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荐8篇)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篇1

摘 要:顶岗实习是“2+1”人培养模式下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优化的关键措

施之一,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学院于2011年从2009

级学生开 始全面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顶岗实习现状予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院实

际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顶岗实习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和层次,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非常直接和密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艰苦的实践、探索而总结出来的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的一种高技能、实用型、职业性人才培养模式。

二、“2+1”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教育部将顶岗实习规定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进行的教学环节,如教高16号文件中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学生至少有半年

时间到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因此,“2+1”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在时间上的具体化,在教学内容上的分段化,使学生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在时间上、教学内容上进行的合理安排,即用2年时间完成教育部规定的高职理论课程,1年时间(一般为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全部参加顶岗实习,实现教学与学生就业的无缝衔接,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三、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以2009级路桥各专业为例)

1、学生基本情况

公路桥梁系2009级共有学生501人(占学院2009级学生人数的46.8%),其中道路桥梁技术专业262人,工程测量专业59人,工程造价专业94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试验检测方向)86人。

2、学生顶岗实习率

截止2012年4月底,公路桥梁系2009级顶岗实习学生241人,顶岗实习率为48.1%,其中道路桥梁专业41.2%,工程测量专业66.1%,工程造价专业48.9%,建筑工程技术55.8%;未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学生260人,其中女生57人,占21.9。

3、学生顶岗实习暨就业单位分布情况

2009级学生顶岗实习暨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铁四局、中铁十一局、中交一公局、中国水利水电三、四局,广东金东海、深圳高速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信诚监理公司,西部中大,省高管局、甘肃路桥集团公司、甘肃路桥实验检测中心等几十家单位,形成了突破行业、跨越省界、面向全国、遍地开花的分布局面。

4、工作环境

鉴于单位性质及专业特性,大多数学生都随单位在野外从事测量、施工、实验检测等工作,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但比以前又相对不错,5、生活环境

近年来,在交通大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单位均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生活保障,管吃住、发日常生活用品,提供文化娱乐设施或场所;同时施工单位非常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严格,甚至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6、待遇

顶岗实习期的待遇连年提高,起点由前年的900元∕月到去年的1200元∕月再到今年的1500元∕月,作为学生实习一年不仅学到了技能,奠定了就业基础,又可赚回三年的学费,是一种校、企、生三赢的局面。

7、总体特点

从近两届路桥系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2009级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看,总体呈现:项目招聘的多,单位招聘的少;签劳动合同的多,正式签约的少;路桥主干专业好,非主干专业差;男生好,女生差;参加顶岗实习的赚回了学费,挑肥拣瘦的还在啃爹消费。

四、主要原因分析

2011年是学院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学院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2+1”人才培养方案、推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起始之年,但路桥系2009级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遇到了困难,其原因主要为:

(一)社会层面

1.欧债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世行不断下调包括我国在内的GDP增长率预期(专家曾测算,GDP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创造一百万个就业岗位)造成国际劳务市场疲软和全国性就业难,这是目前的大环境。

2、2011年连续发生的刘志军违纪违法事件、7.23甬温动车追尾事件引发的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全面停工整顿和大交通建设的放缓,使得原本形势看好的路桥系学生的就业遇到了强劲的倒春寒,这是特殊事件造成的间歇性状态。

3、国家相关扶持学生就业政策的交互影响,近年来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相继出台了诸如、三支一扶、乡村教师、村官、公务员招考及高职学生的专升本考试等利好政策,造成了相应的学生及家长的思想混乱,部分学生既想就业又想领取择业证。据统计这部分学生占近23%,且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

4、政府对校企合作提的多,但未从法律法规角度做出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权责义,没有完善的配套、实施措施,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企业可合作也可以不合作,积极性不高。

(二)企业层面

1、工程建设单位用人情况的限制,没有一个工程单位会整班制的接受路桥专业学生的实习或就业。

2、工程单位的性别歧视,绝大多数单位因工作性质而婉拒女生,因而女生顶岗实习暨就业更加困难,这也是社会现实问题。

3、顶岗实习安全问题。野外施工实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人身伤害事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学生参加的实习工伤处于真空状态,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其责任与赔付较难处理,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2009年10月份我院已发生一起受伤截肢事件。

4、现代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没有建立在其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教育制度,不愿承担培养未来员工的责任、义务和费用,不愿提供或很少提供实习岗位。

(三)学院层面

1“校企合作”至今无实质性进展,处于“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无法吸引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校中厂、厂中校”这种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模式难以建立和运作。

2、目前为院受校园面积、资金、人员、资质、基础设施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建立支撑实现生产性实训的“实体”。

3、学生顶岗实习跟进管理困难,由于师资限制及学生顶岗实习处于点多、线长、面广的发散式状态,系里无法也不可能选派老师下工地带队指导,“工学结合”出现了“以工代学”的“放羊式”的顶岗实习,企业只让干活不育人。

(四)个体层面

1、态度及心态问题:怕吃苦、比条件、讲吃住、论地域,虚荣、保守、攀比、这山看着那山高等心理,由好奇到到失奇、有新鲜到失望。

2、观念问题:顶岗实习是就业的前置反映,而就业观念影响顶岗实习的落实,不愿去基层、私企民企等,出现了有单位无人去、有岗位不应聘的怪圈,去年下半年曾有二十家多家单位、提供160多个岗位无人去实习。

3、期望值问题:处在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心理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身价值,自我经历不准确,易产生失落、失重现象,频繁跳槽,浪费岗位,错失机会。

4、社会上公务员热的影响,近年来公务员热愈烧愈火,受此类招考影响,经摸底登记跟风学生有23%。

5、学生素质上的差距,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缺乏沟通协调能力、缺乏团队创新精神和集体意识等。

6、家长态度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家长不愿看到自己的小孩吃苦受累、远离家乡、抛开家长、跳出掌心,养儿防老的意识比较强烈。

总之,这实际上反映的是相对前几年就业形势较好的就业难,是相对于期望值过高的就业难,是基于突发事件造成的暂时性的就业难,是基于就业观念的假性就业难。

五、对策建议

1、建立双纵双横双交错管理机构,双纵指由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范畴决定的由教学副院长、教务处长、系主任和企业主管技术的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纵向实习教学管理机构及由其学生身份决定的由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学生处长、系书记和企业(项目)主管安全的负责人组成的纵向实习思政安全管理机构。双横是指由准员工身份与其帮代师傅之间形成的师徒关系及由学生身份与其实习指导老师形成的师生关系。双交错指双纵或双横之间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从而形成点、线、面全方位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2、加强市场调研形成两个结合。学院领导与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行业企业等单位用工情况的调研,既跑就业市场,也跑顶岗实习市场;既跑老关系,又跑新关系;既跑大单位,也跑中小企业,积极探索不同的合作方法,针对路桥系学生多,专业性强及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需求量小的特点,尽管多的寻求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各单位、各项目业主的支持,尽可能多的提供实习岗位,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联自荐自主实习,从而形成相对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系部集体安排实习与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最终形成人人有岗位、各个在实习的良好局面。

3、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学分制是以学生为主体,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显著特点是灵活且有弹性,即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学习课程的选择性、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及实习过程的实践性。外校的实践经验证明,学分制是一种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进行的优秀管理方式,因此我院应借鉴学习,尽早推行学分制。

4、依托行业,将厅厅共建落到实处。50多年行业办学的历史,不仅为交通行业培养万余名技术骨干,同时也产生良好的声誉和亲情关系,形成了深厚的人脉资源,因此我们不能也无法脱离行业,而要更加精密的依托行业,落实厅厅共建协议,广泛联系交通厅属单位,以与兰州总段的合作为范例,5、深化校企合作,发挥实习基地作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将“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平台,因此我们要以已有关系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出发点,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良好校企合作育人、用人关系,探讨“订单式”等合作育人可实施性和开发科研项目的可合作性,将校企合作引向深入。

6、创造条件,开办产教实体。抓住“交通大发展”及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历史机遇,整合办学资源,积极申报试验资质,并利用原有资质,创办或恢复交通勘察设计所(院)、工程咨询监理公司、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等产教实体,建立“校中厂”、“校中企”,主动融入行业建设,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优先安排学生实习锻炼。

7、加大相关职能部门在管理、指导、督察等方面的作用:

教务处在学习借鉴、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和细则,完善已出台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统一编印便于记载(实习内容、实习体会、存在问题、解决办法、自我评价等)、双方考核(校企)、体现实效双方考核的《学生实习周记表》,作为对顶岗实习学生平时考核的依据,同时指导、督促、检查各系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招生就业处应按照“顶岗实习”与“实现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宣传,指导各系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充分利用已有单位资源,发掘新资源,提供顶岗实习及就业信息与岗位,做好就业市场的调研与预判,制定好招聘计划。

8、系一级作为教学任务的执行部门和学生管理的责任部门,应做好:(1)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执行,完善“2+1”模式下顶岗实习的执行计划、实施方案;(2)落实顶岗实习岗位数与学生实习分配计划、指导老师;(3)加强专业调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调整和招生预计划;(4)组织学生学习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明确参加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成绩评定或学分量值;(5)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理论教育及安全教育,使学生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特征及要求,明确高职人才的就业出路,摆正态度,合理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良好心态对待顶岗实习与就业。

六、结束语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篇2

一、从知识的引入入手

对于刚刚升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 物理课有一种新鲜感, 怎样才能将这种新鲜感加以深化, 从而产生更长久的学习热情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引入时, 更好地设计教案, 设计好每节课要引入的问题或者是实验。例如通过“用三棱镜对光进行分解”“用纸盒烧开水”“隔掌吸钉”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实验, 激起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进而使他们在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便今后物理的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

二、永远让师生之间保持和谐关系

对于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很容易从兴趣出发, 也更容易为兴趣驱使。很多时候, 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和注意力、思维方向、记忆力等有紧密关系。教学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师生平等合作交流的过程,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物理问题理解的敏锐性, 思考物理问题的灵活性, 解决物理问题的独特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情况下,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巩固学习的效果, 产生学习的热情, 最终实现课堂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

三、展示学科魅力、发扬学科优势

日常教学中我发现, 学生对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都具有较高的兴趣, 也愿意通过物理学习研究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比如:在教授《物态变化》一节内容的时候, 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呢?在教授《测量》一节内容的时候, 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更好?在教授《大气压》一节内容的时候, 我设计问题:钢笔能吸入墨水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或经常发生的现象, 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又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物理课的兴趣和爱好。

四、通过物理实验说明问题, 然后用物理实验来引导学习

初中生正是好奇心, 动手欲望强的阶段, 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都喜欢去实验室上课。为此, 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增加许多的实验教学, 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 让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比如我在教学《长度的测量》这个实验中, 首先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厚度、长和宽等, 同时设计表格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们测量的结果各不相同, 由于同学们的结果各不相同, 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同时又及时地引入误差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这一知识点。

五、平时强化训练, 巩固学习成果

在学习国际单位制时, 学生对刚接触到的许多物理单位都感到抽象, 他们习惯于单一的单位。如开始学习功率的单位焦耳/秒时, 对其多样性很不理解;又比如在学习“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物理概念时,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 这对于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可能无所适从。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和课堂能紧密衔接, 要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 对他们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 达到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六、加强阅读指导, 提高分析能力

物理中有关定义、定律的描述一般是客观、严密的, 如果学习中粗心大意, 就会影响对定义、定律的理解。所以, 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材料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仔细分析,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对材料的理解。例如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里“相对运动”“阻碍”就是关键词。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词自己找出来, 然后仔细揣摩, 要求学生在这些关键的地方放慢阅读速度, 从字面分析理解物理概念实质。另外, 教师还应要求学生阅读时结合自身的实际去感受, 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七、经常“学以致用”、紧密联系生活

不少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对这门学科感兴趣, 觉得很有意思, 但实际学习中让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他们往往会不知所云, 回答的问题总是答不到点子上, 从而导致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把物理活学活用, 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每当向学生讲授新的物理知识时,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现象, 发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 并分析物理知识在这些现象和事例中的应用。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教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接着以跷跷板为例, 让学生分析“跷跷板”利用了什么原理?并画出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 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从而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运用自如。

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爱学、乐学、会学、想学的学习意识, 促进学生成才。作为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 同步进行, 实现最大限度的教学相长, 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改革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要推行研究性学习,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更新教育观念, 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促进人才成长。

关键词:人才成长,物理课堂教学,观念,改革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兴趣培养模式优化课堂 篇3

依据美国科勒教授ARCS动机模型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捕捉学生心理,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在差异中不断寻求共性,而这个共性就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ARCS动机模型是针对这个共性而探索出的一种框架模型,在该模型中,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和满意感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实施的低效化。

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学生的学习现状,将ARCS动机模型融入通用技术教学中,从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满意感四个维度提出了一些具体策略。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注意力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对于偏重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果单纯讲授技术原理,学生既难以理解,又提不起学习兴趣。对课堂中的提问,大部分学生从不思考,等着教师灌输答案,对相关知识也不做任何笔记。

相反,教师如果侧重技术制作、技术问题解决教学或结合生活中亲身体验的例子等,学生则兴趣浓厚。

比如讲授内容抽象的《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时,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课堂势必会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经过认真思考,笔者先以网络资源《过河》游戏为引子,设置不同的难度,并提出问题:“如何让每个人都能顺利过河?有几种解决方案?能否与大家分享你的经验?”

学生不由自主地相互交流、寻求解决办法。其中,个别同学按捺不住,跑到讲台上尝试游戏,有些学生还运用了数学课上函数坐标描点的方法,让人不禁感叹学生的创造力。

诸如此类的情景导入,都是根据学生特点,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从而为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二、建立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相关性

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知道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与他们自身紧密相关,能够通过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获取新知识,将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课堂内容。

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节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系统分析中应遵循的科学性原则,如果单纯讲授教材中的“人力飞机”案例,由于理论性强,脱离生活实际,容易造成乏味。笔者由此联想到网上关于举行“宁夏首届龙舟赛”的消息,为何不让他们分析这个“庞大”的系统?学生一听兴趣高涨,争相约定要去看比赛,并结合物理中所学加速度的知识,推导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相应结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提升。

三、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的学生才会主动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未知世界,并记得牢、用得活。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任务要适中,让学生不时产生成就感。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中,由于受自身原有学科背景的影响,课堂内容过深,学生既理解不了,更掌握不了,造成课堂效果不佳。

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严格控制课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既能掌握浅显的知识,又有发散思维的空间,进而培养学习兴趣。

四、创造正向的满足感

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有效的学习成果,明确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可以向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让他们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努力获得满足感,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课程学习。

比如《简单结构的设计》一文中,主题活动为吸管书架的结构设计。有些学生碰到困难无法解决,中途放弃,并无所事事地看着他人操作。此时,笔者启发、鼓励学生:“牙签除了用来连接,还有没有其他作用呢,比如加固或增强结构的稳定性等”,结果出人意料,有些学生把牙签塞进吸管中,用于增强结构强度,并且考虑到人机关系的因素,剪掉了牙签尖锐的部分,作品展评时,获得了全班同学的认可。

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在这个平台上展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优化教学模式 篇4

提高课堂效率,是在体现课堂互动性、探索性等一系列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它的实用性,在务实的基础上要高质量、有大收获地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改实验以学生积极主动求知,生动活泼发展,重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出发点,构建教学模式和设计教学。创设自立、愉快、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在愉快地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优良品质,诸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精神,专注、勤奋等都是在快乐的情绪中形成的。新课改实验可以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要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这样引入新课:先出示5只小白兔,要求学生依次循环地数这5只小兔,只要学生报出序号几,我就说出数到第几只小兔了,如:小明报“8”,教师马上指出是数到第3只小白兔,这样学生感到惊奇,竭力想知道老师采用了什么妙法,就激起了学生的疑问。这样设疑生趣,创设悬念情境,可使学生由好奇心而产生追求心理,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把整个教学过程纳入变有疑为无疑的解疑轨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再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时,我用配乐小故事引入(边放音乐边讲):“在快乐的数学王国里,住着两家人,一家是质数(课件出示质数图),一家是合数(课件出示合数图)。有一天,小不点‘l’,(课件出示‘l’的图)来到这里。他敲开质数家的门说:“质数哥哥,让我住到你们家,好吗?”质数连忙摆摆手说:“对不起,这可不行”。他又敲开合数家的门说:“合数姐姐,你收留我好吗?”合数笑笑说:“对不起,我也不能收留你”。小不点‘l’,难过地走开了。那么,质数和合数究竟是怎样的数?他们为什么都不收留小不点‘l’,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把知识融于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二、重视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积极充分地发挥出来。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

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直接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例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我让每一位同学动手操作一一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地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并且得到了:“在同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每一位同学动手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这里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更巩固,也便于灵活应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

三、渗透方法,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活动,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实践活动,去“发现”知识规律。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自己动手去拼,去发现。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出梯形的

面积公式。因为前面有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作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接着,我启发学生:如果你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能想办法,应用老师讲过的转化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马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一会儿,各组得出讨论结果:

(1)把梯形沿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S梯=S三+S三

=ah÷2+bh÷

2=(ah+bh)÷2

=(a+b)h÷2

(2)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S梯=S平+S三

=ah+(b-a)h÷2

=ah+bh÷2-ah÷2

=ah-ah÷2+bh÷2

=ah÷2+bh÷2

=(a+b)h÷2

每一种方法,对小学生来说,都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们,以激励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精心设计,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

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使学生内心感到学习数学是有很大乐趣的。例如:在学习完“元、角、分的认识”这节课后,我在班上搞了一次“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活动。老师设计一个小售货台,准备好简单的“商品”及人民币,让愿意的同学当售货员,学生轮流来买东西。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小障碍:售货员没有零钱找,但可以到老师那儿换零钱,通过“买”“卖”及“换”的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掌握了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学得轻松、自然,且使他们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再如,在学完分数应用题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道题:第一车问要加工810个机器零件,4.5小时生产了总数的1/3,照这样的工作效率,完成任务共需几小时?读完题后,学生很快列出算式810÷(810×1/3÷4.5),并陈述解题思路。接着,我启发学生,工程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了,想想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马上发现:不用“810”这个条件,此题也能解答:1÷(1/3÷4.5)。随后,又有一个同学举手:“老师,我有更简单的方法”,用4.5÷1/3,并讲出了列式思路:完成单位“1”的1/3要用4.5小时,那么完成单位“1”就要(4.5÷1/3)小时,说完,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不约而同地为这位同学鼓掌。我也及时地表扬了这位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今后更好地创造性学习,使学生领略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篇5

利通区第十一小学参与式教学显实效

利通区第十一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在校学生1615人,教职工83人。为了加快学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派教师外出学习,请专家到校讲座、引领。从理念上、方法上探索课程改革中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2009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先在二年级和四年级两个学段各确定一个班级进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共有4位教师参与,学校教务处和教研室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2010年实验扩大到三年级和五年级(已升级)整个年级,当年教学质量凸显。大家一致觉得参与式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农村学生,因为它的核心是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其基本步骤为: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时收集到的信息,提出学生要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第二步,分组。分组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第三步,讨论、探究、验证,得出小组结果。首先,小组内部讨沦交流自己在合作学习时的结论并尝试得出需要验证的小组结果;然后,动手动脑尝试小组结果,探究最佳答案。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视,给予必要的质疑与点拨,此时教师的身份应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引导者,又可以是探究者,更应该是合作者;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答案。此时,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启发、引导学生补充、争辩;第五步,教师小结;第六步,学生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互助练习,掌握学习内容。

2016年总结优化管理模式 篇6

——2016年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

昆山市第二中学 二零一六年八月二十日

2016年是我校加快形成以‚轻负高效‛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框架特色、校园管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体教职员工围绕学校学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求真务实,比较出色地完成了我校全年各项工作和任务,教育质量再创新高,校园管理更趋科学规范,内涵发展更显活力。现将我校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1.完善德育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德育处完善德育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一是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常态开展班主任例会制度,布置落实各项德育工作,做到井然有序。二是实施德育‚导师制‛,一方面给学困生、后进生安排老师进行帮教辅导,另一方面给年轻班主任安排指导老师,帮助他们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三是完善家校联系。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等措施,加强家校联系与合作。四是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指导与培训,通过邀请德育专家讲座和开展‚班主任论坛‛,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五是加强校内外德育联动建设,定期开展家长学校、社区讲座、共建单位联席会。六是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规范班主任职责,进一步提高德育管理效率。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德育处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思路思路,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宣传与实践活动。一是严格按照教育局‚主题月‛活动安排,对学生开展了文明行为、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心理健康、感恩、生命、环保、诚信、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教育活动。尤其是坚持长效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社会实践活动,创设了‚日行一善‛和‚班级道德讲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二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了班会课、思品课、社会实践、校本课程等各类德育课程,在过程管理中落实了德育目标和任务,确保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三是依托‚校园之星‛评选、校园艺术节、社团展演等契机扩大了德育教育的影响力,彰显出了德育教育的丰硕成果。

3.发挥了校团委的先进作用。

校团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先进引导作用,与德育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组织学生参与学雷锋、阅读节、五四大合唱、14岁青春礼等主题实践活动,丰富了我校的德育内涵,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落实“六大措施”,把好“素质教育关” 我校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了六大措施,坚决实施素质教育。一是严格规范执行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公开‚三表‛,自觉接受教育局督导室的督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二是严禁教师私自调课。我校建立了‚规范教学检查记录‛制度,校行政各科室分工,每半天进行不定时的例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偶发事件,防患于未然。三是严格控制学生在校作息时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了老师整班拖课、随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的违规现象。四是严格执行了‚阳光体育‛活动要求,科学、合理、规范安排学生的体育课、活动课和下午第四课的跑操工作,落实了‚行政督查制‛和‚随班教师负责制‛,确保每位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活动时间。特别是加强了体育课的管理。建立并贯彻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对体育课上的不规范教学行为发现一次整改一次,促进了体育课进一步规范,安全无事故。五是通过节假日发放告家长书和平时家校路路通发放作业信息等办法,开启‚校内外共同监督‛模式,严格控制学生笔头作业总量,创设性地增加了学生的家务劳动作业、体育锻炼作业和自主学习作业,进一步鲜明了我校‚轻负高效‛的教学特色。六是抓住了‚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学生篮球赛‛‚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科技创新比赛‛‚学校艺术节‛‚海棠社团展演‛等活动,加强了我校的体卫艺技各项工作,促使了我校素质教育‚开花结果‛。

三、抓好教学管理,把好“教学质量关” 1.抓好了教学常规管理。

着重把教学常规管理的重心前移,注重检查备课质量,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行政随堂听课抽查相结合的‚静态与动态‛检查方式引导了教师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细化、优化了‚六认真‛工作的检查要求与检查方式,量化‚六认真‛的检查内容,增加检查次数,扩大检查覆盖面。特别是进一步规范了考试的管理要求,考前开好考务会,考中严格考纪考风,考后做好试卷分析,开好各年级的质量分析会,指出问题,找出存在的差距,改进教学方法。

2.加强教研组活动管理。

我校实行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推进教研组长负责制,强化教研组长考核制度,提高了教研组活动实效。每个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讲实效,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活动中贯彻‚教研与科研结合‛的工作思路,把教研公开课、课题研究课整合起来,积极开展了听课、说课、磨课等研讨活动,探讨先进教学方法与经验,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共同提高。进一步细化集体备课的流程与备课要求,扩大集体备课的试行范围,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四、抓好课题研究工作,把好“科研关”。

我校的教学特色是‚轻负高效‛,虽然围绕这一特色而开展的‚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深化研究‛这一苏州市级课题已经顺利结题,但我校对‚轻负高效‛教学特色的探索并没有停止,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要围绕这一特色而继续努力探索,要坚守课堂教学这一核心阵地,利用同课异构、与名师对话、集体备课、公开课等平台学习交流,努力开展课堂教学的‚微改革‛,努力打造“轻负高效”的教学特色。

继续抓好了省级课题‚学校社团建设与师生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本学期,我校进一步依托学生‚海棠‛社团,整合学校各项资源,重点打造‚海棠社团‛活动品牌,组织初一初二全体学生参加,开设了体育类、艺术类、学科兴趣类、科技类四大类32个学生社团,每周三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并组织擂台赛、成果展示、成果汇演、出版《海棠》文学刊和活动刊,进一步彰显了我校以‚轻负高效‛为核心的‚学有优教,教有特色‛的素质教育特色。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团建设的相关机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明确社团工作职责,加强社团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高社团活动成效,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五、加强队伍建设,把好了“教师关” 1.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

我校继续深入开展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主题、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要求、以《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和‚六条禁令‛为准绳的师德师风系列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培训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传播师德正能量,抓住社会反响较大的家教问题,加强舆论宣传和督查,取得了显著成效。

2.加强了教师专业培训。

学校统筹各条线工作,认真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和目标,因地制宜开展校本培训,增强了校本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一是继续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培训,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二是重点加强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养,制订了新教师培训计划、教师发展五年规划,主要采取‚学校推荐、分层培养、专家指导、目标引领、考核评定‛的策略,以“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为抓手,以召开各类骨干教师培训会、开展教育教学评比、开展业务竞赛、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档案为手段,选好苗子,搭好舞台,将骨干教师培养落实到了实处。

六、加强校园管理,把好“服务关” 在校园管理中,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学校‛的理念;落实‚责任制‛,各部门分工明确,在工作中遵循‚听取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及时、有效完成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一年来,总务处就学校办公用品、校园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维修、校园绿化养护、食堂卫生、财务校产规范管理、安全防范等方面作了很多细琐、繁杂的工作,特别是定期开展专项安全排查与整治,重点加强对食堂和商店食品卫生、消防设施、体育器材等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努力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人事处克服人手少、工作量大的困难,为学校做好全体教职员工的信息录入、住房公积金、社保职称等工资变动、绩效核算、继续教育、年检年报等各类繁琐的工作,确保上级主管部门需要的我校各项信息及时、准确上交。

学校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发挥了协调与沟通的作用。及时排查、化解了师生员工中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帮助生活中有困难的师生员工,工会通过‚生日贺卡‛和组织趣味比赛活动,为广大教职员工送去了关心和问候。

七、成绩显著,硕果满园 经过师生一年来的共同努力,我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我校教育质量继续稳居昆山市公办学校前列。获评2015~2016年度综合考评优秀,江苏省少儿书信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江苏省十佳中学中职学生会,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优秀组织奖,第五届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今年我校还获得了昆山市中小学文艺汇演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荣获初中组总分第二名;暑期参加昆山市、苏州市中学生男子篮球赛分获团体第一名。有30位教师在昆山市级以上范围参加各类公开课研讨和竞赛课比赛,72篇论文在苏州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者在昆山市级以上范围内获奖。有30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榜上有名。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应用型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之中。计算机技术已经不再单纯地作为一项专业化的技术, 而是成为了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一项必备的技能。在计算机技术由技术型向技能型转化的过程中, 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类型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 在这种情况下, 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建立。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 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专业发展的起步时间较早, 很多高校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科的建设非常重视,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发展规模最大、学科体系最完备、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深入, 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领域也逐渐扩大, 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与维护、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相关技术咨询与监理等工作, 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包括软硬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信息工程监理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等专业技术岗位, 但是受到现阶段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体制的限制和制约, 这些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不强, 自身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

1、高等教育阶段以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为主。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 从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看, 这些高校都侧重于计算机技术的理论教学, 即计算机软件、硬件原理、程序原理、网络技术等等, 这些理论部分作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 部分作为专业课, 但是这些课程内容的理论性非常强, 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却略有不足。在这种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下,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会普遍不足。

2、职业院校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

当前, 有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人才是通过职业院校培养后从事相关工作的。这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接触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性和程式化的工作, 很难接触到软件编程设计、硬件新技术开发等深层次工作岗位, 所谓的应用型人才也就等同于低端化和低水平。

3、还有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没有能够从事相关工作岗位。

每年有大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进而选择其他行业就业, 而且这种趋势愈发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巨大, 劳动力资源市场提供的岗位数量存在较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在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相关的岗位需要, 造成了所学非所用的现象, 这实际上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当前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正如前文所述, 目前国内高校和职业院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较大的断层, 人才培养缺乏统一的目标。在计算机技术由专业性逐步转为应用性的情况下,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制势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即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 高校和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 还是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

2、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不是停留在目标和制度层面, 而是要贯彻于学科体制建设等一系列环节之中, 要根据学科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许多高校对于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这也给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属性严重不足。

所谓的应用性并不单指毕业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从事相关工作, 而是要在工作中发挥专业知识优势, 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当前, 国内高校和职业院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过程中, 普遍存在应用属性不强的特点, 毕业生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更加难以发挥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于完善我国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1、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当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明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指导计算机专业教学体制改革。在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 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十分重要, 通过其有效的引导和示范, 能够逐步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机地整合和统一, 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合理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贯彻到课程设置方面, 就是要求高校和职业院校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课程体系设置。首先, 要明确区分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与基础课的各自教学任务目标, 突出计算机基础科目的应用性, 并将其作为计算机专业以外科目的总体基础, 将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同时突出专业课的专业性, 将其作为指导学生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的主要途径。

3、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水平。

实训教学是提高计算机人才应用性的最直接途径。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当探索一些适合专业特点的实训教学模式, 采取校企结合等模式, 为学生创造一些应用计算机理论的实践机遇和途径, 例如为企业设计内部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平台等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实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 用更加贴近于社会实际的实践课教育模式, 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尤磊著:《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http://www.lunwennet.com/thesis/2010/22275.html.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篇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形势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XJK011CGD11);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中美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比较研究”;“创新性教学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校教字(2011)14号。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50-02

1.商科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也是世界各发达国家中久经不衰的热门专业之一。在教育部2012新版本科专业目录中,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门类属于工学;二级学科属于电子信息类。根据 “基础扎实、口径拓宽、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维护、制造、管理、设计开发和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2.商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思路: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整体要求,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具有市场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3]。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课程体系:由原来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五个模块,调整为全校通识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四个模块[4,5]。总学分163,每学分16课时。部分单独设课的实验课每学分24课时。主要特色:目标定位上的特色培养具有商科背景的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教学上的特色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课程教学与考核优化

课堂教学全部由主讲教师负责,学校和学院基本上都不具体管。课堂教学主要以老师讲为主,但特别注意互动,如有疑问,学生可随时提问。在课后辅导方面,每个任课老师每周安排2次答疑,每次2小时,地点在老师的办公室。对于实践教学课程,每周1次,每次3小时,2位同学为1个小组。学生做完实验后,老师会对实验记录进行检查,并分别向两位同学提问。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考核成绩包括多个方面:期中考试占30-40%,期末考试占30-40%,随机考试10%,作业10%,Project占10-20%。考试形式主要是闭卷,允许学生带入1-2张A4纸,学生可将复习中认为重要的内容抄录纸上,此纸在考试过程中不允许交换,考完后连同试卷一同上交。随机考试一般每两周进行1次,每次布置1道题,时间一般是10分钟,重点考查两周来的主要知识点。Project相当于我们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期中考试后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两人为1组, 1-2个月内做完,完成后写出Project报告,报告中要说明各自完成的任务。期末考试前在课堂上汇报Project的完成情况,并上交Project报告。对于实验课程,只安排期末考试,且只通过试卷进行考试。

4.商科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最新精神,树立工程特色与商科特色的技能训练,强化全面型应用的观念,以市场应用为准则,加强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与职场教育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能力的提升。以“行业/企业通识教育”为主的讲座,如“信息技术概论”、“现代企业组织行为”、“IT企业的发展战略”等,通过这些讲座的开设,使学生能由浅入深地了解信息产业岗位的基本情况、从业的基本技能、行业的发展及所需的先进技术等。以“工程设计和管理”为主的课程,如“项目管理”、“市场营销”、“文秘文档”及“专利申请”等,学生可以根据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不同的角色和兴趣来选修所学课程,以满足企业运行中所需要的知识。让学生以组队方式开展工作,完成工程项目从研发选题到产品成型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一个队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指定一名教师远程指导,指导以虚拟货币方式进行。按照经理、财务经理、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及秘书等职务分工,但是所有人员都参加技术工作。企业通过自建网站发布开发和销售进程的情况。

5.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主干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本文探讨了商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方法,使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课程体系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更能体现创新教育和能力教育的要求,使得商科院校的大学生更具创新与创业能力,切实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显力, 陈海滨.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等农业教育, 2011, 10(10):53-55

[2]张可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论坛, 2012,9(145):73-74

[3]林卉, 赵长胜, 胡召玲等. 测绘学科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教学实践研究, 2010, 1(2):197-198

[4]隋博文. 北部湾地区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探析. 钦州学院学报, 2011,26(1): 99-102

[5]朱艳茹, 胡思涛. 交通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西部科技, 2010, 9(24): 82-85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中心组学习半年总结下一篇:在全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