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评价下高中数学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融合的重要性,论述融合的有效路径,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多元教学法融合、帮助师生进行沟通互动、连续化动态化地帮助学生理解图象等做法,为学生提供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信息技术评价下高中数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评价下高中数学论文 篇1:

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各个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力求寻找新的突破.高中的教学课堂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发展,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有直接影响.数学作为重点科目,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现今科技高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构建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立足于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简要分析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合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以期构建相对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课程标准;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高整体课堂效率.这一标准作为数学课程的质量要求以及基本规范,一直被数学课程的评估、教学、教材的编写以及资源的开发等视为重要依据.信息技术作为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科学产业,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學,将其与数学课堂相结合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二者做适当的整合,是提高高中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式.鉴于此,本文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合信息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思考与分析.

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相关分析

1.关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信息化的分析

在进行相关的分析之前,应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加以明确.在所有的课程标准中,包括教材的编写、评价的建议、教学的建议、内容标准以及基本理念中都强调信息技术至关重要,而在整合方面还涉及很多内容,包括数学的学习、教学、课程以及教学的评价等.从整合手段观察,主要利用了互联网、多媒体的技术、计算机和软件、计算器等多种教学技术;观察整合途径可以发现,数学课程信息化与信息技术课程化是相辅相成的,如于数学课程里添加信息技术的算法、图论、差分方程等;在信息技术方面,其功能相对来说涉猎较广,包括信息化的管理和评价、解决问题、知识的辅助以及呈现、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获取以及资源的获取等.由此可见,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整合比较广泛.

2.关于高中数学课程信息化特征的分析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课程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主要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模块,而选修课程则有四个系列.这些内容都表现出以下特点: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性;课程标准将信息时代构建成新的“双基”;计算器的出现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变革;应用计算机亦是相对重要的变化,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灵活性和差异性;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度”;应配合进行教学实践,使其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功能.

3.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令其真正爱上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本就乏味枯燥,所以更需要借助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带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影视、图像、声音、文字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可以将数学知识从抽象变得具象,便于学生了解,还可令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进而主动走入数学世界.

二、针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合信息技术的相关思考

就现今的情况来看,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校对信息技术的不重视、教师思想的落后,以及学生未能产生过多对学习的兴趣等.这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合的过程,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从各方面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将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充分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的含义

整合指将系统内的要素进行相互的渗透以及整体的协调,使系统要素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主要指将信息技术融合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令信息技术和数学的课程内容等融为一体,进而使各个部分都能和谐发展,以便达成教学目标.这里的整合主要强调有机结合,所以要考虑二者的适配性,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进行整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选择.例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对数学的结论进行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中较难的课程内容进行呈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一些烦琐计算进行处理等,这些都是适合整合的教学内容.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整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此过程中还可于无形中将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培养起来,这对整体的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这种整合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则会使其出现错误的倾向.针对这一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做了较好的处理,其表示:对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将信息技术和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而这种整合则应在学生充分了解数学本质的基础上进行,避免“本末倒置”.

2.进行数学理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计算机等,这些技术基本都具有自身特有的作用和功能.除了最基本的运算和处理以外,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涉及几何图形的呈现以及图像动态的生成.信息技术可以用来进行教学管理、讨论交流、练习、信息发布、创设教学情境,还可用来收集教学资料.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和数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则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且更加感兴趣.例如,在学习需要机械记忆的公式或数学概念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令其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可将一些数学理论具象化、信息化,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思想.

在将信息技术和数学理论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建构主义,也就是为学生构建其能够用到的学习空间或环境,令其能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数学理论并不是唯一的,其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果认准一种理论形式,则会导致教学或学习陷入“二元对立”等思想,导致想要将一个片面克服反而开始陷入其他片面之中.所以,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进行整合的实践教学阶段,应对所有理论进行充分及合理的分析,兼顾每一个不同的切面,并依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应变,根据理论进行实践,利用具有不同作用及功能的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的变化,进而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的目标.

3.对教学方式及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很多教育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教学方式的转变亦是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在课程标准中是一种可以解决问题的工具,其作为教学的工具,更应与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理解数学,爱上数学.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所以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其具象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中的一种,是最常被用在教学中的手段之一,其可以辅助教学,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一手段必须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使用,不可以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滥用或者堆砌使用,必须令其保持恰到好处,最好能形成画龙点睛的效用.在所有的教学手段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方便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

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一课时,首先可利用“五点法”确定坐标,之后将其进行连接,此时得到了正弦函数的相关图像,利用计算机设备将定义域中的曲线画出.教师需引导学生依据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进行操作,呈现出波浪式三角函数的图像,令学生能更加清晰地观察图像,讨论函数性质.但如果在教学中仅仅利用多媒体成像,学生则很难真正了解数学知识,而单单使用黑板、粉笔进行创作,学生也很难对正弦函數的性质与图像有完整的认识,所以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不仅能更好地将数学问题具象化,令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的简易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4.进行整合的主要目的是令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和高水平的思维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的内容,这种整合通常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信息技术正是主要的技术工具.从认知工具和教学工具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的辅助教学到如今的信息技术和课堂相结合,这种变化体现了基本理念的不断飞跃.但无论是哪种思想,都以教学为基本出发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主要的方向,并向着这一方向不断发展.现今的这种发展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令其接触到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认知工具.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并以此支持相关的认知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数学的表达、理解和探究,进而促进其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数学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迭代、近似、跟踪、放大等功能,完善运算、推理、调控、检验、模拟、尝试以及实验等数学学习方式,开拓学生的猜想、归纳、思考、观察等空间,令其对数学本质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令其掌握更多数学思考的能力,利用数学思维完成生活难题.

5.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影响着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能否有效落实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着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信息技术的素养、数学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数学课堂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影响着整合过程的实施策略、手段和技术等,同时对最终目的能否正常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应进行全面的思考,思考使用这一方式的原因是什么、能否快速实现课程目标、可达到怎样的目的、是否存在更优质的解决方案等问题.这些问题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有解答.各个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待信息技术问题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考虑不同的情况,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同时应拥有水平较高的教学素养.首先教师应对信息技术做全面了解,对行情有所知晓,而后传授于学生,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情境创设.学校也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利用专业的知识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提高其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从而跟上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

结 语

总而言之,现今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与信息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二者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有机整合,可使教学更加轻松,还可令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对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久皎.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33):49-50.

[2]郭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J].学周刊,2019(32):134.

[3]王相儒.浅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9(33):134.

作者:卢茂林

信息技术评价下高中数学论文 篇2:

刍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的融合

【摘 要】本文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融合的重要性,论述融合的有效路径,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多元教学法融合、帮助师生进行沟通互动、连续化动态化地帮助学生理解图象等做法,为学生提供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

【关键词】高中数学 信息技术 有效融合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数学知识,扩大视野,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还要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培养为具有清晰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创新能力以及较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综合素质的人才。显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之力,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有效融合。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融合的重要性

(一)抽象知识具体化,便于理解,克服困难

高中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单纯借助黑板、粉笔等基本教具很难将复杂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如果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合,运用 PPT,通过艺术文字、多元音频、趣味视频、精彩动画等展示复杂的数学难题,那么就能将复杂难题变得具体生动,让数学课堂妙趣盎然。这样,学生便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黑白色”是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颜色,这样的课堂较难提起现在的学生的兴趣,因此,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对数学课堂会失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让课堂充满趣味并活泼起来。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课堂后,不仅让课堂丰富多彩,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更能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数学内容,给予学生更多想象和自由学习的空间。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刺激下,兴趣被激发,课堂主角意识更强,自信心高涨,积极性大增。

(三)极大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数学思维

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便是网络丰富性、展示趣味性与内容拓展性。借助信息技术之力,高中数学课堂不再只是依赖高中数学教材的课堂,而是拥有更多的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以及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课堂。这些数学资源能极大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思考中使之学习思维更活跃,因此启迪智慧,增强能力。例如,在人教 A 版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的相关内容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不同类型图形的三视图,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从网络上搜索更多立体图形样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不同立体物体的侧面图、正面图以及俯视图,拓宽学生视野。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将信息技术与多元教学法融合

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是持续的、广泛的,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是每一位高中數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引入不是单一、孤立的,教师需要将之与各种教学方法融合才能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例如,将信息技术与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融合,构建多样化的课堂。

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基本性质”(以 y=ax 为例来探讨学习)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相关图象(如图 1 所示),让学生联系图象理解并讨论指数函数性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巧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广泛参与进来,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思考“指数函数定义域是什么?”“单调如何?”“从 y=ax 可知 y=ax+b 过什么定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教师还可以用课下在网络上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来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这样,将信息技术与多元教学法融合,就能将信息技术功能发挥到极大。

(二)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师生进行沟通互动

以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之所以趣味不高、效果有限,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教师自顾自在课堂上快速讲解,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无视教师的自导自演。这种“各顾各”的教学方式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陷入尴尬境地。引入信息技术后,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多,也为高效趣味课堂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外在条件。当然,师生之间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并不是简单的对话,而是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进行轻松对话,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后,教师可用多媒体 PPT 为学生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简单探究,并让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这样便能较好地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三)巧用连续化、动态化数学图象帮助学生学习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有很多知识点具有连续化、动态化的特点,这也必然地增加了学生思考与理解的难度。这些知识点大多与图象有关。部分学生的理解力有限,图象问题对他们来说可谓难上加难。引入信息技术后就可以将这些图象直观地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学起来就不难了。

比如,高中数学中的函数问题,如二次曲线的问题,涉及图象的性质、图象的应用等。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将图象动态地展示出来,那么内容就不再枯燥、沉闷,而是灵活地动起来,学生理解起来也便显得容易得多。当然,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将这些图象进行系统整合和处理,便可以轻松地使图象动态化和连续化。例如,在“圆锥曲线和方程”相关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形象地了解方程与曲线之间是如何紧密联系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动图”,或者从网络上下载具有代表性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连续的、动态化图片感知图象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将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不仅让课堂更加妙趣盎然,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数学探究。

(四)为学生提供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习更高效。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只能依赖课堂上数学教师的讲解,课下练习资料的辅助,完全没有第三种数学学习途径。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之后,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也就是说,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有关学习资源提供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课下开展学习活动。师生之间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与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般来说,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包括自主学习平台、交流讨论平台、相互评价平台等几个部分。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需要教师进行组织和引导。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经典的数学学习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站寻找最新的学习资料以及适合自己的、相对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为学生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如通过建立微信群、QQ 群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可以在群里定期发一些数学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完成。一般来说,交流讨论平台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的学习群,让学生交流数学学习心得、体会。相互评价的网络平台,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等。总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引入,对学生网络化数学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数学学习更有趣味。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进行融合具有巨大的教学优势,但不得不承认,一些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打造妙趣盎然的课堂时,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鉴于此,在利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幾点:第一,禁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满堂灌”,要结合多元教学方式开展。第二,信息技术的“特效”要适量,不能喧宾夺主。特效的使用是为了增加趣味,但过于“妙趣盎然”,容易本末倒置。第三,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法,二者要有效结合。第四,课件的使用要基于教学内容,且要容易理解,容易操作。第五,不能因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忽略掉板书,要重视板书,要有序书写、科学书写。第六,信息技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避免“一直呈现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活化思维,主动学习和思考。

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与严密性促使教师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使课堂趣味盎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它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重的促进作用。在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弊端,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 衎,曹一鸣.高中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使用的国际比较——基于中国等十四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

[2]张文艳.刍议如何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3]唐冬梅,陈志伟.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

[4]胡凤娟,王万良,王尚志,张思明.高中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2)

[5]孙 毅.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

作者:林典莺

信息技术评价下高中数学论文 篇3:

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下的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动态的、形象直观的高中数学内容,优化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结构,为高中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提供了较广的信息源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现代教育的计算机及其网络通信技术。对于传统高中教学来说,教师相应的信息来源是教材、录像等资料。信息源缺乏交互性和灵活性,而信息技术可通过远程技术教育,将知识形象化,使学生通过感性认知理解高中数学概念和理论。丰富的信息来源能够实现多种方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全面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课程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讲解抽象数学知识,而学生长期接受抽象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图像、声音、文字等方式,可以将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及过程直观化,扩大了课堂相应的容量,促使学生开放思维,提高创新意识,进而能够较好地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多元化

高中新课标指出,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想实现高效,不能仅仅模仿、记忆。因此,要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注重有效结合传统数学教学及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相应的教育方式进行结合。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突出重点,简化数学学习难点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时应明确区分数学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学习重点,并利用数学语言,高效地组织和管理文字、图画、符号、图像、视频等在教学中能够用到的信息,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理解。对于数学难点,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信息技术能力,将抽象思维过渡成具体形象思维,将难点知识动态化、情境化。

(二)掌握规律,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所选取的教学方法需要,满足学生认知规律及数学的学科特性。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搭建了平台,为学习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下面以《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曲线的影响》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如何较好地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1.教材分析。阐述数学的内涵,明确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信息技术与正态曲线切入点,明确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例如: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中2.4节《正态分布》的第二课时——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曲线的影响。该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正态分布的概念、特点之后,利用几何画板、iPad等信息技术研究参数[μ],[σ]对正态曲线的影响。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相应的数学基础及对应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分析学生对应的心理及态度。例如: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态曲线的函数表达式,正态曲线的特点;具有运用几何画板和iPad的基础。

3.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1.利用几何画板研究参数[μ],[σ]对正态曲线的影响,会根据正态分布的3[σ]原则进行简单的相关概率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并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阐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确定教学重点,根据学生情况突破教学难点。例如:重点:信息技术应用参数[μ],[σ]对正态曲线位置和形状的影响;难点:正态分布的3[σ]原则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5.教学过程。情景创设要符合高中阶段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依据设置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对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原则进行深入考虑,比如实用、必要及多样性。

6.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可以参加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设计针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评价。

四、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策略

1.课程理念整合。在高中数学课程设计中,应进行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推进教学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对数学的相应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实现抽象知识直观化,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去动手创造。

2.课程目标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将课程目标进行有效整合,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学到数学的必要基础知识点以及对应的基本技能,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与之对应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凭借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目标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与数学所存在内在联系的认识,拓宽学生视野,较好地辅助学生理解数学学科对应的科学应用以及文化价值。

3.教学过程整合。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是传授对应的数学知识,应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有效整合,创设教学过程以及相应的内容,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五、结语

高中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改变了高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改革的新课题。应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与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

(责任编辑 李 芳)

作者:张紫茵

上一篇:策划部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综治稳定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