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改革”调研(共8篇)
——“中国农村土地改革”调研 作者:周健0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062905
摘要:自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作为政府重要改革的一环,而农村土地改革一直是我党改革的重点。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农村土地相关税费的减免,城乡一体化政策都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中进程。未来土地问题的变化都会是重要的议题。关键词:土地改革 土地流转 土地使用
正文:
一、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概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而后,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而且对拥有的土地“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自此,中国农民重新得到使用土地的权利,也拉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土地改革的趋势也逐渐显现。1978年的夏天,位于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18户农民突然冲垮人民公社的体制壁垒,冒着杀头和坐牢的危险,一起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农业生产大包干”制度。随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并主张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3年开始在全国广大农村全面推行。到1983年底,98%左右的农户都实行了包干到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7%左右,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这种模式在保证农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保证了农户的独立经营权,并对农村土地的经营收益分配关系进行了调整,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短时间内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
从1983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发布了四个讲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些文件在总结原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从许多其他不同方面入手,试图系统地解决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农村市场机制发育过程出现的种种问题。而这一切的努力,仅仅是小幅度的提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土地改革需要继续。
1992年,广东省南海市(现为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镇下柏管理区率先试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所谓土地股份合作制,就是把农民使用的土地收回集体,然后由集体建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统一规划管理经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直接让农地进入土地市场,获得土地的级差利益,不同的村根据本村村民的合议选择配股方式。这跟建国初期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十分相似。不同的是,以前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承认土地私有制,而功能也仅限于农业生产范围的合作。这一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南海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虽然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合法性至今仍未得到国家的承认,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其在拯救农村集体经济、拉近城乡发展距离以及保障农民基本利益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却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农民的智慧是无穷尽的,他们的选择,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新世纪是土地改革最大的转折点,中国农村改革在尴尬中转入另一个阶段,而前十年没有彻底获得解决的农民负担问题也被带入了新的世纪。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通过。决定中提到,“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土地流转”实际上是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创造流通市场,实现承包权的价值发现,从而达到实现增值的目的。这样,农民也成为增值的最终受益者,可以拓宽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打开农村消费市场。土地流转的核心目的在于发展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借鉴其他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都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可以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还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可以规避分散经营在信息不对称下的低效率。同时,使得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可以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有利于农民充分享受土地要素增值带来的收益。《决定》对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提出了新要求,“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二、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农村土地所有制
农村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具体采取的是农民集体所有制的形式,该种所有制的土地被称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即为集体土地。《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不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中国仍然坚持和强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并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为了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成立特别组织对三农问题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控制,尤其对土地所有权进行强化和加强。农村土地使用制
中国目前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个很 不完整和明晰的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不能用于土地开发,土地经营权哪些具体权利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在个别地区会出现法律所不允许的利用,土地经营权的保护和行使相当困难。第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不十分稳定的土地使用权。法律承包期限为30年,同时又规定经过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可以适时进行土地调整,而在土地承包调整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流动、婚姻变化及国家征用土地、生态退耕、灾害损毁,土地不调整,很多一旦打失去土地的人则生活无保障。土地承包频繁调整,土地承包的稳定性不强,会影响土地投资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自从改革开放到1986年,中国土地管理主要以城乡分割、部门分管的多头分散管理体制为主。所以农村土地的土地利用为主的土地管理工作由各有关业务部门分散进行。
三、十七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农村土地发展预测及构想
第一,农地流转的承包期限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就要提高农民积极性。承包期短、承包经营权不稳定性,一直是农民对农村土地投资与经营中一个难题,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农村土地的流转与稳定政策,土地承包期或延长至70年。流转可以推动农村土地经济,发展土地市场。稳定可以使农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改善土地质量。我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要根据不同的地块等级而设定,必须要对全国农村土地实行土地定级估价,分别确定土地的承包年限。让好的土地承包稳定,差的土地进行多次流转,这样,土地的利用效率总体会得到提高。第二,农地流转的方式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个人认为抵押才是土地流转的最好方式。因为抵押所获得价款比租赁要大得多,还有抵押后我的土地使用权还可以留在自己的手里,这样把土地财产的使用权用活、用对、用好。
1 上馆镇俊峰农场土地经营状况
1.1 土地流转情况
俊峰农场所在地是代县上馆镇五里村, 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耕地集中, 适宜规模种植。因村里外出打工者居多, 2010年陈俊峰看准时机, 依法流转了17.33 hm2耕地;2013年初, 又流转了34 hm2耕地, 形成了目前51.33 hm2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俊峰农场采用转包方式流转这些耕地, 涉及农户112户, 并在县农经管理站的指导下签订了规范的流转合同, 土地的流转期限为2013年1月—2027年12月, 每0.067 hm2土地的流转补偿金额为200元, 每5年根据产量及市场行情进行流转价格调整。
1.2 生产经营活动
俊峰农场建成后, 先后投资35万元, 购置了大型农机具1套、铺膜下种施肥一体机1套、收获机1台、农用三轮车3辆, 分别用于施肥、下种、铺膜、耕地及运输, 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深秋, 农场利用大型农机具对耕地进行深耕深松, 并使秸秆还田, 改善土壤的疏松度, 提高土地肥力。2012年, 因耕地土壤酸碱不平衡, 农场聘请市、县农业专家对耕地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 从根源上治理了土壤碱超标问题。
春季, 对耕地进行平整规划, 以便于播种、施肥、铺膜。从玉米下种、田间管理到粮食收割都由专业人员进行全程作业管理。
由于农场建设时间较短, 农场的耕地全部利用五里村的原有灌溉设施, 灌溉条件一般, 尤其在干旱季节显得更加突出, 不能保证及时浇灌。因此, 2014年农场筹集资金20万元, 打深井2眼, 配套相关设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彻底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以确保51.33 hm2耕地农作物生长的需要。目前, 农场的经营发展方向是全面打造“俊峰”品牌有机玉米, 逐步实现绿色玉米种植向有机玉米种植的转变, 常规玉米向水果玉米、甜糯玉米等特色玉米发展, 单一粮食种植向深加工产业化一条龙方向转型。
1.3 效益情况
土地流转前, 每0.067 hm2耕地的产值为1 400元, 农户人均收入为4 730元;土地流转后, 产值达1 600元, 农户人均收入为5 800元。2013年, 俊峰农场玉米总产量75×104kg, 按价格2.16元/kg计, 总收入为155.44万元, 其中租地费用、田间管理费用, 以及种子、化肥、雇工等总费用为103.08万元, 实现纯收入52.36万元, 平均纯收入680元/0.067 hm2,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土地流转后, 增产玉米50~100 kg/0.067 hm2。
实践证明, 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流转, 不但可以实现土地有效整合, 改善土壤结构, 而且可以致富一方百姓, 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山西沱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土地经营状况
山西沱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产品开发、加工、销售为主的公司, 位于代县枣林镇沱阳村, 地处代县城东12.5 km处, 与段村、二十里铺村等接壤。公司始建于2012年, 注册资金200万元, 是一家以水稻培育、试验、改良、种植、推广、加工、销售为主的公司。
2.1 土地改造措施
沱阳村位于代县滹沱河两岸, 全部是下湿盐碱地, 其中有轻度盐碱地100 hm2, 中度盐碱地64.67 hm2, 以种植玉米作物为主。该村土壤理化性状差、板结严重、透水通气性能差,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综合生产能力低。因此, 粮食单产逐年降低, 种植结构单一。该公司通过改良土壤, 现共有种植基地133.33 hm2, 其中75.33 hm2种植玉米和水稻等作物。通过应用打井洗盐、压减等工程措施来排水降盐, 降低地下水位, 减轻了盐碱危害;应用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整秆还田和增施精制有机肥等培肥技术, 使土壤肥力提高一个等级;应用硫酸亚铁等化学改良技术, 改碱压盐,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通过示范基地建设, 全面推广工程、农艺、生物等中低产田改造主体技术, 带动耕地地力建设和肥料合理使用, 从而充分发挥耕地生产潜力, 减少不合理的化肥施用和结构调整的盲目性, 彻底告别示范区自然农业生产格局, 变劣势为优势, 变低产田为中、高产田, 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该公司购进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等20多台农机具, 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 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和精选优良品种, 提高了粮食产量, 增强了农业生产 (尤其是粮食生产) 的科技含量, 提高了土地生产经营水平。
2.2 取得的成果
山西沱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 实行土地统一管理, 推进水稻规模化生产, 在保证原料供给的同时, 促进了当地水稻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降低了市场风险, 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达到了农民和公司双赢的目的。种植水稻, 既能治理当地水土, 改良环境问题,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还能改变粮食种植结构单一的现状, 改善农产品品质, 保证广大城乡居民食品安全, 起到了土地经营的示范作用。同时, 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 增强了全县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2013年, 该公司收获水稻180 t, 玉米1 100 t,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代县在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采取的措施
3.1 县政府出台政策, 支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
2012年5月, 代县出台了《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代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 (1) 鼓励土地承包农户将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给经营大户或涉农企业, 投资经营农产品生产基地, 形成规模效益。 (2) 加大项目扶持力度。规模经营主体优先享受财政、农业等部门安排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专项补助项目。对经营面积66.67 hm2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 符合立项条件的, 优先安排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3) 落实农业生产配套用地政策。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因生产需要建造简易仓库、畜舍、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临时性用地, 在不改变土地的权属和用途的前提下, 应视作农业生产用地, 到县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2012年以来, 县政府连续两年为山西沱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土地承包和开发补助费40万元, 扶持土地规模经营发展。
3.2 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加强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
从2011年以来, 全县县、乡先后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大厅, 开展了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流转合同管理、合同鉴订等工作。目前, 有3个乡镇使用了全市统一的土地流转软件。
按照上级要求, 代县积极指导各乡镇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 规范流转合同签订行为, 逐步引导、规范土地依法、合理、规模流转。2014年初, 代县及早为各乡镇发放了土地流转宣传资料, 提供了全省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规范文本。2013年3月, 通过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指导, 上馆镇五里村俊峰农场成功流转土地51.33 hm2, 签订规范流转合同112份。
县、乡两级土地流转中心的成立及健全, 为引导规范合理土地流转和实现规模化土地经营提供了交易平台, 为种植大户交流经验提供了场所,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增加了农民收入。调研结果充分说明, 引导土地合理流转是增加农民及村集体收入的有效方式之一。
4 结语
近年来, 代县农村土地经营纠纷矛盾较多, 主要原因是土地流转政策宣传还不很到位, 流转合同的签订存在随意性, 口头协议现象仍然存在, 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各级政府在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大, 影响了农民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
张连玉(1995.11-),女,汉族,河南泌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毕晨磊(1994.07-),男,汉族,河南许昌鄢陵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
车国帅(1993.01-),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摘要:信阳是个农业大市,由于发展基础较落后,目前信阳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当前信阳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出租、转让、互换、转包、入股、抵押、代耕等形式。但是现有的几种流转形式在实践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土地流转为个案进行研究,因其普遍性和代表性,深入剖析土地流转的现状,探索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因此,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流转模式;形式
个例分析——以淮滨县为例
(1)淮滨县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淮滨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淮河干流横贯其中,享有“淮上江南”美誉。全县总面积1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万亩,人口75万。自2009年信阳地区推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全县上下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中介和服务网络,目前已成立乡镇土地流转中心17个。截止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3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3%。100亩以上流转面积大概有9万亩,100亩以下散户流转土地30万亩。
(2)淮滨县土地流转主要模式
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县情实际,科学把握土地流转的趋势和规律,探索出具有鲜明特点的“四大土地流转模式”:
①“自发流转”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个人出去打工了或者移居他乡了,把地交给亲戚、朋友、邻居种植,这种模式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70%以上,这就造成部分土地向一部分村民手里集中,现在全县每个村都有几户种植50-60亩的农户,其特点:面积小,几亩或者十几亩;手续简单,一般不签合同,口头承诺;费用低,一亩地100-200元,甚至不要钱,给几袋粮食就行。
②“企业拉动”模式。把土地流转工作与龙头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土地流转,初步实现了农村土地由分散性、小宗地、亲邻间流转,逐渐向整体性、大宗地、区域间流转过渡。
③“土地信托”模式。信托公司主要依托它的经济实力和信誉,将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再转包(出租)给具备农业经营资质(经验)的大户或企业,并以此收取开发收益,最后将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和受益人。这样既可以提升土地的潜力,拓宽土地的增值空间,也可以实现土地、资本要素的最佳配置,达到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的分离,更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户“有地无力开发、有力无地开发”的弊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④“大户流转”模式。一些种粮能手、种粮大户也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推动力。
(3)土地流转中存在具体的问题
①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是高风险、高投入、效益低的一个行业,经营农业需要大量投入,特别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在进行大田整理、低洼田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資金对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制约比较大,财政应加大扶持力度,配套有关基础设施。
②土地流转程序和形式不规范。其主要表现在农户之间的流转只有口头约定(协议),没有书面合同,不利于承租方长久经营规划;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书面合同内容不完整,在某些方而缺乏法律效力;有些未经过有关管理机构的审核,使得经营方心存顾虑。由于流转方式的不规范,导致受让方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权益纠纷埋下了祸根。在淮滨县的一些村庄中,一些农民围绕着对土地利益引发的争执甚至造成局部的暴力冲突事件。
③经营主体实力不够强。种植大户、专业农村合作社组织,企业业主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但是大多数经营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信息等问题,因此拉动土地流转的动力较弱,导致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心也不足。
④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普遍不足。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土地是农民的保命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即便是现在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或找到一份固定的谋生职业,土地仍然被他们视为“活命田”、“保险田”,所以说他们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4)对土地流转的有效性建议
①政府完善土地流转规划,规范运作确保有序流转。立足实际,政府应修订土地流转工作方案,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路,大力开展空心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耕。加大对废弃地、低等田的综合整治力度,提升土地利用效果。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要引导、指导、规范、服务、要有所作为,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切实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多种途径、多角度从土地上要效益、谋发展。
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重要性认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和土地流转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大放规模流转效应”,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从而“提升土地经营水平”。
③筑牢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所、乡镇两级流转站(点)的作用,畅通土地流转信息渠道。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县级政府财政奖补资金作用,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对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项目重点扶持,确保专项资金规范使用,专款专用,发挥应有作用。
④完善农村社保机制。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增强农民离开土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试行农民土地经营权推出补偿机制,鼓励在城镇有固定住所或稳定工作的农村人口主动退出土地经营权。
⑤引导工商资本涉足农业。外来资本的介入能带来农业管理方式的变革、技术的提升、市场的开拓,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淮滨县农业跨越式发展,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加速土地的流转需要工商资本的介入。要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建设、参与土地流转,规范资本用途,使其真正用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上。
本文通过深入对信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凝练出信阳市淮滨县土地流转的方式、模式,探索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因地制宜提出推动土地平稳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监管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该地区农村土地的规范高效流转,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转移。(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世军.“信阳土地流转的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信阳社会科学》 2010/5.
[2]河南省信阳市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中国农经信息网.
[3]张文信.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动力机制探讨—以河南省土地流转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3,1.
[4]傅晨,刘梦琴.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足的经济分析[J].调研世界,2007,(1).
调查时间:2013年4月30号
调查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原康镇原康村
调查对象:原康村当地居民及相关部门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家乡林州市原康镇农村医疗改革现状和现存主要问题,探讨目前情况下制约原康镇新型农村医疗推广的主要因素,并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医疗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探索
一、调查背景
五一期间,我在网上调查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并利用假期对家乡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概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定义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重要手段,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小病补偿为辅,体现互助共济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①
(脚注)——摘自林州市原康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栏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程序②
1、参合农民持《新农合证》在定点机构门诊治疗,由定点医疗机构按《新农合证》家庭门诊帐户诊帐户现有的金额直接减免医药费用,超出部由参合农民自付。定点医疗机构应及时与农医所进行结算。
2、参合农民在市、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由该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直补。由定点医疗机构对其发生的医药费用进行审核,按实施办法规定标准垫付应补助金额。
参合农民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和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一律到乡镇农医所补偿。其住院医疗费用一次性在2000元以下(含2000元)的由乡(镇)农医 所审核报销,2000元以上或对住院资料有疑问的由乡(镇)农医所审核后交县农医局复核批准后方可报销。
3、申领补偿时,需带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证》(此三证原件审核后复印存底)医疗机构的有效住院发票、出院小结(或病历)、费用清单和转诊证明。
4、患门诊大病(慢性病)的参合农民在规定时间(一般在每年7月和12月份),需带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证》、门诊发票及清单、门诊病历、检查报告、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专科医院的门诊大病(慢性病)证明到乡(镇)农医所办理。
5、对已参加了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民和参加了学生医疗保险的在校学生,出院后既要商业保险赔付又要新农合补偿时,参合农民应先将住院发票原件和发票复印件 先交农医所或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核对后予以补偿,再将住院发票原件到商业保险公司赔付。发票复印件由农医所或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保存,但外伤病人只能原件报销(学生除外)。
6、住院费用实行限时报结制度,出院后三个月内可随时办理补偿结算手续,超过三个
月的视为自行放弃补偿(外出务工者可延迟到年底)。农医所按实施办法规定标准应补偿的金额在10个工作日内支付给参合农民。
三、探讨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建议
1、宣传方法不够合理并且宣传力度不够
首先是在向农民宣传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我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宣传的方式不应该书面和官方化,而是通俗易懂些,贴近农民。如果在宣传中没有让村民们真正了解它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切实好处,那么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肯定不高,反而认为又是政府在以什么名义敛财,往往会以抵触的心理对待。
其次通过与村民访谈,我还觉得相关工作人员在宣传这种新型制度的力度不够。村民还不是很清楚这种制度的内容以及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假如村民在符合报销的情况下由于不懂具体的操作过程,导致医疗费用报销不了,这反而会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而农民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缺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新型的制度推广肯定只会昙花一现。
因此,在向村民做宣传工作时工作人员务必注意以上两方面,多多向农民宣传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并且时时刻刻以农民利益为重,让他们清楚实施新制度的每一个过程,让农民在参加合作医疗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它确实能够带来好处。
2、资金监督管理不够透明,参与农民应该有知情权
资金监督管理条例中有规定:在加强内部审计和资金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还邀请农民代表加入合作医疗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参与资金监督管理。但是事实上不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农民代表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压力,从而失去应有的监督权。所以应该让全体参与农民都拥有知情权,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使得农民相信并拥护这种新制度。一种较可行的方法是在各方面的监督下定期公布其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得资金使用渠道彻底透明化。
3、报销的范围不够大,参与农民受益空间仍受限制
从不列入报销范围来看,农民从中得到的好处还是较小的。比如交通事故,这种事故农民损失将是很严重的,但没有列入报销范围。经过采访了解到,交通事故一般有赔偿方,就没有列入报销范围。但是假如没有赔偿方呢?我想可以在推行过程中,应该逐渐放宽报销的范围。毕竟如果农民花大钱的地方反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销,就会使得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没有新的特点和强大的吸引力。
四、结束语
根据工作安排,3月17日,在许爱荣副主席带领下,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对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点工作开展概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顺利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委、县政府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支持配合,县农委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落实。调研组认为,目前我县试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探索出了符合我县实际的工作思路,总结了一条成熟的技术方案,培训了一批业务骨干,积累了重要经验。整体工作共五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颁证阶段、归档阶段和验收阶段。截至目前,第一阶段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结束,第二阶段全县已完成农户基本信息公示公告12715户,占试点农户总数的72%,完成农户两图一表签字确认7595户。
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目的使命更为特殊。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目的,已经不是农村改革之初解决经营体制问题,也不是简单的通过确权定纷止争,而是要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承包权益,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奠定坚实基础,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进而促进土地这个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二是环境条件更为复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人口发生巨大变迁;同时,农民对土地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农村土地问题的敏感性直线上升。三是工作要求更为严格。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就是要历史性地全面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要求对每个地块进行实地调查、现场勘测、影像绘图和信息管理。这些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还有待提高。部分乡镇没有把此项工作列入当前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少数地方存在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
(二)进展还不平衡。二龙乡作为滁州市试点乡工作进展相对较快,其余乡镇作为县试点单位,工作进展相对滞后。
(三)宣传、培训力度还不够。部分群众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表示出不知道、不了解,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宣传范围局限在乡镇干部范围内。部分村组干部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工作任务、工作重点、业务流程了解不够,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了解甚少。
(四)经费还欠缺,软件还待定。影响了工作进展。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必须树立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
中央要求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统揽改革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好。这次确权比一轮承包、二轮延包、税费改革的难度都要大,主要是因为农村土地俏了、人地矛盾多了。确权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既绕不过去,也拖不下去。如果做不好,今后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民财产收入增加等都会受到制约;如果做不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县等都会受到影响。建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彻底摒弃消极等待的观念,增强担当意识,坚定工作信心。
(二)必须把握稳步推进的总体原则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务必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在确保农村土地关系稳定、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上,加快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一是要保护农民权益。首先是要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实行民主公开,尊重农民意愿,坚持通过民主协商妥善解决疑难问题。其次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农民群众认可,应当予以确权的,必须不折不扣地予以确认、登记、颁证。
二是要及时调处纠纷。开展确权登记颁证是一个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过程。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矛盾分类排查、风险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据。
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土地适度规模连片,是今后土地经营的必然趋势。在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要在依法依规、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等办法,为今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打好基础。
四是要加强成果运用。要充分运用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成果,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服务和监管。要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要制定政策措施,引导土地规范流转,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要依据新的地块信息,及时指导流转双方完善合同,稳定已经形成的规模经营主体,保护先进生产力。
(三)必须强力推进,建立齐抓共促的保障机制
按照上级安排我镇领导率相关专干部和部分农技人员员成调研组对我镇x村“三变”改革进展情况进行摸底,形成调查材料提交镇党委班子会,作为议题讨论的参阅材料,根据会上各位班子成员讨论意见,整理成为报告呈报县委。
一、x村“三变”改革基本情况
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以来,全镇上下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面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新路径,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有效破解了“三农”发展难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农村“三变”改革大大推动我镇农村改革步伐
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肯定。农村“三变”改革丰富了群众增收的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新路子,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对于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有重要突破性意义,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重要引领意义,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带动意义,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重要支撑意义。充分激活城乡发展要素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成果。农村“三变”改革成为为推动我镇农村改革的重要举举措。
(二)我镇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抓精准识别,找准“变”的的对象。找准参与“三变”的贫困人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抓分类引导,确定“三变”的方式。统筹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经营主体变为股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三是抓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变”的载体。壮大经营主体的发展实力,提高其聚集资源、资金的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让农民参与到企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中。四是抓教育培训强化“变”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三变”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五是抓智能平台建设完善“变”的数据体系系。
二、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村“三变”改革的培训和指导不够,广大农户参与意识不强。
随机走访村民,知晓农村“三变”改革内容的农民不多,对其目的意义不了解,对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房产抵押权理解不透。作为农村“三变”改革的主体,部分农民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不配合“三变”的推进,有的外出务工人员不愿回村参加土地资源的确权工作。
(二)农村“三变”改革配套的基础工作推进缓慢
一是“资源变资产”中对可变资产的资源进行确权进展缓慢。土地、林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基本完成,确权颁证工作尚未完成。二是财产权属证件颁证工作未能如期进行。三是缺乏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没有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缺少交易规则难以对入股资产、抵押贷款资产量化操作。四是农户入股经营主体多数未能完善相关法律手续入股农户未签订入股合同农户与经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三)农村“三变”改革对经营中自然和市场风险防范措施不多
农业产业周期长,风险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期盼在入股经济实体中“分红”愿望强烈。“三变”经营实体如何实施以短养长解决入股农民短期回报愿望强烈和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参加农村村“三变”改革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受气候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如何保障农民股东利益,防范风险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三社”体制无法满足农村“三变”改革的需要
由于体制问题,现行的“三社”难以满足农村“三变”改革的需要,一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区别,其存、贷利率、办理手续对农户没有优惠,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和营利性严重背离了农村金融合作的基本原则,无法解决农业生产的融资问题。二是供销合作社现除了垄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料经营权外,很少发挥农户和和市场联系的作用。三是我镇现有的农村合作社多数是生产型的,缺乏服务生产和流通的服务型农村合作社,难以带动整个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难以提高我镇农产品的商品率。
(五)经营主体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粗放
农村“三变”改革经营主体体是十分重要的一方,经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农户参与“三变”的权益能否得到持续保障。我镇一些参加“三变”的企业经管理粗放,企业本身经营困难,很难带动参与入股的广大农户脱贫致富。个别农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的项目资金来维持经营,难以持续发展。
(六)“三变”中缺乏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支撑
由于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匮乏,专业的良种、好苗木的提供、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专业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我镇市农业产业和经营主体缺乏必要的科技术和专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制约全镇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关于深化农村“三变”改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三变”改革的培训指导,激发广大农户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内生动力。
加强农村“三变”改革的培训指导:一是成立培训机构,加强以农民为对象的农村“三变””改革培训与指导。对社会各阶层的核心骨干人员和广大大农民进行培训,主要是地区开发、意识革新、经营革新、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内容,要强化农民自强、合作意识的教育和诚信、契约精神的的培养。使农户明白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户自觉成为农村“三变”改革实践者。二是建立“三变”指导员制度。将农村“三变”改革的推进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抽调选派的驻村干部对包村的农村“三变”改革进行指导,确保农村“三变”改革的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在实处。三是从农村的现实出发,整体规划,分阶段有序地系统推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和现实生产力。
(二)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基础工作
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要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配套基础工作。一是农民各种资源明晰产权要尽快完成,相关证件的颁证工作应同步进行。二是尽快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出台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和交易规则对入股资产进行量化操作。三是在国家授权突破法律条款的的框架内,尽快出台农民入股经营主体的相关指导性政策,明确农户、经营主体各自的权利、义务。
(三)加强农村“三变”改革政策研究出台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
农业产业是高风险行业,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影响,农村“三变”改改革必须研究防范风险措施。
1.加强对自然风险的防控。一是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处置制度,将自然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二是探索建立完善农业产业保险机制,政府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对农民、经营主体的保险补贴,提高他们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保险公司要提供防范风险的多种农业产业保保险产品供农民、经营主体进行选择,分散自然风险。
2.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防控。一是由政府设立必要的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作为发生市场风险后对农民的补贴或补偿。二是政府对我镇重要农产品实施最低收购保护价,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度。
3.加强对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实际控制人道德风险的防控。一是强化其内部监督建立入股股东监督机制,将企业经营纳入股东的有效监督。二是强化外部监督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强化对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账务、资金的运作进行监管,确保企业规范运作,避免发生将入股资金占为己有的道道德风险。
4.加强法律风风险的防控。一是农村“三变”改革运作程序应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统一。统一各种涉及农村“三变”改革的法律文书包括合同样本、权属证书、各种涉及农村“三变”改革的交易记录。二是在在各乡镇建立农村“三变”改革法律咨询服务点为广大农民、经营主体提供必要的的法律咨询服务。三是要建立农村“三变”改革中的农民与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冲突调解机制,坚决防止个别农民或经营主体只要权利不承担义务的不当行为,确保农村“三变”改革的公平正义。
(四)将“三社”体制改革作为我镇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阻碍我镇“三农”发展的“三社”体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一是农业产业的高风险性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散性,多数商业银行不愿涉足“三农”而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多数在基础设施,对农户个体融资没有太多作用,农户贷款难度会越来越大,融资成本会越来越高。从降低融资成本,提供融资方式而言,自助合作性质的民间信用合作社必然会成为农村金融的主要承担者。建议市委、市政府选取有条件的乡村进行民间信用合作社试点,遵循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基本原则,即“自愿与互助,民主管理,非营利,仅为社员服务,自主经营”。规模不宜太大,将社员控制在一定区域内,有利于社员互相信用的了解,降低信贷风险和社员融资成本。政府在起步阶段注入部分资金给予支持,参与制定规则,加强监督,保障社员权益不受损害。二是对供销社体制进行改革,将其经营垄断的公司全部剥离,使供销社主要职能转变为农户与市场联系方面的服务,提供农产品通向市场平台。三是鼓励发展服务型农业合作社,解决农业产业化中社会分工和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
(五)积极引导“三变”经营主体加强科学管理
积极引导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加强科学经营管理,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管理能力。提高种、养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的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改变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政府项目资金的现状。
(六)着力解决农业产业服务能力不足和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技创新步伐,加强农业实用技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建立完善政府和社会化的农业产业的科技服务专门机构和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引导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在金融、农资供应、农产品方面对农村“三变”改革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引导和扶持建立社会化的的种子、种苗供应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专业使用,病虫害的防治等专业农村合作组织和社会服务经济实体,为农业产业和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支持。
为科技人员松绑,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科研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领办农业产业企业或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培训解决农村缺乏农业科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以下简称土地确权)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真正“还权赋能”于农民,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明确提出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按照中央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江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土地确权的配套文件,旨在明确土地确权工作方向。 南昌市作为江西省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试点区, 其土地确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为全面了解南昌市各试点县土地确权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土地确权工作遇到哪些问题? 土地确权工作是否真正合民心、顺民意、惠农民? 江西农业大学土地确权课题组于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深入南昌县、新建县和安义县土地确权试点村开展调研。
本次调研共发放 “江西省农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工作情况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35份,有效问卷131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97%。 除采取问卷调查法外,课题组还通过座谈会、实地考察与农户交流等方式,对南昌市试点村的土地确权工作进行了解。
二、南昌市土地确权的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机构
土地确权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单独依靠农业部门难以完成,需要通过精心的组织、部署,将责任和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 为此,各试点县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 县级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所属各乡镇党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土地确权工作领导小组, 各试点县领导小组负责编制了本县土地确权工作的实施方案, 分解任务、明确进度、定期检查。 各村级成立相应的土地确权工作实施小组。 这就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层层负责,做到确权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规范操作方法
为推进土地确权工作顺利开展, 做到确权工作不留后遗症。 各试点县依据土地确权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就确权工作基本原则、工作目标、 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要求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且各试点县在确权登记过程中严格按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标准汇编》规定的要素编码、数据登记规则、资料整理存档规则,开展登记工作。 此外,各试点县针对国土部门“二调”成果图,影像图模糊不清,难以清楚地分辨土地四至的状况,重新通过市场机制,选择专业的航拍公司,按照1:1000的比例重新航拍,并根据航拍结果绘制影像图,保证勾图的准确性。 提高了土地确权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南昌市土地确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对土地确权认识不到位,对土地确权工作缺乏信任
国家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和社会和谐,是一项重大的惠民举措。 但对获取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67%的农民不清楚土地确权意义;66%的农民不清楚土地确权证书带来的具体好处。 此外,农民对土地确权顾虑重重,担心土地确权会造成承包期内土地难以调整(所占比例19%)、担心土地确权会增加额外(所占比例21%)、 担心土地确权会减少农业补贴(所占比例23%)、担心土地确权证书的好处不能兑现(所占比例15%),还有22%的农民对土地确权存在其他顾虑,如担心二轮承包时未登记或少登记的地块、土地面积,在这次土地确权工作中会被集体收走;担心因户口已经迁走,已有土地会在本次确权工作中丧失等等。
由此可见,农民对土地确权的认识与国家开展土地确权工作的初衷存在很大的偏差。
2.基层干部对土地确权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基层干部对本村的村情、村貌比较了解,是连接上级主管部门与农民的重要纽带,在土地确权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积极性对土地确权工作有重要影响。 调研了解到,村干部对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存在以下几点担忧、顾虑: (1) 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可能会引发潜在的土地权属纠纷 , 破坏本村的稳定局势;(2)土地确权工作摸底阶段,需要登记的地块数量多,面积大,涉及到的农户多,登记工作的程序复杂,这就需要大量有责任心、有业务能力、了解村情的农村干部,而目前主要的村干部数量少,变动频繁,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加上土地确权工作的务工补助少,难以调动大家土地确权工作的积极性;(3) 土地确权工作涉及到实地测量登记规则和登记技术、档案归档、数据电子化录入等,工作繁琐,任务重,大部分村干部对此业务不熟,担心做不好这些工作,存在畏难情绪。这些担忧、顾虑致使村干部对土地确权工作怀有畏难情绪、抱有观望态度,致使其工作积极性不高。
3.土地纠纷调处机制发挥作用不明显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农民可通过农民间的自主协商、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等途径解决土地纠纷问题。 根据农民对“如何解决土地确权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这一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发现,选择由村(组)干部协调解决、法律诉讼解决、政府主管部门仲裁解决、村(组)群众大会商议解决、村土地确权理事会协商解决、 其他方式解决的比例分别是69%、0%、 0%、22%、4%和5%。 针对没有农民选择法律诉讼和政府部门仲裁方式解决土地确权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人民法院采取诉讼方式解决土地纠纷的成本高且时间长,而仲裁委员会目前符合上岗条件、 具备专业素质的仲裁员数量有限, 难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土地纠纷,因此农民不乐于接受这两种土地纠纷解决机制。 由此可见,当前土地纠纷调处机制发挥作用不明显。
4.土地确权工作进度缓慢,质量难以保障
按照江西省、南昌市土地确权工作有关要求,在“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按户确权,保持稳定、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分类实施,民主协商、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基本原则下,各试点区于“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年年底前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并检验验收”。相关单位不仅要保证确权登记进度,还要保证确权登记工作的质量能够经得住上级部门、人民群众、历史的检验。 然而,截止到调研结束(2014年12月底),部分试点村土地确权工作仍停留在摸底阶段,个别试点村的土地确权工作甚至尚未开展。 除此之外,部分试点村为了简化工作程序、超赶上级规定的完成期限,不按既定的规范流程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例如:南昌市某村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过程中仅依据现存的历史资料对土地进行摸底,并没有对现有土地面积、四至情况进行实地测量和考察。 此外,57%的农民反映,在入户进行承包地块权属调查阶段, 本人(或家人)并没有亲自确认过。
5.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的预期效果不明显
土地确权是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确权的目的就是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消除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但是, 对农民最希望从土地确权证获得的好处进行调查,发现排在前三位的是耕作保障(占31%)、稳定土地权利(占27%)、用土地抵押贷款 (占12%),而希望通过确权证获取流转土地时带来收益的比重仅为10%。 可见,农民对土地确权证能带来流转土地收益的期望并不高, 换句话说,即使颁发了土地确权证, 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并不强烈,加上当前留守在农村的人口以妇女、老人、小孩为主,处于就业市场的不利地位,只能转而依赖土地,从事传统的耕作, 维持基本生计。 且当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民视土地为“命根子”的传统观念难以消除,对土地重视和依赖度高,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难以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因此,土地确权可能并不会像预期那样带来大规模的土地流转。
三、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建议
针对目前南昌市各试点村土地确权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确权工作的认识
积极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央一号文件和现有土地确权相关法律法规等,并就土地确权的意义、好处等进行重点宣传,让农民了解土地确权是一项惠民工程,消除他们因认识不到位对土地确权工作产生的各种顾虑,调动其参与土地确权工作的积极性,为开展土地确权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就目前而言,土地确权的宣传应该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 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 首先,通过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宣传土地确权的相关内容、实施步骤、意义,按户签名领取统一印制的土地确权的相关宣传资料;其次,基层干部入户宣传,以通俗易懂地语言,向文化程度低、阅读和理解能力弱的留守妇女和老人讲解土地确权的意义、好处等;再次,利用电话或者现代网络工具 (QQ、微信等 ),与全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联系 , 告知其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保证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最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农村各种集市,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土地确权工作的相关事宜。
2.加强培训,消除顾虑,提高基层干部土地确权工作的积极性
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离不开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干部。 村干部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土地确权工作的进展。 提高村干部土地确权工作的积极性,需要从影响其积极性的因素着手,加强培训,消除顾虑,让其敢于、勇于、乐于开展土地确权工作。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其工作积极性:(1)扩大工作队伍,补助参与土地确权工作人员的误工费用。鼓励现任和退任的村干部、老党员、大学生村官及责任心强、了解村情民意的村民加入到本村土地确权工作小组,缓解村级组织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将参与土地确权参与人员的误工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给予适当补助,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2)加强村干部土地确权工作的业务知识培训,制定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的规程。 加强村干部及相关成员对土地确权登记规则、档案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培训,消除其开展土地确权工作的畏难情绪。 同时,总结各村在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中探索出来的科学有效、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地籍调查测量方法和技术, 组织各村村干部集中学习。
3.多举措促进土地纠纷调处机制发挥作用
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理土地权属纠纷,有助于促进土地确权工作地顺利开展。针对目前通过农民间自主协商和调解解决土地纠纷的可能性小,而通过法院诉讼解决土地纠纷成本高、时间长,不乐于被农民接受的现状,这有必要通过仲裁方式来解决当前的土地纠纷问题。要使通过仲裁解决土地纠纷的结果是公平公正的,符合民心、顺应民意的, 关键是要选拔优秀的仲裁员。首先需要加强仲裁员的业务能力培训,重点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纠纷承包经营纠纷调节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其知法、懂法、用法;其次严格实行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员资格考试制度,选聘考试合格,具有农村土地纠纷调解经验人员从事仲裁工作;最后,将仲裁工作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完善仲裁制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仲裁员的待遇水平,确保“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能力成事”,促进农村土地纠纷的解决。
4.依法依规、加强监督,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目前, 距离全面验收土地确权工作所剩时间不多,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需要加快土地确权工作的步伐。 首先,要把握国家政策精神,制定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工作措施,依法依规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基层单位要理解和吃透国家、 上级组织关于土地确权工作的法规,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和方法。其次,对土地确权工作要加强指导、监督、考核。南昌市各试点县土地确权工作领导小组要经常深入所管辖区域, 做好指导和督促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发现试点地区开展土地确权工作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市级分管部门报告。并严格考核制度,明确奖惩,对认真开展、按质按量完成土地确权工作组织,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完成土地确权工作组织,要加大惩处力度,并追究相应组织和人员的责任。
5.健全社会保障,提高土地流转收益,鼓励农民流转土地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相互配合,建立覆盖面广、保障齐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将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制度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内,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度,消除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同时政府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将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纳入市场运行机制中,提高土地流转收益,鼓励和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
摘要:基于课题组对南昌市土地确权工作的调研,总结了南昌市开展土地确权工作的主要做法,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土地确权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4年德惠市布海镇被农业部确定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乡镇,该镇为2005年合并乡镇。镇幅员面积24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291公顷,辖17个村,176个组,农业人口总数44380人,农业人口户数11134户。二轮土地承包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份数11134份。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德惠市在省里的具体指导下,完成了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面积精准、四至明晰、空间位置准确,试点村屯农户认可、社会稳定,为下一步推广确权登记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试点工作进程情况
本次确权试点工作开展了9个村(原升阳乡所辖)、83个村民小组、二轮土地承包签订承包合同份数6859份,平均承包耕地面积5979公顷,非平均承包耕地面积498公顷。本次确权登记实测平均承包耕地面积7320公顷,比原承包面积多1341公顷,超出22.4%;非平均承包耕地面积660公顷,超出162公顷,超出32.5%。在试点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四个一”的办法,强力加以推进。
(一)明确一个工作思路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试点工作要求,市政府召开了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制定了《德惠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指导思想、确权登记的原则、试点范围、确权登记的内容、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步骤、领导机构、工作经费等,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填制一套调查表格
德惠市对布海镇各村二轮土地延包台账、三十年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相关原始资料档案进行整理。一方面摸清了土地现状,查清每块地的名称、坐落、面积、四至、权属性质、土地种类和经营方式。另一方面,摸清了农户家庭承包状况,对承包人、承包经营权共有人、承包地块、面积、四至、土地变动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信息收集、归纳、整理。填制了“确权地块基本情况统计表、确权地块基本情况汇总表、承包人共有人情况统计表、其他方式承包农村集体土地情况统计表”,总计4800多份。
(三)确定一种测量方式
依据农业部下发的《农村承包土地调查技术规范》的规定,德惠市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吉林省测绘局新技术开发公司采取航拍测量的方式开展确权登记工作。以专业设计书的形式,严格规定了《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等技术标准,严格设计了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平面坐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图幅比例尺采用1∶2000等。
(四)建立一个信息系统
吉林省测绘局新技术开发公司在布海镇哈里村德九公路旁确定了无人飞机起降场地,确定的55条航线航拍数据完整,并全部保存。外业制作工作底图131张,按村组地块打印调查图。内业制作村组地块地籍图、地块编码及属性录入、地籍图制作、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制作和打印等项工作,现已全部完成。开发了德惠市布海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将所有数据都保存到系统中,能够做到随用随调。
二、试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虽然,德惠市试点工作有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说,主要是“三难”。
(一)相关政策配套难
确认登记中发现问题很多、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二轮土地承包遗留的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如果把问题推向社会,将造成农民集体上访及农村社会的不稳定。为此,急需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解决,如果处理不当将引起新一轮社会矛盾。登记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
1.多地的。一是为少缴税,少报承包面积的;二是因耕地质量折合计算多分地;三是测量不准多得地的;四是人为操作多分地的;五是镶边接袖多地的。
2.少地的。一是因测量不准少得地的;二是水毁沙压等自然减少的;三是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未补足承包面积的,如户在人不在,当时未分得土地,后期回来要地,村里用预留地未给补足面积的;四是国家依法征地承包面积减少的。
3.抢种强种的。一是二轮承包时多占地的;二是抢种、强种村组预留地的。
4.林遮地问题。一是被统一平分耕种的;二是被折算为承包面积的;三是给紧邻承包户耕种的;四是分给农户跺柴草的;五是建设畜禽牧业小区临时占用的。
5.侵占田间道路的。原有的田间道路被临近承包户开垦耕种的。
6.公益事业占地的。镇村修建道路、集贸市场、敬老院、卫生院、学校、村部、文化活动场所等占用农户承包地的。
7.企业占地的。德大鸡场、砖厂、畜禽养殖户、牧业小区等临时占用农户耕地的。
8.侵占农田设施用地的。台田沟、排水沟、行洪区、植树台被农户侵占耕种的。
9.村组预留地问题。一是有有效承包合同的;二是签订承包合同无效的;三是没有签订承包合同的;四是被农户平分耕种的。
10.职工户分的菜田地问题。镇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菜田地超出规定面积的。
11.私自开荒的。未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有效承包合同的。
12.城镇职工到农村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如城镇职工到村里修路,村里用集体机动地抵顶债务并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13.户在人不在未单独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如二轮承包时农户分得土地,但未签订承包合同,并被其他人耕种的。
14.承包地权属不清的。一是村村之间、村组之间、组组之间、村组与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之间所有权有争议、纠纷的。二是村组与农户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承包经营权有争议、纠纷的。
15.因合并或分户等变更经营权登记的。如二轮土地承包时父子之间合并或兄弟之间分户。
16.违规操作,未执行二轮土地承包调整政策,群众意见大的。如采取分地估堆形式未实际丈量的。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分别在今年1月2日和4日召开了专题座谈会,邀请布海镇的党委书记、经管站站长和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文书以及农业局相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并结合试点工作,初步明确了确权范围。
1.关于可以确权颁证的范围(9项)。一是平均多地或统一多地,村组群众认可的。二是承包地地块质量不好,采取二亩折一亩或其它方式折算的。三是以土地流转或其它租赁方式临时经营占用的,如农户之间土地流转、企业占地的。四是因合并或分户等变更经营权登记的。五是承包农户因乡村兴建公益事业占用使用的,可按原承包面积颁证或按实际测量面积颁证。六是村民共识,分地小组有会议记录的。七是对村组预留地、“四荒”采取其他方式承包的,并且承包合同经过认定有效的。八是林遮地进行折合后计入承包面积的。九是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
2.关于暂不确权颁证的范围(11项)。一是承包地权属不清的。村村之间、村组之间、组组之间、村组与水利、林业、交通等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之间所有权有争议、纠纷的;村组与农户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承包经营权有争议、纠纷的;水毁、沙压等自然减少的。二是未进入折合面积、未平均分、建设畜禽牧业小区临时占用的林遮地。三是私自开荒未与集体签订有效承包合同的。四是国家依法征用的。五是抢种、强种集体耕地的。六是职工户分得的园田菜地。七是农户宅基地超出标准未纳入承包地的。八是户在人不在未单独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如二轮承包时农户分得土地,但未签订承包合同,并被其他人耕种的。九是违规操作,未执行二轮土地承包调整政策,群众意见大的。如采取分地估堆形式未实际丈量的。十是侵占田间道路的。如村屯规划出的道路,现已被缩窄或被全部占用。十一是其他违背相关法律政策的。
(二)工作经费保障难
2009年德惠市在布海镇义和村四组对确权登记工作进行了初步试点。登记测量采用手持GPS人工测量,按实测面积测算每亩成本为36.8元。本次试点登记测量采用无人机航拍,每亩成本大约31.7元。根据以上两种测量方法,登记成本都较高。以布海镇9个村为例,采用无人机航拍,全部完成确权登记需要工作经费380万元,如果大面积推广,工作经费是制约因素。本次试点工作经费,中央财政50万元,县级财政43万元,资金缺口287万元(包括1.航空影像,2.外业控制首级,3.DOM影像制作(包括相片控制,影像纠正,影像拼接等),4.外业调查界址点线的采集,5.建库:包括属性录入,软件开发及后期服务,6.成果输出:包括资料整理、耗材支出、各种文本打印等,7.登记发证,8.宣传培训、村组干部务工补贴,9.工作人员车费、伙食费,10.权属争议调查处理)。
(三)干部群众认识难
登记中发现,有部分村组干部及大多数群众对确权登记工作认识不清、理解不透,不少群众认为本次确权登记会跟1997年一样,对原有承包土地进行重新调整、重新组织发包,有地的怕少了、没地的盼分点,认识不到此次确权登记国家只是了解和掌握土地的实际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不是重新调整发包。
三、有关试点工作的下步打算、方法和措施
下一步,德惠市要在前段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测量面积、分析数据、梳理问题、研究政策、稳步发证的工作程序,拓点扩面,扎实推进确权登记工作。
(一)总的原则
1.前提。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
2.基础。以1997年二轮土地延包时签订的三十年承包合同、土地台账及土地承包相关原始资料为基础。
3.依据。以实际测量为依据,实事求是开展确权登记工作。
4.单位。以社、组为单位,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二)颁证方式
1.按实测面积确权登记颁证。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原来多占地的现象非常普遍,颁证后变成合法化,再次造成土地分配的不公平,大多数群众意见极大。二是二轮土地承包时应分未分的农户、少地的农户、新增人口,会强烈要求充分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会引发新的上访因素,引起社会不稳定。我们认为,按照实测面积确权登记颁证,就应该由省里出台政策,统一执行,加以推进。
2.按1997年二轮土地承包合同面积确权登记颁证。这种方式操作办法是:一是在实测的基础上,把实测面积和农户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登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上。二是按照1997年二轮土地承包合同面积颁证。三是对实测后农户多出承包合同的耕种面积,不予颁证,继续由原农户经营。按照这种方式确权登记颁证,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是通过实测,解决了农户四至不清、面积不准、空间位置不明的问题。二是对农户的合同承包面积进行了确权登记颁证,充分赋予了农户承包耕地的合法财产权。三是符合大多数农民的意愿,不会动摇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关系的基础,有利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长久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
(三)扩大试点的方法步骤
1.试点范围
2014年,在旱田和水田各一个乡(镇)开展试点,旱田为布海镇17个村除已确权登记9个村以外的8个村,水田区为松花江镇。
2.试点步骤
4月10日~5月10日,做好调查摸底、测量队伍建立等准备工作。
5月10日~6月20日,完成测量工作。
(四)组织领导
市里成立德惠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市农业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监察局、信访局、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牧业局等部门和布海镇、松花江镇政府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兼任。
(五)人员培训
省里要统一安排,对村民代表、原分地小组成员、社主任、村“三委”班子成员;县乡农经站业务人员;测量技术人员等进行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对基层干部和群众开展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培训,对业务管理人员开展登记规则、档案管理、信息录入等业务培训,对测量公司技术人员开展地籍测量技术等技术培训。
(六)测量方式和测量队伍
测量方式为无人机航拍测量。上级部门要针对不同地区尽快确定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群众接受的登记方法。尽快建立和完善软件管理系统,包括基础数据、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权证管理、土地流转信息管理、土地仲裁信息管理、数据查询、汇总分析等。测量队伍为村民代表、原分地小组成员、社主任、村“三委”班子成员;县乡农经站业务人员;测量技术人员。
(七)配套政策
1.对德惠市出台的试点工作方案,省里要予以审批,以便我们便于操作。
2.省、市对共性问题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
3.对省、市出台的政策、措施都未涉及的问题,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协商解决。
(八)整体推进步骤
利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一年调查摸底、实际测量面积、录入数据,第二年分析数据、研究措施、解决问题,第三年确权登记颁证。
(九)加大宣传力度
【“中国农村土地改革”调研】推荐阅读: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程07-03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调研措施07-08
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05-27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05-27
新农村建设及统计改革现状调研报告11-10
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的调研报告06-22
中国农村金融网讯11-26
中国农村未来发展趋势12-25
中国医疗改革调研报告07-26
加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