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制度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制度(共8篇)

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制度 篇1

二、教导处要定期按教学常规进行检查:①备课:做到节数齐全,目标明确,过程详细。②上课:要不迟到、不早退课堂,空堂5分钟视为旷课,上课不许接打电话,不做于教学无关的事。③作业批改:作业量适宜,批改及时且认真、详细。④每次月考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三、教导处主任在期中和期末应抽查每班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了解任课教师教学效果,作为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依据之一。

四、教导处要有计划的组织教师互相听课,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课程结束之前,教导处将组织听课教师和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存入教师本人档案。

五、教导处要组织期中教学工作检查,期末和年终要组织考核,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六、所有学校领导都要自觉执行学校的听(看)制度,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及时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学工作。

七、严格考试管理,促进考风学风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也是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一项内容,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品德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坚决制止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不能放任自流。

科学地进行德育工作的考核,是改进和加强德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充分发挥德育考核的导向、监督和激励、促进功能,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须制定与教育局考核方案同步的《香安小学德育工作考核方案》,每学期对少先大队部、年级组、教研组、少先中队的管理育人工作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考核。

2、学校各部门负责人采用平时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了解各部门的德育工作情况及成效,并建立相应的记载制度,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

4、各部门平时注意有关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例备查。

5、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在平时工作检查或听课时,要注意从德育意识、德育目标、活动体系及行为训练等方面去考察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制度 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

1 前言

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体育的改革主要针对体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体育课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体育考核的形式依然没有变化,这样就会造成体育考核的重心低于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而无法全面的推动新课程改革。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作为我国体育教学重要部分的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标准依然采用传统模式,这种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体育教学对每一位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体育考核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打下基础。

2 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的必要性

考核是评定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志,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的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奖惩的工具。在一定条件下,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教法、态度具有一定的反馈和导向激励作用。体育课的考核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牵动全局的关键性作用,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打下基础。如何全面、客观、科学的制定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标准,制定全方位的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校体育教学能抓住这一关键环节,构建适合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评价标准,就能很好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水平,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3 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中存在问题

体育课考核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没有一系列合理的、科学的体育考核制度做指引,体育公共课的教学就会毫无根据,容易迷失方向。近几年来我国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的研究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没有一套合理的、系统的理论总结,仅仅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将运动技能作为衡量大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运动成绩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是“至高无上”的,而参与体育运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能力等要求却流于形式,最终造成学生机械的为了追求运动成绩而参加体育锻炼,进而无法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体育课考核制度的确立打下基础。

3.1 缺乏明确的考核目的

体育课的考核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考核的项目和内容是由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1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而目前大多高校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达到的目的要求是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将学生的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局限于一个框中,迫使学生重视学好运动,而不重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这样就无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2 忽视区别对待原则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体现民主的代名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更是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以“学生为主体”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同一教学情境下,对技能技巧掌握的快慢、好坏也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时不能因人而异,按照死板的考核制度一视同仁,就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进而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失去积极性,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无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3.2.1 重视终结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评价考核

目前高校多采用传统的体育考核方式,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体育参与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个体的体育进步状况和反馈结果,整个评价过程呈现一种封闭静态的状态,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无法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

3.2.2 忽视考核结果的评鉴

高校的体育教师对普通系学生评鉴体育公共课成绩时,往往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项目分数对照表进行评鉴,并将此项目分数对照表作为统一尺度来评鉴学生的体育公共课考核成绩,这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同学带来一定的压力,考虑各方面的原因就会致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4 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的改革

4.1 明确体育课考核目的

体育课考核的目的要与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喜爱的运动,开动智能,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1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目的要紧紧围绕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

传统的体育考核中将“三基”作为主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三基”的考核比重不断缩减,将“三基”与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和能力掌握。通过体育课考核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了什么、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锻炼身体或创造性地运用。

4.2 观念上的改变

4.2.1 重视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健康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义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学以及体育锻炼除了要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体育精神。通过对学生心理、意识、行为的引导、启发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塑造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艰苦奋斗、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准的评价考核也占据重要作用。但是在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只培养大学生的身体运动,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高校教师应重视理论教学、提高理论课的质量、加强理论知识考核力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水平提高。

4.2.2 终结性考核评价与过程性考核评价结合

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是两种不同的学习评价方式。传统的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评价”,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大多数学校极力倡导“过程性评价”,反对实施“终结性评价”,两种现象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两种评价方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过程性评价是由一个个终结性评价组成的,终结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最终表现形式,任何过程都伴随一定的结果产生。

终结性评价是以身体活动能力作为评价指标。有些人身体发展水平高、运动基础好即使他学习不够认真他可能照样获得高的评分。而一些学生则虽然学习努力,也可能树立了良好的体育态度,逐步形成了经常锻炼的习惯,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由于身体条件的局限总得不到理想的成绩,这样的评价无疑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生身心的发展水平。而过程性评价可以弥补终结性评价这种不足。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一方面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情况,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到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其它相关方面所获得的进步的情况。从评价的角度来看,重视过程评价便于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重视对学生进步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体系,使整个评价更加客观,更符合体育的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实际。因此,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科学性的需要。

4.3 重视体育课考核成绩的评鉴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教学成绩的测量和评价作为标准,而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要重视从教育学理论角度出发。我国的体育测量学中的体育学测量仅理解为直接测量,忽视了间接测量,这就导致了由直接的测定和量度决定学生的成绩,容易走上“分数说明一切”的路子。因此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合理的价值判断,所以不仅重视体育课考核,还要重视体育课考核成绩的评鉴。遗憾的是很多高校体育老师将体育测量与体育教学评价混为一谈,缺少“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过于看中直接测量结果,缺少弹性评估体系,从而忽视了后进生的进步,打击了他们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敢于挑战自我,教师在能够对他们因材施教和合理、科学的安排教学,从而缩小体育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差距。

5 结论

1.明确体育课考核目标对体育课考核发展至关重要性,能有效提高和改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并能有效的减小体育课考核压力。

2.通过对体育课考核观念上的改变,能够带动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强化体育参与动机,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

3.重视体育课考核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完善了我国体育课考核制度,对高校体育课考核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史瑞霞,杨金成.高职幼教体育课考核方法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2.

[4]黄祥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2(2).

[5]刘东辉.论高校体育课考核体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9.23(3).

[6]郑建民.中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考核个案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08,2.15(2).

[7]常辉.谈普通高校体育考核改革[J].学术研究,2006.1(1).

[8]余万斌.浅析我国现行普通高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

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制度 篇3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为实施立德树人奠定基础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把责任层层分解,形成层层有人抓,各部门有人管,落实到人头,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的工作网络,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校实际,健全了一系列德育考核制度,努力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作风扎实、讲求实效的德育队伍,为全面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班级管理成效显著

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营造温馨、和谐、文明、安全稳定的校园,规范班级管理,夯实班集体建设,构建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体系,全面、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步入“科学、人文、规范”的运行轨道,在充分考虑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自主性、可行性”的特点,我校制定了《班级量化考核实施方案》。班级量化考核结果运用于“星级班级” 、“先进集体”评选,综合素质A级指标分配的主要依据。在执行此方案以来,学校实施了校长全面指导、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政教处牵头,各处室联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考评的运行机制,坚持天天对各班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并及时公布;周周总结,改进班级管理工作;月月召开班级管理工作分析会,研究提高班级管理的策略。实现了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为目的,以建设优秀班集体为最终目标,引导、规范、督促、激励了全校各班努力形成团结、竞争、自律、向上的良好班风。班级管理成效显著,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三、凸显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中坚力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思想品德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高低,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对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对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提高班级管理成效,制定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实施方案》。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结果运用于:发放班主任津贴、评选“优秀班主任”的主要依据;一期或年度末班主任考核结果分低于同年级班主任考核结果平均分的80%,应主动申请辞去班主任职务;一期班主任考核结果分高于同年级班主任考核平均分的30%者周工作量计7课时,低于同年级班主任考核结果平均分的80%者计5课时,余下者计6课时。

通过实施此方案以来,加强了班主任的工作责任感,班主任在相互学习、竞争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管理的艺术性,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优化了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凸显了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我校班主任参加县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多次荣获一、二等奖。

四、学生寝室已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

生活指导教师在学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增强生活指导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提高生活指导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水平,强化学校的内部管理,提升学生寝室管理的档次,制定了《生活指导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实施此方案以来,学校组织生活指导教师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了生活指导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指导教师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了生活指导教师在学生寝室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寝室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实现了“军事化”的管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寝室文化浓厚,学生寝室已成为寄读生的温馨的港湾,成了留守儿童温暖的家。学生宿舍已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五、值周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成效突出

值周工作在学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强化值周教师工作职责,提高值周教师工作的水平,增强值周教师工作的实效性,提升教职工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制定并不断完善《值周教师考核实施方案》。

为了在实际中顺利实施此方案,校长每周星期天下午3时准时培训本周的值周行政领导和值周教师,行政会和教职工周前会总结一周值周工作情况,并作出等级评价,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值周行政领导发挥了带头作用和值周教师自觉履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效的处理,将各种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学生自觉守纪,讲文明有礼貌,爱清洁讲卫生,自主学习,达到了“静、正、序”的目标。值周工作在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成效突出。

六、彰显课程育德主阵地的作用

学科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科渗透德育的关键。学校通过培训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位教师认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学校制定了《教师课程育德考核实施方案》,把教师课程育德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施此方案以来,教师们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教务处坚持检查和督促,以学科教育渗透德育课堂论坛活动为载体,认真研究了如何充分挖掘并丰富教材中德育教育内涵,通过上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撰写案例、教后反思等形式积累经验;定期召开研讨会,不断提高了教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水平。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实效,表彰先进,完善激励机制。在教师绩效分配、师德考核、专业发展考核、年度考核中将德育工作业绩列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聘任、评职、晋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强力推进了全员育德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法可依,步入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各处室联动,相互配合、联成网络,共同参与学校德育的管理、研究、实施工作。定时组织了全体教职工进行德育理论的学习研讨、经验交流,组建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德育工作队伍。学校全面提高了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考核制度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据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本校实际,研究出台了《****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为确保落实素质教育,制定素质教育工作考核制度。

一、领导制度。

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有关中层干部为成员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对规范教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监控。同时,实行层层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任何不规范的行为,确保素质教育工作的扎实落实。

二、教学常规落实制度和督察制度。

严格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

1、规范作息时间。按照省教育厅、市、区教育局的作息时间要求,学校统一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上午7:50——11:35,下午14:20——18:15。切实保证每天8小时的工作学习时间,新学期统一按此作息时间表执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坚决杜绝加班加点,对违规者通报批评,限其改正。

2、规范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门类、开足课时,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现象;地方课程周课时开设符合要求。坚决杜绝挤占音、美、体和地方课程等学科课时现象的发生。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且规定不能空课,不能私自让课,不能私自调课,不能挤占音乐美术劳技体育等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认真上好各门课程,让学生接受规范全面的教育,教导处每天抽查上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矫正,保证开全课程开全课时。开设好信息技术、劳技、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民族教育、民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例如:书法讲座,**石刻与艺术,地理与旅游,英语口语与交际,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统一编成为讲义,纳入课时,利用自习课教导处统一安排授课,给教师记入工作量,并且学期结束时评选优秀校本课程,保证正常开设和质量。

3、规范学生作业量。学校制定《**学校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关于控制学生作业量及考试次数的规定》,切实保证学生每天的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通过班主任协调各科作业量,教导处定期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宏观调控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杜绝违规补课。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利用假期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严禁有偿家教,对从事有偿家教者,进行批评教育;对仍不知改者撤销其荣誉称号。

5、严格教辅管理。教育图书、教材教辅征订符合规定,无滥发、乱订现象,无盗版教材、教辅。不得向学生推荐和统一正定人和缴付资料。违规者将受到严肃通报批评。保证学生能运用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践基地等各种学习资源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有措施、记录完整。

6、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按大纲要求上好“两操一课”,学生集体体育锻炼1小时。每周3节体育课,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最后一节课30分钟为活动课时间,做操踢毽子跳绳短跑打球,把这项工作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保证落实到位。

7、学籍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各级关于学籍管理的规定,班额符合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注册学籍,严格学籍变动手续,坚决控制学生流失、辍学。规范学籍电子档和文本档的管理,即学籍档案材料规范齐全,符合要求,专人负责,清楚真实。学生巩固率达99%以上。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生成长档案或《综合素质发展报告书》填写规范。

8、师德建设制度。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坚决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取消骨干教师称号和评选资格,在评优树先中一票否决。

9、课堂教学研究制度。切实加强集体备课,搞好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按照教科研中心要求,深化“有效管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三有效活动。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联片教研,强化集体备课,提高课标意识,研究教法学法,关注学生学情,推广学案导学,并与学科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开展系列研讨课活动,逐步提高课堂效率;对学困生加强辅导和面批,努力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加强小班化和小课题研究,按照**学校《关于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力求取得实在成效,做好成果的总结展示宣传推广,及时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并形成我校的教育科研特色。

三、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制度。

完善评价机制,正确激励导向。为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修改完善《**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把素质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考核指标,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能力、教学常规、工作量、工作成绩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全面考核,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不单纯以教学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家庭、学生共同评价的多级立体评价机制,对素质教育考评成绩优秀者,包括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以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导向功能。不排名不公布不张贴。

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制度 篇5

学校体育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塑造强健的体魄,也可以培养学生意志、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枣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山亭区教育局关于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施意见》,现结合我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体育工作的管理制度。

一、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要求

体育课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质量更是反映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水平。为使体育课有序有质地进行,我校对每一名体育教师提出严格的教学要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必须做到如下:

(一)课前要求

1、利用教研组活动认真学习“二期”课改后的新课程标准,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熟悉体育教学大纲,熟练掌握与教材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以及熟知该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一整套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的教法手段和教书育人的意识。

2、贯彻执行我校教导部门制定的各项有关体育教学的规章制度。认真设计每一份教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突出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育教学各环节。

3、掌握任课班级的人数、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根据教学进度,形成教学过程预案,并将关键部分体现于教案中。

4、教师着装必须符合上课的要求,适宜于做示范动作。仪表整洁、端庄,有教师风度和气质。在两分钟预备铃响之前到达上课地点,并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能根据本次课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拟采取的教学手段等,对场地、器材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安全检查工作。

5、要提前与使用相邻场地或互换场地的教师作好沟通,树立互相补台、团结协作的意识,遇特殊情况应协商解决。如遇教导部门安排代课则应了解教学对象、内容、要求和场地器材等多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确保不因教师的更换而影响教学的秩序和质量。

(二)课中要求

1、要求学生在指定(较固定)的地点提前两分钟集合。体育委员整队和汇报人数时,教师的姿态要端正,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第一次常规课应将教师姓名、基本情况和办公地点通报给学生,对学生上课着装及考勤提出明确要求。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可令其更换,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必须穿着运动装或适宜运动的服装及运动鞋。每次课都应认真考勤,登记在册,作为期末考核学生平时表现的衡量标准。

2、体育课开始时应师生互致问候,注重礼仪。宣布本课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时,声音应响亮、简明扼要。在安排见习学生后,按课程教案实施,不得随意改动教学内容。教师应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准备活动。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够达到完成本次课教学任务的状态,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体育伤害事故。

3、课中讲解要体现出精讲多练原则,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注重上课的效率。讲解要体现出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的原则;讲解要生动、精彩、有感染力,要循循善诱,由浅入深,耐心细致,充分体现教师的文化素养。课中要根据课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示范,示范动作要规范、准确、有力度、有欣赏性,示范时站位要恰当,能使每一位学生能清楚地看到。

4、课中要围绕着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教法要有针对性,教学过程要教师个人特色。要充分地运用场地、器材和教学设备及学生间的互帮互学,使学生在动态中掌握动作技术,循序渐进,让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

5、纠正错误动作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科学、适宜和安全锻炼的基础之一,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共性与特性、一般与特殊、偶然与必然等不同的纠错方式和方法。纠错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达成理解,教学相长的良机。

6、体育考试要严肃、严格、严谨。考试前要讲明课程要求,预期达到的目标,考试的时间和方式及占总成绩的比例等。考试时秩序要井然,评分要公正,考试后要及时小结,指出学生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7、教师要根据课的类别、项目特点、内容方法等,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意志、作风和情操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团队合作、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8、体育课应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教师要从场地器材、保护帮助、准备活动、教法手段和组织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安全问题。教学过程中如发现事故苗头,及时提出警告,防微杜渐。课中如突遇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造成场地湿滑、泥泞、结冰、视物模糊而不能正常上课时,则教师可临机处置。可以安排室内进行素质练习或讲解理论知识,决不允许提前下课或“放羊式”教学。

9、课的结束部分应有放松练习和简要的小结并宣布下一次课的内容,归还体育器材时,需注意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方面的思想教育,询问学生的锻炼情况,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准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这是教学秩序的基本要求,也是精心设计体育教案的良好开端和圆满结束的象征。

(三)课后要求

1、在课后小结中应记载有关授课过程的心得体会,课中学生的情绪,课堂气氛,课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偶发事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等情况。对课中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应妥善处理,认真记录并主动向教导部门汇报。

2、针对课上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效果,应及时同其他教师交流,取长补短。教学中发现的难题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及时总结,以便在集体备课时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3、凡考试结束后,教师都要再次核准已登记的成绩,对补考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登记成绩要认真、精细、准确,避免出现错登、漏登学生成绩等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另外各体育教师应自觉地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体育技能的锻炼,保持较好体形、体能和运动技术水平。对所教的技术动作要尽可能达到熟练、自如、准确,能经受住学生的鉴赏,并获得同行的认可。提倡互相看课、观摩、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规律及其内涵,主动请学生参与评价,耐心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

二、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及考勤制度

1、体育课为必修课,按百分制评定。每学期任课教师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项目)的百分比及评分标准与学生平时的考核来综合评定成绩。

2、任课教师应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将本学期优育成绩汇总后交学校教导部门登记在册,并认真填写好《学生成长手册》中体育课一栏的成绩及对学生的评价。

3、每次课教师都应进行考勤(课前、课后各一次,发现缺席者应立即查清缺课原因),请假学生应持有相关证明(如医院病假证明、家长请假条或班主任证明等),否则作为旷课处理,请假学生如无特殊情况,应穿好运动装、运动鞋到指定场地,由教师安排进行见习,不得留在教室内或办公室。学生无故旷课两次以上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询问旷课原因,及时对旷课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学生在一学期内因病、事假等,未上体育课时数累计1∕3(含1∕3)以上者,根据有关规定,该学期体育课成绩计零分,必须进行重修。

4、体育课成绩不及格或因病缺考者,应在下一学期开学后二周内进行补考。过期作不及格处理,按学生学籍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初三毕业班学生毕业前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登记表交教导部门归档。个别身体有疾病、医生证明不适合上体育课的学生应于开学初持医院证明、家长申请(签好本人及家长姓名)到教导处办理体育免修、免考手续。

5、由于初三年级体育成绩的特殊性,涉及到部分学生能否考入市、区示范性高中学习的机会。因此,初三体育教师更应重视学生考核项目的训练,对个别学习成绩好而体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要进行反复地个别辅导,分析、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力争使每一位初三毕业生不因体育成绩的不合格而失去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同时在体育考试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安全、保护与帮助制度

学生是学校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主体,学生自身是防范学校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使学生树立起自我保护和防范伤害事故的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是减少和避免学校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我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水平,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自我防范教育。我校通过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一些典型的学校伤害事故的案例来认识伤害事故的严重性,从而刺激学生自觉形成对防范事故的主动性和警觉性,树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外,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需要经常化。针对未成年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形成制度,经常进行、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

在我校安全工作中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预见性,把工作做细致、做全面、做扎实。对于关系重大的学校安全工作,我们决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性号召上,而是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上采取严密措施,及时查找、分析各种漏洞和隐患,把各种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学校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中,绝大多数发生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中,针对这一现象,我校管理部门、各体育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耐心的安全教育、充分的准备活动、准确的保护帮助多管齐下,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伤害程度降低到最低。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每时每刻都要提醒学生在练习、比赛过程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记逞强,做危险动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之下按要求完成各种练习。

2、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同学之间的保护与帮助能力,掌握准确的保护与帮助技能,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

3、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准确的练习方法,降低练习的难度,使学生对动作能一目了然,不盲目地进行练习,减少动作的危险性。

4、教师应定期检查各种体育器材的安全程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合格器材应及时报修、更换,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5、提高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消除不正常的心态情绪,树立新的素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坚决杜绝教师的体罚、变相体罚行为,要热爱、关心、保护好每一位学生。

6、在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过程中,发生体育伤害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在事故发生之后,体育教师应保持冷静的头脑,视学生受伤程度的轻重,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处理。对于受伤较轻的学生应及时送往卫生室,由卫生老师进行诊断,安排休息;对于受伤较重、一时不能判断伤害程度的学生,应在第一时间内将受伤学生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及时通知学生家长。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写好事故报告,交学校教导处、档案室存档,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分析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以引起其他教师的重视,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树立积极的防范意识是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前提。而积极的防范意识的形成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伤害事故有一个明确、深刻的认识,充分了解伤害事故对未成年学生所造成的严重身心健康损害,意识到学校伤害事故发生的不可预见性,从而树立起一种具有高度预见性、高度敏感性、高度主动性和高度警惕性相结合的综合防范意识。通过学校、教育者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学习和努力,学校伤害事故就会尽可能被避免,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就会得到保证,学生和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也会进一步受到保护。

四、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开放、器材出借管理制度

1、为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我校教导处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资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实减轻课业负担的背景下,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安排开展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330”体育课外活动,组织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认真辅导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能掌握、提高一定的基本技术技能,培养一定的体育兴趣,为从事终身体育所服务。

2、体育保管员必须了解每天教师上课、训练所需体育器材,每天整理清点并做好准备工作。收进和借出物品必须有记录,凡损坏、丢失者必须详细登记,追查责任并照价赔偿,同时上报总务、教导部门,要做好体育器材使用方法和爱护物品的宣传工作。

3、体育器材室对学生开放。出借时间应安排在每天中午及下午第七、八节课,放学前十分钟归还物品。学生凭学生证可以借篮球、排球、乒乓等体育器材,校运动会所需器材由体育教研组长统一借领。

4、保管员每天应提前30分钟上班,做好上课用品的准备工作,休息期间应认真负责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状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总务部门进行修理、更换,以确保器材使用的安全。

5、外部门、外单位借用我校体育器材物品,必须经教导处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出借,并由借方出具借条,出借器材要按时归还,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6、根据教导处统一安排,合理开放场地,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器材,为学生更多地参与锻炼提供机会。在寒假、暑假期间,学校操场、乒乓房等场地根据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定期定时向社区居民、学生开放,并安排专人进行登记、检查、管理,确保活动期间的安全。

五、体育社团的训练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社团是学校的一种训练组织和教育组织。同教学的班级组织一样,应按照教育方针,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特点。根据学校教育规律,实施科学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积极参加训练,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舆论,促进队伍内部的自我管理,建设优良的队风。

例如,我校对男子手球队的管理如下:

1、学习检查制度:我校对于参加训练的手球运动员规定一月或半月作一次成绩检查,了解学生运动员上课出勤、作业完成、考试成绩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教师或学生本人提出改进要求。对表现好的学生通过学校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项制度是由校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共同贯彻执行。

2、训练作息制度:我校对运动员建立了严格的训练作息制度,要求充分利用所规定的每周、每次的训练时间,做到训练时认真训练,学习时专心学习,休息时好好休息,任何教师不得任意占用学生的训练、学习和休息时间。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两不误,德、智、体全面发展。贯彻先学会做人,再提高学习、运动成绩的原则。

3、运动卫生制度:通过教练员有计划地传授运动卫生知识,使运动员养成良好的运动卫生习惯,从而对预防常见病和运动伤病的发生,保护健康、保证正常训练的进行有积极意义。运动卫生制度包括运动中饮水,运动前后进食的卫生;运动衣、鞋的质量、大小和清洁卫生要求;运动开始和结束的准备和放松;冬天防冻伤、夏天防中暑以及洗澡的卫生要求等。教练员必须要严格要求,使运动员养成良好的运动卫生习惯。

4、参赛规定:根据比赛的任务和规模大小,我校对参加比赛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维护学校的声誉、遵守纪律、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一致、振奋精神、顽强拼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等。

5、教练员负责制:教练员是运动队的核心、主导者。我校运动队建立了主教练负责制,主教练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制定训练计划、组织训练课的进行,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进步全面关心,全面负责,使训练工作正常持久地进行。

6、建立档案制度:我校建立了运动员的技术档案。技术档案记载运动员进队的初始情况,各训练阶段身体承担负荷的水平,攻破技术难关和定期测试以及参加各种比赛的成绩等。运动队的训练计划和工作日记也应系统归档。对这些归档资料的利用是很有价值的。如可以让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及时查看,了解情况,然后决定对因比赛而延误的课时进行及时补课、辅导。系统的档案制度还有助于运动员的追踪调查,有助于科学选才的研究及为其他训练专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素材。

7、贯彻执行运动队规章制度要善始善终,长年坚持。执行制度不能时紧时松,不能此项制度严,彼项制度松。要经常按制度的要求进行检查、总结,保持制度的约束性和威严;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应是民主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是反映完成训练目标的需要和众人的意志而制定的。在制度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对违背制度的言行,人人可用制度精神、用正确舆论加以制止。通过民主的方式,执行具有强制性的制度,师生之间、教练与队员之间都处于平等人格的地位,既相互尊重,又相互监督。队伍内形成友爱和善的人际关系。

学校还将努力建设更多的适合本校情况的体育社团,例如武术社团、韵律操社团、体育舞蹈社团等等。同时,根据体育社团的管理需要,还可以制定其他必要的制度。例如奖励制度、调整队员的制度等。体育社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相互关连的,有互补作用。一套规章制度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新的形势需要不断的充实、完善和发展。

六、广播操、室内操检查评比制度

广播操、室内操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是山亭区中学生广播操示范校,曾得到全区各校分管德育领导的充分肯定。为使我校的广播操、室内操能长期保持高水平的质量,在学校校长室的高度重视下,政教部门、各年级组及体育教研组根据现状,不断提出检查、评比的具体细则:

1、培训广播操检查员,为了使广播操评比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使评比的标准尽可能的统一。因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挑选做操优秀的同学作为广播操评比员,通过观看录像中的分解动作,教师对每一节、每一拍的到位程度进行剖析、评价,多次集体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不同水平的班级进行现场打分,然后根据各评分员对同一班级打分情况进行汇总,确定该班级的实际分值。通过反复多次的培训,纠正统一,使评价结果充分体现了公正性,这是阳光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应该是合理的。

2、在检查评比过程中,各评分员每周滚动检查不同的班级,每天坚持上下午打分,每周汇总周平均成绩,然后每个班级根据三周不同评分员所评出的周平均成绩,计算出一个总的平均成绩,以此来确定广播操、室内操流动红旗的班级。

3、我校评定流动红旗的分值不是固定的,是根据全校做操的整体情况,各个阶段对广播操、室内操的具体要求有所侧重,有所调整,多鼓励,少批评。对极个别做操质量差的班级,通过年级组长、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体育教师进一步规范动作的质量,促使少数班级的广播操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以致于不拖全年级、全校的后腿。

4、班主任是班级广播操、室内操的直接管理者。广播操、室内操的评比纳入班主任的考核,从而也引起了各班主任的充分重视,直接参与管理检查、纠正学生的每一拍错误动作,及学生做操时的精神面貌,使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动作到位有力度,能听广播操音乐节奏完成,不抢拍,从而使全校的广播操动作整齐划一。

七、校运会、教工运动会的组织管理

体育教育组应积极配合学校教导处、校工会认真组织好一年一度的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和冬季教工运动会。运动会是充分展示班级的艺术才华、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的机会,要充分筹备、组织好每届运动会。

1、运动会的前期筹备: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体育教研组应提前一个月做好运动会的报名工作,详细制定好各比赛项目及比赛的细则,分发到各班级,由班主任及体育委员根据各学生的专项特长、各班报名人数,要求全体同学积极报名参与比赛。收齐报名单后,由体育教研组统一编号、分类、编排秩序册。

2、运动会的召开:体育教师要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做好运动会入场式各班的才艺展示排练;各比赛项目的技术指导,组织好运动会有序、安全、顺利地召开;制定出比赛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裁判员的技术辅导工作。

3、成绩汇总:运动会后要及时做好成绩的汇总,排定名次及奖励工作,对于打破学校记录者,则应在校运会记录中予以更改,写清项目、成绩、日期等。

4、校动会纪律要求: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按指定的位置就座,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得随意离开座位,不乱抛果皮纸屑;各班可以组织啦啦队,为场上运动员加油鼓劲,做文明观众,不大声喧哗,不乱起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仔细听清广播通知及比赛时间安排,及时报到,准时参加比赛,并于比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非参赛学生不得进入比赛场地;所有学生必须听从裁判员、工作人员及学生纠察的指挥;宣布运动会结束之后,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按顺序离开运动场,往返运动场途中应注意安全,不得追逐打闹,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教师考核制度 篇6

2、学习前,按《培训计划》要求带上教材并做好相关准备;学习时,认真专心,重要内容要作记录,不做任何无关事;上机操作时,要集中精力练习培训内容。

3、教师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参训教师应尊重辅导员老师。遇到问题主动提出,并自觉遵守机房管理制度。

5、教师在规定集中学习时间外,应积极自学,认真钻研,刻苦训练。

辅导员职责1、应在培训前订好辅导计划;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作好各种准备。

2、认真教学,悉心辅导,不敷衍塞责。

3、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刻苦学习,不断充实,努力做到精通所教专业知识。

4、对参训教师所提要求或问题应及时满足或答复,并耐心给予指导,限于水平或其它原因不能随时答复应作出明确解释。

5、辅导员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切磋;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考核制度

1、培训结束、由辅导员布置考核任务,教师需认真完成考核任务,并上传给辅导员,由辅导员统一评分。如考核不合格,学期综合测评不能得“优”。

2、考核成绩优秀者的得分计入“期末个人绩效考核条例”和“优秀教研组评比”两项评比中。

3、教研组外出学习后需撰写详细的心得总结附上听课安排、听课记录、座谈交流记录等。

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制度 篇7

培养单位要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倾向

教育部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全面承担课程建设责任, 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 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课程质量作为评价学科发展质量和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同时, 还要求培养单位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和院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加大考核评价指标权重, 提升课程教学工作地位。

课程体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避免单纯因人设课

《意见》提出, 要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完整贯彻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 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 拓宽知识基础, 培育人文素养, 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 避免单纯因人设课。

同时, 还要求探索将在线开放等形式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的机制办法, 并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设实践性课程。

严格审查新开设课程定期审查已开设课程

根据《意见》, 将建立完善新开设课程申报、审批机制, 明确课程设置标准, 坚持按需、按标准审查课程。对于申请新开设课程, 应从课程的目标定位、适用对象、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师资力量、预期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

对初步审查通过的新开设课程, 应加强对课程开发的指导监督, 通过试讲等确认达到预期标准的, 方可批准正式开设。对已设置课程, 将进行定期审查, 保证课程符合培养需要、保持较高质量。对于无改进可能或改进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 应及时调整任课教师另行开设或停止开设。

形成灵活的选课机制支持研究生按需择优选课

《意见》要求形成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建立完善研究生跨学科、跨院 (系) 和跨校选课的制度机制, 支持研究生按需、择优选课。

扩大研究生的课程选择范围, 增加课程选择和修习方式的灵活性。在相对集中安排课程学习的同时, 支持研究生根据培养需要在论文工作阶段修习部分相关课程。

探索建立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分流或淘汰部分学生

《意见》指出, 要探索建立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根据学校、学科、博士和硕士层次的实际情况, 结合研究生中期考核或设立单独考核环节, 对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后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综合考核。

对于综合考核发现问题的, 指导教师和培养指导委员会要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和咨询,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补修或重修, 确有必要的应对培养计划作出调整, 不适宜继续攻读的应予分流或淘汰。

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比重

《意见》提出要加大对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激励与支持。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 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薪酬结构中, 特别是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比重。将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成果、工作量以及质量评价结果列入相关系列教师考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求。加大对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力度。

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制度 篇8

1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分数被绝对化、偶像化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在分数面前顶礼膜拜,成为分数的奴隶。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结果重分不重人。分数主义、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

2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校章校制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于稳定学校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保障作用。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受规章制度的制约。但是学校管理不能因此重章不重人。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学校变本加厉地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使教学过程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

3以“权”为本,权力至上。学校管理不能不要权力,不要权力学校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是行政权力至上,却与教育主旨和使命相背离,也与当代社会民主化、人本化进程相背离。目前在学校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崇尚领导权威、教科书权威、教参权威的现象,泯灭了教师劳动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校需要权力,但这种权力只能服从于学校培养人、造就人的使命。管理学校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力,而且还需要思想和精神。

为克服以上弊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在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当前,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

1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在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教学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所必需,特别是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教师角色期待要由“教书匠”转换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研究、创新,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新课程的推进完全是一个开放性探索过程,任何一所学校都应当承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有所作为,努力办出特色。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学校为本,即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教学研究要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这需要进行制度化建设,通过制度化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

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民主化教学意识的养成。为此,学校必须改变以往“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以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干部实行监督。同时,还可以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联席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上一篇:家庭趣事的优秀作文下一篇:应聘空乘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