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结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立足各国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体育课程变化规律和内涵进行深度追溯并探究其发展方向,从而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篇1:

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统筹与实施

摘要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解放小学为保证学生体育锻炼常态化,统筹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一是通过长短课教学、课内外联动等,落实课堂主阵地,保证学生在应知应会的基础上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二是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三是通过灵活调配资源、精心编排活动内容等,开创多彩大课间,让学生在勤练中增强体质;四是通过推动竞技类和趣味类赛事常态化,让学生在拼搏中体验成功。

关键词 学校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体育校本课程;家庭体育作业

文献标识码B

学校体育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培育体育人才、传承体育文化等基本任务,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生们普遍喜欢和愿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但现实中各种不利因素却常常导致他们体育锻炼的机会不断减少,如课业负担重、空间有限、场地不足、假期无人监督等。如何突破这些现实障碍,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常态?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解放小学面对现实,通过统筹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构建起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大课间活动为重要载体、以校本课程建设和体育比赛培优为拓展提升手段的融“学会、勤练、常赛”为一体的体育课程框架,力求以体育为抓手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落实课堂主阵地,让学生掌握体育规定动作

学生学会体育技能主要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完成,因此提升课堂质量是保障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我校本着“以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以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的原则,主要开展了如下探索。

1. 长短课结合,保障学生应知应会

针对当前有些体育课教学内容动作技术难度较大、学生练习时间不足、当堂课内很难掌握初步技能的问题,我校进行了体育课时长的改革,即在保证体育课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将体育课调整为长短课两种形式,长课40分钟,短课30分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承受力,在中高年段切入长课教学,为学生学会和多练提供保障。

实践中,长短课教学各有优长。长课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是针对具有较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教师可开展分层教学、探究教学、分组合作教学等,保证多个环节层层递进;二是使学生有更多时间练习体能,提高动作的敏捷性,学习效率更高;三是可以将丰富的体育器材组合使用,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所以,长课更适合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技術要求较高的新授课,因为在这些课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会、多练,还需要常赛,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

相较于长课教学,短课教学更适合教师开展个别化教学。由于学生个人体质存在差异,教师可将技术动作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时对内容掌握不好的学生,开展个别指导或组织学生间指导,使学生在练习中互评互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短课更适合复习课或综合课,如耐久跑课中的耐力提高阶段、武术课上武术套路的串联巩固强化阶段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已有动作技术基础上完成学习目标。

2. 课内外联动,强化学生运动习惯

我们认为,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要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内化为学生一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助力孩子们健康幸福地生活。因此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学习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在校内,还要延伸至校外。为此,学校以体育课教学改革为起点,带动各学科全面实施长短课教学,努力做到基础性作业不出课堂、弹性或分层作业不出校门、实践性作业合理安排,通过校内增质提效,让孩子们回家后有时间轻松锻炼、自主活动。

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坚持每天“一公里打卡”和跳绳。“一公里打卡”活动由教师组织统一实施:1~3年级根据学生体能情况从400米保底到1000米,逐渐加量,能者多跑;4~6年级则必须每天完成“一公里打卡”,届时学生在班主任带领和监督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在同一时间按完成速度分2~3个梯队进行,同时要在任务单上打卡。跳绳作业由学生见缝插针或放学后自主完成,不同学段有不同标准,基本原则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遇到假期,学生要在自主或家长共同参与下完成所有任务后填写任务清单,同时有班主任老师跟进,开学后有检查评比。新冠疫情期间,学校还借助网络举办了“云上跳绳比赛”,引导学生和家长开展家庭健身运动。

3. 监测评价跟进,提供学生反馈指导

为了强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学校一方面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学生体育课堂测试成绩分层次为学生布置体育作业,帮助学生合理确定锻炼标准及周期,并在经过二次测试后,结合学生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建议。如对成绩提高缓慢的学生,会详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锻炼时长、强度、间隔等因素,找出症结所在;针对肥胖儿童,与家长共同为其制订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等。另一方面,学校还将体质健康监测纳入学生评优工作。如每学期开学伊始,学校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视力普查和体质监测,并将监测结果纳入学校“四好少年”和“三好学生”的评选条件,有进步的学生可以进入“四好少年”排行榜和学期升旗手行列。

二、校本选修课“加码”,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

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体育类校本选修课程。目前课程已经从传统的棒球、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发展到拥有击剑、踏板操、健美操、围棋等多个项目,课程种类逐年增加,目前已占到校本课程的一半。

1. 攻克场地师资难题

为了解决体育校本课程实施中师资和场地不足的问题,我们在现有师资基础上,发动家长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进入校园担任课程老师;同时将4~6年级的孩子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开展走班混龄教学,并尝试让孩子们进行自主管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混龄班产生争执时,能够自己找出解决办法,自发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同时也培养了沟通交往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也达到了我们对混龄教育的初步期望。

作者:沈昉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篇2: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趋向研究

【摘 要】 本文结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立足各国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体育课程变化规律和内涵进行深度追溯并探究其发展方向,从而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前言:

健康是国人最重要的时代标签和民生理念,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健康中国”格局和规划,旨在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群效应和群体特征。学校体育自责所在,重任在肩。依据2010年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较为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定位。自2001年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多年体育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标的学科内涵,逐渐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课程体系接轨,强化创新教育现代思想的反映,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理念,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革命。但在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和显示出许多矛盾和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阻碍和制约改革的实施。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世界教育改革背景和体育课程变革的历史回溯,为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又是全面构筑我国体育新课程改革全面体系的需要。

一、全球教育时代下的体育课程改革背景剖析

自20世纪至今,世界各国经历了三次大的教育改革。而在几次教育改革中,社会在不断变革,课程改革始终是核心。

第一次教育改革在20世纪初。以杜威进步主义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批判了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提出活动中心、儿童中心、儿童的兴趣中心地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杜咸的教育思想影响了美国教育几十年,而且影响到世界各国。

第二次教育改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期,1957年的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促进了这次改革。使美国学术界许多人士对“生活适应”的功利主义教育进行了深层思考并提出了强烈的批评,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提出了一系列课程改革计划。60年代初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终身体育也逐渐兴起并成各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热点。

第三次教育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的动力来自教育的内外部诸多因素.外部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由此带来生产的不断变革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行为引起的现代生活方式病,也称现代文明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影响,使人类身心不能应付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的刺激(诸如社会运转节奏的加速,竞争程度的提高,个体心理环境的紧张以及拥挤、噪音等),对生活事件产生某些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的不良反應的结果,心血管系统、癌症、脑血管、心理等各种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等。青少年儿童的情况更另人担忧,根据美国近十年来所做的每一次健康调查材料,确凿地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全国学校青少年的健康水不平不断下降。5-8岁儿童中,40%存在着肥胖、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问题,而这些都是导致心脏病的因素,从而引起动脉硬化并导致心脏病。内部的因素是:一方面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近几十年来,各国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体育经费逐渐增和改善,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公开信“国家处境危险,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就反映了这个问题.之后,美国朝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包括1991年布什总统提出的“2000年教育规划”和克林顿总统完成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与此同时,日本、英国、法国也在进行教育改革。

二、世界各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设置及目标拓延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都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保健教育),在整个教育课程中都包括了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改革。其主要的模式有三种: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是将健康与体育课程合二为一设为一门课程。日本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把健康教育作为体育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从小学到大学一贯坚持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2002年实行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日本学校教育中的体育科目在初中阶段是冠以“保健体育”实实在在的科目。保健知识和体育一起列入教学大纲。“身体教育是促进身体发育的教育,而健康教育是关于身体保养的系统教育,两者在以身体为对象上是共同的,都是为了保持健康。初中三年的保健体育总时数260—295课时,保健占55课时;高中的保健占保健体育总学时的1/3,并按独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授课,教学工作由体育教师担当。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注意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学将体育健康课程合并,由体育教师来任课。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分设。英国: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首次提出推行国家课程,制定国家课程标准。1999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颁布的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包括体育课程国家标准和健康教育课程国家标准)强调了四项发展目标: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体育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游戏、舞蹈、体操、游泳、竞赛、体现冒险精神的活动等知识、技能与理解的目标。健康教育课程特别强调,培养自信心、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公民形象;建立健康而安全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国家将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分设两门课程模式。

俄罗斯在1992年制定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在这一标准中除了身体发展与运动技能标准以外,也规定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卫生、饮食、休息的知识:意志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与此同时,俄罗斯还专门开设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交通事故伤害与攻击等知识,并形成应变所需要的能力。这两门课程基本上是由体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三、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趋向

1、学校体育课程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转型

纵观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体育课程的演变,可以看出体育课程改革的潮流和趋势:随着教育思想由阶段体育向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思想转变;

2、学校体育人本主义的回归及生活化趋向明显

课程理念由学科主义向人本主义课程转变;体育课程目标由注重运动技能的掌握向重视健康方向转变;课程改革由教学任务向课程目标转变。

3、体育和健康的终极目标的同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合二为一,并认为“没有体育活动课程的教育计划将与增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失败相联系”。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并将此作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杨成.西部地区学校体育改革非均衡发展的成因与对策.继续教育研究,2011.03

2.(美)安德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回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顾明远《21世纪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2001.中国教育坛”》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四期

4.杨成,李国义.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体育学刊,2000-1

作者:刘蕾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初探

摘 要:结合体育教学实践,阐述了学校的体育现状和实施方案,剖析了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操作方面存在的一些现象与问题,提出了课程改革实践的方向及其策略。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作为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当然应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从理论上讲,似乎谁都没有异议。但在实践中这却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在课程设计的研究方面依然存在着理论程度不高、指导实践乏力、重引进轻继承吸收、研究主体单一、视野狭窄以及研究滞后于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等问题。客观地讲,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改革虽有其相应的课程设计理论基础,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的理论研究是在成果还非常缺乏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但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实践层面出现的问题必然和其指导改革的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课程的改革在理论上准备不足,势必会影响其改革的进程。

二、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片面追求升学率、就业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作他用,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

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近几年来,一些青年体育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的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

5.一个时期来,学校体育工作下滑,学生体质下降、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普遍较差,必须引起我们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三、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策略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改革指导思想

近年来,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体育改革都将学生健康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方面被赋予了新的职素,从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看,无不体现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导向性,从国家到地方、从教育到体育对学生健康的高度关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指导的思想。

2.整体设计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我国以往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存在交叉,重复与渗透的现象,新课标与新纲要明确的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同样存在着交融,但是更体现出递进。只有从整体上设计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处理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问题,避免大中小学教学内容重复,才能符合各个学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体育课程教育的整体连贯。

3.编写一体化

编写融基础性、人文性、健身性、科学性、实用性、时代化、校本化于一体的教材体育课程教材的编写与选择应用是搞好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编写与选择应用高质量的教材,无疑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4.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5.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作者簡介:宋兆红,男,出生于1959年11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课程改革,工作单位:山东即墨市南泉中学。

作者:宋兆红

上一篇:创新管理电力工程论文下一篇:本科毕业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