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的档案管理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下的档案管理(精选8篇)

信息技术下的档案管理 篇1

[内容摘要]

因为,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较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借助档案,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档案管理的实验研究》作为幼儿园总课题的子课题,探索研究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办法。在专家的帮助下,我园最早开发出了档案管理平台,工作也应借助信息技术管理档案,使其更加规范、合理、科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档案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多媒体逐渐走进幼儿园,成为幼儿园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好助手。我园独立承担的省级“十五”立项科研课题《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实验研究》,历时三年,经过我们不懈努力的实验研究,开发并建立了适合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办公平台和管理软件。随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档案管理的实验研究》作为幼儿园总课题的子课题,探索研究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办法。在专家的帮助下,我园最早开发出了档案管理平台,工作也应借助信息技术管理档案,使其更加规范、合理、科学。因为,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较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借助档案,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借助办公平台的宣传,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及效果

档案是一个单位保留下来有参考、借鉴价值的、有帮助单位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作用、给以后的工作提供启示、开阔思路的可利用的重要资料。为了使这些有利用价值、静态的资料变为可活动的、为我们所用的资料,借助幼儿园办公平台进行大力宣传档案的作用,利用的好处,老师们只要进入办公平台就能接收到有关宣传档案的信息,即省时、省力、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开学初和学期末,各教学班班长借阅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做参考,为开展工作开阔了思路。特别是对新当选的年轻的教学班班长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就象年轻的新当选的班长老师在“档案利用效果反馈”中这样写到:我是一名新教师当选了班长,即是高兴的事情,又是发愁的事情。因为班长要全盘考虑班级各项工作,撰写班级工作计划、总结,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初次当班长,哪有这种经验,向别人请教呢,这时,人人都很忙,也不可能向你说得很仔细。在我踌躇满志时,看到办公平台上档案员老师对档案作用的宣传后,借阅了最新的一卷班级计划档案,如获家珍的细读,当时茅塞顿开,第一次写的班级计划就受到领导的好评。老师们通过办公平台,了解档案的作用与好处后,纷纷借阅档案资料。根据各工作岗位的不同,所借阅档案的`类别也就不同。教研组长借阅教研档案、财会人员借阅财务档案、保健员借阅卫生保健档案等等。有效的帮助了各个岗位的人员顺利开展创新工作,真正发挥档案所应有的作用。当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都会想到档案这位“助人为乐”的好朋友。

二、借助多媒体,提高档案案卷的质量

档案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展示一个单位风貌的窗口。所以,档案的质量至关重要。档案要体现出它最大价值,发挥出它最大的、所拥有的作用,质量是关键。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这一点。

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归档资料格式统一、纸张统一、字体统一,避免了手写体的字体、笔的色迹不统一;格式也会有差别;纸张虽能保证统一,但不能保证它的规整。统一打印的档案资料字迹清晰、规整,便于借阅,给人有赏心悦目之感。

其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自主探索、实践,利用多媒体技术打印卷皮,充分体现办公自动化,实现无纸化办公。根据卷皮的大小、固有的格式、设计打印格式。根据卷皮题目内容、起止年月、保管期限、件数、页数及案卷号等所在卷皮的位置,进行细致的调整,使打印的内容正好是所在卷皮的位置,这样卷皮上没有手写字,为整个案卷又增添了色彩。

如在我园省级“十五”重点研究课题结题档案整理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所有的案卷材料统一一个格式打印,卷皮全部打印,整个档案材料清晰、规整,得到与会专家、领导、老师们的广泛赞誉,特别是案卷皮的打印,更是得到充分认可,同行纷纷咨询卷皮的打印方法。区教科室的领导老师还要去了打印格式。档案为课题结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起到了骨干辐射作用,兄弟园所也逐步开始实施案卷皮的打印。也为档案升级考核顺利通过奠定了基础。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档案进行修饰、整理,提高了档案的质量,为更好的保存档案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档案利用效果提供了有利的的保证;为实现档案的价值、发挥档案的作用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三、借助网络,促进电子档案机读目录的进一步完善

我们幼儿园是全区最早开发档案管理平台的,也是最早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单位,即电子档案机读目录。开始,把档案的分类标准输入电子档案,然后在各类的保管期限下是各类的案卷目录。但是,卷内文件目录就没有了,这样就不能实现网上查找档案的愿望。经过区电教站齐鲁网校的领导老师精心研究开发,开发出了更科学、更合理、更实用的能根据类别、保管期限输入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这样,全区统一使用这一个、只有档案管理员才能有权限进入的档案管理软件,由区办公平台统一管理使用。我园借助网络的优势,把所有室藏档案已逐步输入市中区办公平台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了电子档案机读目录,还可以把原始材料保存到管理软件中。要查找档案,按类别、保管期限就可找到要查阅的案卷及卷内文件内容目录,根据它的卷号很快找到实际的案卷材料,即省时、省力、省物,又便于保存、查找。

四、借助信息技术,幼儿园档案管理工作逐年升级

幼儿园档案管理平台建立,随之幼儿园档案机读目录也应运而生。但是档案案卷质量还是以往的面貌:卷皮中的单位名称、类别、保管期限是印章字,用墨不均匀,使字迹时而一片黑,时而不清晰;案卷题名、起止时间、页数等是手写字,再好的硬笔书法,写在案卷皮上也不显整齐。整个案卷给人第一感觉就是从卷皮上反映,不清晰、不美观,再加上由于种种原因卷皮有些改动,更显龌龊。卷内文件虽然采用了打印,但对文章格式、字体、字号没有统一要求,使之五花八门,翻看一卷材料还是有零乱之感,所以,这时的档案管理在考核中勉强达到合格等级。

20通过竞岗双向选择,我竞选上档案管理岗位,开始围绕《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档案管理的实验研究》课题不断深入的研究、探索,探索出了使档案管理更规范、更科学、更合理、更美观工作方法:设计出卷皮打印格式、存档材料统一格式。对以后的全部案卷皮进行修改打印,对这时以后的存档材料都有我一人经手,严格格式要求打印。所以,案卷质量迅速提高,并把幼儿园所有室藏档案输入市中区教育局统一管理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档案机读目录,因为他较之幼儿园档案管理平台更完善、更实用、更清晰,在年终档案升级考核中获得了省二级的最高分89.5分。当时,考核祖的领导在反馈意见时说:“根据申报等级不能越级升级,所以只能打分89.5分”。

根据考核组给我们提出的改进意见,对照考核书目标逐一修改完善,各项制度、办法、责任书重新修订、签定,根据制度增设了“幼儿园重大活动(会议)记录表”、“档案鉴定、销毁登记簿”,并根据幼儿园当年举行的重大活动或召开的重大会议,做了文字记录说明,在20升级考核中,幼儿园档案达到了省一级水平,而且是省一级的最高分97分,实现了幼儿园档案管理最高目标。

总之,在高科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就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迅速的提高,档案管理的要求也就会更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为管理好档案,就要不断提高操作、探索、掌握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管理档案,不仅提高档案的质量,而且能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使它真正成为档案管理的有效工具,实现它的最大效能。这就是信息技术下的档案管理。

[作者简介]

信息技术下的档案管理 篇2

一、信息技术的含义

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就是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所有手段的总和。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提取和信息的使用两个方面。信息的提取是信息的产生、收集、表示、检测、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技术。信息的使用是信息的传递、变换、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电子时代的信息处理技术, 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由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组成, 它是所有高新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其中数据库技术、分布式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最为核心的。数据库技术使大量的信息存储变成现实, 分布式网络技术改变了信息的交互和共享方式, 并导致人们协作方式的改变。二者的结合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而多媒体技术使得人们改变了对事物的认识方式, 加快了新产品开发和制造模式, 从而也引发了管理的变革。

二、信息技术的特点

1、互动性。

互动性是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特点, 也是区别于传统技术的最大不同点:传统技术注重的是传送信息,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为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各级之间加入积极而有意义的互动对话, 尤其是在营销方面显得更为突出、重要。这种互动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沟通, 可以互通有无、互相交流意见, 并且可以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 形成一种实体的无接触, 但是信息交流却是全接触的互动关系。

2、低成本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许多复杂的、重复性、程序化的工作使用相应的信息系统, 如智能系统、专家系统、网络办公自动化等进行计算机管理, 只需简单的电脑操作, 如点击鼠标、录入数据等电脑操作和监控, 就能使原本复杂、甚至危险、难做的工作都准确、快速、高效地完成, 更加有效地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节约了许多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减少浪费, 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和管理费用等支出。

3、跨地域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即时全球社区, 它消除了同其它国家客户做生意的时间和地域障碍。无须进行企业、员工之间的直接接触, 但是却可以进行全面的了解, 充分获取各种相关的信息, 甚至比直接的接触更好。

三、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有助于企业发现内部优势与弱势, 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 只有良好的内部运转管理, 才能使企业具备竞争优势。当今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的研究和开发上面, 而产品、技术、工艺和材料等研究和开发则是以不断完善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为后盾。创造竞争优势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选择和占有可靠信息, 更充分地存储和处理信息, 研究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般矛盾和特殊矛盾, 从而作出具有超前意识和准确预测能力的决策。信息技术应用的主体是现代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配置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 对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进行支持, 使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 管理决策实现网络化, 商务活动实现电子化, 充分实现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是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和信息技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因为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是由信息的输入、转化、处理、输出和信息反馈组成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作为企业的一项发展战略来对待。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产业结构, 改变产品和生产过程, 改变企业和产业, 也改变传统的竞争方式。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组织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五大领域:一, 策略资讯系统, 它能透过信息系统而创造公司的策略性优势;二, 办公自动化, 通过电子邮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日常管理的自动化处理水平, 从而达到“无纸化”的境界;三, 生产自动化, 产品开发、制造和经营的全过程实现电脑化, 强化物资管理, 有效执行操作控制自动化系统, 并完善产品质量体系;四, 电讯与配销系统, 透过高速及宽频的电讯传输系统可以提高配销资料的处理效率, 现在使用最普遍的系统是实时销售POS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五, 人工智能系统, 以精密、高速的电脑为基础, 开发能模拟人类智慧的机器人, 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解决复杂而没有固定模式的问题并做出相关的决策。信息是新型企业管理组织模式的核心, 通过何种方式获取信息是决定管理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成为可能。所以在基于知识和信息的全球化信息经济中, 企业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信息技术正在影响着并且逐步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

五、结语

本文根据当前企业的现状对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归纳了信息技术的特点, 并提出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应用方式和所起到的作用, 希望能对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所启示。由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方法有限,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 企业管理中也存在很多信息技术说不能覆盖到的角落, 例如员工的思想工作等等, 这就需要在企业管理当中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和传统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从而使得企业更加高效的运转,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信息技术带领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介绍信息技术的含义和特点, 分析和研究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柳钦.电子商务挑战企业管理[J].中外管理导报, 2001.10:25-27.

信息技术下的档案管理 篇3

关键词:现代信息; 文化产业; 管理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也为文化的开发、传播、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数字技术革命为代表的高科技进步,为激活文化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了条件。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新的文化产业管理方式也成为了必然趋势。

一、文化产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分析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依存性

1.“有声有色”的传播技术

作为现代化的传媒——广播、电视等不仅要求“有声有色”地传播,而且要求具有同步与异步进行现场直播、录播、选播的功能。不仅要求做到声画结合、现场反映,而且要求及时反映与传播、持续跟踪反映与传播的时效性、完整性。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把多种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形成最优化、最大化的传输网络与覆盖体系,既可发挥由点到面的大范围、远距离传输覆盖优势;又可展现由点到点的“人际传播优势回归”的魅力(如音频、视频点播);同时,可把片断传输与系统传输,即时传输与非即时传输,地域性传输与跨境传输、全球传输,视听合一传输与声画分离传输,大众化传输与小众化传输,电子传输与印刷传输,公开传输与加密传输等结合起来。

2.音像媒体的衍生产品及其运用的技术

音像制品作为音像媒体的衍生产品与电子出版物的演进,同样凸现着文化产业对信息技术的不断需求。音像制品包括唱片、录音带、激光唱盘等。录像带、激光唱盘等数码光盘技术的运用,使音像出版领域不断扩大,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发展的格局[1]。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

1.通过数字化建立在线多媒体馆藏

不少图书馆拥有音像资料的馆藏。以录制本地时事电视节目为例,VHS录像带和录像机仍被广泛使用。这类模拟媒体有不少缺点:一是拷贝使得画面效果损失;二是用于录制及重放的录像机的质量也影响着画面的质量等。

这些缺点通过数字化可以消除。因为不同于模拟媒体,数字化音像资料不会因为使用、存储、复制而损耗。重放数字化音像片段时,几乎可以即时读取,也可从任何时段开始或结束,从而省去了冗长的搜寻与倒带时间。同时,制作、存储、复制及分发简单易行,所需费用低;并可通过网络传播,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在桌面上直接获取多媒体资源。此外,多位用户可在同一时间内分享网络音像资源,从而省去了资料在用户之间传递的等待时间。

2.通过互联网无间隙地向读者传送多媒体资源

音像资料一旦被数字化后,即可被放置在服务器上,以便读者通过互联网读取。通常,当一位读者点击数字化音像文件在服务器上的链接时,即可下载该文件,然后进行播放。然而,由于数字音像文件一般较大,从点击到播放的时间间隔往往很长。

这就需要“流式”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它是指一种数据传输技术,使用这种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输过程如同连续不断的流水。而且,“流式”文件不会被下载到磁盘上,从而保护了版权,同时也避免了大型音像文件占用读者电脑的磁盘。由于不必担心文件下载时间与硬盘空间,“流式”技术使读者可无间隙地在网上浏览时间较长和文件较大的音像资源。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的举措

(一)实行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中国当代信息化发展战略要考虑如何带动工业化,包括如何带动文化产业的能级的提升;而信息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管理要考虑如何应对信息化挑战,接受其渗透、影响,通过互动,一方面走产业化、国际化之路,一方面维护文化多样化、民族化。

制定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战略首先要重建“人文精神”,使人文精神与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在文化精神上接轨融通。科学发展观催生着新型的国民核算体系,即“绿色GDP”。现有GDP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它不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它只纪录产出而不考虑其社会效益。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就是要增加“绿色”的GDP,消除“财富虚数”。

此外,还必须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吸取传统智慧。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成为文化、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全球化交融的态势表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与现代化相矛盾,是可以成为现代化的动力的[2]。

(二)要消除“数字鸿沟”和“文化鸿沟”

一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的同时,我们要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国数字文化工程既要着力于公共文化建设,又要促进信息文化产业发展,包括信息、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要消除我国地区间,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数字、文化鸿沟。西部大开发是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背景下,我国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西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基础上的再度开发。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利用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培育、开发并形成遍布西部城乡的信息、文化产业,是须格外注意的问题。

三是要树立信息、文化产业的新观念。树立信息、文化是经济发展内在因素、信息、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树立文化不仅要搭台,也能唱大戏的新观念;树立信息、文化产品不仅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的新观念;树立信息、文化不仅需要投入,也能够产出的观念。

四是要引导消费,培育市场。信息、文化市场是沟通信息、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也是联接信息、文化与经济的桥梁和纽带,要在尊重和不断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改变农民文化生活习惯和接受现代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培养新型的信息、文化消费群体,倡导先进的信息、文化消费观念。

(三)营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投资环境

我国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是:一方面是大量的信息、文化市场需求放空,缺少投资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投资无法进入信息、文化产业领域,包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其重要原因是,信息、文化产业领域缺乏健全的法制和法规体系,造成风险成本急剧攀高,投资者望而生畏。有些信息、文化产业领域被设置了禁入门槛,民间资金难以逾越,投资者望而却步[3]。

信息、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服务、电影、版权业、广告业等在内的广大的产业系统。单凭政府的力量无法解决长期困扰中国信息、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力和管理的不足问题。要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唯有适应全球化、信息化与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除“信息安全,文化例外”所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所需,完全可以同对外全方位开放相应,对内也实施全方位开放。充分整合社会的积极参与意愿,借助于民营的力量制定和实施以“民有市场准入”为政策内容的信息、文化产业民营化发展战略。

此外还要制定信息、文化产业和信息、文化市场准入的反垄断政策,打破行业垄断,尤其是信息、文化行政部门利用国家权力,保护下属企业利益为特征的行业垄断必须坚决革除。

三、结语

当然,我们在看到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市场并不可能完全解决文化发展的一切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顺应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有发展的眼光、创造的魄力,结合当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尊重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和特性,才能最终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黎敏,雷旭婷,李建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2]黄婷.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全媒体传播思维的培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篇4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判断信息

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学生要想找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必须掌握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搜集和选择各种学习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讲授,作为高中生来说,有其独立的思考能力、事物辨别能力,一味的“灌”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思维习惯。对于信息技术来说,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一种能力,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为学生创造好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协商,并辅以指导,从而完成学生对知识的

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们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兴趣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倾向。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中走出来,单纯的计算机教育是机械的、枯燥的,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把无味的知识化成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不但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一重工具,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就是要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而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在新课改的改革大潮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既然是工具,那么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必须要让学生参与的信息的挖掘、判断、评价中。以当前的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或者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开放机房,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获得资料,然后个小组讨论研究,形成结论,交给老师进行评价或者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兴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前社会,团队合作是个人、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营造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并能利用网络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利用学校现有网络环境,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信息技术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6.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英语教师 篇5

作者: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英语教师如何收集信息,使用信息,自我提高,合作,创新,完善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期盼每个英语教师适应信息,适应时代,创新更多的方法,迎接英语教学的春风度过“玉门关”

【关键词】英语教师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使用资源,构筑多维课堂。

交流,提高,优化,创新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与形式、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计算机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他是英语教师探索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也是英语教师谋求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变革的新的物质基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结合教学实践开展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英语教学方式的研究。

一、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师发现不足,不断求索进取,更新知识,提高能力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一桶活水,一桶具有时代气息的水。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应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1、资料收集

信息网络时代的学生,信息渠道多,知识丰富,能力强,问题多,教师要想不被学生问倒,就得时时学习,多收集资料,丰富自己的学识,如英语国家的文化是丰富多样的,教师不可能事事都知,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我们教师就得身先士卒,走在学生的前面,清楚的了解文化,然后才能介绍给学生,或介绍学生用什么方法去搜寻,到什么网站上去搜寻。

2、网上专题学习

教师有时在教学时遇到难题,靠自己想明白要花很多的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我们就通过网上搜索,在百度和google中输入关键词,便可得到丰富的相关资料,进行专题性的阅读学习,总结,然后站在资料的高度,消化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法。网上专题学习针对性强,有实效,使我们快速提高。

3、网上专业进修

网络为教师的专业进修提供了方便,我们英语组的教师就参与网上英语俱乐部,与俱乐部成员展开对话交流,收听英语广播和收看英语节目,结实外国网友,互通E-mail等,在真实的网络情境中提高英语专业水平。

4、学做课件

现代课堂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课件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如何使课件运用得当,最贴近自己的意图,最好就是英语教师自己来制作,于是我们英语教师先从简单的Power point 和Authorware 开始,不懂就向信息技术老师请教或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学习,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步提高。我制作的课件相继获得市、区级奖励。

二、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师相互合作,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现代教学表明,教师多年来习惯的单兵作战,单向交往的工作方式已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新课程呼唤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将单一的工作方式变为多向合作的工作方式。

信息技术可提供超文本电子材料,教学资源,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课件等有机的集成,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并长期、大容量的贮存在计算机和网络(FTP)中,并可通过网络相互传递使用,这就为英语教师相互合作,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和方便。

1、与本校教师合作

我们英语教师任务重,工作量大(要教3—4年班级),加之教材容量大,难度高,单兵作战又苦又累,而且实效低,因此我们寻求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师合作和资源共享。A、集体电子备课,共享备课。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对将要教的几个单元进行讨论,分析教材,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然后分工合作,电子备课,各个同年级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适当修改电子教案,追求个性化的发挥。B、分工制作课件,共享课件。课件的制作是费时费力的,如果每个课件都自己做,就会使教师沉在课件制作中而无法抽身,但我们每个教师分工做两三个课件,然后互相考贝共享,大大提高效率,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育教学中。C、共建共享电子复习材料。我们在电脑上建了个共享文档,然后由每个分工教师以统一格式键入自己承担单元的三会四会单词和词组,三会四会句型,重点句型,语言知识点,语法知识点等。然后同年级教师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D、共建共享训练习题。每个教师将平时训练学生的习题分门别类建立电子文档,并不断充实,不断提取。

2、与校外教师和网友合作

作为现代型的学校,校与校之间,教师与教师间既是独立存在,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既是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既是独领风骚,又是共同提高与推进。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与我样结对子的区三中是一所具有英语特色的城区实验学校,他们的英语教师更是出类拔萃,我们利用结对子的优势,向他们考贝以前的电子备课,多媒体课件,课件素材库等。在听取区市公开课时,也想办法获取他们的课件,带来学校进行研究和改动,使之为我所用,适我所用,并将之存储起来。同时我们与我们自己的同学,朋友和网友运用互联网进行思想交流,运用E-mail相互传输课件,优秀教案,互传教研信息,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等。从而相互合作,相互建议,相互享用,相互提高。

3、与网络资料合作

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我们便将之下载后进行研究分析,借鉴使用,从而更好的把握,处理好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更好的学。同时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件上传到英特网,使之成为人家的资源,获取人家的点评和建议,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三、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材,充实课堂,构建立体多维的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媒体技术。它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学生认知图式。

1、更好的设境激情.英语课上良好的开端就是教师创设良好轻松的语言环境,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方便。借助多媒体,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课件,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趣味盎然,引人入胜,以更形象,更动感的形式和内容给人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给人带来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置身其中,有一种想说、想学英语的冲动,使得语言交际情境化和真实化。如我在教3A What’s the time?时,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迪斯尼动画,钟是会动的,会跳的,是会说话和提问的,那逗人的形态特别有劲,教师带领学生模仿着跳,模仿着说,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积极,那么的投入,课堂异常的活跃,轻松和自然。

2、更好的化难为易

英语是第二语言,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增加英语的输入量,提高听英语,理解能力,教学中要尽量不用中文,这就涉及到让学生体悟理解。如在教in+颜色这知识点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穿红衣服的老人,然后指着他说the man in red,然后用多媒体切换不同颜色的衣服,并说the man in blue,the man in yellow„„,并逐步让学生说the man in „„,不用教师解释,通过多媒体切换服装,学生感悟到这个词的意思和表达方法。又如教How do you spend you weekends? I often „.Sometimes „.时,often,sometimes是理解的难点,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挂历,然后在一个周末打上play football,其它周末打上do homework,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教师指着图说I often„.Sometimes I „.然后让学生看挂历说,在直观形象的看说中,学生已感悟到“often”和“sometimes”的意思及正确运用,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化解。

3、更好的添趣增效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多媒体切换快,信息量大,有声音,有图象,易感人,因此在练习中运用多媒体,不但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容量,提高效益,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如在教How do you spend you weekends?的操练时,多媒体打出刘翔的照片,学生一下子沸腾了,纷纷用How do you spend you weekends?提问他,多媒体中的刘翔说Guess.学生纷纷猜测,然后刘翔给出回答,并给予学生鼓励和祝贺,然后紧接着出示姚明,狮子王,老师,同学等,学生兴奋不已,激情高涨,练习有趣有效。又如在教颜色时的操练,用多媒体播放各种音乐,如大海声,松涛声,比赛声等让学生听声音后展开想象,看到了什么颜色,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生活的感受,色彩的感受,说出各种想象中看到的颜色,并且一环紧扣另一环。多媒体使得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更丰富,更具有活力,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自由,那是一种享受的学习。

4、更好的拓知展思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要把学生引向教材以外,接触教材以外鲜活,有趣的生活和知识,打开学生的思维之盒,释放学生的思维,让思维自由驰骋。

5、更好的和谐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师不再享受绝对权威,教师不一定先于学生,学生也不定不如教师,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倾听,相互尊重。我们教学生申请和收发电子邮件,把教师的E-mail告诉学生,让学生给教师发电子邮件,教师也给学生回信,给学生解疑难,提建设,作参谋,同时鼓励学生用英语与我们教师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6、更好的丰满课堂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英语课堂不但鲜活多彩,更使课堂丰满立体。当要学习圣诞节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收寻相关资料;当学习气候时,我们把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导入课堂;我们介绍给学生一些英语网站或教师下载一些英语短文,诗歌,儿歌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家庭作业,我们通过家校路路通,与家长联系沟通,与学生对话,从而扩大课堂空间,丰富课堂素材,丰满课堂整体。

四、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师学会反思,学会创新,个性得到张扬

现代型的教师需要不断进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更好适应时代发展,而教师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方法便成为必然。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师多渠道的展开反思,使自己的反思被大家了解,接受,认可和反思,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提供了平台。

1、建立网上Blog.我们先由信息技术教师统一进行Blog的制作培训,然后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进行Blog.网页制作,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把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总结挂在网上,与其他教师分享成功,对教学中失败的教训,也进行总结,寻求问题所在,寻求解决点,并挂在网上与大家共探讨,接受大家的建议,共同提高。

2、参与网上教育沙龙

现在的教育沙龙是多种多样的,在生活中教师很难参与这样的教育沙龙,但在网络上,我们只要在相关的教育网站上注册,便可参与网上教育沙龙,如我们参与了中国教育报的素质教育大家谈教育沙龙,朱永新教授的教育在线上的各种教育沙龙,我人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理念,教育理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与网友的相互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3、发布议题贴子

大多数的教育网站都是由教育专家建设和管理的,网站的注册会员一般也是关心教育,热衷于教育的教师,因此当我们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我们便以发起者的身份,发布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使我们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解决问题,促使我们迅速成长——理念不断更新,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6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最优质的学习文化环境,能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素质,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将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我们的教学能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更趋于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小学语文 新课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当今,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素质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启了新的局面。整合作为哲学名词在教育、教学中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这些学科性质特点为两者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一、以人为本——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富于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资源形象化、丰富化、动态化、发展化,使它们含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在更大范围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学”所用。这些教学资源应以生本教育理论为基石,以学生乐学为基本价值取向,以顺应学生的真实学习需要、高度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而设计。

新课程改革极其关注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理念、人文情感、人文情操、人文情趣、人文情理等,合理地加以阐发,有效地加以渗透,适时地“呐喊”,适度地“灌注”,使人生得以闪光,无疑是新世纪和新课程赋予语文教育的神圣职责。

1、关注生命、促进发展——有限的课内资源和无限的课外信息完美结合

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生命发展,不能不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留下了许多空间,允许并鼓励着眼发展,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我的具体做法是:凭借教材,积极开发好课内资源为学生所用;超越教材,努力创设课外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以一封信的形式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文中饱含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显而易见,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是本课教学的生命线。教学中,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课件:“和平!和平!和平!”字体由小到大,体现了呼吁和平的愿望由弱渐强。为凸现文本主旨,还先后多次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如课始播放“中央电视台4套关注伊拉克特别报道”录像,再现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启发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得到升华。

2、关注主体、实现探究——开放的学习的平台与共享的学习资源完美交互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所提供的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助学型和提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人性化、个性化、合作化的学习,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阅读课《爬山虎的脚》,凭借课件和网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教学资源设计,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本课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在网络的支持下,按照知识点编排为一个个块状,成为一个专题学习的“积件”。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可以任意选取、自由决定学习的先后顺序。学生可看、可读、可听、可思、可练、可议、可画,完全自主地探究疑难问题,在创设的学习环境中释疑解难。例如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的脚的位置”这一问题时,对于抽象的语言文字感到费解,可是通过“长脚”的动画视频,可以从微观上对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建立准确的认知,并能通过“添脚”的实践操作,点击到脚的正确生长位置,就能清楚地看到脚从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快速长出的动态过程,还能通过“画脚”加深理解,最终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探究。

例如有教师就《爱的教育》展开主题性研读,其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独立探究。进行文本阅读《爱的教育》,思考作品主要涉及了哪几方面的爱,并将学习所得独立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档。

第二步合作探究。网上阅读《爱的教育》的有关资料(教师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如地位影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确定小主题,3-4人合作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档。

第三步交流评价。集体交流小组研究的成果,相互补充、争辩和完善。以在线测试的形式进行学习评价,以留言板为载体抒发学习感受。

第四步成果展示。自主合作完成推荐文稿在校红领巾电视台播出或制作《爱的教育》网页并在校园网内发布,达到资源共享、展示学习成果的目的。

这种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主题性研读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开发语文课程、网络信息的资源。学生在信息技术创设的环境下进行语文学习,逐步实现意义建构,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

如此丰富的网络课件为学习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个体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潜能,乃至兴趣,对学习内容决定孰轻孰重,或多或少。有的可多读一点,有的可多练一点,有的可多一点协作,有的可多一点自主。这样,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会得到发展。而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又促进学生自我展示、合作互学。“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与网络交互功能的高度融合,学生尝到了合作的快乐,悟到了探究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以学定教——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 根据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利用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个别化体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的信息化环境,让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产生“和谐共振”。

1. 虚拟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条件和场所,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意义的建构和兴趣的提高。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课堂教学开始时,老师即以一个虚拟情境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大家喜欢看电视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电视栏目,你们想看吗?”虚拟节目主持人——一同学走上前台,配合多媒体课件,声情 并茂地介绍了圆明园从辉煌走向毁灭的沧桑历史。随后,“主持人”请大家以科学家的身份,研究由 “历史学家”、“建筑家”、“收藏家”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种虚拟的学习环境改变了学生的身份,刺激了学生的需要,优化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喜闻乐见,自然积极地投身学习,极大地促进了学习的效果。情境的创设不能单一地满足“教”,在更大程度上应该促进“学”。

2、合作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网络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进行网络教学的实践时,一方面要利用人机交互功能,在估计学生可能出现困难的环节设置“友情提示”或“帮助”键,灵活地将自主探究、亲身实践过程加以分解。假如还有困难,可通过语音系统请求个别指导或帮助,以“人―机”、“师―生”、“生―生”互动的形式,推动学生自主实践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点播功能,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或设计在大屏幕上展播,组织学生分析、评论同伴的思维成果,或评或改,加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实效。

3、质疑问难崇尚真知

“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一个善于质疑的学生思维往往具有批判性,具有科学的求实态度,因而表现出对学习的习惯性反思、实事求是的科学求真思想。利用网络教学可以消除学生提问时害羞、畏惧的心理。学生通过文本将自己的问题输入教师主机或发布网上,而不用公开自己的姓名。教师收到信息后,可根据所提问题灵活处理。如问题简单,可直接作答或提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如复杂化的有价值的问题,更多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坦诚、执著的健康质疑心理品质,强 5 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逐步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

三、预设生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完美整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时下,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领域的介入为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确大有帮助。它便捷的操作方式,新颖的表现形式,对于化解课堂教学难点、形成高知多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活动更具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情趣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

1.激活情趣,于课堂“开篇”时。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辅助课件,学生有了兴趣,自然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上课后,先播放雪花儿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动态画面。那飘洒的舞姿,银装素裹的世界,动人心弦的乐声和老师动情的语言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一连串丰富生动的情境之中。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下雪天自己会怎么玩。交流完内心的想法后,再点击画面,出现文中的几种小动物。“小动物们在雪地里会玩些什么呢?”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学习目标中。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和学习目标,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再如教学《动物过冬》一课时,作这样的设计:先出示教材中春季情景,画面中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树林里到处生机勃勃。接着播放深秋黄叶满地,枯枝风中摆动作响的场面,配以“小树”的声音:“冬天快来了,小动物们都去哪里了呢?”以动画形式显现情境,随后演示课题,引入学习目标中,深深吸引住学生,为学习新课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中的注意事项

1、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面对海量般的信息,一些学生不知去哪儿查资料,不知查哪些方面的资料;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 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或者学生能够选出相应的资料,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等等。因此要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实践中掌握对信息的选择、整理、加工和表达的能力,同时给予及时的信息评价,帮助他们信息素养的形成。

2、适时运用 “留白”。

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逼真的形象,以这些形象激发人们去想象、体验,进而产生共鸣。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视频图像更具生命力。如果不加考虑地选择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总是把课文语言所描绘的情景以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会剥夺学生充分想象、思考的机会,减少他们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压抑他们想象的灵感。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时巧妙地运用国画中的“留白”手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身体验语言文字,在直觉与灵感之间感受语文的鲜活形象。

参考资料:

1、祝智庭 钟志贤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3、6

2、何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北京大学出版社 02、7

3、中化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1、7

信息技术下的档案管理 篇7

1信息化时代下林业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 在我国的林业管理中, 部分地区都采用了信息化技术管理方式, 虽然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 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并不成熟, 结构体系不均衡, 发展还处于低程度水平, 同时对林业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这种情况下, 无法分析和规划林业的发展前景。其次, 我国在林业管理中, 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较低, 缺乏管理的整体规划意识, 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到位, 使信息化管理模式无法在林业管理中有效开展。

此外, 我国多数地区的林业分类管理、资产化管理和有序的运转都无法满足当代产业的发展需求[1]。林业采伐管理中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 使传统林业的良性改造难以有效完成, 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步伐。

2信息化时代下林业管理的策略分析

2.1 信息化的日常管理策略分析

林业资源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之一, 根据我国的发展战略要求, 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 要保证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使自然资源、环境与人类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在林业的管理中, 必须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水平, 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林业的管理工作相结合。科技的发展不仅为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同时也开通了信息的获取渠道, 所以林业的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所获的的信息, 与林业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相结合, 以我国的林业发展、规划信息为依据, 实现信息的统一调配[2]。在林业信息化的管理中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内容, 通过融合这些学科知识, 革新林业的管理模式, 合理利用林业的信息资源, 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从而促进林业的发展, 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

2.2 信息化林业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我国多数地区的林业资源种类较多, 地理区域结构复杂, 造成林业管理困难, 但是林业管理中的产业建设规划和管理模式不够合理, 从而为林业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林业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林业管理中, 很多工作都需要人工进行, 不仅费时费力, 还容易出现错误, 使林业管理工作难以获得有效进展。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 可以用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学科技术, 通过连接测量仪器, 准确地录入到计算机中, 从而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侧量的精准度, 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 利用信息化管理还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使林业的管理工作更加便捷、精确。

2.3 信息化林业管理中关于自然灾害监控管理策略分析

林业管理中, 对灾害的防控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林业产生灾害的因素存在很多种, 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可以防范和控制, 而自然因素却具有不可抗性。自然因素包括:水、火、虫灾害、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等。在自然灾害发生时, 由于其不可控性, 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林业的损失, 使林业覆盖面积减小, 同时也加重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传统的林业管理中, 林业自然灾害的监控主要通过人工巡视和观望来判断和检查, 在发现灾害隐患后启动灾害应急预案, 这种形式不仅工作量大, 而且由于发现的时间晚, 导致灾害防治的效果不佳[3]。同时, 由于有些林业的面积过大, 单纯靠人工监控, 很难实现全面监控, 部分地区会出现死角, 为林业的安全管理埋下隐患。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管理中, 在自然灾害的监控过程中, 通过卫星的实时监测, 能够准确反映林区情况, 而且监控的覆盖面比较广, 能够实现林区全面覆盖, 及时反映林区状况, 一旦发现火灾等自然灾害后可以及时提醒管理人员, 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减少林业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时代下, 林业的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 使林业管理更快捷、高校、准确, 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 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并不完善, 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所以林业的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大信息化管理投入力度, 在林业的日常管理、林业资源调配管理以及自然灾害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有效融合信息化与林业管理,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学弢.信息技术时代下林业管理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26)

信息技术下的档案管理 篇8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74-02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时代。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对于社会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日益重要。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社会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的集中地和传播媒介,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源泉,图书馆管理的工作目标、文化内涵、管理方法、管理方式等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着,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

一、学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图书馆的管理也是如此。

1、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在科技加速发展、知识不断增长、信息量急剧扩大的新时代,谁能准确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迅速做出反映,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图书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应该顺应形势发展,在管理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管理效力,改进工作流程,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不断产生的时代,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竞争开始围绕人才和知识展开。在如此看重知识的时代,图书馆应该发挥起其传播知识、承载知识的重要作用,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发挥自身在提供文献信息方面的特长和优势,从而能够迎接知识时代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3、提高人口素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图书馆对提高人们素质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如今的社会发展以及知识更新的速度飞快,许多知识很难在第一时间纳入教材,因此,图书馆的书籍就为此提供了新鲜血液的补充。图书馆在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又担负着向社会提供最新知识的使命,要想使这些知识传递到社会发展中,就要通过图书馆的科学与创新管理来实现。

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1、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图书馆管理要尽可能立足我国的现实情况和本馆的实际,充分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为本馆管理量身定制的管理理论。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各种资源及理论经验,统筹安排,保证图书馆的协调运转,实现效益最大化。

2、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图书馆的创新管理是时下图书馆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才能保证图书馆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一是系统性原则。第二是人本性原则。第三是可行性原则。

3、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科学管理体系。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图书馆外部管理系统,二是图书馆内部管理系统。外部管理系统通过服务与宣传,赢得外界的理解与支持。内部管理系统主要是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图书馆整体功能得到最优化配置。

三、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1、管理观念创新。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首先应该更新图书馆管理的观念,培养创造性思维,实现观念的先进性和现代化。加强观念创新,要树立起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同时应该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进行观念创新。要按照本校实际情况确定图书馆的重点藏书,形成自身的特色。还要加强各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资源的共享。

2、管理技术创新。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图书馆的管理中所应用的技术和水平决定着图书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技术被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深化管理技术的创新。

3、管理制度创新。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图书馆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图书馆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所以,要想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就应该强化图书馆管理制度。强化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的措施主要有三点。第一,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图书馆应该注重人才的使用和引进,鼓励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发展,同时还应该对人才进行政治上的引导。第二,应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图书馆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一套有助于图书馆运行和发展的全方位、高效能的法规体系和规章制度。第三,图书馆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部机制。在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方面,应该打破原有的“一馆两制”的机制,

4、实现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创新。要想进行图书馆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科学求实的管理方法,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与外单位实际经验以及本馆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一套与本馆相适应的管理方法;第二,应该进行开放式的管理方式,把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图书馆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管理方法创新方面应发挥管理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推动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必须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深化改革与创新的程度,使图书馆始终与时俱进,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且要不断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从长,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当然,图书馆的创新需要各界的通力配合,群策群力,并要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这样图书馆最终才形成真正有效的创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 革.图书馆组织管理体系的功能范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4(06)

[2] 乌 恩 王识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创新[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04)

上一篇:师恩悠悠教师节征文下一篇:通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