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浅析论文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浅析论文(共8篇)

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浅析论文 篇1

当前的电力业务中,电力价格营销是核心业务,电力价格营销不但是生产经营的基础,也是市场营销的客观要求。电力市场改革之后,引入了市场机制,企业、个人也参与到电力营销的行列,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企业仍旧不改变以往竞争意识薄弱的情况,将很难适应新的电力营销环境。

2.营销管理系统缺陷

供电企业当前的电力营销系统侧重的是对技术风险的预防和应对,系统设计不够成熟,存在诸多的安全漏洞。如何完善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很难避免操作、维护人员数据更改导致的系统风险,引起购电用户的不满。

3.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当前供电企业的管理制度信息化程度不高,国内的用电业务流程,不但程序比较繁复,而且涉及到诸多的环节。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流程比较复杂,供电企业的用户资料、营业资料不全面,信息利用效率比较低。此外,电力企业电力营销调查不尽合理,不管是方式、还是途径,都不够科学,难以满足电力市场改革的要求。

4.管理体系不健全

虽然当前的供电企业都有专门的营销部门,但是由于成立时间短,管理经验不丰富,管理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满足电力市场改革深入开展的要求。具体问题如下:其一,专业人员缺乏。电力营销管理以“人”为基础,当前的供电企业缺乏业务素质合格的销售、策划人员,销售团队整体素质比较低,难以有效地做好营销管理工作,提升市场竞争力。由于缺乏专业的能力,销售部门难以有效地获取用户的用电需求,无法对电力设备状态进行把握。其二,营销体系不够健全。当前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体系不健全,无论在设备管理、市场拓展,还是用户挽留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影响供电企业的销售业绩。如果不加以改善,供电企业将很难适应电力市场改革的要求。

二、电力市场改革背景下的电力营销管理对策

1.健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为了适应电力市场改革的要求,供电企业要健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具体来说,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加强营销管理。供电企业要创建专门的营销部门,提高部门人员设置的科学性,完善电力营销的流程,丰富电力营销的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营销模式。其二,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了适应电力市场改革的要求,供电企业应该着力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完善的营销规范、制度,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只有如此,才能为购电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其三,供电企业应该加强与政府、用户、相关企业的沟通。除了要充分听取用户的意见,促进与相关企业的沟通,还要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和领导,结合最新的电力改革文件,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为电力营销提供更好的环境。

2.打造供电企业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要素,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融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供电企业应该改善供电品质、服务质量,着力打造适应市场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构建应该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一方面要注意供电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应该拓展营收来源,提高市场化程度。

3.完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

电力市场改革之后,供电企业发展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使自身的生产经营满足电力市场改革的要求、电力营销的需要。具体来说,供电企业应该利用当前“两网改造”的契机,发现并解决信息化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用电要求。为此,供电企业应该提高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程度,利用计算机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只有建立基于市场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根据上级的要求及时调整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才能确保电力营销管理的有效性、稳定性。

4.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供电企业应该引入市场化机制,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在实际的电力营销中,供电企业应该积极引入各种新技术,提高电力服务的技术水平,着力实现电力销售的自动化。供电企业应该转变自身的观念,逐渐融入到市场化的洪流中,重新定位自身,调整自己的营销模式。具体来说,供电企业应该细分、拓展用电客户,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这样不但提高了购电服务的质量,也提高了电力服务的多样性、简便性,对电力市场改革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5.提高电能计量装置技术含量

为了适应科学、高效电能计量的要求,供电企业应该强化反窃电控制。具体来说,供电企业应该做到如下几点:其一,加强窃电管理、检查,提高电能计量装置技术含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发现问题、隐患,还能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其二,加强学习,掌握规律。供电企业应该组织员工学习先进的供电、检修技术,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素养。

三、总结

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浅析论文 篇2

1 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从而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 人们对电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这就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进行改革, 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 电力企业进入了改革时期。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 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的影响, 加大了对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程度。其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各行各业都开始意识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市场营销策略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现阶段, 电力企业越来越独立, 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也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性支持。在新的市场形势下, 电力企业也意识到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加企业效益。而增加企业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进行合理的市场营销。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2 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 就是电力市场分布不均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用电量不断增加, 从而使得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用电高峰期, 进而出现了供电不足的现象, 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大供应量。但是, 电力企业主要解决的是发达地区的用电荒问题, 对于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说供电不足的现象仍旧较为严重, 经常会出现停电、断电现象。而电力企业并没有对这些不发达地区的用电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电力市场分布不均匀不仅影响了一些地区人们正常的生活, 同时也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 就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缺少规范性。电力企业情况较为特殊, 电力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财务进行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但是现在很多电力企业都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同时也难以对市场进行准确地判断, 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投资决策;

第三, 电力价格与市场存在较大偏差。目前, 很多电力企业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完善电力网络系统上, 从而忽视了电力价格等比较实际问题。现在, 我国电力企业的定价方案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市场的了解不够, 定价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定价不准确。电力企业定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影响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使得市场营销策略变得更加不合理。

3 电力企业改革下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

鉴于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存在较大的问题, 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首先, 应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战略。电力企业的营销战略是其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参考标准, 将直接决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合理性。电力企业应依据制定的营销战略逐层确定市场营销部门的任务。第一, 是决策层。决策层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并对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确保企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同时, 还应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联系, 以便能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第二, 是相关职能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在企业中处于中间阶层, 所承担的任务比较重。一方面要和决策层进行沟通, 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营销战略。另一方面还要和基层员工进行沟通交流, 关注用户的需求变化情况;第三, 是营销人员。营销人员是企业营销战略的直接执行者, 其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最终营销战略实施的情况。因此, 必须要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完成上述工作相当于是对电力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系统进行了重新的梳理, 使其变得更加规范化。

其次, 应加强和客户的沟通, 了解客户的需要。市场营销的主要对象就是客户, 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电力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比较少, 从而影响了电力企业对市场的判断, 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相关决策。因此, 必须要加强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例如, 可以组织客户会议, 面对面地了解客户的需要。

最后, 应完善全国电力市场。不同地区对电力的需求是不同的, 电力企业在关注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时也应关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为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 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客户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并采用不同的供电策略。同时, 还可以根据地区差异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4 结论

总之, 在电力企业改革的背景下, 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电力企业应加强对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 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电力企业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穗燕, 梁裕琪.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6:117-118.

[2]张凤义.树立营销新理念实施营销新策略——探析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及营销策略[J].中国商界 (上半月) , 2010, 05:155-156.

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浅析论文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电力市场;营销

一、案例分析

某省电力大客户服务的市场策略,服务以人为本。没有客户经理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就不可能有客户的满意。2010年夏天,某省电力大客户体系刚组建时,大客户营销人员来自不同的岗位,知识结构和能力差距很大,服务技能也参差不齐。为了将这支队伍建设成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该省电力企业强练内功,对客户经理的服务技能进行培训。从电力技术、业务到市场营销,从行业解决方案到服务规范,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培训,使大客户经理素质队伍迅速提高。2008~2010年上半年,对大客户经理集中培训达6000多人次,培训率达100%。为了锻炼并检验大客户经理队伍,该企业还先后组织了全省大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大赛、营销技能大赛等,在大客户经理中掀起了“比服务、比技能、比素质”的热潮,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富有战斗力、能打硬仗的优秀大客户经理队伍成熟起来。同时其在服务管理方面也狠下功夫,以满意度调查为抓手,以考核为手段,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二季度,该电力企业对某个满意度未达标的市分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扣分,这对该单位领导触动非常大。考核结果下达的当天,市分公司一把手带领大客户部主任、运维部主任等前后端人员亲自到某县局客户单位拜访,了解客户心声。通过采取~ 系列的整改措施,2009年调查满意度达98.5%。当该省电力企业在中国电网集团大客户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的消息传来,大客户单位都纷纷表示,这是名至实归。服务无止境,用心才会赢。正是由于该省电力企业每一个大客户服务人员心里装着客户,想着客户,才真正赢得了客户,也赢得了市场。

二、当前电力市场营销的分析

1 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范围的市场化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发展从主要受投资能力制约转为受需求增长制约。据测算,我国市场化程度已达到60%。国内市场环境为电力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我国城市电网、农村电网正在实施改造与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电力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完整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有力地支持电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 劣势: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需求市场变化也呈现以下特点,从而促进了电力企业的营销创新:电力需求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需求增长成为电力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对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增强,电力需求增长地区间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电力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二产业仍是电力市场的主体,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但其用电比重逐步略有下降,2011年某地区的工业用电量已从2010年的70%下降到55%。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应提高。工业内部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电行业和纺织、煤炭等传统行业用电比重下降,低电耗、高附加值行业用电比重相对提高。市场机制的作用开始显现,电力价格对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日益突出。用户对电能质量和用电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机遇:我国加入WTO,有利于电力公司积极有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引进先进管理,了解国外市场,扩张业务领域和市场范围,增强公司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界对电力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期望,要求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以市场和竞争机制取代计划手段,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电力生产、建设、经营各环节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竞价上网条件已基本成熟。

4 挑战: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竞争激烈,对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出较大挑战,尤其是在居民生活领域电力与天然气、煤气等的竞争较为激烈。同时现行的电价制度源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尚没有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的自我发展。

三、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的措施

1观念创新:电力企业应认清经营新形势,尽快实现两个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计划用电为主转变到以电力营销为主的轨道上来。要一切围绕市场转,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加强对市场营销的领导。牢固树立并不断加强“为人民服务”、“为客户服务”的服务意识,积极改变“人求于我”、“坐等上门”等旧的工作作风,以适应社会需求及群众要求。近几年推出的供电社会服务承诺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承诺的内容上,如果能做到一年一更新、一年一公布,相信会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一些电力企业推出行风承包责任制,层层签订行风责任状,实践证明这是很好的办法。

2 组织创新:我国电力企业要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调整内部的管理,使之与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相适应。比如要在城区成立抄表公司,逐步推广公变台区管理,规范营抄秩序,提高用电营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加快整章建制,出台各项管理制度,对外树立优质服务的企业形象。同时要成立停送电协调办公室,把客户变电站检修、供电企业线路、变电站检修以及客户业扩工程施工结合起来部署,统筹兼顾,特别要考虑客户的生产淡季和节假日。还要在保证安全供电企业营销战略研究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夜间作业、带电作业的新途径、新方法。

3 技术创新:① 要对电力市场营销全过程实施计算机网络化控制与管理,促进营销流程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在市、县供电企业现有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加速营销环节电子化业务流程管理。②推进网络电子付费方式,方便客户交费和用电。还要大力推广高精度、长寿命、多功能并具有有效防止智能窃电功能的电表,以遏制窃电歪风屡禁不止的势头。有条件的电力企业可通过系统的电厂监控功能,可以及时下达和监视地方电厂的发电功率曲线,实现发电功率曲线的定值管理。通过对地方电厂的计划监控,有力地支持大网大机组的运作,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4 服务创新: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为客户排忧解难,要真正做到一切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感到用电的方便、可靠、快捷、清洁、安全。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勤于走到客户中去了解用电情况,做好用电咨询、普及用电安全知识等工作。营销人员在大客户提 用电申请后,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客户算经济账,为客户提供合理、经济的供电方案,同时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一条龙服务。同时要改革电力传统业务,扩大业务范围,给传统业务赋予新的内涵,使老业务焕发新的生命力。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个性化需求将愈来愈突出,电力业务也同样应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不断为用户提供个性服务。比如在节能电力建设上,尽可能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节能建设投入,使用户体验“绿色”服务。

5 市场创新:在新时期下,电力企业要积极运用电价政策,争取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启动分时用电市场。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引导居民合理用电;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他蓄能设备实行分时段优惠电价。同时推广用电,增加电能的使用。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企业应当联合政府部门和用电设备制造商,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电空调、电炊具,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结束语

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浅析论文 篇4

论文关键词:电力需求 侧管理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模糊 综合评价

论文摘要:电力工业解除管制进行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取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成就。由于电力工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保证电力系统高效、经济、安全、可靠地实时有效运行,成为电力市场成功运营的目标。在电力市场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理顺电力需求侧的市场化运营已成为电力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要保证。

1.电力市场理论介绍

1.1我国电力市场的形成

90年代以来,电力体制多元化的潮流遍及世界许多国家,目标是要从一体化转为竞争化,彻底打破垄断,实现商业化运营。一百多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体化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电力工业环节,相继被分离,公平竞争的机制逐步引入。我国自80年代以来从集资办电开始,电力体制多元化的格局逐渐形成,独立电厂大量涌现,竞价发电、公平竞争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逐步通国际惯例接轨,市场对外开放,电力市场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紧接着,国家计委公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内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力体制改革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实行“厂网分开”。即:将国家电力公司的电厂资产拆分、重组成四家全国性的、跨区域的大发电集团公司;将全国的电网拆分成南方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此外还组建了区域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的主要职责是经营管理电网,保证供电安全,规划区域电网发展,培育区域电力市场,管理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按市场规则进行电力调度。各区域内的现省级电力公司改组为区域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负责经营当地相应的输配电业务。

随着改革的深入全国的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四个环节最终可能被全面拆分成四个独立的运营机构,这是电力改革的必然方向。首先是实行“竞价上网”。在区域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设置一个或数个电力交易中心,在发电领域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制度,最终实现谁的发电质量高,谁的环保条件好,谁的价格低,谁的上网电量就多;其次是建立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上网电价由国家制定的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输、配电价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终端销售电价以上述电价为基础形成,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机制。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发电企业可以通过协商方式向大用户直接供电,并执行国家规定的输配电价。

综上所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和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电力监督委员会,构成了电力改革方案的四个核心内容。

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其手段

2.1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

电力需求侧管理(简称DSM)是指电力行业采取行政、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激励电力用户(需求侧)采用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改变需求方式,在保证能源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降低能源消耗和用电负荷,实现减少新建电厂投资及一次能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从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特点

需求侧管理与电力部门传统的用电管理相比本质上不是一码事,而是管理方式的一种演进和变革。1、需求侧管理非常强调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基础上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需求侧管理是一种运营活动,它既求效率,更追求效益。任何一种节电措施,都要给社会、电力公司和用户带来效益,使电力公司和用户都有利可图。2、需求侧管理也非常强调建立电力公司和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改变过去用户对电能使用无选择余地的求助地位。3、需求侧管理还非常强调基于用户利益基础上的能源服务。电力公司必须树立能源服务观点,不能不顾用户承受能力和经济利益强行限电等做法去减少用电需求。更多的是鼓励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促使用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 2.3需求侧管理的常用手段

目前,电力需求侧管理常用的有技术、财政、诱导、行政四种手段。

技术手段。指对具体终端用户的用电特点和工艺,采用先进成熟的节电和管理技术,以及相适应的设备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或用电方式。

财政手段。指刺激和鼓励用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是需求侧管理在运营策略方面的重点。主要措施有:电价鼓励、折让鼓励、免费安装鼓励、借贷优惠鼓励、节电设备租赁鼓励等。

诱导手段。为了消除用户在认识、经济、技术上的心理障碍,提高对DSM的响应能力,从而调到他们的积极性,必须使用诱导手段,这是DSM的先行措施。

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法律标准政策制度等来规范电力消费的市场行为,以政府特有的力量来推行节能、约束浪费、保护环境的一种管理活动。

3.构建电力需求侧管理指标体系的原则

电力需求侧管理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但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变化,还要能体现出系统的发展潜力和趋势。结合DSM的特点,本文认为建立DSM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可比性、科学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六个要求。从理论上讲,我们希望设计一个理想的指标体系来描述DSM的状况,但在实际中,我们能够得到的数据资料却极其有限,甚至收集不到对我们的研究起到关键作用的指标数值。如果有的指标极其重要,却无数据来源,可以先保留在指标体系中,今后再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但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在保证指标反映内容全面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各类可供查阅的资料上能够提供的指标。

4.结论

本文在电力市场改革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电力市场改革的大环境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已从原来的计划用电、节约用电节到负荷管理制定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措施,我们总结经验的同时,应该在着重构建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冬利.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启示 篇5

(一):从国外电力改革中学什么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多样化的改革实践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去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官员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新鲜名词像“拆分”、“破碎”、“横切”、“纵切”、“电量现货交易”、“电量期货交易”、“电力库”等纷纷出笼。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电力改革也应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电力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怎样设计,才是代表电力工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如何对待国外改革的经验方面,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是全盘照搬,还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有选择地借鉴;从国外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中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怎样把电力工业本身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体制改革,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有什么区别;如何处理好打破垄断与发展民族工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关系等等。

近年曾有许多单位对国外电力改革进行过考察,本报从今天起刊发一组文章《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们的启示》。这是根据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份考察报告整理而成的。希望对关心电力改革的人们有所启发,我们也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今年2月和4月,为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情况,以及改革后电力立法和电价机制情况,我们先后去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作了一些调查。综观世界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既有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像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这样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电力改革的实践中学些什么呢?

结合本国政治经济的实际情况确定改革目标

在改革的潮流面前,各国都结合本国实际,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符合本国在国际市场中战略定位的改革目标,并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措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英国电力富余,用电增长缓慢,对电力发展需求不大,电力改革是以私有化、引入竞争、降低电价为主要目标。将国有电力局分解成12个地区配电公司、3家发电公司和一家高压输电公司,以后逐步私有化,开放发电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输配电继续实行垄断经营,加强监管。对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则结合实际,对原有电力公司进行功能性分离。

美国的电力企业以私营为主,电力改革目标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打破垄断、降低电价。大企业用户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美国电力工业以州管理为主,联邦能源委员会只提出厂网分开、发电引入竞争机制的要求,具体改革方案由各州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改革模式多样化,有PJM电网的成功经验,也有加州失败的教训。

欧盟也只是对各国电力改革提出原则要求,改革模式、进度由各国结合本国国情自行确定。法国的电力改革是在欧盟指令的框架内,以保持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扩大在欧盟内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因此,法国电力公司仍然是国有化公司,保持一体化的体制,只是在功能上将发、输电业务分开,以满足欧盟指令的要求。这是以电价的低廉和用户满意为基础的,也是法国政府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保存实力、向外扩张的思想体现。

日本的电力改革虽然也以自由化为目标,但坚持谨慎原则,在保证有稳定的投资,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前提下,进行自由化改革。这是适合日本资源依赖进口、九大区域电网之间不存在资源优化配置的特点的。

各国在改革中一般都以现有电网管理体制为基础,提出改革方案,并采用渐进的改革方法,从改革到基本完成一般都要十年左右时间。

电力改革要实现多重目标的平衡

实施电力改革、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改革有多重目标,而且相互之间有矛盾。这些目标包括:

---用户希望低电价、高服务质量和安全稳定供电。

---股东希望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电力公司希望公司获得发展和采用新技术。

---员工希望工作有保障和高工资。

---政府希望实施全国性的能源政策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力发展方针。

---环境保护组织希望减少污染。

---监管者希望能够通过竞争实现最优选择,通过监管实现价值最大化。

---燃料供应商希望保护其市场和投资。

电力改革必须使上述目标相互平衡,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电力发展的不同水平,确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

根据各国的经验,成熟的电力市场的标志是:电价水平一般反映了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用电客户有较高的电价承受能力;有限的用电需求增长;有限的筹措资金的需求。

而发展中电力市场的标志是:在电价方面交叉补贴现象较为普遍;用电客户对电价上调的承受能力有限;对建设和扩充电力设施所需的资本具有很大的要求。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和首要目标是不同的。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

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电力设施的扩建,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

电力市场化改革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

电力的市场化改革除需要有正确的、适合市场经济规则和电力工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

---系统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容量):系统中要有若干的竞争主体,而且每一主体都能达到其经济规模。

---系统要有充足的备用容量:这既是市场化改革的原因之一(追求系统的价值最大化),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保证改革期间的安全稳定供电)。

---要有高质量的输配电网络系统。

---要有与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电力法和完备的基于激励机制的监管法规。

---要有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输电配电过网费的计算原则和办法。

---要有切合实际的长期电力规划(每年滚动编制一次),并明确组织实施规划的责任主体及办法。

---要有保证发、输、配电设施发展的措施办法。

---要明确系统运营机构负责发、输、配电间运行调度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

-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明确现货市场和长期、中期、短期合同的关系及管理办法。

---改革过程中原有电厂沉淀成本(因执行国家能源政策致使造价较高,缺乏竞争力)处理办法。

---新能源及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水电等)发电补偿办法。

---要有成熟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持。

---要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实现灵活的进入退出。

周密设计改革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的设计包括:一、电力立法。审查现有的电力立法、准备立法咨询文件、起草修改后的电力法、通过修订的新电力法。二、经济财务分析。建立详细的经济模型,资产(企业)价值评估,准备过渡期合同,制定输配电价格。三、批发市场设计。制定系统安全标准,建立电力库定价,期货市场定价和对冲市场,检验电力库规则,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和结算系统。四、形成具体监管法规。界定监管的范围,起草监管法规,通过监管法规,正式组建监管机构。 在经济和财务分析方面要做更详细的设计:要检讨国际电力改革的经验教训;建立批发市场/电力系统模型;完成电力各环节的财务模型;建立供电价格对用户经济影响模型,包括设计市场和产业结构;确立和处理过渡期主要问题,包括补贴、沉淀资产、各环节收入的重新调整、过渡性的供电协议、新投资的需求;对电价结构和监管法规的详细设计。

电力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会在一次改革后就停滞不前,技术的更新、市场的成熟及改革以前未察觉的问题,都需要对改革方案进行不断调整。在这个持续的演进过程中,可能要伴随着一些重大事项的发生,比如行业结构的重新调整、股份化改造、修改监管机制、大型公司交易(兼并、收购、重组),因此方案的不断调整是客观要求。英国改革后放弃电力库交易模式,今年起改用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便是一例。

电价核定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虽然各国在电力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电价核定的原则有所不同,比如正处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原则要与改革的首要目标相一致,电价水平要使股东有较高的回报,吸引投资,加快电力建设;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要有利于提高效率,让用户分享提高效率的成果。

但各国在电价核定中都能共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成本补偿原则。电价能够补偿合理的成本支出。二是合理报酬原则。电价能够让股东有合理回报。三是公平负担原则。用户负担的电价应是成本加利润,取消交叉补贴。

在正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竞争环节的电价,由市场决定;垄断环节的电价,由监管机构或政府核定并受监管。

定价原则是否正确,是影响电力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加州管死了销售电价,而放开发电批发电价,因供不应求,批发电价猛升,造成两个电网公司破产,发生了严重危机。

建立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

电力行业监管机构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是指独立于本行业的任何一家经营者,被充分授权监督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例如制定或改变价格。

对电力行业有效的监管,要求监管机构对本行业具有详尽的专业知识:有能力获取详细和准确的行业信息,包括财务信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能克服监管者和市场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均衡性;能了解本行业中的变化,包括技术和竞争行为等;能吸引合格的职员。

基于上述要求,一家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比多头分散的行业监管结构更可取。为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履行职责,要有明确和清晰的法令法规;要有开放和透明的监管程序;要有由所有本行业经营者参与的监管程序;监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期限要固定;要有完善的申诉机制。

(二):我们不该向国外学什么

今日刊发系列专题文章《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们的启示》之二——《我们不该向国外学什么?》。文章结合世界各国电力改革的教训,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认识英国的电力私有化模式;怎样看待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谁来负责电力供需的总体平衡;怎样看待西欧的电力市场重组和整合趋向;怎样认识电力商品的两个市场、两种合同;怎样正确对待环保政策的要求。

这次调查中,正碰上了三件对电力市场化影响较大的事件。一是美国加州的电力危机;二是法国在3月23日~24日欧盟首脑会议上否决了欧盟进一步加快开放电力市场的安排;三是英国3月27日起取消了强制性电力库,实行双边合同主导的新交易规则。这三件事既引起了正在推行电力市场化国家的关注,也引起了未推行电力市场化国家的关注。特别是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震动了许多国家。

西方流传一句名言,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市场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一个设计错误的方案,自己不能纠正自己。我们正着手进一步深化电力改革,不是更应该仔细地分析和冷静考虑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吗?

怎样认识英国的电力私有化模式

这场电力改革首先发生在英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1979年保守党人撒切尔夫人赢得大选,认为“英国经济最大的两个问题是垄断的国有化企业和垄断的工会”。1982年马岛战争胜利。1983年大选连任。1984年煤矿工人大罢工失败。预备已久的撒切尔夫人“私有化方案”诞生。进行了一系列国有行业的私有化改革,从北海石油、港口、机场、电讯、煤气到宇航、钢铁、煤炭、供水都私有化,最后把规模最大的电力工业私有化。

从分解英国电力公司(CEGB)为16个公司(12个地区输电公司、3个发电公司、一个高压输电公司)开始,16个公司分别大规模上市,外资大量进入并重组,发展到目前进行纵向整合,重新设定新的电力交易规则(NETA),前后经历了11个年头,从私有化模式到管制的不断加强,改革政策仍在不断地调整之中。

可以说,英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从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电力向私有化转变的不归之路。尽管在具体操作模式和加强监管等方面探索了许多新的做法,但是,对于这种私有化模式,不仅不同的发达国家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发展中的中国,对关系国家重要命脉的电力行业,究竟采用什么模式,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怎样看待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

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各界都有不同的分析。但有一条是一致的,就是加州没有处理好市场开放和发展的关系。美国FERC两位专家在1993年考察了英国电力私有化以后,将英国的做法移植到美国,积极提倡电力进一步放松管制,实行自由化。

加州在电力危机发生之前,一直是推进改革的典型,但三年以后,碰到了加州新经济高速增长所引起的电力需求和供应不足之间的尖锐矛盾。正如前文所述,成熟与发展的两种电力市场,改革关注的焦点不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电力资源还是相当短缺的。电力改革的目标不完全是为了降低电价,改革要尽量有利于电力发展,要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足够的电力。不能改来改去改成了缺电,又回到加州轮流停电,又回到中国20年前长期电力危机的年代。

谁来负责电力供需的总体平衡

在加州发生电力危机期间,我们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场危机的`法律责任由谁来负?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政府通过经济管制对电力行业实施控制,法律规定供电公司对供电区域内的用户有不间断供电的义务和责任。现在电力行业发、输、配、售各个环节破碎化以后,显然哪一个环节都不能负责了,因此出现了电力公司向法院上诉,要求赔偿的状况,而不是政府上诉要求电力公司进行赔偿。

我们先后请教了各国有关的监管机构、电力公司、律师协会和专家,请教了当初参与设计英国和加州改革模式的专家,都认为电力各个环节已无法执行过去的法令,监管机构是政策执行者,不能负责。政府认为它只负责宏观调控,平衡出了问题应当由市场负责,缺电了市场应当响应,增加供电,建设电厂。当市场没有反应或者不响应如何办?看来只能是美国政府和加州政府直接紧急干预,甚至出现了州政府出钱收购两大电力公司和电网的办法,出现了私有化——自由化——政府收购的逆向循环。

在一个电力有较大的富裕、增长速度极低的成熟电力市场中,短期内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但电力急剧增长,把原有的储备容量吃光以后,很快就会在负荷高峰期间爆发出电力危机。把一个完整的链条分割破碎以后,谁也不能负责,法律也来不及规定谁将对此负责。崇尚自由化改革的专家们相信,由于“政府失灵”,所以“市场万能”,市场能解决一切,但是当出现“市场失灵”时,社会将怎么办?

怎样看待西欧的电力市场重组和整合趋向

在英国不断将国有电力公司分解缩小并私有化的同时,出现了国际和欧洲大电力公司进入英国,兼并重组、强占地盘的趋向。而且不仅在英国,跨国之间也互相借市场开放的机会,大量地进行兼并重组活动。

我们去英国访问期间,德国E-ON全部收购了英国POWER-GEN公司资产。德国彭博社报道:“德国最大型公用公司E-ONAG&127;同意以153亿欧元现金收购英国第三大电力公司POWER-GEN,同时会承受该公司的71亿欧元债务,这次跨国收购将使E-ON成为全欧第二大电力公司。”“POWER-GEN&127;在英国有300万客户,在美国有100万客户。”“E-ON借这次收购涉足英国及美国市场。”“E-ON&127;在德国的最大对手早已收购电话、传媒和其他资产,去年同意收购THAMES水力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水力公司。”

在比利时,我们访问了掌握比利时电力市场80%的比利时电力公司。这家公司五年前已被法国里昂水务集团的TRACTEBEL百分之百兼并,&127;成为法国公司的子公司。TRACTEBEL积极扩展业务,&127;已掌握发电机组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成为世界领先的大电力企业之一,欧洲第五大电力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发电商。

在法国,法电EDF在国内电力市场饱和以后,积极拓展国际市场。&127;现在法电在国内拥有3000万客户,在国外已扩展2000万客户,还在继续扩展中。在德国,EDF兼并了德国第三大电力公司ENBW。在英国,EDF从美国公司手中买下了伦敦电力公司,伦敦电力公司经过三年经营,又买了英国300万千瓦的发电厂,&127;掌握了伦敦市区300万客户,&127;并取得伦敦以外100万客户的供电权。EDF和法国政府签订的未来五年目标中,&127;要使集团50%的营业额来自法国境外业务收入和非电业务收入,把扩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放在重要位置。

2000年十大国外发电投资商,其中第六家POWER-GEN已在2001年被德国E-ON兼并消失了。世界十大国外供电投资商,&127;已无一家英国公司的位置。欧洲十大发电商其中第九家已被德国兼并,第十家已被法国兼并。欧洲将主要是前五家电力公司的天下。英国自由化改革的设想,只有公开竞争,每家公司只能占领20%以下市场,才能公平。相反,国际市场的大企业还要做大做强,争夺市场,许多国家正在使国内公司合并成大公司,以争得一席之地。

英国彻底厂网分开的结果,是丧失了国内电力公司的市场,成为跨国电力公司的天下。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5月8日在香港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上讲话中指出:“同时也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在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应该有充分的认识。电力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抵御加入WTO后国际资本的冲击。

英国私有化改革的设想是厂网彻底分开、输配分开、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将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分解。但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英国又重新出现了纵向整合的趋势。美林公司两位高级分析员介绍说:在欧盟,允许主导性电力公司存在。对单个主体国家来说,要保持竞争地位,每个国家要有一两个主体公司,这样才可以尽量稳定电价。法国人更认为最好让客户不要经历波动性电价。最近,欧洲最流行的将是纵向整合模式。英国也在往这方向走。

国际资本的兼并重组趋向和最近出现的纵向整合趋势,反映了国际资本的动向和竞争的结果,是大企业占优势,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认为破碎分割才能实现公平竞争,只不过是学者们的“纸上谈兵”而已。综观英国、美国的实践,难道我们还能把十年前设计的英国模式简单搬来用吗?

怎样认识电力商品的两个市场、两种合同

一般商品市场中存在零售和批发两个市场,即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即期市场和长期市场的差别,存在着现货交易、短期合同和长期合同的差别。当电力市场模式出现以后,尽管由于计算技术的先进性,一些繁杂的计价和竞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究竟能有多大的规模,多大的量进行竞价,现货市场交易能搞成什么规模呢?

加州电力市场的设计者,为了保证竞争的公开性,防止发电商和零售商勾结,操纵市场,一律强制性进入现货市场,实践证明是失败了。加州排斥了长期合同,把庞大的电力市场处于即时的交易状态。如一天分成48个时段,每个时段不同价格,即时平衡。当电力处于高峰状态时,整个电力市场和电价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运转比较成功的美国东部PJM电网,现货交易量占15%。&127;我国竞价上网试点的经验也是在10%~15%左右。

试点的经验证明,电力市场是以一个长期市场为主导的市场,把电力看成一般商品一样,如同网上购物一样,任意选择,即时变化,是十分不切实际的经济学者的想法,完全不符合电力商品的特性。特别在供需不平衡时,需要新增的电力,是不可能呼之即来的,需要长期的平衡和长期的投资。

英国改革后十年将强制性电力库修改成以双边合同形式为主导的新交易规则,允许电力合同跨度从当天到几年以后,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对发展中高速成长的不成熟的电力市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如果没有国家能源政策的支持,如果没有电力的长期平衡,一个关系国家经济命脉运转的电力系统,将陷入何种不稳定状态是可想而知的。

怎样正确对待环保政策的要求

世界各国把环保政策都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京都议定书”已为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美国布什总统发表了否定“京都议定书”的谈话,引起了世界各国环保人士的指责。在美国加州,有十分激烈的环保主义者,要求不能把发电厂和送电线路放在自己的后院,使建设一个电厂和一条大的输电线路很难得到批准通过。造成了十年没有新的大电厂投入,十年没有建成大的输电线路。在原有的储备容量吃光以后,电力危机出现了。

最近十多年来,大量的用天然气发电代替石油和煤炭发电,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英国人承认他们是幸运的,十多年来由于丰富的北海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关闭了大量的烧煤电厂,改善了环境。美国加州也是发展了燃气电厂,但当天然气价格随着石油价格暴涨以后,又不得不限制建设燃气电厂。

中国也能这样做吗?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天然气,合理地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但是不把我们能源的基石放在丰富的煤炭资源上,运用清洁煤和洁净燃烧技术,把分散的煤炭污染,集中到现代化大电厂集中烧煤,治理污染的基础上,是别无出路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清洁天然气,难道我们能制定立足于烧进口天然气的能源政策吗?

这场历时十多年的西方大力倡导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沉重的教训。直到今天,大多数国家都还在慎重对待,认为并没有到可以有结论的时候,情况还在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吸取可以为我们所用、适合国情的经验,也要抵制不切实际的做法,切不可盲目跟进,听信一些表面化的宣传,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慎重对待,切实探讨其中的利弊,这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体会和肺腑之言。

(三):把电力规律和市场原则结合起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电,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业必须快速增长,这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尤为重要。电力体制改革必须把电力工业的客观规律与市场原则结合起来,以确保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

电力改革中必须紧密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两大特征

电力系统的主要物理规律是即时平衡和整体互动性。前者是指在庞大的互联电网中,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保持实时平衡,任何背离都将引起频率波动,导致设备破坏直至整个系统瓦解。后者是指电力系统中所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影响,连接在一起的电厂、电网和用电器,可以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任何单一部件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电力系统的特点是产、供、销、用电同时完成,产品不能储藏。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在生产上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不同时间用电量变化很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正常供电,必须连续不断地保持发、输、配、供电之间的平衡。为了适应用电负荷变化,在电力系统中要有必要的备用容量(一般约8%左右),输电网要留有适当的裕度。电力系统运营调度部门要随时监视系统运行情况,发生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保持电力系统在生产、发展中的整体一致性,是电力系统的客观规律,也是电力工业的一个主要特点。

必须考虑电网的电力潮流分配和传输容量的规律

电网中各输电线之间的电力潮流(输电容量)分配是根据物理学的克希霍夫定律确定的,输电线的传输容量是根据物理学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确定的。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电力市场交易必须服从这些规律,根据上述规律确定电网各个环节允许的输电容量进行交易。有的国家在电力改革过程中发生电网拥堵现象,是由于设想的容量与电网允许通过的容量不一致。发生电网拥堵若是局部的、小范围的,一般比较容易解决。如果电网拥堵发生范围很广,线路较长,为解决拥堵而需要建设的送变电工程较多,投资较大,会影响电力交易的经济合理性。是解决电网拥堵,还是修改电力交易合同或改变电源布局更合理,这就需要作全面的经济分析论证。

设计改革方案时要考虑输电成本与输电距离

输电成本一般与输电距离成正比,有时甚至高些。远距离输电投资很大,成本也较高。如天生桥水电站到广东直流输电工程每千瓦时输电成本0.11元。阳城电厂至江苏淮阴输电成本也是0.1元/千瓦时左右,距离更远输电成本将更高,远距离输电不一定经济、有竞争力。因受输电能力和输电成本的限制,电力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只能在一定合理范围内进行。将来实现全国联网后,认为广东用户可从东北电网购电是不现实的。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厂网分开后可以在大电网内采用邮票法收取输电过网费,即不论发电厂与供电区之间距离远近,过网费相同{过网费=(输电总成本+利润)/总输电量},使用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不正确的。这样会严重扭曲不同电厂向用户供电的实际经济性。例如广西、云南、贵州电厂向广东供电,其实际输电成本相差很大,用统一标准收费是不合理的。邮票法比较方便,但只适用于供电范围不大的电网,远距离送电采用节点法(即不同输电距离收取不同的过网费)收费较为合理。

核电、油电、天然气发电在靠近用电中心地区建设比较经济合理。烧煤电厂则与煤的发热量有关,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说明,发热量低于12540千焦/千克的煤在坑口建厂向外输电比较经济,发热量高于20700千焦/千克的煤一般在用电中心附近建电厂综合成本低。因此除受环保、水源、出灰等建厂条件限制外,大部分火电厂建在靠近用电中心地区。这是经济性决定的,不能认为是地区壁垒造成的。各国电网之间交换电量的比率一般是不大的,欧盟各国平均为8%,日本九大电网间为6.4%。

改革要确保发电、输电、配电之间协调一致

电力不能贮存,电力供应的系统性、随机性及高度可靠性,这是电力区别于其他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电力行业的公用性要求电力系统供应安全、质优、价廉的电力。电力工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工程要有大量资金。一个地区内输电、配电网只能是一个,具有垄断性。发电、输电、配电之间必须保持协调配合一致和系统性,服从电网统一调度。协调配合不好会造成停电或重复建设。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必须进行规模经营才有竞争力。发展水电、核电,再生能源发电,洁净煤发电等,并不都具有竞争力,有的需要政策上的支持。

电力改革必须把市场原则和电力系统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电力市场交易只能在符合客观规

律的基础上进行。电力系统运营管理及发展规划,也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作必要的调整。要在电力公司内部对发、输、配电作功能性分离,分开进行核算,确定输电、配电的过网费,为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创造条件。

从本国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能源政策

电力工业是耗用一次能源最多的行业,发达国家占40%以上。各国都从能源供应的经济性、安全性出发,制定本国的发电能源政策。优先利用本国资源,进口能源则选择适合本国特点来源可靠的能源,注意能源品种及来源多样化,并根据能源市场供应情况及价格,及时调整能源结构。

英国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都很丰富,可以立足国内解决。过去以煤电、核电为主,天然气发电很少,不1%。90年代起廉价清洁的北海天然气大量供应,英国建了1800万千瓦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用来替代发电成本高的燃煤电厂。英国19发电装机容量7530万千瓦,发电量3382.2亿千瓦时,发电构成为:核电占31%,煤电占39%,天然气发电占27%,其他占3%,形成煤电、核电、天然气发电并重的局面。受北海气田资源限制,今后英国天然气产量增加不多,预测20后将开始进口,且天然气价格不断升高。目前已暂停天然气发电项目的审批。

法国本国一次能源不多,主要依靠进口,从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出发,坚持以发展核电为主的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发电能源不受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发挥了核电国产化及规模经济效益,发电成本在欧洲各国中是较低的,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向国外出口。法国电力公司装机10350万千瓦,其中核电占82%,水电占13%,火电占5%。出口电量770亿千瓦时,占16%。

日本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用于发电,并积极发展核电。石油危机后停止建设烧油电站,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用于发电。年日本发电装机容量22429万千瓦,其中水电19.8%,火电59.9%,核电20.1%,地热0.2%。2000~规划十年新增发电装机5263万千瓦,其中水电580万千瓦(11%),核电1263万千瓦(24%),煤电1984万千瓦(38%),天然气发电1206万千瓦(23%)。仍以核电、煤电,天然气发电为主。

美国能源资源丰富,主要立足国内,石油部分依靠进口,因环保主义者要求国内放慢发展核电,水电资源已基本开发利用,故新增发电装机主要是天然气及煤炭发电。90年代起转向重点发展天然气电厂,约占新增容量的65%。煤炭用于发电,较直接使用对环境有利,故美国80%以上的煤炭用于发电。美国1999年发电装机容量67781.1万千瓦,发电量37061.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3194.8亿千瓦时(8.6%),核电7282.5亿千瓦时(19.6%),煤电18843亿千瓦时(50.8%),油电1235.6亿千瓦时(3.3%),天然气5699.7亿千瓦时(15.4%),其他868.38亿千瓦时(0.23%)。

美国前能源部长史莱辛格认为加州能源危机教训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忽视了电力发展,造成缺电;其次是环保要求过高,限制在本州建设电厂;发电能源结构不合理,只发展天然气电厂,天然气价格上升4倍引起电价上升。

比利时电力公司专家认为只有发电结构合理的大公司,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市场竞争须在执行国家能源政策的条件下进行,否则会给国家造成损失。

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强大、高效、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国家必须进行控制。电力系统发、输、配、供电各环节在生产运营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发展中需要统一规划,协调配合,才能防止重复建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上发电、输电、配电可分开进行核算,并在发电部分引入竞争。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电力工业的主题。今后西电东送,全国联网,开发西部地区大型骨干水电站和大型坑口火电站的任务很重。电力工业具有规模经济性,一个电源结构合理、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管理经验丰富、有大量人才的全国性电力公司,对推动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是必要的。

在我国发电市场已放开,并已初步形成多家办电竞争局面的情况下,要结合全国各电网的特点制定改革方案,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使大用户有权选择供电商,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在改革中要注意解决好谁对各电网各省供电负责的问题。省公司在办电和保证供电方面有重要作用,要避免发生类似美国加州的电力危机。电力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行业破碎化经营迟早会影响电力系统运营。因此,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是建设一个强大、高效、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而不是私有化和行业破碎化。

(四)中国电力改革的实践和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至初步扭转了全国主要电网缺电的局面,大部分电网实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东北、川渝等少数电网由于用电增长速度低于预测水平较多,出现暂时富裕。

深化改革对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十年来我们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有:变独家办电为多家办电;积极利用外资并欢迎外商投资办电;每千瓦时工业用电征收2分钱电力建设基金;新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实行“煤运加价”政策;实行“政企分开、联合电网、省为实体、统一调度,因地因网制宜”的办电管电方针。

过去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电力体制改革以加快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转变为目标,解决了连续二十多年的电力危机,形成了比较开放的电力市场和适合当时国情的电价机制,初步实现了电力工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从国家独家办电到多家办电,形成了多家竞争办电的格局

针对办电资金不够的情况,我国80年代初起实行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方针。开始由地方政府出资,以后发展到组织地市企业、乡镇企业集资,利用煤代油资金,出售用电权集资,发行电力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办电。1984年国务院批准华东电网采取工业用电提价不超过两分钱的办法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1988年推广到全国,为地方办电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198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明确集资电厂可以独立经营,与电网签订供电经济合同,也可委托电网代为经营管理。实行多种电价,独立经营的集资电厂,其售电价格允许浮动。大多数合资或非

电力公司独资建设的电厂成立发电公司,形成了大批独立发电商。

为了解决发展所需资金、设备不足的困难,同时又积极利用世行、亚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政府出口信贷等贷款办电,鼓励外商来华独资、合资办电。1985年深圳与香港合和电力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沙角电厂,用BOT方式经营管理,广东与香港合资建设经营大亚湾核电站,成立华能国际和新力等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办电。以后许多外商纷纷到中国投资办电。

20全国3.19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中,国家电力公司在中国发电市场份额已降至50%左右。在年新增发电容量2055万千瓦中,国家电力公司投资部分占58%。

无论从国内投资还是从外商投资办电情况来看,我国是发电市场比较开放的国家,也是独立发电商较多的国家。发电市场的开放程度远大于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家。

从计划到市场转轨过程中引入多种经济成分

改革开放前电力工业全部是国有企业。1982年龙口电厂集资办电,开始引入集体所有制成分。1985年中外合资建设了沙角B厂及大亚湾核电站,引入了国外资本。90年代初上海申能和深圳能源公司等股票在国内上市,以后迅速发展到2000年已有上市公司40多家,吸引了大量国内投资。华能国际开发公司,大唐公司,新力公司等进行股份制改造后股票在纽约、香港上市,吸引了国外大量资金。上市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促进了电力工业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

1999年全国已有大中型中外合资电厂39个,总容量2700万千瓦,外商投资23亿美元。到国外上市的发电公司3家,总发电容量1953万千瓦,筹集资金16.5亿美元。在国内上市的发电公司37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筹集了数百亿元资金。电力工业已逐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状况。以国家控股为主的股份制公司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实施适应多家办电的电价政策

198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允许新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使新电厂能够还本付息并取得合理收益。同时,对中外合资电厂,按照国际惯例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明确年供电量及上网电价,由电力公司收购后转售给用户,吸引了外商来华投资办电。

以后又陆续推出高峰低谷电价,丰水期枯水期电价,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丰水期电力,以减少电网调峰困难,降低电力成本。1988年对炼铝、铁合金等大用户实行优惠电价,在加强城乡电网改造的同时整顿农村电价,逐步做到城乡同价。1999年在浙江、山东等六个电网进行部分电量竞价上网的试点。

电价改革在解决缺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燃料、设备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我国电价水平在世界上是比较低的。

在电价政策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主要是:没有出台规范的电价定价原则、计算办法、审批程序;对电厂造价没有限制,助长了建设中的铺张浪费,造价过高,使电价不合理升高,加重了用户负担;居民用电价格低于工业用电价格;农村电价过高;电力公司内部没有对电厂和电网成本分开计算,定价透明度不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深化改革中解决。

从各地分散供电向全国联网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电网规模不大,初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等五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蒙西等十多个独立省网。不少省网还分别由几个独立的小电网供电。

改革开放后加强了电网建设,建成了一批500千伏骨干送变电工程,使各跨省电网的联系大大加强。1989年建成了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加强了华东、华中电网间的联系。90年代初建成了供电范围包括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的南方电网。2000年我国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川渝等7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海南三个省网及北疆、拉萨等电网。其中华东、南方、华北、东北电网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4000万千瓦,跻身世界大电网行列。

今后十年将在北部、中部、南方三大电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在南方电网扩大西电东送容量的基础上,建设三峡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的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南方与中部电网联网。三峡水电站发电后,将向华中、川渝、华东送电,形成中部电网,福建联入华东电网。今年实现华北与东北联网,逐步实现华北与山东联网,建设西北向华北、山东的输电工程,形成北部电网。同时规划三大电网在南北方向上多点互联,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实现联网,成为总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仅次于北美、欧洲电网的世界第三大联合电网。

为加速开发利用西南的水电资源,年后将建成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及其他梯级水电站,送电华中、华东、两广;开发澜沧江小湾、糯扎渡等水电站送电广东,雅砻江锦屏等梯级水电站送电川渝、广东;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向华北送电等。全国联网将不断加强。

从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

撤销电力部,由国家经贸委及各省经贸委负责政府管电职能。国家电力公司成为国务院直属企业,授权经营原电力部管理的国有资产。各省电力公司也不再履行省政府管电职能,为政企分开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实施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努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取得了显著成绩:

坚持以战略总揽全局,推动公司化运作。及时提出和确立了建设“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战略构想,公司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跻身世界企业500强。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推动电力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在结构调整中抓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初步走出了一条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实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坚持深化改革,认真贯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电价,改善服务,促进发展”的改革思路,制定了“四步走”的改革战略。积极主动地实施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和农电体制改革等各项重大改革。

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重点,推动公司效益持续增长。~2000年,在外部增支因素较多、部分地区电价不到位的情况下,主营业务年收入由2500亿元增长到3158亿元;累计实现利税1325亿元,其中利润366.4亿元,上缴税金1063亿元。多种产业年总收入由820亿元增长到1238亿元,累计实现利税395亿元,其中利润224亿元,上缴税金171亿元。

坚持“三严一表率”,推动公司系统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企、从严治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做表率”的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84%以上的单位被评为市地级以上文明单位,60%以上的单位被评为省部级文明单位。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推动电力行业作风的好转。把搞好优质服务作为电力企业的基本使命,全面推行规范化、现代化服务。严格执行电价政策,整顿电价秩序,通过城农网建设改造,城市电价平均降低0.05元/千瓦时以上,农村电价平均降低0.1元/千瓦时以上。全国无电县减少到4个,乡镇和行政村通电率提高到98%以上。

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发展

2000年全国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0%~20%,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保持快速发展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仍是电力工业的主要任务。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了经济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据预测,相应需要发电量180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65%,发电装机容量约4亿千瓦,年均增长4.6%。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发电量将达到2360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不仅在增长速度方面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而且在每年需要增加的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也大大超过发达国家。

目前国外的电力体制改革都是在装机容量有富裕、用电增长缓慢(1%~2%)的发达国家进行。对发展需求不大的国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改善服务。而在用电增长稍快(3%~3.5%)的美国加州电网由于忽视了发展,发生了电力危机。英国改革之初全国发电装机富裕20%以上,十年用电增长16.5%,年均增长仅1.5%,负荷增长不到1%。即使十年不新增发电装机,电力还有富裕。 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亿千瓦,1995年3月达到2亿千瓦,2000年4月突破3亿千瓦,电力供需大体平衡,华北、华东等7个电网供需基本平衡,东北、华中等4个电网略有富裕,广东、浙江、河北南网等三个省网开始缺电,且人均用电水平很低,不到世界人均水平一半。

为了实现“十五”计划和21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电力工业必须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后十年发电量预测需要年均增长5%~6%,年均新增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左右。今后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任务十分繁重,电力系统需要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安排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成后经营管理工作也很复杂。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目标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电力市场不同,应以促进发展为主要目标,同时逐步引入市场竞争,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要结合实际,逐步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改善服务。要周密设计,完善立法,谨慎从事,分步实施。

结束语:

这组系列文章《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们的启示》,到今天为止已全部刊完。我们希望大家对电力改革给以关注和理性思考,也欢迎大家就此发表意见。我们相信,不断深化的电力工业改革必将促进电力生产力的发展,必将使电力工业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浅析论文 篇6

张菊莲

摘要:随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国进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对各行各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促使电力集团需要深入思考电力市场开拓的路径及电力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这两大问题。本文在对现阶段国内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状况分析基础上,提出提高有关节能环保方向的宣传、科学技术的创新、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以及促销意识三个电力市场开拓路径和完善自身的管理机构、创新营销思路、改革网络框架三个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策略,供企业决策时参考。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电力企业

一、电力市场开拓策略

1提高有关节能环保方向的宣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环保、节能、绿色等概念被提及的频次不断提高,技术的更新迭代也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深入发展。要做到环保,需从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两方面进行入手,环保意识的树立为环保技术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就政府而言,需要不断出台相关环保政策并跟进和落实。同样重要的还有政策的宣传,通过官微、官博、官抖等新型媒体宣传方式同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方式进行结合,使政策深入百姓生活,宣传效果达到最大输出。其次就企业而言,企业是政府政策落实的重要环节,清晰、准确的解读政策,认真将环保理念落实到企业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精准的抓住政策扶持,不仅有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还极大程度上助力了企业发展,为企业推进环保项目进行提供了理念、资金、审批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充分树立绿色环保意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环保的落地实施。

宣传不仅要关注宣传手段还要细化至具体的宣传层次。环保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其实已经为人们广泛认知,但缺乏具体细致的解释。如垃圾分类就是环保中的一个分支,这时的环保方向宣传就要针对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等进行具体宣传。对应到电力市场的环保理念宣传,就要求媒体针对至环保技术在电力中的应用、环保电力所达成的具体效果等,对此进行形象和量化的宣传。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推广的重点是供暖、降温、冰箱、烹饪等日用电器。在加强电气化宣传、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电气化社区的同时,要组织群众参观各级电气化示范社区,用示范方式不断增强群众对电气化社区的渴望,推动生活电气化进程[1]。

2科学技术的创新

企业是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依赖于企业一线员工的经验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不断研发。设置相对独立的研发部门,是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但同时也要注意技术的创新研发也不仅仅止步于企业的专职研究人员,要培养企业员工的创新、创造意识,注重一线工作经验的积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提出创新方向,为科研人员提供基础研究和思路和创新发展方向,做到部门间高效畅达的沟通,构建企业发展一体化格局。除此之外,还需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做到知晓新技术、借鉴新技术和引进新技术。电网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措施支持才能实现。必须加强一、二次系统的改造效果,此时更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使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2]。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源,高质量活跃型人才是衡量企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注重电力企业同高校的合作,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创造型人才,在学业完成后对接企业工作,提高专业学生到专业人才的转化率,降低培训成本,缩短到岗时间。人才引进也是常用手段之一,提高引进人才的生活保障,确保人才的稳定利用,减少员工跳槽带来的培养成本耗费。

3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以及促销意识

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标志着电力市场的竞争日益积累,电力同样需要作为商品,接受市场的检验和客户的选择。我国新发展理念中提出,要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意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给客户更体贴、更便捷的服务;注重协调企业与客户间关系,做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固用户关系,增强用户黏性;在企业发展中,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以开放包容的面貌接轨国际市场;资源共享也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积极沟通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共享现有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最终实现跨界发展、跨界合作、多企联动。

在电力营销中引入“前馈”和“反馈”的概念。企业不仅需要及时和用户进行沟通,发现并关注用户需求整合出新的营销方案,还需要为用户搭建能及时沟通的平台,收集客户反馈意见,进行数据分析、优化服务从根本上克服问题。建立的服务平台应能及时捕捉客户的实际需求,及时收集客户提供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全天候为客户的需求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模式。对于各种潜在的问题,应该能够及时处理。同时,提前根据已有的用户回馈自行调整、迎合需求,在市场给出反应前完善服务,做到比别人更快一步。

二、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

1完善自身的管理机构

企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还依赖于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软硬件的配合升级,是企业平衡发展的必由之路。请资深HR进行专业的组织架构分析和管理体系评估,找出现有组织架构中存在问题,对部门总体工作进行评估,根据电力企业目前现状,重新评估现有管理部门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多方论证,对于非必要机构进行撤销或合并处理;对于效能低下的管理本部,重新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提高其工作效能;对于高效运转的管理机构,给予一定程度上奖励并开设经验分享座谈会,促使成功经验在企业内部的借鉴和再发力。

同时注重客户服务部的强化建设,客户是企业收益的主体来源。企业不仅需要超前的营销方案进行产品的推介还需要十分重视售后问题的解决,使企业营销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如某企业客户服务部的高质建设,其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进行客户服务部的打造,为员工提供高薪、弹性工作制和休闲餐吧等福利,以便员工能够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客户的疑问、投诉等,用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解决方式维系客户,树立企业品牌,不断积累良好口碑。

2创新营销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多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的盛行。利用新技术,创造新新思路。突破电力营销往日落后的宣传手段,更新电力在大众内心的固有印象。根据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整体营销管理策略可以直接定义为以法规政策为准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关键措施,以经济效益为营销关键,以满足客户需求和引导客户消费为重点。在电力营销体系建设工作中,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之相结合,大胆引入创新营销理念。基于电力企业的营销需求,构建一个清晰明了的推进系统。这可以为各种与电有关的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现代化管理平台也是现代企业所必须要具备的。在数据时代,大批量的数据处理是企业分析现有产品销售情况、对口市场、受众心理等诸多相关因素分析的利器。现代化营销更加指的是细分市场、精准营销,把产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的现代化营销方式,不仅能够节省营销过程中对非受众人群的无效营销成本,还能够为精准受众人群提供更高质的服务,短时间高效率的在业内树立高口碑。

3改革网络框架

发电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在注重产品安全的同时,时刻注意电网的维护和检修,确保产品安全和电网质量。对电网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在系统运行时优化网络监控,应保证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立完整的维护体系,在正确的处置下解决电力问题,避免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时做出反应。提高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为用户带来更高效、更全面的优质服务,通过严格的管理,时刻监督各公司的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在电网改造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供配电网络的运行能力,选择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系统网络结构,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优化系统运行监控体系架构,为企业营销目标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3]。为了实现未来电力交易市场的发展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的生产计划,逐步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模式,为提高各类电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在这个创新发展理念的时代,我们要更新传统电力市场开拓方式和传统电力营销策略,不断运用新技术、新人才,从各个方面提升电力集团的竞争优势。以提高有关节能环保方向的宣传、科学技术的创新、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促销意识为电力市场开拓路径,以完善自身的管理机构、创新营销思路、改革网络框架为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策略。其中,尤其是要注意转变卖方市场的传统观念,切勿停滞不前。重视用户需求是电力集团在买方市场中生存的关键,要求电力集团持续深化以人为本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视用户的“前馈”和“反馈”,针对性解决用户痛点。改革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从思想上、意识上、行动上尽快调整落实,才能在新时代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浅析论文 篇7

电力市场通过电力工业竞争机制的引入, 以公平竞争为原则, 用公平竞争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以实现市场活动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具体是指以电价为控制信号, 通过计算机、通讯与测量设备的使用, 对电力进行负荷管理, 实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及增进用户间合作的系统总称。

我国电力部门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权单一、国家垄断等问题的影响, 电力企业缺乏有效竞争, 电力生产与需求脱节, 造成电力供需矛盾突出, 同时由于市场的调节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使得当前电力的实际价格偏离均衡点, 其商品属性被逐渐淡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用电量急剧增加, 单纯的政府财政支持已满足不了电力发展的需要。为吸引资金,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多渠道的筹资办电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 电力部门产权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这为电力产业竞争机制的引入提供了必要条件。

2000年初, 我国开始进行电力市场试点运行, 经过10年的发展, 电力市场的运行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电力市场意识明显提高, 厂网分开经营模式初步实现, 符合地区实际的有效竞价模式初步建立, 对电力市场的运营与监管规则进行有益探索和尝试, 为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经验。当前我国正根据市场需要, 扎实开展电力市场技术系统的研发工作, 伴随“全国联网、南北互供、西电东送”战略的逐步实施, 实现大区乃至全国电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变得可能。

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呈现以下特点:电力市场与购买者比较单一, 而参与市场竞争的电力企业众多;部分电量竞价上网;竞争电量与基本电量实行双轨值的竞价体系;电力市场主要通过长期合同、实时交易、期货交易的形式进行交易;电力生产调度同市场交易一体化;电力技术支持系统尚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当前阶段, 电力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电网主辅分离、农电管理、电力法制建设、电价形成机制以及市场建设等问题都亟待解决。面对当前电力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电力体制改革要充分利用当前电力供求矛盾趋于缓和的时机, 在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之上, 努力实现电力体制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重点解决电力结构不合理、电力市场对资源配置应起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等问题。以改革促发展, 明确电力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通过总体规划、逐步实施与突出重点的形式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 开放、统一的电力市场, 实现电价形成机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完善电力监督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 电力市场运行的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企业顺应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 注重对国外电力市场运行经验的借鉴与吸收, 以改革促发展, 转变观念、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推进电力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走电力市场化之路。当前国外一些较成功的电力市场的运行方式,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 电力市场规模大

电力市场的发展要注重规模效应的发挥, 大规模电力市场, 有利于较大范围内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大幅降低电力经营各环节的生产与管理成本, 实现电力市场大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2 市场主体权力相对较小

市场权力指的是经济活动参与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与优势, 控制市场的能力。现代电力市场通过健全的市场运行规则与有效的市场监督体制的建立, 降低电力市场准入要求, 制定实施鼓励多渠道投资办电政策等措施, 对电力市场权力进行有效约束, 防止因市场权力过大引起的操控市场现象的发生。

2.3 市场自由度较大

市场自由度大主要体现在, 电力市场较为开放, 市场准入条件较低, 电力交易过程中坚持平等、自愿原则, 消费者可以对供电方式进行自由选择, 电力市场经营者满足消费者要求、根据消费者需要进行交易活动。

2.4 电力市场监管制度较完善

电力管制的解除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政府监管, 相反, 电力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政府监管。政府机构对电力市场管理机制和市场运行规则的制定, 可以有效实现对电力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有效监管, 保障电力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保护经济活动参与各方尤其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5 期货交易方式成为交易的主要方式

电力的生产与销售几乎同时完成, 不方便储存, 电价很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由于电力作为商品这种特殊性, 为防止因电价波动而产生不利影响, 期货市场便成为电力市场交易活动中用以规避电价波动产出不利影响的有效手段, 期货交易方式成为当今电力市场交易的主要方式。

3 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健康的电力市场应具备电力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电力价格对需求量产生影响、具备健全的买卖市场机制、买卖双方无垄断行为的特点。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并不具备卖方无垄断行为的特征, 必须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健全来推动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电网主辅分离的管理体制。实现电厂与用户之间的层次型的关系向平等的买卖关系转变, 按照平等互利交易原则, 自愿地进行贸易活动。

目前我国电力的统一调度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来强制实现的, 随着电力市场产权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单纯的行政命令就势必影响市场各方的相关利益, 导致电力调度的分散。电力市场应该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来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在此基础上达到电力市场的统一调度。当前完善我国电力市场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3.1 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

充分认识电力市场有效运行对改善我国电力供应弊端的重要性, 电力市场模式的选择不但要充分借鉴市场运行的成功经验, 还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 在电力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不发达、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的现实有足够认识, 同时应重视我国各地区情况的差异, 选择市场运行模式不能搞一刀切。

3.2 遵循市场性原则

电力市场的建立应充分体现市场经营的公平性原则, 循序渐进地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 打破当前电网公司对电力的垄断经营, 降低发电市场的准入要求, 维护市场经济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 实现电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完善电力市场监管体系

完善的电力市场管理机制与健全的市场运行规则对电力市场的有效运行意义重大。在电力市场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监管作用,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 实现对电力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有效监管。

3.4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电力由于受其商品特殊性的影响, 电力市场相关活动存在着种种风险, 如何规避和实现各种风险影响的最低化是推动电力市场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因此, 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电力市场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模拟测试的形式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 当出现市场失灵的风险时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予以规避。

3.5 完善市场管理组织结构

应建立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组织、服务市场辅助性组织, 完善电力市场运行方案与市场数据、结算和相关信息处理系统。当前我国电力市场要成立专门性的包括电力运行系统可靠性管理部门、电力交易部门、输电调度部门、电力生产部门的电力市场工作组, 输配电服务部门、表计测量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市场监督部门在内的专门性的管理组织结构, 制定和监督相关市场规则的有效运行。

此外, 发展电力市场要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建立电网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不断完善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标准, 通过对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的监督, 为市场参与者对电源与电网进行的改造、扩建等活动提供准确、有效信息, 缓和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同电力市场交易活动的经济性间的矛盾, 避免因电网运行事故对电力市场的运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 结语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力系统各部门的利益责权进一步明确, 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专业化与系统化。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电力市场模式并没有所谓的最好之说, 只有最适合本国实际的运行模式。电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引入与之相适应的竞争模式, 实现电力企业经营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 我国的国家电力市场模式应结合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实际, 积极探索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电力市场运行结构与运营模式, 实现我国电力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明星.我国电力市场产出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2]董福贵.电力市场中发电厂商的报价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 2005

[3]仇伟杰.中国电力经济运行规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浅析论文 篇8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营销;应对方案;市场意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56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00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1.003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出现金融危机,在此期间,电力市场遭受了巨大冲击,这意味着电力行业将要面对更多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对电力市场做出了前瞻性的及时分析,分析显示只有不断拓宽电力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才能拯救电力市场。近几年,我国电力部门越发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且尽可能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对电力市场进行调整和改制。就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而言,仍旧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客观问题,还远不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相比。基于此,本文就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完善电力市场的不足之处,实现电力的有序正常供应。

1 电力市场的现状

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电力行业也不例外,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中供电需求大幅缩水,各个行业不同程度的停产和倒闭使得电力供应数量在一瞬间迅速减少。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2009年期间,部分电力企业的供电量连续下滑接近10%。究其原因很多,比如在同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减产严重,最为明显的是钢铁企业受以重创,一度出现停产滞销现象,相应的水泥产业和建筑产业也在减产。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电力市场必须对自身原有的营销发展方案进行反思和研究,以努力拓宽电力市场为目标,制定出有效对策。

2 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市场营销意识淡薄

电力企业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而是一个庞大的运行系统和机构。而电力系统是依赖营销生存的,也就是说营销业务便是电力企业的核心所在。电力的生产活动围绕着营销运作,这就涉及多方面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若是存在不健全的营销体制,或者供电服务存在质量问题就势必会导致电力产品出现销售困难的问题,无法扩大供电范围,使得市场对电能的需求量增大而供应不足,与电力企业产品出现滞销两者之间的矛盾性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是电力企业过分重视电力生产的管理,却忽视了电力市场营销方面的管理。企业在营销意识上表现出薄弱的劣势,势必会导致电力生产和社会供给不足的矛盾。

2.2 目前的营销管理机制无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以及各个领域都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条件。而作为在国家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力产业来说非常有必要将日常的管理与信息化和现代化融合在一起,实现信息接收和处理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而现实的状况却不令人乐观,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仍在使用较为传统的用電营销体制,这样的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比如运行管理程序繁琐、营销方式复杂等。再加之基础工作管理的不严密,营销档案和资料不完备,也使得很多业务上的资料来往和传票无法有序开展,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共享。

2.3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存在风险和缺陷

就我国目前电力系统在营销管理方面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电力企业始终缺乏对营销信息管理的关注和重视。首先,是表现在技术方面的隐患,电力营销系统在设计初期就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系统在传输数据时会处于不稳定和漏洞较多的环境中。有部分企业出现过黑客入侵系统变更相关数据,导致电费的统计重复或者遗漏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都是系统控制不严密所造成的。其次,是操作人员的手动误差所造成的风险,系统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正确操作。然而因为工作人员的缺乏责任意识,工作过程中开小差,低素质的工作态度常常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2.4 电力营销调查不真实

任何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都必须要做相关的营销调查和分析,从而对企业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做出相应的调整。电力企业在营销调查中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这样的营销调查结果不能和真实有效的信息作对接,轻则使企业不能做出准确的营销方案,重则直接导致企业向反方向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实现了计算机的配备和使用,但仍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尚在建设阶段。得到利用的企业也会因为人为因素或者其他技术原因设备得不到有效利用。尤其是边远或者基层单位依旧延续着传统的手动运作模式,这就给大范围调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便和困难。

3 电力市场的营销方案的改进措施

3.1 转变观念,培养市场意识

电力企业常常被认为是垄断行业,而这都是多年的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旧观念。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根本。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把客户放在首要位置,以销量为目的作为工作重心和观念。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了市场竞争的意识,那么员工也会自觉的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这不仅关乎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能让自身企业的效益获得稳步提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电力系统的服务人员必须要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让客户感受到真诚和品质,从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2 加大投入力度,使技术支持得以完备

过去的用电模式较为单一,人工的记录和运作基本上能满足生产需求。而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生产中,用电的需求和方式都在变化和提升,传统的人员操作已经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庞大的数据输入和存储必须依赖先进的设备,这样才能实现对营销信息的准确及时分析。所以,电力企业要统筹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在原有软件上进行维护和改进。实现信息化管理相关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地还原数据,让营销分析更具说服力更让人值得信赖。

3.3 加强人员培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首先,要组织相应的培训时间和地点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应在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和增强责任感方面多下工夫。让员工充分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意义,只有从自身做起,把服务理念和竞争意识与日常工作相互融合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是在招聘环节设定严格规定,招聘要求要相应提高,在人员的分析性和专业知识的储备方面要有较高要求,让分析更为专业和准确。最后,是提高营销团队的素质建设,让员工在提高业务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水平。

4 结语

市场营销是所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分析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管理的体制应该积极做出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市场需求。有效准确的营销分析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市场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还能针对性地发现和指出问题所在,这将是电力企业做出营销决策和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员工理念和素质的更新和加强、新兴技术的投入和建设、员工培训的有序开展都将有效推动电力企业迈向新的台阶,使电力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走得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 苏长明.电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分析[J].民营科技,2010,(1).

[2] 王燕涛,柴宇.电力市场营销的独特性与策略分析

[J].现代商业,2009,(35).

[3] 张金兰.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J].民营科技,2009,(12).

[4] 陈洪.对电力市场营销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2).

[5] 吴国玥.电力市场营销优质服务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18).

[6] 罗敬林.新形势下加强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创新思考

[J].管理观察,2011,8(23).

作者简介:李宝辉(1972-),男,陕西泾阳人,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泾渭供电分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市场营销及用电管理。

上一篇: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案下一篇: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