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就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某镇卫生院进行门诊静脉输液的100例患者,男性6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37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4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10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干预后,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门诊静脉输液护理纠纷及防范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静脉输液护患纠纷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月,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增强护士安全意识,规范护士言行,降低投诉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认真分析护患纠纷产生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输液; 护理纠纷; 防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法律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同时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多元化、人性化医疗服务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期待。由于门诊输液室的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在就诊过程中,医务人员稍有疏忽或处理不慎,就易引起护患、医患矛盾,甚至导致纠纷的发生。因此门诊输液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提高人性化服务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及安全输液的健康教育,有效的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及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1护理纠纷分类
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月,有护理纠纷20例,其归纳有5个方面;服务态度、差错事故、护士综合素质、法律意识不强、收费问题。
2护理纠纷原因
2.1责任心不强:工作中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由于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在治疗高峰时期,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常有写错药名、剂量、床号的事,造成输液治疗的差错事故发生,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引发投诉或护理纠纷的发生。
2.2操作技术原因:个别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不能“一针见血”或穿刺失败后不能及时解决,延误患者治疗,护理人员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态度不好,没有做好解释工作,就会引起不满或纠纷。
2.3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空气消毒不彻底,无菌操作不严格,交叉感染机会增多。
2.4不尊重患者:实习护士穿刺前不征得患者同意,没有带教老师指导,私自执行静脉穿刺,有的发生反复穿刺失败,增加了患者痛苦,造成患者及家属不满。
2.5护患沟通不到位:患者由于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上存在差异,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无法取得患者的配合,易产生不满甚至被投诉。
2.6患者的期望值过高:现在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维权意识也在增强,对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如得不到想要的技术与服务,就会导致患者不满引发纠纷。
3防范措施
3.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强输液患者的巡视,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输液单做到护士、患者及家属签字制度,让患者及家属对自己所用药物的剂量,做到心中有数。
3.2加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同目标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建立健全全院护理质量考核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常用药、特殊药的药理知识,配伍禁忌。及时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经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一些穿刺难度大的患者,由技术娴熟的护士来完成,使患者解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
3.3严格消毒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抽吸药液时要按护理操作常规消毒,药液应现用现配,输液室空气消毒做到有记录,并定期检查。
3.4加强临床带教管理:做到一对一的带教管理,静脉穿刺时有带教老师现场指导,尊重患者权利,操作时征得患者同意,减轻患者痛苦。
3.5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大量的纠纷是由于不善于或不适当的护患沟通引发的。[1]良好的沟通能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加信任,提倡服务用语和微笑服务,做到对待患者要真心,为患者治疗有责任心,做解释工作有耐心,护理患者要细心,听取意见要虚心,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的环境,接受各种治疗。[2]
3.6加强法制教育:在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新颁布的《护士条例》《护理差错防范措施》等,规范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工作中注意运用保护性语言,学习化解纠纷的技巧,提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
3.7采取措施改善门诊输液服务质量:重点解决门诊输液病人等候问题。护士要充分理解病人的心情,掌握病人等候的心理,在输液高峰时期随时增加人力,尽量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在诊疗过程中,给病人营造温馨、整洁、舒适的输液环境,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使治疗工作顺利进行。
3.8严格收费管理:医院要做到收费标准上墙公开,电脑管理收费。让患者能看得懂,一目了然,每做一项操作涉及到收费时,应事先征得患者同意。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同时保证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理解。
通过采取以上防范措施,护理纠纷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工作中一旦发生了纠纷,护患双方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切忌冲动和过激行为,以免矛盾激化,护理人员要本着事实确是的态度,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立场看待事情,勇于承担责任,就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谅解,达到最终解决纠纷的目的。[3]
参考文献
[1]耿玉和.防止医患沟通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4):226
[2]赵莺阁,王玉梅,刘晨,等.儿科门诊输液发热风险管理[J].吉林医学,2010.8(12):17
[3]熊志丽,黄玉凤.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与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16-117
作者:谢秀丽
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
【摘要】 目的 就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1——2012年在某镇卫生院进行门诊静脉输液的100例患者,男性6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37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4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 10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干预后,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结论 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应该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优质护理延伸与乡镇联动,提升护理专业内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护理
乡镇卫生服务是以残疾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妇女等为重点,以需求为导向、乡镇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人的健康为中心,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康复、保健、预防、医疗等为一体[1],以满足乡镇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解决乡镇主要卫生问题为目的,连续、综合、方便、经济、有效的基层卫生服务。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自身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优质、快捷、方便的医疗护理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镇居民。静脉输液是乡镇医疗的重点,也是最为基本的方法。乡镇静脉输液可以让老年患者能够更为及时、迅速、有效地得到良好的治疗,充分体现出省时、经济、方便的特点[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2012年在某镇卫生院进行门诊静脉输液的100例患者,男性6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37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4岁。
1.2 护理方法
1.2.1 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多细心,输液中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及时调节滴速和处理故障;需更换溶液瓶,应消毒后先插空气针,再插输液针,在每瓶输注前记输注时间并签名;连续静脉输液病人须每日更换输液器。滴速应该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来进行控制,向患者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不能随意调节输液速度,输液速度要恰倒好处,确保输液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给患者一种信赖感、亲切感和安全感。
1.2.2 有56%的老年患者担心出现液体留空输入空气问题,有65%的老年患者担心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问题,有62%的老年患者担心出现拔针不及时问题,有86%的老年患者担心出现液体渗漏问题,有68%的老年患者担心出现上厕所不方便问题,这充分说明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力交叉,很容易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出现害怕、紧张等,因此,应该做到乡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1.2.3 乡镇卫院的宣传栏,每季度应该更换健康教育栏1次,引导居民看卫生宣传栏、黑板报、卫生墙报卫生报刊和卫生专栏。结合一些健康节日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乡镇卫生院每月定期举办静脉输液相关知识讲座,组织乡镇老年患者进行相互交流、讨论,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经验。
1.2.4 加强输液过程中护理。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勤巡视询问,注意观察输液速度,有无输液反应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输液故障。由于老年人心肺功能差,而且自身调节能力不足,特别是快速输液或输液量过多,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要求调整输液速度,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过快发生肺水肿、心衰等。
1.2.5 老年患者往往由于所患疾病大多为慢性疾病,往往会长期接受静脉输液,这漫长的时间里由于疼痛、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压力很大,致使病人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有的很快出现焦虑症状,甚至发展为悲观、消沉。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要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从而减轻静脉输液操作带给患者的疼痛和痛苦。平时经常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多与老年患者接触,亲切友善的对待患者,耐心细致地回答老年患者提出的问题,同时多给患者以鼓励表扬或抚慰,以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消除患者的恐惧,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乐于接受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1.2.6 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工作中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工作中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掌握危重老年患者护理标准及护理工作制度;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加强“三基”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成功率等一系列有效管理制度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杜绝差错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 结果
10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改变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10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干预后,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
3 讨论
总之,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应该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优质护理延伸与乡镇联动,提升护理专业内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履行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等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秀霞.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的护理管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16):112-114.
[2] 丁蕴琼,陈碧霞,曾秀英,莫略.门急诊输液的安全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09):154-157.
[3] 张启云,张颖.加强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护理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05):102-104.
[4] 韦荣妍.与举证责任倒置相适应的门急诊输液室护理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03):165-168.
[5] 罗迎春,孙珏,王燕.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管理的对策[J].上海护理,2005(02):160-163.
作者:曲朝霞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摘要】 目的 研究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4月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接受治疗的23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10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分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5.5%低于对照组20.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开展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可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052
文章編号:1004-7484(2014)-04-1852-01
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门诊中,儿童会存在抵抗力低、明感性强、受耐力等情况,对各项护理操作都无法得到良好的配合,对护理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扰[1]。为了研究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分析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4月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接受治疗的230例患者,其中110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并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4月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接受治疗的23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5个月-4.8岁,平均年龄2.7岁。疾病类型:化脓性扁桃体炎36例,急性支气管炎44例,腹泻27例,其他13例;观察组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6个月-4.7岁,平均年龄2.5岁,疾病类型:化脓性扁桃体炎30例,急性支气管炎40例,腹泻25例,其他15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输液相关护理风险因素
1.2.1 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都比较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缺乏团结精神与护患沟通能力,导致护理护理满意下降,引发护理风险事件或护患纠纷。
1.2.2 护理操作方面 护士操作不规范主要是由于专业水平不足和工作怠慢疏忽,在小儿进行治疗中,操作不规范的发生率非常高,包括未了解患儿的过敏史、一次性排气不到位、随意选取输液静脉、穿刺部位消毒后未干即进针、在皮肤下针头穿行一段再刺入血管等,均会引发护理风险事件。
1.2.3 患儿方面 由于护理人员巡察次数较少且患儿活泼好动,而家长对输液方面的护理知识又不了解,容易导致针头移位,也可能导致针头穿破血管造成患者肿痛,同时,若护理人员巡察次数较少则无法及时更换药物,引发静脉回血,增加患儿的疼痛。
1.2.4 错误用药方面 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护理经验较浅,专业知识水平较差,导致违反配伍禁忌原则,未按照配伍要求用药,进而导致药物之间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耽误患者有效治疗。
1.3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
1.3.1 完善制度 建立并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医嘱处理制度、护理风险事故呈报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会议,总结科室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实施对策。
1.3.2 工作方面 增加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认识度,提高和强化法律知识掌握率,避免因法律知识掌握不充分而引发风险事件,按照规章流程进行小儿静脉输液,保证患儿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并且树立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摆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1.3.3 医嘱方面 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建立完善的输液管理流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配置药液,避免患儿重名造成输液错误,或者引发感染情况。严格管理输液流程,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进行多次巡察,避免发生漏液、多输事件,指导家属遵照医生嘱咐,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1.3.4 药物方面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药物的作用决定输液滴数,尤其在是滴注硝酸甘油、胰岛素、抗生素、硝普钠等注射液过程中,必须严格按遵照医嘱对滴速进行调整,同时也需告知家长不要随便调节滴速,避免出现不良症状,影响治疗效果;遇到药物配伍方面的疑问,及时与药房人员联系、沟通、切磋(药物配伍表落后于药物更新)以确保正确用药。
1.3.5 护士的心理素质 由于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紧张程度比较高,尤其患儿出现哭闹现象,也会引发家长出现焦虑、烦等不良心理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理解家长的心理情绪,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消除家长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服务意识,减少对工作的抱怨,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尽最大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减轻患儿的疼痛[3]。同时也应当提高自身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减少对工作造成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5.5%低于对照组20.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 论
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使患儿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缓解内心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积极接受治疗,也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5]。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缓解患儿内心存在的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促使其积极的配合输液治疗[6]。可以看出实施有效的护理必从心理方面、语言方面、行为方面抓起,提高患儿治疗的积极性,按照医嘱进行配合治疗[7]。根据相关资料结果证实,实施风险管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4.3%低于未实施风险管理36.6%(P<0.05)[8]。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5.5%低于对照组20.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对风险事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整个门诊的护理水平,保证患儿输液安全。
总之,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儿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提高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疼痛感,提高护理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可以看出,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燕.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760-3761,3764.
[2] 徐莹.细节管理模式用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29):142-144.
[3] 黄小妹,余银珍.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46-47.
[4] 白桦林,秦桂林,向娇娥等.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量化考核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23):7-8.
[5] 王亚娟.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7):159.
[6] 李敏娜.细节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78-1680.
[7] 薛莹莹,孙瑞平,赵祖梅等.浅谈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264-265.
[8] 徐建英.40例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因拔针引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4):318-319.
作者:李翠美 徐艳 李秀华
推荐阅读: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09-25
基础护理学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习题07-09
静脉输液新技术10-06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07-09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表10-02
密闭式静脉输液标准10-19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10-29
浅议静脉输液外渗分析及防护对策09-18
门诊急诊输液病人须知07-09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