分。比如之前案例二中提到的大量网吧经理出现衰老过早,严重亚健康状态,就是负荷过大,没有得到及时休息所致。网吧在经营中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在保证每个人都能在尽其职,谋其事的前提下,给予员工充分的休息时间和福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做网吧也是有前途的。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其他环境因素自然也就相应提高。

上一篇:物业项目经理工作技能下一篇:发展对象公示结果反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