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精选6篇)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 篇1

静脉炎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对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静脉。2.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3.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缓慢。5.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6.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7.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8.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9.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输液时可抬高20-30度,加快血液回流,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10.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连续输液者,应更换输液器一次11.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12.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一、压疮预防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排泄情况及合作程度等 2.评估患者压疮易患部位

(二)注意事项

1.感觉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烫伤或冻伤 2.受压部位在解除压力30min后,压红不消退者,缩短变换体位的时间,禁止按摩压红部位皮肤

3.正确使用压疮预防器具,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

二、压疮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活动能力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营养及皮肤情况,有无大小便失禁

3.辨别压疮分期,观察压疮的部位、大小(长、宽、深)、创面组织形态、潜行、窦道、渗出液等

4.了解患者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效果

(二)注意事项

1.压疮一期患者禁止局部皮肤按摩,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 2.病情危重者,根据病情变换体位,保证护理安全

三、伤口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了解伤口形成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3.了解患者曾接受的治疗护理情况

4.观察伤口的部位、大小(长、宽、深)、潜行、组织形态、渗

出液、颜色、感染情况及伤口周围皮肤或组织状况

(二)注意事项

1.定期对伤口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

2.根据伤口渗出情况确定伤口换药频率

3.伤口清洗一般选用生理盐水或人体组织没有毒性的消毒液 4.如有多处伤口需换药,因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感染伤口,清洁伤口换药时,因从伤口中间向外消毒;感染伤口换药时,因从伤口外向中间消毒;有引流管时,先清洁伤口再清洁引流管 5.换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四、造口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心理状态、家庭支持程度、经济状况 2.了解患者或家属对造口护理方法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3.辨别造口的类型、功能状况及有无并发症,评估周围皮肤情况

(二)注意事项

1.使用造口辅助用品前阅读产品说明书或咨询造口治疗师 2.移除造口袋时注意保护皮肤、粘贴造口袋前保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3.保持造口袋底盘与造口之间的空隙在合适的范围

4.避免做增加腹压的运动,以免形成造口旁疝

5.定期扩张造口,防止狭窄

五、静脉炎预防及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年龄、血管,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材质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血管弹性及肢体活动度

3.了解药物的性质、治疗疗程及

输液速度对血管通路的影响 4.根据静脉炎分级标准评估静脉炎情况

(二)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尽量避开关节部位,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2.合理选择血管通路器材,及时评估、处理静脉炎

3.湿热敷时,避开血管穿刺点、防烫伤

六、烧伤创面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受伤时间、原因、性质、疼痛程度、心理状况等

2.评估烧伤面积、深度、部位、渗出液的气味、量及性质,有无污染、感染等

3.严重烧伤患者应观察生命体征

4.肢体包扎或肢体环形焦痂患者应观察肢体远端血供情况,如皮肤温度及颜色、搏动、肿胀

(二)注意事项

1.使用吸水性、透气性敷料进行包扎且松紧度适宜

2.烦躁或意识障碍的患者,适当约束肢体

3.注意变换体位,避免创面长时间受压

4.半暴露疗法应尽量避免敷料移动,暴露创面不宜覆盖敷料或被单

七、供皮区皮肤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吸烟使及供皮区皮肤情况(二)注意事项

1.在愈合期应注意制动,卧床休息,避免供皮区敷料收到污染 2.加压包扎供皮区时,松紧度适宜;避免供皮区受到机械性刺激

八、植皮区皮肤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2.观察植皮区皮瓣色泽、温度、指压反应、血供及疼痛程度

(二)注意事项 1.避免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2.避免在强光下观察皮瓣情况 3.避免患肢在制动期间牵拉皮瓣或皮管

4.植皮区域勿暴露于高温、强日光下避免损伤

5.植皮区皮肤成活后,创面完全愈合,应立即佩戴弹力套持续压迫六个月,预防出现瘢痕增生 6.植皮区皮肤瘙痒,切忌用手抓挠,以免破溃出血感染

九、糖尿病足的预防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2.了解患者自理程度及依从性 3.了解患者对糖尿病足预防方法及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注意事项

1.不用化学药物自行烧灼鸡眼或pingdi 2.尽可能不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或烤灯,谨防烫伤,同时应注意预防冻伤

十、糖尿病足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根据wagner分级标准,评估患者足部情况 3.检测血糖变化

(二)注意事项

1.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输液 2.严禁使用硬膏、鸡眼膏或腐蚀性药物接触伤口

3.准确测量伤口面积并记录

十一、截肢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营养及心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弹力绷带松紧度应适宜 2.维持残肢于功能位

3.使用辅助器材时做好安全防护,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肌肉强度和平滑肌锻炼,为安装假肢做准备

透析室专科题

二、急性中毒病人血液灌流观察要点

1,评估病人生命体征,神志是否清楚。血压是否稳定,微循环灌注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发绀。

2,评估病人面色苍白或红润,肢体活动情况,有无皮肤破损。了解病人是否有出血倾向,血小板的数量与质量,有无皮肤粘膜紫斑、呕血、黑便、咯血等。

3,评估病人中毒原因是自服或误服.参考相关检查结果,了解中毒程度。

4,评估病人基础血糖的情况,尤其注意病人有无低血糖症状。

三、血液透析的护理措施

1,每次透析前后协助病人称体重并记录。每日称体重,根据尿量及体重增长情况,掌握饮水量。两次透析间体重增长在干体重的3%~5%范围之内。2,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定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输血的重要性以及贫血的主要症状。3,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4,应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内瘘穿

刺,防止感染,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渗血。拔针时正确按压针眼,防止局部血肿、动脉瘤,并向病人解释。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置管及动静脉内瘘穿刺时,选择好正确的位置,防止局部血肿,宣教带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6,掌握抗凝技巧,根据常规与个体特异性相结合进行血透抗

凝,保持血液肝素化。

7,解释呕吐的原因,要求病人

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1~1.5 g/kg,低盐2g/d。低钾、低磷,适量补钙。观察甲状旁腺代谢紊乱程度以及钙、磷代谢异常。

8,定期检测病人各项生化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观察病人的体能状态、贫血程度等。判断血液透析的疗效,必要时修改透析方案。

四、透析机的消毒措施

【1】透析机外部消毒

1,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

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

即用1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2】机器内部消毒

1,每日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

部管路进行消毒。

2,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

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1.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

和情绪上的感觉,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2.痛觉:是一种意识现象,是个体的主观知觉体验,受个体的心理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的影响。3.痛反

应:是机体对疼痛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和心理变化。4.疼痛阈:是个体所能感受到的最小疼痛。5.疼痛耐受力:

是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6.洗胃法:是将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任何原因引起的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时:都可出现意识障碍。7.浅昏

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可存在,呼吸心跳血压无明显改变,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8.深昏

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

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肢体呈迟缓状态,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出现。机体仅能维持循环与呼吸的最基本功能,呼吸不规则,血压可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9.心肺复苏:是对由于外伤疾病

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

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搏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10.意识状态: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对环境的知觉状态。11.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

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12.病理过程:指存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 篇2

说课, 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 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然后由听者评说, 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比赛, 不仅可以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也有效调动了教师钻研教材和反思教学的热情以及深入思考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的意识, 促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操作技能之一,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 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本节内容说课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融合了护理概论和护理技能,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护理学基础》的第十六章第一节。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是临床病人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 本节课的学习, 对于护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将来的临床实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专护理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 其特点如下:

1.该阶段学生贪玩, 注意力不集中, 听课积极性不高, 但是又有好奇心大, 可塑性强的特点,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关键。

2.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药理学知识, 是学习输液常用溶液的基础。

3.学生已掌握解剖学基础知识, 对人体静脉的解剖学位置和特点有了一定的理解, 是掌握输液常用穿刺部位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静脉输液的目的与常用的溶液, 掌握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媒体展示静脉穿刺部位图片, 带学生回顾机体的解剖学特点, 了解密闭式静脉输液常用的穿刺部位。运用示范教学、情景教学、分组练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理论联系实践, 进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一体化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对静脉输液的兴趣, 培养学生工作中的爱心和责任心, 并切身体会“爱伤观念”。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是静脉穿刺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可更加直观的出示一些图片、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减少板书,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 讨论, 练习, 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示范教学法。

直观地向同学示范具体操作步骤, 能启发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集中注意力, 使学到的知识易于巩固。

3.情景教学法。

在模拟病房进行一体化教学, 理论结合实践, 给同学模拟临床操作情景, 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 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4.分组练习法。

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分组指导, 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又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增加教学互动,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5.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交流、讨论找出答案。

五、说学法

1.模仿学习法。

学生观看老师示教, 分组模仿、练习操作步骤。

2.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学生有机会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 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3.发现学习法。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 老师鼓励同学自己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穿刺失败的原因,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归纳总结法。

学生总结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写出学习心得。

六、说教学程序

(一) 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需要准备多媒体、模拟病房及相关设施, 静脉输液所需的用物 (注射盘、止血带、小垫枕、治疗巾、输液帖、启瓶器、砂轮、瓶套、输液卡、药液、输液器、输液架、需要时备夹板及绷带) 。因为要采用真人模拟, 所以用物要符合临床操作要求, 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内。

(二)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渐入佳境 (3分钟) 。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 为了在课的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静脉输液的临床操作情景视频, 提问图片中的护士在做什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示范教学, 专业规范 (20分钟) 。

示范教学前, 采用多媒体出示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共15个步骤:核对检查→准备药液→核对解释→初步排气→皮肤消毒→核对排气→静脉穿刺→固定针头→调节滴速→记录挂卡→整理嘱咐→更换液体→巡视观察→拔针按压→整理记录。在模拟病房内运用相关教具讲授并示教每个步骤, 让同学更加直观的学习操作技术, 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其中, 以初步排气和静脉穿刺为重点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示教。

3.分组练习, 师生互动 (35分钟) 。

在模拟病房内, 学生分组进行真人模拟练习, 教师负责分组指导, 在练习中有疑问及时提出, 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效率。

4.学生回示, 查缺补漏 (15分钟) 。

找一组同学演示操作步骤, 师生集体观看, 检查训练效果, 纠正操作中的不足之处。

5.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 (10分钟) 。

回示完毕以后, 给学生以下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1) 引起初步排气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如何使排气一次成功? (2) 引起穿刺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学生讨论完毕后, 进行归纳总结, 得出答案。

6.归纳总结, 回顾重点 (5分钟) 。

再次强调本节课内容梗概, 提示重点知识, 使学生加深印象, 条理清楚。

7.布置作业, 巩固新知 (2分钟) 。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特点, 有目的、有重点的布置作业, 巩固记忆。

(三) 板书设计

为节省时间, 本节课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板书为辅。板书的设计以简明扼要为原则, 列出内容梗概和重要知识点即可。

七、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活动的审视和分析, 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1.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步骤比较复杂,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更加合理有效的运用, 另外多媒体可以提供直观图片,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向学生进行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演示时, 最好结合角色扮演, 让同学更能亲身体会“爱伤”观念的内涵。演示穿刺过程时, 要采用近距离真人模拟, 使学生更好地观看进针手法和角度。

参考文献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62-0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具有药效迅速、效果可靠等优点,是人们最常接受治疗之一。因此,在输液治疗中静脉炎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同时也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所以预防静脉炎对医疗安全及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

1 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判定标准

1.1 药物因素 输液药物引起血浆pH值改变。血浆pH值正常为7.35~7. 45,超过此范围无论是过酸过碱,都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发生静脉炎[1]。抗癌药物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影响PNA与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反复多次刺激损伤血管内膜,使静脉萎缩、变细[2],血浆渗透压的升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产生静脉炎[3]。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若输入速度过快,超过血管的应激能力,或长时间滴入血管,持续刺激血管,均可导致内皮细胞破坏[4]。

1.2 微粒因素及物理因素 引发静脉炎的微粒主要来源于药液本身的结晶、输液器具、不当的配液操作环节等。另外药液的温度及理化性质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 [5]。

1.3 污染因素 主要指输液器污染、针头污染、配药后时间过长污染。如储存和取用棉签二次污染。李冰等[6]报道,开口棉签存放时间在8h时段,细菌污染数已明显超过卫生标准。

1.4机械性刺激 同一静脉周围反复穿刺输液(超过三次),穿刺方法和穿刺点选择不当,或硅胶管、塑料管在血管内留置过久,均可造成静脉损伤。

2 判定标准 Ⅰ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6]。

3 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3.1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 应该选择弹性好、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易固定的部位,并且避开关节、静脉活瓣处、硬化、癫痕、受伤、感染、分布呈条索状的静脉。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造成静脉壁损伤。静脉输液应遵循避免选择患肢和下肢血管的原则,因为下肢静脉瓣多,血流慢,而患肢静脉回流障碍,输液时加大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7]。根据静脉管径粗细,为了保护好血管,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留置针针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留置时间相对较长,活动时不易脱落。但临床上观察发现,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几率越高[8]。因此,留置时间视患者局部情况而定,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4天。

3.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从液体的配制到输液完成的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都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程。对于静脉留置针,用透明敷贴固定牢,避免滑动和滑脱,并注明日期和时间,隔2天或3天按外科换药法更换敷贴。肝素帽处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避免尘埃、细菌等进入。

3.3输液肢体保暖 用热水袋(水温60~70摄氏度)给病人的输液肢体保暖,改善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

3.4 合理安排输药顺序 根据药物及注意事项,掌握配伍禁忌,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先用透导液穿刺,输药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使药物不沉积在血管里,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9]。

3.5 控制液体输入量 对长期计划执行静脉输液患者,应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尽量控制液体入量每日1000ml以内,持续大剂量静脉快速输液患者,尽量选择深静脉置管,避免下肢静脉输液。

3.6 输液时观察 输液过程中要随时巡视及时发现输液有无不畅不通沿静脉走行有无条索状血管变粗、硬结现象, 穿刺点周围有无发白、发红、发麻、疼痛、肿胀等症状。特别注意病情危重者在下肢输液时因皮肤松弛外渗时往往滴速正常不易发现有增加静脉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稍有不慎后果严重。要严密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对症处理。

综述,对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行多方面探索。首先是做好预防,在临床上要求护士掌握相关知识,针对其诱发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层面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而达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是我们的责任[10]。

参考文献

[1]Kathy Kokotis.preventing chemical phlebitis[J].nursing,1998,28(11):41.

[2]张维琴,張静.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进展[期刊论文]-全科护理2010(21)

[3]桑丽清,朱曙东.产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

[4]ZHANG Jin-ying DU LIang-feng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chemotherapy drugs exosmosis from we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2011,30(4).

[5]汤云,潘丽英,宗云.20%甘露醇加温静滴预防静脉炎的临床研究-临床护理杂志,2006,5(3).

[6]许华,肖东.静点药物性静脉炎和疼痛发病机制的探讨及防治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17-718.

[7]黄彩捐,胡杰,韩艳艳等.静脉炎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 7(12):2772-2773.

[8]HU Shu-bin;Study on the nur sing care of preventhing phlebitis due chem. Otherapy;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 TRATION;2004,4(11).

[9]董雪云.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的防护[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6):2.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篇4

【静脉炎】 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对长期注射者,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静脉导管,以保护静脉。

3、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宜慢,防止药物漏出血管外 处理:

1、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

2、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药物渗漏】 预防:

1、穿刺准确,穿刺后针头要妥善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

2、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或静脉留置,同时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3、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或疼痛,输注高渗溶液或化疗药时,加强输液巡视。处理:

1、一旦药物发生渗出,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拔针。

2、根据渗出液的性质和渗出的严重程度选择局部热敷或药物热敷、局封等。

3、抬高发生渗出处肢体,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与疼痛。【发热反应】 预防: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物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3、药物现冲现配,注意配伍禁忌。处理: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观察体温变化。

2、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更换输液器及液体,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送细菌学检查,同时监测生命体征。

3、对症处理,遵医嘱用药。【急性肺水肿】 预防:

1、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尤需注意控制滴注速度和输液量。处理:

1、出现急性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给予患者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2、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L/min,湿化瓶内加入30%乙醇,以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使肺泡破裂,有利于肺泡通气改善。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 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4、安慰患者,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空气栓塞】 预防:

1、输液前一定要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各连接部位是否衔接紧密,不易滑脱,输液前必须排尽导管内的空气。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 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在旁守护。处理:

1、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时,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和头 低脚高位。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 篇5

第一节 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发热反应为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输液发热反应有多方面的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若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

2、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μ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时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造成液体污染。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4、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5、环境空气的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

(二)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三)预防及处理

1、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具及药品的保管要做到专人专管,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2、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个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染。据报告,已有研究者将加药针

头进行改进,将传统的针尖做成封闭的圆锥形,方形的针孔开在针头的侧面,以减少穿刺瓶塞产生的微粒污染。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提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静脉输液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

6、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应。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8、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

9、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10、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11、如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二、急性肺水肿

(一)发生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

2、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机能差,特别是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脏器的慢性疾病,单位时间内输入的液体和钠盐多了,就会发生潴留而使细胞外液容量发生扩张及向细胞内液中渗透,造成组织间水肿和细胞内水肿。组织间水肿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内水肿可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肺、脑等细胞水肿,威胁患者生命。

3、外伤、恐惧、疼痛等均可使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及作用延长。此时,输入液体过多、过快也可能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

4、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输液过快,也容易使钠盐及水发生潴留而导致肺水肿。

5、脑垂体后叶素能降低肺循环和门脉循环的压力,还能强烈收缩冠状动脉引起心绞痛及收缩其他小动脉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后负荷,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导致水分在肺组织中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肺水肿。

(二)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性啰音。

(三)预防及处理

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对老年、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最好用50%~70%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减低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酌情给予强心剂、利尿剂。

三、静脉炎

(一)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

3、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坏死,进而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高,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如甘露醇,进入皮下间隙后,破坏了细胞的渗透平衡,组织细胞因严重脱水而坏死;另外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引起无菌性静脉炎。

4、由于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的输入均可以因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

5、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刺激性较大的药液如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这类药物所致静脉炎多为坏死型。如短时间内大量溶液进入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和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

6、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青霉素,浓度过高可使局部抗原抗体结合,释放大量的过敏毒素,最终引起以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另外长期使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红肿型静脉炎。尤其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半衰期达7~10h(正常人3~4h,血管的弹性差,脆性大,易引起静脉炎。

(二)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静脉炎症分级:按症状轻重分为5级。0级只是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1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2级不仅局部不适,而且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3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延5cm左右;4级穿刺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突然减慢,穿刺点皮肤发红扩展5cm以上;5级除具有4级症状以外,还在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汁,临床上一般以2~4级常见。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2、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而易产生血栓和炎症,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3、输入非生理pH值药液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尽量接近7.4为宜,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输入速度要慢,使其有充分稀释过程。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5、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

6、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每瓶药液联合用药,以不超过2~3种为宜。

7、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一次,每次20min,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8、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9、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h后应更换至上肢。

10、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后针眼处再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11、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①局部热敷。②用50%硫酸镁行湿热敷。③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④云南白药外敷,云南白药外敷可活血、消肿、止痛、通经化瘀,用酒精或食醋调制,可增加药物渗透性。该药具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可阻止损伤部位血凝和血栓形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促进肿胀消散而达到治疗目的。⑤仙人掌外敷:仙人掌皮、刺去掉,取150g捣烂,加少许盐粒,调匀,敷在患处厚约0.5cm左右,上盖一层纱布加软薄膜,以防水分蒸发而降低疗效,每天1次,直到痊愈。⑥金果榄浸液湿敷:取金果榄100g,75%酒精500ml,共置于密封玻璃容器中浸泡7天以上,制成金果榄浸液。用无菌纱布浸透药液,敷盖于红肿处,敷盖面积应大于红肿边缘约1cm,并不断将药液洒于敷料上,以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每日3次,每次1h。⑦大黄外敷:大黄研为细粉,用时取大黄粉适量加香油调为糊状敷于患处,敷药厚度以0.2~0.4cm为宜,外裹纱布,每日换药1次,1周为一疗程。如未愈者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⑧自制复方龙石膏外敷:将锻龙骨、赤石脂、血竭、乳香、没药、黄柏、轻粉、冰片研制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备用。需要时用蓖麻油搅拌均匀,调成糊状即可(要现配现用)。使用时局部皮肤用温水洗净、擦干,将复方龙石膏搅匀,用棉签蘸取药物均匀涂于局部皮肤上,不需包扎,每天2~3次。⑨六合丹外敷:大黄93g、黄柏93g、白及53g、薄荷叶46g、白芷18g、乌梅肉46g、陈小粉155g等。上述药物研细,然后加入陈小粉拌匀,即制成六合丹。用时调蜂蜜成软糊状(或加少量清水),厚敷于患处。使用方法是敷药前先清洁患部,然后将六合丹调成糊状,均匀地涂在白纸上,纸的宽窄根据患部的面积而定,一般超过患部周围1~2cm,药的厚度约0.5cm左右,然后敷盖整个患部,包扎固定。24h后换药一次,5次为一疗程,观察一疗程。⑩四妙勇安汤加味:基本药方,银花30g、当归15g、玄参15g、生甘草6g,蒲公英30g、连翘12g、制乳香6g、制没药6g、川芎10g、秦艽12g。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加生地15g、赤芍20g、丹皮10g,清热凉血,活血散癖;血脉癖滞,条索硬肿不消者加桃仁、红花各10g、王不留行10g、炮甲片10g、夏枯草15g,软坚散结;癖滞夹湿者加粉草仁10g、生茨仁30g、渗湿泄热;上肢发炎加姜黄10g,下肢发炎加川牛膝10g。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5 天为一疗程,另将药渣加入金黄散一袋,拌匀,用纱布包后外敷患处,一日一次。11七厘散外敷:取七厘散3g,加凡士林适量,调成软膏后按患处面积大小,将○

2红归町:药膏涂敷于患处,外用无菌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1○红花与当归比例为3:1。洗净湿润后,浸于20倍剂量的55% 乙醇中,浸泡 1个月,过滤药液,检测调试加入透皮剂、防腐剂,分装为100ml/ 瓶备用。用法:在已发生静脉炎的血管外用红归酊湿敷1h ,每日4 次或定期外擦,2~4h/113湿润烧伤膏:患部外涂少量湿润烧伤膏,用无菌纱布裹次,4~7天内可治愈。○住术者拇指顺血管方向以螺旋式手法按摩,动作要轻柔,力度要均匀,每次15~14六神丸外敷:根20min,每日2次,按摩毕,再在局部涂一薄层湿润烧伤膏。○据静脉炎面积的大小,取适量六神丸研成细末,醋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处,每日 215也可行超短波理疗。次。○12.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一)发生原因

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在加压输液时护士未在旁守护、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情况下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空气栓子随血流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造成空气栓塞。

(二)临床表现

病人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如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

(三)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3、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以免发生阻塞。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五、血栓栓塞

(一)发生原因

1、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黏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形成。

2、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特别是脑血栓、动脉硬化的病人,由于其血脂高、血黏度大,当不溶性微粒进入静脉血管时,使血液中的脂质以不溶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包裹形成血栓病灶。不溶性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直径在 1~15um,少数可达50~300um。其产生可由于输液器与注射器具不洁净;在输液前准备工作中的污染,如切割安瓶、开瓶塞,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溶液瓶橡胶塞及输液环境不洁净等。

(二)临床表现

根据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堵塞人体血管的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而表现不同。

不溶性微粒过多过大,可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血管阻塞,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压痛、静脉条索状改变。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如阻塞严重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三)预防及处理

1、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配药室采用净化工作台,它可过滤清除空气中尘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目的,从而减少微粒污染。

3、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在开启安瓿前,以 70%乙醇擦拭颈段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

4、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药的注射器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因此,主张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大于50um 以上的微粒沉淀较快,可使其沉淀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

5、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加药针头型号选择 9~12号侧孔针,并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可明显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6、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7、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或 TDP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min。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

六、疼痛

(一)发生原因

在静脉输注某些药物如氯化钾、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过程中,因所输入的药液本身对血管的刺激或因输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药液漏出血管外,导致皮下积液,引起局部疼痛。

(二)临床表现

药液滴入后,患者感觉输液针头周围剧烈疼痛,继而出现红肿。病人往往需忍痛坚持治疗或因疼痛难忍而停止输液,若因药液外漏引起,穿刺部位皮肤可见明显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1、注意药液配制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液时,宜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予拔针另选部位重新穿刺。局部予以热敷,肿胀可自行消退。

3、可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减轻静脉给药引起的疼痛。

七、败血症

(一)发生原因

1、输液系统被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通过输液引起严重医院内感染败血症。污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液体或输液装置被污染,另一种是输液过程操作不当引起病原体进入血液。生产过程不严,造成液体原始污染行为的院内感染往往引起暴发流行,现代科技下成批的原始污染输液已很难见到,但由于液体的包装、运输不当造成的个别液体污染却时有发生。

2、穿刺点局部细菌繁殖并随导管反复移动被带入体内及导管头端。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将病原菌释放入血,病原菌则可附着于导管头端并在此繁殖。导管败血症的病原常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此外,还有真菌、念珠菌等。

3、营养液在配制过程中被病原菌污染或输液管道系统的连接处密封不严,使病原菌进入静脉,导致败血症。

(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畏寒、寒颤、高热、剧烈恶心、呕吐、腰痛、紫绀、呼吸及心率增快,有的病人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改变,而全身各组织器官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感染源。

(三)预防及治疗

1、配制药液或营养液、导管护理等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塑料输液器。

3、认真检查输入液体质量、透明度、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及有效期等。

4、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及输液管道有无松脱等。

5、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相连接的输液系统24h更换一次,每日消毒并更换敷料。

6、发生输液败血症后,立即弃用原补液,重新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哌拉西林、头孢曲松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合并休克者,另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以间羟胺、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有代谢性酸中毒者,以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八、神经损伤

(一)发生原因

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伤神经血管。一些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漏出血管外也可引起神经损伤。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瘀血或伴有发冷、发热、局部疼痛、不能触摸,根据损伤神经的部位,可出现相应关节功能受限。

(三)预防及处理

1、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先用等渗盐水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才连接输液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药液有无外漏。

2、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手背静脉,熟悉手部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进针的深度应根据病人体型胖瘦及血管显露情况而定,尽可能一次成功。长期输液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保护好血管。

3、注射部位发生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冷敷每日2次;桡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用理疗、红外线超短波照射每日2次,也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1100mg每日一次。

九、静脉穿刺失败

(一)发生原因

与第一章第五节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相同,另外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亦可引起穿刺失败,其原因:

1、静脉穿刺时见回血后再顺血管方向进针时没掌握好角度,针尖又穿破血管壁,在退针芯向血管内推送外套管时,外套管一部分在血管内,其尖端已通过穿破的血管壁进入血管下深层组织。虽然穿刺见回血,仅仅是针头斜面的一部分或者是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外套管体的尖端并没有随针芯进入血管,所以外套不容易送进血管内。

2、反复在皮下穿刺寻找静脉,致外套管尖端边缘破损或边缘外翻,虽然针尖斜面进入静脉,已破损或外翻的套管尖端无法随针尖进入静脉,即使进入静脉,已破损的外套管尖端极易损伤血管。

(二)临床表现

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输液点滴不畅,甚至不滴;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1、同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包装及质量,包装有破损或过期不能使用,如果外套管体脆性大、不柔软,易从外套管根部断裂,尖端不圆钝容易外翻或破损。

3、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时要稳,进针时要快、准确,避免在皮下反复穿刺,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固定要牢固,防止术中因躁动而脱出。

4、穿刺时操作者除了观察是否有回血外,还要注意体会针尖刺入血管时的“空旷感”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不要盲目的进针或退针。

5、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顺血管的方向进针约0.1~0.2cm,使外套管的尖端进入血管内,再轻轻向内推送外套管。

6、见回血后顺血管方向边退针芯边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时,不能将外套管全部送入,如果有阻力,不要硬向内推送,观察静脉是否有较大弯曲或者是有静脉瓣等,如果证实外套管确实在血管内,而且已进入静脉一部分,不一定全部推入,也可固定。

十、药液外渗性损伤 详见静脉注射操作并发症。

十一、导管阻塞

(一)发生原因

穿刺前准备不充分;穿刺时未及时回抽;输液或输血完毕未及时发现,导致血液回流至导管凝固,造成导管阻塞。

(二)临床表现

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有时可见导管内凝固的血液。

(三)预防及处理

穿刺前要连接好输液装置,穿刺时要及时回抽,穿刺后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一)发生原因

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常规都需用胶带将输液针头固定在皮肤上,目的是保持针头在静脉中的稳定性,使液体和药物顺利进入患者体内,达到输液目的、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患者因各种原因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发生肢体浮肿,对这类患者仍采用常规的方法处理极易出现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也易造成皮肤损伤。皮肤敏感者:如婴幼儿、高敏体质,尤其是对胶布过敏者,也易造成皮肤损伤。

输液时间太长。随着输液时间的延长,胶带与皮肤的黏度不断增加,粘贴更加紧密,在揭取胶带的外力作用下,易发生皮肤创伤。

(二)临床表现

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出现表皮撕脱。

(三)预防及处理

1、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布,一次性输液胶带取代了以往的胶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避免了对氧化锌过敏所致皮肤损伤。

2、对于浮肿及皮肤敏感的患者,准备一条宽4~5cm的弹性绷带,长24~28cm,在两头各缝一与弹性绷带同宽长4~5cm的搭扣,称为输液固定带,消毒后备用。在静脉穿刺成功后,针尖处压一无菌棉球,将备用的输液固定带与穿刺针成直角环形绕过穿刺部位的肢体,以刚刚露出针柄的根部为准,松紧以针头不左右移动,病人感觉舒适无压迫感为宜,然后用胶带从针柄下通过,采用常规方法贴于输液带上,再用另一胶带将输液管缓冲于弹力绷带上即可。

3、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取胶布,一手按住患者与胶布粘贴的皮肤,慢慢分离、揭取,以防止表皮撕脱。

4、如发生表皮撕脱,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2%碘伏或安尔碘消毒伤口2~3次。

第二节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头皮静脉输液法常适用于小儿。小儿头皮静脉丰富且分支多、互相XX交错成网状、表浅易见,穿刺后易于固定,且便于患儿的肢体活动。头皮静脉输液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误入动脉、发热反应、静脉穿刺失败等。

一、误入动脉

(一)临床表现

1、穿刺时患儿尖叫,呈痛苦貌。

2、推药时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呈树枝分布状苍白。

3、滴注时液体滴入不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输液管内造成堵塞。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基本知识学习,熟悉解剖位置,加强技术操练。

2、尽量在患儿安静或熟睡的情况下穿刺。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三)处理措施

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二、发热反应

(一)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冷、发热和寒战体温可达40~42℃,伴有呼吸加快、脉速、皮肤出现花纹。

(二)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患儿输液指征。

2、注意患儿体质,早产儿、体弱儿、中毒肺炎、痢疾等患儿,输液前采取适当的保护、隔离措施。

3、其余预防措施参见本章第一节中发热反应的预防措施。

(三)处理措施

参见本章第一节中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

第三节 输液泵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输液泵输液法是一种通过微电脑控制机械推动液体经输液管路进入体内的方法。输液泵是一种电子机械装置,可精确控制输入液体的速度和单位时间内的总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通过报警提示,且能几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其临床应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少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根据输液泵控制原理可分为蠕动控制型输液泵与针筒微量注射式注射泵。对需快速补液或需严格控制输液量的患者均可应用输液泵,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泵管堵塞、药液滴入失控、漏液、触电损伤等。

一、导管堵塞

(一)临床表现

输液泵的各种报警未及时处理而致泵停止工作较长,血液回流堵塞导管。此时液体不滴或输注不畅,导管内可见凝固的血块。

(二)预防措施

1、熟练掌握各种报警指示标识、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各种报警状态。

3、告知患者及家属输液泵出现报警时应及时使用呼叫器通知医护人员。

(三)处理措施

1、查找输液导管、输液泵、患者三方面原因,排除故障。

2、导管或针头阻塞时,重新选择静脉进行穿刺。

二、药液滴入失控

(一)临床表现

药液滴入快于或慢于病情、药液所要求的速度。

(二)预防措施

1、使用输液泵时先检查仪器的各功能状态,确保各功能良好后方可使用

2、告知患者不要随意触摸输液泵面板,以防改变输液速度。

3、设置各参数后及时将面板锁定。

4、输液过程中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处理措施

1、检查输液泵或注射泵的功能是否完好,必要时予以及时更换输液泵。

2、按要求重设输液速度。

3、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控制输液速度的重要性,嘱其不宜擅自调节控制输液面板。

三、漏液

(一)临床表现

患者穿刺部位,管路连接处不液体漏出。

(二)预防措施

1、适当调节输液泵的注入压力,防止压力过高而致管道连接处漏液或者管道破裂。

2、因输液泵无漏液报警提示,较长时间使用输液泵输液加之患者翻身或其他活动。

3、输液前应仔细检查各管路及连接部位是否紧密连接。

(三)处理措施

1、发现漏液后应先检查原因。

静脉输液 篇6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护理人员最基础、最重要的操作项目,不管内、外、儿、妇,或者是门急诊,也无论是治疗还是抢救病人生命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要把静脉输液的操作做好,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要掌握最基本医学知识和药理学知识,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定义: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技术。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脉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人体内。

一、目的

1、补充水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体液紊乱。常用于各种原因的失水,或因某些原因不能进食者,如腹泻,剧烈呕吐,大手术后。

2、纠正血容量不足,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的灌注量。常用于治疗烧伤、出血、休克等。

3、输入药液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脑及各种组织水肿、以及各种需静脉输入药物的治疗等。

4、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能进食及胃肠道吸收障碍的患者。

二、常用溶液 1.晶体溶液

晶体溶液分子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的显著效果。

如:1葡萄糖溶液 2等渗电解质(0.9%NACL,平衡液,5%GNS)3高渗溶液(20%甘露醇)4乳酸钠 5 NaHCO3(碳酸氢钠,5%SB)前三者为留观室常用溶液 2.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分子大,在血管中存留时间长,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如右旋糖苷,706代血浆,血液制品

留观室胶体溶液使用较少,其中白蛋白的使用应注意:他能纠正低蛋白血症、输注人血白蛋白能迅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把组织间隙中的多余水分吸入血管中,过快输入对于心肾功能差的患者可能会引起急性肺水肿,因此滴速宜慢。白蛋白还能引起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人体白蛋白注射液至严重过敏反应)。所以在输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小讲课资料

积极听取主诉。

3.高营养溶液如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后两者留观室比较少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灵活运用于临床)

根据不同疾病治疗原则,安急缓及药物半衰期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例如: 外科出血:先止血后消炎 泌尿科尿路结石:先止痛后消炎 哮喘:先激素后消炎

腹泻脱水: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脑血管意外:先脱水剂后其他

联合使用抗菌素:青霉素半衰期为0.5小时,有青霉素的先用

注意补钾原则:不宜过浓<0.3%,不宜过快,不宜过多(成人<5g/日,小儿0.1~0.3g/公斤),不宜过早,见尿不钾

三、静脉输液管理

(一)严格三查七对

三查:在留观室有三人层层把关。

主班接收病人药物并与病历卡和注射单上的医嘱核对,将医嘱转抄于输液粘贴标签上。加药者核对药物与注射单、输液粘贴标签是否相符。执行者输液时再次将注射单和输液粘贴标签核对。七对: 1)床号,姓名

需病人自己或家属复述一次姓名。(举例说明为什么)2)药名

熟悉药物商品名和通用名。如:葛根素的商品名为普润,654—Ⅱ的通用名为山莨菪碱。3)剂量

如20%甘露醇250或125ml,需贴标签注明 4)浓度

如10%或5%GS区别 5)时间

记住常用英文缩写医嘱的实际含义,BID两次用药间需间隔 6)方法

小讲课资料

牢记静脉推注,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的英文缩写 静脉输液的具体流程不在此作具体介绍

(二)调节滴速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不同来调节滴速

1)年龄:成人40~60滴/分;小儿20~40滴/分;老年患者速度宜慢 2)病情:严重脱水,休克,心肺功能良好滴速适当加快 伴心、肺、肾疾病速度宜慢 3)药物 举例说明 甘露醇需快速滴入

抗菌素类: ①青霉素可以较快些

②氨基糖甙类:庆大,丁卡,依替米星,奈替米星(奈康)速度不能过快,易引起肾功能损伤

③大环内酯类:阿奇,红霉素,速度不能过快,胃肠道反应较大。

④林可酰胺类:克林,林可,滴速一般,易引起口苦

⑤喹诺酮类:左氧,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刺激性大,易慢 心血管疾病药物:异舒吉,合贝爽,柳胺卞心定,葛根素宜慢 收缩血管类:多巴胺慢 刺激血管类:化疗药物慢

(三)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管理

1、宣教

指导患者不可随意调节滴速,对输液部位注意保护,尤其在进食,如厕期间。

2、巡视

1)滴速是否准确,输液是否通畅,及时排除输液故障。(林淑英—静脉输液常见故障及处 理)

液体不滴或滴速太慢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进入皮下组织,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应立即拔出,重新行静脉穿刺。②针头阻塞:把输液管的开关移到茂菲滴管下关紧,一手扶住输液管下端,另一手挤压输液管 下端,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无回血,则表示针头已阻塞,应拔出另行穿刺。

③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适当调整针头位置或酌情变换输液肢体位置,使针头斜面不与血管

小讲课资料

壁接触。

④压力过低:如病人周围循环衰竭、液体分子质量大、输液瓶内液体较少及输液架位置低等,均可引起液体不滴或滴速慢,应抬高输液瓶位置。

⑤输液管被压、扭曲、粘连、变形而影响输液、及时纠正。⑥静脉痉挛:可湿热敷血管部位,或按摩穿刺部位上方。

⑦排除以上故障后,液体仍滴速慢、不滴或见针头一直回血,可立即拔出输液管插入输液瓶的两个针头,检查进气针与输液管针头是否被输液瓶的橡皮阻塞,若是,则应重新更换输液管。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或过低

液面过高:取下输液瓶倾斜,使输液管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必要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使瓶内空气进入输液管内,让液体缓缓流下,至露出液面后,再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过低:可关紧输液管下端的开关,同时挤压输液管数次,促使液体进入滴管内。输液中管道进入气体

①如果气泡在管道内的位置较低,可将气体轻弹至接头处排除。

②若空气在管道内的位置较高,量也较多,将管道从无空气处向上折叠数褶握在手中,将液体和气体一起挤向滴管内然后松手。如仍有少量空气,可重复使用上述方法,但在排气时要始终保持滴管内有一定的液平面。

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逐渐下降或充满气泡

应检查各接头部位是否严密,滴管上端输液管有无裂缝,必要时更换输液管。2)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输液有无外渗 3)及时更换输液

4)观察病人原症状有无缓解,有无输液反应。

一、发热反应

(1)症状评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h,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2)原因:与输入溶液、药品或输液器含有致热原有关。

(3)护理措施;

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2)对症处理

3)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用具,必要时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原因。

4)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小讲课资料

二、循环负荷过重

(1)症状评估: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2)原因:肺水肿,与输液速度过快、液量过多使心脏负担过重引起有关。

(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3)加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力增加,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

4)按医嘱给予利尿剂、镇静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止血带。以阻断静脉血流。6)预防方法: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输液量。

三、静脉炎

(1)症状评估:病人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病人感到灼热、疼痛,有时伴有全身发热症状。

(2)原因:静脉炎,与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引 起血管内膜化学炎性病变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有关;与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引起局部感染有关。

(3)护理措施

1)严格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延长使用时间。

2)抬高患肢并制动。

3)局部超短波理疗。

4)合并全身感染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1)评估:输液过程中,病人突感胸闷、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音”.(2)原因:与气体进人血循环有关。(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安慰病人减轻恐惧感。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3)氧气吸入。

4)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气体,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专人守护,小讲课资料

以防发生空气栓塞。

四、输液完毕

1、拔针方法正确

用干棉签沿穿刺点向上纵行压迫皮肤上易见的针眼及血管内看不见的针眼,而不应只横向压迫皮肤针眼,这样可有效防止皮下溢血。

2、观察

上一篇:(重庆理工大学)在读证明(大学本科)下一篇: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