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研究与科学决策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变得日趋重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相关管理层既要掌控全局,同时又要服务全局,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营销研究与科学决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营销研究与科学决策论文 篇1:

英国智库运行特色和发展

英国是欧洲智库的发源地,也是公共政策研究与咨询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英国智库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政治制度的形态密切相关,通过长期演进形成的比较成熟运行模式,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英国智库的运行效果也面临众多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演变,英国智库在运行机制上进行了积极而稳健的创新,并呈现出特有的发展趋向。

一、英国智库的主要特色

在英国,不仅有以中央政策评论部(CPRS)为代表的政府型“智库”,更多的是独立于政府之外、为政府决策提供思想支持的咨询研究机构。总体上说,英国智库类型较多、形式多样,运行各具特色,大致有下列特点:

各具倾向性,致力于为政党服务。思想倾向性是英国智库最显著的运行特点,英国各政党也多选择思想倾向性相同的智库提供的政策建议。基于党派倾向,英国智库可以分为左翼倾向智库、右翼倾向智库和思想倾向中立智库。公共政策研究会(IPPR)成立于1988年,是最有影响的中左派智库之一,它最辉煌的时期是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执政期间,在工党上台前后极力宣传工党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思想。政策研究中心(CPS)是一个典型的中右派智库,1974年由肯思·约瑟夫和撒切尔夫人共同创立,以影响政府政策制定为目的,主张更小的国家应该有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和自由。海外发展研究所(ODI)是英国著名的中立派智库,作为非政府的独立研究机构,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近年来关于教育领域的全球智库排名中成绩不俗,被认为是在国际发展和人道主义问题研究方面拥有领先水平的智库。保守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工党自90年代开始,都逐渐倚重智库作为其决策新思维的重要源头,智库因而成为英国一种特殊类型的压力集团。在英国,智库依附政党,引导政党,组成政党。

力求独立性,资金来源多样化。英国的很多智库如RUSI、SMITH、ODI、NIESR,都严正声明智库的独立性是维护自己声誉最重要的方面。智库资金的筹集历来是世界各国智库面临的共同挑战,即便是党派倾向性强的英国智库,为了保持智库研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力求做到智库资金来源多样化。英国智库主要通过政府及其下属机构资助、欧盟资助、企业和个人捐赠、慈善信托、大型非政府组织、商会和其他专业组织、研究委托等渠道筹集资金,另外,收取会费、出版专著、召开收费论坛或会议、提供有偿培训、咨询服务等也是筹集资金的渠道。英国智库获取资金的多少与其决策影响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但每个项目设有最高资助限额,一般不超过5万英镑。英国智库对于资金的使用有严格限制,项目委托方一般情况下不能向智库直接付费,也不得指定资金的使用目的,资助资金由智库全权安排和使用。此外,智库发布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无须征求委托方同意,委托方也无权干预。尽管英国智库因党派和政治倾向性使其易于获得特定政党或利益集团的资金支持,但它们与资助方并无直接隶属关系,这就保证了智库在研究上的独立性。

注重专业性,追求成果的实效性。英国智库一般以影响政府政党决策为己任,智库的决策建议能否被决策者考虑或者采纳,是决定智库研究的首要目标和判断其影响力大小的主要标准。基于此,智库会紧跟决策者需要,凭借其研究成果的高质量、实用性、前瞻性等赢得信誉和信任。为了适应公共政策的变化,英国智库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基本囊括了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国家司法、教育、人口与老龄化、医疗与保健、儿童与青年、交通与基础设施、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军事安全、能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外交事务、国际贫困与援助、反恐等。英国智库的研究人员往往专业水平高,大多是通才,实践经验丰富,并且创新能力强,凭借这些素质,可以对一些应急性、综合性课题展开富有成效的研究。英国智库的课题研究通常采取“选题—筹资—研究—评审—发布”或“委托课题—研究—评审—发布”的模式。前者一般为研究所自己独立选题,后者为委托课题的运作模式,一般大型智库独立选题较多。为了确保成果的质量,英国智库建立了一套严谨的评审机制,规模较小的智库直接由内部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审查,而一些规模较大的智库通常邀请所外的同行专家匿名评审,评审标准包括研究成果是否具有科学依据、论证是否充分、报告陈述是否有效、结论是否客观公正等。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英国智库更加注重专业性,如致力于环境问题的国际环境和发展研究所(IIED)、地球资源研究所(ERR)等,关注社会政策的家庭政策研究中心(FPSC)等,这类专业性智库政治上追求中立,有别于具有党派倾向性的智库,可以借助政府或政党力量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也可依靠自身的研究特色对公共政策施加较大影响。

立足广泛性,研究人员流动性强。研究人员是智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他们之所以在英国受人尊敬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因为这些研究人员来源广泛,不仅包括在野党领袖、议员高官、大学教授、企业家,也包括刚毕业的博士生、退休的公务员。在人才招聘方面,英国的一些智库强调人才的教育背景,也有一些智库综合考虑人才的工作背景、生活经历和发展潜力。例如,有些智库认为来自相似教育背景的人往往想法雷同,难有差异较大的想法,认为不同的经历和阅历对做好智库研究很有用。因此,他们常不拘一格录人才,只要他们认为某人很聪明、见解独到,就很愿意录用他,并且培养、帮助其成长。英国智库鼓励智库研究人员流动,并保持着合理的流动率。由于智库研究人员与政府、企业、大学、媒体等交流频繁,这为他们后期流动提供了便利通道,流出人员有的去了政府部门、大学或其他机构,渠道多而广泛。如海外发展研究所(ODI)人员流动率为20%,在职平均每人工作5年,很多人离开后去了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机构。英国智库认为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率不仅利于个人的发展,也对智库的发展很有利。近年来,进入英国政界的智库研究人员比例越来越高,如布莱尔政府上台之初就邀请了一些他最欣赏的公共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人员到内阁任职。做智库和政界的旋转门是英国智库的特色之一,一些有从政志向的年轻人不嫌智库工作收入较低,而愿意选择从智库工作先做起。

重视合作性,善与外部同行交流。有些英国智库很善于与大学进行合作,一方面利用大学教授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声誉;另一方面,利用大学教授从社科基金申请来的资助经费。这样做还可以精简智库的人员,增强智库研究的灵活性。有些智库强调与同行智库合作,如借用其他智库场所发布研究成果,邀请其他智库人员一起探讨问题等。一些较大的智库有时会邀请外部专家参加对国际问题方面的研究,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研究,以提升智库资源共享性并传播自己的理念。例如,海外发展研究所(ODI)一半的课题是与国际组织(世行、IMF、欧洲投资银行等)合作的,在课题研究阶段双方研究人员的想法就已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且相互逐渐熟悉,在以后的会议或课题研究中还会保持联系,这些都非常有利于该研究所的理念传播和这些国际课题成果的应用性。

重视传播性,借助媒体扩大影响。英国智库非常重视研究成果的发布、宣传,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智库成果的发表、推介上,借助各种媒体扩大智库影响力。在课题成果发布阶段,英国智库常会邀请大众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开个小型发布会,对其成果进行报道,有时把发布会现场放在英国议会,以增加权威性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当一些研究课题组中缺乏知名研究人员时,还会邀请该领域的知名专家点评、推介,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由于体制原因,英国智库尤其是独立型智库,非常注重利用媒体宣传自己,以增强其对政府官员、议员以及公众的影响力,并更好地发挥在这三者间的沟通作用。英国智库重视宣传,定期不定期地发布一些研究报告和简报等出版物,并不断更新智库网站等形式传播其理念和价值,如鼓励自己的研究人员接受记者采访,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写专栏,就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等。一些研究所甚至对新人进行与媒体沟通方面的培训,它们认为研究人员的声望和影响力的建立和提高会帮助智库本身提高声望和影响力,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实力和长久生存下来,并兴旺发展。

二、英国智库的发展取向

为了在现代社会的演变中更好地发挥智库功能和提高影响力,英国智库的发展呈现以下演变取向:

理念上更加趋向中间性。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社会矛盾加剧,特别是英国经济受到外贸的严重不利影响,使得英国各政党的政治主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来主张极端自由主义的保守党也开始重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关心社会各阶层的福利水平,而原来极力主张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工党也开始要求重视市场的基础性调节功能。在英国政坛上,出现了保守党由“极右”向中间转变的趋势,形成了“中间偏右”的格局;而工党也出现了由“极左”向中间转变的趋势,形成了“中间偏左”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为这些政党提供服务的智库也开始了自身理念的转变,形成了一批以“中间偏右”或“中间偏左”为理念与价值追求的新型智库。走中间路线成为越来越多英国智库发展的显著趋势。

立场上更加突出独立性。标榜独立性与客观性既是英国智库一直以来的重要特点,也将是未来发展的立足点与生命线。尽管许多智库带有浓重的党派色彩,且许多智库与企业界、政界、大学、媒体等存在密切联系,但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标榜自身的独立性。智库的独立性包括立场独立、财务独立、研究独立等,其中,研究独立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英国智库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研究独立,即从事实出发,依靠可靠的证据、严密的逻辑、科学的分析寻找问题真实客观的答案。为了保持研究独立,智库人员必须遵守与政治活动有关的规定约束,如果作为候选人参加竞选或为政治组织提供建议,就必须表明他们的行动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不代表智库本身。虽然缺少资金是英国智库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但为了捍卫研究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它们仍坚持从多渠道筹集资金,以避免因捐赠资金“一枝独大”而导致研究结果有失公正,并要求捐助者和项目委托方对智库的事务和研究成果不得进行干涉。随着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和政策选择空间的缩小,智库的独立性将得到强化。

方法上更加要求专业性。注重方法的研究和使用是英国智库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在研究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有定标比超、案例研究分析、成本分析、经济分析、建模模拟和最优化、绩效评估、政策分析、项目评估、风险评估与分析、战略规划、调查研究、技术评价等。很多英国智库还运用较为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包括德尔菲法(Delphi)、模型和预测(Modeling and Forecasting)、博弈论(Gaming)、路线图(Roadmapping)等预测方法,以及系统分析法(System Analysis Method)、组合分析工具(Portfolio Analysis Tool)、探索性建模(Exploratory Modeling)等研究方法。从现实情形乃至今后趋势判断,英国智库将进一步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和开发,并愈发注重基于大数据进行严谨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英国智库还十分重视研究成果和研究数据的积累,在业务研究中,开发和积累了大量的特色数据库,包括统计数据库、调查数据库、案例库等。很多统计、调查类数据库还能开放使用,如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建设的“武装冲突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可以查到1997年以来的冲突报告和数据。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智库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也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成果转化上更加强调多样性。英国智库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咨询和发表声明、向政府提交报告、参加听证会、向政府输送人才等方式,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另一种是向公众宣传自己的理念观点,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达到影响公共政策的目的。未来英国智库将更加注重创新符合自身特色的宣传营销模式,力求智库政策研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根据已有实践路径,未来英国智库的成果转化将会通过以下途径:通过出版期刊、图书和发布研究报告,推出影响社会公众的政策性、战略性普及出版物;推荐研究专家参加政府专业领域听证会、新闻发布会;经常举办研讨会和高层次的学术论坛;推荐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建设网站和公众信息平台,借助博客、twitter等新媒体进行宣传;等等。

以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NIESR)为例,这家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经济研究机构,每年通过宏观经济建模和预测,为政策决策部门和商业决策者提供服务。该智库十分重视成果传播和发展营销,其成果转化方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一是经常发布重要研究成果,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NIESR)国内生产总值(GDP)估算是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非官方报告;二是编辑出版《国家研究所经济评论》期刊,提升和促进NIESR的研究水平;三是经常就一些研究发现的重大问题举行研讨会,和一些合作伙伴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频繁的交流;四是通过NIESR的网站传播研究成果,可以免费下载该研究所所有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以扩大社会影响;五是将NIESR开发出的全球计量经济模型(NIGEM)用户许可证出售给各种组织,包括央行、私营金融机构、英国财政部及英伦银行等;六是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设立教育慈善基金,定期举办各种免费的座谈会。正因如此,NIESR的研究结果和经济评论经常被媒体引用和报道,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的一些严肃的评论家称其为“一个通过合理的研究和分析,在新闻和政治方面消息灵通却行事谨慎的研究所”。

三、对江苏智库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英国智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建议、理念宣传、桥梁沟通、前瞻预警等功能上,政策建议功能主要为政府和政党提供政策思想支持,理念宣传功能主要通过媒体宣传营造一种引起政府和政党决策者注意的氛围,桥梁沟通功能主要在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党之间、英国与世界之间架起一座座互通互信的桥梁,前瞻预警功能主要起着“想政府不能想”之事以及为中长期经济社会重点问题提出预测警示。英国智库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江苏智库建设步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科学定位全省智库建设体系。省情民情是建设现代智库的起点,这需要找到一条融入英国智库发展优点且适合江苏智库发展的价值路径,以更加建设性的态度推进江苏智库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智库学”学科建设,破解政府、企业与公众对智库的认识问题,着力厘清对智库的组织特质、社会功能和价值体系等基础性问题的认识,明确智库建设发展的方向目标;另一方面,要尽快明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具备的条件标准、服务范围和体制机制等具体内容,从而为规范和引导智库发展提供务实抓手,促进智库健康有序发展。

注重丰富智库建设结构。英国经验表明,智库要为决策咨询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就必须向多层次、多领域发展。当前,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决策咨询能力的智库多为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民间智库的发展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力弱,亟须政策、舆论和资源上的扶持帮助,从而努力构建属性多样、层次互补、类型全面的现代智库组织结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智库经费结构、智库人员结构和智库服务结构。经费结构上,注重调整资金来源结构,搭建基金会与公司捐助、项目合同经费和成果获利相结合的方式多样的资金募集渠道。人员结构上,加强人才队伍的整合,既推动人员专业结构的多元化,也吸纳离职高管、高官和国外人才充实研究队伍,并协调派出人员至政府、企业挂职锻炼,延伸智库的信息触角,构筑更为广泛的智库研究团队。服务结构上,应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改善服务结构,广泛与国际知名智库开展交流合作,拓展服务对象和领域,逐步扩大在国内、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加快健全智库建设机制。智库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单独依靠一个部门、一个机构难以实现,要突出整体思维、协同效应。只有通过跨机构、跨学科联合,开展研究,才能克服单学科缺陷,形成科学决策。一是建立平等的公共竞争机制。特别是建立决策信息、数据等公开发布和项目招投标、咨询机构能力评估等制度,努力做到以“项目支持”取代简单的“财政拨款”,以“能力”取代“身份”,把“体制内”和“体制外”智库都作为难得的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决策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建立灵活的人才选用机制。可借鉴国外的“旋转门”机制,在选用高素质研究人员的同时,加大人员培训外派力度,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强化智库决策研究和咨询服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三是是建立互动的交流合作机制。江苏省内智库在形成自身特色优势和拳头产品的基础上,要加快建立智库内部、智库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既加强体系内的专业协作,更拓展体系外的互动交流,并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相互促进,不断提升智库的影响力和决策咨询能力。

积极拓展智库影响渠道。从根本上说,智库的目标与作用是影响决策与公众。这就决定了智库的发展必须让人们知道其存在,让社会感受其影响。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达与现代表达方式的愈益便捷,使智库的发展与传播载体和社会宣传密切地联系于一体,智库研究成果在多大程度上为政府、社会所知晓,是智库作用在多大程度上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从英国的经验看,包括主办期刊、出版著作、设置报纸、电视专栏和专访,以及设立网站等与各方面加强交流,始终是它们全力争夺话语权,不断强化其形象和公信力的重要方式,也为所有智库所倚重。江苏省内智库也要拓展生存空间和影响力度,学会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者齐抓共用,在发展中提升宣传推广的能力,这也是江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智库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负责人:刘旺洪、陈向阳;执笔:孙肖远、张远鹏、孙克强、刘俊)

责任编辑:戴群英

作者:刘旺洪

营销研究与科学决策论文 篇2:

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变得日趋重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相关管理层既要掌控全局,同时又要服务全局,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本篇文章,对于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且对如何改进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管理;企业发展;重要性;作用

引言

随着我国各个企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层认识到加强企业形式管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改进。但是由于我国的企业普遍成立时间较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在行政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此我国企业的负责人应当认识到自身企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研究合理的方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企业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行政管理的工作职能

1.1协调职能

从实质上讲,协调职能是指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协调工作以保证业务正常进行的一种职能。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协调职能对于企业的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从客观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保障企业的效益。因此,企业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要善于沟通,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消除误会并且提升企业运转的效率,从而为企业降低不必要损耗与成本,让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1.2服务职能

管理是一种服务,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要重点體现及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以及生产方面的服务,确保企业各部门能够正常运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也是企业的后勤部门,该部门为企业提供了广泛的服务,既服务于事又服务于人。因此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在体现服务职能的过程中要体现一定的艺术性,要对企业其他各部门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并且充分了解各部门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各部门的不同情况来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让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更加紧密的配合。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企业人员应有的尊重,并且在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要体现一定的人文性,对于硬性的规章制度要坚决执行,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处理相应的问题,以柔性执法的方式管理企业,让企业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相应制度,从而构建和谐的同事关系,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长远发展。

1.3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保障企业的决策和命令能够得到相关人员的有效执行,从而使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转。相关部门行使管理职能要以科学决策为大前提,行政管理部门不仅在企业日常的管理中行使职能,还要积极参与到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中。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从企业大局出发,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并且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从整体上看,行政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并且让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更好的配合。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为领导层和基层员工之间搭建了一座有效沟通的桥梁,从而让二者之间能够了解彼此的想法,减少工作中的冲突,让企业能够稳定的运行,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良好的行政管理工作同样可以让企业节约相关经济成本,并将这些资金运用于技术研发或产品销售领域,从而不断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格局。因此,行政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讲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领导层应当高度重视该项工作。

3.企业创新行政管理工作的渠道

3.1对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方面应当行政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由于我国企业普遍重视经济效益等特点,很少有企业的管理层对行政管理制度进行认真研究,从而提出整改意见。然而,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依托合理的制度,如果能够对企业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则会让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虽然,无法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是能够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层次,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为了能够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相关企业领导层应当参考与借鉴法律制度,将法制的理念融入到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同时,企业的管理层应当了解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运行情况,并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流程来制定行政管理制度。在制定行政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广大员工都参与进来,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从而让行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3.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体系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确定新的行政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运行与发展。相关企业管理层应当研究合理方案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创新,首先,要对行政管理权限进行创新,重新制定行政管理框架,认真分配各岗位的职权,并且保证该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胜任此项工作。同时,企业方面还应当对行政管理的路径进行创新,从而提升企业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企业方面还应该注意行政管理事务体系的创新,在具体事务的管理上采用新的方式与方法,从而节约相关办公成本,提升各部门的效率。

3.3对行政管理方式进行创新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与发展中,一部分人员对于相对系统化的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不能够正确的进行行政管理工作,也不能够达到预计的工作目标。这种现象的产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对行政管理的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利用更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来提升企业的效率,从而让企业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领导层在对行政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来进行相关的改革与创新工作,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此外,对于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积极因素要予以继承与发扬,这样才能够让行政管理工作在符合企业自身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创新。

3.4有效应用信息化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逐渐应用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并且给相关行业带来了便利。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够广泛的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会使得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对此,相关企业领导层应当认真研究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并且从企业外部引进先进的人才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企业方面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从整体上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程度,对于在培训中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企业方面对于信息化技术高度重视,有利于开展行政管理工作,并最终能够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

3.5加强党建工作

党的领导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的相关领导层有效进行党建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且为企业探索出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在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中要落实党的思想与理念,培养员工的爱国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并且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让员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从思想上提升自身,并且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的党建工作能够全面提升企业本身的层次,让企业充满凝聚力与战斗力,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重视党建工作也能够让该项工作更好的完成。

结语

,新时期的企业对于内部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阶段,在很多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阻碍了企业向前发展。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的企业领导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与广大员工一起探索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勇于改革创新,从而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并且提升了经济效益。在企业管理层的努力下,企业将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李伟杰.企业改制背景下提升企业行政管理能力的思考[J].中国水运,2019(10):38-39.

[2]何卫眀.精益管理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2):19+50.

[3]潘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0):84-85.

[4]王维佳.企业经济管理中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J].全国流通经济,2020(35):64-66.

[5]严莉红.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上海商业,2021(11):118-119.

[6]錢晓勉.行政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2):1-3.

作者:黄泽业

营销研究与科学决策论文 篇3:

论大数据技术推动下的高校信息管理能力提升

摘要: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对于高校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影响。只有积极营造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文化氛围,组建推进高校数字化管理的人才队伍,整合高校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数据资源,实现高校大数据理论研究与高校数字化信息管理实践相结合,完善推进高校数字化管理的安全保障,才能有力促进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信息管理

当前,对于“大数据”理论的宣传和研究,逐渐形成了数据资源的新认知和新模式,大数据研究往越来越实用的方向发展[1]。在大学校园里,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各种类型的大数据,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世界各国大学信息管理的发展步伐。在高校管理层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均衡发展、学生行为特征、招生与就业情况、教育质量以及舆情等方面做出分析。在教学和科研层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或教师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学及科研工作。

当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对于高校大数据的研究和开发还远远不够,大数据信息库与终端用户之间还存在着数据信息的提供、获取、处理等方面的巨大矛盾,高校管理者与广大师生用户普遍游离于数据产生和交换的信息化过程之外。鉴于此,通过研究“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对大学信息管理的具体影响,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学信息管理,以实现大数据在高校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及其影响

(一)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于何谓“大数据”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从狭义的字面意义上说,大数据与小数据相对应,小数据是指那些能够用我们的传统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的规模较小的数据集合。相比之下,大数据是指那些用传统工具和方法难于处理的数据类型差别巨大的海量数据,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只能求助于现在的数据挖掘和云计算、云存储等新技术。从广义上说,大数据是建立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编码数据来表示的认识之上,将客观世界看作是由可量化的数据构成的事物,在此意义上,大数据也是一种新的数据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尽管人们对大数据的概念尚在争论,但大数据所具有的4个“V”特点得到公认。[2]首先,Volume(大量),即数据集合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从GB到TB再到PB级,甚至开始以EB和ZB来计数。其次,Variety(多样),即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以显性或隐性的网络化形式存在,致使数据之间的关联更为复杂。再次,Velocity(高速),即大数据往往以数据流的形式快速实时地产生,各种数据能够进行快速的存储、传送和处理,能够更为全面反映对象的当下状况。最后,Value(价值),虽然数据的价值巨大,但大数据的价值利用密度低,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信息技术用于寻找一些有价值的数据犹如“沙里淘金”,而人们通过研究和开发大数据技术则对大数据价值的深入挖掘提供了条件。

(二)大数据的大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一系列变革,本质上是人类社会运用数据技术深入认识世界和社会能力不断增强的连锁反应。大数据研究方面的著名专家舍恩伯格教授(Viktor Mayer-Schnberger)指出:“一方面,对大数据的掌握程度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来源。另一方面,大数据已经撼动了世界的方方面面。”[3]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认为:“大数据分析对我们深刻领会世情和国情,把握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4] “利用大数据所积累的信息找出网民的情绪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利用顾客的购物行为分析顾客类型,利用企业交易行为建立诚信记录,利用历史统计的规律来预测未来。”[5]

大数据应用领域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金融投资、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卫生保健、教育、国家安全、食品等各个行业,已成为一个影响国家、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6]。以大数据在商业领域应用为例:在淘宝网购时,消费者就会在阿里巴巴网上交易平台上留下痕迹,阿里巴巴将这些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后既可以用于指导自身业务的完善,也可以把消费记录卖给商家用于指导他们的商业活动以便为顾客提供更到位更及时的服务,这样最终实现顾客、商家、网站、阿里集团的多方共赢。无疑,大数据不仅蕴含着无限的经济价值,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科学和社会价值。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巨大改观。

二、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信息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信息管理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信息管理更为便捷和智能,大学信息管理的响应和感知能力增强,大学信息管理主题由信息数据的收集者向分析者转变,由信息数据的被动索取者向信息的主动推送者转变,当然,大数据给大学信息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一)大学信息管理更为便捷和智能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流动变得更为迅即、及时,信息发布主体变得更为多元,而且信息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增强,这使得大学信息发布的成本大幅减少,广 大师生通过信息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元,师生与大学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交流的渠道更为便捷,对大学信息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大学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大数据不仅代表了大学信息数据的类型丰富抑或容量巨大,还代表这些大数据经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和分析能够创造相对较大的公共价值。

数字化的大学信息服务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大量师生访问数据的深度分析和研究,促使大学信息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可见,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的运用已不再局限于信息数据的初次运用,更多的是扩展至对信息数据的二次甚至更多次运用,也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师生的信息需求,极大地激发师生积极参与大学管理,形成大学与师生和谐治理的新格局,这是数据化技术推动大学信息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最好例证。并且,大数据技术为智能化的大学信息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智能化大学网络门户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精准、便捷以及高效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传统的供给导向的服务模式。

(二)大学信息管理的响应和感知能力增强

建立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智能化的校园网门户的核心功能就是感知和响应。智能型数字化大学公共信息管理与传统的公共信息服务相比,前者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能够对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进行全面性的感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师生的具体需求做出更具针对性的积极响应,从而实现了大学信息管理和师生信息供需之间的良好互动。

具体地说,大数据时代智能型数据化大学的信息感知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感知并分析客观世界的既有数据,从而精确地进行事前的预测,主要是通过实时感知广大师生需求的特点,以便提前预测和判断这些需求的进一步发展趋势,进而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的事后响应模式的弊端。例如,由于一些用户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或者这些需求主要产生于一些特定的群体或地域上,通过对用户信息需求的热点及特征进行及时精确的探测和感知,可以在智能化大学网络门户建立过程中做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另一方面,通过对公众表面上的需求判断全方位的感知和深究,探索其需求细节的规律和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学信息管理,从而为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和精准化的服务。例如通过重点关注师生通过网络搜索大学信息的关键词,从而寻求并及时分析师生们的关注热点问题,这样能够根据师生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健全大学信息管理。因此,建立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智能化的校园网门户,实现了需求感知的实时明了、改进服务的迅即持续以及服务供给的精确智能等特点。

(三)大学信息管理主体由数据信息的收集者向分析者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受技术手段不健全、部门利益保护主义、传统信息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体制的制约,大学之间以及大学内部各部门间一直没有完全建立起大学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流与共享机制,导致大学的整体信息驾驭能力不强。但随着大数据技术时代的到来以及相关机制的完善,大学之间以及大学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数据能够较好地实现网络间的交换和整合,大学管理部门的信息驾驭和整合能力也随之增强。

大学管理部门的信息整合能力的增强,首先体现在其分析能力的增强,即大学管理部门由信息的收集者向分析者转变,实现信息数据精确分析的首要前提是寻找表面看不到关联的数据背后的相互关系。大量的信息孤岛就是由于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较为分散的信息资源无法及时共享而造成的,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建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支撑纵横兼容的海量数据之间的交换、共享和管理,进而实现大数据的及时交换、充分共享和积极利用,保障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四)大学信息管理主体由信息的被动索取者向信息的主动推送者转变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的教学、科研、考评等领域时刻都在产生着海量的大数据信息,这就为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寻、整理、分析、加工数据和更新传统信息处理模式提供了可贵的资源。在大数据时代,高级数据分析技术将促进分散的数据向彼此关联的知识转化,如何更好地将成形的知识转换为具体的行动便成为网络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一直以来,大学管理部门虽然掌握着众多的关键数据,但这些数据很多都处于休眠状态,如何将这些没有充分迸发出其应有活力的数据实现其既有的价值,长期是一个难题。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大学管理部门可以从数据的收集分析者转化为数据的有效推送者。例如通过搜索引擎,对用户常用的游戏、网站、语言视频等为主题的相关应用进行细致分类,将用户经常登录访问的新闻资讯、购物平台等有关网站进行分类汇总,总结出用户的爱好和习惯,在此基础上向用户索取网上信息,便可以用适当的形式并具有很强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将这种应用模式从日常生活领域引用到大学的信息管理领域,大学管理部门必然会更顺应民意、更加完善。

(五)大数据时代大学信息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信息的完善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首先,大数据加剧了相关数据信息滥用的风险。大数据注重探寻事物间的相关性,大学管理部门可以基于数据间的相关性预测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大学管理部门用大数据技术对自身所掌握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而对相关事件提前采取一定的强制的预防措施,就有可能产生数据信息被滥用的危险,因为无论多么完备的技术分析均替代不了将要发生的客观事实。

其次,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收集与储备的基本设备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大学大多建立了相应的网站门户,但大学之间以及大学内部不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对信息的处理与应用能力较低,缺乏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机制。

再次,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信息保密理念已经不再适合新时期的需要。数据信息的海量存储以及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迅即化,使得负面信息难以被有效封锁。大数据时代,信息流通不畅或者公开模糊,必然会滋生各种流言蜚语,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人们对相关信息的索取更为迫切,一旦信息供给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公众便倾向于通过各种非官方渠道搜寻信息,这极易导致各种虚假信息四处传播。

最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发布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同时,信息发布的内容更加自由化,管理部门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发布主体。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即时传播方式已经远不同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的信息自由权力在大数据时代得到了充分发挥,结束了主流舆论或权威部门垄断信息的时代,也意味着结束了行政主管部门单方面传播信息的时代,这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滥用其自由以可乘之机,给大学信息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 大数据时代完善大学信息管理的应对之策

(一)营造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文化氛围

做好配套的文化引领是实现科学技术最佳融入日常实践的基本前提。大学首先应承担起用正确的精神引领大数据应用于大学教研、管理等各个环节的重任。第一,应当培育大学管理层以客观审慎的精神全面看待大数据技术。任何技术的最终目的主要是服务于人。在大学,应用大数据技术应当本着有助于具体的大学日常管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教学科研、广大学子的生活和学习的原则,不能为了赶数据化的时髦而进行数据化。同看待一切现有技术一样,应当看到大数据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成长中,其本身一定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大数据分析全局问题为例,这种分析常常会无视个体的差异,忽视沉默的大多数,进而导致决策常常受到喧哗的少数人的误导,可见大数据所能提供的只是参考答案而非最终答案。毕竟,大数据分析不等同于对全部数据的分析,应用大数据分析个体情况时,必然会存在种种片面、呆板甚至过失。

第二,大学要培育广大师生对于数据信息最基本的安全意识,承担起保护数据隐私的最基本责任。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广大师生的个人信息比较有限,加之信息流通渠道有限,数据信息也较易保护,但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数据流通特别便捷,师生在教研、学习方面的言行数据化,数据信息的保护尤为必要,却又变得困难。鉴于此,应培育广大高校员工数据安全意识,通过制定相关校纪校规,规范大学管理层和广大师生按照合理的方式获取并传播学校及他人的数据信息,这既体现了信息自由,也体现了每个人对于学校和他人的责任。

第三,应培育大学各个部门之间数据资源的共享精神。各个部门数据资源的融通汇聚是学校在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因此,高校内部各部门的管理者要有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共享精神,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在技术上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支持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实现高校所有部门信息数据资源的开放格局。

第四,无论是广大师生还是高校各部门,提供数据资源的目的,是希望相关管理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分析进而实现科学决策,其本质上是个体或局部让渡出“隐私”来换取更好的服务,是一种契约精神,因此,应通过健全相关体制机制规范管理者利用大数据资源切实为广大师生服务。

(二)组建推进高校数字化管理的人才队伍

高校数字化管理的人力保障主要包括成立推进该项工作的专门领导小组和专家团两个方面,前者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后者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新技术全面应用于高校管理,首先就要加强校级层面的组织协调保障,组织保障即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大学内部各部门所组建的专门的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推进高校数字化管理中起到总协调和总指挥作用,这是推进人才保障、机制保障和制度保障的前提。在领导小组的组成方面,为了保障该工作的全力推进,可以由高校行政一把手或者分管宣传和信息技术的副校长任组长,高校的党委宣传部、信息技术中心和信息技术学院的负责人任副组长,各部门办公室人员任成员,领导小组挂靠在高校党委宣传部或者党政办。

其次,高校内部成立负责实施大数据化的专家顾问团,为推进高校数字化管理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专家顾问团人员的来源方面,可以通过外聘其他单位信息技术专家的方式来组建,这一方式的优势是能够为学校节约相应的资金开支,并且不同部门的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交流探讨,更易出现创新性的思想和方法,其弊端是专家们难以有充足的时间或者精力方面的保证。也可以通过组织校内已有的信息技术专家的方式成立专家团,这种方式有利的方面是能够节约学校的经费开支,校内专家本身又比较熟悉学校情况,更容易上手;其不利的一面是,校内专家本身属于其他部门的员工,有其本职工作,因此在推进高校数字化管理工作上的精力和时间分配比较难以有保障。

因此,高校可以加大力度,通过招聘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成立专门的研究所挂靠在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专门推进和维护大学的数字化管理,能够保障专家团全身心投入到该项工作,进而提高大学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效率,当然,这种方式必然增加高校的开支。因此,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日程、资金实力、人才结构等方面的情况自主决定采取一种较为适合本学校发展实际的方式进行。

(三)整合高校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数据资源

大数据技术通过各种数据资源的融合、分析,研究数据之间的关系、特征和趋势,用以发现现实事物的一些基本规律进而指导实践活动,因而,各种数据资源的共享和融合是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关键环节。高校数字化管理领导小组应当着力动员各个机关部门和教学院系收集、整理、共享、分析相关数据资源,形成资源可观的大数据平台。

首先应整合事关高校发展大局的几块重要的数据资源,例如政务、教务、科研、学生管理等几个方面的资源,应健全相关数据库。目前而言,高校各学院和机关部门都有相应的网站门户和相关数据资源,这为高校运用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基本原料”,但这些资源大部分处于彼此分散、沉寂或孤立的状态,没有实现相互之间数据资源的融合和共享,更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之进行统筹和研究。由此可见,高校推进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是融合各机关部门和各教学院系现有数据信息。为了减少高校各部门之间数据资源融合、共享的阻力,最好由国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挥,制定详细的、规范的标准化细则。

此外,推进高校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大学信息管理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数据资源价值最大化有助于实现高校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以及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然而,现实并不令人乐观,以高校网络建设为例,各大院校网站虽经过十多年发展,却并未很好地更新、维护网站信息,一些落后、不良的负面信息未得到及时的更新或清理,这必然会使高校的形象受到影响,这一被动的局面需要进行及时改观。

总体而言,对高校各部门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最直接的目的是为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广大师生、为社会提供优等的高等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因此,大数据技术的融入,可以按照问题导向和师生需求导向的基本原则,树立该技术的权威,取信于广大师生员工,打造一个能够提供定制化服务的数字化智能高校。

(四)实现高校大数据理论研究与高校数字化信息管理实践相结合

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还在路上,许多事关大数据技术具体应用的重点难点问题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跨平台、支持多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技术;保障大数据海量存储、快速处理的云计算平台技术;非结构化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等方面;大数据的提取、转换、清洗和集成等预处理技术。高校作为高端人才的云集之地,汇聚了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优势的尖端人才,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然,高校的专家们也不能闭门造车,也应积极联合中、小、微型信息服务商,使产学研得到有效结合。在以大数据技术推进高校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应树立一种意识,高校对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高校进行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信息管理一样,都是高校进行大数据探索的重要环节,而且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相互促进。

因此,高校应努力实现大数据理论研究与高校数字化信息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校园管理模式。数字化、智能化的校园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以致力于共享、整合来自教学、科研、管理等条块的各种数据资源,构建基于服务的、集成智能分析、快速决策分析和具备自主决策功能的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接口[7]。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架构的师生信息平台,高效率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信息,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切合他们需求的高水平服务。实现这种高水平服务的基本理念是要站在广大师生的角度,主动满足他们的迫切需求。师生的迫切需求可以通过分析其日常的网络搜索踪迹来归纳总结,通过对广大师生关注焦点的识别和数据服务供给存在不足的把脉,有效弥补“服务供给”和“用户需求”之间的鸿沟。

(五)完善推进高校数字化管理的安全保障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其支持下的高校信息管理势必会出现很多新问题、产生很多新情况,特别是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成为大数据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分析虽然为高校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依据,但大数据也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显著目标,数据信息资源泄露的风险增大,既往的数据信息的安全保障措施势必难以满足大数据信息保护的新要求。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现有的信息安全手段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要求。大数据在给信息安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信息安全发展提供了新机遇。”[8]

鉴于此,在领导层面、传播层面、制度层面以及技术层面的各个环节,都要有足够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在数字化管理的领导小组层面,应注重在领导小组的总的统筹和管理中,加大关于大数据在研究、收集、服务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与专家团建立数据安全的协同推进机制,将数据安全状况的定期通报常态化,及时堵塞有关漏洞。

在数据信息的传播层面,主要是对于数据的汇总、分析、传播方面提供更多的安全技术支持。大数据的汇聚和传播使得数据管理增加了难度,相关需要保密的数据泄露的几率增加,因此,面对繁多的数据资源,应该分清主次、分门别类,理清哪些是需要加强保护的重点敏感数据,对之进行专门的保护。

在制度层面,有必要出台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对大数据信息管理的工作做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以便进行宏观把握。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各部门应在立足于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制定保障大学信息管理有效开展的具体制度及实施细则,完善明晰的管理和安全操作制度,明确涉及信息安全的要求、范围和责任。在技术层面,加快推动基于大数据的安全技术研发,加大对大数据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提高我国大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水平,抢占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安全技术先机。

参考文献:

[1]Beyer M A,Laney D.The importance of ‘Big Data’:a definition[M].Stamford:Gartner,2012:2-5.

[2]李德伟,等.大数据改变世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7.

[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5.

[4]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47-49.

[5] 邬贺铨.大数据思维[J].科学与社会,2014(1):1-13.

[6] Mcafee,Ebrynjolfsson.Big data:the management revolu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2(10):19.

[7]Demirkanh,Delend.Leveraging the capabilitie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PuttingOfserviceoriented Analytics and big data in cloud[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2(5):110.

[8]冯伟.保障我国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几点建议[N].中国电子报,2012-12-04(3).

(责任编辑刘第红)

作者:彭浩晟

上一篇:机关后勤工作总结(3篇)下一篇:电工年终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