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民间艺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独具特色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文章从高职院校自身及其学生的特点出发,与专业艺术院校区别开来,就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教学方法的使用与探索做了初步的探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院校民间艺术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院校民间艺术论文 篇1:

发挥高职院校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高素质传承人才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成就沉淀的重要标志,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软实力。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教育中,一方面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加快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改革的步伐,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拓展了更宽的道路。所以,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困境,提出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具体人才培养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传承人才

一、前言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与高职院校在当地的地域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教学与传承优势等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解决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保护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中的优势,进一步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途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文化素养,结合时代特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创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一种文化资源变成经济资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妥善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其自身的地位和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创新高素质非遗传承人才培养路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现状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后,一些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和保护条例,从中央到省也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2015年中央美院也与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同举办了“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修交流活动”,非遗保护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些艺术设计院校,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举办了【非遗进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实验室系列“讲&做”——“拼布绣进课堂”的活动,作为非遗与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探索。还有一些艺术设计类院校、社会团体、企业,在文化标识的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旅游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服饰设计等方面参考和利用了某些历史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元素。尽管这些只是非系统的、局部的,但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政治影响,这些都对文化自信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如此,仍然在非物质文化的建设及传承实践和价值取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非遗传承人培养面临诸多困境。

首先,社会层面缺乏强烈的非遗传承人培养意识,目前主要是一些传承人艺人、政府部门负责非遗传承人培养,而社会环境并未给予更多关注,尤其是高等院校在非传承人培养中参与面较窄,难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人才以及资源等优势。如扬州漆艺在传承人培养方面面临断层危险,青年人大多觉得漆艺过时,没有较高的传承意愿,还有部分非遗保护机构往往看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数量,对非遗保护以及传承人培养有所忽视。其次,非遗传承人缺乏良好的培养环境。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使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都产生巨大改变,尤其在各种媒介技术广泛应用下,传统非遗项目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等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使很多非遗生存环境被打破,并正逐渐消亡。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困境。目前在我国经过相关部门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中,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在技艺传承过程中大多以宣传、口传心授等方式为主,不符合新时期提出的文化传承需求[1]。如扬州非遗文化典范扬州漆艺面对商业冲击,目前有意愿学习并传承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要掌握漆艺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耗费数年乃至更长时间,这使得更多年轻人宁愿选择打工也不想进入这一行业。对此,急需拓展非遗传承人培养路径,尤其要开拓社会传承、家族传承等渠道,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更长远地传承下去。

三、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一)学术研究优势

高职院校拥有大量学术型科研人才,在实践研究基地中也有一定学术梯度,能在理论层面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撑[2]。非遗文化保护体现出民族性、区域性等特点,对此高职院校可通过引入非遗传承人培养项目进一步完善非遗文化理论研究体系。另外,高职院校有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近年来高职教育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并和市场需求相对接,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在非遗传承人培养过程中,可通过和企业、非遗产业基地等多方合作探索,并拓展人才培养路径。高职院校还可基于非遗项目,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以及非遗传承人等参与非遗人才培养相关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计。

(二)保护传承优势

高职院校除了拥有各种专业性人才,其还具备突出的文化资源优势。如高职院校图书馆能够方便、快捷地查阅非遗相关专业著作、文献,根据项目发展历程挖掘各類非遗技艺和文化内涵。高职院校除了可利用图书馆中的各项非遗文献资源,还可通过收藏非遗保护成果调动师生的非遗文化学习兴趣,深入理解非遗知识[3]。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这种新型授课模式为非遗传承人培养提供有效支持,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可结合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水平。

(三)资源、环境优势

非遗文化要实现保护、传承、发展及创新,对人才、场所以及环境都提出一定需求。高职院校以师带徒形式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可充分发挥其在非遗文化传承人培养中的优势,尤其在近年来高职教育不断朝着现代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引入非遗文化传承项目,能使更多年轻人正确认识非遗文化,在深入体验过程中关注在现代文明建设中融入非遗文化[4]。传统的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容易受到人才、技术等局限,使传承人培养效率低、数量少,而高职院校有着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人才条件,高职院校参与到非遗传承人培养列队,在校园、课堂和教材中引入非遗项目,能更广泛、高效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非遗传承人才,促进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转变与发展。

四、发挥高职院校优势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素质传承人才的路径

(一)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非遗传承人,就要积极参与到地方非遗项目的人才培养环节,关注打造非遗研究基地,在高职院校环境技术、人才等优势发挥下,拓展非遗传承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并合理设置非遗传承人培养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等实现深度融合。比如高职院校可结合非遗项目建立非遗工作坊、非遗研究所等基地,并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专题讲座、非遗大讲堂、非遗文化进校园以及参观非遗项目活动等,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非遗传承氛围,使校园文化更加活跃,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拓宽传承人才培养路径,使非遗传承人培养和高职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双方共赢[5]。

(二)创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非遗传承人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有关课程体系,提升非遗传承人教育教学水平。目前教育部门虽没有出台非遗相关学科,但高职院校在开办非遗专业过程中,可和非遗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整合各项非遗资源与学科内容,比如精心选择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风俗文化、民间工艺技术等,在课程建设中纳入相关非遗基础理论、非遗项目保护以及相关调查方法等[6]。高职院校在开发非遗产品过程中,可鼓励教师及学生参与项目调研,积极申报课题。高职院校还可根据学科条件,在全院的公共选修课程中引入一些非遗概论、民间艺术欣赏、民俗学等课程,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开阔视野,更广泛、深入地了解非遗知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培养非遗传承人的优势和功能。

(三)组织多元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活动

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高素质的非遗传承人,还要注意合理设置非遗专业,以有效突破非遗文化技艺无人继承的困境。同时,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试点教学,并凸显办学特色。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活态流变性特点,所以“人”是传承的核心,高职院校在培养非遗传承人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动态化、实践性,通过多元化的展示活态文化,不断创新传承模式[7]。如高职院校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组建传承活动小组,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使各项实践活动有序推进。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可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化建设中,进一步凸显院校特色,如高职院校每年组织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期间,可积极组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非遗传统技艺展示、非遗文化教育以及非遗文化知识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参加活动中,并为非遗传承人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还要结合非遗传承人培养需求,在校企合作实践中有序拓宽传承人培养路径,在校企合作与共同研究基础上打造传承人培养基地和培育品牌。高职院校要立足人才培养、创新研发、文化研究、技艺传承、推广传播等层面,打造非遗传承人培养体系。比如高职院校为培养扬州漆艺传承人,在现代学徒制理念引领下,使漆艺非遗传承人扎根于高职院校,在此过程中院校和扬州漆器厂建立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共同建立漆画车间、雕漆工作室,定期组织学生到漆器厂参观实习,使其在真实的环境中了解与掌握传统漆艺制作有关知识,以更高效、高质量地培养漆艺传承人。高职院校除了要深度研究非遗传承人培养方案,还要在传承人培养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传承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职业态度,并在非遗传承人培养过程中建立品牌效应。

(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在培养非遗传承人过程中,要立足非遗项目挖掘、传承、保护、推广、发展等层面,和院校区位实际相结合,完善地建立非遗项目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并邀请非遗名师共同参与学科建设与发展,合理组织工作室,编写非遗校本教材,对非遗传承人长期培养经验加以总结与分析。另外,高职院校教师要和非遗传承大师共同利用互联网打造非遗数字化保护数据库,建设微课、精品课程等教育资源,为广泛推广非遗、培养非遗传承人提供学习资源。高职院校在培养非遗传承人过程中,还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联合网络媒体、报社、地方电视台等加大报道与宣传,使社会广泛认可非遗传承人培养项目,并积极参与,调动社会、市场、政府在非遗传承人培养中的参与热情。

(六)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人培养合理设置专业并科学展开课程教学基础上,可以就近原则引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门展开课堂授课,以进一步凸显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人培养中的区域特色和专业优势,同时传承人能够更加方便地往返于院校和居住地,使传承人引入更加稳定。高职院校要为引入的非遗传承人提供合理待遇,做好生活保障,以合同形式明确传承人每月或每学期进行技艺传承的时间、方式等,以满足非遗传承、宣传以及教学需求。不过需要注意,不可过度占用非遗传承人原居住地生活时间,也不可明显打破其原有生存状态。若高职院校必须引入跨省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要在年度时间内合理设置服务时限,避免因传承人脱离原生存环境影响核心技艺的传承,或因过度交流使传承人丧失其原非遗审美特色[8]。

五、结语

高职院校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项目,能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渠道,并可创新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在更多高质量、高素质非遗传承人培养基础上,促进非遗文化传播、保护与创新。高职院校要自主、自觉参与到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肩负起非遗文化发展与抢救的重任。在非遗传承人培养中,除了高职院校还要调动其他社会主体参与,以形成长效的非遗传承人培养机制,促使非遗传承人培养和现代教育体系融于一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万剑.基于非遗活态传承的现代学徒制漆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6):26-30.

[2]王巨山,张盼盼.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对参与院校的影响:基于90所院校的调查分析[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0(00):207-222.

[3]付玉霞,赵君玉,石蕴伟.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模式探析:以王丽云剪纸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J].文化产业,2020(36):102-103.

[4]夏育成.职业院校非遗传承课程体系构建及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21):16-17.

[5]王美,陈兴贵.“后申遗时代”创新非遗传承人管理机制的路径与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6):64-73.

[6]王丹,李玉雄,邹萍.广西壮族铜鼓非遗文化國家级传承人调查研究:以东兰县长江镇兰阳村铜鼓非遗传承人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0(12):29-30.

[7]于林林.非遗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互融路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12):1-4,9.

[8]管珏.剪纸传承基地:非遗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9,3(31):167-168.

◎编辑 马燕萍

作者:张颖 郭佳琪

高职院校民间艺术论文 篇2:

关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

【摘 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独具特色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文章从高职院校自身及其学生的特点出发,与专业艺术院校区别开来,就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教学方法的使用与探索做了初步的探究。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适应市场需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可以适当融入民间美术,积极运用微课教学,教学方法上则力求做到点、线、面以及教、学、做、赛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日益进步,美术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更是不可或缺,担负着培养学生鉴别美与欣赏美能力的重任,要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更加自觉地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全面的发展。但是,由于开办时间较短,所以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方法,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更为严重的是,从实际教学来看,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如何选择和设置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如何使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方法更具特色,并逐渐推广到兄弟院校的美术教育中?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就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及其学生的特点,对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依据市场需求与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国家培养技术类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在开设美术课程时,要根据市场和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而不能照搬专业艺术院校的课程内容,因为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与专业院校的艺术教育是有区别的。否则的话,学生走向社会后就无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还要从头开始学习。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报考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都缺乏美术基础,在选择该专业之前,他们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只有少数学生有一些基础,可是基础也比较薄弱。有些学生是因为家长的意愿被迫选择了该专业,还有一些是因为成绩考得不理想而只能选择这个专业,对美术教育感兴趣的较少。针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在选择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

专业美术院校一般都会开设一些素描和色彩课程,这些属于专业基础课,是必须要学习的,高职院校可以对此进行学习。但在借鉴专业美术院校课程设置的经验时,切忌完全照搬。譬如,素描课程中可以开设一些几何体素描和静物素描,难度适中,可以达到对基础的训练。相比而言,真人头像和石膏头像的难度就比较大,对于基础有限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非常不易接受的。再比如,色彩课程中可以开设一些有关色彩风景和装饰画的练习内容,这样必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设一些设计类课程和动手能力强的课程,让学生对美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简而言之,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特点与兴趣,这不仅易于让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民间美术,凸显地域特色

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内容的学习,还要关注民间美术,尤其是把当地具有特色的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程的设置中。民间美术中蕴含着丰厚的地域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由于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种形式,因此,更贴近当地学生的日常生活,便于他们理解、鉴赏与掌握。

我们可以把当地的民间美术巧妙地融入高职院校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这样不仅能弘扬民间艺术,而且能使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富趣味性。每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中,都存在很多鲜活灵动的民间美术。如在甘肃,就有庆阳的剪纸、香包和陇南的皮影等,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值得去深入研究。在庆阳剪纸中,抓髻娃娃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个典型,其质朴可爱的造型,再配上憨态可掬的表情,最后通过剪纸这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抓髻娃娃的形象就显得栩栩如生。将抓髻娃娃的造型应用到美术设计课程和美术手工制作之中,用设计思维来表现民间的抓髻娃娃,把现代与传统、时尚与民间结合起来,又会是别有一番风味。教学内容中融入民间美术,凸显了地域特色,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利用微课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院校不同,更加注重对艺术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个性表达和创造精神受到了限制。理论课程是实践课程的指明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较短,美术课程的开课量较少,压缩了理论课程的学习时间,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出现动手能力强而理论知识薄弱的现象。这种失衡的现象需要有效解决,才能促进美术教育的进步与长远发展。

近几年,微课这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形式已经普遍进入各大院校,因便于记录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且教学时间较短、内容较少、针对性较强等优点逐渐兴盛。当然,在美术教学中,微课也可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强而理论知识薄弱这一弊端,高职院校不妨借助微课的形式来妥善解决。把美术教学过程中关于理论知识的难点问题挑选出来,做成5~10分钟的微课视频,这样既节省了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而且对难点问题还可以精讲精练,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理论和实践也就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以微课传授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再加上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点,从而使他们成为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四、巧妙利用点、线、面教学法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美术课程的教学课时量比较少。针对这一不易改变的现状,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将一些教学内容分成小块,渗透到每节课当中,这样可以弥补教学课时量少带来的种种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美术鉴赏课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是美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和精神修养,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美术鉴赏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但是,在高职院校开设美术鉴赏课的难度较大,一是美术课程学习时间较短,二是学生基本都是零基础。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可以把美术鉴赏课分成小模块。每节课可以利用课前的五分钟讲解美术鉴赏知识中的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欣赏一幅作品,经过这样长时间的点状积累,学生的美术鉴赏知识也会不断丰富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其次,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拓展教学空间,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手工作坊,或者参加民俗活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这不仅与美术专业教学的特点相吻合,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当学生置身于博物馆、美术馆之时,受特定氛围的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会发生变化。其中展示的艺术作品原件,会更深刻地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样,就能将课堂中学习的点状知识有效地应用与实践中,使学生的知识点连成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最后,每学期再开设几节鉴赏课,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把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点全面贯穿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面,基本可以掌握美术鉴赏课的基础知识,而且效果也比较好。再比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简笔画学习。每节课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对上节课归纳整理的内容进行一个小考,加强学生的记忆,也不浪费时间,而且学生也学得较为轻松。经过此后每节课的学习,使简笔画的内容从点到线,最后连成面,这样对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颇为有利。

五、教、学、做、赛有机地结合起来

除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之外,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还要不断创造便利条件,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积极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中。作为教师,要将教、学、做、赛等每个独立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但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具体来说,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一些小比赛,通过小比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真正做到教、学、做、赛的有机结合。二是在校内多组织一些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比赛的过程中检验自身,在检验中发现问题,再把问题带回学习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三是积极参与校外的比赛,如省、市、区以及国家和国际美术界组织的一些比赛,让学生可以走出校门。在参与这些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不断改进,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处事能力与应变能力。

此外,在情况容许的条件下,高职院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与锻炼的平台,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实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而且了解了社会,增加了自己的阅历,为以后的就业做好积极的准备。

总之,在高校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人才的需求。要注重民间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的结合,把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融入现代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中。美术课程教学也要巧用多媒体,有效利用微课教学,力求更加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需求。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做、赛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以赛促学。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更有利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但还需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连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99-100.

[2] 周贺.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新探[J].教育导刊,2006,(3):57-58.

[3] 刘琬.浅谈高职美术教育的目标及改革方向[J].艺术教育,2010,(2):48-49.

[4]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秦俊嫄)

作者:王艳

高职院校民间艺术论文 篇3:

关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美术教学的发展成为了院校与教师关注的重点,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为了助力素质教育的展开,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师应当对教学作出适当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在我国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人们通常只会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美术教育始终较为漠视,这种现象使得美术教育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展开。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师们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中,教师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目的,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的。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与美术教师应当给予美术教学高度的重视,以此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目标[1]。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我国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与传统的本科院校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本科院校通常都是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而高职院校则更倾向于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速度飞快,逐步衍生了许多新兴教学,其中就包括美术教学。然而由于美术教学开设时间不长,在课程体系上较为不完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时,只能照搬专业美术院校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不能学到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美术课程。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美术课程至关重要,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而且还能培养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对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2]。

二、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一)提升师资队伍的力量,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美术教学师资力量过于薄弱的现象,这是由我国应试教育的教育制度所导致的。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往往只会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管理者在招聘美术教师时,不仅数量要求较少,而且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较低,这就使得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古人云:“名师出高徒。”若是想要开展高质量的教学课堂,那么高职院校管理者就应当抛弃传统观念,扩大招聘规模,提高招聘门槛,确保招聘到的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为校内教师展开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提升校内师资力量,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注重加强教师的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确保美术教师能够开展高质量的教学课堂[3]。

(二)结合社会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丰富教学内容

因为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当注意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确保教学工作的展开都是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高职美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还应当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也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丰富教学内容,避免从传统的专业美术院校照搬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开展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美术课程,进而让学生在畢业后能迅速与社会接轨[4]。

(三)根据学生美术基础与美术学习能力的差异,展开针对性教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较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较低,他们大多美术基础较薄弱,甚至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受过美术教育,所以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当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美术基础与美术能力的差异来展开针对性教学工作,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开展高效的美术教学课堂。例如,美术教师在开设美术教学课程的时候,可以针对美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开设一些较基础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针对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开设一些较复杂的课程,强化学生的美术能力。这样针对性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能力获得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增长自信心。教师在展开教学的时候,切忌一概而论,只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展开有效的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5]。

(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实施美术渗透

美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想要将美术学习得更好,那么美术教师就应当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和认知力,从而达到艺术创作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为此,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当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在传统模式下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通常只会在室内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但是却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例如,美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地方性的绘画比赛,甚至全国性的绘画比赛。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此外,随着我国人民精神需求的提高,国家也开放了许多免费的美术馆与博物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这些地方进行参观浏览,学生以直观的形式面对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能够亲身感受到美术作品蕴含的魅力,而且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6]。

(五)丰富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还应当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投入到教学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选择教学模式。例如,部分高职院校中会存在学生过于散漫的状况,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形成一个紧密的团体,从而维持课堂纪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还可以与其他院校的美术教师进行合作,开展联校比赛。通过参与这样的比赛,学生不仅在参赛过程中提高了自我的认知,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加投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7]。

(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工作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行各业也逐渐引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显著。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从而提高其艺术素养。高职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即以短视频载体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是一种较为全面的先进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通过合理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迅速掌握美术理论知识,从而使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可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实践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而且显著提高了课堂效率。此外,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高职美术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制作出更加全面的课件[8]。

(七)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安排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而且还要注重将民间艺术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想要深入学习美术,那就需要教师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若是教师只带领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学生的艺术思维就会被局限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内。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间衍生出了许多形式不同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各自涵盖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可以在设计美术教学课程的时候,适当融入一些民间艺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艺术风格,进而培养自己的艺术风格。为了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民间艺术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关于民间艺术的影片,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社会背景,从而看到民间艺术的本质,为教师展开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9]。

(八)重视服装的搭配与设计,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都没有服装要求,学生在穿着打扮上往往较为随意,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审美能力较低,所以在服装的搭配上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色彩较不合理,形式过于夸张等。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若是想要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那么可以从改善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开始做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服装搭配与设计,培养学生的色彩意识与搭配意识,并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高职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成为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人才。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将美术教学的改革列入改革重点中,给予美术教学高度的重视,支持和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也应当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调整现有教学方法,寻找出最适宜学生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爱乡.高职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探讨[J].才智,2015,(28):182.

[2]季红伟.高职美术设计教学的知行统一模式定位及路径构建[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3):74.

[3]程丽娟.高职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5,(8):97-98.

[4]薛云芳.高职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方法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59.

[5]黄婉圣,陈金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2017,(4):69-72.

[6]李勇,严宁.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6):99,101.

[7]李雯.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思考[J].美與时代(中旬刊),2015,(10):98-99.

[8]鄢倩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5):81-83.

[9]任丹.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分析[J].速读(下旬),2018,(6):133.

作者单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林博

上一篇:文明校园活动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团员活动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