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环境。当下,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变化、各种思想潮流的碰撞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要想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首先要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篇1:

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三重指向及优化路径

摘 要: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根据中学生这一群体所独有的生命特点以及特定的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旨在引导中学生识读生命价值、唤醒生命价值意识、确立生命价值目标,最终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认知和生命价值信念的教育实践活动。生命体认、生命感悟、生命践行是中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三重指向,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课外活动优化提升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指向;路径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1]然而,目前学校片面强调如何传授给学生“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技能,家长也大多关注如何增长孩子“何以为生”的本领和才识。这种对“何以为生”的知识及技能过度关注的教育弱化了学生关于“以何为生”的理性思考,忽略了学生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拷问和追求,同样也遮蔽了教育铸造灵魂的真谛。

一、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一)生命价值观的内涵

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也就是说,生命价值观指的是个体有关于生命价值问题而形成的观念体系,是个体在认知生命价值、感悟生命价值、判断生命价值和创造生命价值的时候所持有的根本观念。这种观念承载了个体关于以往种种生命价值相关经验的实践、体验和感悟,也反映了个体关于当下生命价值的观点、看法和立场,同时还蕴含了个体对于自身未来生命价值的展望,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因此,生命价值观教育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核心。

(二)生命价值观的特点

(1)主体性。生命价值观的思想内容与倾向都是特定主体自身的社会存在和生活经历的反映,不同生命价值观的异同往往与不同主体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地位、需要、利益、经历相联系。[2](2)客观性。生命价值观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个体的生命体验中不断形成的。对于每一个主体来说,生命价值观都是客观存在的,个体在自己的成长和体验中或多或少都会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信念。(3)可塑性。个体在其成长的某一阶段里所形成的生命价值观并非不会改变,有针对性的引导能帮助其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思考生命的意义,进而逐步养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悲观厌世、自杀、戕害他人、残害异类生命等“生命乱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概率陡增。表面看来导致这类“生命乱象”发生的原因很多,学业压力、感情困顿、人际障碍等都成为压倒轻生者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暗藏于这些表象背后,是中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生命意义的迷茫以及生命价值观的错位。中学生生理发育迅速、心理发育缓慢的特殊状况,决定了他们处在幼稚和成熟的交界点,这一阶段对于每个人的一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在這一时期里学会正确看待生命存在,理性对待生命意义,能更好地帮助其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无限的价值。

二、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三重指向

中学生生命价值观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和可塑性的特征决定了开展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确立可接受易操作的价值指向目标。

(一)生命体认,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良好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中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他们的不当行为才会有所改变。近年来,中学生漠视生命的个案频频见报,暴露出他们缺乏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缺少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因而,只有追根溯源,从生命意识的培养和强化、生命价值观念的调整和重塑出发,才能碰触到这些“生命乱象”行为的根源,进而才有可能引起行为的改变。

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应该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承认、尊重与敬畏,尊重和保护个体生命同样也是传统伦理道德和现代法律的首要任务。不论是轻视自己生命还是戕害他人生命,本质上都是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尊重生命首先在于理性地认识生命,在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承认个体生命的独特性,进而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真正做到悦纳自我和接纳他人。尊重的具体含义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当今这个生命凸显的时代里,尊重更多指的是相互间的平等,即应当平等对待并绝对尊重一切生命的存在及其存在形式。具体而言,尊重生命应该包括“自尊”和“尊他”,自尊一方面表现在对自己生命的珍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轻视、不伤害自己生命;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自己人格的接纳和坚守,只有自尊的人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只有尊重和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才会珍惜他人生命。而尊他表现在对同类生命的尊重,也表现在对异类生命的尊重。中学生不仅要“自尊”,更要“尊他”,这样的生命价值观念才是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

(二)生命感悟,养成积极的生命情感体验

“人的生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各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3]这种生命多层次的内涵特征启示我们既要从理性的角度认识和把握生命的本真,也要从非理性的角度感悟生命的激情、体味生命的诗性。

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受和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4]当下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系列生命情感危机,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身利益,情感冷漠、对弱者缺乏同情心,对父母长辈感恩心淡薄、个性骄横跋扈,诸如此类的不良性格特质究其实质都是不同程度受到了生命情感体验缺乏的影响。因此,帮助中学生养成积极的生命情感体验,要针对他们冷漠、怪异、粗暴等不良的性格特征进行引导和矫正。丰富中学生的生命情感体验应该从尊重中学生入手,用尊重和诚恳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同时注意给予学生美的熏陶,将美育贯穿在生命情感体验这一过程的始终,通过美的事物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发现生命之美、创造生命之美。同时,改变以往道德灌输道德说教的传统教育方式,通过集体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在丰富的生命体验活动中使其感受生命的存在,感悟生活的意义,追寻生命的真谛。

(三)生命践行,探寻崇高的生命价值旨趣

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纷繁态势,当不同的价值观念之间相互交织发生冲突或产生差异的时候,中学生往往会感到迷茫、混乱、模糊。而学校教育长期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一切教学工作围绕着升学考试进行,使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充斥在中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对教育“工具理性化”的过分夸大使得中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发生物化和异化。现在的中学生享受着父辈从未享受过的丰富而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面临着父辈们从未面临过的生命困惑。他们很少去探寻生命的价值、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在机械的“分数人生”里不停学着“如何为生”的知识和技能却不知“为何而生”。

柏格森认为,“对于有意识的生命来说,要存在就是要变化,要变化就是要成熟,而要成熟,就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创造”[5]。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机械地重复,而在于不断地创造和更新,在不断的自我创造中实现生命的突破和超越,在生命的突破和超越里肯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生命质量。生命的价值还在于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在于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这是生命的终极价值。中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其生命价值的达成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支撑,也是中学生应确立和追寻的崇高生命价值旨趣。

三、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三维路径

中学生正确生命价值观念的形成、积极生命情感体验的养成和崇高生命价值旨趣的达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培养工程,它需要用知识去充实,用情感去引发,用反思去完善,在理性认知增长和实践情感体验中相互统一。实现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目标,需要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课外活动三者之间相互协调促进。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要渠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应充分发挥中学德育课程的特有作用,同时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融合于各学科日常教学中。

首先,应确立多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多元的教学目标应是承认个体生命发展的差异性,同时肯定每一个体都蕴含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尊重及认可每一生命个体。其次,选择凸显人文关怀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生命价值观念的形成必须依靠知识的充实,积极生命情感体验的养成也需要知识的熏陶,而他们达成崇高的生命价值同样也依托于知识的积淀。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凸显人文色彩和生命关怀,使课堂教学折射出浓浓的人文和生命的气息。再次,教学评价应关怀每一个体,体现生命化的色彩。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关注生命的发展,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确立多元综合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将生命存在的意义简单地禁锢在知识的存储和分数的高低上。

(二)家庭教育——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必要环节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第一学校,是中学生生命价值观养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孩子是家庭的缩影,家庭教育对改变孩子人生轨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对中学生自杀的新闻报道的查阅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选择放弃生命的导火索仅仅只是和父母发生的一次口角,或者是仅仅因为成绩不好被父母严厉训斥。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部分家长只注意孩子智力的成长和分数的高低,忽视了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引导,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中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生命认知,难以养成积极人生态度,同时也难以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

家庭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它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舒适、温馨、自由的家庭精神氛围的营造,平等、和谐、尊重的家庭沟通氛围的创造,是培养学生健康生命关怀的基础,在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有积极的亲情体验和愉悦的生命情感,自然而然会外化为关心尊重他人的行为。此外,家长要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来帮助他们,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少一些怀疑和命令;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赋予孩子独立的人格,教会他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承担生命的职责,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课外活动——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补充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它不止包含校园内课堂教学以外的课外活动,也指在校园外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作为对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个大环境,同时也是他们数年后要参与其中并不懈奋斗的。让中学生走出校园、走近社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的开展,关心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意识,深化他们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同,帮助其认清生命存在的意义。

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要关注中学生的生命体验,“在课外活动熔铸生命教育,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重大节日、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6]课外活动可根据中学生发展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专题教育,比如对中学生进行生理、心理和青春期的相关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命,进而珍惜生命,也可以借鉴国外“死亡体验”教育对其加以改良,开展“生孕体验”等活动,从另一个角度教导他们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可贵。

中学生的生命價值教育不在于为他们提供一套严格的评价标准体系,而是在教育中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澄清,进而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能够珍爱并尊重自己及他人他物的生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实现生命价值的升华。真正的生命价值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6.

[2]唐英.价值·生命价值·生命价值观:概念辨析[J].求索,2010(7):87-89.

[3]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10).

[4]刘铁芳.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1):26-30.

[5]昂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肖幸,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3.

[6]徐胜男.网络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方式的实践探讨[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7):15.

作者:张丹

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篇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的优化机制*

【摘 要】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环境。当下,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变化、各种思想潮流的碰撞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要想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首先要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环境。文章从当前教育环境的现状和具体的优化机制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优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KL-2014-1857)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新课改,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形式。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随着思潮多样化发展,我国大学生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他们的思想受社会影响呈现多元化和自由化发展,影响着我国高校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发展。对此,我们迫切需要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环境,引导他们向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进而影响当代社会正确价值观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的含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面阐述,会上指出在中国要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就必须努力推动社会文化大改革和大发展。增强我国各民族的精神文化创造力,构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于社会主义价值的看法和态度,是人们关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评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社会上各种物质和精神的现象以及对各阶级和社会主义的考察和评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致分为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两类。不管是哪一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思想。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和影响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对我国构建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作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依照这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才能正确把握好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联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引领下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2.教育环境的含义。环境有着许多广义和狭义的解释。简单来说,环境就是以某一个事物为中心,围绕在它周围的所有对它有影响的外部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环境是有机的统一,环境创造了人,人也创造了环境。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是指所有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修养,以及围绕这一中心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界环境因素。人们在社会中的各种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周围事物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家庭教育坏境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遵循其时代特殊性、环境特殊性和个人特殊性,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进行优化。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经济、政治和各国发展的变化,导致很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各种物质条件的诱惑下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益化和个人化。他们在物质条件中迷失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甚至有部分学生开始乐于享受,追求物质条件所带来的个人利益。一部分大学生仍然举着追求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世界观的口号,却言行不一,他们追求享受,注重利益,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个人发展中歪曲了方向。

三、如何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环境

1.从社会出发。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目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应该从社会出发,依靠国家的力量,贯彻马克思主义思想优化社会环境。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看,主要应从三个方面优化社会环境: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离不开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拥护这一理念,才能构建正确的社会环境;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个价值观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高追求理想。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决围绕这一主体展开;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中国人民坚持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环境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方向才不会歪曲和偏离。另外,要注重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强公民的道德规范建设,宣传正能力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价值观教育环境。

2.从学校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人对环境的影响的辩证关系。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大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在学校环境方面,首先我们要认清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了一个指引的作用。一旦学校的教育环境不好,就会影响大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学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完善教学条件,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首先要保证学校环境建设的主题思想突出,明确学校环境建设的方向,加强校风建设和完善校风建设;其次,学校要大力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向健康有利的价值观发展。这样既能建立学校良好的教育环境,又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从学生出发。大学生在法律上都已经是成年人。自身的价值观念都已基本形成。作为受教育者,大学生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价值方向。严格律令自己不贪图、不享受,拥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观念,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严格要求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大学生要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荣誉,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形成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要有斗志昂扬的信心,坚决拥护社会正能量,优化社会舆论,不断完善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范雍.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3.

[2]王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的优化机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

(编辑:秦俊嫄)

作者:侯兆然

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篇3:

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摘要: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高校应从大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和开展、社会实践的投入和参与、多方协作形成合力等方面对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法及途径进行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方法;途径

作者简介:蔡丽娅(1971-),女,江苏响水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许继春(1984-),男,江苏睢宁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助教。(江苏 扬州 225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廉洁教育方法途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要求“从2007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开展廉洁教育。”[1]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中共中央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这些足以表明高校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都显得相当薄弱,大学生对于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足,因此,更加迫切地需要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五个有利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把“廉”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无论是选拔人才还是任命官员都将“廉”作为根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涌现了许多恪尽职守、政绩卓著、清正廉明、严于执法的清官廉吏。而封建社会反腐与考察官员的特有文化和监督机制,如:科举制度、设置“御史”制度等,很多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并不了解多少。[3]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将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让大学生在感人的历史典故中加强廉洁意识,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中树立廉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有利于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使之成为品德高尚、作风正派、知识渊博、技能精湛的国家栋梁之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接班人,其中有一部分人将来会走上领导干部的岗位,他们的廉洁素质和整体素质将很可能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奉献意识,使之在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和锻炼本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抵制腐败贪污等歪风邪气,弘扬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对于实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3.有利于建立反腐工作的防治体系

中央颁布的《实施纲要》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由此看出,中央的反腐策略体现了对预防腐败的重视,而预防腐败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教育。同时,中央强调反腐倡廉要面向全社会开展,高校作为社会重要的一部分,自然应当加入到廉洁教育的行列中。而且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廉洁教育,使其弄清楚什么是腐败,怎样抵制和远离腐败,对于在全社会建立起反腐工作的防治体系来讲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有利于加快社会和谐的前进步伐

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树立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友好共存,保证社会地位和权力的相对公平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而腐败是社会的毒瘤,是导致社会不公平、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全社会都要自觉抵制腐败贪污,坚持清正廉洁。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爱国爱民的观念、公平正义的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复杂关系,形成一个团结互助、公平友爱的社会风尚,这必将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4]

5.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点是:有活力、有知识、有思想,同时由于涉世未深,经验不足,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的各项事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带来了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不良思潮,加之社会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曝光,使一些青年学生难辨是非,思想更加急功近利。目前,高校腐败案件层出不穷,高校中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如:家长馈赠教师,招生中徇私舞弊,就业中的关系网等,也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了误导。上述情况最终导致了大学生考试作弊、恶意欠款、弄虚作假、铺张浪费、损盗公物、违法乱纪、送礼拉票等现象的发生。高校要通过反腐倡廉的廉洁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腐败的危害性和本质,自觉抵制腐败文化的侵蚀。始终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修身养性,注重品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成为祖国发展的有用之才。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

1.信念教育是核心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其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当前,社会上的各种贪污腐败现象,高校里铺张浪费、弄虚作假、诚信缺失以及对社会腐败认同或漠视等思想行为,都是由理想信念动摇而造成的。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弄清楚人为什么而活,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教育大学生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伟大信念,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风,廉洁的品行。

2.诚信教育是基础

自古以来,诚信被视为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和廉洁是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关系。诚信是进德修业之本,脱离诚信谈廉洁教育只会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廉洁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应以诚信教育为基础,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首要内容,并贯彻落实到德育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课堂、日常管理还是校园文化活动,都要把诚信教育的内容加进去。要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开展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各项目标要求。

3.规则教育是关键

《实施纲要》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将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其可以理解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规则教育,即包括法律规则、各种道德规则、市场规则、交往规则、游戏规则等方面。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前提,是实现诚信、廉洁的保障。现代社会中并非无规可循,而是规则意识的淡薄。[5]所以,要加强对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深刻了解法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规则,并自觉养成遵守各类规则的良好习惯,为进入社会后遵纪守法、按章办事、廉洁从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履行责任、与人和谐共处等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4.反腐教育是重点

廉洁是与腐败相对的,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除了讲授廉洁相关知识外,应将腐败的知识列为廉洁教育的重点内容。应包括:腐败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概念、产生的根源、类型、危害等;国内外反腐倡廉工作的概括和有效经验,如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中国党风廉政建设的优缺点等;全球合作反腐败的有关问题。通过腐败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掌握预防腐败的措施,自觉抵制腐败;认识到我国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能力以及违反法律法规、贪污腐败的严重后果,从而不断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法及途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功能,为廉洁教育占据主动

廉洁教育必须有效地促进行为主体自律机能的发动,方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武汉地区曾对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和廉洁行为做了调查,对于大学生对廉洁与腐败的区分、对腐败的关注程度、了解程度以及面对腐败现象所采取的行为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用数据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和行为的特点。[6]还有些地区对于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腐败隐患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主要集中在诚信缺失、浪费严重、学术作假、学生组织“模拟腐败”等等。这调查和研究对于有效地开展廉洁教育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我教育的功能,使廉洁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主体表现为“我应该廉洁”、“我要廉洁”和“我想廉洁”。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鼓励学生自我激励、自创形式、自发学习廉洁方面的有关知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和乐于接受廉洁教育,自觉树立廉洁的意识,钻研拒腐防变之道,养成洁身自好的良好习惯。

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廉洁教育树立榜样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图拉认为,“人可从环境中直接学习,榜样示范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7]《意见》也指出:“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廉洁教育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引导广大教师用崇高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不仅要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还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廉洁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不仅作为廉洁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还要作为廉洁行为的践行者和示范者,而这样往往可以使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师德建设,把廉洁教育贯穿师德建设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廉洁自律意识。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来营造廉洁教育的有利环境,来引领学生树立诚信廉洁的正确观念。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为廉洁教育打造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以下简称“两课”)是帮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应当肩负着落实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应该立足课堂,不断丰富“两课”教育内容,探索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具体实例,将正反两方面典型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的形象性、真实性和可信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育,为树立廉洁意识夯实理论基础。同时,除“两课”外,高校还应该积极打造廉洁教育的新阵地,在党校、青共校的课程中增加廉洁教育的专题内容,针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开展廉洁教育,要求他们要带头参加廉政教育的活动,主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成为带动全体学生学习和弘扬廉洁文化的骨干力量。最终实现廉洁教育的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目标。总之,开展廉洁教育如果想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收效甚微的尴尬,就必须首先明确其目标,了解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两个方面入手,如此,方可获得较为可靠的成效。

4.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为廉洁教育构建载体

廉洁教育应当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橱窗、广播、电视台、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有关政策法规,宣传廉洁教育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途径,大力营造“廉洁荣、腐败耻”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还要积极设计和开展内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并不断的创新活动形式,为廉洁教育搭建有效载体。如:开展廉洁知识竞赛、辩论、征文、演讲等主题比赛;大学生诚信、廉洁教育主题书画展、漫画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法制建设周,廉洁大讲堂、论坛;廉洁教育主题短信征集、廉洁教育小品、短剧大赛;典型事迹报告会、警示教育基地参观、案例分析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廉洁和腐败问题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廉洁自律的意识。

5.深入社会开展实践锻炼,为廉洁教育提供平台

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要注重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廉洁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使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切身体验廉洁的含义,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觉悟。所以,要充分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工厂实习,参加党的有关政策宣讲、关注民生、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走进社区挂职锻炼,开展尊老爱幼的爱心奉献活动、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可以使广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同时,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角色的扮演和与各类人群的接触,也可以帮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和理解廉洁与腐败的真正含义以及不同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提高他们分辨好坏、看清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立足岗位、廉洁奉公、关心集体、服务人民的良好作风。

6.多方协作形成合力,为廉洁教育提供保障

开展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有高校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整体合力,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廉洁的社会大环境。对于高校内部而言,需要各职能部门加强合作,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必须将其纳入党委工作计划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应积极探索并建立党委领导,党政共管,部门配合、全员参与、监督到位的有效机制,营造廉洁教育的良好大环境,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要增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要不仅要优化配置校内各类资源,还要积极整合社会各类资源,与家庭和社会各个部门加强合作,互相帮助和促进,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有力条件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Z].

[2]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3]邓频声.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4]夏云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夏云强.儒家诚信伦理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J].船山学刊,2009,(1).

[6]吴丽波,李斌雄.武汉地区大学生廉洁意识和廉洁行为现状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7][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60-161.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蔡丽娅 许继春

上一篇:数学思想之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行政执法局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