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达不到满意效果,这就需要对农村当下的产权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相关部门要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没有进行宣传,而且农村产权归属不清晰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一一解决。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篇1:

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建设好现代农业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障民生以及稳定粮食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1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几年来,国家、省、市、县财政和民营及个体在多层次、多元化上对现代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大型水利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标准化农田、标准化棚膜园区、标准化牧业小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贮运销体系等建设。农业生产现代化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初步构建了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1.2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省粮食生产已连续6年获得大丰收。

1.3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明显改善,功能进一步增强;农业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国家、省、市、县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各类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工程和农田节水工程,提高了农业抗旱能力;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普及,农业生产从业者素质明显提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加强。

2.我省现代农业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同时也促进了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多种经营及农村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农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带动,农村劳务经济的崛起,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显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加之我省农业发展资源环境的约束,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双层经营体制还不完善,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多方利益的交织和冲突,导致新问题、新矛盾的涌现和叠加,使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3.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新技术,发展精准农业;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构建产业内、产业间生态物质循环链,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无废物排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制定农田生态保护条例;广泛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3.2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为保证粮食安全,国家财政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和小流域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兴办农田水利事业,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和节水工程建设。

3.3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建设一个由政府主导或监管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流转市场。大力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积极发展多方式、多层次的经营体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激活农村内生性发展动力,活跃农村市场经济,完善土地征用价格机制和农民生活保障机制,活跃农村市场经济,实现城乡劳动力、技术、资金双向流动。

3.4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壮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新兴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和网络营销服务业,促进农村产业协调发展。

3.5大力发展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 积极推进专业化合作组织建设,牵动千家万户,发挥统分结合的优越性,实行小规模大群体,提高广大农民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合作组织建设中,政府发挥扶持和引导作用,以市场机制为纽带,着重发展公司加农户、企业加基地、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制合作经营、股份与投劳相结合的合作组织、劳务输出组织。通过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来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有利于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有利于推广配套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市场为导向指导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有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作者:李玉芝 王成昌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篇2: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研究

摘 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达不到满意效果,这就需要对农村当下的产权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相关部门要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没有进行宣传,而且农村产权归属不清晰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一一解决。

关键词:产权制度;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产权就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所有资产的占有、支配和收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体来说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在明确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的基础上,按照股份合作的原则,将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产进行划分,所以在划分过程中就会出现产权归属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满足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要求

要配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设与改革,就要对农村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满足经济改革的新要求,资源合理分配可以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根据这种情势,只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才能更好地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深入改革,所以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变化。

(二)化解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矛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会调整,所以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必然的,产权制度改革可以很好地解决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农村的资产结构、经济组织成员以及资产如何分配这些问题一一出现,所以现在急需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符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需求

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对这些问题要提出应对的措施,对产权问题和监管问题都要进行处理,让产权得到合理的分配,使每个人的身上都能分配到具体的产权,这样可以保护所有人的权益。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

(一)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广泛宣传

大部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宣传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是以开会广播等方式,或者是大家坐在一起进行开会交流,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人们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印象,不同的宣传方式之间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这种表面的宣传并不能真正让人们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层含义,所以在执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人们并不怎么配合,从而降低了农村群众改革的热情。

(二)农村产权归属不清晰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也逐渐提上日程,新农村建设也在实施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在管理上也加大了难度。农村的外来人口数量在改变,在管理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时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导致农村产权分配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绊脚石。

(三)产权资产管理不规范

当前农村对资产的管理并不严格,集体财产出现了被个人占用的情况,并不重视集体财产的管理工作,尤其是集体的利益在分配到个人身上时,分配得并不合理。而且有些集体利益被农村干部转让或承包出去时,并没有在村内进行公示,使农民的权益受到影响,引起很多村民的争议,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人才建设水平还需提高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配合推进,这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缺少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导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缓慢。而且在人才结构这方面分配也不合理,没有对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导致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策略

(一)提高产权制度宣传力度,及时和农户沟通

想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要强化各阶层人们的改革意识,让人们知道改革的重要意义,只有让人们知道了改革的好处,改革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所以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前首先要进行制度宣传。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宣传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可以让人们以不同的角度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产权制度改革,让更多的人民认识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制度改革的好处,提高人们进行制度改革的积极性。这样了解制度改革的人越多,产生的想法问题也就越多,针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出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并且一一解决,尽可能地让人们都参与到制度改革中来,让人们明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未来发展的必要,只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改革的新要求,这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让人们能够从心里接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河南省南阳市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联合举办了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班,对市、县、乡300多余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省农业厅农经站站长张道明、济源市农牧局农经站站长段德龙应邀做专题讲座。市农业局局长王宛楠、副局长葛荣黎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政策、程序、要求做了解讀。张道明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了深入的剖析,深入浅出、有条不紊地讲解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起因、意义和内容,以及之前的一些先进经验案例等,段德龙详细讲解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暨“三变”改革的实施步骤、经验做法以及改革成效,使学员们深受启迪。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加深了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解和把握,下一步将紧密结合实际,主动担当、履职尽责,抓好谋划探索,积极把这项改革推动好、落实好,保证改革可以落到实处,为了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就要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南阳市改革小组中的王宛楠表示,作为农业部门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培训工作做好,让广大的基层干部可以熟练运用好这项政策,与此同时要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大力的推广和宣传,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在宣传工作做完之后,应该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听取群众反映的情况和信息,尽可能地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都表述出来,让专门的人员进行记录,这样也提高了产权制度改革的规范性,让人们觉得改革也更加的专业,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反馈平台,让人们可以在平台上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专门的人对人民群众进行走访,切实的记录人民群众的疑问和困难,加大改革的力度,提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合理性,让人民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满信心,这次的改革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二次大改革,一定组织好改革的队伍,要对各环节各阶段的工作进行培训;还要做好坚实的后盾,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2020年,河南地区很好地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二)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明确农村产权归属

要想加快农村建设就要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当作重要工作去做。在施行中应该对当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应该对农村的流动人口数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之前的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分清楚,明确各人员的所有权。应该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科学的划分,保障相关的工作可以落到实处,真正地实施下去,完成这项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加强资产权力制衡制度的建设,有一些农村已经完成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可以在农村设置一个监管部门,对部分工作进行完善。比如监事会,董事会等,起到一个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监督的作用。为了可以更好地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各部门组织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对团队进行管理,包括各地区以及农村的领导部门,强化这些部门之间的管理可以形成统一性,可以更好地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革,可以确定实测点,对每个实测点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对各地区的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当地的人民群众及时交流沟通,根据人民群众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改革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维护百姓最大利益

农村集体资产每个人都有份,所以应该加强农村中财务部门的管理,对农村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让每个人都能遵循管理制度,把管理制度落实到工作中。对农村资产进行加强管理,制定统一的制度,减少由于财产划分不清楚引起的麻煩,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也可以设置股权合作模式,让人民群众有自己的股权,可以设置财务小组、管理小组和会计小组等,在各小组工作过程中,要对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考核评估,让专业能力更强的人来工作,专业素养强的人对工作的内容更加明确,知道经营类资产和公益类资产,这样再做资产管理工作时,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引进并培养高素质人才,积极探索发展路径

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时,应该引进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改革队伍中,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更应该积极引进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组织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对组织管理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应该让专业的人员对报名加入的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丰富培训的内容,让人员认识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改革的方式,让人员可以实际地感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要选择专业水平、财务知识丰富的人员,这样才能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加快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果。学校也可以重点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就必须贯彻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各有关部门应该重点关注农村经济体系的改革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关乎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与每个人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时,要在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保证农村产权制度的稳定,又要保证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不受侵犯,壮大农村的集体经济,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翔凤.基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视角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20,No.405(09):56-61.

[2]覃建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v.19(05):13-14.

[3]夏志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J].中国产经,2020,No.242(10):22-23.

作者:曲晨红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篇3:

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机制探析

摘 要: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因此,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生产力促进机制、集聚扩散机制、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城乡统筹协调机制和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将有利于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城乡融合;推进机制;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曾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并将其放在五个统筹的首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既反映了中央政策的一脉相承,又符合新时代的阶段特征和具体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历史任务。当前,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机制,就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机制的内涵

“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Mēchanē,意指机器、机械。英语中Mechanism一词,具有机械装置(机体或装置的)结构或构造、手法、技巧、程序等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机制有以下四种解释: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机制”一词最初被用于自然科学领域,意指事物或结构的运行过程及原理。其被用于生物学和医学中,使用了生物机制、病理机制等概念,用来表示有机体内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有机体内的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其效应。后来社会科学领域引入机制这一概念,并被广泛使用。“在社会科学领域里,机制指社会结构、组织内部结构及其运行过程和原理,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运行过程及其综合效应。”(陈秉公,2000)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机制,是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各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要素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系统动力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总称。

二、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机制的构建

(一)生产力促进机制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可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但在这两对范畴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起到了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任何国家或者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生产力的进步将更多依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如果现有的政策体系、机制体制和制度安排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生产要素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能满足社会各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时,必然会出现一种更好的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进而解放被束缚了的生产力,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间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生产力的进步,离不开生产要素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的优化配置,但城市和农村的分离,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进步,这必然会带来城市和农村融合互动发展的制度创新。在生产要素能够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双向自由流动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下,随着城乡分离发展制度的破解,最终将促使城市和农村的各利益主体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建立城乡融合的发展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可见,生产力是促进城乡融合制度变迁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集聚扩散机制

由增长极理论可知,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会在某个地区出现某个增长点或者增长极,而随着增长极的发展,将会以这个增长极为圆心逐步向外部扩散,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及整个经济的发展。

城市和农村作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两个不同的区域载体,在城乡发展的初期,城市处于核心地位,其利用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优势,吸引着劳动力、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资金、科技、信息、管理等要素向城市集聚,城市的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推动城镇快速发展。然而,当作为增长极的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出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交通拥堵、地价高涨、环境恶化等各种城市问题,这就有必要在空间和功能上重新配置城市资源。也就是说,在城市的集聚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城市的扩散效应将占据主导地位,城乡要素将主要从城市流向农村,或者实现要素在城市和农村的双向有序且有效的流动。一方面,中心城市的要素和资源将流向基础条件较好和有要素优势的城镇;另一方面,符合中心城市要素流出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将实现流出要素的聚集。在这种要素双向流动的过程中,将逐步实现中心城市、城镇和农村的功能调整与优化,进而形成一个符合中心城市、城镇和农村要素禀赋特点的、高效的经济体系。随着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形成地域上相互交叉与渗透、经济社会上功能互补、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良性互动的依存关系,在集聚与扩散的协同作用下,促進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最终将实现城乡的融合发展。

(三)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必要为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创造条件。然而,当前农村发展急需的劳动力和金融等重要资源却大量地从农村流入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对农村的辐射能力则相对有限。因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扭转资源要素以绝对优势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源要素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双向、对称流动。这就要求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既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又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及生态损害成本,进而促进城乡融合渠道的畅通。同时,在财政投入、市场准入、金融服务、人力资本等方面,积极创新,促进要素的双向流动,促进工商资本下乡,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管理、技术、智力等要素积极向农村流动,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必要的要素保障,进而提高城乡要素的配置效率,促进城乡要素的融合。

(四)城乡统筹协调机制

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结构理论认为,在农业部门多余的劳动力完全被工业部门吸收的情况下,如果农业部门的劳动力继续流入工业部门,则将影响农业部门的总产出,这说明工业部门的扩张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农业部门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导致农业部门的停滞和萎缩。缪尔达尔认为,在经济循环累积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一般来说,市场力量的作用使得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这将进一步强化区域之间的不平衡,致使城市区域发展更快,农村区域发展更慢。为了克服城市和农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有必要强化扩散效应,弱化回流效应。然而,弱化回流效应并不是以削弱城市发达地区的发展为代价,否则将使城市发达地区的扩散效应失去应有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不但要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集聚扩散机制,而且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政策制度为调控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

由此可见,为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我们必须更新发展理念,用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来认识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化道路,坚持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不平等的发展格局,形成城乡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继续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在户籍、土地、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制度改革的突破;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城乡公共品的均衡配置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加大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五)城乡利益协调机制

在二元经济体制、城市偏好制度和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突出、脱贫任务较重等系列问题的困扰,这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消除二元经济体制,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增进整个社会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必将涉及政府、企业、居民等各个利益主体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如何构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是我们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不得不尽快有效解决的一大核心问题。

所谓城乡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是指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和发挥其功能的作用方式。这就要求在宏观上建立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矛盾、实现城乡互动、平等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微观上重视不同利益主体的话语权、建立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利益表达机制。通过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最终实现保障不同利益主体拥有平等的权利,能够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以促进和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作为一个组织,既有政府自身的利益,又是最广大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是公共利益与政府自身利益的结合,政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自己服务社会公众的组织使命。企业参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多的经济效益。居民参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增加收入,获取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等等。由此可见,政府、企业和居民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既有各自的特殊利益,又有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共同的利益。因此,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化解各利益主体的矛盾,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利益,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将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8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04-70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5]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356.

[6] 刘耀森.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周期波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49.

[7] 王建增.论城乡一体化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9-52.

[8] 周凯,宋兰旗.中国城乡融合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4,(12):74-79.

[9] 陈明星.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长效机制[J].区域经济评论,2018,(3):119-121.

[責任编辑 马 学]

作者:骆俊琳 刘耀森

上一篇:畜牧兽医站春防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自查自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