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精选9篇)
1、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保留针头接新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PH值、渗透压,是否为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等。
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1)局部湿热敷,可选用50%硫酸镁、芒硝,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烫伤。
(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654-2局部湿热敷。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剂、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渗:湿热敷或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50%硫酸镁溶液+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小时。
6、轻度外渗(面积≦5cm2)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重度外渗(≧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
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臂围。
9、安慰病人,作好心理疏导。
处理程序
静脉输液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药物外渗是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问题之一。药物外渗所导致的后果, 轻的可使局部组织出现发红、疼痛、肿胀、瘀血, 重的可出现组织溃疡、坏死, 甚或残疾, 造成终身遗恨, 不可避免地发生护患纠纷, 加重医患矛盾。因此, 如何预防和妥善处理药物外渗所引发的后果, 如何避免给患者增加更多的痛苦, 是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1.1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措施
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基本功训练, 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出现;必须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基本技术, 加强基本功训练, 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这是对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之一。当穿刺失败时, 不能选择同一静脉的远端作为穿刺点, 以免药物从前一穿刺点处外渗[1]。在穿刺脆性血管时, 要做到力度小、角度小, 缓慢平行进针, 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技巧[2]。穿刺时必须注意避开关节部位, 穿刺成功后必须注意妥善固定, 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 有家属陪伴者必须注意教会其正确的护理方法, 切实避免和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
1.2 正确选择血管
第一, 应避免选择有硬结、皮肤病或瘢痕症等部位的静脉血管作为穿刺点。第二, 对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和位置的适宜性进行正确的评估, 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头皮针。第三, 对长期进行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 要有计划地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要遵循由远端到近端的基本原则;对此类患者要尽可能地使用留置针, 选择直的静脉血管作为穿刺点, 因静脉留置针的导管比较柔软, 对血管的损伤少, 轻微活动难见药物外渗, 留置针保留时间可达3~5d, 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对血管的损伤。第四, 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 可行锁骨下静脉或外周深静脉 (PICC) 置管, 这是杜绝药物渗漏的重要方法, 且容易为患者所接受[3]。
1.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以顺利完成静脉输液
护士要注意根据药物的特征严格掌握输注浓度和速度, 多巴胺、间羟胺在连续输液时, 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 最好使用留置针并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 每2~3h交替使用;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 观察5~10min, 确定滴注通畅且无外渗现象发生后方可输注药物, 结束时再滴注等渗盐水, 使药物在周围血管中的停留时间尽量缩短, 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于刺激性大的药物, 其给药浓度必须按医嘱给出的方法配置, 不可在输液中直接在瓶口刺入针头给药, 避免近针头处的药物浓度较高刺激血管, 一旦渗出血管将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1.4 输液速度的合理调节
输入的药物如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性, 应适当降低输液速度, 使之既能保证治疗的要求, 又能尽量减少刺激血管的强度, 使患者在相对舒适且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输液。一般情况下, 成年人输液速度在40~60滴/min之间, 为减轻小儿、老年人心脏负荷, 从避免发生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其滴速一般在20~40滴/min之间, 。
1.5 加强责任心, 多巡视
输液巡视时观察液体有无外渗, 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 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规范及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 往往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执行输液巡视制度使输液护理工作更加明晰化、规范化[4], 这样使护士做到心中有数, 随时掌握每位患者的情况, 加强输液巡视可避免药物外输现象的发生,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急危重患者, 如巡视时能及时发现药物外渗, 可以及早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输注易导致组织坏死的药物如化疗药物时, 更应密切观察注射部位, 最好进行床头交接班, 以引起值班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更好地预防和避免药物外渗。
1.6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告知如何保护留置针。输液前, 告诉患者药物外渗透后可能导致的后果, 输液后要交待注意事项。在输注高危药物时, 要向患者及家属作出说明和解释, 告知患者必须尽量减少活动, 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的方法及其观察时的注意问题, 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等改变时, 必须及时报告护理人员以进行正确的处理。
1.7 拔针的正确方法
输液结束时, 拔针的基本顺序为“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按压”进行操作。在针尖即将离开穿刺点的瞬间, 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迅速按压穿刺点或其稍上方, 保持3~5min, 直至不出血为止。按压时, 应注意: (1) 切忌揉动棉签, 以减少局部瘀血。 (2) 按压的力度要适宜。拔针和按压的方法必须正确, 按压时间必须适宜, 这可避免损伤血管, 防止皮下瘀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药物渗漏的发生, 提高血管的利用率, 为疾病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药物外渗的处理措施
发现药物外渗或怀疑有外渗时, 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或静脉注射, 保留穿刺针头, 利用此针头尽量回抽渗漏在皮下及针尖的药液, 评估并记录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液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并可根据外渗范围及其性质的不同, 采取以下不同的处理措施。
2.1 小范围药物外渗的处理措施
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外渗药液, 一般采用湿热敷或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 肿胀在短时间内即可消退。当滴注所剩药液量不太多时, 可不必停止输液, 采取边观察边湿敷的方法, 如药液不再继续外渗, 可继续完成输液整个过程。
当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时外渗, 如果局部发红、苍白、疼痛较为明显, 但肿胀并不明显, 此时必须停止输液, 红肿部位用95%乙醇溶液连续湿敷会很快消失;并立即另选其他部位继续完成输液。
2.2 大范围药物外渗的处理措施
在药物外渗的2d内, 采用抬高受累部位的方法, 促进外渗药液的继续吸收;用95%乙醇溶液或50%硫酸镁溶液连续湿敷, 并局部封闭;亦可用拮抗性药物湿敷的方法, 如钙剂可用50%硫酸镁、山莨菪碱湿敷, 间羟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等可用硝酸甘油、酚妥拉明、地塞米松湿敷。也可用外敷马铃薯片、生姜片。
2.3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时, 必须马上停止输液, 选择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对渗漏皮肤周围进行封闭;用0.9%NaCl溶液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 防止局部肿胀、疼痛和坏死的发生。抬高患肢, 避免剧烈活动, 以达到促进血液回流, 减少局部组织肿胀的目的。药物渗漏如超过1d, 为达到止痛、消炎和促进局部吸之目的, 可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20~30min, 频次为2次/d。
2.4 药物外渗所致局部水疱的处理措施
如较小且未破的水疱尽量不要将其刺破, 采用外涂碘伏的方法即可;对于大的水疱, 其处理方法是用碘伏消毒后, 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里的液体, 再外涂碘伏。如渗漏部位的皮肤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且已经溃疡, 在保护创面清洁预防感染的基础上, 交替湿敷0.9%NaCl溶液纱条与庆大霉素纱条, 1次/h。如局部组织已坏死, 采用药物封闭的方法处理。封闭所用药物为醋酸泼尼松、维生素B1、1%普鲁卡因, 每次封闭2个穴位, 每2d封闭1次, 6次1个疗程。如创面愈合不佳, 换药或植皮前应广泛切除坏死组织[5]。
综上所述, 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 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避免和预防药物外渗现象的发生;发现药物外渗或怀疑有外渗时, 应根据外渗范围及其性质的不同, 作出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张慧兰.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74.
[2]赖利, 李俊英.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1) :78-80.
[3]冉启志, 李虹, 吴绍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J].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 6 (4) :4-5.
[4]和包兰.加强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巡视的探讨[J].中原医刊, 2004, 31 (20) :58.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外渗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91-01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药液从血管中渗出到血管周围的的软组织的现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1]。当发生静脉输液外渗时,会表现为针孔周围红肿肿痛,有烧灼、刺痛感,局部皮肤暗紫、变硬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否则会对患者造成产生永久性损伤。本文中将对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7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751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13例,女性338例;年龄0-77岁,平均(43.29±5.68)岁;注射液体类型:高渗性溶液53例、等渗性溶液558例、低渗性溶液140例。共发生外渗29例,其中小范围静脉输液外渗22例,大范围静脉输液外渗7例。
1.2方法
1.2.1预防对策:(1)避免机械损伤: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择弹性较好的部位[2],由小静脉到大静脉、从肢体远端到肢体近端,避免关节、神经与韧带处的血管,穿刺时要提高成功率,穿刺成功后要固定针头,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应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与穿刺次数,避免对浅表静脉的破坏,减少静脉渗漏与静脉炎的发生。
(2)药物浓度准确: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给药方法、浓度及输液速度,对于化疗等刺激性强的药物要在穿刺前用生理盐水针管连接针头,穿刺后可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观察针头前端如果回血正常、皮肤未苍白[3],方可注药输入。
(3)加强巡视: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意识,每30 min巡视一次,观察有无外渗,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新生儿及意识障碍的患者。
1.2.2护理对策:(1)小范围静脉输液外渗:小范围外渗的药液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性较弱,可以通过热敷或湿敷(95%酒精或50%硫酸镁)[4]的方式加快药液分散,促进人体自然吸收。如果药液造成局部皮肤苍白或发紫,并伴有明显痛感,应立即拨出针头,更换输液位置,并用酒精持续湿敷。
(2)大范围静脉输液外渗:对于大范围外渗的患者单纯通过人体自然吸收及热敷或湿敷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应及时配合利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如果药液的扩散面积比较大,要用注射器将药液抽出,避免药液对组织的损伤。
(3)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药性较强,会严重破坏周围的组织与皮肤,造成局部坏死。对于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要第一时间停止给药,经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稀释体内的药液,并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药物作用,减轻局部坏死程度。
2结果
本组751例静脉输液患者中共发生外渗29例,外渗发生率为3.86%;输液外渗原因由多到少依次为:(1)机体因素(58.62%,17/29);(2)药物因素(20.69%,6/29);(3)物理因素(17.24%,5/29);(4)感染和静脉炎(3.45%,1/29),其中机体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项原因,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静脉输液外渗原因
3.1机体因素:本组研究中,机体因素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的比例为58.62%,其中以新生儿为主,因为新生儿的血管细,穿刺难度大,而且抵抗力差,痛感不明显,因此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
3.2药物因素:药物因素造成静脉输液外渗占本组研究的20.69%,常见的发生外渗的药物有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阳离子溶液(氧化钙、葡萄糖酸钙)及高渗液(50%葡萄糖,20%甘露醇)等药物,由于其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的原因在静脉输液时发生外渗的机率相对较高[5],当血管受到刺激后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而且会使血管内壁的通透性升高,进而导致炎症反应的出现。
3.3物理因素:环境温度过高、药液中可溶性微粒過多、输液速度过快、压力过大、针头不光滑等都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当也会增加静脉输液外渗的风险。
3.4感染和静脉炎:注射前如果消毒不规范,会造成局部皮肤感染;反复使用同一条血管会造成血管纤维化,导致药液滞留,形成闭塞性静脉炎,尤其是在末梢循环较差的部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综上所述,机体因素、药物因素、物理因素以及感染和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控制此类风险因素的发生,同时需要医护人员做好观察与处理,避免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薛锦.静脉输液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11(7):27-28.
[2] 张桂华.山莨菪碱局部涂抹对减轻小儿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疼痛的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4,3(2):45-46.
[3] 刘梅荚,王美丽,戴敏.注重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11(19):20-21.
[4] 韩曙明,范广萍,王云霞.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60 (3):162-16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给药途径,输液外渗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给患者造成痛苦并影响患者情绪。局部组织坏死后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重其经济负担。临床资料
2002年2月~2011年2月共发生输液外渗59例:男20例,女39例;年龄18~87岁;外渗皮丘1~2cm13例,大于2cm46例;血管原因12例,穿刺技术47例;无后遗症56例,血管闭锁2例,缺血坏死1例。输液外渗发生时间
2.1输液时外渗:穿刺见回血放开调节器即发现外渗;固定好针头后发现排液不畅,针尖部局部皮肤有小皮丘,直径在1~2cm。
2.2输液后外渗:输液完毕后液体顺利进行一段时间,直径大于2cm。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
3.1穿刺技术不过关:
3.1.1操作前对血管条件评估欠准确,致使针尖斜面在血管内外各半;或穿透血管,一次穿刺在血管壁上留有两处针眼,在松开调节器便发生,见于输液时。
3.1.2未能掌握血管特点,穿刺难度大的血管,进针手法、角度技术、进针长度掌握不熟练,进针后在皮下反复进退刺破血管造成渗漏。
3.2患者活动情况
3.2.1不自主活动造成针头不稳定,移位,针尖刺破血管壁。
3.2.2多组液体输液过程长,患者大小便或进餐时,针尖位置随患者活动引起角度改变,刺破血管造成外渗。
3.3血管因素: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况,病理原因造成缺血缺氧;微生物感染和理化因素引起的静脉炎都可使血管的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引起外渗。
3.4药物因素: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本身的毒性作用都能刺激血管,造成损伤。动物实验显示,静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而生理盐水无此改变。
3.5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液体的输入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机械刺激等[3]。输液外渗对肌体的损伤及情绪影响
4.1血管损伤,动物实验发现,液体由血管壁露出,致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窄堵塞。
4.2局部组织损伤。
4.2.1单纯肿胀型:组织肿胀、酸麻、胀、痛。
4.2.2皮肤水泡型 血管内膜损伤,管腔缩小或堵塞,继而静脉淋巴回流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在表、真皮之间薄弱处集聚,形成张力性水泡。
4.2.3皮肤坏死型,炎症介质和药物毒性作用致组织坏死,甚至瘢痕挛缩,功能障碍。
4.2.4 59例患者全部情绪紧张。防护对策
5.1输液时发生外渗,皮丘在1~2cm,即可关闭调节器,压迫皮丘20~30秒,重扎止血带,将针退后少许,沿血管走行,向前移行,见回血后挤压输液管,回血较前猛烈,原皮丘处不再鼓起,妥善固定,安慰患者。否则更换血管重新穿刺。
5.2穿刺不当引起的机械型损伤,准确评估血管条件,在不影响输液速度时,尽量选择血管弹性好、小号针头进行穿刺,练熟练精穿刺基本功,做到一针见血,按照由末梢逐渐上移的原则,有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保护血管。
5.3妥善固定,避免移位,除常规固定外,在针尖部位皮肤处贴一条布胶布给以力的支撑,对烦躁或输液组数多的患者,配置夹板加强固定,必要时与医生联系,给镇静药。有时翻转针柄,可避免针尖刺破血管[6],对合作者解释活动容易造成输液外渗的发生,并告知其注意制动输液肢体。
5.4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血管,适当调节室温,为穿刺部位保暖,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和破坏,防止外渗发生,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选用大静脉穿刺,使药物停留在血管的时间短,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开通和冲洗静脉管路,拔针时先关调节器,见少许回血后再拔出。
5.5使用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针头不锐利,输液时不易刺破血管壁,也可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5.6输液外渗皮丘大于2cm,应针对不同情况给予药物护理;湿热护理。化疗药物不慎外渗后,立即冷敷,并报告医生进行封闭处理。应用六神丸湿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患者,有满意疗效。方法:据外渗面积的大小将六神丸20-50粒捣碎,加1ml生理盐水,调匀后涂搽外渗处,用保鲜膜覆盖,8小时更换,湿敷一次,患者外渗疼痛明显缓解,肉眼观察肿胀消失,皮肤颜色变淡,为显效;湿敷2-3次出现上述现象为有效。目前碘伏外涂;酒精、地塞米松、三莨菪碱、硫酸镁等药物湿敷可减轻肿痛。相关报道,单纯肿胀型采用75%酒精、地塞米松或三莨菪碱湿敷,以及水泡型淤血坏死型采用上述药物湿敷并加以碘伏涂抹均取得良好效果。
一、化疗药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序不同分类: 1.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外死。如更生霉素,红霉素,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氧芥、丝裂霉素、长青碱、长青新碱、长春酰胺、诺维本。
2.刺激性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经路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如博莱霉素,顺铂、卡铂、环磷酸胺、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依托泊苷(VP-16),5-FU、紫杉醇。
二、化疗药物渗漏和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1.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不宜选手背小静脉,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回流速度缓慢,不易采用下肢静脉注射。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化疗。
2.长期化疗病人建立系统静脉使用计划,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注射选用小静脉,毒性强的药物输注不宜一条静脉使用多天,应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
3.按要求稀释化疗药物浓度,联合用药时,先注射刺激性小的药物,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
4.外周血管难以穿刺者可行深静脉臵管或浅静脉留臵针 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
一、化疗药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序不同分类: 1.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外死。如更生霉素,红霉素,阿霉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氧芥、丝裂霉素、长青碱、长青新碱、长春酰胺、诺维本。
2.刺激性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经路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如博莱霉素,顺铂、卡铂、环磷酸胺、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依托泊苷(VP-16),5-FU、紫杉醇。
二、化疗药物渗漏和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 1.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不宜选手背小静脉,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回流速度缓慢,不易采用下肢静脉注射。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化疗。
2.长期化疗病人建立系统静脉使用计划,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注射选用小静脉,毒性强的药物输注不宜一条静脉使用多天,应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
3.按要求稀释化疗药物浓度,联合用药时,先注射刺激性小的药物,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
4.外周血管难以穿刺者可行深静脉臵管或浅静脉留臵针,有条件者可行PICC。
5.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的护士须有视度的责任心,对一些新药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以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浓度、速度等,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拔针后按压针眼至少2-55.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的护士须有视度的责任心,对一些新药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以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浓度、速度等,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拔针后按压针眼至少2-5分钟。
6.正确给药方法,不能用有化疗药物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溶入生活盐水,确认无渗漏后再注入化疗药物,注完后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注入。
7、输注化疗药时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直至用药结束。三.外渗的处理
一旦发现或怀疑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如病人诉注射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原针头接注射器进行多方面强力抽吸,尽可能将皮下渗液吸出。
2.局部皮下封闭,常用的方法为Dxm 5mg和利多卡因2-3ML加生理盐水到10-20ML由疼痛或肿胀区外缘向内做多点注射,每日一次,连续三天。封闭液使用量可根据化疗药的种类、渗出量渗出范围做相应增减。
3.外敷,渗漏局部皮肤宜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防止化疗药物扩散,少数化疗药物忌冷敷,如艾恒遇低温可致痉挛,长春碱类(如盖诺)、VP-16宜热敷。也可用50%硫酸镁、中药等湿敷,间隔4-6小时换药一次,一般使用24小时,效果不明显可加长至三天。
4.抬高渗漏侧肢体48小时,避免外渗部位受压。5.渗漏24小时后,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仪等,可达到止痛、消炎、促进局部吸收等作用。
6.渗漏部位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溃疡形成,说明局部已坏死,应将局部组织广泛切除,进行外科换药植皮。
7.渗漏发生后引起的疼痛往往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时间一长,可引起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应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等动作,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四、化学性静脉炎: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常见毒性反应之一。是由刺激性和腐蚀性化疗药物直接损伤输注的静脉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静脉炎。
处理;
1、早期按药物类型不同,参照外渗处理要求进行外敷或用解毒剂。
2、可用1-3%普鲁卡因或加Dxm5-10mg溶于生理盐水,经受累静脉滴注 3、72小时后仍有疼痛可采用于50%硫酸镁湿热敷,或在患处涂激素类软膏,鱼石脂或喜辽妥软膏,1-2次每天,并进行局部按摩。也可用新鲜芦荟叶反复涂擦或外敷,持续数天。
输液外渗的机制如下:(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3)液体静压增加;(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1]。3 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4 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日,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5 外渗的预防
5.1 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长陪伴的教会家长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作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5.2 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5天 [2],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5.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小儿一般按1~2滴/(kg·min)速度输入,持续输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时,应用留置针开辟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 [3]。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5.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5 做好患者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管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5.6 正确拔针 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min [4],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6 预防外渗的对策
6.1 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PG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0.5%的碘伏、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0.5%碘伏或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6.2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0.5%的碘伏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的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1 临床资料
成员以护士长为领导, 对2013年12月38例药物外渗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相应护理措施, 进行效果评价。成员共有1名主管护师, 6名护师及1名护士组成, 设圈长1名, 负责对活动进行统筹安排, 护士长担任辅导员, 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以“自由呼吸”为圈名, 选定“降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为活动主题, 使用鱼骨图分析原因, 经过分析讨论, 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 最终降低药物外渗。
2 方法
2.1 确定活动主题
经过“头脑风暴”法, 每位圈员提出一个主题, 经过医院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四项综合评定, 最终选定圈名。
2.2 选题理由
从病人角度出发, 可以减少痛苦, 保护血管, 减少药液浪费, 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护士自身角度出发, 可以减少工作量, 提高工作的快乐程度,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3 原因分析
对各种原因进行分析, 绘制原因分析的鱼骨图。从4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欠佳、穿刺部位选择欠妥善、未及时巡视、责任心欠佳;实习学生进行穿刺。 (2) 穿刺方式:普通针穿刺、留置针穿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和CVC。 (3) 药物:形状、刺激性、剂量、浓度。 (4) 病人:年龄因素、血管因素、肢体活动程度、营养和文化程度。经过柏拉图分析, 穿刺技术占42.1%, 确定护理人员方面为主要的原因。
2.4 目标设定
依据公式设定目标值=现状值- (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9.5- (9.5×42.1%×0.8) =6.3件/周, 改善幅度为33.7%。
2.5 对策拟定
2.5.1 穿刺技术
加强护理人员培养, 提高穿刺技能, 做到“一针见血”, 穿刺前与病人交流, 减轻紧张感, 选择良好的穿刺环境,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2.5.2责任心
加强教育, 强化护士责任心, 明确职责, 制定处罚制度, 加强巡视, 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宣教药物外渗的危害性。
2.5.3 穿刺方法
普及留置针, 对于化疗的病人每日更换留置针。对于血管条件相当差的病人建议进行深静脉置管。
2.5.4 血管选择
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避开关节, 注意保护血管,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行穿刺。
2.5.5健康宣教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讲解药物外渗的危害, 尤其是刺激性大的药物, 告诉病人减少输液侧肢体的活动, 取得配合。
3 实施效果
3.1 有形成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实施后,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由原来的每周9.5件降为实施后的每周5.75件, 目标达成率为117.2%。
3.2 无形成果
从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团队凝聚力、品管手法、积极性5个方面来评价, 通过雷达图, 清楚地显示各方面的提高。
4 小结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小组成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依据PDCA循环模式展开, 由品管圈小组成员找出存在的问题, 制定对自己约束及管理的方法, 然后去执行及评价, 有效挖掘个人潜能, 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的持续改进。在此活动中护士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分阶段总结经验, 不断进行改进, 提高了护理质量, 使个体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了主人公精神, 充分展现了自我, 实现了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旺君, 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5) :55-56.
[2]潘文敏.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维护门诊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11) :41-43.
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常见原因
患者因素:①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哭闹、不配合、血管短、不直,能见的血管少,而且有的家长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好动不配合,肢体固定不易牢固,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以表达疼痛的感觉,所以往往患儿外渗和严重外渗均多于成年人。②老年人: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减退,行为容易失控导致静脉输液针头移位;此外,老年人的自身条件如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等使疼痛阈值减低,增加了外渗的机会。③无法沟通的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使用镇痛剂和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由于烦躁、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④危重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微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为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疾病因素:①癌症患者是外渗的危险因素,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血管暴露不明显,增加了穿刺的难度。②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③上腔静脉综合征,由于上腔静脉压力高,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④外周血管疾病如动脉血管硬化。
技术因素:①年轻护理人员经验少,对血管弹性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②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③使用头皮针,因为头皮针外渗是静脉留置针的2倍[1]。④晚夜班由于值班人员少,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路。⑤用力推注药物,使用微量泵及输液泵持续静脉用药。⑥反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解剖部位:外周静脉较中心静脉容易发生外渗;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容易发生外渗,一旦外渗会造成严重损伤。
输液发生外渗的机制
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药物直接刺激血管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使血管内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高。
持续静滴,使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液体静压增加
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2]。
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对 策
外渗的预防:①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加强护理人员的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应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有家长陪伴的教会家长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②选择合适静脉:正确选择静脉,有计划的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易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以保留5天[2],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③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速度及浓度,小儿一般按1~2滴(kg/分)速度输入,持续输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时,应用留置针开放两条静脉通路,每隔2~3小时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④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必须观察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先检查注射部位,若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入化疗或其他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⑤做好患者宣教:耐心讲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和保护方法;输注高危药物时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在输注高危药物过程中尽量减少活动,指导患者和家属自我观察。⑥输液结束正确拔针:输液完毕,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將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5~10分钟,切忌在按压时来回揉动,按压力度适中。
出现外渗的对策:①小范围外渗:外渗药物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葡萄糖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0.5%的碘伏、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使肿胀很快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液体输完。若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物,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必须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局部用0.5%的碘伏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2]。②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应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0.5%的碘伏持续湿敷,并配合理疗和局部封闭,也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的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时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局部封闭治疗以减少外渗引起的损伤,钙剂引起的外渗可用50%的硫酸镁、654-2湿敷,也可用马铃薯片、生姜片外敷。③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水疱:小水疱未破溃的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可用鸡蛋清外敷。
临床实践验证,对护理人员实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是防止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戴建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0-11.
我是哲觉镇卫生院的一名普通护士,2012年从毕节市卫生学校毕业,同年10月份参加全县事业单位招考分哲觉镇卫生院工作,踏上护理工作岗位已有两年多。从最初哲觉镇卫生院工作,踏上护理工作岗位已有两年多。从最初对这个职业的陌生,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我爱上了这个
岗位。人们都说爱字不要轻易说出口,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是如此的坚信:是爱,是爱这个岗位、爱这份职业,在这两年多的护理工作中,我始终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
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前年冬季的一个晚上夜里两点多,来了一位因交通事故而受重伤的男性。该男性是一位智障男性,常年在哲觉街上拾荒、流浪,送到我院时头发凌乱,面目全非,全身血淋淋的,身上奇臭无比,所幸送得及时,我和值班医生立即开展抢救,给病人摆体位,吸氧气,清洗包
扎伤口,止血,输液,监护。做完这些我刚要抬头喘口气的时候,病人一下拉住了我的手,他的表情痛苦的有些让人心酸,眼角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他望着我,仿佛在对我说:护士,帮帮我。瞬间,我的心弦被拨动了,一种为人之最原始的爱在我心中汩汩涌动。我就那样一边帮他维持着体位,一边注视着监护仪上变化。二十分钟过去了,病人终于能平静地呼吸了。这时,我才发觉自己的腿已经站的发酸了。长嘘一口气,我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喜悦感,能为别人解除痛苦,原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觉的被一种使命感牢牢的拴住。从此,我便爱上了这个职业。
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注定是选择了奉献,清明节、元宵节、国庆节、春节等等,无数个节日,我依然奋在工作岗位上,没有正常的节假日,放弃了节日中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机会,由于我所在的卫生院比较偏远,收治的患者病人杂,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有的时候父母亲生病都顾不上,我减轻了别人的痛苦,却帮不了自己的家人,心里对他们感到非常的愧疚,同样是儿女,在生活中我却不能随时陪在他们身
边尽孝道。在亲人与病人之间我痛并快乐着。
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力争精益求精,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作为一名护士要有良好的细心、爱心、责任心及同情心,要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就是这护理工作中的一点一滴构成了我对这份职业爱的全部。有时候静下来常一个人在想,这些天、这些月、这些年我都做了什么。我的工作仅仅是让我谋生吗?不是的,答案一次一次的越来越明晰。不想说自己有多伟大,但想说我的护理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已经做的一些小事迹只是我工作直线中的一个个小点。未来的路我将更踏实的走下去,让热爱这份工作的爱心之种埋的更深,直到护理工作在我的内心和阳光下绽放出最灿烂的花朵。护士主要事迹怎么写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本职的,然而,作为护理人员怎么用真诚去抚慰病人心灵上的创伤,能否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却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人生旅途中谁都难免会成为病魔的不幸者,此时的护士要为他们营造一个个爱的港湾,同时也需要职业性的奉献智慧和辛苦,我也一样—— xx年卫校毕业的xxx,一直从事妇科护理工作,xx年来,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岗敬业的任劳任怨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有的XX工作, 一向默默的协助着团队,为了配合护士长搞好科内管理,热情地参与了各种新护理项目的开展, 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能与同事们一起克服。对待小师妹们,我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会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她们,使科内一度形成了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的友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仍不断学习,更新老知识,努力钻研新护理技术,为了有效地利用到临床护理,使其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也付出了相当的辛苦,如(举例说明)200*年12月ICU科收治了一位肺癌合并脑转移引起瘫痪的患者,入院时,全身多处Ⅲ度褥疮,护理相当困难,xxx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平时总结的经验,配制了一种洗剂,外敷创面,经过大约十天的精心护理,褥疮感染创面逐渐愈合。这一成果正在院内各科室推广使用。病人护理的过程,脏与累自然是怕不得的。如今年2月份ICU收治一位患“喉癌、脑梗塞”致全身瘫痪的病人,因家人护理不当,入院时满身大、小便,而且合并全身多处褥疮,其臭无比。xxx同志没有退却,亲自与护理员一起清洗病人,一遍又一遍,直至把病人身上的臭味清除。病人因为进食困难,长期没有清洁口腔,口腔内积满食物残渣,张开口发出阵阵腐臭,令人恶心,但她毫无畏惧,细心地用镊子一点点地将病人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干净。另一位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曾伯,因为家庭问题,长期得不到家属的关心,饭菜不合胃口,拒绝进食,她亲切地与病人谈心,开解病人,循循善诱,并为曾伯送去热饭、热汤,使病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病人与家人关系也逐渐和好。以后他每一次发病,都要求入住ICU。
2016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我二十余年如一日,爱岗敬业,辛勤工作,一直服务于儿科临床护理第一线。
工作中,我能“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力为病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遇有危重病人,总是立即赶到医院,主动积极参与抢救。2010年,开发区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部分小学生“氯气中毒”,多名儿童住院治疗,我放弃休息,积极参加患儿的抢救,投入到家长和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中;同年的4.29歹徒伤害儿童事件,我作为医院静脉治疗组成员,担负全院儿童的疑难静脉穿刺会诊。经常作为科内二线班随时被叫到医院协助同事抢救危重病人,经常深更半夜起床至医院,本人一向无怨无悔,24小时不关机,随叫随到!当然在班期间更是恪尽职守,积极参加重症病例的抢救工作。如:2009年的甲流时期,重症手足口病流行时期,更是离不了本人的身影,一直都坚守在危重患儿的身边。作为儿科科内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对每次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医疗纠纷,防微杜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作为科室的资深老护士,对待每一位患儿家属都能尽心尽力的做好健康宣教,让他们正确的认识疾病的预防及康复知识,受到家属的一致好评!在病区中担任总带教老师,对实习同学及新到岗护士认真对待,仔细讲解儿科相关专科疾病的知识,手把手带教,使她们更快的融入工作及学习中。目前,本人还承担蚌埠医学院本科班《儿科护理学》部分的理论授课及临床见习工作。
作为一名护士,我每天都以最真诚的微笑、最亲切的语言、最体贴的护理、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来面对病人,用心灵的沟通,在护患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在一次抢救一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儿无效后,刚赶来的孩子父亲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挥拳相向,致使我的头部遭受较严重伤害。但我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对家属进行仔细的讲解和耐心的解释,最终,我的真诚、负责,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家长主动赔礼道歉,我也因此获得医院的表彰。
工作之余,本人不断充电,先后取得护理大专,本科学历,多年参与中专及本科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取得较优秀成绩,先后发表过《75%酒精湿敷输液渗漏肿胀的临床观察体会》《手足口病的循证护理体会》《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体会》《儿科临床带教实习护生的体会》等论文。
我的努力,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肯定。2009年,被评为泰兴市“十佳护士”,2013年,被评为“优质护理服务标兵”。
荣誉面前不骄傲。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的用心去服务,用爱去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真诚和爱心。
第二篇:2016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春蚕尽丝丝不断,留赠患者御风寒
从一名普通的护士,到担任护士长工作,她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一干就是整整25年。25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她勤恳努力,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着一支优秀队伍。
她,就是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病区护士长陈海燕。
“春蚕尽丝丝不断,留赠患者御风寒。”1989年,走出护校校门的陈海燕怀揣恩师送给她的这一赠言,穿上白大褂,戴上燕尾帽,开始了她的护理生涯。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在苦中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累中把握着生命轮回的航舵。在医院特有的气味里,陈海燕走过了清纯的少女时代;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她走过了火热的青春年华;在病床边,她丈量着无数个漫漫长夜;在患者家属的期待和焦怨声中,她把耐心、细心和爱心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疾苦的病人……
2004年她服从组织服从组织安排,在南京鼓楼医院进修体外循环,以精湛的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王东进主任的高度赞扬,多年来承担我院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工作,为心脏手术的顺利开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作为护士长,她言传身教,是护士的好榜样。每天清晨,她都会提前半小时上班,走过每个病房,用最美的笑容和声音问候每一位患者,“早上好,昨晚您睡得好吗?有什么需要的吗?”使每一位患者和家属都在新的一天有个美好的开始。有位烧伤面积达90%的85岁高龄的患者,病情危重,刚入院时家属对医院有种原始的恐惧和不信任,护士每天的操作都会遭到家属的怀疑,所以陈海燕除了每天查房,每次处置都会亲力亲为,在恶臭中面对腐烂的创面,清洗创面、吸痰、翻身、更换纱垫、床单和被套,长时间操作有时都使她直不起腰来,耐心温柔地为家属解释,用过硬的技术、娴熟的手法和优质的服务,使家属最终消除了顾虑。在她的带领下,其他的护士也都习惯了用美丽的微笑、热情的服务来面对患者和家属,一个月后患者离开了人世,家属回家办完丧事后的第三天,再次来到病区,手捧鲜花,并向护士们深深鞠了一躬,深表感激之情。
为使护理技术向高、精、尖发展,她深知无论是专科技术还是基础护理,都必须规范化、程序化,亲自组织,精心安排,一对
一、手把手地传帮带。在工作中,她向护理人员灌输“安全是天”的服务意识,自觉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护理常规,善于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整。她注重现场质控,坚持一日五查房,及时了解护士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医生、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自陈海燕担任20病区护士长以来,其科的护理团队未发生一例护理过失及护理投诉。
二十多年来,她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过硬的技术功底护理了无数病人,配合医生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烧伤科突发事件多,如2010年4月29日泰兴镇中心幼儿园杀人事件、2012年6月18号工厂爆炸致13名患者发生特大面积烧伤事件,时间就是生命,电话就是命令,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一有情况,她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组织人员实施抢救,加班加点如家常便饭。她有愧于家人,无愧于病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陈海燕凭着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护理领域不懈追求。近年来,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带领全科护士积极开展临床护理新技术,获得泰州市、泰兴市科技进步奖及院级新技术奖多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承担蚌埠医学院外科护理部分理论授课,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2013年被评为理论授课先进个人。
由于工作出色,陈海燕同志连年被评为院级先进工作者,考核等次多次为优秀,并获“十佳护士”称号、“突发事件中先进个人”、“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精勤不倦,善待生命”是泰兴市人民医院的院训,也是她一直恪守的职业信条,陈海燕用实际行动为之做了最好的诠释。
第三篇:2016优秀护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巾帼立业,情系急诊护理
1998年,18岁的王晓莉带着对“护士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的憧憬,走上了泰兴市人民医院的护理岗位。十六年间,王晓莉就一直拼搏在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线,以一名天使的形象活跃在治病救人,抢救生命的急诊中心内。
传承奉献精神,投身急诊事业(绥棱教育信息网
)
在刚进入医院,因为进行全院护理岗位轮转,王晓莉有机会进入急诊工作。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地方,要求工作时动作快,思维敏捷,更重要的是责任心,出不得半点马虎,还有技术要熟练,如:输液,要保证一针见血才行。干急诊工作是很累的,但当病人从死亡线上被拉回,安全转送入病房时,那种欣慰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她立即被这种工作状态所吸引,主动要求在急诊工作。护理部领导和急诊科护士长都很惊讶,从来没有人主动要求留在急诊,要知道急诊除了工作强度大,风险也大,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可王晓莉下定决心在急诊扎根,不仅要把工作完成还要把工作做完美。
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王晓莉的简历里写着“主管护师,本科学士学位”从大专到本科,都是她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函授考试获得的。众所周知,急诊工作很不轻松,没日没夜,无年无节,餐无时、睡无点,一天下来整个人累得骨头散了架。尽管身心疲惫,但睡觉前她都要认真总结一天工作中的得与失,同时坚持学习护理业务知识与管理知识。学习、总结、提炼……这些已成为她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我的习惯。2012年,为了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王晓莉通过了省护理学会的选拔,参加了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班的学习。离家三个月,上幼儿园的孩子天天在家吵着要妈妈,因为想课题自己头发也白了不少,终于顺利完成了学业,取得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证书,那查阅的半人高的资料就是她最好的证明。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操作比武,争当技术能手。在2008年的护理操作比赛中获得了单项二等奖和综合三等奖的好成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晓莉16年的潜心钻研,使她内、外、妇、儿等各门专业护理的能力和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她还坚持把学来的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先后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篇,并承担科室的科研创新工作,承担院级课题一项。
立足本职工作,勇担社会责任
她深深铭记着救死扶伤的天职,处处流露出无私奉献的爱心。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王晓莉还是一位年轻的小姑娘,医院组织抗非典医护队伍,她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有朋友劝她,“去了就要被隔离,你还这么年轻,万一感染怎么办?”她说,“正是因为我年轻,才更要去。既没有家庭孩子牵挂,身体又好,万一感染上也能抗得住。”
在2008年的汶川和2010年的玉树大地震中,王晓莉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带头向灾区捐款,并主动请缨,要求到抗震救灾一线去参加灾区的伤员救治工作。
在2010年的“4•29”事件中,她在急诊病区轮转,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后就冲到抢救室参加救援。她来不及带上手套就开始给孩子们包扎,有些孩子被吓傻了,呆呆的站在地上,连哭都不会了。她为了安慰孩子,不顾孩子身上的鲜血,把孩子搂在怀里轻声安慰,周围围观的群众都以为那是她自己的孩子。
2013年的除夕,正是举国同庆的时候,人们都在享受着天伦之乐,而王晓莉却在病房中忙碌着。上半夜,病房里一位老人发生急性呼衰、休克,病情十分危急。尽管她是大夜班,还没到上班点,可是王晓莉还是早早就来了,和她的同事及时制定了护理计划,一面向家属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变化的原因和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树立治疗的信心;一面对病人采取精心的护理,她的真诚打动了家属,她的精心护理创造了奇迹。病人硬是被从鬼门关上拽了回来。病人家属当天就送来了感谢信,信里写到:“感谢你的精心护理,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祝福亲爱的护士新年快乐!”。这样的话语比任何物质奖励都让王晓莉感到安慰。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各种矛盾、纠纷集中的地方,病人多、杂,病情急,家属情绪易激动,很多时候会遭遇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不配合。“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本着人性化的服务,王晓莉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搭起护患之间的桥梁,受到了众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甘当燃烧红烛,育人因材施教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晓莉还承担着科室实习同学、年轻护士的带教工作。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她言传身教,为年轻护士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对教育充满热诚并积极进修,获得上海复旦医院内训师的证书,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好的模范给学生,以达到“身教”的目标。
实习同学来自不同的院校,学历也分中专、大专和本科。王晓莉根据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历低一些,能力弱一些的着重基础知识的讲授,通过临床案例巩固加深理论知识;对于高学历,好学型的同学,除了基础知识,还让他们思考如何就一个病例把护理做得更好,同时传授一些护理论文的写作技巧以及科研的切入点。对于年轻护士的带教,王晓莉采取了Mini-CEX式的带教方式,因为急诊护理除了需要理论功底和操作技能,和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也是重要的工作能力。她贴身跟随年轻护士,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护理完患者,及时就前一病例进行点评,指出他们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足和缺陷,鼓励和指导并行,让年轻的护士心服口服。年轻同事都说,王姐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推荐阅读:
浅议静脉输液外渗分析及防护对策09-18
静脉输液新技术10-06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07-09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表10-02
密闭式静脉输液标准10-19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09-25
基础护理学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习题07-09
输液告知07-06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05-28
深静脉穿刺技术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