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ET认证高等教育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基于CNKI和WebofScience数据库,运用CNKI和WebofScience数据库分析工具及VOSviewer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年文量、论文发表期刊、关键词分析等方面,对2000—2019年12月31日刊发的相关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旨在通过了解ABET认证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内容,为我国工程技术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ABET认证高等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ABET认证高等教育论文 篇1:

美国ABET认证对独立学院计算机教育的启示

摘要: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要在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从更新教育观念和优化教育过程入手。本文揭示了从美国ABET认证标准得到的一些关于如何办好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启示。

关键词:ABET;独立学院;计算机教育

全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产业。我国近十年来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开始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其培养的计算机人才却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美国的ABET认证体现了美国教育界对工程和技术方面教育的思考,在某些方面,对独立学院办好计算机专业可以有所借鉴。

1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计算机专业出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企业人才需求巨大、求贤若渴,在人才市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为毕业生就业投入巨大的精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又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是否就业市场真的是计算机人才过剩了呢?图1[3]为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各专业招聘人数和求职人数对比。

图1 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各专业招聘人数和求职人数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在所有专业中求职人数是最多的,同时计算机专业招聘人数也仅次于市场营销专业,在所有专业中位列第二。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职位供求比偏大,但也是处在一个正常范围内。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绝不仅仅是单方面因为需求不足或供给过剩,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才是问题的根源。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按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新型办学实体,其计算机专业必然要和其他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和挑战。如果某校的计算机专业专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那么由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巨大,该校就会不断发展和壮大。如果相反,该校就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独立学院与传统院校相比,存在一些固有的劣势,最大的困难在于生源质量不好,独立学院很难招到高分学生。如果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必然要充分利用自己机制灵活的优势,从更新教育观念和优化教育过程上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些方面,已经成功运作了70多年的美国ABET认证,对如何办好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有很多的启示。

2ABET认证简介

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BET)创立于1932年,专门从事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科学四大领域的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ABET是一个民间团体,其权威性已得到政府部门和非官方机构承认。ABET认证分成两种:一是对高校的综合认证;二是对高校某一专业的认证。ABET至今已对全美550所高等院校的2700个专业进行了认证。ABET还是华盛顿协议发起组织之一,这意味着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会得到国际上广泛的承认。

ABET认证关于计算机专业的标准(2006-2007版)共以下7类标准:

1) 专业培养目标与评估;

2) 学生支持;

3) 教师;

4) 课程体系;

5) 实验室与计算设施;

6) 校方支持与经费资源;

7) 学校设施。

其中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整个认证标准的核心,下面主要就这两部分谈几点认识。

3ABET认证对独立学院计算机教育的启示

3.1所有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大学往往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来培养人才,这是一种典型的精英教育下的供给式的培养模式。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稳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培养的人才已经相对过剩,在这种环境下,一所大学要发展与生存,必须把培养模式向市场需求型转变,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办学的多样性,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计算机专业千校一面的培养计划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从生源素质和社会声誉方面与传统的本科院校相比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所以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更需要制定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目标。设想某一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看起来和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差不多,那么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培养目标应该是不合理的。

ABET鼓励不同学校计算机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而ABET认证的重点是对这个学校计算机专业实现自己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能力进行评估,这也使ABET认证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

在ABET认证自评报告第一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与评估”中要求对该专业所在的学校、系部的使命进行描述,而自评报告的第四部分课程体系中要求描述课程体系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及课程体系是如何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会更加严谨和科学,一方面保证了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及系的目标相一致,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整个课程体系既简练又有效,即每一个培养目标都有课程去实现,而每一门课程都是为实现专业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培养目标而存在。ABET认证关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见图2。

图2 ABET认证关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表1是在ABET认证自评报告第一部分关于专业培养目标执行的表格。

表1 专业培养目标执行的表格

在上面的表格中,每一项专业培养目标对应着表格的一行。在一行中,规定了对这项培养目标进行评估的方法、评估的时间以及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ABET认证通过这个表格规定被认证专业必须定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对专业培养目标执行效果的评估,采用的是雇主面谈或毕业生调查这一类方法。这一类方法评估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学校教了什么,这也是ABET认证在1997年开始采用新的认证标准EC2000的精华所在。

ABET认证并没有规定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具体的方法,这样做也使被认证专业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他们既可以进行大量的企业调研,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比如美国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就是为某个大公司提供软件工程师,在确定专业目标时就专门从这个公司聘请了一位资深的高级管理人员来主要负责描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由于此人对企业非常熟悉,所以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非常接近。

ABET认为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意味着培养出了合格的专业人才,所以对被认证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认证是整个ABET认证的核心,ABET认证要求被评估专业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将专业培养目标分解到课程,保证了每一项培养目标都能被执行。ABET认证要求被认证专业通过不断对培养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保证了专业培养目标执行的效果。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该借鉴ABET认证关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和实施的这种机制,将所有教学活动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来开展。

3.2依靠对教学计划的持续改进来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普遍遭遇了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这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中必然要发生的现象。独立学院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如何在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ABET要求被认证专业需要通过对教学计划的持续改进来提高教学质量。

ABET要求被认证专业对教学计划进行持续改进可以用图3来表示。

图3 ABET对教育过程的不断改进

ABET认为大学的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持续的改进是通过定期地收集数据、定期评审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定期地改进教学计划来实现的,ABET还要求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有文档记录。学生的培养在某些方面和软件的开发有一些相似之处:起始阶段需求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生产过程又是难以度量和不可控制的。在软件刚刚出现的时候,软件开发主要依靠开发人员个人的才能和智慧,而随着软件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必须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来规范软件开发的过程。同样,在我国全面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依靠可记录的、可测量的、持续改进的教育过程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育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来适应大规模学生的培养。

3.3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正确处理专业课、基础课和人文类课程的关系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各类课程的比例问题,由于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往往尽量加大专业课的比重并压缩基础课和人文类课程。虽然出发点很好,但这种课程体系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由于专业课太多太杂,学生不容易消化理解,专业知识杂而不精,对就业并没有太多帮助。企业对其培养的学生也并不满意,认为这些毕业生虽然了解的专业知识很多,但在真正工作中并不能综合运用。同时企业中的IT主管普遍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团队合作意识差、与人沟通能力弱并且责任心不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人文类课程过少。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普遍对基础课程重视不够,但实际情况是计算机学科和基础课程关系非常密切。以数学为例,很多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都来源于数学,因此许多数学专业转行到计算机行业的学生反而要比纯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更出色。这种情况在程序员这种职业上表现尤为突出,因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需要良好的数学功底才能设计出好的算法,而在程序编制过程中,数学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代码的质量。我国计算机产业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人才培养时计算机专业对数学这样的基础课程重视不够。

以下是在ABET认证标准的第四部分中关于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

1) 课程体系必须包括至少40个学分的对现代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的学习;

2) 课程体系必须包含至少30个学分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的学习;

3) 课程体系必须包括至少30个学分的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艺术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ABET要求的课程体系中专业课所占的比例并不多,只有40学分,其中包括至少16学分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要包括算法、数据结构、软件设计、编程语言及计算机组成和构成五部分内容。不难看出如果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并且有充分的措施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40学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计算机专业的主要内容。这种课程体系中,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占了30学分,并且还有30个学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类课程,两者加在一起远远超过了专业课的比重,这体现了美国通才教育的特点。当然我们不能照搬这种课程体系,毕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国情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中国与美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阶段也不同。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必须意识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专业课的比重,但也必须认识到基础课和人文类课程的重要性,并尽可能地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它们的比重。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课程体系是ABET对美国所有申请ABET认证的计算机专业的最低要求,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支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产业。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该借鉴这种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思索它的合理性。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研究和借鉴ABET认证的思想,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过程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为通过ABET认证做准备。对于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而言,通过ABET认证就意味着其培养的计算机人才的质量得到国际的承认。

参考文献

[1] http://www.abet.org

[2] 龙陈锋. 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 福建电脑,2006,(9).

[3] 2006年三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及分析[EB]. 广州人事网,2006,(12).

收稿时间:2007-2-15

作者简介:姜仲,男,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计算机系

E-mail:jiangzhong@neusoft.edu.cn

作者:姜 仲 靳海轶

ABET认证高等教育论文 篇2: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ABET专业认证研究

[摘 要]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运用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工具及VOSviewer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年文量、论文发表期刊、关键词分析等方面,对2000—2019年12月31日刊发的相关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旨在通过了解ABET认证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内容,为我国工程技术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ABET;认证;文献计量分析;VOSviewer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重点基金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研究”(HDXJJG2018-12);2018年度河南大学教学改革一般基金项目“实践教学环节研究”(HDXJJG2018-68);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外合作办学研究”(2019SJGLX202)

[作者简介]王 琳(1980—),女,河南郸城人,生态学博士,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污染与修复研究。

美国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The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以下简称ABET)成立于1934年,距今已有86年的历史,其权威性、影响力全球公认[1]。美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不但保证了本国工程教育的高质量,而且还影响了世界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发展。目前,ABET已经对全球4000个项目和机构进行了认证[2],被认为是应用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教育等领域保证质量和刺激创新的世界领导者。当前,ABET认证的通用标准主要包括学生、学生学习成果(毕业要求)、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持续改进、设备设施和学校条件[3]。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工程教育專业认证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对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不仅需要对其认证机构、认证程序和认证标准有所了解,更应该对认证的基本特征以及蕴含的认证理念、产生和发展动力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剖析。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3,4],通过年发文量、主要文献期刊分布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了解ABET认证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内容,为我国工程技术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源于CNKI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以下简称WOS)。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时间跨度为2000—2019年12月31日。根据分析软件VOSviewer对数据的要求,在WOS核心合集中采用基本检索方式,以“ABET Accreditation”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搜索文献173篇,最早发表于2000年;CNKI以期刊为检索大类,以“ABET认证”为主题检索,共检索出48篇,最早的发表于2007年。对于WOS中的数据,通过选定“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将数据导出,再用VOS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VOSviewer version 1.6.9软件,该软件具有知识聚类功能,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的Walkman及Van Eck开发的可视化软件[5]。在WOS中下载的文献数据,将其导入VOSviewer并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关键词及其出现频次。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年发文量分析

年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ABET认证的关注程度。在WOS中检索到的2000—2019年的文献发表量共173篇。在20年中,外文文献的发表数量在2011—2015年相对较多,每年15~27篇,其余年份每年不超过10篇。CNKI中的发文量在2007年之前为零,2007—2019年每年的发文量为48篇,除了2015年发表11篇之外,其他年份均不超过10篇。其中WOS中的年发文量均高于CNKI。

(二)ABET研究文献主要发表期刊

通过分析WOS与中CNKI的相关文献,得到ABET认证领域近年论文发表居前6位的期刊。在WOS数据库中,发文量居前6位的刊物分别是

《IEEE Conference》《Mining Engineering》《First Protection

Engineering》《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Engineering Management》《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在CNKI数据中,相关期刊分别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大学教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化工高等教育》《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验课程类)》。

(三)基于VOSviewer的ABET认证研究关键词分析

由于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较少,未对其进行关键词及其出现频次进行分析。在WOS数据库中检索到329个词,通过VOSviewer数据统计,分析关键词及其出现的频次。在329个词中,有16个词的总出现次数大于5,分别为“accreditation”32次、“abet”29次、“assessment”23次、“abet accreditation”20次、“education”18次、“engineering education”16次、“student outcomes”12次、“outcomes”9次、“evaluation”8次、“continuous improvement”8次、“quality assurance”

6次、“learning outcomes”6次、“quality”6次、“higher

education”5次、“students”5次、“curriculum development”

5次。其中高频关键词“accreditation”“abet”“assessment”

“abet accreditation”等表明研究人员更多关注于ABET的

认证。另外,高频词“education”、“engineering education”

“student outcomes”等表明本领域也很重视学生培养及其成果。

三、结论

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对CNKI数据库及WOS数据库中的ABET认证相关文献進行分析。关于ABET认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BET认证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认证标准与实施过程、认证标准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施效果,以及国际上各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质量保障的比较四个方面。国内在该领域发文量相对较少,研究也相对较弱。总之,研究美国ABET工程技术专业认证标准对于促进我国工程技术类专业建设,加速我国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国际化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辛忠,吴艳阳,徐心茹.美国ABET认证与工程师注册制度对其工程教育的作用机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6(4):74-77.

[2]黄志武,焦家林.ABET工程认证对网络工程教育的启示[J].信息与电脑(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8,9:223-224.

[3]ABET.2017-2018 Criteria for Accredi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grams[EB/OL].http://www.abet.org.

[4]傅理,谢应忠,马红彬.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家庭牧场国内外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18,27(8):142-154.

[5]王耕,常畅,于小茜,等.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珊瑚礁研究的现状与热点[J].生态学报,2019,39(3):1-10.

Key words: ABET; certificati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VOSviewer

作者:王琳 赵新顺

ABET认证高等教育论文 篇3:

高等教育认证的国际态势和我国的应对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认证、特别是具有跨国效力的高等教育认证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特点,阐述高等教育认证国际化的形势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高等教育认证的国际化进展

在UNESCO的推动和努力下,世界各主要区域相继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一些区域性的高等教育国际认证的框架性公约。这些公约包括1974年的《拉美及加勒比海区域高等教育学习、文凭、学位的认证的区域公约》; 1976年的《环地中海欧洲和阿拉伯国家高等教育学习、证书、文凭和学位的认证的国际公约》; 1981年的《非洲国家高等教育学习、证书、文凭、学位及其他学术资格认证的区域公约》; 1983年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高等教育学习、文凭和学位认证的区域公约》(我国当年加入了该公约); 1997年通过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欧洲区域高等教育资格认证公约》(又称里斯本公约)。

亚洲在198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UNESCO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 Bangkok)在曼谷召集的会议中就通过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与学位的地区公约》,当时有33个国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截止2002年底共有19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2000年以来,分别在曼谷召开了第六次会议(2000年11月)、在澳大利亚佩思(Perth)召开了第七次会议(2003年3月)、在我国昆明召开了第八次会议(2005年5月)。在佩思的第七次会议之后,区域委员会建立了一个网站,对外公布亚太地区对学历、文凭与学位的区域性认证的相关信息。

2003年11月OECD联合UNESCO在挪威召开论坛,论坛认为:当今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认证/资格认证的国家框架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跨国教育和私人提供是不充分的。一些国家,以希腊、以色列为代表,几乎完全拒绝将非国家办学者纳入国家高等教育系统或拒绝承认他们的文凭和学位。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马来西亚为代表,承认国内教育提供者没有能力满足正在增长的需求并欢迎国外提供教育者。在绝大多数国家中传统的观点仍然是高等教育是公众责任,所有教育机构都应得到公开承认和财政资助,是政府对他们的学位给予正式公开的合法性,给私人和外国教育提供者没有留下什么发展空间。

跨国性高等教育认证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真正国际性或跨国间公共认证系统的缺失。在高等教育的工程(ABET)和管理研究(EQUIS)领域内得到明显的发展,但在其他行业发展中,这些国际性职业认证填补了国家权力机构和高等教育界所留下的狭缝。高等教育认证国际化的另外一种发展是引进国外的认证者,如美国认证机构或英国开放大学的合法性规划被邀请对其他国家的机构或项目进行认证。

2005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颁布了《提供优质跨境高等教育指导准则》草案,这个《指导准则》旨在支持和鼓励国际间的合作以及加强对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重要性的理解,其目的是保护学生和其他教育相关者不受低质教育的侵害,促进跨境高等教育的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要。《指导准则》涉及到的相关利益者包括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团体、质量保障和认证团体、学术认可团体及专业人员团体6种。例如针对政府的部分,提出为设置跨国高等教育提供者建置一个全面、公平且透明的注册系统,提升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及认可的能力;推进各国及国际的质量保障认可团体的建立与合作;发展或签订双边或多边的文凭认可约定;提供最正确、及时的咨询等。针对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确保跨境课程与境内课程质量的可比较性,且纳入输入国文化与语言敏感性的考量;确保学术人员的工作环境、条件与自主性,各机构内必须设置、维持或检讨其内部质量系统的运作、资讯分享与网络的建立;多家使用现存的准则与质量及认可团体、学生团体的合作以利资讯的散播等。针对质量保证及认可机构,重点在于确保质量及认可机制涵盖跨境部分,应建立区域网络;促进两方彼此质量保证及认可系统的了解;提供资讯;可考虑采纳国际的同行评价、国际水准标杆等以确保各式的质量保障及认可机构评价活动的可比性。针对学位文凭认证机构,着重在实务经验与信息的交换,与质量保障及认可团体的合作以协助认定该文凭是否达到基本水准;对于持有国外学位及对雇主提供就业市场专业文凭的相关资讯等。

2007年5月17至18日,参与博洛尼亚进程的欧洲各国教育部长聚集伦敦,回顾自2005年卑尔根部长会议后各国参与博洛尼亚进程的进展情况。认为各成员国在促进师生流动性、完善三级学位体系、推动高等教育资格认证、构建普遍认可的学历认证框架和终身学习体系以及赢得良好社会评价方面,都获得初步进展。截至目前,已有博洛尼亚进程的38个成员国,包括新成员马其顿共和国,都接受了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关于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资格的互认协议,即里斯本认证协议(Lisbon Recognition Convention)。在贯彻里斯本认证协议、学分互换系统和文凭颁发方面各国已有所进展,但各国和高校实施这些认证的步骤尚有待统一。

会议提出, 2010年将全面完成国家层面的学历认证框架,增强各成员国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以使学习活动更为便利,提升欧洲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建立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框架,能够使欧洲范围内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更为便利,是增强各成员国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可比性和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有助于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和学分设置学习模块和课程,以利于及时改进学习程序,并完善欧洲高等教育区内的资格互认系统。

伦敦会议强调,尽管到2010年以前完成国家层面的学历认证框架尚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各成员国将积极寻求欧盟委员会的支持,分享其建立国家认证框架的成功经验,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流动,并保证更好的就业环境。这一目标既是推进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要求,也符合欧洲委员会建立终身学习的欧洲标准的要求,这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升欧洲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要素。

尽管目前关于高等教育认证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但是大多数国家已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高等教育认证未来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运作趋势。综观世界,高等教育认证已被众多国家的政府和团体、教育界和公众所接受,成为教育质量评价和鉴定、保证和提高的重要手段;成为经济和技术、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全球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认证的现状

1.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认证的现状

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主要通过评估来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评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政策包括:

(1)建立五年一周期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使教学评估制度化、规范化。

(2)成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建立专业评估机构。

(3)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学校找准定位,办出特色,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指标体系,促进学校公平竞争,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4)建立定期采集和公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制度,加强社会对高等学校办学和教学工作的监督。

(5)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逐步推动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职业准入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

(6)建立社会评估中介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7)把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结合起来,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建立起内部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8)把评估的结果作为学校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等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有:

a.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b.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博士学位论文抽查。

c.专业学位的认证与评估。

2.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加入WTO后,在向WTO其他成员国开放教育服务市场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打开和进入他国教育服务领域的机会。想要进入他国教育服务市场的基础是提高本国教育质量,那么认识到自身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何处,需要有一个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进一步说,在教育质量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也需要有国际范围内较为权威的认证机构进行质量认证,才能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上推销自己,拓展海外教育市场。

我国的教育事业目前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在办学模式多样化、民办教育迅速发展;高等学校迅速发展、高教办学方式多样化、学历教育不断升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大学、中学、小学的国际互访与合作不断增多。在这个阶段中,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仍然受到政府行为的规范和导引,但不再由政府完全包办,国际教育认证将成为新的教育产业市场导入的一道门槛。一是认证机构专业性不足。二是无中介组织,认证缺乏意义。

三、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认证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国际教育“元认证”

由于各国的知识和高等教育背景不同,所以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和学术标准不同,学术运作模式亦不同。而“元认证”机构可以使公众确信某一认证机构所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国际公认的标准之上的,通过“元认证”可以进行多边机构认证,确保国际认证的公信度。因此,建立与完善具有国际性、通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国际教育“元认证”机构是具有迫切需要的。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教育大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发起与促进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国际教育认证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国际高等教育认证标准、国际高等教育认证程序以及国际高等教育认证运行机制等。加强对质量保证机制的元评价。元评价是指按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标准,运用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整个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活动进行分析,从而作出价值判断,对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活动进行调控反馈,使它经常处于优化运行状态之中。它不仅要检查质量保证目标是否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还要检查质量保证主体是否全面,质量保证指标是否科学,质量保证的过程和方法是否周全、适当,所做的结论是否有效等。随着教育质量保证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质量活动的质量、用途、耗费等的再次评价。

2.发挥高等教育认证的政策导向作用

从欧美高等教育认证实践来看,认证不仅要服从于高等学校信息传播、高等学校政策引导,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认证机构及认证事业对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作为影响高等教育政策和法律制订过程的重要“院外团体”,质量认证机构不能将自己的功能局限于政策和法律的落实上,而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需求以及对高等教育专业的理解,在高等教育的问题确认和研究、高等教育政策提案的设计、沟通政府与高等学校关系、游说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关注政策实施和效益评估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各种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或政策建议,向政府和公众报告教育系统的运转和质量状况。因此,高等教育认证机构有必要进行政策性研究。只有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提案,才能达到影响高等教育政策的目的。可以说,对政策的影响程度是认证机构获得被认证高校认可的重要途径。

3.积极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

在接受任何国际认证之前,高等教育机构必定要接受国内的教育认证,也可以说国内的高等教育认证是高等教育机构接受国际认证的第一道门槛。这就要求国内的高等教育认证在程序标准上学习国际上的成熟经验,改进原有不足之处,使评价更加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保证我国的认证机构达到以下条件:

(1)确保独立的高等教育认证规程。只有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和服务型的认证规程,才能确保认证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建立高等教育认证机构的法律保障。在一个法治社会中,专业的作为中介组织性质的高等教育认证机构必然要求拥有一定的法律地位,需要法律保障。同时其认证行为与有偿服务必须是合法的。

(3)拥有合格的教育认证专业人员。对高等教育认证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考试以及资格的认证;制定标准的行业规范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公开公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4)尽快建立起国际化的高等教育认证体系,对我国所有大学,包括私立大学和对外合作办学等进行认证。对我国高校办学质量的基本认证,有利于私立高校与公立高校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国家或国家委托专业性的权威机构的认证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对新建院校要2-3年认证一次,对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高校,可以6-8年认证一次。既要认证高校,又要认证学科专业。认证要在高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要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形成性评估为辅。建立一个健全的高等教育认证体系,规范国内评估工作,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接轨。

(本文原载于《江苏高教》2009年第1期)

向私立学校“取经”

数不清的富人,拥挤的公立学校,这是富豪聚集的英美大城市普遍的特点,这也阐释了这两个国家中精英私立学校的突出地位。这些学校通常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社会捐助。尽管私立学校学费一直在上涨,等待审批入学的申请人名单却不断加长。甚至在当前的经济衰退期,仍然有大量家长拼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私立学校。

这些私立学校办学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能把学生送进精英大学。今年夏天毕业生们会到处找工作,而一张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简历,比如说是伯克利大学或者伦敦经济学院的,就比普通大学的要吃香得多。私立学校的主要资本是它们能把学生送进著名的大学。

英国的孩子只有7%能进私立学校,但是牛津、剑桥的学生有40%来自私立学校。美国的相关数据很难提取,但是私立学校成绩也是异常优秀。欧美的这些大学一直想在其间进行平衡(英国一些富人家的孩子也的确因为在最后学年中表现不佳而被从私立学校开除)。但是单从学生在入学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在著名大学名列前茅来说,这些精英私立学校对褒奖可谓受之无愧。

因此,现在很少有社会改革家认为应当禁止私立学校。相反,他们开始介入大学的录取政策。他们认为各知名大学在一些领域应该进行控制,尤其是美国的大学录取体系倾向于录取校友的孩子。但是这只是一个现象。大批来自社会底层的学生不得不在劣质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才能改变整个教育体制。而私立精英学校的成功不只是基于金钱,更源于管理。如果公立学校校长能像私立学校校长一样负责任,拥有同样的管理自由,比如解雇能力差的教职工、给优秀教师加薪等等,人们自然就不必去上昂贵的私立学校了。

作者:翁伟斌

上一篇:信用社领导岗位竞聘演讲下一篇:高中学生会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