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危机处理方法浅议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隐形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来说的,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藏性的成本。本文主要通过对几类的企业隐形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措施或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质量危机处理方法浅议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质量危机处理方法浅议论文 篇1: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

摘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包括对大学生心理失衡状态的恢复和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长期预防和预警。介绍了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所包括的预防体系、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体系,并对各体系的运行途径进行了阐述,力求使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体系;预警体系;应急处理体系

作者简介:谭海涛(1974-),男,辽宁沈阳人,中国民航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团委书记,讲师;牛宏伟(1982-),男,河北廊坊人,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助教。(天津 300300)

心理危机是个体遇到自身能力无法应对的重大压力事件时表现出的心理失调状态,[1]严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非正常死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如何提早预防、及时发现并有效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新时期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稳定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和紧迫任务。在不断探索中,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中国民航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危机干预体系。

一、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

早期的危机干预指的是一种短期的帮助过程,其目的是随时对那些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要发生危险(如自杀)的人提供支持与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2]简言之,就是及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注重应急和短期治疗,是一种事后和补救性干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危机干预的内涵向外拓展,产生了积极的、预防性的危机干预理念。发展至今,危机干预已经成为一个既包括应急,又包括长期预防在内的综合性概念,主张心理危机干预应包含预防、预警、应急处理等内容,体现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根据高校学生教育的理念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广义的心理危机干预概念更适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务,即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使苗头性或已经发生的心理危机得到妥善解决。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应当树立危机预防的理念,教育为本,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而对陷入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应采取快速、及时、有效的干预。

二、构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工作方面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进行探讨,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成果,目前基本已经形成了包括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如图1所示。

1.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不但要在危机出现之时或危机发生之后及时干预,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减少或防止心理危机的形成和爆发。[3]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帮助大学生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而且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增强其自我心理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从根本上预防心理危机的出现。可以说,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可称之为隐性干预。

2.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具有预测危机、防范危机和发出警报的职能。它是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和范围、预警指标、预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并发出危机警报,以便采取防范措施,减少突然性和意外性的危机发生。[4]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确保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通报、早评估,有针对性地及时给予援助,是解除心理危机和预防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5]

3.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体系

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部分,是阻止、降低、减轻或消除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危害,平衡其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行为。[3]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是由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理组成的一个整体,其目的就是通过宣传、教育、辅导、咨询、治疗、救助等手段和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和解决将要产生或已产生的心理危机。预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要从源头上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预警体系是危机干预系统中的保障体系,执行着监测个体状况、获取预警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发出危机警报的功能。而应急处理体系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决定着整个危机干预工作的最终成败。

在每阶段危机预警和每次危机事件应急处理后,还应及时根据干预情况总结经验,考察组织构架、具体实施等方面是否合理到位,发现问题,以修正调整、完善三个体系,这种方式可称为消极的被动式修正。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主动地修正、完善各系统,如外出调研其他高校新的做法,请相关专家对本校干预体系做评估、校内自查等。通过被动修正与主动完善相结合,使各系统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见图2)。

三、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面向全体全校学生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多方的支持配合。创建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运行途径,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见图3)。

1.创建和谐校园环境和良好心理健康氛围,有效预防心理危机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教育是基础,预防是关键。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良好的人际氛围中让学生受到正面激励,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努力营造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良好心理健康氛围,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努力增强学生抵御心理危机的能力,从源头上消灭引发危机的根源,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1)开展多渠道、多样化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活动。高校应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并利用学校内的一切可以使用的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各种心理健康宣传和心理素质训练,强化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心理社团的作用,开展一系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利用大学生同伴效应进行心理支持和同辈互助。

(2)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学会心理调节、自我调控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心理压力得到及时宣泄。还要教会学生乐观面对困境,自信、愉悦地接纳自己。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出现心理困扰要及时求助,以便得到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的帮助,缓解不良的情绪。

(3)开展抵御心理危机的通识教育和生命教育。危机伴随着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心理危机,因此要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讲座或主题班会等形式,帮助学生获得积极解决心理危机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知道应急情况的处理、获得支持和求助的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抗挫折、抗压力,最终具备消除心理危机的能力。生命教育是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校园文化就成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交往、尊重、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他们展示才华、释放内心激情、增强合作意识、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同时,参加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有效排解各种内心冲突和矛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6]

2.通过危机预警,将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因为心理危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所以多数心理危机是可预见和预警的。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早期预测、评估,发出预警信号,及早干预,力争将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降低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具体途径有以下几点。

(1)开展心理普查,确定预警对象。做好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普查结果和约谈情况,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筛选出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并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2)追踪调查,及时掌握预警对象的变化。对预警对象进行追踪调查,及时向有关院系反馈结果。各院系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委员和学生干部等的相关心理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识别能力,及时了解预警对象的变化和异常情况。

(3)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咨询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前来咨询学生的心理困惑,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状态。

(4)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第一,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干部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生活在学生身边,是心理危机预警的最基层力量。当发现学生有明显心理异常时,应及时向学院报告。第二,辅导员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老师,处在学生管理第一线,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方面都有所掌握,易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苗头,发现后应及时进行预警。第三,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时发现学生存在重大心理危机,应填写《心理危机干预信息单》,并及时上报到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5)建立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监控体系。

一级监控为学生宿舍:充分发挥宿舍心理信息员的作用,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宿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主动关心同学,并及时向辅导员报告。

二级监控为班级: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关注班级同学心理动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报告。

三级监控为各二级学院: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辅导员深入到学生中,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发现重要情况应立即向相关领导和部门报告。

四级监控为学校层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抽查制度,形成心理预警档案,将普查和抽查中筛选出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信息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做好预警工作。

3.通过建立和完善专业队伍、预案等,在危机发生时应急处理

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部分,意在阻止和消除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对个人、他人或社会的危害,帮助其平衡严重失调的心理状态。

(1)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学工部、宣传部、教务处、保卫处、校医院、后勤集团、各学院等部门主要领导及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负责同志组成,全面部署和协调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2)成立心理危机应急处理专业队伍。要成立学生心理危机鉴定与应急处理专家组,负责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制订危机事件处理方案,指导化解危机风险。

(3)建立并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应急处理预案。心理危机应急处理预案是当学生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可以根据其所预定的处理方法、路径和程序来实施危机干预,是危机干预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7]一个优秀的预案要全方位考虑、设计学生遭遇危机后,学生的求助机制和学校采取的应急机制,明确各部门分工和危机救助工作流程等。同时,还应根据学生心理危机的不同级别建立不同的危机处理预案。[8]

(4)建立医院、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危机干预支持系统。当发生严重心理危机事件时,应立即送医院救治或进行监护,并通知当事人的家长或亲属,迅速形成处置和化解危机事件的合力,确保干预的效果。

四、结论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立体性的大工程,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在“大干预”的理念下,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目标,积极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办法,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使苗头性或已经发生的心理危机得到顺利解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长春.浅议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308-310.

[2]蔡哲,赵冬梅.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调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06-107.

[3]廖深基,张本钰.“四维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21-24.

[4]纪宏.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及自杀危机干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6-33.

[5]金红霞,冯志颖.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6):374-375.

[6]刘中亮.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调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1-64.

[7]胡莹,商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2):206-207.

[8]张娜.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2):90-91.

(责任编辑:苏宇嵬)

作者:谭海涛 牛宏伟 李鑫 王平亮

质量危机处理方法浅议论文 篇2:

企业隐形成本剖析

摘 要:隐形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来说的,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藏性的成本。本文主要通过对几类的企业隐形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措施或方法。

关键词:隐形成本;控制;剖析

1 隐形成本的含义与特点

隐形成本是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

隐形成本的特点表现为:隐蔽性、潜在性、放大性、爆发性。①隐蔽性与潜在性:隐形成本是微妙的,它的危害具有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盲点,不合理的期望和评价,并且未能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使得企业的远期成本不可遏制的增大。②放大性:隐形成本的放大效应往往会损害企业的利益,通常,企业为了减少小的必要的开支而造成其他方面巨大的损失,使隐形成本控制有效性受到不好的影响。③爆发性:隐形成本的爆发力源于其积累量的不断增多,积累越多其爆发力就会越强,所以危害也就越大。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如果不能及時和妥善解决,越积压越多,则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当企业因为隐形成本的存在导致发生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危机时,那么企业很有可能会因为无力解决和应对危机而面临巨大的考验。

2 企业隐形成本主要有哪几方面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2.1 会议成本

一次会议的召开,必然会伴随着费用的产生。而且有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掌握开会技巧,通常都是还没有准备充分就召开会议,这样就会造成在会议上中心思想不明确,发言长篇大论,不紧扣中心;会议过后又不跟踪,执行力差,结果既浪费了资金成本,也浪费了时间成本。

2.2 采购成本

大多数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为企业长远做打算,一味降低采购的直接成本而忽视了与直接成本并存的“间接成本”,这是企业大都存在的问题。但是相比较而言降低直接成本和隐形成本增加并不相矛盾,对于企业采购部门而言,不是局限于降低采购合同上的金额,而是要树立一个全局观,从根本上控制采购成本的支出,利用各项财务指标有效的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控制采购成本支出的目的。

2.3 沟通成本

工序重复无用,工作又没有效执行,管理人员的指令不能正确授意,企业员工也无法接收正确的指令,使得企业内部信息、指令传递混乱不堪,致使效率、执行力下降,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隐患。

2.4 加班成本

现在企业的激励制度不健全,员工工作效率低下,整个企业的工作进度也会变慢;加班会使得员工疲惫不堪,可能会有员工出现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或有负债;占用公司资源处理非工作事项是很多企业重要数据丢失的原因之一。

2.5 人才流动成本

员工的流失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财富的损失,一名员工的培养,公司不仅付出了这名员工的岗前培训费,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财力重新培养新员工,并且需要考虑新员工是否可以胜任现在的岗位。老员工离职,也会因为个人职业素养的关系,多多少少会带走公司资源和公司内部重要的客户资料,甚至带走一部分员工,极大可能成为公司未来的竞争对手。

2.6 流程成本

科学合理的流程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如若想要对各项工作都能够系统并且全面的掌控,没有科学合理的工流程,是万万不能的,以免造成很多工作中途停止或者出现来回返工的情况,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7 信用成本

很多企业会在运行管理上为了减轻企业可流动资金的压力,出现诸如长期拖欠供应商货款、企业员工工资,随意克扣员工福利、拖欠银行贷款及利息等等管理上的错误。但是从长远看,这样不仅不会减轻企业流动资金的压力,反而会造成企业信用度降低,产生信用危机,供应商不愿再进行供应;员工选择罢工乞讨拖欠薪资;银行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后,企业不仅贷不到银行存款,而且很可能资金被冻结。这样资金链、供应链断裂,生产力搁置,这对企业而言将是一笔高额隐形成本。

2.8 企业家成本

企业家成本是指企业领导者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其中包括了领导者决策失误、用人不当、领导者自身需要花费的费用等。企业领导者往往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做出决策,但是如果这类决策出现问题,那么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同时员工会对领导者失去信心,从而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加了企业高额的隐形成本。

3 隐形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3.1 树立全新的成本观念

在企业的管理中,很多企业对隐形成本不是很重视,没有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任之放之,最主要的原因是对隐形成本的认识不足。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例如质量控诉方面,发生了问题首先做的不是反思自己的不足而是觉得客户鸡蛋里面挑骨头,这样的结果导致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走不长远。所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企业都应该树立大成本理念,在考虑企业成本时,一定要把隐形成本考虑到其中,重视隐形成本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制定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隐形成本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3.2 制定科学可靠的成本战略

企业在制定和出台有关企业管理和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措施时,一定不可以夹杂个人情绪和偏见,不能实行个人主义,而是要进行广泛的调查取证,深入基层,听取不同层次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制定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要做到合情、合法、公平、公正。如果企业做决策的时候,不考虑广大员工的利益、感受和认同感,只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必然会出现员工思想波动,工作缺乏动力、积极性,负面情绪产生等情况,大大削弱企业的团队凝聚力,降低工作效率,更严重会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加大企业人工成本。

3.3 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隐形成本

3.3.1 完善决策机制与强化机制

企业领导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对企业非常重要,但是科学、有效的决策往往需要领导者要具备较强的决策水平和能力,而且还要求决策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嗅到市场变化的气息,按照科学的决策理论客观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的变化、发展趋势做出客观的判断。再结合先进、高效的管理方法,适时也可以借助专业化咨询机构与社会资源,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3.3.2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降低信息失真度

如何做到减少降低信息失真度?需要在企業内部建立健全控制机制,需要对企业信息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且使企业扩大信息收集渠道,建立的信息系统要符合企业管理,还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方可完成。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制度,针对虚假信息或者虚报、漏报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罚举措。

3.3.3 企业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岗位的责任制

每个岗位都需要合适的人选,所谓合适的人选,就是指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工作能力和个人品行进行工作岗位的分配,并且要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能,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明确好,务必责任到人。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看盈利,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和发展,企业才能永葆生机。因此要求企业要不断地为员工创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晋升空间,尤其是福利待遇一定要保证,从而激发员工积极创造的潜力,使员工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3.3.4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财务管理中讲述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文化也纳入到企业价值中来,无疑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壮大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屹立不倒,经久不衰,更要注重创建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树立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实现物质、精神共同发展。

隐形成本是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所以对隐形成本的重视、控制与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在竞争中屹立不倒,经久不衰的重要环节,也是使企业获得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动力源泉。

参 考 文 献

[1] 郭建强.浅议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184-184.

[2] 万久法.浅议中小企业成本控制[J].江苏商论,2013(18):175-176.

[3] 刘永芹.浅议企业成本控制[J].新财经:理论版,2011(4).

[4] 王润奇.浅议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J].科学时代,2011(9):60-61.

[5] 张雪玲.“对症下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浅议[J].中国外资月刊,2011(9):32-33.

[6] 郭小玲.企业隐形成本控制浅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102-102.

[7] 邓仁宪.试论企业隐形质量损失的控制及管理[J].中国质量,1994(10):38-40.

作者:马春丽

质量危机处理方法浅议论文 篇3: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用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加快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发展对多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作为发展主体的经济界,会计信息质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内容。会计信息质量作为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自身的确定性、可靠性和专业性都需要符合严格的要求,而稳健性原则就是能够规范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通过对两者关系和内容的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方面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

1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随之增加。

而会计信息质量是否具有稳健性对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会计信息质量和稳健性原则的含义

“会计信息质量是连接会计信息目标与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之间的‘桥梁’,它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起着约束作用,使其能符合目标的要求。”

稳定性原则是指“在具体的处理经济业务环节过程中,会计人员能够自主地在不影响合理选择条件影响的情况下,应该采取能够对所有者权益产生最小影响的会计处理程序的一种方法。

1.2 会计信息质量和稳健性原则的关系

首先,会计信息质量是稳健性发展的主体性内容。

稳健性发展需要以会计信息质量为桥梁和基础,在会计信息质量作用下总结出的会计信息能够为稳健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提高稳健性原则发挥作用的效率。

其次,稳健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中会计核算环节的一项根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作用通常是通过会计核算完成的,而这一过程不是单一的开始与结束的线段式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核算不断形成会计信息的环形发展过程,而稳健性原则也正是在这种过程中发挥着作用,稳健性原则的准确应用能够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最后,信息本身的不确定性要求稳健性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相结合。真是因为经济发展过程归根结底是信息不断发挥作用的过程,而对信息的处理和评价贯穿了整个经济业务过程,信息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特殊性,因此对于信息的审核分析和评价也受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的影响,信息只有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及时作出调整才能够保证其自身质量。因此,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很有必要。

2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2.1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稳定性会计信息质量是为了更好地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参考而提出的具有保障型的原则要求。衡量会计信息是否符合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需要对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与主体的相关性等多方面进行确认。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评价会计信息是否符合稳定性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不仅要对信息本身进行确认和评价,同时要对发挥信息作用的主体会计人才和公司管理者进行评判,会计人才是否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2 内容上可靠性与相关性相结合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与对象企业的相关性是发挥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会计信息不能脱离应用主体,信息自身具有特殊性,对待信息的审评和筛选都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不能脱离企业只评判会计信息本身,信息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在具体的对象和具体的应用环节才能够评价它的正确与否。因此会计信息应该与作为受用者的企业具有严密的相关性

2.3 作用上可比性与可理解性结合

对于会计信息的评判不能仅仅针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具体环节,既要纵向比较,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是否有重要意义,又要横向比较,与同一时期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来分析与其他公司之间的差距,从而改进自身发展模式,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都被广泛的采纳,并且开始应用于实际业务中。但是对于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有水平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企业常常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没能非常确切地应用和落实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常常为了追求自身眼前的利益而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通过一些特殊手段似的公司账本上的会计信息与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也正因如此,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发展应用都遇到了明显的障碍。

首先从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容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上看,一些公司虽应用稳健性原则,但是却忽略了会计信息质量自身的真实性和相关性,也正因如此,公司在遇到危机需要马上进行发展决策的时候才会盲目而慌张无错,这就提高了决策的风险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其次,应用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适度程度上看,公司在对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践中是否能够把握适度原则,也是发挥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关键因素。

最后从作为载体的会计人才自身看。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主要通过注册会计师来完成。而注册会计师本人的价值观,审阅技术,诚信度等原因都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产生影响。而现阶段对于注册会计师的选拔也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只能在资格上做出相对应的限定要求,这些要求并不能全面确保具有客观性,所以仅仅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评价作为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用的依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4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发展建议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是经济发展的追求,而确保这一内容的科学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付出。

4.1 政府相关部门

政府财务部门应该更加细致的规定,根据国际市场要求,借鉴世界会计人才选拔方式和手段,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一套能够为中国市场选拔专业性会计人才的方法。同时,监督部门要严格细致监管企业以及会计人才的工作,加强对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财务部门加强对企业支持和会计人才的重视帮扶,增强企业信息和会计人才工作热情,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4.2 企业管理部门

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在管理过程中践行会计信息质量的稳健发展,应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应该在信任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盲目地相信会计信息,而是与会计人员共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不能忽视经济发展规律而强行急进片面的要求发展速度,要坚持稳健性原则,循序渐进,实事求是,提高企业核心力的过程中应注重人才的管理和管理机制的科学性。

4.3 会计人才自身

会计人才作为发挥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人物载体,对自身应该具有更高的要求。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人员是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端人才,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能是发挥自身价值的基础,而更多的价值观和能力素质的综合作用。会计人才要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人员工作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义务,同时保持较高的职业操守,用辩证客观的态度分析会计信息,用自身的能力经验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并且不断地主动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先进知识,开拓视野,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会计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会计信息质量和稳健性的发展。不仅仅有利于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会计人员的自我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FASB.Concepts Statement 2.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Information[Z].1980.

[2]陈玮.充分应用稳健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1995,(3).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Z].

[4]何和平.浅议稳健性原则的应用[J].财会月刊,1999,(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法制司.企业会计准则及指南[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8.

[6]Jonathan Weil.What Enron’s Financial Reports Did and Didn’t Reveal[J].The WallStreet Journal,April1,1999.

[7]黄凯红.稳健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实际应用[J].会计研究,1999,(7).

[8]朱元午.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会计研究,1999,(7).

作者:杨明杰

上一篇:八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2篇下一篇: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