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选9篇)
---------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是我校2014届数学组承担的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一年来,在省、市、县各级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等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我校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活动,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给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我校进一步实施课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现总结课题中期研究工作如下:
一、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情况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目的,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是我国面向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一年来,我们以教师的观念转变为突破口,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思想、观念培训,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相关理论,促使教师具有整合的思想,掌握了新的教学艺术与方法,为更好的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奠定理念基础。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独特的交互性和智能性,创设教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思维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感
染、吸引着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完善设备,提供保障。学校主要从两个方面上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实验环境。一方面是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两间学生电脑室;学校还具有校园网,每班均有一台SCT一体机,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些设备为我们的研究创造了非常有力的研究条件,使我们能充分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改变了以前的传统教育技术和手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是在学校信息化软件资源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学校建立了校园内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博客、教研交流平台等,校内的办公、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已经形成了气候,通过购买和下载以及教师自制课件等方式获得了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质量支撑的素材库,基本能满足全校76个班级进行教学和实验的需要。
3.开展研讨,构建模式。教是根,研是本。一年来,我们年级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所提供的教学理念有序地开展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就如何创设教学情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等作专题研究与探讨;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沙龙等形式,引导教师共同探究教学中的困惑,就不同知识类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型,并每周组织一次观摩课。这些课,科目课型丰富,教学内容不同,在每节课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
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互动、情感的融合和正确价值观的主动发展。
4.以赛促练,共同提高。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把点辐射到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研究当中,让更广大的教师研有所得、研有所获,并服务于教学,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充分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实现课题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教师积极参加说课比赛、片段教学竞赛、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现场案例设计点评等活动,以竞赛促研究,以竞赛促发展,促进了课题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5.加强总结,不断提升。课题实验的开展给我校数学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年多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专题实验,使我们觉得该课题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能有效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所设置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均能得到较充分体现,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二、阶段性主要研究成果(待填写)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成员理论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大为提高,撰写了10余篇有一定价值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其中有★篇在省、市级获奖或刊物上发表。在校园网上开辟成长博客,建立教师博客群组,开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策略研究 》专题讨论及校际公开课精彩教案专栏,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听课前交流看法,提宝贵意见,听课后谈所感所悟,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逐渐向“名师型”和“专家型”教师转变。
三、存在及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
一是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传统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完美的统一,经过组合、重构,相互整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二是如何进一步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在全校推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使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开发适合于课堂教学课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如何建立更合理、更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使之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特征,有利于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个性发展,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为增效减负建立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四、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安排
1.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丰富课件资源库的储备,继续为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物质保障。
2.加强学习与积累,努力寻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通道。通过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继续尝试构建具有“以立人为宗旨的价值观、以民主
为基础的师生观、以自主为手段的方法观”为特征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求真务实地上好每一堂实验课。
3.不定期召开教学沙龙,举办教学论坛,组织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4.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对研究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总结,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5.收集“整合”课堂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对案例进行学习、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湖南省临武一中开展了《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课题研究, 探索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物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决策、参与解决问题, 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实践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 从而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2]。
一、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理论阐释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优势, 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 同时又与所教物理知识相关的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原理性和探究性的情境, 激起学生的认知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获取知识、技能, 并使学生在不断参与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进度的安排方面有主动性, 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同学习的交互环境, 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的主动追求, 成为一种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学习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
1.情境创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动画模拟、演示实验、控制模拟、演示演播等手段, 营造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情境, 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或学习方法, 并指导学生操作探究、看书学习。
2. 确定问题 (目标) 。这一环节的设计与创设情境有很大的关联, 也就是说, 教师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并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明确自己主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或确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 。这里的问题 (目标) , 可以是一堂课某个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 (或达到的目标) , 也可以是整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或达到的目标) , 具体要根据不同课程及不同需要由教师自己来把握。
3. 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利用INTERNET查阅资料, 结合实验操作动脑思考, 独立探究新知, 从中发现疑点, 并尝试自我解决, 以充分挖掘个体潜能, 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能力。
4. 协作交流。协作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合作、讨论、探究的过程, 它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 让学生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寻找尽可能多的以及最优的解决问题方法。这实际上是一个求异、求同、求优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表达和创新能力, 是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最好体现[3]。如上感应电动势一课时, 在猜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共同想办法并选择器材进行探究, 或在教师提供器材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学习小组一起完成探究等。
5. 重点导学。这个环节是教师的讲授。由于学生都经过自学探究, 思考讨论, 因此没有必要讲授教材全部内容, 仅就教材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材的结构、结论的思考推理过程以及反馈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加以点拨, 或与学生共同探究[4]。
6. 反馈纠正。通过练习、课堂作业反馈的信息, 及时发现探究导学中的不足, 由学生自我纠正, 或采取补救措施, 实现教学的优化。
7. 意义建构。所谓“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慨括, 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梳理出知识脉络, 形成知识结构[5]。意义建构阶段实际上是一个理论提升阶段, 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将新知识用最优的语言进行表达, 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并将它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 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实践个案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知道什么”, 更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 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2]。下面以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为例来分析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思想。
1. 问题情境的创设。 (1)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 (2) 介绍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 发现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学史以及科学哲学思想, 音频、视频、文档资料; (3) 奥斯特和安培的实验 (动画模拟实验演示) ; (4)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应用 (①动圈式话筒的原理②磁带录音机的原理③汽车车速表④利用涡流加热和熔炼金属) 。这些资料可在课前进入校园网络资料库独立学习, 也可在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
2. 提出问题。学习了背景资料后, 指导学生质疑: (1) 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 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 (2) 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3) 如何通过实验使磁场产生电流?通过网页设计递进式的质疑, 引出课题。
3. 自主探究。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探究式学习网页, 该网页主要包括模块一 (学习目标) 、模块二 (课文导读) 、模块三 (例题练习) 、模块四 (物理学家) 、模块五 (物理学史) 、模块六 (科技应用) 、模块七 (科学哲学) 、模块八 (相关课件) 、模块九 (相关链接) 等。老师先告诉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 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文导读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其中模块二 (课文导读) 是探究学习的核心, 主要通过层层递进式的质疑与实验探索, 得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学习内容有:①实验一 : 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点击“实验一装置”, 出现实验装置模拟图;点击“开始”, 播放工作原理、过程动画。实验二、三同上) ;②从实验一中你能回忆起初中学过的什么结论?③在实验一中, 是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是否只要导体在磁场运动就能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让磁体在运动而导体不动, 那么会不会产生电流呢?④实验二 : 磁铁相对于螺线管上下运动时, 螺线管中产生感应电流。⑤那么, 是不是只有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 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如果磁场与导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 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吗?⑥实验三 : 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的位置、或者开关的通断来改变小线圈的电流, 从而使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⑦能否把这个实验和前面两个实验做个比较, 归纳出它们产生电流的条件的共同点吗?并给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呢?
4. 协作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得到的初步结论 (答案) 不可能是唯一的。将学生得出的初步结论放置于专题讨论区或留言板中, 并在留言板提出下面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充分进行分析和讨论: (1) 导致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情况有哪几种?上面三个实验中磁通量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 当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闭合电路中是否一定产生感应电流呢?请分析下面的例子:一个矩形线圈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 当线圈水平向左或右移动时 (在磁场中) , 线圈中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如果没有感应电流, 请说明原因。这个问题对你理解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有什么启示——产生感应电流最关键的是什么?通过网页上递进式的问题, 由学生讨论得出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结论。
5. 重点导学 (网上协作) 。学生对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 也可以进入网络讨论区进行交流, 老师则只是见缝插针, 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指导。
6. 反馈纠正。通过网上测试,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引伸。
7. 意义建构。由学生对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形成结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网页“小结”。
此外, 学生可进入教学资料库浏览教学资料或相关链接网站等等。
本案例整个设计贯穿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主线, 抓住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法拉第及其电磁感应方面的资料, 既为新知识的学习进行了有益的准备, 又为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收集、分析和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后作业:自制简易发电机、上网查阅有关电力方面的资料, 搭建了课堂所学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桥梁。
教学有“模”, 但无定“模”, 贵在得“模”。上述环节和功能建构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自学探究和教师的导学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动态系统, 又由于教学任务和课类型 (如新课、习题课、实验课、复习课、讨论课……) 的不同, 因而构件模式的环节及结构必须予以调整, 或按照上述环节及顺序进行;或减少、合并某些环节;或调整环节的顺序等, 但不管怎样调整, 都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安排。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在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协作精神。同时有利于促进教师建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验过程中, 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障碍, 主要表现在:教学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 教师对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单纯推行网络探究教学是行不通的, 而且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教师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 应选择那些能够发挥网络优势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探究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学习模式》的基本思路、各环节的具体操作进行探讨, 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网络环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
[2]陈光全.关注学生的体验学习[N].教师报, 2002, (3) .
[3]王坦.合作学习论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 (18) .
[4]任顺元.导学论 (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第一版
【关键词】小学英语;多媒体技术;自主探究;合作
前言: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小学阶段,实施英语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积极结合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方式,以此来实现这一目标。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能够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
一、自主探究学习的概念分析
所谓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来说,主要是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与启发,学生能够运用探索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自主探究学习,而且能够得到掌握知识与能力的效果。另外,作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来说,主要有两种内涵:其一,是问题解决式。主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自觉主动地解决问题;其二,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主要能够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交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自主探究作用,也可以积极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运用,能够合理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思维扩展提供重要的支持[1]。
二、信息化环境下实施小学英语自主探究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育中实施合理的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来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信息资源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并且在运用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为,作为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说,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能够使英语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在运用过程中,凭借课件与材料的作用,能够使教学效果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比较抽象的概念与问题等,借助多媒体的形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并且合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作为探究式教学方式来说,主要将任务驱动作为自身的教学中心,而任务就具有了一定的真实的特征,而且有助于学生自身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作为小学生来说,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说,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理,而且借助多媒体设备形式,能够使信心的获取更加容易,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发展。
三、信息化环境下实施小学英语自主探究教学的合理举措
(一)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合理引入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因此,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来说,应该积极认识到教学情境创設的重要性,以此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被合理激发出来,并且能够使英语探究的重点得到一定的明确。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新单词的过程中,学完后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屏幕的形式,在屏幕中将单词的中文含义列出来,并且让学生来猜,或者可以将词汇列出来,让学生说出其中词汇含义,并且还要让学生进行表演等,以此能够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被合理带动起来[3]。另外,老师还可以积极借助歌曲、歌谣或者动画视频的形式。在教学生“穿衬衫、晾裙子、脱帽子、洗裙子、收拾裤子”这些语句过程中,很多学生会觉得很难读,或者每个语句代表的指令理解起来比较模糊,而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屏幕出示情境动画,让学生跟着动画边做动作,边说唱。这样一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这动画视频的学习,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对这一语句的理解就能够合理加深。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课堂中,老师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多媒体设备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使学生得到积极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二)合理提出合适的探究问题
作为信息化背景下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合理引导,可以为学生提出合适的探究问题。作为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来说,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动力,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探究问题[4]。比如,在进行情境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比较有效的探究问题留给学生。例如,在学习PEP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中的We love animals的过程中,老师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形式,在屏幕中展示了各种动物的图片等,并且让学生来对这些动物所对应的英文名称进行学习。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留下这样的探究问题,这些动物应该进行怎样分类与区分,并且引导全班学生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与学习,这样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能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积极的培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使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一定的沟通,也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等,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
(三)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合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且还要积极借助多媒体设备,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作用,为学生展示关于不同动物类型的区分方式,如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等等,并且引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探讨,对屏幕中展示的动物类型进行合理划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也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另外,针对这些动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等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讨论的话题,在小组探究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关注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在谈论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学会对他人意见的综合,并且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等,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此外,作为小学英语教学来说,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向老师进行求助,而老师应该积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以此能够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能够使问题的解决更加有效,从而有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与进步。
综上,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英语老师来说,应该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学习与运用,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的帮助,能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从而能够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得到合理提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砚.如何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新课程学习(上),2011,(02):16-18.
[2]赵国良.让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探究学习的切入点[J].宁夏教育,2011,(02):22-24.
[3]陈小平.对改进网络学生自主学习的探析[J].教育探索,2010,(03):39-40.
[4]黄玉卿.小学英语感知学习风格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学研究,2016,(04):63-65.
开题报告书
工作 单位:铜冶镇一中
课题主持人:主要 成员:任秀清 吴艳芳 许庆芳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合作学习方式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本课题将系统地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与教学整合的操作性策略,将极大地丰富同类研究的实践经验,并以各种形式推荐到教学实际中,切实帮助一线教师解决相关问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建立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料库,含教学课件、学案、试题库等。(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组建立实验小组,积极探索中学语文、物理、化学、美术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整合的有效策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整合过程中产生的重大实践及理论问题。探究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帮助教师选择适合的学习方 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得以保障。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校本研修,即“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师培训。
2、选择适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内容→选择恰当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精心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与反思。
3、改变过去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合理、有效的使用。在信息时代,让孩子多接触信息、转化信息、变为自己的信息。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了问题探究、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校本培训以及经验总结法。以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性研究策略。
(三)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初步制定的研究计划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如下。实验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3月)
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这个阶段 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1.初步提出核心概念和基本观点,完成课题申报报告和课题立项论证报告;2.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的数学教育新思想、新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理清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6月)
1、根据课题组制定的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2、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组组织所有成员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交流。
4、课堂教学研究课研讨会。
5、展示发表阶段研究成果。
6、根据第二阶段实验研究的汇总的情况,调整实验研究方案。第三阶段:实验研究(2017年6月~2017年10月)
1、课题根据阶段检查调整实验研究方案,展开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
2、课题组定期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讨会。
4、课题研究组提交第三阶段的实验研究情况小结。
第四阶段:成果整理期与形成期(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2、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
3、根据情况对部分研究课题进行推广。
4、课题组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化,完成课题研究 报告,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正式立项后,依据初步提出的行动研究方案,开展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辅导全方位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行动者;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策略,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附:王永富 主要负责开题、结题报告以及资源整合;并研究习题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任秀清 主要负责实验与课堂教学兴趣化的开发与整合吴艳芳 主要负责语文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习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更为自主学习的实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就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意义、条件、途径和方式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任何的学习活动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而环境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活动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构建一种有效支持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并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促进课程体系及教材的观念与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革,推动新一轮的教育的巨大改变,在这种巨变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自主学习的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一.对“自主学习”内涵的理解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也即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定计划,自定节奏,自我调控,自主选择媒体和资源,自我评价,应该是一种意识观念和行为控制上的自主。通常情况下,自主学习是以外显的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出现,但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自学。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作出调节和控制,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自主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反复、耐心、详密、周到的引导和帮助,加强对学生的责任心、意志力和恒心等的历练,激发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情感,并保持持久性和相当的自控力。
衡量自主学习的指标有三个: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把握和学习评价的实现。自主学习者可分为高自主学习者和低自主学习者两类,高自主学习者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知道怎样通过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能够长期评价和量规自己的学习成就;低自主学习者难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难以把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自我识别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自我培养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我反省调整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基础和关键。目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发展综合国力的战略性措施和立国第一要务,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质量的竞争必将成为新世纪各国竞争的焦点。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他更多的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终身学习。因此,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求知是基础,“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成为各国教育的热门话题。中共中心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成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变为自主活动时,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人的发展,同时,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取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从而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不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而个性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所以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治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与交流以完成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的认知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资源媒体和工具,如光盘、因特网等,光盘的容量之
大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相比,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爱好,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为多种学习策略的实施提供条件,促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自主学习不是一种完全独立和孤立的学习,而是主动和个性化的学习,它需要学习环境中有组织良好的反馈系统,以帮助学生做出自我决策。同时它需要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协作的手段、策略和氛围。Internet网络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要成为一种交流中介,让它能够为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提供机会,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使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都有提高,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转变教育观念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学校、教师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召集人和观众,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搜寻者、策划者和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精通本学科知识和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进展的先行者、倡导者和学习者;当然,教师不能把现代信息网络资源只简单的当成寻找教学素材的来源,也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用具及其工具性伸延,而应把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转变成学生受中的纸和笔,并最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互动建构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转变教学观和学习观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互动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媒体的刺激、超文本特性及网络传递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以及师生互动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演示型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辅助教师讲解为目的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演示的模式。教师在课前采用Authouware、Powerpoint、Flash等工具制成课件,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逐步展示,营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将微观过程和实验进行模拟,使本来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和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类模式一般主题明确,条理清楚,内容详尽,重难点突出,而且节奏也较易控制,在现在实际高中各学科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
2.自主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严格地讲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多媒体软件,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爱好和学习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是实质意义上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它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即答应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只作为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在这里充当主持人、召集人和观众的角色。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它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目前在高中各学科的实际教学中还是极少数的,处于探索阶段,是教学模式的高级形态,也是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发展方向。在现在的高中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组织引导学生到网上寻找一些所需的资料和内容,其实这种初始阶段的各种尝试,势必会引起更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自主型教学模式的建立。
所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的表现能力及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的特点,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高中学习成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率的学习。
监控学习过程实施多元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及指导者的作用,以促进学生自由、独立的学习。而学生则需改变以往依靠教师学习的方式,主动的监控学习过程,即使反思,合理调整原定的学习策略和步骤。同时,改变评价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从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是考试的分数,学生更多地依靠于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满足于机械的学习方式。
有研究指出学生使用最多的学习策略为复述与记忆复习两种策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和建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过程、教育人格方面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如此才可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氛围。
一、巧借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探究兴趣,这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予他们学习的内动力。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问题的趣味性、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播放与文章相关的音乐,带给学生直观的`体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文章,领略小兴安岭的美景。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也对小兴安岭充满了向往,学习兴趣自然更浓厚了。
二、巧借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探究与发现学习中,学生是认知主体。创设情境后,教师有必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参与到轻松愉快的探究活动中。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笔者先让每位学生自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许多学生都提出疑问:“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变化?”笔者让学生根据提示先自主探究,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巨人回来之前花园的样子,以及巨人回来之后花园的样子。通过前后对比,学生能发现巨人情绪的变化,从中引出“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主题。又如在教学《杂交水稻之父》时,笔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事迹。待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笔者再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这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W习的快乐,从而有信心更深入地探究学习主题。
三、巧借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适应教育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生字“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
体演示“车”由甲骨文―金文―小篆
―简化汉字的全过程。在演示中,教师可以讲解:“最初的车字很像车厢、车轮、辕轭齐全的车,简化之后就演变成了现在的‘车’。”通过呈现生字的演变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生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汉字识记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其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热情。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计动感画面,以课堂游戏的形式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由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四、巧借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学生写作时“知其物却言之无物”的困惑。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及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其他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讲评与修改,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并由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继而帮助学生解决作文写作的难点。
五、巧借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学生无法体验社会实践时,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最鲜活的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拓展。如在教学《夸夸我的家乡》时,笔者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各种茶文化。然后,笔者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安溪观音茶文化寻踪”活动。
1.第一阶段:活动准备,启发探究
首先,由师生共同研讨,确定活动主题,即了解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过程,关注茶文化的发展动态。然后,学生分小组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选择研究茶文化的方法。
2.第二阶段:深入调查,实践探究
第一,查阅资料。每位学生都积极行动,利用多媒体查找有关茶文化的资料,或者去书店寻找茶文化的书籍,了解茶文化。
第二,社会调查。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去,请教当地茶王,了解茶叶制作过程;参观安溪茶叶大观园,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近茶叶,了解茶叶。
第三,聆听茶事。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茶仙陆羽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查找赞美茶的美文佳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茶叶的了解。
3.第三阶段:资料整合,交流汇报
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之后,学生对茶叶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进行初步总结,统计搜集的各种信息。然后,学生按照自愿成组的原则,分小组研究茶叶制作工艺、茶诗、茶画等,最后以各种形式汇报各组的收获。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探究与发现学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创新服务
★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论文
★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空间的拓展
★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窥探论文
★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思考
★ 网络环境下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选择与实践论文
★ 市创新性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的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基础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与竞争一样,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我们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合作性的,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合作的地位与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在的学生毕业后将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复合、多变、互赖的社会, 他们不仅应从学校习得如何竞争, 更应当掌握如何合作。合作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可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切身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成功的愉悦, 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潜能的发挥、创造的灵感。合作也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更是我们做人的一项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 合作精神将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 因为人是不能独立而生存的。如七年级的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 因为键盘指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 也是七年级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 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 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 一个同学操作时, 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下, 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 也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竞争固然重要, 但合作可以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丰富多彩, 还能感受到同学的友情, 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二、精心分组是前提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组分得好不好将影响到整个合作学习的效果。一般每组4人, 要充分考虑到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 还要考虑到家庭背景、性格等因素。通常其中一名是优等生, 一名是学困生, 两名是中等生, 要求各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同时要分工合作, 谁是汇报者、记录者、组织者等有明确的分工, 而且这样的分工要实行轮流制, 让每个学生能力得到发挥。但这些分组的成员不要固定不变, 一段时间后要重新分组。常规来说, 几个人长期在一起交流、讨论, 观点会越来越趋向于相同而缺乏灵活的变化, 缺乏来源于不同角度的见解, 大家合作的兴趣就慢慢变淡。而其中那些爱发言的学生一直在起主导作用, 虽然他活跃, 但另一方面在无形中让其他学生佩服而少了自信。
三、抓住时机, 促成飞跃是根本
“合作学习”并不是老师想在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的。学生没有任何准备, 也没有什么欲望进行合作, 给人感觉是“赶鸭子上架”。学生求知兴趣就难于激发, 效果就不明显了, 所以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合作时机。上课伊始, 展示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指定共同的目标、平均分配材料、分派职责任务来形成学生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性。学生发现他们需要相互合作来完成小组的任务, 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合作学习, 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四、适当的学习评价是保障
评价要讲求艺术性, 不适当的评价会大大打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评价要有真情实感, 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这是一种艺术。如果采用同一模式来评价, 学生会感到乏味、无趣。老师适当的评价是促使学生敢说敢言、积极探索的催化剂, 面对有大胆想法、出色的学生, 我们应该充分肯定, 甚至可以有点夸张地肯定。这是一种鼓励的艺术, 使学生更有信心和充满希望。评价要具有个性化, 虽然合作学习的结果是小组讨论交流的精华, 但每个学生的表现各不相同, 我们给予的评价不仅要有总体性, 还要具体到个人, 这样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真正起到鼓励作用。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有效运用,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组的分工合作体现了教学平等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 小组成果评比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小组活动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走向合作是如今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封闭学习转向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对话,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 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同时, 这又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我们的学习需要合作。为此, 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 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品德。
摘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走向合作是如今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封闭学习转向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对话,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6) .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育论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8) .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自主学习 培养方式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管理自己,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水平和效率,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极大地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随着各学校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完善,宽带网的接入及家庭个人电脑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这种信息化环境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利于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那么,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老师教单词、讲语法、讲解课文、处理练习,学生背单词、记笔记、做练习,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布置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死学”为“乐学”“活学”,采用优化的学习方式从事学习活动,使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独立、自主地研究学习,达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并且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它主要包括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复习等程序。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质疑,课堂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复习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课堂上老师不要一言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营造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语言类科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地思维,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启而有发,使学生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词组“pick u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多媒体呈现不同场景。如在商店购物、看电视、飓风卷起树干、骑车加速、捡起钱包、病愈出院等场景,让学生总结“pick up”的不同用法,此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泼。我稍加点拨,让学生体会到pick up在不同的情境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这一词组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境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要充分利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影视教学,创造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则消除这些弊,使整个课堂活跃而又互动。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已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因此,打破了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发展的促进者,师生之间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相互信任、尊重、理解并互为沟通、补充与互为影响。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形成一种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学习模式,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起到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资源提供者、敦促者、评价者的作用。
五、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传播媒体已不再限于印刷书本上的单一文字,还有融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多媒体软件,以及网上传输的影视节目、卫星节目和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等。在电脑和互联网的支持下,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将交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畅游”世界,并自由进入校园网进行自学。学生如果有疑问,可进入课堂网上的聊天室与同学或教师讨论。通过阅读网上文章,发送E-mail及参与网上讨论、网上聊天等形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更好的条件。
【内容提要】 目前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中盛行的依然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严重弊端是: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媒体,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教师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学生利用该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新型课堂学习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
合作
探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深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工具性学科已在广大中小学普及开来。正确迅速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将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由于我国教育理论界多年来以认识论取代对教学过程中认知规律的研究,导致绝大多数教师不了解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认知学习理论,这就为行为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我国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特别盛行。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其缺点是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由于受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老师讲的必定正确,对书本不能怀疑。”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根本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材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材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传统的教育教学过分强调“知识”本身,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总以教师讲授为主,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与效率较低。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上曾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新型学科呢?
我认为恰当的教学模式和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
在这里,笔者就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自己和他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谈谈“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一、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学科,与传统的其它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首先,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综合实践性,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强调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实践能力。其次,它极富创造性。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既能深入理解各种信息手段的特征、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又能对给定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并能对各种信息的活用进行评价和完善。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第三,它集现实性、实效性于一体,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单纯的某些知识和某种技能,而是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和活用信息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处理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供了智能化的信息平台。
为培养符合21世纪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国内外的许多教育专家和教学一线的教师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教学为主导"新型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局域网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为这种模式的实践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完美的组织管理系统.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看得见,听得到,而且可以触摸得到的信息。经研究发现,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获取的信息量比仅用听觉获取的多、而且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另外,一些优秀的教育软件(例如: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FrontPage、几何画板等)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现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育IP数据接收的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从网上去下载软件、课件,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修改,另外还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育教学。例如,小学语文《田忌赛马》一课,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口头讲解孙膑是如何帮助田忌更改马的出场次序来战胜齐威王的,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动态演示赛马过程,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课件的演示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孙膑的做法,印象深刻。
其次,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性,可以实现有效教育资源的最有效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但是,如果教师将这些资源按照传统的信息组合方式组合在一起,将成为杂乱无章的,让人无法阅读的大杂烩。而信息技术的超文本特性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联想到另一个概念或主题。多媒体的超文本就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是由节点和链组成非线形网状结构。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这种特性将所有的教学信息如:文字、图片、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组成一个超媒体文本,这种文本和传统的文件和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更有利于人的阅读和思考,当然方便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智能化的信息平台。
教师利用网络的超文本特性把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有效的组织起来,制作成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利用它,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自觉的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其次,计算机的网络特性为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式学习。所谓合作式学习,就是要求多个学习者对提供的同一问题阐述不同的观点,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人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合作学习正日益受到国际上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关注。
最后,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式学习。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
加工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材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综合上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再沿用某些基础学科传统的、死板的课程风格,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这些特征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搭建智能化的信息平台,这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课程的风格,对单调的讲授方式加以改造,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王丽珍 刘志华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探究性教学模式》
中国电化教育 2003.5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中期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推荐阅读: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10-27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1-24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报告09-12
小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调查报告12-15
网络环境下教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07-06
物流信息技术实习报告07-15
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11-12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09-06
2024年度信息技术考核自评报告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