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共8篇)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 篇1

------许昌技术经济学校改革创新经验材料

5月8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2012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既是经济、又是民生,既关乎农村、又涉及城市,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4月17日下午,“职业教育中原行——新闻媒体采访团”莅临我校采访。4月27日下午,《光明日报》驻豫记者站站长刘先琴来到我校专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职业教育改善社会民生、助推社会进步的思想认识,坚定了搞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我校是一所融普通中专、附属医院、电大、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是“长葛市职业教育集团”龙头学校。

根据我校近期工作开展情况,也充分体现了创新办学理念,培养实用人才,服务社会民生的一贯宗旨,真正把发展职业教育同改善民本民生、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

一、成立职教集团,实现政府、企业(行业)、学校三方融合 “长葛市职业教育集团”吸纳黄河旋风、森源电器、众品食业三家上市企业和易和电器、金惠达陶瓷等河南知名企业以及各相关局委、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理事单位,并在各乡镇建立分校。职教集团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作为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信

1息的中转站,实现政校企三方信息的无障碍交流。我校依托职教集团,在已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完善“校中厂”、“厂中校” 等校企合作模式,广开新路,引厂入校,吸纳社会资金,拓宽实训渠道。

职教集团以政府为统筹,以我校为龙头,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入融合,资源高度共享,为服务企业行业,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实施“双万工程”,探索服务社会民生新模式

2010年4月,我校在全市成功实施“万名农民读中职学技术工程”,农民学生在2至5年的时间内,学完所有课程并经考试成绩合格后,就可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专业学校学历证书,而且他们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任何费用,市财政还给每人每天20元的生活补贴。

2011年10月我校又着力推出“万名职工读中职提技能工程”和“112工程”两大举措,即采取“专业加农户、专业加企业、专业加公司”模式,力争培育100个种、养殖大户,扶持10个特色乡镇企业,引进2家规模企业入校。截至目前,已成功和众品食业、普瑞蜂业、长兴蜂业、卓宇蜂业等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招收培训企业学员3180名。

“双万工程”是我校探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尝试,这些举措对助推我市劳动力质量、数量双提升,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富民强市,改善民生,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步伐都产生了重大意义,对于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职业培训,树立“大职教”观念

我校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在坚持抓好中职主体的同时,上下延伸,向上与河南科技学院、许昌学院、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联办自考大专、本科班;向下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我们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开放性、终身性、全面性、关联性的“大职教”观念,充分利用学校人才、技术等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职教资源,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职前、职中、职后培训协调发展,先后开展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特殊工种人员资格考试培训、残疾人培训、复转军人培训、新员工岗前培训、移民培训及进城务工农民培训等。近年来,各类培训人员达万余名,合格率达98%。

四、狠抓德育创新,突出德育实效

学校德育应该成为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和学生身心成长的动力。学校构建建德育体系,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学校专门成立德育教研室,把德育工作聚焦到学生行为管理、班级建设管理、课程德育管理、社会实践管理、德育队伍管理、德育资源管理等内容上来。既靠专家引领,理论导航,聘请知名德育专家来校讲学,帮助老师打开视野,激发热情;又靠校本研究,破解难题,开展班主任论坛,突破教师职业倦怠;更靠特色展评,丰富内涵。学校抓住各级舞台,参赛参评,推出优秀师生,“德育标兵”,给更多的师生以“高峰体验感”。实现德育实践从说教德育、口号德育、功利德育向伦理德育、体验德育、活动德育转变。

五、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出口畅、进口旺”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只有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受用人单位欢迎,才能带来“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局面。为此,我校切实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教育质量。

(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学生的技能教学。2011年学校参加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共有17名学生获奖,参加许昌市级技能竞赛,有143名学生获奖,96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奖。

(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特有工种鉴定和相关资格证考核,毕业生“双证”率达95%,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学年从专任教师中认定100名素质教育能手,从“双师型”教师中认定20名技术能手,从各专业门类中认定8名专业带头人,即实施“128工程”;每学期选派50名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参加培训。

(四)完善创新“6+1”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调整了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的通用能力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驾驶、会写作、通电脑、懂英语、善演讲、赏书画,同时又掌握一项过硬的专项技能。围绕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智能型毕业生的目标来开展工作。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 篇2

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四大缺陷”

(一)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很难了解掌握农村企业和农户个人的资信状况, 或者需要花很大代价才能得到足够的信息去评估农村的信贷项目。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寻求资金最积极、最有可能得到贷款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结果的融资者, 而且融资之后不利于贷款人 (不道德的) 活动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 金融机构可能决定放弃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任何贷款项目, 即使有时风险很低。

(二) 缺乏可抵押物

农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 房产基本上是用来生存的场所, 它们都不具备流转和升值的功能, 很难作为抵押品。另一方面, 农村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 产品技术水平落后,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 也很难找到第三方出面为其担保。由于抵押物的缺乏, 正规商业金融机构往往得不到农村贷款需求者提供的到期归还贷款本息的有力保证, 所以他们往往避开农村地区或半城市化地区。

(三) 农业经济的弱质性

吴敌等人总结了我国农业经济弱质性的特点, 包括:自然风险大,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组织程度低, 市场风险高, 资金使用成本高;农民的自我积累能力和生产投入能力低。农村企业和个体农户本身也具有弱质性:明显的地域性, 管理机制和财务制度落后, 金融需求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性强、一般要求及时支付。金融机构不能充分把握和确定农村贷款的未来收益, 这是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和资金保障的目的相违背的, 也减弱了金融机构在农村放贷的意愿。

(四) 非生产性借贷

当前中国农村的金融需求主要用在非生产性用途。邓学衷等人从安徽50户农户的有效问卷中得出:农户贷款30%用于生产性需求, 52%用于教育与医疗费用。这说明农村资金自生能力差, 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低, 这可能与农户收入低、积累少有关。曹力群通过农户借款用途个案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金融环境下, 农户无力为没有明确还款来源的非生产性用途借贷提供抵押和担保, 金融机构通常就会拒绝他们的贷款申请。

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启示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大多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变革: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恢复成立, 1997年正式转轨成为商业银行;农信社的一系列试点改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2006年末, 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 并制定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发展, 逐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信贷为主体, 以农业产业化信贷为一翼, 以农业和农村中长期信贷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格局。在农信社的改革取向上有两种观点:合作制和商业化。但是我国农村不存在合作制生存的条件, 也不具备实行合作制的可能性;国有银行商业化后, 从农村地区撤出, 基本上放弃了农村信贷市场。所以, 这两个改革取向都不能完全缓解农村贷款难的难题。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大部分只是照搬其自控股银行, 缺少专门针对农民的信贷产品的开发创新。可以看出农村金融改革必须创新借款还贷机制, 开发针对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其他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改革实践

(一) Caja Los Andes创新还贷方法

1992年, 玻利维亚成立了小额金融贷款机构Caja Los Andes, 向农村家庭推出信贷产品, 并且允许单个农户定制符合自己预期现金流量的还款计划。他们为农户特别制定了几种分期还款的方式, 包括bullet payments方式 (期末整付, 即贷款到期后本息一次性付清) ;每月只支付利息到期后再偿还本金的方式;根据贷款农户预期的季节性收入来随机还款的方式。这些产品主要是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农户收入来源的多样性设定的,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由于上面提到的信息不对称和农业产业的弱质性, 金融机构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来评估农村贷款项目, 信贷管理成本较高, 因此Caja Los Andes对农村贷款往往征收较高的费用。

(二) Safe Save金融合作社

孟加拉国成立了Safe Save金融合作社—专门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的非盈利组织。合作社每个工作人员要负责几十到几百个的客户, 并且定期 (每天, 每周或每月) 拜访, 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 农户几乎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存款、贷款和还贷。Safe Save也有灵活的还款政策:贷款发放后, 客户可以在还款期内自由还款给上门服务的机构工作人员。但是由于Safe Save不评估贷款人的还款能力, 其贷款额很小;并且当贷款规模增长到超过客户的还款能力时, Safe Save可能会面临违约的风险。

(三) 农产品仓单质押贷款

为了解决一般农户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保加利亚、马达加斯加、赞比亚等国的金融机构采用了农产品仓单质押贷款的方法。对金融机构而言, 开展农产品仓单质押贷款业务需要内外两个条件的支持, 内在条件是金融机构有足够的仓储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对相关农产品价格走势的正确预测, 外在条件是有一个可信的权威机构来对仓储的农产品和仓储管理方式进行评估。内外两个条件都满足的前提下, 金融机构不需要调查客户的偿还能力, 只需要参考相同类型的仓储农产品质押标准进行放贷,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资金短缺问题。

(四) 地区农村银行

印度和孟加拉国政府在农村信贷机构薄弱地区成立了地区农村银行, 主要服务于小农、无地农民和农村小手工业者等贫穷农民, 还给贫苦农民提供维持生活的消费贷款。地区农村银行只在一个固定区域内开展业务, 有特定的贷款对象, 贷款利率一般低于当地农业信用合作机构。地区农村银行可以为低收入客户、个体经营者提供微额信贷 (Microfinance) 、金融服务 (信贷、储蓄、保险、支付等) 和社会服务等, 借以帮助贫困者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具有金融含义和社会含义双重属性。

四、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建议

基于以上农村金融市场缺陷的分析以及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经验, 文章总结归纳得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新理念: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农户的“金三角”结构和农村信贷专员制度。

(一) 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农户的“金三角”结构

借鉴Caja Los Andes还贷机制、SafeSave金融合作社和农产品仓单质押贷款的操作模式和还贷方式, 以及近年来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经验, 使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农户有效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稳定互动的“金三角”结构 (如下图) 。

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发起者) 对村镇银行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项目监管;定期向农户询问村镇银行的信贷情况, 随时接受农户对村镇银行违规活动的举报;归纳总结村镇银行及农户提供的农村金融市场信息及其变化, 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也可以直接办理农村较大额的超出村镇银行范围的贷款。

村镇银行应该把网点设置在农村, 方便农户存贷款, 拓宽贷款和还款渠道, 体现支农惠农的特性。村镇银行的业务只在本村/镇内开展, 只有入股的农户才有贷款的资格, 这样既可以增强参股农户对村镇银行主人翁的责任感, 形成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增进借贷双方了解。村镇银行还要定期召开股东大会, 汇报项目情况, 对信贷项目进行公示, 征求农户股东的意见。村镇银行还有责任把收集到的农村金融市场信息汇报给其发起行, 协同发起行的专家一起分析市场, 改革创新金融产品, 提高资金安全性, 增强盈利能力。

农户既是贷款人又是村镇银行的股东, 他们本身也要求村镇银行的贷款具有安全性和收益性。农户有责任对村镇银行现有的体制、产品和银行公示的项目进行评价, 提出意见, 。如果村镇银行出现违规活动, 农户股东可以联合起来向发起行投诉, 形成对村镇银行自下而上的监督。

“金三角”中的村镇银行同时受到发起行和农户股东的监督管理, 农村金融市场信息、农户的信贷需求、项目审核条件和贷款人/企业信息在三者之间自由充分流通反馈。双重监管下的村镇银行根据所收集和反馈的信息不断优化体制, 改善创新金融产品, 既能满足农村的资金需求, 也增强了贷款的安全性和收收益性。

(二) 农村信贷专员

引进农村信贷专员作为村级信贷联络员, 对农户进行定期访问。农村信贷专员可以是在农村有广泛社会关系的基层干部及农民, 或者具有较多社会资源的当地人。农村本地信贷员对身边的贷款人知根知底, 便于相互监督, 共同创造良好的信用记录, 在农村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信任网络。

农村信贷专员起到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于农户, 他们是流动的银行, 现场向农户提供咨询, 宣传银行的方针政策;对于银行, 他们又是农户的代言人, 银行可以从信贷员那里了解掌握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及变化, 收集和反馈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意见、建议, 开拓农村金融市场范围。具体来说农村信贷专员应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宣传有关方针政策、存贷制度、贷款农户的权利和义务等, 扩大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影响力, 提升机构的社会地位。

(2) 最主要职责, 一方面要帮助需要贷款的农户找到合适的抵押物, 制定恰当的还款计划;另一方面负责审查发放的贷款做到期内收回, 确保无风险。

(3) 了解农民收入的多样性和季节性, 动员农户将闲散资金存入其所在的银行。

(4) 及时收集、传达和反馈农户生产发展和资金需求情况、理清金融市场状况及农户提出的各种问题。

五、结论

“金三角”结构和农村信贷专员制度能够有效地加强金融机构和贷款农户/企业之间的联系, 使贷款需求者和农村金融市场的相关信息在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农户之间得以充分交流传递;又能够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方向, 把农户真实的金融需求考虑到其金融体制与产品的创新中去。稳定互动的“金三角”结构能够形成严格的监管体系, 确保金融机构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农村信贷专员是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桥梁和纽带, 他们能够协助银行抓好政策宣传, 管理发放追收贷款、组织存款, 他们是村镇银行支农工作服务向下延伸的有效途径。

摘要:当前, 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贷款困难问题, 政府主导的一系列金融体系改革, 效果不是很明显。目前来看, 最好用市场的手段, 借鉴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经验, 引入新理念、新机制和新的信贷操作方式,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建立有异于其他商业银行的借贷还款机制。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农户的“金三角”结构和农村信贷专员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四大缺陷”的影响, 有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米什金]李扬, 高培勇等译.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Manfred Zeller and Manohar Sharma.Rural Financ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R].Food Policy Report,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D.C.1998.

[3]吴敌, 明洋.略论农业的弱质性[J].农村经济, 2004 (11) .

[4]邓学衷, 陈天阁.农村金融改革:以需求为引导的供给调整[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 (12) .

[5]曹力群.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研究[J].金融论坛, 2001 (05) .

[6]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 2001 (01) .

[7]石丹林, 欧阳姝.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突破[J].武汉金融, 2007 (04) .

[8]Pearce, Douglas P.;Myka, Reinsch;Joao Pedro, Azevedo;and Amitabh, Brar.Caja Los Andes (Bolivia) Diversifies into Rural Lending.Washington DC:Consultative Group to Assist the Poor (CGAP) agricultural microfinance:case study 3.2005.

[9]Rutherford, Stuart.The Poor and Th eir Money, 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195-65255-X.

[10]Imran Matin.New Thinking and New Forms of Microfinancial Service Provision in Bangladesh:A Comparative Study of ASA, Safe Save and Gono Bima[R].Finance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Programme Working Series, Paper NO.7, 2002, Published by: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Crawford House, Precinct Centre, Oxford Road, Manchester M13 9GH.

[11]Jonathan Coulter.Review of Ware house Receipt System and Inventory Credit Initiatives in Eastern&Southern Africa, a Working Document for Commitment Commissioned by UNCTAD, under the All ACP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Program (AAACP) , 2009.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 篇3

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总体方案要求天津滨海新区,按照科学审慎和风险可控的原则,以扩大直接融资和增强金融企业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金融综合配套改革,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办好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金融体制,增强对区域经济的金融服务功能。

方案提出了天津滨海新区办好全国的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要求,将重点推进六项金融改革创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改善社会资金结构,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增强金融企业服务功能;创新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革外汇管理制度;积极支持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优化金融环境。规划建设金融服务区,建立国内外大型金融企业后台服务中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国家公共征信系统和天津地方信用系统两个积极性,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

在前不久召开的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二十项重点工作推动会议上,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提出,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要尽快形成“三个体系、一个环境”,即:第一,基本形成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第二,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体系;第三,基本形成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第四,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规范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天津市政府已将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落户天津空港加工区,并大力推动了二十项重点项目。“国际化”是这些表述中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

要真正做到国际化,需要政府政策、干部思想、创新平台、创业环境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条件配合。为此,本文以我国的现行政策与现实国情为基础,结合作者在北美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为加快滨海新区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建设步伐,提出以下几点战略性建议:思想上,要用好用足“先行先试”政策;人才上,要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创优的金融精英;从金融文化层面提出“金融后花园”的新概念;在经营“滨海”品牌的理念下,创建离岸型的“滨海国际金融示范区”、打造世界一流的“滨海OTC”系统和建立创新型的“滨海国际金融学院”。

一、 先行先试,创设和管理中国“主权金融资源”

(一)解放思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

改革开放至今,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不仅受到全体国民的认可,更得到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全国各地更以实际行动,利用“区位优势”和“后台优势”,争创国际、国内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各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战,从金融机构总部设立到优惠政策吸引,从金融前台服务升级到金融后台技术创新,展开了一场壮观的竞争,独具中国特色。有专家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7座城市要建金融中心,13个市打造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天津虽然起步晚但目前各界关注度很高,将作为新兴的区域金融中心辐射“三北”以及东北亚。天津要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目前具有的独有优势就是“先行先试”政策。

天津市的各级领导和广大金融干部已经认识到“先行先试”政策对中国金融改革和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先行先试”有利于我们的地方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创步伐;“先行先试”有利于我们的干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激情开拓;“先行先试”更有利于我们紧跟世界金融先进成果,积极研发和实践,抢占金融领域制高点。“先行先试”就是要,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主动“行”,大胆“试”。始终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国际化的思维,加快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经过5年到10年的时间,形成中国金融业的又一亮点。

(二)用足“先行先试”,创设和管理中国“主权金融资源”

“主权金融资源”是一个全新的金融术语,是指以国家主题金融资产为标的而形成的证券统称,以此而形成的金融产品则为“主权金融产品”。就中国而言,最为大家熟悉的是以人民币和中国股票交易所相关指数而形成的各种证券类产品。“主权金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一个国家相关金融资产“定价权”的关键环节,是关乎一个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强劲,其全球经济地位提升显著,随着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主权金融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

“主权金融资源”具有国际化和衍生品化的两大特征,因而,其创设和管理必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全球化开放的一种积极推动力;并成为中国金融产品创新,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源泉。

因而,从中国整体的经济形势上讲,创设和管理好“主权金融资源”,是一个关系到国家金融主权地位、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体系安全的大问题,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先行先试”政策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在滨海新区的落户,为我们指引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即:借鉴中新创建的“苏州工业园”的成功模式,以OTC为技术平台,以离岸业务为启动方式,采取直接引进管理、合作投资、合作开发和合作经营的模式,在滨海新区建立一个离岸型的,为中国“主权金融资源”创设和管理服务的“区中区”。

二、 以人为本,引进和培养金融领域“三创”人才

和其他领域一样,金融业和金融中心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深化,处于金融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对于各类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的、国际化的金融人才的需求,显得空前迫切。这不仅是各地统计和预测的一个数量短缺概念,更为重要的是本地金融人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是否符合国际化标准要求。

培养高端的、国际化的金融人才,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技术和手段上,进行创新。从专业分类角度,加强“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训,如:金融工程人才,其主要是通过以工程或数量化的方法解决当今复杂的金融问题,该类人才在金融竞争最激烈的衍生品领域最受欢迎;金融法律人才,既熟悉金融业,同时又对行业涉及到的国内、外法律制度等体系极为熟悉的人士;金融信息技术人才以及金融市场营销人才。除“服务型”金融人才,如:金融理财师、注册会计师等;“分析型”金融人才,如:证券分析师、期货分析师等;“设计型”金融人才,如:金融工程师、保险精算师等外,更要加大“操盘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如:金融操盘手、资本经理、基金经理和投资大师等。

因而,滨海新区作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应深化改革金融人才引智体制,积极创优金融人才成功环境,并加快创新金融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在如今召唤创新、创业和创优(三创)人才的时代中,成为中国金融人才的“三创”示范基地。科学规划,在5~10年的时间里,在金融业务的各个层面,培养一大批的“创优”金融人才;在“服务型”和“分析型”的金融业务层面,培养一群在全国具影响力的“创业”金融人才;在“操盘型”的金融业务层面,培养若干位在全国具领导力的“创业”金融人才;在“设计型”的金融业务层面,铸造一到两位在国际上具权威性的“创新”金融人才。

三、 经营“滨海品牌”,打造“中国金融后花园”

(一)什么是“金融后花园”

从金融业务和管理模式上划分,我们通常将传统金融企业所采取的以部门形式构架的金融运作模式,称为“部门金融”;而将目前国际上现代金融企业所普遍采用的,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模块化业务分离和垂直化运作管理的金融服务形式,称为“流程金融”。“流程金融”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业务细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并将其分离后,进行扁平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处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功效。

“流程金融”中前台、中台和后台的划分,是从金融业务属性与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进行的。前台是以店面业务拓展为主,并直接面对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主要功能为: 店面销售、办公楼宇、文化休憩和住宅商贸;中台是以制定各项业务发展政策和策略为主,为前台提供专业性的管理和指导,通常包括风险管理、计划财务、产品开发、渠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规划等职能;后台主要是业务和交易的处理和支持,以及共享服务,包括:会计处理、IT支持、呼叫中心和人力资源的共享服务等,其主要功能为:数据处理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后勤保障平台。

“流程金融”这种成功的现代金融业态,是市场竞争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现代化完美结合的产物。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产业的竞争不断加剧,金融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大,这种压力推动着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经营规模的优化和内部业务分工的细化工作;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计算机的强大业务处理功能和网络化运营的低成本优势得以充分显现,从而使得金融业务的细化分离、员工和岗位的人岗分离和职场的空间分离成为现实。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流程金融”应运而生,并由此而形成的“金融后台服务体系”和“金融后台外包业务”,成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现代业务外包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被赋予了更多的综合类功能。从系统金融的角度来看,在所有流程模块中:政策试行、业务服务(前、中、后台)、教育交流、研发创新和孵化示范,滨海新区将完成:政策试行、中/后台业务、研发创新和孵化示范等,其业务范围更多地是集中在中/后台。作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滨海新区将是:中国金融体制先行和示范的一个基地、中国金融产品研发和实验的一个基地、中国金融技术开发和孵化的一个基地、中国金融企业形态创建和创新的一个基地和中国金融人才国际化和高端化的一个基地。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突出的特点是“先”和“试”,为此,滨海新区必须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将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同时打造成中国,乃至全球的,一个金融文化融合、金融思想交流和金融智慧碰撞的平台。再加上,滨海新区将“建设生态型新城区”,是一个“绿色城市”的概念。从金融文化层面来看,滨海新区――“中国金融后花园”是其面向全国和世界的一种最好描述。

(二)经营“滨海品牌”,打造“中国金融后花园”

自2005年开始,“滨海新区”的名字就在全球传播。经过两年多的媒体宣传和报道,“滨海新区”已成为目前在国际上较热门的一张名片,“滨海”也成为了一个可经营的区域品牌。把“滨海”当做一个区域品牌,就需要用市场的眼光,经营的思路来经营,将经营“滨海品牌”的思想贯穿于“滨海新区”的发展过程中。“滨海新区”的竞争力固然决定于其自身的内在质量,但也需要外在的包装宣传。时刻保持品牌营销理念,在以下“滨海新区”的重要资产中,贴上“滨海”的商标。

1.开阔视野,创建离岸型的“滨海国际金融示范区”

滨海新区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需要培育和建设一个在金融领域的产业化创新园区,为北方乃至东北亚的金融服务企业、金融后台企业、金融创新研发机构、金融创意公司、金融信息技术公司、金融设备生产企业、金融类培训机构和财经类大专院校,提供一个产业化的聚集区;同时,为全球金融企业国际化搭建一个示范的平台。

加拿大是北美第二大资本市场,全球现代金融体系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并且是世界上华裔背景投资资金聚积程度高的一个移民国家。2006年10月,加拿大政府为了在全球新兴经济体中取得成功,计划了一个国家投入10亿加元的“亚太门户与贸易走廊方案”,其带动的地方资金和私人企业资金的投入,将形成一个近100亿加元的宏伟工程。此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加拿大的西部门户城市,如温哥华等,建设一条加快东西方金融和贸易活动的通道。与此同时,加拿大的官方基金和民间资金也在寻找机会,将这个“亚太门户与贸易走廊方案”延伸到亚太地区。

因而,我们以中新创建的“苏州工业园”模式为启发,在金融领域的产业园区开发和建设中,探寻一种全新的示范模式。在滨海新区和加拿大正需要门户对接时,且合作条件已具备之际,建议创建中加合作的“国际金融示范区”,命名为“滨海国际金融示范区”。园区的运营模式采取合作投资、合作开发和引进管理的方式进行。在园区总体构架方面,共设立2区、1所、1园、1村和1中心,即:金融产业区、金融示范区、滨海期权交易所、世界资本园、加拿大国际村和园区管理中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在滨海新区鼓励和发展产业基金的政策优势,设立和发行“滨海金融创新高新产业基金”,以支持园区内的金融高新企业发展和扶持企业金融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实施。

另外,在“滨海国际金融示范区”内,除传统的离岸金融业务外,要在证券类,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离岸业务上,进行大胆创新,以便为“主权金融产品”提供抢注和研发的平台,并为开发目前受中国政策限定的其他金融高端产品,创造一个合法的环境和面向国际化的市场平台。

2.统筹资源,构架全球一流的“滨海OTC”系统

OTC,即:英文,Over-the-Counter的缩写,广义上是指在非交易所进行交易的一种市场,又称场外市场。OTC市场起源于银行兼营股票买卖业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场所。当时因为采取在银行柜台上向客户出售股票的做法,又被称为柜台交易市场。目前全世界比较有影响的OTC市场,主要包括:美国的纳斯达克、场外证券交易行情公告榜(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等。

国家明确指出:“积极支持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全国统一、依法治理、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的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探索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产品上柜交易。”这是对天津设立的OTC市场在融资和退市功能上的一个界定。但当今对在OTC市场交易的品种的定义,是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包括:不符合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准的证券和符合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准但不愿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这里所讲的是证券,而非仅仅是股票。原因在于,OTC市场虽起源于股票市场,但目前这个市场已被如外汇、期货、期权及交换等证券品种所丰富。因而,OTC市场的传统功能从“融资”和“退市”,向“虚拟”功能方向发展。OTC市场的产品结构大大丰富的同时,证券虚拟化的衍生品和金融资产虚拟化的衍生品成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的主角。

我们要看到这种世界性的OTC发展趋势,就能在我们建设和发展设于滨海新区的OTC市场中,具有前瞻性。同样出于对“滨海”品牌的经营考虑,应命名即将设立的OTC市场为:“滨海OTC”。“滨海OTC”不仅是一个市场的概念,更代表着新一代的证券运行系统。OTC市场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该系统的先进性,美国NASDAQ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我们的起步晚,但却有机会和条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套证券运行系统,包括四大部分:报价系统、交易系统、结算系统和风险监控系统。在设计和建设这套系统的过程中,要在现代金融工程理论的指导下,融合智能金融的技术成果,在每个模块中确保系统框架的先进性;要在软件的模块设计中,预留延伸接口,保证系统结构的先进性。

“滨海OTC”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抓紧建设,加快市场推出,不仅是各界的一种期待,更是历史所赋予的一个使命。

以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滨海OTC”应该是一个全国性的市场,其结算系统和风险监控系统集中管理,其报价系统和交易系统全国分布式设置。系统是以现代金融工程理论为指导,用智能金融技术打造的,具有很好扩展性的,新一代的先进证券运营系统。

3.面向世界,建立创新型的“滨海国际金融学院”

在《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为了“优化金融环境”,滨海新区将“筹建国际金融培训中心,搭建国际金融人才教育培训平台”。

同样借助“滨海”品牌,以全球化视角和国际化标准,建立创新型的“滨海国际金融学院”,使滨海新区成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基地。

“滨海国际金融学院”将突出学院的特色:科学培育学生的全球化眼光与思维,精心打造学生的国际化金融职业素质。要创建《中国金融仿真中心》,以智能金融的理论体系和现代金融工程高科技手段,仿真全球金融市场,为高端金融人才创造强化训练的国际化平台;要建设“滨海国际人才特训中心”,提供金融职业国际化的从业资格考试与辅导,提供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与职称进修及考试,并大力开发金融投资者的实盘教学课程及其他特训项目。从而将“滨海国际金融学院”发展成为在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从业资格考试中心、国家短缺人才培训中心和投资者教育中心。

综上所述,2008年3月13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及中国OTC市场落户滨海新区,使具有北方区位优势、悠久金融历史的天津,真正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但是在当今信息技术现代化、市场开放程度国际化的背景下,竞争环境激烈,滨海新区争取到了“份名”还是第一步。天津要在“先行先试”政策鼓励下,做足“先”字文章,解放思想,敢于“先”,勇于“先”。积极宣传金融文化,积极引进海外经验,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平台和金融人才平台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全力经营好“滨海”品牌。加快“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建设步伐,全力将滨海新区打造成“中国金融后花园”,从而奠定和巩固天津在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中的“第三极”地位。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 篇4

一、创新用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自2002年起,我区按属地管理原则,先后移交接收了三所企业办子弟学校和一所原由西陵区管理的学校。近几年来,随着开发区经济建设发展,区内常住人口每年按15%的比例递增,各学校招收的学生人数也由建校时的1966人上升到2724人。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大幅度上升,根据《湖北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鄂政办发[2001]112号)规定的师生比,各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教师指标空缺现象。

为解决学校因教学发展所造成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区创新学校用人管理制度,借鉴外地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开发区实际,打破传统的固定用人制度,对学校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即在出现教师指标空缺的情况下,设置流动教师指标,达到了因事设岗、按岗聘任、提高效率、保障服务的目的。

流动教师指标,是岗位聘任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属于学校正式在册的事业编制。流动教师指标的设置,按照公开、公正、平等竞争和严格控制指标、择优录用的原则进行选拔和聘用,一般一年核定一次。即:当学校学生人数增长时,相应核增流动教师指标;学生人数出现负增长时,相应核减流动教师指标,流动教师指标空缺岗位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近年来,我区各学校固定编制一直维持建校时市编办核定的91个事业编制不变,流动教师指标随学校规模扩大每年增核一次。按照鄂政办发[2001]112号规定的师生比,我区共设置流动教师指标38人,占学校在职教师总人数的31%。通过固定编制与流动教师指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改善了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增强了办学活力,促进了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合同管理,实现两个转变

我区推行的固定编制与流动教师指标相结合的人员动态管理制度,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置的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是在全校总的教师指标控制下,对人员实行弹性管理的一种方法。

根据学校教师动态管理的实际情况,我区组织两类教师分别签订了合同,合同签订率为100%。对不占固定编制的流动指标教师,实行企业化管理。流动指标教师在聘期内,原身份不变,档案关系不转入学校,由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托管。

通过人员动态管理和全员聘用制的推行,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二是实现了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的转变。

三、择优聘任,搞活内部分配,加强考核管理

一是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我区在聘任制改革工作中,按照评聘分开的原则,打破教师的资历、职称界限,组织固定编制教师和流动指标教师同等参与专业技术岗位职务的竞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聘期一般为1—3年,从聘任下月起兑现专业技术职务工资。经过平等竞争和择优聘任,各学校已严格按规定职数聘任了相应级别的教师。

二是制定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理顺工资管理体制

第一,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组织各学校制定工资分配改革方案,建立激励机制,从教师生活补贴中拿出一定比例金额,按工作表现情况另行分配,适当拉开了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贡献突出与完成一般岗位目标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做到了岗变薪变,绩优薪优,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规范了流动指标教师工资管理,对流动指标教师工资及保险福利费用,全额纳入区财政预算支付。其享受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按照“同岗同酬”的原则,参照同岗位固定编制教师的发放标准执行,同时学校按规定为流动指标教师办理五项社会保险手续,解除了流动指标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是分类考核,提高考核的功效

我区结合学校教学特点,对聘用人员进行分类考核、按岗考核,重点对聘用人员应履行的职责任务进行考核。在各学校组织的学年考核中,参加考核的人数比例达100%。同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津贴发放相结合,提高了考核的功效。经考核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可以通过解聘、辞聘等形式,解除聘用合同,终止聘用关系。通过严格考核,增强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四、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实现“两破两立”

为了保证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真正到位,必须通过用人制度的创新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配套措施,在人事管理上实行彻底的聘用合同制,强化岗位管理,重视考核评估,才能从多方面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校人事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实践证明,我区实行的教师动态管理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在打破“铁饭碗”的同时,建立了一种符合开发区实际的人事制度,在优胜劣汰的前提下,尽量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留得住、用得上的教师,优化了教职工结构。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 篇5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劳、心等全面发展的“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基础教育具有一致性,它是对基础教育认识深化的结果。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主要渠道是学校的教学活动。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教材与教育过程的改革。

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必要的数量,是办好教育的基本条件;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新课程的实施则是基础教育的全方位的改革,从课程改革与评价改革,从教材的更新到教学手段的更新,一切改革成败的关键均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改革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知识可能从电化教育中学到,但没有与高素质的教师的交流,创造性思维是难学到的。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法国等,在教育改革中都把提高教师的素质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

2、豁达大度的思想素质;

3、博闻强识的理论素质;

4、多元化的知识素质;

5、综合能力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现代的学生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如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现存的知识,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开拓精神,就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转变这种陈旧的学生观。它主要有两方面:

1、转变落后的学生观,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对于基础教育就更为重要,在现阶段中,学校则上下一起围绕以智育为中心来抓分数、抓评比、抓竞赛、抓升学率。这不能不说是普通教育学生观不端正的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学校重视抓升学,必然只抓少数,放弃了大多数;只抓“考分”,必然削弱德育和体育,即使抓分数也不代表智育的全部。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和畸型发展。

2、转变落后的学生观,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对于农村基础教育就更为重要。办学指导思想应该从办学转到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方面来。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这也是新课改革的所提倡的一种新的模式。

(二)必须优化作业的管理

1、要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发展,是教学活动有机组成部分。作业是推动学生独立学习、恒心毅力、自我约束和快速进步的重要途径。作

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给学生必要的反馈形式,是了解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2、要控制家庭作业的必要性

作业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课外作业即家庭作业。过量的家庭作业一方面剥夺了儿童平等发展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最佳发展的可能,排斥了学生必要闲暇的需求。因此布置家庭作业要适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控制家庭作业的时间,调控家庭作业,使之优化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活动性比较大,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我们要控制好学生在家的作业完成时间,调控家庭作业,使之优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适当控制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强化关于家庭作业的研究性工作。避免机械式重复性的练习,多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和研究性的作业。

(2)变革家庭作业的完成方式。以往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多注重动手操作性作业的完成,多种方式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知识。

(3)实施学生家庭作业的公开性策略。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家长在家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力度,也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力度。使素质教育无死角。

(4)改善家庭作业的设计。改善家庭作业的形式,各科教师要布置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使之成为“智力要求较高又切合实际的家庭

作业”。才能发挥家庭作业本应发挥的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功能。

(5)教师备课要备作业。这样就一方面遏制了加重学生负担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 篇6

——2012年广东省中职“创新杯”教师说课大赛总结

东莞市东城职业技术学校

历时七天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决赛圆满结束,我校参赛教师成绩喜人,参赛的10名选手,比赛前他们认真准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以娴熟的专业技能在赛场上展示了我校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与饱满的精神风貌并全部获得了奖项,其中语文学科的李冰老师、德育学科的陈瑞芬老师、计算机类专业的黄春萍老师、学前教育的冯琦和数学学科的王统增老师获得二等奖,其余五位老师邱世军、黄陈华、龚天、蒋冬梅、王文富获得了本次比赛三等奖。” 我校还获得本次大赛优秀组织奖。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竞赛概况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号召,努力提高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养与教学能力,2012年10月8日至14日,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相关指导委员会承办的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决赛在广州、佛山、肇庆三地举行。这次大赛设置学科共20多个,经过第一阶段组织专家对报送的作品进行初评,第二阶段选出427名选手参加现场说课的决赛,评委从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技术应用、创新与实用、仪容仪表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考核。

大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好机会,让更多观摩大赛的教师能够近距离欣赏全省教坛新秀高超的教学艺术,从点评中领略名师的学术研究风范,引领他们进入教改理论与实践前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创新教学理念脉搏,感悟前瞻性的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增强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意识、质量意识和参与教改意识,促使教师把教学科研聚焦到课堂教学上,聚焦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上。激励教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经验,尽快地转化为教学技能,进而提升为教学艺术,促进专业发展。

二、值得肯定的方面

1、领导重视,行动迅速,组织管理井然有序

参加“创新杯”说课比赛,有助于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教法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有助于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我校领导对这次说课比赛十分重视,为教师参赛提供了经费和组织上的保障。接到比赛通知,学校在各专业部严格地选拔优秀教师参赛,学校教导处为教师参加说课比赛做好了前期准备。如,拟定参赛方案、派出辅导教师、组织备课组集体备课。说课是个新鲜事物,怎么说不仅新教师,连老教师也没经验,在说课任务布置后,新老教师互相帮助、互相研讨、互相学习的气氛空前高涨,在全校掀起了互助互学、相互探讨的热潮。参赛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写说案、反复演练,每个人都作了精心准备,通过参赛,互相学习,使自己在理论方面、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0月8号,蒋冬梅老师作为参赛教师的首发阵容,前往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参加商贸类说课比赛,临行前,邓任涛校长特别嘱咐,到了广州就直接打的到指定的酒店,路上不要太辛苦。10月9日,邱世军、陈瑞芬、王统增三位老师前往广州参加财经类、德育类、数学类说课比赛,教务处吴韶荣副主任请求学校派车送行,总务处王雷主任大力支持,派校车把三位选手送到比赛地点,10月11日下午,李冰老师前往佛山南海参加语文类说课比赛,由于没有外出乘车经验,出发较晚,到达南城车站,已经没有到南海的汽车,打电话请示高会斌副校长,高校长当机立断,同意她从东莞打的前往比赛地点。正是因为有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了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有了参赛老师的努力和顽强拼搏,我校选手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东莞市也为我校赢得了荣誉。

2、参赛教师精心准备,说课竞赛尽展风采

我校挑选的参赛教师基本素质比较好,知识素养较高,语言表达比较清楚流畅,思路较为清晰,具有一定的临场机智。他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比赛活动,9月10号上送教学设计和课件参加初选,9月26日接到决赛通知,1月8号开始比赛。参赛教师放弃了整个国庆大假的休息,投入到精心备赛之中,他们为了竞赛秣马厉兵。每个参赛教师既要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又要精心设计教学;既要查阅资料,又要制作课件;既不能影响白天的教学工作,又要熟悉说课稿,脱稿说课。短短的几天的准备时间,却彰显出参赛教师不同凡响的综合实力。

比赛的结果是美好的,但过程是艰辛的。首先是准备说课内容。选题既不能重复经典,又要有新颖之处;既不能与其他选手选题冲突,又要考虑内容的重要性。确定好内容之后就是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流程,准备相关录像,制定说课稿。在正式比赛前学校组织了内部的说课试讲,听课教师对参赛教师的说课提出了细致中肯的意见,参赛教师认真记录了意见和建议,并不断改进说课内容。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几位参赛选手睡不了觉也吃不下饭,和陪同的老师一起反复修改说课稿,背说课稿,直到晚上一点钟。当时的感觉是累,紧张,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说这段日子是过得充实的、是值得的。参加了,紧张了,但锻炼了,进步了,有收获了!

我校大部分参赛教师都能选用形式多样,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案例分析等),在教学中能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进行导入,能注重通过课堂预设中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来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相应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创新意识。

3、青年教师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说课到底说些什么?这是每位参加说课教师不断地设问和思考的问题。以往教师备课、上课,关注本章本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居多,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而整体说课却促使他们要重新去审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标,以及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校青年教师李冰参加本次语文类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经过第一阶段组织专家对全省123所职校400多名语文教师报送的作品进行初评,第二阶段选出70位语文教师参加决赛。在历时一天的说课比赛中,参赛选手们分成A、B、C三组,同台竞技、各尽才能,集中展示了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深厚的专业素质。李冰在竞赛中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业务水平,她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以竞赛式教学法和讨论点拨教学法贯穿设计,视角独特、构思新颖,对《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经典篇目进行了创新性解读,赢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本次比赛对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认识到“学”的成效是“教”的最终目标

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教师,不能光研究“教”,而忽略对学生“学”的研究,否则,就会出现教师课堂上讲得起劲,学生反应平平,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们听过说过就忘的情况。从这次教师们的说课中,我们已经看到教师们把学情分析放在足够重视的地位。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我校青年教师黄春萍老师的《包装广告设计与制作》说课亮点突出,她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将设计后期输出和包装设计制作融入教学过程,将课程内容置于职业岗位实践情境中,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考虑到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学环境与学生脊椎健康问题,她还采用课间操形式,创新地给学生开设《脊椎健康操》。她的精彩说课吸引了评委们的眼球,荣获二等奖。本次比赛对提高教师本人的教学设计能力,获取宝贵教学资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激发了教师相互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研究的欲望

此次广东省举办的全省中职学校教师说课比赛涵盖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比赛既是为了全国教师说课比赛做选拔,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在这次活动中都有很大的收获,教学基本功,尤其对教材分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次竞赛活动,我校教师除了展示自身的素质和东莞市商业学校的实力之外,更多地是表现出那种寻求提高和渴望进步的愿望。他们实事求是地暴露问题,虚心听取评审老师的点评,和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师进行了交流,大家共同讨论,提高认识,明确探究方向。比赛结束后,教师们也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相比于省内优秀教师的说课自感还有一定的差距,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就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教学素养,需要平时加强学习,注意积累,勤于反思,大家相互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研究的欲望空前高涨。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1、教学理念要体现职业教育特点,跟上改革发展进程。针对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同志提出了五个对接平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为目标,就是要理论教学与操作训练交替进行,就是要解决在学中练,练中学,以练为主,以学促练的培养模式问题,我们老师在设计说课稿时,有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没有体现与实践中工作岗位任务要求的一致,有些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职业情境,但也只是蜻蜓点水,比较肤浅,今后的专业课教研目标就是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专业课程争取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勇气,让教法和学法有亮点

这次比赛,选手们采用的教法和学法模式化,说教法都是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引导法,说学法基本上都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创新不够。我们的老师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实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可以用“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我们可以用“鼓励教学法” 引导学生知难而进,不断探索未知世界;我们可以用“创新思维教学法”要求学生求新、求异,闯新路;我们可以用“实战教学法”项目导入,真刀真枪闯世界。即使是那些大家通用的教学法,我们也可以进行创新,设计出新意来。

3、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说课也要注意详略安排,对所说的内容要分清主次,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关键是要说清“是什么”和“为什么”。就说课的四部分内容来说,要把主要的力量放在“教学程序”这一环节上,这是说课的“重头戏”。蒋冬梅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新颖独特,语言表达也清晰流畅,排在三等奖的第一名,离二等奖只有一步之遥,原因是没有说课比赛的经验,被评分标准误导。今年的现场说课评分标准中教法学法占50分,教学过程占10分,辅导老师和她一起根据这个评分标准修改课件,突出教法学法,将教学过程贯穿在教法学法中,结果被评委说理论讲得太多,教学过程没有讲透,扣了很多分。所以,说教学流程的时候,既不能太概括,三言五语说完了,让听者不知道教学的思路,也不能太具体,因为它不等同于课堂实录,像上课一般师生问答展示。说课中的教学环节一般应采用概括与具体相结合,对于非重点或这次重点的内容,可用概括的介绍一带而过,而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要详细阐述,说清楚其中含蕴的小的教学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测达到的学习效果等。

4、说课整体要流畅,环节过渡要自然

说课也需艺术,不能作报告式地说课。如果硬性地用“一、二、三”显得十分死板。建议用过渡性语言,如,“先说教材”“再看看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以上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侧重为大家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

5、说课与上课紧密结合比较好

说课可以说未上过的课,这类课主要从教学设想入手,侧重于说设想、分析学情。也可以说已上过的课,这类课主要侧重于反思,总结得与失、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或教训。从比赛效果来看,说已上过的课可以与上课紧密结合,通过展示学生活动的视频和图片,便于评委老师直观地了解你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效果。这次比赛,我们一些老师说未上过的课,缺乏生动的佐证,难以体现课堂效果。

6、时间一定要控制好。

时间就是效率,就是教师掌握教学时间的体现。说课前应该根据规定的时间,对各部分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大致做一个估算,心中有数,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说完该说的全部内容。邱世军老师当时只多说了“谢谢各位评委”这样一句话,也算超时被扣分。

7、在说课中,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统一。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理论依据是说课的重中之重,是说课区别于上课的重要部分。因此说理论要精心设计,找准切口。比如对于教学目标设计、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都是要有理论根据的,有的教师缺乏理论依据或引用的理论依据欠妥,有的老师仅仅用概念来包装自己,没有深入钻研,只停留在皮毛上,这样的说课档次就显得不高。

8、说课稿要背熟练,要把内容融化在脑海里。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 篇7

2007年, 山东掀起一场政府主导、全省联动、强力推行的素质教育风暴。改革从应试教育重灾区高中突破, 规定全省统一高中寒暑假时间、双休日一律不上课, 2008年入学的新生高二学期末以前不得文理分科, 考试成绩不公开、不排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一年, 就有20所学校因违反素质教育规定被撤销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或被黄牌警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 山东省坚持20字的工作思路 (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核心、评价引领、督导保障) , 采取“五抓”的工作措施 (抓住全省整体推进这个关键、规范办学行为这个切入点、高中教育这个突破口、新课程改革这个核心、督导评价这个重要保障) , 实现“三个全面”“三个还给”的工作目标 (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 努力把时间还给学生、努力把健康还给学生、努力把能力还给学生) 。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学区化管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东城区作为北京市教育改革实验区, 自2004年起, 从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入手, 建立“学区化管理”模式,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蓝天工程”教育模式,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取得显著成效。

“学区化管理”是在不改变资源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 实现学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共享、共建、共同发展, 在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下, 促进优质资源的再造, 生成新资源, 实现优质资源快速扩充。

“蓝天工程”是一套完整的青少年课外、校外活动体系, 主要体现为“五个一”, 即:建立一个资源库、编印一本课外活动手册、搭建一个管理信息平台、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设计一套评价体系。“蓝天工程”体现了大教育观, 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 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进一步融合, 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 为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名校集团化办学整体提升教育品质

2004年9月, 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在核心连锁式办学、合作共同体式办学两大基本类型基础上, 探索“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名校+名企”等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 同时进一步拓宽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形式, 开展“高校+新校”“教科研单位+新校”“名园+街园”以及“教育联盟”式运作机制、“名校托管”式运作机制、名校资源再生发展机制的探索。在注重城区内部和城区之间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 积极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向农村延伸拓展, 全面推进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 统筹城乡区域优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城区教育集团的组建和城乡互助共同体的缔结成为名校集团化战略的一体两翼、“两轮驱动”, 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整体提升办学品质, 努力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百姓需求

近几年来, 山东省潍坊市从转变、拓展部门职能入手, 着力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 促进部门工作从重点关注教育内部事务, 转变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统筹教育资源, 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第二, 促进部门工作从直接参与学校管理, 转变到实施行业监管、制度保障上, 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导向, 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第三, 促进部门工作从“因人设事”转变为“因事用人”, 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项目管理, 一个一个地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2002年以来, 潍坊市教育局以全员创新、全面创新为动力, 实施素质教育, 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潍坊市也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公共服务机制,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城乡教育均衡

成都市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 抓住体制机制这个根本, 大胆探索创新, 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具体做法有:

实施“校区校点”村小管理体制改革。

探索“城乡联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以组建专业职教集团和公共实训基地为重点,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以推行职业教育券为重点, 探索职业教育投入体制改革。

建立“城乡流动”的教师管理机制。建立教师流动补充机制、流动激励机制、流动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城乡覆盖”的教育资助机制。一是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福利”保障机制。二是完善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全福利”保障机制。三是完善特殊教育群体“全福利”保障机制。四是完善进城务工子女“全福利”保障机制。五是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全福利”保障机制。六是完善藏区学生“全福利”保障机制。

建立“区域合作”的灾区教育水平提升机制。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改以后, 南山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文件, 规定不准以升学率给学校、班级排队, 不准以升学率高低评价教师、学校, 不准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优劣, 不准搞题海战术, 不准频繁考试, 不准过量布置作业, 从政策上为学校、教师“减负增效”保驾护航。

南山区把综合课程作为实施新课程实施的难点与重点, 在全国率先加强了课程整合的力度, 全面开设了科学、历史与社会、艺术等综合课程, 实施了对综合学科课程教师的系统培训, 深化了对综合课程的校本研究, 加强了综合学科的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和资源整合, 开展了初、高中相关学科的衔接研究, 编印了初、高中教学衔接指导意见, 综合课程实施效果良好。

南山区还实施“名师工程”, 开辟引进教师的“绿色通道”, 建立了新颖的“首席教师制”。南山区突破了“分数+考试”的传统教育评价机制的羁绊, 构建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评价制度, 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袋和成长记录袋, 实现了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凸显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

辽宁省铁岭市:“教育年”激发社会合力兴教风尚

2007年春天, 铁岭市委、市政府提出连续4年在全市开展全民参与的“教育年”活动。自2007年以来, 铁岭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铁岭市开展“教育年”活动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2007年启动了农村九年一贯制 (寄宿制) 学校建设、新区教育园区等九大工程。2008年启动了市属本科大学建设、基础设施规范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等九大工程。2009年, 铁岭市在总结经验基础上, 又着手实施了市属本科大学建设工程、基础设施规范建设工程、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发展工程、和谐校园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素质教育育人工程等十大工程。

经过三年的努力, 铁岭教育实现了五个新变化: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切度有了新变化;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有了新变化;校园面貌有了新变化;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有了新变化;学生身心素质和升学就业理念有了新变化。

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局:高位均衡促进义务教育科学发展

2008年江苏省无锡市正式提出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的行动计划, 总的目标要求是推进义务教育“科学发展、人民满意”, 实现市 (县) 、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公办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优质化、均衡化, 真正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 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条件。

在具体工作中, 无锡强调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政推动, 形成有利的工作氛围。无锡把创建高位均衡示范区的工作责任和成效列入对市 (县) 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重点工作进行责任考核的范畴。坚持整体联动, 全面落实法定职责。坚持创新驱动, 着力完善制度保障。

无锡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义务教育政府办学为主得到强化, 规范办学行为和实施素质教育等重点工作得到有力推动, 群众教育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管理触发教育管理机制变革

2007年上海市教委启动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 浦东新区和市郊区县教育局将郊区农村20所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的学校委托给中心城区19所品牌中小学及有资质的教育专业机构进行管理, 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辐射提供了可借鉴的政策框架和运作模式。委托管理的目标也是促使政府转变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委托管理是在明确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基础上, 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具体事务委托给专业性强、公信力高的专业机构, 并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办学绩效进行评估。这种做法不仅减轻了政府的工作, 还能使教育服务更加专业、更加精细, 有利于改善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

委托管理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契约关系。委托管理还可以在优质公办学校办学团队中间催化出一个非营利的专业化教育机构。这不仅解决了农村学校发展的问题, 也使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生了改革。委托管理是教育公共服务架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吉林省抚松县教育局:“两把尺子”让教育督导大有所为

近年来, 抚松在构建新的督导体系中把督导由“一把尺子”变成“两把尺子”。“大尺子”确保每个年度的教育发展底线, 而“小尺子”则引入协商机制, 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实际, 做到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指标, 年初督导部门和学校都有协商、实施过程有指导, 为学校自主发展留足了空间。

在抚松, 不管是规定指标还是自选指标, 督导室都是和每所学校在协商中制定。“协商式督导, 发展性评价”的更大功效就是要引领和指导学校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破解“千校一面”的难题。通过协商, 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入口”;通过评价, 夯实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石”, 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区域教育生态格局。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创新

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严谨治学精神和开拓创新的重要手段。因此,数学教育是非数学专业学生的基础性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每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认真学好基础性数学,为适应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一、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问题。可以说,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初中阶段不愿意学习,导致文化课成绩很差,家长从孩子出路考虑,让孩子来中等职业学校学门手艺。往往家长和学生对职业学校教学要求根本就没有正确对待,认为来职业学校只是学专业技术,不需要学习数学课程,对数学课学习采取放任态度。中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更有甚者上课睡觉玩手机。

2、中职学校数学课内容的问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针对性,各专业教学内容基本一样;缺乏适应性,数学课教学不能满足专业课程改革之需要;缺乏应用性,教材对数学知识应用性展示不足;缺乏文化性,教材忽视了学生素质培养,特别是数学思想文化的培养。现在所用的中职教材,与普通中学教材同出一辙,只是降低了要求。教学内容方面中职数学教材过于繁杂,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与中职生的学习目标不匹配,不仅增加了中职生学习难度,还容易使中职学生产生抵制学习数学的心理,教学内容体系方面缺少针对性和适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中职学校数学课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的问题。鉴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教材统一,各专业数学课教学内容相同,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不够,对后续专业课程中使用的数学知识了解不足,通常教学中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导致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满足后续专业课教学使用数学知识的要求,形成现行数学课教学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需要的没有讲透,很多并不需要的讲授过多,所教数学知识在后续专业课教学中使用率低的现象,使学生容易产生学习数学无用的感觉,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中职学校数学课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直接进入中职学习,年龄普遍较小。毕业后一部分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招生和成人高考,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学习。基于这部分学生在高职学习高等数学的考虑,目前中职教材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就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内容缺失:在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新课标实施后,中职数学删除了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反三角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等内容。内容重叠:中职数学和高等数学重叠最多的是导数内容等。由于教学内容、学生素质以及与专业课教学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等多方面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信心不足,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试制度下初中时以升学为目标的被动学习的习惯,难以适应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要求,难以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在在心理上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加上目前数学教学内容上缺少针对性和适用性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二、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尝试

1、突出学生主体,使其学有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要求和基础理论,对教学的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近年学校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让数学教师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结合专业需要开展数学教学,从而打通了专业课与数学课之间的壁垒,使数学课与专业课能更好的融合沟通,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授课效果。

2、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专业。由于中等职也学校教学情况复杂,教学要求不能一刀切。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在开学初应针对各个专业、各个班级按市场要求、学生实际等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各班级的教学要求。学校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舍去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合理把握知识的深度,删减必学内容,增加应用部分。编写实用性校本教材,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为学生学习数学增加了动力,达到突出应用,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3、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不适应初中应试教育,造成分数较低。探究式教学、互动教学、自主讨论教学、创设思维情境等各种教法已得到普遍应用。用世界闻名人物的传奇故事来引入数学的过去和未来,真实的例子,活泼生动的引入,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很大促进作用。此外,学校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看数学趣味读物、举办知识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既满足了爱好数学的学生的求知需要,又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4、提升教师育人理念,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宽容和尊重、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风格、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等都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要素。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同时也是体验情感、锤炼品格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需要从基础做起,进一步落实数学以及相关基础课程教学的专业化、生活化,推进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深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必须正视中等职业学校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所任教专业的性质,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 范国平.关于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2] 李智杰.以专业需求为核心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

上一篇:法院学习型党组织总结下一篇:富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